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医疗保险范文

大学生医疗保险精选(九篇)

大学生医疗保险

第1篇:大学生医疗保险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医疗保险;参保率;影响因素

2008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2009年各省按照中央政策分别制定了具体实施意见,至此我国大学生享有公费医疗转变为医疗保险[1]。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仍缺乏完善的理论和实践研究[2],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医疗模式的探析、国内外医保经验的借鉴与启示、大学生对现行医疗保险制度的认知,而在大学生的医疗保险参加现状及影响参保率的因素方面还需更多的探讨。为了解大学生的医疗保险参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寻提升大学生医疗保险参保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为相关部门制定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医保政策提供参考,本研究于2013年10月开展对芜湖某高校进行了相关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调查针对皖南医学院的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及药学专业,进行年级分层抽样调查,共发放1150份,其中收回113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8.26%,通过问卷的整理,剔除不合格问卷6份,有效率97.74%。

1.2方法

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法,问卷自行编制。于2013年9月在皖南医学院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1)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级、院校、家庭及经济情况等。(2)自我健康管理:包括被调查者的健康状况、健康关注状况及医疗就诊状况等。(3)医疗保险制度的认知状况,参保必要性评价以及提高参保率的有效措施等。问卷自行填写完成,对于问卷填写不完整或与填写要求不符的问卷,予以剔除。

1.3统计和分析

以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逻辑核对,采用SPSS1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影响因素研究采用χ2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所有检验均为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本次调查有效人数为1124名,调查对象中大一366人(32.56%),大二376人(33.45%),大三382人(33.99%),其中女生624人,占55.52%,男生500人,占44.48%。调查对象以18~22岁为主,占94.84%。调查的学生中以非独生子女为主,占64.59%。调查共涉及3个专业,分别为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药学,其调查人数分别为271(24.11%),533(47.42%)和320(28.47%)。农村生源831名,高于城镇生源,占总人数的73.93%。调查对象中经济来源以父母提供为主的有1076名,占95.73%。年医疗费用占年生活费比例以5%以下为主,占67.26%。

2.2医疗保险参保情况分析

至少参加1种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041(92.62%),其中参加大学生城镇医疗保险的人数为458人(40.75%),其他医疗保险的参保率均低于此比例。未参加医疗保险的原因中,没有参加医疗保险经验是最主要的原因,占总人数的27.71%。调查显示,了解医保的学生仅有417人(37.10%),大学生参加医疗保险的途径以学校统一组织参保为主,共有836名(80.31%)。调查中认为参加医疗保险没有必要的学生有440人,占39.15%。每年用于医疗保险的费用在100元以下的人数为642(61.67%),而调查显示,却有216名(20.75%)学生不清楚自己每年用于医疗保险的费用。见表1。

2.3参保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2.3.1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专业、年级、大学生对参保必要性的评价和家庭月收入等的大学生参保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参保有必要的大学生的参保率高于认为参保没有必要的(χ2=9.97,P=0.002)。不同专业学生的参保率也存在统计学差异(χ2=35.78,P<0.001)。分别在不同专业之间做两两单因素分析(α=0.05/3),药学专业高于预防(χ2=26.15,P<0.001),临床专业高于预防(χ2=21.46,P<0.001),药学和临床无差异(χ2=2.10,P>0.001)。不同年级间也存在统计差异(χ2=29.24,P<0.001),分别对不同专业做两两单因素分析,大二年级高于大一(χ2=20.65,P<0.001),大三年级高于大一(χ2=13.44,P<0.001),大二年级和大三之间无差异。不同家庭月收入的学生的参保率也不同(χ2=15.76,P=0.001),两两分析后,2000元以下高于10000元以上(χ2=10.65,P<0.001),2000到5000元之间高于10000元以上(χ2=14.91,P<0.001),5000到10000元之间高于10000元以上(χ2=6.93,P<0.001),2000元以下、2000到5000元之间、5000到10000元之间没有差异。详见表2。2.3.2Logistic回归分析为排除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找出影响大学生参保率的主要因素,以大学生参保现状为因变量,专业(设有哑变量,预防为对照)、年级(设有哑变量,大一为对照)、参保必要性、家庭月收入(设有哑变量,2000元以下为对照)作为自变量(各变量的赋值如表3所示),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Enter法,α入=0.05,α出=0.10)。药学专业参保率高于预防(χ2=19.98,P<0.01,OR=3.23,95%CI=1.93~5.41);大二年级参保率高于大一(χ2=13.31,P<0.01,OR=2.85,95%CI=1.62~5.01);和家庭月收入2000元以下相比,月收入2000~5000(χ2=6.25,P<0.01,OR=0.31,95%CI=0.12~0.78)和5000~10000元(χ2=7.91,P<0.01,OR=0.27,95%CI=0.11~0.67);认为参保有必要的学生参保率高于认为参保没必要的(χ2=9.97,P<0.01,OR=2.14,95%CI=1.34~3.44)。见表3。

3讨论

3.1大学生城镇医疗保险参保率偏低

目前,大学生医疗保险正在从以往的公费医疗向多种形式转变,虽然已有相关政策出台,但在校大学生的医疗保障体系尚未健全[3]。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的医疗保障问题,总的说来经历了一个由公费医疗到自费医疗再到医疗保险的过程,国务院出台了针对大学生的医保政策之后,各地高校纷纷出台具体政策,解决大学生的医疗保障问题[4],在实施和推行的过程中尚存在众多未知的问题,及时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医疗保险状况具有一定意义。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大多数都曾参加医疗保险,但参加大学生城镇医疗保险的人数却不理想,参保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5]。与新农合和商业保险相比,大学生城镇医疗保险被了解程度较低,推广面较小,为大多数学生所不熟悉、不了解,这可能是造成大学生城镇医疗保险参保率不高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由于对医疗保险不够关心,有可能自己参保了也不知道,这就导致了医疗保险失去应有的意义[6]。一般学校统一参保为城镇医疗保险,调查结果中参加城镇医疗保险的人数却低于参加学校统一保险的人数,说明有许多学生不知道自己参加了城镇医疗保险,对学校的参保方式不了解。

3.2未参加医疗保险的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在未参加医疗保险的学生中,没有参加保险的经验是最主要的原因。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处于教学环境较为封闭学习任务较紧张的中学阶段,对于保险方面皆由家长代为办理,因此,大学生在参加医疗保险方面的经验几乎为零,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在校大学生的医疗保险参保率。其次,存在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身体好,参加医疗保险没作用而不用参加医疗保险,因此,加强健康保险的意识是增加参保率的一个重要方面。

3.3大学生对参保必要性的评价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大学生没有养成健康投资的理念,认为自己正处于风华正茂的年龄,得重大疾病的概率很小[7]。结果显示,大学生参加医疗保险是有必要的这一观念促使参保率升高(OR=1.66),与王莹、张小勇等人的分析一致,参保必要性评价较低是参保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8]。大学生中39.15%的人认为没必要参加医疗保险,对于参保意识不足的学生应加强对其的医疗保险讲解宣传,使其能够正确认识到参加医疗保险对其健康的保障作用。大学生是否参保与大学生所处年级有关。高年级参保率均高于低年级,这可能与不同年级学生对医保的了解程度有关。高年级学生对医疗保险的了解明显高于低年级,尤其是大一年级的了解程度更低,这很可能是因为学校还未对其进行医疗保险方面的教育。因此,针对大一学生这个薄弱点进行强力度的医疗保险知识教育很有必要,也可以使资源更合理的分配利用还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参保率还与家庭月收入有关,收入较低(OR=1.373)是一个提高参保率的影响因素。低月收入家庭的学生参保率高于总体水平。学生的经济能力也会影响学生的参保意愿,月均消费额较低者参加社会保险(包括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意愿比参加商业保险强烈[4]。大多数学生的经济主要由父母提供,因此,家庭经济水平关系到学生在疾病方面的应对能力,为了防止发生重大疾病所带来的经济上的困扰,选择参加医疗保险对其很重要,所以这一人群的参保意识和参保率都高于平均水平。同时也反映了月收入较高的家庭对大学生城镇医疗保险积极性不高,可能是因为已经购买了商业保险或对自身的经济实力有信心。

3.4大学生对医疗保险政策的认知

在关于大学生对医保的认知程度调查中,很了解的仅占0.71%,不了解医疗保险的却占了62.90%,可以明显地看出大学生关于医疗保险的知识十分匮乏。高校在学生入学时没有对学生进行医疗保险相关知识的宣传、解释具体情况,致使很多学生不了解限制条件和保障内容[9]。大学生群体对自身医疗保障政策并不是十分了解[10],加大对大学生的医保知识的宣传力度势在必行。从调查中也可以看出,有22.24%的大学生通过学校的宣传获得医保知识,是大学生获得医保知识的最主要途径。学校宣传在增强大学生对医保新政策认识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加强校医院建设和大学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宣传等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增强大学生保险意识,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医疗消费意愿和行为[11]。大学生的活动范围主要在学校内,所以通过学校的宣传获得医保知识的机会更多。故在选择医保宣传途径上,通过在学校内部进行健康教育和医保知识的宣传有很大的意义,这样可以集中较多的学生提高效率,并且通过口口相传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其次,通过网络、报刊、电视等媒体来获取医保相关知识也是重要途径,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网络沟通利用较为频繁,因此,医保知识还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宣讲传播,网络上传播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还可便于更多的人学习查询。

综上所述,大学生对医疗保险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对医疗保险的现状评价也不高,因此,在完善医保制度的基础上,还需要加强医保知识的宣传力度来提高大学生对参加医疗保险的认识,让更多的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医保的重要性,积极参加医保。

作者:李通达 房雨婷 陈翀 柏有为 陶涛 王雅倩 赵秀东 史玉坤 彭宝珍 宋建 单位:皖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海荣,周绿林,林枫.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国际比较与借鉴[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26(11):742-743,747.

