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疼痛管理范文

疼痛管理精选(九篇)

疼痛管理

第1篇:疼痛管理范文

【关键词】疼痛;骨科;手术;个案管理;护理实践

在治疗、护理及康复过程中,疼痛一直是困扰骨科患者的问题之一,会给患者的身心造成极大的影响[1]。如何对患者进行规范而有效的疼痛管理,是骨科学者们共同关注的一个研究热点。个案管理是一种管理性照护的方法,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程序,其注重各医疗团队成员间的协调和合作,以个案为中心,以整合和提供服务为重点,最终达到成本效益和质量兼顾的目的[2]。个案管理实质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的拓展和延伸,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采用个案管理模式对骨科手术患者进行疼痛管理,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进行疼痛护理管理,旨在探寻理想的疼痛管理模式,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住并行手术治疗的脊柱关节损伤、四肢骨折创伤、髋部疾病、膝关节疾病患者120例,男72例,女48例,年龄18~65(38.6±14.1)岁。按住院号尾数单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36.7±2.6)岁,病种分类:脊柱关节22例、四肢骨折创伤16例、髋部疾病12例、膝关节疾病10例。观察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38.6±4.1)岁,病种分类:脊柱关节20例、四肢骨折创伤15例、髋部疾病14例、膝关节疾病1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入选和排除标准(1)入选标准:①行手术治疗;②年龄18~65岁;③未合并其他疾病;④自愿参加此项研究。(2)排除标准:①有阅读和理解障碍者;②有精神疾病患者;③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1.3方法1.3.1对照组:由责任护士按骨科护理常规护理患者,包括入院时的护理评估,疾病知识、疼痛知识、手术相关事项的宣教指导,术后康复配合,出院指导等。1.3.2观察组:采取个案管理模式进行疼痛护理管理,具体步骤:(1)成立疼痛个案管理小组,大科护士长担任组长,小组成员由骨科护士长、资深的骨科护士担任。小组成员接受疼痛相关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能参与开展个案管理。(2)个案管理方法:由个案管理小组成员按病种分别对脊柱关节、四肢骨折创伤、髋部疾病、膝关节疾病患者进行全程、全方位的疼痛管理。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分为4个阶段(即入院、术前、术后1~3d、出院)进行疼痛知识教育、疼痛评估及疼痛控制指导。应用疼痛评估工具评估患者术前、术后8h、术后1d、术后3d疼痛程度:①每个病室配挂根据长海痛尺改良后的简易疼痛评估尺[3],患者入院24h内个案管理小组成员访视患者,自我介绍,了解患者对疼痛的认知和需求、患者对评估尺的应用情况,评估或评价责任护士对患者疼痛评估的准确性,针对不同患者进行个性化的疼痛教育,介绍镇痛新理念、疼痛评估方法及非药物镇痛措施,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实施镇痛措施。②术前1d,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向患者讲解手术及麻醉方法、术中镇痛方法及效果、术后的有效镇痛措施等,消除患者顾虑。③术后1~3d,个案管理小组成员每日评价责任护士对患者疼痛评估及记录的准确性,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检查镇痛措施的落实情况是否达到患者期待的镇痛效果和疼痛控制目标;术后4d至出院前,每日评估患者疼痛控制、睡眠及饮食情况,了解功能锻炼是否受疼痛的影响,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方案和措施;④出院当天,发放问卷调查表,评估患者对疼痛控制及护理服务满意度;了解患者出院前的疼痛情况,指导患者出院后出现疼痛的控制方法,把疼痛管理列入责任护士出院随访内容,个案管理小组成员及时追踪和指导出院后疼痛控制不佳的患者。(3)建立疼痛个案管理档案,其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诊断、手术、麻醉方式、不同时段疼痛评估分值、镇痛方案及患者对疼痛控制效果的满意度等,收集、汇总数据,并总结分析,探索骨科患者疼痛控制的最佳护理管理实践。1.4观察指标(1)疼痛程度:分别于术前、术后8h、术后1d、术后3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4]评价疼痛程度。在长为10cm的疼痛评估尺上,左侧端“0”表示无痛,右侧端“10”表示剧痛,测量时根据患者自我感觉评估其描述所得出的数值在量尺相应位置上标记,记号处的数字即为VAS值,得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强。(2)疼痛认知情况:出院当天采用Hunt疼痛控制量表测定[5]。(3)对疼痛控制效果满意度调查:由我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出院当天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分20个条目,每个条目答案给予相应分值,总分100分,≥96分为非常满意,90~95分为满意,80~89分为一般,<80分为不满意。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VAS比较两组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32.990,P分组<0.001);两组VAS均随着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F时间=65.879,P时间<0.001),观察组下降趋势明显大于对照组;时间与分组之间有交互效应(F交互=4.849,P交互=0.003)。2.2两组患者对疼痛认知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对“出现疼痛立即通知”认知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疼痛是正常的、疼痛应该忍受、镇痛是有害的、疼痛对身体有影响、了解常用的镇痛方法、了解镇痛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的认知情况等项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两组患者对疼痛控制效果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对疼痛控制效果满意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403,P<0.001)。见表3。

3讨论

第2篇:疼痛管理范文

1.1一般资料

收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骨科创伤患者资料,均为创伤患者,且无其他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18~67岁,平均(38.3±2.5)岁;试验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20~65岁,平均(36±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记录病情和疼痛变化,并进行疼痛教育等。试验组患者采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具体如下。

1.2.1实施疼痛评分管理流程护理人员记录患者疼痛评分、持续时间、情绪反应、睡眠质量、治疗依从性、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等。首次评估在患者入院后2h进行,评分值≤3分时每天上午10:00进行评估,对行全身麻醉的患者每小时评估1次;硬膜外局麻患者则每4小时评估1次;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则每6小时评估1次;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术患者则每8小时评估1次。

1.2.2护士的系统培训及考察

通过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疼痛护理知识培训和考察,使其有效掌握疼痛护理管理知识,并将其应用于护理中,切实减少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在治疗中,若患者疼痛评分>4分时,阿片类﹑非固醇类消炎药物可联合使用;当患者疼痛评分>7分时,使用强阿片类药物联合非固醇类消炎药物,减少患者的疼痛。

1.2.3疼痛知识教育

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疼痛教育宣传,能有效减少患者痛苦,并让患者意识到科学地应对疼痛是有效可行的,增加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1.2.4外界因素护理

患者大多存在焦虑、烦躁、郁闷情绪,会影响康复进程和疗养状态。因此,应为患者提供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使其心情愉悦﹑放松。在治疗过程中使用音乐疗法,以起到放松心情的作用,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和抑郁情绪,稳定血压并增加舒适感。另外辅助患者采取正确的,以冰袋冷敷减轻局部充血水肿,以热敷减轻痉挛,使患者减少不必要的疼痛,能早日康复。

1.3诊断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评分,无疼痛为0分,轻微疼痛为1~3分,中度疼痛为4~6分,重度疼痛为7~10分。根据术后疼痛评分,分数越高代表术后越疼痛。护理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完成,分为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疼痛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满意度

试验组35例患者满意34例,占97.1%;不满意1例,占2.9%。对照组35例患者满意30例,占85.7%;不满意5例,占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骨科创伤患者在治疗中需承受极大的精神压力和身体疼痛,而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第5个生命体征。目前,医疗技术日益进步,提高临床效果、减轻患者疼痛感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医疗项目。在本研究中,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模式的护理,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提示疼痛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生活水平和治愈信心,给予患者生理和心理的满足,使其能更好地配合治疗。实行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对医护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使工作人员能够熟练地掌握疼痛护理管理知识,并在实践中准确熟练地加以应用,使其具备提前镇痛、按时镇痛和多模式镇痛的理念,并对患者进行适时疼痛评分;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疼痛护理管理知识教育,使其能科学的认识疼痛且及时镇痛,减轻患者身体的疼痛感和心理负担;其次优化患者生活环境,使其心情保持轻松愉悦,早日康复。并应借鉴国际疼痛护理管理经验,提高医师、护师、患者对疼痛的正确认识,尽可能地减少患者在治疗中的痛苦。

4结语

第3篇:疼痛管理范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门诊外科,广西南宁 530021

[摘要]自我管理对慢性疼痛患者预防和控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慢性疼痛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可有效地控制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文对慢性疼痛患者自我管理应用的对策、促进和实施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慢性疼痛;自我管理;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3(c)-0020-03

Application Overview of Self-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Pain

LIANG Ying

Outpatient Service Surgical Department of the People’s Hospital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Nanning 530021, China.

[Abstract] Self-management of chronic pain patients wider application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or self-management of chronic pain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pain and improve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This article reviewed on self-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promot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ronic pain patients.

