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产业链发展范文

产业链发展精选(九篇)

产业链发展

第1篇:产业链发展范文

国土资源部不动产登记中心副主任佟绍伟表示,由于中小城市的就业越来越难,发达经济体正在发生着二次城市化,人口不断由中小城市向中心城市集中。日本三四线城市的房屋空置率达到30%-40%,而东京等中心城市的房价反而上涨30%-40%。在法国和英国,人口同样在向着巴黎和伦敦集聚,导致其房价也都在节节攀升。伦敦的房租已经占据生活支出的60%以上。

尽管中国的城市化尚未完成,也出现了二次城市化的苗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中小城市的经济越来越萧条。近些年,东北地区的人口净流出每年高达100万人,几乎都流入了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人口只能涌入北上广深等中心城市,因而不断推动着这些中心城市的房价一路攀升。佟绍伟认为,中小城市的不断衰落必然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如果不未雨绸缪,建好小城镇,将会严重影响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特色小镇的3种模式

在全世界人口都在向中心城市集聚的浪潮中,德国受到的影响要小得多。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德国力求让每个城市都有产业,尽量让人们在本地就业,而且城市有郊区,有菜地,有生态用地,不但有效地控制了房价的不合理上涨,也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成本,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德国推行的地区发展规划,一直力图使地区、城乡平衡发展,使城镇建设同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要求相吻合。在此理念的主导下,小城镇星罗棋布而功能齐全,城市交通拥挤等问题得以缓解。此外,德国的房地产市场有“重租轻购、两端控制”的调控机制。稳定的住房保障为去中心的城镇化发展提供了良性发展的住房市场。

在美国、法国等城市化成熟的国家,大批各具特色的小城镇成为靓丽的风景线。

特色小镇在中国也不乏佼佼者。浙江省正全力建设78个特色小镇,诸如科技成果孵化的梦想小镇、基金小镇、网店小镇、丝绸小镇、风情小镇等,这将进一步提升浙江经济的品质和国际竞争力,也为其他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告诉《经济》记者,从全国范围看,特色小镇的建设主要有3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政府引导、企业建设”。如北京密云古北水镇,是由中青旅根据密云县的城镇发展规划要求,投资4.2亿元建设的旅游特色小镇。自2014年古北水镇营业以来,已成为京郊旅游度假的新亮点,不仅有效带动周边地区民俗旅游、生态农业、餐饮娱乐、民俗节庆、旅馆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民的城镇化进程。

第二种模式是“政企合作、联动建设”。如浙江杭州云栖小镇,就是由杭州市西湖区政府与阿里巴巴云公司和转塘科技经济园两大平台共同打造一个的以云生态为主导的产业小镇。小镇内已经集聚了阿里云、华通云等80多家涉云企业,成为一个具有“云产业”特色的小镇。

第三种模式是“政府建设、市场招商”。比如北京基金小镇,由北京市文资办、北京市房山区政府与文资泰玺资本联手打造的特色小镇。目前,北京基金小镇已吸引文资光大、国开城市发展基金等95家基金及相关机构,管理的资产总规模超过1659亿元。

上述3种模式虽然各有特点,但成功的关键在于较好地理顺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和企业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各自明确角色定位,各司其职。赵弘认为,特色小镇建设要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主要在城镇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政策供给方面给予引导和指导,这样可以使政府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出“杠杆”引导作用,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让老百姓获得更多的发展红利,同时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实现企业发展壮大。

以产业链思维培育特色小镇

前些年,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完成城市化指标,本来没有就业机会,却硬是将农民拉入城市。导致这些被城市化了的农民,只好扛着锄头乘电梯,骑着摩托去种地,反而增加了生产和生活的成本。佟绍伟告诉记者,小城镇要有产业支撑和就业机会,否则这样的小城镇就没有活力和前途。

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后于新东认为,新型城镇化中的产城融合尤为重要。如果将项目比喻成当地城镇化建设发展布局中的一个个点,那么,产业则是总体布局中的一根根线。串点成线、点线结合,才能最终构成为就地城镇化建设发展全部的面。

以产城融合推动产镇融合,要着眼于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构建一批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的产业发展空间载体,从源头上对产业发展作出统领性的顶层设计。

特色小镇的发展应进一步增强产业链发展思维。当下强调互联网思维,但同时也得返璞归真,提升产业链思维。产业培育发展中要极大地拓展思路,提升把产业做成完整链条的意识与智慧。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和区位优势,把看似纯工业、纯制造业的产业,通过纵横联系,或建新链条、或做强链条、或补足链条、或拉长链条、或延伸链条,从而把产业链的触角延伸到餐饮、休闲、娱乐、旅游、文化等各个行业,提高产业集聚、配套、融合发展的综合实力。

中共资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喜安表示,四川省资阳市正在积极打造优势产业带和集中发展区,提质发展雁江蜜柑、安岳柠檬、乐至蚕桑等农业产业化基地,挖掘整合乡村自然风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养老等产业,形成“一村一品”和“一乡一业”的农业产业布局,有效带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避免一哄而上、一蹴而就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从基层到群众,都在用极大的热情和精力,推进农村城镇化,一种快速城镇化的趋势激荡人心。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刘景华认为,农村城镇化决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阶段性地推进。可以说,农村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最重要内容。农村城镇化应该是一个社会进步目标,不能以经济指标来衡量。农村城镇化虽然可以强力快速地推进,但更应该注意它的阶段性和成长过程。

佟绍伟建议,扎扎实实做好小城镇规划,减少小城镇发展的盲目性。首先应制定并落实好全国的城市布局规划,确保小城镇的应有地位。充分考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及发展潜力、人口、土地资源、交通等综合因素,科学确定全国各类小城镇的数量及人口、占地规模。

小镇的布局要保证一定的规模,才能发挥城镇的集聚效益,降低生产和生活成本,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从当前全国各类小城镇的分布来看,确定2000多个县城和东部地区的一些特色小镇作为今后重点发展的小城镇应该比较合适,不应再去增加新的小城镇。

其次,要做好每个小城镇的长远规划,防止一哄而起、大干快上。根据每个小城镇的自身特点,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各种因素,安排好城镇各项事业的发展。否则,待城镇建成后,会出现各种问题,再去弥补会付出巨大的代价。随着汽车的普及,堵车已成家常便饭,而过去小城镇的规划没有规划足够的道路、停车位,导致有的小城镇的堵车现象比大城市还严重。

而加拿大的首都渥太华每隔50米到100米就是一条道路,纵横交错形成棋盘状的道路网。在最繁华的国会山还有近万平方米的停车场,停车场旁还建有7层的停车楼。渥太华市政府的办公楼有两层,而停车场却建有三层。因此,在渥太华很少发生堵车的问题。这也值得我们借鉴。

资本助力特色小镇建设

特色小镇的建设除了要完善并落实好有关产业政策,引导资本流向小城镇也格外重要。佟绍伟建议,小城镇布局规划一旦确定,国家各项产业政策就应该相应地予以调整,以引导各类资本流入小城镇。一是有关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家投资要有计划地向小城镇倾斜,以不断改善小城镇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增加对各类资本的吸引力,以资本的流入带动人才和人口的流入。二是要严格限制资本流入中心城市。从当前的情况看,资本仍在汹涌地涌入中心城市。但这些中心城市一方面放任着资本涌入,一方面却采取各种行政手段限制人口流入,甚至采取各种行政手段驱赶外地人口。如果这种局面不改变,资本会毫不犹豫地依然选择流入中心城市,那么中心城市膨胀的势头还将继续,小城镇的发展和建设则会成为一句空话。

第2篇:产业链发展范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林业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创建部级生态示范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优化区域布局和林业产业、产品、品质结构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和外向带动为动力,以拉长林果产业链、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和实现农民增收为根本出发点,加快林果产业结构调整,实施重点工程带动战略,走大工程带动大发展、产业化带动现代化的路子,全面提高林业三大效益,逐步实现林纸林板一体化、果品加工经营一体化、苗木生产经营一体化、花卉药材生产销售一体化、森林生态旅游服务经营一体化,推进林果业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方向和原则

(一)发展方向:依靠科技推动,建设生态网络;调整优化结构,兴办林果产业;坚持林权改革,积极引资引智;坚持依法治林,培育保护并重;美化生活环境,促进富民强县。

(二)遵循原则:一是三大效益并重的原则。一手抓造林绿化,增加林木资源,建设生态屏障;一手抓产业发展,实现高产高效,促进协调发展。二是市场导向的原则。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林业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依照市场需求确定产业目标和产品发展方向。三是改革的原则。全面推行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利益驱动机制,确保群众植树造林的合法权益。四是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原则。放手发展民营林业,实施林业招商引资,“谁经营、谁投入、谁受益”。五是科技兴林的原则。坚持科研、引进与生产开发相结合,应用先进技术,开发新品种。六是依法治林的原则。坚持依法保护和巩固造林绿化成果。

