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任务型教学法论文范文

任务型教学法论文精选(九篇)

任务型教学法论文

第1篇:任务型教学法论文范文

任务型教学法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将学习内容分布到多个任务案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达到“做中学”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提倡利用多种感官协作学习,改变传统只靠耳朵听的学习方法,达到更高的学习效果。任务案例更贴近现实,学生更容易理解、更有兴趣,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达到工程实践的目的。一个具体的任务的完成通常需要多方面的知识,既包含专业知识,又包含学生查阅文献资料,与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与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利用开创性思维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这与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吻合,更与我国新时期培养高级人才的目标吻合。任务型教学法不仅要“授人以鱼”,更强调“授人以渔”,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全面素质的提高。任务型教学法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课堂上的领导者,而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缺乏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机会,学习动机不足。任务型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互转换,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而是成为一名向导和顾问。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能将所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能在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开阔思路,提升专业水平,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的扩充新时期

对高级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具有高智商,而且要具有高情商;不仅仅能在考试中得高分,还要具有独立的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不仅仅要能独立完成某道题目,还要有与他人合作沟通的能力。任务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学会独立思考、与人沟通、分析策划、动手操作,提高了创新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任务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要完成一个项目,学生必须从找到现实生活与理论知识之间的关系,从分解任务开始入手,将任务分解为多个小模块,找到各模块与所学知识的联系,通过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同时,实践所得的结果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是这样,是否与书上讲的一样。

(四)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在任务型教学法中,学生要完成任务,必须主动查找资料,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小组成员讨论完成方案。既有小组内部的合作,又有小组之间的竞争,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由过去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二、任务型教学法实施方案

(一)教学内容的分解与重组

在教学中使用任务型教学法,必须把教材内容进行模块化分解,合理划分成若干知识单元,以满足任务实施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非常熟悉所有教学内容,并对任务需求清晰明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中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划分成若干模块。以余孟尝主编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为例,第一、二章讲解了逻辑代数的基本概念、公式和定理,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以及多种表示方法的相互转换和EDA技术的基础知识,半导体器件特性和分立元器件门电路,CMOS、TTL集成门电路;这一部分中卡诺图化简和分立元器件门电路在实际应用中已趋于淘汰,可以根据组合电路的设计需求重点学习逻辑代数的基本概念与表达方式的相互转换部分,并将其作为一个任务;每一章最后的EDA技术部分,可以放在一起,作为另一个任务来完成,帮助学生学习课程相关新技术,锻炼自学和创新能力。第三章为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包含多种中规模集成芯片的设计与使用,可以分解为若干个任务,利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加法器和比较器等多种中规模芯片完成实用组合电路的设计与制作。第四、五章讲解触发器与时序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可以分解为多个任务,利用计数器、移位寄存器等集成芯片完成实用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制作。第六、七章脉冲产生与整形电路和模数数模转换电路,属于电路的实际应用与扩展,可作为一个任务,并与电子技术综合实训课程联系起来,进行先修与后续课程的有机结合。

(二)任务分配与实施教学过程

包括学生分组、任务分析、教师引导、设计实施、讨论与改进、成果展示和考核评估几个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从教学主体转变到教学引导者,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下面以电子抢答器的设计为例,说明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1.将班级学生分成3~5人一组,每一组都包含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包含学习成绩不好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将动手能力强的平均分布到各组,使整个班级的小组水平都实力相当,实现学优生带动学困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的目的。

2.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讨论并完成分析报告,教师在讨论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引导,将任务需求与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例如设计抢答器需要的输入变量个数,逻辑赋值和特殊情况处理等。

3.根据任务需求,小组内可以进行分工与合作。可以由小组长或者组员讨论为每个成员分配一定的任务,责任明确到人,保证所有同学都有事做,可以做,愿意做。教师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全程指导,适时加入理论知识的讲解,做到“做中学”和“学中做”。学生可以在实验室或者利用仿真软件实现电子抢答器电路的搭建,让学生看到实际效果,然后设计与改进。在设计过程中注意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鼓励进行思维碰撞与分享,充分发挥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任务完成后,由小组成员在全班进行成果展示,将设计过程和设计成果与其他小组成员分享。在展示过程中,学生既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锻炼表达能力,同时可以取长补短,对自己的设计进行改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可以由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几部分构成。考核的内容不仅有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包括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同时在考核方法上加大实践操作所占比例,目的是让学生更加重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实施效果与反思任务

型教学法应用后,大部分学生感到受益匪浅,学生感觉到获得的不仅是知识,而且有学习的乐趣和多种能力的提高。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任务型教学法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知识的掌握,同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的兴趣明显提高,到课率也有一定增长,学生上课睡觉、开小差的现象明显减少。学生学习也由被动转为主动,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迅速提高。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任务型教学法对教师的水平有很高的要求。教师要引入任务型教学法,必须对教学内容充分理解,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创新思维,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课堂。

2.教学方式要合理并且多样。对不同的内容,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能单一使用任务型教学法,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3.学时的限制。任务型教学法需要的时间和条件还有待完善,任务型教学法需要的时间比讲授型多很多。目前的课时数还不能满足要求,大部分工作是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的,老师和学生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

第2篇:任务型教学法论文范文

一、引言

“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指出了阅读教学的核心。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传统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三少一多”的现象,课堂上学生阅读的时间少,课堂上思考问题少,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自主地阅读更少,教师讲得多,满堂灌的现象比较普遍[1]。究其本质,“三少一多”的内在根源是传统教师将学生的时间过多用于讲解分析课文,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阅读。

本文在分析前人对任务型课堂教学研究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任务型教学的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方法,引入课堂案例,对理论研究进行实际任务设计,旨在改善阅读教学课堂效果,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研究均建立在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基础上,包括课堂案例和实验数据。

二、任务型教学研究现状

笔者通过海量查找有关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文献,发现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在关于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研究中涉及的主要范围有:任务型语言教学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应用于英语写作教学,应用于英语口语教学,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应用于汉语口语交际教学等。尽管国际语言学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发展经历了30年,但国内研究者和教师广泛关注任务型语言教学还是近十年的事,它的发展经历了实践总结和理论论证的过程,研究成果还不是很成熟。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于是自2001年以来从事英语教育的研究者以及一线中小学英语教师掀起了学习、研究和尝试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热潮[2]。其中具代表性的人物有:袁昌寰、鲁子问、罗少茜和龚亚夫、程晓堂。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袁昌寰《任务型学习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4],探索了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中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效果,他倡导大学英语教师采用任务型进行语言教学。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鲁子问教授调查了任务型教学程序,在初中进行了英语任务型教学实验,总结出了课堂任务教学的三种程序,著有《中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实践论》、《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软件》等著作[5]。罗少茜和龚亚夫解释了任务的定义、任务的基本环节和过程,引进“任务链”等概念[6]。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来源、理论基础、定义、特征、教材大纲、任务设计和实施进行了阐述,从理论到实践为中小学英语老师、教研员、任务型教学的专本提供了实用参考[7]。此外还有余泽标、施嘉平、方文礼、刘福生等人在任务型教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从国内已有研究看,关于任务型预言家学的研究主要采用了经验总结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用以探索该方法的有效性,但这些研究是不足的,也没有达到成熟的结果,特别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更显稚嫩。国外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有些方法已经得到了实用,那么就可以借鉴国外的研究方法和理论,结合阅读教学自身的特点,研究阅读教学中任务设计的方法。

