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械助理工程师总结范文

机械助理工程师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械助理工程师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机械助理工程师总结

第1篇:机械助理工程师总结范文

关键词: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 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机械设计基础》涵盖很多方面知识,例如机械零件、材料力学等,涉及较广泛的领域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但是学生对诸多理论与知识较为生疏,这就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较为低下,从而为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1]。本文根据《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具体教学情况,提出几点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以期有助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帮助学生建立总体的知识框架

在几年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有感触,该课程由于理论性过强,实践性缺乏,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难以建立整体的知识框架,以及将各章节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鉴于此,教师在讲解本课程每一章节前,首先应让学生对要讲到的知识结构体系有系统的总体认识,强调每一章节之间的联系及其应用,以及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应着重讲哪些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其次,应在实践能力方面对学生提出设计构思和设计技能的总体要求等,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好本课程的特点,使学生对本课程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从而建立一个总体的知识框架。

二、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必须充分利用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的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实物、模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使学生对各种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在各种机械中的实际应用有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可以引入教学课件展示各类机构的运动过程,呈现不易观察的零件内部结构与动态特征,演示实际加工机床的运动与加工过程等,使学生的视觉活动和听觉活动有机结合,变枯燥的结构内容为形象生动的内容,增进学生的感性认识,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增强教学效果。使用挂图、投影仪等则可省去部分在黑板上画图的时间。

三、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对高职教学而言,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因此,教师应注意在“学”字上多做文章。该课程某些内容是对现实的抽象概括,某些则是现实相关内容的直接描述。在教学中,教师对直接描述实践的内容可采取现场教学、模型演示、光盘观摩、动画模拟、课后作业、操作性实验等多种形式,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究解决。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予以启发和引导,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师生间的互动。在活动中,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并进行小组团体考核,从而加强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相互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四、注重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反馈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学生最有发言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教学评价[31。《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由于其理论性和抽象性比较强,一部分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有的放矢,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采取多种形式了解学生。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适应课程,进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五、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在高职《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中,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极大地增强教学效果。一方面,电子课件的使用,极大节约了课堂板书时间,使教师将精力放在透彻的讲解上。另一方面,多媒体的运用,使原本教师难以讲清的一些动态问题变得直观易懂。在教学上,更应注意多媒体的制作与开发,而不仅仅局限于电子教案的准备。

六、加强实践教学活动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增强,从知识型到思考型再上升为创新型。应多让学生进入实验室开阔视野,通过实验和实践,使原来抽象的理论鲜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另外,开设新的实训组合有利于使学生掌握机械工程领域常用的实战手段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及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通过最近几年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的积极探索,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这还远远不够。为了更好地满足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科技实用人才的要求,《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应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适应企业需求和岗位需要,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创新、总结及完善,从而提高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机械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盛林,王宏平,魏敏.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2(7):100-102.

第2篇:机械助理工程师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生 机械制图 空间想象力 启发式教育

机械制图这一学科的学习目标就是通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空间分析能力使学生掌握绘制图样及辨识和读取图样的能力。为了让学生掌握这门课,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做好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工作。什么是空间想象力,它指的是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分布仔细的观察、分析及抽象思维的一种本领。这种能力的主要表现是可以很好地在大脑中组建研究对象的空间结构及分布,而且可以按照对实物的操作,在大脑中展开相应的思考。笔者根据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发现,机械制图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

一、使用语言直观法

机械制图是一门工程语言,机械制图老师上课中就利用形象的语言来阐述工程语言。机械制图这门课中很多的概念和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假如只是按照课本内容进行授课,课堂上难免会使学生觉得枯燥而且不好理解,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及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因此,老师应该把机械制图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实际的事物相融合,把工程语言进行直观化,借助生活中普遍的现象来描述机械制图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如,在学习投影法的概念的时候,老师可以借助阳光或者是灯光照射物体形成影子的现象来讲解,使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投影法的概念。老师还可以借助一些通俗易懂的实物来讲解相关的知识,比如,在学习基本视图的时候,可以把教室的4面墙、天花板以及地面看成是空间的6个投影面,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视图的概念。总的来说,使用语言直观法,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机械制图概念,提升教学的质量,帮助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二、利用启发式的教育,把学生作为主体

机械制图中不仅概念特别的多,要求的规范及标准也特别的多,假如老师只是在课堂是使用满堂灌的授课方法,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感,并且也无法实现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目标。因此,应该综合的考虑机械制图的特征,使用启发式的教育,启发学生思考,指导学生正确的想象,使学生自觉地学习、探索,进而实现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目标。

《学记》的作者曾经说过,“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提倡启发式教育,启发学生,指引学生,但是不可以干预学生的学习;对学生要严格的要求,可是不可以给学生太大的压力;指引学生学习,但是不能为他们作决定。启发式教育的重心是要启发思想,培养及拓展学生的智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机械制图中使用启发式教育最关键的就是启迪学生思维,指引学生正确的想象。

比如,在学习三视图的时候,老师可以先画出二视图,使学生按照二视图进行想象,找出这个二视图的真实物体结构,然后根据真实物体画出第三视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动手,独立的思考,然后老师指引学生明白二视图无法正确的描述真实物体的结构。如此既可以增强学习的自主性,还可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启发式教育中,老师起到指导的作用,学生才是主体,所以,老师应该先弄明白教材,认真地备课,这样才可以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才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上课时,老师借助问题,指引学生想象,要不吝啬赞美及鼓励,还有,学生在讨论及辩论之后,老师要给出正确的总结,使学生根据自己的讨论及学习,掌握机械制图的原理。

三、借助多媒体教学

老师应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提升教学的效果,进一步推动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多媒体可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还可以活跃上课气氛,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借助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的图像进行直观化、形象化,可以有助于学生形成较深的印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例如,学习运用形体分析法画组合体的三视图的时候,可以借助录音、视频,把形体分析法与画物体的三视图的步骤相结合,将物体的分解借助多媒体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一览无余。另外,机械制图的知识点特别的多,但是时间很少,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展课时容量,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四、做好起步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努力克服害怕困难的思想

对中职技校的学生来讲,《机械制图》是一门新的课程,在第一学期开始进修。学生从初中刚上来,完全没有机械制图的底子,对机械制图的基本概念及内容也完全不熟悉,所以会产生害怕困难的思想,阻碍学习。所以,老师在刚开始上课时,就要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及知识展开教学,努力避开专业性很强的名词术语。应该提高直观性,全面的借助挂图、模型及实物等对象开展授课。老师应该尽量多演示,尽可能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克服害怕困难的心理,激励学生大胆的想象,进而使学生有信心学好机械制图。[2]