三、总体目标

按照“贯穿一条主线,发展六大产业”的总体目标,全面落实林权制度改革,放手发展民营林业,推广多种间作形式,不断拉长林果产业链,形成比较完备的,林业一二三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力争到××年,全县林业面积达到21.8万亩,其中:防护林6.5万亩,经济林6万亩,用材林9万亩,特用林0.3万亩。苗木、花卉、药材5万亩,林木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林木覆盖率达到28%,林业年产值达到5亿元。形成“田成方、林成网、绿化苗木满××”的良好生态环境,使××成为林业大县和全国生态示范县。

四、规划布局和建设重点

根据我县林业发展的方向和总体目标,林业建设布局按落实林权制度改革,发展六大产业进行规划。

(一)林权制度改革

实施林权制度改革是加快林业发展、推进林业产业化、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按照因地制宜,适度规模,分期分批,先易后难,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对全县境内所有宜林地、沟、路、渠占压地、河堤、村镇隙地、小片林、四旁空闲地等,采取公开拍卖、租赁、返租倒包、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落实林权制度改革。签订合同,明确权属,依法公证,发放《林权证》,解决群众的后顾虑之忧。

(二)林果六大产业

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商品林基地建设,优化产业产品结构,逐步建成门类齐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产业体系。

1、林下种养业。以卜集乡林牧型速生丰产林和肖云镇林药间作模式为重点,大力推广林果、林菜、林菌、林牧等各种间作形式,使林业长期效益和牧业等短期收益有机结合,逐步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到××年,在全县万亩绿色通道下全部间作药材;以卜集乡、胡集镇、羊山镇为重点建设2万亩的林牧型林下种养标准化示范基地;以肖云镇、司马镇、兴隆乡为重点的3万亩林药间作基地。同时建设以北大溜、新万福河、老万福河、大沙河、新西沟等河堤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带。

2、果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加快发展适销对路的名、特、优、新果品和时令果品以及错季果品;调整树种结构,稳定梨、苹果等大宗果树面积,适度发展油桃、冬枣、沙果、樱桃等优质小水果、干杂果,压缩中熟品种,增加早、晚熟品种比例。同时大力推广保护地栽培等增效新技术,提高果品品质。到××年建成2万亩优质小水果、干杂果基地和以××镇、兴隆乡为主的桃、杏、葡萄等0.5万亩保护地栽培基地。通过抓典型、建精品、树样板,促进果品生产上档次、上水平,加快果品产业化步伐。

3、种苗业。按照道路和城镇绿化的需求,以乡镇道路、城市绿色为方向,抓好名优稀特新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形成速生、常绿、灌木多元化发展。到××年发展苗木万亩,逐步形成以三个国有林场、苗圃为依托,集中连片、初具规模的林木良种繁育基地。

4、花卉药材业。依靠科技进步和对外开放,发挥区位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坚持基地化生产、规模化发展、品种齐全、特色鲜明、名牌高档,跨地区、跨季节,花卉药材生产销售一体化的生产模式,花、鸟、鱼、虫、草、根雕、药材全面发展,逐步缩小同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发展布局上,以国有林场、苗圃为主优先发展盆花和鲜切花;以华裕制药集团为龙头带动药材基地发展。到××年,建成5万亩药材基地和以盆花、鲜切花、盆景、相结合的花卉基地。

5、林果产品加工业。林产品加工是延长林业产业化链条、增加林木附加值的关键环节,下步逐步调整林产品加工企业数量,限小扶大、优扶劣汰,提高技术、设备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大力开发拼板加工、高密度板、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工艺品、木浆、家具、果品贮藏、果汁果脯等多种产品,逐步形成以鸡黍镇刘楼、张寨村为主,沿枣曹线发展的木材加工基地和以金德果蔬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果蔬加工基地。规划建设全县木材交易市场,大力发展木材销售专业村、专业户,积极发展各种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逐步形成集产加销、内外贸、林科教于一体的多层次加工增值产业化体系。

6、森林旅游业。以国有林场、苗圃为重点,在坚持以林为主,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的基础上,立足土地资源、林木资源优势,进一步搞好规划设计,改善林场生态环境,创造有利条件,扩大种植、养殖能力,开发生态观光旅游项目,加快交通、通讯和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形成独具特色的森林旅游产业。鼓励有条件的乡镇、村把苗木、花卉基地建设与发展观光旅游农业结合起来,尝试开展“农家乐”经营活动,探索新的农业经营模式。

五、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林业工作的领导。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抓好林果产业化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进一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是贯彻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争创农村经济发展新优势的需要。××要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创汇农业,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县、创建绿色××、人文××,就必须大力发展林业,通过林业改善现有生态环境、改变××的对外形象、营造新的生态优势。全县上下一定要按照中央、省、市的指示和要求,从长远的、战略的、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深刻认识发展林果产业化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坚持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把发展林果产业、生态环境建设任务逐级分解,层层落实责任,作为考核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严格奖惩,对完成年度任务和规划目标的,给予表彰奖励,对责任心不中,措施不力,完不成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或纪律处分。

(二)政策引导,建立灵活的运行机制。按照“明晰所有权、搞活使用权、放开经营权、保护受益权”的要求,全面落实林权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推行新的管理模式,用政策调动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宜卖则卖,宜包则包,宜统则统。把握好先易后难、适度规模、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铺开,并建立树权林权档案,发放林权证,把资源管理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大力推广订单林业、民营林业等发展模式,加大政策、资金等扶持力度,打坡区域界限,通过招商引资,外引内联的方式,鼓励、引导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投资兴林致富,实现林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

(三)抓好基地,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以市场为导向,在发展林果六大产业的基础上,抓好林下种养、经济林、种苗、花卉药材四大基地建设,发展专项林果产业区,坚持把规模调大、结构调优,品种调新,档次调高,突出特色,成为品牌,形成××优势。鼓励林果产品加工企业大力发展原料林基地,以满足生产加工需要,逐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骨干,以林产品基地为依托,资源培育、加工、利用相衔接,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效益显著的林果产业。

(四)培育龙头,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多方扶持壮大一批、改制重组联合一批、内引外联新建一批”的思路,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步伐。重点扶持金德果蔬、华裕制药、亚龙木业集团和安利木业等一批初具规模的龙头企业,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加强技术改造、加快规模扩张,打造林果产品加工企业的“旗舰”。聚合新的生产要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选择一些有市场、技术有保证的新项目,及时立项,加大资金扶持,以项目为载体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适应市场、把握市场的能力,增强其辐射和带动作用。同时,强化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办好林果产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林果产业体系建设息息相关,是龙头带基地、联农户的重要纽带,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形式,是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必由之路,积极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推行“苗圃+农户”、“苗圃+公司+农户”、“苗圃+协会+农户”等多种形式,使林业产业的产加销逐步达到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形成越来越多的贸工林一体化的经济组织。

第3篇:产业链发展范文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化就是将农业生产中的生产要素重新组合优化,以市场为导向,旨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打造生产专业化、管理科学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的多方、多环节参与的生产经营体系。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农产品市场的竞争格局发生了变化,农业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已成为主要模式。农业产业链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机构应该依据农业产业链的运作特征,提供适应农业产业链发展的金融服务。现有农业产业链融资是延续生产、贸易领域的融资创新方式,与传统融资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一是扩展了金融机构的授信条件,打破了以往抵押贷款可授信资产范畴。产业链融资方式关注点是产业链整体绩效表现,将对产业链的整体评估作为可授信依据。对产业链上企业的评估则更关注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影响地位。二是资金流动仅限于产业链内部相关交易,依据产业链上核心企业的资信,发挥放款资金的辅助监督职能。三是产业链融资以其实现的相关收益作为还款来源。我国农业产业链融资虽已广泛开展,但还是不够深入。因此,金融机构应该结合当地农业发展实际和农业产业链特色,提供定制化、差异化的金融创新服务。

二、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的比较分析

1、园区主导型产业链融资

以园区为主导的产业链融资是以园区内农业产业链上的企业为对象,利用产业链上各参与主体的业务合作关系,实现农业产业链上资金循环流动的金融服务。由于园区产业链上的参与经营主体在业务、资源、信息、技术及销售渠道等方面存在依存性,这一特征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金融机构的放贷风险,增强了农业产业链上参与主体的信贷能力,实现了金融机构和产业链参与主体的利益。

