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前演讲心理活动总结范文

课前演讲心理活动总结精选(九篇)

课前演讲心理活动总结

第1篇:课前演讲心理活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 嵌入演讲 英语课堂 语言能力

一、引言

近年来,为应对社会所需,教育部对高校英语教学制定了新的教学要求,对不同高校英语教学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目前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一点见解,并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目前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比如:

1.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强,学习兴趣不浓,课堂参与性不够,思维方式过于机械化、程序化。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未能摆脱高考应试教育的束缚,从而导致学习目的不明确,简单地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考试,为了拿高分。

2.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不强。很多学生寒窗数年之后,当他们踏入社会时,依然还是“哑巴英语”、“书面英语”、“试题英语”。

3.“填鸭式”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采用了灌输式教学,往往导致教师中心地位绝对化,继而形成了教师问、学生答的普遍现象。加之随着学生生理和心理的日渐成熟,很多学生怕“丢面子”,所以就出现了一种从小学时的“争先恐后”到大学里“默默无闻”的现象。学生变得日渐“含蓄”,羞于开口。

总的来说,学生的学习停留在重复和记忆等低阶思维阶段,而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等高阶思维得不到发展。这一切都限制了学生潜能的发掘,从而影响到学习效果。英语课堂通过引入演讲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效及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演讲能力培养的意义

在现今社会,口头表达、语言创新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也是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演讲作为一种有效的媒介手段,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在当今社会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著名的演讲理论家、演讲家,吉林传播学院院长邵守义教授,提到演讲对个人发展有三大作用:首先,促进自己迅速成材;每个演讲家都是经过后天艰苦的多方面努力才成功的,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能够达到听众对自己演讲表示由衷赞叹的效果,演讲者就必须具备渊博的学识、丰富的阅历,同时还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敏捷的思维力、准确的判断力、迅速的应变能力和较强的记忆力。所以说,演讲对促进人的成材有极大的作用。其次,激励自己多作贡献;如果一个人思想精深,学识渊博,但却如茶壶煮饺子――肚子里有货,口里“道”不出来,未免太遗憾了。所以一个人不仅要能写还要能说,要能充分利用演讲这个迅速直接的传播工具来宣传真理,揭露邪恶,也就能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最后,要融洽自己的人际关系;一个成功的演讲者经过长期训练和实践所得到的本领,不仅在演讲台上可以表现他们的文雅举止和出众口才,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丰富的学识、敏捷的思维、良好的修养都很容易冲破种种人际关系的障碍,比一般人能更迅速、有效地与他人交往和沟通。

除了上述作用之外,演讲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也发挥着积极作用。在演讲中学生常会出现以下演讲心理:1.缺乏信心的心理。2.期望过高的心理。3.临场紧张的心理。4.应付状态的心理。5.受挫不振的心理。其中表现过多的就是怯场心理。演讲者登台演讲出现的怯场情绪,并不是无缘无故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大多数人面对他人时,都有一种羞怯心理,特别是在陌生环境中尤为突出。具体地说,演讲怯场主要是因为缺乏自信、怕忘讲稿、害怕强者、准备不足、感到孤独、听众干扰、环境影响等原因。但怯场原因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怕出丑。而怕出丑又是人类的通病,它使初学演讲的人在听众面前感到不自在,甚至觉得痛苦。但心理学上讲到,有时适度的恐惧会加快人的反应能力,会使人的注意力变得敏锐,有助于取得良好成绩。恐惧过少时人们就容易忽略不计,相反,过多时就会使人变得不灵活、拘束或者发呆。所以需要帮助学生战胜心理恐惧。克服、战胜恐惧不是取消恐惧,因为这是不可能的,取而代之的办法就是尝试着理解恐惧,不要再将它视为敌人,而看作是在指导人们必须采取行动,接受每次的紧张状态,逐渐化敌为友,演讲活动的开展就能够帮助学生逐渐战胜恐惧,从而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正因为演讲对个人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所以需要教师通过合理、有效地组织课堂英语演讲来激发学生的语言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

三、课堂演讲实训过程及教学效果分析

下面是笔者将演讲嵌入课堂的教学实践,旨在通过教学实践,来证明英语课堂教学嵌入演讲的可行性。

1.实验对象

笔者选择了两个大学一年级班级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他们分别是实用英语专业和商务管理班级的学生,英语专业班的学生有56人,商务管理班的学生有71人。

2.演讲活动的设计

1)时间安排

每次上课前20分钟左右为英语演讲活动时间。先由两位学生分别上台作主题演讲3―5分钟,接着师生共同参与答辩与评论。历时二年。

2)演讲题材与题目

演讲题材可源于教材,也可以出自别处,还可以来源于生活。每个星期教师确定一到两个主题,最好与课文主题相关,学生也可自选主题进行演讲。演讲的文体不限。

3)演讲形式

开学时按照学号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每组4―6人,每周安排一个小组的学生作演讲。前三个学期,以有备演讲(prepared speech)为主,其中第一学期为自选题演讲,学生可以带讲稿上台演讲,第二个学期为自选题或者命题演讲,要求学生脱稿演讲,第三个学期一般为命题演讲;第四个学期以即席演讲(impromptu speech)为主。

4)学生的任务

每次演讲的学生按照不同阶段的要求做好相关准备。其余同学在各个不同阶段任务各有不同。第一学期,学生主要以做笔记和提问为主要任务,当作演讲的学生结束演讲时,教师抽查个别学生进行复述,或者讲出主旨大意并对该学生所作演讲的内容或形式等进行提问。第二学期,学生主要以听写和评论作为主要任务。此时对于座位上“听众”的要求也有了进一步提高,他们需要从文章的整体结构、内容、深广度和演讲者的优缺点等方面进行评论。这样可以达到全班学生同思考、同进步的目的。

5)教师课前指导及讲评

学生作演讲前教师给予讲稿指导,演讲结束后就学生在本次演讲中的优点给予肯定,不足之处予以指出,并提出相关建议。第一学期上半学期重点在于指导学生语言使用的准确性、文稿结构及其逻辑展开。下半学期则侧重于学生台上演讲是否能够较好地运用幽默、表情和身体语言等以达到声情并茂的演讲效果。同时,教师把演讲学生的表现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3.实验结果

通过比较这两个班级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和第二学年第二学期综合英语与大学英语课程期末考试成绩,笔者发现学生的英语成绩有了显著提高,这从一方面充分证明了英语课堂嵌入演讲的有效性。

其次,通过观察分析学生的课堂表现还有与学生课下交流,笔者了解到,演讲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面对演讲表现出的不再是恐惧、害怕、手足无措,而是镇定自若、游刃有余。课堂气氛较以前明显活跃很多,英语学习不再是学生“头痛”的事情,大家学习英语的自主性显著增强,学生从原有的苦于学习变为乐于学习。同时,演讲给学生之间提供了用英语交流思想的平台,进一步增进了他们之间的感情,加深了彼此的了解。此外,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参与演讲活动达到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效果,在平时演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几乎