五、借助实物开展教学

实物教学主要就是在课堂上借助模型、实物及挂图等直观的东西来讲授抽象的机械制图,指引学生借助投影原理来了解实物和图形间的联系,让学生可以形成清楚的印象,进而帮助学生培养空间想象力,使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比如,在学习剖视图的时候,因为剖视图的类型非常的多,学生要想区别开每个的定义及作用非常的困难,老师应该使用模型,一边讲课,一边演示,进而减小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其更有自信学好机械制图。在学习零件图的时候,可以借助挂图或者是模型、实物等,达到平面和空间之间的转化,进而帮助学生深入的学习机械制图,培养空间想象力。

为了充分的借助实物展开教学,学校还可以成立实物展示室,强化学生对三维实物的印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老师可以分章节的让学生去参观,对那些空间想象能力不好的学生可以多让他们来参观,重点对其进行教育,帮助提升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总而言之,要想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可以实施很多中方法、策略,在教学的实践中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的培养非常有帮助,而且很有效。当然,空间想象力无法在很短的时间里快速的提升,但是老师可以按照科学有效的方法慢慢的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学生也可以在学习基本知识及理论的前提下尽量的多看、多花、多想及多练习。

参考文献:

第3篇:机械助理工程师总结范文

机械设计课程,是一门专业技术非常强的课程,在实际教学中,需要计算机辅助教学。本文从机械设计教学现状出发,分析与探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机械设计教学中应用意义,并为提升机械设计教学提出科学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机械设计

一、引言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位于世界前茅,国家的强势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多技能型的人才。过去几十年,国家加强对高等教育的普及,如今每年上千万的大学生毕业,就业形势变得异常严峻,可是企业与社会依然难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尤其是技术技能型人才。中国制造业的复兴与发展,需要技术技能型人才。机械设计,是现代工业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许多制造业需要机械设计人才,目前的教育依然无法实现企业与社会的用人要求。很多学校的机械设计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对此课程的兴趣。在信息技术高速发达的年代,计算机在教学的应用也是开始普及,但是很多学校教师依然没有发挥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机械设计教学中应用,因此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与人才的培养工作。本课题,重点探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机械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并为提升机械设计教学提出科学的建议与对策。

二、浅谈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机械设计教学中应用意义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机械设计课程的兴趣

技术型专业的学习,需要不停提升自身的动手能力与实操技能,就必须激发学生对机械设计课程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机械设计教学中,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借助PROE、CAD等软件绘制二维图,能够给学生展示更加清晰美观的图形,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随着现代学校信息技术的普及,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也得到了推进,部分学校的机械设计课程,直接安排在计算机房,通过计算机去学习机械设计,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二)计算机辅助设计有助于减轻机械设计教师的教学压力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竞争非常激烈,如今房价、物价的上涨,给现代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很多学校的机械设计教师十分紧缺,通常一个人带十几个班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任务非常沉重。要消化这些教学任务,教师如果采用过去的教学方法,是非常疲惫的。例如机械设计课程,要进行二维绘图、三维设计等,通过人工的手段绘图会消耗教师太多的精力。另外,在机械设计教学中,要对图形进行编辑调整,对各种数据进行计算,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够很方便地处理这些步骤,非常快速教会学生机械设计。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教师可以采用驱动任务教学方法,将学生进行分组并布置设计任务,让学生以小组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设计任务,整个过程教师不需要直接干预,减少讲授的课程的时间。

(三)计算机辅助设计有助于组织各种机械设计大赛

人才的培养,不仅仅需要做好日常教学工作,同时要组织各种技能竞赛。例如广东某高校,每年都会举办“机械设计大赛”,吸引了许多大学生的参与,通过竞赛能够锻炼学生的胆量,加强学生的实操能力。在进行机械设计大赛,计算机辅助设计是非常必要的,参赛者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出精美的参赛产品,在模拟重装组配零件的时候能够激发参赛者的灵感,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学生能够快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融合,有效地设计出高质量的参赛作品。

三、提升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机械设计教学应用水平的措施

(一)改善机械设计教学硬件条件

国内很多学校的教学硬件条件比较落后,特别是一些职业学校,机械设计等课程经常要到别的高校借用实训场地教学,严重影响机械设计的教学质量。因此,改善机械设计教学硬件条件,尤其是学校计算机房的硬件与软件,教师使用的教学电脑都要比较先进。例如某理工大学,为了提升机械设计教学质量,引进了先进的机械设备,采用最新版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大大满足了机械教学的需求。其次,计算机设备一般的学校,可以在暑假或者寒假组织学生到工厂学习一线机械设计,参观各种大型机械设备,了解最前沿的机械设计技术。

(二)加强机械设计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

师资队伍建设是现代教学发展的重点工作,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机械设计教学,需要有一批优秀的教师。一方面,要引进优秀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师,尤其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以及机械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保证在实际机械教学中,不仅能够给学生传授扎实的机械设计技能,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企业素养,为提升将来职场竞争力打下基础。另外一方面,要加强现有教师的培训,尤其是提升机械设计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争取让每位机械设计教师都能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教学。同时,要加强教师对外交流,组织教师到一些名校理工大学,例如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学习,吸取名师的教学经验,有条件可以输送部分机械教师到国外学习,例如可以到德国参观当地工业化建设,了解德国的机械化水平等,开阔教师的视野。

四、总结

总的来说,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机械设计教学中发挥着非常巨大的作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机械设计的兴趣,同时可以减轻机械教师的教学压力,同时有助于开展机械设计大赛。要进一步提升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机械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水平,就要改善机械设计教学硬件条件,进一步加强机械设计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

作者:梁冬冬 单位:白城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超.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机械设计教学中应用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14:250.

