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校园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校园安全管理论文精选(九篇)

校园安全管理论文

第1篇:校园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校园网信息安全网络管理

一、引言

随着校园网络建设的不断发展,学院在教学、管理、科研以及对外信息交流等多方面对校园网的依赖性日渐增强,以网络的方式来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和交流信息成为学院教师和学生使用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就目前的网络运行状况来看,校园网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网络的稳定性依然较差,因此,加强校园网的管理,确保校园网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行,使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已成为当前校园网应用中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校园网信息安全的研究思路

校园网是一个直接连接互联网的开放式网络,校园网用户的层次差异较大,校园网的信息安全与用户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紧密相关,校园网的信息安全从总体结构上可分为,校园网主干网设备和应用的安全和校园网用户的安全应用两个部分。对具体的信息安全问题的研究,能有效的解决校园网中的信息安全隐患,从而确保校园网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行。

(一)校园网边界安全

校园网边界安全就是确保校园网与外界网络的信息交换安全,既能保证校园网与互联网进行正常的信息通讯,又能有效地阻止来自网络的恶意攻击,如端口扫描、非授权访问行为、病毒、不良网站等。

(二)系统漏洞的修补

校园网的网络运行环境较为复杂性是一个由多用户、多系统、多协议、多应用的网络,校园网中的网络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都存在难以避免的安全漏洞。不及时修补这些安全漏洞,就会给病毒、木马和黑客的入侵提供方便。

(三)校园网计算机与存储设备的安全

校园网计算机和存储设备中存储了大量的信息,如学生档案,教学课件、考试题库、学生作业、网站数据、办公文件等。由于设备配置、应用和管理上的问题存在较大的信息安全隐患。如设备无分级管理、使用公共帐户和密码、操作人员无信息安全常识等。

(四)校园网计算机病毒控制

计算机病毒是校园网安全隐患之一。必须做到有效控制。选择适合的杀毒手段和相应软件可以对服务器、接入计算机、网关等所有计算机设备进行保护,杀毒软件可以对邮件、FTP文件、网页、U盘、光盘等所有可能带来病毒的信息源进行监控、查杀和拦截。计算机病毒控制要防杀结合以防为主。

(五)校园网维护管理

校园网的硬件环境建设完毕后,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好校园网的维护工作。校园网的安全运维需要有一个校园网安全运营中心,通过强化安全管理工作,对校园网不同教学场所设备、不同计算机系统中的安全事件进行监控,汇总和关联分析,提供可视化校园网安全状况展示。针对不同类型安全事件提供紧急应对措施。实现校园网络集中安全管控,保护校园网络数字资产安全。

三、确保校园网信息安全的具体管理措施

(一)优化结构,合理配置,加强监管

使用硬件放火墙,防火墙可在校园网与外界网络之间建立一道安全屏障,是目前非常有效的网络安全模型,它提供了一整套的安全控制策略,包括访问控制、数据包过滤和应用网关等功能。使用放火墙可以将外界网络(风险区)与校园网(安全区)的连接进行逻辑隔离,在安全策略的控制下进行内外网的信息交换,有效地限制外网对内网的非法访问、恶意攻击和入侵。

安装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是放火墙的合理补充,能够在放火墙的内部检测非法行为,具有识别攻击和入侵手段,监控网络异常通信,分析漏洞和后门等功能。

使用VLAN技术优化内部网络结构,增强了网络的灵活性,有效的控制了网络风暴,并将不同区域和应用划分为不同的网段进行隔离来控制相互间的访问,达到限制用户非法访问的目的。

使用静态IP配置。检测网络中IP应用状况,并将IP+MAC地址进行绑定,防止特殊IP地址被盗用。对计算机特别是服务器的访问必须进行安全身份认证,非认证用户无法进行访问。

使用网络管理软件,扫描和绘制网络拓扑结构,显示路由器与子网、交换机与交换机、交换机与主机之间的连接关系,显示交换机各端口、使用情况和流量信息,定期对客户端流量、分支网络带宽流量进行分析,并进行数据包规则检测,防止非法入侵、非法滥用网络资源。加强接入管理,保证可信设备接入。对新增设备、移动设备和移动式存储工具要做到先检测后接入,做好网络设备的物理信息的登记管理,如设备的名称、设备楼层房间号、使用部门、使用人、联系电话等。做到遇故障能及时准确地定位和排查。

(二)提高认识,规范行为,强化应用

网络安全涉及到法律、道德、知识、管理、技术、策略等多方面的因素,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因此,在做好技术防护和网络管理的同时,要把树立信息安全意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并从环境、自身、产品和意识等方面出发,逐个解决存在的问题,把可能的危险排除在发生之前。对于校园网用户来说,要进一步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加强关于计算机信息安法律知识的学习,自觉规范操作行为,同时掌握一些有关信息安全技术和技能。来强化我们的应用能力。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建议在系统安装时选择最小化,而多数用户采用默认安装,实际上不少系统功能模块不是必需的,要保证系统安全,需遵循最小化原则,可减少安全隐患。

及时对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安装补丁程序。为提高补丁程序的下载速度,可在校园网中部署微软自动更新服务器来提供客户端补丁自动分发。在安装补丁程序前一定要仔细阅读安装说明书,做好数据备份等预防工作,以免导致系统无法启动或破坏等情况。

操作系统安装完成后,要对系统的安全策略进行必要的设置。如登录用户名和密码。用户权限的分配,共享目录的开放与否、磁盘空间的限制、注册表的安全配置、浏览器的安全等级等,使用系统默认的配置安全性较差。

使用个人防火墙,个人防火墙足抵御各类网络攻击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操作系统信息不对外泄漏,也能监控个人电脑正在进行的网络连接,把有害的数据拒绝于门外。

使用反病毒软件,目前互联网上的病毒非常猖獗,达几万种之多,传播途径也相当广泛。可通过u盘、光盘、电子邮件和利用系统漏洞进行主动病毒传播等,这就需要在用户计算机上安装防病毒软件来控制病毒的传播。在单机版的防病毒软件使用中,必须要定期或及时升级防病毒软件和病毒码特征库。

(三)注意数据备份,提高网络和系统容灾能力

在做好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同时,也应考虑系统在不可避免的因素下出现故障。必须定期做好重要设备和重要数据的备份工作,以便在出现故障时能即使进行硬件更换和软件恢复等措施。存储重要数据和运行重要软件的设备应有硬件备份。软件恢复包括系统恢复和文件恢复。系统恢复就是当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不能正常启动和使用,可利用修复软件对其进行修复,最快捷的法是使用克隆技术对系统进行全盘备份,可在系统损坏时快速恢复。从而以最快的速度是系统正常工作。恢复则是当存储介质上的应用文件损坏时,用修复软件对其进行修复。要采用多种手段保存数据文件,重要数据要多做几个备份来确保数据文件的安全。

第2篇:校园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 高校;校园安全;防控体系;构建

高校作为培养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的重要基地,不仅承担着提供优质教育的职责,还应负有为学生营造和谐、安全学习生活环境的责任。近年来,高校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只有构建好高校校园安全防控体系,才能充分确保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只有营造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才能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现状

1、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意识薄弱

现阶段,国内大部分高校埋头于学校规模的扩大和生源是否优质,而不能充分认识到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安全管理理念落后。随着社会发展和高校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校园管理的环境也不断发生变化,管理的思路和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对于高校校园安全管理而言,也应坚持和奉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安全管理部门应建立为师生服务,从师生的切身利益出发的安全管理理念。

2、学校领导重视不够,安全管理经费投入不足

学校安全管理部门虽然存在,但其作为辅助部门很难得到足够重视,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这就给高校安全管理部门工作开展带来诸多障碍。校园安全管理必然要得到人力、物力和技术方面的支持,而目前国内诸多高校都存在安全管理人员短缺、技术防范体系建设滞后的问题。多数高校往往在发生一定影响恶劣的校园安全事故后,校园安全问题才会引起足够重视。

3、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做好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保障,目前,多数高校都根据自身情况建立了安全管理制度,但由于职能不明确,政令不畅通等原因致使这些制度无法贯彻执行,大都流于形式。往往多数人认为,校园安全就是学校保卫部门一个机构的责任,在教学单位中得不到广大师生的足够重视,缺乏全面有效的制度措施保障全员重视、全员配合。

4、没有形成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校园安全文化氛围愈浓厚校园环境愈安全,越发有利于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文化氛围的营造主要通过宣传和教育,高校校园安全知识宣传存在渠道少、方式单一的问题,宣传力度不够,尚不足以使校园安全知识人人皆知。现在一些高校管理部门也会在重要时间节点举办一些校园安全宣传的展览、讲座等,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参与到宣传活动中的教师和学生寥寥无几,所以宣传的实际效果可想而知。

