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基与基础工程范文

地基与基础工程精选(九篇)

地基与基础工程

第1篇:地基与基础工程范文

取的工程技术措施。主要分为基础工程措施和岩土加固措施。本文简述了当前我

国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建筑地基基础;施工:处理

Abstract: the foundation treatment is to improve the supporting buildings foundation (soil or rock), the status of the plant capacity or impermeable ability by themselves

The engineering technical measures taken. Main into base engineering measures and geotechnical reinforcement measures.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I

Countries with basic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of some of the method.

Keywords: building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TU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地基处理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如处理不当,往往发生工程事故,且事后补救大多比较困难。因此,对地基处理要求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验收制度,以确保工程质量。

一地基础的施工

建筑基础设计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体型与功能要求、荷载大小和分布情况、相邻建筑基础情况、施工条件和材料供应以及地区抗震烈度等综合考虑,选择经济合理的基础型式。

砌体结构优先采用刚性条形基础,如灰土条形基础、C15素混凝土条形基础.毛石混凝土条形基础和四合土条形基础等,当基础宽度大于2.5m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即柔性基础。

多层内框架结构,如地基土较差时,中柱宜选用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中柱宜用钢筋混凝土柱。无地下室、地基较差、荷载较大为增强整体性,减少不均匀沉降,可采用十字交叉梁条形基础。

如采用上述基础不能满足地基基础强度和变形要求,又不宜采桩基或人工地基时,可采用筏板基础(有梁或无梁)。

框架结构、有地下室、上部结构对不均匀沉降要求严、防水要求高、柱网较均匀,可采用箱形基础,柱网不均匀时,可采用筏板基础。有地下,无防水要求,柱网、荷载较均匀、地基较好,可采用独立柱基,抗震设防区加柱基拉梁。或采用钢筋混凝土交叉条形基础或筏板基础。筏板基础上的柱荷载不大,宜采用梁板式笩基。无论采用何种基础都要处理好基础底板与地下室外墙的连接节点。

框剪结构无地下室、地基较好、荷载较均匀,可选用单独柱基,墙下条基,抗震设防地区柱基下设拉梁并与墙下条基连结在一起。

无地下室,地基较差,荷载较大,柱下可选用交叉条形基础并与墙下条基连结在一起,以加强整体性,如还不能满足地基承载力或变形要求,可采用伐板基础。剪力墙结构无地下室或有地下室,无防水要求,地基较好,宜选用交叉条形基础。当有防水要求时,可选用筏板基础或箱形基础。高层建筑一般都设地下室,可采用筏板基础;如地下室设置有均匀的钢筋混凝土隔墙时,采用箱形基础。当地基较差,为满足地基强度和沉降要求,可采用桩基或人工处理地基。多栋高楼与裙房在地基较好(如卵石层等)、沉降差较小、基础底标高相等时基础可不分缝(沉降缝)。当地基一般,通过计算或采取措施(如高层设混凝土桩等)控制高层和裙房间的沉降差,则高层和裙房基础也可不设缝,建在同一笺基上。施工时可设后浇带以调整高层与裙房的初期沉降差。

二、地基处理技术

(一)水泥粉煤灰碎石柱(CFG桩)复合地基成套技术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是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加水拌合形成的高粘结强度桩(简称CFG桩),通过在基础和桩顶之间设置一定厚度的褥垫层保证桩、同承担荷载,使桩、桩间土和褥垫层一起构成复合地基。桩端持力层应选择承载力相对较高的土层。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具有承载力提高幅度大,地基变形小等特点,并具有较大的使用范围。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常用的施工工艺包括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成桩、振动沉管灌注成桩和长螺旋钻孔灌注成桩。

(二)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成套技术

夯实水泥土桩是用人工或机械成孔,选用相对单一的土质材料,与水泥按一定配比,在孔外充分拌和均匀制成水泥土,分层向孔内回填并强力务实,制成均匀的水泥土桩。通过在基础和桩项之间设置一定厚度的褥垫层,使桩、桩间土和褥垫层一起构成复合地基。由于夯实中形成的高密度及水泥土本身的的强度,与搅拌水泥土桩相比,夯实水泥土桩桩体有较高强度。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具有桩身强度均匀、施工速度快、不受场地的影响、造价低、无污染等特点。

(三)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基技术

真空预压法是在需要加固的软粘土地基内设置砂井或塑料排水板,然后在地面铺设砂垫层,其上覆盖不透气的密封膜使与大气隔绝,通过埋设于砂垫层中的吸水管道,用真空装置进行抽气,将膜内空气排出,因而在膜内外产生一个气压差,这部分气压差即变成作用于地基上的荷载。地基随着等向应力的增力而固结。抽真空前,土中的有效应力等于土的白重应力,抽真空后,土体完成固结时,真空压力完全转化为有效应力。

该地基加固方法适用干软粘土的地基加固,在我国广泛存在着海相、湖相及河相沉积的软弱粘土层。这种土的特点是含水量大、压缩性高、强度低、透水性差。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会产生相当大的沉降和沉降差。对于该种地基,尤其是大面积处理时,真空预压法是处理软粘土地基的有效方法之一。

(四)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

土工合成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岩土工程材料,分为土工织物、土工膜、特种土工合成材料和复合型土工合成材料等种。土工合成材料具有过滤、排水、隔离、加筋、防渗和防护等六大功能及作用。在我国不仅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各种领域,而且已成功地研究、开发了成套的应用技术。

如:土工织物滤层应用技术;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垫层应用技术;土工合成材料加筋挡土墙、陡坡及码头岸壁应用技术,土工织物软体排应用技术,土工织物

充填袋应用技术,模袋混凝土应用技术,土工膜防渗墙和防渗铺盖应用技术等。

结语:

第2篇:地基与基础工程范文

地基基础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结构的生命周期中,地基基础的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结构安全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一方面,大多数地基土由于自然沉积而表现为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各地的地质条件又千变万化,令设计人员难以准确把握;另一方面,地基基础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建设工程竣工后,难以检查,事故出现苗头也不易察觉。因此,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一直倍受建设、设计、施工、勘察、监理各方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关注。大量研究数据表明,由地基基础引起的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约占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总数的五分之一强。

本文通过介绍一具体的桩基础工程事故,分析事故原因并讨论了关于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的一些产生原因和预防、补救方法。

关键词:基础工程事故 分析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事故背景

(一)工程地质概况

某桩基工程场地在勘察揭露的深度范围内,场地土层自上而下有:

1 层,素填土(Qml)褐红色,松散~软塑,稍湿,层厚2.50~4.70m。

2 层,粉质粘土(Q4al)灰色~黄褐色,可塑(夹软塑),湿,层厚为1.20~3.70m。fk=160kPa,Es=6.0MPa。

3 层,粉质粘土(Q3al+pl)黄褐色~褐黄色,硬塑(夹可塑),稍湿,层厚为1.20~6.70m。fk=360kPa,Es=12.5MPa。

4 层,粉质粘土(Q2al+pl)褐黄色~褐红色~紫红白色~土黄色,硬塑,稍湿,层厚为4.00~16.60m,fk=400kPa, Es=16.3MPa。

5 层,挖孔桩桩基础未涉及到,不予阐述。

(二)工程概况

根据场地工程地质勘察资料,设计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桩径1.2m,扩大头3.2m,扩高3.4m,桩端落在4 层土中,桩底扩孔在进入4 层土后进行。单桩极限承载力设计值为16000kN。由于该工程工期较紧,设计方根据本地区经验采用试验桩与工程桩桩位图放在同一张图纸上的做法,最终结果是工程桩与试验桩全部施工完毕,待竣工验收,验收合格立即进行工程下一步工序的施工。桩基工程的质量检测工作建设方先与检测单位签订的合同是:进行试验桩载荷试验和高应变及低应变动力测试,工程桩的高应变动力测试(按总桩数的5%抽检)及低应变动力检测(全检)。