第4篇:机械助理工程师总结范文

关键词:科学素质教育;机械产品设计;专业课教学;科学思想方法;科学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090-04

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而且要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科学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之一。科学素质不仅包含了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学习、理解和应用,还包含人生观、价值观和现代道德伦理内容。提高科学素质,旨在帮助人们应用科学处理实际问题,并在处理与他人、与环境的关系时,能够运用科学的概念、方法、技术和价值进行抉择[1]。科学素质教育是指以科学精神为核心,知识、思想、方法和精神四个层次有机结合的综合培养[2]。为此,高校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进行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和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全方位科学素质教育。专业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专业课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是提高大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事实上,每一专业课程中不但蕴含丰富的专业思想,也蕴含着丰富的素质教育素材[3]。作为专业教师,应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合科学素质教育的内容,主动挖掘科学素质教育素材,打破传统的单纯传授专业科学知识的局限[4]。本文结合《机械产品设计学》的课程教学,开展了专业课教学中科学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创新教学设计,改革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机械产品设计一般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同时,也使学生受到了科学思想方法的训练以及科学精神和价值观的熏陶,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机械产品设计学》课程说明及科学素质教育的动因

1.课程说明。《机械产品设计学》是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将《机械设计学》[5]作为主要教材,整合了《机械设计方法学》[6]的部分内容,以“产品”为研究对象,以“功能设计”、“结构设计”和“创新设计”为核心内容,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产品设计的基本方法、促进设计过程中机械制图、力学以及机械设计、制造等方面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启发创造性,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机械产品创新设计能力。“功能设计”是《机械产品设计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教学重点与难点,它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功能”的观点来看待产品,对产品进行功能分析。然而学生对于功能分析比较陌生,他们往往习惯于对机械产品进行结构分析和结构设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多方面探索,加强“功能原理设计”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功能”观点,改变学生只重视产品“结构”、忽视“功能”和不习惯对产品进行“功能思考”的现状,强化“功能设计”方面的训练。

2.科学素质教育的动因。《机械产品设计学》涉及到许多关于机械产品设计的方法,如系统工程方法、产品设计的一般进程、解决问题的逻辑步骤、黑箱法、功能分解、物场分析法、技术矛盾分析法等。学习和掌握机械产品设计的一般性、通用方法是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然而,这些方法理论性较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感到比较枯燥、不容易理解,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实际上,《机械产品设计学》课程中讲述的关于机械产品设计的方法,不仅是指导机械产品设计活动的有效方法,还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科学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指导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一些问题的有效解决。因此,如果将机械产品设计中的一些问题及其设计方法,映射为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有关问题与解决方法,进行类比讲解,将科学与人文相融合,教学内容会更加丰富、充实和生动,学生也会豁然开朗,促进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实际应用。与此同时,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能够在今后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自觉地运用机械产品设计的相关科学思想方法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由此可见,《机械产品设计学》课程为结合专业课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方法提供了丰沃的土壤。设计的本质是革新和创造。机械产品设计中必须突出“创新”的原则,通过直觉、推理、组合等途径,探求创新的原理方案和结构,做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此外,机械产品设计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也是一项严肃的科学活动,需要一丝不苟的求实精神。因此,教师在《机械产品设计学》的教学过程中,有责任和义务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精神教育,注重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同时向学生强调做事、做学问必须本着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培养学生对待科学工作和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求实精神。综上所述,结合《机械产品设计学》专业课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方法的训练以及科学精神和价值观的熏陶,是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科学素质教育的良好途径。

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方法

在《机械产品设计学》这门课中,学生将学习和掌握很多有关机械产品设计的基本、一般性、通用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本课程教师注意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将机械产品设计方法的相关知识上升到观点、精神、方法、思想的层次上,在培养和提高学生产品设计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训练,从而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到科学素质教育,学会学习,并将一些方法自觉用于思考、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有关问题。下文结合系统工程思想方法和功能分解这两个教学内容,介绍本课程教师如何通过专业教学与科学素质教育的融合来提升大学生的科学素质。

1.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为了使学生能够正确、全面地理解“设计”,同时也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机械产品设计活动,课程教学一开始就从多个角度向学生阐释讲解“设计的基本内涵”。设计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这是设计的基本内涵之一。然而对于“系统工程”,机械专业的学生并不了解。于是,我们进行了如下的延伸教学:首先,介绍了系统工程的概念,说明它是以大规模复杂系统为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而大规模复杂系统由许多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关系密切的子系统所组成。其次,举例说明载人航天工程、登月工程等都是典型的系统工程。再次,说明系统工程思想的核心是整体观念,就是要用系统的方法研究系统的对象,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全面规划,协调处理,使系统的总体与部分之间、部分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达到辩证统一。然后,强调产品设计,尤其是大规模复杂产品设计,需要以系统工程思想和方法作为指导,这样才能处理好产品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通过协调配合实现整体最优,并有利于综合考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以及人(产品使用者)-机(产品)-环境的大系统关系。接着,说明系统工程方法是一种现代的科学决策方法,也是一门基本的决策技术,可以帮助我们科学、全面地分析和处理问题,也能够有效指导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例如,考研是高年级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专业教师应该积极加以引导。事实上,考研的准备及其整个过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完全就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进行分析、决策和实施,对整个考研活动进行全局规划,对各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矛盾进行协调考虑和处理,从而帮助学生顺利、成功地完成考研。最后,借助讲解闪耀着系统工程思想的杰出典范――都江堰水利工程,让学生在人文知识的学习中进一步体会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

2.由“功能分解”学会“任务分解”。“功能设计”是《机械产品设计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教学重点与难点。所谓“功能设计”是指“功能原理设计”,包括“功能分析”和“工作原理设计”两个方面。“功能分解”是“功能分析”的重要内容,是指由产品的总功能分解得到各个分功能。“功能树”表示了总功能的分解情况,是描述产品的总功能、分功能以及对总功能进行逐层分解的一种图形工具,它既体现了功能分解的过程,也是功能分解的结果。因此,“功能分解”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和学习是围绕“功能树”进行的。教学过程中,“功能树”的教学从什么是功能树(What)、为什么要对总功能进行功能分解得到功能树(Why)以及如何进行功能分解(How)这三个方面逐步展开。对于“功能树”的“What”方面,除了相关定义、概念的讲授外,重点是通过类比,讲解功能树中“上级功能”和“下级功能”之间“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使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和很好地把握“功能树”的概念,在帮助学生学会看懂“功能树”的同时,也启发了功能分解的思路。在讲解“Why”的时候,首先从“抽象和具体”、“复杂和简单”的关系出发,向学生说明:功能分解是将产品抽象的总功能逐步具体化的过程,从而使得产品的功能易于实现;并且通过功能分解得到的各个分功能,其复杂程度相比总功能小得多,更容易实现。其次,通过举例,进一步说明功能分解的目的和意义,也让学生在直观讲解中更好地理解。最后,说明“功能分解是设计过程从抽象到具体的一种体现”,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设计过程和进行产品设计。“功能分解”既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为此,在“How”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适应和逐步习惯“功能思考”方式,掌握功能分解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我们反复向学生强调掌握分解思路的重要性,也非常重视思路、方法的启发教学,并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例如,通过各种典型功能分解的案例分析,归纳总结出4条思路,帮助学生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逻辑步骤完成分解工作;通过大量案例教学,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功能分解方法。此外,在“how”的教学中,注意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热情。首先,布置开放式作业,选取学生比较熟悉的产品对象和日常生活中的小家电产品,如减速器、吸尘器、榨汁机、咖啡壶、加湿器等,让学生进行功能分析,画出功能树,并了解和分析产品的工作原理。然后,鼓励学生制作PPT和走上讲台,以PPT的形式对作业进行汇报,并组织同学们一起讨论。在汇报、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捕捉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对于新颖、巧妙的解答方案及时鼓励。设计问题不同于计算问题,具有多解性,没有标准答案。开放式作业可以促进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通过查阅资料、产品拆装、咨询讨论等多种途径探求解答方案,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趣味学习,进一步巩固掌握所学的知识、方法,提高产品设计与分析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普遍反映,开放式作业和汇报、讨论的师生互动教学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为他们提供了自我展示的机会,各方面能力得到了综合锻炼。“功能分解”是将抽象、复杂的总功能逐层分解得到具体、简单的各个分功能,从而使产品的功能更容易实现,其思想实际上体现了“任务分解”的思想:对于一个复杂问题,直接对它进行求解往往很困难,一个通常的办法是先将原来的任务进行逐层分解,得到多个相对简单、具体的子任务,然后对这些子任务进行求解,从而完成对原来复杂问题的求解。由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很自然地由“功能分解”联想和引出“任务分解”,并引导学生运用“任务分解”的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一些复杂问题。例如,考研不仅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重大任务,如果同学们在对考研进行全局规划的基础上,利用“任务分解”的思想,将考研任务逐层分解为若干个子任务,然后各个击破,考研过程将会更加科学、有序。从上述“功能分解”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教师十分注意思路、方法的分析、归纳和引导,同时也注意将知识上升到观点、精神、方法、思想的层次上,从而结合专业教学,很好地对学生实施了科学素质教育。