二、全方位构建高校校园安全防控体系的对策

高校校园安全绝不是校园内某个管理部门或者某几个管理人员的事情,要做好高校校园安全工作,必须协调好各方力量,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多个角度入手构建一个全方位校园安全防控体系。

1、以人为本,确立系统、和谐的系统化安全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要突出人的重要性,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应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强调对学校师生的尊重与关心,努力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由“行政命令式”向“服务型”转变。校园安全管理部门在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中,树立服务意识,增加政治安全服务、治安安全服务、安全教育服务、安全防范服务和窗口服务的功能,加强与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塑造良好形象,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争取尽可能多的支持。

校园安全防控体系的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进一步降低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校园安全水平。主动协调好各部门间的关系,明确职责,使校园安全管理部门内部形成有效合力,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增强安全管理部门内部的凝聚力,确保其更好地为校园安全服务。

校园安全防控体系的建设还应以系统化、精细化为目标。只有确保校园安全防控体系的系统化、精细化,才能在校园安全管理过程中切中要点、抓住关键,全面梳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制定全面详细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安全防控体系。

2、有效整合,建立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

加强队伍建设,创建专业化的安全管理团队。在校园安全管理过程中,人力防范肩负着重要任务和职责,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团队至关重要。加强安全管理部门人员的素质教育,强化其服务意识,切实提高安全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做出应有贡献。

增加投入,加强物防设施建设。物防实施是校园安全防控的一道关键防线,高校应该增加投入,在校园内合理配备物防措施,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提升校园安全系数。在建设好物防设施的同时,还应当配套好相关管理制度,保证物防设施充分发挥作用。

引进技术,建立全方位智能化的技术防控体系。技术防控作为人防和物防的重要补充,在校园安全防控中作用日益明显。通过将先进科技引入校园安全管理,建立校园安全监控枢纽,构建一个以防盗报警系统、电子巡逻系统、紧急求助系统、安全防范管理系统为一体的全方位、智能化的技术防控体系,以适应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

3、营造氛围,加强校园安全文化体系建设

建立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的建设,需要建立完整的安全教育课程体系,明确课程的设置、编排、师资力量的配备和课程的考核等,力求对学生进行系统化、体系化的安全教育。与此同时,还应创新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的方式方法,将安全教育付诸于实践,通过学生之间线上线下的互动和实践让其更好地领悟和掌握安全知识。

依托校园社团活动,丰富安全宣传阵地。校园安全文化教育宣传活动可以依托社团活动,将安全文化宣传和组织社团活动结合起来,通过社团在校园内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将安全文化传播到学校的各个角落。

建设网络教育平台,开拓安全宣传新渠道。在校园安全文化教育宣传过程过,不仅要利用好传统的媒介和平台,还应充分运用计算机、移动网络和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扩充校园安全文化宣传阵地,推进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为校园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创立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许武育.高校校园安全的几点思考与对策[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05).

[2] 刘兵.论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S1).

[3] 郭永强.试论高校校园安全管理预警机制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0(04).

第3篇:校园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校;信息安全;监控系统;开发

一、当前校园网信息安全面临的困境

当前高校网络建设深入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成为高校师生获取信息、丰富知识、学习交流的重要渠道。网络在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促进思想文化交流、丰富师生精神生活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各种敌对势力把校园网作为渗透、煽动和破坏的重要工具,借助网站论坛、聊天室、虚拟社区、新闻跟帖等多种方式,散布资产阶级自由化言论,攻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利用热点和敏感问题,蓄意制造谣言,煽动师生不满情绪,破坏正常教学秩序;传播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和封建迷信等不良信息,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面临新挑战。

公安部、网络监察处、教育部门等越来越重视信息安全管理,三申五令地要求各级单位做好信息安全工作。校园网信息安全已经成为校园安全工作的重点之一。但校园网本身存在“重技术、轻安全、轻管理”的倾向,高校网络与生俱来的开放性、自由性和脆弱性使各类违法信息容易趁虚而入。校内各单位都建有自己的网站,几乎每个网站都有论坛和留言系统。wWW.133229.COm据统计,各所重点高校论坛及留言板平均超过150个,网站管理难度极大。要找出校园网内所有非法信息,实非人力所能及。为了规范校园网安全管理,众多高校采用以下校园网整改措施:

(一) 统一使用由校固网主管部门提供的ms sql server数据库,以便校园网信息监督部门快捷检查;

(二)论坛或留言板只允许ip发表文章;

(三)用户发表的文章必须由论坛管理员审核,通过审核后才能在页面显示:

(四)在服务器端对校园网内新的文章进行数据过滤,滤掉非法敏感内容,过滤的准确率达到80%以上。

以上措施存在一定的弊端,统一使用一种ms sql server数据库在一定程度上限定死了网站建设的技术架构,没有给网站建设者足够的发挥空间:另外从技术角度上分析,使用同一个数据库并不能给搜索非法信息带来方便;如果论坛或留言板仅允许校内ip发表文章的话,那么校外人士、居住在校外的教师甚至放假回家的学生通过公网浏览校内网站时想发表文章,即使文章中没有非法关键字,也不能在校内网站发表成功。这样做会使校园网固步自封,大大降低校内网站的人气,不利于扩大高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利于学校与外界的交流:而用户发表的文章必须由论坛管理员审核,通过审核后才能在页面显示,会加大网站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压力,同时会影响网友发表文章的积极性。因此开发专用于校园网信息网络安全的自动监控系统显得十分必要。

二、高校自行行开发信息安全监控系统的可行性

公安部、网监处、教育部门和各高校对校园网信息安全的重视使之成为市场热点,众多it公司都开发出互联网的信息安全监控审计系统,其中比较完善的系统综合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报文捕获技术、协议解码还原技术、内容匹配技术、插件技术等各种先进开发和管理技术,支持绝大多数主流网络协议的监控审计。虽然此类系统功能强大,但功能繁杂,部署起来耗时费力,还要购买厂商指定的硬件设备,致使其价格非常昂贵,动辄上十万几十万。厂商针对互联网的普遍情况开发出来的产品未必适合高校网络的特定需要,造成设备功能浪费。在高校科研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购买这些系统不符合许多高校构建节约型校园的发展战略。

高校信息安全的特殊性决定了要由自身来主导,目前高校购买it厂商开发的网络监控产品的并不多。未来发展趋势是各高校根据实际校情,充分发掘自身技术潜力,自主开发或协同it厂商共同研发,做出具备安全监控审计系统,并适合高校实际情况的校园网信息安全产品,并结合行政和法律手段,净化校园网空间。各高校可以利用现有服务器,无需再对软硬件进行投资,只需采用java开源软件做为开发工具,可节省大笔资金。

三、信息监控系统的特点

许多高校管理部门指定专人浏览校内留言板及论坛,对于非法信息发现一条删除一条,并做详细记录,效率低、消耗大;尽管管理人员疲于奔命,但仍常收到公安网监处警告,校园网存在需要立即删除的有害信息。

针对以上情况,新系统采用高效搜索引擎,提高信息搜索自动化程度。对校园网数据包进行过滤,自动搜索非法关键字信息,对校内众多网站论坛及留言系统、ftp站点等出现的各种不良信息、高校突发事件时产生的大量过激言论,系统将立即自动报警,快速定位此类信息的源头,争取在造成恶劣影响之前及时封堵,并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从而弥补人工监控容易遗漏和公共搜索引擎不能查找敏感数据的缺点,切实减轻管理部门工作强度与工作压力,提高信息安全整体水平。

整个监控系统以较少的经费开发,省去购买it厂商大型监控审计系统的资金。只针对相对少数的非法敏感信息,对校园网信息查而不禁,疏而不堵,保留师生在网络上发表文章的权利,坚持校园网开放和自由的原则,同时该监控系统的部分功能可向全校师生开放使用,师生可以非常方便地检索所需的校内数据和信息,提高对全校数据信息的共享。

四、新系统模块功能

采用网络平台流行的java语言开发高效搜索引擎,利用java线程技术实现定时搜索,利用java用户界面技术开发系统使用界面。采用ms sql server数据库作为数据存储系统,系统搜索到的资料记录和系统运行中产生日志信息将被存储在骼sql server数据库中。

安装一台专用的服务器对数据包进行过滤,过滤只针对校园网新产生的信息,对网络上新产生的特定类型数据进行拆包,分析其中的内容,如果带有非法关键词字眼,则将其禁止。

系统基本功能模块:

(一)基于java的高效搜索引擎:负责搜索全校园网内的非法敏感信息。

(二)定时搜索功能:采用java线程技术,可以设置每分钟或者更长时间自动搜索。

(三)非法敏感关键词记录:一个非法敏感信息词库,可以自动记忆或者手工添加关键词,如“枪支”、“”、“迷药”等等。

(四)自动报警功能:凡是搜索到校内网站上有包含非法关键词的内容都被视为非法信息,系统自动声音报警。提示操作者分析处理。

(五)日志记录:系统将每次搜索到非法信息及其资料记录形成日志文件存入数据库中,方便以后备查。

第4篇:校园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校园网;网络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2-0034-01

我院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目前,全日制在校学生有19810人,为了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学院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比如:合作举办“订单班”、“培训班”、“国光班”、共编教材、共同举办技能竞赛等,但这些主要是在教学方面的深度合作,我觉得为了保障全院师生能够享有绿色安全的校园网络,在校园网络建设中也应该与企业加强更深度的合作。

1 网络安全的概念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网络安全包含网络设备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网络软件安全。从广义来说,凡是涉及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的综合性学科。

2 校园网络的重要性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日益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在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海量信息的同时,也由于网络本身所存在的开放性与自由性产生了私有信息和数据被破坏、被侵犯的案例。我院校园网络是全院师生进行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娱乐、购物等的主要支撑载体,应该保障全院师生能够享有绿色安全的网络环境,提高管理服账平,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3 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学校教育重理论轻实践,致使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中间出现断层,目前社会急需大批能将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物质产品和现实生产、服务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流行的“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模式,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应用型学校与企业双赢的模式之一。真正通过校企合作,共同维护校园网络环境,协同创新培养人才,创新校企合作教育教学模式,真正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更多技术技能型人才。

4 校园网络的危害性

校园网络安全技术历来受国内外校园网管理员的重视,黑客防范技术、病毒防治技术、备份还原技术日益完善。但由于技术和管理的因素,目前校园网在安全管理上存在着忽视软件系统的安全,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应用的关系,容易走极端。关于校园网安全防护的相关技术资料匮乏,新的病毒和新的攻击方式不断涌现,网络管理员水平的限制,学生对网络攻击的好奇,难以适应当前的校园网安全管理的需要等问题。

校园网络是全院师生进行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娱乐、购物等的主要支撑载体,如何保障全院师生享有绿色安全的网络环境,我觉得在校园网络安全方面可以走校企合作之路,让学校与企业共同来维护校园网络的安全,我从如下几点进行探索和实践:

1)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病毒和新的网络攻击方式每天都不断出现,且由于资金在校园网络中投入问题,每个学校都不可能经常更换校园网络中较先进的网络设备,再有是网络管理员的水平限制,很难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所以,我们可以邀请网络技术安全企业对校园网进行技术的升级,提供一些有效的防病毒防入侵软件给全院师生下载使用,确保校园网络的安全。

2)校企合作共同宣传

由于新的网络攻击方式的不断出现,师生对网络安全意识的淡薄和网络安全设置的疏忽,师生的电脑很容易被计算机病毒和木马入侵,导致各种程度的损害,因此,学校应该为师生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知识的教育。我们可以通过班会、校园广播、校园网站、宣传栏等方式进行网络安全的宣传教育,同时,应该邀请网络安全专家为师生开展网络安全教育讲座,讲解当前流行的网络攻击方式和如何做好网络安全保护措施,让全院师生都能够意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能够主动预防计算机病毒的入侵,不为校园网络的安全添加麻烦,共同来维护校园网络的安全。

3)校企文化互融,共同举办技能竞赛

学校定期组织部分师生到网络安全企业参观学习,了解企业在网络安全管理中所采取的措施,掌握当前流行的网络安全预防技术,熟悉使用网络安全预防软件。在学校内举办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竞赛,邀请企业网络安全专家担任评委,让企业提供技术和经费支持,不断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4)加强网络管理员的深造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新的网络攻击方式层出不穷,作为校园网的网络管理员应该担当起校园网络安全的重大责任,但由于他本人自身水平的限制,可能无法解决新的网络攻击,因此,网络管理员应该定期参加网络安全、管理、职业道德培训,努力提高校园网的管理技术和实际解决网络安全的能力,确保校园网络的安全。

5)制定科学的、合理的管理制度

校园网是学校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为全院师生提供一种先进、可靠、安全的计算机网络环境,支持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为了确保校园网用户正确使用网络,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应该制定出适合本校科学和合理的校园网络管理制度,保证网络安全。

由于校园网的用户数较多,且很多学生对网络攻击比较好奇,难免在校园网络内部发起一些网络攻击,因此,网络管理员应该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管理,还要及时升级网络设备中的程序,提早预防网络的攻击。同时,建立健全的网络管理制度来保障校园网络安全,加大宣传力度,让全校师生都能够共同维护校园网络的安全,让全校师生都能够享受绿色安全的校园网络。

参考文献:

[1] 刘佳.局域网安全隐患及防范策略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5).

[2] 郭岩,卢涛,杨利伟.校园网安全问题及策略分析[J].甘肃科技,2013(14).

[3] 杨红梅,马水东.网络安全技术与实践[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7).

[4] 张兆信.计算机网络安全与应用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1).

[5] 金锦长. 全面加强防范 确保网络安全[J].上海信息化, 2012(9).

第5篇:校园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网络暴力,校园网络暴力,校园安全

 

2010年3月23日的福建南平校园惨案以及之后接连发生的几起校园凶杀案,将校园安全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甚至上升到了国家的高度,家长、学校以及整个社会都加入到了这场校园保卫战中来。论文大全,校园安全。其实,除了现实生活中的校园安全外,虚拟世界中的校园安全也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现在日益严重的校园网络暴力问题。论文大全,校园安全。

关于“什么是网络暴力”,法律虽然没有给出确切的定义,但通常认为,网络暴力指的是网民以键盘和鼠标作为武器,以互联网络为载体,发表不负责任甚至捏造的煽动性、攻击性言论、图片、视频等信息,丑化、诽谤、污辱、谩骂当事人,或者对某些自认为不道德的现象在网络上进行“人肉搜索”乃至谴责,侵犯当事人隐私,造成当事人伤害的行为,表现形式包括“网络骚扰”、“网络攻击”、“网络欺凌”和“网络勒索”等。曾经在网络内外轰动一时的“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最毒后怒事件”等等就是网络暴力的真实写照。

在网络暴力蔓延的今天,校园这片净土也不能独善其身。校园网络暴力就是网络暴力在以校园学生为主体的网络世界的延伸,甚至超载网络世界的界限,成为导火索,演变为现实生活中的校园暴力。而且由于校园网络暴力发生在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以及学校这个相对封闭的场所,后果可能更加严重,比如在大社会环境背景下,网络暴力公众事件的当事人身份相对模糊,茫茫人海,就算是进行地毯式“人肉搜索”,也未必都能找到当事人;但学校相对整个社会来说就是弹丸之地了,学生要通过帖子内容的蛛丝马迹寻找始作俑者并不难,而学生群体更加容易表现出来的冲动性和从众性往往会对事件起着“无风也起浪”的作用,使得校园网络暴力事件比社会网络暴力事件更加容易激化,当事人在相对狭小的校园环境中要承受更大的压力,暴力事件对学生的影响也从网络世界延伸到现实世界,部分当事学生会出现厌学、逃学甚至抑郁、幻听幻想等严重的精神问题,有时人身安全还会受到影响,进而学生人际关系恶化,校园气氛紧张,危害性不一而足。

另外,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除了传统的电脑上网外,学生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使得手机和其它便携式网络设备在这个群体中日益普及,多元化的短信、彩信、飞信、QQ、电子邮件、博客等网络通讯工具,可以让学生基本上做到随时随地地交流信息,但如果出现校园网络暴力事件,这些工具无疑也会起到了放大和推波助澜的效应,科技的双刃剑作用也正在于此。

那么校园网络暴力日益严重,学生这些花季少年也成为“网络暴民”的原因有哪些呢?应该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生自身的特点。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时期,分辨是非的能力还不高,正如前面所说,做事往往带有较强的从众性、冲动性、叛逆性等非理性的特点,对于校园网络暴力事件,学生中不乏主动挑起矛盾的“先行者”,但抱着看热闹心态的“跟风者”、“打酱油者”的人数更众,后者对暴力事件的跟帖、转载等热炒行为无疑更加扩大了事件的影响。

二、网络自身的特点。互联网的重要特点就是虚拟性、开放性、隐蔽性,很多学生自认为,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依仗不记真名的ID和匿名的“马甲”身份,可以肆无忌惮地进行网络暴力,而“网络的世界是没有警察的世界”,违法被发现的风险很低,加上网络沟通的便利性和低成本性,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没有或者难以监管的世界里“躲猫猫”,纵横驰骋、为所欲为,而不必为自己的行为承担任何责任,享受着风险趋近于零的所谓“想说就说”的畅快和“自由”,实质上是高举道德之旗,大行“暴力”之实。

