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东北师大研究生范文

东北师大研究生精选(九篇)

东北师大研究生

第1篇:东北师大研究生范文

建校说明会暨学校发展专业论坛方案

东北师范大学东安实验学校依托长春市南关区人民政府与东北师范大学,充分利用东北师范大学优质教育资源,致力于打造长春市基础教育新高地。为提升学校整体形象、宣传学校发展理念、推介学校资源优势,特举行东北师范大学东安实验学校建校说明会暨学校发展专业论坛。

一、活动目的

1.东北师范大学东安实验学校正式成立,学校成立信息;

2.宣传学校发展愿景以及办学理念、平台优势、师资力量、教育

教学、服务管理、招生政策等相关信息;

3.建设建立东北师范大学和东北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小与东安

实验学校的平台战略和资源共享机制;

4.立体化、全覆盖的新闻媒体推广宣传,迅速扩大和提升东北师

范大学东安实验学校品牌度、知名度、美誉度;

5.彰显东北师范大学东安实验学校社会责任和价值认知,为学校宣传及建设奠定基础。

二、活动安排

1.活动主题

“同心聚力·筑梦未来”东北师范大学东安实验学校

2016建校说明会暨学校发展专业论坛

2.活动时间

2016年5月17日(星期二) 上午9:00—11:30

3.活动地点

长春国际会议中心(长春市会展大街100号)

4.邀请嘉宾

Ø 东北师范大学、南关区人民政府、南关区教育局相关部门

Ø 省、市教育、教研部门

Ø 招生学区、社区代表

Ø 兄弟学校、教育同仁

Ø 社会各界朋友

Ø 新闻媒体记者

三、活动内容

(一)学校建校说明会 9:00-10:10

1.学校建设发展宣传介绍

东北师范大学东安实验学校正式对外宣布学校成立,介绍学校办学理念、领导团队、师资力量、学校建设、服务管理、招生计划等相关信息。

2.东师品牌和资源辐射

成为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实践基地、本科与研究生教研实践基地、课程开发实践基地、教育信息化实践基地、学生就业附校基地;东北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小联合教研、资源和文化联合体等一系列宣传活动。

3.各方领导、来宾代表致辞

4.学校教师风采展示

(二)学校发展专家论坛10:30-11:30

1.主题:“崇真、向善、至美的学校教育:从理念走向实践”

2.形式:理念阐释,主题发言,互动交流

3.专家:

邀请省、市、区教育教研专家,东北师大附校办、教育发展中心、研究生院、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教务处、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研究院、东师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专家,东北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小、东北师大附属实验幼儿园专家,对学校办学理念、发展特色、办学模式、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等进行论证和研讨。

四、宣传推广

第2篇:东北师大研究生范文

参考文献是体现作者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同时也是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那么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要怎么写呢?关注学术参考网查看更多优秀的论文参考文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1]黄路阳、郇红.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定位和培养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09(3):122~124.

[2]何齐宗.高师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4~6.

[3]黄丽.浅谈数学教学中良好软环境的营造[J].中学教研,2000(8),13~15.

[4]刘久成.建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2004(1):88~90.

[5]李玉.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查[J].继续教育研究,2009(9),:129~132.

[6]柳夕浪.课堂教学临床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7]刘兴杰.台湾小学教师素质培养及其启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1997(4):6~9.

[8]刘瑞琼.高职高专英语教师教学素质提高与自我发展的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0(9):69.

[9]刘聪.区域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现状及提高对策[J].新课程学习,2010(12):191~192.

[10]蒋亦华.我国小学教师培养路径的现代特征与实践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5):26~28.

[11]荣鸿利、王丽丽.论小学教师专业素质[J].教师园地,2006(9):64~65.

[12]蔡秀玲.课程改革与小学教师专业素质能力要求[J].教育管理研究,2010(37):60.

[13]李瑾瑜.专业精神——教师的必备素质[J].中小学管理,1997(4):13~15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1]彭玉琨,张捷,贾大光.教育平等理论内涵分析与促进教育平等进程策略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1998(06)

[1]林毅夫,蔡日方,李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分析[J].经济研究.1998(06)

[2]都阳,JohnGiles.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冲击对家庭教育决策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6(04)

[4]岳昌君.教育对个人收入差异的影响[J].经济学(季刊).2004(S1)

[5]孙志军.中国教育个人收益率研究:一个文献综述及其政策含义[J].中国人口科学.2004(05)

[6]张红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平抑机制:工业化中期阶段的经济增长与政府行为选择[J].管理世界.2004(04)

[7]林光彬.等级制度、市场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J].管理世界.2004(04)

[8]李雪松,詹姆斯·赫克曼.选择偏差、比较优势与教育的异质性回报∶基于中国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4(04)

[9]董先安.浅释中国地区收入差距:1952-2002[J].经济研究.2004(09)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1]张丹.我国地方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

[2]马越越.低碳约束下的中国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

[3]范丹.低碳视角下的中国能源效率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

[4]颜敏.能力偏误、教育溢价与我国工资收入差异[D].东北财经大学2012

[5]黄万阳.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测度、效应与矫正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

[6]孟军.能源节约、碳减排与中国经济增长[D].东北财经大学2013

[7]潘祺志.我国工业能耗强度变动与节能路径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10

[8]张有绪.品牌资产模型与测度方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

[9]徐勇.中国国内旅游业发展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2

第3篇:东北师大研究生范文

关键词:游牧文化;乌桓;鲜卑;研究索引

中图分类号:K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8-0273-03

一、论著类(含博士、硕士毕业论文)