三、任务型阅读教学理论研究

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任务的设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设计的主要思路是从五个方面来设计阅读教学课堂任务。第一,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语文阅读课是学生提高阅读技能技巧的关键,学生对阅读课的兴趣是影响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语文阅读课兴趣越浓厚,对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越有帮助。因此,阅读教学课堂任务设计要求真实、生动有趣能够提高学生对阅读课的兴趣。第二,阅读方法也是影响学生阅读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正确的阅读方法能够使阅读达到立竿见影的成效,不正确的阅读方法则是阅读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设置的任务对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有促进作用。第三,学生阅读能力c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具有正相关关系,即阅读能力越高,思维能力越强,语言表达能力也越强。因此,阅读教学设计中要带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都得到锻炼,从而促进这些能力的提高。第四,小组合作学习,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语文学习中的阅读教学很有帮助。在阅读教学课堂设计中,可以设置众多任务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共同探究中完成。协作中,小组各个成员通过讨论、汇报、交流,共享了阅读教学的成果,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第五,课外阅读面的大小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影响是显著的。课外阅读越量大,阅读能力越高,课外阅读量越小,阅读能力越低。因此,笔者不仅对课本的内容进行阅读课堂任务设计,同时还结合课外阅读的有关素材进行任务设计。

结合以上五个方面的因素,笔者把阅读教学任务设计分为读前活动、读中活动和读后活动[8]。在读前活动中,教师运用提问、讨论、图像等多种方法和手段,把任务呈现给学生,引入阅读文章话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对阅读产生兴趣,充分做好阅读准备,熟悉阅读任务。学生的兴趣被激起,内部动机得以驱动,他们根据已有知识和自身的经验,纷纷发表看法,兴趣盎然,这时,教师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完成阅读。经过阅读前活动,学生无论在心理、情感还是在认知结构上,都得到了预热,整个状态已开始进入读中活动的阅读中,学生将检测并校正自己的预测,教师提出若干阅读任务,对阅读中出现的语言难点进行讲解,并向学生介绍阅读方法,发现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并予以矫正,帮助学生完成阅读任务。以阅读来理解课文,并获得一定的知识信息或培养阅读技能和阅读习惯,都只是阅读教学的一部分。在任务型教学中,阅读课文还是语言知识输入的重要途径。所以,小学教师还需要设计一些任务帮助学生发现语言规律、认识语言现象。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入地理解,掌握更多的信息,学生常常不得不进行诸如参考字典、阅读书刊、网上查找资料的课外阅读的能力。

四、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任务设计

下面是笔者利用上节理论研究内容,针对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梅花魂》课程内容进行阅读教学任务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缕缕、幽芳、漂泊、唯独、顿时、稀罕、离别、大抵、精神、品格、灵魂、骨气、民族、气节、磨难、欺凌、境遇、毕竟、梳理、衰老、珍藏、华侨、能书善画、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低头折节”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念”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领悟梅花不畏“L欺雪压”的品格。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语句。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

2.体会外祖父深沉的眷恋祖国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教学步骤

1.读前任务

任务一:用一分钟的时间查字典,说说“魂”字的解释。

任务二:用两分钟的时间观察屏幕上的墨梅图后读课题思考:梅花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它代表的是什么样的魂,或者说品格?

2、读中任务

(1)读前准备,任务是:用三分钟的时间扫除生字词障碍,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在这三分中内,学生可以就不懂的字词问题向老师提问。在老师指导下,全体学生正确朗读字词,准确地朗读课文。

(2)略读课文,任务是:用五分钟的时间自主略读全文,同桌交流。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结构脉络,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精读课文,任务是:用五分钟的时间细读课文,同桌讨论交流。课文围绕梅花写那几件事?

(课文中一共讲了五件事,分别是:第一件事: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第二件事:特别爱惜“墨梅图”;第三件事:因年老不能回国而难过;第四件事: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第五件事:临别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外孙女。)

(4)研读课文,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评析。

任务是:用五分钟时间根据老师出示的课文中的一系列句子,选择其中自己认为难易程度合适的一项进行优劣比较。学生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语句。

任务一: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比较句子:“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珍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很珍惜。”

小组讨论,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异同,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任务二:“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稠子慢慢抹净。”

理解:“清白”、“玷污”两个词的含义。

讨论:从外祖父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外祖父的动作中你看出了什么?你能读好它吗?

(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墨梅图的珍爱。)

任务三:“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讨论:梅花的秉性像什么?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的是什么?

(体会比喻象征的写作手法。)

任务四:“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一句,找出唐诗宋词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体会:老人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任务五:学生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并写下自己对语句独特的感受。

3.读后任务

用五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展示,小结“梅花魂”的含义。全班交流朗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从他人的发言中汲取有价值的观点。

用两分钟的时间对本堂课进行小结。

用两分钟的时间布置课后任务:小组合作,找出一首与课文内涵相关的一首诗或散文的视频、录音带。先模仿,按照吟诵的要求派代表来在下节课展示。

五、结语

第3篇:任务型教学法论文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 任务型教学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05-01

在阅读教学中,任务型阅读教学虽然改变了传统的讲读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是任务型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弊端也普遍存在。下面,笔者针对任务型阅读教学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几点改进的措施。

1 任务型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L期以来,阅读教学沿袭讲读法,沿袭“五步教学法”,以下面的教学套路而进行:

(1)导入;(2)播放录音材料;(3)教师针对阅读材料提问,学生一一回答;(4)归纳段落大意;(5)讲解语言点;(6)读课文,并复述课文。

新课改下,教师们虽然意识到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但实践教学中,换汤不换药,“新瓶装陈酒”。教师们认为,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就是任务型教学了,没有从整体上把握任务型阅读教学的实质,导致阅读教学低效、无效,带有传统教学的浓重色彩。

2 任务型阅读教学的类型

任务型阅读教学,包括交际性和非交际性,非交际性的任务以语言任务或教学任务为主。

2.1 交际型任务

阅读教学中的交际型教学,一般以对话、表演等形式开展。如学生past and present的阅读课文时,设计一个角色表演活动;学习Fashion show时,让学生走上讲台,介绍自己的服装,开展“时装秀”展示活动;学习Friends时,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学习Pet时,介绍自己的小动物等。

其次,阅读活动中的“问”和“答”也是基本的交际性的任务活动,课堂上,教师应精心设计任务,安排活动,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到阅读教学中。

交际性型的任务很多,如角色表演、猜谜语、采访、讨论、写日记、辩论等。教学中,巧妙设计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动起来。

2.2 非交际型任务

非交际型任务,是以语言的学习为基础的任务,如根据情景猜测单词的意思。例如学习Natural Disaster的Reading时,教师呈现台湾大地震的惨景,呈现Timmy生还的情境,给出句子Timmy is of the survivors in the earthquake. What is the meaning of the “survivor”?

非交际型的任务型阅读教学,方法也很多,如句型转换、替换转换、多项选择等。

3 任务型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所谓任务型阅读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任务,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参与的积极性的教学方式。

3.1 预测课文主题

根据内容,设计话题,预测课文要谈的主题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如学学习8下unit7 Reading时,教师呈现ORBIS的图标,简单介绍ORBIS的眼科飞行医院的医护人员的生活与工作情况,创设“采访者”和马医生的对话的情境,提出问题: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让学生预测,记者可能提出的问题,以及马医生如何回答,这样,谈论ORBIS,预测对话内容,为有效阅读做铺垫。

3.2 选择文章标题

为文章选标题、写标题是中考任务型阅读的必考题型,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不让学生看标题,而是通过听、说、读之后,根据课文内容,给出2-3个标题,让学生选择一个最好的,是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利于学生整体上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

如学习Natural Dsiaster的Reading时,先呈现Timmy经历台湾地震的前后经过,再播放听力材料,然后给出两个标题,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和听力材料,为文章选择一个最佳的文题。(1)An earthquake in Tai Wan.(2)A survivor in the earthquake.

