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舞蹈演出论文范文

舞蹈演出论文精选(九篇)

舞蹈演出论文

第1篇:舞蹈演出论文范文

【关键词】舞蹈心理学 舞蹈创作与表演 舞蹈审美与欣赏

一、舞蹈心理学理论框架的设立

舞蹈心理学是心理学新近设立的应用学科,主要对舞蹈中的心理学问题进行研究。平心教授在“舞蹈心理学”学科体系的建立上,以心理学为框架对其进行科学分类,形成了严密的逻辑体系,为舞蹈心理学新学科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平心认为:“舞蹈心理学必须以舞蹈为基础、以美学为指导,以心理学原理为内容和体系。它不仅是艺术学和舞蹈学的一个门类,而且也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舞蹈心理学研究思路是以普通心理学和艺术心理学为依据,从而形成舞蹈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和理论,主要有以下章节:舞蹈感觉、舞蹈意象与想象、舞蹈思维、舞蹈情感、舞蹈动作技能、舞蹈气质与性格、舞蹈能力、舞蹈教育、舞蹈心理学理论等。既然是基本内容和理论,自然就涉及舞蹈的各个环节并对舞蹈的各个环节具有指导意义与作用。”①它的理论来源主要是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艺术心理学与美学,这种分类方法利用了已有百余年历史的心理学作为框架,对舞蹈心理学进行创造性的分类,纵横交错,自成一体,为整个学科的建立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舞蹈心理学的三个领域

舞蹈心理学大致分为三个领域――舞蹈教育与教学领域、舞蹈创作与表演领域、舞蹈审美与欣赏领域,这三个领域中,舞蹈教学心理的研究早已从教育心理学中分离出来,则更成熟一些。

1.舞蹈教学是舞蹈心理学的重点,着墨较多,主要涉及舞蹈感觉、舞蹈思维、舞蹈技能等章节,在舞蹈教育中的动作记忆、舞蹈动作、操作思维的问题等都影响着舞蹈教育成效。

在舞蹈学习中,要求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如视觉、听觉、动觉、平衡觉等的感知动作,通过舞蹈动作思维,学习舞蹈技术,通过反复练习形成熟练的舞蹈动作技能。这里所说的舞蹈技术是指学习某一舞蹈科目,如蒙古舞蹈的硬肩、软肩技术。这里所指的舞蹈运动技能又称“动作技能”,指人体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一种能力。它是经过训练后熟练并自动化完成舞蹈作品的能力。这种舞蹈技能较一般的纯运动技能更复杂,因为舞蹈表演需要具有传情达意的功能,即演员在完成动作时还要有情感表达,舞蹈心理学对这一问题做了一定的论述与表达。

舞蹈学学生的智力发展与个性心理特征是舞蹈教育的重要方面,是一个需长期努力与潜移默化教育的过程。舞蹈学生对智力要求有何特点、智力与个性的养成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学员个别差异与教学中的因材施教,以及舞蹈演员气质类型划分与角色扮演,都是舞蹈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在舞蹈创作与表演领域的探讨

《舞蹈心理学》主要谈了舞蹈创作中的舞蹈思维与艺术想象,主要涉及舞蹈思维、舞蹈情感章节。

舞蹈思维可分为舞蹈动作思维、舞蹈形象思维、舞蹈抽象思维,该书谈了如何激发创作灵感及舞蹈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舞蹈表演是舞蹈演员对舞蹈编排艺术构思的创造性舞台体现。演员在舞蹈表演中具有二次创造的能动性,应具备较全面的艺术素养,有一定的创造性和表现力。

舞蹈表演必须形神兼备,表演者须先学习角色的外部动作技术,再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去塑造艺术形象。演员的面部与肢体表情是观众认识舞蹈形象的重要方面。舞蹈心理学一书详细论述了情感的概念、分类与舞蹈表情手法。

在舞蹈表演中,青少年学生初次参加表演时会产生焦虑,如何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心理调控能力等也是舞蹈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此外,舞蹈心理学还研究舞蹈活动与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以及舞蹈活动与素质教育的相互关系。

3.在舞蹈审美与欣赏领域的探究

舞蹈美学是从总体上高度概括、抽象,上升到揭示舞蹈规律及其本质。近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为舞蹈审美心理的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对于舞蹈的创作、表演和欣赏从审美心理方面提供了科学的借鉴。平心教授在《舞蹈心理学》中对著名的美学理论布洛“心理距离”学说进行了新发展,并首先提出“心理距离产生美的机制是想象”,他对布洛“心理距离”学说产生的机制作出了科学与精辟的解释,并且对美学中的“意境”理论、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悠远说”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三、舞蹈心理学基础理论

平心最后将舞蹈心理学基础理论分为精神分析舞蹈理论、行为主义舞蹈理论、人本主义舞蹈理论、超越心理学舞蹈理论,分析了这四种理论在舞蹈中的应用实践,为本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平心最后提出了有一定创意与哲学意义的“四个世界划分理论”,他认为,“人类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人际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四个世界,而舞蹈艺术位于四个世界的交叉点上,任何一个舞蹈作品,它既是身体的(自然的)、人际环境的(社会心理的),也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反映”。②这个学说为舞蹈心理学的发展描绘了美好愿景。

结语

总体来讲,《舞蹈心理学》的内容博大精深,逻辑严密,是一本优秀的舞蹈专业本科(包括舞蹈教育、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舞蹈理论专业)与研究生选用教材,它是应用心理学的新拓展,也是艺术心理学的新创见,对师范院校舞蹈教育专业学生来讲,它可以替代普教《教育心理学》,并更有针对性,它对舞蹈教育与舞蹈表演心理研究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注释:

第2篇:舞蹈演出论文范文

[关键词] 即兴舞蹈 肢体 表现 表演

在对于舞蹈编导的教学中,从一个普通人到一个舞蹈编导是要经过严格、长期的训练。而舞蹈即兴的训练,就是一种解放舞者身体、自由编者大脑的环节,也是成为舞蹈编导的桥梁,是舞蹈编导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在舞蹈比赛中,尤其是近些年的舞蹈比赛,在其中设立了即兴舞蹈这一环节。并通过即兴舞蹈的方式来现场考查舞者的肢体能动性、舞蹈才能和个人的综合素质。即兴舞蹈就产生于舞蹈表演,舞蹈是一种肢体艺术,不通过身体的表演是不能够得到舞蹈本体的呈现的。