三、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科学精神的提升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培养正确的科学观,与此同时也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事实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有机融合、相互渗透的。结合专业教学,以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为桥梁,让学生体会和感受科学精神、受到熏陶,是提升学生科学精神的良好途径。创新是机械产品设计的本质要求,而严谨求实、一丝不苟则是设计者所必须具备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其二者都是科学精神的重要体现。下文以创新精神和严谨求实精神为例,介绍本课程教师在《机械产品设计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有目的地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引入学生感兴趣的人文知识,使学生通过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有机融合,在开阔眼界、丰富知识、陶冶情操的同时,体会和感受科学精神并进行自我提升。

1.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创新设计”是《机械产品设计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启发创造性、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是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围绕“创新设计”的相关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专业教学与创新教育融为一体。首先,从设计内涵出发,说明“设计的本质是革新与创造”,让学生认识到创新在机械产品设计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其次,讲解考虑产品的不同属性(包括功能、原理方案、结构、外观等),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进行创新设计,并强调功能创新、工作原理创新,这是产品创新的根本所在。鉴于学生对“功能原理”以及“功能原理创新”的教学内容比较陌生,在对比分析讲解了激光加工机床和金属切削机床的工作原理之后,梳理分析讲解了火车和打印机功能原理的演进过程,接着对各种钟表、显示设备的不同功能原理进行发散、分析,从而在生动活泼的趣味讲解中,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掌握“功能原理”的概念,同时启发思维,开阔思路。然后,结合典型创新设计案例的分析,对创新思维特点、创造性思维方法、创造技法等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创新设计的有关知识、原理、方法、思想获得整体、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同时通过案例分析法,深入浅出、虚实结合,让学生对理性的知识、思想、方法获得直观、感性的认识,提高讲授效果。最后,补充讲解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相关内容。通过介绍历届大赛的主题、内容以及比赛程序,使学生对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便于学生为参加比赛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此外,选取部分获奖优秀设计作品,分析其设计目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案、功能及特点、主要创新点,并播放作品演示的视频录像,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机械创新设计的感性认识,消除对创新设计的神秘感,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机械创新设计活动提供启发思路。创新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使他们能够打破常规、突破传统,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直觉力、丰富的想象力、预测力和捕捉机会的能力等等,从而使思维具有一种超前性、变通性。科学家的故事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科学家的成长经历和科学研究以及科学发明、发现的过程,从中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思维方法,感受和学习科学家的情感、品德和价值观,受到鼓舞。在“创新设计”教学过程中,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和学生一起分享科学家的故事,这是结合创新设计专业教学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在授课过程中穿插讲解了许多科学家关于创新的故事。例如,分享德国科学家魏格纳的个人经历,以及他面对世界地图,通过奇妙联想提出了著名的“大陆漂移学说”,帮助学生认识和重视联想、想象等感性思维对于创新的重要性。分享了富兰克林揭示雷电秘密、发明避雷针的过程以及著名的“费城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对于创新的巨大推动力,感性地了解到通过联想、推想、假设、实验、验证等一系列步骤进行发明、创造的创新思维方法和过程,强烈感受到科学家不畏艰难、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又例如,iPhone、iPad等是风靡全球的电子产品,也深受大学生喜爱。于是分享了美国苹果公司创始人、前首席执行官斯蒂夫・乔布斯这位贴上“创新”标签的传奇人物的人生经历,展示了他给现代通讯、娱乐、生活方式等带来的深刻改变,并通过他对世界的贡献以及世人对他的评价,让学生强烈认识到乔布斯拥有的那种全人类共同珍视和稀缺的财富:“创新精神和富有想象力的心灵”,由此激发、鼓励学生的创新。

2.培养严谨求实精神。机械产品设计需要创新精神,也需要严谨求实、一丝不苟则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为了强调产品设计是一项复杂而严肃的科学活动,引导学生重视养成优良的科学习惯、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给学生讲解了“蝴蝶效应”(The Butterfly Effect)。通过“蝴蝶效应”这一种混沌现象,学生不仅接触到了新的科学知识、理论,而且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认识到机械产品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科学步骤和方法,同时也存在不可测的“变数”。这个“变数”可能来自一个微小的设计失误而引发的蝴蝶效应,从而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设计错误,产生严重的后果,造成彻底的设计失败。为了说明设计失误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进一步分享了一个关于加拿大魁北克大桥的真实故事。由于计算有误,魁北克大桥在施工过程中发生过2次倒塌,造成80多人丧生。在大桥竣工后,加拿大的七大工程学院从此每年都给从工程系毕业的学生发一枚戒指,作为对每个工程师的一种警示,这就是在工程界闻名的“工程师之戒”(Iron Ring)。这个真实的故事,无疑给每一位同学进行了一次生动的科学精神教育,让他们懂得严谨求实的重要性,从而以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和精神科学对待今后的机械产品设计工作。

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开发学生的潜能,注意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专业课程中不但蕴含丰富的专业思想,也蕴含着丰富的素质教育素材。科学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机械产品设计学》的课程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实际情况,课程教师积极思考和开展教学改革,主动挖掘素质教育素材,创新教学设计,精心组织,把对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融入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去,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通过《机械产品设计学》专业课教学中科学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教师们更好地抓住了本课程的本质与精髓,课堂更加生动活泼,教师自己也充分体会了“教书又育人”的成就感。

参考文献:

[1]张白茹.加强大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06,(3):35-37.