这两个标题看似相同,实则中心词不同。一个是“地震”,一个是地震中的“幸存者”。因此,让学生讨论和争论之后,再细读文章,再次确定哪个文题更好,这样,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3 填写图表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图标,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表格中的相关信息,训练学生捕捉主要信息的能力,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

如对于8上Unit1的阅读课文的教学,教师可以设计下面的表格:

让学生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完成信息表格的填写,根据表格内容,要求填写Betty、Max、May的外貌和性格特点,因此,阅读时,应注意外貌描写和性格特点的词和短语,以培养学生关注细节的能力。

3.4 小组合作,讨论段落大意

对于文章的主题的提炼和段落大意,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说得算”。而新课改下的互动课堂,文章的主题和段落大意的提炼,应教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而阐述观点,小组讨论,完善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如The story of Xi wang的教学,对于这篇文章的主题和段落,教师应“慢一步”,让学生自主讨论和探究,归纳出段意:

Para1: The growth of Xiwang.

Para2: The danger Xiwang is facing.

Para3: The importance we should protect Xiwang.

Para4: The action we should take.

任务型阅读教学以任务驱动阅读的教学方式。教学中,教师应巧妙设计任务、精心安排活动,突出任务引导,指导阅读探知,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们的悦读的天地,从而打造靓丽的阅读课堂。

参考文献:

第4篇:任务型教学法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要求 问题 对策 实例

论文摘要:任务型教学鼓励学生“在做中学”,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使用语言完成任务的方式来学习语言,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理论的提出为教学一线的教师转变教学方法,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们在面对新要求的同时,也遇到了新问题。该文从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出发,阐述了任务型教学法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对策建议和任务设计实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与实施现状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型语言教学源于1982年英国教育学家珀拉胡介绍英语教学时采纳的新教学方法,提倡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澳洲语言学家大卫·钮南(DavidNunan)认为:“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法具有结构性,它由教学目标、信息输入、活动方式、师生角色、教学环境等要素组成[1]。任务型教学法主要关注外语教学的心理语言学过程和认知过程,力图为学习者提供机会,通过课堂上以围绕意义展开的活动,参与开放型的交际任务。其课堂操作程序表现为一系列的教学任务,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学习者注重语言交际的意义,充分利用自己已经获得的目的语资源,通过交流获取所需信息,完成任务,其学习过程沿着开放的途径行进,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任务型外语教学在我国逐步兴起。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我国专家们对任务型教学的理解也有所差异。程晓堂(2004)指出,任务型教学主张为学习者提供一系列交际任务,要求学习者使用目的语来完成这些任务,在完成任务中学习语言[2]。李万铁、李雁卿(2007)则提出任务型教学是以模拟真实交际为基础的教学方式[3]68-73。

(二)任务型教学法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1.正确定位教师角色。教师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所起到的作用不应该仅仅是课本内容的灌输者,更应该是中介者和设计者。而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任务型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就是把教师支配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实现一种课堂时间分配的简单排列组合。其实不然,“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并不等于放任自流,也不等于把课堂时间全都还给学生,应该尊重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应该“教学生如何学”,而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教和学的关系,就是“教——教会学生学习,学——学会如何学习”[4]。教师事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任务计划,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对任务的选择;并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多和学生协商。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显得非常重要,既不能放手不管学生,也不能事必躬亲,甚至越俎代庖。

2.教师应不断提高技能。首先,教师应当具备的能力是任务设计的能力。教师应在遵循任务设计的真实性(authenticity)、功能性(functionality)、实用性(practicality)的原则下,明确任务目标(Goals)、主题(Topic),把握好活动类型(Activities);并设计好任务步骤(ProceduresorSteps)。其次,教师应当具备人际沟通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师在任务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中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引导和促进学生之间有效沟通的能力。最后,教师还应当具备综合的教育技能。任务是围绕意义展开的活动,教师在任务设计时应当考虑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广大外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语言的三重功能,即“语言既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知识的载体,同时还是思维工具”[5]50,认识到学科系统思维训练的必要性。所以,任务型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首先,现行的评价制度与任务型教学不相配。目前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基本上是“一试定终身”的终结性评价,而任务型教学要求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现行的考试考核制度及高考制度目前还不能与任务型教学的评价系统相配合。它不但不能刺激新的教学法的发展,反而起到潜在的妨碍作用,所以,教师们对使用任务型教学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其次,任务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很多教师认为实行任务型教学太难了。在使用任务型教学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并不能真正理解该教学法,因此,也就不能正确实施任务型教学。是故,在使用该教学法的过程中,因未能达到预期效果而放弃。再次,较为规范的任务大纲尚未形成,导致任务选择随意性的问题无法解决。现行的教学大纲虽然比以前的大纲重视任务型教学法,但真正系统的任务型大纲并未形成;加之学生和教师身上背着升学的压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执行的仍然是课改之前的传统产品式大纲,而产品式大纲忽视学习者的因素,不利于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四)对策建议

1.改变评价制度。这样就有可能尽快地、正确地确保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的顺利实施。无论是任务型教学大纲的制定还是执行归根结底要取决于我们对学生、教师的评价体系。如果我们仍然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升学率作为评价师生标准的话,那么任务型教学法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是小范围的“试验”,甚至还有可能沦为一纸空文或纸上谈兵。当然,形成多年的现有的评价体系,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就转变过来;摆在我们面前的道路是“漫漫其修远兮”,需要至少几代教育工作者付出艰辛的努力;但只要我们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并不断为之奋斗,就能逐渐看到改变带来的良好成果。

2.进行任务型教学技术培训。坚守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由于主、客观原因,不少教师的教学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因此,为了提高教师的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水平,利用节假日对他们进行培训,并定期、不定期地请教育专家到教学一线指导工作,有利于教师们将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也有利于提高他们运用该教学法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他们的教学信心。同时,鼓励学历不达标的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努力运用任务型教学。为此,学校和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一些优惠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激发这些教师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提升自己的动机。既要鼓励教师们自觉、主动地参加相应的教学培训,也要为他们的再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3.制定任务型大纲。任务型大纲存在三种形式,即程序大纲、过程大纲、任务大纲。程序大纲是由珀拉胡在印度实施的。珀拉胡创设了三种类型的任务,即信息差任务、观点差任务、推理差任务,并广泛运用于其教学实践。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关注的是语言的意义和学习过程,即任务的完成。目的语规则系统的形成是无意识的,是交际任务的“副产品”。在任务的选择上,任务是预先确定的,未经过对学生群体的需求分析;在难度分级上,只是停留在经验之谈上,表现出随意性。布瑞恩和坎德林于1984年提出了过程大纲,强调意义协商,把师生协商融入大纲设计。但未建立事先的任务需求识别,对任务的难度分级和排序提出了一系列可能的标准,却没有解答。朗和库鲁克斯于1992年提出了任务大纲。强调大纲提供的任务要经过需求分析,使任务能够做到学用一致,有利于学习者的中介语发展,促进二语习得。任务大纲的改进并不能避免其自身存在的问题,任务的穷尽性和层次性一直困扰着任务大纲的实施,并且任务的难度分级和排序也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6]6。

总之,从以上对任务型大纲三种形态的分析中不难看出,任务的分级和排序是语言学者一直追求的核心问题,更说明其在该教学法中的核心地位。而我们在未来任务型大纲的制定过程中应围绕任务的分级和排序,借鉴上述三位学者的理论并结合各地各层级学校的具体情况形成有针对性的任务型教学大纲。

4.英语任务型教学应基于对任务的分级和排序,构建以分级为基础、以围绕任务为中心开展阶梯式的教学活动。

在过程大纲中,布瑞恩(1984)提出了一个任务分级的设计模式,在四个层级上提供了多种选择,最终如何选择由使用者自己决定。参与者要在一个持续、循环的过程中参与各个层次的教与学的活动。

二、任务设计的实例

现将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试用英语教材第一册第11单元——Popmusic的教学任务设计的实例介绍如下:

任务:进行一场小型的辩论会。

目的:通过辩论,让学生领悟国内外具有代表意义的流行歌星的成功历程,体味他们成长与奋斗的艰辛,达到励志教育的目的。

语言技能: Discussing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 success

Step 1:Pre-task

(The students are asked to collect information about two famous pop stars.)

