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推广工作试用期总结范文

推广工作试用期总结精选(九篇)

推广工作试用期总结

第1篇:推广工作试用期总结范文

案例回顾:T厂家推出了一只新的市场单品,要求经销商做试饮推广。A经销商又在抱怨公司推广新品的老套路“试饮”然后为了省心,用自己家的导购、业务员充当公司名额,不伦不类的做起了“试饮”由于公司的试饮服装是针对苗条身材的少女定制的,同样试饮的新品也是时尚产品,A经销商老板的6名员工因为身材原因有的穿不下定制试饮服装,有的直接是穿上了,但是差点没把试饮服撕破。结果试饮是执行了,效果是:现场消费者关注度低,不原因品尝。结果新品推的是半死不活、不温不火。同样是一只单品,该兄弟市场的饿B经销商对这个新品非常认可,也嗅到了前景的气息,十分重视,从当地艺术院校请来“有经验”的试音员,这几个试饮员有着在大的国外日化公司和一线饮料企业试饮推广的经验,素质都很高,流程十分熟悉,对她们进行常规的产品知识和利益点培训后,大家的接受能力都很强。结果在良好的现场布局下,优秀的试饮人员打开局面,人气很旺,销售势头很好,每家门店平均销售几十箱产品。时候对当地市场的推广和铺市都产生了重大意义。同样是产品推广,新品忌讳前期推广乏力,后期不会发力,只有前期强势发力,后期才不可以乏力。对于这个很普遍的小案例与大家分享下新品推广的要点。

第一招:人才+培训

一、出色的试饮人员+专业的培训

试饮工作看似很简单的工作,其实真正操作达到期望的效果需要做很多的文章,首先是人员的选拔,选择和公司推广品牌产品相匹配的优秀人员。出色的试饮人员可以选择高校的在职大学生或模特公司,因为这样的人员大多都是有过相关经历,另外形象和气质都能够代表新品的形象,可以担当“形象大使”的作用.一般要求试饮人员形象气质好,亲和力强,沟通表达能力强,口齿伶俐,可适应压力,领悟力强,服从安排,工作态度端正、积极主动,善于同陌生消费者沟通等素质。这些素质和要求需要在试饮过程中和形形色色的人员打交道的时候都会有良好的沟通互动,无论是老人、孩子、中年人、学生,亲和力和良好的形象都是打动和吸引消费者的砝码。试饮人员的形象代表了新品推广的诚意和信心,是新品上市传达信息的前沿,起到促进或制约的重要作用。产品的销售话术也是十分关键的,必须十分熟悉产品的利益点。产品知识和卖点的有效把握:了解活动内容,熟悉产品利益点,掌握现场销售的话术。通过现场模拟演练和突发事件解决练习强化上岗前的准备,达到上岗的万无一失。

第二招:制度+气氛

科学的考核制度加上现场促销氛围的打造会起到关键的地利、人和之功效。制度跟进:试饮人员工资分解为:基本工资+销售表现,试音人员的工资一般是定制底薪+单品提成+考核,现场的销售和执行标准,督导的检查不到位也会对其进行考核,有激励有考核,才能更进一步的加强导购的尽职尽责心态,让在现场试用的时间发挥最大的价值。良好的考核制度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销售考核成就感,会体现他们的价值。

现场气氛营造:现场的布置:室内的试饮台,试饮人员着工装,耳麦现场传达信息,如果是户外需要四角亭、大伞、活动主题条幅。喊话器(户外的人流量大,嘈杂)活动信息的传达。同时试饮的基础材料必须十分充分,如试饮托盘、口罩、剪刀、垃圾桶、调查问卷、POP、陈列架、展示架、宣传单、电视及放像设备、广告录象带、气球辅助物、顾客登记卡等。要准备充分、集中打造强势氛围。助销物品的丰富和气氛的打造会加大消费者冲动购买的情绪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招:强势+联动

为什么要“强势”,强势就是自己能够控制局面和有足够的自信。这是建立在对产品有着足够的信心,对现场人员有信心,对卖场、试饮环境布置有信心,对物料准备促销有信心,所有的精心准备和执行成就了“强势”,在加上每一个门店都是强势在做活动、在执行,联动是催化爆发的新突破。强势推进,卖场联动。产品形象打造,各个卖场要设立试饮的地堆或展示架,有产品的展示盒销售区位,和试饮区位紧挨。试饮的时间一般选择节假日或周末,人流量较大的时间,同时各大卖场同时进行同样的活动,卖场联动会起到造势、集中、冲击消费者印象的作用,所以活动要集中的做,会起到大作用。各个卖场统一的促销现场、服装、产品、话术,会有很大的冲击力,要是在户外做活动,各个卖场门口、小区、广场等,同样热烈的氛围会刺激消费者的参与度,刺激购买欲望。所以强势的联动是活动效果最大化的保障。

第四招:总结+改进

第2篇:推广工作试用期总结范文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以下简称“试飞院”)党委紧密结合科研经营实际,把管理学上的PDCA管理理念引入党内创先争优活动,切实抓好计划、执行、检查、整改等各个环节,有力推进了每个局部环节甚至于突发事件的妥善处理,使整个活动突出先进性、增强针对性、把握可行性、注重实效性。

系统规划

PDCA中的“计划”(P)的过程是在对问题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拟定措施、制定计划。科学建构创先争优活动的体制机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试飞院党委在新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下,从顶层设计、组织管理、具体工作等三个层面,加强对创先争优的管理与推进。

注重顶层设计。在科研试飞、经营开发重要的战略转型时期,试飞院党委坚持战略引领、强化执行、夯实基础的工作方针,把“打造世界一流试飞机构”战略和完成“十二五”规划贯穿于创先争优的全过程,绘制出以“把握全局、潜心服务、文化领航、和谐发展”为价值观与目标的创先争优战略地图,以上级机关、政府部门、兄弟单位、社会公众等外部客户和基层党组织、党员、职工等内部客户的管理和评价为关注点,统筹整个活动的理念、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等之间的关系,使分解战略目标与科学设计活动内容有机统一起来,推进“1+1>2”的整体效应的实现。

加强组织管理。试飞院党委按照“把握全局、融入中心、强基固本、科学发展”的工作方针,以“三基”(抓基层、打基础、练好基本功)工作为主线,健全完善党委抓活动推进、书记带头抓活动推进的责任制,逐步形成了以院党委为管理中心、以党委职能部门为组织运行总协调、以基层党组织为管理考核实施点、以党员个人为量化考核落实点、以群众为监督评议点的责任网络,使人人有压力、有动力,形成整体联动的强大工作态势。在此基础上,试飞院把基层党组织在创先争优过程中形成的好做法,经过科学提炼、归纳和加工,上升到制度层面。试飞院制定下发了活动总体实施方案;着力以“三基一融入、三制一选树、三创一评价”为总体框架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从基层党组织、党小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几个层面制定管理标准,总结提炼形成了《创先争优管理办法》,提升了整个活动的规范化程度。

做细具体工作。创先争优活动启动以来,试飞院党委结合实际,针对党建工作有效性评价,着重加强创先争优的实效性,对照PDCA“计划阶段(P)实施阶段(D)检查阶段(C)总结、再优化阶段(A)”的步骤,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为终结,以“正确思路、具体措施、明确分工、对照执行、全程穿透、过程监督、事后反馈、及时纠偏和预期效果”为具体推进模式,加强领导,制订方案,着力实施党建目标责任制、领导点评、党员公开承诺、问卷调查、群众评议、宣传引导和评比表彰,使权、责、利三者明确,进一步提升创先争优活动的系统性、有效性和穿透力。

强化执行

PDCA中的“执行”(D)即执行实施措施计划的阶段。试飞院党委在深刻理解战略的基础上,细化活动关键绩效指标、拓宽活动覆盖面、丰富活动载体等形式,确保活动落到实处。

关键绩效指标精细化。试飞院党委在深刻理解创先争优的工作内容与要求的基础上,运用平衡计分卡“自上而下规划、自下而上执行”的思想和做法,以“简单、务实、高效”为原则,积极引导党委职能部门、各基层党组织等以KPI量化、分解、设定目标值、警戒值、重要时间节点、规范要求、具体责任人、衡量标准等创先争优关键绩效指标,促进创先争优整体目标的达成。

重点活动管理项目化。试飞院党委紧抓创先争优中体现全局性和创新性的目标任务,对领导点评制、党员承诺制、创先争优联系制、科学发展主题活动月、党建示范挂牌、党员先锋岗等重点活动内容,按照“谁立项、谁负责”的原则,确定重点活动的具体参与人员及责任分工、各阶段工作安排、创新点或特殊说明、考核标准等四方面内容,推进重点项目按计划、按节点完成,让每一个项目落到实处。同时,他们还加强宣传队伍建设,优化整合院内各类媒体资源,并注重对效果好的项目进行大力推广。各基层党组织还积极创办了《砺剑》《守望》《产业公司风景线》等电子刊物及网络论坛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活动参与面多元化。试飞院从科研型号任务、工会共青团、基层班组等多个层面,使活动落实有了具体推手和依托。

——推进跨单位、跨地区的创先争优交流机制。试飞院党委融入型号研制,针对外场试飞任务“急难险重散新”的特点,在有效推进本单位外场型号任务创先争优活动的同时,积极与中国商飞西安外场试验队临时党委共同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共建机制,开展了党支部书记培训交流,切实保证了外场型号党支部作用的有效发挥,有效拓宽了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有力推进了新支线型号的研制试飞工作。

——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党群共建。在试飞院党委的统一安排下,工会开展了以创建“促进科学发展、履行维护职能、提高职工素质、服务职工群众的模范职工之家”为载体的创先争优活动,建立“工会接待日”,真正使广大职工感受到工会大家庭的温暖,为试飞院的建设和发展搭建桥梁。试飞院共青团以“积极创建五四红旗团组织,争当优秀共青团员”为主要内容,组织全院团员青年开展了“创建五四红旗团支部、争当优秀共青团员”活动、以“服务青年成长、增添团旗光辉、践行三老四严”为主要内容的公开承诺活动、学习型团组织建设活动,选树优秀青年典范。由此,创先争优的群众参与面得到有效拓展。

