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供电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供电企业管理论文精选(九篇)

供电企业管理论文

第1篇:供电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按月考核每条线路台区线损的情况,按照措施落实的实际情况和指标完成情况来兑现奖罚。考核过程中的公正严明,不仅保障了各项制度顺利的进行,也调动了职工的降损节能的积极性,又对线损率不断下降起到了良好效果。

2依靠技术措施降损

2.1理论损耗的降低

理论损耗是在电能输送过程中,所通过的线路、设备中固有的消耗。要降低理论损耗,就必须加大技术的改造和革新,使供电半径缩小;科学合理选用导线截面;既经济又节能型的供配电设备是不二选择,且要减少空载损耗,杜绝“大马拉小车”现象发证。如2009年,XX供电所通过改造10kV线路12.5km,低压线路55km,更换高能耗配电变压器12台,新增配电变压器5台,奠定了降低损耗的基础。

2.2运用无功功率就地补偿的方法

如通过提高负荷的功率因数(负荷的有功功率不变)可以减小负荷所需的无功功率,从而达到减少线路及变压器无功功率的消耗的目的。今年年初,我县供电企业通过组织人员对用户无功补偿装置的使用方法进行现场培训和讲解,使广大用户基本懂得了正确使用(投切)该装置的目的和意义,用户端的科学降损水平得到了提升。

2.3进行电网升压改造

在保持负荷功率不变的情况下,电网中的负荷损耗随着电压等级的提高而减少。随着电网的电压的提升,通过电网元件的电流就会相应减小,负载损耗也随之降低。由此可见,升压是降低线损的有力措施。升压改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升压改造和旧电网的改造结合起来,减少重复的变电容量,降低电压等级,简化电力网的接线,以满足负荷增长的需要,达到最终降低电力网的损耗的目的。

2.4降低电能泄漏,提高线路的绝缘水平

首先,要重视设计方案的优化,在电网建设与改造及大修开始前,注意绝缘子的使用,按照地形特征,力求选择高一个电压等级的绝缘子;其次是要做好一年一度的登杆检查工作,全面检查和清扫绝缘子;第三是要加强线路的巡检工作,最大限度地清除树竹障碍,减少线路放电。

3落实降损措施,做好用电管理工作

3.1强化计量管理,落实责任

首先要制定计量安装、故障表计等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封印管理制度,实行专人管理,记录在案,按照谁负责谁封表的原则来操作。为保证计量的准确性,有计划有步骤地淘汰旧式电能表,尽量采用误差小、防窃电、超载能力强、可实现抄表自动化管理的新型电能表。同时推广应用集中抄表系统,力求实现大用户和居民用户远程抄表,提高计量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还要加强用电维护工作,合理安排检修,尽量缩短检修时间,及时清除线路障碍,提高检修质量。

3.2加强抄、核、收的过程管理

我们县级供电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加强抄、核、收过程管理,努力增加电能的销售量。供电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和地理条件决定了供电能量的增加,而这对于经济欠发达且地理条件差的县级供电企业来说,更是一个难以改变和克服的难题。所以必须加强抄、核、收过程管理才能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具体就是要建立同步抄表制度,抄表要确定固定的抄表日期,各台区规定和明确抄表路线,抄表时间及抄表人要向用电客户公开公布,确保抄表的速度和准确率。供电局主管部门也应该定期、不定期组织抽查,杜绝漏抄、错抄、估抄情况的发生。抄表结果发行前要严格审查,分析对比,及时发现用户用电量异常及原因,确保核算数据的细致无误。

3.3严厉打击各种偷窃电行为,加强用电监督

首先要建立以用电管理为主体的用电检查机制,用规范堵漏洞,内查质量,对外着重打击违约用电和窃电行为。作为供电企业的工作人员,要以身作则,遵守用电制度。且要以制度为依据进行用电宣传,倡导广大用户遵守制度,文明用电,依法用电。同时加强用电监督,保证供电设备的正常运行,详细检测用电量,详细记录信息,防微杜渐,严防窃电和违规用电行为的发生。对已经发生的,要严厉制裁。

3.4按月召开线损分析会,搞好线损统计分析

通过年部署、季总结、月分析考核,及时发现并解决线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线损工作管理者每月应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召开线损分析例会,总结指标完成情况,从线路质量、表计接线、是否窃电、无功补偿等方面对线损较高的线路进行讨论和分析,找出不足,制定改善措施,确定下月的降损方法。并责成相关人员进行跟踪落实,下月线损分析会须通报情况、汇报结果,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5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管理的实践主体是人,供电企业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是降低线损的基础,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素质才能降低管理线损。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人遇到问题时习惯归罪于电网技术环境,一味强调电网建设与改造在降低线损中的作用,不从自身素质找原因,忽视自身素质的提高。所以必须加强培养线损管理人员的学习能力,克服畏难情绪,增强创新意识,不能一味依赖通过电网的技术改造或者增加投资、更新设备等来降低线损,而忽视管理降低线损率。