成永娜,《乌桓民族关系探析》,烟台大学硕士生论文,2009年。

郭鹏,《十六国时期慕容燕集团文化述论》,西北师大硕士毕业论文,2009年。

闵海霞,《匈奴发展史研究》,兰州大学博士生论文,2010年。

吴松岩,《早期鲜卑墓葬研究》,吉林大学博士生论文,2010年。

蒋东明,《慕容鲜卑兴衰原因探析》,内蒙古大学硕士生论文,2012年。

李莎,《论乌桓、鲜卑的南迁及其对汉匈关系的影响》,渤海大学硕士生论文,2012年。

陶丽根,《拓跋鲜卑早期史地综考》,内蒙古大学硕士生论文,2013年。

郝燕妮,《慕容鲜卑对“中国”认同问题研究》,吉林大学硕士生论文,2013年。

刘洋,《东汉王朝东北地区治理政策研究――以东汉王朝与鲜卑的关系为重心》,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生论文,2013年。

梁云,《拓跋鲜卑早期历史若干问题研究》,内蒙古大学博士生论文,2013年。

周刘备,《唐代诗人眼中的汉代边疆问题》,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生论文,2014年。

李洪波,《两汉时期的马政与边疆安全》,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生论文,2014年。

李焕清,《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号与崇山习俗考论》,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论文,2014年。

李路《汉代东北边疆民族文化与汉文化交流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论文2014年6月

张婷婷,《鲜卑族民间美术造型》,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生论文,2014年。

高建国,《鲜卑族裔府州折氏研究》,内蒙古大学博士生论文,2014年。

二、论文类

理论研究综述

傅新民,《融合、消亡、新生――北魏拓跋鲜卑文化改革沉思》,《网络财富》2009年01期。

闫祥云、马成军,《拓跋鲜卑史学自觉与北朝史学编纂》,《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姚胜,《甘英出使大秦原因考》,《塔里木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李焕清、王彦辉,《匈奴“瓯脱”考辩》,《史学理论研究》2009年04期。

王平、陈文,《简述东汉前期对北匈奴的政策》,《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薛海波,《试论汉魏之际东北各民族的政治发展形态――以部落酋豪为中心》,《东北史地》2009年08期。

闵海霞、崔明德,《试析南匈奴未能实现统一的原因》,《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李治亭,《论边疆问题与历代王朝的盛衰》,《东北史地》2009年11期。

陈得芝,《秦汉时期的北疆》,《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2009年12期。

焦应达,《古代北方民族法律起源探析》,《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程尼娜,《汉代东北亚封贡体制初探》,《学习与探索》2010年05期。

梁云,《内蒙古地区鲜卑历史的研究意义》,《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秦树才、梁初阳,《〈后汉书〉中国民族史史料概说》,《西南古籍研究》2011年06期。

杨春奋,《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男子发式微探》,《鸡西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梁云,《早期拓跋鲜卑研究回顾》,《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王冉,《论早期鲜卑和东胡的渊源》,《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02期。

付开镜,《魏晋南北朝鲜卑民族性观念的儒家化》,《史林》2012年06期。

周丽莎,《魏晋时期鲜卑之崛起及其被打压》,《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2年12期。

尹波涛,《略论马长寿先生的北魏史研究――以〈乌桓与鲜卑〉为中心》,《西北民族论丛》2013年08期。

李晓标,《区域旅游开发中的文脉分析研究――以拓跋鲜卑民族文化园为例》,《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年10期。

李昆、李建凤,《知网所见鲜卑族族源研究综述》,《青春岁月》2014年01期。

高然,《民族历程与慕容改姓》,《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年07期。

戴光宇,《试论鲜卑语、契丹语和满语的关系》,《满语研究》2014年12期。

赵红梅,《汉代边疆民族管理机构比较研究――以度辽将军、护羌校尉、使匈奴中郎将为中心》,《黑龙江社会科学》2014年09期。

起源与发展史

李海叶,《北魏时期的慕容与鲜卑》,《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黄河,《3-4世纪昌黎鲜卑胡姓群体初探》,《东北史地》2010年01期。

赵学政,《诗歌(词)中的北疆游牧史考――以匈奴、鲜卑为例》,《前沿》2010年01期。

殷宪,《拓跋代与平城》,《学习与探索》2010年03期。

李书吉,《拓跋魏代北史实拾遗》,《学习与探索》2010年05期。

曹永年,《关于拓跋鲜卑的发祥地问题――与李志敏先生商榷》,《中国史研究》2010年08期。

潘玲,《西汉时期乌桓历史辨析》,《史学集刊》2011年01期。

刘军,《论鲜卑拓跋氏族群结构的演变》,《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1年01期。

赵红梅,《慕容鲜卑早期历史谈论――关于慕容氏的起源及其对华夏文化的认同问题》,《学习与探索》2011年05期。

梁云,《拓跋鲜卑西迁大泽、匈奴故地原因探析》,《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1年07期。

杨军,《乌桓山与鲜卑山新考》,《欧亚学刊(国际版)》2011年10期。

倪瑞安,《拓跋南迁匈奴故地研究述评》,《东北史地》2012年01期。

穆臣,《慕容鲜卑民族共同体形成考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7期。

温玉成,《论拓跋部源自索离》,《新疆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11期。

丁柏峰,《简论吐谷浑西迁之后与慕容鲜卑的历史分野》,《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崔向东,《论慕容在慕容鲜卑崛起中的作用》,《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02期。

王鹏,《鲜卑人觊觎中原慕容世家的“皇帝梦”》,《国家人文历史》2013年02期。

刘宗铭,《简述鲜卑族的起源及发展演变史》,《学理论》2013年03期。

王天蛟,《嫩江流域是鲜卑入主中原的必由之路》,《理论观察》2013年04期。

魏俊杰,《论鲜卑段部的源流和兴衰》,《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高然,《慕容鲜卑早期历史考论》,《地方文化研究》2014年08期。

文化、社会生活与习俗

高恒天、赵金国,《秦汉时代鲜卑族的道德生活及影响》,《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徐海晶,《从北朝上层女子看鲜卑族的贞洁观》,《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孙险峰,《北魏鲜卑人的宇宙观――从鲜卑人的祭天礼制看宇宙观的变迁》,《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年11期。

