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法理学教学范文

法理学教学精选(九篇)

法理学教学

第1篇:法理学教学范文

论文关键词:物理,教法,学法

正文:

教和学是教学工作中的两各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是个完整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采用恰当的教法因材施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就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热情,让他们自己去思考一些问题,并且能解决一些问题。

教和学的有机体统一,要求我们不能偏废任何一个方面,教师教得好,学生不学也是枉费心机。反之,学生如何学得好,没有教师的指导也是盲目的学,也不会有明显的进步。只有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同学生的主体作用紧密结合起来,教学工作才能事半功倍的完成。

关于教法,我不再多谈这里单就学法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供同行交流。

中学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和逻辑性很强的课程。初中学生刚接触这一课程,存在一个“门”的问题,俗话说的好“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只要学生入了门,就好办了。中学生对物理存在着一种胆怯心理,认为这是一门很难学的课,实际上不是不好学而是方法不对头。教师在激发兴趣引徒入门后,还应授予适当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信心,使物理这门课在学生心目中成为一门有趣,好学的课。

优秀学生不一定绝顶聪明。同一年龄段的学生心理素质是相当的,能力差距不大。优秀的学生是因为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是他们能够脱引而出,成为尖子生。所以,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生成功的翅膀,帮助学生达到成功的岸,因此教会学生适当的学习方法,也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在教学中我深感这一环的重要。因此在这方面我下了一些功夫,做了一些实验,调查研究,得出自己的看法。学习中学物理方法很多,下面举一些例子说明:

一.笔记法:

中学生刚接触物理,不懂不会的地方很多,课前预习很重要。在预习时要求学生把自己不懂不会的地方记下来,上课时要注意听讲,要注意听,把内容记录下来,对于听不懂的东西可以问同学问老师,听懂了把他记下来已备遗忘。这种学习方法学生更具有主动性学生有明确的目标,有的放矢,效果当然很好了。

二.实践法:

中学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用性广,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在教学过程中嘘声有可能提一些奇怪而有常见的物理现象,对于这种现象,我总是先不回答,要先肯定学生的这种观察和思考方式,然后鼓励他亲自去做一做,或课外活动帮学生们一快做,引导他们由表及里,发掘问题的实质。让学生自己找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对于课后的小实验,都想方设法带领学生去做。有时候,我也设计一些简单的异性又有效的实验,组织课外活动,同学们有好奇心,又好动,我把学生们分成几个物理活动实验小组,亲职带领他们去做。这种方法实施以后,物理小组热情很高,兴趣更浓,学生更用功,成绩比以前提高了一大节,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是一种直观教学法。容易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兴趣,易于学生对问题本身得理解和掌握。中学生生性好动,在实践这种方法时要加强引导,教会学生正确的试验方法和注意事项,规范操作,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三.总结规类法:

第2篇:法理学教学范文

    1激发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众所周知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充满热情和求知欲时,才会自主地去学习、去探索,才能在学习中体会知识的乐趣[1]。一般第一节课的授课内容大多为介绍这门课程,同时必须通过这节课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药理学这门课程主要探讨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及规律的一门学科。在介绍药物基本概念时一定多列举生活中的常见病例,如发热、咳嗽、腹泻、便秘等等,列举越接近生活学生越会觉得这门课程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中随处可用,这样就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学生最现实、最活跃的学习动力。

    2精心备课,抓好课堂45分钟

    2.1整合知识因为本院无临床专业,药理课主要针对药学、中药制药等专业开设,学生的基础医学知识功底不扎实,又无临床知识基础,存在学习脱节的问题。在理论教学中,将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微生物与免疫等进行整合[2],结合简单的临床病例和临床用药,进行讲解和讨论,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学习了新知识,同时加强药理学知识理解和掌握,也培养了学生应用药理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采取各种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潜能,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摄取,通过认真研究教材和大纲,决定在部分章节自学、部分章节学生主讲(内容相对简单一些)、部分章节讨论式教学(纵向联系较多的章节)、部分章节教师主讲(临床常用的章节)。学生主讲需提前一周让学生备课,通过讲课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自信心,为以后求职面试做准备。讨论式教学一般采取理论辅导、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总结和重点内容总结的方式,这一方式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有利培养创新人才。教师主讲的章节一定要重视课堂教学的提问和引导,提问要恰到好处[3],比如在关键内容处提问,这样可以看出学生是否掌握了内容;在药物联系处提问,加深了药物之间纵向联系;在药物可比较处提问,加深了药物的选择性。通过提问给原本枯燥的课程内容带来了色彩与活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第3篇:法理学教学范文

[关键词]法学教育;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民事诉讼法;同构;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6)08-0093-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08.043[本刊网址]http://