一、舞蹈即兴与即兴舞蹈

1.舞蹈即兴的产生

对于舞蹈言语方式的研究,就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回顾,也是对人类肢体进行再认识的一个过程。因为舞蹈艺术的样式是伴随人类存在,一同诞生的艺术形式,最早是以身态语的表达方式存在的。“身体是我们能拥有的世界的总的媒介。有时,它被局限在保存生命所必须的行动中,因而它便在我们周遭预设了一个生物学的世界;而另外一些时候,身体通过行动呈现出了一种新的意义的核心:这真切地体现在像舞蹈这样的习惯性运动行为之中。”舞蹈通过身体所表现的是高于语言表达的内在呈现,这种形式是由人体动态和表情两者组合而成的。

从欣赏者的角度上讲,舞蹈艺术发生的步骤就是以即兴舞蹈开始,这是一种人性和内心真实体受的肢体反应。舞蹈是转瞬即逝的艺术形式,它不会像雕塑一样即出现就树立直至破碎,也不同于音乐有专业的记录方式,可以多人来演绎。舞蹈艺术是存在于并高于四维空间当中的艺术形式。因此,舞蹈的记载和记录是很困难的。

2.舞蹈即兴的发展现状

舞蹈即兴经过了长时间舞蹈创作者的实践和磨练,将一定的实践上升到理论的更高一级层面,可对于舞蹈即兴发展的今天来说,仍然没有什么更好的理论依据来评定实践中即兴舞蹈的好与怀。就是这一点,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舞蹈即兴创作及运用,使舞蹈即兴处在舞蹈创作的边缘地带。因为就在他们即兴舞蹈创作时,他们同时体会着舞蹈创作与舞蹈表演的双重身份。舞蹈即兴创作是舞蹈创作过程中的一部分,在很多时候,舞蹈即兴是处于舞蹈创作的初期,在即兴的舞蹈表现中,舞蹈编导经常会发现很多奇妙动作的出现、奥妙的情节处理、节奏变化的高妙之处。这是舞蹈即兴中,舞蹈编导获得的最有价值的体验。

上世纪的80年代,由于理念的改变,舞蹈艺术也开始了大范围、多频率的进行全球舞蹈界的学术交流,并开展了学术上的研究与探讨。这一举措的影响力,给中国的舞台带来了一阵不小的改革旋风,就是在这个时期,“即兴”一词在我国的舞蹈理论研究和小范围的舞蹈实践教学当中展开。历经长时间的实践检验和理论研究的有利支持,舞蹈即兴现已被运用于舞蹈比赛中,成为考核演员素质的一道考题。我国的舞蹈界正在逐步的探索,寻找属于并适合我国舞蹈“特殊性”的舞蹈即兴表现、创作形式。

二、舞蹈即兴的创作

舞蹈艺术以即兴表演的方式来体现舞蹈创作的形式,即舞蹈即兴创作。即兴是即时的、即席的、情感突发的肢体动作反映。舞蹈即兴中将创作的释义动作舞蹈化,赋予一种舞蹈概念的情感表现。由于舞蹈即兴的特殊存在形式,就要求舞蹈即兴必须由同一个人创作、同一个人表演的舞蹈“快速”创作的表演形式。舞蹈即兴创作是自舞蹈艺术以身态语的简单肢体形式存在以来,就随之产生、出现的舞蹈编舞的技术技法。这种舞蹈创作方法也是所有编舞技法当中,生命力最强、表现力最美、表演最真的舞蹈编舞方法。

在舞蹈艺术不断地发展过程中,很多表演种类都在其发展的节奏中,去其糟粕,传承精华,代代相续着。这是使舞蹈艺术今天葆有青春的缘由之一。舞蹈艺术的表演段落不同于在童话中表演的描述,童话的表现内容会随着文字或语言的出现,其意义就应运而生;舞蹈艺术是要通过技术的手段,是要将其挖掘或者对其进行创作才可能得来。因此,舞蹈表现是舞蹈创作中的一个难点,而舞蹈即兴就是从这个难点出发的舞蹈创作技法。

对于“即兴”的艺术表现,是无需更多的“理性”去介入的。“即兴”无精品。所有即兴者都很清楚这一点,即兴是寻求突破和创新最可行和最快捷的方式,可并不是创作的完成过程。舞蹈即兴在进行时,它只能表现和代表即兴者此时此刻对某种事物的所思所想,而不表示表演者对这种事物的认识。舞蹈即兴在其得到即兴舞蹈时,才可以去做理性的归纳总结;“即兴”相对来说是无归律可寻的。

三、以舞蹈即兴来编创作品

我曾在自我编创的舞蹈《秋》中领会到舞蹈即兴带来得帮助,舞蹈即兴不仅是为了考验舞者的综合能力和动觉辨认能力,它也能够在舞蹈编创中起到扶助的作用。在我的作品《秋》中,我曾因动作出不来,而卡在半途中。当我还在为动作而苦恼时,我是通过舞蹈即兴来对作品《秋》展开联想的。通过对《秋》的想象来发挥,从音乐响起的同时,我脑中对《秋》的想象秋风、秋雨、秋叶,它们都是秋天里会出现的景象。这时,我的灵感随之而来。身体瞬间显现出来的造型和动作的流畅,更使我的作品添加了色彩!舞蹈即兴常出现在编创的训练中,不仅是为了开发我们的思维想象,重要的是在舞蹈即兴的状态中会出现一些你意想不到的好素材,那一瞬间的造型、一个漂亮的连接动作、独特的节奏处理,为编创提供了心得及灵感火花。

四、结束语

舞蹈艺术产生于身体的能动性,而艺术的本质就是要给人以美的呈现。美可以通过表象来传达,也可以透过感受来传递。舞蹈即兴是将两者的完美统一,它要求有美感的呈现,更需要有真实情感感受的表现。本文给出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验结果来证实理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践是检验一切理论的惟一标准。而舞蹈又是身体实践产生的艺术主体,理论是舞蹈艺术发展的原动力,而其发展主要是靠时间的能动性所决定的。文章的意义就在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对理论有研究意义,又对实践操作有技法上的指导意义,以促进舞蹈编创能力的开发和舞蹈编导技法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刘青弋.现代舞蹈的身体语言.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第3篇:舞蹈演出论文范文