第2篇:供电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摘要:电力工业既是能源生产大户,也是能源消耗大户,影响中国电力工业节能降耗工作的最主要因素是燃煤发电企业的效率问题以及电网的线损问题。本文介绍了线损的分类及影响线损管理的因素,探讨了供电企业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供电企业线损管理措施。 关键词:线损管理 供电企业 管理措施 1 线损的含义及分类 线损是电力网在电能的输送、分配、管理等环节中所造成的损失。线损电量占供电量的百分比称为线路损失率,简称线损率。线损按种类可以分为理论线损,管理线损,统计线损和定额线损等。理论线损是在电力网输送和分配电能过程中,由当时电力网的负荷情况和供电设备的参数决定、无法避免、正常合理的电能消耗,它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得出,也称之为技术线损,又可称为不可控损失管理线损就是在电力营销的运作过程中,各种计量装置与表计的误差和人为因素及其它不明因素造成的各种损失,又可称为可控损失。统计线损又称为实际线损和考核线损,它是根据购、售电电能表的读数计算出来的差值,即供电电量与售电量两者的差值,它是上级考核企业线损计划指标完成情况的唯一依据。统计线损等于理论线损与管理线损之和。定额线损也称目标线损,它是根据电力网线损历史水平、当前实际水平,结合下一考核期电网结构、负荷潮流变化等预测以及降损措施安排所测算出的,经上级批准作为对线损管理责任部门考核目标的线损率,它是电力企业为减少损失而努力争取的目标。 2 管理线损及其影响因素 2.1 计量装置的准确及到位对线损的影响 计量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线损统计的准确性。要坚持用合格的电能表,用精确的互感器,坚持轮校轮换周期,提高校验质量。更换淘汰型电能表,减少计量损失,积极采用误差性好、准确度高、起动电流小、超载能力强、抗倾斜、防窃电、可实现抄表自动化管理且表损低的全电子电能表,提高计量精度、合理设置计量点,推广使用具有宽量程,高精度电子式电能表,杜绝人为因素的影响,及时查处现场各种计量差错。推广应用集中抄表系统,实现大用户和居民用户远方抄表。 2.2 电网运行设备检修质量对线损的影响 提高设备检修质量,对线损管理大有益处。在春、秋两季应认真组织清除线路障碍,对线路绝缘子进行擦拭维护,减少事故跳闸次数,减少线路漏电。变电设备的高质量检修,可以保证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的稳定运行,可以确保电流、电压端子可靠接触,对提高电能计量准确度大有帮助。合理安排检修对线损管理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当某一设备停下来检修时,可能由另一设备来代替,但是由于负荷的增加,损耗也增加了,因此应缩短检修时间,减少损耗的发生,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制订检修定额工时,采用承包责任制。 2.3 其他因素对线损的影响 在线损管理中,打击窃电行为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内容。窃电是指用户以非法占用为目的盗窃电能的行为,其直接影响供电企业效益,导致线损升高。另外,供电企业将设备检修、工程施工、办公自用电及福利用电计入线损,不进行电费缴纳也是影响线损的重要因素。其次,影响管理线损的因素还有供、售电量抄计时间不对应,供售关系对应不够准确等等。 3 供电企业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由于城农网改造资金不足、技术水平以及规划等方面的原因,使得网架结构,新技术应用、无功优化、台区改造等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到位,存在迂回供电、远距离输电、供电半径过大、导线截面过小、线路超载、无功补偿容量不足、变压器空载和轻载现象严重等情况,同时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总体素质还不适应高水供电企业的专业管理需要,经过比较分析,本人认为供电企业线损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关键性问题。 3.1 对线损管理缺乏综合系统性认识 3.1.1 线损指标完成情况是线损管理水平高低的反应,而将线损指标分解之后,为