一、问题的提出

“法学教育中单调刻板的理论框架和学院式教学法与日益丰富多彩的实践和实用性人才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一直以来是法学教育界经久不衰的一个命题。然而,经过多年的争论与检讨,目前“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法学教育模式在较大程度上得到改观,法学教育界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问题已经取得了基本一致的看法,即培养高素质的法律专业人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并行不悖的,二者相辅相成,同等重要,均是法学教育不可分割的环节。一方面,理论教学指导实践教学。理论教学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法律关系、法律规则和法律制度,以及在规则和制度背后的法律意识、法律价值和法律精神,这些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明确了方向。另一方面,实践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落实和深化。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同时,也巩固了学生所学的法学专业知识,提升了法学理论水平。

然而,宏大的理论叙事并不能为部门法课程的教学提供可操作性的指引,从事部门法课程教学的学者鲜有从微观角度论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也未形成可供参考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促进的教学模式。为此,笔者以所讲授的《民事诉讼法》课程为例,试图探索该课程实施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同构问题,进而构建一种可行的保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保持良性互动的教学模式。

二、《民事诉讼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同构性

《民事诉讼法》课程作为法学专业十六门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提高程序法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熟悉各种民事诉讼规范,正确理解民事诉讼各种程序的规定,能够运用民事诉讼的基本技能处理一般民事法律实务,提高运用民事诉讼法进行诉讼,处理民事纠纷的能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作为《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的两大基本形式,他们之间具有内在的同构性,其功能都服务于《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传道与炼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补

在法学教育界,“传道”与“炼术”之争是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关系的经典概括。“在《民事诉讼法》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理论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严格的理论训练,不等于简单的知识的传授。因为,作为笔者不仅仅要告诉学生有什么样的法律规范,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些规范是如何形成的,向他们揭示法律规则背后的法律精神、法律原理以及法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作为一个成文法国家,我国的《民事诉讼法》是在系统的理论基础上建立的法律体系,如果在教学中不注意阐释条文背后的理论,不注意已有的立法体系,将导致学生对整个民事诉讼法的理解就难免会支离破碎。因此,《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中,理论教学居于核心和基础地位,通过理论训练学生能够比较系统掌握了民事诉讼理论知识,培养良好的理论思维能力。

但是,问题在于为什么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在现实中碰到真实的案件却无法做出解答,遇到实案更是不知从何下手……反思这些问题,我们发现《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中学生法律职业技能的培养被大大忽略了。正如有的学者所言:“法律远不止是知识和技艺,更非逻辑,而是霍姆斯所学称的经验。法律不是靠神童的记忆和逻辑可以修习精通的,它必须经由丰富的经验获致。”因此,《民事诉讼法》课程实践教学不容忽视。《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应该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法律实践的社会空间,通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如案例教学、旁听庭审、模拟法庭等,让学生在学习民事诉讼法律知识的同时,通过实际的训练体验法律实践运作,增长法律职业技能。

(二)整合与优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融

《民事诉讼法》课程中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是非此即彼绝对对立的两级,而是水融、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两个方面。近年来通过对《民事诉讼法》全真案例教学的应用与研究,笔者积极开展了“导、讲、析、练”为主线的教学改革,从整体上对教学过程进行控制。“导”指向学生提供真实的案例作为教学素材,通过对预设问题的讨论归纳生成教学内容。“讲”指对通过引例所导出的基本概念、原则、制度和程序等问题进行深入的讲授。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民事诉讼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制度和诉讼程序,夯实学生理论基础。“析”指学生根据所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运用法律规定与法理分析具体的案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练”就是注重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法律实务能力,其表现形式为旁听庭审、法律研究、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

从“导”到“讲”采用的是归纳式的课程生成方式,学生不是被动接受民事诉讼的抽象知识和理论,而是主动思考实践中鲜活的案例所呈现出来的具体问题,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来源于实践中的案例,并内化为自身的知识。从“讲”到“析”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过程,用理论分析实践中的案例。由“析”到“练”的过程是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进一步深化。通过实践活动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法律实践的社会空间,一方面使学生直观地、具体理解法学基本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像法律职业者那样面对现实的法律问题,主动思索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法律对策,掌握作为一名法律职业者应有的思维方法。

(三)毛坯与精装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益

在法学教育界,有这样一种说法,即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缩减理论教学课时,加大实践教学力度,重点讲授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技能,大有实践教学取论教学之势。对这种观点,笔者持反对态度。法学教育的发展如果缺失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将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以笔者多年从事《民事诉讼法》教学的经历,笔者认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等重要,相得益彰。