第一个检测单位在进行二根试验桩的载荷试验及其低应变测试后,得到的结论是:二根试验桩的桩身混凝土质量良好,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基本值均小于4000kN,远远小于设计要求,这种情况下施工单位对检测单位测试结果有疑义,决定委托第二个检测单位进行第三根试验桩的载荷试验及其前、后进行低应变动测,测试结果表明载荷试验前、后桩身混凝土质量均为优良,载荷试验过程中桩身未发生损坏,载荷试验确定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为2600kN。由此第二个检测单位在报告的结论与建议中提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低于设计值,可能是由于桩端土的力学性质不良、扩大头尺寸偏小所引起。”最后分别在三个试验桩的一侧开挖,开挖结果表明:有两根试验桩桩底最大扩出30~60cm(本应每侧扩100cm),有一根试验桩未发现扩大头。通过对上述结果表明三根试验桩均不达标桩底扩大头直径远远小于设计值。最终结果是工程桩全部作废,该桩基工程作为严重工程质量事故处理。

二、事故原因分析

在事故发生之后,在对相关责任人问责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总结经验教训,这样才能降低同类事故发生的频率。

对于这次基础工程事故,我们分析时发现,施工时的一些违规操作时最后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同时监管的力度不够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一) 缺少必要的试桩工作

该工程设计单位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以往的经验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可以说是一个优化的设计方案。要想使这方案成功实现,必须要有一批现场工程师们配合,包括监理工程师、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师、施工工艺工程师等。

首先必须重视试验桩。通过对试桩工程进行设计、监理、施工及检测,可以掌握大量的岩土工程信息,根据反馈信息,设计工程师进行优化和修改工程桩的设计,监理工程师椐此可以制订工程桩施工的监理工作细则、根据施工中影响桩基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制定相应的监理制度,施工工艺工程师通过试桩工程的施工情况制定出针对具体场地的工程桩施工技术细则,例如鉴别土性,提出开始扩孔的土性要求,灌注混凝土之前对桩孔进行自检(这个工程就没有自检),并上报监理工程师复查(这个工程此环节没有监理工作),待监理工程师复查合格签字同意浇注混凝土,开始桩身混凝土的浇注。检测工程师通过试桩可以确定工程桩检测的相关参数。因此试桩对于桩基工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次桩基础工程出现了桩头与设计严重不符的情况,如果在正式的浇筑桩基础之前进行过完整的试桩工作的话就不可能会发生这样严重的事故。

(二)工程的各方单位没有尽到必要的责任

这里其实涉及到一个责任归属不清的问题。桩基工程质量的责任归属问题在目前桩基工

程中常常被忽略或着人为地转移责任。如果责任界限明确,可以避免一些事故的发生。

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工程检测验收合格时,参加建设的各单位皆大欢喜,一旦出现问题,往往施工单位责任最大,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责任很小甚至没有责任,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质量管理机制本身造成的。施工单位对施工质量不重视,其表现形式为施工技术力量的投入不够,未制定严格的施工管理制度或有制度未能切实按制度执行。监理单位同样是对施工质量不重视,其表现形式主要为:实际检测施工质量的监理工程师业务水平低,责任心不强。有的监理单位技术人员不够,在监理工程项目较多的情况下,常常是单位正式职工同时负责几个工程的监理工作,现场监理技术人员则是社会上聘用的人员。另外,有的监理工程师将施工质量的控制寄托在工后检测上,认为施工单位如果不把施工质量搞好,一旦检测不合格,施工单位自己负责。二是施工企业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监理单位及检测单位偏袒设计单位。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在工程建设中是一个有机整体,一个工程事故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应从勘察、设计、监理及施工四个方面找原因,不能一出现工程事故首先想到甚至认定是施工单位的责任。如果能够形成清晰的问责制,各方面都能尽到必要的责任,这一次的工程事故可能就不会发生。

三、引发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总结

可能引发地基和基础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有:

(一) 对场地工程地质情况缺乏全面、正确的了解

许多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源于对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情况缺乏全面、正确的了解,没有正确了解建筑场地土层分布、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就错误估计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特性,导致发生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造成设计人员对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缺乏全面正确的了解,主要有下述情况:工程勘察工作不符合要求,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非常复杂,没有按规定进行工程勘察工作。

(二)设计方案不合理或设计计算错误

设计方案不合理,主要是设计人员不能根据建筑物上部结构荷载、平面布置、高度、体型、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合理选用基础形式,造成地基不能满足建筑物对它的要求,导致工程事故。设计计算错误,主要包括:荷载计算不正确,基础设计方面错误,地基沉降计算不正确导致不均匀沉降失控。

(三) 施工质量造成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

施工质量方面的问题主要有:未按设计施工图施工,未按技术操作规程施工。

(四) 环境条件改变造成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

环境改变常见下述情况:地下工程或深基坑工程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地基与基础的影响;建筑物周围地面堆载引起建筑物地基附加应力增加,导致建筑物完工后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进一步发展,建筑物周围地基中施工振动或挤压对建筑物地基的影响,地下水位变化对建筑物地基的影响。

(五)其他原因造成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

上述原因造成工程事故通过努力是可以避免的,但有一些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是难以避免的,如少数地质情况特别复杂而造成的地基基础工程事故,以及超过设防标准的地震造成的地基基础工程事故,等等。

四、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的预防方法

精心勘察、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可以预防绝大部分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

首先要搞好工程勘察工作。预防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首先要重视对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全面、正确了解,这是预防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的关键。

其次要做到精心设计。在全面、正确了解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进行地基基础设计。如天然地基不能满足要求,则应进行地基处理形成人工地基,并采用合理的基础形式。地基、基础、上部结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设计中应统一考虑。要认真分析地基变形,正确估计施工后沉降,并控制建筑物施工后沉降在允许范围内。

最后要做到精心施工。合理的设计需要通过精心施工来实现,要杜绝施工质量事故。

第3篇:地基与基础工程范文

关键词:地基及基础工程;常见问题;解决措施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housing construction, foundation and foundation engineering for the arduous task. And, as important enough as a part of all buildings and ground base and founda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stand or fall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the whole project. Do well the foundation and foundation engineering is, therefore, the whole build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are extremely important task, it not only directly impact on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building, also related to the structure of the quality problem even in residents living. Because of this, relevant departments must give highly attention to foundation and foundation engineering.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common problems of foundation and foundation engineer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specific measur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oundation and foundation engineering, thus to ensure a solid groundwork and foundation is firm, and improve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public.