以杨凌农业示范园区为例。杨凌示范区是部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目前已形成科学农业园区、农业中试园区、农业综合园区、农业观光及休闲带、生活服务区等七个功能区,园区规划面积83000亩,耕地面积61656亩。就杨凌示范区产业特色,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鼓励示范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国家政策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引导下,制定了一系列为园区产业参与者资金支持的相关政策,并进行了探索实践。2009年,杨凌农业示范区开始了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实践试点,开展了农村房屋、土地承包经营权、农业生产物资、设施、知识产权等抵押贷款工作,在很大程度上盘活了农村不动产,扩大了农村信贷的担保物范畴,有效解决了农业产业链上参与农户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至2013年6月末,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累计发放6400万元,余额2900 万元。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在为更好地服务于杨凌示范园区进行各种合作创新服务。杨凌示范区在国内首创农业生产保险“银保富”,为生产农户提供了生产保障,这一举措为生产农户、中小企业进一步扩展了融资渠道。目前,杨凌示范区为生猪生产、大棚蔬菜提供的保险支持已获得银行贷款8千万元;发放的基于订单的抵押贷款2288万元;2015年11月,国内首个农科村镇银行在杨凌农业示范区成立。

2、政府主导型产业链融资

以政府为主导的产业链融资是指政府立足于地方产业的特色,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出资建立农业生产基地,设立合作社,鼓励农户规模化、组织化生产,吸引农业龙头企业在基地内发展产业链条,与金融机构合作探索对信贷供需双方有利的融资模式。政府在此环节不仅充当媒介,还要为信贷供需双方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在政府的担保和撮合下,促进金融机构与产业链参与者的合作,实现多方共赢。

以陕西南部的茶叶产业带为例。陕西的主要茶产业区分布在汉中、商洛、安康地区。陕南以其特有的地理条件和优势资源使得陕南茶业成为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也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一直以来,陕西省政府特别重视茶产业的发展,把其作为重点产业来抓。陕南茶产业已经成为推动陕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柱和具有竞争力的特色农业产业,已成功打造了“商南泉茗”、“汉中仙毫”、“秦巴雾毫”等知名茶叶品牌。陕西目前的茶园面积160万亩,采摘面积108万亩,总面积在全国排第9位,茶叶产量为4.4万吨,全国排名第13位。陕南产茶区有21个县、涉及26万农户,共计500万茶产业链参与者。茶产业链的高效发展直接影响着产业链条上参与者的经济效益。茶产业以茶农的源茶供应为基础,形成了一个在龙头企业带领下,以市场为导向,旨在提高茶产业链经济效益,打造茶产业生产专业化、管理科学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的,拥有多方、多环节参与的生产经营体系,很好地将生产农户、茶产业基地、行业龙头企业联系起来的农工贸、产供销一条链产业组织经营模式。民生银行等多家银行对陕南茶业实施“投行与商行联合”、“融资与融智结合”的金融创新服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龙头企业主导型产业链融资

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产业链融资主要以农户、合作社、企业为合作模式,产业链上龙头企业与农户或合作社签订生产订单,规定初级农产品的生产标准,必要时为生产农户提供生产物资、技术指导,并按合同约定价格统一收购、加工。金融机构为龙头企业主导的产业链融资是以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间的业务往来提供信贷服务的。

以陕西华圣企业(集团)为例。陕西华圣集团是以苹果产业化为主导,业务涉及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投资、房地产开发、商贸旅游、国际贸易等领域的大型综合集团,是陕西的部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产品出口示范企业。华圣集团由陕西华圣果业营销管理有限公司、延安华圣三农科技服务公司、宝鸡华圣果业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华圣果业国际进出口公司组成,打造了一个产供销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模式。华圣集团旗下的华圣果业公司投资3.5亿元,打造了目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仓储气调库,最高储存量达4万吨;同时还引进了世界先进的果品分选线,每年可实现苹果储存、加工能力达5万吨,苹果生产能力及规模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华圣果业集团在陕西农业发展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下,成为陕西鲜苹果出口的王牌企业。陕西苹果全国有名,出口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优质鲜苹果70%以上都出自华圣。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农户、生产基地、企业”为合作形式,向华圣果业提供贷款支持,华圣果业目前已建成苹果园、苗圃园各2000亩,并先后在20多个苹果县设立了生产基地,参与生产果农1.2万户,实现果农收入6000元,响应了政府发展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的号召。

三、制约金融支持农业产业链发展因素分析

1、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业产业化水平低

由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尚不成熟,处在初期阶段,农业经济弱质性本身也对金融机构的资金投放缺少吸引力。目前农业产业化企业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农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不稳定、风险较大等因素,抑制了金融机构的资金投入。除了以上因素,陕西省农业产业化中组织结构发展层次低,相关配套服务水平低,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部分农业产业链中龙头企业发展势头较好,但行业龙头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带动作用非常有限,也使得金融机构给与农业产业链上中小企业、生产农户提供的资金支持非常有限。再就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人口结构不合理等因素,不利于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发展。农业经济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自然生态,农村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如灌溉系统、防病虫害系统在农业生产保收方面都存在瓶颈,阻碍了农业经济的长足发展。

2、农业产业链结构不健全,金融服务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

在我国农业产业化生产中,由于农业产业链上的参与者自身实力和信用状况不同,产业链上的融资主体的资金来源也不同,使得金融服务主体之间很难形成协作,产业链上的融资渠道存在差异化,使得资金在整个产业链上的流转效率低下。产业链融资中资质较差的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龙头企业的信用担保,一旦龙头企业出现经营风险或信用危机,风险会涉及整条产业链的参与者,会出现产业链的动荡,甚至崩溃,这都会影响产业链外部资金提供者的融资意愿。再就是现有农业信贷资金期限短,与农业产业化的资金需求不匹配。农产品生产季节性强,整个生产周期资金占用时间较长,而且农业生产面临较大自然风险,一旦经营不利,金融机构面临较大信贷风险。而金融机构为了降低信贷风险,更愿意提供期限较短的贷款。目前,农村金融体系尚未健全,能够满足农业产业链发展的多样化金融服务还有待探索。

3、农业保障体系不完善,涉农贷款风险大

由于农业经济的本身弱质性,保险机构开展的涉农保险服务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陕西省在2012年正式开始进行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试点品种有16个。虽然农业保险险种广泛,但很多险种的开展并不深入。由于陕西省保险机构在农村覆盖面低,全省整体农业保险的赔付率低,农业经济季节性强,定损复杂,使得保险业务的管理成本较高,利润减少,保险机构对涉农保险缺乏兴趣。农业抵押贷款仍以固定资产为主,缺乏多样性,把一部分中小企业拒之门外,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金融对农业产业链的支持。农业融资担保体系不健全也制约着农业产业链的融资效果。陕西省的担保公司大多数是由政府牵头或出资成立的,他们的服务领域主要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面向广大生产农户开展的担保服务所占比重较低。

四、金融支持农业产业链发展的改善建议

1、优化农业产业链结构,提升产业链竞争力

在农业产业链发展中,龙头企业充当了农业生产与市场对接的桥梁。农业产业链中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金融机构应重视对链条上龙头企业的资金支持,应该深入企业调研,开发适合不同农业产业链特色企业资金需求的金融服务,如农产品半成品、成品的存货、应收账款为抵押物的质押贷款。同时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依据其业务关系的需求提供贷款、贴现、理财、咨询等金融服务。通过龙头企业在产业链上的核心地位和号召力,规避金融机构放贷的风险,从而带动整条产业链的效益提升。

陕西省拥有部级农业示范园区,要充分利用示范区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带动作用,加大对农业示范区的资金支持,进一步完善其在技术培训与科技推广方面的功能。大力支持陕南、关中、陕北等地区的特色农业产业带,依据当地资源打造农产品品牌优势,带动当地农户增收,拉动农业经济增长。

2、加强金融创新,畅通资金渠道

资金在产业链各节点的顺畅流动,是促使链上企业正常开展经营活动的关键,同时对于产业链条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金融机构应该加强金融服务创新,推出定制化、差异化的产业链融资服务模式,以适应不同产业链特征的资金需要。如对于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产业链,融资模式应重点关注龙头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经营状况、综合信用水平;对于以政府为主导的产业链,在融资模式中应以政府担保为基础,采取银证合作方式支持农业产业链发展;对于以园区为主导的产业链,其融资模式应以整个园区为依托,积极探索股权、信托、电子化融资渠道,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发展。此外,金融机构还要与龙头企业、协作组织、物流等其他参与机构加强合作,借助互联网优势,扩展融资渠道,借助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监管职能,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第4篇:产业链发展范文