[Key words] Chronic pain; Self-management; Coping strategies

[作者简介]梁颖(1963-),女,广西南宁人,大专,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临床疼痛护理。

国际疼痛分类学研究协会(IASP)将慢性疼痛定义为“超过3个月或创伤痊愈后仍持续存在的疼痛”。慢性疼痛作为一种持续显著的刺激,不断促进注意网络及大脑重要网络的重新形成,干扰人的认知能力[1]。引起一系列的社会家庭、心理、行为问题。慢性疼痛患者期望通过自我管理使疼痛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以改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近年来,对慢性疼痛的自我管理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慢性疼痛患者的自我管理的概念和内容

自我管理是指个体自身对事件作出的反应,也就是患者对慢性疼痛的症状、治疗、生理、心理以及作出生活方式改变的能力。换言之,自我管理是指患者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个人需要承担的一些治疗性和预防性保健活动的健康行为。慢性疼痛患者强调在自我管理中个体自身的主要作用,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使患者有能力通过自身的调控行为控制慢性疼痛反复发作,以解除或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自我管理的内容包括[2]:①疾病管理(medical management)指患者管理自身疾病的能力,如服药、转移注意力、放松、自我评估、运动。②角色管理(role management)由于慢性疼痛引起功能受限使原有的生存状态被打乱,患者需要保持新的形象继续正常生活。③情绪管理(emotinal management)指患者能处理和控制因疼痛引起的各种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恐惧等。

2 慢性疼痛自我管理应对策略

2.1 合理用药管理

慢性疼痛治疗仍然强调的是个体化多模式的综合方法,其中药物治疗仍然是基础[3]。慢性疼痛有多种复杂机制存在,因而慢性疼痛治疗不仅要考虑到疼痛的严重程度,还应考虑其潜在的发病机制[4]。李玉乐等[5]国内外疼痛的管理现状表明,药物治疗的原则遵循:无创给药、按时给药、按阶梯给药、用药个体化,还要注意具体细节。临床上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往往是由于对疼痛认识的不足,即使医护人员也存在对疼痛及其药物治疗手段的错误认识[6]。如对阿片类药物会引起耐受、依赖、成瘾等不良反应顾虑太多。因此患者服药依从行为存在动态决策过程,患者年龄、病程、受教育程度等对慢性疼痛的认识与服药的相关信念影响患者的依从性行为。黎玲等[7]在慢性疼痛口服镇痛药的依从性调查也阐明了服药依从性与医护人员对疼痛的认知、具体指导方式与患者婚姻家庭支持相关。在慢性疼痛服药依从性的干预过程中,相关不良反应成为争议的重点[4]。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必须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8],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科学选择镇痛药、合理确定药量、简化用药方案、减少用药频次、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对患者来说越简单越容易接受,提高慢性疼痛自我管理的有效性。

2.2 慢性疼痛自我评估

首要原则是评估病人,而不是简单地评估疼痛[9]。慢性疼痛作为第五大生命体征,已普遍认可作为临床护理工作常规监测的内容。唐珂[10]阐明对慢性疼痛的评估是第一重要的环节。在进行疼痛评估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疼痛的特点进行全面的评估。抑郁和焦虑等并发症也同时评估和治疗[11]。慢性疼痛的评估是一个动态的综合的过程。董琼芬[12]阐明慢性疼痛评估原则:①主诉是唯一可靠的指征,不能被他人证实或否定。②全面评估疼痛。③动态评估。④注意精神状态和分析社会心理相关因素。⑤体格检查。国外医学动态阐明[13]可评估的阶梯式保健模式:①功能干预。②情绪评估。③睡眠评估。④风险评估。阶梯式保健模式可以更好地管理复杂的慢性疼痛,以全面掌握慢性疼痛患者信息,是医生选择止痛剂和制定治疗方案的基础。目前临床上使用评估疼痛程度的方法多种多样,没有统一标准,选择何种方法应根据疼痛患者个体特点情况而定。常用的有:线性视觉模拟标尺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是应用最广的单维测量工具[9];口述分级评分法(Verbal rating scale VRS)也较常用;文字描述评分量表法(Verbal descriptors scale VDS);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Mcgill疼痛分级法;Wong和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Memcllan疼痛估计表法,比较适用于整体护理中评估疼痛[14];针对儿童疼痛表示法;“长海痛尺”评估法,将NRS和VRS结合的一种疼痛评估法,在VRS-5的基础上,对疼痛标尺做出更祥细的解释,使患者容易接受,结果更接近准确程度减少误差[9];体表面积评分法(BARS),反映疼痛的范围,也是疼痛定量分析的重要内容;疼痛行为评估法,对疼痛引起的行为变化做定量测定。每个慢性疼痛患者各有特点,那种方法更适合应根据患者而定,可以用一种或者结合几种评估方法进行综合评估,每一个方案都是完全针对一个人的,每一份量表应由患者完成。

2.3 心理治疗

对慢性疼痛患者来说心理治疗是不容忽视的,在国外,心理治疗已成为治疗慢性疼痛的常规手段之一,且大量研究证明对慢性疼痛有效[15-16]。国内慢性疼痛的心理治疗还处于起步阶段,对治疗师的要求很高,限制了心理治疗的应用。而且临床容易将心理治疗等同于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形式,心理治疗没有标准化的操作细节,规范系统的心理治疗作为辅助手段,对改善慢性疼痛患者精神和躯体功能很有效[17]。心理治疗大体可分为理论导向和某些特殊的技术手段,最普遍应用的治疗方法是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包括支持性访谈、催眠术、冥想、放松训练、生物反馈技术、认知治疗等。成晓洁等[18]荟萃分析了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疼痛患者改善精神状态及对疼痛的适应能力。目的是让患者接受疼痛,提升自身和情绪功能应对疼痛,达到减轻疼痛,更重要的是实现功能重建[19]。因此,在给予其他有效的治疗措施的同时,心理治疗占相当重要地位。

2.4 心理护理

慢性疼痛患者常有心理和情绪的改变。有研究表明[20-21],慢性疼痛与抑郁,焦虑密切相关,抑郁发生率为3.7%~58%,伴有明显的认知功能扭曲和无助感。慢性疼痛是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同疾病伴随的慢性疼痛特点各不相同[22]。导致疼痛加剧,生活质量下降。治疗慢性疼痛的有效措施之一是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和提供心理支持。有利于缓解疼痛还能减少镇痛药的使用量,慢性疼痛患者疼痛时希望护士高度重视,希望有护士、家人或朋友陪伴、关心、询问,并给予精神、情感上的安慰鼓励。护理人员要倾听患者诉求,满足患者需要,引导患者互助治疗,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等措施,增强患者自我控制能力,参与治疗,有效管理慢性疼痛。

3 慢性疼痛自我管理的促进与实施

3.1 自我效能管理

自我效能是个体能否实现某种行为的能力,包括自已完成任务的能力和忍受疼痛的耐力。慢性疼痛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分4个阶段实现[23]:思考前期患者没有打算自己去应对疼痛;思考期患者有自我管理疼痛的打算;行动期患者积极接受疼痛自我管理的知识并偿试进行疼痛应对技巧;维持期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成为一种习惯。自我管理效能有赖于患者慢性疼痛自我管理认知和信心的提高。医护人员可通过授课、演讲等形式宣传及普及相关的知识,针对不同患者不同阶段有所侧重,提高患者自我效能管理,使患者有自信处理慢性疼痛所引起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改变。自我效能受自我与他人榜样作用、重要人支持、情绪等因素影响,影响患者在自我效能管理中努力程度、投入水平和适应水平。有研究显示[24]慢性疼痛自我效能感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自我效能管理对慢性疼痛患者从认知到行为管理起催化剂的作用,促进自我效能管理的实施。

3.2 医疗体系的支持和促进

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的认知已达成共识2004年国际疼痛研究学会将每年10月11日定为“世界镇痛日”。把免除疼痛作为患者的一项基本权利。我国把每年10月11日至17日确定为“中国镇疼周”。提醒人们关注疼痛,设立疼痛科门诊,为慢性疼痛患者带来福音。慢性疼痛患者应得到治疗,即使是癌症疼痛患者也应当可以得到缓解,表明全球医疗卫生体系治疗控制慢性疼痛的决心。膝海如等[25]调查发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实现医院-社区-家庭无缝隙的护理管理的联动模式,应不断完善社区慢性疼痛相关设备的配套,重视医护人员的培训,实现对慢性疼痛患者住院和门诊的专病管理、电话随访、健康宣教、家庭访视,网络化远程监测和管理。研究表明由社区护士指导、社工、家属及患者共同参与的慢性疼痛自我护理管理的工作模式,使患者建立健康行为,维持健康心态,通过社区护士给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拟定相适宜护理计划,实行社区综合管理,达到控制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26]。分析表明医疗卫生体系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即慢性疼痛的诊断和治疗的方案由医院专科制定,康复回社区,这样更贴近患者,有利于医患双方的相互信任与密切配合,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慢性疼痛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27]。研究表明社区干预可显著提高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28]。

3.3 家庭的支持与促进

慢性持续性疼痛以神经疾病的方式显示与认知损害有关。可见慢性疼痛与认知、情绪、情感有着重要的关系[1]。因此,对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法应针对慢性疼痛患者所涉及的各个方面,患者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自我管理执行的依从性,干扰患者自我管理的执行能力,家庭成员最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性格特征,家属是患者的主要照顾者和精神支柱。研究显示,家庭的支持和关爱,会增加他们被接纳、被尊重、被理解等的积极的情感体验[29]。有效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让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慢性疼痛的自我管理全过程,通过家庭成员干预和家庭教育,建立一个以家庭成员为基础的护理管理模式,内容涉及基础护理、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等,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建立家庭治疗护理环境,家庭成员共同护理、关心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模式。

4 展望

大量研究证实慢性疼痛患者的自我管理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关系,它需要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实现患者的自我有效管理来减轻疼痛、以恢复机体的功能。未来可开展更多有关心理治疗相关知识的培训、心理治疗对慢性疼痛患者的心理状态的研究,关注农村广大慢性疼痛疾病的患者,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报导较少。完善和键全社区医疗服务体系的配置,借鉴国外经验,培养更多的疼痛专科护士,实现以护士作为主体的慢性疼痛管理模式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是实现全程、全面、连续的整体规范化护理服务的基础,提高对慢性疼痛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珊珊,吴文.慢性疼痛的脑机制及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研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9(2):102-105.