——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延伸到基层班组。试飞院党委立足班组,重视把班组建设引入创先争优活动之中,引导督促各个班组结合业务工作,归纳形成班组愿景,以制度建设规范工作和管理流程,坚持开展全方位多形式的学习交流和技术培训,探索出了试飞院特色的班组建设模式,涌现了直升机技术研究室、ARJ中队、计量中心电学组等10个先进班组,为夯实管理基础、促进战略目标实现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活动载体多样化。2006年以来,试飞院党委结合科研经营工作特点,把原来单一的分散主题教育活动改变为以6月份集中开展的“党员主题教育活动月”、“科学发展主题活动月”,以“大主题、小系列、广泛性”为途径,先后策划并组织开展了“书记讲党课”、“党员先进性评价”、“党员先锋队创建”、“科学发展党员先锋岗创建”、“书记风采论坛”等为主题的年度系列活动月,实现了创先争优活动与中心任务的有机融合,形成了“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的良好局面。试飞院党委还结合党建工作基础状况,以“党建示范挂牌”活动,对某个单项工作有特色且在全院范围处于领先的基层党组织进行表彰,先后推出了党课教育、党员立功和劳动竞赛示范点、党员联系卡等特点突出的示范点。有的基层党组织结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班组建设工作,开展了“党员集体承诺签字仪式”、“满意在岗位、党员突击队”宣誓等特色党员承诺活动,大大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

加强检查

PDCA中的“检查”(C)指的是检查计划执行结果。试飞院党委立足计划执行情况的督导与推进,准确掌握“做什么、谁来做、什么时间完成、达到什么效果、深化提高”等问题,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务求科学、完整、严谨、规范地推进每项活动内容。

坚持对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的定期指导检查。为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试飞院党委按照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方案和要求,在2011年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中期,从党员、群众、行政领导、上级党组织等工作对象的角度,对试飞院所有直属及下属单位开展“三基一融入”、“三制一选树”、“三创一评价”等系列活动推进情况的专项检查。通过专项检查,在系统梳理试飞院“创先争优”活动推进过程好的经验做法及遇到的问题困难的同时,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推广经验的方法,为“创先争优”活动在试飞院的下阶段推进打好坚实基础。

定期开展问卷调查与群众评议,推进阶段重点工作。试飞院党委注重活动的前后呼应、衔接深化,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问卷调查,广泛听取广大党员群众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评价。2010年活动开展初期,试飞院从总体认识、目标要求、需努力的方向、活动载体等方面,开展创先争优问卷调查,掌握从整体上的推进情况。2011年在深入推进活动期间,试飞院党委以“为民服务”为主题开展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0%的被调查者认为,创先争优活动与中心任务结合紧密。2012年试飞院党委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主题,按照“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的工作要求,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群众评议,为基层组织分类定级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在此次群众评议中,全院71个党支部、1 697名党员接受了627名群众代表的评议,群众评议总体满意率达到96.87%,对党员总体评价好的占82%。通过对阶段重点工作的深入调查研究,做到了对每一阶段的成效了解,也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以数据为基础推进领导点评,加强活动督导。2011年初,试飞院党委专门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创先争优”活动领导点评工作的通知》,坚持每1至3个月,对党建工作、质量安全、党风廉政建设、班组建设等重点工作开展一次数据形式领导点评,总结取得的成绩,反思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各级党组织则结合本单位实际,通过民主生活会、支部大会、行政会议等形式,以文化建设、班组建设为平台,进行集中点评、个别点评和随机点评。通过上下结合的领导点评,加强了对活动情况的具体指导和督促检查,有效地强化了活动的过程控制。

总结提升

PDCA理论中的“处理”(A)是总结、考核结果,并把未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进行修正整改提升。试飞院坚持严考核、硬兑现,科学把握创先争优各个环节的综合叉循环,及时、准确剖析部门、岗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梳理出较为可行的整改思路,把握好准确方向。

采取多种形式推进问题整改。试飞院党委在明确责任、定期督导、考核检查等措施的基础上,坚持党委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听取党建工作汇报,并对党组织和党员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协调解决和指导,肯定成绩,总结先进经验,指出问题,明确努力方向。

做好整顿后进工作。对于考核结果不合格的党组织和党员,要求其深入思考,针对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改进提高的目标、责任和措施,作出公开承诺,做好问题整改,限期整改,使考核结果成为党组织和党员切实发挥作用的新基点,从中发现问题、明确新的工作重点和前进方向,为新一轮PDCA循环打下基础。

第3篇:推广工作试用期总结范文

《总体方案》的出台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何要分区域同步推出试验区试点?试点的选择具有什么样的考量?方案的重点内容又有哪些?这些热点更是成为重中之重。

国家发改委日前专门召开新闻会对总体方案进行了详细解读,业内专业人士也对此提出了各自的理解和认识。

《总体方案》重点体现 “两个落实”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巡视员孟宪棠在新闻会上指出,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总体部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制定出台《总体方案》,重点体现了“两个落实”。

一是落实的重要指示精神。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常态,新常态突出的是“三化”,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随着传统的增长动力在不断减弱,我国经济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面对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改变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迫在眉睫,转换发展动力刻不容缓。

二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创新改革的重大决策。今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央8号文件)。这个文件对有关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改革作出了一系列的决策部署。

分区域有序推进

按照《总体方案》要求,将结合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等区域发展重点,围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长三角核心区域率先创新转型、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促进产业承东启西转移和调整、加速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选择1个跨省级行政区域(京津冀)、4个省级行政区域(上海、广东、安徽、四川)和3个省级行政区域的核心区(武汉、西安、沈阳)进行系统部署,重点促进经济社会和科技等领域改革的相互衔接和协调,探索系统改革的有效机制、模式和经验。其中河北依托石家庄、保定、廊坊,广东依托珠江三角洲地区,安徽依托合(肥)芜(湖)蚌(埠)地区,四川依托成(都)德(阳)绵(阳)地区,开展先行先试。在相关地方提出改革试验方案的基础上,按照方案成熟程度,逐个报国务院审批后启动实施。

对此,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赵弘认为,目前从整体上,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现在很多矛盾交织在一起,既有体制机制方面,也有地方保护、条块分割造成的要素流动障碍问题,因此改革要选择不同尺度的区域进行综合改革探索。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指出,改革创新是新时期的主题,但要先取得经验再进行推广,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试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如效果好大家会来学习。此外,这次试点不像过去试点那样逐步推出,这次是分区域不同板块同时推出,全面推出表明布局方面比较合理,可防止地方竞争。

京津冀位列其中

《总体方案》明确将京津冀纳入创新改革试验区。

《总体方案》同时指出,承担改革试验的区域需具备相应的基本条件:(1)创新资源和创新活动高度集聚、科技实力强、承担项目多,研发人员、发明专利、科技论文数量居前列;(2)经济发展步入创新驱动转型窗口期,劳动生产率、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比重、研发投入强度居前列;(3)已设有或纳入国家统筹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各类部级改革创新试验区;(4)体制机制改革走在前列,经验丰富,示范带动能力强;(5)对稳增长、调结构能发挥重要支柱作用;(6)重视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机制完善,机构健全等。

赵弘认为,选择京津冀是大尺度,主要解决省际间的要素流动问题,因为这一区域各种要素流动面临障碍最多,困难最大,城乡、地区差异较大,促进整个大区域创新合作,形成创新网络,将北京的研发成果在天津河北孵化转化,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的经验和模式,更具有改革意义和示范意义。

对省份的选择主要在于省域内存在城市间的政策和市场壁垒,赵弘表示,要打破壁垒需发挥省级协调作用,而上海、广东、安徽、四川四个选择涉及发达与欠发达、沿海与内陆、东部与西部、城市与省份,均非常具有代表意义。

第三个层次是省内核心区域,赵弘表示,武汉、西安和沈阳,同样代表各个地域,有很好的综合基础,经济发达、人口规模较大,创新能力较强,在区域中的地位凸显,在省域内发挥城市带动作用,将中心城市能力释放出来,成为创新引擎和带动区域转型的动力源。

肖金成称,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试点分区域进行,涉及地域和内容比较全面。首先考虑到各区域不同特征,同时每个区域选择重点地区和城市进行试点,比如京津冀中的河北省范围比较大,选择石家庄、廊坊等进一步缩小范围,分层次试点,有利于推广各个层次地区的成功经验。

8个改革试验区内容各有侧重

《总体方案》按照创新成果多、体制基础好、转型走在前、短期能突破和区域统筹布局的原则,兼顾中部、东部、西部和东北,确定了8个改革试验区,包括一个跨省级行政区域,这就是京津冀,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上海、广东、安徽、四川和3个省级行政区域的核心区,主要是武汉、西安和沈阳。

试验的内容各有侧重,其中:

京津冀改革试验:主要着眼于区域协同发展

上海:着眼于长三角核心区域率先创新转型

广东珠三角:着眼于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

安徽合芜蚌和武汉:促进产业“承东启西”转移和调整

四川成德绵和西安:着眼于加速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沈阳:着眼于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同时,孟宪棠在解读时明确指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将继续发挥好现有各类改革试验的作用,强调既相衔接又相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以现有各类试验区作为依托,重点突出推进改革,而不是政策给予,以避免形成“政策洼地”。

第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现有各类试验区主要承担特定的功能性改革任务。

第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突出阶段性。按三年进行总体规划,年度分解、滚动推进,不同试验区域的改革任务体现差异化。

把握四个坚持

为了更好地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在既定的三年时间里,试验区域选择重点把握了“四个坚持”:

第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以现有各类试验区作为依托,重点突出推进改革,而不是政策给予,以避免形成“政策洼地”。

第二,要坚持短期内能够取得重点突破。试验区域布局从改革创新基础条件好、能够通过改革和试验步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的区域入手,加快推进部分区域率先实现创新驱动转型。

第三,坚持示范带动作用强。改革试验综合考虑了不同区域的基础、优势和特点,在试验任务设计方面体现了差异化,由此带动各种类型的区域转型发展。这也是这项改革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它体现了各个区域从布局上各有侧重,不是齐头并进的。

第四,坚持东中西部协调发展。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的发展情况不同,但都有创新驱动转型的要求。因此,《总体方案》分别在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选择符合条件的区域,统筹布局,开展改革试验,以促进不同区域的转型发展。