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论文大全,校园安全。在社会不断开放包容、信息交流日益方便频繁的今天,社会风气,包括不良风气对校园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学校教育一个钟,抵不过社会一分钟”是很多学校德育工作者的体会。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是社会的缩影,而校园网络暴力正是社会网络暴力在校园范围内的反映。比如,目前社会上流行的不少网络游戏、动画片和电影等文化娱乐媒介,里面充斥了“很黄很暴力”的镜头,渲染以暴制暴的所谓“正义理念”,不仅让学生颠倒是非,看不清事情的本质与发展方向,而且容易导致激情代替冷静的思考,影响自我判断的客观与公正,使得对暴力的态度有可能从开始的憎恨、反感到默认和接纳,甚至是尝试。

校园网络暴力行为不断挑战传统社会的道德和法律底线,演变为日益严重的校园安全问题,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那么如何有效降低遏制这类事件的发生呢?可以从网络管理、人文道德和法律教育、法治建设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加强网络管理。从学校的方面讲,学校有责任有义务管理好学生,包括学生网络方面的管理,并且学生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学习生活在校园里(特别是寄宿制的学校),校方有管理上的便利性和直接性。学校应该管理好自己的校园网,制作学生喜欢的栏目,随时关注热门网站论坛的动态,及时更新校园网内容,发现并解决学生在网络论坛上反映的问题,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必要时给予一定的干预,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开发寓教于乐的软件,让学生在网络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尽量让学生乐于留在学校,减少校外上黑网吧的机会;学校还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在利用校园网访问外网时将影响较坏、思想低俗的网站屏蔽,或者限制上网浏览内容,培养学生自律、负责任和安全的绿色上网意识,形成文明、健康的网络道德。

从社会的方面讲,网络是社会的网络,而不仅仅是存在于学校这个狭小的范围内,社会对网络的管理负有更加重大的责任。国家要建立有效的网络监管机制,健全网络暴力事件的管理规定。在近年发生的校园网络暴力事件中,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往往没有尽到内容审查和监管的义务,在出现问题后也没有及时采取措施亡羊补牢,是导致暴力事件升级激化的重要原因。此外,报纸等传统媒体在校园网络暴力事件中有时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有的报纸还援引从网络上获得的未经证实的信息,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网络暴力中去。对此,政府监管乃至惩罚的力度还要继续加大。论文大全,校园安全。

二、重视学生的人文、道德和法律教育。对于人生观和世界观正在形成阶段的青少年学生来说,系统科学的学校教育作用无可代替,对学生进行人文、道德和法律教育,而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通过自我内化的力量遏制甚至杜绝校园网络暴力,意义重大。

人文教育的范围很广泛,其核心学科是传统的文、史、哲、艺等人文类学科。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可以促进学生境界的提升、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个人价值的实现,可以让学生的思想层次更上一个台阶。学生的文化、文明程度提高了,其情趣修养也会越来越高雅,离低俗暴力自然也越来越远;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与心理辅导,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养成宽容、平和的心理态度,营造尊重他人、文明上网的社会氛围,创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网络媒体信息交流环境。

要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倡“文明上网”,我们不能期望把网络世界打扫干净了再让他们进去,必须要教育青少年学生在网络面前学会自律,养成文明、健康的网络行为习惯。学校可以通过上课、讲座、视频、墙报、辩论赛等方式,理性地引导学生看待网络,要让学生认识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使人受益匪浅,也可以滋生潜伏暴力,在校园网络暴力事件中,当事人生活秩序被打破,身心受到严重伤害;网络世界虽然是虚拟世界,但不是超越道德法律的虚无世界,不是自我放纵的天堂,网络行为和现实行为一样,有道德和法律的底线,这个底线是不可逾越的;网络相关立法虽然还不完善,但并不代表现行法律就不能制约网络违法行为。造谣诽谤、毁坏他人名誉,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规定要承担行政责任,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的还要承担刑事责任;侵犯他人名誉权、隐私权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刑法修正案已将保护个人信息作为修改的重要内容,个人信息也有望通过专门立法获得保护,这些法律规定,虽然并不是针对网络的,也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但并不能说在网上违法就无法可依。论文大全,校园安全。

学校要教育广大青少年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分辨能力、选择能力和自律能力,在不侵犯他人合法权利的前提下在网络上正常行使个人的自由权利,划清言论自由与侵权的界限,“人人都可以作道德评价,但是不能人人都来当警察”,要将现实中必须尊崇的道德和法律同样作为网络世界的规则,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做一个成熟、理性、负责的网民,让网络远离暴力,远离校园,不参与校园网络暴力,而在遭受校园网络暴力时,不能屈服忍让,也不能以暴制暴,要向家长、老师、学校或相关部门寻求帮助直至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论文大全,校园安全。

三、加强法治建设。校园网络暴力严重的可能涉及法律问题,例如侵犯隐私权等,但我国在网络隐私权等方面的立法保护还有欠缺,就算是对现在备受争议的、已成为网络暴力行为典型代表之一的“人肉搜索”,以及提供“人肉搜索”平台的网站,应尽什么样的义务,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也处于互联网与法律监管的真空地带,迫切需要法律对其进行规范。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先后颁行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网络方面的法律规范,但相对于网络的快速发展,这些法律规范无论从效力等级上还是在可操作性上都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可喜的是,随着网络方面立法进程的加快,这些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例如正在修改审议的《侵权责任法(草案)》,就包括网络侵权方面的内容。

相信有了法律正义之剑的护航,加上严格的执法,以及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多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齐抓共管,校园网络暴力行为能得到有效遏制,校园的网络天空更加纯洁,青少年学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赵越,马兵.网络暴力犯罪的应对困境、原因及对策.职业时空.2003年04期

2.秦平.治理网络暴力需法律与道德双管齐下.法制日报.2008年9月4日第001版

3.刘敬,张志超.“网络暴力”愈演愈烈:亟须运用法律和道德手段给予制止.中华新闻报.

2008年9月24日第C02版

第6篇:校园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钟小英(1968-),工作单位:江西省赣县沙地中学,任教科目:语文

摘 要:当前我国高校校园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严重威胁着高校校园的安全与稳定。然而当下的高校已不是往日的净土,而成为治安问题的多发区,本文通过分析已有研究成果,针对高校校园创新安全教育提出了几点适当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校园安全;安全教育

关于高校校园安全现状及创新安全,近几年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后勤服务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校园的周边环境越来越复杂,高校校园安全问题又重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和思考。加强对高校校园安全问题的研究是十分重要和紧迫的,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本文对高校校园安全与安全教育相关的文献进行总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高校校园安全现状及创新安全教育研究这个主题。

一、校园安全的内涵

谈到校园安全,有必要明确校园安全的内涵。关于“校园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有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至今尚无定论。但是,通过相关学者的观点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这些观点离不开校园安全所涉及的主体、客体、内容三方面。校园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安全的涵义是公共安全涵义在校园所在范围内的自然延伸,即校园内个体或群体的生命、健康、财产的安全,包括不被侵害和保全的形态,这是从狭义上讲。广义上其内容还包括公共秩序,个人和群体所拥有的合法权益。具体来讲,校园安全的主体指在校的大学生及教职工;客体包括在校学生和教职工的身心、财产安全,公共或集体财物安全以及教职工、学校集体所有的著作发明等知识产权、隐私权、荣誉权等合法权益。

二、高校校园安全现状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一生当中人格和思想以及道德观、世界观、价值观发展与完善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群体又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安全和稳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来愈突出

大学生心理成熟滞后,心理安全问题突出。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加大以及家庭环境和个人经历等诸多原因,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大学生日益增多。同时,因年轻单纯好奇,易受不健康文化的诱惑,特别是“黄、赌、毒”的危害。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发现、及时的缓解和治疗,一旦受到强烈的刺激,那么后果将非常严重。所以我们的教育必须对此做出相应的反应。

(二)大学校园周边环境日趋复杂。

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全国高等学校安全工作网络会议上指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已经到了非整不行的阶段。校园周边,歌舞厅、游戏厅、卡拉OK厅、录像厅、网吧等大量存在。一些学生出入这些场所,引发事端,影响到校园秩序,对在校大学生的人身安全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尤其是网吧,很多自制力差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花费大量时间、金钱,由此引发的治安问题也层出不穷。

(三)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有待加强。

高校保卫队伍建设和改革滞后,跟不上高校发展的需要。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在强力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也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然而高校保卫工作却没有很大的变化。因为名为“保卫处”,却不具有执法权,缺乏打击力度和权限,起不到相应的震慑力。由于种种原因,保卫人员本身综合素质相对较低,不具备新形势下的思维模式,工作方法落后,对突发事件的认识、准备不足,在有突发事件时处理方法方式欠妥。另外,部分高校领导对校园安全保卫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对安全保卫方面的硬件投入不够。