1.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关于周杰伦(作为国内当下流行歌星的代表)和猫王(作为国外昔日流行歌星的代表)的各种资料(including photos\ personal information\song

s, etc.)。

2.学生在组内和组外进行信息分享,相互展示。(The students share their information in groups and then the group speaker gives a short report . )

3.为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获取、记录信息要点,筛选有用信息,在课前把印有Jay Chou和 Elvis Presley ( The Hillbilly Cat) Birth time、Birth place、Schooling、Hobbies、Famous songs、Achievements栏目项的空白表格发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完成完善信息内容的任务。

Step 2:While-task

(Before the task begins, the teacher could tell some stories of ups and downs of life experience about the two famous stars.)

1.在教师介绍完两位pop stars鲜为人知的人生故事之后,可以在黑板上写出辩论比赛的双方观点。

甲方:Tale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 success.

乙方:Effor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 success.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后按照观点重新分组,并让学生推选出参加辩论的选手。

3.改变座位,先由甲、乙双方轮流陈述观点,然后采用对辩的形式强调各自立场,以在规定时间内有效陈述点多的一方获胜。

Step 3:Post-task

教师:对学生的辩论结果进行点评总结。

学生:(The students will finish the task inpidually after the class.)

1.Write a composition about the feeling the students get after studying the unit and express what they have learned from the pop star they adore.

2.Present the writing in the next class.

在辩论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在选手发言结束后,针对其发言进行提问或反驳,这种有意识的打断,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思辨能力。同时,形成一种师生间或生生间的互动,使得任务更加真实和深入,学生在提高口语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听力水平和应变能力、逻辑和辩证性思维能力。但教师对任务的干预要把握好度,不能影响辩手的思路,而应该在必要时启发他们的思维。教师应扮演好中介者和设计者的角色,引导辩论赛的进程,创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表达本方观点的热情;而不能左右学生的观点。

参考文献:

[1]NunanD.DesigningTasksfortheCommunicativeClassroomOxford[M].Oxford:UniversityPress,1989.

[2]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李万铁,李雁卿.任务教学法用于外语口语教学中的误区及建议[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版),2007,(8).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第5篇:任务型教学法论文范文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 课堂模式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教育部2001年版《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2011年版《英语课程标准》重申:“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为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服务。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由此可见,任务型教学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认识。

一、任务型教学的起源及内涵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始于1979年N.S.Prabhu在印度高科技区施行Bangalore Project。Prabhu把学习内容设计成各种交际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进行学习。他认为:“任务是学习者根据所给信息和经过思考得出某种结论或结果的活动。在完成任务时,学习者能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控制和调整。”这符合Krashen在1982年提出的语言习得理论,即学生掌握语言必须通过“可理解性的输入”,通过交际无意识地接触语言系统而掌握语言。

Long和Crookes认为,任务是一项有特定目的的工作或活动。在确定教学任务时,要进行需求分析,应使之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Nunan(1989)提出在设计任务时要考虑任务的结构组成。他认为,任务应具有结构性,并由任务目标、构成任务内容的输入材料、基于输入材料的各项活动、任务所隐含的教师和学生的作用及任务执行的环境五部分组成。

Willis(1996)又把任务型教学严格地分成三个阶段:前任务(pre-task);任务环(task cycle),包括任务(task)、计划(planning)、报告(reporting);后任务(post-task),包括分析(analysis)、操练(practice)。

Skehan(1998)在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一书中综述了前人的观点,提出了设计任务的五条原则:(1)表达意义是首要目的。(2)学习者需要解决某个交际问题。(3)学习者所做的事情要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活动有联系。(4)完成任务是最重要的。(5)对活动的评价要以结果为依据。同时,Skehan提倡的语言学习认知法使任务型教学获得了新的发展。

综上所述,任务型教学就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事先设计好教学任务、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环境,然后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感知、体验、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理解和交际,并通过交际无意识地习得语言。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基于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它通过合理设计并成功完成任务,让学生在互动、交际中运用语言,最终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提升了“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与传统教学法相比,任务型教学法注意信息沟通,具有真实性且活动量大,它协调、平衡了语言教学中一直存在的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发展语言系统和发展语言交际能力、语言课堂教学与语言自然习得及提高语言流利性和准确性与任务复杂性之间的矛盾。任务型教学法综合了传统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的优势,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在理论上具有明显的先进性。

二、任务型教学的课堂模式

任务型课堂教学分为三个阶段,主要过程如下。

(一)前任务(pre-task),即任务实施前的准备阶段。教师介绍与学习任务有关的话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或复习与所要进行的学习任务相关的单词、短语、句式等语言点,引入任务。

(二)任务环(task cycle),即任务实施阶段。

1.任务(task)。学生执行任务。

2.计划(planning)。各组学生准备以口头、笔头等形式向全班汇报他们是如何完成学习任务的,取得的成果是什么。

3.报告(reporting)。学生以口头、笔头、录音、录像或多媒体等形式向全班汇报自己所完成的学习任务的成果。

(三)后任务(post-task),即语言聚焦阶段。

1.分析(analysis)。学生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并完成一些与任务相关的练习或活动,教师针对他们在汇报过程中及练习中出现的一些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包括语义、词汇和语用等方面。

2.操练(practice)。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各种练习或活动操练语言难点,掌握词汇、短语、句型,另外学习一些实用的语言,并做好记录。

以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9A第2单元课文Colours and moods为例,简述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具体步骤。

(1)任务实施前的准备阶段。师生对话:①What’s your favourite colour?Why?②Do you think that colours can affect our moods?

(2)任务实施阶段。①提出学习任务:What do the different colours represent and how do they affect us?学生阅读课文并做笔记,教师巡视监控,当学生需要帮助时给予提示。②小组讨论,商定本小组向全班汇报的最后结果。③每组指派一名学生汇报结果,教师监控学生的汇报,确保每位学生都在参与活动。

(3)语言聚焦阶段。

①分析各组的结果,得出全班的结论,并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每空一词。

然后请学生两人一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A:What colour should I wear when I am sad/ tired/angry/...?

B:You should wear....

A:Why?

B:Because...represents...,it can....

同时请学生提出其不理解的单词、短语和句型,师生共同学习,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重点分析下列句型:a.People living in cold climates prefer to use warm colours in their homes to create a warm and comfortable feeling there.b.Yellow is the colour of the sun,so it can remind you of a warm,sunny day.c.Wearing red can also make it easier for you to take action.d.This can help when you are having difficulty making a decision.

②让学生做一份练习操练本课的语言难点,并在笔记本上摘抄有用的语言点。

三、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中的常见类型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各单元的语言知识和话题的不同,教师所设计出的任务是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的。结合教学实践,我归纳出以下几种常见的任务类型。

(一)阅读型。我在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9B Unit 2 Robots中设计了题为“家有机器人”的任务。操作过程如下:1.师生对话:Have you ever seen a robot?What can a robot do for us?2.布置任务:What could Mr Jiang’s robot do for him at first?But what troubles did the robot bring him later?3.个人阅读,然后小组讨论。4.全班交流。5.学习课文中的语言点,并做相关练习。

(二)模拟型。在7B Unit 3 Finding your way中我设计了题为“热心的交警”的任务。操作过程如下:1.布置任务,同桌之间一人当交警,一人为外地观光旅游者。2.旅游者在当地交通图上先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和要去的场所,然后向交警问路,同桌之间展开对话。3.小组展示。4.评出“热心交警”若干名。

(三)制作型。在7A Unit 3 Let’s celebrate中我设计了题为“贺卡传情”的任务。操作过程:1.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硬纸板,要求学生制作一张教师节贺卡,正面为图(照片、贴画、简笔画等),背面为文字。2.四人小组活动,交流、修改自制的贺卡。3.全班交流,评出“最佳制作奖”和“最佳贺词奖”。