第3篇:供电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问题提出与解决方法

据悉,目前部分县级供电企业尝试开展了绩效管理工作,但是在绩效管理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绩效考核,而在绩效考核过程中更多实行的是任务绩效考核。例如按照年度总体经营目标进行任务分解,以经营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对相关人员或组织进行考核,此种考核也就是所谓的一维考核,有些单位只重视结果而忽略了对经营目标过程中的廉政建设、主动作为、遵章守纪、优质服务等其他关系绩效进行考核。甚至直接将任务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决定员工的薪酬、奖金或职务变化的依据,过于强调绩效考核的权威,给员工带来很强的不安全感,以至于造成很大的抵触情绪,产生负面影响。为全面建立全员绩效,促进县级供电企业健康发展。由此,提出基于二维绩效管理在县级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具体做法和实施过程如下:一是在建立绩效管理体系方面,可参考当前一些单位的行业对标方法中设立业绩对标和管理对标二维对标的思路。同样,对于县级供电企业的绩效管理也可设立任务绩效(经营业绩方面)和关系绩效(廉政建设、工作态度、创新学习、依法治企等行为方面)二维绩效管理模式。任务绩效是硬性的,而关系绩效与任务绩效完成的强制性不同。关系绩效是指一系列自愿的、人际间、面向组织或团体的行为,关系绩效与绩效的组织特征密切相关。其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心理和社会环境,对工作任务的完成具有促进和催化作用,有利于任务绩效的完成以及整个团队和企业绩效的提高,从而有利于企业整体的任务达成。二是在进行二维绩效目标设置时,任务绩效较易操作。例如,将经营目标指标纳入绩效考核。而在设置关系绩效目标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廉政建设方面:要求不发生违法违纪行为,能廉洁自律。工作态度方面:富有激情,甘于奉献,主动地执行不属于本职工作的任务。遵章守纪方面:坚持严格执行组织的规章制度。创新学习方面:能系统思考,科学决策。工作能力方面:业务精通,驾驭全局。团队协作方面:履行、支持和维护组织目标,工作时帮助别人并与别人友好合作。三是建立适宜的绩效考评体系,在进行绩效考评时可按照相关联关系对有关人员、部门或单位进行考评,同样可建立横向关联考评和纵向关联考评二维考评体系。其中横向关联考评指某一组织内跨部门或跨专业等的关联考评;纵向关联考评指按管理层级上下关系进行考评。建立横向相关联、纵向相关联两者相结合的考评体系在执行评价过程中能有效规避因专业的不熟悉而造成评价的不真实,某种意义上更能体现公平。例如:某县级供电企业在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考评时实行了如下关联二维考评体系(图1)。其中专业部门1和专业部门2存在横向关联考评,专业部门2与专业部门3存在横向关联考评,专业部门和整个职能部门涉及横向关联考评,其他为纵向关联考评。四是建立职工成长激励型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绩效管理在关注业绩指标的同时也直接影响着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对员工的成长和个人职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应引入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理念和员工工作记录法,通过职业诊疗师引入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理念,使员工分阶段建立职业发展规划,最终达到公司发展目标同个人发展目标之间的有机融合,实现企业与员工发展目标的和谐统一。因此,建立员工绩效管理体系的目的也就不再是为了考核员工,而是为了将公司发展目标同员工个人职业生涯目标有机结合,从而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发展的共赢。在这个环节中,应注重绩效反馈和面谈,实施双向沟通制,绩效反馈和面谈可以帮助公司正确建立全面平衡、行之有效的绩效指标,构建符合公司战略发展特点的绩效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员工得到正面、全面的信息,从而实现激励员工潜力、引导员工贡献最大化的目的,对于保持和谐稳定的工作氛围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公司应创造必要条件,开展多元化结果应用,引导各部门将绩效结果逐步与员工年度评先、晋级、岗位轮换等发展机制相联系,逐步扩大绩效管理运用范围,促进员工关心绩效、重视绩效。通过推行绩效管理,将员工的工作行为、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联系在一起,把公司的改革发展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每位员工,激励员工不断改进工作绩效,提高企业整体绩效水平。五是在绩效管理过程中要切实处理好绩效管理的各个过程,不能只片面地重视绩效考核环节。实际上,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都非常重要,其中绩效计划的制定是基础,只有制定出合理的绩效计划才能有序的开展绩效管理;绩效辅导沟通是重要环节,如果绩效沟通不畅通,那么绩效管理就不能落到实处;绩效考核评价是核心环节,该环节一定要注意公平、公正、公开,科学合理,否则该环节出现问题将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绩效分析和结果应用是绩效管理取得成效的关键,如果对员工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存在问题,将不可能取得成效。绩效管理要事前计划、事中管理、事后考核。要加强过程控制,使绩效管理不仅具有评价功能,还能持续改进。

二维绩效管理产生的效果

就二维绩效管理在县级供电企业管理中应用的实践而言,“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实施绩效管理,使绩效管理变成一种员工价值观理念与公司企业文化相互传导融合的过程,使绩效管理的现实意义也变为了实现企业与员工发展的和谐共赢。以某县供电公司为例,说明维绩效管理产生的效果。

公司主要经营指标实现渐进式优化

2010年,该县供电公司针对当时企业内部资金分配与公司经营情况脱钩,员工缺乏工作积极性等问题,首次引入绩效管理理念,以市公司下达的各项业绩指标为基础,进行月度考核,当年便实现了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有效提升、企业管理初步展现出生机与活力的良好局面。2012年,针对管理只强调经营指标完成结果,没有体现对过程的监控、纠偏,管理过于粗放等问题,公司在开展企业诊断的基础上,对绩效管理体系进行了深化和细化,以战略导向型关键绩效指标评价体系替代了简单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评价,实现了目标管理与过程控制有效衔接。2013年,针对绩效指标设置导向性不强,短板问题不突出等问题,公司在绩效体系中大胆引入二维绩效管理法,优化评价指标,细化综合计划管理,建立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三大标准库,对工作流程实行网上图形化管理,实现对工作质量的可控、在控,建立工作质量环评体系,提升了部门间的协作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使执行力建设、工作效率不断加强提升。2014年,针对员工胜任能力欠缺、企业“大而不强”等问题,公司逐步建立以员工能力素质模型为基础、全员绩效为指挥棒、企业发展目标为导向的大绩效管理体系,通过夯实团队及员工“三基”(基层、基础、基本功)管理基础,解决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由于实现了绩效指标的过程化掌控,目前该县公司的各项工作得以有序、高效地落实和完成,公司主要经营业绩实现了逐年提升。

构造了覆盖全员的绩效管理牵引模式

该县公司以建立标准集约的绩效管理体系为目标,依据自身特点科学制定了绩效管理办法。引导部门、班组和员工主动解决和弥补日常管理中的问题和漏洞。通过绩效管理的牵引,让部门、班组和员工自发地去完善工作,实现自下而上的精益化,推动由绩效考核向绩效管理的转变。

打破薪酬分配平均主义,充分体现工作价值

在绩效奖金分配方面,该县公司适当拉开了合理差距,既体现出多劳多得的激励机制,鼓励和调动了骨干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又充分兼顾目前国有企业薪酬分配体制的局限性。与此同时,进一步发挥各级绩效经理人参与薪酬二次分配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考虑员工的民主意见及承受能力,实行“总体平衡、局部差异”的分配思路,确保了全员绩效管理工作顺利平稳运行。

员工收入分配观念,逐渐由阵痛转为认同

随着绩效文化的逐渐渗透,在员工的薪酬分配观念上发生较大转变,由过去的不理解、不认可到逐步接受合理差距。反映出近几年,随着绩效管理工作的深入进行,员工的责任心、工作态度和工作主动性都得到了较大的改观,广大员工的思想观念也正逐步走向成熟,趋于理性,这为今后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奠定了良好发展基础。