(四)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较差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平均年龄多在20岁左右,而独生子女已成为大学生的主体,他们在父母的呵护和老师的关心下成长,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对于社会的复杂还不能完全预知。一旦父母和老师不在身边,自己独立面对社会时,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缺乏必要的认识,从而留下种种安全的隐患,一旦发生问题,处置不当,使得危害加重。

三、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的积极意义

高校安全教育是指高等学校为维护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技能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安全是一个大学生完成学业的保证,安全是一个学生思想进步,健康成长和立志成才的基本条件。它是指在生活方面的、思想上的、心理上的安全有保障。学习安全知识不仅可以保证我们自身的安全,还可以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大脑,防止不良文化消极影响。

四、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的安全教育状况

(一)高校扩招以及教育观念的“势利化”给学生安全教育带来新挑战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自97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规模急剧扩大,办学主体和办学层次日趋多元化,学生成分更加复杂化,素质层次差异较大。在校生人数成倍增长,办学条件、教学设施、生活设施严重滞后,这就使得学生与校园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高校教育工作由于社会功利的驱使,安全教育活动大多数被学校所忽视。学生很少受过系统的法制、法规和安全知识的教育,他们自我管束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差,经常会为了追求名誉,为了学位或毕业证书,铤而走险做出种种违纪违规的行为。

(二)高校内部体制的改革给安全带来新的隐忧

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以后,对社会实现全方位开放。这对高等教育走“学校办教育,社会办学校”的良性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但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给安全管理带来了隐忧。首先,大量外来人员在校内打工,这些打工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法纪观念不强,安全文化知识甚至日常安全常识缺乏,流动性大,和校内职工甚至领导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易管理。其次,高校后勤化改革在我国是新生事物,后勤集团服务范围的扩展和质量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目前,后勤集团所能提供的服务与学生的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与大学生之间的矛盾、摩擦、冲突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从而为高校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麻烦。

(三)网络时代给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带来的挑战

对于思想活跃的当代大学生而言,网络更是他们了解社会、接受知识、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同时,网络也成为了国内外一些反动势力进行文化渗透,争夺大学生思想领域的主要渠道。由于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他们的认识能力有待发展,世界观、价值观尚在形成之中,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容易沉湎于“网上世界”,受到不健康信息的诱惑、侵害。同时由于网络的超时空性和隐蔽性等特征,有的大学生经常会因现实世界的失意,在网络中重新塑造另一个自我,按照自己的方式和个性,用尽各种方法去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欲望。

五、面对种种挑战,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新举措

高校学生安全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建立科学的安全工作管理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法办学、民主办学的需要。

(一)逐步建立安全责任体系

首先,我们应该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建立党政领导负总责,各部门、各学院各负其责,辅导员直接负责的安全责任体系,顺理安全监管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合力,确保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其次,我们应该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通过逐级落实责任制和落实岗位责任

人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逐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实行分片包干制,各司其职。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安全责任追究制。

(二)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管理制度的内容包括:一是学习制度,学习上级有关文件规定,将上级的有关要求转化为全体师生的行动和习惯,增强师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监督、检查制度与约束机制,将学校监督与学生自律相结合;三是信息畅通制度,建立以学生宿舍长、班长为基层信息员,以学校分管学生安全工作的校领导到学生工作处以及各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然后到辅导员以及班主任,再到班长以及宿舍长,最后到宿舍成员为主线的信息畅通体制,及时搜集内部性、预警性情报,掌握工作主动权。积极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非法宗教势力针对学校的渗透破坏活动,尽可能使学校的每个角落、每段时间发生的事件都能及时反馈到有关组织和人员,使事件得到及时的处理。

(三)建立和完善安全教育体系

(1)进行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加强法制教育,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促使学生学法、知法,最终达到守法。

(2)加强理想信念和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结合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提高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加强网络安全教育。通过网上课堂、专题讲座、留言版等形式,加强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加强网络监督工作,防止不良信息对学生的侵害和影响;建立一支专业、精干的管理队伍,做好网上教育、引导工作;校领导以及学校主管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为网络教育顺利开展提供人力和物质保障。

六、对已有研究的一些思考

学生的安全是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非常重视的问题,而仅有学校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广大同学应有校园主人翁意识,与学校一道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加强安全工作建设和管理,为自己健康成长和成才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高校校园安全工作形势十分严峻,我们还需要充分认识校园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稳定至上的意识,采取有力措施消除事故隐患,减少不安全因素,直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逐步减少、消除校园安全的发生,还学校一片美好和谐的天空。(作者单位:江西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 廖善光.高校校园安全隐患的成因及应对措施[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11):149-150.

[2] 王智广,王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解决对策,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8,(6):29-31.

[3] 刘振华.校园安全问题的成因和防治对策[J].法制与经济,2008,(5):9-10.

[4] 戈国华.试论大学校园安全事故成因及对策[J].基础理论研讨,2006,(7):53-54.

[5] 张啸.新型校园安全防控体系的构建思路[J].公共管理,2008,(8):121-122.

[6] 王晓鹏.浅谈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0,(4).

[7] 王从严,霍军亮.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现状及对策[J].学习月刊,2008,(22).

[8] 张人民.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析[J].安全与健康,2004,(7).

第7篇:校园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和谐校园 校园安全 校园警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167-02

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校园安全事件频繁发生,来自校外以报复社会为心理基础的恶性伤害案件引人关注。特别是2010年3~5月,福建南平等地连续发生6起校园恶性案件,致使19人死亡,100多人受伤,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先后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因此,完善我国校园安保体制,维护校园安全已成为当前警务改革、建设的当务之急,而结合学生数量和校园安保严峻形势,向学校派驻校园警察,是缓解校园安全问题的破题之举。我国校园警务的正式确立是2005年辽宁省建立的“非全职在校、在校重点时段工作至少4小时”的“准校园警察”安保体系和四川省德阳市构建的“党委、政府推动,公安、教育互动,学校、社会联动”的“校园警务模式”。发展至今,以重庆市2010年建立的“五位一体”新型校园警务机制最具代表性。当前,我国部分地区校园警务已然确立,但其基础理论建构却略显苍白,况且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所以,有必要对校园警务进行科学的论证,进而在全国推广,以更好地维护校园的安全与和谐稳定。

2 和谐校园的内涵

校园是引领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源头,和谐校园建设将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文化和精神支持,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和谐校园是学校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以校园为纽带的各教育要素全面、自由、协调发展,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是办学理念与办学实践的融合统一。而和谐校园的构建是指学校管理者根据教育发展规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正确的管理方法,制定良好的方案,协调内外作用力,使学校各组成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使之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之间的和谐,教师人际关系的和谐,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教职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和谐,从而达到学校整体功能的最大化。

3 和谐校园构建与校园警务之契合

校园警务在现阶段是一项深入民心的警务方式,也是现代警务的趋势及主流。但目前在和谐校园的构建过程中,校园警务工作还没有得到重视,校园的安全保卫主要依靠校内的保卫部门或保安,公安机关只是在校园内发生案件后赶来处理,事后处理多于事前预防。在社区警务战略实施过程中,校园治安边缘化的现状比较突出。因此,应尽快加强校园警务建设,从而实现警校互动、社会联动,形成以校园社区警务为平台、危机预防控制为重点、校园犯罪打击为关键的校园安全管控新格局。

3.1 创建平安校园、营造和谐氛围,是构建校园警务的原动力

美国学者雷蒙・佛雷纳理将促成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原因归结为文化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校园警务之所以在防控校园暴力、创建平安校园中居于重要地位,有以下原因:首先,校园警务是从文化上控制校园暴力、创建平安校园。校园警察会同校方打造校园安全文化,宣传法制理念、普及法律知识和防控校园暴力的方法,使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形成科学的安全价值观,从文化的角度重塑防控校园暴力、保障师生安全、创建平安校园、营造和谐氛围的价值体系。其次,校园警务通过警察进驻校园,加大对校园及其周边环境清理、整治力度,净化校园周边环境,杜绝社会不良因素对未成年人的错误影响,以控制校园暴力,从而取得积极且有效的成果。第三,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利益主体和价值取向多样化日益凸显,人们的思想活动呈现多变性和反复性,而广大青少年在这种快速变迁的社会下,往往也会产生“失范感”,其中主要表现为盲从、暴躁、挫折进而引发暴力犯罪。校园警务能够对这种“失范感”产生有力的抑制作用。警务人员是公权力的代表、正义的象征,将警察引入校园,就是在社会转型期加大对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的净化和其个人的保护。