Key words: the foundation and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mmon problems; The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TU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地基及基础工程中的常见问题

1.1勘察不深、错误勘察甚至是免除勘察

在进行地基基础的设计以前,须对勘察地基,对地基的详细勘察能够为设计提供相关资料,如:地基土质、土层分布、水位高低、承载能力大小、局部有无异常情况等。然而,近年来却有很多基础工程在并未进行任何勘察的情况下,盲目设计,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安全隐患。

1.2进行基础的设计以前并未调查及计算

在建筑物的地基及基础设计中,地基的承载力是非常关键的一项指标。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地基的外部荷载、基础的形状与材料等来设计建筑物基础的底面尺寸,确保基础底面的应力不超过地基土所容许的承载力,从而确保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得以正常并安全的使用。然而,近年来有些建筑物基础的设计前并没有经过详实的计算,出现问题后才知道基础的强度及稳定性甚是不足。

1.3缺乏防护、防水及排水措施

尽量避免雨季进行地基基础的施工,假如必须在雨季进行,应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水流进基坑,而且必须及时的排出已进入基坑的水。倘若不然,极易由于地基被水浸泡导致质量事故的发生。

1.4不按图纸及规范施工

如果基础不牢固,那么即便上部结构坚固务必也必将出现问题。因此,为确保基础质量,不仅要引起勘察、设计部门的高度重视,还要求施工部门关注地基及基础施工的质量。近年来,有些企业在进行地基基础的施工时,即不执行规范,又不按图施工,常常粗制滥造,更甚者偷工减料。由此导致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须相关企业及单位予以足够的重视。

1.5随意加层,导致地基因超荷而失稳

近年来,很多企业为了满足生活及生产用房的迫切需求,在征用土地较困难的条件下,采取加层于原有建筑物的方法。虽然政府部门、机构曾多次提醒并要求相关部门或企业此类问题予以告诉重视,然而,近一两年有些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仍然盲目的进行加层,由盲目加层所导致的坍塌事故正在不断增加。

1.6检测地基的力度不够

1)检测机构的管理不够规范:因为检测机构较分散,无法得到统一的管理,甚至有个别检测单位为谋取利益,并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认可,选择了很多错误的做法。2)检测人员在检测地基基础的过程中,施工也同时在进行,这导致了许多人身伤亡事故,为检测工作埋下安全隐患。3)某些检测单位并未引起对地基检测的重视,危机意识薄弱,并未对检测工作制定出十分周到的计划;检测过程中引用的资料不够完善及全面,无法反应出检测的问题;对各种检测值的判断不准确,操作不规范,导致检测结果的不准确。4)由于对检测人员的管理特别分散,管理制度也不太严格,使得检测人员综合的素质不高,因此在工作中出现许多缺陷,使检测工作严重缺乏规范性、严密性、科学性。

2地基及基础工程问题的解决措施

2.1精心设计,充分了解建筑物的场地条件

首先,应确保到在全面并正确了解工程的地质条件基础上,进行精心的设计与施工,并依据规范以及建筑物的地基要求来进行地基及基础的设计。地基、基础及其上部结构是统一的整体,设计时应予以统一的考虑。要对地基的变形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并据此准确的预估施工后的沉降量。而且,还须严格按照设计资料及施工规范施工。此外,尤其须加强对建筑场地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条件的全面且正确的了解。

2.2正确测算工程建设的关键指标

地基的承载力是建筑物基础设计的关键,各种地基所能承受的由基础传来的荷载都有一定的限度,一旦超过此限度,必将发生建筑物的严重不均匀沉降,进而导致房屋开裂;若所超限度过大,则可能由于地基土出现剪切破坏导致整体滑动或者急剧下沉,进而使得房屋严重受损。地基的整体剪切破坏所导致的工程事故十分严重,必须得到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

第4篇:地基与基础工程范文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基处理;喷锚支护;CFG桩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43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由于我国地处一个多山的地带,在很多城市中都存在有岩土地质情况。在岩土地区的施工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施工质量,首先必须对其地质特性进行详细的了解,然后根据其特性进行设计。本文通过多方面的综合考虑,对其地基的支护选择喷锚支护,以期得到更好的支护效果,并运用CFG桩技术进行地基处理,从而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一、岩土工程勘察分级

1、岩土工程勘察阶段的划分:

1)可行性研究勘察(选址勘察),符合确定场地方案要求;

2)初步勘察,符合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的要求;

3)详细勘察,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4)施工勘察,对于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或有特殊施工要求的重要工程。

对于一般工民建筑以及中小型单项工程,因为建筑物的规模不大、建筑经验比较丰富,且在地质条件相对简单的条件下,可以简化勘察阶段、即使用一次性详细勘察。

2、岩土水理性质

岩土的物理性质和水理性质是岩土具备的重要性质。在地下水和岩土之间存在着某种必要的相互作用,而此时显示出来的各种岩土的表现称之为岩土水理性质。在实际的工程地质勘查过程中,岩土的水理性质通常是直接影响工程建筑稳定性的因素。在过去的工程地质勘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忽视对于岩土水理性质的研究。对于岩土水理性质的研究有利于加强对岩土强度和形变的了解。在实际的工程地质勘查过程中,如果忽视了对岩土水理性质的研究,那么说明在此勘查过程中没能全面的评价岩土工程地质。从以下两点介绍一下岩土的水理性质:

其中造成破坏最为主要的两种为:

(1)、崩解性

崩解性又称湿化性,是指粘性土浸入静水后,由于土粒间的结构联结和强度丧失,使土体崩散解体的特性。一般岩土体的崩解性与其颗粒、结构、矿物成分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说残积土,一般的崩解时间在24小时以内,水云母、蒙脱石为主的残积土通常以散开的方式进行崩解,而石英石为主的残积土通常会以裂开的方式进行崩解。岩土体的崩解性越高对建筑物产生的影响越大。

(2)、胀缩性

所谓岩土的胀缩性是指岩土在受到地下水的作用后,其体积会逐渐增大而当岩土的水分流失时,其体积又会变小的能力。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吸水后岩土表面的膜会变厚,而失水时,膜的厚度又会变小。岩土的胀缩性常常会导致基坑出现突起或裂缝,直接导致土层表面及地基出现变形现象,从而对建筑物的稳定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工程概况

某工程占地面积2200m2,场地较为平坦。场地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上新统冲洪积成因的岩土以及砂土,地表为杂填土,场地地层分布较稳定。采用喷锚技术进行边坡支护并采用CFG桩对场内地基进行复合地基处理,提高地基承载力至设计要求。

三、喷锚支护施工工艺

一般情况下,深基坑喷锚支护的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按设计要求开挖工作面,并修整边坡,根据设计图纸尺寸确定锚杆位置并做标志;成孔、安设锚杆、灌浆;绑扎钢筋网;钢筋网距土层的保护层为2-3 cm,焊接加强筋,埋设喷射混凝土厚度控制标志,喷射混凝土面层;设置坡顶和破脚的排水系统。

(1)、基坑土方开挖及边坡修整

基坑土方开挖应分步进行,分步开挖的深度确定要综合考虑暴露坡面的直立能力,为锚喷网的施工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每层土层挖深2.0m-2.5m,沙层1.0m-1.5m,严禁超深开挖。开挖长度的确定要考虑到交叉施工期间能保持坡面稳定,一般同一轴线的开挖长度为15m-20m。边坡开挖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支护土层的扰动,并严格按规定修坡,防止因分层开挖的误差引起最终基坑外形尺寸的不足。深基坑的平面图(如图1所示)。

图1深基坑平面图

(2)、锚杆成孔注浆施工

首先,要根据具体的地质情况采用人工成孔或机械成孔,按照设计的孔位布置,进行测量画线,标出准确的孔位,一般为梅花型布置,并且要按设计要求的孔长、俯角、孔径等进行成孔。其次,按照设计要求对锚杆的长度、直径进行加工,为使锚杆处于孔的中心位置,每隔1.5-2 m焊接一个居中支架,将锚杆安放在孔内。最后,注浆是保证锚杆与周围土体紧密粘和的关键,通常要在安好锚杆的孔内注入水泥浆,控制好压力,一般为0.4mpa-o.6mpa以确保锚杆与孔壁之间注满浆,注浆采用由里向外注,一般应在孔口封堵止浆,防止浆液流出,一般注浆2-3边,注满为止,水泥浆距孔口30-40 cm时用水泥砂浆填实。