关键词:舞蹈教学;舞蹈表演;基本训练;策略探讨

舞蹈表演是一个分享美的过程,表演者要将舞蹈的含义进行传递就少不了对表演技巧的学习。表演注重内心的情感,所以,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将技巧对学生进行传递,让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舞蹈的内涵,通过对技巧的学习,分析舞蹈人物的心理,更好的将舞蹈展现出来。

一、在舞蹈教学中对舞蹈表演进行基本训练的重要性

舞蹈是一种艺术,是一种表现情感的方法,为了能够让观众从舞蹈中感受到舞者想要表达的含义,舞者需要通过多年的练习才能实现。舞蹈教育的起源很早,它是人类传承的一种精神,对社会文明起着推进的作用,舞蹈教学的进步体现在舞者的舞蹈表演上,将舞蹈表演的生动形象、让观众感受到舞蹈的魅力是最重要的目的。想要将舞蹈表现的更加生动,进行表演教学是很好的途径,打下良好的基础才可能展现更高超的舞蹈内容,对舞蹈表演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

二、舞蹈教学中对舞蹈表演进行基本训练的策略

(一)首先要让学生对舞蹈表演的理论知识进行了解理论是一切实践的基础,所以,在进行表演教学前,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通过理论学习,舞者更容易对舞蹈表演有着更深的理解,对于日后的真实表演有着很大的好处。授课内容要具有系统性,将舞蹈表演和实际生活进行结合,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以便可以更快的投入到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观察生活能力的培养,舞台上进行表演就是为了展现艺术化的生活内容,将自己的情感进行丰富是展现不同种类舞蹈的重要途径。

(二)对学生进行表演能力的培训舞蹈表演就是一种和观众的交流,是具有艺术性和技巧性的专业艺术,舞蹈演员不同于专业演员,它在整个表演过程中不可以说话,只能通过肢体动作来表达内容,这就对舞蹈演员有着更高的要求。舞蹈教学也应该将重点放在表演能力的培训上,通过长期的基本训练来达到完美的舞台效果,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将其融入进自己的舞蹈表演中,将情感展现的更加真实。舞蹈的基础训练是包括很多种技巧的,演员的一个表情,甚至一个气息都会对舞蹈表演的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在进行舞蹈表演的基础训练时,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舞蹈动作进行规范,之后对学生的气息进行教学,因为气息对于一个舞蹈演员来说是很重要的,是表现舞蹈动感的重要形式。之后,舞蹈演员的表情也是表演基础训练的内容之一,表情是传达情感的重要途径,可以让观众对舞蹈传递的内容有着最直接了解的表现。最后,也是最难的一项教学内容就是情感的表现,想要在舞蹈表演中将情感进行很好的展现就需要舞蹈演员对舞蹈有着自己的理解,在跳舞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进去,更好的表达舞蹈的内容。

(三)对学生进行感知能力的训练舞蹈演员在进行表演时,需要很强的想象力,将自己融入到表演的情境中,更好的向观众传递舞蹈的内容,“感觉”是提高表演质量的重要因素,如何在表演中找到舞蹈的感觉很重要。听觉对于舞蹈表演者的感知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声音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让舞者在舞台上更好的发挥。在舞台上,舞者想要将舞蹈内容更好的传递是需要舞者对生活有着很强的理解的,舞蹈其实就是一种生活的体现,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人们对于美的感受是源自于心灵的,在舞台上用舞蹈触动观众的心灵是最终的表演目的。在进行舞蹈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具体的表现舞蹈,在表演中,将感情融入进去,表现出舞蹈本身的色彩,抓住感知生活的重要性。

(四)以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进行训练舞蹈是生活的表现,是不可以脱离实际的生活的,否则会造成不切实际的情况出现,在进行舞蹈表演教学时,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白观察生活对于舞蹈表演的重要性。教师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观察生活的快乐,让学生养成主动观察生活的习惯,教师需要对学生观察的生活内容进行引导,让学生多关注正能量的生活内容。舞蹈演员可以观察的生活内容有很多,自然的风景、动物、路人等等,都是很好的观察对象,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立观察的主题,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观察。

(五)对学生的艺术思维进行培养舞蹈是一种艺术,学生只有具备对艺术的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够更好的将艺术表现出来。进行小品训练是培养学生艺术思维的重要方式,通过演舞蹈小品的方式让学生对舞蹈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初级阶段,学生可以进行生活小品的表演,由简单的入手,逐渐增加难度,对小品的细节更加注重。舞蹈是变化的,所以舞蹈表演者一定要有创造的能力,在舞蹈表演中加入自己的思维和想法,让舞蹈可以真正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舞蹈的艺术性极其重要,这对舞者的艺术思维有着很高的要求,也是舞蹈表演基础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结语

舞蹈表演艺术是由舞蹈和表演两方面构成的,进行表演基础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进行舞蹈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舞蹈表现能力的培养,通过对舞蹈表演的基础训练,舞者可以将舞蹈中的情感进行更好的传递,让舞蹈艺术可以让更多观众接受、理解并且热爱。

[参考文献]

[1]李玉琴.舞蹈技巧训练在舞蹈学习及舞蹈教学中的作用[J].音乐时空,2015,01:100.