意在创新

创新是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主要任务,《总体方案》提出,要把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双重任务,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等相关领域改革,注重工作衔接,聚焦最紧迫、有影响、可实现的重大举措,大胆先行先试,营造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生态和政策环境。

赵弘表示,创新改革主要任务为金融、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改革,因为这些都是区域发展中所涉及的主要方面,这些因素涉及统一市场形成和各种要素的集聚和辐射、公平环境的营造等,这些在区域发展中都是不可缺少的。

肖金成指出,这次选择金融、科技、知识产权等领域进行改革主要是为了创新,创新需要体制机制和政策上的突破,而这些领域对于创新都是非常有利的。

时间表紧迫

《总体方案》提出了实施进度安排,具体讲有三个时间节点:

在2015年第四季度:8个试点地区要结合本地实际,拿出具体的改革试验试点方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部际协调机制,对试点政策进行深入研究,成熟一个报批一个。

在2016年:8个试验区域将全面推进落实改革试验工作,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阶段性总结评估,对成熟的改革举措及时向全国推广。

在2017年后:将滚动部署年度改革试验任务,组织开展对试验区域的中期评估,适时推广重大改革举措。

《总体方案》指出,试验区域的改革试验方案原则上规划3年,每项改革试验任务在1年内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经验。

肖金成认为,这一时间表时间比较紧,一方面要制定方案,之后落实举措,区域贯彻落实,评估后最后进行经验总结推广,因此时间并不宽裕,这需要试点地区迅速行动起来,紧锣密鼓相互配合才能总结出经验,实现目标。

第4篇:推广工作试用期总结范文

[关键词]测土配方 施肥技术 基本路径

[中图分类号]S 1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3―0064―02

2015年,我县全面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切实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村入户到田,进一步扩大企业按方供肥和农民按方施肥覆盖范围,通过项目实施,农民科学施肥意识进一步增强,传统施肥习惯有所改变,有效提高了大田施肥的利用效率。2015年我县在小麦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5万亩,施用配方肥料14000吨,施用面积35万亩,在水稻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5万亩,施用配方肥料14000吨,施用面积35万亩。

1项目技术推广主要的成效

1.1经济效益。小麦拟小麦调查情况看,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区施肥量施纯N量平均为18.6 kg/亩,施P2O5量平均为6.2kg/亩,施K2O量平均为6.6kg/亩,小麦产量为463kg/亩;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施肥量施纯N量平均为17.9kg/亩,施P2O5量平均为5.9kg/亩,施K2O量平均为6.3kg/亩,小麦产量为477kg/亩;农民习惯施肥区纯N量平均为19.3kg/亩,施P2O5量平均为6.8kg/亩,施K2O量平均为6.8kg/亩,小麦产量为452kg/亩。推广区与习惯区相比,每亩节氮0.7公斤,节磷0.6公斤,节钾0.2公斤,亩节本7.28元,节肥总量675吨(折纯);亩增产11公斤,亩增产增收26.4元,增产总量4950吨。亩纯收益33.68元,总净增收益1515.6万元。

示范区与习惯区相比,每亩节氮1.4公斤,节磷0.9公斤,节钾0.5公斤,亩节本增收13.27元,节肥总量84吨(折纯);亩增产25公斤,亩增产增收60元,增产总量750吨。亩纯收益73.27元,总净增收益219.81万元。

水稻拟水稻调查情况看,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区施肥量施纯N量平均为18.8kg/亩,施P2O5量平均为5.3kg/亩,施K2O量平均为6.2kg/亩,水稻产量为648kg/亩;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施肥量施纯N量平均为18.5 kg/亩,施P2O5量平均为5.3kg/亩,施K2O量平均为5.8kg/亩,水稻产量为673kg/亩;农民习惯施肥区纯N量平均为20.3kg/亩,施P2O5量平均为6.5kg/亩,施K2O量平均为6.5kg/亩,水稻产量为629kg/亩。推广区与习惯施肥区相比,每亩节氮1.5公斤,节磷1.2公斤,节钾0.3公斤,亩节本13.29元,节肥总量1350吨(折纯),节本总量598万元;亩增产17公斤,亩增产增收51元,增产总量7650吨。亩纯收益64.29元,总净增收益2893万元。

示范区与习惯区相比,每亩节氮1.8公斤,节磷1.2公斤,节钾0.7公斤,亩节本增收16.23元,节肥总量148吨(折纯);亩增产44公斤,亩增产增收132元,增产总量1760吨。亩纯收益148.23元,总净增收益592.9万元。

1.2社会效益

1.2.1技术推广到户,转变了农民的施肥观念

为了把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全县各镇一手抓宣传培训发动,一手抓施肥推荐卡的入户工作,全县测土配方施肥推荐卡入户率达100%,直接面对面地指导农民,让他们真正了解到测土配方施肥的好处,掌握科学的施肥方法、最佳施肥量、最适施肥时期。使农民施肥时有据可依,改变了过去盲目施肥的状况,以前“粪大水勤,不用问人”的传统施肥观念逐步改变,“缺什么补什么”、“吃饱不浪费”的科学施肥观念开始深入农户。

1.2.2施肥结构优化,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测土配方施肥有效解决过量施肥和施肥比例不合理问题,给作物提供了营养套餐施肥技术,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少了养分流失,带动了有机肥增施,减少了化学物质和有机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1.2.3生态效益

测土配方施肥的实施,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少流失,保护了环境。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有效促进了本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保证了粮食稳产稳收,增加了种植效益,提高了肥料利用率,降低了氮肥投入量,减少了因施肥不当造成的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土壤肥力退化等问题,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

2项目实施的主要工作成效

一是野外调查与采样测试。全县共采集土壤样品300个,对300农户进行了施肥情况调查,共化验土壤样品300个,检测大量元素1500项次,中微量元素900项次,化验小麦植株样品86个,测试258项次。

二是田间试验。水稻在三河实施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1个,在三河、东双沟实施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2个,在东双沟、朱坝、岔河、黄集4个镇(街道)实施主推配方校正与示范试验4个,在三河、高良涧、朱坝、岔河4个镇(街道)实施配方肥肥效对比试验4个。小麦:在三河实施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1个,在东双沟镇、三河镇、高良涧街道、朱坝街道实施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4个,在三河、东双沟、岔河、朱坝4个镇(街道)实施主推配方校正与示范试验4个,在三河、高良涧、岔河、黄集、东双沟、蒋坝6个镇(街道)实施配方肥肥效对比试验6个,在三河实施小麦锌肥不同用量试验1个。在东双沟、高良涧开展水肥一体化试验2个;在东双沟开展茄子“2+X”田间肥效试验。汇总分析土壤测试和田间试验数据结果,建立了小麦、水稻、蔬菜施肥指标体系。

三是配方肥销售。利用洪泽县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结合土壤测试和田间试验数据结果,合理划分施肥类型区,设计小麦配方2个:45%(25-12-8)、45%(25-10-10)。设计水稻配方3个:45%(20-10-15)、45%(25-10-10)、42%(18-8-16)。江苏苏农测土配方肥料有限公司和江苏中东化肥股份有限公司按配方定向加工生产供应配方肥,销售小麦配方肥14000吨,施用面积35万亩,水稻配方肥14000吨,配方肥施用面积35万亩。搞好配方肥的销售点建设,建立县级配方肥供应网点2个,镇级20个,村级73个,并进行授牌。建立配方施肥专业合作组织10个,在合作组织框架内实现统测统配统供统施。发放配方肥技术宣传明白纸2万份,小麦、水稻施肥建议卡14万份。

四是示范推广。全县建成岔河和三河2个万亩示范方,6个千亩示范方,建成73个村级百亩示范方。全县示范区面积40000亩。岔河、三河实现测土配方施肥整镇推进,73个村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整村推进。在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季节组织农户进行现场观摩12次。培植100个家庭农场主、100个测土配方施肥科技示范户和10个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五是宣传培训。举办全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班2期,培训镇技术指导员100人次,培训肥料企业技术人员及经销人员100人次,家庭农场主、种粮大户200余人次,镇级举办培训班24期,培训家庭农场主、种田大户400余人次,培训农民2000余人次,开展现场观摩12次,印刷墙体广告150条,开展媒体宣传8次,发放技术明白纸2万份,发放稻麦施肥建议卡14万份。

六是数据库更新。我们及时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录入与上报工作,完善了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管理系统。完善了洪泽县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并对系统数据进行了不断更新。建成补充耕地质量评定系统。

七是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以12316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试点工作,采用农民听得懂的语音、看得懂的信息、收得到的方式,指导农民选肥、用肥。分别在岔河、三河购置一台智能化配肥设备,放在岔河农技服务站和三河祥发专业合作社,正常运转。

八是改进施肥方式方法。筛选确定化肥深施机械类型,引导农民选购使用,因地制宜开展基肥深施、追肥深施,改变化肥表施、浅施的方式,开展基肥深施面积90万亩,追肥深施40万亩,分层施肥面积20万亩。同时,做好作物肥料统筹,确定更为合理的追肥用量和时期,推广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实现水肥耦合,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5万亩。

3农企对接进展主要成果

为加强农企合作,促进产需对接,扩大配方肥推广应用,县耕保站与江苏苏农农资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中东化肥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构建配方肥推广应用平台,把配方肥直接供应给农民,因地制宜开展配方肥的供应。

3.1分工明确。耕保站负责田间试验,筛选主推配方,利用洪泽县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结合土壤测试和田间试验数据结果,合理划分施肥类型区,设计小麦配方2个:45%(25-12-8)、45%(25-10-10)。设计水稻配方3个:45%(20-10-15)、45%(25-10-10)、42%(18-8-16),印发施肥建议卡14万份,培训肥料经销人员100人次,先后两次邀请配方肥企业来洪与肥料经销网点、家庭农场主开展洽谈,同时现场指导农民配方肥施用技术。配方肥生产企业按方生产,定向销售,运用连锁、配送等现代物流手段,构建基层肥料直供网点,为农民提供质量优良、配方科学、价格合理的配方肥。肥料销售连锁店由县耕保站和肥料销售企业择优授牌。建立村级肥料直供网点73个,镇级网点20个,县级网点2个。

3.2全程服务。县耕保站采取县镇联合、以镇带村、连锁服务方式,推广应用配方肥。同时开展整建制推进技术模式的示范。县专家组成员挂钩到整建制推进镇、村,镇技术指导员挂钩到整建制推进村,协助配方肥企业做好配方肥的推介工作。