关键词:焦化工业园区;生态产业链;循环经济

在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的晋、冀、鲁、豫、蒙等省市,分布着为数不少的焦化工业园区。这些焦化工业园区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资源、环境压力,发展生态产业链、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但生态工业园区的实践并不乐观。多数工业园区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生态产业链,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还比较严重,当地公众对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改造的呼声日趋高涨。

一、焦化工业园区生态产业链尚未形成

在焦化工业园区发展中,炼焦企业强大,而化工企业弱小是一个普遍现象。而作为炼焦下游产业的化工企业的弱小,导致焦化产业废弃物利用还处于低水平状态,煤焦企业在炼焦过程中产生的焦炉煤气、煤焦油、粗苯类等焦化副产品加工利用程度比较低,处于“只焦不化”的低效率状态。与此同时,以中水回用、废物综合利用为特征的静脉产业体系尚未形成。这样,在大多数焦化工业园区产业链延伸不足,产品上下游链条断开,企业关联性不强,不易相互合作,不能形成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的产业生态链条,资源不能循环利用,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低。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对物质使用成本的选择。在焦化工业园区生产中,企业发现利用废弃物资源再生产的成本高于利用自然资源生产的成本,那么利用废弃物的动机就会大大减弱,从而对使用自然资源的炼焦产业的依赖性更强。二是产业园区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不够。循环经济发展是一个交叉领域建设项目,需要多方面的技术支持,包括信息技术、水重复利用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回收与再循环技术、替代技术等,这些技术目前还不够成熟或工业园区不够重视,由此也限制关联产业的发展,限制了产业链的延伸。

二、焦化工业园区生态产业链建设

工业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发展循环经济,目标是生态工业园区。也就是要在工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3R原则,淘汰技术落后、互补性差的产业,增加技术先进、互补性强的产业,在园区建立起废物和能量交换的生态产业链,实现循环式资源利用方式。

(一)生态产业链的耦合分析

产业生态系统(IES)模型构建:按照工业共生关系及共生环境要求,构建焦化工业园区产业生态系统模型,作为焦化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参照和标准。模型构建按照产业共生单元、产业共生关系和产业共生环境的顺序递进分析,最终形成以生态产业链为核心,生态产业链与环境支持网络相互协调的产业生态系统。首先,产业共生单元的选择。根据焦化工业园区现有产业,或未来补链要求的产业,选择产业共生单元。其中炼焦工业与焦化工业为关键种,两类产业的企业构成主导产业群落,即焦化产业群落;配套产业(比如电力、冶金、建材等)的企业构成配套产业群落;静脉产业的企业构成静脉产业群落。其次,产业共生关系分析。产业共生关系反映焦化产业群落、配套产业群落和静脉产业群落之间耦合、结网的对象、路径和方式,是构建园区生态产业链的必要条件。在分析过程中,主要根据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供求关系和工艺技术关联关系,分析物质循环产业链、水循环产业链和能量梯级利用产业链中存在的共生关系类型,形成的条件,以及稳定因素。而且要把水循环、能量梯级利用作为重点来分析。再次,产业共生环境的建设。共生环境是产业共生关系赖以存在的外部条件,含盖了生态产业链以外园区的其他因素,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技术支持中心、信息网络系统、市场中介服务体系、园区管委会管理与服务体系等。它们承担着园区生产、交换的组织、传输、管理、研发和信息咨询服务等功能,构成园区的环境支持网络。产业生态系统模型的初步框架(见图1)。

(二)生态产业链的组织制度建设

生态产业链运行的基本调节机制是市场机制,利润最大化仍然是企业能否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和原则合作生产的关键所在。在自主共生模式的焦化工业园区,生态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分属于不同产业,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这些企业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标准确定是否加入、何时终止或退出生态产业链,并通过市场机制确定上下游企业副产品或废弃物的交换价格。即使循环利用资源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但采纳循环技术会增大企业生产成本,企业也不会有积极性循环利用资源。从产权角度来看,自主共生型的生态产业链是一种松散的合作关系,是建立在市场机制调节下的生产组织方式,这给园区产业链的稳定带来极大的威胁。因而,在园区生产组织方式上,要在市场机制调节基础上,发展企业之间开展合作的契约关系,形成各种形式的网络组织,诸如:分包制、企业集团、虚拟企业、供应链管理、战略联盟、企业集群等。网络组织的出现和发展,有助于园区企业之间形成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使园区的生态产业链更加稳定。

三、焦化工业园区生态产业链的促进政策

(一)社会资本嵌入与循环经济观念的培育

焦化工业园区生态产业链的建设需要园区内各企业形成合作理念,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因此,在园区普及循环经济的知识是重要的,可以通过各种媒体、会议等渠道和方式开展宣传普及,提高管理者、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迫切性的认识。培育群众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既增强园区企业社会责任感。同时,还要重视提高社会资本水平,在工业园区产业耦合关系中嵌入良好的社会关系,节约园区交易成本。这种良好的社会关系主要取决于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相同的文化背景。按照这种制度的设计,焦化工业园区不仅是一个生产区域,更要建设成为一个以生态文明为文化背景的社区,让园区人都崇尚生态文明,并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下开展正式的、非正式的交流活动,增进了解和信任。在这样一个社会氛围中,每个成员都会自觉遵守园区循环经济规则的激励,以通过获得社会认可、社会信任、社会地位来增进企业的社会资本。

(二)公共产品提供与生态化技术创新

循环经济所需的技术创新具有投入高、风险大、正外部性强等特点,因而私人资本一般不愿承担或无力承担,由此带来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动力不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循环经济技术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各级政府要要加大对循环经济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循环经济的基础科学研究,并把研究的成果作为公共产品提供给社会。同时,要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鼓励和扶持企业研发机构对一些关键的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生态无害化技术、循环物质性能稳定技术等进行攻关。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工程项目主要包括:实施节能降耗工程,开发清洁生产技术;实施生态产业工程,开发生态产业链工艺、多联产工艺技术;实施废弃物利用工程,开发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实施装备工程,开发与上述技术相关的装备生产技术;实施人才开发工程,培养多层次的实用科技、管理人才和企业家队伍。

(三)市场监管责任与循环经济法制化

政府对园区循环经济领域的市场监管制度也是为了纠正“社会净边际产品”价值与“私人净边际产品”价值的背离。在监管制度中,政府主要借助强制性规则迫使园区企业和其他主体实施资源循环利用活动,通过肯定或否定的方式约束法定的资源循环利用义务主体,使其行为符合循环经济法中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法》于2009年1月1日开始实行,与此相关的条例、细则也将陆续研究制定。它是各级政府开展市场监管的重要法律依据。作为园区管理者而言,就要积极贯彻和宣传循环经济法,不断强化监管责任意识,依托政府的强制力,严格按照循环经济法规开展市场市场监管,把保障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责任落到实处。在实际管理中,应避免为了单纯追求“GDP”指标而忽视环境保护的做法,也要避免推诿责任的行政不作为现象。

(四)政府激励机制与园区生态化管理

在工业园区多个主体中,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主体,在短期企业采用清洁生产3R原则的动力不足;而政府所追求的是大多数公众的利益、经济长远的利益,因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减少环境污染是其主要责任之一。因此,在焦化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中,政府必须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包括规划制度、财税制度、专项基金制度、信贷制度、价格制度、政府绿色采购制度、产品示范和推广制度,使废物循环的正外部性损失得到补偿,使资源综合利用变得有利可图,从而实现对园区循环经济行为的激励,逐步使园区向生态工业园区方向发展。主要的政策和措施包括:首先,在入园项目筛选中,政府依据生态产业链发展的要求,通过减免税收等补贴政策吸引补链项目(精细化工、建材、发电以及以静脉产业)。其次,通过政府绿色采购政策、清洁生产扶持政策,提高园区企业的利润率。再次,建立生态和环境保护的补偿机制,探索利用“排污权交易”、“生态补偿”、环境价值核算等政策工具,逐步完善生态环境的有偿使用制度。

(五)信息制度与园区管理信息化

以循环经济为目标的焦化工业园区对企业间信息共享有更高要求。这是因为焦化工业园区是各个不同产业的企业生产的耦合系统,下游企业必须根据上游企业产生的“废弃物”的数量和价格的信息来决策产量和价格。要实现园区物质、能量在各个企业之间顺畅、平稳地流动,就要求不同企业之间产量与价格决策要协调和匹配,从而要求信息流是及时的、准确的。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技术支持系统和制度支持系统。一方面,技术支持系统就是建设园区循环经济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对园区运行状况的动态监测,为企业和管理部门及时提品供求信息、技术与人才交流信息以及相关政策;另一方面,制度支持系统就是建立园区信息制度,明确数据库的所有权应归企业,但企业有按时公开有关信息的义务,并为这些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建立信息制度的目的是避免企业因顾虑利润水平、市场势力以及商业秘密等因素而造成的信息信息缺失和失真。在信息制度的手段方面,园区管委会可充分利用审计工具展开工作。

参考文献:

1、黄少鹏.影响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J].技术经济,2006(4).