第4篇:舞蹈演出论文范文

关 键 词:情感世界 舞蹈表演 舞蹈美感

    一、舞蹈表演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舞蹈和其他艺术形式,既有共同的规律,又有各异的特质;既有关系,又有区别。舞蹈艺术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现的人们内在深层的情感世界,包括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从而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说到底,舞蹈是人体反映心灵动态的艺术,而心灵动态又是社会动态的真实写照。

    表演则包括“表”和“演”两层意思。按照我国传统的解释,表,即“情感之表现于外貌者也”;演,“模仿其事曰演”。这两句话直接明确地道出了“表演”二字的含义。表演艺术可分为舞台表演艺术和镜头前的表演艺术(电影和电视)两大类。舞台表演艺术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剧场性和假定性。演员在舞台上表演,观众在剧场里欣赏,这是所有舞台表演进行中的共同现象。在舞台框框之内假定环境之中进行表演,是戏剧表演和舞剧(舞蹈)表演的共同现象。在这个领域内,如何对待观众,追求什么样的创作状态,以什么样的心理状态进行表演,形成了不同的表演观念和表演理论。目前,我国关于表演理论方面的专着和文章,专家谈论比较多的有三大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布莱希特体系、中国传统戏曲表演体系(国内外有些专家又称为梅兰芳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观念是在观众和演员之间建立起“第四堵墙”,追求“当中孤独”的创作状态。布莱希特则强调创造过程中的理性因素,提出“推倒第四堵墙”,以“间离效果”来破坏舞台上的生活幻觉。而中国传统戏曲表演体系,认为演员心理上根本没有“第四堵墙”这个观念。演员在舞台上对待观众的态度非常明确,就是面对面当场表演给观众看。中国戏曲就是“当众表演”。

    那么,舞蹈表演追求的是什么样的创作状态,到底应该建立什么样的表演观念呢?是“当中孤独”还是“当众表演”?抑或是追求“间离效果”,还是别的什么创作状态?笔者认为,一个成熟的艺术品种,应从大量的表演实践中抽象出自己的表演理论。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中国舞蹈表演虽然在实践上有一段悠久的历史,在理论上却还处于一个“童年”时期,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舞蹈艺术的发展。

    二、舞蹈表演与情感世界

第5篇:舞蹈演出论文范文

关键词:肢体动作;内心感知;结合;艺术价值

舞蹈自古以来便是一种超过语言表现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舞蹈动作虽然不能像语言那样表现得明确,但它却能将人们的感情表现的更为丰富、细腻和强烈。正所谓“语不过唱,唱不过跳”,早在《诗经・大序》中便有记载:“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说明舞蹈抒发感情的效果比诗歌和音乐更为显著,因为只有人的内心感情到了用文字和语言都难以充分表达的程度,才会情不自禁地通过手舞足蹈来抒发。

一、自然之美 生而为舞

有人说:“舞蹈是一种艺术,当然有艺术美,但它所假之物并不是声、色、字、词,而是天生的,自然存在的,因此它首先是一种自然的美。”如其所言,在舞蹈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许多舞蹈动作都是来源于对自然界中花、鸟、鱼、虫和各种动态景物的提炼和加工,而作为一门借助人体本身来传情达意的展示艺术,舞蹈演员要想把舞蹈的自然之美表现出来,其肢体和形象就显得尤为重要。

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身高1.65米,体重却只有90斤。她曾在《鲁豫有约》中透露了自己的食谱:早上9时喝一杯盐水;9时至12时喝三杯普洱茶;中午12时吃午餐,内容是一小盒牛肉、一杯鸡汤和几个小苹果;傍晚吃晚餐,只有两个小苹果和一片牛肉。正是这种超群的毅力,给予了她征服舞坛的基本条件,这也成为了每一名舞蹈演员“生而为舞”最美的诠释。

作为舞蹈中对情绪表达最主要、最准确、最极致的一种方式,肢体动作的表现将直接决定舞蹈本身的艺术感染力。一名优秀的舞蹈演员,不仅要做到将每一个舞蹈动作发挥到极致,还应该通过优美协调的肢体动作,引导观众由外向内,更深入地了解舞蹈作品的思想内涵。但不管怎样,肢体动作作为一部舞蹈作品的基础,其表现过程的成功于否,将直接影响一部舞蹈作品的舞台价值,因此其地位也是举足轻重。

二、层层修炼 方为内功

肢体,可以通过外在的不断训练来完善,而内心感知的融合与体会,则需要舞者自身修养的层层递进。一名优秀的舞蹈演员若想真正的将情感融入到每一部作品之中,首先要有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倾向。世界观是人对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等的基本观点的总和。它包含社会观,伦理观,审美观,人生观,自然观等。人生观就是对人生的基本看法。审美观是人在审美活动中所形成的对美,审美和美的创造及其发展所持的基本观点(包括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世界观是舞蹈者的灵魂,不仅决定作品的思想倾向,也影响着,指导着他的整个艺术实践活动。

舞蹈演员应具备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对舞蹈的热爱,不仅能够让一名优秀的舞蹈演员更好地融入自己的情感,同时也能赋予作品一种主题之外的艺术感染力,而这无疑也是舞蹈演员“内外兼修”的最高境界。

三、合二为一 任重道远

新中国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和理论家焦菊隐在20世纪50年代曾提出“心象说”的理论。她认为,”如何塑造人物性格形象这一重要问题,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它的内容那便是,从生活出发,通过心象的形成过程把握人物准确独特的内外部的自我感觉,创造出准确、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而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系教授、舞蹈心理学研究生导师平心在《舞蹈表演心理学》中也有提到舞蹈本体与身心的关系。

众多舞蹈前辈的潜心研究无不表明,肢体与内心感知的结合在舞蹈表演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二者能否合二为一,不仅将成为判定一名演员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同时也将成为未来舞蹈演员探索的重要方向。因为对于每一位舞者而言,为观众带来更高层次的艺术享受,实现作品更高的艺术价值,都是其终其一生的使命,而今天的许多舞蹈演员,包括自己在内,无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舞蹈表演是舞蹈研究中不可缺少的艺术学科。在这一重要学科中,包含了许多需要我们继续发现和研究的内容。舞蹈是不用发声的语言,这一特质决定了舞者需要丰富的肢体动作来塑造人物和表达感情。只具形的舞蹈,等于只有一个空矿的骨架。唯有将灵魂赋予其中,才能使其成为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

四、结语

舞蹈技艺和形体的要求很高,但在舞蹈表演中不能过多的偏重舞蹈技艺,而缺乏了文化素质的教育。舞蹈演员应该在平日中多读一些舞蹈的理论的书籍,既能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又可以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让自己在舞蹈表演上逐步走向成熟和完美。“中国舞蹈之母”戴爱莲先生曾说过:“把心交给舞蹈”,就是要舞者对所表演的作品的内涵进行深刻的理解与掌握,再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和表情来传神达意。优秀的舞者从选拔、培养到成功除了主观判断外还有一些科学的手段和方法。优秀的舞蹈演员应做到由情生舞,不论舞蹈作品中表达的人物形象是美是丑,是喜是悲,都会激发舞者强烈的艺术情感,来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将情感世界到达“极致”的表现。所以一个优秀的舞者想要呈现出完美的舞蹈作品肢体动作、内心感知、面部表情和一定的文化底蕴都是很必要的,缺一不可。舞者高超的技能跟内心情感的完美结合,是整个舞蹈精美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隆荫培 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年1月.