3.3智能配供自助。在整体推进镇岔河镇和三河镇配备智能化配肥供肥设备。方便了农民就地查询土壤和施肥信息,实现了就地配供配方肥料,提高了技术服务的针对性和到位率。

3.4行政推动。岔河、三河镇作为整体推进镇,召开专题会议,把推广配方肥作为任务下达到村,镇农技服务站主动与供肥企业一起对全镇肥料销售企业、种田大户、科技示范户、专业合作组织进行培训,落实供肥任务,建立奖惩机制,并签订供肥合同。

3.5督导检查。县农业执法部门及时加强肥料质量监管,开展定期和不定期肥料质量检查,确保配方肥料质量,配方肥质量合格率为100%。

4测土配方施肥主要做法与经验

4.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示范县领导小组,县农委成立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组,建立健全测土配方施肥联席会议制度,按省总体方案要求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层层签订项目合同,做到项目区各镇村目标任务明确。

4.2开展分类指导。根据实际,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特点,开展分类指导,细化目标任务。在春耕、“三夏”和秋冬种备肥用肥高峰前,制定稻麦科学施肥指导意见,因地制宜开展分类指导,使农民能够根据土壤类型、肥力水平和目标产量基本掌握合理的施肥数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

4.3强化督导检查。县耕保站及时跟踪了解和掌握测土配方施肥普及行动各项活动和任务的落实情况。县农委定期、不定期组织督导检查,建立活动考核机制,行动业绩作为先进表彰、成果奖励的重要依据。同时加强肥料质量监管,确保肥料质量。

4.4开展“五个一”模式推广。我县开展“一个系统、一幅图、一张表、一张卡、一次购肥”的“五个一”测土配方施肥模式。县级建成洪泽县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利用系统为每个镇建立一幅施肥分区图,为每个村建立一张施肥推荐表,农户根据施肥推荐表在村级配方肥销售网点一次性购肥。技术人员将施肥建议卡发到农户手中,印刷了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14万余份。各镇农技服务站按照要求,实地填写施肥建议卡。上下联动,建立了一个完善的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网络。

4.5采用合同管理。为确保按期保质完成各项工作目标,我们把项目内容分解到各个镇(街道),和镇农技服务站签定了相关合同,合同中明确规定甲(洪泽县耕保_站)乙(镇农技服务竭双方在项目中应承担的工作内容,乙方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后,经甲方组织的专家组验收,甲方按测土配方施肥资金补贴合同管理要求,补贴给乙方合理的项目经费。从实施结果来看,实行项目合同管理,增强了农技人员的责任心,提高了工作质量,使上下部门间的链式纽带关系更加融洽。

5项目实施推广存在问题及对策

第5篇:推广工作试用期总结范文

[关键词]多元化农村支付服务体系;非现金支付工具;新型支付结算工具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10 ― 0100 ― 02

齐齐哈尔市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农村支付环境直接关系到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2014年以来,市人民银行贯彻落实《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金融改革方案》的要求,按照“发挥央行职能,服务三农经济,积极推进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确立了“构建多元化农村支付服务体系、推进农村地区支付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辖区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并取得明显成效。

一、总体情况

齐齐哈尔市所辖9个县,112个乡镇,1146个行政村,2014年末全市总人口55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6.8万人,非农业人口196.4万人。面积420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602万亩。粮食作物以种植玉米、大豆、水稻、杂粮、马铃薯等农作物为主。所有乡镇、行政村全部接入支付系统,基础金融服务覆盖村利率100%,截止2015年6月末农村地区ATM242台,电话POS4824台,普通POS2656台,遍布各行政村支付服务点2783个,目前已形成了ATM机、POS机,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和电话银行相互补充的助农取款格局,辖内县(市)助农取款覆盖面达87.43%,粮食收购资金非现金结算比率达到了88.98%。市人民银行采取“先试点、后普及,先宣传、后应用”的方式,试点建设并推广普及了以支付结算“村村通”、“惠农服务站”和“农村支付绿色通道”为特色的多元化农村支付服务架构。

(一)开展支付结算“村村通”建设。2014年,齐市人行在克山县协调农业银行抽调业务骨干组成工作小分队推动惠农卡发卡、转账电话和网上银行应用,试点开展以“一村一银行、一卡一网点”为目标的支付结算“村村通”建设。

(二)建立“惠农服务站”支付服务模式。2015年,齐齐哈尔市在辖内推广支付结算“村村通”建设的同时,又在克山县以农业银行惠农卡和转账电话为依托,试点建设“惠农服务站”,为农民提供小额现金存取、汇款、查询“一站式”支付结算服务。

(三)开辟“农村支付结算绿色通道”。2015年,人民银行齐齐哈尔市中心支行把支付结算“村村通”和“惠农服务站”建设在辖内全面铺开,组织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开辟了“惠农卡+转账电话”、“农村金融服务点+鹤卡”和“绿卡+商易通”三条“农村支付结算绿色通道”,多渠道为农民办理支付结算业务提供便利。

同时,人民银行齐齐哈尔市中心支行还以银行卡、POS及网上银行为载体实现银行、粮食收购企业和经济人(农户)三方的粮款网银非现金结算;扩大支付系统覆盖范围,利用大、小额支付系统和银行卡发放涉农补贴资金;开展“乡村支付惠农行”大型宣传活动,深入村屯普及支付结算知识,现场接受农民咨询。

二、支付结算工作主要做法

(一)构建协调机制,加强组织保障,谋求长远发展。市人民银行领导班子对两大平原农村支付服务工作高度重视,以改善农村支付环境作为优化辖区金融生态环境、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着力点,通过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深入农村实地调研等方式,摸清农村支付服务状况,明确了工作目标和任务。同时,在市人民银行倡导下,辖内各县(市)分别成立了由主管县长任组长,人民银行、涉农金融机构、财政、税务、工商、农业等部门为成员的农村支付环境建设领导小组,为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长远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扎实稳步推广试点经验。市人民银行在克山县、依安县、龙江县开展农村支付环境建设试点,积极进行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并定期、不定期组织召开辖区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现场会,介绍试点做法,进行实地观摩。2014年市人民银行主管行长分别在试点单位主持召开辖区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现场会,动员和部署“福农通”和“惠农服务站”建设推广工作,使“克山模式”经验做法在辖内得到普及,以点带面,整体联动,不断开创辖区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整体新局面。

(三)搭建宣传平台,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一是强化舆论引导。人民银行齐齐哈尔市中心支行在电视台、报纸等主流媒体上宣传报道支付结算知识,以多种渠道和方式引导农民对现代化支付工具的认知和使用。二是开展阵地宣传。人民银行齐齐哈尔市中心支行协同涉农金融机构开展支付结算业务、转账电话和网上银行业务的培训、辅导和宣传营销,推进现代支付工具普及。三是送知识下乡。人民银行齐齐哈尔市中心支行采取“请上来、走下去”的方式,组织涉农金融机构邀请农户代表参观和演示转账电话、网上银行业务办理流程;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民家中传授支付结算知识,使农民足不出村即可提升现代支付结算技能。

(四)夯实基础,多种渠道,全面推进农村支付结算工作。一是积极引导农业银行采用“农行+超市”的方式,通过转账电话办理农民小额支现或消费业务。此项工作克山县较为突出,截止2015年6月末,克山县辖区,已实现支付系统乡镇接入率100%,共布放ATM 41台,普通POS 655台,电话POS 946部,发放银行卡75.3万张,建立助农取款点593个,实现了行政村跨行转账结算、小额取现、查询全部可以足不出村,大大方便了农民的金融报务需求。二是全面建设乡、镇、村(屯)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截止2015年6月末,农业银行布放“惠农通”机具960台、联社布放“农民自助服务终端”机具435台,全市共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共2,161个,助农取款业务覆盖行政村1,002个。同时,积极开发助农取款服务点的金融服务项目,实现了“惠农通”机具开通“新农保”代缴费功能、受理信用社鹤卡的功能以及部分代缴费业务的开通。三是大力拓展农村地区银行网点服务项目。引导联社等农村地区银行网点开通“新农保”、“新农合”及“涉农财政补贴”等特色金融服务项目,通过银行柜台、自助机具、助农取款机具等进行补助资金非现金发放。截止2015年6月末,齐齐哈尔市共业务231.10万笔,金额48,550.69万元。四是加大农产品收购资金非现金结算推进步伐。自2014年9月起,我市将推广“福农通”机具作为粮款非现金结算的重点工作,我市通过实地调研、召开推广(介)会、试点示范等措施,大力推广粮款非现金结算意识和“福农通”机具,取得了显著效果。截止2015年6月末,全市共布放“福农通”机具600余台,非现金结算金额82亿元。其中依安“象屿”公司较为突出,该公司布安装了23台“福农通”机具,并示范带动50名经纪人布放使用了“福农通”机具,仅使用“福农通”头3个月,累计结算粮款30余亿元。五是引导和支持辖区各金融机构推广新兴支付工具。充分利用电话网络、手机网络、互联网络环境,组织各县(市)向各涉农金融机构布置推广新兴支付工具任务,深入农村地区开展宣传活动,在行政村范围内推广和普及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新兴支付工具。截至2015年6月末,各县(市)网银用户508,494户 ,网银业务1,038.20万笔,交易金额444,152.79万元;手机银行用户355,992户,办理业务8,583.45万笔,金额411,024.96万元。

(五)量化考核,强化监督,确保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取得实效。人民银行齐齐哈尔市中心支行建立了农村支付环境建设量化考核机制,科学合理设定指标,根据各县(市)指标完成情况,对各县(市)支行进行年度考核。同时,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考查各涉农金融机构在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中的实际工作落实情况。通过量化考核,有力地推进了辖区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各县(市)支行、各涉农金融机构的职能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三、支付工作取得成效

(一)农民非现金结算意识增强。几年来的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强化了农民的非现金结算意识,农村非现金结算量大幅增长。以克山县为例,2015年农村非现金结算48.38亿元,较2009年增长514.68%;现金净投放较上年减少3.84亿元。