2、李红祥,葛察忠等.基于关键种理论的孝义生态产业链的构建[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3).

3、闫二旺.区域经济发展的微观机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4、谭军.循环经济园区:特征、制度变迁与设计[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1).

5、龚双红,张兴.对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考[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8(3).

第5篇:产业链发展范文

一、农业产业链发展中金融服务遭遇“四难”

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问题。工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问题,作为农业产业化推进的关键,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焦点。构建一个真正有效的农业产业金融支持体系,将大大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目前为止,只要是有农村金融支持着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而且农业产业化生产方式,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新型生产方式,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并稳步发展着。但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面临资金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想要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能否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其发展所需的资金,仍然是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一)信用体系不健全,贷款准入难

农民“贷款难”、“难贷款”看起来是无抵押物,实际上是缺乏信用体系的建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虽然开展了信用村、信用户评定,对不同农户采取不同的贷款额度(6万、5万、10万三个等级),但在信用评定时却存在:1.信用信息征集难,水电费缴纳、司法判决、电信数据、公安涉赌涉黄的数据采集难。2.信用评级标准不一。目前农行一套办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一套办法,信息不能共享。3.信息维护难度大。

(二)农村经济体管理不完善,贷款操作难

农村经济实体大多规模不大,产品技术含量较低,缺乏现代管理意识,存在着内部经营管理水平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财务管理不规范、可供抵押物少等问题,导致信贷风险较大,贷款难操作。许多农村产业资金匮乏,急需要信用贷款来解决问题,但是由于这些企业内部管理不够规范,财务管理也没有严格的控制制度,存在很多的问题。难以通过银行贷款的要求,想从银行贷款依然有很大难度。

(三)金融服务产品单一,满足需求难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较多,涉农市场有蔬菜、笋干、竹木交易、粮食、水果等批发市场。传统的金融贷款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求。只有突破传统单一的金融贷款方式,才能满足龙头企业发展多元化,金融需求高端化的发展要求。所以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资金的金融服务,也亟需提高。

(四)农业保险发展缓慢,规避风险难

东部沿海是台风多发地区,农业受损首当其冲,可大多保险公司对农业种养殖险种依然“无人问津”。再加上多数农民保险意识不强,除了对农业保险了解不够外,主要是因为农民对灾害发生概率存有侥幸心理,也有部分农民对灾后能否及时、合理、公平赔付持怀疑态度,农业政策性保险十分欠缺,因灾致贫现象一定程度上存在。

二、金融支持农业产业链发展的新对策

金融支持农业产业链发展,首先要认识到位。在具体实践中,要与区域农业产业特色结合起来,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创新服务产品和服务机制,做实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加快推进农业向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

(一)突出支持重点,做实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

综合分析区域实际,谋划制定专项政策,突出支持重点,扎实有效开展农业产业链融资服务。根据地方特征,发展有地方的色的农业,是把农业产业化做大做强的关键。以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为主题,同时也把农产品工业园考虑在内,来确定农业生产的金融服务措施。同时要重点扶持有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发展,这些农产品一旦有一定名气之后,利润相当可观。实现农业的标准化生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所以我们要大力提倡农业的标准化生。农产品的储存、批发、以及配送,都十分关键。农产品无法及时出售将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要大力支持农业物流的现代化建设。同时要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积极的参与到政法主导的农业产业化项目。积极搭建个体农户与农业产业龙头之间的桥梁,配合龙头企业的发展需要实现农业产业的合作共赢。最只要的是要抓住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发挥网络科技的优势,以龙头投企业为核心,不断提升整个农业的产业化生产。

(二)创新金融产品,满足农业产业链发展需求

要从“多予、少取、放活”三个方面着手,农业产业通过传统的信用贷款,很难满足其资金需求。要不断的改进银行的服务模式、搭建服务平台、切实将农业金融服务落到实处。只有全面的为农业提供切实全面的金融服的服务,才能够促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一是在信贷投放上“多予”。加大对农田基础水利建设等方面资金支持,全力保障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大对农业科技的创新、引进、储备和推广相关企业的信贷投放,引领龙头企业和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加大对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资金力度,把龙头企业作为其他企业的向导,引领其走绿色农业的生产道路。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减小市场风险,从而保证农产品贷款的快速回收。二是在贷款利率上“少取”。减少农业贷款所需要的利息,来吸引农户以及农业合作组织通过银行贷款发展农业产业化。切实满足农民的金融需求,增减农业的社会化投入。三是在融资方式上“放活”。要打破农业产业链发展中的融资“瓶颈”,比如担保物缺乏等,因地制宜推出金融支持产品,助推产业上规模、上水平。

(三)加强多方合作,防范农业产业链融资风险

当前形势下,农业、农村、农民的担保问题等,均是较为普遍的问题。在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中,必须政银联动加以重点突破,方能增强实效性。一要构建多层次的农村担保体系。政府也要关心农业生产的贷款难问题,可以通过政府控股,增加中小型担保公司,以及农业担保公司。同时也鼓励农户间相互担保的组织,鼓励各种机构,对农业贷款进行担保,解决农村担保难问题。二要建立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基金。由政府贴补保险公司用于农业保险,真正让农民承受得起风险,让保险赔得起,增强农业信合抗风险能力。三要建立信用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在利率定价机制中,同一客户信用贷款利率肯定比保证和抵押高,因此即使有信用贷款,有些企业也不愿贷。为此,政府应牵头设立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并建立信用贷款名册。对出现风险的,由政府充当最后担保人,从风险补偿基金中提取资金对银行进行补偿。

(四)优化信用环境,保障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

第6篇:产业链发展范文

关键词:天然气产业链;动力结构;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41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3)02-0012-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逐步提高,环境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作为一次能源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国,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环境一直受到严峻的考验。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近年来在我国城市环境改善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与此同时,天然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备受瞩目。

一、天然气产业链可持续发展与动力结构

天然气产业链是指处于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运输、储存、销售和利用等不同环节的节点企业之间,基于特定技术经济关联,围绕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生产、运输、利用以及相应配套服务,以天然气及相应服务的价格为纽带,以供需关系为核心,形成的具有价值传递和价值增值功能的链网式关联结构。

天然气产业链的运行和发展是需要相应的动力因素支撑的,这些动力因素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具有一定结构的动力体系,称之为动力结构。天然气产业链动力结构由产业链外部动力因素、产业链主体行为动力因素以及政策性因素组成。外部动力因素从根本上影响天然气产业链的建立、运行和发展,主要有资源性因素、能源安全因素和环境因素。天然气产业链主体行为动力因素是基于天然气产业链主体本身的动力因素,主要包括石油公司行为动力因素、长输管道公司行为动力因素、配气公司行为动力因素和天然气用户行为动力因素。外部的动力因素通过政策性因素对内部动力因素发生传导性作用。同时,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天然气产业链受到政府规制。政策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天然气产业链的运行和发展,是天然气产业链动力结构中的核心因素。

二、天然气产业链动力结构框架下的动力因素分析

如图所示,支撑天然气产业链运行和发展的动力结构是由天然气产业链的外部动力因素、政策性因素以及天然气产业链内部相互关联的动力因素组成。在动力结构中,动力因素之间通过一定的动力传导路径相互影响,最终推动天然气产业链的发展。从天然气产业链外部动力因素来看,除了传统的经济因素之外,能源安全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天然气产业链的运行和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当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大力发展天然气产业链的主要影响因素 。

天然气产业链作为支撑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产业,受到需要国家和地区的重视,政府出于发展地方经济的动机,出台相关政策,扶植天然气产业链的发展。作为天然气产业链动力结构中传统的外部动力因素,其对天然气产业链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是通过“经济因素——政府因素——天然气产业链主体行为”动力传导途径实现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水平的逐步提高,许多国家能源消费的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能源安全问题凸显,作为应对能源安全问题的重要举措,许多国家实行能源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天然气作为清洁高效丰富的优质能源,本身与传统的化石能源的近似性质使得其在国家的能源多元化的发展战略中备受重视。因此能源安全因素也是推动天然气产业链发展的重要外部动力因素之一。其动力传导途径表现为“能源安全因素——政策因素——天然气产业链主体行为”。