首先,实践教学可以提升理论教学。《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中,熟悉民事案件庭审流程是当然的教学内容。但是,法条的规定和知识讲授毕竟是空洞的,学生听起来既不直观又缺乏兴趣。为此,在讲授这一内容之前,笔者要求学生白行到法院旁听民事案件庭审三次,了解民事案件庭审流程。学生在法院看到的庭审可谓是一个“精装修房”,这个“精装修房”向学生直观呈现了审判的要素、庭审的布置及实践运行,这种体验式的实践教学形式实现了教学情景的亲历化,极大地优化了笔者之后的理论教学内容。其次,理论教学指引实践教学的开展。以模拟法庭这一实践教学形式为例,要使整个庭审取得实践教学效果,学生将“毛坯房”“装修”好,学生除了从“精装修房”中获得知识和灵感外,在开庭前需从实体法角度应明确案件的性质、法律关系以及法律的规定,对相关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对于这些知识是通过理论教学获得的;相反,如果没有这些知识,模拟法庭的实践必然是盲动的。事实上,模拟法庭审判活动以及反复的演练是一个从“精装修房”到“毛坯房”,再到“精装修房”的必然过程,也是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促进的一个过程。通过模拟法庭审判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也巩固、深化了学生所学的法学专业知识。由此可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依存,共同提升《民事诉讼法》课程质量与效果。

三、《民事诉讼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对《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而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呈现出相辅相成、相互强化的关系,任何一方的减损都会直接影响另一方的教学效果。为此,在《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中,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即相融性教学模式,指在《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中,通过全真案例教学的应用,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理论教学中必然存在实践教学因素,实践教学中也必然包含理论教学的因素。该模式的具体特征表现为:其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全真案例教学为基础,选择典型的、真实的案例是成功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先决条件;其二,主要采用归纳式的课程生成方式,通过实践教学获得理论知识;其三,重视体验式教学,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教学活动。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现途径

1.全真案例教学与课堂教学改革

全真案例教学是落实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核心和关键,通过前述的“导、讲、析、练”这条教学的主线,使教学流程得到了有效的质量控制,实现了教学环节的有机交融。笔者在课堂上主要从两个层面进行案例教学,“一是运用具体案例分析、说明法律概念、原则和规范,即设定代表一定已经确定的法律概念、原则或规范的典型案例,通过分析案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概念、原则或规范的知识;二是运用法律概念、原则和规范解决具体案件,即利用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概念、原则或规范的知识,引导和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相应的具体案件。”其中,前者所称的案例教学法是“从案到理”的教学过程,实现了具体到一般的抽象过程;后者所称的案例教学法是“由理到案”的教学过程,实现一般到具体的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案例分析。

然而,案例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案例表面进行分析,还应该具有可操作性,例如,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之后,让学生书写状、答辩状、财产保全申请书等法律文书,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处理能力等应用技能。

2.“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

对于实践教学,《民事诉讼法》课程构建了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形式,包括案例教学、庭审观摩、法律研究和模拟法庭,以强化学生的法律职业技能训练,培养法律应用能力和法律职业道德。

(1)案例教学:浸泡式教学与个案全过程教学

全真案例教学保证了《民事诉讼法》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交融,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笔者尤其强调浸泡式教学与个案全过程教学。首先,对于浸泡式教学而言,《民事诉讼法》案例教学的成功需要“质”和“量”的保证,一方面,“质”要求案例教学所使用的案例应保证其典型性和真实性,反对杜撰案例的做法。案例的真实性是案例教学中最基本的要素和最重要的前提,不具有真实性的案例被抽象为课堂讲解的标本,案件事实与社会真实隔离。通过《民事诉讼法》课程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教师提供的案例教学材料必须具有一定的原始性,包括书、答辩状、法庭记录、判决书等。另一方面,“量”要求案例教学的案例数量必须充足,使学生浸泡在真实的案例中,通过时间的积累逐渐形成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法律分析能力和实务处理能力。案例呈现给学生不仅是生动的案情和一般的常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案例学生可以找到解决案例的法律规定,以及获得处理案件的民事法律实务技能。

其次,个案全过程教学法是对案例教学法的再一次提升和总结。所谓个案全过程教学法,是指“采用教师精选的案例,分阶段将个案的相关材料全部发给学生。学生根据这些案件材料,去了解研究案件事实,并在基础上查找和研究相关法律规定甚至类似案件的处理,确定案件的诉讼策略,撰写相关法律文书,参与小组和课堂讨论甚至模拟法庭的辩论,教师的点评等活动的授课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以职业律师的思维,对案件进行全局性、整体性、综合性的分析与思考。”

(2)旁听庭审:体验式教学与经验的获得

《民事诉讼法》课程重视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从实践中反思。旁听庭审作为体验式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强调从时空序列上打破传统课堂教学观念的束缚,建立开放的课堂教学观念,使教学场所逐渐从课堂内转移到课堂外。”通过庭审观摩,学生不但熟悉了民事诉讼庭审流程,而且通过案例标本的注解了解当前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学生可以从实体、程序、法律人等多个角度对庭审进行分析,亲历法律实践的经历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和积累法律经验,增长技能和常识,真正学习和掌握“法律的生命”。