[2]顾云华.论培养大学生科学素质的意义及途径[J].文教资料,2008,(29):197-199.

[3]顾沛.科学素质教育公共课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2009,(2):12-15.

[4]傅翠娇,曹庆华.科学素养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融合[J].计算机教育,2014,(4):26-28.

第5篇:机械助理工程师总结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图;空间想象能力;教学改革;立体感

一、引言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汽修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等专业课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需要掌握《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规范,熟练绘制汽车零件的零件图,准确的画出装配图,并能正确的对零件图和装配图进行准确读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性非常强的课程。因此,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现状,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已是职业学校面临的主要任务。针对当前社会需求及教育模式的调查和研究,结合职业教学特点,通过笔者多年在《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经验积累,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提出改革意见。

二、提高学生对《机械制图》课的重视程度

《机械制图》是昌黎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机械类汽修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但学生始终认为,只有《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等课程才是他们的专业课。殊不知,《机械制图》对其他专业课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机械制图》就无法对各个零件进行全面了解,无法直观了解其内部结构,也无法对汽车的整体结构进行全面了解,也无法准确对各部分零件进行装配。为了能够让学生了解《机械制图》课程的重要性,就要充分展示《机械制图》课程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重视程度。对于职业学校学生现状来讲,不少学生很快就会丧失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因此提高学生对《机械制图》这门课的兴趣,也是每位教师要特别关注的。引导学生重视《机械制图》课程,激发兴趣是学好这门课的前提,有兴趣才有动力。但要想提高学习兴趣,必须将《机械制图》与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相结合,激发起学生对学习《机械制图》课学习的能动性。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程设计中,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真正体会到知识的应用本质,比如:在学生上《机械制图》课之前,先带他们去汽车生产厂家去参观,了解整个汽车的生产工艺流程,了解每个汽车零件的加工过程,了解这些过程都离不开图纸,甚至于汽车零件的装配也必须在会看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前提下来完成,让他们看到各种机械零件,包括活塞、连杆、曲轴、螺栓、螺母等零部件,让他们真正感知实物,才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立体感和空间想象力。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更让他们明白《机械制图》与他们以后的工作息息相关,从而提高了他们对《机械制图》课的重视程度。

三、和谐的课堂氛围是讲好《机械制图》课的前提

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是来自各中学的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因此,要想让学生学好各专业课,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非常重要。要让学生明白,自己能够做到最好。而且,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准确的掌握,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知识的传递与理解。在这个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执行者,而是教学中的引导者和课堂的参与者,知识的传递是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进行,这样有助于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通过各方面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把《机械制图》知识讲述的生动形象,也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体现,学生是否喜欢这门课,除了相关教师的良好的口才和表达能力外,最核心的是把知识的精华传递给学生,将课堂知识拓展出去,将知识与应用结合。例如,《机械制图》的教学中,还要结合着《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金属工艺学》、《公差配合》等知识辅助讲解,融会贯通。《机械制图》课画汽车发动机上的连杆时,假如制图教师懂车和连杆的结构,就能把结构说的更明白、透彻,学生也能和所学的汽车发动机知识联系到一起,兴趣会大大提升,教学效果也会更佳。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绘图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手工绘图,因此《机械制图》教师除了要具有扎实的绘图、读图的功底外,还必须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计算机绘图已在职业中学机械类专业中广泛采用。因此,对于《机械制图》的专业课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理论和计算机绘图知识。

五、好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一定要结合专业课的特点及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通过一些直观可见的教学模型,以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并在教学的过程中,总结知识点、重点,探索出一些形象化、通俗化的口诀。这样的话,不但便于学生记忆,更有利于将枯燥的内容简单化。例如,再讲三视图的投影规律时,三视图的画图规律是很难记忆的,因此,教师必须总结出其投影规律,即三视图的画图要领“高平齐、宽相等、长对正”。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绘图质量。

六、结束语

总之,《机械制图》是机械类汽修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空间想象力和立体感的学科。对于职业学校的教师而言,难度大,难于讲解。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掌握更多课本外的专业知识,利用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的进行教学改革,才能培育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来。

参考文献:

[1]浅谈.课程教学方法[A].机械制图,2001.

[2]孙建锋.机械制图课教学的几点体会[J].职教论坛.2004(14).

[3]刘海鱼.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兴趣[J].职业教育研究,2010.

第6篇:机械助理工程师总结范文

【关键词】《机械基础》 基本概念 理解 掌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4041(2007)10-0176-01

《机械基础》是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它的学习不仅关乎着相邻专业基础课的认知,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生产实习课题的理解和技术技能的掌握,从这个意义上讲,学好《机械基础》显得尤为重要。

《机械基础》这门课程具有内容广、概念多、易懂难记的特点,这使得学生在记忆方面存在诸多障碍,教师教学过程中也常常出现深浅程度难以把握的情况。概念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掌握,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采用多种方法,加强基本概念的教学,尽量与实践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概念认识和理解,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机械基础》的内容包括机械传动,常用机械以及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应用特点等,其中有大量的概念需要以直观的认知做基础才能做到真正掌握,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就概念的讲解采取了以下措施:

1通过教具演示,帮助学生认识概念

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的初中生来说,机械知识领会的起点,就在于观察,充分利用直观性原则,才能帮助学生了解,认识它们的特征。因大多机械都是运动的,属于动态概念,因而介绍各类机械结构特点的概念,如果通过教具或机械实物的演示、讲解,就能使学生在演示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在实物面前展示概念的内涵,将动态的全过程演示出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给学生便于记忆的直观映象,变理性为感性,变抽象为具体,通过具体的感性认识变成抽象的理性概念,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四杆机构中的“曲柄”、“摇杆”;轮系中“定轴轮系”、“周转轮系”等概念时,我都是通过演示教具先让学生看明白而留下深刻的感性印象,然后再引伸出新的概念。

2借助现象看本质,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现象是指人们对事物的大量的例证观察中,通过他人的肯定与否定所获得的表面印象。概念是指通过对现象的总结、定义而概括出来的内涵。这类概念高度精确地概括了事物的本质,是从内涵上认识事物的本质,只有在一定的表象积累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其思维的经验的积累。比如“死点”这个概念,我们在教学中从“缝纫机的卡死”和“死点夹具的夹紧”等日常生活及生产实习中的现象入手,帮助学生积累充分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学习“死点”的概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在实践中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概念