[2]郭婧.中国现行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存在问题探究[J].河南教育:高教,2013,(8):3-4.

[3]张太海,程茂金.解决城镇弱势群体医疗保障问题的思路与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6):131-132.

[4]王明慧,赵剑,陶四海,等.大学生医疗保障现状及参保意愿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3):2444-2447.

[5]袁翠欣,王新,张朋朋.河北省大学生医疗保险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26):61-62,67.

[6]邵平.杭州市大学生卫生服务利用及医疗保障情况调查[J].健康研究,2009,29(1):58-61.

[7]徐倩,赵文龙.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完善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3,9(13):2065-2067.

[8]王莹,张小勇,欧阳俊婷,等.北京市大学生医疗保险参保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8):1208-1211.

[9]唐荣,苏维.大学生医疗保险需求调查以及制度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4):679-681.

第2篇:大学生医疗保险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化;法律化

中图分类号:G4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6.60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6-144-02

一、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

从2008年10月25日国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2008]119号),决定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到2009年国务院印发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规定2009年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范围。这些举措使绝大多数大学生在发病时都可以获得帮助,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学生患大病无保障的后顾之忧,同时也减轻了各高校支付医疗费用的沉重负担,解决了多年来高校医疗费用普遍严重超支的状况。但改革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制度实施不尽如人意。第一,大学生参保采取自愿原则,缺乏强制性,而高校和大学生常常都抱有侥幸心理,不愿意参保,最后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然屡见不鲜。第二,大学生医疗保险的相关规定不尽完善,使制度实施过程中各方的权利义务不明确,出现问题后的责任追究机制也不完善。第三,大学生医疗保险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不胜明确,以至于大学生在投保过程中顾此失彼,其利益未得到切实的保护。

为解决大学生医疗保险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学界对大学生医疗保险进行了较为充分的探讨,就许多问题也达成了一致,比如大学生医疗保险的原则性问题、大学生医疗保险的构成及各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等等。通常认为,大学生医疗保险应该由社会保险、商业保险、社会医疗救助和助医贷款四个部分组成,只有这四个部分完整的组合在一起才能够使大学生切实的享受到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带来的优惠。而大学生医疗保险纳入城镇医疗保险的部分属于社会保险的范围,因此应该具有强制性[1]。但这些讨论都是从社会保障的角度进行讨论的,以法学为视角进行的探讨少之又少。同时,对大学生医疗保险的规范也仅仅处于政策层面的调整,法律法规对大学生医疗保险的规范仍未见踪影。笔者认为只有在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构建范围内分别认定了大学生医疗保险的特征、性质、种类等问题,并将大学生医疗保险在法律制度上进行定位,发挥法律法规的强制力,才能让大学生医疗保险顺利实施,实现期望的制度价值。

二、国外大学生医疗保险的概览

一国的保险业是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直接相关的,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和商业保险都已经十分发达,大学生医疗保险作为整个社会保险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已经十分完备,大学生的利益得到全方位的保护,对国外大学生保险法律制度的研究能为我们大学生保险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可靠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支持。

在德国,大学生作为低收入人群的一部分被纳入法定医疗保险的范围之内,大学生医疗保险是强制的,在国立或者国家认可的高校进行注册的前提是具有保险公司开具的医疗保险投保的相关证明文件。同时,大学生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的相关费用标准和享受医疗保险的相关服务内容都是由政府统一的法律法规加以明确规定的。美国的社会保障模式属于社会保险型,在医疗保障方面政府都有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从制度的制定到实施以及实施过程中的监督都有健全的法律体系。在商业保险十分发达的美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大多是自愿的,全民的保险意识十分强烈,大学生医疗保险的投保程度很高,同时在校期间,政府和学校通过各种优惠政策确保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一系列的服务[2],大学生群体的合法权益能得到充分的保护。法国社会保险主要由互助医疗保险、法定医疗保险、其他类医疗保险构成。高校大学生被归类于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法国法律明确规定:定居在法国的工薪阶层和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都必须参加法定的健康医疗保险,也就是说,在法国大学生参加医疗保险体系是强制性的。

由此可见,在国外很多国家在大学生医疗保障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实行全民保险制度,要求所有国民(包括收入低者和无收入者)都必须参加一定形式的医疗保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各国参加医疗保险大多有立法做基础,[3]政府在大学生医疗保险中均扮演了法律制定者和实施监督者的角色,使大学生医疗保险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有法可依。世界卫生组织在早些年就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卫生保健发展策略,作为无收入人群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由政府来承担他们的医疗保障责任。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也相应的提上了政府的议事日程。[4]

三、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的法律视角分析

鉴于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的现状,探视国外大学生医疗保险中的相关制度,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医疗保险的制度化和法律化势在必行。

(一)大学生医疗保险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法理依据

国家在大学生医疗保险方面的政策体系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选择。大学生医疗保障是国家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人群在国家医疗卫生方面采取的一项公共政策,它有其自身特有的价值取向和制度理念。[5]大学生医疗保险纳入城镇医疗保险体系是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理性选择。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其具有鲜明特殊性。该群体长期处于校园中,没有收入来源,其支付能力较低,同时该群体身体健康状况偏良好,大多认为医疗保险对其自身来说属于可有可无的状态,购买医疗保险的经济支出纯属多余项目。这也是大学生医疗保险纳入城镇医疗保险范围之后的几年里大学生的投保率依旧处于较低水平的原因之一。但是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身负祖国的未来,其利益应该受到特殊保护,大学生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可以给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保证其顺利完成学业,成为祖国建设的新动力。将大学生医疗保险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范围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理念。

大学生医疗保险以商业保险作为补充,则体现了法律价值平衡之要求。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纳入社会保障的范围内无可厚非,这保障了大学生中绝大部分人的利益。但是现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各高校中也不乏家庭条件优越和在校期间就兼职创业的大学生,这一部分大学生的经济条件相对比较宽裕,在购买城镇医疗保险的基础上还可以购买商业保险,使大学生医疗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这也是公平与效率兼顾法理原则的体现。

(二)大学生医疗保险各组成部分之间关系的法律定位

学界已经达成共识,认为大学生医疗保险应该由社会保险、商业保险、社会医疗救助和助医贷款四个部分组成,[6]那么在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中应当如何处理四部分的相互关系呢?笔者认为大学生医疗保险中,纳入城镇医疗保险的部分是基础,商业保险是补充,医疗救助和助医贷款是兜底。城镇医疗保险作为社会保险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所做的制度选择,将大学生纳入其中也是出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考虑。社会保险具有普遍性、补偿性,强制性、保障性和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因此大学生缴纳城镇医疗保险理应具有强制性,这不仅仅是从维护大学生利益的角度出发,还是鉴于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而大学生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则应处于补充地位,商业保险的购买只是在城镇医疗保险的基础上提升大学生医疗保险的水平,是否购买或者购买什么险种都要视大学生个人的经济情况而定,因此需要采取自愿的原则。在除此两种保险以外的医疗救助和助医贷款中,政府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需要各级政府根据本地方的经济情况和大学生参保情况实行地区统筹。

(三)大学生医疗保险关系的法律适用

大学生医疗保险的法律关系也体现在这四种制度之中。大学生医疗保险被纳入城镇医疗保险的范围之内,而城镇医疗保险属于社会保险法的范畴,因此有关大学生医疗保险的法律规制适用社会保险法进行是为合适的选择。参加商业保险的大学生经济条件相对宽裕,参加商业保险只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保险水平,同时已经有城镇医疗保险作为基础,从某种角度讲能够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大学生已经脱离了需要特殊保护的范围,在商业保险中其可以以一般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的身份出现,而不再需要特殊保护。笔者认为大学生的在商业保险中的相关权利义务可直接参照保险法的相关规定。最后在医疗救助和助医贷款中,则要视各级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直接参照政策执行即可。

四、完善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法律体系的建议

根据以上对国内外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大学生医疗保险和国外发达国家的相比较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社会保障水平仍然有限;另一方面是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体现在大学生医疗保险上就是有关大学生医疗保险的相关法律法规少之又少。[7]因此,完善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法律体系迫在眉睫。我们应该尽快出台综合性的大学生医疗保险立法,通过法律规定明确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在大学生医疗保险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好大学生医疗保险与《社会保险法》和《保险法》的衔接工作;明确政府、高校、医疗机构和大学生个人4个主体,在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中的权利义务关系;明确问题出现以后各方的责任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督促各方主体自觉履行自身的义务,保证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顺利实施。同时要将高校对大学生疾病预防等工作内容及责任纳入法制的范围,将有关大学生医疗保险的政策落到实处,给大学生真正的带来实惠,增加大学生投保维护自身权利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王海荣、周绿林、林枫.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国际比较与借鉴[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11):742-747.