建立起诚信责任、创新奉献、和合奋进的企业文化

第4篇:供电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1.行政管理模式不完善

供电企业作为国有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行政管理模式上受到传统经济思想和制度的束缚,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从纵向角度看,我国的供电企业是垂直管理模式,也即上级供电企业对下级供电企业的人力、人事和财务工作等进行直接管理,这一模式势必会导致管理链条过长、效果不佳等后果;其次,从横向的角度看,供电企业的行政管理模式还存在脱离实际、死板等问题,如有的企业内部安全检查活动就近乎形式化,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2.行政管理体系不规范

首先,从行政管理的机构来看,虽然我国供电企业大都设置了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但其工作的开展却存在着诸多限制,行政管理权受到党政机关的干预;另一方面,供电企业内部的行政管理部门设置过多,这会导致企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效率不高。其次,从行政管理的制度来看,还存在着管理体制落后、制度不规范的问题。一方面,供电企业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仍未充分落实公司制度,缺乏有效的市场运营机制;另一方面,在行政管理系统中,还存在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关于供电企业工作人员的管理、考核以及奖惩等方面的规定仍需健全。

3.对行政管理不重视

目前,供电企业内部领导层的思想观念仍然很陈旧,认为行政管理的内容就是管好企业内部的人员。因此,在新形势下对创新行政管理模式的重视程度不够。此外,很多供电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对于自身的职能和工作任务认识不清,并且在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下存在“惰性管理”的现象,同时也缺乏积极进取和开拓创新的动力。

4.行政人员素质不高

一方面,目前我国供电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大多年龄层次偏老,他们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掌握程度不高,同时也缺乏创新改革的活力;另一方面,我国供电企业内部也缺乏相应的业务培训和人员激励制度,因此,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较低,不仅不利于供电企业工作的顺利开展,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行政管理改革的进行。

5.管理效率低下

当前我国供电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效率较低,笔者认为这主要是企业属性造成的。供电企业本身属于国有性质,在行政管理方面仍然存在机构复杂、工作繁琐、遇到工作相互推诿等问题,这是管理效率低下的最直接原因。

二、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改革的对策

1.完善企业行政管理机构,避免权力过度集中

首先,从行政组织管理结构上来说,要精简部门,实行科学规范化管理。一方面,要进一步明确供电企业行政管理的职能和内容,从而分散权力,设置合理的组织机构;另一方面,要考虑供电企业的实际业务情况,优化配置有限的人力资源,使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形成有效的互动局面。其次,从行政管理制度和机制上看,要健全相关的企业管理制度,例如《供电企业人事管理条例》、《供电企业工作人员教育培训与职业考核规范》等,从而促进行政管理的系统化和科学化建设。

2.加强企业行政管理队伍建设

首先,要注重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企业要定期开展知识和技能培训工作,不断更新行政管理人员的知识储备和技能;同时,企业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员工有提升自我的环境。其次,要从制度上激励行政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一方面,行政管理人员要在基本管理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做到“业有所精”,这样才能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为供电企业建言献策;另一方面,对管理人员实行定期考核,对业绩优者予以适当奖励,这是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重要手段。

3.通过危机管理模式推进行政管理的创新

要彻底改变当前我国供电企业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就必须突破国有企业传统机构管控的束缚,不断优化行政管理模式,推行危机管理。当前我国供电企业改革面临着很多挑战,但同时也会带来很多机遇,推行危机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带动企业内部管理改革。一方面,需要企业内部进行良好地管控和规划,控制不利因素的产生;另一方面,应立足于供电企业的未来发展,做好危机预防和准备工作,攻坚克难,勇于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先锋。

4.完善激励机制,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是促进行政管理运行效率提高的外在动力。一方面,在制定激励体系时要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效益情况,以实现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和工作人员全面发展的和谐互动;另一方面,要实现激励机制的制度化和公平化,从而真正激发企业工作人员的创造性。

三、结语

第5篇:供电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一)档案的系统性

电力技术档案针对的是供电企业的实际生产,而生产活动往往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技术过程,而是多个操作环节共同构成的一个系统,所以各个独立的系统档案可以从某种方面产生联系,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即整个科技档案是一种配套关系,某个专项档案的数据将与其他专项档案共同构成一个完整体系。

(二)档案的实时性

供电科技档案是对某个时期的供电生产以及技术调整的真实记录,因在科技档案中所记载的数据对于某个时期而言是实时化的,其反应的是特定生产环节下的技术参数以及数据资料等。如设计单位提供的蓝图、施工资料等,这些数据对于后续的系统维护是十分重要的。

二、科技档案的管理与利用

科技档案在实际的管理中应当得到重视,因为其特征使之可以帮助供电企业在生产和维护中采用更加适应其自身特点的技术措施,从而保证生产与维护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必须做好对供电企业科技档案的管理与利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服务意识

在实际管理中科技档案的管理者应重视对科学管理措施的选择与引入,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和计算机技术已经完全可以帮助科技档案的管理实现网络化和智能化,因此在实际的管理中应提高服务意识,利用先进的技术措施为档案的使用者服务。从原有的封闭管理转为开放式管理,从原有的单纯的统计与保存转变为挖掘与总结,从原有的纸质资料的保存转变为电子资料的数据库化的保存,以此提高供电企业科技资料的服务能力。同时管理者还应对相关资料进行熟悉,明确本企业档案管理的现有情况,以及细节,掌握全部科技资料的相关数量和种类等,并对其价值和质量进行全面掌控,尽量保证档案资料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不仅如此,管理员还应明确各种档案的现实意义,即对企业的管理与维护有哪些帮助,以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指导查阅。最后,档案管理者还应进入到生产第一线,对相关技术资料进行采集和汇总,了解相关生产情况,并对第一线的生产需求进行了解,总结第一线对档案工作的具体要求,并在日常管理中进行改进,加以满足。