(二)新型支付结算工具拓展见效果。随着支付结算环境的不断改善,我辖区的非现金支付途径也在逐渐拓宽,非现金支付种类增多。如手机银行、网银和电话银行等新兴支付种类,被农村地区广大农民接受和使用,以依安县为例,截止2015年7月末,辖内共有6家金融机构开通了此项业务,累计手机支付用户达3.11万余户,惠及农村人员2.58万余人;辖内共发展网银用户28,200户,办理业务6.67万笔,金额合计12.83亿元。

(三)实现支付系统乡镇全覆盖。目前,辖区支付系统乡镇覆盖率达到100%,每个乡镇至少有一个银行网点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确保了汇划资金及时到账,进一步提高了资金周转效率,支持了农村经济发展。

(四)有效节约了“三农”成本。以农业银行惠农卡小额循环贷款为例,通过转账电话、网上银行等现代支付工具,农民借款、还款免受时间、地域限制,实现信贷资金的自助可循环使用,使实际利率显著低于合同利率。其贷款合同利率为7.08‰,按自助循环使用率为70%计算,实际付息率不足5‰,降低了农民借贷成本。

四、推进齐齐哈尔市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推动地方政府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加大扶持力度。前期,市人民银行虽然协调地方政府建立健全了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组织体系,但还存在前关部门参与程度不深、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为此,市人民银行将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切实解决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和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站营业场所建设、财政和税务对涉农金融业务的风险补偿和激励、打击银行卡违法犯罪活动等面临的实际问题。

(二)加快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推广建设,根本解决农民跨行取款难问题。前期建设的三条“农村支付结算绿色通道”只能受理各涉农金融机构本系统发行的银行卡,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人民银行总行推广的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为此,市人民银行将以此为契机,对前期建设的 “农村支付结算绿色通道”进行有机整合,充分发挥POS在农村地区小额取现中的积极作用,实现银行卡在农村地区的联网通用。

第6篇:推广工作试用期总结范文

下面,我代表水利部讲几点意见。

一、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

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在全世界致力于应对水问题的21世纪,我国作为经济高速发展的人口大国,面临着更为紧迫的压力。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已经成为未来20年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中国国情、水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节水是一项重大国策,也决定中国必须走节水型社会之路。

(一)我国水资源形势严峻。首先表现为人均水资源少,不足2*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其次是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与土地、矿产资源分布不相适应。第三是水资源年内年际变化大,造成一些地区旱灾频现、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此外,水污染严重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按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我国目前年缺水量约为300~400亿立方米。全国660个城市中,有近400个城市缺水,全国城市年缺水量为60亿立方米左右。城市缺水有资源型、水质型和工程型三种类型,主要表现是供水紧张、地下水超采和水环境恶化。据预测,我国人口在2030年左右将达到峰值16亿,届时人均水资源量只有1750立方米,将列入严重缺水的国家。在充分考虑节水的情况下,估计用水总量为7000~8000亿立方米,而全国实际可能利用的水资源量约为8000~9000亿立方米,预计的用水量已经接近可利用水量的上限,水资源进一步开发的难度极大。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我国有可能在未来出现严重的水危机。

(二)我国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巨大。我国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存在严重的结构型、生产型和消费型浪费。*2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为537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0.5,发达国家为0.7~0.8;全国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10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为50%,发达国家已达85%;许多城市输配水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水损失高达20%以上,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项每年就损失上亿立方米。此外,我国在污水处理回用、海水、雨水利用等方面也处于较低的水平。我国用水效率与世界的差距,也预示着节水的巨大潜力。在用水需求方面,有很大的可压缩空间。

(三)传统的主要依靠行政措施推动节水的做法已不适应形势的要求。近年来,在国务院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全国节水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如果按照*2年价格水平计算,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已从1980年的3158立方米降至*2年的537立方米。在农业节水方面,从1998年开始,对247个大型灌区进行节水改造,目前已形成了110亿立方米的节水能力,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43亿亩,在2.5亿亩农田中推广了各种形式的非工程节水技术措施,显著提高了综合生产能力。在工业方面,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这几年的年度降幅达20立方米。城市年实现节水38亿立方米。总的来看,节水使农业、工业用水定额减少,用水效率提高,延缓了总用水量的增长势头。

但是,目前中国节水水平与严峻的水资源形势还很不相称,从1980年到现在,中国总体缺水形势未得到缓解,水资源质量总体呈恶化趋势未得到有效控制。节水的战略地位还不够突出,全民的节水意识还有相当差距,节水工作仍停留在传统的行政推动层面。如何在水权水市场理论指导下,改革水的管理体制,建立节水的运行机制,更多地依靠经济手段、科技进步促进全社会水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总书记指出:“节水,要作为一项战略方针长期坚持。要把节水工作贯穿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全过程,积极发展节水型产业,建设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总理要求:“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建设节水社会,应该作为水利部门的一项基本任务。”这些重要论述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阐明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此,水利部在全国部署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通过典型引路,逐步推广,为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提供实践经验。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此一定要有十分清醒的认识,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做好这项工作。

二、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1998年以来,水利部党组在中央水利工作方针的指导下,进行了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探索,治水思路发生了深刻转变,为节水型社会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与此同时,各地在落实新治水思路中,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了实践基础。*1年以来,汪恕诚部长发表了以《水权管理与节水社会》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理论文章,初步形成了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指导体系。在此基础上,水利部确立了甘肃省*市、四川省绵阳市和辽宁省大连市为首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目的是在不同的水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条件下,选取试点内容各有特色或各有侧重的不同地区,开展这项工作,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经验。

*市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黑河流域的中游,降水稀少,蒸发强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黑河中游地区特别是*市,用水量大幅度增加,而经济结构和用水方式并未改进,用水效率低下,导致黑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下游长时间断流,已经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引起了严重的生态问题,东西居延海先后干涸,大片胡杨林死亡,荒漠化发展迅速,成为我国北方沙尘暴发源地之一。国务院非常重视黑河流域的生态修复问题,于*1年批准实施了黑河治理规划。为了保证黑河规划的顺利实施,实现下游生态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水利部率先在*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通过水权理论的探索和实践,在全面改革用水制度的基础上,采取经济结构、种植结构调整、灌区节水技术改造及一系列的水资源高效利用措施,以提高用水效率,减少用水总量,保证完成国务院制定的向黑河下游分水指标。

绵阳市位于西南长江上游地区,是西部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之一,是国务院批准建设的科技城。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对长江水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选择绵阳作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就是要突出节水减污,探索在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相协调的经验,为南方水资源相对丰沛地区,特别是西部经济将要崛起的地区,起到示范作用。在全社会树立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也要节水的良好意识。

大连是经济高度发展的沿海城市,处于辽东半岛,水资源非常短缺,系统又相对独立,从外面调水的可能性比较小。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要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就需要建设节水型社会。大连试点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指导,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为目标、以建立高效的节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主要内容,重点加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多种水源的联合调配,突出经济手段的运用,逐步形成以节流为本的区域水安全保障体系。这个试点作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发展程度较高、但水资源相对短缺地区的一个典型。

目前,先期开展试点工作的*市已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取得了突破。*节水型社会建设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突出了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和公众参与。政府调控,就是充分发挥政府在水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中的宏观调控作用。通过制定规划,建章立制,形成制度保障;实行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提供体制保障;建立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两套指标体系,奠定技术基础,将全市用水权总量逐级分配到各县(区)、乡(镇)、村、社,明晰到户,配水到地,初步实现了“水权明晰”。市场引导,就是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对水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一是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制定了《定额水价管理办法》,依据供水成本,兼顾用水户的实际承受能力,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合理核定基本水价,定额内用水执行基本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二是允许水量自由交易,培育水市场。了《*市农业用水交易指导意见》,鼓励用水户将节约的水量以有偿转让出售,出售价格在接受政府宏观指导的前提下,随行就市;市场交易中剩余的水量,政府水管单位(供水者)以标准价格的120%收购,鼓励节约用水。以此逐步建立水使用权的转让和水的准市场,引导水资源向高效益的产业和产品流转。三是实行“水票制”。由用水户持水权证向水管单位购买每灌溉轮次水量,水管单位凭票供水,确保总量控制,促进水价到位,方便水量交易。在*,水票是水权、水量和水价的载体和媒介。公众参与,就是建立公开透明、公众参与的民主管理机制。结合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推行和村务公开制度的建设,以村和灌区为单位,通过用水户(村民)直接选举的办法,逐级选举产生用水者协会,在水管单位的指导下,参与灌区内水权、水价、水量的监督管理。通过开展以水权为中心的节水型社会制度改革,大大增强了群众珍惜水、节约用水的自觉性,以??亩节水45.8立方米;农民水费负担亩可减少7元。

(二)在经济结构调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上取得了突破。一是对产业结构进行宏观调整。*2年,全市实现gdp75.66亿元,人均gdp达到5973元,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上年的38:30:32调整为36:31:33。二是全面落实“三禁”政策(禁止开荒、移民和种植高耗水作物)。*1—*3年压缩水稻10万亩,带田40万亩,完成退耕还林还草71万亩,基本形成了草畜产品加工、种子加工、果蔬产品加工和轻工原料加工四大龙头企业群体,促进水资源向高效产业配置。三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突出*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加快以县城为重点、乡镇企业开发区和建制镇为支撑的小城镇建设步伐,增强城镇的服务功能和就业容纳能力,为发展非农产业、加快农业人口向二三产业转移、推进城乡一体化奠定基础,从而有效减轻农业和土地对有限水资源的压力。通过结构调整,*年可少引河水9800万立方米,新增黑河下泄量3900万立方米。

(三)在推广各项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上取得了突破。一是加强输水设施建设。结合实施《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1—*2年累计完成投资6.8亿元,改建干、支、斗渠近千公里,完成田间配套43万亩。二是加强水量监测控制设施建设。包括建设地表水引水口门的取用水计量设施和机电井井口地下水取用计量设施。三是积极推广农业高新节水技术。在井灌区建成以管灌、滴喷灌为主的高效节水面积18.42万亩。全市共引进示范推广各类节水新技术*余项、抗旱新品种近500个。四是加快企业节水技术改造。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配置节水设施,采取循环用水、一水多用等节水措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今年开工建设的火电厂,从设计之初就采用了中水回用技术,主要依靠处理后的废水进行生产。五是在城乡生活用水中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和设施。通过节水技术推广和工程建设,使渠系水的利用率由50%提高到60%以上,年可减少河水引用量2.6亿立方米,新增黑河下泄量1.12亿立方米。