[2][4]孙一.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1.

[3] 张洁.新医改背景下的大学生医疗保险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2010.

[5] 余青.浅析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D].武汉科技大学,2008.

第3篇:大学生医疗保险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医疗保险;公费医疗;健康保险

中图分类号:F840.6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0005903

国际劳工组织将医疗保险定义为“劳动者在身体伤残、患病等遭受损失时,一次性或定期提供一定数量的保险金的社会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又称“健康保险”,这使医疗保险的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它从一般的疾病治疗、技术服务,发展到提供健康咨询、指导服务等。

对于每个人来说,其生病和受伤害是不可预测的,而对于一个人群来说,则又是可以预测的。按照大数法则,通过保险的方式,可以分散个人患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所谓大学生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是指针对大学生群体,通过立法形式确立的,由国家和社会共同建立,为补偿该群体因疾病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保障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其提供一定的医疗费用和医疗技术服务的社会保险制度。它是具有风险共担、损失补偿、互助共济等功能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1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发展演变

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从建立到发展,大概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1)公费医疗阶段。1952年政务院了有关文件,明确了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人员范围。自此,大学生(包括专科生)也就成为享受公费医疗的对象。在早期实行个人自付挂号费后,学生的挂号费低于教职工(教工5角,学生3角),其他方面同教职工相同。伴随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从免费上大学已改为交费上大学,打破了统招生、自费生、委培生这一区别,改称交费生,国家按交费生名额统一下拨费用(目前每年每人60元,仅限部、省属高校)。近年来大学生患重疾或受到意外伤害的情况明显增多,虽然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大学生公费医疗制度,但国家下拨的医疗费却是捉襟见肘。

(2)公费医疗向商业保险转变阶段。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高校纷纷进行大学生医疗保险改革,在公费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大力引入商业保险。主要采取“公费医疗+商业保险”的模式。学校主管部门拨款给校方医院,对于大学生的门诊费用采取公费医疗的方法,对门诊费用进行报销。严重疾病住院费用通过商业保险解决。

(3)商业保险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转变。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的下发,2008年11月7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以及卫生部联合召开视频会议,就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范围作出安排。新政策下,大学生医保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 随后,诸多省份迅速出台相关政策的实施细则并予以落实。自此,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开始由商业保险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转变。这种在大学生中采用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制度,很好地体现了社会保险互助共济的特点,但在我国这种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还处在试点阶段,各个高校改革措施也不尽相同,缺乏制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2现有大学生医疗保障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前根据有关文件指示,各地都在积极落实发展大学生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建设,但是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大学生公费医疗制度和商业健康保险模式,一直都是高校广泛采用的形式,在历史发展中,这两种模式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2.1公费医疗,覆盖面窄

大学生公费医疗有严格的条件限制,只有在校计划内的大学生才能享受,非计划内招生,包括自费生和其他各种代培生都排除在外(也有个别学校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例外),也就是说,非计划内招生的学生一旦得了大病,医疗费用都得自己承担。而这几年随着高校的扩招,计划外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部分学生的医疗保障很成问题。同时,高校办学形式的多样化,民办教育和独立学院的纷纷成立,虽然丰富了教学资源,但是在医疗保障方面,这类高校大多数没有被公费医疗制度所眷顾。所以,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公费医疗的覆盖面凸显狭小。

2.2政府投入不足,缺乏稳定的经费来源,学校和学生负担过重

高校现行的公费医疗制度是“公费医疗、公费不足”,也可以说是“透支医疗”。国家拔给部委所属院校每名学生每年60元作为医疗费用,省属院校学生则是40元,这在今天医药价格迅速上涨的情况下,远不能满足学生治病就医的正常需要。 在现有的公费医疗体制下,一旦出现大、重病的学生,有限的投入很难解决问题,使学校和学生都承担着巨大的压力。

2.3商业健康保险,参保率低

伴随着公费医疗的发展,为了加强对于学生的医疗保障作用,各高校也纷纷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鼓励大学生参保健康保险。但是,这种医疗保险的问题也层层爆发。最为典型的就是参保积极性不高,参保率低。其主要原因如下:

(1)学生保险意识不强。学生对于医疗保险的认识普遍不到位。大学生和家长普遍认为自身年轻、体质又好、抗病能力强,不想参加医疗保险,更不愿掏钱买保险。

(2)经济性原因。许多学生,尤其是特困生、贫困生,由于经济比较拮据,不愿投保。

(3)保险赔付手续复杂。大学生参加医疗保险是抵御风险的一种手段,患病后索赔医药费是真正目的。但是,实践中,大学生发生医疗行为,进行保险费用索赔时,手续繁杂,索赔困难。诸多原因导致保险公司和大学生之间利益发生冲突而互相扯皮,产生纠纷。

(4)对于商业保险公司的不信任,也是造成大学生参保不积极的非常重要因素之一。

2.4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缺乏统一性

经过几个月的发展,各地政府都积极响应国家有关部门的号召,出台相关政策,将大学生纳入到社会医疗保险的行列。但是,由于政策初期,为了做好过渡和适应当地情况,各地的政策并不完全一致,这使得制度在全国的统一性比较欠缺。即使与当地城镇居民等群体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样增加了管理难度,隐藏了许多后续的问题。

3建设和完善大学生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建设和完善大学生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具体理由为:

(1)这是体现社会保险基本原则的要求。社会医疗保险的强制性、普遍性、保障性、补偿性、共济性、福利性、公平与效率兼顾等原则表明:国家应把大学生作为社会医疗保险的对象,不论其缴费多少都有权得到社会医疗保险所规定的医疗保险待遇,以保障大学生在遇到疾病风险时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有利于消除或减轻其由于患病或负伤而在经济上或精神上产生的负担,保障其正常生活及学习。

(2)这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要求。大学生是社会的一支重要群体,代表一个国家未来的高知识、高素质人群,没有基本医疗保障,是令人担忧的。从大学生医疗费用的来源看。大学生的医疗费用来源主要是国家拨款、学校负担、社会募捐及个人自付。由于国家、学校和个人财力有限,社会募捐又有不确定性,所以要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合理规避疾病风险,实行大学生社会医疗保险势在必行。

(3)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建设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经过近些年的发展,也已经覆盖了极大部分的人群。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自1994年实行试点至今,已经基本覆盖。农村地区也从2003年开始实行了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种保障制度给农村居民带来实惠,受到好评。城镇居民正在积极试点建设相关的医疗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众多群体中重要的一支高知识群体,却成为这场保障建设的“漏网之鱼”。为了避免社会各群体的利益冲突,只有 尽快建立和完善适应大学生群体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才能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4)这是解决大学生、学校、家庭负担的切实要求。虽然大学生是一个年轻的群体,一般来看,身体比较健康、免疫力较高。但是,由于各种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生活压力等的多重影响,很多疾病开始年轻化。在看新闻等时,经常会看到部分年轻的大学生遭遇重大疾病威胁,对个人和家庭造成极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同时也为学校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尽管我们会经常看到许多道义之举:师生群体的援助之手、社会群体的善款捐助等。但是,这些仍然是杯水车薪。这种情况下,尤其需要一个坚强的后盾,社会和政府的一种支持――社会医疗保险。

总之,在建立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方面,我们应该积极着手进行,而不应该再继续讨论是否有必要。同时,国外许多国家的实践经验也为我们建设适应大学生群体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提供了诸多宝贵的经验。

4国外实践经验

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国家。 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美国的社会医疗保险始于1965年的《老年医疗保险法》,距今有40多年的历史,两国的医疗保障体系非常有特色,其中,不乏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4.1美国的医疗保险背景与高校学生医疗保障现状