(二)做好保密与利用的平衡

一些供电企业的技术资料涉及到国家保密规定,因此在实际的管理中应做好利用、服务与保密之间的平衡。不能让档案在利用和提供服务的同时受到安全威胁。因此应大力度宣传相关法律和法规,从我国的档案法规到保密法规都应熟悉并了解,坚持恪守保密原则,同时也不影响正常的借阅和查询。但是应当注意的是企业如果参与了某些市场活动,其档案出借必须有相应的手续,获得授权后方能出借。同时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熟悉相关生产管理以及工作计划等,同时根据这些日常的需求对档案进行管理,按照相关生产与科研活动需求提供相关档案服务。最后,还应重视网络安全和数据库安全,建立完善的防控措施防止档案数字化后被从网络上泄露。适当的增加保密级别以及安全措施是可以帮助其获得良好的安全性的。

(三)做好管理升级

首先,建立标准化管理模式,即在档案管理中建立一个完整而规范的管理模式,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和数字化。对相关档案进行技术处理,使之可以被更好的保存与查阅,这样可以提高档案服务的效率。同时也可利用数据库资料对档案进行深入挖掘,形成多种资料和数据的组合,方便企业各个作业项目的查询。在建设标准化的过程中应按照相关国家和行业制度执行,每个环节都应有章法可依,如档案法、电网档案管理等,如:从工程立项开始到建设、投产的全过程都应按照相关档案管理规定进行管理与监督,做好对第一手材料的收集,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档案资料以备供电企业指导其生产。在组建和收集的过程中,应保证资料的全面性,尽量对分散的资料进行汇总,并及时的利用科技手段对其进行数字化,方便保存,以此丰富档案室的资料和管理措施等。规范管理中应建立完善而有序的借阅和查询制度,按照不同的查询权限设置相关借阅范围以及查询范围,从而保证供电企业的科技档案的安全性。企业科技档案是直接为企业生产提供服务的,因此其利用率较高,在大量借阅和查询的过程中必须明确安全管理的职责和措施,针对性的制定措施和权限等,以此保证档案的安全。最后,应进行主动的编研工作。科技档案的编研工作是主动地、广泛地、系统地开发利用科技档案信息资源,使其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的一种有效方式。根据需要把繁杂零散的科技档案进行有机的组合和必要的加工整理汇编成册,更方便的提供给利用者提高档案利用价值。本着“存真、提炼、适用”的原则开展档案编研工作。科技档案的利用是归档的最终目标。作为供电企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一定要解放思想,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结构,坚决破除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旧观念,树立与时俱进、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的时念;牢固树立档案工作为生产、经营、科技服务的思想,充分发挥档案这一无形资产的无限价值,积极为本企业乃至同行业提供多渠道、全方位、高效率的优质服务。

第6篇:供电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职高专市场营销能力

高职高专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能直接进入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在学习每一门课程时不仅要学到该门课程的知识,还要掌握从事与该课程相关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

对于高职高专的市场营销课程而言,要以能力结构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建立起市场和顾客意识,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重点是要使学生通过本课程获得实践应用能力、公关谈判能力、营销心理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对于学生以后能够出色的完成工作都是不可缺少的。以能力结构为中心的培养方式正是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市场营销人才的特色所在。

一、市场营销课程的培养目标

市场营销课程主要从三个目标出发对学生进行教学,具体体现为:

1.扎实的专业知识: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好该门课程的知识,还能将相应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

2.过硬的岗位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该门课程获得相应的岗位技能,使得一旦进入社会工作,就可以直接进入角色,进行具体的专业工作。

3.良好的综合素质:通过该课程,学生不仅能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还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要培养学生的文化、业务、心理素质。

二、市场营销课程培养目标的能力结构分析

根据市场营销课程的培养目标,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公关谈判能力、营销心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1.实践应用能力。在市场营销课程中,具体体现为以下能力:(1)市场调查与分析能力:能够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拟定调研计划并设计调查问卷,组织实施市场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汇总,根据分析结果预测市场,制定营销方案,进行相应的营销活动。(2)营销策划能力:能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编制营销目标和计划,了解整个营销过程,根据不同的需求水平制定相应的营销活动方案并加以实施,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有效的营销对策,并能分析活动效果总结经验。(3)销售与管理能力:能根据企业营销情况进行产品推销,根据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采取灵活的促销手段,拓展销售市场。

2.公关谈判能力。在现代市场营销中,企业必须借助政治权力,运用公共关系,运用各种传播、沟通的手段去影响公众的观点、态度和行为,争取公众舆论的理解和支持,变消极、被动地去适应、服从外部环境为积极、主动地去改变环境,扫除产品通道上的障碍,才能为自身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营销心理能力。企业的所有营销行为过程,从营销观念到营销策略、营销手段,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是顾客的需要。营销心理能力包括:能根据顾客的性格、气质等研究顾客的心理,调整具体的营销方案;能运用心理沟通技巧与顾客建立良好关系,取得顾客的好感,采取恰当的广告宣传,在其心目中建立良好的企业、产品形象,吸引消费者对自己产品的选择等。