庄鸿雁,《鲜卑萨满文化三论》,《学术交流》2012年09期。

王永平,《北魏后期迁洛鲜卑皇族集团之雅化――以其学术文化积累的提升为中心》,《河北学刊》2012年11期。

陈鹏,《拓跋鲜卑七分国人时间异说形成考》,《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2012年12期。

吕净植,《鲜卑非瑞兽辨》,《北方文物》2013年02期。

艾荫范,《尾音节为“隗”的古鲜卑人名音读和意涵初判》,《北方文物》2013年04期。

王春红,《北魏鲜卑八姓之嵇、奚辨》,《许昌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赵和平,《于阗尉迟氏源出鲜卑考――中古尉迟氏研究之二》,《敦煌研究》2014年06期。

肖永明,《青海魏晋十六国墓葬的鲜卑文化因素》,《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曾顺岗、张宏斌,《鲜卑政治、文化背景下的儒士命运――对北魏崔浩被诛的深层解读》,《天府新论》2014年05期。

孙楠,《鲜卑族口传文学的史料价值》,《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9期。

陆刚,《东汉鲜卑立体造型艺术发展脉络研究》,《雕塑》2014年09期。

宋丙玲,《从文本和考古材料探析早期鲜卑服饰反映的汉人意象》,《中国美术研究》2014年09期。

陆刚,《鲜卑立体造型艺术作品构成形式解析》,《美术教育研究》2014年10期。

政治、制度与军事

薛宗正,《关于慕容氏集成制度的探讨》,《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李俊方、魏舶,《汉晋护乌桓校尉职官性质演变探析》,《北方文物》2009年11期。

李大龙,《简论曹魏王朝的鲜卑政策――以王雄刺杀轲比能为中心》,《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10期。

李瑾明,《游牧社会领导者的作用考――以鲜卑君主的地位为中心》,《宋史研究论丛》2010年12期。

金洪培,《淝水之战与慕容垂复燕》,《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林永强,《汉朝针对降附乌桓的军政管理措施考论》,《黑龙江民族丛刊》2012年04期。

曹晋,《克里孟古城:檀石槐鲜卑军事大联盟的指挥中心》,《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毋有江,《拓跋鲜卑政治发展的地理空间》,《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2012年12期。

赵红梅,《鲜卑朝贡制度构建的历史轨迹――1―4世纪鲜卑朝贡中原王朝特征述略》,《学习与探索》2014年04期。

程尼娜,《汉魏晋时期东部鲜卑朝贡制度研究》,《学习与探索》2014年04期。

民族交往与融合

王华权,《汉语亲属称谓前缀“阿”成因再探――兼说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语对中古汉语的影响》,《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崔明德、成永娜,《乌桓调整与周边民族关系的原因及其影响》,《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周惠泉,《宇文虚中新探》,《文学评论》2009年09期。

孙玉景,《古代浑河地区民族族系嬗变及其文化特征》,《民族论坛》2010年03期。

汪锡鹏,《由太和五铢到北周三品――从钱币上看北朝鲜卑统治者的汉化进程》,《中国城市金融》2010年03期。

羊瑜,《从六镇鲜卑看拓跋鲜卑的汉化过程》,《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赵秀文、金锋、包福存,《鲜卑族汉化与诺曼底贵族盎格鲁化比较》,《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庄金秋,《略论段部鲜卑与两晋的关系》,《东北史地》2010年09期。

束霞平,《刍议鲜卑族服饰对南北朝戎服的影响》,《丝绸》2010年10期。

沈波,《对鲜卑族种属的多角度探析》,《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期。

金洪培,《叛服不常――略论慕容鲜卑与西晋的关系》,《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12期。

高然,《鲜卑豆卢氏世系补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0年12期。

赵红梅,《乌桓朝贡东汉王朝探微》,《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11期。

胡玉春,《铁弗匈奴与拓跋鲜卑关系考略》,《黑龙江史志》2012年01期。

王荔,《慕容鲜卑汉化过程浅析》,《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03期。

李春梅,《匈奴与乌桓的关系考述》,《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2年03期。

李莎,《论两汉时期乌桓、鲜卑南迁的原因及对汉匈奴关系的影响》,《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管芙蓉,《鲜卑族入主中原的意义》,《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潘慧,《浅析拓跋鲜卑和中原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丝绸之路》2012年08期。

赵红梅,《政治中心的移徙与民族文化的交融――慕容鲜卑传统教育渊源解析》,《学习与探索》2013年02期。

孙泓,《慕容鲜卑迁入朝鲜半岛及其影响》,《朝鲜、韩国历史研究》2013年03期。

郑亮,《试论东汉与鲜卑的和战关系》,《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年09期。

刘彦坤,《浅析鲜卑文化在南北朝时期对民族大融合推动作用》,《商》2014年04期。

孙颢,《高句丽与慕容鲜卑关系解读――以陶器为视角》,《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崔向东,《乌桓、鲜卑南迁西进与北方民族关系演变》,《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4年07期。

杨懿,《华裔理殊:永嘉之乱前的慕容鲜卑及其改革动因》,《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7期。

苗霖霖,《党项鲜卑关系再探讨》,《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年08期。

考古研究

吴松岩,《早期鲜卑考古学主要发现与研究述评》,《东北史地》2009年01期。

韦正,《鲜卑墓葬研究》,《考古学报》2009年07期。

倪瑞安,《拓跋―北魏墓葬研究的学科背景与核心问题》,《内蒙古文物考古》2010年01期。

吉平、刘海文、马婧,《内蒙古南宝力皋吐鲜卑墓地发掘简报》,《华夏考古》2010年06期。

陈孔坛,《“北周三品”钱币是鲜卑宇文部汉化的物证》,《东方收藏》2010年11期。

李怀顺,《河西魏晋墓壁画少数民族形象初探》,《华夏考古》2010年12期。

潘玲,《东汉至魏晋早期鲜卑墓葬的特征与演变分析―以性别和年龄差异为例》,《草原文物》2012年03期。

范恩实,《论西岔沟古墓群的族属――兼及乌桓、鲜卑考古文化的探索问题》,《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04期。