崇尚自由竞争的美国政府在医疗保障方面的主要职能是制定法律法规并监督执行。政府仅负担特殊人群的医疗保障, 他们包括:65岁以上的老人、低收入者和残疾人、少数民族, 除此之外的大多数公民都享受不到社会医疗保险的保障,只能参加商业医疗保险。

美国注册在校的高校学生自愿参加医疗保险,学生的被抚养人也可自愿投保;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与健康保险的保险范围十分广泛,通常包括:因意外事故导致的伤亡、 意外事故或疾病医疗费、定额给付的住院医疗费、门诊医疗费、精神病治疗费、生育费等,疾病覆盖面很广;保险期限一般是1学年或1学期,保单不可续保,如需继续投保需重新办理包括体检在内的各项手续;保费支付方式有年付、半年付及月付3种;保险公司提供一定优惠鼓励被保险人到有协议的医生诊所或医院就诊,协议的医生诊所或医院向被保险人提供费用打折的医疗服务。保险公司在赔付保险金时根据就诊医院规定不同的免赔额和个人自付比例。

4.2德国的医疗保障背景与高校学生医疗保障现状

德国的医疗保障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法定医疗保险和私人医疗保险。低收入者必须参加法定医疗保险,这部分人约占总人口的90%,包括:月工资在3500欧元以下的工人和雇员等,没有工作的家属、子女可以随有工作的家长一方入险。超过这个限度的高收入者,可以自己选择是参加私人医疗保险,还是法定医疗保险。

所有在德国大学就读的学生,必须参加法定医疗保险,否则,不能在德国大学注册。学生向保险公司投保后,保险公司会出具证明,凭此证明可去大学注册,并给投保者2本就诊券,一本是牙科就诊券;另一本是其他各科就诊券。每次就诊前撕下1张,填写并签字以后交给医生,投保者可自由选择医疗保险机构许可的医生就诊,不必付挂号费。只有医生认为有必要进医院检查或治疗时病人才能去医院。否则,医院可以不予受理(急诊病人则不受此项限制)。对于“不值钱的药品”,例如感冒药,抗晕车的药品和泻药等,医疗保险机构不承担费用,治疗费医疗保险机构直接支付85%,被保险人自付 15%。

美、德两国学生医疗保障虽然形式不同, 一个是自愿参加商业保险,一个是必须参加法定医疗保险。但有共同之处:首先,学生的参保率高。德国高校学生须全部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美国由于人们的保险意识非常强,学生的参保是非常高的。其次,学生医疗费的支付手续简便。医疗费的支付是由保险公司或社会保险机构向医院直接支付的,避免了医疗保险“雨后送伞”,重病学生无钱治疗陷入困境的现象。最后,就医选择多样,保费支付方式灵活,保险的保障范围广泛。

另外,泰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医疗保险方面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4.3泰国的医疗卡计划

泰国的医疗卡计划,它是1984年创立的,是为帮助弱势群体,特别是农村地区人口和贫困大学生获得医疗服务而设计的。医疗卡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时间购买,购买一个可以最多保障5人的家庭医疗卡大约花费500铢,这样,贫困家庭大学生的医疗费用就有了足够的保障。

5我国建设完善大学生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思考

借鉴以上国家的成熟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现状,对于完善我国的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进行了思考。

(1)加强对于学生的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与许多成熟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对于医疗保险的认识比较浅薄、风险意识比较欠缺,所以在参保主动性和积极性方面,都不太理想。所以,在完善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之前,应首先对其进行教育,使得学生能够正确认识风险,加强对于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信任,能够主动产生投保欲望。

(2)对于参加大学生社会医疗保险,校方应采取强制手段,保证参保。据笔者调查发现,广大的学生群体对于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认识存在误区,将其等同于商业保险公司的健康保险,这大大降低了大学生参保的自愿性。而进行教育又是需要周期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建议在现阶段,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进行强制参保,比如在学生每个学年开学初,要求学生缴纳保费、参保,否则不予注册。这本身是符合社会保险的原则的――社会医疗保险具有强制性。

(3)加大政府投入。社会医疗保险是由国家和政府、个人、社会等多方元素,共同参与建立的制度。不能因为“公费医疗”的悄然退场,政府的资金支持也跟随退场。反之,为了切实使得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作用发挥到位,在建设初期,考虑到大学生是没有收入的群体,应减轻大学生自身负担,加大政府财政的倾斜。政府作为社会医疗保险的主要筹资人之一,在一定的时期内应确保对于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支持。

(4)采用“多支柱”的模式。“多支柱”是指医疗救助、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等相结合的模式。虽然各高校正在建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但是一定要正确的认识到:即使政府财政对于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进行倾斜,但是由于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平摊到每个大学生头上,水平都不可能是富裕,可以说,单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提倡建立多支柱的保险模式。对于贫困大学生,考虑到其保费的负担,可以进行医疗救助。对于相对比较富裕的学生,可以鼓励其参与商业健康保险,这样来确保大病等风险时,就更加有保障。

第4篇:大学生医疗保险范文

(一)大学生对医疗保险制度的认识不够。目前,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在我国实施了多年,很多大学生通过医疗保险制度在看病就医时享受到了很多优惠政策,从而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健康成长。但是,通过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仍然有很多大学生对医疗保险制度的认识不够:首先,很多大学生对于医疗保险制度的报销比例和报销流程还存在很多不清楚的地方,很多同学在看病就医的过程中经常会忘记携带报销所需要的相关材料;其次,大学生对于医疗保险制度了解来源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老师或者身边同学进行了解,但是很多教师和同学对于医疗保险制度的相关知识也不是非常了解。

(二)校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不佳。虽有很多同学知道,通过医疗保险制度能够在看病就医时取得一定的优惠,但是校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不佳,使得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去校医院就医:首先,很多校医院虽实行医疗保险制度,能够大比例地报销学生看病就医的花费,但是很多校医院故意为同学们开价格昂贵的药物,而且药物的数量也比较多,从而使得报销过后花费没有显著地减少;其次,很多高校校医院的报销流程非常繁琐,需要准备很多相关材料,而且报销下来的时间也比较长;最后,很多高校校医院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比较差,无法满足大学生的要求,因此使得大学生群体对校医院的服务不是很满意。

(三)目前医疗保险制度的针对性不强。虽然大学生群体能够享受到医疗保险制度,但是目前的医疗保险制度是按照城镇居民的标准来实施的,然而大学生与一般的城镇居民还存在一定的不同之处:首先,大学生普遍没有收入来源,一般的发烧感冒的花费对于大学生来讲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其次,大学生目前的医疗保险制度在大病方面的报销比例明显不够,因此可以说目前在各大高校实施的医疗保险制度针对性不强,无法满足大学生群体的需求。

二、完善目前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策略

(一)构建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医疗保险制度。第一,目前对于大多数高校的学生来讲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尤其是很多大学生都是贫困家庭的孩子,家庭的负担比较重,因此需要尽量降低大学生在看病就医方面的花费,提高医疗保险制度的报销比例;第二,要做到公平性原则,同时要照顾部分特殊群体,在完善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时需要做到公平原则,使得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惠及每一位大学生;同时,针对家庭贫困的学生,持有贫困证明可以给予适当的优惠。

(二)不断提高校医院的服务水平。对于大学生来讲,校医院是最近的就医地点,很多突发性的疾病都需要到校医院进行救治,所以为了更好地完善医疗保险制度,需要不断提高校医院的服务水平,不断满足大学生的就医需求:首先,提高校医院的服务质量,学校需要增加校医院的相关投入,例如:购买先进的设备能够对大多数的病情进行救治,同时能够安排大学生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定期体检,从而更好地预防一些疾病;其次,校医院应该在显眼的位置张贴医疗保险制度相关的报销流程,以及报销所需要的相关材料等等,从而使得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使用医疗保险制度;最后,提高校医院的服务水平,使得校医院的医师能够耐心地对待病人,不乱开药,不多开药等等。

(三)构建多方面的医疗保险制度。校医院虽然能够为大学生提供重要的就医环境,但是毕竟校医院的救治范围有限,所以为了更好地完善我国大学生的医疗保险制度,需要构建多方面的医疗保险制度:例如,与大学周边的医院进行合作,使得大学生在医院就医的过程中也能够享受到和校医院一样的优惠水平,及时地满足大学生的就医需求,同时可以降低大学生的医疗花费。