4.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就是人们产生新认识、新思想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在市场营销活动过程中能捕捉最新的发展变化,对相应的营销理论赋予新的内容以便更好地运用于实践中;能根据社会、行业的发展,企业的目标不断地创新理念、创新产品、创新市场。

5.学习能力。学生的专业知识不能只靠老师的传授,而应该是在老师课堂授课的基础上,自己能够在老师指导下搜索相关知识内容,并且进行消化吸收,从而能将知识融会贯通,运用于具体的实践当中。

6.计算机、语言能力。新时代的营销人才不仅要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机的操作,借助计算机工具进行营销活动相关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还要能根据企业的特点建立特色网页、站点,通过互联网进行推广与宣传,并在网上对客户进行管理、提供相关服务。语言表达能力是衡量营销人员的重要条件,现代营销活动涉及的区域范围越来越广,活动不仅在国内进行,也会延伸到国外,因此需要能够流利地运用普通话、英语等通用语言,必要时能用地方语言进行交流,促进活动的成功。

三、以能力结构为中心的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方式

要想达到市场营销课程的培养目标,除了理论教学结合案例教学外,根据要培养的能力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

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则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一些阶段性实训:例如提供具体案例让学生设计市场调查方案、营销策划,通过相应软件系统让学生在学校实训室进行贸易模拟操作,通过课内实训可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还可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运用能力),以便以后能直接接手相应工作。

对于学生的公关谈判能力、营销心理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可通过在课余时间举行营销沙龙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这些能力。营销沙龙活动可包括以下一些形式:第一,从校外聘请营销专家、企业家等来学校开设学术讲座;第二,开展学生专题演讲或营销辩论会活动;第三,进行模拟演练。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可根据市场营销的每一个知识点,引领学生关注社会的有关热点问题。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逐步懂得如何去获取知识,同时又能促进交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得说来,在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中,既要传授专业知识给学生,又要使学生能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因此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外,要合理安排时间进行课内外实训,组织多样化的沙龙活动,以达到现代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李文元郭龙建:创新高素质营销人才培养研究.商场现代化,2006年5月(中旬刊)

第7篇:供电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信息安全是指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和其他数据等不受非法用法的破坏,主要指未经授权的访问者无法使用访问数据和修改数据,而只给授权的用户提供数据服务和可信信息服务,并保证服务的完整性、可信性和机密性。电力信息安全是指供电系统中提供给用户或公司内部员工的数据是安全的、可信的。供电公司管理系统是个繁杂的系统,涉及用电客户和公司内部员工及第三方托管服务公司,系统的信息安全一直是公司发展的瓶颈。正确评估供电公司信息安全系统的合理性和安全性,针对安全风险进行分析,最后制订供电公司信息安全的策略非常重要,也是至关重要的。

2供电企业信息安全的影响因素

尽管供电公司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建设电网信息安全系统,但供电企业内部网络仍不健全,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另外,供电公司信息化水平不高,信息安全保障措施薄弱也制约了其信息安全系统的建设。要构建一个健全的供电公司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就要首先分析供电公司信息安全的影响因素,对症下药,进一步提出供电企业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的对策。

2.1不可抗拒因素

所谓“不可抗拒因素”,就是由于火灾、水灾、供电、雷电、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供电公司的供电线路、计算机网络信号、计算机数据等受到破坏,并威胁到供电公司的信息安全。

2.2计算机网络设备因素

供电公司计算机系统中使用大量的网络设备,包括集线器、网络服务器和路由器等,其正常运行关系着供电公司内部网络的正常运行,而计算机网络设备的安全直接关系着供电公司的正常运行。

2.3数据库安全因素

供电公司计算机系统监控用户峰值,管理用电客户信息及其他用户缴费等情况,计算机数据库的系统安全决定了供电企业的调度效率,也决定了供电公司公共信息的安全。供电公司应该使用专用网络设备,确保企业内部网络与外部互联网的隔离。

2.4管理因素

供电公司员工的业务素质和职业修养参差不齐,直接影响到供电公司的网络安全。供电公司应该建立过错追究制度,提高员工的信息化素质,有效防止和杜绝管理因素造成的信息安全问题。

3供电企业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的对策

3.1提升员工信息安全防患意识

开展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并非仅仅是系统使用或者管理部门的事,而是企业所有职工的事,因此,要增强全体员工的信息安全和防患意识。通过采取培训和考核等有力措施,进一步提升全体员工对企业信息安全的认识,让信息安全成为企业日常工作业务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提升企业整体信息安全水平。

3.2采用知识型管理

传统的安全管理大部分采取的是一种硬性的管理手段。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安全管理应当以知识管理为主,从而使得安全管理措施与手段也越来越知识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促使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3.3设置系统用户权限

为了预防非法用户侵入系统,应按照用户不同的级别限制用户的权限,并投入资金开展安全技术督查和安全审计等相关活动。信息安全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需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从平时的基础工作着手,及时发现问题,汇报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3.4防范计算机病毒攻击

加速信息安全管控措施的建设,在电力信息化工作中,办公自动化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而核心工作业务就是电子邮件的发送与接收,这也正是计算机病毒一个非常重要的传播渠道。因此,必须大力促进个人终端标准化工作的建设,实现病毒软件的自动更新、自动升级,不得随意下载并安装盗版软件;加强对木马病毒等的安全防范措施,对用户访问实施严格的控制。

3.5完善信息安全应急预案

严格规范信息安全事故通报程序,对于隐瞒信息事件的现象,必须严肃查处。对于国家和企业信息安全运行动态,要及时通报,分析事件,及时信息安全通告。对于己经制定的相关预案和安全措施,必须落到实处。另外,还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督查队伍的建设,提高信息安全考核与执行的力度。