(3)法律研究:法律检索与法律分析

法律研究作为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法律职业技能,一直以来在法学教育中被忽略了,未得到应用的重视。作为一种实践教学形式的法律研究不是在学理上对法律理论的研究,而是基于实践的需要对法律的搜集和运用。当然,在检索法律与运用法律时,常常离不开对法律理论的分析。在《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中,法律研究至少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法律检索,“指以规范的、科学的、系统的方法查找、收集法律资料的过程”,即对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判例、专家学者的观点等的查找;其二是法律分析,指根据查找的法律资料对案件事实本身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自己的个人观点。在《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中,笔者让学生通过提交法律研究报告的形式对某一法律问题进行研究,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和法律分析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甚至,有学生用“乐在其中”来形容对法律研究的“情有独钟”。

(4)模拟法庭:变模拟为实战

现在学生模拟法庭活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偏重于审判程序演练,事实调查、法律文书撰写等方面的训练无法容纳,学生只是按照既定的程序“表演”或者“走秀”,使整个庭审流于形式。要发挥模拟法庭的实践教学效果,要做到名义上是“模拟”,其实是“实战”,只不过是审判的场地不同而已。为此,需要强调以下几点:其一,模拟审判选择的案例不仅真实,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有卷宗,特别是当事人的证据材料;其二,庭审准备与庭审程序要按照实践中法院的操作程序来进行;其三,教师的指导和点评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尤为关键。在庭审的准备阶段,教师要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帮助者,要回答学生提出的事实问题,以及引导学生自己解决关于案件的法律问题;在庭审后的点评阶段,教师要对庭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正意见,并从法律职业者,如律师、法官的角度总结办案技巧,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提升。通过“真实”亲历性的模拟法庭审判活动,学生的法律知识运用能力、法律文书写作能力、庭审技巧等实践能力将得以提高。

第4篇:法理学教学范文

一、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任务目的还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

目前国内的大部分高校一直在沿用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受这一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任务目的表现为单方面的知识传授。因此,尽管很多的物理老师有着丰富的物理学科知识,因为受制于教学模式的影响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时间一长老师也就接受了这一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而学生在物理课程的学习上表现也显示为盲从。又因为人们功利性心态的影响,很多大学生自己就对物理课程认识不够,单纯的认为成绩代表一切。最终导致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变成了为了考试的学习,老师是代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单方面的接受知识传授。

二、现代教育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应该采用的教学方法分析

2.1基于大班课程教学条件下的有效教学法

现阶段,大众教育已经在我国推广开来,大学学生人数急剧增长,对此很多大学学校课堂教学工作都使用大班教学的方法。我们也很清楚使用大班教学方法的效果有限,但我们可以有针对的去对大班教学法进行改进,如此更好适应大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通常情况下,大班教学工作中可以使用启发讲授教学法和问题探究教学法。以上所提到的两种教学方法都很灵活,因为其对现实教学环境和其他教学方法的要求不高,所以很适应于大班教学的现实环境条件。分析启发讲授的教学方法,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讲授法是什么概念。讲授法作为现代教育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有其自身的优势,举例如:这种方法很直接,将问题的本质使用通俗易懂的内容进行讲述,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从而有效的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同时它还有系统性特点,这一系统性特点让大学物理课程的知识内容讲述变得更加系统、完整,有利于学生全面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等。大学物理本身也有很多的理论、概念等,使用讲述法都可以直接明确的讲述给学生们听,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讲授法接受来自理论方面的批判,在接受批判的同时它也在不断的完善自己,现实的教学工作中,讲授法已成为高效课程教学方法。讲授法将课程教学的任务目的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综合能力联系在一起,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全面成长,激发学生潜力。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工作当中,老师应当适当的添加一些问题讨论活动,有益于引起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程教学氛围。当然,这里我们所讲到的讲授法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讲授法,它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讲授法的创新、改进,抛开以往灌输式的知识讲授,要求老师在事先了解好学生的学习能力情况下,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组合开展物理课程教学,进而有效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学习能力。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班环境下要注重课程内容重点难点的融合,适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加入启发式教学计划安排,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中活跃思维,深入思考知识的要点。根本上而言,启发讲授教学法是融合了启发元素的讲授教学法,这一教学法旨在要求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积极主动的引导学生主体学习作用,鼓励学生探究学习。老师在开展启发讲授教学法当中要做好相应的课前准备工作,尽量让问题的设计更有针对性、简洁性,明确课程教学的任务目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2基于物理课程教学本质内容的有效教学法

第5篇:法理学教学范文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方法;探析;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2-00-01