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很好的机会来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认知能力和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四、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堂演讲能力

1.对演讲稿的指导

有些演讲是不用写演讲稿的,如即兴演讲、提纲式演讲。但这些都需要演讲者具有相应的多方面的修养及丰富的演讲经验,特别是即兴演讲,演讲者必须具有敏捷的“打腹稿”的才思,否则绝无成功的可能。而那些能作精彩的即兴演讲的演讲家们,往往也都有着从写演讲稿到列提纲演讲再到即兴演讲的历程。而且他们在作重要的演讲前,只要时间允许,为了万无一失,也都需要静心撰写演讲稿并反复推敲。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演讲组织中,需要指导学生明确演讲目的、意义和要求,演讲稿的主题是否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选材是否准确、真实,结构是否合格,逻辑是否严密,语言是否精练畅达。

2.帮助学生克服怯场情绪

怯场情绪是演讲表达的一种心理障碍,它往往导致演讲者紧张过度,手足无措,甚至失去自控能力,这会严重影响演讲的顺利进行。要切实有效地克服怯场情绪,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演讲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要有强烈的成功欲。拿破仑有句名言:“因为我决心要成功,所以凡是我做的事都得到了成功。”演讲中,具有强烈的成功欲,才能使演讲者对演讲效果高度关切,从而不断改进和提高演讲的质量。2.要充满自信。自信是演讲成功的另一秘诀。强烈的成功欲可以触发心理动机,然而希望成功并非自信成功。自信可以发挥意志的调节作用,增强自制力,可以促使智力呈开放状态,更有效地发挥演讲者的创造性,较好地进行临场发挥。3.要有较强的自制力。演讲活动情况复杂,很多因素都能引起演讲者情绪的波动。如果没有较强的自制力,兴奋时就会忘乎所以,失去常态;受挫折时就泄气灰心,意志消沉。要求演讲者有较强的自制力,就是能根据需要,对自我情绪进行调节和控制。其根本作用就是抑制和克服消极心理的影响,调动和发挥积极心理的功能,以保障演讲者主动适应各种演讲环境,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获得良好的演讲效果。4.要有完善的内容准备。常言道“有备无患”。演讲者只有对演讲内容做好完善的准备,才能产生自信,才能临场冷静自制。演讲内容未准备好就仓促登台,面对众多听众,必然感到不自然。这犹如上战场,枪膛里未装子弹或枪支故障百出,怎能克服惧怕心理?成功的演讲者,一般在演讲前都是做好演讲内容的完善准备的。

再次,在课堂训练中的指导。如果说对演讲稿的指导是“纸上谈兵”,那么课堂训练中的指导便是“实战演习”。“演讲”即“讲其所想,演其所说”。以“讲”为主,以“演”为辅,“演”服从于“讲”,体态动作或推演阐绎,目的都是为了说明事理和说服听众。所以说,能够充分、合理地将“讲”和“演”有机结合起来,是演讲成功的关键所在。而有声语言是演讲者和听众交流信息的最重要的工具和最重要的渠道。有声语言的表达最基本的要求是:语音清晰,语言规范;进一步的要求就是:抑扬顿挫,流畅自如;最高要求是:丰富多彩,声情并茂。为了达到最高层次的要求,教师需要在课堂实训中指导演讲者努力学习和掌握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正确使用语语音语调,使其抑扬顿挫、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使演讲者准确地使用态势语言以达到自然、准确、协调、优美之效果。

最后,是演讲后的指导。在学生演讲结束以后,不论成功与否,教师都应予以总结指导,对于演讲中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客观地指出演讲中的不足之处以期学生在今后的演讲中有所改进。

五、总结

将英语演讲嵌入课堂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在真实语境中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改变以往“哑巴英语”的尴尬境地,达到有效地语言交际。在演讲过程中,撰写、演讲、复述、提问、答辩、评论等一系列的活动能引导学生逐渐摆脱过去机械的记忆、重复背诵的思维模式,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等高阶思维,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思辨能力,认知能力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的效果。同时,演讲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有效地弥补了以往课堂中所采用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英语课堂教学。笔者希望这种教学模式也能够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鲁道夫.F.维尔德伯等.演讲的艺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檀明山.怎样学会辩论与演讲[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

[3]周彬琳.实用演讲与口才[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李向成,任强.点击学生的创新思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5]伊萨克・马克斯.战胜恐惧[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6]谢伦浩.演讲态势表达技巧[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第2篇:课前演讲心理活动总结范文

课前5分钟演讲,是指在教师讲课之前,先抽出5分钟时间,让学生登上讲台,态度大方,表情自然,声音洪亮、完整、清楚地给同学们讲一段话。讲话内容不限,健康即可。

一、进行演讲训练的好处

1锻炼胆量和表达,增强自信心

对于演讲,一开始可能不少学生要么羞羞答答,满脸通红,局促不安地站在讲台上无话可说;要么语无伦次,前言不搭后语,声音像蜜峰嗡嗡般咕哝两句。但是,教师千万不能就此恢心丧气,教师对这样不善表达的孩子要多鼓励,并加以启发、诱导,让他们有下次一定演讲得更好的信心和决心。这样反复几次后,绝大数的学生都能大声、流畅地进行演讲。

2提高观察分析能力,扩大知识面

学生为了能收集到有意义的题材,能出色地演讲,就会随时随地地去观察、去感受、去思考,大量地去阅读,充分地去体验。这样一来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就提高了,同时扩大了知识面,丰富了业余生活。

3激发热情,活跃气氛,沟通心灵

课前5分钟能让学生尽快从课外回归到课堂,快速对课堂产生兴趣。它能改变传统教学的呆板、枯燥、沉闷,给课堂注入活力,让学生对课堂充满期待;它能增添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灵动的演讲内容,能更好地沟通师生、生生之间的心灵,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理解。

4为学生提供展现才华的平台

学生有较强的自我表现和竞争的欲望,他们希望老师能多多地创设让他们展现才华的机会。

二、进行演讲训练的方法

总的训练方法是:教师提前3天给学生布置演讲内容和要求,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和素材,写好演讲稿,并熟悉演讲内容,演讲时尽量脱稿;然后同学、老师给演讲的同学点评、打分。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从易到难,分步实践。

1初始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胆量,培养其自信心和自尊心。因此,对演讲的要求不要提得太高,这个阶段不要去打分,点评时尽量以表扬、鼓励为主。同时,这一阶段的演讲主题要自由些,宜给出一个范围,题目自拟,内容自定,方式不限。此外,尽量给每一位学生多一些机会,从而真正在踏踏实实中达到充实,把学生从紧张、害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我们可以以以下话题为主。比如:自我介绍类,讲自己是最易讲的,个人喜好、性格等等,可畅所欲言;照片的故事类,要求学生选定一张私人照片,风景照人物照都可以,然后围绕照片的内容,拍照当时的情况,给大家讲述一个关于“照片的故事”。