四、CFG复合桩施工方案

场地地下水属第四系空隙潜水,地下水埋深7.7m-9.8m,水位平均标高17.50m,地下水水位年变幅约为3.0 m,综合考虑该地区水位历史及水位变化趋势,丰水期高水位可按23.0 m考虑。

本工程设计桩身混合料强度等级为C25,桩径400mm,桩长大于15m(且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3m),桩端持力层为第7-9层,设计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值为550kPa。CFG桩桩距为1.5m,呈正三角形布置,(如图2所示)。

图2 CFG桩及基础构造示意图

五、施工要点

1)放线后进行两次以上的定位复核,并请监理复核认可。

2)桩提材料: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碎石:粒径采用8-25mm;砂:含泥量

3)钻进过程中应根据土层情况及时调整钻进速度,在钻杆上做好标记,一次达到设计深度,确保桩长和桩径。

4)首盘混合料灌注前,应用清水或用水泥砂浆清洗管路。

5)注意桩底灌注质量,混凝土进入钻杆后方可提钻,提钻开阀门的高度不宜超过0.3m,在对桩底泵压混凝土时应停止提钻,并保持压力0.5min。每泵压一次匀速提钻不超过25cm,保证混合料淹没钻具1.0m以上。

6)桩头高度至少保证超过设计标高50cm,实际经验证明CFG在桩头50cm以下桩身的混合料质量较为稳定,骨料分部均匀,胶结好,切面光滑,切面基本不见气孔,从而可以确保设计桩长内的桩身质量。

7)投料时混凝土的拌制不需要送往拌合站,只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均匀的拌制即可。但在拌制之前,工程师仍然需要进行室内试验,采用C15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配料,并严格按照比例进行配制,将原材料计量的误差限定在规定的范围之内。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应该要保证细砂、碎石、水泥均匀拌制,且搅拌时间一定要控制在1min以上。另外,施工人员还需要将混凝土原料的坍塌度控制在80-120 mm之间,将其堆放在现场时,施工人员必须要观察其含水量的变化,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8)遇到砂、淤泥等地层应降低提钻速度,从而保证混合料始终充满钻杆。

9)搅拌、泵送或提钻要密切协调,减少桩身灌注时间。避免灌注过程引起的断桩。

10)成桩后一定注意保护好桩头,严防重型机械行走、扰动,避免破坏桩身。

成桩后养护时间应大于3d,之后方可进行桩间土的清除及桩头的剔除,桩间土的清除及桩头的剔除最好采用人工方式(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机械施工对桩身的破坏)。剔桩头时由2人或3人同时进行,使用钢钎在同一个水平面从二个或三个角度同时剔凿,严禁从一个方向使桩单向受力。

结束语

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应该做好岩土勘察和地基处理工作,这是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由于受到建筑用地的限制,使得大部分建筑工程所处的地质条件变得越来越差,这就更需要做好岩土勘察和地基处理,保证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韩柏山.建筑工程岩土勘察与基础处理[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1:241-242.

[2] 张利,王耀伟,石毅.钢管注浆锚杆工程应用实例[J].建筑技术开发,2001,28(12):13~15.

第5篇:地基与基础工程范文

关键词:建筑 工程地基 基础现场 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a)-0191-01

施工人员主要工作都是在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因此工程现场是实现和创造工程价值的重要基地,所以必须对施工现场的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是一项细致且具体性的工作,只有在有效的管理制度下才能够保障建筑工程有条不紊的进行。

1 工程地基与基础现场施工中常见的问题

1.1 对地基不进行仔细认真的勘测

在进行设计地基基础的前期阶段,需对相应的地基进行研究和勘察工作,唯有对地基进行仔细认真的研究和勘测之后,才能为工程设计提供有关地质、承载压力情况、水位的高低、土层分布情况、是否有局部异常情况等基础资料。但是我国近些年来有很多建筑工程设计队伍在没有对地基进行仔细的勘测的情况下,就擅自设计基地,最终导致工程隐患,返工浪费情况也比较严重。比如我国某城市水泥厂就采用定型图,建立了两座高度为11.5 m和直径为6 m的生料基地,建筑不就后便因为地基承载能力太弱,最终沉陷且倒塌,如果在施工之前对地基情况进行仔细的勘测,类似这样的情况发生率将大大降低。

1.2 在设计基础前期不调查、不计算

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中重要的指标就是地基的承载力。万丈高楼平地起,打牢地基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而地基的建设必须要有科学依据,地基施工之前,首先要确定基础底面的尺寸,这一尺寸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地基的位置、土质、地基的深度及承重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基础底面应力和地基土变形值在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和容许变形值的范围内,因而才能保证建筑物上部结构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在我国近几年以来,有些建筑物的基础设计在建设之前并没有经过计算和设计,在出现严重的问题之后才知道是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不够。

1.3 地基基础施工缺少有效措施

进行地基基础施工应该防止在雨季季节进行,不得以在雨季施工时,需采用相应的措施,避免地面的雨水流入地基中,对于已流入地基中的雨水要做到及时排除,不然地基遇到雨水浸透后特别容易引起质量事故的问题。比如:某一个厂房是檐高为25 m的钢筋框架结构,其地基是在湿陷性比较严重的黄土层上进行建设的。其原设计人员要求对地基重新进行锤击,以使其表面夯实,来降低透水性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但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却仅仅在柱子下面增加了一些混疑土来作为垫层。在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没有任何防水和排水方法,导致地基多次被雨水浸泡,填土时也没有进行分层夯实。每次试车过后,又将生产中大量的脏水浸泡到地基中,最终导致塌陷,厂房不久后就出现下沉,其墙体和地面都出现大量裂缝,其最大的裂缝宽度竟然达到42 mm,加固返修费就将近花费了30多万元。

1.4 不进行有效规范的施工

如果地基处理的不好,那么上部结构再牢固最终也会出现质量等问题。所以必须要选取质量方面优良的地基施工方式。不但测量和设计部门要做到谨慎对待,而且施工部门也要特别注意地基的施工质量问题。近些年来我国有些施工企业在进行施工时,不按照图纸进行施工,又不按照规范行为执行,私自粗制滥造和偷工减料。比如:某市油库工程设计,其设计是钢筋混合制作的,其桩长应该是10 m,设计强度等级应该是C30。但是施工单位却私自将桩长减少1.5 m,混凝土强度等级降低成C20,桩身也不配置钢筋,最终导致打桩时桩顶大部分被打烂。

1.5 盲目加层 导致地基失稳

近些年来,由于生产和生活用房的需求,大多数单位在征用土地比较困难的境况下,就采用了在已有的建筑物上不断加层的方法来增加经济效益。虽然这方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下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但是仍然有一些单位还在盲目的进行加层,因加层所导致的坍塌事故持续发生。比如:某县政府办公楼本来是二层小楼,没有经过任何研究和计算就无缘的增加两层。因为原先的地基基础已经没有承载力余额了,所以致使加层后建筑物外墙严重倾斜,内墙和外墙连接后便出现很多裂缝,其中最大一条裂缝宽度已达到15 mm,而且目前加层状况还在持续中。经过科学调查研究分析,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加层后地基的承载力与基础底面的压力严重超出设计值而产生。

2 建筑中工程地基与基础现场的施工管理措施

2.1 正确测量 对建筑物场地条件要做到充分了解

首先,应该做到在进行充分了解工程地质情况的基础上,来进行悉心的设计和施工。依据建筑物对地基的需求情况,进行不同的地基基础设计。地基和上部结构是一个大的有机整体,在设计中应做到充分的统一考虑和研究。要认真仔细分析地基变形情况,以及正确评估施工后的下沉情况。还要做到依照设计资料和施工规范要求做到精心施工。另外,还要根据对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做到每一项施工要求都在控制之中。