一、物理教学的生活化

实践表明,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当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结合时整个课堂教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效率也很高。所以,中学物理教师创设生活化情境,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物理知识,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效果明显,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中学物理教学观念生活化。在教学之中,教学的主要受到了人们思想相关的指导语影响。要改变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现状,就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学与生活往往是分离的,生活是生活。教学是教学,这样的教育理念影响深远,“根深蒂固”于人们的脑海中,制约着教育的发展,阻碍着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和发展。要想很好地实施生活化教学,就必须从思想方面人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树立生活化教育的理念。教师在备课的阶段,就应该在生活化教学理念的要求下,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的方式方法,着力于培养学生树立物理生活化观念。

(二)中学物理教学内容生活化。中学物理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准,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处理教材时,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教学资源。尊重学生的见解。让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物理知识、利用物理知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最感兴趣,也会觉得内容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实验生活化,让实验回归自然、回归社会,焕发出实验的活力,提高实验的实用性。练习题生活化,生活化的练习设计。让物理知识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物理就在身边,认识到生活中充满了物理,生活真有趣,物理真有趣。

二、实验探究法

“实验探索法”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应用已学过的知识,自己设计实验来探索物理规律,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备课,设好严谨合理的教学程序,并做好充分的实验准备,引导学生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出规律,形成概念。例如,关于“密度”概念的教学。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的经验举出一个关于物理教学之中应用探究法的过程。

学生实验一:利用天平测量具有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铁块、铝块)的质量。学生得出结论: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板书)

学生实验二:测出不同体积的相同物质(铁块)的质量。

学生得出结论:同种物质,不同体积,质量不同。(板书)

设疑:以上这些结论都是“不同”、“不同”,能否从这些“不同”的现象中找出某些相同的东西呢?要求学生探究,将学生领入了学习角色中,但要求“异”中求“同”是一种抽象思维过程,是个难题,教师可以适时点拨。

点拨:让学生测出自己准备的二个橡皮泥质量,并记录数据,并拿出上节课准备的水的质量的数据。建议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质(水、橡皮泥)的质量与对应的体积的比值。(教师巡视:收集合理的数据,板书,简单地进行误差分析,说明应有的数据。)

学生探究:学生对以上各种现象及数据所提供的信息中,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总结出共性的东西,那就是:无论体积怎样变化,1 立方厘米的水的质量相同,1 立方厘米橡皮泥的质量也相同,但1 立方厘米水的质量与1 立方厘米橡皮泥质量不同。

归纳: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不同的;相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相同的。(板书)

教师顺势提出为了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引入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密度。

三、练习巩固

让学生做下列两方面的练习:一是作出一些物体受力的示意图;二是对一些物体受到的重力进行计算。运用分步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能极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使其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思维能力有所发展,成绩提高不少。有的同学深有感触地说:“过去上课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不用费脑筋。有时以为自己听懂了,可一碰到问题就漏洞百出,不能解决,成绩老是提不高。现在老师‘出场’少了,我们‘表现’的机会多了,通过亲身实践才体会到学习物理真是其乐无穷”。反复练习巩固对于学生有着比较好的影响。首先,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其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再次,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法应多样,关键在优选。由于教材、学校条件、学生基础各不相同,单一的教学方法是行不通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必须从实际出发,争取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适当拓展、延伸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创新

新课改的推进,使得新教材更加强调知识的逻辑性,注重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突出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应新形势,把握新课标,准确理解用好新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实际的教材之中,从而能够依据教材的实际内容从而对于相关的实验做出一定程度上的创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特点来对某一部分知识进行针对性的拓展,使现在所学的知识与已掌握的知识衔接起来。作为教材的补充和延伸,学生在听取这些拓展材料时,就会不自觉地对知识进行对比、整合、渗透和补充。为了使学生更加理解这些拓展、延伸的内容,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可以对此进行创新实验,通过创新实验,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帮助学生领悟这些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

参考文献:

[1]胡睿佳.中学物理教学中创新实验的途径研究[J].新课程・下旬,2014,(7):32-32,33.DOI:10.3969/j.issn.1673-2162.2014.07.031.

第6篇:法理学教学范文

一、教是为了更好地学

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任务有三个方面:学习地理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并在其中贯穿思想品德教育。在地理教学中,这三者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首先,学习地理知识是提高地理学习能力与发展思想品德素质的基础。因为地理学习能力是以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为先决条件的,并且只有在不断参与学习活动中才能逐渐形成与发展地理学习能力。读图的能力就是在掌握地图知识的过程中,在掌握了一定地图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与发展的。比如:“世界各个分区”的内容中,分区的气候是教学的重点之一,而气候与该区所处的纬度位置与该区的地形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教给学生分析分区气候特点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分区所处的纬度位置分析其所处的温度带,还要教给学生根据其地形(是处于迎风坡,还是背风坡)、距离海洋的远近,分析其降水特点。这样才能实现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把学法指导融人教法中,注意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贯穿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学习地理知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一般来说,学习能力越强,学习地理知识的效果就越好。这种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同样离不开教师的教。