在中国,天然气产业链发展初期的主要外部动力无疑是环境保护,特别是降低地方性的大气污染。而低碳经济的时展背景使得环境因素对于天然气产业链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加突出。同其他的外部动力因素一样,环境因素对于天然气产业链发展推动作用的动力传导途径也是通过政策因素对天然气产业链的主体行为施加影响,进而推动天然气产业链的发展。具体的动力传导途径为“环境因素-政策因素-天然产业链主体行为”。

天然气产业链运行和发展实质上是通过天然气产业链的主体行为实现的。从天然气产业链内部的动力因素来看,主要包括石油公司行为动力因素、长输管道公司行为动力因素、配气公司行为动力因素和天然气用户行为动力因素。(注:目前我国天然气产业链结构比较特殊,具有上中游一体化运营特征,即石油公司具有天然气生产商和中游长输管道运营商双重职能。)由于天然气产业链主体相互关联,某个环节主体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其他环节主体的行为动力。

在天然气产业链运行和发展过程中,作为天然气产业链的主体,石油公司行为直接对天然气产业链的运行和发展产生影响。在天然气产业链中,石油公司行为主要包括: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销售。石油公司的主体行为动力可以分为两个层面。首先,从根本上讲,石油公司的行为动力在于追求利益{石油公司行为动力(利益)——石油公司行为}。从另一层面来看,石油公司的行为动力是通过天然气产业链动力结构中其他动力因素通过动力传导途径产生。在动力结构中,其他的动力因素会使石油公司产生获益预期,从而影响石油公司生产活动,这些因素亦可以称之为石油公司的行为动力因素,例如天然气产业链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政策因素——石油公司行为动力(利益)——石油公司行为},天然气用户市场的迅速扩张{用户行为——石油公司行为动力(利益)——石油公司行为}等等。

作为天然气产业链下游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配气公司行为对天然气产业链的运行和发展同样起着重要的直接推动作用。配气公司行为主要包括:上游获取资源、发展城市天然气用户以及城市管网的修建和维护。同石油公司一样,配气公司的行为动力分为两个层面,追求利润的根本动力和由动力结构中其他动力因素通过动力传导途径产生的动力。配气公司的收益由代输销售天然气和新的利润增长点两部分组成{配气公司行为动力(利益)——配气公司行为}。除了传统的代输业务和销售业务外,新的天然气用户群体的形成也是推动配气公司主体行为的重要因素,例如城市CNG汽车的发展{用户行为——配气公司行为动力(利益)——配气公司行为}。

在天然气产业链主体中,天然气用户通过需求牵引,对天然气产业链的运行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天然气用户行为表现为对天然气的消费行为。天然气用户的消费行为动力除了消费天然气带来的效用{天然气用户行为动力(效用)——天然气用户行为},还受天然气产业链动力结构中其他动力因素的影响。例如可获取资源的便捷性{配气公司行为(修建管道)——天然气用户行为动力(效用)-天然气用户行为}和资源利用的比价优势{政策因素(定价规制)——石油公司行为(售气定价)、管输公司行为(配气费率)——天然气用户行为动力(效用)-天然气用户行为}等。

参考文献:

[1] 刘贵福.产业链研究现状综合述评[J].工业技术经济, 2006,25(4):9.

[2] 傅国华.运转农产品产业链,提高农业系统效益[J].中国农业经济,1996(11):24-25.

第7篇:产业链发展范文

(一)产业链的概念

产业链是由处于同一产业或不同产业之间的企业,通过技术、经济或社会法律关系链接,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并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生产服务协作体系。

产业链是产业层次及产业关联程度的表达,反映了不同产业层次间的关联性,关联性越强则链条越紧密,资源配置效率越高。同时,产业链越长,资源加工深度越深,附加值就越高。产业链通过围绕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通过资本和技术的相互作用,实现产品的价值增值,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产业链的功能

一是吸引投资、聚集企业的功能。产业链是建立在产业内部分工和供需关系基础上的产业生态图谱,可分垂直的供需链和横向的协作链。一个完备的产业链能够产生巨大的吸附作用,可以源源不断地吸引企业加入到这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寻求最大的商业利益。当前,产业链的发展程度已经超过优惠的税收政策、土地供应政策、廉价的劳动力与自然资源供给,成为投资环境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二是发挥比较优势、打造竞争力的功能。产业链对一个地区的产业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己成为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产业链为加快“龙头”企业发展速度提供“助推器”,也为打造优势产业园区奠定基础。同时,产业链的优化不仅使上下游的产业得以配套、产业链的各环节得以科学分工,也使企业能较大幅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三是增强抗风险能力、稳定经济的功能。产业链能集聚大量的企业,它们之间在技术上既替代又配套,在市场上既竞争又结盟,互相创造需求又共同向着更高水平迈进。产业链能增强产业和区域经济的抗风险能力,有利于提高整体竞争实力。更为重要的是,形成上下游关联、产品互补、资源互补、功能互补的产业链条,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上分析,这种互补式链条可以切实发挥稳定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

二、霍林郭勒市构建产业链的实践

霍林郭勒市位于通辽市、锡林郭勒盟和兴安盟一市两盟的交界处,面积585平方公里,境内煤炭资源丰富,精查霍林河煤田优质褐煤储量119.2亿吨,平均发热量为3100大卡,具有埋藏浅、易开采、低磷、低硫、易挥发的特点,不宜长途运输。“十一五”时期,该市被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列为东北地区能源接续基地和煤化工产业基地,确立了在内蒙古东部地区乃至东北地区能源产业的先发优势、企业优势和配套优势,也为打造循环产业链条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几年的实践,霍林郭勒市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煤电冶”一体化的循环产业发展模式,在改变传统产业发展方式、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实效。“煤电冶”一体化循环产业发展模式就是将煤炭生产、发电和冶金产业构建为一个经济主体,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实现能源与资源优势的有效组合,达到循环发展和综合利用,是资源配置最佳、节能环保、经济效益最优的一种发展模式,也是改造提升高载能产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以铝为例,经测算,销售一吨原煤,产值在200-300元,用煤发电,价值增至500元以上,用电炼铝,1吨普铝约1.7万元,普铝向下延伸做成大扁锭、铝轮毂、铝型材等,附加值不断增加。用普铝再做成精铝,接着再向下延伸做成电子箔、化成箔等,每吨约增值5万元左右。这说明产业链条越长,资源利用就越充分,附加值越高、综合效益越好。实践证明,霍林郭勒市“煤电冶”产业链集群化、规模化、循环化发展模式已显现出强大的综合优势。

一是有利于控制市场波动挤压,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煤电冶”一体化使煤炭、电力、加工业之间形成一个企业主体,上下游之间从外部交易、市场博弈变为企业相互合作,从而规避了上游能源、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挤压。能源在电解铝等高载能行业的生产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能源价格变动对产品成本十分敏感。煤炭价格市场化后,煤价随市场变化波动,推动电价刚性统一上涨,高载能行业受上游能源、原材料和产品市场价格变化两头挤压,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减弱。在金融危机中,单一的高载能企业亏损较大,难以为继。而“煤电冶”等一体化企业仍然赢利,持续发展,体现了循环产业链强大的竞争优势。

二是有利于将矿产资源与能源优化组合。实施“煤电冶”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了霍林郭勒市矿产资源和能源优势,实现了能源与矿产资源的高效组合。目前,该市的“煤―电―电解铝及深加工”等产业链和产业群,不仅实现了资源综合循环高效利用、固体废弃物几近零排放,综合成本进一步优化,也显现出了产业升级、延伸、集聚、创新的良好趋势。

三是有利于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宏观效益。霍林郭勒市走“煤电冶”一体化的循环产业发展模式,将煤炭等矿产资源就地加工转化为产品,实现了低成本和减量化,即由长距离大规模外销煤炭资源转变为输出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大大缓解了煤炭、电力的外送压力,在更大范围内优化了能源布局和产业结构,形成了更加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企业效益和宏观效益极为显著。

四是有利于产业多元、产业延伸,促进关联产业发展。“煤电冶”一体化带来的低成本竞争优势,激发了企业拓展产业广度和深度的积极性。目前,霍林郭勒市煤电铝及铝后加工产业链条产品涵盖了铝锭、铝粉、大扁锭、铝轮毂、铝型材、精铝、电子箔、化成箔等十余个门类,煤电硅产业链条正在向“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电路级硅片和太阳能级硅片―太阳能电池和组件”产业路线靠拢。随着工业加工深度的不断加大,该市正在成为终端工业品的输出地,同时也相应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壮大,特别是物流业和旅游业快速发展,进一步优化了经济结构。目前,第三产业增加值已经占到该市GDP的35%,