第5篇:大学生医疗保险范文

一、大学生医疗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大学生对医疗保险的需求较大

从保险角度来看,如果规避风险,实现保险产品的收益率提升是保险业务开展的基础性内容。大学生正处于青年状态,身体较为强健,患病几率较小,特别是慢性病和重大疾病的患病概率较低。从统计情况来看,大学生一年内医院就医主要是医疗体检和一般的门诊。但大学生没有正式走向社会,其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家庭的收入来获得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如果患病特别是重大疾病可能导致部分家庭无法负担而影响到个人的正常学业和生活,所以,大学生从保险角度来看,其对医疗保险的需求较大。

(二)医疗保险宣传工作不足

从目前高校所实行的大学生医疗保险情况来看,其主要是采用了非强制的医疗保险制度,大学生主要是采用了自愿行为来获得医疗保险,没有进行相应的强制性的规定。很多学生对于医疗保险的相关知识较为匮乏,对医疗保险的相关制度要求和自身的权利和义务知道的较少,对一些合同条款也不能正确的获得了解。甚至出现发生医疗费用支出,没有进行及时的手续办理,可能导致不能进行相应的手续报销。同时,高校相关部门并没有充分的重视大学生的医疗保险工作,相关宣传工作做的的不到位,导致学生对医疗保险工作认识较为缺乏。特别是一些来自农村的的部分家庭困难的学生,其学费往往是多方筹集而来,难以再承担一些基础性的医疗费负担,特别是一些大病开支更是无能为力。而如果学校宣传不够,往往在缴纳城乡医疗保险中的个人负担部分,往往不愿意缴纳,认为医疗保险是好事,而如果个人承担部分统筹支出表现出不愿意或没必要。

二、提高大学生医疗保险水平对策思考

(一)完善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

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从最初的全额公费负担,到公费和商业保险相结合的方式,以及目前我国所实行的大学生医疗保险纳入城镇医疗保险模式,不论哪种模式,都是和具体时代背景相互结合的,和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相互一致的,并没有充分的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相互结合。从目前来看,如果将大学生医疗保险和政府补贴以及商业保险相互结合的方式,并逐步采用高校和大?W生共同负担的机制,可能更为适合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的现状。

第6篇:大学生医疗保险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医疗保险 问题 措施

一、大学生对医疗保险的态度

(一)大学生参加或不参加医疗保险的原因

从上表看出,74%的同学是在学校统一要求或者父母要求下购买的,没有切实考虑到保险对自身健康及财产的保障作用,而有20%的同学是出于自己的意愿,认为买了保险比较有保障才购买的。调查中发现没有购买保险的学生明显偏少,除了20%的同学认为是个人身体原因无需购买外,剩下的同学都是对保险有相对的不信任以及不了解。下面我们就大学生是否了解医疗保险做了专门的调查

(二)大学生是否了解医疗保险的具体内容

其中非常关心,很清楚占8%,部分了解占34%,略有了解占50%,不了解占8%。目前各所高校积极响应国家的相关大学生医疗补助政策,都有各种的保障措施以保障在校大学生的医疗和预防。但根据调查结果,高达58%同学不太清楚医疗保障机制,仅有8%的同学非常了解,因此他们并不清楚自己是如何得到保障的。大多数学生只知道去校医院买药会比较便宜,对医疗保险是怎么回事不是很清楚,体现出我国大学生购买保险的意识薄弱,对于这方面有待加强宣传。

二、大学生医疗费用的承担

高校现行的公费医疗制度是“公费医疗、公费不足”,也可以说是“透支医疗”。国家拔给部委所属院校每名学生每年 60元作为医疗费用,省属院校学生则是 40元,这在今天医药价格迅速上涨的情况下,远不能满足学生治病就医的正常需要。而实际上平均每人每年所花费的医疗费用 100 元。对于没有任何收入的学生来说,这部分费用还是比较昂贵的。而且,学生中的意外伤亡和严重疾病的发生也是高校中带有普遍性的。

在校的大学生一旦患病,解决的途径一是靠公费医疗。二是靠家庭,学生每月的生活费集中在400-600元,这其中包括了衣食住行的很多方面,如果用来支付需要自己承担的5%,依然压力很大;三是靠捐助,校园中常常有社会团体号召师生捐助,但这种捐助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往往是杯水车薪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对此,目前尚无可供操作的有效机制和可靠的制度来保障稳定的经费。而学生的解决途径也大多是选择借钱,可见,在现有的公费医疗体制下,一旦出现大、重病的学生,有限的投入很难解决问题,使学校和学生都承担着巨大的压力。

三、目前大学生医疗保险的优点与问题

医疗保险优点:个人缴费金额占40%;报销比例占53%;报销手续占;0%;服务质量占7%。医疗保险问题:政府投入资金过少占40%;报销手续复杂占20%;报销比例低占6%;宣传不到位占34%。由上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报销手续的复杂程度很不满意,保险理赔时间长、理赔困难、保险金事后支付等给患病学生和学校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根据调查显示,理赔困难,相关程序复杂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保险在大学生中的普及,更多的我们应加快保险业方面的改革与发展;大学生对报销比例和个人缴费金额还是比较满意的,从中可以看到学校及政府在大学生医疗保险上的投入和努力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大学生普遍认为医疗保险的宣传很不到位,绝大多数大学生缺乏保险知识,甚至不了解自己已经参加的大学生平安系列保险(包括介绍保费、承包范围、理赔的程序等等),乃至在遇到危难,索求经济保障时束手无策。这样,大学生平安系列保险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保险公司缺少针对大学生的宣传渠道。

四、结束语

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国家和社会为这一经济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是义不容辞的。针对目前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窄,政府投入不足、学校和学生负担重,社会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差,大学生的保险意识不强,参保人数有限,险种单一,限制条件多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家庭以及个人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各省市努力做好具体的细微工作,为大学生的成长负责,同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第7篇:大学生医疗保险范文

1.1共性问题

1.1.1参保率低数据显示,目前广州大中专学生仅有14万人参保,占应参保学生人数的28%。但这并不只是广州的突出问题,全国各地均存在这一问题。以太原为例,据太原市医保中心统计,2009年10月太原市共有51所高校,共有25.5万名大学生,但参保登记仅有112,481人,参保登记率为44.1%;参保缴费93,851人,参保缴费率也仅有36.8%。这与大学生参保率应达到90%以上的有关要求差距甚远。河北省大学生医疗保险参保率同样也不容乐观,据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7月,河北省全省只有26万名大学生加入了城镇居民医保,仅占全省大学生总数的1/4。造成这一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参保意识差,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患病率低,参保受益小,且对新型医疗保险政策知晓度低;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如不愿重复投资,学生本人已在异地办理了医保或商业保险;参保手续繁琐、待遇偏低;学生经济来源不稳定;特殊原因延误参保等。

1.1.2政策宣传力度不大,激励措施不充分尤其是学校的宣传力度不够,学校对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宣传活动极其有限,对大学生的健康教育方面投入不足,缺乏对学生身体健康及疾病预防方面的指导和咨询,对鼓励其积极参与大学生医保的措施不充分。

1.1.3医保定点机构的医疗水平与服务质量差校医院是大学生医保定点的首诊机构,也是就诊的第一选择,但大多数高校校医院因保障经费不充裕,医疗设施陈旧,药品质量差,相关医疗卫生人员的医治水平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就诊需要。

1.1.4医疗保障水平低,各地、各院校间存在差异各地报销比例不同;参保年限与待遇水平存在关联;不同院校间也存在差异。

1.1.5毕业后的续接毕业后,户口寄存在人才市场尚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人群的医疗保障问题仍是社会医疗保障的“真空地带”,而这一类人群的医疗保障问题是否应该划归于大学生医疗保障问题,尚待研究。

1.2个性问题

新制度未考虑到的一些细节问题。以上海市为例,某些院校在对于学生纳入政策保障范围的时间“自办理入学手续,并取得所在院校颁发的有效证件之日起”的认识上存在分歧;急诊的界定及病种范围缺乏明确界定,院校难以管理;学生经转诊后至校外医疗机构就诊时,在校外医疗机构的不规范就诊行为缺乏有关部门的监管;集中管大病、分散管小病的保障方式使得院校利益机制发生转变,会导致某些院校将一些门诊可以医治的疾病转为住院治疗,以减轻院校自身费用负担的现象等。网络设置问题。主要针对广州市,参保时录入社保网的数据未能全部下载,使学生人数较多的高校大学生医保推广和实施工作难度加大。

2国外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比较研究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美、英、德、法四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进行比对研究,虽然形式迥异,但各国均强制参保,参保率高,还积极鼓励学生投资商业保险,而学生个人参保意识也很强;覆盖率高,甚至外国留学生也被覆盖在医疗保障的范围内;费用赔付手续简便,大多是由保险公司或社会保险机构直接赔付给医院;投保形式、就医选择多样,可自由就诊自己意愿的医疗机构。总之,国外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较为完善,覆盖人群广,保障力度强,值得借鉴。