可见,教是学的前提和基础,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把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作为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要围绕学生知识、能力、品德的提高和发展,围绕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好的教法与好的学法密切结合、有机统一,这样才能使地理教学有好的效果,才能很好地完成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任务。

二、学是为了促进教

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使地理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来自于教师的正确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必须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通过多种手段组织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在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后,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各种题型,多渠道地组织教学,以使学生的学习方法能适应教材内容的变化,使其知识、能力和各方面素质都得到提高。学生的学法得当了,素质提高了,那么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就能得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也能得到提高。比如学生掌握了分区气候的分析方法,那么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遇到此类问题时,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分析。他们在分析问题中提高,在分析问题中进步,教学质量必然会提高。可见,学法也必须与教法相结合,才能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学习地理知识与技能是提高地理学习能力的基础。促进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广泛迁移,是形成地理能力的关键。学生一旦形成了地理学习的能力,他就会在今后的地理学习中发挥主动积极的作用,同时有利于他们运用已知知识去学习新知识,从而促进其学习成绩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科学的教学方法要求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统一,它对中学地理教学有以下作用:

1 易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便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掌握多种技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能力和思想品德。

3 能及时获得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便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随时稠整教学进程。

4 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 能密切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利于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

第7篇:法理学教学范文

一、联系学生的感性基础,引导体验,切实理解每一条公理的意义

数学公理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基本数学事实,它的正确性不必怀疑,它反映的是一些基本数学规律,无需用推理的方式来证明。数学公理是进行判断、推理和推证数学定理、公式的基本依据,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一定的实例或操作来帮助学生认知公理的含义和公理的合理性,并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尝试解决,最终形成灵活运用公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一块木板上钉一个钉子,然后将钉子取出,木板上留下一个钉眼,此时教师须引导学生发挥其想象力,可以想象这个钉眼似黑板上的一个点,然后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尝试操作:把一根木条钉在一块木板上,此时木条可以绕着钉子转动,而当用两个钉子钉在一块木板上时,木条就被固定,让学生得出一个结论:“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使学生能理解这个结论的含义和合理性。又如,在一条河的同一侧有A、B两村庄,现在要在两村庄之间的河岸建一码头,码头须建在河岸的什么位置,到两村庄的路程之和最短?此例学生可探讨性地运用公理“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解决实际问题。

二、理性认知,在探究中掌握题设与结论之间的因果关系,领悟定理与定理之间的关系

每一个定理都是一个真命题,它们都有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与结论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知道每一个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各是什么,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并通过对定理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如我们在探究学习“梯形中位线定理”,即学习“梯形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时,首先要根据定理的内容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然后根据定理的题设和结论,相应地写出定理的已知和求证各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完成定理的证明,以此理解“梯形中位线定理”所提示的数学规律,进而形成数学定理。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大胆地进行猜想,在探究中发现规律,以此让学生获得探究的快乐和成功的体验,并唤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在完成推证“梯形中位线定理”后,教师可充分地让学生联系思考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关系,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关系,通过变更辅助线的位置,在探究中发现两定理之间的关系。

三、开拓思路,在猜想中发现数学对象所具有的性质

数学性质是一定的数学对象所具有的内存特征。一般来说,数学性质所反映的是数学对象所具有的数量关系或位置关系,如“梯形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这一性质是梯形的中位线的内在特征,它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1.“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反映的是梯形的中位线所具有的位置关系;2.“梯形的中位线等于两底和的一半”,反映的是梯形的中位线所具有的数量关系。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以及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的依存关系上去分析探究某一数学对象所具有的属性。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我们可以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模型,让学生通过观察后引导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有什么样的关系?然后对所得的猜想加以分析论证。教师可以运用同样的思想让学生来学习探究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圆等几何对象所具有的性质,这样学生不但易于接受,而且易于理解和掌握,并能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得发现和成功的体验,进而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

四、明确法则,在自主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计算能力

数学计算贯穿数学学习的始终,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一般来讲,每一种运算都有其自身的运算法则,如“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减”,这是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当然,还得注意运算顺序和正确地使用符号法则,不然,很容易导致计算和化简的错误。如对“3÷■×■-(3-x)”的计算,有位学生解答如下:解:原式=3×1-3-x=-x。

究其原因,这位学生的解答,一是搞错了运算顺序,二是弄错了去括号法则。如初学分数加法时,学生极其容易犯诸如“■+■=■=■”这类错误,对此,教师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切实理解各条运算法则;另一方面要设计好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对运算法则、运算顺序及符号法则的认知能力。