[2]平心・舞蹈表演心里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年12月.

[3]李楠・论舞蹈表演中“体验”的作用[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4]王宏韬・演员于是之[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7年.

第6篇:舞蹈演出论文范文

关 键 词:情感世界 舞蹈表演 舞蹈美感

一、舞蹈表演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舞蹈和其他艺术形式,既有共同的规律,又有各异的特质;既有关系,又有区别。舞蹈艺术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现的人们内在深层的情感世界,包括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从而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说到底,舞蹈是人体反映心灵动态的艺术,而心灵动态又是社会动态的真实写照。

表演则包括“表”和“演”两层意思。按照我国传统的解释,表,即“情感之表现于外貌者也”;演,“模仿其事曰演”。这两句话直接明确地道出了“表演”二字的含义。表演艺术可分为舞台表演艺术和镜头前的表演艺术(电影和电视)两大类。舞台表演艺术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剧场性和假定性。演员在舞台上表演,观众在剧场里欣赏,这是所有舞台表演进行中的共同现象。在舞台框框之内假定环境之中进行表演,是戏剧表演和舞剧(舞蹈)表演的共同现象。在这个领域内,如何对待观众,追求什么样的创作状态,以什么样的心理状态进行表演,形成了不同的表演观念和表演理论。目前,我国关于表演理论方面的专著和文章,专家谈论比较多的有三大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布莱希特体系、中国传统戏曲表演体系(国内外有些专家又称为梅兰芳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观念是在观众和演员之间建立起“第四堵墙”,追求“当中孤独”的创作状态。布莱希特则强调创造过程中的理性因素,提出“推倒第四堵墙”,以“间离效果”来破坏舞台上的生活幻觉。而中国传统戏曲表演体系,认为演员心理上根本没有“第四堵墙”这个观念。演员在舞台上对待观众的态度非常明确,就是面对面当场表演给观众看。中国戏曲就是“当众表演”。

那么,舞蹈表演追求的是什么样的创作状态,到底应该建立什么样的表演观念呢?是“当中孤独”还是“当众表演”?抑或是追求“间离效果”,还是别的什么创作状态?笔者认为,一个成熟的艺术品种,应从大量的表演实践中抽象出自己的表演理论。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中国舞蹈表演虽然在实践上有一段悠久的历史,在理论上却还处于一个“童年”时期,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舞蹈艺术的发展。

二、舞蹈表演与情感世界

1.舞蹈是情感世界的“极致”体现

舞蹈艺术是美的艺术,是善于抒情的艺术,是人们内心情感世界最动荡不安的时刻出现的一种形体活动,是以抒发内心情感为主的艺术样式,是情感世界到达“极致”的表现。舞蹈艺术是通过寻求和抓住人的思想感情最集中、最凝练、最动人、最优美之处,进行加工、创造,从而提炼出来舞蹈形象。也就是说,在精美的舞蹈艺术构思中,把深厚的感情、生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统一和融合起来,促使塑造的形象舞蹈化,以唤起观众的心灵美感。舞蹈表演的最终目的都落在人类感情表现的“极致”二字上,有了情感世界的“极致”才有可能创造“精美的舞蹈”。

2.情感世界的“极致”体现需要舞蹈表演

怎样才能把情感世界的“极致”在舞蹈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呢?在舞蹈表演实践中,常常见到两个身体能力、技巧相近的演员表演同一个作品。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经久不忘;一个只是机械地完成各种高难度的技巧和动作,表现力不能打动观众。为什么两人的悬殊如此之大?这就是舞蹈表演有无情感世界所决定的。演员的表演是舞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是连接肢体动作和情感思想的纽带,它能把外部的肢体动作和内部的心理情感有机地、符合逻辑地联系在一起。舞蹈是以人体动作、造型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艺术,它的意境创造和形象塑造,都是以一定的思想情感内容为基础,而不是堆砌一些无机的单一的动作。舞蹈动作、姿态是由一定的情感线、视象线穿织而成的有机整体。情感离开动作无以体现,动作离开情感毫无意义。动作是构成舞蹈的外部因素,是看得见的、外在的运动;而表演是内部的,是渗透、融化并贯穿在一切动作之中的一种内心情感流露。前者是舞蹈表演的载体,后者是舞蹈表演的灵魂,动作承载情感,情感使动作更具光彩。舞蹈中的情感属于内在非视觉的心理内容,只有通过相应形体技能,进行物态化体现,创造出完整的艺术形象,才能成为可视的舞蹈艺术。这时候心理与形体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表现、不可分离的统一整体。只有通过表演这种形式把肢体与情感、外部与内容相结合,产生生动、真实、鲜明的艺术形象,才能将情感的“极致”推向高潮,达到宣泄情感、传达思想的目的,这样的舞蹈才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

结语

舞蹈美感的产生,是因为它包含情感。舞蹈起源于人的生命,是人类生存、劳动的积淀,是人类文化经验的积淀,是情感的宣泄,人们全部生命的感觉经验都倾注在舞蹈里面。在漫长的人类进化过程中,人们击地而舞,铿锵而歌,在空地上,尘土飞扬,喊声冲天,是那么尽情、那么投入、那么感人。舞蹈动作都是人体的自然生活动作,经过提炼、加工、美化而来的。舞蹈中的每个动作无不包含情感,如果没有丰富的情感,舞蹈起来就不可能美,就不可能打动观众,只有将情感融入到每个动作中,才能赋予舞蹈生命,才能打动观众并与观众产生共鸣。在舞蹈艺术作品中,“情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应当说,审美客体“含情量”的多少,常常决定着作品的艺术生命。舞蹈是用肢体诉说情感的,舞蹈不是讲故事,不是哑剧,不是运动的雕塑,不是高难度的杂技,也不是音乐的陪衬或解释,而只是——舞蹈。