[2]杜世正,袁长蓉.自我管理模式的研究实践进展及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1):1048-1051.

[3]Argoff CE,Albrecht P,Irving G,et al.Multimodal analgesia for chronic pain: rationale and future directions[J].Pain Med,2009,10:S53-S66

[4]卢光,陶蔚,朱宏伟,等.慢性疼痛的药物规范化的治疗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2,18(12):746-751.

[5]李玉乐,吴欣娟,谢瑶洁,等.国内外疼痛的管理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08,8(4):20-22.

[6]马忠立,张晓莉,樊碧发.疼痛医学的现状和进展[J].社区医学杂志,2010,8(3):32-33.

[7]黎玲,周远华,罗忠玉.慢性疼痛患者口服镇痛药的依从性调查[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20(9):679-680.

[8]白雪.个性化护理在提高老年慢性疼痛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4):231-232.

[9]黄宇光,李勇,罗爱伦.对疼痛常见问题的新认识[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6,26(11):1054-1055.

[10]唐珂.患者疼痛的测量和评估方法[J].当代护士,2008(9):7-9.

[11]Potter MB.Chronic pain management:practical trps and guidelines for primary care.Adv Stud Med,2004,1:31-40.

[12]董琼芬.老年患者慢性疼痛的观察及护理[J].医学信息,2011,24(1):89-91.

[13]崔滨泽,胡永生.慢性疼痛的管理:可评估的阶梯式保健模式[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9(5):257-258.

[14]田子明,郭建军.外科疼痛的评估及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2010,8(5): 1201-1202.

[15]Henschke N,Ostelo RW,van Tulder MW,et al.Behavioural treatment for chronic Iow-back pain[J].Cochrane Databbase Syst Rev,2010,7(7):214.

[16]Turk DC,Audette J,Levy RM,et al.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of psychosocial comorbidities in patients with neuropathic pain[J].Mayo Clinic Proceeding,2010,85(3):S42.

[17]马强龙,杨继明,陈雪茹.慢性疼痛浅谈[J].中外医疗,2011(13):188-190.

[18]成晓洁,张荣.团体认知行为心理治疗中慢性疼痛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医药,2011,46(6):495-497.

[19]王锦琰,罗非.疼痛心理学的发展及其临床和社会意义[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6,12(4):238-240.

[20]梅丹.慢性疼痛与情绪障碍的综述[J].临床与医疗,2013(13):473-474.

[21]闻洁曦,邢国刚.慢性疼痛与抑郁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2,18(7):436-439.

[22]韩桐师,王丹辉,万憬,等.心里因素对不同种类疾病慢性疼痛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1):1651-1653.

[23]祁俊菊,王仙园,周娟.主要照顾者参与慢性腰背痛病人疼痛管理的效果[J].护理研究,2013,27(10):3334-3337.

[24]刘美凤,李福霞.中文版慢性疼痛自我效能感量表用于老年癌痛病人的信效度研究[J].护理学报,2012,19(B6):11-13.

[25]膝如海,曾宪明.中山市社区慢性疼痛患者现况调查[J].社区医学杂志,2013,11(17):65-66.

[26]刘伯宇,麦燕华,毕照荣.社区管理对慢性疼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1):158

[27]曾宪明,刘宝.中山市社区慢性疼痛诊视现状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24):18-20.

[28]胡任重,罗国华,陈伟忠,等.社区60岁以上老人慢性疼痛干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8):1421-1422.

第4篇:疼痛管理范文

关键词:老年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态度

国际上疼痛已被作为除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以外的第五大生命体征[1],在我国疼痛的评估和干预也做到了大规模的推广和宣传,相应对护士进行疼痛培训课程也由各大医院召开,其中包括浙江邵逸夫医院主办、四川华西医院主办、丁香园主办、北京医院主办的等。疼痛作为老年综合症(常见的老年综合症主要包括吞咽障碍、营养不良、尿失禁、跌倒、骨质疏松症、慢性疼痛、肌容积减少症、卧床不起、便秘和睡眠障碍等[2])之一,严重影响者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希望通过调查了解老年科护士对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情况,针对认识比较薄弱的方面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期提高护理人员对疼痛的评估和干预能力。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自愿原则对太原市老年科护士进行微信问卷调查,问卷回收204份,完整率为100%。护士来自二级乙等及以上的医院,其中三级甲等医院护士所占的比例是79.4%;年龄均大于20岁,其中40岁以上人数所占比例为12.3%;护龄6年及以上所占比例为60.8%;学历本科及以上所占比例为84.8%;学习疼痛知识的方法包括上学期间(67.7%)、讲座(45.6%)、科室或院里的业务学习(71.1%)、岗前培训(12.3%)、多媒体等渠道(34.3%)、参加会议(23.0%);71.1%的人参加过继续教育;57.8%的人参加过相关培训;仅仅有18.6%的人对疼痛了解;大家所知道的疼痛评估工具有:视觉模拟评定法(39.2%)、数字式疼痛评定法(29.4%)、文字描述式评定法(27.5%)、23.5%的人不知道;大多数人对疼痛知识学习的意义认为:能够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知识,有助于正确评价患者的疼痛,帮助其减轻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为判断患者疼痛程度及相关护理提供指导;促进康复,积极治疗等。

1.2调查工具1.2.1童莺歌翻译修订的疼痛认知和态度调查问卷[3](KnowledgeandAttitudesSurveyRegardingPain,KASRP)该问卷为BettyFerrell及MargoMcCaffery设计并不断修订,2008年4月是最新一次修订[4]。源英文问卷的重测信度为r>0.80,内容一致性信度为r>0.70,经童莺歌修订后该问卷由40个条目组成,内容涉及到疼痛评估、处理、用药原则及案例分析等方面。条目1~22为是非题,23~36为选择题,37~38为案例分析,每个案例分析都包含2个分条目,为37A、37B、38A、38B。评分时参照标准答案,计算答对题数所占的比率,即答对率=答对题数/总题数×100%。根据疼痛认知和态度调查问卷作者建议,答对率80%设为及格分数[5]。1.2.2一般资料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所在医院级别、护龄、职称、学历、是否接受过继续教育,参加相关培训、学习相关知识的方法、疼痛评估工具、开展疼痛学习的意义、对疼痛知识自我掌握的评价等。1.3实施方法制作微信问卷,发放到山西老年护理专业委员会群里,请大家协助调查,由微信填写并提交问卷,这样既能节省大家的时间,又能保证问卷回收的质量,提高问卷回收率。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对回收的资料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统计学描述,计数资料采用统计学率和频数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204名老年科护士疼痛认知和态度得分情况204名护士得分为(17.50±0.21)分,最高分为25分,最低分为9分;设答对率80%为及格分数,本组护士无人达到该标准,答对率最高仅为62.5%,204名护士正确率为(42.5±0.5)%。2.2204名老年科护士疼痛认知和态度问卷答对率前10个条目见表1答对率最高为条目16,由表1可见老年科护士对疼痛评估方面知识答对率较高。2.3204名老年科护士疼痛认知和态度问卷答对率后10个条目见表2答对率最低的是条目37B,由表2可见老年科护士对疼痛药物管理方面知识较欠缺。

3讨论

3.1老年科护士疼痛认知和态度亟待提高由于老年患者疼痛感觉下降和社会认识不足,大部分患者存在的轻到中度持续慢性疼痛易被医务人员及患者家属忽视[6],临床工作中对老年患者的慢性疼痛管理不够理想,护士缺乏疼痛评估和干预方面的相关知识。本研究204名护士得分为(17.50±0.21)分,设答对率80%为及格分数,本组护士无人达到该标准,答对率最高仅为62.5%,总体正确率为(42.5±0.5)%,充分说明老年科护士对疼痛一般知识、疼痛的评估、药物知识和干预等方面知识欠缺。同国内其他研究者的相比:平均得分和正确率均高于陈晓燕等[7],该调查外科护士得分和正确率依次为(15.75±3.41)分和(39.38±3.98)%,也高于南桂英等[8]对产科护士的调查结果(12.53±1.40)分和33.80%,但此调查结果低于Glajchen等[9]的报道,美国1236名居家护理护士的疼痛知识回答正确率为56%;意大利护士的正确率为59%[10];澳大利亚护士的正确率为71%[11],老年科护理人员急需疼痛方面的相关培训和教育,这样才能够更好更准确地评估老年患者的慢性疼痛,并给予及时恰当的干预和观察,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3.2提高老年科护士对疼痛认知和态度管理策略