第8篇:法理学教学范文

【关键词】中学地理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6-0122-02

一、改革传统的授课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授课模式主要表现为:“满堂灌”、“一言堂”,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活动。可适当增加“花色品种”并尝试改进,如学生主持“听我说”节目,即每个学生准备某方面的地理知识,每堂地理课轮流主持3~5分钟“听我说”节目,由于学生参与性强,又有上台“成功”演讲的机会,容易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自然会得到提高。 尝试把地理课上成游戏课,游戏活动很容易吸引人的兴趣,更不用说天真活泼的青少年,在地理课上适当增加游戏活动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如通过拼板游戏,能很快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区知识;由学生扮演导游在课堂上“周游”全国、世界;担任“环保局长”答“记者”问;地理扑克、地理棋的使用等等。有条件的可实施开放式教学。地理知识是自然与社会有机结合,地理课只有回归自然,走向社会,才会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兴趣。如讲“天气预报”可在气象台上;学习地图知识,可带学生去野外,指导他们实际运用;可去环境监测站学习“环保知识”,并了解本地污染及治理情况等。

二、优化生动的教学语言,增加必要的课外活动。

师生的交流都是通过语言来传达的,从某种意义讲,教师语言能力的高低可以决定大部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上。因此要求教师必须提高教学语言应用能力,尽可能多的使用风趣、生动、幽默的语言,还可以采用特殊地理语言,如地理谜语、谚语、成语、别称、诗歌、歌曲等。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手段过于简单:书、图、粉笔、嘴显然不适合现代学生,因此必须采用信息量大、快捷、准确、直观的多面体教学,如幻灯、电影、电视、电脑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很难使学生兴趣持久,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才能使他们深深爱上地理,认真钻研地理知识。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报、阅读杂志,不定期编辑地理手抄报、墙报;举办一些专题讲座,如请一些专家谈“热点”问题,如中东和平、气候异常、环境保护、臭氧空洞、经济一体化等;组织兴趣小组,如天文观察、环境监测、乡土调查、地理摄影、教具制作等;经常组织地理知竞赛,地理游艺宫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大型社会调查或乡土考察,并及时写出相关小论文;暑假开展夏令营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在玩中培育持久的兴趣。

三、关注学生的信息反馈,实现教学的优化选择。

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特别注意来自学生的信息反馈。所谓反馈,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输出的信息,经过施教对象处理后产生的教学效果再输送回来,并对教学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在地理教学实施前,对教师备课有决定性影响的反馈信息,主要包括教学大纲、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的教材体系,以及教学的时数等指令性信息,这类信息是教师备课的根本依据。教师只有熟悉、掌握、吃透这类信息才能做到心中有底,方向明确。备课时才能明确中心,突出重点。掌握这类信息,主要依靠学习教材、教学大纲以及上级教学的指示。其次,包括来源于教学对象的信息。如教学对象的地理基础知识水平、心理特点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这类信息是教师决定讲授内容的深浅、选择教学形式的重要依据。获取这一类信息,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调查研究。调查学生的档案,判明学生的整体水平,通过摸底测试的形式,调查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程度,判明学生的整体水平和个体之间的差别;通过个别谈心的形式,征求学生对地理教学的意见和要求,判明学生的接收能力;通过与班主任、班干部交谈等形式,广泛了解学生的特点、特长。只要把握住这类信息,就能使备课更具针对性而避免随意性,选择教学手段则更具准确性而避免盲目性。把握了上述信息后,必须进行整理,通过去粗取精,找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信息,才能在备课时,针对学生实际,定好教学基调,把握住地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抓准难点,突出重点,解决疑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同时在备课的基础上进行试讲,进一步调整教案,提高备课质量,达到教学内容、手段的选择优化。

四、重视师生的沟通理解,倡导积极的教学模式。

在地理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只有善于捕捉学生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手段,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理解,才能争取教学效果的优化。其反馈信息的沟通主要有三种渠道:一是学生。教师要想法不断地从学生那里获得实质性的反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信息输送给学生,课堂上,学生更多的反馈信息表现为姿态、脸色、眼神等。教师要细心地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通过眼观四座,可获得整体的反馈信息。通过抽查学生的听课记录或与学生交谈获取信息。二是班主任。每个班级的班主任与学生接触都较密切,了解甚多,能随时听到学生的反馈,可向他们了解获取信息。三是采用各种手段,主动获取信息。例如要检查学生对讲课内容是否理解,可采用提问法,从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判断自己讲授是否清楚恰当;可采用组织讨论法,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获取必要的反馈信息。在听课议课活动中,可主动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获取信息;让学生填写教学反馈表获取信息;通过批改学生的书面作业等形式获取反馈信息。对地理教学过程中获得的反馈信息,应即时处理的则应根据学生反映作适当调整。通过不断调整,修正教学内容和手段,力争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地理教学完成后,应对教学进行全面的总结,整理所获得的反馈信息,从而为下次教学提供反馈。整理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看是否达到教学要求和目的,检查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否运用得当,检查课前的预测、课中的调整是否合理。测验、考试是评估教学效果、评定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获取整个地理教学总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二是全面综合教学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状况进行自我评估,通过对总的教学反馈分析,为下次教学找准努力的方向,提供反馈信息。