2.2 悉心计算 掌握建设中关键指标

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中最关键部分的就是地基的承载能力,各领域的地基承载能力的基础都是有一定限度的,一旦超出这个限度;必然会致使地基土整体滑动或者快速下沉,导致房屋严重受损或者坍塌,从而必然会带给工程很严重的灾难,这一问题,应急需引起建筑设计技术人员的高度注重。

2.3 材料质量方面应严格把关

采购建筑材料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所以在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把关材料、构件、设备等物资的质量,以便不断提高建设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材料使用前必须按照先检查后使用的原则,层层分解任务,确保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出现相应的问题找相应负责的人,不但方便管理,而且也能大大提高施工质量。

2.4 科学施工 提高施工质量

技术人员和施工方案编制人员要彼此理解对方的职责,工作中应做到相互配合。制定有关现场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搅拌站和计量器具的管理工作,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和控制,所有的材料都要进行推重比,并且计量工作要做到十分精确,对需要试配的混凝土、砂浆等泥状物必须实行试配,融合在一起达到所需要的强度再确定调试比例进而施工。

2.5 防止质量通病问题的产生

在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做到避免发生质量通病问题,其基础轴线偏离、基础标高存在偏差、基础防潮层失效等一系列小问题,都是施工过程中常常遇见的问题。如果想要提高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那么就一定要防止这些质量通病问题的产生。

3 结语

总而言之,加强研究对工程地基和现场施工管理的工作,将变成建筑界发展刻不容缓需要讨论的重要问题,应该引起建筑施工企业的高度重视,并且不断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第6篇:地基与基础工程范文

摘要:地基基础工程是房屋建筑工程的首要环节,在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实践中,应当注重其客观规律,确保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关键词:房屋建筑;基础与地基完美工作的结合;施工技术中图分类号:TS958

文献标识码: A引言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地质的多样性,加上施工环境的复杂,导致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造价成本增大、安全存在隐患、社会经济效益低下等诸多问题。因此,给地基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赋予了更多的任务。一、房屋建筑项目中地基施工的重要作用现代房屋结构的骨架通常都选取钢筋混凝土的材料,其自重一般都较大,另外建筑的使用过程当中楼板上会施加多种荷载,经过荷载向基础传递,则要求地基必须能够在建筑使用年限范围内对这些可变荷载与固定荷载进行有效的承载,并且建筑从整体上无法避免沉降现象的产生,若地基科学合理工作且质量较高,那么建筑整体的沉降程度将相对较小且均匀沉降,反之,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地基在设计上必须具备科学合理性,在具体施工实践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范,最大程度上杜绝安全隐患。二、房屋建筑基础与地基完美结合的设计原理及工作原理以浅基础为例阐述地基与基础结合时的工作原理:通过地质勘察报告研究后,浅基础的持力层选择、基础埋深标高确定的情况下,一般地基的应力分布规律如上图所示。可以看出:1、在集中力作用线上,地基竖直方向附加应力最大,并且离集中力作用线越远却越小。2、距离地面越深,水平附加应力越小;3、超过一定的深度后,竖直、水平附加应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最终趋于。于是可以得出一个基础设计中较为完美的初步概念:根据上部结构传力到基础的数值通过合理的基础类型匹配计算后,随着地基的深度增加把地基附加应力消除,并留有富余。后期维护时,对基础与地基结合的受力的部位,要严禁外界因素的干扰影响。凸显出基础与地基设计时的完美结合。其他类型的基础(比如桩基础:桩尖竖直方向附加应力、桩身反向摩擦力最终趋于;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等等不一一列举)均可类推运用这个思想来指导设计地基与基础的完美结合。1、刚性浅基础施工刚性浅基础,即指利用混凝土、砖石以及毛石等为施工材料,在无钢筋的参与下,多采用柱下独立形式或者条形形式的一种基础形式。该类浅基础的特点为结构简单,抗压能力和强度较好,对使用与民宅等较小的建筑物,由于未采用钢筋为材料,所以其抗弯和抗压能力受到一定限制。在施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运用在地基承载力相对较高并且持力层标高分布均匀的地质环境,需要注意基础刚性角严格控制。其次,选材正确,特别是对于以毛石为材料的刚性基础建设中,对材料的体积、硬度等方面要进行综合考虑。再次,如若要材料是混合的材料,一定要注意各材料的之间的配比,因为这直接影响了浅基础的工程质量。总之,工作人员一定在每个环节都要把好关,不容疏忽。 2、钢筋混凝土扩展浅基础施工 顾名思义,钢筋混凝土扩展浅基础是以钢筋和混凝土为主要材料的一种浅基础建筑形式。由于钢筋混凝土扩展浅基础运用了钢筋,所以其抗压和抗弯能力更强,适用于建筑高度不高、面积较大的建筑且地基承载力相对较弱的均匀地质环境。 三、为房屋建筑地基与基础完美结合而对地基加固的施工技术1、夯实地基处理技术在进行地下水位在0.8m以上且饱和度在60%以内的湿陷性黄土、稍湿的砂土与粘性土等不良地基处理时,应当采用强夯处理施工技术,采用大型起重机械,结合房屋建筑工程具体需要及施工现场地基土的实际特点,将夯锤提升至一定高度自由下落,反复进行夯锤的提升和自由行下落操作,不断夯击土体表面,从而达到加固的效果,实现不良地基外表层的夯实。目前,我国在进行深层地基处理中常用的、经济效益较高的地基处理技术便是强夯地基处理施工技术,通过大型起重机械将吨位较大的夯锤提升6~30m高度,根据加固要求而定,利用夯锤的自由下落,直接冲击地基土体,在较大吨位夯锤高强度的冲击波和冲击应力的作用下,压缩地基施工现场土体间隙,使地基的局部土体出现液化,同时使得作业面的周边区域也将产生裂缝,这些裂缝作为排水沟,以便排除土体内部的气体和孔隙水,实现土料的重新排列,提升房屋建筑工程地基的强度和承载能力。2、深层搅拌桩固结技术深层搅拌桩就是利用石灰或水泥为固化剂,用深层搅拌机将其与软土强制性搅拌到一起,经过固化后形成一个整体的桩体,使得强度、水稳性、整体性等性能指标达到一定标准。当基坑为二、三级基坑且深度不超过7m,坑边至红线距离较近时,通过优先采用深层搅拌桩支护技术,因其水泥不透水,既能挡水又能挡土,性能优良。另外,机械设备简单,操作容易,主要材料为水泥,造价低。深层搅拌桩最适宜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粉土和含水量较高的粘性土地基。其优点在于:其施工工艺由于将固化剂和原地基软土就地搅拌混合,因而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原土;搅拌时不会将地基土侧向挤出,因而对周围既有建筑物的影响较小;按照不同土体,以及不同工程的要求,合理选择固化剂;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较小,无污染,因此可以在城市的居民区进行施工;在进行加固后,不会增加土体的重度,因此,不会对软弱下卧层产生较大的附加荷载。3、注浆法技术在注浆法作用于建筑地基的施工过程当中,第一,要安排相应的工作人员记录好工程场地钻孔情况;第二,要在加固土层的上面设置有1m厚的自然土,以此来避免浆液上冒的现象,并且在特定的必要情况下可以采用素土进行夯实;第三,注浆过程当中必须有效控制压力,将其保持在规定标准范围以内,加固地基土需遵循从上而下顺序,然而若相邻土层地质同工程施工地土层地质有差异,则必须优先加固渗透系数较大的土层,注浆法使用的过程中必须要在一定频率上做好浆液配比以及主要性能的抽查工作,与此同时需对工作人员所记录的各项信息与注浆顺序、注浆孔位、注浆孔深、注浆孔径以及压力值进行核对,确保整个施工过程与设计要求相符,对于已经完成注浆工作的孔位必须进行标注,且做好钻孔日期的注明工作,最大程度上避免漏孔现象出现。在注浆的工程当中,一旦发现附近建筑或者地面出现变形,则必须将注浆工作立即停止,在变形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为相关参数调整提供条件。4、换填地基处理技术我国幅员辽阔,在土体质地较软、无法承载建筑实体的地基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换填地基处理施工技术来开展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以确保房屋建筑工程结构安全。在开展换填地基处理施工时,应当挖除一定部分施工地基中的软弱土体,然后在房屋建筑工程地基施工作业面上回填压缩性较好、强度较大以及不含有腐蚀性成分的灰土、矿渣、粗砂以及卵石等材料,并对回填材料进行夯实处理,确保地基土体形成稳固且符合施工标准的持力层,从而确保房屋建筑实体结构的施工安全和质量安全。在进行换填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中,应当根据房屋建筑工程地基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与之适应的回填材料,确保房屋实体的结构安全。5、灰土垫层法技术 灰土垫层法指的是利用石灰或者水泥与粘性土混合搅拌均匀,将其用于地基加固处理,该法能达到固结及加固地基的效果。由于材料易得,经济适用,所以该法也很受欢迎。除了以上列举的几种方法,地基处理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振冲法、加筋法、石灰桩法等,不同的方法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在选取时是按照其基本优缺点的原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节约资源,技术可靠,经济合理又满足施工要求。 结束语房屋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地基部分的施工技术科学应用对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都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因而,在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结合项目自身的建筑特点及地质特征,从整体角度出发,科学选取施工技术,且不断对施工技术进行合理的改良与完善,确保房屋建筑基础与地基完美工作的结合。参考文献[1]黄炜.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施工技术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203.[2]杨舟海.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价值工程,2012(22).[3]罗辉..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探讨[J].中华民居,2013,(11):170~171.[4] 吴湘兴主编,《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二版,1992.10