参考文献:

第7篇:舞蹈演出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藏族风格舞蹈课;道具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05-01

引言:受自然条件和人文气息的双重影响,藏族舞形成了其特有的淳朴明亮、高亢激昂、奔放流畅的舞蹈风格,成为了民族民间舞文化中一朵灿烂的奇葩。同时,藏族舞在道具的使用上也有着极大的探究性,一些因道具的加入而更具风格特色,一些以道具的名称而命名,更有些离开了道具便不复存在。

藏族舞蹈中对于道具的应用十分普遍,传统的水袖、热巴、甩发、山南鼓等在藏族风格舞蹈课上都十分常见。此处的道具,不再仅仅是舞蹈演员肢体的延伸,而是转化为了藏族舞教学中增强训练性的手段,同时使学生明白,道具在中国民族民舞蹈中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因而本文中,将以上述藏族舞蹈道具为例,挖掘道具在藏族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

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是关于藏族舞理论的综述,主要阐述其分类与特征。第二章是关于藏族风格舞蹈课中的道具舞蹈的研究,以热巴、弦子、山南鼓舞为例。第三章是在前两章的基础上,谈论藏族风格舞蹈课中道具的应用,以实例阐明道具对于藏族舞蹈教学的重要意义。

第一章 藏族舞蹈的分类与特征

第一节 藏族舞蹈的分类

(1)藏族宫廷舞蹈。流传民间的宫廷舞蹈主要包括噶尔舞等。噶尔藏语意为"专业性的表演"。表演这种乐舞的是男性儿童,"这里主要是指17世纪噶丹颇章王朝时期,拉达克国王献给五世达赖的一部乐舞。这部乐舞,一直表演于宫廷。它吸收了部分藏族舞蹈的韵律和动作,已经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藏族宫廷舞蹈" 。

(2)藏族宗教舞蹈。藏区盛行宗教,并贯穿于藏区政治、经济、文化之中,对藏族乐舞文化的影响也极大。藏民把幸福寄托在宗教上,因此宗教活动成为了他们生活的重要内容。故这种也体现在他们的舞蹈上。在羌姆、藏戏、这种典型的宗教舞蹈中,随处可见佛事活动的影子。

(3)藏族民间舞蹈。民间舞蹈伴随人类的诞生而产生。据考古发掘证明,早在数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人类出现。在距今四五千年以前就出现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卡若文化(有窑穴、道路、动物骨骼、粟类农作物等)。"伴随着藏民早期文明的出现,藏民也早早有了舞蹈活动,且遗留在岩画、壁画中" 。

藏族民间舞蹈具有载歌载舞的特征。能歌善舞的人被视为有文化教养,受到社会的尊敬,因此,民间舞蹈受到藏民的普遍青睐。"藏族民间舞到大多在民无节日里表演,是具有广泛性的群众性舞蹈,属于广场艺术,活跃于藏民生活中的民俗舞蹈始终保存着自己浓郁的民族个性,很少受到外来乐舞文化的影响" 。

第二节 藏族舞蹈的特征

(1)体态特征。"松胯、弓腰、曲背"和"一顺边"是藏族舞蹈的基本体态。造成这种体态的历史原因有很多,其一是因为藏族服装的厚重必须借助腰部力量来完成舞蹈;另外,藏族人民常年以背部为支撑点的劳作习惯,俯身是为了减轻体力劳动时的负担而进行的自我身体协调;同时,这种体态也带有一定的痕迹,"人们为了表达内心的实诚信仰,为了取悦神灵、诸佛和菩萨,日常生活中便有了较多的叩头膜拜、煨桑烧香等活动,而这些都与人体的垂首、伏地、俯身等行为有关" 。另外见到领主时双手前伸等被强制的礼仪习惯久而久之也体现在了舞蹈的动作上。"一顺边"指的是舞蹈者以腰部为中心,手和脚同出一侧,从而形成妩媚动人的舞蹈动律。

(2)动律特征。藏族舞蹈学者阿旺克村用五个字归纳了藏族舞蹈的动律特征:颤、开、顺、左、绕。"颤"是指舞蹈时膝关节上下的颤动,藏族舞蹈以下肢活动为主,下肢动作有一膝部颤动为核心;"开"指舞蹈时的基本脚形,藏族舞种落腿和出腿的动作,像跨腿、踹腿、踢腿、抬腿、抛腿等均已勾腿外开为美;"顺"是指舞蹈进行中手和脚向同一方向运动,这是藏族舞特有的协调方式,有顺摆、顺悠、顺绕、顺甩、顺推等等,它来自连臂踏歌中的"起脚抬手,踏脚甩手"的运动方式。"左"是指舞蹈一般都是从右向左顺时针方向绕圈进行。动作以左方向为始,旋转以左转为主,这与其宗教中的"转经"方向是一致的。"绕"是指舞蹈中的舞袖,用手带动长袖绕圈,藏族中的舞袖有甩、摆、撩、绕等多种形式,但以"绕"为核心,有大绕小饶、臂绕肘绕腕绕、单手绕双手绕、内绕外绕……颤、开、顺、左、绕作为藏族舞蹈的基本动律特征,贯穿于整个藏族舞蹈体系之中,造就了藏族舞剽悍、强劲、的风格特征。

(3)道具的使用。"舞蹈道具也成舞具,是演员在进行舞蹈表演是的重要手段之一。通常意义上,我们说道具是舞蹈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人体动作的延伸部分或补充部分。也就是说,人体动作是主体部分,道具是补充部分。" 作为民间舞艺术的一部分,道具有着其不可替代的功能,包括寓意性、象征性、表意性、戏剧性和技艺性。因而在民间舞的表演中,道具有着重要的做作用――首先,他是观众把握舞蹈作品内容的媒介,也就是说,观众是通过演员所使用的道具把握舞蹈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的;另外,道具也是观众获得欣赏美感的媒介,即舞者仪器娴熟的技巧驾驭道具,观众从中获得观赏上的美感。

藏族舞蹈中对于道具的应用十分普遍,传统的水袖、热巴、甩发、山南鼓等在藏族风格舞蹈课上都十分常见。下文中笔者将以上述为例,挖掘道具在藏族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此处的道具,不再仅仅是舞蹈演员肢体的延伸,而是转化为了藏族舞教学中增强训练性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融入藏族舞的艺术氛围当中。