2发展阶段

这阶段是关键阶段,主要锻炼学生的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筛选、整理的能力和应变能力。本阶段相对限制性较大,从准备讲演稿、讲演内容、讲演形式、语言表达等方面均应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演讲完后,可叫几个学生来点评、打分,最后,老师作总结点评。

对这一阶段的演讲主题可以做出明确的规定。

文学作品精彩片断赏析类。学生在读好课内书的基础上,课外的书也要广泛阅读。鲁迅先生说:“大可以看各样的书,这样正象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密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设计“文学作品精彩片断赏析”的主题,就是要学生把在平常阅读中的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一起交流。学生把最喜欢的精彩片断或文章读出来,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分析,以加深大家对文章的理解。这些精心选择的文章,一般能深深地打动学生们的心灵,使大家从中受到启示,感觉到社会的美好和人类心灵的美好,激起大家做一个高尚的人的愿望。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了阅读面,提高了阅读量,听的学生也受益匪浅。人人心中有美文,写作能力必定会提高。

新闻联播类。教材中学过了消息、通讯等文体,在家看电视也每天都能接触到新闻播报。根据学而致用的原则,引导学生做一回通讯员,将校园内外、家庭内外的真、假、美、丑等以最快的信息获取速度在这里。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搜集、筛选和整理能力,也悄然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辨别能力及快速反映的能力,还沟通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情感,何乐而不为!

这样的演讲活动进行一段时间,我们会发现学生的演讲技巧有显著提高,表述自己思想的本领比第一阶段着实高出一截。当然,其间也存在优劣之别。其中文字功底深厚的学生被推出,他们能够做到内容新颖,语言生动、幽默,形式也别出心裁。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前两步的经验,找出不足,得出结论:工夫在平时;彼此之间必须取长补短。

3“自由”阶段

在前两步的基础上,这一阶段重在表达方法的训练,也就是如何巧妙安排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等方法,以此来感染听众(观众)。“自由”是这一阶段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式上。笔者认为,有两种方式和适合这一阶段的训练。

一周专题讲演。一周内由5位同学作同题讲演,每一位讲演者的内容和材料不作特别要求,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立场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可发表议论,可抒情。我们曾以《我的成长道路》为题举办专题演讲,有的学生歌颂伟大的母爱、父爱,有的诉说一个陌生人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的影响,还有的讲述对自己个人生活、学习方式、态度的新理解等。学生侃侃而谈,教师用心点评,师生进行了一次心灵的交流。

实事评论讲演。针对当前社会热点、思想道德修养等实事给定辩题,由同桌或自选同学课下分正反两方面分别收集材料,进行准备,然后以课前5分钟演讲的形式阐述观点、表达情感。比如,、问题、学科学习、吃穿问题等,要求观点有理有据。这一方式,可引导学生在不自觉之间深入思考社会人生道理,思考与他们息息相关的问题。

这一阶段在看似自由的表面下,实质更提高了要求。比如知识面,比如快速准确地反应。这样的演讲使学生的思维、眼界都进入一个崭新的层面和高度。

第3篇:课前演讲心理活动总结范文

一、“开放式”——联系社会,引导实践

统观思想品德教材,实践性强是它的一大特点。不少课文内容都是取自现实社会,距离学生身边很近的实 例,因而在教学中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或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课堂,进行现场教学;或组织学生拟定实践 主题,引导身心参与。例如《要节约水电》一课,课文中主要介绍节约水电的事例,属于榜样教学。为了挖掘 课文的深层思想内涵,增强教育效果,我们结合本地实际,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学校附近的自来水厂和电站 参观、访问,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目睹自来水生产和发电的全过程,亲身感受工人叔叔生产劳动的艰辛,再 回头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易于增强教学效果。而在《做集体的小主人》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则参照课文的内容 ,引导学生以“庆五一,颂祖国”为主题,自行组织安排一次班级文娱活动,然后组织一次主题班会,对这一 活动进行总结,让大家在实践中体会怎样做好“集体小主人”。这种教学方式,我们把它总结归纳为“开放式 ”。

二、“表演式”——增添兴趣,直观形象

思品课的内容,虽说都通俗易懂、具体、明了,但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喜好直观的心理特点,若能按照 教材不同内容特征,辅以表演之类的形式,使教学更生动,形式更多样,课堂气氛更活泼,学生兴趣更高,教 学自然也就更易见成效。例如:有一位二年级的思品教师在讲授《集体力量大》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 “集体力量大”的内涵,她精心设计了一个小品:让四个小学生搬一张桌子,先是四人朝四个方向用力,结果 搬不动。后来让四人朝一个方向齐心协力,很快将桌子移动了。小品形式虽然简单,但学生投入专注,兴趣很 高。经过小品的直观表现,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集体力量大,不等于人多力量大,发挥集体力量必须以团结 为前提。

三、“摸拟式”——生动活泼,加深理解

有些课文内容,靠单纯讲解说教,学生反应不很积极。教学效果就难免要打折扣。于是,我们在教学中又 尝试了另一种教法——“模拟式”。用得好,既能变呆板为活泼,化枯燥为生动,同时也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 的理解。例如:我们在进行五年级《希望工程献爱心》一课的教学时,刚好本县有一个农村小学生因为得了白 血病需要巨额医疗费用,既面临失学,更面临着生命危险。于是,我们在授课时,以时事为背景,在课堂上模 拟了一次“献爱心”活动,学生们配合默契,投入真诚,既体味了“献爱心”的欣慰,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和 思想内涵的理解。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特点采用“答记者问”、“新闻会”等模拟形式来活跃 课堂教学,也能收到较佳的教学效果。

四、“演讲式”——锻炼表达、提高觉悟

思品课的很多内容,不但需要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而且很需要学生的感情投入。只有真正牵动学生的心 灵,激发他们的真挚感情,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学才能事半功倍,效果立增。基于此,我们在具体的教学 中,引入了另一种新形式——“演讲式”。例如:我们在四年级《英勇不屈的好党员》、《在烈士纪念碑前》 、《抗日英雄吉鸿昌》等课的教学时,进行了一次小型演讲会。即课前让学生(最初是挑选,后来是轮流)引 用课文(适当结合一些课外)的典型事例,写成短小精悍的演讲稿,每节课用25分钟时间让学生上台演讲,然 后教师归纳、总结、勉励。这种方式,很受学生欢迎。他们不但准备认真,而且感情投入,控诉敌人的暴行时 ,声泪俱下;颂扬革命先辈的气节和风范时,肃然起敬。这种演讲式教学,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进一 步提高了他们的思想觉悟,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上述“四式”教学形式实际上是本地区目前正在实验过程中的“活动式”教学法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系列 应用。所谓“活动式”教学法,是指“在课堂上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课本的内容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性、自主性、趣味性、创造性为重要特征的方法” ,它既不同于一般的“活动”,又不同于“活动课程”,是区别于两者之外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其理论依据 ,一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自主参与理论”;二是“主体教育观”;三是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