3.2.1增强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效能本研究得出23.5%的人对疼痛评估工具一种都不知道,仅仅有18.6%的人对疼痛了解,说明其日常并不注重自我学习。自主学习是指个体主动地借助或不借助他人的帮助来判断自己的学习需要,制订学习目标,确定学习的人力及物力资源,选择及实施适宜的学习策略以及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12],自主学习能力是护士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13]。通过个人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做到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指个体对自己组织和实施特定行为以达到预期结果的能力判断。它关注的是个体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信心程度,而不是个体已经拥有的技能多少[14]。王振宏等[15]研究揭示,自我效能感与学习策略存在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策略运用的预测性较高,同时自我效能理论认为个体的自我效能与其行为水平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动态发展关系,这提示我们要提高医学生和医务人员的自我效能水平,促进疼痛相关知识的学习。丰富自身医学知识,培养其日后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能力。以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3.2.2加强在校护生疼痛相关知识教育力度设答对率80%为及格分数,则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老年科护士(67.7%的人在上学期间学过相关知识)对疼痛认知和态度方面知识无论何种学历得分都不及格。说明我国目前各高校对疼痛相关方面知识设计深度和广度不够,这也许与我国的整个护理教育体系有关,我国护理院校对疼痛管理还缺乏统一规范的教育,学生仍然存在着对疼痛管理知识理念和麻醉性镇痛药成瘾性认识上的偏差。这些知识缺乏和认识上偏差将影响护生成为临床护士后对临床疼痛恰当的评估与处理[16]。护士从学校到医院所接受的疼痛教育和相关培训知识是有限的,并不会随着学历的提升而有所增加。甚至有23.5%的人不知道疼痛评估工具。所以应从医学生阶段抓起,各大高校应注重疼痛方面基本理论知识的教授。

3.2.3加强护理人员对疼痛管理继续教育、相关培训和讲座力度本研究得出只有57.8%的人参加过相关培训,只有12.3%的人岗前培训有讲解疼痛相关知识。李伦兰等[17]调查研究发现系统学习过疼痛相关知识和经常从学术期刊上查阅疼痛相关文献的护理人员,其疼痛知识和态度问卷得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相关研究[18]已经证实,疼痛教育项目对提高医务人员的知识、改变临床疼痛管理实践是有效的。所以对于医院管理者来说,可以成立医院疼痛管理小组,要定期举办相关方面知识的系统化培训。本研究中只有23.0%护士参加过疼痛相关会议,因此可以根据自己医院做得不够好的,可以给优秀员工申请外出学习的机会来引进好的疼痛管理理念。可以培育老年专科护士来系统学习老年综合征的管理和护理,尤其是关于疼痛评估和非药物干预方面的知识,建立规范化的老年患者疼痛管理模式和流程,提高老年科护士的疼痛知识和态度得分。更专业地减轻老年患者的疼痛,同时增进患者的舒适感觉。总之,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老年科护士疼痛认知和态度方面的知识有待提高,希望通过上述对策能提高对老年患者疼痛管理的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MerbothMK,BarnasonS.ManagingPain:TheFifthVitalSign[J].JNursClinNorthAm,2000,35(2):375-383.

[2]张玉芹,陈雪丽.老年综合征的预防与康复[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4:1.

[3]童莺歌,叶志弘.《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的调查》问卷的汉化及应用测试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4B):66-68.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0.04.056.

[4]LouiseP,CynthiaL.NursingStudents,KnowledgeandAtti-tudesRegardingPain[J].PainManagementNursing,2006,7(4):167-175.DOI:10.1016/j.pmn.2006.09.003.

[5]McCafferyM,RobinsonES.YourPatientIsinPain-here’sHowYouRespond[J].Nursing,2002,32(10):36-45.

[6]李征华.老年慢性疼痛96例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7):103-104.DOI:10.3969/j.issn.1009-8194.2010.07.057.

[7]陈晓燕,郁燕,王艳,等.外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与态度的调查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21):2919-2921.DOI:10.3760/cma.j.issn.1673-4351.2015.21.013.

[8]南桂英,王慧玲,朱迎春,等.产科护士疼痛知识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9,9(2):38-40.DOI:10.3969/j.issn.1672-1756.2009.02.013.

[9]GlajchenM,BookbinderM.KnowledgeandPerceivedCom-petenceofHomeCareNursesinPainManagement:ANa-tionalSurvey[J].JPainSymptomManage,2001,21(4):307-316.

[10]VisentinM,TrenfinL,MarcoRD.etal.KnowledgeandAttitudesofItalianMedicalStaffTowardstheApproachandTreatmentofPatientsinPain[J].JPainSymptomMan-age,2001,22(5):925-930.DOI:10.1016/S0885-3924(01)00355-4.

[11]VanniekerkLM,MartinF.TasmanianNurses’KnowledgeofPainManagement[J].IntJNursingStud,2001,38(2):141-52.DOI:10.1016/S0020-7489(00)00053-5.

[12]StrannegardO,StrannegardIL.TheCausesoftheIncreas-ingPrevalenceofAllergy:IsAtopyaMicrobialDeprivationDisorder[J].A1lergy,2001,56(2):91-102.

[13]谈存梅,齐海燕,杨菊兰.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现况调查与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8):371-373.DOI:10.3761/j.issn.1672-9234.2013.08.014.

[14]BarbaraKH.FocusonHealthPromotion:Self-efficacyinOncologyNursingResearchandPractice[J].HAAS,2000,27(1):89-97.

[15]王振宏,刘萍.动机因素学习策略智力水平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0,32(1):65-69.

[16]陈素娟,冯金娥.本科实习护生疼痛管理知识认知现状调查[J].护理学报,2009,16(6B):12-14.DOI:10.3969/j.issn.1008-9969.2009.12.005.

[17]李伦兰,倪秀梅,甘玉云,等.227名骨科护理人员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2014,21(19):44-48.

第5篇:疼痛管理范文

关键词: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创伤骨科病房;应用

在经济水平的发展下,我国的交通事业呈现出蓬勃的发展趋势,骨科创伤患者数量也越来越多,此类患者往往由于突发事故引起,在创伤愈合过程中会出现严重的疼痛感,同时,疼痛也会引发恶心、呕吐、尿潴留、心率加快、高血压等一系列的问题,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近年来,我院对于创伤骨科病房患者采用了科学的疼痛护理管理模式,成效显著,现将管理模式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1月~2014年8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52例创伤骨科患者纳入本研究,在性别上,男女34例,女18例,年龄为21~62岁,平均年龄为(39.8±4.2)岁,其中胫腓骨骨折12例、胫骨平台骨折13例、髌骨骨折17例,足踝骨折10例,在致伤原因上,41例交通事故,9例坠落伤,2例机器绞伤,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52例患者分为疼痛护理管理组(n=26)与对照组(n=26),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部位、致伤原因上无显著差异(P>0.05),不会影响实验效果。

1.2 护理方式

1.2.1 对照组

对于本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用药护理、常规护理、心理干预等内容。

1.2.2 疼痛护理管理组

对于疼痛护理管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更新护理理念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很多护理人员都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开展工作,以为只有患者在无法忍受痛楚时才有必要止痛,没有意识到提前镇痛的作用,在社会发展与医疗技术的进步下,疼痛理念在不断的更新,为了满足患者的客观需求,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消除患者疼痛,为此,护理人员必须要转变常规护理观念,加强对患者的关爱[1]。

第二,开展系统的培训考核

对于护理人员,需要开展系统、针对性的疼痛知识培训,邀请专门的药物镇痛专家与疼痛管理专家开展全方位培训,帮助护理人员掌握疼痛相关概念、疼痛护理措施、骨科治疗方法、镇痛药物作用、镇痛药物不良反应等知识。

第三,成立管理小组

为了减少患者的痛苦,我科室成立了专门的疼痛管理小组,负责疼痛护理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由护士长负责指导、护理业务查房、小组讨论、实践指导等工作,让每一个护理人员都可以掌握疼痛管理的相关知识,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与综合水平。此外,作为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学习,深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学会帮助医师科学评估疼痛原因,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患者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观察患者疼痛表现,合理使用止痛药物。

第四,疼痛护理

疼痛护理措施有非药物干预与药物干预两种类型,其中,非药物干预包括环境处理、护理、早期冰敷等内容,在患者入院后,要为其安排通风与采光环境好的病房,避免由于环境因素让患者产生紧张心理,同时,对患者开展正确的护理,降低局部疼痛与软组织挫伤发生率。此外,在骨折早期,要为患者科学采用冰敷处理法,减少局部出血与水肿。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使用音乐疗法,该种方式能够稳定患者情绪,提升舒适感[2]。

第五,疼痛教育

在患者入院后,要对患者与家属开展针对性的疼痛教育,目前,很多患者与家属对于疼痛都存在一个误区,他们认为使用镇痛药物会出现毒副作用,针对这一问题,护理人员要帮助他们转变这种思想观念,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的疼痛治疗。

1.3 评价指标

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分为完全缓解、中度缓解、轻度缓解几个部分,完全缓解即患者疼痛症状全部消失,患者无痛感;中度缓解与患者疼痛症状未完全消失,但是影响不大;轻度缓解即疼痛未消失,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以完全缓解来计算治疗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显示,疼痛管理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2.3%,对照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73.1%,前者显著优于后者,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疼痛护理管理组、对照组患者疼痛情况缓解程度对比示意表详见表1。

表1:疼痛护理管理组、对照组患者疼痛情况缓解程度对比示意表

3 讨论

疼痛是影响骨科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创伤、手术方式、术后固定、、特殊治疗与功能锻炼均是导致疼痛的重要诱因,临床研究显示,骨科患者中的疼痛感是最强烈的,此类患者的疼痛已经引起了临床中的广泛关注,为了促进患者的康复,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镇痛措施与疼痛护理措施。骨科病房护理工作的重要护理内容就是疼痛管理,科学合理的疼痛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提升治疗效果与患者的生存质量[3]。

本研究对于疼痛护理管理组开展了综合性的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结果显示,疼痛管理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2.3%,对照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73.1%,前者显著优于后者,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总而言之,疼痛是影响骨科患者治疗与术后恢复的重要因素,对此类患者开展科学的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提升其生存质量,该种护理模式是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的。

参考文献:

[1]王治粉. 人性化护理在骨科病房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25(29):449-451.