吴荭、王策毛、瑞林,《河西墓葬中的鲜卑因素》,《考古与文物》2012年04期。

潘玲,《长城地带早期鲜卑遗存文化因素来源分析》,《边疆考古研究》2012年08期。

吴松岩,《拓跋鲜卑一种特殊的合葬类型―二次叠葬墓》,《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2年09期。

谢洪波,《北朝镇墓兽造型与鲜卑族汉化的关系解析》,《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04期。

林林、冯雷、郭松雪,《慕容鲜卑早期落脚点“棘城之北”考》,《草原文物》2013年09期。

范兆飞,《北魏鲜卑丧葬习俗考论》,《学术月刊》2013年09期。

张景明,《鲜卑金银器与草原丝绸之路》,《边疆考古研究》2013年12期。

第4篇:东北师大研究生范文

关键词: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比较

1、前言

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在2006年由20所试点高校首次进行招生,设置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有利于充分发挥体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功能和作用,有利于适应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需求急剧增长的趋势,有利于积极调整和优化体育学科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2009年教育部决定,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范围。国家自2009年开始调整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结构,提出要大力发展专业学位,努力从根本上改变硕士研究生教育以攻读学术学位为主的局面,并力争到2015年,使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中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比例各占50%。随着全日制体育硕士的培养规模的壮大,到2010年全国已有62所高校开始招生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新形势下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位类型进行培养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课程设置方面必然会存在一些问题,不够完善。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对所涉及的专业领域分析研究

如表1所示,我国大部分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主要包括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和竞赛组织这四个领域。资料显示这几所高校只有沈阳体育学院有竞赛组织这个专业,其他学校尚未涉及这个领域。东北师范大学、鲁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浙江大学只有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这两个专业。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现在的人们越来越追求科学健身,需要社会体育指导员来指导他们如何进行合理科学的健身。因此其他高校可以增加社会体育指导这个专业领域,同时还能扩大学生的就业机会,让那些对社会体育指导感兴趣的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领域。

表1部分高校全日制体育硕士的专业领域

专业领域学校类别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

指导竞赛组织宁波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山东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鲁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具有其自身的特色,在各个领域下又设置了不同的研究方向。见表2:

表2上海体育学院各专业领域的研究方向

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体育教育的一般理论与方法研究运动训练一般理论与方法研究社会体育理论与基本方法体育教学研究专项训练理论与方法群众体育赛事的组织与管理体育教育社会学研究竞技体育的社会学研究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教育心理学研究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户外与极限运动项目开发与推广特殊体育教育理论与方法信息技术在运动训练与竞赛中的应用与开发社区体育组织与管理2.2不同专业领域的课程设置研究

2.2.1公共课

10所大学在公共课方面的比较,调查发现:浙江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山东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和山东师范大学这些高校的公共课有四门,分别是自然辩证法、逻辑学、外语、计算机,上海体育学院、宁波大学的公共课有自然辩证法、逻辑学、外语、计算机和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这五门公共课。上海体育学院有统计分析与计算机课、鲁东大学有网络应用技术课,这些课的设置比计算机这门课更具体、更容易让学生学到一些具体的知识。与这些学校的课程设置都不同的是浙江大学,它的公共课也是四门,但不同的是这四门课包括英语、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还有一门公共素质类课程的选修课。

2.2.2体育教学

浙江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沈阳体育学院及北京师范大学这几所学校的体育教学领域核心课程设置了五门课程,分别有体育课程导论、体育教材教法、运动技能学习原理、体适能评定与方法、体育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山东体育学院的体育教学领域设置了体育教育理论与方法、大学体育教学概论和专项理论与实践;上海体育学院的体育教学领域设置了现代学校体育专题;山东师范大学的体育教学领域设置了人类运动发展与促进。浙江大学的体育教学领域设置了体育科学研究法、运动生理学研究进展、体育教学论、球类教学理论与实践、田径教学理论与实践、体操教学理论与实践、武术教学理论与实践。

2.2.3运动训练

浙江师范大学、沈阳体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宁波大学、鲁东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的运动训练领域核心课程有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运动心理理论与应用、运动训练科学监控、运动上病的防治与康复、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这五门课程。与此不同,东北师范大学的运动训练领域核心课程还设置了体适能评定与方法这门课;山东体育学院的运动训练领域核心课程设置了运动心理学进展、运动人体科学专题和专项理论与实践;上海体育学院的运动训练领域核心课程设置了现代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专题;浙江大学的运动训练领域核心课程设置了体育科学研究法、运动生理学研究进展、运动训练学理论与实践、球类训练理论与实践、田径训练理论与实践、体操训练理论与实践、武术训练理论与实践。

2.2.4社会体育指导

浙江师范大学、沈阳体育学院这部分学校的社会体育指导领域核心课程有社会体育学、健身理论与实践、运动处方、大众体育管理、运动休闲项目概要这五门课程。山东体育学院的社会体育指导领域核心课程设置了体育赛事的组织与管理、锻炼心理学、社会体育指导理论与实践、专项理论与实践;上海体育学院的社会体育指导领域核心课程设置了现代学校体育专题;山东师范大学的社会体育指导领域核心课程设置了体育社会学研究和社会体育心理研究。

2.2.5竞赛组织

沈阳体育学院的竞赛组织领域核心课程有体育市场营销、体育产业导论、体育管理理论与实务、体育竞赛组织与管理、体育法与伦理。曲阜师范大学的竞赛组织领域核心课程设置了运动竞赛理论。