3可行性建议

3.1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大学生参保意识

组织医疗保障专家在高校进行巡讲,开展专题讲座或利用微博、微信公众账号等即时性新兴公众媒介来进行推广宣传,从而使大多数大学生认识到现今面临的风险,了解现行医保政策新制度,如医保构成、报销流程、参保后可享受的待遇、可降低的风险等,以提高大学生的参保意识。

3.2加强激励措施,可强制学生参保

应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强制学生参保,比如新生报到时必须提供参保证明,否则不予注册。在条件允许时,还应考虑到外国留学生的医疗保障问题,是否应强制他们参保。

3.3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增加经济投入

对国家、学校、学生个人负担医疗费用的比例进行统一规定,加大国家承担比例,提高对高校医疗保障经费的投入,降低经济因素对学生参保的制约,及时更新首诊定点机构(如校医院)的设施设备,提高医保定点机构的医疗水平与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或是增加就医选择多样性,学生可自由就诊。

3.4解决毕业以后医疗保险的续接性

第8篇:大学生医疗保险范文

摘 要 本文对大学生医疗保险及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的相关概念进行梳理,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医疗保险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并对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探讨和分析,提出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医疗保险 满意度 影响因素

2008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开始对大学生公费医疗制度进行改革。2009年4月6日,国务院正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其中明确规定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内。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支重要群体,他们的身体健康及医疗问题逐渐得到政府及社会的重视。由于新型的大学生医疗保险政策推行不久,国内对于公费大学生医疗保险有诸多的研究,但对于新型的医疗保险政策研究成果较少,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医疗保险的现状及原因分析,大学生医疗保险的利弊分析,大学生医疗保险的路径选择,大学生医疗保险模式及政策分析,大学生医疗保险的必要性及实施建议。本课题围绕与主题相关的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动态梳理。

一、大学生医疗保险及满意度的相关概念梳理

(一)大学生

在高等学校读书的学生。包括大专、高职、本科学士、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医疗保险

医疗保险是为补偿疾病所带来的医疗费用的一种保险。医疗保险同其他类型的保险一样,也是以合同的方式预先向受疾病威胁的人收取医疗保险费,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当被保险人患病并去医疗机构就诊而发生医疗费用后,由医疗保险机构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职工因疾病、负伤、生育时,由社会或企业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或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险。如中国的公费医疗、劳保医疗。

(三)满意度

满意度是通过评价分值的加权计算,得到测量满意程度(深度)的一种指数概念。满意度是一种心理状态,是指客户的需求被满足后的愉悦感,是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事前期望与实际使用产品或服务后所得到实际感受的相对关系。

自1965年Dardoz首次将顾客满意度引入营销学后,满意度理论得到了重视和飞速发展,迄今为止,满意度调查技术发展经历了10代,分别是服务落实度调查、感知质量调查、满意度指数模型调查、满意度+不满意调查、满意度+短板改进、满意度+KANO分析、满意度+U&A、满意度+卓越服务、满意度+用户体验、满意度+服务管理。

二、影响大学生医疗保险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一)可支配收入水平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可支配收入大部分来自家庭、勤工俭学及奖学金等,不同的收入水平下,学生对同样保险消费支出所获得的满意程度是不同的(李小平、 董建蓉、 唐丽萍,2007)。

(二)医疗服务满意度

仇雨临、张静、徐璨(2009)在对天台县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满意度调查研究中认为:医疗服务方面应该包括医生专业水平、医护人员服务态度、病房条件和医疗设备满意度四个指标;杨玉玲、周立业、郑建中(2009)在对太原市2653名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调查时发现:大学生享受卫生服务的机构多是自己所在学校的校医院,但对校医院的满意度明显偏低,只有2.6%的学生感到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占11.3%,满意13.8%,而不满意72.3%。据调查,绝大多数学生对校医院不满意,原因主要有药品疗效不佳、医生技术较低、医疗质量不好等原因(张青枝,2008)。赵永生、尹阳娜、李雯雯等(2006)对北京市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对医疗制度的意见主要集中在“服务态度及服务质量;报销比例、报销范围及手续;校医院转诊、转院程序;及时服务及治疗”四个方面,其中对于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转诊的问题相对比较集中。

(三)医疗保险意愿

医疗保险意愿涵盖了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责任承担者、缴费方式、缴费比例、药品报销范围、实行模式、包括项目以及健康教育。赵永生、尹阳娜、李雯雯等(2006)调查发现:大学生更加偏好具有福利性质的医疗保障模式。另外,85.7%的大学生认为在大学开展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四)报销水平

报销水平方面有起付额、封顶线、报销比例和报销便利度四个指标。起付额越低、封顶线越高,越对参保人有利,即参保人的经济负担越小。

(五)制度关注度

制度关注度方面有制度熟悉度、制度评价、续保意愿、关心项目排序和存在问题五个指标。仇雨临、张静、徐璨等(2009)指出:由于参保群体是大学生,缴费基本在进校初和其他费用一起缴的,并且政府和学校对制度的宣传力度不够,致使大部分学生对医疗保险制度不太了解。但任家华(2009)在对杭州大学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效果中调查指出:对杭州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保险事宜略有了解或知道的学生占92%,只有少数学生不知道情况。76%以上的学生支持纳入基本城镇医疗保险,这表明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得到了大部分大学生的支持,也说明了对医疗保险的认知度影响大学生对医疗保险的满意度。

三、关于大学生医疗保险的已有研究成果

目前,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的总体现状:第一,现在大学生医疗保险处于过渡衔接阶段。从2009年中共中央决定把大学生医疗保险加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内,大学生医疗从公费医疗向城镇基本医疗过渡,推行过程中出现部分学生有抵触情绪,医院药价上涨,检查化验项目增多,服务态度冷漠,效率低等消极现象;第二,大学生医疗保险政策执行效果并不理想。执行效果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参加医疗保险的积极性不高和承保率低。杨玉玲、周立业、郑建中(2009)调查研究指出,目前参保的人数占70.7%,29.3%的大学生没有医疗保险。我国大学生基数比较大,30%的没有参保大学生人数还是比较客观的,这会对我国人才素质和人口质量带来负面影响;第三,大部分大学生对医疗保险是认同的,但满意度一般。大学生享受卫生服务的机构多是自己所在学校的校医院,在已有调查研究中发现,只有2.6%的学生感到非常满意,11.3%的学生比较满意,满意占13.8%,而不满意占72.3%(曹乾、张晓、陈华、王福华、卜亚丽,2008)。

导致大学生医疗保险出现上述现状的主要原因:第一,过渡时期,医疗问题的解决方案还未统一口径,出现一个问题多个医疗措施的状况,各种情况都具有可行性;第二,新的医疗保险政策规定只有在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才予享受医疗保险,而我国定点医疗机构繁多,没有竞争机制,很容易导致定点医疗机构的垄断问题(桑瑜,2009);第三,医疗保险的道德风险问题。医疗保险采取自愿参保的形式,存在道德风险问题,也是投保率低的原因。身体素质好的学生不愿意参保,认为没必要参与医疗保险,相反,身体素质差的学生乐于投保,这也给医院造成经济负担,提倡强制大学生参加医疗保险(陈琴、肖俊辉,2006)。

我国高校从1952年实行公费医疗制度开始,理论界就对大学生医疗保险模式问题逐渐关注,并有较多的研究成果,到目前为止,理论界针对大学生医疗保险存在的模式的观点还比较统一,认为大学生医疗保险存在四种模式:现有公费医疗+学生自愿参加的商业保险模式(这种模式是目前大多数高校采用的)、学校主动参与商业保险(+公费医疗)模式(中山大学、北京大学采用此模式)、学生互助医疗保险组织模式(目前国内还没有一所高校采用此模式)、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范围(2009年开始实行)(夏侯建兵,2008)。

其他学者,如刘军(2009)、林一青(2009)、郑卓(2009)、侯立平(2009)、陈晗月(2008)、吴军(2007)等,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大学生的医疗保障问题进行研究。同时,郑功成给出了5项指标,作为当前大学生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各种模式的基本依据:公平性、适应性、有效性、及时性、持续性。

四、大学生医保存在的问题

由于大学生医保制度设计还不完善,运行时间较短,在新政策落实和推行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大学生医疗保险体系缺乏强制性

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确定了大学生参保自愿的原则,[2008]119号文件也规定大学生参加居民医保仍“坚持自愿原则”,桑瑜(2009)认为:“自愿性原则”会引发大学生参保的积极性不高和大学生承保率低两方面问题。陈琴、肖俊辉(2009)认为:大学生参保不能采取自愿的方式,需要强制参加,这是对大学生负责的方式。孙访竹、周志刚(2008)认为:以强制原则要求在校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体系有三大好处:一可以增大筹集资金的数额,增强社保基金给付能力;其二可以使得个别的大学生的健康风险在更大范围内的分散,避免短期集中的大额给付;其三可以避免逆向选择。