依托综合效益明显的循环产业链不断发展壮大,霍林郭勒市提出了在“十二五”时期着力打造“两大基地、三大中心”,争创“三大城市品牌”。两大基地,即以煤炭、电力和煤化工为主的东北地区乃至国家重要能源重化工基地;以电解铝和铝后加工及硅和光伏产业为主的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基地。三大中心,即以资源勘探设计、矿山经营管理、金融物流、褐煤研发为核心业务,辐射蒙东、服务周边的资源开发营运中心;以批发零售、休闲娱乐、住宿餐饮等服务业为主体的区域商贸中心;以蒙元文化、草原风光为鲜明特色的旅游文化中心。三大城市品牌,即:创建部级卫生城、全国文明城市、部级循环经济示范市。可以说,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的原则,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链条,走通走好循经济发展路子,对于引领和支撑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关于产业链构建的建议

(一)加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人力资源保障

产业链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技术、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因此,在构建过程及构建完成后的治理过程中都需要有优秀的人才作为保障。他们一方面要能够管理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另一方面还要具有综合能力和素质,能够对产业链的发展和运行具有一定的战略眼光和推动作用。所以,制定人才发展和培养战略,对于产业链长期的发展和效率提高具有战略意义。

(二)推进产学研结合与技术创新,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企业作为产品创新和社会性创新的主体,承担着重要的创新任务,但是仅仅通过企业来进行创新还远远不够,需要建立产学研互动的技术创新体系,为产业链的构建奠定知识和技术基础。在产业链整合过程中,应该积极鼓励产学研相结合,形成技术创新的常态机制,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技术创新的进展,实现多赢。要充分调动和利用科研院所的创新积极性,将原始创新转化为产业创新,实现经济效益。大力推进企校联合、企所联合,培养和壮大创新主体,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加快研究成果的转化,实现科研机构的经济效益。

(三)坚持合理集中原则,促进区域产业链协调发展

产业链的打造必定要以某一个地理空间为基础,而产业链环节的适当集中有利于产业链的建设和发展,采用相对集中策略,借助产业链的优势,通过区域制度环境的优化,能够有效缓解打造产业链过程中的风险。同时,能够有效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进步。因此,在打造产业链的过程中,应该进行合理的集中,通过当地的产业配套和整合,促进产业链的协调、健康发展。

(四)突出政策引导与支持,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第8篇:产业链发展范文

[关键词] 城市电视台 产业链 新兴媒体 策略

1、城市电视台产业链发展现状及问题

纵观我国城市电视台的产业之路,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成立产业集团,从事和电视媒体有关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的服务,如传媒中心、传媒集团之类,电视直销,有线电视网络中心等;二是与城市主要商业、企业、各种政府服务机构联合,为他们提供宣传服务,为市民提业服务信息,形成各种服务产业链,这是个无限的空间。

事物都是矛盾对立的统一体,城市电视台在谋求自己产业链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问题。以徐州电视台和日照电视台为例,探讨城市电视台在发展产业链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上下游产品的链接不明晰。下游立体开发的各产品经营比较分散,下游链条上个各链点之间的联系不大,基本各自为政,没有协调与整合,不能形成一条完善高效的产业链,各链点的盈利不能实现最大化。

(2)准入门槛低。由于城市电视台的产业链在发展初期,急于寻找发展下游产业,因此在选择投放客户时,难免会出现其投放客户的品牌、实力、服务与上游产品不是十分的相符。这样就会由于企业的权威性不高使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进而影响城市电视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3)缺少与其他城市电视台的合作共赢。虽然大多城市电视台都依托本土优势纷纷发展自己的产业链使其不断发展完善壮大,但毕竟城市电视台受地域限制,覆盖率有限,要想使产业链发展的更为壮大可尝试多与其他跟自己实力、情况相似的城市电视台合作,寻求更大的可持续发展空间,互利共赢。

2、打造城市电视台产业链的必然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央视和省级电视台开始借鉴外国先进的媒介传播理论,走频道专业化、品牌化道路,不断寻找、打造自己的定位和品牌,但也正因为此,节目的精致加上央视和省级电视上星的优势,使得本来无论在节目资源、覆盖率以及受众率都不占优势的城市电视台的发展更举步维艰,给城市电视台打造自己完善高效的产业链带来了无形的压力。

目前,城市电视台创收模式比较单一,主要依靠广告。然而,2011年10月11日,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的通知》,决定自2012年1月1日起,全国各电视台播出电视剧时,每集电视剧中间不得再以任何形式插播广告。这对于刚刚完成2012年广告招标的众多电视台、广告主、商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电视剧更是城市电视台广告创收的主要来源,随着“限广令”的颁布和实施,城市电视台必须迅速找到除广告收入之外,更适合其发展和生存的创收之路。因此,城市电视台在加强广告经营的同时,还必须围绕电视主业开展多种经营拓展其他经营收入,化解单一产业结构带来的市场风险,积极打造更为完善的产业链。

3、积极打造产业链、促进城市电视台发展的策略

3.1 立足区域文化,开发衍生产品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域文化差异较大,自古以来人们就有着浓烈的地方情结。城市电视台与生俱来的地域个性,在与本区域受众之间建立自然而然的心理联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

3.1.1 积极参与本市的文化产业,争取有一席之地

城市电视台可以根据实际制定自身的发展策略,对于城市电视台而言,最大的竞争优势莫过于“城市”二字,城市地域虽小但都是精华,可依据独特的城市文化作为突破口创办电视节目。

城市电视台可结合本土区域文化,立足地方发展特色,创办一些富有文化本土化的电视节目。按照自身区域内,文化发展的大环境和大趋势,合理安排电视节目。创办的电视栏目要增强广大受众和文化企业的参与性,加强相互之间的互动性。这样就使得大众更加了解并且渗透自己所在区域的本土文化;参与其中的企业为自己的文化品牌价值做了良好的宣传;而电视台则获得了精神和物质的双收益,不仅弘扬了区域文化,还为自己的产业化发展谋求了出路。通过这种策略,不断增强电视台自身在本土文化企业中的影响力。

3.1.2 与政府机关、服务行业联合开办相关栏目,形成再服务产业链

城市电视台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规律,积极寻求与政府机关和服务行业的联合发展。例如日照电视台的《魅力之旅》栏目,就是由日照电视台和日照旅游局联合举办的。栏目的成功开办,不仅使旅游局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而且电视台也有了产业链上的收入,广大受众在收看节目的过程中更加了解日照。如此循环往复,这个产业链不断地再生循环,就形成了一条再服务产业链。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电视台——旅游局——电视受众)的联系都丝丝入扣。

3.1.3 开发相关的衍生产品,实现节目资源的二度开发利用

通过制作播出这些电视节目在本区域形成一定的社会效益,并根据这些电视节目内容和实际情况将其授权,与相关企业联合出版相关节目图书,光盘等出版物以及和节目形象相关联的产品等实现其经济效益。形成多种创收模式。例如婚恋类栏目则可延伸出婚礼庆典、婚纱影楼、酒楼、礼仪服务、蜜月旅行等,与之建立起长期的服务关系。

3.2联姻其他城市电视台,跨区域深度合作

第9篇:产业链发展范文

关键词:轿车产业 产业价值链 发展模式

汽车国际市场的趋同,国内市场的需求高涨,对于我国汽车产业既有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有更加严峻的挑战。我国轿车产业如能在现有基础上完善和延伸自身的产业链,发展成具有高度升级能力的产业集群,才能嵌入全球汽车产业链,提升整个产业应对外部挑战的能力。

我国轿车产业价值链现状

轿车产业价值链是将轿车产品从提出概念到设计、研究、开发,经过不同阶段的加工制成成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并不断提供服务的一个动态过程。

(一)轿车零部件产业

关键零部件生产是轿车产业价值链中极具价值的环节,已成为跨国整车制造企业产业链延伸的重要方向,一个实力深厚的汽车公司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汽车零部件集团做支撑,如通用与德尔福。我国的零部件产业是轿车产业价值链中比较薄弱的环节,表现为:零部件工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目前国内定点零部件生产厂家为2000多家,而实际上进行生产的企业却超过了5000多家,企业数目多,规模小,极大地限制了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效应的形成和释放。此外由于长期以来的地区条块分割使得大部分整车生产企业都有各自完整的配套体系,相互交叉的甚少,又进一步导致了零部件工业散、乱、低、差。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在我国销售额居前五位的汽车零部件产品的技术均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相对较低,自主研发能力弱。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因而缺少自主品牌,产品主要集中在低价值领域,所配套的车型也主要是中低档次商用车和经济型乘用车领域。