2.3实践环节的比较研究

表3部分高校教学实践环节比较

学校类别教育实习内容学分宁波大学教育实习包括教学工作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调查研究。实习时间为半年(必要时可以延长到一年)教学工作实习要求学生一般每人听课不少于2周,从事课堂教学一般不少于15周,参加教学评议不少于5次。从事1个班(一般是任课班)的班主任工作,开展班主任工作实习活动,实习班主任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10周。8浙江师范大学顶岗实习包括见习与实践1个学期,见习不少于10次课(20学时),实践教学不少于4次课(8学时)。本科专业实习管理,协助带队教室做8周的本科生教育实习管理工作,完成2期实习队刊、3次以上听课记录。专业技术实训,不间断学习或训练一个学期。学术活动,参加6次以上(含6次)学术活动。完成与毕业论文相关的文献检索或撰写相关调查报告。在校期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通过考核获得相关资格证书。8东北师范大学必须保证不少于1年的实践教学,教学实践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等实践形式,实践时间不少于半年。8山东体育学院教学实习或实践时间不少于1年,实习结束后撰写实践总结报告。4上海体育学院实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校内实习,实习时间为6个月;第二阶段为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实习时间6个月。实习结束后撰写实结报告。8沈阳体育学院实习时间不少于1年,实习结束后撰写实践总结报告。8鲁东大学实习时间不少于1年,实习结束后撰写实践总结报告。8北京师范大学教学或训练实习与科研技能训练实践,时间不少于1年,实习结束后撰写实践总结报告。在实习期间应参加不少于8次的有关学术活动。8浙江大学实践实习,每周2学时以上,总计时间一年,提交实习计划,撰写实践总结。8山东师范大学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一年。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社会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运动训练与社会体育实践等实践形式,其中校外实践活动时间不少于10周,校内专业教学实习不少于20学时,实习结束后撰写实践总结报告。8由表3可以看出,浙江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对学生的实践部分做的比较详细具体,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浙江师范大学和宁波大学的实习时间为半年,其他高校的实习时间均为一年,但宁波大学根据需要可将实习时间延长到一年。宁波大学与山东师范大学的实践环节中包括了班主任工作实习,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而且还能更好的了解学生的需要。教学实践课的学分都是8学分,只有山东体育学院的是4学分,实习结束后都要求撰写实践总结报告。

3、结论

我国大部分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主要包括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和竞赛组织这四个领域。大部分高校设置的公共课都大同小异,没有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来设置课程。各专业领域根据特点不同,设置了不同的课程。这10所高校都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制订了不同的实践内容,实习的时间大多是一年。实习合格所得的学分是8分,只有山东体育学院是4分。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管理资料汇编[Z].2011年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研讨会,2011,(11).

[2]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Z].教研[2009]1号,2009,(3).

[3]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文件.关于下达《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Z].学位[2005]8号,2005.

[4]谭政典,周兰君.中、美、日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报,2003,20(4):18-20.

[5]魏德样.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调查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报,2011,27(4):6-8.

[6]高玉英.新形势下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探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9,24(3):72-74.

[7]曹健.建立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6):94-96.

[8]周珂等.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1):115-117.

第5篇:东北师大研究生范文

东北农业大学2017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公开招考)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二、学习方式

博士研究生按入学后学习方式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类型。

(一)全日制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指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达到毕业要求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为全日制的毕业证书;其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可以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证书。

(二)非全日制

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指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达到毕业要求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为非全日制的毕业证书;其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可以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证书。

(三)报考相同专业的全日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考试科目、试卷内容、评分标准、录取分数等执行相同标准。

注:我校仅专业学位兽医博士接收非全日制报考。

三、就业方式

研究生按就业方式分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两种类型。

(一)定向就业

定向就业指按定向合同就业。报考定向就业的考生(含全日制、非全日制)在被录取前应与我校、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否则不予录取。报到时不转档案。

(二)非定向就业

非定向就业指按本人与用人单位按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报考非定向就业的考生(含全日制、非全日制)最晚在报到时须转入个人档案,逾期不能转入档案的,取消当年入学资格。

四、招生学科

2018年我校可通过公开招考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的学科(含导师名单)、及考试科目设置等请参见《东北农业大学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公开招考类)》(附件1)、《2018年东北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考试大纲》(附件2)。

五、招生计划

2018年我校可通过公开招考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的学科招生计划参见《东北农业大学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公开招考类)》(附件1)。因国家2018年招生计划尚未下达,我校在招生目录内公布的仅为预计招生人数,我校有权根据国家当年的招生计划在合理范围内进行调整。

六、报考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二)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全日制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三)身体和心理健康。

(四)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五)报考专业学位兽医博士(全日制、非全日制)除满足(一)、(二)、(三)、(四)条件还须满足以下报考条件:

1. 已获硕士学位者须有三年以上兽医行业相关部门工作经验;

2. 已获硕士学位者或应届全日制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须具备兽医或相关学科领域的硕士学位;

注:相关学科领域指医学门类、动物学、微生物学(与动物相关)、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水产(限鱼病方向);养殖、渔业领域的农业推广硕士(毕业论文内容与兽医相关)。

3.若硕士学位为非兽医及相关学科领域,则本科专业必须为兽医或动物医学、动物药学、兽医公共卫生、中兽医、动物检疫等;

4.不接受普通本科高校教学科研人员和同等学力人员报考。

七、网上报名

(一)网上报名地址:中国研招网yz.chsi.com.cn(主页-博士网报)。

(二)填报报考类别:选“普通招考”。

(三)填报报考导师:考生须在备用信息部分的“备用信息”栏内填写报考导师姓名(仅填导师姓名),此栏仅可填报一名导师,不填或多填无效。

(四)网上缴纳报名费:报名期间需缴纳150元报名费,缴费成功视为网上报名有效,报名费不予退回。

(五)网报信息简表打印:网报结束后需按要求下载打印《网上报名信息简表》。

(六)网上报名时间:2018年1月20日—2018年3月5日

八、现场确认

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均应在规定时间内携带相关材料到指定地点进行现场确认和材料审查。考生应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或提供不实信息造成无法录取等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未经现场确认的考生一律不得参加考试。