第6篇:疼痛管理范文

【关键词】 疼痛管理; 疼痛干预; 人工膝关节置换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implementation of pain management on pain control knowledge and attitude for nursing staff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preoperative period.Method:25 nurses who participated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nursing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Pain management procedure was performed during preoperative period,the pain knowledge and attitude regarding pain of the nurse were evaluated and analyzed.Result: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pain management,the totally 64% of the orthopedic nurses had learned about knowledge of pain but not systematically,64% and 32% of nurses i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thought it necessary and very necessary to study.Only 8% of the nurses obtained knowledge of pain from academic journals before the pain management.The score of knowledge regarding pain of the nurses after the pain management was (16.08±4.12)scores,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9.68±3.87)scores of before the pain management,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Pain management; Pain interventio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First-author’s address: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Qingdao 266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2.023

人工膝关节置换(TKA)作为一种治疗终末期膝关节疾患的手段,取得了良好临床效果。然而,作为一种创伤性治疗手段,手术本身也带来了严重的围手术期疼痛问题。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会出现中度到重度的疼痛,引起身体一系列生理反应,疼痛时间会持续数天甚至数周,剧烈的疼痛可以产生应激反应,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对一些合并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带来严重的威胁,甚至会导致患者休克[1-2]。如何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已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为了有效地控制疼痛,1936年,美国麻醉学教授EA Rovenstine在纽约创办“Pain Clinic”;1973年,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成立;自2004年开始,每年10月11日为国际镇痛日。随着对疼痛研究的进展,自控镇痛、局部神经阻滞、膝关节腔内注药、超前镇痛以及多模式镇痛等多种镇痛方式不断问世[3],但国外文献[4]报道仍有50%~70%的患者术后疼痛得不到最有效的缓解。有调查结果表明,受慢性疼痛困扰人口的比例在发达国家中占总人口的30%,在美国有1/2以上中至重度慢性疼痛的患者,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镇痛措施[5-6]。赵继军[7]对5000多例门诊患者进行疼痛现状调查,结果发现40%的患者有疼痛症状,其中50%以上以疼痛为主要症状,虽然相当数量的患者采取了一些镇痛措施,但仍有50%以上的患者承受着疼痛造成的生理和心理困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对268例住院患者的调查中还发现,80%的患者疼痛知识缺乏,88%的患者遭受着疼痛的折磨。Rawal等[8]认为,要解决这种镇痛效果不良的问题,关键在于建立一个有效的疼痛管理体系,而不仅仅是发展镇痛技术本身,要从以医生和麻醉师为主体的疼痛控制,转变为以护理为基础,以医生和麻醉师为督导的疼痛管理。有调查表明,由于部分护理人员对疼痛控制认识不足,致使疼痛控制效果不佳。通过实施疼痛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对疼痛控制的认知和治疗态度。

为此,本科自2014年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围手术期对护理人员实施了疼痛控制的组织管理,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12日-2014年8月30日就职于本院骨科的护理人员25名,参与疼痛控制管理实施,护理人员资料统计于2014年3月。护理人员年龄18~41岁,平均(24.00±7.23)岁;年龄:≤20岁4名,21~30岁13名,31~40岁6名,≥41岁2名;学历:中专10名,大专6名,本科以上学历9名;职称:护士13名,护师7名,主管护师以上5名;护龄:≤5年11名,6~10年8名,11~15年3名,≥16年3名。

1.2 组织管理及实施

1.2.1 组织形式 成立以骨科医生、麻醉医师、护士、康复治疗师及患者共同参与的疼痛控制小组,制订针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疼痛管理计划。

1.2.2 培训内容 针对不同层次护理人员能力及需求的不同,确定培训内容,制定培训方案,主要内容包括:疼痛的概念、常见原因、影响因素、病理生理、术后疼痛对患者的影响、围手术期镇痛新观念;疼痛的评估方法;手术前疼痛宣教内容;规范的疼痛记录;常用镇痛药阿片类药物及非甾体类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拮抗反应、用药剂量及用药途径等。还选派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到国外或上级医院参加疼痛管理的培训学习;责任护士按时参加护理部疼痛护理学组定期组织的疼痛控制的交流学习。

在病房大厅张贴疼痛知识相关宣传资料,发放疼痛教育手册和疼痛教育温馨提示卡。在入院8 h内完成首次疼痛教育,责任护士了解患者及对疼痛、止痛药的认识、疼痛体验经历及需求,并进行相应的疼痛宣教。主要的宣教内容包括:疼痛的危害及镇痛的必要性;超前镇痛、规律镇痛、保护性镇痛等新的疼痛治疗理念;疼痛药物的使用等,以期使患者及家属能够更好地配合甚至主动参与疼痛管理。

1.2.3 实施流程 患者入院后,首先由医生及护理人员按照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围手术期镇痛方案,其次,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基本评估,测评患者及家属对于疼痛的认知程度,由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疼痛教育,使其了解镇痛方案、各种疼痛知识,并基本掌握疼痛评估的方法,能够主动地配合疼痛管理过程;然后,按照职责分工要求,在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相应的疼痛干预,骨科医师及麻醉医师共同完成围手术期按时镇痛。护士在患者康复治疗前半小时口服常规镇痛药,降低患者康复训练时的疼痛,提高其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围手术期疼痛情况由护士指导患者自行评估,确定疼痛程度。疼痛评估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评估-处置-再评估;不仅评估患者静息时的疼痛,还要评估活动时、功能锻炼后的疼痛。护士参照VAS评分量表酌情处理患者疼痛情况,当疼痛评分≥5分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使用有效的镇痛药物,在评分≤4分时,则可根据患者的需要运用一些非药物的方法缓解患者的疼痛,如冷敷、改变、按摩、活动肢体、分散注意力、音乐疗法、理疗等。

在疼痛干预后,及时观察患者的依从性,评价镇痛干预措施实施后的疼痛控制情况,根据患者的疼痛控制情况调整或者增加疼痛控制措施,并进行详细的记录。

1.3 评价指标 本院自2014年3月13日起实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疼痛管理,以本科25名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25份,回收25分,回收率为100%。护理人员于3月12日首次填写Abdalrahim等[9]设计的“护士疼痛知识和态度调查问卷”,作为疼痛管理实施前护士疼痛知识和态度的基线调查;2014年8月30日再次填写调查问卷,作为疼痛管理实施后对护士疼痛知识和态度调查。该项问卷内含21项问题,主要对疼痛认定、疼痛控制、镇痛药相关信息进行调查。通过对问卷答题正确率的统计,量化护理人员对疼痛知识与疼痛控制态度的把握。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护理人员疼痛知识需求情况 本组64%骨科护理人员学习过疼痛知识,但不全面;64%和32%的骨科护理人员认为有必要和很有必要学习,只有8%经常从学术期刊上获取疼痛相关知识,见表1。

2.2 护理人员实施疼痛管理前后疼痛认知情况比较 实施疼痛管理后,护士对于疼痛认知程度测评得分为(16.08±4.12)分,明显高于实施疼痛管理前的(9.68±3.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的护士主要通过临床工作实践获取疼痛知识,其次为学校学习、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班或自学等途径。一方面,通过临床工作或自学疼痛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目前我国护士在学校教育中获取的疼痛知识非常有限,工作后参加系统的疼痛知识继续教育机会又不多,因此护理人员疼痛知识比较匮乏。本研究显示:64%骨科护理人员学习过疼痛知识,但不全面;64%和32%的骨科护理人员认为有必要和很有必要学习,只有8%经常从学术期刊上获取疼痛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疼痛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对于疼痛的认知情况,提高其对超前镇痛与定时给药问题的理解以及对患者镇痛药物依赖性的认识,使其良好地把握镇痛药物剂量,并能进行适当的疼痛评估与选择合适的疼痛控制方法。

疼痛管理制度作为国外骨科的常规制度已施行多年,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van Valen等[10]的研究指出,通过进行疼痛的相关教育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疼痛管理的知识、改善护理人员对待疼痛的态度,从而有效地帮助患者进行疼痛控制。Hanley[11]则指出护理人员具有的疼痛相关知识和疼痛管理态度直接影响着其进行疼痛管理的质量。我国疼痛管理制度起步晚,发展较慢。目前国内大多数护理人员尚未完全掌握足够的理念和知识,使疼痛管理制度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李漓等[12]采用Margo McCaffery设计的《疼痛知识与态度调查表》对374名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研究证实,国内护理人员的疼痛知识相当缺乏,平均答对率仅38.9%,明显低于McCaffery等[13-14]报道的72%的标准。喻惠丹等[15]采用Rod Sloman设计的《老年人疼痛知识调查量表》对621名护理人员的研究也证实,疼痛知识问卷平均分仅为41.17分,远远低于80%的合格率。

以科主任、护士长为团队的主导,加强了整个组织管理的权威性,一方面保证了各个方案的实施,另一方面,增加患者对于疼痛干预的信心;由骨科医师、护士、患者及其家属组成的团队共同参与,使疼痛管理的模式向医生-护士-病患模式转变,在该模式中护理人员成为疼痛控制的主体,这与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充当医生与患者桥梁的作用相适应:(1)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与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进行教育并实施疼痛干预,确保了对患者教育的落实及镇痛干预措施的及时执行;(2)护理人员能更及时地对疼痛干预后的效果进行评估、记录及观察[16];(3)护理人员能够更及时地将疼痛干预的情况向医生反馈,以便更好地调整和更改干预措施;在管理方面,护理人员内部分层次管理,各司其职,形成一个一体化、系统化和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和流程,这不仅保证了疼痛干预的顺利进行,还有助于进行持续的质量控制;动态评估及评估-干预-再评估的模式,使得疼痛评估成为一个连续的变化过程,这一方面保证了评估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有利于护理人员掌握整个疼痛变化,另一方面也保证了疼痛干预措施的及时调整,提高了疼痛管理的效果,缩短了疼痛管理过程。经本研究证实,通过在人工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疼痛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疼痛控制的质量及患者对于疼痛控制的满意度。

总之,通过在人工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实施合理而有效的镇痛管理,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对于疼痛知识的掌握及正确的态度认识。该疼痛管理模式可以作为建立“疼痛管理护理工作模式”的基础,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丘,刘英,许方荣.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5):10-12.