3.2 融洽警民关系、保护师生安全,是构建校园警务的主旨

校园警务是警方与校园生活共同体能动地互相作用,共同发现和解决校园及其周围存在的治安问题,是警方工作将原有的反映型、被动型变为超前的预防型、主动型的思想模式和方法体系,其实质就是要求警察立足于校园,积极开展各项宣传工作,动员和组织广大校园师生、家长及社区群众,实行警民合作、互帮互助、密切关系,增强民众参与意识,从而形成预防犯罪的网络。实施校园警务,使警察走进校园、服务校园,提高广大师生、家长、民众的见警率,增进警民关系,提高整个社区生活的质量,减轻社区居民的恐惧感,预防和制止犯罪。由此,社会将会更融洽、校园更和谐、警民更团结。社区融合对于任何国家的社会管理来说都是最重要的。因此可以说,校园警务是社区警务理论指导下,对社区警务战略的延伸和深化。

4 实施校园警务的主要措施

4.1 加强校园安全立法,为校园安全提供法律保障

目前,我国没有一部明确的关于校园安全的法律,因而关于校园安全的问题,不能很好的从法律的角度得到保障。所以,我国应借鉴国外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逐步构建起一套完备的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的校园安全法律体系。该法律体系要能充分考虑到各级、各类学校的区别与特征,对各种校园安全问题都有相应的界定、归责、惩处、赔偿等,使学校的的日常安全管理、保卫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就校园警察制度方面而言,校园安全法应当着重明确校园警察的性质及其管理体制、校园警察享有的职权和应当履行的职责等,以促进校园警察制度法治化的实现。

4.2 探索校园警察制度,推进中国特色的校园警务模式建设

一是按照学校学生人数规模和学校及其周边治安状况,按照“一校一警”、“两校一警”或“一校多警”等原则,向学校派驻“校园警察”,经费由地方财政支出,接受公安机关领导,负责学校的安全保卫任务,维护校园安全,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同时,校园警察兼任学校法治副校长,定期为学生进行法治宣传和教育。二是在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办学规模1000人以上的学校设立专门保卫机构,配备专职保卫干部;在学校配备保安人员,校园保卫干部和保安接受校园警察的直接领导。三是加强校园警务室建设。校园警务室接受学校及辖区公安派出所的双重领导,并以公安派出所的领导为主,每学期进行经验总结与绩效考核。校园警察和协警(保安)为警务室工作人员,校园警察会同学校分管领导全面负责校园警务室的日常运行。校园警务室要在公安机关领导下,做到“统一人员配备、统一外观标识、统一规章制度、统一安保器械、统一台帐”,实现“法制教育进校园、安全教育进校园、治安管理进校园、交通管理进校园、消防管理进校园”,为维护校园治安和校园周边环境秩序,消除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人身安全的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做出贡献。四是建立健全校园安全勤务机制。“校园警察”及保安人员依法开展校园内安全保卫和周边治安整治,并负责组织师生开展预防安全事故、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培训演练。

4.3 净化校园内外环境,减少校园安全问题隐患

各级政府要积极承担责任,领导和协调教育、公安、文化、卫生、城管、交通、工商等部门,齐抓共管、通力合作,形成稳定有效、功能互补的校园安全协作机制和管理体系,共同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一是经常性的开展校园周边治安隐患大排查活动,加强宏观环境治理,尽力消除因社会失范等引起的不安定因素,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进行严管严控,切实解决好社会闲散青少年就学、就业问题,从源头上减少涉校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二是公安机关协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涉爆涉危物品、管制刀具的监管,防止被违法犯罪分子利用。加大对校园周边暂住人口和出租房屋、中小旅店检查力度,依法取缔校园周边违章经营场所,净化学校周边社会环境。三是认真排查化解校园内部问题。校园警察要配合教育主管部门,对校园内部矛盾进行重点排查,有效防止因校园内部矛盾引发案件、事故。四是改进勤务模式,强化校园周边巡逻防控行动。公安机关总体协调,科学调整勤务方式,加大警力和群防群治力量的投入,推广实行设卡岗、守望岗、必到岗、交接岗、相向巡逻、十字交叉巡逻、定点循环巡逻、分级分巡逻、街面流动人员信息核录、街面巡控情况定时巡检的“勤务十法”,特别是围绕学生上、下学高峰时段,部署巡逻民警、辅警,最大限度动员组织“红袖标”等群防群治力量,固化校园周边“高峰勤务”模式。四是积极探索实施校园“巡防义工”制度,成立由学生家长组成的巡防义工队伍。五是推进“联防”措施。认真督促学校(幼儿园)建立健全保卫组织,严格落实校园警察、校(园)长、保卫组织、保安、治安员的安全管理责任,加强校园内外的联合巡逻、守护;积极发动教师、治保组织、治安积极分子等治安积极力量和学生护校队,开展联防、联巡、联查活动,形成以校园警察为龙头、校园保卫保安为骨干、师生护校队为辅助、“红袖标”队伍为补充的校园安全“联防”大格局。

4.4 加大安全防范投入,提高师生校园安全能力

为切实做好校园安全防范工作,公安机关应协同教育主管部门和校方,积极推进“防范警务”措施,切实提高校园安全防范能力。一是推进“人防”措施。各级公安机关组织民警对学校、幼儿园及周边地区实施治安巡逻和防范控制,最大限度布警校园周边,提高见警率、见车率、见灯率、见岗率,尤其在学生上学、放学等重点时段,对校园周边重点地区加强巡逻和执勤值守;组织经常性的安全检查,排除安全隐患,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二是推进“物防”措施。校园警察指导、督促学校做好大门、围墙、宿舍、窗户等的加固工作,增强校园安全防范能力。三是推进“技防”措施。各级公安机关指导学校在校园重点部位安装监控和校园安全紧急报警设备,并与公安机关联网,使防范触角延伸到校园内的各个角落,不留死角。加强校园网络和校讯通建设,学生在入校、离校时凭借学生卡在磁卡机上刷卡,家长即可收到学生到校、离校短信息,报平安。在校园警务室安装二代身份证读卡器,并全部接入公安治安信息采集系统,实时获取校园来访人员信息。

参考文献

第8篇:校园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警力设置;安全黑数;校园警察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1-196-02

一、警力设置与安全效益之间的关系

通常而言,一个地区的安全状况如何,与该地区的警力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警力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概念中,警力指警察队伍的综合战斗力与完成任务的能力。它包括编制、装备、训练、战术、策略与社会的关系等诸多方面;狭义概念中,警力指警察队伍中的编制人数。本文主要从狭义层面来论述警力配置的相关理论。对一个地区的安全工作来讲,警力究竟达到何种程度才比较合理呢?学术界认为,警察比例是衡量警力配置的标准之一①。评估警察比例,一般采用两种衡量指标:一是警察人数与人口比指标,可表述为每名警察比居民人口;二是警察人数与辖区面积比指标。笔者主要从第一个指标来分析理论上社会对警力的需求量。据萧伯符、张建良等老师调研,“我国警察占人口总数的比例是很低的,还不到万分之十,只有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②可以看出,相对于警务法治比较先进的发达国家来讲,我国警力仍有很大空缺,远未达到社会治安需求警力饱和值。

实际生活中,我国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任务并非直接由警察来承担。阐明警察比例理论,主要是借以探究校园安全工作所需求的保卫人员数量。目前,国家尚未明文规定高校内部保卫人员人数必须与在校师生保持一定的比例,但各地自行规定的设定比例基本上在2‰以上③。倘若加上物业保安这一安保力量(下文将高校内设保卫机构人员和物业保安统称高校安保人员),高校安保人数实际设定比例已远远高于我国的警察比例。然而,近年来,在校园内发生的自杀、火灾、校园暴力等各类事件屡见不鲜,高校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如“马加爵故意杀人”、“我爸是李刚”等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发生学生极端问题63起,凸显了高校脆弱的安全管理体系。其实,教育部收集到的数据仅仅是直属高校无法隐瞒的重大安全案(事)件。由于国内各高校并未如英美国家一样建立年终数据公示制度,高校为凸显发展之成绩,总会隐报一些情节稍显轻微的案(事)件,这可称为高校安全黑数。我们可参照美国犯罪统计理论来思考我国校园安全黑数的具体情况。

美国对犯罪的统计有三种方式:统一犯罪报告、全国犯罪受害人调查、自我报告调查。统一犯罪报告由各地警察机构向联邦调查局报告发生在自己辖区内的犯罪,类似我国官方公布的犯罪统计表。全国犯罪受害人调查由联邦司法部的司法统计局以抽样询问方式对参加此项活动的家庭进行调查,进行犯罪受害人调查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意识到犯罪受害人在很多情况下都未将被害情况报告给警察,开展犯罪受害人调查可以弥补统一犯罪报告在犯罪调查方面的不足。全国犯罪受害人调查得出的数据基本上要超出统一犯罪报告的一倍多。自我调查报告时研究人员让受调查人报告自己是否有过犯罪行为的调查。自我调查报告显示,美国高中生中至少有1/3的人有盗窃行为,有20%的人有严重暴力犯罪行为。