*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有力地促进了黑河规划的实施。从*0年实施黑河水资源统一调度以来,*市在逐年加大水资源削减幅度、完成黑河分水任务的前提下,主要依靠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低耗高效产业,保持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缓和了用水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国内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保持了9%以上的增长速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幅度达到100—150元以上。今年8月14日,通过实施本年度第二次水量统一调度,黑河水再次到达东居延海,9月24日,黑河水流归干涸四十多年的西居延海,一曲绿色的颂歌又一次在戈壁大漠唱响。

三、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经验和体会

节水是在不降低人民生活质量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前提下,采取综合措施,减少取用水过程中的损失、消耗和污染,杜绝浪费,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科学合理和高效利用水资源。节水型社会要求人们在生活和生产的全过程中具有节水意识和观念,通过建立节水的管理体制,在全社会形成促进节水的机制,采取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宣传等多种措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实现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使有限的水资源保障人民饮水安全,发挥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节水型社会作为一种以节水为基本特征的社会意识形态,其根本点应当是建立一种支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此来调整以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核心的生产关系,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制度建设的过程。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涉及全社会各层面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是前无古人的事业,中国没有,外国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其经验只能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群众。以*为代表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正根植于实践的沃土和群众的源泉之中成长,它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一)节水型社会建设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措施。*市以水资源为焦点的矛盾十分突出,水资源总量不足与发展需求之间,生产发展与生态用水之间,完成国务院要求的分水任务与区域发展用水之间,都存在极其尖锐的矛盾。如何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道路,*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正确的选择。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一些地区都面临着与*类似的问题,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提供更多的水量;另一方面,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如何解决水与发展之间的矛盾?*的经验表明,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不断提高水资源、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就能够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二)节水型社会建设必须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指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不仅带来水资源供需关系的调整,更会带来经济利益的调整,必须要有一套健全的制度来规范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关系。水权、水市场理论就是指导这样一套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其着眼点是通过对水的使用权的界定、分配和有偿流转,优化配置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从*的实际看,历史上就有过强制性的行政分水措施,但分了水却并不节水,“水从门前过,不浇也是错”的状况一直没有改变;*也曾采取工程、技术等节水措施,但结果是政府有投入就有节水,没投入就没有节水,用水效率一直低下。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开始后,从用水制度改革入手,通过明晰水权,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对水的使用权进行层层分配,并允许有限有偿流转,初步形成了“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以水定地,配水到户,公众参与,水量交易,水票运转,城乡一体”的一整套运行机制。农民从一张张水票中得到了节水增效的实惠,才从根本上解决了节水的动力问题。在这里,不是水权理论选择了*,而是*要解决水资源问题必然地选择了水权水市场理论的指导。节水型社会建设是建立新型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是促进全社会水资源利用方式深刻转变的伟大实践。水权、水市场理论是这一实践的指导,也在这一实践中丰富和完善。

(三)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形成节水运行机制,其关键是制度建设。*试点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成效,关键是突出了水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和节水运行机制的形成。从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制度,到一整套明晰水权和水权流转规范制度的形成,从用水户参与管理到涉水事务的统一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初步建立,以水为纽带的生产关系的初步变革,迅速促进了水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节水型社会与节水型城市、节水先进单位的区别,就在于节水型社会应该本身具有节水的机制,凭借这种机制,而不是主要依靠行政措施来促进全社会的节水。体制和机制的建立说到底是制度的确立。只有通过一整套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建设,才能够建立节水型社会的激励机制,使节水成为用水户自觉的、自发的长效行为,而不是靠行政推动的权宜之计。

(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的成效,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衡量,一个是用水效率提高了没有,一个是用水效益增加了没有。前者衡量用水水平和浪费的状况;后者衡量经济产出,这两个方面反映了全社会各个层面对节水的目标追求。建设节水型社会不是单纯地少用水、压缩用水甚至限制用水,而是要更科学合理地用水,用最少的水发挥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所谓提高水资源、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也包含这两个方面。我们说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用水上首先要达到这两个目标。

(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要突出经济手段的运用。长期以来,我国节水主要依靠行政措施推动,对节水的经济问题,对促进节水的经济手段研究得很不够。我国水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水价形成机制不合理,价格机制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不能有效发挥作用。水资源是带有社会公益性的特殊商品,优化配置水资源和建设节水型社会除采取必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外,还要采取经济手段,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通过水价杠杆调节水资源的供求关系,引导人们自觉调整用水数量、用水结构并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在全社会优化配置水资源和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目的。*市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以来,生活用水水价由*0年前的0.50元调至目前的0.85元;工业用水水价由1.00元调至1.20元。民乐县洪水河灌区还制定了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和季节浮动水价的计划,超定额1%-25%,加价50%;超定额26%-50%,加价100%;主汛期水价下浮10%-20%;非汛期水价上浮10%-25%。通过水价调整,水量交易,促进用水户主动节水,减少用水浪费,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的是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用水效率的提高可以通过行政措施、工程措施来实现,但用水效益的提高,是经济问题,涉及用水结构的调整,必须通过水权、水价、水市场等经济手段加以解决。

(六)节水型社会建设是全方位节水措施的综合集成。从*、绵阳、大连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方案中可以看出,节水型社会中的节水,并不是就节水谈节水,而是大节水的概念。既包括传统的节水,也包括水资源合理配置、经济结构调整、水污染防治、中水回用、海水利用等等。在节水型社会建设过程中,要以节水为主线,加强各种管理。在奠定一个统一管理的体制,形成一个促进节水的机制,建立一整套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要因地制宜,采取法律的、行政的、技术的、经济的、宣传的多种措施,全面推进各行各业节水水平的提高。

除以上几条经验外,在*、绵阳、大连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中,还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是要因地制宜,编制好试点建设方案。节水型社会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试点工作就是要改??的前提和关键。水资源家底如何,存在的问题在哪里,试点的目标、思路以及内容和措施是什么,时间怎么安排,如何验收评价、推广,都要认真研究,在方案中予以具体体现。方案一定要紧密结合实际,突出地方特点,同时要兼顾示范性,做到有特色、有创新、可操作、易评价、能推广。

二是要加强领导,广泛动员,形成社会合力。节水型社会建设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不是部门行为,而是政府的责任。*和绵阳的实践都证明,地方政府的强有力领导,是试点工作成功的保证。水行政主管部门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主办而不包办,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各部门的力量,形成推进这项工作的合力。

三是要勇于创新,依靠科技支撑。试点的关键在于一个“新”字,没有创新、突破,就没有试点的必要了。从三个全国试点方案中可以看出,以前我们只敢想没敢做的,甚至想都没敢想的事都写进去了。要勇于突破前规,开拓创新。但创新要有科学作基础,不能拍脑袋。这三个方案的编制都花费了大量心血,水科院、发展研究中心、综合事业局等单位投入了许多智力,每个方案的审查都有水资源、环境、农业、生态、城市规划、经济、信息工程、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参加,许多院士都是专家组的成员,他们为试点工作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为科学决策奠定了基础。不只是方案阶段,试点工作的各个阶段都要注意发挥专家的作用,取得科技支撑,使试点工作沿着科学的路走下去。

四是要认真总结,注重发挥示范作用。试点重在示范。*试点就是在不断总结、不断示范推广的基础上走到今天的。水利部先期确定的三个试点,分别处于我国的东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水资源条件差异比较大;三个城市的用水结构也相差较大,节水程度不同,就是充分考虑了代表性和示范性。

四、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总体部署和近期工作安排

我国建设节水型社会将是长期的过程。通过试点,深化对节水型社会规律性的认识,摸索出一整套建设经验和措施,是现实可行的选择。通过建设一批不同类型、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的试点,取得经验,逐步推广,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立起我国节水型社会的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经济技术政策和宣传教育体系。

(一)试点工作的总体部署。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进行,总体部署为“两步两个层次”。

“两步”就是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十五”期间和“十一五”前期,水利部重点在水资源紧缺、水污染严重、有示范性的地区开展试点工作。主要是大中城市和地(市)级地区。这个阶段的试点突出创新和特色,能够基本覆盖我国资源、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同类型的地区,并能紧密结合国家水资源配置的宏观战略。第二步是“十一五”期间,重点开展以省和流域为单元的试点工作,建设省和流域节水型社会示范区,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两个层次”就是开展试点工作的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国家,通过确定部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带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在水利部、各流域机构指导下进行建设;第二个层面是省(区、市),确定本省的建设试点,为本行政区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示范。各省试点工作也可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进行。

(二)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要求。节水型社会建设要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指导,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节水运行机制、加强制度建设等为主要内容,采取综合措施,突出经济手段的运用,切实转变全社会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节水型社会试点的要求可用以下40个字概括:城乡一体,水权明晰,以水定产,配置优化,水价合理,用水高效,中水回用,技术先进,制度完备,宣传普及。

城乡一体,即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水质,实现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水务一体化管理;水权明晰,即通过水权分配和制定用水定额,落实各行业及用户的用水指标,建立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以水定产,即调整产业结构,使其与当地水资源、水环境状况相协调;配置优化,即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水价合理,即改革水价形成机制,发挥价格促进节水的杠杆作用;用水高效,即提高水资源的传输和使用效率,控制和减少水污染;中水回用,即对污水进行处理回用,也包括开发利用海水、微咸水、雨水等;技术先进,即研究、推广、使用节水技术,提高节水科技水平;制度完备,即建立健全节水法规体系,完善以取水许可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水资源和节水管理制度;宣传普及,即加大节水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

(三)采取的措施。试点建设可采取以下基本措施:一是制定节水政策,编制节约用水发展规划,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实施。二是制定主要行业、产品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制定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供用水计划,初步明晰水权(取水许可权、水量分配使用权),对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基本管理制度。三是对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实行水资源论证制度,按照水资源条件调整现有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优化配置水资源。四是加强节水工程建设,进行节水技术改造,提高用水效率。工程措施包括农业节水示范项目、灌区及工业节水改造、城镇供水设施改造、海水及微咸水利用、集雨设施建设、工业及生活废污水减排处理和回用等。五是建立和完善以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为核心的,包括水资源论证、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三同时四到位(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与节水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取用水户做到用水计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节水措施到位、管水制度到位)、节水产品认证等在内的水资源和节水管理制度体系,加强节水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六是实现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推进水务一体化管理。七是适时、适度、适地调整水价和水资源费,实行超计划用水或者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建立稳定的节水投入保障机制和良性的节水激励制度。八是推动节水服务体系建设,开展相关专题研究。九是建立节水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考核供用水单位节水实施情况,加强对高耗水行业、重点用水大户的监督检查。十是鼓励社会公众参与节水,积极开展节水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水的自觉性。