《机械基础》是一门与生产关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其内容是从生产实践中来的,其中的概念都是生产实践中各类机械设备的发展过程中总结概括而来的,技校学生的学习也需要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学生对生产中直接运用的知识往往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选择生产实践中经常运有的具体结构来验证有关概念,往往能够激发学生更加浓厚的学习激情,形成强大的学习内在力,进一步增加学生对于基本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在讲解螺纹传动时,把学生带到车间里,参观车床丝杠传动以及台虎钳,让学生具体观察丝杠传动的具体结构和工作情况,然后再在课堂上讲解有关的内容,学生看到这些机构是自己在工作中经常见到和使用的,学习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这样对概念的掌握就容易多了。

4通过比较分析,帮助学生消化概念

各类机械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共性,对一个概念的理解可以帮助学生引申理解出几个相关的概念,各类机械既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相对各类机械的概念总结出其内在的共性,达到举一反三、逐类旁通的教学效果。机械基础中的许多概念就是这种关系,在教学中必须抓住它们的这种特点,在对比中扩大各自特征上的差异,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如在讲解《带轮传动原理》时,结合前面学过的摩擦轮传动,两者都是利用摩擦力传递运动和动力,在传动原理上有很多共同之处,但由于带传动是通过中间挠性件-带来传递运动和(或)动力的,所以,它们又有许多不同之处,这样通过两个概念的比较,既强化了以前所学的知识,又帮助了后面的概念的掌握,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认识。

第7篇:机械助理工程师总结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图》课程 信息技术 “空间—平面—空间”关系转化 Solid Works软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4-0024-02

1 前言

在长期从事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课讲授及指导实践类教学工作中,深有感触的一点是:学生对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情况,直接影响着他们对于专业课的接受和理解。其中作为机械类专业学生进行技术交流的语言工具——《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及掌握状况,让学生基本能够识读机械图纸,对于学生学习专业课及将来所从事的机械加工制造等工作,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对当前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下如何讲授这门课,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进行了一些反思,感到有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和今后借鉴的经验需要总结。

2 是否有必要讲授基础投影理论

基础投影理论是《机械制图》课程的基础理论部分,是研究把空间形体(点、线、面、体)表现在平面上而建立的一套系统的理论,即投影原理、基本几何元素(如点、线、面、体)的图示法则、元素间几何关系图示法的基本定理(如平行、相交、交叉、垂直等)。其基本的作图方法,包括点、线、面从属关系的作图,如直线上的点、平面上的点与线、线与面交点、面与面交线的求法等,它们组成了课程所特有的理论系统。由于课时原因,关于基础投影理论部分是否有必要讲授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在学时少时(总课时少于60学时),就没有必要讲授基础投影理论。经过几轮尝试,笔者认为:基础投影理论需要讲授,而且需要精讲细讲。

基础理论部分是学习画图、看图、培养空间想象力的基础,是课程的中心,即使在讲课时数较少的情况下,也不应该过分压缩或分割这一部分,以免破坏课程的轮廓和体系。事实证明,教材中各个部分的内容前后连贯,联系紧密,并相互影响,前面所学习的内容都是学习后一部分内容的基础,每一部分的学习效果都影响着后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只有从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开始,按照点、线、面、基本几何体、组合体的顺序,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进行讲授,才能使学生逐步具备物体的“从空间到平面,再从平面到空间”的关系转换,即读图和识图的能力形成。在讲授方法上,除了传统的课堂讲述外,还应借助信息技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用多媒体技术把投影理论中的相关概念和知识点客观、形象地展现出来,方便学生理解、掌握。

3 如何解决学生由“空间—平面—空间”关系转化的难点

《机械制图》主要是通过对空间几何形体投影过程的分析而归纳它们的投影规律,并运用于读图和画图上,读图和画图都需要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多年专业课的讲授告诉我:许多学生比较欠缺空间想象力和空间分析能力,没有透彻掌握平面图形与空间物体间的转化规律。如何培养学生具备空间想象力和空间分析能力,解决学生“从空间—平面—空间”关系转换的难点,既是本课程的重要任务,又是学好本课程及后续专业课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应采取相应措施和办法来解决这一难点。

3.1 结合网络资源,合理组织教材,课程内容精讲多练

本课程虽然以识(读)图为主,由图思物,但是识(读)图源于画图,只有多画图,才能以画促读。由于课时少而内容又不能过分压缩或删减,所以本课程讲授时,内容必须要精讲,尽量多地挤出时间给学生练习画图。精讲的前提是认真备课,即钻研吃透教材,充分利用网络上有效的、合适的资源,结合学生思维情况和接受能力,进行资源整合,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地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言简意赅。

3.2 教学设计新颖,利用信息技术,课堂练习有乐趣

3.2.1 教学设计方法一:游戏、竞赛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是针对青少年的特点,改变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觉主动获取知识;竞赛教学法,让学生进行分组对抗,在博弈中获取和巩固所学知识,既增强了学生的组织观念,集体意识,又可收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加深印象等极好的效果,还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质量。下面以“截切体画法”为例。

游戏教学法:可以将学生分组坐好,每组每人分配一定大小的橡皮泥(或萝卜),每组发给几张不同形状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各组学生分工合作,讨论、研究、看懂三视图后,制作相应的基本几何体若干(为了让所有学生都动手参与,而不是几个学生包办制作,游戏规则中要加上相关约束条件和评分标准)。第二步是要求学生将基本几何体进行不同方位的切割,画出切割体的三视图,而且至少三种不同放置方式(主视图不同)的三视图都要画出,最后同多媒体展示出所有的组合方式,并采用合理的考核方法对每个学生进行评判。

竞赛教学法:每次有两到三个小组同场比拼,小组成员每人都必须参与,每人轮流到黑板上画“切割体”三视图中的一笔或一个视图,以共同完成三视图最快、最多、最正确的小组为胜,教师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于落后的小组,要在全班帮助其分析落后的原因,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给予适当的鼓励。