(一)现场确认时间:2018年3月10日。

(二)现场确认地点:东北农业大学主楼八楼841室。

学校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木材街59号(南门)或长江路600号(北门)或化工路100号(东门)。

(三)现场确认内容:审验证件原件;审查考生报考资格;复核报考导师;提交报名材料等。

(四)现场确认提交纸质报名材料

1. 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2. 学士、硕士学位及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3. 应届生提供学生证原件及复印件(应届毕业硕士生必须在入学前补交毕业证、学位证原件及复印件);

4. 提交本人签名、且审批完整的《网上报名信息简表》;

5. 提交两名专家签字的推荐信原件(此材料正式录取后将存入个人学籍档案)。

6. 以上所有原件供现场确认审验;所有复印件需上交备案,恕不退还。

九、考试

(一)初试

初试的科目为外国语和两门业务课。考试方式均为笔试。每科考试时间为3小时,每科满分为100分。

3月24日上午 业务课一

3月24日下午 业务课二

3月25日上午 外国语

具体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及有关要求详见《准考证》,考生请登录报名网站自行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打印时间:2018年3月20日—25日。

注:准考证在使用期间正反面均不得书写。

(二)复试

复试时间:2018年3月25日下午。

复试由招生学院统一组织,并按学校总体要求公布本学院复试办法和程序。学院复试小组根据专业培养要求和考生具体情况,考察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学科前沿知识及最新研究动态掌握情况、是否具备博士生培养的潜能和综合素质,并进行外国语的听力和口语测试。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十、录取

(一)录取按《东北农业大学招生工作管理暂行办法》执行。最终录取成绩按“初试成绩÷3×70%+复试成绩×30%”计算。

(二)学校奖励计划及使用办法

1. 学校奖励计划由学校直接下达给符合条件的导师,导师未完成的奖励计划由学校收回进行统一调配。我校2018年具备学校奖励计划招生资格的导师名单及说明详见附件4。

2. 使用办法

(1)享有学校奖励计划的导师,可直接使用奖励计划录取报考本人考生中录取成绩排名第一的考生,该生不再参与所在学科考生的整体排名。

(2)使用奖励计划录取后学科尚有招生计划的,则报考该学科的所有考生需按最终录取成绩从高到低按报考的导师基本计划及招生限额确定录取。

3. 享有学校奖励计划且可用于公开招考的导师姓名后带有标记;享有学校奖励计划但已用于申请考核,不能再用于单独录取公开招考考生的导师附件1中不做特殊标记。(详见附件1、附件4)

(二)最终录取名单由学校招生领导小组审核确定后公示。公示期结束后录取名单上报上级部门审核,审核通过后向录取考生发放录取通知书。

(三)应届硕士毕业生考生入学时未取得国家承认的硕士毕业证书者将取消录取资格。

十一、学费标准

学费每生10000元/年,学制3年。

十二、奖助贷政策

(一)国家助学金

发放范围:录取为我校非定向全日制博士研究生;

发放标准:每生10000元/年。

(二)国家奖学金

发放范围:凡取得我校正式学籍、已注册的全日制非定向博士研究生均有资格申请;

发放标准:每生30000元/年。

(三)东北农业大学学业奖学金

发放范围:录取为我校非定向全日制研究生;

发放标准:

学业奖学金

学业助学金

新生

1.本硕博、硕博连读,奖励15000元/人·年;

2.申请-考核录取,奖励12000元/人·年;

3.统一考试录取、奖励10000元/人·年。

——

二、三年级

1.一等学业奖学金(20%),奖励12000元;

2.二等学业奖学金(40%),奖励10000元。

未获得学业奖学金(40%),奖励5000元。

(四)东北农业大学“三助”津贴

(五)社会奖学金

(六)国家助学贷款

家庭困难研究生科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具体按照国家及黑龙江省相关政策执行。

十三、联系方式

办公地址:东北农业大学主楼839室

通讯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木材街59号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联系电话:0451-55190398

联系邮箱:neauyzb@163.com

(研究生院放假时间2018年1月19日-2月25日,假期来电如未能接听请通过电子邮箱进行咨询)

联系人:张老师

附件1:2018年东北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公开招考类)

附件2:2018年东北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初试科目考试大纲

附件3:专家推荐信(模板)

附件4: 2018年我校具备学校奖励计划招生资格导师名单

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附件【附件1:东北农业大学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公开招考类).xls.pdf】

附件【附件2:东北农业大学2018年博士研究生初试科目考试大纲.docx.pdf】

第6篇:东北师大研究生范文

昆虫生态学家。1949~1953年任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系教授;发表180余篇论文,出版20余本专著,主要有《昆虫毒理学》、《昆虫毒理学的新进展》等;科研成果《昆虫神经毒素的研究》获1988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郭毓彬(1892~1981)

生物学教育家。1928年自美国葛林乃尔学院和依林诺斯大学毕业回国。1931年任北平师范大学教授,教务委员会委员,生物系系主任。曾任东吴大学、西北联大、西北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胡先(1894~1968)

植物分类学家,中国植物学的奠基人,中国生物学的创始人,享有世界声誉的植物学家。1928~1952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毕生从事植物分类学研究,是继钟观光后的又一位大规模植物标本采集者。1948年4月与郑万钧共同发表的新种水杉震惊世界植物学界。

林(19D3~1981)

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毕生从事种子植物分类学研究,对菊科、龙胆科、旋花科及福建省植物均作过深入研究。主持《中国植物志》编写为中国植物区系研究提供了重要文献。

张春霖(1897~1963)