(二)大学生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认知度低

学校对医疗保险知识的宣传不到位,大学生对城镇医保知识基本不了解,彭美华、朱才华(2010)调查研究表明:对学校是否开展过医疗保险知识宣传的调查显示:63.19%的同学回答没有;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认知调查显示:71.48%的学生不了解,了解一些的26.13%。目前大学生对保险的认知普遍模糊。大学生的风险意识较差,对保险的了解则更少(渝佳玉,2009)。

(三)缺乏相应的法律做保障

我国没有出台针对大学生医疗保险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世界各国对学生的健康保险大都有相关法律法规作支撑: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以社会立法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德国政府在1883 年就制定并颁布了疾病保险的相关法律,在费用征缴、费用使用、监督体制等方面均有法律作保障,二战后又对社会医疗保险体制进行调整完善,使得德国医疗保险系统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李国柱,2009)。美国的社会医疗保险始于1965 年的《老年医疗保险法》,距今有45年的历史(李丽萍,2005)。张青枝(2008)提倡尽快制定社会保险法。这样能更好的明确政府、高校和大学生在医疗保险方面的权利与义务,规范医疗保险的范围,确定监督措施和法律责任。侯海元(2006)指出: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自建立以来,仅出台了一些浅层的政策性规定,我国的医疗保险机构处于无人监管,无人负责的状态,强调对我国医疗保险制度进行正式的立法。

(四)高校医院服务存在问题且忽视了初级卫生保健

任家华(2009)调查发现:学生对现行校医院服务的满意度不高,不到一半的学生支持校医院转型为社区医院且作为首诊医院。同时,由于筹资水平较低,城居医保基金重点用于参保居民的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支出,这就使得其相对忽视了高校医院的初级卫生保健,而加强初级卫生保健投入是各国普遍采用的做法。美国、德国等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初级卫生保健可以显著改善卫生绩效,并能抑制医疗费用的过快上涨。

(五)统筹经费的持续性问题。任家华(2009)调查指出:城镇居民医保将公办、民办高校学生都将纳入医保范围,且住院与大病报销不封顶,这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投保率越低则风险越大,然而从青岛的实践看,投保率却呈下降趋势。侯海元(2006)指出:我国医疗保险缺乏合理的医疗经费筹措机制和稳定的医疗费用来源。

五、政策建议

(一)提高大学生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及受益面

德、美、英、新加坡、日本等国家的大学生医疗保险的覆盖率都很高。这些国家大多将所有在册大学生作为医疗保险的参保对象,甚至外国留学生也被覆盖在医疗保险的范围内。学生的参保率比较高,也使得这些国家的医疗保险具有可持续性(李国柱,2009)。陈晗月(2008)指出:大学生医疗社会保险制度应独立于目前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但基金独立并封闭运行、省级统筹、属地化管理的新型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任家华(2009)指出:要把门诊医疗纳入医疗统筹中,因为绝大多数学生小病在门诊治疗,把门诊纳入统筹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政府惠民的好处,提高学生参保的积极性。

(二)试行大学生社会医疗保险全国统筹

王海荣、周绿林、林枫(2009)认为:新的大学生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应由国家医疗保险部门统一负责,试行全国统筹,垂直管理,并论述了实行大学生医疗保险全国统筹的优势、必要性与可行性。实行全国统筹,有利于分散风险,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的共济能力和保值增值能力,同时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大学生就业。

(三)改革高校医疗机构,提高大学生的医疗服务水平

大学生就医一般首选校医院,但许多高校的医院基础设施差,医疗设备陈旧,卫生技术人员配备不足。因此有必要对高校医疗机构进行改革。贺志武(2009)提出:将各类普通高校的医院采用社会后勤化的做法进行整合,引入竞争机制,提高高校医院的效率,降低成本,确保学生的基本医疗保障。姜丽美(2007)提出:对高等院校分布较集中的地区的医疗机构进行整合,使得每一个大学城只有一所高校医院,服务大学城内所有大学的学生,同时也面向社会。如此可减少重复建设、减少高额成本,将余下的资金用于购置医院设备和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给大学生提供全面有效的医疗服务。提高校医院的医疗水平与服务质量,使大学生能够享受到价格较为低廉且质量又较好的医疗服务(王方刃、王凯、危煊弘,2008)。

(四)增强大学生的保险意识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和保险市场自身的不完善,很多大学生对医疗保险的认知度较低,保险意识十分淡薄。王方刃、王凯、危煊弘(2008)提出: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为学生举办有关保险方面的知识讲座或讨论,在思想上正确引导学生,加强学生的自我保险意识,提高学生的保险观念,利用保险合理规避风险。

(五)开展健康安全教育

定期开展健康安全教育讲座,给学生分发健康安全手册,让学生在主观上对健康安全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防病和自我保护能力。

参考文献:

[1]薛新东,刘国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西北人口.2009.30(1):62-66.

[2]孙全胜,孙涛,张华平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认知及满意度评价调查研究.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6):10-12.

[3]仇雨临,张静,徐璨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满意度研究:以天台县为例.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09.2(2):11-17.

第9篇:大学生医疗保险范文

关键词:医疗保险;大学生;访谈法;分析与对策

本文系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合作课题(课题编号:JRSHZ-2016-02002)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840.68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11日

根据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也由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公费医疗与商业保险相结合的模式转变为以现收现付制为主体的国家政策性社会保险体系,将大学生群体纳入到城镇居民疾病医疗保险范畴中,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个人与家庭在面临常规诊治及重特大疾病时的经济压力,同时也是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福利待遇以及进一步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必然选择。

一、河北省大学生医疗保险相关政策

按照河北省办公厅公布的《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实施办法》和省政府出台的《河北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政策要求,河北省内各高校与科研机构应积极动员大学生按属地原则参保登记缴费,统一纳入当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体系。按照现收现付制原则,每人每年缴纳40元(包括普通保费与大病保费)参保费用,即可拥有一年期医疗保险待遇,学校可视自身情况予以部分或全额补贴。具体医疗保险待遇各市县可依照本地实情做出相应调整,以保定市为例(其余市县部分指标浮动范围10%~20%左右),学生参保后,可在参保地所有普通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医;医疗费用支付范围由原来的属于药品目录和诊疗目录中的甲类项目调整为医保目录内的甲、乙类项目;起付标准金为每人每年50元(可累计叠加),报销比例50%,一个医疗保险年度最高限额为300元;住院起付金一级医院为100元,二级医院300元,三级医院500元,第二次及以上按50%支付;门诊大病起付金500元,起付金以上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按70%支付;门诊慢性病起付金标准500元,起付金以上符合规定的报销比例为甲类60%,乙类55%。在校生大病保险与城镇居民大病保险起付与最高限额标准相同,如需转诊治疗及报销,需携带相关材料,于30~90个工作日内进行报销申报与结办。

二、高校实地调研

本文通过访谈的形式,对医保中心、河北省内部分高校的学生以及校医院进行了专项走访,共获得有效学生资料60份,医务所样本5份,省市级医保政策指南若干。该调研以提前设计的与在校生医疗保险相关的问题为出发点,直接面向被调查者一对一专访,实地观察并记录医务室日常运行与软硬件设施的更新维护,因此调研结果具备较高的精确度。

(一)在校生调研情况。本次问卷调研共涉及包括河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等5所大学60名学生,主要询问问题共有5个,包括是否参保、是否了解在校生医保与报销流程、近3年医疗卫生支出金额情况、是否对本校校医院满意、是否对当前医保满意。

在调查中发现,60人中确切的参保人数共有53人,约占总人数的88%,有3人明确表示没有也不需要参保,其余4人不清楚是否参保;在是否了解医保与报销流程中,有8人表示非常了解医保,占总人数的13%,有23人表示基本了解医保,约占总人数的38%,其余人表示不了解或不关心医保,而具体到是否了解报销流程时,只有5人表示对常见病与大病或转诊报销等都了解,有7人表示对常见病的报销比例等方面有所了解,其余等人表示并不了解或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关于年医疗卫生支出金额,有51名同学表示每年支出均小于300元,占总人数的85%,6人表示近3年内有1~2年支出大于300元,其余3人表示3年支出均大于300元;在对校医院是否满意的调查中,有42名学生表示满意,占总人数的70%,有11名学生表示不满意,其余7人表示因身体健康没去过校医院;在对当前医保是否满意的问题中,有34人表示很满意,约占总人数的57%,有13人表示可以接受,其余等人表示不满意当前医保。