“活动式”教学法的主要操作步骤有:1.寻找活动要素。2.设计活动形式(目前常见的形式有上面提到的 开放式、表演式、模拟式、演讲式。其他诸如沙龙式、制作式、图示音像式等,鉴于小学生年龄与心理特征, 不大常用,这里介绍从略)。3.拟定活动过程。

教学实践证明:“活动式”教学法是一套能适应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的常规手段。它在整个中小学德 育教学体系中具有其它方法无法取代的作用和效果。单从它在思品课堂教学的应用来说,具有如下优越性:

1.“活动式”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全员参与和全身心投入整个教学过程,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上 述所举“四式”尤其是“开放式”的运用看,好奇心、新鲜感和实践性刺激全体学生都“动”了起来,使得他 们自始至终都专心投入,积极活动,热情参与,同时由于走出了课堂,接触了社会,又使他们开阔了视野,锻 炼了胆识,从而进一步丰富了知识的内涵,延伸了知识的外延,使他们的学习由被动到主动,变客体为主体, 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 位。

第4篇:课前演讲心理活动总结范文

许多名家都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其实,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不单纯是语文教师的事,各科教师都应通力协作,共同担此大任。然而,“说”能力的训练,师生并未引起重视,教师认为“说”会拖长时间,影响教学进度;学生认为“除了哑巴都会说”,“有啥说啥,想啥说啥,说还用得着练”?还有些学生认为“考试只考写,不考说,练说有什么用,浪费时间”,也有学生感到“说”很重要,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说不好教师瞧不起,平时谈话说不好,同学嘲笑,还是不说为妙,少说为佳。久而久之,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在政治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有利于对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说”对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的提高都有所裨益。假如能有计划地、细水长流地进行“说”的训练,就可以使学生实现“笨嘴拙舌”到“能说会道”,再到“能言善辩”的转变。

为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我经多年探索,总结出多种训练方法。

一、三分钟演讲活动

这项活动放在每节政治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这是一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演讲者事先可略做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一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做法:在一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作评价。因为凡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政治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不足,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开阔了学生视野,同时,还扩大了阅读容量,使学生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演讲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沟通思想,交流情感。便于教师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辨识力、免疫力。总之,演讲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确有帮助。

二、新闻活动

此项活动每节政治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在预备铃声响后的两分钟内,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近一二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学生在收集新闻时首先强调一个“新”,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活动很感兴趣,从开学第一天起到学期结束从未间断过,而且十分认真。新闻活动一是开阔了视野;二是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的好习惯,如坚持每天早上收听“新闻广播”节目,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三是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此外,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三、乡情国情教育活动

此项活动的时间放在每周的最后一节政治课上进行。资料全由学生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是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之情,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并付诸行动,报效国家。

四、学习心得交流活动

此项活动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两分钟左右。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去“说”。一个在台上“说”,评分小组在台下评分。评分小组成员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入记分册,学生为了夺取高分,演讲前在家里对着镜子进行试讲,研究演讲用语,注意演讲情感,考虑演讲姿势,选择演讲位置,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有的学生还请爸爸妈妈做评判。总之,学生在努力着。

第5篇:课前演讲心理活动总结范文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名家都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在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最被忽视的就是“说”的训练。

其实,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不单纯是语文教师的事,各科教师都应通力协作,共同挑起此大任。然而,“说”这种能力的训练,在教师与学生中并未得到重视,从教师的心态上看,认为“说”会拖长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从学生一头去看,认为“除了哑巴都会说”,“有啥说啥,想啥说啥,说还用得着练”?还有些学生认为“升学只考写,不考说,练说有什么用,浪费时间”;但也有的学生感到“说”挺重要,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说不好教师瞧不起,平时谈话说不好,同学嘲笑,还是不说为妙,少说为佳。久而久之,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在政治课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说”对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补益。我们有理由相信,假如在高中阶段能有计划地、细水长流地进行“说”的训练,是可以使学生从“笨嘴拙舌”———“能说会道”———“能言善辩”,能像阿庆嫂一样,讲话“滴水不漏”的。

为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我经多年的探索,总结出多种训练方法,主要有:

(一)三分钟演讲活动(或称主持人节目)。这项活动放在每节政治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这是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为序,演讲者事先可略作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此形式学生取名为“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我们的做法是:在高一开始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因为凡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政治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欠缺,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同时,还扩大了阅读容量,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再有,演讲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演讲还能使学生的思想沟通,情感相互交流,在众多思想情感的撞击下,便于我们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辨识力、免疫力。总之,演讲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确有帮助。滴水可穿石,每节政治课用三分钟演讲是做了一项利于学生的切切实实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二)新闻活动。此项活动每节政治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在打预备铃后的二分钟内,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近一二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在收集新闻时首先强调一个“新”,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活动很感兴趣,从开学第一天起到学期结束从未间断过,而且又十分认真。学生们认为,新闻活动:一是开阔了视野;二是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如坚持每天早上收听“新闻广播”节目,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三是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此外,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三)乡情国情教育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放在每周的最后一节政治课上进行。资料全由学生去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之恋,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付诸将来报国之行。

(四)学习心得交流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是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二分钟左右。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去“说”。一个在台上“说”,台下由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小组成员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入记分册上,学生为了夺取高分,因此许多学生演讲前在家里对着三联橱镜子进行试讲,研究演讲用语、注意演讲情感、考虑演讲姿势、选择演讲位置、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有的学生还请爸爸妈妈做评判。总之,学生在为想成为一个未来的演说家而努力着。

(五)口试活动。多年来,为了真正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在政治课教与考的问题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主要措施是对期中期末两次传统考试掺入口试内容,口试和笔试各半记分。事先,把列入期考的试题送入“题库”或“题签”,临考时由学生自抽其中一题为该生的口试题,学生抽出题目后,略作三、五分钟的思考,再上台面向全班同学答题,口试者的答题时间不得超过三分钟,这是一个规定。在评分这一环上,为了避免老师打个人感情分,因此成立了一个评分小组(其成员同上),这样确定的分数更具有客观性,又便于操作,分数公开,如口试者认为给的分数不合理,可再共议商量,实行二次终身“裁决”制。这种做法,虽在时间上拉长了一点,但多年实验证明是受学生欢迎的。因为这确实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避免了“考试背条条”的“八股式”的阵式。这种做法,老师虽辛苦一点,但老师正是坚持了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因此,有的学生在周记中反映:“还是口试开心。”

(六)辩论活动。辩论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说”训练形式,是在前几种“说”基础上的综合应用。因为在辩论前固然要有充分的准备,然而在辩论过程中,要边听对方的话,边归纳要点,然后运用自己的知识来确立自己的辩论内容。这一切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的,辩论时双方思维均处于最紧张、最活跃的状态。这样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注意力的集中定向、现场应变等多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发展。实践证明,辩论活动是学生“说”训练的最高层次,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机会。