3.2.2 教学设计方法二:多媒体直观教学法

讲授《机械制图》时经常采用而且比较传统的方法就是直观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包括语言直观和教具直观。语言直观要求教师用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手势、姿态、表情等)进行传授,以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教具直观则采用:实物、模型、挂图、电视、电影、幻灯等演示教具,为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如通过展示各种截交和相贯模型以及零件实物,让学生对表面交线的物性有所感悟和理解;通过学生进行组合体和零件的对比观察,使学生建立叠加体和切割体两种形体的区别和联系等。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改革的深入,多媒体教室的建立,多媒体课件以其信息量大、画图速度快、动理形象逼真、利于复习等诸多优越性,而被各学科的教师采用,也成为《机械制图》教师直观教学法的主要手段。例如,讲解“三视图的形成”内容时,我制做的多媒体动画课件演示过程如下:将一立体实物放置在三投影面体系中,互相平行的投射线,模仿光线照射,分别将实物向三个投影面进行正投影,动画显示,在三个投影面上分别得到三个视图,然后再利用动画的演示,将三个相交的投影面分别绕三根投影轴展开,原本在相互垂直的三个投影面上的三个视图,展开在同一个平面内,三视图形成了……多媒体动画课件用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用语言很难表达完整的内容,既生动形象又鲜活逼真。在学生感性认知初步形成的基础上,教师及时加以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进行分析,结合想象与思考,分析出展示对象的特点和各种现象的联系,使学生建立或巩固思维中的抽象观点,并使之具体化,诱导学生总结归纳,抽象概括出准确的概念,完成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这样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

3.2.3 教学设计方法三:软件辅助教学法

随着制造业信息化进程的深化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简称CAD/CAM)在机械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能适应机械专业的现代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机械类专业信息化教学中显得相关重要,除了每门课程制作了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进行优化教学外,相关软件技术也应该逐渐运用到机械专业的教学中,例如Solid Works 软件辅助《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法。

SolidWorks软件是一款专业的三维机械设计软件,它功能强大、组件繁多,具有操作简单、绘制规范、装配设计、检测全面的特点。在投影理论教学中,SolidWorks软件可以打破传统的二维挂图、有限模型的局限性,利用其三维视图的功能,借助三维平台提供的拉伸、旋转、扫描和放样的操作方法来创建三维实体模型,不仅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具互动性,而且能让学生通过直接的感知形成正确的思维和逐步提高的识图绘图能力;在剖视图教学中,剖视图往往由相对复杂的线、面构成,SolidWorks软件中的“剖切视图”功能调整视图角度进行各个角度的成像和观察;在装配图教学过程中,Solid Works软件中有一个专门的“装配”命令,通过这个命令,设计者可以对已有的机械远近进行位置、角度、关系等参数的定位,然后自动将机械元件装配起来,形成相应的装配图,而且Solid Works软件还能模拟出实际的装配过程,从而及时地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3 作业适量,辅导跟紧,批改反回及时

课后要布置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习题,以加深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布置作业要注意分量适当、难易适度,保证大部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独立完成;完成作业的有力保障,是课后的辅导、答疑要跟紧;检查和批改作业,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并想办法加以解决,习题集要勤收、快批、即返,以便因势利导,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批改学生的作业,应从作业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来进行,既看所布置的作业题是否全做完了,也看学生在解答这些题目时出现了一些什么错误或问题,将作业中所出现的共性问题,及时组织讲评、分析原因、总结规律,并要求学生重新改正后,再进行批改。

3.4 总结、归纳作图技巧,提练、运用识图口诀

为了解决学生由“空间—平面—空间”关系转化的难点,每个单元结束时,教师要及时进行全面、系统地总结和归纳,提炼一些对作(识)图很有帮助的方法、口诀等。例如,“三视图的画法——放、画、展”、 “三视图的投影关系——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一般位置平面的投影是三个线框;平行面的投影是一线两框;垂直面的投影是两线一框”;识读组合体的两个基本方法是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还有八条经验等等。这对于学生快速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投影原理、制(识)图技巧,建立空间立体感,最终实现“由图想到物”的转化都非常有效。

4 结语

作为一名教师,给学生授课是天经地义的职责,可如何根据学生的层次不同、专业不同、性格不同等,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授课,解决学生的难题、难点,是需要我们及时进行总结与反思的问题;同时,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和制造业信息化是时代的需求,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机械类专业教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是机械专业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因此,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也是机械专业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大连市轻工业学校,辽宁 大连 116023)

参考文献:

第8篇:机械助理工程师总结范文

【关键词】工程认识 机械结构认识 教学设计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3-0073-02

工程认识课程作为我校开展高等工程教育的第一个学习环节,是面向全校一年级学生的通识性工程教育课程,肩负着将大学新生从科学理论学习引向工程实践的重任。对全校来自不同专业、对实际工程缺乏了解的一年级学生开展工程教育,如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科学技术和自主探索工程领域奥秘的兴趣和好奇心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能保证教学质量和效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也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的学习过程和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发展,对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问题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机械结构认识单元是工程认识课中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大学一年级学生的知识背景,以增强学生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为根本出发点,进行工程认识课机械结构认识单元的实践教学研究,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方案,力图在实践中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使工程认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手段等更加符合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知规律,从而提高工程认识课程的教学效果,激发大一学生工程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一 机械结构认识单元的教学分析

1.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是促进学习者朝着目标所规定的方向发展的过程,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工程认识课程作为我校开展高等工程教育的第一个学习环节,是面向全校一年级学生的通识性工程教育课程,肩负着将大学新生从科学理论学习引向工程实践的重任。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概括了解现代机电产品的总体构成以及机械系统在其中的作用;初步了解常用机械和常用零件的基本知识与应用。

2.教学对象特征分析

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充分了解学习者的特征,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分析学习者的主要目的是设计符合学生能力与知识水平的学习问题,提供适合的帮助和指导,设计适合学生个性的情境问题与学习资源。工程认识课的教学对象是来自全校不同专业、对实际工程缺乏了解的一年级学生。

二 机械结构认识单元的教学设计

1.教学情境设计

用问题来驱动学习,学习是为了解决问题。学习是基于真实问题情境下的探索、研究的过程,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好的学习情境设计,有助于将问题置于一个真实的任务环境中,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有助于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教科书上的知识是对现实生活的抽象提炼,而设计学习情境则是要还原知识的背景,恢复其原来的生动性、丰富性,这需要将设计的问题具体化。在机械结构认识单元的教学设计中,笔者从实际产品出发,提出了搭建机械系统来完成实际产品的工作运动这一具体问题。

在设计学习情境时,我们应注意:(1)设计理想的学习情境是为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最终为完成意义建构服务的。(2)设计学习任务要符合学习者的特征,不能超出学习者的知识能力范围。(3)要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不是期望学生给出完美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参与,使其了解这个领域。

2.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资源是指与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活动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源。遵循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进行工程认识课机械结构认识单元的教学资源建设,通过文字、图片、教具、实物、模型等形式展现机械结构的发展历程、技术进步、未来发展等,充分展现工程特色,创造良好的工程文化氛围。同时,全面激发学生对工程的热爱,普及工程文化知识,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工程文化素养。