通过对美国犯罪调查统计情况可以看出,现实中的犯罪形势要比官方统计所显示的更加严峻。同样道理,相对于显型安全形势而言,我国高校隐型安全形势要更为严峻。笔者认为,除却高校本身所具有的社会化程度提升、刑事政策保护、相关案(事)件被内部消化等因素外,内设机构安保人员安全管理权力缺失是导致高校安全形势严峻的比较重要的成因。

二、零和博弈呼吁高校安全管理权限和能力的明确

目前,我国高校安全工作仅依据一些政策和规定运行。比如,2002年12月,教育部、公安部出台《关于加强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通知》,2006年9月公安部下发《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等等。至今,我国仍未颁布《校园安全法》。各地虽根据地方法规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尚未形成统一有效的模式。相比较而言,西方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校园安全法,对校园安全工作统一了模式和方法。早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就由各州立法建立了校园警察,并且于1990年公布了《校园安全法》,西欧、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同样也建立了一套以保护校园安全为内容的法律法规体系,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为其校园安全管理提供了执法依据。正因为我国目前没有一部专门性的《校园安全法》,高校保卫人员性质定位、职能范围、安全管理权限、危机评估、应急预控、正当程序、责任追究等内容便无法可依,在严峻的安全形势下,高校保卫人员的安全管理权限和能力范围就会陷入单位内部行政自由规范的窠臼。

笔者从警察学和经济学的角度,来思考强化高校安全保卫人员安全管理职权和能力的必要性。警察行为科学理论认为,警察与犯罪有密切关系。警察执法方式和效果会间接影响犯罪率的高低和犯罪行为的区域分布。从经济学角度来讲,警察与违法犯罪分子实际上处于博弈状态。博弈是指在多决策主体之间行为具有相互作用时,各主体根据所掌握信息及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做出有利于自己决策的一种行为。根据相互发生作用的当事人博弈双方的利益收获及受损情况来分,博弈分为正和博弈和零和博弈。警察与违法犯罪分子双方关系是典型的零和博弈,即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为“零”。而警察与群众之间则是正和博弈,即博弈双方的利益都有所增加,或者至少是一方的利益增加,而另一方的利益不受损害。警察与犯罪分子之间的零和博弈要求警察执法尽量科学合理,以预防犯罪发生或最大化减少犯罪所带来的负面效果。而要提高警察执法效果,改良警务模式是可选择的模式之一。上世纪80年代,面对被动型警务无法解决的严峻犯罪形势,西方推生了第四次警务革命④。第四次警务革命以社区警务为标志,通过强化警察社区服务功能,引导群众共同做好警务工作,这与我国公安群众工作路线有异曲同工之趣。

我国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在性质、内容、对权能的变革需求等方面非常类似警务工作。警务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些先进成果可借鉴引入到高校安全保卫中来。首先,高校安保人员与学校师生是一种正和博弈,而与违法犯罪分子则是一种零和博弈。这两种博弈均要求明确高校安保人员的安全管理权限,以预防并控制违法犯罪案(事)件的发生。自从1994年4月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企业事业单位公安机构体制改革的意见》,取消了高校安全执法权限后,高校保卫机构至今仍无任何执法权。也正因如此,国外正在进行的第五次警务改革暨警务私有化并未影响到我国高校安保工作。高校保卫机构安全管理权限和能力的缺失导致无法有效处置违法犯罪案(事)件,模糊处置成为常态。另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当前情况下,即便物业保安因警务私有化改革而拥有了部分执法权,但由于我国高校保安学历低、能力不高、服务水平欠缺也是一大软肋。据中国保安协会的一份调查资料显示,在保安队伍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0.8%,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占89%⑤。目前,这些保安从业人员只有单位内部的简单培训,有的根本就没有培训。与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相比,我国物业保安的工作能力有待提高,服务意识也有待提升。

三、校园安全工作机制改革刍议

美国是校园警察改革的发起者和奠基者。1903年耶鲁大学娼妓成灾,严重影响学校的教学和生活秩序,学校从地方警察局借用了两名警察协助工作,这是美国校园警察的雏形。70年代,经过校长和学者的呼吁,校园警察逐步在各高校推广实施,并在90年代得以完善。美国校园警察有以下特点,一是管理体制上要接受校长领导;二是校园警察为专职警察,享有维护秩序、打击犯罪和校园服务的职能;三是校园警察一般由退役警察、退役军官、高校毕业生担任,素质相对较高;四是校园警察定期要接受培训。美国校园警务工作可形象描述为主动式警务⑥。美国高校安全保卫人员除校园警察外,也包括高校内部保卫人员和物业保安人员。不过,校园警察是高校安全保卫的主体力量,而内部保卫人员和物业保安人员只是辅助力量。因校园警察在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中作用突出,奥地利、日本等国也纷纷建立了类似组织体制。校园警察体制为我国高校安全管理创新提供了模板。

随着我国高校安全问题的日益加剧,我国在高校安全管理体制上也有所创新。《教育部、公安部关于加强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通知》(教社政[2002]11号)指出“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明确要在重点院校派驻公安机构”。各地公安机关也非常重视高校安全工作,根据实情建立了校园警务室。我国高校校园警务室与西方校园警察有很大不同。一是管理体制上受公安派出所领导,业务上对高校安全工作进行指导;二是主要负责户口管理、案(事)件处置和案发后现场保护,享有一定的强制权力,但实际操作中运用较少;三是不参加校园巡逻,不负责校园安全预防;四是不负责校园师生服务;五是常住民警较少,各地因警力紧张,每个校园警务室民警一般还承担着其他警务工作,民警到校园警务室率比较低。校园警务室在高校中的工作可形象描述为被动式警务。目前,我国高校安全预防、日常巡逻、危机演练、纠纷调解等主要工作基本上仍由内部机构保卫人员及物业保安来实施,实际效果不明显,改革的空间仍很大。中央及各地应尽快深化校园安全勤务机制改革,整合安全保卫力量,推动高校安全建设取得更大成绩。

注释:

①警察比例并非是衡量警务工作效能的唯一标准,而且可能也不是最有效的衡量标准。每个地区的治安状况复杂程度不同,同等条件下的警力并不能保证取得相同的效果。不过,犯罪社会学家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每个地区的犯罪数是饱和的,不会有太大变化。因此,用警力衡量警务工作效能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②《法治之下警察行政权的合理构建》出版日期为2008年,因此这一数据最多是2008年萧伯符、张建良等老师调查所得。至于最新比较数据,笔者尚未收集到。但基于第四次警务革命的影响,世界各国的警务改革显示出无增长改善的特点。因此,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警力比较应该不会有太大改变。

③高校内部安全保卫工作运行的主要依据有:国务院下发的《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条例》、中央综治办、中央维稳办、中共教育部党组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维护高校稳定工作的通知》(教党[2007]9号)、《高等学校内部保卫工作规定(试行)》(教政[1997]3号)等法规文件。但是这些法规文件并未对高校内部的保卫人员与在校师生在人数上进行规定。各地则在根据实情的基础上,对这方面进行了明确。如《重庆市高等院校内部安全稳定工作暂行规定》第四章第十一条指出:“学校教职工、全日制在校学生总数在5000人以下的,按不低于千分之三的比例配置;学校教职工、全日制在校学生总数在5000―10000人的,按不低于千分之二点五的比例配置;学校教职工、全日制在校学生总数在10000人以上的,按不低于千分之二的比例配置。”山东等省也有类似规定。

④从现代警察建立以来,学者们认为共发生了四次警务革命。第一次是新警察的产生,以伦敦大都市警察建立为标志,警务理念强调预防;第二次是警察专业化运动,以美国警察专业化运动为标志,警务理念强调预防和打击并重;第三次是警察现代化,以欧美各国的警察现代化运动为标志,警务理念强调打击。第四次是社区警务,以欧美各国的新警察模式改革为标志,警务理念强调回归预防。也有学者认为现在正在发生第五次警务革命,即警务私有化运动或第三方警务活动,即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警务活动。

⑤这份调查资料是笔者从夏菲主编的《治安管理研究》中摘选而来。而夏菲则是从黎明在《决策探索》2003年第10期发表的《保安:功过是非各几多》中引用而来。因此这个数据应该是2003年之前调研得出的。不过,笔者对最近学者们在这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调查,发现基本仍在使用这个数据,却都未说明数据之出处。而且,中国保安协会等权威组织也没有最新的数据收集。笔者认为,我国保安队伍素质或许并未有太多改变。

⑥被动警务模式和主动警务模式是基于不同的警务风格来划分的。按照王大伟老师的观点,被动警务模式也称反应警务论,它强调接报案后警察的快速反应,反应时间作为衡量警察效能的重要标志,也称“消防队”式的警务。主动警务模式也称先发警务论,它强调治理犯罪重在预防,社会各界的合作是减少犯罪的根本途径。现代警务正在从被动警务向主动警务转变。

参考文献:

[1]王大伟.欧美警察科学原理[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7:450.