第6篇:课前演讲心理活动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在当前学校的政治课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我们开展了“课前时政演讲”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比较好地做到了理论与实际联系,知识向能力转化,值得继续改进和不断探索。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时事政治;演讲;做法;素质;能力

在当前学校的政治课教学活动中,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政治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政治教师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开展“课前时政演讲”活动,给政治课教学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开展这一活动的具体做法、好处,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一、开展“课前时政演讲”活动的具体做法

开展“课前时政演讲”活动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与时事政策教育相结合所提出的要求,也是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我校在开展“时政演讲活动”时采取了两种形式:一种为“时政播报”,一种为“时政综述”。“时政播报”类似于“新闻联播”,要求学生把时政新闻按时间顺序或性质分类归纳后进行播报。这种形式要求不高,一般在低年级施行,“时政综述”要求学生在收集、整理时政新闻的基础上,精心挑选一二条时事,结合过去所学知识用理论观点对其进行分析评述。这种形式要求更高,一般在高年级各班施行。要开展好这项活动,必须做好以下三个阶段的工作:

(一)准备阶段:要求学生订阅有关时事方面的报刊杂志,平时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多看报,多看电视,多听新闻,并用心搜集、摘录、整理时事新闻材料,了解时政和现实问题的內容和背景;在此基础上,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形成文字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材料进行评论和综述。要求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联系,课外多辅导,课前先审阅。

(二)实践阶段:利用每堂课课前五分钟进行时政演讲活动。每堂课都安排一位同学参加,保证每个同学都有参加的机会。要求演讲者做到胆大声响、语言流畅、表达清楚,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积极思考。

(三)评价阶段:学生演讲完后,由教师进行简单点评。一是对演讲者所讲时政材料的中心内容进行简短归纳,二是对其所运用的原理、观点进行正误判断,三是指出其分析过程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最后进行总体评价,并提出鼓励和表扬。要求教师要真正体现主导作用,要精心评析,切忌“形式主义”。

二、开展“课前时政演讲”活动的好处

第一,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美国有句格言说:“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到了就理解了。”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许多抽象的概念,只靠教师全盘灌输、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的。通过开展“课前时政演讲”活动,让学生通过听、看、说、议等方式参与教学活动,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另外,学生为了搞好自己的小演讲,避免泛泛而谈、言之无物,就必须查找课外时政材料、时事素材来补充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知识面,从而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时政演讲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寻找典型的素材。寻找素材的本身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它要求学生具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问题并发挥想象力,对素材进行加工制作,学会质疑,有所创造。从时事资料中能发现许多问题,这就必然会在一定知识铺垫的基础上产生对问题的探究之心,让他们自主学习,就能真正地实现“要我学”为“我要学”,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第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得到满足,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演讲的內容都是他们心理上的“兴奋点”,即他们最关心的时政热点、新闻话题、社会现象。因此,吸引了大多数同学的注意力,使同学们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避免了政治课的枯燥无味,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演讲,正好适应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这对于学生表现欲的释放和学习热情的大增,都大有帮助。

第7篇:课前演讲心理活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英语演讲课;口语

教育部高教司2000年11月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强调在高职教学中必须做到基础能力和应用能力并重。高职类外语专业培养的是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实用型外语人才。就英语教学而言,不仅需要注重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而且必须突出实际应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培养具有过硬语言能力、胜任多种语境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是21世纪高职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目前,各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教学也非常重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甚至高薪聘请外教担任口语教师,但学生反映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笔者常常听到学生自暴自弃的怨言,不少教师也抱怨学生“张不了口”。为了进一步摸清高职学生口语学习的实际情况,从而采取措施,笔者在我院外语系作了抽样问卷调查。

学生口语学习情况调查及分析

笔者于2005年4月在我院外语系旅游英语专业的三个年级中进行了抽样调查。每个年级抽样30%的学生,样本总数达90人,调查内容涉及口语课效果、口语水平自我评估、口语课堂参与积极性、对教师的满意度、口语表达的障碍、口语练习时间及口语练习模式等。调查结果如表所示。

从以上的统计数字可以看出,口语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学生口语水平低,缺乏自信,积极性不高。大多数学生不满意自己目前的口语状况,学生口语水平不容乐观。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低,虽然配备了外教,也只是一时的新鲜和好奇而已,有57%的学生从不参与课堂口语活动,经常发言的集中在10%的学生中。32%的学生明显缺乏自信,不敢开口,形成恶性循环。学生课下练习口语的动力小,即使每周两个小时(每天17分钟)的练习量也远远不够,更何况投入此项活动的学生比例只有8%。

其次,教师重视不够,教学方法不当,学生思辨能力差。86%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的侧重点在阅读、词汇和语法,而口语课程却没有得到重视。学生为应付考试而整日背单词和语法规则,使得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因长期得不到训练。因此,学生一开口说话就语塞。有趣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如此重视词汇语法,而学生在练习口语的时候,1/3的学生仍感到词汇量少,严重影响了口语表达。调查显示,20%、33%、40%的学生对讨论、演讲、辩论的方式比较感兴趣。可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不当之处。大多数教师认为口语课就是教学生如何进行情境练习,注重浅层次的机械模仿、操练,而轻视在模仿基础上的创造。练习形式上替代型、复述型的浅层次对话居多,而对于发展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讨论、演讲、辩论等教学活动开展得很少。长此以往,学生思辨能力差,口语表达逻辑混乱、内容空洞、肤浅,不会组织语言及表述观点。

笔者认为,以上症结部分源于英语口语教学长期只重视语言形式的操练,语境教学的导入流于表面化。教师只提供语境,如就某一话题进行演讲,但在学生思维过程与语言输出的过程中,未对其进行系统严格的指导,只注重语言形式的输出,不少学生还是为了练语言而练语言,不知在语境中如何有效推理、运用论据、组织论点、增强语言的说服力;不知如何与听众沟通,如何运用非语言因素增强感染力。调查中暴露出学生在口语学习中存在种种问题,学生口语水平亟需提高。因此,笔者认为,应在旅游英语专业开设英语演讲课。

开设英语演讲课的必要性

演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讲话人在交流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向听众做连续性发言的行为。这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语言交际活动,也是人类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演讲以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灵活运用语言能力、进行有效交际、成为成功的交流者为最终目标。它不仅以语言为手段,以交际为目的,更注重交际过程中各种能力的培养,如逻辑与创造思维、论据收集、分析、合成、组织构架、快速反应、自信心、鉴别赏析水平等等。演讲理论认为一个成功的演讲者应当具备至少八种素质:(1)自信;(2)能清楚地交流思想;(3)能很好地使用语言;(4)广博的知识;(5)较强的思维和逻辑能力;(6)能抓住听众;(7)能够激励信念;(8)有幽默感。这八种素质正是市场对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培养的就是具有良好英语基础的旅游行业国际化人才,即思维周密、善于英语表达、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而英语演讲对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很大帮助。