鱼类学家。1950~1952年任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系主任。曾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理学院院长。是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创建人和我国现代鱼类学的奠基人之一。著有《中国鲤类志》、《中国鲇类志》等。主编有《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南海鱼类志》、《东海鱼类志》等。

陈桢(1894~1957)

动物学家、遗传学家、生物学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1957年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1933年编写的高级中学教科书《生物学》,对我国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普及和生物学人才的培养,曾起过很大作用。

武兆发(1904~1957)

细胞学家。建国后,历任辅仁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抵动物教研室主任。长期从事动物细胞学、生物制片学研究,创办前进生物标本馆,专于生物制片技术,创造新的制片染色方法。

孔宪武(1897~1984)

植物学家。1942年起任西北师范学院教授、生物系主任等职,兼任《中国植物志》编委会委员。毕生致力于植物分类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奠基和推动了我国植物科学研究,受到国际学术界的赞誉。

秉志(1886―1965)

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08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近代生物学的一代宗师。组织了中国最早的群众学术性团体“中国科学社”,并刊行中国最早的学术刊物《科学》。1934年发起成立了中国动物学会,任第一届理事长。

汪仁(1912~1993)

细胞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发现刺激狗迷走神经中枢端后脑垂体后叶细胞发生变化,证明脑垂体中颗粒为其分泌产物;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展了癌变原理和肿瘤细胞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王文采(1926~)

植物分类学家,中国科学学院院士。194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一直从事系统植物学种子植物研究。发现20个新属、540个新种。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郑光美(1932~)

鸟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长期从事鸟类学研究,在我国鸟类学研究的很多领域进行了开拓性工作。200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7年获部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俞德浚(1908~1986)

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对中国高等种子植物,特别是蔷薇科、豆科、秋海棠科的分类有广泛深入的研究。是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的奠基者。

刘瑞玉(1922~)

海洋生物学和甲壳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5年毕业于辅仁大学生物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系统阐述了中国各海底栖生物组成、分布、群落和生态特点,首次发现黄海冷水性生物群落,提出区系、群落区划方案。

孙儒泳(1927~)

动物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将脊椎动物生理生态引入我国,为我国动物生理生态的研究开创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王晓东(1963~)

第7篇:东北师大研究生范文

*同志作为一名教师,先后为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开设三个层次共10门课程,如博士生的兽医外科学进展、超声和内窥镜技术及显微外科学;硕士生的高级兽医外科学、临床诊疗新技术和理疗与激光;本科生的家畜外科学、家畜外科手术学、兽医理疗学和临床教学实习等课程。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他总是认真备课,给学生上好每一堂课。即使是选修课和实验课,也同样对待,精心准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学生的好评,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他深知教材是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根据教学和临床的需要,积极编写教材和专著。参编《家畜外科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兽医临床诊断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兽医外科学》(兽医专业参考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小动物麻醉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小动物麻醉教师培训班教材,主编并总审,东北农业大学出版,1993年)。现正在主编《家畜外科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农业出版社)第四版和参编《家畜外科手术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第四版。出版专著二部《犬病学》(中国科技文献出版社,2000年),《科学养犬和犬病防治500问》(中国科技文献出版社,2000年)。

*同志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共进行四项教学与教改的研究,主持国家教育部教研项目“动物医学类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和实践”的子项目;参加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动物医学专业五年制培养方案的改革与探索”;主持东北农业大学教研项目“医教结合——兽医专业临床教学模式的研究”;主持东北农业大学教研项目“兽医外科手术的多媒体教学”;主持东北农业大学教研项目“动物医学专业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在完成的教研项目中,“五年制兽医教学改革721模式的实践与成效”项目获2000年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医教结合——兽医专业临床教学的一种有效模式”项目获东北农大学1999年优秀教学成果奖。这些教学成果的实施,对于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环节和动手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校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不仅仅在黑龙江省,而且在全国有很好的声誉,许多省争相要我校兽医专业培养的毕业生。由此可见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质量是密切相关的。作为动物医学院院长,*同志在这方面思路宽阔,成绩突出。

*同志还非常注重学科建设和“211工程”建设带领动物医学院做了大量的基础建设、人才建设和条件建设。经过艰苦的努力,三年内先后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单位,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为兽医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在重点学科评审中,动物医学专业一共有三个二级学科,于2000年全部通过省重点学科评审。现在又都申报了国家重点学科,争取能够有新的突破。“211工程”已完成了一期建设,去年通过了省级验收,最近正在积极准备通过国家教育部六月末组织的验收。

在科研方面*同志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现主持科研课题五项,科研经费合计74万元。主持的项目有国家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黑龙江省青年基金项目,黑龙江拾九五”重大项目,黑龙江省创新工程项目,黑龙江拾九五”攻关项目各一项。参加科研课题四项,主要有省科委攻关项目两项,美国CONRAD基金会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各一项。完成的课题中有3项获奖,其中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获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同志不但出色完成教学和科研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并结出丰硕的果实。已培养出2名博士研究生和6名硕士研究生。还有在读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6名。他所培养出的硕士研究生全部攻读了博士学位。其中有一名因成绩优异被提前推荐攻读博士学位,另一名以优异成绩被美国Purdue大学录取,这在我校还是首次。

*同志除了完成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工作外,还承担了大量的社会工作。主要社会兼职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兽医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兽医外科学分会小动物疾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兽医外科学分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东北外科分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东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常委,并被聘为部级和地方主办的《中国兽医杂志》、《中国动物保椒、《激光生物学报》、《激光杂志》、《东北农业大学学报》、《黑龙江畜牧兽医》、《中国动物检疫》七种学术刊物的编委。

1999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被评为东北农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00年被评为东北农业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第8篇:东北师大研究生范文

从报考专业方面分析,工商管理专业报考人数居首位,为19749人,随后为会计专业的13124人和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的12957人,报考人数居第四至十位的专业依次为金融、公共管理、计算机技术、法律硕士(法学)、广播电视、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报考山东大学考生23018人