3.6建立信息安全保密机制

加强信息安全保密措施的落实,禁止将计算机连接到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完善外部人员访问的相关授权、审批程序。定期组织开展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的各项检查工作,切实做好文档的登记、存档和解密等环节的工作。

4结束语

第8篇:供电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1.1县级网络难以满足居民用电需求

在当前我国电力广泛应用的时代,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必然会严格要求供电质量,但是目前我国县级供电企业在供电网络方面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存在着不合理的供电网络布局以及供电半径较长的问题,大大降低了我国县级供电企业供电的质量和水平,除此以外,很多县级供电企业管理者没有对供电设施提起注意,更没有意识到供电设施对整个供电网络的影响,供电设施的不健全也就难以满足居民用电需求。

1.2供电企业员工思想意识相对较弱

企业员工的思想意识直接影响着一个企业的发展,企业员工具备先进的思想意识和观念,他们能够科学合理的规范自身的言行,并将自身行为与企业经济效益联系起来,关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和问题,为企业今后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否则,便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和运行。我国县级供电企业就由于受自然因素和特性的影响,形成了地区垄断的局面,这样伴随而来的就是供电企业员工工作思想意识和服务意识相对较薄弱、对市场竞争认识不全面等。这种员工思想观念状态势必会影响和阻碍供电企业的发展。

1.3供电企业营销管理意识是其薄弱环节

县级供电企业作为基层的供电企业,对于企业营销管理工作的某些方面认识不够全面,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的营销管理意识作为整个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还未结合目前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进行供电企业经营活动的安排,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国县级供电企业经营管理工作,降低了我国供电企业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主要表现为:一是在电力业务上,仍是采用单一的方式进行业务工作的开展,对电力用户需求的调查工作以及服务方式的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二是在电力服务上还盲目的认为电力优质服务就是提供微笑服务,缺乏硬件设施的更新意识对电力服务工作开展的重要影响。

2县级供电企业管理工作有效措施研究

2.1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机制

成本管理工作是整个供电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完善供电企业成本管理机制,弥补原先成本管理体制上的缺陷,对其存在的偏差进行矫正。首先是要进行变动成本管理,县级供电企业变动成本为购电成本,购电也主要是包含购网电和网外购电两部分,购网电还需要由省电力企业进行统一的结算,这时候就需要基层供电企业做好电力计量工作。网外购电由省公司下达购电计划,并由基层的供电企业严格按照购电计划进行执行和结算。其次就是要做好固定成本的控制,完善预算编制程序,改变原先传统的由于财务部门进行编制预算程序,转变为由财务、经营和劳资等共同编制预算程序,进一步提升供电企业预算编制的公正。此外,还需要开展精细成本管理工作,将原来单一部门的成本管理,转变为全员管理工作,达到降低企业成本,完善企业经营管理的成本控制。

2.2更新观念,提高市场竞争力

由于县级供电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在其实际的工作中主要是围绕企业所在县的实际状况以及目前我国电力市场的发展状况进行供电工作的开展,作为从供电用户自身利益出发,为他们提供更加优质的供电服务工作,也为县级供电企业自身创造了更好的经济效益。县级供电企业在能够树立电力产品商品化的概念,做好员工概念灌输工作。当企业员工面对那些难搞用户时,做到从容应对,切实维护自身和企业的利益,真正达到电费月结月算的工作目标。同时更需要供电企业员工拥有较强的服务意识,毕竟供电企业作为一个服务性质很强的企业,只有做好服务工作,满足客户的需求,县级供电企业才能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赢得更多的客户,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2.3做好县级供电企业人才管理和培训工作

县级供电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人才,所以健全供电企业人才管理制度和方案尤为重要。一是要确定县级供电企业工作开展需要哪些人才,进行企业现有员工的评定,将那些符合要求的员工进行重点培训,采用有效的机制确保优秀员工的才能能够得到发挥。二是要建立公平公正竞争制度。县级供电企业是我国带有大锅饭性质的企业,对于资历相同的职工却不能获得等同的报酬,严重影响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企业长期的发展。因此为了更好调动供电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推动企业长远的管理和发展,建立公平公正的薪酬制度十分必要,采用物质和精神两者相互配合的方式,推动供电企业管理工作的创新。

3小结

第9篇:供电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由于在电力总成本中比例不大的原因,供电成本容易不受重视,而实际上,做好供电成本非常不易。因为变动成本以降低单耗为明确目的。成本可以用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来划分,对于供电企业来说,变动成本是指购入电力费,电力上网由调度中心管理,电价由地方物价部门制订,所以可分析的空间很小,固定成本在一般的教科书上只提加强管理,或依据产品产量进行分析,很少有明确的管理办法与措施。

成本按其性态分为原材料、外购动力、工资及福利费、折旧、维修费及其他费用。对于供电企业来说,由于不实行独立核算,所以一些以独立法人为目的的费用便成为不可控费用,如折旧费。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的增加是省级电网企业确定的,折旧率是行业确定的,那折旧费就不为供电企业所控制。同样,工资及福利费也是电网企业统一确定的,只有材料费、维修费、其他费用属于供电企业的可控成本,本文阐述的对供电企业成本管理的意见,主要是针对以上三项费用的。