(四)调查型。在8A Unit 4 Wild animal中我设计了题为“保护动物,人人有责”的任务。操作过程:1.出示一张有关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调查表。2.四人一组活动,互相调查,判断彼此日常行为的正误,讨论今后的努力方向。3.小组汇报调查结果。4.全班评选“动物卫士”。

(五)采访型。在9B Unit 4 Great people中我设计了题为“对话Neil Armstrong”的任务。操作过程:1.布置任务,让学生模拟采访第一个在月球上行走的人Neil Armstrong。2.全班讨论:作为记者,可以向Neil Armstrong提问哪些问题。3.两人小组开展活动,分饰记者和Neil Armstrong。4.请几个小组在全班面前表演。5.评选最佳记者。

(六)活动型。在8B Unit 4 A Charity show中我设计了题为“筹办为雅安加油慈善义演”的任务。操作过程:1.布置任务,筹办为雅安加油慈善义演。2.小组活动,构思活动内容,设计海报,撰写动员民众捐款捐物的演讲稿,拟定出一份详细的活动计划。3.小组展示。4.全班评选最佳策划。

(七)游戏型。在7A Unit 1 This is me中我设计了题为“缤纷奥运”的任务。操作过程:1.全班共同列出所知的奥运会体育项目的英文名称。2.每位学生自选一个体育项目制作谜面。3.四人小组活动,交流、润饰谜语。4.小组展示,全班猜谜。5.评选最佳谜语。

(八)事务型。在8A Unit 6 Natural disasters中我设计了题为“情满人间”的任务。操作过程:1.让学生观看一起交通事故的录像:由于雨雪天气,小轿车撞人。2.四人小组讨论:如果你是那名司机,应如何处理该事故。3.各组分角色表演对该事故的处理过程。4.评选最美司机、最美路人。

(九)辩论型。在8A Unit3 A day out中我设计了题为“旅行之我见”的任务。操作过程:1.对全班进行口头调查:What do you think of travelling?Is it good or bad?2.观点相同的每4~6人自由组成一个小组,收集资料。3.每组推荐一名辩手参加班级辩论赛,正方观点Travelling is good,反方观点Travelling is bad。4.评选最佳辩手和辩论赛的优胜方。

四、任务型教学对初中英语教师的要求

为了深入、广泛、成功地开展任务型教学活动,我认为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习理论。初中英语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交流,更新教学理念,积极参与课程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研究,自觉成为自主的任务型教学的实践者。

(二)进修业务。初中英语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具有基本的任务设计能力、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懂得如何学习,同时,英语教师要自觉加强自身的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

(三)巧设任务。初中英语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教学活动,以学生的需要分析和需要评估为出发点,适当地选择任务的类型,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构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系列;重视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融合;注重任务复杂度的逐步增加和不同层次的任务的链接;设置语境,努力营造跨文化交际氛围;着力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四)注重评价。初中英语教师要重视评价,所设计的每一项任务都必须有结果,并且用墙报、黑板报、口头报告、书面报告等形式展示出来,从而激励学生建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继而转化为继续学习的强大动力。

(五)及时反思。初中英语教师必须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了解自己的教学理念与任务型教学理念之间有何差距,了解自己在教学设计和课堂任务的实施中存在哪些问题及其原因,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

任务型教学较好地体现了现代语言教育中关于交际能力、认知过程、感受与经历、信息分析与整合、学习策略以及合作学习等理念,是语言教学的有效方法。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完成某项具体任务,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交际的过程和语言的功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语言运用能力,并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任务型教学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需要广大初中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大胆实践、积极探索,以使得该教学模式发挥出最大的效应。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第6篇:任务型教学法论文范文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合作学习;语言真实性

Abstract: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BL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ve teaching approach, has aroused people’s great attention. Though it shows great significance, it is not perfect and can not be applied in all levels of teaching.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TBLT, this paper aims to discuss its significance and limitations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eanwhile, some suggestions are given in the hope that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can be beneficial and reflect their own teaching.

Key words: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authenticity of language

在过去的一百年间,英语教学发展史上经常出现众所周知的“钟摆现象”,教学法的变更常常让教师们目不暇接。不少学者呼吁:是制止迷恋教学方法的潮流继续下去的时候了,因为没有一种教学方法能包治百病。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习研究已经开始从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向社会文化观和生态学方向转变,学习理论方面,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论、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都带给语言教学诸多启示。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实际上这意味着“后方法时代”的来临。任务型教学是“后方法时代”讨论较多的教学途径之一,凸现了语言学习的社会属性。任务型教学作为交际教学法的发展,自产生至今理论的构建还在不断完善,对该理论的研究犹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然而对任务型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借

鉴作用及其局限性的论述并不多见。鉴于此,本文试图从任务型教学理论出发,对这一问题作一点有益的探讨。

一、任务型教学的定义

任务型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由勃雷泊(N. S. Prabhu)从教学的角度提出来的,其目的是通过运用语言完成任务的方式学习语言。在此基础上, Candlin、 Nunan、Long、Crookes、Willis、Skehan和其他语言教学的专家学者都从不同方面对任务型教学进行了研究,赋予任务型教学新的内涵。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单位,计划、组织、实施第二语言教学的途径。这里的“任务”并非语言问题,而是有待学习者用目的语去解决的交际问题。任务型教学从促进“学”的角度设计课堂,认为促使第二语言习得的实质性条件是:接近自然的语言学习环境、丰富大量的目的语输入和语言实践,以及由此产生的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和意义协商。“任务”被视为创造上述条件的有效媒介物。任务型教学主张:有效的语言学习不是传授性的,而是经历性的。学习活动和学习内容一样重要。

任务型教学视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任务的选择、设计和组织力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使他们形成学习的内在动机。从发展认知、培养能力的角度看,以任务为本的学习是一种“做中学”,它已不仅仅局限于语言的实践。通过任务学习而不是靠一套教材和书本练习,可以让学生体验人是如何用语言做事或处理矛盾的。这方面典型的例子有决策任务(decision-making tasks)和问题解决任务(problem-solving tasks)。完成这样的任务要求学习者设法用所学语言去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学会处理人际交往中的信息差、推理差、观点差。

这是一个各方通过相互合作、交换看法、意义协商、协调斡旋以达到相互理解,争取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潜移默化中也培养了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任务型教学一定程度上把语言能力目标与生活工作能力目标联系起来,通过完成任务学会交际已超越了语言学习本身。

综上所述,任务型教学反映出当前语言教学正开始从研究如何“教”到研究如何“学”、从侧重教语言知识到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从注重语言本身到注重语言习得与运用的转变趋势。

二、任务型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借鉴意义

2001年5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新《标准》在教育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任务、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和创新,将改变传统的重语言知识、轻语言能力的倾向作为改革重点;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和加强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英语课程的根本任务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新《标准》还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写入教学建议。

新《标准》颁布后,学界也有很多关于任务型教学的优势的探讨。程晓堂指出任务型教学的主要优点为:1. 有利于解决传统语言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2. 有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3.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4.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5.有利于个性化学习;6.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左焕琪认为任务型教学是根据教学目标从实际生活中选择一项任务,围绕任务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及其它能力,并进行外语知识教学,它被认为是当代培养交际能力较好的方法[2]。

根据外语学习理论以及任务型教学的特点,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以下原则做法值得借鉴。