  2018全国报考山东大学的考生共23018人,其188个学术型招生专业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2800人,69个专业学位招生专业(领域)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2200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1500人。

各相关专业已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1552人(含医学长学制学生257人),其中学术型930人,专业学位622人,推荐免试研究生约占全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的31%。

 

报考南京大学2万+

  南大硕士研究生计划招收5400余人,其中全日制计划的50%为“推免生”,2018考研网报约2万余人,这些考生将竞争3000多个招生名额。

 

 

报考首都师范大学10988人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工作已经结束,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报考规模在2017年基础上再创新高。其中,网报人数为10988人,与2017年基本持平;经现场确认和资格审核,准考人数为9889人,比2017年增加1576人,增幅19%。

 

报考华南理工大学考生

17030人

 

报考华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人数为17030人,较去年增长17.3%,再创报考人数新高。

 

报考南开大学考生16148人

 

全国共有16148人报考南开大学,较去年增加2329人,增长16.85%,其中:

报考学术型专业考生共有7353人,报考专业硕士考生共有8795人;报考全日制12927人,非全日制3221人。

报考人数最多的学术型专业为金融学、企业管理、中国古代文学、药物化学、产业经济学;报考人数最多的专业型硕士专业为工商管理、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会计、金融。

 

报考南昌大学考生12681人

 

2018年全国共有12681名考生报考南昌大学,报考人数最多的是公共管理专业,考生数达到824人。

 

报考山东师范大学考生

10258人

 

2018年报考山东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现场确认10258人,相比2017年8275人,同比增长23.96%。

其中,报考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4042人,比去年增加411人,增幅达11.32%;报考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数为4409人,比去年增加1339人,增幅达43.62%;报考非全日制人数为1807人,比去年增加233人,增幅达14.8%。另外,外省报考我校人数为1535人,增幅27.17%。

值得注意的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受到越来越多的考生青睐。以教育硕士为例,2015年报考人数为976人,2018年报考人数为2299人,近四年增幅达135.55%。

 

报考西北大学考生

10258人

 

2018年全国报考西北大学硕士研究生人数达10494人,创历史新高。

虽然浙江大学官网上并没有公布18考研的招生人数总数,但是根据2017年的报考人数18700来看,今年情况依然“不容乐观”。还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根据18考研研友提供的数据,2018年考研报考17000+,招生人数推免生招收832人,统考招生1768人,非全日制405人。

第9篇:东北师大研究生范文

××同志作为一名教师,先后为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开设三个层次共10门课程,如博士生的兽医外科学进展、超声和内窥镜技术及显微外科学;硕士生的高级兽医外科学、临床诊疗新技术和理疗与激光;本科生的家畜外科学、家畜外科手术学、兽医理疗学和临床教学实习等课程。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他总是认真备课,给学生上好每一堂课。即使是选修课和实验课,也同样对待,精心准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学生的好评,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他深知教材是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根据教学和临床的需要,积极编写教材和专著。参编《家畜外科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兽医临床诊断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兽医外科学》(兽医专业参考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小动物麻醉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小动物麻醉教师培训班教材,主编并总审,东北农业大学出版,1993年)。现正在主编《家畜外科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农业出版社)第四版和参编《家畜外科手术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第四版。出版专著二部《犬病学》(中国科技文献出版社,2000年),《科学养犬和犬病防治500问》(中国科技文献出版社,2000年)。

××同志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共进行四项教学与教改的研究,主持国家教育部教研项目“动物医学类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和实践”的子项目;参加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动物医学专业五年制培养方案的改革与探索”;主持东北农业大学教研项目“医教结合——兽医专业临床教学模式的研究”;主持东北农业大学教研项目“兽医外科手术的多媒体教学”;主持东北农业大学教研项目“动物医学专业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在完成的教研项目中,“五年制兽医教学改革721模式的实践与成效”项目获2000年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医教结合——兽医专业临床教学的一种有效模式”项目获东北农大学1999年优秀教学成果奖。这些教学成果的实施,对于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环节和动手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校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不仅仅在黑龙江省,而且在全国有很好的声誉,许多省争相要我校兽医专业培养的毕业生。由此可见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质量是密切相关的。作为动物医学院院长,××同志在这方面思路宽阔,成绩突出。

××同志还非常注重学科建设和“211工程”建设带领动物医学院做了大量的基础建设、人才建设和条件建设。经过艰苦的努力,三年内先后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单位,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为兽医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在重点学科评审中,动物医学专业一共有三个二级学科,于2000年全部通过省重点学科评审。现在又都申报了国家重点学科,争取能够有新的突破。“211工程”已完成了一期建设,去年通过了省级验收,最近正在积极准备通过国家教育部六月末组织的验收。

在科研方面××同志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现主持科研课题五项,科研经费合计74万元。主持的项目有国家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黑龙江省青年基金项目,黑龙江拾九五”重大项目,黑龙江省创新工程项目,黑龙江拾九五”攻关项目各一项。参加科研课题四项,主要有省科委攻关项目两项,美国conrad基金会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各一项。完成的课题中有3项获奖,其中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获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同志不但出色完成教学和科研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并结出丰硕的果实。已培养出2名博士研究生和6名硕士研究生。还有在读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6名。他所培养出的硕士研究生全部攻读了博士学位。其中有一名因成绩优异被提前推荐攻读博士学位,另一名以优异成绩被美国purdue大学录取,这在我校还是首次。

××同志除了完成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工作外,还承担了大量的社会工作。主要社会兼职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兽医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兽医外科学分会小动物疾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兽医外科学分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东北外科分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东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常委,并被聘为部级和地方主办的《中国兽医杂志》、《中国动物保椒、,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激光生物学报》、《激光杂志》、《东北农业大学学报》、《黑龙江畜牧兽医》、《中国动物检疫》七种学术刊物的编委。1999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被评为东北农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00年被评为东北农业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