[2]王丽娜,段嫦丽,尹保民.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2):54-56.

[3]刘振宇.骨科术后疼痛处理综述[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2):141-143.

[4] Howington J U,Hanel R A,Harrigan M R,et al.The Neuroform stent,the first microcatheter-delivered stent for use in the intracranial circulation[J].Neurosurgery,2004,54(1):2-5.

[5]王春雪,王拥军.建立慢性疼痛的组织化医疗模式[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7):601-602.

[6] Merboth M K,Barnason S.Managing pain:the fifth vital sign[J].Nursing Clinics of North Americ,2000,35(2):375-383.

[7]赵继军.疼痛临床管理[J].医学研究杂志,2007,36(9):61.

[8] Rawal N,Berggren anization of acute pain services:a low-cost model[J].Pain,1994,57(2):117-123.

[9] Abdalrahim M S,Majali S A,Stomberg M W,et al.The effect of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program on improving nurses'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toward pain[J].Nurse Educ Pract,2011,11(4):250-255.

[10] van Valen R,van Vuuren H,van Domburg R T,et al.Pain management after cardiac surgery:experience with a nurse-driven pain protocol[J].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Nursing,2012,11(1):62-69.

[11] Hanley J.Effective management of peristomal pyoderma gangrenosum[J].British Journal of Nursing,2011,20(7):S12,S14-S17.

[12]李漓,刘雪琴.护士疼痛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J].护理研究,2003,17(11):633-635.

[13] McCaffery M,Robinson E S.Your patient is in pain―here’s how you respond[J].Nursing,2002,32(10):36-45,quiz 45-37.

[14] McCaffery M,Ferrell B R.Nurses’ knowledge of pain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how much progress have we made[J].Journal 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t,1997,14(3):175-188.

[15]喻惠丹,Petrini M,刘义兰.护士对老年病人疼痛知识掌握的现状调查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8):695-698.

第7篇:疼痛管理范文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疼痛确定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临床实践中对疼痛的研究越来越被重视【1】。术后疼痛是剖宫产患者最常见、最主要的护理问题。疼痛不仅给产妇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影响其休息、进食,严重者还会影响母乳喂养及产后恢复,危害母婴健康。如何有效处理并减轻剖宫产术后疼痛,促进产妇身心恢复,提高母乳喂养质量,增进母婴感情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科采用PDCA循环法对剖宫产患者术后疼痛进行管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计划阶段

1.1 分析剖宫产术后疼痛原因

1.1.1 宫缩痛 在产褥早期因宫缩引起下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称为产后宫缩痛。产后宫缩痛一般在产后1~2日出现,持续2~3日后自然消失,哺乳时反射性催产素分泌增多会使疼痛加重。另外,为减少剖宫产术后出血,通常医生采用缩宫素宫体或静脉注射以及口服米索等药物加速宫缩,亦可引起强烈的宫缩痛。

1.1.2 腹部切口疼痛 属于急性疼痛,是部位组织损伤、刺激作用于机体内疼痛感受器产生疼痛脉冲,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致感觉刺激反应增强【2】。

1.1.3 胀痛 产后2~3天,明显增大,表面静脉扩张,双乳胀满、疼痛。另外由于产后疲劳,伤口疼痛,术后输液,插尿管等原因致哺乳困难,不能做到早期有效吸吮而发生乳汁淤积,乳腺管堵塞,亦可加重胀痛。

1.1.4 心理因素 精神过度紧张、产后焦虑、心理压力大、神经质可致原有疼痛感觉加重。

1.2 准备工作

1.2.1 建立疼痛护理小组 建立一个由护士长、主管 医生、责任护士、组成的疼痛管理小组。

1.2.2 加强疼痛管理相关培训 普及疼痛相关知识,使小组人员正确认识疼痛,增强积极处理患者疼痛的意识,掌握疼痛评估内容和工具及方法,药物及非药物治疗及护理等。

2 执行阶段

对2012年8月~12月入住我科的50例剖宫产患者实施系统的疼痛管理,针对计划阶段查找出的疼痛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包括:

2.1 环境要求 营造轻松温馨的住院环境,保证病房及床单位整洁、空气清新,启动家庭支持系统,鼓励亲人陪伴,减轻焦虑心理,使其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2.2 健康教育 择期手术患者入院24小时内完成首次疼痛教育,协助其预见可能发生的疼痛体验,教会产妇术中有效表达疼痛的方法。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向产妇及家属介绍疼痛评估的方法。

2.3 疼痛干预

2.3.1 松弛疗法 采用交谈方式,倾听产妇对疼痛的表达,用肯定的语言加以鼓励,耐心讲解、解答疼痛的原因。可遵循产妇的喜好播放一些优雅的音乐或诱导其想象自己在沐浴在阳光下,很温暖很舒适,使其排除杂念,调整呼吸,主动放松而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2.3.2 对症处理

环形按摩子宫,促进宫腔残余血液排出,使用热水袋、理疗仪

热敷宫体,缓解宫缩痛。使用腹带减轻切口张力,协助并教会产妇变换时正确保护切口,促进愈合,减少疼痛。及时指导产妇及家属的护理,母乳喂养的姿势及方法,每日检查疏通乳腺,保证乳汁排空,有效预防或减轻胀痛。

3 检查阶段

采用NRS及词语描述量表(VDS),均为0~0级计分制,0分为无痛,10分为最痛。剖宫产术后返回病房,每小时评估1次,共4次,术后1―3天,每4小时评估1次,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直至疼痛评分为0,停止评估。责任护士每日对产妇疼痛情况进行分析,疼痛管理小组每周召开会议对疼痛管理情况进行总结反馈,不断调整干预手段。患者出院时发放休斯顿疼痛情况调查表(HPQI)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3】。结果表明,患者对疼痛总体满意度为93%,达到预定目标。

4 处理阶段

广泛听取产妇及家属意见,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制定下一个循环方案。本研究中发现:NRS量表对于文化水平低的患者测量误差较大,下一个循环将进一步改进疼痛评估工具,引入修订版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进行综合评定。

5 结论

运用PDCA循环法可将每次疼痛管理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且具有连续性的特点,有效缓解了患者剖宫产术后的疼痛,增强护士对疼痛的评估、管理技巧,对促进患者康复及提升专科护理内涵起到了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Merboth MK,Bamason S.Managing pain:the fifth vital sign [J ].Nurs Clin North Am.2000,35(2):375―383.

第8篇:疼痛管理范文

[关键词] 癌痛;自我管理;自我效能;健康结局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自我管理是慢性病和肿瘤领域长期有效管理病情的重要基础[1]。癌性疼痛(cancer pain,以下简称癌痛),是指癌症、癌症相关性病变及抗癌治疗所致的疼痛,常为慢性疼痛。

尽管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及癌痛治疗指南已有20余年,但是仍有75%~90%的癌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42%的患者癌痛没有得到有效缓解[2]。这将使患者忍受疼痛的折磨、长期失能、经济拮据、社交孤立,还增加了其自杀的可能性。研究认为,癌痛控制不理想与患者对疼痛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不报告疼痛、对疼痛及其后果的恐惧、对止痛药及其副作用的恐惧等疼痛管理障碍有关[3]。由于医生短缺和工作繁忙,不能为患者提供足够的关于疾病的信息,也没有时间进行及时的随访来满足其需求,因此,癌痛患者更大程度上需要自我管理疾病[4]。美国《癌症疼痛治疗临床实践指南》中指出:“在医务人员的治疗计划中,应包括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疼痛及其治疗方面的教育”[5]。护士作为患者最密切接触者,要向患者和家属介绍临床常用的止痛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经济状况、环境等个体化因素,协助其进行利弊分析,选择适合的止痛措施,同时,指导患者进行疼痛的自我管理。Dodd[6]研究显示,癌痛患者的疼痛自我管理活动水平极低。因此,国内外不少研究者将研究兴趣转移到癌痛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方面,促使患者积极参与治疗决策的制订和自身疾病的自我管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癌痛自我管理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 自我管理的概念