(一) 真实性

Willis, J把任务定义为:有目的的活动,学习者在活动中运用语言取得真正的效果[3]。教学中,设计一个教学活动或任务,首先要考虑所设计的活动在我们日常生活语言交际中什么场合或情景下会发生,即考虑其真实性。因为,语言是镶嵌在真实的情景中的,没有真实的情景,语言就失去了其交际价值,人们所学到的语言知识也很难迁移到具体的情景中。设置情景要绝对真实往往难以做到,遵循真实性原则是指所设置的情景要尽可能地贴近生活,或最大限度地模拟真实生活中的交际情景。目前随着国家对大学英语的投入和高度重视,许多学校都可以运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多媒体是集图画、图像、形象、动画、声音、音乐与文本于一体的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生动与多样的文化背景,这是任何教材无法比拟的。网络上的内容更是极其丰富,教师可以从一些外语网站上下载一些原汁原味的各种材料给学生,加大学生的语言输入。

(二)互动性

互动性是指语言交际的方式是双向的,如对话、会话、讨论等。在生活中,人们交谈方式是双向的,而单向交际方式则很少出现,如自言自语或演话剧中的独白等。互动必然带来意义协商以及对输出话语的修正,使信息的交流和语言知识的建构成为可能。互动需要合作,需要了解交谈的起止、轮换等话语常规,需要明白互动双方的人际关系和身份特征,需要选择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进行有意义的交流。可以说,没有互动,也就没有学习,更不会有语言学习。教学活动的设计就是要注意互动性原则,比如对话、问答、小组讨论、辩论等活动都是很好的形式。应该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从每一次发言中享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满怀信心地感到:我想说,我能说,我能与别人很好地互动。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提倡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三)重视做事过程

设计一个任务,让学生动手动脑,克服困难,用语言去完成。完成任务的过程是运用语言做事的过程。做事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学习者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不同的语言反应,创造独特的方法来解决复杂的问题,完成任务。在语言教学理论的研究中有两种观点,即重视“过程”(process view)还是偏重“结果” (product view)。任务型教学重视做事的过程,把学习语言看作是做中学的过程——学习者通过有意义地使用语言来发展自己的语言体系。任务型教学的突出特点是从“学”的角度设计教学,这是其最有价值的内核之一。在教学设计中,应从“学”的角度设计一系列有明确目标要求的活动,或者说任务(因为有目标要求,不妨称之为任务),交给学习者自己去完成,使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参与小组讨论、同伴交流等形式达到目的,不仅体验了学习过程,也避免了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因为任务的完成既需要个体积极思考,又要与同伴或小组成员探讨协商。在各种活动中,学生为获取知识或为得出结论而进行积极的探索和主动的认知体验。因而他们所获得的无论是对内容的理解或是语言形式的感悟都是积极思考的结果,便于纳入已有的目的语语言图示框架,使该框架得到发展。同时,整个过程强调用目的语表达,许多任务必须借助说和写来完成,因而使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加强,这正是大学生的薄弱环节。该过程能较好地平衡语言接受能力(receptive ability听、读)与语言产出能力(productive ability说、写)之间的关系。因为学生要完成任务就离不开表达,要成功表达又必须以理解和吸收语篇的内容含义并注意语言的形式结构为前提。这样,在培养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就带动了领会技能─听力和阅读能力的发展。

这样的学习活动的一大特点是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关于小组学习的作用许多学者都有过论述。在外语教学的领域中,研究小组学习法较有影响的有Long和Crookes等人。除此以外,N.S.Prabhu, D.Nunan和P Skehan等人也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可见,近年来小组学习法已成为一些教育心理学家和应用语言学研究工作者关注的热点。例如,合作阅读通过使学生参与合作的活动培养阅读理解的技巧,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扩充词汇、促进学生间合作的教学手段。

在我国班级规模通常较大的情况下,小组学习更具特殊意义。它大大增加了每个人的语言实践机会,创造了宽松的语言学习环境,集体的荣誉感和同伴的压力也有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笔者曾在口语课上组织过四人左右的小组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Elbaum的研究表明,两人小组的学习效果依赖于小组中学生的角色,当阅读水平较差的学生与同龄人结成学习小组时,他们将获得更大的帮助。

三 、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的局限性

不容忽视的是来自西方社会的任务型教学,其产生和发展都有其特定的土壤。即使是在国外任务型教学也未得到广泛的应用。作为一个舶来品,我们对任务型教学的倡导应把握怎样的尺度,需要我们进行认真思考。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还要充分考虑其局限性。

(一)语言学习环境与动机的重大差异

就英语学习来说,作为任务型教学发源地的西方社会有着与我国相去甚远的语言学习环境和条件。任务型教学的倡导者主要分布在英语属于官方语言的国家和地区。他们的教学对象是已经生活在目的语社会的语言学习者,即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由于第二语言学习者已经生活在目的语社会,他们迫切需要掌握目的语,以解决生活和自身发展的诸多问题。抱着这种需要进行目的语学习,在语言学习动机研究中称之为融入性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即出于融入目的语社会的各种需要去学习语言。英语学习是为了生存,目的在于能用所学语言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而我国严重缺乏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学生不可能在自然环境下习得英语。目前虽然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缺乏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的状况有所改善,但仍与国外有很大差异。而且由于远离目的语社会,不以融入目的语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生活为目的,因此我国以在校生为主体的绝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主要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许多大学生把学习外语的目的定位在通过四、六级考试。这种学习动机是一种外部的工具性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

魏永红认为正是由于这一特定的语言学习环境使得学习者的语言输入与接触量极其有限,从而使得任务型教学所倡导的“让学习者通过对语言的感知体验,建构起对目的语系统的认识”的理念显得有些不切实际[4]。

(二) 中、西方学习文化的差异

所谓学习文化( learning culture) , 与其他文化形态一样, 是观念、态度、行为方式的表现, 也是民族文化传统的产物之一。具体而言, 学习文化是教师和学生对学习本质和学习方法的理解, 对课堂教学的期望, 对师生作用的认识以及这些观念、态度和认识在教学上的反映。外语教学在这些问题上的不同表现就形成了不同的外语学习文化。由于外语学习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差异, 中国与西方的外语学习文化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西方的外语学习文化总体上是输出型的。重视输出的外语学习文化特别重视语言的运用,使学习者已有的语言资源转化为效益。这与任务型教学为学习者提供交际的机会和动力,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交际的宗旨是一致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生成、领会和应用语言知识和交际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以及磋商、交流、协调、合作等交际能力。

我国的外语学习文化是以输入为主的。我国的外语教学传统是以教师为主导, 以语言知识为中心, 以阅读为主要学习途径, 以词汇量为目标,由此形成了一种输入多、输出少、重知识、轻技能、学习有余而交际不足的根深蒂固的外语学习文化。这种学习文化除了受我国外语学习环境的制约以外,主要是民族文化传统影响的结果,如崇尚师道尊严的教育观念等。以输入为主的外语学习文化的弊端之一是学生学到的语言知识难以转化为语言技能。因为停留于记忆阶段的语言知识仅仅是陈述性知识, 必须经过反复运用和大量的语言实践, 参与有意义、有目的的交际, 才能转化为自动化的程序性知识, 最终形成语言交际能力。

由于大多数学生在入大学前已经适应了以输入为主的学习文化,因此经常会出现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没有学生做出反应教师只好自问自答的尴尬局面。因此,笔者认为,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策略进行指导,帮助学生适应以输出为主的学习文化,由学习知识向学习技能转变。

笔者认为任务型教学代表了西方重视输出的语言学习文化,其引进和倡导为我们的英语教学增添了新的途径及不同的视角,对改变我国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同时还应看到,由于语言学习环境与动机及中、西方学习文化的重大差异,使得任务型教学的实施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我们对任务型教学的借鉴应该是抓住其本质与合理内核,而不应是形式上的盲目模仿。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探索,今天我们已认识到,没有一种教学方法能包治百病,世界上不存在什么“最好的英语教学方法”。在“后方法时代”,尽管决定课堂教学成效的因素很多,如教师与学生的理念与能动作用以及教学中使用的策略、方法及手段等,但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体现任务型教学原则的同时注重吸收其它传统教学方法的精华,我们的大学英语课堂一定会有所改观。