第7篇:地基与基础工程范文

【关键词】深基坑工程;既有地基基础;锚杆静压桩

1、分析对既有建筑地基基础的影响及补救措施

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处理应遵循的原则首先保证相关人员的安全,其次应分析事故原因,避免事故进一步扩大。采取的加固措施应具备安全、施工速度快、经济的特点。下面根据工程经验,浅谈深基坑工程对既有地基基础引起事故的预防与补救方法。

当既有建筑周围进行新建工程基坑施工时,应分析新建工程基坑支护施工过程、基坑支护体系变形、基坑降水、基坑失稳等对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安全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基坑支护工程对既有建筑地基基础的保护设计时,应查清既有建筑的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现状,分析基坑土方开挖对既有建筑的影响;查清基坑支护工程周围管线的位置、尺寸和埋深以及采取的保护措施;当地下水位较高需要降水时,应采用帷幕截水、回灌等技术措施,避免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影响邻近既有建筑和周围管线的安全;基坑采用锚杆支护结构时,避免采用对邻近既有建筑地基稳定和基础安全有影响的锚杆施工工艺;应在既有建筑上和深基坑周围设置水平变形和竖向变形观测点。当水平或竖向变形速率超过规定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对可能发生的基坑工程事故,应制定应急处理方案。

当基坑内降水开挖,造成邻近既有建筑或地下管线发生沉降、倾斜或裂损时,应立刻停止坑内降水,查出事故原因,并采取有效加固措施。应在基坑截水墙外侧,靠近邻近既有建筑附近设置水位观测井和回灌井。

当邻近既有建筑为桩基础或新建建筑采用打入式桩基础时,新建基坑支护结构外缘与邻近既有建筑的距离不应小于基坑开挖深度的1.5倍。无法满足最小安全距离时,应采用隔振沟或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等保护既有建筑安全的基坑支护形式。

当既有建筑邻近基坑时,该侧基坑周边不得搭建临时施工建筑和库房,不得堆放建筑材料和弃土,不得停放大型施工机械和车辆。基坑周边地面应做护面和排水沟,使地面水流向坑外,并防止雨水、施工用水渗入地下或坑内。

当既有建筑或地下管线因深基坑施工而出现倾斜、裂缝或损坏时,应根据既有建筑的上部结构特点、结构损害程度和地基土层条件,采取如下保护措施:迫降纠倾、顶升纠倾、托换加固法、基础补强注浆加固、锚杆静压桩或注浆加固方法补救措施。

2采用锚杆静压桩补强加固成功案例分析

上海某俱乐部受相邻建筑物深基坑开挖影响的补强加固:该建筑长35m,宽22m,高七层,上部结构为框架结构,基础形式为筏板基础,工程东侧紧挨一新建广场,该俱乐部基础边缘距离新建广场维护结构仅为2.5m,而新建广场的基坑开挖深度达到-13.0m,新建广场的维护结构采用的是0.8米厚的地下连续墙,新建广场的基坑开挖必然会对俱乐部带来严重的威胁。

地质情况:1层杂填土,0.5~1.4米,2-1粉质粘土层,0.9~1.50m,2

-2灰黄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厚度1.1~1.5m,3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厚度2.10m~2.50m,4层淤泥质粘土。9.6~10.4m,5层暗绿色粉质粘土,厚度大于2.9m,未钻透。

针对上述的地质情况,经过反复论证最终采用锚杆静压桩进行补强加固,总用桩79根,桩长27.5米,桩截面为300X300mm,桩段长2.50m,接头形式分为两种,分别采用全焊接桩和硫酸胶泥接桩。施工时按照《锚杆静压桩技术规程》进行,施工顺序为清除基础面覆土―开凿压桩孔―埋设锚杆―桩段运输―安装反力架―吊桩入孔―压桩施工―接桩再压桩―达到设计要求―移动反力架―清孔――焊接交叉钢筋―C35微膨胀早强混凝土封桩。

由于俱乐部的地基强度若,模量低,建成后的沉降量及沉降速率都较大,经过静压桩补强加固后,沉降观测资料表明了建筑物的沉降速度减慢,同时也解决了新建广场深基坑开挖施工的影响问题,技术经济效果良好。

3锚杆静压桩技术要求

1、 在原基础上按照设计位置开凿压桩孔和锚杆孔。

2、 压桩架应保持竖直,锚固螺栓的螺帽或锚具应均衡紧固,压桩过程中应随时拧紧松动的螺帽。

3、 桩节就位应保持垂直,使千斤顶、桩节及压桩孔轴线保持在同一垂直线上,不得偏心加压,桩顶应垫钢板或麻袋,套上钢桩帽后再进行压桩。桩位平面偏差不得超过±20m压桩时桩段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1%的桩节长。

4、 整根桩应一次连续压到设计标高,当必须中途停压时,桩尖应停留在软弱土层中,且停歇时间不宜超过24h。

5、 压桩施工顺序采用间隔方式进行,压桩力总和不得超过该基础及上部结构所能发挥的自重,以防止基础上抬造成结构破坏。

6、 焊接接桩前应对准上、下节桩的垂直轴线,清除焊面铁锈后进行满焊。

7、 采用硫磺胶泥接桩时,其操作施工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熬制硫磺胶泥的温度应严格控制在140~145℃范围内,浇筑时温度不得低于140℃。

8、 桩尖应到达设计持力层深度、且压桩力应达到400kN,且持续时间不应少于5min。

9、 封桩前应凿毛和刷洗干净桩顶侧表面后再涂混凝土界面剂,以C35微膨胀早强混凝土浇灌封桩。预压封顶应在千斤顶不卸载条件下进行,待封桩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可卸载。

结束语:综上所述,与既有建筑相邻的深基坑工程设计、施工较复杂,应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规范及技术规程执行,施工前应进行全方面的论证,确定安全、可靠、经济的方案措施,对既有建筑的影响降到最低,保证了在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工程的安全,本文根据近几年既有建筑地基基础经常出现的工程事故结合现有规范进行汇总和整理,给出了常用的预防和补救措施。希望能够给设计、施工、管理者提供更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JGJ 79-201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

[2].GB 50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3].GB 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4].GB 50025-2004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S].