英国2005年一项关于诊断为癌症后如何帮助自己的系统评价揭示:自我管理缺乏确切的定义和理论框架[7]。研究者们常常将自我控制(self control)、自我调节(self-regulation)、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自我护理(self care)、自我帮助(self help)、自我监测(self monitoring) 等换用。在众多通过健康教育措施来帮助患者管理癌痛的研究中,英国癌症经验协作组织将“自我管理”定义为癌症(或生命限制性疾病)患者选择主动采用使其生活质量最优化的方法[8]。Lorig等[9]在针对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时提出,自我管理是个体通过在药物使用、角色转换和情绪调整上的积极参与以更好地治愈自身疾病,从而帮助自己尽快恢复健康的过程。他认为患者必须掌握五项核心的自我管理技能,即解决问题、制订决策、利用资源、形成良好医患关系和采取行动。Bandura[10]认为:自我管理是通过主动地设定目标、采取行动、监控和评估自身的绩效并做出相应的调节等一系列的行为来塑造自己命运的过程。Barlow等[11]将自我管理定义为:在应对慢性疾病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症状、治疗、生理和心理社会变化,以及做出生活方式改变的能力。自我管理的中心思想是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是个体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12]。英国已将癌症患者自我管理教育纳入到国家的卫生政策中。[]

2 癌痛自我管理干预的目的及其理论基础

癌痛自我管理干预的目的在于促进和提高患者对癌痛及其危害性的认识,加强对止痛药及其副作用的正确理解,转变疼痛管理观念,增强疼痛控制和应对的信念,促进与医务人员的及时交流沟通,提高对疼痛医疗管理的依从性,设定可行的疼痛管理预期目标,掌握正确的自我监控疼痛的方法,运用疼痛管理的药物和非药物干预手段等,最终达到提高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而实现“与癌生存”,“活得久”和“活得好”的生活质量改善的目的。

自我管理的干预措施主要建立在以社会认知理论为主的一系列的健康行为和行为改变的理论模式上,包括行为学习理论、健康信念模式、保护动机理论、认知行为理论、跨理论模式、动机性访谈、以患者为中心的咨询模式[13]。其中,社会认知理论强调让患者学会怎样确定目标和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其完成某项活动的自信心,即所谓“自我效能”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它是人们面临困境时的弹性自信系统”[14]。许多干预并不是仅仅基于单一的理论支持,而是综合运用了几种理论模式。

3 癌痛自我管理干预的评价指标

国际上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癌痛患者自我管理干预的研究起步较晚,国内也有相应学者开展了癌痛自我管理干预研究[15],主要采用疼痛管理障碍、疼痛强度、情绪和生活质量、自我效能、遵医行为、疼痛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等指标。大部分干预是以15~60 min的面对面讲授,结合健康教育小册子(参与者可将其带回家)的形式进行,也有采用电话或寄信的形式,干预时间为1~26周不等。

3.1 疼痛管理障碍

疼痛管理障碍(barriers to pain management)是指患者在疼痛治疗过程中对疼痛及止痛药的错误理解和过度顾虑,从而阻碍患者获得有效的疼痛控制,如“认为癌症疼痛不可能缓解”、“担心阿片类药物成瘾”、“ 认为有效的止痛药应在疼痛最剧烈时才服用”等。多数研究采用Barriers Questionaire-27(BQ-27)量表。对门诊癌痛患者的研究表明,癌痛自我管理干预对患者的疼痛管理障碍有积极的作用[16-17]。

3.2 疼痛强度和疼痛干扰

疼痛强度(pain severity)被多数研究作为疼痛主要观察指标。患者的主诉为评估疼痛强度的金标准。疼痛干扰(pain interference with daily life)即疼痛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多项研究采用了0~10分的简明疼痛量表(brief pain inventory),其中,0分代表无痛,而10分则代表最痛,包含了疼痛对活动、睡眠、社交等7个方面的影响。澳大利亚的一项关于癌痛患者教育干预的随机对照研究表明,平均疼痛、最大疼痛(worst pain)、最轻疼痛和目前疼痛强度均较干预前减低了1.33分,且明显降低了疼痛干扰[18]。自我管理的中心思想是自我控制,加拿大的一项关于临床干预对门诊放疗癌痛患者效果的研究表明,由患者实施的疼痛自我监控日记能促进疼痛控制。且使最大疼痛降低了1.17分[19]。多项研究表明,癌痛自我管理干预能降低疼痛干扰[17,19]。

3.3 自我效能和遵医行为

改变患者的疼痛控制自我效能主要有3种方式:通过锻炼以此增加其活动水平(尽管疼痛);通过观察他人做同样的事情;通过健康教育。根据对疼痛控制自我效能量表的研究:自我效能越高,患者越有可能在功能方面获得持久性地改善,低自我效能被认为是长期失能和抑郁的强预测因子。美国学者开展了一项12周癌痛自我管理干预研究,了解疼痛控制自我效能与疼痛程度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疼痛控制自我效能与疼痛程度明显相关,即疼痛控制自我效能每增加一个标准差,疼痛程度降低0.19分(95%CI=-0.33,-0.04,P = 0.01)。提示癌痛自我管理干预对疼痛控制自我效能有显著意义[20]。研究者还强调了识别作为癌痛程度的行为调节因素——疼痛控制自我效能,可使干预在促进癌痛控制方面更有效。在Simonnton等[21]著的《康复:癌症的心理治疗和预防》一书中,也谈到了癌症患者“活下去”的强烈愿望,并提出获得康复的患者和未能康复的患者之间的差别在于他们各自的疼痛控制自我效能不同。Laura等[22]学者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低的患者,其疼痛、疲乏、肺癌相关症状、抑郁焦虑程度均较高,而且身体和功能状态也较差。诸多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是成功实现自我管理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自我管理是关系到患者参与决策和对个人健康负责,并非所有的患者一定喜欢或能够参加自我管理方面的训练。因此,患者对自我管理干预的个体化需求和实施动机非常重要。自我管理方法的实施者是患者,所涉及的有关技术需要护理工作者进行讲授、训练和反复强化[23]。一项对201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信息需求、健康生活方式、交流方式和情感支持4部分自我管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教育的研究结果表明,干预组患者参加自我管理干预后,其遵医行为有显著提高[24]。

4 传统健康教育与自我管理干预的区别

所有的癌痛治疗指南都将健康教育(patient education)列为止痛措施之一[25-29]。国内外开展患者癌痛健康教育的报道也较多,但研究表明,单纯提供信息而不对患者实施自我管理训练的教育对促进健康结局几乎无效[30]。英国一项关于指导护理实践的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干预的Cochrane系统评价认为:健康教育是医务人员提供特定疾病的信息和技术性技巧的过程;而自我管理干预是教会患者解决问题的技巧并促使患者改变不良健康行为、采取恰当的行为促进自己的健康的主动过程。自我管理是健康教育的补充而不是替代[31]。因此,对癌痛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培养需注意干预的内容和形式,应区别于传统的、泛式的、说教式的健康教育。

综上所述,癌痛患者自我管理干预不仅能给其提供信息,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其行为的改变。毫无疑问癌痛患者自我管理干预对改善其健康结局是有益的,但如何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设计出具有实用性、对健康结局具有长期效果的个体化癌痛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方案,并将其有机地融于现有的护理程序之中,是癌痛研究者和癌痛护理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Bodenheimer T,Lorig K,Holman H,et al. Patient self 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 in primary care [J]. J Am Med Assoc,2002,288(19):2469-2475.

[2] Patrick DL,Ferketich SL,Frame PS,et al.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ate-of-the-Science Conference Statement:Symptom Management in Cancer:Pain,Depression,and Fatigue July 15-17,2002 [J].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2003,95(15):1110-1117.

[3] Gunnarsdottir S,Donovan H,Serlin RC,et al. Patient related barriers to pain management: the Barriers Questionnaire Ⅱ(BQ Ⅱ) [J]. Pain,2002,99:385-396.

[4] 王亚红,吴亚君.美国慢病照护模式的探讨[J].健康研究,2010,30(3):226-229.

[5] Agency for Health Care Policy and Research. Management of cancer pain:clinical guideline number 9 [C]. Rockville,MD: U.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1994.

[6] Dodd MJ. Measuring informational intervention for chemotherapy and self-care behavior [J]. Res Nurs Health,1984,7(1):43-50.

[7] Foster C,Hopkinson J,Hill H,et al. Self-management by people affected by cancer: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D]. London: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2005.

[8] Foster C,Brown J,Killen M,et al. The NCRI cancer experiences collaborative:Defining self-management [J]. Eur J Oncol Nurs,2007,11(4):295-297.

[9] Lorig KR,Holman HR. Self management education:history,definition,outcome and mechanisms [J]. Ann Behav Med,2003,26(1):1-7.

[10] Bandura A.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J]. Prentice-Hall,1986,2:617.

[11] Barlow J,Wright C,Sheasby J,et al. Self-management approaches for people with chronic conditions:a review [J]. Patient Educ Couns,2002,48(2):177-187.

[12] Berger DS.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self-management on student desire and ability to self-manage,self-efficacy,academic performance,and retention [J]. US: Pro Quest Information & Learning,2004,7(4):1121-1123.

[13] Mark PJ,Warren RN,Robert DK. Toward the Development of a Motivational Model of Pain Self-management [J]. J Pain,2003,4(9):477-492.