第一,教学资源设计的内容。通过学习情境设计,将问题置于一个真实的任务环境中,有助于学习者知识与能力的迁移;而信息资源则为学习者提供在知识建构时需要知道的有关内容的详细背景和在完成学习任务时需要掌握的背景知识,有助于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和可行性方案的提出。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分析,根据教学情境设计,向学生提供与问题解决有关的信息资源,详细考虑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查阅哪些信息、需要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问题的背景与含义、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另外,与学习内容有关的陈述性知识和拓展性知识也可以通过学习资源的方式提供。

设计符合学生个性的学习资源,需要分析教学对象的基本特征。工程认识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来自全校不同专业、对实际工程缺乏了解的一年级学生。设计的学习问题和信息资源必须符合学生能力与知识水平,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解决问题需要具备的相关知识和信息。

第二,机械结构认识教学资源建设。(1)对学生操作规程和训练内容的说明。通过宣传板使学生明确实训行为规范和操作规程,以及机械结构认识单元的装配任务和装配结构。督促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学习和操作。(2)完成学习任务时需要具备的必要背景知识。利用机械工程认识教学内容设计的机械零件展示柜和机构陈列柜,展示常用零件和常用机构的基本类型和用途,帮助学生加强对常用零件和机构的认识和理解。另外还可以利用自制的机械零件展示柜、齿轮减速箱实物、牛头刨床传动图、齿轮传动机构的零件组成宣传板等信息资源,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学习情境中的问题,提出可行性方案,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3)教学设备建设。通过实物、模型的展示,结合学生的观察和教师的讲解进行直观教学,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产生一种具体的形象思维,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知识要点。例如,通过齿轮减速机与蜗轮蜗杆减速机的实物对比,可以了解齿轮传动和蜗轮蜗杆传动特点;通过千斤顶的工作过程,了解圆锥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

3.教学管理设计

在建构主义学习中,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但不能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任何情况下,教师都有控制、管理、帮助和指导的职责。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或片面的认识。

4.学生成绩评价

采用与教学情境融为一体的评估方式。可以由教师根据观察到的学生的表现给出评定。也可以由学生根据对问题或任务的研究、解决和完成情况以及具体的思维训练过程给出评价,或者两者相结合做出综合评价。

机械结构认识单元中的评价项目包括:传动机构的装配及工作情况、是否完成任务要求的运动形式的转换、工作效率情况、模型搭建的工艺水平、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资料查阅与动手操作情况等。

5.知识总结及相关知识的拓展

适时地进行教学总结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将自学的、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但总结时不能太细,应为知识体系串讲要简明扼要,否则会重蹈传统教育的覆辙,限制学生的思维。

由于授课时间的限制,在教学活动中并没有对场地中的实物、模型和挂图进行讲解和说明,如汽车模型,汽车发动机、离合器等实物,载货汽车构造挂图、汽车发动机挂图等。采用图片和文字说明的形式,拓展了汽车机械系统中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部分结构,如配气机构、离合器、差速器、电动刮水器等。搜集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航空发动机、机械系统的传动、机器人行动的原理、机器人的组成、最古老的机器人以及未来机械发展方向等。通过相关知识的拓展,充分展现工程特色,创造良好的工程文化氛围,全面激发学生对工程的热爱。

第9篇:机械助理工程师总结范文

关键词 机械基础 学生学习 兴趣

《机械基础》是一门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具有概念多、名词多、原理多,内容抽象,实践性强等特点。而技校的学生大多数学习基础差,学校用于教学的教具和设备又普遍缺乏,极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和弃学的情绪。本文就如何提高技校学生学习《机械基础》课的兴趣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提高《机械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很多进入技工学习就读的学生,他们的理论基础薄弱,由于对机械专业的不了解可能会产生厌学情绪。对此可以从机械的发展史入手,讲述不同时期机械给人类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机械对于现代社会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自豪感,产生学习欲望。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本身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在授课的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抽象的概念和名词与日常生活、专业工种中的具体事例联系起来,使学生易于理解。此外教师还应上好绪论课。绪论课教学是教材的第一课,也是学生了解该课程的入门教学。教材的绪论是对教材内容的高度浓缩,对教材的学习起到提示、向导等作用。绪论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能否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树立学好课程的信心对《机械基础》课的成功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有限的,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会引起学生的思维疲劳甚至是厌烦,在传统的《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很多知识是很抽象的,而学生又缺乏相应的经验,因此并不能很好的理解消化老师所教授的知识内容。这时如果能够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一个耳目一新的课堂,大脑通过新奇事物的刺激会使学生进入兴奋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多媒体教学集声、像、文字、动画于一体,具有形象直观、兴趣性强、生动活泼等特点,在机械制图教学中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使教学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凭借其生动、形象、鲜明的视听视觉效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更重要的是能使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和规律能够直观、形象和生动,使学生对学习内容获得充分的感知,加深对机械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教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并应用掌握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机械基础》课程是从生产实践中发展起来,而又直接为生产实践服务的一门学科,因此,它与生产实践联系比较密切。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理解书本知识,书本知识往往理论性较强,较为抽象,如能有机地与日常生活和实际相结合,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其次结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制教具的能力,最后进行现场参观教学,参观教学可以使学生接触实际事物,使教学活动和生产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

四、运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一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之感,学习兴趣衰减,因此,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进行有机的组合,不仅可以渲染课堂气氛,还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情境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主观心理因素(情)与客观环境因素(境)的总称。情由境发,即所谓的触景生情。良好的情境将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碰撞思考的火花。为此,教师应把创设良好的情境作为重点的教学环节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教师的“讲”来引导学生的“想”,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而弄懂所讲的知识。在实施启发式教学时,可借助于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学。通过演示教学法学生呈现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试验,或通过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验证或说明所传授的知识。

《机械基础》课所表达的物是具体、直观的,具体直观的实物总是比抽象的易于理解。因此,在机械制图课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用直观教学法适当灵活地运用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学模具,使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境之中留下深刻印象。这样教学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死板的描述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通过举例教学法利用典型实例来说明教学内容。《机械基础》所研究的各种机构在日常生活及生产实践中应用非常广泛,因此教学过程应联系实际,多从实际生产、生活中选取典型实例,并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讲授,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强化记忆,防止遗忘,启迪思维。通过课堂练习法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完成一定活动,来巩固知识和技能,形成技巧。

五、结束语

总之,《机械基础》课作为学习专业课的基础和工具,一定要重视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学好的信心,注意在实验、实习中积累经验,拓宽知识,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结合学生实际与《机械基础》教学特点,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有兴趣学习这门课程,教学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海魁.机械基础(第三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