第二章 藏族风格舞蹈课中的道具舞蹈

第一节 热巴

"热巴"一词藏语的音译,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们对这一词有着不同的解释:一是"破碎如丝的表演服饰或布衣";二是"表演者如穗的发辫";三是"苦行僧或布衣者,也是藏族群众对民间流浪卖艺艺人的泛称"。热巴的表演者多为民间流浪艺人,他们先击鼓摇铃,招徕观众,然后进行表演。表演时,男舞者右手持铃,左手持牛尾;女舞者左手持手鼓,右手持鼓柄,相对舞蹈。热巴舞的气氛热情、奔放、欢乐,舞者们边歌边舞,祝福观众幸福、村寨平安。

在课堂中,老师一再强调热巴舞粗犷奔放,主要是技巧表现,例如立转鼓、平转鼓、翻鼓等技巧,使舞蹈情绪激昂,舞姿多变。以技巧的表演来抒感,是藏族民间舞"卓"一类中具有独特风格的一种鼓舞。在藏族民间众多的自娱性和表演性歌舞形式中选择一部分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加工改编成综合性表演组合,使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把握好藏族舞蹈独特的风格韵律,鲜明的个性特征,深刻的内涵和高超的技巧,以便充分准确的体现出藏族人民的精神气质。缩短教室与舞台的距离,挖掘学生的表现力,为今后的舞台表演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节 弦子

弦子是藏族舞种极具代表性的舞蹈,因有拉弦乐器的伴奏而得名。水袖是弦子舞中的重要道具,男女袍子双袖均系在前腰,男子穿白色长袖衬衣,女子穿红色长袖衬衣,这各长四尺、宽一尺多的红白两色袖子,寓意着他们是长江、黄河的儿女。演员在表演时双腿颤撩,松腰松胯,双臂挥袖,加之脚的拖、点、踏、端等。弦子舞的节奏由慢到快,主要内容基本围绕歌颂家乡、歌颂大自然和男女之间的爱情而展开。特点是手舞足蹈。脚步灵活,双膝自如,动作变化较多。旋律欢快流畅,舞姿舒展优美,语汇丰富多彩。

以藏族传统典型组合《古来亚木》为例,该组合属于弦子舞,在学习和训练时,老师反复强调水袖是情感的外化,用身体的协调力和表现力来带动水袖的正确用力技巧。藏族中的舞袖有甩、摆、撩、绕等多种形式,但以"绕"为核心,有大绕小饶、臂绕肘绕腕绕、单手绕双手绕、内绕外绕……颤、开、顺、左、绕作为藏族舞蹈的基本动律特征,贯穿于整个藏族舞蹈体系之中,运用水袖的修长、多变来表现形态和思想感情的变化 。双臂的挥袖主要以指、腕、肘、肩的协调和统一,是舞好水袖的关键所在。由大臂带动,使袖子的路线尽量远、长,从而表现女子藏族舞蹈优美、绵长的特点。

第三节 山南鼓舞

山南地区是藏民的摇篮,是藏族文化的发祥地。山南鼓舞是一种将扁骨系于腰间,用两根弯曲的鼓吹打击起舞的广场舞蹈。一边击鼓一边唱歌,没有其他的伴奏乐器。 "舞者使用的扁形鼓是用羚羊和山羊皮制成;直径约20寸,鼓皮上左右绘有各种花纹和祥瑞图案,鼓边上绘有各种花朵图,砸有两个铁环,上面的铁环穿着带子捆在左腰上,下边铁环的带子捆在左大腿上,鼓糙用富有弹性的粗藤条制成,鼓糙的把柄上有五色鹰毛" 。每逢藏族重大的节日都是山南鼓舞的演出高潮,整个藏南山村都是鼓声隆隆,展撼山谷,气势极为磅礴。

课堂中,老师加入了藏族长辫,一边抡动发辫,一边击打鼓面。主要表现出藏族男子刚强、有力,要散发出一种野劲。当辫鼓舞达到热点时,所有人在同一时刻击出猛烈的鼓点,发出激烈的鼓声。在由缓到快的鼓点中旋转,摇头甩发。甩发动作的有五种:单八字、双八字、前后甩、旁测甩、回圈甩。这种富于激情的舞蹈表演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第三章 藏族风格舞蹈课中道具的作用

第一节 道具是舞蹈的特色语言,也是技巧的训练

一般人们普遍认为道具不外乎就是演员的装饰品,其实不然,道具的进入,不仅延伸了人体的线条,使肢体语言的表现空间得到了充分的夸张和延伸,而且更加有效地突显出编导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拓展了作品的内涵和艺术表现力,使舞蹈语言的表现更为形象。"道具的恰当运用,有利于丰富舞蹈语汇,传达编导的思想情感,增强观众对作品的理解.塑造美的形象,完成舞蹈艺术的创造" 。道具要便于舞者的使用和展现,在表演中要做到收放自如,既不能喧宾夺主,又要与舞者浑然一体,即人与道具的和谐统一、动与静相得益彰。

同时,道具也是一门技巧的训练。如藏族舞中常用的道具水袖为例。藏族舞的水袖,不同于古典舞中的水袖带给人灵动飘逸之感,而是营造出了一种欢快愉悦的氛围。这就要求在进行藏族舞水袖表演时,我们把长袖抛出去,抽回来,舞动袖子踏、跳、转,跑,舞姿奔放流畅,这袖子仿佛是你延伸出去的手臂,把辽阔的草原全拥在你的怀抱里,让道具和你的肢体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第二节 道具是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段