第8篇:地基与基础工程范文

【关键词】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施工处理

该工程的东面为小区街道,两者相距20m;南面为一临建酒店,两者相距5.5m,该酒店的基础使用的是规格为Φ600喷粉桩,长度为15m,由于不均匀沉降现象的发生,墙体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开裂,地下室深基坑支护结构也出现了变形,酒店经营将由此受到恶劣的影响;西面是围墙,两者相距10m;北面是宿舍楼,两者相距13m。此建筑物所占地面积为一个矩形,长宽分别为55.52m和18.5m,总面积为15500。建筑物高15层,有一层为地下室,地下室有0.9m露在地面以上。场地的自然标高为-0.90m,地下室的基础承台垫层底的标高为-6.4m、-7.35m,由此可知,地下室的挖土深度分别为5.5m、6.45m。

1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方案的选择

通过分析建筑物的地形以及钻探资料,该建筑物的地下基坑有以下几点特征:

(1)基坑的开挖深度很大。

(2)基坑的地下水位很高,杂填土和淤泥是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主要填充物,因此,基坑的土性很差。

(3)南面的酒店与地下室之间的距离为5.5m,酒店的洗车场地宽3.0m,海鲜水池也在这5.5m的范围之内,因此,喷粉桩和钻孔桩都很难进入到施工现场。为了酒店能够正常营业,建筑物的安全是地下室施工所要关注的首要任务。综合分析多种施工方案后,决定使用拉森Ⅲ型钢板作为地下室基坑南面的维护材料,另外的三面使用型号为Φ800和Φ1100的钻孔桩作为围护,钻孔桩的分别使用型号为Φ500和Φ400的喷粉桩连接成止水帷幕。地下室的钻孔桩均设计为一层水平支撑,但基坑底为-7.35m的部分使用两层水平支撑,钢板桩同样使用两层水平支撑。施工中,第一层支撑体系选用钢筋混凝土梁作为主要材料,中间采用型号为Φ800的钻孔桩作为支撑,将型号为HK300C的工字钢作为钢板桩的腰梁,使用焊接的手段将节点处的钢筋锚入作为支撑的混凝土中。第二层支撑体系同样需要使用型号为HK300C的工字钢。因为部分基础承台阻挡节安置在第二层支撑的支撑桩上,由于加设支撑的时间不能受到延迟,所以应先加设支撑,再将支撑与混凝土台一同完成浇筑。

2 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处理措施要点

2.1 钢板桩的施工

由于击打工程桩时引起的震动和土壤挤压会影响酒店的正常经营,应在工程桩施工之前,对靠近酒店一侧的钢板先进行击打,并于打完钢板桩之后,在其背后做排水沟。

2.2 钻孔桩和喷粉桩的施工

钻孔桩的钻孔工作应全部留于工程桩完成之后进行,以跳打的施工方式作为钻孔桩的主要施工手段。并按照施工进度将喷粉桩分阶段插入施工中。

2.3 挖土施工及支撑的处理措施

该工程在挖土施工以及支撑处理的过程中应该进行以下处理。首先,第一支撑的制作,要保证钻孔桩已经完成,且降土深度达到1.3m。并于完成支撑后大面积回填土300mm,将准石粉石渣作为支撑面的填充物,厚度为300mm。这种方式的选取一方面考虑到了运泥车辆的运行方便,另一方面也能够保证支撑不会被机械设备所损坏。其次,要在第一层支撑完成后,第二次支撑未开始前,验算最安全的挖土深度进行土方开挖,从而完成大面积降土。综合分析工程实际,设定靠近酒店一侧至钢板桩范围和坑底设计标高为-7.35m的部分的挖土深度为-5.9m,其余部分的挖土深度标高应降至-6.4m,并在靠近钢板桩处留社土台。预留土台能够增强被动土压力的土抗能力,使钢板桩的安全性能得到保障,机械挖土能够有效地加快工程进度,提高设备利用率。通过实践可知,这种方式是行之有效的,但实际工作中需要注意,留社土台的宽度应该根据不同的土质而有所区分。此外,应于挖土后两天之内完成第二层支撑,如果时间受到拖延,将影响支护结构的安全性能。第四,在桩承台施工全部完成之后,要用石粉和石渣回填基坑到-5.9m处,保证基坑恢复至第一层支撑的深度,再拆除第二层支撑,并回填土至地下室底板。最后,待±0.00楼面施工完毕,且围堰桩和地下室的回填土达到-3.00标高时,第一层支撑才能够拆除。

2.4 降排水的处理措施

使用集水井和排水沟联合的方式设置基坑上部的排水结构。尽管钢板桩和喷粉桩有很好的抗渗能力,但是为了避免雨水、土层含水量以及少量渗水对于基坑开挖的影响,应将基坑底四周的8个集水井的井壁用砖砌筑,要保证砖缝疏水,井底的标高要低于施工面0.8m,井内径为1.0m,用排水沟纵横连接集水井,并在井内设置潜水泵。工程中,由排水沟、集水井以及抽水设备构成的简易排水系统能够将地下水位降低至6.0m或者更低。

2.5 钢板桩的回收

±0.00楼面完成之后,要拆除全部支撑,回收钢板桩的过程由吊车完成。

3 施工监测

专门的监测能够保证对基坑支护工程动态变化的及时掌握,将监测到的内容实施定时观测,印制表格,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再绘制出位移-时间坐标图,从而方便对各个时间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的记录,将信息及时进行反馈,从而指挥土方开挖工作以及以后的施工流程。

实际工作中需要观察的内容有:(1)工程南面的酒店以及北面的宿舍楼轴线标高的变化情况,将基坑支护工程的墙转角处设置四个三角标记。(2)对小区道路和围墙标高的位移进行观察,并为其各设两个标记。(3)每隔15m处在钢板桩墙和钻孔桩墙处设置一个点,对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进行观察。

监测发现,到地下室完工为止,共完成了18次监测,监测中出现的围堰位移、支撑变化和倾斜等现象都是正常的,且周边的建筑物、管线以及道路都处于安全水平。现将监测的具体数据描述如下:(1)酒店最大沉降为3mm,轴线没有发生显著变化。(2)钢板桩最大位移为18mm,倾斜13mm;钻孔桩没有出现显著的倾斜情况,最大位移为4mm。(3)小区街道和围墙没有显著变化出现。

实践证明,此次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方案是可行的,钢板桩和钻孔桩、钢支撑和钢筋混凝土支撑机构的选择能够保证建筑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刚度。

4 基坑支护结构技术经济分析

此次基坑支护结构工耗资252万元,基坑围护总长为156.95m,单位延长米的价格为1.6万元。工程总工期为52天。相对于同类建筑而言价格经济、耗时较短。

5 结束语

综合分析此次地下室基础维护工程,得出以下几点体会。(1)强度和形变是地下室基础支护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其中形变尤其重要。(2)维护措施的选择应遵从因地制宜原则。此次施工流程对不同的现场状况和所需的开挖深度进行了分析,使维护费用更加经济合理。(3)在满足整个支护结构有合理的内力支撑的同时,还要创造一个方便的施工条件。(4)为了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加快工程进度,使钢支撑和工程基础承台一起进行浇筑是十分有效的措施。(5)施工监测工作应该逐渐实现信息化,一方面能够保障施工安全,另一方面也能够节约工程开支,从而利用对施工组织设计展开合理的优化。

【参考文献】

[1] 吴贤.试论高层建筑地下室基础基坑支护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处理[J].房地产导刊,2013, (4):90-91.