(二)轿车电子产业

轿车电子产业也是轿车产业链的重要环节。轿车电子产品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车载电子产品,另一类是电子控制系统。其中车载电子产品与整车性能没有直接的关系,因而附加值较低;电子控制系统则是附加值和技术含量相当高的设备。我国轿车电子产业的现状是:产品低端,附加值小。现有的轿车电子设备制造商基本上都集中在车载电子产品市场,有限的生产规模和低附加值导致产品的同质化与激烈的价格战。技术缺失,竞争乏力。中国轿车电子企业长期得不到核心技术,研发规模又跟不上,同时还不得不面对国际品牌制定的准入式技术游戏规则,形成很难在同一个技术平台上与国际品牌抗衡的局面。

(三)轿车金融业

轿车金融可以说是轿车产业链条中极为关键的一节,以轿车金融为主的轿车服务业所创造的利润在轿车业中所占比例在50%以上,是国外轿车厂商的主要利润来源。福特公司20%的利润来自汽车金融服务公司,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的贡献更是达到了36%。我国轿车产业价值链缺少严格意义的“汽车金融”子环节,即不存在由“专业汽车金融机构”提供的相关增值服务。尽管自1998年以来相关部门颁发了一系列条例,但迄今为止,只有4家机构获得批准成立汽车金融公司,而其中除通用汽车金融公司与上汽财务公司合资成立汽车金融公司外,其他3家均为外国独资公司。国内企业真正把汽车金融纳入自己的产业价值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轿车租赁业

轿车租赁业作为一种全新的消费形式,不仅可以有效的缓解轿车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瓶颈”,而且对轿车消费市场的拓展也具有不可低估的功效。资料显示,德国奔驰公司平均每4辆汽车就有一辆是用来租赁的;美国主要汽车生产企业的总产量中有30%以上的定单是来自租赁市场。我国轿车租赁业存在以下不足:发展时间短,抗风险能力弱。目前国内个人信用体制不完善,又缺乏专业性的权威中介信用评估机构,租赁车被诈骗、被典当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大了租赁风险。产业关联性差,自主扩张能力弱。由于汽车经销商与租赁公司之间没有建立起关联关系,租赁公司又大多以分期付款方式购车,经销商出于对风险控制的考虑,不愿以批量方式向租赁公司售车,无形之中限制了租赁公司的规模。无秩序竞争,恶性竞争。目前轿车租赁企业各自为战的现象仍比较普遍,与当前国际上轿车租赁跨地域、网络化、集团化的规模经营还有很大的差距。设置地区集中,区域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国只有较大的城市设有轿车租赁公司,这些租赁公司大多没有在旅游热点城市设置营业部,降低了轿车的使用效率和流动性,增加了经营成本。

(五)轿车保险业

近年来我国轿车保险业呈现出市场主体增多,竞争加剧,并伴随相关法律制度的出台保险公司经营行为从规模向效益转型等良好态势,但总体而言,我国的汽车保险业还很不成熟,主要问题表现在:险种少。现阶段的汽车保险由两部分组成即主险和附加险。其中主险包括车辆损失险和第三者责任险;附加险包括全车盗抢险等八个险种。实际上这些险种只有少数几个实行,其余形同虚设。操作不规范。最为典型的即为强行搭售险种。目前我国的车险种类中,只有“第三者责任险”是每位车主必须要买的,而其它险种都是可供选择的。但很多汽车交易市场是把责任险、防盗险和车损险捆绑起来作为基本险来销售的。理赔繁琐。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轿车保险理赔服务模式是自主理赔模式。这种模式下,保险公司从展业到承保,从定损到核赔,每个环节都抓在手里,导致其内部管理和经营核算的经济效益差。

促进轿车产业价值链发展的战略对策

(一)强化轿车零部件产业

我国轿车零部件产业应向通用化、模块化、产品电子化、产品环保化、轻量化等方向发展,包括:转变竞争策略,形成比较优势。依托有潜力的轿车零部件产品,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尽快组成一批具有系统开发、生产、配套能力,面向两个市场的轿车零部件企业集团,早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零部件供应商。区分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策略。对已经具备竞争力的产品要扩大生产规模,以形成规模经济;对缺乏竞争力的零部件,要加大技术开发的资金投入力度,努力实现与整车同步开发。转变组织形式,进行模式重新。从改变轿车行业纵向一体化高的局面入手,打破整车企业之间垂直一体化的生产组织形式,促进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之间相互独立与剥离,实现零部件企业模块供应。

(二)加快发展轿车电子产业

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现代轿车产业链的建立和发展,应加快发展轿车电子产业,包括:强化战略联盟,促进产业整合。轿车电子企业应该积极从产业整合的高度与轿车制造商形成稳定和合理的技术分享机制,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此同时,轿车制造商也应该利用其更加强大的技术与资本能力建立自己的轿车电子技术研发平台。加快轿车电子产业技术平台建设。在技术上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紧密合作,进行联合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轿车电子产品的产业化。

(三)积极发展轿车金融业

积极发展轿车金融业,推进我国汽车产业链的发展完善,包括:将轿车金融业务与传统银行业务分离。这样既可以促进轿车金融服务的专业化,将这个产业做大,也符合银行正在进行的集团化改造方向。加强银行与专业轿车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银行有资金,有支付结算,有信用卡,有网点,但是专业化明显不足;专业机构有营销经验,有和制造商利益关联紧密的优势,但缺乏资金;两者的优势相结合,各取所需,实现共赢。

(四)努力规范轿车租赁服务业

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形成高效率,跨地区的服务网络集群,尽快改变我国轿车租赁服务业无序化发展现状,包括:异地还车,网络经营。异地还车使租赁公司跳出小市场的争夺,做大业务,也降低消费者支出费用。统一标准,规范管理。通过建立行业协会或联合会,统一行业标准,改善市场环境,规范竞争行为,减少社会资源浪费。注重与旅游产业的融合。随着旅游业的兴盛,假日租车一族日益庞大,这无疑给轿车租赁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完善汽车保险业

汽车保险业的健康发展,是建立完善轿车产业链的重要条件。为此,建立“车险风险信息系统”,实现保险、交管两部门对车辆信息、事故信息及保险理赔信息等数据的共享,既可以消除信息不对称的风险,也可以有效的控制经营风险。尽快制定并实施“汽车保险基金制度”,在轿车保险业引进竞争机制,实施费率自由化,让我国的轿车保险业真正成长壮大。

我国轿车产业价值链发展模式分析

除了通过强化和完善全国轿车产业价值链各个相关环节,促进我国轿车产业价值链发展外,还应该在我国轿车产业总体发展上,采取独特的发展战略与发展模式。

(一)积极构建我国轿车产业生态价值链

形成我国轿车产业特有的价值链体系,拉动产业和企业的互动,促进轿车产业的发展。具体包括:内向延伸。运用增值技术,加强现有的服务方式,提高竞争能力。纵向延伸。即轿车销售后的服务价值链的延伸。据专家计算,到2010年我国轿车保有量在6650-8431万辆之间,轿车产业的强势增长,给轿车后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交叉延伸。把轿车服务和其他服务进行系统整合、打包,提供给客户一个完整的服务包,进而增强综合消费的功能。波及延伸。从轿车的背后实际上是一种生活方式以及一种文化出发,强化相关服务领域的开拓与开发。

(二)加强产业链上相关企业的战略联盟

轿车产业与其相关产业间存在着资源的相互依赖,产品与服务的相互依赖,这势必为轿车企业战略联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种战略联盟追求的是竞争中的合作,联合各方不是收购或是兼并的关系,而是优势互补的合作方式,既可以建立技术研发战略联盟,也可以建立采购战略联盟,还可以与跨国公司结成战略联盟,形成“双赢”“多赢”的利益共同体,实现轿车产业结构整体上的升级,大幅度的提升产业链上各个企业的竞争力。

(三)建设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在国际上,轿车产业集群基本上都是围绕一个或多个汽车总装厂进行零部件与其他相关企业的聚集而逐步形成。这种集群能够产生并释放出集群效应,获得外部经济的优势,有助于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优势。但我国目前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轿车产业集群,只是一些生产上的地域集中。鉴于此,可采取以下三种方式加快促成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包括:通过轿车企业的地域集中,不断提高聚集效应;促进轿车企业及相关单位之间的合作,强化联合行动效应;加强必要的制度建设,形成与释放制度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