[14] Duane B.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 [M]. San Francisco:John Wiley & Sons Inc.2002.

[15] 刘翔宇,谌永毅,杨阳.自我管理教育对晚期癌性疼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8,22(17):1534-1535.

[16] Aubin M,Verzina L,Parent R,et al. Impact of an educational program on pain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living at home [J]. Oncol Nurs Forum,2006,33:1183-1188.

[17] Lin CC,Chou PL,Wu SL,et al. Long-term effectiveness of a patient and family pain education program on overcoming barriers to management of cancer pain [J]. Pain,2006,122:271?C281.

[18] Melanie R,Martin R,Richard C,et al.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a Standardized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Cancer Pain [J]. Journal of Pan and Symptom Management,2010,40(1):49-59.

[19] Isabelle V,Michèle A,Lucie B. Effectiveness of a clinical intervention in improving pain control in outpatients with cancer treated by radiation therapy [J]. Int J Radiation Oncology Biol Phys,2006,66(1):234-237.

[20] Jerant A,Franks P,Kravitz RL. Associations between pain control self-efficacy,self-efficacy for communicating with physicians, and subsequent pain severity among cancer patients [J]. Patient Educ Couns,2011,85(2):275-280.

[21] Simonnton OC,James.康复:癌症的心理治疗和预防[M].孙恂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2-4.

[22] Laura SP,Francis JK,Jennifer G. Self-efficacy for managing pain, symptoms,and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and their informal caregivers:Associations with symptoms and distress [J]. J Pain,2008,137:306-315.

[23] 赤广珍.癌痛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9):68-69.

[24] Bloom JR,Stewart SL,D'Onofrio CN,et al. Addressing the needs of young breast cancer survivors at the 5 year milestone:can a shortterm,low intensity intervention produce change [J]. J Cancer Surviv,2008,2(3):190-204.

[25] Bennett MI,Bagnall AM,Jose CS. How effective are patient-based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s in the management of cancer pain?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Pain,2009,143:192-199.

[26] Dupen SL,Polissar N,Hansberry J,et al. Implementing guidelines for cancer pain management:results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J]. J Clin Oncol,1999,17:361-370.

[27] Grossman SA,Benedetti C,Payne R,et al. NCCN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ancer pain [J]. NCCN Proc,1999,13:33-44.

[28] Miaskowski C,Cleary J,Burney R,et al.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cancer pain in adults and children [J]. APS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Series,2005,3:1147-1149.

[29] 陈芳.癌症患者疼痛控制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6):74-75.

第9篇:疼痛管理范文

[摘要] 目的 总结自我管理教育在晚期肿瘤患者居家期间疼痛管理的作用。方法 对45例癌性疼痛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并采用简明疼痛调查表(BPI-C)及生存质量量表(SF-36)对患者进行测评。结果 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后2周与实施前患者疼痛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我管理在设计上符合患者的健康需求,实施简单、易行,所需费用低,有较好的成本效益,可以由患者在接受训练后自己组织实施,易于普及推广。

[关键词] 自我管理教育;晚期肿瘤;疼痛管理;癌性疼痛

[中图分类号] R473.7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19-125-02

恶性肿瘤晚期引起的疼痛被称为癌性疼痛,60%以上的晚期癌症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1]。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它不仅与积极的治疗有关,还与患者是否具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关。自我管理方法是行为医学的常用方法之一,该方法通过使用行为学的原理和技术使疾病相关行为和反应发生改变,即通过目标设定、暗示策略、激励矫正、自我监控等方法管理自己,达到促进自我康复的目的[2]。现将笔者所在科室对晚期癌症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的方法及所取得的成绩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6年6月~2009年6月间收治的因癌症引起不同程度疼痛的4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25例,女20例,年龄l7~76岁,平均(52.2±13.6)岁。其中食管癌15例,肺癌14例,乳腺癌5例,贲门癌2例,胃癌4例,结肠癌3例,其他部位癌症2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晚期癌症,近期不会进行化疗、放疗或手术治疗,均有小学以上的文化程度且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患有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及严重躯体损伤疾病的病例。在控制癌症疼痛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鼓励患者使用自我管理的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简明疼痛调查表及生存质量量表(SF-36)进行测评,治疗用药方案采用癌症患者三阶梯止痛原则[3]。

1.2自我管理教育方法

1.2.1由责任护士、主管医生和有一定治疗经验的患者组成自我管理教育团队帮助患者及其家属认识到患者是出院后疼痛管理的主要承担者,而医护人员的工作目标是协助他们做到有效的自我管理。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与医务人员保持固定联系,由该医务人员通过随访或电话联系的方式指导患者实施自我管理。鼓励患者参加控制癌症疼痛知识讲座,为其提供互相交流的平台。教育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对其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帮助患者对麻醉药物的认识和非侵害性减轻疼痛技巧的学习[4]。

1.2.2根据每个患者的现状,结合循证护理理论制订个性化自我管理教育方法 包括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和处理问题的技巧两部分。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包括如何正确认识临床症状及准确评估、处置持续疼痛,如何合理应用镇痛药物等以及根据患者个人疼痛情况和不同镇痛药物的特点指导其按时、按量用药,使患者了解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用药依从性。尤其要告诫患者不要因为疼痛短时间内的减轻而放弃按时按量用药,以避免体内血药浓度下降后导致疼痛再发,影响镇痛效果。在解决问题的技巧方面,包括如何应用所学技能、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如何调节患者的心理问题以及自我保健方法,应用认知技巧管理临床症状,有效利用医院回访电话、网络等医疗资源,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自律性,并嘱家属对患者的自我管理情况进行督促,并采用激励机制,使患者的自我管理不断强化[5]。

1.2.3通过自我管理教育活动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 详细了解患者的个人情况,定时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集体活动、个别指导等方式让患者真正明白自我管理的目的、方法和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出院后每周都组织集体讲课,了解患者的个人详细情况,给予相对应的科学指导,不断加强对疼痛自我管理的认识;用讲解结合演示的方法指导患者及家属如何进行操作[6]。

1.2.4定时评估自我管理健康教育效果定期对患者有无掌握并完成每项任务进行评估,若没有掌握或完成,应该仔细分析问题的所在,并嘱其反复进行练习,直至对自我管理达到熟练掌握。

1.3测评指标

1.3.1简明疼痛调查表(BPI-C)适当增减评估项目,制定出疼痛评估量表,对癌症疼痛进行客观性评估,主要项目有睡眠情况、行走能力、情绪反应、语言反应、生理反应(包括呼吸、脉搏、血压)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应用模糊数学法将疼痛分为10级,积分20分以内表示有轻微疼痛(1~4级),20~50分表示中度疼痛(5~6级),51~80分表示严重疼痛(7~9级),81~100分表示剧烈疼痛(10级)。评分在1~4级认为疼痛控制满意。

1.3.2 生存质量量表(SF-36)SF-36是一种多目的、简明的健康评估方法,可以从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神健康等方面对身心健康进行综合性评估[7],具有良好的可信度和应用价值。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干预后2周与干预前患者BPI-C评分及SF-36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

3 讨论

自我管理教育使晚期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本研究结果表明自我管理教育对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自我管理教育能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患者自信心,使其能积极地对自我健康进行管理和决策,同时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技能,使其能够自我调控情绪、自我坚持治疗、自行管理用药,并且提高了处理各种社会问题的能力,感受到了自我价值,增强了对生存的渴望。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对癌痛患者实施自我管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医护人员应努力得到患者的信任和家属的支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而这些都是建立在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和心理的掌握基础上的。医护人员应尽可能多地与患者进行沟通,达到取得患者信任的目的,教会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健康的方法,遇到问题时与患者共同商讨解决的最佳办法,达到护患关系平等化,使护患关系顺利进入共同参与型模式,这对患者的康复和维持正常的生活并重新回归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8]。

自我管理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也常常遇到很多困难,首先由于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社会地位、家庭环境等情况的不同,往往使自我管理教育没有一种常规的方式方法,其次是医护人员本身对相关知识的缺乏,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我管理教育的效果,因此医护人员应不断改进和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道德修养。

综上所述,自我管理教育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是肯定的。通过自我管理教育,提高了患者癌痛相关知识的知、信、行水平,增加癌痛自我管理意识,使患者及其家属认识到患者是出院后疼痛管理的主要承担者,而医护人员是协助他们做到有效自我管理,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及效果,使患者实现无痛生存的目标,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蔡伟萍,黄叶莉. 癌症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J]. 护理管理杂志,2005,5(6):11-l3.

[2] 杨廷忠,李智巧,黄丽. 自我管理理论和方法对现代护理的启示[J]. 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1):906-908.

[3] 贾树明. 世界卫生组织三阶梯止痛方案[J]. 中国肿瘤临床,2000,20(1):封面.

[4] 赵继军. 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5,12(2):188-189.

[5] 赵存风,姚梅芳,赵继军,等. 患者自控镇痛的问题分析与护理对策[J]. 中华护理杂志,2003,38(3):33-35.

[6] 马福岗,王改非,郭鹏,等. 肿瘤晚期患者癌性疼痛的家庭综合干预治疗[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5,4(6):342-344.

[7] 方积乾,赫元涛,李彩霞. 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中文版的信度与效度[J]. 中华心理卫生杂志,1999,13(4):203-205.

[8] 陈敏,黄钰,康秋红. 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5):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