第9篇:地基与基础工程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 基坑开挖 排水

顺德地区多为软土地基,兴建水利工程时基础开挖与排水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和进度.下面就解决这些技术问题作一些介绍和探讨。

1.合理确定开挖顺序

在工程开工前,应详细分析地质资料,了解建基面以上各层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含量,仔细阅读施工图纸中各建筑物轮廓线平面位置和高程,确定开挖边坡面轮廓尺寸,绘出开挖平面图和分层开挖示意图。同时,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详细分析工程各个部分施工方法、施工难度、施工强度、工期要求,确定关键路线以便抓住重点。一般水闸的闸室段为控制的关键工序。同时要考虑工程基础处理方法、建基面高低、基础地质条件以及临时施工道路的位置、进出场方向等综合确定下基坑道路.然后再结合现场条件和开挖工程量及主体施工顺序,编制详细的开挖进度计划横道图和网络图,按由主次,由上下的开挖顺序施工。

2.合理确定各部位的开挖高程

顺德地区多为软土地基,多属淤泥质土或粉细砂层地基,一般利用反铲挖掘机进行大面积开挖,速度快、效率高。但是由于软土性状差,承载力低(例如顺德区湾水闸属于淤泥质土地基;沙寮口水闸是粉细砂层地基),如果扰动建基面将会大大降低基土的强度,对于建筑物不利,这是设计所不允许的,因此施工中应尽量避免这种人为的扰动.如果设计采用天然地基,则用机械开挖至建基面高程以上20~30,即预留保护层,然后再用人工开挖至建基面高程;如果设计采用桩基础,由于设计上不允许也无法直接上机械进行桩基施工,因此开挖时,在建基面预留30~40原状土覆盖层,然后再铺一层50~80左右砂垫层,在砂层面进行桩施工.桩基础施工完后,用机械倒退式清除该砂层后,再用人工清除部分覆盖层和预留原状土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开挖轮廓线的确定

建基面轮廓线主要考虑三方面因素:第一是建筑物的轮廓宽度,第二是施工工作需要,第三是排水沟(集水井)需要的宽度.第一条由设计图纸确定,也是确定开挖轮廓线的决定因素:第二条主要考虑是否需要打桩(由桩机尺寸控制),立模、材料搬运等行人需要:第三条排水沟宽度视排水沟尺寸、深度而定,综合上述三个方面,在建筑物轮廓线以外的预留宽度B大致可采用下述值(供参考)。预应力管桩基础:B=3.0~3.5m:钻孔灌注桩基础:B=2.0~2.5m;沉管灌注桩基础:B=2.5~3.0 m:木桩基础:B=1.8~2.5 m:天然地基基础:B=1.80 m(见图1)。

4.边坡的开挖

开挖边坡的确定涉及许多方面因素,它主要同土质情况、地下水含量及开挖高程有关.顺德区土质一般为淤泥质土、砂土、旧堤围土、耕植土等,而且主体工程大多数是在挡水围抽干后的基坑内施工,地表水及地下水含量丰富,施工中还可能受到桩基础施工的振动及涨退潮等因素引起的土体内地下水浮动、渗漏等,均可能影响到边坡的稳定.因此,合理的稳定边坡对整个建筑物施工期的安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我们的经验,对淤泥质土i值取1:3~1:3.5左右;砂土和耕植土i值取1:2.5左右;旧堤围土i值取1:2.0左右;强风化岩基础i值取1:0.8~1:1.2之间.以上取值仅供参考,还需根据现场开挖的实际情况而定。另外,如果开挖深度超过5m,则应考虑在边坡中间留3~5m宽的马道,有利边坡的稳定。开挖边坡具体到施工中采用坡架方法控制,每5~10m设置一道坡架,由专人负责检查,每层开挖高程及轮廓线均由测量组跟班控制,避免超挖或欠挖,边坡开挖成型后,施工期间还要随时注意边坡的观测和保护,如下暴雨是需采取斑马布护面,坡面出现裂纹要及时处理等。

5.排水沟、集水井设计及实施

排水沟及集水井的合理设置有助于尽快降低建筑物范围基土的地下水位,保持建基面干爽,减小施工工作对原状土的影响,保证底板砼浇筑质量.根据我们多年的施工经验,一般采用明沟排水网络加集水井方式抽排水,利用各种排水沟汇集基础范围内基坑水、雨水在集水井内,然后用水泵抽排出基坑。这种排水系统简单实用,其布置原则为:保证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不妨碍开挖及运输;具有足够的能力排除各种来水;采用分层截流分级抽排的方法;沟、井布置合理,避免扰动建基面范围原状等。

5.1 排水沟及集水井位置

排水沟围绕基础轮廓布置,成贯通式,排水沟离开基础边缘至少1000以上,如果基础范围很大,也可在基础内适当开设排水沟连至,但在建筑物施工时要处理好该类排水沟.排水沟深度根据作用有主次之分,主排水水沟底低于建基面高程800或以上,次排水沟可以考虑低于建基面500,排水沟还应适当设置纵坡。另外对于岸坡渗水和基坑水,开挖截水沟外排

集水井位置应远离建筑物,以免抽水时抽空集水井周围的砂或土从而引起塌方及主体沉陷等,一般集水井离开建筑物外轮廓线至少5m,但是集水井也应避免放于围堰脚上,应离开围堰坡脚至少8m,以免影响围堰安全,根据地下渗水量的多少,采用直径1000~1500的预制砼框。对淤泥质土集水井底高程应低于入井排水沟底500;对粉细砂层集水井底高程应低于排水沟底1500,井壁外边用60目滤布围边,井底放置砂石反滤层。如果基础设有较深的截水墙,排水沟的深度不能满足开挖截水墙的排水,应在截水墙两侧的排水沟内分别设置直径500预制井框的集水井,井底比截水墙深1000并做反滤进行抽排,可降低基面地下水,保证基面干结,又便于截水墙的施工。这种分级抽排的方法在顺德区湾水闸及沙寮口水闸基础施工中采用,效果十分理想,值得推广。

当建筑物施工完成,对排水沟及集水井的处理也应慎重,首先要清掉排水沟的砂包(袋)、石子及临时集水井的材料等,然后按设计的要求回填土料并夯实。

5.2 排水沟的设计

排水沟的断面尺寸根据地基含水量大小和排水范围大小及土体渗透性能而综合确定,主排水沟典型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砂包护壁系考虑在软弱质土上防止沟边坡失稳而设置。

如果建基面范围较大且渗水量丰富,可采用盲沟排水方式,减少对建基面的扰动。即在建基面范围布设纵横交错的畦沟(深20~30),降低并排除基础面地下水,保持基面干爽。为保证基面平整,可在畦沟内填石子,这样既达到排水目的,又不影响建基面整体面貌。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