[参考文献]

[1] 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左焕琪.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第7篇:任务型教学法论文范文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8-0-01

一、任务教学法来源及其意义

它是基于分析任务型教学和语法教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不仅关注语言形式也关注语法。英语课堂教学让学生去用英语完成各种情景中真实的学习任务,以此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任务型语法教学旨在改变传统的语法课堂中的呆板教学方法,使语法课堂不再枯燥乏味。

二、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

任何一种语言教学途径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任务型教学的发展就是一边实践一边研究的结果。以下四种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解释任务型教学途径的合理性。

1.互动理论

互动理论认为,交流的各方在互动的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为了克服这种困难,交流各方必须进行有意义的协商。学习者在意义协商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大量的可理解的输入,这有利于语言学习。

2.社会文化理论

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也是互动,它从社会文化角度研究互动。在社会文化理论强调的互动过程中,学习者共同参与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可以从对方身上学到一些自己没有掌握的语言结构和语法内容。

3.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也是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之一。认知理论认为,学习者在传统的语言学习活动中,主要关注语言形式的学习,这不利于语言能力的发展。而在任务型语言学习活动中,学习者注意语言的表达,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三、任务型教学法的运用

1.任务前阶段

在开始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预习课文,主要任务是搜集相关资料,归纳出文章的主题和提纲。同时,对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和难句进行标注、讨论,以扫除阅读上的障碍, 针对这一环节中的问题和错误,教师可指出其中较普遍和典型的问题并加以纠正。

例如:通过一次野外郊游,给学生讲述现在进行时。

Step 1:Pre-task 让学生准备并且收集相关词汇和句型。

如 have a wonderful dayhelp each other 并且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

2.任务中阶段

课堂语言教学应实现由语言形式到语言运用的转变。教师应在活化教材上下工夫,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进行有意义的交际,积极参与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交际活动。

Step 2:While-task 让学生分组并且互相讨论。在老师讲解完现在时的用法以后让学生用现在时进行互相交流。

1.任务后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前面进行总结。在课内学生主要通过复述课文和写作来完成对课文的全面理解。而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出了课堂,英语学习环境难以保证。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布置任务帮助学生加强课外英语实践活动,营造课外英语学习氛围。

Step 3:Post-task

教师:对学生的辩论结果进行点评总结。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在选手发言结束后,针对其发言进行提问或反驳,这种有意识的打断,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思辨能力。

例如:复习和巩固一般过去式的用法

必备的基础词汇和句型:where are you?

Did you go there by bus?

Why did you go there ?

词汇: go there

Have a picnic

活动形式:将一个班级分成六组。每个小组一个组长。

操作过程:1.老师让学生每个人准备一张情景照片

2.这六个小组的成员,每个人用过去式相互提问,如:where have you been?

3.各个小组长总结每个人去过的地方

第8篇:任务型教学法论文范文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要求 问题 对策 实例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与实施现状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型语言教学源于1982年英国教育学家珀拉胡介绍英语教学时采纳的新教学方法,提倡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澳洲语言学家大卫·钮南(davidnunan)认为:“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法具有结构性,它由教学目标、信息输入、活动方式、师生角色、教学环境等要素组成[1]。任务型教学法主要关注外语教学的心理语言学过程和认知过程,力图为学习者提供机会,通过课堂上以围绕意义展开的活动,参与开放型的交际任务。其课堂操作程序表现为一系列的教学任务,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学习者注重语言交际的意义,充分利用自己已经获得的目的语资源,通过交流获取所需信息,完成任务,其学习过程沿着开放的途径行进,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任务型外语教学在我国逐步兴起。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我国专家们对任务型教学的理解也有所差异。程晓堂(2004)指出,任务型教学主张为学习者提供一系列交际任务,要求学习者使用目的语来完成这些任务,在完成任务中学习语言[2]。李万铁、李雁卿(2007)则提出任务型教学是以模拟真实交际为基础的教学方式[3]68-73。 

(二)任务型教学法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1.正确定位教师角色。教师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所起到的作用不应该仅仅是课本内容的灌输者,更应该是中介者和设计者。而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任务型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就是把教师支配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实现一种课堂时间分配的简单排列组合。其实不然,“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并不等于放任自流,也不等于把课堂时间全都还给学生,应该尊重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应该“教学生如何学”,而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教和学的关系,就是“教——教会学生学习,学——学会如何学习”[4]。教师事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任务计划,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对任务的选择;并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多和学生协商。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显得非常重要,既不能放手不管学生,也不能事必躬亲,甚至越俎代庖。 

2.教师应不断提高技能。首先,教师应当具备的能力是任务设计的能力。教师应在遵循任务设计的真实性(authenticity)、功能性(functionality)、实用性(practicality)的原则下,明确任务目标(goals)、主题(topic),把握好活动类型(activities);并设计好任务步骤(proceduresorsteps)。其次,教师应当具备人际沟通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师在任务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中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引导和促进学生之间有效沟通的能力。最后,教师还应当具备综合的教育技能。任务是围绕意义展开的活动,教师在任务设计时应当考虑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广大外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语言的三重功能,即“语言既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知识的载体,同时还是思维工具”[5]50,认识到学科系统思维训练的必要性。所以,任务型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首先,现行的评价制度与任务型教学不相配。目前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基本上是“一试定终身”的终结性评价,而任务型教学要求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现行的考试考核制度及高考制度目前还不能与任务型教学的评价系统相配合。它不但不能刺激新的教学法的发展,反而起到潜在的妨碍作用,所以,教师们对使用任务型教学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其次,任务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很多教师认为实行任务型教学太难了。在使用任务型教学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并不能真正理解该教学法,因此,也就不能正确实施任务型教学。是故,在使用该教学法的过程中,因未能达到预期效果而放弃。再次,较为规范的任务大纲尚未形成,导致任务选择随意性的问题无

法解决。现行的教学大纲虽然比以前的大纲重视任务型教学法,但真正系统的任务型大纲并未形成;加之学生和教师身上背着升学的压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执行的仍然是课改之前的传统产品式大纲,而产品式大纲忽视学习者的因素,不利于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四)对策建议 

1.改变评价制度。这样就有可能尽快地、正确地确保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的顺利实施。无论是任务型教学大纲的制定还是执行归根结底要取决于我们对学生、教师的评价体系。如果我们仍然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升学率作为评价师生标准的话,那么任务型教学法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是小范围的“试验”,甚至还有可能沦为一纸空文或纸上谈兵。当然,形成多年的现有的评价体系,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就转变过来;摆在我们面前的道路是“漫漫其修远兮”,需要至少几代教育工作者付出艰辛的努力;但只要我们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并不断为之奋斗,就能逐渐看到改变带来的良好成果。 

2.进行任务型教学技术培训。坚守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由于主、客观原因,不少教师的教学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因此,为了提高教师的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水平,利用节假日对他们进行培训,并定期、不定期地请教育专家到教学一线指导工作,有利于教师们将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也有利于提高他们运用该教学法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他们的教学信心。同时,鼓励学历不达标的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努力运用任务型教学。为此,学校和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一些优惠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激发这些教师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提升自己的动机。既要鼓励教师们自觉、主动地参加相应的教学培训,也要为他们的再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3.制定任务型大纲。任务型大纲存在三种形式,即程序大纲、过程大纲、任务大纲。程序大纲是由珀拉胡在印度实施的。珀拉胡创设了三种类型的任务,即信息差任务、观点差任务、推理差任务,并广泛运用于其教学实践。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关注的是语言的意义和学习过程,即任务的完成。目的语规则系统的形成是无意识的,是交际任务的“副产品”。在任务的选择上,任务是预先确定的,未经过对学生群体的需求分析;在难度分级上,只是停留在经验之谈上,表现出随意性。布瑞恩和坎德林于1984年提出了过程大纲,强调意义协商,把师生协商融入大纲设计。但未建立事先的任务需求识别,对任务的难度分级和排序提出了一系列可能的标准,却没有解答。朗和库鲁克斯于1992年提出了任务大纲。强调大纲提供的任务要经过需求分析,使任务能够做到学用一致,有利于学习者的中介语发展,促进二语习得。任务大纲的改进并不能避免其自身存在的问题,任务的穷尽性和层次性一直困扰着任务大纲的实施,并且任务的难度分级和排序也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6]6。 