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基本功学生进行英语演讲必须具备良好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其中,语音、语调是演讲中最直观的因素,直接影响信息的表达。讲稿再好,发音不准、重音失误、语调偏差、怪调不断,就会使演讲效果流失,达不到演讲目的,最后导致演讲失败。通过演讲教学,可帮助学生认识到正确的语音和优美语调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加强训练。

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提出见解的能力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培养的是市场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外语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务之急。创新能力潜在于每个学生的身上,但只有在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下,创新能力才会被激活、释放出来。英语演讲可以作为一种释放的手段来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新精神。学生准备演讲,首先要了解目的和语境,然后获取大量素材,收集论据,进行分析和判断,旁征博引,把生动、具体、精彩的事例自如地组织到演讲中,增强演讲的深度、广度和感染力。这就要求学生不能只学语言,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力,对任何问题都要有认真钻研的热情,对任何事情都要有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扩大知识结构,发散创新思维,了解新知识,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所以,英语演讲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提出见解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敦促学生提高文化素质一名优秀的旅游英语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流利的语言作为交流手段,同时还要具备丰富的知识作为交流的基础,做到专业与行业结合。演讲是一种思想的交流,而思想很大程度上源于个人的文化知识素质,具体体现在演讲内容上。如果演讲者能旁征博引,或者从生活经历来思考挖掘,就一定能抓住听众的注意和兴趣。知识面广博,文化功底深厚,演讲者才能思想活跃,才会言之有物。要做一名成功的演讲者,必须花时间和精力学习政治、历史、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多看报纸杂志,决不能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很小的专业领域。通过演讲训练,学生可以提高个人文化知识水平和素质。

培养学生勇气和信心及快速反应能力进行实际演讲时,学生面对观众就要克服胆怯心理,还要及时注意了解听众的表情、心理及场上的气氛变化,及时调整演讲的内容、方式、节奏,作出快速反应。同时,要注意使用非语言因素,如表情、手势、体态等与观众进行沟通。所谓演讲,有演有讲,“讲”为主,“演”为辅。一位好的演讲者,不仅要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要努力掌握态势语技巧,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来调动、感染听众,使演讲达到一种趋于完善的境界。而旅游英语专业培养的英语导游和英文讲解员正需要具备这种能力。

英语演讲课的组织形式

综合考虑英语演讲课的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在教学的具体组织中,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观摩模仿首先,运用视听演示材料,让学生观看一些成功的演讲范例以获得感性认识。演示材料包括名人演讲、大学生竞赛演讲等,如美国前国务卿黑格、基辛格,美国前总统卡特,英国前首相撒切尔等的演说录像以及各类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录像资料等。通过观摩学习、模仿比较、分析探究,学生可以找出自己的差距。其次,教师示范,供学生模仿。一方面,教师要传授演讲技巧,其讲授本身就是一次示范性的演讲。另一方面,教师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给学生示范演讲,由于深知中英文演讲的差异,又了解学生情况,其观摩价值较大。

学生训练学生可以通过练习演讲而学会演讲,通过大量的实际参与体会演讲过程的艰辛与快乐。学生演讲主要包括两方面:课前主题演讲和课堂主题演讲。每次上课先让两名学生在全班面前做有准备的主题演讲5分钟,教师用摄像机拍摄下来,在下次课上全班分析讨论。课堂上,全班分若干小组,每组由一名主持人带领,进行小组演讲练习。主持人必须在上课前准备好一个具有挖掘潜力的主题,并把主题告知小组成员以便收集有关材料。小组活动时,主持人根据主题给每位组员定出不同的子题目,然后邀请组员做正式的即兴演讲(每人3~5分钟)。主持人在反馈表上做观察记录。演讲结束后,组织大家讨论,给出反馈意见。最后由主持人总结发言,写出总结报告交给教师。

反馈分析演讲课上,学生要充当评委,对课前主题演讲和课堂主题演讲做口头评论和书面打分。一名学生在演讲时,其他学生要注意观察演讲者的每一个演讲环节及达标情况,不仅要口头评论,还要在评分表上根据评分标准打分。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此活动方式深受学生喜欢。

通过一学期的尝试教学,英语演讲教学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学生的连贯叙述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有了显著进步,语音、语调得到了一定改善,怯场现象得以消除,学生练习口语的积极性高涨。由此可见,在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开设英语演讲课意义较大,值得推广实践。

参考文献:

[1]苏训武.开设英语演讲课纵横谈[J].外语学刊,1997,(3).

[2]王彤.英语专业口语教学新课型[J].外语界,2001,(3).

[3]王银屏,孙昂.英语演讲教学刍议[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1).

[4]彭青龙.思辨与创新——口语课堂上的演讲、辩论初探[J].外语界,2000,(2).

第8篇:课前演讲心理活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TED视域;口语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4-0024-04

【作者简介】杨丽,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江苏常州213161),高级教师,常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常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语言革命”“思想爆炸”“风潮”,这些词语正随着世界范围内掀起的“TED演讲风暴”进入人们的视野,这将人类口语表达的力量推至了历史的顶峰。2011年,18分钟TED演讲的视频网络点击量达到了5亿次。网友们称“这18分钟,我们收获了全世界”,有些人甚至将每天收看演讲当成了一种生活习惯。

演讲者通过思想的碰撞,熟练地运用口语表达技巧,借助轻松愉快的氛围传递自己的观点或想法,使听众获益良多。TED演讲是一场迷人的语言盛宴,亦给小学语文教学刮来一阵清新的风。

以TED演讲者的语言风格与交际水观小学语文口语教学,当下的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学习模式和学习内容的选择侧重于培养学生具有日常的、基础的语言交流能力,并且强调了使用语言的文明礼仪,距离儿童生成稳定开放、富有生命、鲜明顺畅的语言体系仍存在很大差异。为此,笔者所在学校从口语教学的育人目标、活动设计以及评价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规划和设计。

一、陌生化:以全新的视域观照小语口语教学的向度

在思考小学语文口语教学的体系该如何架构,内容该如何确定,教师教学方式该如何设计,教学效能该如何检测时,我们不妨跳出原有的思维与视域,以“陌生”的眼光去审视与观照。“假设我们的学生未来要登上TED演讲台,那么他们在小学阶段应该形成怎样的语言表达能力?”“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学校课程体系应该如何设置?”诸如此类的问题多问一些,我们才可能打开新的思路,形成口语教学的新格局和新气象。

1.研制全新口语“素养模型”。

以培养“TED小演讲者”的目标为航向,我们约请了近30名小学语文教师,研制全新的口语教学学生素养模型(见图1)。该模型以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轴,在思维轴的转动运转中,朗读模仿能力,叙述描述能力,总结概括能力,论证表述能力,想象创编能力等五大口语表达关键能力在螺旋运转上升。在素养模型的最外层为“TED式小演讲者”的外显样态――反应敏锐、思想独特、谈吐有致、优雅从容。