(二)校医院调研情况。对校医院的调研方式主要采取对办公或行政人员进行与学生社保相关问题提问,主要问题有5个,分别是对在校生医疗保险的宣传方式有哪些、报销比例与可报销类别、学生医保卡是否能跨校区使用、医疗器材的更新频率以及是否鼓励学生在本校医院进行大病诊断与治疗。

关于对医保宣传的问题,所有的医务室都在办公或治疗场所安放了医保宣传栏或医保常识普及专栏,但只有一所高校的校医院在个别年度通过印刷宣传医保的小册子进行发放,做到了深入至宿舍的宣传;关于保险比例与类别,所有的校医院都严格执行了省市政府关于医保报销比例的规定,同时除按摩理疗等个别服务外,校医院90%~95%的药品与服务可纳入报销范围;关于医保卡问题,为照顾某些医疗器械、质量水平欠佳的校医院,某些签署协议且地理位置邻近的学校医保卡是可以通用的,例如河北软件技术学院的医保卡可在河北大学使用,但华北电力大学则只能在本校使用;在医疗器械更新频率的问题上,两所校医院没有正面回答,另外3所的更新频率大约为10~15年;虽然学生在校医院进行大病诊断或转院可享受费用减免,但所有的校医院都不鼓励学生进行本校的大病治疗,工作人员理由主要有两个:一是河北省的医疗资源可以满足学生对于大病的质量需求;二是校医院受财力、人力资源的限制,无力承担学生大病的诊断医治,故即便有学生尝试去校医院进行大病治疗,工作人员也会鼓励其去二三级医院进行诊治。

三、河北省在校大学生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

虽然相比从前的公费医疗与商业保险相结合的医疗保险模式,现今将大学生群体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的模式,无论是保障力度还是覆盖人数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从近些年医保运行情况与本次走访调查结果来看,当前的医保模式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参保率不足。在校大学生的医疗保险参保率是能够最直观反映当前医保建设情况进度的指标,而截至2012年,河北省在校大学生参加医保的比例为46%,本次调查参保结果为88%,无论哪个数据,均小于90%的学生医保参保要求,而距离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医保体系的要求,差距则更为明显。

(二)学生对医疗保险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根据调查结果所示,只有约半数的学生表示了解医疗保险,约20%的学生表示了解医保报销事项,通过进一步询问,那些表示非常了解的学生大多因自身或亲属疾病,亲自办理过医保报销等手续流程,因此对其认识较深,这也从侧面表明了没有相关经历的学生很难通过其他渠道获得医保方面的知识。

(三)医疗保险覆盖面不足。虽然无论是医药产品或医疗服务报销领域的扩大,还是起付金金额的下降,都使得学生因疾病或意外所导致的治疗成本进一步降低,但相较于因社会环境变化而改变的大学生医疗需求,如视力矫正、牙齿微调等事项,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依旧不足。

(四)校医院没有完全履行职责。作为地理层面与心理层面与学生最为接近的校医院虽然可以满足常规治疗与报销事务,但在医保宣传、大病诊治等方面则不能满足现阶段学生因整体人数增长与体质差异化等缘故而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四、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宣传力度不足。虽然政府会定期印制关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策的指南,但并未特意开展针对学生群体的医疗保险宣讲,只以内部发文或政策文件传达的方式面向校医院等校级单位,要求其按期完成学生医保的统一登记缴费等相关事宜,缺少自上而下的统筹宣传安排。而校级单位因财力、物力所限,只能以宣传栏等传统方式在医务室周边进行医保宣传,不能针对宿舍或学生个体进行宣传。根据本次走访调查中对受访者的进一步询问,那些表示了解医保政策的学生大多去过校医院并出于自身兴趣阅读了医保的相关政策,而大部分学生则基本没有接受过关于医保的宣传或知识普及。

(二)学生参保意识较低。大学生无论是身体条件还是精神状况都处于一生中的巅峰,但由于生活阅历的匮乏导致部分学生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疾病及意外事故风险与医保报销的切实好处没有正确的认识,部分学生对参加医疗保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医保呈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如果学校或班级没有切实履行具体到个人的医保登记与缴费,就会有学生因个人疏忽而漏交参保费用,从而不能享有医保提供的医疗保障。

(三)校医院医疗服务水平亟待提高。无论是常规药物储备还是医疗器械水平,校医院都不能满足学生的日常医疗服务需求,很多学生在医务室不能顺利购买到所需药品,且不了解定点医疗机构报销流程的情况下,只得自行于药店购药,这样便不能享受到医保对学生群体的补贴优惠,无形中增加了自身与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校医院缺少针对大病的诊断治疗能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使校医院针对大病的保险政策成为空文。

(四)报销材料繁杂,流程繁琐。大学生在医院治疗购药时需先行垫付相关费用,而后依据医院开具的诊断治疗材料与证明在一定期限内向参保所属地学校进行报销申请。但大学生群体因年龄与社会经验限制,部分学生在患病之后无力自行承担起材料收集与报销申请的工作,甚至会因自身疏忽而遗漏保险报销所需的书面材料,导致无法正常申报费用报销。同时,各个市县地区都根据自身情况对医保报销政策进行了相应调整,虽然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当地居民享受医保所带来的保障效益,但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在异地治疗后的医疗保险转移难度。

(五)没有针对学生群体的大病保险政策。当前,河北省内在校学生的大病保险起付金和支付比例与城镇居民大病保险相同,虽然学生群体发生大病重病的几率小于普通城镇居民,但由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主要依赖家庭或学校提供的资金,缺乏稳定的自发性资金收入来源,导致其在面临大病重病及意外事故伤害时相较于有工资收入的城镇居民来说抵抗风险能力不足。同时,在调查中发现,只有一名学生因家庭条件较好,其父母为其购买了商业医疗保险,作为在校生医疗保险的补充,其他学生都没有商业保险所提供的额外风险保障,这也造成了在发生大病重病时,花费超出限额的部分无法得到保险理赔与报销,使得学生因经济困难而无法获得有效的医疗服务。

五、大学生医保现存问题对策建议

(一)参照外国经验,实行强制参保。河北省在校大学生的参保政策与全国政策相同,皆为自愿缴费自主参保。而以德、英、新加坡等国家为代表的医保工作经验丰富的国家普遍施行高校学生全体强制医保的政策,从法律层面规定了满足一定学习年限的学生必须在参与医保后才能继续进修学业。河北省可适度借鉴国外经验,推行在校生强制或半强制参与医疗保险,从而进一步提高医保覆盖面积,维护医保政策的持续性与可靠性,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因短视、侥幸心理或缺乏明确的费用缴纳渠道而未能参保的现象发生。

(二)明确政府责任,加强政府对大学生医保工作的支持力度。作为大学生医疗保险的政策制定者、秩序维持者和资金提供者,政府应在宣传、财政补贴、报销范围等方面切实明确职责,履行义务。在宣传方面,应发挥自身公权力的地位与主流声音的影响,除继续使用传统宣传方式外,也要借助现代媒体或自媒体如微信公众号、网络讲座等工具,向所有大学生进行医保工作的宣传;在补贴方面,应进一步降低起付金水平,针对学生缺乏经济来源的特点进一步提升报销比例,降低经济问题带给学生或学生家庭的风险影响;在报销范围领域,应依照学生的现实需求,扩大可报销药品与服务的类别,设立相对统一的省级报销比例与医药采购途径,通过完善渠道与提高政府在经济投入中所占比例,搭建更加完善的医院与医疗保险机构的统筹制度,减小因不同地区与高校间政策差异化以及异地就医报销所带来的损耗;建立现代电子联网报销网络,适当简化或合并报销凭据,缩短报销流程与审核时间,减少因报销受阻而产生的参保学生流失现象。

(三)明确校医院在医保工作中的定位,提升自身软硬实力。作为参与学生医疗服务报销工作频率最高的单位,校医院应改变只负责普通门诊及感冒发烧等小病治疗的思想,依照政府医保政策的指示要求,勇于承担并有能力承担可能发生在学生身上的部分大病重病及意外事故的诊断治疗,这便要求校医院在维持现有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学历及业务能力,及时淘汰落后医疗器械,切实利用好政府及学校的资金实现器械的更新换代。资金欠缺的学校可借鉴河北大学、河北软件技术学院医保卡统一使用的“按片划分”模式,整合医疗资源,充分发挥校医院在面向学生提供医疗服务的基础性地位作用;同时,校医院也不能只拘泥于在工作场所进行医保工作的宣传,也应通过印制宣传材料、建立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努力实现具体到学生个人的医保宣传,从而提升广大学生参保意识,推动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崔晓华.关注大学生医疗保险[J].中国保险,2004.6.

[2]尹航.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国际比较与经验启示[J].镇江高专学报,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