总之,从以上对任务型大纲三种形态的分析中不难看出,任务的分级和排序是语言学者一直追求的核心问题,更说明其在该教学法中的核心地位。而我们在未来任务型大纲的制定过程中应围绕任务的分级和排序,借鉴上述三位学者的理论并结合各地各层级学校的具体情况形成有针对性的任务型教学大纲。

4.英语任务型教学应基于对任务的分级和排序,构建以分级为基础、以围绕任务为中心开展阶梯式的教学活动。 

在过程大纲中,布瑞恩(1984)提出了一个任务分级的设计模式,在四个层级上提供了多种选择,最终如何选择由使用者自己决定。参与者要在一个持续、循环的过程中参与各个层次的教与学的活动。 

二、任务设计的实例 

现将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试用英语教材第一册第11单元——popmusic的教学任务设计的实例介绍如下: 

任务:进行一场小型的辩论会。 

目的:通过辩论,让学生领悟国内外具有代表意义的流行歌星的成功历程,体味他们成长与奋斗的艰辛,达到励志教育的目的。 

语言技能: discussing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 success 

step 1:pre-task 

(the students are asked to collect information about two famous pop stars.) 

1.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关于周杰伦(作为国内当下流行歌星的代表)和猫王(作为国外昔日流行歌星的代表)的各种资料(including photos\ personal information\song 

s, etc.)。 

;

2.学生在组内和组外进行信息分享,相互展示。(the students share their information in groups and then the group speaker gives a short report . ) 

3.为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获取、记录信息要点,筛选有用信息,在课前把印有jay chou和 elvis presley ( the hillbilly cat) birth time、birth place、schooling、hobbies、famous songs、achievements栏目项的空白表格发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完成完善信息内容的任务。 

step 2:while-task 

(before the task begins, the teacher could tell some stories of ups and downs of life experience about the two famous stars.) 

1.在教师介绍完两位pop stars鲜为人知的人生故事之后,可以在黑板上写出辩论比赛的双方观点。 

甲方:tale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 success. 

乙方:effor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 success.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后按照观点重新分组,并让学生推选出参加辩论的选手。 

3.改变座位,先由甲、乙双方轮流陈述观点,然后采用对辩的形式强调各自立场,以在规定时间内有效陈述点多的一方获胜。 

step 3:post-task 

教师:对学生的辩论结果进行点评总结。 

学生:(the students will finish the task individually after the class.) 

1.write a composition about the feeling the students get after studying the unit and express what they have learned from the pop star they adore. 

2.present the writing in the next class. 

在辩论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在选手发言结束后,针对其发言进行提问或反驳,这种有意识的打断,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思辨能力。同时,形成一种师生间或生生间的互动,使得任务更加真实和深入,学生在提高口语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听力水平和应变能力、逻辑和辩证性思维能力。但教师对任务的干预要把握好度,不能影响辩手的思路,而应该在必要时启发他们的思维。教师应扮演好中介者和设计者的角色,引导辩论赛的进程,创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表达本方观点的热情;而不能左右学生的观点。 

 

参考文献: 

[1]nunand.designingtasksforthecommunicativeclassroomoxford[m].oxford:universitypress,1989. 

[2]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李万铁,李雁卿.任务教学法用于外语口语教学中的误区及建议[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版),2007,(8).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5]文秋芳,周燕.评述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j].外语学刊,2006,(5). 

第9篇:任务型教学法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是在认知心理学基础上吸收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的研究成果,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可以使学生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促进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本文谈到了任务型教学的定义、原则、任务类型及任务型教学设计,希望带给工作在一线的英语教师们一些教学启示。

任务型教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典范课堂教学模式。它提倡“做中学”和“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意义的表达,是一种通过完成老师给出的任务来达到语言学习的教学方法。本文是基于Nunan和Willis的任务型教学研究角度出发的。

一、任务型教学的定义

任务型教学没有唯一固定的定义,研究者都有互相交错但是不完全相同的定义,但涵盖的意义大都一致。因研究角度的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定义。这里提到最有影响力的两位学者的定义。Nunan(1989)认为,“任务是一项课堂活动,目的在引导学生参与目标语的理解,操作,输出和运用目标语言交流,其关注点主要在于意义交流而非语言形式本身。” 英国语言学家Jane Willis(1996)对任务的定义为:“有明确目标的旨在达到特定目标的课堂交际活动。”综上观之,任务型教学就是通过各种课堂或课外活动,让学习者更关注语言意义,最终达到目的语的学习。

二、任务型教学的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任务的设计要为学习者提供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语言情境和语言形式等要符合实际的功能和规律,使学习者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应用;(二)形式与意义结合原则。任务的设计注重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学生在实施任务的时候,要注重这两者的结合。如果只完成任务而没有注意语言形式的机会,可能会使得任务没有重点,或者很难使学生的中介语得到发展;(三)阶梯型任务原则。每个单元的任务都组成一个教学的阶梯,每个任务就是这个梯子中的一个台阶。所以任务的设计需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形成由初级任务向高级任务以及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

三、任务类型

Nunan (2004)列举了若干可用于小组活动的语法任务。根据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产生的互相影响把任务分成五类:(一)信息差任务(Information-gap):语言信息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从一种形式到另一种形式的转换;(二)调查型任务(survey):调查者可以调查同学们的兴趣爱好,组织者可以据此爱拍一些同学们感兴趣的户外活动;(三)语法图表(grammar charts):语法学习可以采用归纳法,即给予学生大量还有某种语言用法的语言材料,可以是短文,对话或其他文本及音响资料;(四)观点差(Opinion- gap):学生参加讨论,交换意见,但无需达成一致关于任务,当然还可从其它角度分类;(五)推断差(reasoning-gap):这样的任务需要根据已知的信息进行推测、归纳,或依据所掌握的形式方式得出一个合理的结果或决定。

四、设计教学任务

在任务型教学中, 教学过程就反映在具体的教学设计当中, 教学任务链应该是步骤明晰的、可操作性强的。为使任务型教学模式能在教学中具体实施,Willis (1996)提出了一个实施框架。 转贴于

(一)任务前阶段:主要是教师向学生介绍话题和任务,突出有用的词汇和短语,激发学生兴趣。

(二)任务环阶段:分为任务、计划与报告三个步骤:1、任务阶段:学生执行任务,可以小组形式完成任务,此环节教师起的是监控作用;2、计划阶段: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形式可以是口语或者书面的。在此阶段,学生可以向老师咨询,此环节教师起的是语言顾问的作用;3、报告阶段:学生分组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此环节教师起的是主持人的作用。

(三)语言聚焦阶段:分为分析和操练两个步骤。1、分析:关注的焦点开始从语言意义转移到语言形式上来。老师和学生一起分析词汇及语法,聚焦形式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关注语言的准确性;2、操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重难点,包括词汇及语法。适量的控制型练习是必要的,这些练习使整个教学程序更易于许多普通学习者。

五、结语

本文谈到了任务型教学的定义、原则、任务类型及教学设计,不仅给教师理论指导,还谈到了任务的具体实施步骤。大学外语教师应更多地关注任务型语言教学,来改变大学英语学习者哑巴英语的状况。具体说来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任务,实现其教学目标,使得学生享受任务的乐趣,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希望本文会给工作在一线的英语教师们一些教学启示。

参考文献

[1]Ellis, R. 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2]Nunan, D.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M].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3]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