(四)近期工作安排。为进一步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近期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继续加强对*、绵阳、大连试点工作的指导。全国首批试点正处于建设期,这些试点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节水型社会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部有关司局、有关流域和省水利部门要加大指导力度,形成地方建设为主,多方科学指导的工作机制,尽心尽力支持试点,使其健康茁壮地成长。试点所在省和地区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按照方案内容和时间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试点任务,为全国树立典型,提供示范。

2.组织编制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纲要。着手编制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纲要。深入分析水资源现状、问题及节水潜力,明确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统筹安排节水型社会建设布局,提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措施。水利部将编制全国的规划纲要,各省、区、市要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规划纲要,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进行更科学的指导。

3.开展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为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落实中央领导指示精神,配合国家水资源配置的宏观战略,推动南水北调受水区“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水利部拟启动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在受水区内选择一些地区作为试点,促进这一区域内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有关省、市要抓紧做好前期工作,选好试点,做好方案,尽快开展建设。

4.进一步推动全国各省、区、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水利部发出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后,已有甘肃、新疆、青海、广西、四川、河北、内蒙古、湖北、辽宁等省对此工作进行了部署,新疆、青海、广西、内蒙古已确定了本省、区的试点。但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动作。希望这次*会议后,各地要积极行动,狠抓落实,实实在在地把试点工作推动起来。部有关司局要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对试点情况及时通报。

5.注重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理论、技术经济政策等问题的调查研究。要重视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问题,技术经济政策问题等开展专题调查研究,要善于总结经验,形成试点不停,研究不止的开放的学术研究风气,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认识。科研单位也要看到这个领域巨大的研究潜力,要舍得投入人力、物力,为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第7篇:推广工作试用期总结范文

(2021年)

 

为切实做好我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动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坚持统筹规划、分类实施、重点突破、示范引领的原则,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结合我省产业发展情况,聚集制造业关键核心环节,分类、分步推进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以提高装备智能化率、成果转化率、劳动生产率、产品优等率、节能减排率、生产安全率为主攻方向,在全省范围内遴选一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并以此为基础做好推荐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条件准备。结合试点示范项目认真总结经验、加强推广应用,通过试点示范,推进生产装备数字化,提升我省关键智能部件、装备和系统自主化水平,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提高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生命周期的智能化水平。

二、重点任务

(一)制定实施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评价指标体系

结合我省制造业发展情况,总结以往试点示范开展情况,制定实施符合我省产业发展情况的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指标体系。

(二)组织实施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1.流程型制造行业试点示范项目

以石化、化工、冶金、建材、纺织、食品、医药等流程型制造领域,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创新,全面提升企业的资源配置优化、实时在线优化、生产管理精细化和智能决策科学化水平。

2.离散型制造行业试点示范项目

在机械、汽车、船舶、家电、电子信息等离散型制造领域,组织开展数字化车间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推进装备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升级,实现工艺流程改造、生产与管理数据互联共享。

3.智能制造装备试点示范项目

在智能制造装备领域,加快推进高端芯片、新型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工业软件、机器人以及高精密数控机床及系统、工作母机等智能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实现装备和系统的自感知、自适应、自诊断能力的大幅提升,实现智能装备的自主可控。

4.智能产品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在智能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产品、智能家居产品、智能交通电子信息产品、智能医疗设备、智能轻工消费品等领域开展智能产品生产制造和服务试点示范,强化产品网络化特征、功能可扩展性和人机交互能力,提升产品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软件系统的自主化率。

5.智能服务和管理试点示范项目

开展在线监测、远程诊断、云服务、大数据及系统解决方案等制造业服务化试点示范,加快推动产品运行与应用状态报告的自动生成与推送服务,提升企业大数据分析能力、信息化管理集成能力和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建立企业智能服务生态系统。在物流管理、能源管理等智能管理新领域开展试点,提升物流企业物联网应用和仓储管理、企业智能调度和能耗优化水平。

6.智能制造新业态和新模式试点示范项目

    在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开发/云制造、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开展试点示范,完善企业网络平台功能,加强企业大数据能力、资源配置能力、信息基础保障能力。

    (三)建设重点行业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在组织实施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基础上,在机械、汽车和摩托车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医药、化工、电子信息、五金家电、建材、民爆等重点行业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提升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全流程关键环节的智能管控水平。

(四)开展试点示范推广应用

对试点示范取得明显成效的项目,进行典型先进经验总结,分行业、分地区进行试点示范应用交流和推广。

三、政策措施

(一)成功入选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的项目,优先推荐申报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相关项目。

(二)作为省财政资金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参考,市、区各级财政资金根据相关政策给予支持的,按具体规定执行。

(三)统筹利用相关平台及渠道对试点示范项目及项目单位进行推广宣传。

(四)成功入选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的项目单位,优先推荐入选广东省智能制造生态合作伙伴。

四、工作进度

(一)2021年2月,启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申报。

(二)2021年3-4月,各地发动企业申报并择优推荐。

第8篇:推广工作试用期总结范文

主要做法

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主要是以岗位劳动价值为基础,以职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将职工的薪酬与工作岗位、能力素质和业绩水平紧密挂钩,实行以岗定薪、按绩取酬、注重能力的薪酬分配制度,由岗位薪点工资、绩效工资、辅助工资和其他工资4个单元组成,其中岗位薪点工资比重不低于30%,绩效工资不低于40%,专项奖励不超过10%。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依法合规、绩效导向、效率公平和综合配套。

专业工作的组织架构

(1)工资构成及标准。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主要包括岗位薪点工资、绩效工资、辅助工资和其它工资4个单元,见图1。

(2)套改过渡方式方法。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套改过渡方法如图2所示。

1)在将岗位技能工资套改为岗位绩效工资时,原岗位工资、技能工资全部纳入岗位薪点工资单元,原工龄工资纳入辅助工资单元。公司现行各类津补贴项目,除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福利性补贴、专家津贴纳入其它工资单元以外,其它津贴统一冲销。

2)根据员工岗级、技能工资水平和现有学历、专业技术资格、技能等级等显性能力素质情况,分别计算套改薪级,并按照“就高不叠加”的原则,选取两者中最高的薪级,确定最终薪级。①岗级与技能工资套改方式,套改薪级计算公式如下:

员工套改薪级=(员工岗级-1)×2+(员工技能工资/员工岗级)/(单位平均技能工资/单位平均岗级)×薪级调整系数。薪级调整系数为2。

套改薪级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整,并根据计算结果对应岗级的薪级,超过所在岗级薪级区间上限的,按照上限执行。

②显性能力素质套改方式。根据员工学历、专业技术资格、技能等级、工龄等显性能力素质评价积分,在任职岗位岗级对应的薪级区间范围内,分段确定员工套改薪级,其中:专业技术资格和技能等级按照就高取值,不叠加计算。积分在5分以下的,按照岗级对应薪级区间的第一薪级确定套改薪级;积分在5分及以上、7分以下的,按照第二薪级确定套改薪级;积分在7分及以上的,按照第三薪级确定套改薪级。

专业工作的工作流程

(1)细化完善,合理设计工资制度。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统一的工资单元结构比例、岗位薪点标准、薪级设置区间等政策规定,补充完善日常管理要求和流程,细化明确特殊情况管理规定。经过数次专题会议研议,编制完善了工资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提交总经理办公会议和职代会联席会议审议通过,于8月初印发执行。

(2)精简项目,调整规范工资结构。改革前,甘肃公司工资构成中,岗位工资占比10.4%,技能工资占比3.9%,工龄工资占比1.8%,津贴补贴占比2.8%,加班工资占比0.2%,专家津贴占比0.6%,5项福利补贴占比8%,绩效奖金占比47.7%,专项奖励占比24.6%。改革后,平均规范减少工资项目10个,岗位薪点工资占比33%,比套改前岗位技能工资比重增加18.7%;辅助工资占比6.7%,比套改前工龄工资比重增加4.9%;其他工资占比5.8%,比套改前各类津贴补贴比重减少5.8%;绩效奖励占比44.5%,与套改前略有降低;专项奖励占比10%,比套改前比重降低14.6%。

(3)精细准确,认真开展套改测算。编制岗位绩效工资过渡套改明细表,收集2家典型单位岗位技能工资、津贴补贴、绩效奖励及收入水平等薪酬数据,扎实开展岗位绩效工资套改测算。按照中层管理、一般管理、班站长、生产技能、服务及其他五大人员类别,全面分析不同层级员工套改前后的工资结构和固定工资、收入水平增幅情况。重点对各类岗位不同年龄阶段及最高、最低增幅的人员特点做典型分析,准确、详实掌握工资套改情况,充分验证工资制度改革工作的合理性、可行性和操作性,并根据测算分析结果,适度调整完善工资制度及改革方案。

(4)严抓细控,稳妥实施试点工作。按照“基础扎实、管理到位”的原则,统筹考虑各单位岗级评价、薪酬规范和绩效管理等工作开展情况,甄选确定金昌供电公司和白银供电公司2家试点单位,于8月初正式安排开展工资改革试点工作。试点期间,试点单位严格贯彻执行了公司统一的工资项目、结构、比重、套改方式和管理要求;研究制定了宣贯方案和风险防控方案,多次开展专题宣贯和座谈会议,对全员宣传讲解工资制度改革政策精神和具体要求;认真组织开展了岗位绩效工资套改测算、套改结果反馈以及上线运行发放等工作,工资发放表等相关数据表格经员工100%签字确认,全力确保了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和员工队伍稳定。

(5)统筹部署,安排开展推广工作。总结试点工作成效和经验,组织其它单位培训工资制度改革政策,开展岗位绩效工资套改测算分析工作。按照选择试点单位的原则,确定12家第一批推广单位,其中:供电单位9家,业务支撑单位3家。制定工资改革推广阶段工作方案,完善工资制度推广指导意见,组织召开推广工作安排会议。目前,12家推广单位已有序完成岗位绩效工资套改测算、制度编写、结果反馈和核算发放工作,推广工作效果良好,员工队伍稳定。