第9篇:法理学教学范文

论文摘 要:通过转变教育观念,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重视实验、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等方法,可以提高生理学教学质量。

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它以/I=物NL体的正常功能为研究对象。其任务就是研究这些生理功能的发生机制、条件以及内、外环境中各种变化对结构功能的影响,从而掌握各种生理变化的规律。’已是医学的一门基础性理论科学,是联系基础与临床之问的桥梁,但随着医学科学及医学教育的发展,为适应当前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索质教育的需要,改革生理学旧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是势在必行。

一、教学方法山呀由象性讲理”‘形象性理角军’转变

生理学是医学院校的一门#l L能学科。在其知识体系中始终贯穿一个}}rm.宁,讲理就得讲思维和方法,就得讲逻辑的推理,这是’已自身所具有的特征。而生理学正是用抽象的概念来推论更深奥的原理。同学们感到实在是深小可测、难以理解,如若在讲}}m.之前先用具体的思维方式,帮助他们理解生命现象的本质,恰当地应用联想和类比的方法,就会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l L理具体化、形象化,使教学生动有趣、气氛活跃,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新能力。(1)形象思维使抽象的机制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正常生命现象均遵循着复杂的、抽象的内在#l L制。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用联想,比的形象思维使之具体化、简单化。如在讲‘`I}}’这一难理解而又必须掌握的概念时,可以类比到每位学生都亲身经历过的‘份数线’来理解就形象多了。从而避开了H_接说教,淡化了教育痕迹,使学生易于接受,达到了’I=固记忆的效果。(2)形象思维使教学生动、有趣,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江泽民同志指出:‘环斗学的本身就是创新。创新是 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田发达的动力。,,[”在我们的教学中,更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山被动变为主动,加强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如在讲肺容积的大小影响肺顺应性这-原理时,光拿两个大小不同的气J求,让学/I=自已向两个气球吹气时,自己就会发现:小气球小易吹大,而大气球易吹大。自然会得出结论:容积大的肺易变形,顺应性就大;反之,顺应性就小。这样就引导他们养成形象思维的习惯,并学会了从‘价别’,到“一般”,从‘俱体’到ttj}}R遍}}r内认识事物的规律和方法。总之,在生理学教学中,大量地应用形象思维方法,能使抽象的原理形象化、具体化,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地把书本知识转变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从而培养出创造刑 v高索质的现代医学人才。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爱好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尤其是计算湘 L技术、信息、图像处理技术及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l L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已深入各级教育。丰富的信息资源,灵活、快速的学习空问,使医学教育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也为创新刑医学人才的培养创造了物资基础。m,所以作为高校教师,更应把握计算#l L技术,制作质量高的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把枯燥的、难以理解和死记硬背的知识变为生动H_观、色彩丰富、表现力和感染力极强的知识,比单纯的教师曰头讲,学生而对黑板听的效果好。在生理学教学中运用大量的图片、图表、视频资料等,这样就能做到教学的H_观性,从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形成学习动#l L。例如在讲细胞跨膜物质转运这一节时,用动u视频演示各种物质在细胞内外的运动过程,既形象/I=_动,又轻易理解。已祠_在讲解时,老师一遍遍讲,学生在记忆时就是轻易混淆,通过多媒体课件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非常轻易记住。囚此,在制作生理学课件时,既要紧扣教学大纲、突出重点难点,又要制作精细、图文并茂,把枯燥的理论用动u图像形象的表达出来。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作为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学会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熟悉需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学中问题是关键。如果能在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性,那我们的教学就真正能起到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比如讲骨骼肌收缩的引起和收缩#l L制时,就可以用问题情境引导他们。首先提出如下问题:关节是如}I11活动的?当学生回答是肌肉收缩时,又问肌肉在谁的支配下才能收缩?学生说是神经时,之后丙问:神经如}I11把生物电活动转变成机械收缩活动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一讲解肌肉收缩的引起以及收缩原理。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是tt舌动的知识”,是叫月产的知识”,这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L31

四、重视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生理学知识都源于实践,所以实验对生理学教学也是}一分重要的。实践出真知,脱离社会实践来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能是纸上谈兵。

尤其是医学院校的生理学,其理论知识来自于实践,它的发展与完善离小开实验。囚此,它又是-门实验性的科学,实验课的目的是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非儿的意义。实验教学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H_观熟悉、自然规律的H_接体现;在科学研究、科学探索中是理论验证和基本数据的来源u}。实验在教学和科研中具有小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我们要重视试验,积极授课,在生理学实验课教学中,通过合理女排实验课时、针对性地选择和突出实验内容、规范实验课教学方法和要求等手段,来练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五、教学与科研l1重,提高教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