(图1)

2.打破教与学的固有“模式环境”。

环境,对学生个性、能力和品质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环境设计”,在我国基础教育界是一个陌生的领域,我们很长时间内都将“学习环境”定位为物质的基础设施,以及外显的文化氛围等。其实“学习环境”更应该是教师教学方式的总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呈现,以及师生互动的策略等。这些无形的和内在的“环境”,往往决定了口语教学的实际效能,是能保障学生的主体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相互促进,共融共生,从而使得口语教学向着学生关键能力提升的向度发展的核心驱动程序。

在以往的语文口语教学环境中,学生在口语表达训练中以接受式、被动式和零碎式学习方式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我们基于儿童立场,遵从儿童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形成“语言文字语言”表达能力螺旋上升的心理规律,凸显学生在语文口语学习中自主体验、自主实践、自主选择、自主探究地位,最终形成体验欣赏、合作学习、实践感悟、表达分享等语文口语学习方式。

在口语教学环境设计中,教师“如何教”的命题,往往决定着学生“如何学”的走向。我们打破教师常规课堂教学中机械的“问答式”口语教学方式,在课例的探索与实践中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由口语表达技巧传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转变为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注重体验感受,互动实践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倡导“陪伴、引导、互助、激发”式的口语教学。

二、结构化:以课程的眼光设计小学语文口语教学的维度

在进行口语教学活动时,教师一方面要善于有效组织、运用教材内容,一方面要关注语文口语课程的理性价值,必须对“教些什么”“还可以挖掘什么来教”进行选择,就如何推进口语教学活动,如何评价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进行结构化设计。只有教师从内心生发出课程意识,用课程的眼光来设计小学语文口语教学,我们的口语教学才能像蜜蜂筑的蜂巢一般,以其稳定性、序列性和超精巧的结构特征而呈现出迷人的维度。

1.以稳定的课程体系为“主干”。

在TED视域观照下构建的小学语文口语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绝非互相割裂的存在,它们互融共生,相互渗透又各成体系,各有侧重。小学语文口语课程,注重口语能力养成的体系化、递进性和逻辑关联性,课程的触角延伸向了课堂韧猓因此对课程体系的架构必须有完善而系统的规划,才能避免课程的实施被弱化、淡化甚至边缘化。我们依据教育部对语文教学的指导建议,结合国家语文课程的现有教材内容,充分利用本校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文化传统背景,创造性地开发适宜的校本课程内容,完善小学语文口语课程内容体系(见图2)。设置了配套的课程评价机制,以确保本课程能稳定、持续地运转和实施,最终走向课程目标的达成――培养具有校本特有气质的“TED小演讲者”。

课程体系的搭建,一定程度意义上决定了课程实施的广度和深度,学习活动和教学活动的依托载体都在于严谨而科学、稳定的课程体系中。直观地表述,即小学语文口语课程这棵“大树”的繁茂生长,关键在于“大树”先行生长出稳健有力的“枝干”,能够支撑所有学习活动、教学活动、拓展活动“有向可长”“有枝可依”“有据可循”。

2.以序列化的课程内容为“枝叶”。

在小学语文口语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在“口语表达能力素养体系”的支撑下,对小学三个学段的关键能力生长点进行了侧重性设计。以第二学段为例,在一定独创性思维能力的支撑下,重点发展学生的叙述、转述能力,想象创编能力。针对“复述、转述、讲故事、表演”等具体要求,研发出了《九色鹿》《小稻秧脱险记》等精品课例群,并且针对“讲述、应对、即席讲话、问题讨论”等具体要求,研发了对应性的精品课例。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三个学段各自的口语教学精品课例群落,这群落之间的内在隐性勾连便是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素养的螺旋式上升的逻辑关联。

这些口语精品课将学生口语表达的达成目标扎根于实在的课堂,细小的口语体验活动之中,随着学段的递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在“无痕教学”中得以“水涨船高”式生长,这也是在所有口语实践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核心阵地。

3.以精巧的实施结构为“导管”。

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就像一棵小树在土壤中的成长。儿童习得语言、内化语言、发展语言、运用语言这一系列的“光合作用”,离不开“土壤、空气、水分和阳光”,这必须依赖具有精巧结构的、立体状态的“实施导管”。我们以“口语实践活动”的分布格局为“导管”,从纵横交错的“立体经纬”的构架,再到引爆口语表达高度发展的“爆破点”设计,最后以覆盖全局的驱动设计为关节点,全方位打造出激发语言生长的活动时间与空间。

以“学科活动”为经纬度。学生在小学六年的学习阶段中,口语表达能力的生长呈螺旋上升的状态。在阶段性向上延展的过程中,需要关键能力指向的各项训练项目互相有层递性,交融性。我们针对不同学段儿童心理、生理成长的状态与特点,将12个学期的口语拓展活动进行了序列化设计,以期让每一位学生在六年的学习生涯中,经历12次校级层面口语表达“大舞台”,在逐渐升级,逐层爬坡的口语表达竞赛、展演中,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有节奏感的生长与发展。

以“社团活动”为爆破点。儿童的生命成长是非一致性的,有着或高或低,或快或慢的多样性特征。部分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同龄人提升得更快一些,口语的流畅性、思维的深刻性、观点的独特性、语言的感染性等比一般儿童更为突出,使得这部分儿童站到“最近发展区”的枝头摘得苹果。为他们建造更高平台,组建“精英”成长营开展口语社团活动是一条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全力打造了校级和年级两个层级的口语体验社团。

以“微课活动”为驱动式。实行“课前课”“课中课”“课外课”等微课活动的推行。“课前课”以语文课堂教学为据点――第一学段为“课前故事会”,第二学段为“课前新闻播报”,第三学段为“课前演讲”,将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小型训练和即时监测落脚在碎片化的时间内。“课中课”指的是针对教材文本,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发出适切进行口语表达的学生主w活动。而“课外课”则指向学生课堂生活之外的语言体验、实践时段。如每日的“阳光晨诵”,午后的“停云憩读”,每周家庭中的“亲子共读”时光等。

三、多样化:以立体的角度检测小语口语教学的效度

因小学语文口语教学的开放性、灵活性和非书面性,我们主要通过对语文口语课程的分析评价,对教师实施课程的考核评价,对学生口语学习与活动的观察评价三管齐下来检测教学的效度,并且辐射课程成果。

1.数据监测评课程。

在每学年的期末,通过学生问卷调查、教师总结分析、专家把脉等方式,同时开发课程评价监测软件,对口语课程进行总结评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予以修改和调整。