实践效果

套改结果合理可行,干部员工普遍认可支持

甘肃公司14家基层单位除不在岗人员以外,共有0.99万名长期职工套改执行了岗位绩效工资,平均套改参与率96.9%。整体套改结果符合国网公司制度框架要求,结构比例比较合理,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和操作性。通过套改结果空转反馈、工资核算发放等实践验证,公司推行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得到了广大干部员工的充分理解、认可和支持。

工资制度成功变革,收入分配结构优化调整

推行工资制度改革试点和首批推广工作后,基层单位成功将工资结构由现有的岗位工资、技能工资、各类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福利性补贴、绩效奖金、专项奖励等7个部分变更为薪点工资、绩效工资、辅助工资和其它工资4个单元,平均精简工资项目10个,精简率达到了90.9%。固定工资、绩效奖金和专项奖励的结构比例从原有的2.5:4.5:3调整优化至4:5:1,有效解决了岗位工资比重低、岗位价值体现不足以及薪酬结果失衡的问题。

岗位价值合理体现,三集五大建设高效推进

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调整增加岗位薪点工资比重,等比拉大高岗位等级员工基本工资差距,在充分体现岗位劳动价值的同时,也引导企业和员工共同树立了正确的岗位价值观。甘肃公司契合“三集五大”体系全面建设工作平稳推行工资改革后,单位层面一是提高了对岗位等级序列重要性的认识,着力对本单位岗位等级设置进行了全方位调整和规范,并重点向“三集五大”体系核心、关键和重要岗位倾斜,进一步健全了“三集五大”岗位管理体系。二是加大了岗位胜任机制建设和应用力度,各单位在“三集五大”体系全面建设过程中,不断优化各岗位人员配置,力求做到人岗匹配、人尽其才和人尽其用,员工收入和岗位价值、贡献紧密挂钩,最大限度发挥人力资源对“三集五大”体系的人才支撑作用。员工层面一是提高了对“三集五大”体系全面建设的认知度和支持力,广大干部员工积极主动向“三集五大”体系核心岗位靠拢,切实转变了以往人员划转和安置困难的局面,确保了“三集五大”体系全面建设人员优化配置工作的顺利实施。二是增强了员工务实进取的工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新的薪级晋升制度促使员工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努力提升工作绩效,有力推动了各单位“三集五大”体系的协同高效运转。

薪酬激励作用明显,员工素质提升积极主动

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将员工薪级升降与年度绩效考核结果紧密挂钩,在岗位不变的情况下,员工也可通过提升工作业绩来晋升薪级,既深化了全员绩效考核结果应用,拓宽了员工激励方式,又有效建立了短期与长期激励机制。经抽样调查统计,基层单位员工2013年度绩效等级分布比例的准确率同比提升了一倍左右。同时,甘肃公司创新将员工显性能力素质纳入薪级套改与晋升机制,既合理解决了技能工资长期固化影响套改薪级的问题,又大幅调动了干部员工主动提升能力素质的积极性。基层单位在公司组织的评价验收和上报的总结报告中普遍反映,工资改革后,广大干部员工对学历、职称、技能资格提升方面的政策关注度明显提升,各级员工主动提升自身能力素质的热情持续升温。

问题不足及时发现,薪酬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在工资制度改革推进过程中,基层单位结合实际及时发现了公司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试点单位提出的新招聘毕业生见习试用期间薪级标准较低、套改薪级未合理体现员工显性素质差异、艰苦边远津贴标准较低等问题,首批推广单位提出的员工显性能力素质发展提升未纳入薪级晋升机制、岗位等级体系不能适应“三集五大”体系全面建设要求等问题。针对试点单位提出的有关问题,公司及时组织开展了相应的测算分析工作,并以合理可信的实际数据为依据,研究制订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对推广阶段的工资制度指导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

第9篇:推广工作试用期总结范文

7月1日,备受期待的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包括地区,以下同)名单对外公布。《IT时代周刊》在第一时间获悉。共有12个城市入围第一批试点城市名单,包括北京、上海、大连、哈尔滨、南京、杭州、厦门、青岛、武汉、深圳、绵阳和湖南省长株潭地区。和三网融合试点方案一样,这份名单也是晚于决策层的原定时间,姗姗来迟。

自从今年元月国务院决定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后,试点城市名单旋即成为业内外津津乐道的讨论题,同时有消息人士称,这也成为广电系和电信系博弈的焦点之一。

2月初,工信部副部长苗圩透露。三网融合的首批试点城市拟圈定在10个左右。随后,一份涉及上海、南京、杭州、哈尔滨、沈阳、重庆、武汉、长沙和山西忻州共十个城市的名单在坊间流传。然而。有广电总局内部人士称,这份名单只是工信部单方面的意见,广电方面也在圈划符合自己要求的试点城市。其后,又有广电系和电信系各自决定五个试点城市的说法流传,但未获得官方证实。

按照6月初通过的三网融合试点方案,试点城市名单应在6月25日前确定。而事实是,这份名单没有如期面世。有消息称,直到6月29日国务院三网融合领导小组召开的会议上,才最终敲定下12个试点城市。

结果有意外

从整体来看,首批人选城市的分布体现了高层的一番苦心。12个城市中,既有直辖市,又有省会城市,还有城市群;既有沿海发达城市,又有中西部发展城市。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许可博士总结了首批试点城市名单的特点:一是兼顾了东、中、西不同区域,二是兼顾了不同城市类型,三是兼顾了广电和电信两部门成功模式的延续,四是兼顾了融合和产业协同发展推进。

首批确立的试点城市共有12个,符合之前最少10个,最多14个的猜测,而具体的人选城市颇有看点。

6月末。本刊记者被告知,10个非直辖市的试点城市已经确定,但对于上海、北京、天津和重庆这四个直辖市是否都能人选,尚在讨论中。从结果看。上海是国内IPTV业务开展得最好的城市,又是广电下―代广播电视网的先行城市,毫无悬念地人选。而北京作为首都,它的入选被认为更能体现高层对三网融合的信心。

“过去,大家可能认为北京推广三网融合要谨慎,是不是等其他试点城市总结了一批成熟经验后再开始,就目,前肴来,国家对此已经比较有信心了。”北京邮电大学三网融合研究所所长曾剑秋表示,“北京的人选极具风向标意义,显示出政府推进三网融合的坚定决心。”

相比于北京入选带来的小小惊喜,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出现“黑马”,之前呼声颇高的广州、重庆和成都落选,鲜被关注的绵阳和长株潭地区入选。

从相关业务开展情况和用户基础来看,绵阳和长株潭地区均谈不上具有明显优势。绵阳和长株潭地区,有线电视和宽带用户均只处于几十万户级别,绵阳尚未开展IPTV业务,长株潭地区也刚刚起步。

对此。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宋俊德也直言:“人选的不是重庆或广州。而是绵阳,实在叫人疑惑不解。重庆作为直辖市,在政治上有着很多优势和机遇;而广州即将举办亚运会,应当利用三网融合的优势给亚运观众带来全新的信息化体验。”

业内资深人士吴纯勇也对绵阳和湖南长株潭地区的入选颇感意外:“这些地区从软硬件等方面都不太合适成为试点,唯一理由是相应地区的政府发挥了重要的协调作用,希望以此拉动政治、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水平。”

在名单公布后,绵阳市信息产业局局长赵德均对外表示,绵阳的胜出与政府的准备有关,“我们今年4月就完成了《绵阳市三网融合实施方案》。”他还指出:“绵阳在科研和产业支撑上有特殊保证,有中物院、西科大等大型研究院所的技术支持。还有长虹、九洲等企业的产业支撑。”

长株潭地区的入选也有迹象可循。今年2月束,苗圩在长沙出席“工信部支持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座谈会”上曾表示,工信部支持长株潭地区按相关政策开展“三网融合”等多项试点。此后,湖南省相关部门的人士也透露工信部对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成绩很认可,该地区参与首批三网融合试点的可能性很大。

据悉,决策层在敲定试点城市时,特别考虑到以后复制推广试点经验的需要,绵阳和长株潭地区的经验可以成为全国400多个中小城市的参考。

半年后见效果

在三网融合首批试点城市名单尚未公布的6月29日,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在公开场合表示,“试点城市工作已经启动”。眼下看来,虽然名单终于揭晓,但主管部门并未公布具体推进政策及措施。

本刊记者了解到,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已经就网间结算等核心细则作了明确规定,但是这些内容将不会对外界公布,其中部分细则的制定权利将下发到各地方政府,由后者针对当地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最后提交中央审批。

In-Star中国总经理郑云认为。国家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主要是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资金方面的支持应该是以各地方政府投资为主。

继今年1月份获得北京市政府126亿元资金后,歌华有线在6月中旬对外披露,将再获得北京市政府2.94亿元资金。这42亿元是北京市高清交互数字电视工程专项资金的一部分,歌华有线负责高清交互机顶盒的推广工作。

在入选三网融合首批试点城市之后,青岛市政府在第一时间成立了相关负责机构,并出台了资金方面的支持计划。积极投入资金的不只是青岛市政府,青岛联通已于2009年投入数百亿元用于宽带提速工程。

入选城市在政策和资金上紧锣密鼓地忙于备战,落选城市也没有止步不前。曾剑秋预测,这次有25个城市参与申报,没有获得批准的13个城市也有一定的准备和基础,在进行相应的改进后,它们有望在年底成为第二批试点城市。

本月,广东省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将正式挂牌成立,该公司的成立目的就是整合省内各地的广电资源。此外,广州正加快“信息广州”的建设。目标之一是到2012年成为汇聚华南、服务全国、沟通世界的国际信息通信中心,互联网普及率超过90%,光纤到户覆盖率达到50%以上,无线宽带用户覆盖率达到80%左右,率先建成无线城市,实现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为支持“信息广州”和“信息亚运”,广东电信已承诺将投资130亿元。

与各城市的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资本市场表现得相对冷静许多。7月1日,相关个股整体上在午盘瞬间升至当天最高位,而后震荡下调。截至到收盘时,只有歌华有线上涨1.59%、广电网络上涨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