[2]周向红,孟娜.美国高校安全保障机制经验及启示[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10(3).

[3]马跃.美国刑事司法制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13-29.

[4]刘振华.构建新型校园安全防控体系的思考[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4(5).

第9篇:校园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校校园 师生生命及财产安全防线 门岗 监控 巡查

一、研究方法

(一)资料收集方法

在资料的收集上,本文采用了访谈法、文献法、问卷法、跟踪调查法等方法。本文主要采用定量研究方法,结合2012~2014年学校保卫处门岗、巡查、监控的日常记录及案数目进行整理与统计,以对构建校园安保日常工作内容的必要性进行对比研究,试图找出详细介绍某一事件发生的缘由。文章将以NZY高职为例,对三道防线的安全问题进行全面的探讨和论述。

(二)访谈法

主要是实地走访了宁波市各高等院校保卫处三道防线的具体工作内容,并和一些教师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了他们所在校区管理的真实情况,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宝贵的实际材料。另外,笔者也拜访了宁波市10位高校保卫处长,对高校三道防线工作对校安全的作用进行打分,结果9位处长认可三道防线对校园安全的作用并打出高分的成绩。

(三)文献法

利用图书馆文献、网络资源等,充分收集有关高校安全现状、管理模式、组织方式以及规模情况等多方面的众多资料。

(四)数理统计法

本文采用统计学中均值比较和person相关中的路径分析(p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三道防线的年均工作量分析

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校园都采用了全开放式的校园管理模式,给高校保卫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安全压力。因此,高校的安防体系管理也必须层层落实,确保校园安全维稳。从图1可知,门岗每年的工作量数目在510次、监控485次、巡查在480次。高校校园门岗的数量最大。因此,本文将对高校安保工作划分为三道防线,即门岗、监控、登记。

1.开放校园首先就是门岗安保的开放。随着高校的市场化、社会服务化程度越来越高,一些企业及外来人员迅速增多,这给校园安全带了很大的安全隐患。有研究报道,外来人员的进入导致校园不安全因素不断增多,很多学生的手机以及校机房电脑主机配件被盗,偷窃和打架斗殴占校内案件数的65%。因此,外来人员对校园的安全威胁不断加大。门岗的排查与登记对校园的案件发生后的查处提供了第一手证据。图1是我校2012~2014年三年的门岗对外来人员登记情况,可见门岗在全年登记最多的月份为5、6、9、11、12月,平均每月每天有50人次。这就说明,这些月份门岗安保人员的排查及外人员进出我校比较多。

2.监控网络化建设是每个高校校园必备的安全体系。监控对学校安全隐患的及时排查具有不定时、快速、准确的特点。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经济基础的增强,各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教学、科研的资金投入,一座座教学大厦拔地而起,一台台现代化设备不断购进,学员多,学校日常流动资金数额巨大。另外,由于校区逐渐分散,一些机构也不断设立,也造成重点要害部位多而且分散,给校园管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因此,高校的监控技防是校园的第二道防线。由图1可知,三年每月每天的监控记录数目集中在5、6、9、11、12月,记录数目在每月达50次之多。笔者通过这几年走访其他高校发现,监控对校园案件的发现及案后的侦破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证据,但是也从中发现,很多高校对监控室的值班管理很混乱,对监控的值班都是在案发后才想起监控的作用,没有起到预防或者提前发现的作用。

3.校园的安保巡查制度常态化,可以提高校园安全系数。我国高校的周边几乎都是居民区和商业区交叉的地方。根据《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第七条、第十一条规定,参照暑假的管理方式,我校决定在校园采取全天查证进校制度,以保障师生的安全。由图1可知,校园队员的巡查登记在4、5、6、9、11、12月平均每月排查记录人数45人。

总之,高校的三道防线,层次明显,相互补充,相互联动,对维护校园安全,降低校园治安事件的发生,作用非常显著。

(二)高校三道防线时间点记录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的三道防线都是24小时值班。由图2、图3可知:1.门岗的每日时间段点在上午10点到下午1点,门岗的登记记录占全天的61.4%;2.监控的时间段点在18~21点,占全天监控记录数的59.17%;3.巡查的时间段在凌晨0点至次日早晨7点,登记占全天监控数的57.7%。

综上所述,由校园的三道防线中的时间点来分析,监控的工作量比较大,其次是门岗,最后是巡查。笔者走访过相关高校保卫处,了解各个高校这三道防线,结果都是这样的答案。导致这样的原因有三点:

1.门岗上午时间段处于教学时间段,外来人员多数是与学校业务相关者、送外卖者、送学生快递者、学生家长等,门岗对这些外来者进行了人员、车辆登记。非本校人员在这个时间段在我校不敢作案,经过三年的校园治安统计,这段时间的发案率比较低。

2.校园监控时间段点最高在18点~21点,这个时间段监控工作人员要对校园的各个部位有监控点的位置进行排查,如公共场所、校园重点部位有无在校内闲散人员、晚归学生等。在监控过程中,发现可疑人员或者重点部位有异常会立刻通知巡查值班人员。如在校园内出现紧急情况,需要监控及时调配相关视频证据。

3.巡查岗是校园安全最机动的部门。目前,在我国高校管理体系中,安保人员必须24小时巡查服务,包括驾驶机动车、骑自行车和步行。巡查的目的就是及时发现隐患并排除;巡查在每天点段中,凌晨1点到早上7点是校园安保管理中投入力量比较薄弱的环节。笔者走访宁波各大院校,经过暗访发现校园的巡查只是停留在监控中,实地巡查及巡查路径比较短,导致校园盗窃案件频发,如学生的自行车、衣服、机房的内存条等物品盗失案件率比较高。因此,加大校园夜间巡查是各个高校安保工作的重点。并且要扩大巡查路径,对校内的隐患死角亲临排查。

(三)三道防线的路径相关性分析

对高校校园安全的三道防线进行系统性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从系统论中得知,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科学。

本文用系统论对校园安全管理中的三道防线进行数学模式分析。如图4可知,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件数与门岗、监控、巡查登记记录数进行矩结构路径探索:1.校园事故数与门岗登记相关系数为0.75,与监控相关系数为0.81,巡查相关系数为0.63;2.三道防线的相关系数分别是门岗与健康相关系数为0.83,与巡查相关系数为0.56,监控与巡查的相关系数为0.88。

研究可知,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与日常工作中门岗、监控、巡查的工作量有一定的关联。其中,监控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事件的发生率。不难发现,高校监控覆盖全校各个重点部位,对校园安全隐患的发现及排查都具有一定的及时性。其次是门岗工作量,门岗是对外来人员排查的首要当口,尤其是我校地处小区繁多的地段,对校园的可疑人员进行必要的登记与询问是确保校内安全的重要因素。巡查工作量与案件数关系相对比较小,原因是巡查只是完成任务,没有及时去甄别一些人员及对重点部位进行排查。另外发现,高校的三道防线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会使校园安保工作更加稳固,即从监控工作中去弥补门岗工作的不足,用巡查去填补监控工作的不足。门岗工作量与巡查相关系数比较低,可能原因是,门岗点属于固定值班点,对校内发生的事情鞭长莫及,这点今后笔者再次加以研究。

三、结论与建议

(一)高校安保工作中,门岗、监控、巡查工作量的排查是防范校园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由于经费、编制等问题,导致高校安保队伍的素质不高,对工作的态度不够细致。尤其是门岗,多数高校的门岗对外来人员管理登记不够详细,导致校园内安全事件频发。

(二)高校安保中,门岗、监控、巡查应该建立三者的监督联动机制。校园安全应该从小做起,监控完全可以监控门岗的工作量情况。巡查可以加强校园重点部位的不定时、定期检查。监控工作量是全校校园安全事故重要工作手段。

(三)高校安保工作中三道防线必须要建立联动机制,进行每日必查监控、门岗、巡查的登记记录情况,要长期不断地稳抓联动机制,要及时发现工作的不足;对一些不够认真或者的安保队员进行解聘,加大安保队员的业务学习,要定期为安保队员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工作业务通报,要坚持三道防线的制度性建设。

【参考文献】

[1]邓国林.大学新校区安全保卫工作的特点及其对策[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5(04):113-115.

[2]李静.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40-42.

[3]刘银科.论新时期高校保卫队伍的建设[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05(01):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