以对课程实施的时间安排的监测为例,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课程实施初期对“课前课”的时间设置出现了偏差。在“一刀切”式的时间安排中,出现了第一学段学生“吃不下”,第三学段学生“吃不饱”的现象,我们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改为“两分钟”“两分钟”“三分钟”的弹性设置,并以此为“点”的依据,对下学年的课程推进进行“面”的微调和完善。

2.课例档案观教师。

成立口语课程开发与指导中心,为各位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建立个人档案,做好记录,积累资料。每学年对教师开发实施课程的过程与实绩进行考核评价。我们特别注重对教师推进课程过程中的课例记录和研究,要求每位语文教师每学期积累至少一节研究课例,以孔窥豹,在课例的呈现中全面观察和监测教师对本课程的推行和再开发能力的提升。

3.多元评价促成长。

“线上线下双点赞”――丰富和完善“点赞行动”。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升的表现给予点赞,发放点赞卡,并充分尊重儿童意见,设置各类机会和奖品予以兑换。以奖代评,以评促优。

“校园双星促成长”――创设表彰“校园成长之星”和“校园成功之星”机制。学校设立“春苗奖励基金”,对“演讲之星”“辩论之星”“故事之星”“体验日记写作小能手”“成功之星”进行专项奖励,鼓励儿童敢于表达,善于表达,优于表达。

当TED演讲走进我们生活,并对我们的观念、行为发生潜移默化影响的时候,展望未来,我们应该敏锐地意识到,儿童正是这些观念和行为的最大被影响者。因此,刷新我们的头脑,为儿童筑起语言活动的最大空间舞台,让他们生长在丰厚立体的活动场中,生长在开放包容的学习环境中,生长在细致入微而又绵延悠长的口语体验活动中。相信这样的阳光少年,一定能向着TED演讲台的方向无限生长!

【参考文献】

第9篇:课前演讲心理活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演讲;思想;方法;形式;反思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根据高中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学业发展的需求,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避免本校以及所带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巨大差距,几年来我尝试着在英语课前用3至5分钟的时间进行演讲,投入虽少但颇有收获,现将本人的实践与反思总结如下:

1指导思想

1.1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在此项活动中,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可以充分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同时使多种感官都得到锻炼。众所周知,英语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课前演讲是培养学生这四种基本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1.2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演讲前学生要搜集演讲材料,撰写演讲稿,设置问题,练习演讲,为课堂演讲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些准备工作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演讲对学生心理素质是一次很好的考验和锻炼。许多学生从没有在公众场合作过一次正式演讲,以至于上台后面红耳赤,丑态百出,甚至紧张得连话也说不出,演讲是克服这些毛病的最好方法,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胆魄、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1.3建立新型的师生双边关系。

曾经我们有过教师主宰一切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有过且现在正被提倡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但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提倡终身学习的今天,这些模式日益显露其局限性。因此,在教学中探索以大纲为主导、以教材为主线,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的教学模式成了课堂三分钟演讲的指导思想之一。

2实施方法

2.1制定计划。

课前三至五分钟演讲是一种比较主观性的教学活动,开展此活动时,容易出现随意、盲目、杂乱、费时等现象。所以如何顺利有序高效地开展并非朝夕可就之事,老师应当宏观统筹,由低年级向高年级,由浅入难,由简到繁地循序渐进地推进,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

2.2预先、适时教授方法。

第一周,教师先做三次示范,然后由擅长演讲的学生打头阵,教师根据情况再具体要求并进一步规范。以后顺序按学号进行,男女生轮流出场 ,这样安排便于学生掌握自己的出场时间,并做好演讲的充分准备。

2.3演讲内容。

低年级时期,演讲内容最好与最近所学话题及内容相关,尽量避免生词,如果有生词,要求演讲者课前将生词呈现在黑板上。高年级时演讲内容不限,这样能使学生自主性和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当然,内容不限也并不排除根据班级和学生实际,偶尔进行几次短剧表演,也可以调节气氛,演讲更加丰富多彩,引人人胜。

2.4演讲形式。

演讲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两人对话形式,但不作过多限制,以留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演讲前先设置两个问题,演讲过程中要姿态大方、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语速适中,严格要求学生脱稿,以求对所写内容的消化吸收。那种任由学生低头念稿、敷衍了事的做法,只能助长演讲走向形式主义。演讲结束后要求学生回答所提问题,演讲者给予确认和解答,这样有助于学生带着问题倾听并完成任务,减少学生听的过程中的盲目性,以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演讲者还是听众都能从中受益,真正达到说与听的双赢。

2.5演讲后的评价。

演讲后的评论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起到辨明事理、画龙点睛等作用。点评时要以鼓励宽容为主。在演讲训练的初始阶段,特别需要教师的鼓励宽容。学生在尝试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如发音不清晰、不准确,音调平淡,表情不自然、信心不足等。如果教师没有及时给予肯定,就会削减他们的学习热情。另外点评时要真挚动情。教师不仅要注意词语的准确、得体,注意声调的高低、强弱,还要注意自己的―颦一笑、一举一动,从而使点评充分显露浓浓的人性关怀。总之,教师要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不管他的演讲是成功还是失败,要允许他们犯错误、走弯路,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教师引领着他们不断进步。

3学生的受益

3.1提高了听、说、读、写综合语言技能。

学生作为听众积极参与课前演讲活动时,必须认真听,才能做出准确的评价,其中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都得到相应的锻炼。而在准备演讲时,演讲者必须阅读所搜集到的资料,并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从而提高了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撰写演讲稿后要经过老师批改,这是一次难能可贵的在教师指导下的写作练习机会。

3.2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很多学生第一次上台手足无措,语无伦次,部分同学在演讲的时候跟下面其他同学没有眼神、面部表情和肢体的交流,经过第二次、第三次锻炼以后,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很多学生最后都是口齿伶俐,潇洒从容,自信心大大提升。因为是脱稿演讲,它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记忆,锻炼了学生的胆识,而且对于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起自立、自尊,培养正确的人生观,都有着不可分割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3.3激发了英语学习的热情,优化了师生关系。

课前演讲的主人是学生,突破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有了更多的自主性,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演讲的话题大多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观点和感受,让老师多一个了解学生的渠道。而老师针对学生的演讲进行点评时,又能将老师的想法、观点及时的反馈给学生,加深了老师与学生彼此间的互动与理解。

4反思

通过课前演讲,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增长很快,综合素养得以锻炼和提升,同时也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当一回老师,给他们一次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由“观众”“听众”变为“演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此外,演讲还能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老师讲课的辛苦,从而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更加认真地听课,缩短了师生之间距离、加深了师生感情;演讲对教师素质的提高也起到有利推动作用。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在语音和词汇方面基础太差,直接限制了其口语表达能力。还有一些学生对于课前演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主要表现为部分同学准备不充分,演讲的时候拿着英语稿件朗读;有些学生演讲的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部分学生所选的材料生词太多很难理解。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要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四年多的实践表明:此活动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不但讲者受到了锻炼,而且听者也受益匪浅,真正实现了“双赢”,大大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