材料费是指供电企业生产、运行、维护等所耗用的材料、事故备品、低值易耗品等。维修费是指固定资产等所发生的修理费,包括企业预提的修理费。其他费用是不能计入以上项目的费用,包括办公费、水电费、差旅费、劳动保护费、运输费、取暧费及劳动保险支出等。由于以上费用不随产品产量的变化而变化,我们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管理,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通过改革成本管理体制,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计划经济是以生产大量的产品为目的的,市场经济则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从这个意义上讲,计划经济的体制与市场经济的体制是矛盾的,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就需要改革。按照我国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需要,企业的体制改革应该本着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建立企业效益机制。

机动车车辆费用是供电固定成本中比例较大的部分,大约占5%左右,对公司的效益影响较大,我们根据本单位车辆管理的现状(各生产车间使用的大部分车辆仍归生产车间管理和使用,机关使用的小车和特种车归运输公司统一管理,出租给机关和特种车使用单位使用),提出了“专业管理”的体制改革思路,并实施之。

这种“专业管理、模拟市场”的管理办法,即所有车辆全部划归车队统一管理,由懂车的人管理,同时对用车的生产车间和管车的运输公司实现模拟市场政策。具体做法是:凡公司机关用车,每半年核定一次固定的租车费用,由车队保证用车。生产车间用车,到车队去租,每100元一个台班,车队发生的车辆费用由公司按每台班价格的70%以下掌握,进行内部核算,这种同一台班不同单位不同价格的做法称之为内部模拟市场,并依据通过两种结算方式的差价进行奖励。一年后,模拟市场政策在我公司内部取得成功,我们对车队管理的汽车实行单耗控制,为了效益,车队就得多向用车单位租车。我们对生产车间实现费用限制,为了节约成本,他们就得少租车,这样每年因此节约的费用在50万元左右。

二、通过外延方式,提高企业效益

通过技术和方法使成本达到绝对降低的方法,是降低成本的途径之一,但在成本支出绝对数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产出或提高效率同样对提高效益有积极的意义。在财务管理实践中,通过外延方式相对降低成本有时比直接降低更有意义。

电力企业属资金密集型企业,每年设备物资采购数量相当大,所以企业一般都有自己独立的物资管理部门。由于采购批量的固定性,所以每年的采购费用相对稳定在某一金额范围内,怎样使这相对稳定的费用发挥出更大的效益就成了我们要解决的问题。现在本单位物资部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延用旧的管理方式,内部流转环节过多,信息反映迟钝。这种体制不但与市场经济对企业发展的要求相违背,而且使企业机构臃肿,周转不灵。于是我们就把怎样加速资金周转效率作为突破口。

物资部门原来的采购周期比较长,少则一个月,多则三个月到半年,使数千万元的存货“躺着睡觉”。图1是物资公司原来的采购流程。国家整体实力发展,使得物资采购已非常容易,大量的库存储备已无必要,可逐步减少库存及入库环节。定期稽核已经过时,且手续繁琐,对票据的处理应随时进行。因此,我们改革了物资采购流程,对于设备类物资,取消入库环节,设备到货后直送施工现场,对材料类物资,由实物流部门送使用单位。同时取消稽核环节,由物资管理部门持使用单位收条直接到财务部门办理结算手续。这样从物资采购到财务记账,一般10天之内就能完成,大大提高了资金周转效率。同时对存货进行清理,大大降低了存货量,由原来的几千万元降低到500万元以下,资金占用量进一步减少,实现了成本的相对降低。图2是改革后的流程图。

三、通过改革管理方式,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在施工企业中,项目管理制是一种普遍采用的管理模式,在实际工作中,这种模式也显示了较好的效果。鉴于这种模式的优越性,我们把它应用到财务管理中,根据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分别成立管理小组针对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近年里,我们先后搞了“取暧费”、“水费”、“办公文具”、“车辆保险”等项目管理方式的改革,既改掉了传统的不合市场规律的管理模式,又达到了降低成本的目的。

(一)关于劳保管理方式的改革

相信30多岁的人对手套、雨鞋和工作服等传统的劳保用品十分熟悉,在1995年以前,各单位也一直发放这些传统的劳保用品,并设有专门的劳保用品仓库,累积物资达几十万元。这种做法的主要弊端一是库存积压时间长,造成物资积压,一些劳保用品长期得不到清理,已丧失使用价值,且积压库存,影响资金流转。二是在当时的市场条件下,各种劳保用品的采购已非常容易,且能实现上门服务。在此背景下,我们提出了取消劳保文具库的管理办法。各劳保使用单位每半年一次提出劳保用品需用申请,公司审批后,实现采购招标。此举不但减少了几十万元的库存,而且改革了劳保用品使用概念,如雨衣改为雨伞、肥皂改为洗衣粉等,既节约了成本,又满足了职工的要求。

(二)关于成本结算考核方式的改革

成本结算是有时间要求的,一般的做法是按规定的结算时间进行考核,这种考核很少考虑具体业务的特点。成本管理应当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有其固有的运行轨迹,虽然我们不能准确地说明那是一条什么样的曲线,但可以肯定地说,它应当是一条平滑的曲线,而不是忽高忽低的折线。当成本支出过分集中在某个月份时,成本支出轨迹更像一条折线,一方面这是我们对成本运行的轨迹研究不够;另一方面更是我们在管理上考核不严格的结果。所以我们应当使成本支出结算与管理考核更密切地结合,当成本支出的轨迹过份游离于波动范围之外的时候,应当提出考核意见,以促进成本支出的落实单位进行纠正和调整,当成本支出的轨迹符合运行规律时,也应当提出表扬意见,从而使成本支出的管理健康地进行。通过这项改革,不但成本支出更符合经济规律,而且成本支出项目更容易得到控制。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