"道具的创作必须与人物的性格、动作语忙紧密相连,不论是设计环境和动作语汇处处都应思考人物在环境中的活动和表现人物性格" 。如前文所述,藏族舞蹈中表现出来的粗犷大气的民族性格是藏族人民生活与青藏高原而自然形成的演员想要把剽悍强健人物形象表达得栩栩如生还是存在一定难度的。经过对道具的不同的处置运用,烘托和提示了舞蹈者的角色身份以及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显示了此时此刻舞者所要表现的意境和心境,从而使许多单凭肢体举措很难完成的心态表现的淋漓尽致。把道具和举措无机的结合起来,融入感情的坎坷变化、心意形状,巧妙的使人觉得道具已成为人体意蕴的一局部。当在学生对于人物形象很难拿捏时,不妨加入道具的训练,借助道具的训练设计,使其从中体悟风格舞中独有的审美和特点。比如山南鼓舞中的道具,无论是鼓还是甩发,其酣畅淋漓的表演形式和奔放大气的动作设计,凸显的都是藏族舞蹈粗犷、矫健的人物形象,通过道具来增强舞蹈磅礴的气势。

第三节 道具是乐器习得的一种方式

藏族舞蹈中的一些道具,其在当地本身就是一种乐器,学生在进行道具训练时,也同时习得了一门乐器。以热巴为例。热巴的编排难度较大,表演没有音乐伴奏,它随着女子鼓点和男子铃声的节奏展开,应节奏而舞,因而可以成为群舞时明晰节奏的工具。因此在教学中就凸显了道具鼓和铃的作用。此处的道具,不再是简单的"舞蹈演员肢体的延伸",而是成为了演员表演时律动上的准则。热巴舞在表演时,通常情况下人数众多,这在无形中就加大了律动的难度,使得演员们在节奏上很难达到统一。因此,在进行热巴的训练时,一定不可忽视道具的作用,通过道具自身特有的节奏感和律动性,明晰学生在进行舞蹈表演时的节奏,使得在人数众多的情况下也能达到节奏上的统一,增强表演的观赏性。

结论:藏族舞蹈中道具的使用较多,无论是鼓、铃、水袖、甩发,在教学中都有着其不可忽视的应用价值。道具,不再仅仅是舞蹈演员肢体的延伸,而是转化为了藏族舞教学中增强训练性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融入藏族舞的艺术氛围当中。有些道具是人物形象的点缀,有些道具是思想情感的缩影,但有些道具的使用,却可以带动演员的动律,增强其表演的律动性。对于学生而言,这些道具有助于带动动律、明晰节奏、增强气势,从而更好滴表现藏族舞蹈豪放、粗犷的风格。

同时,从整个民间舞领域而言,道具的在训练中也是必不可少的:道具属于舞蹈中的一种特色语言,因而对于道具的训练属于技巧性训练;道具帮助演员塑造人物形象,同时也可以让演员在舞蹈训练的同时习得乐器,丰富演员的艺术内涵。从民间舞蹈文化而言,课堂中道具舞蹈的学习,还起到了一定的文化传承的作用;从古至今各民族执器而舞的起因,不同道具所蕴涵的不同意义,道具在舞蹈运用中的发展、变化,都让我们对不同民族有了更深的认识。

舞蹈中道具的文化可为博大精深。在此只是浅谈一二,希望在日后还可以深入研究,有所收获,并将它应用到以后的教学中。

参考文献:

[1]马力学.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2]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中国少数民族史[M].北京:文史出版社,1990:(781).

[4]金秋.舞蹈欣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朴永光.舞蹈文化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6]金秋.中国区域性少数民族民俗舞蹈[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254).

[7]尕玛多德.青海玉树藏族民间舞"依"浅述[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7,(2).

[8]家雍群培.论藏族弦子(谐)艺术的形成与类别[J].中国音乐学,2003,(2).8、索朗次仁.山南鼓舞[J].艺术研究,2004,(6).

[9]刘荔.道具在舞蹈中的特性[J].民族艺术研究,2001,(5).

第8篇:舞蹈演出论文范文

关键词:细节;舞蹈表演;形体表现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0-108-2

细节决定舞蹈表演的成败。在舞蹈表演过程中,情节是骨架,而细节则是血肉。舞者对于细节的妥善处理对舞蹈的成功表演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舞蹈这么一个始终用肢体语言表现的艺术中十分需要用细节去表现舞蹈作品的内容,表演者只有把每个动作、表情以及形体的细节处理得当,才会使舞蹈作品的主题表现的更加深刻,更有艺术感染力。

一、细节的内涵和价值

(一)细节的内涵

细节是指生活中事件的发展,以及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变化过程中所出现的最小组成部分。对于舞蹈表演而言,细节是舞蹈人物的一些寓意深刻的肢体动作,或者生动细微的面部表情,以及深刻的情感表达。

(二)细节的价值

1、细节决定舞蹈表演的成败

舞蹈中的细节是生活本身的高度浓缩,细节直接决定了舞蹈表演的成败。在舞蹈表演中,细节是构成舞蹈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的基本要素,任何一个舞蹈都需要真实和生动的细节。因为在舞蹈表演中,只有通过细节描绘,才能深入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从而有利于突出舞蹈动作的艺术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不仅如此,通过细节的描绘,舞蹈中的人物形象会显得更加丰满,舞蹈情节会显得更加生动,舞蹈主题会更加深刻,使舞蹈真切地反映了生活的本质。所以说,舞蹈细节可以反映生活真情实感,美化艺术表现力,舞蹈细节可以提高舞蹈艺术鲜明性和生动性,增强作品震撼力,成功地运用好细节描绘能使它在舞蹈作品中画龙点睛,成为推动舞蹈情绪发展,联接情节的关键组成部分。

2、细节体现舞蹈的审美属性

舞蹈以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观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从而表达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舞蹈表演中的细节赋予了舞蹈作品浓厚的生命力,在舞蹈表演过程中,演员是舞蹈作品的中心、是作品形象的直接体现者。演员通过肢体语言与表情语言,比如表现性、说明性、装饰性的动作,表达内心的体验,唤起某种情感。当舞蹈演员通过动作、表情以及形体的细节处理得当,赋予细节以生命,使它有血有肉地反映了生活的本质,才会使舞蹈作品的审美特征表现的更加深刻,从而直接关系到艺术形象的鲜明性、生动性,而且也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深刻性与感染力。

二、舞蹈表演中细节的表现形式

(一)通过肢体动作体现细节

舞蹈的基础是动作,动作性是舞蹈艺术最重要的特征。舞蹈演员在舞台上通常是没有语言的,要靠他们通过自己的肢体来诉说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这就要求舞蹈演员把握好每一个肢体动作,将生活中的各种情态抽象、升华为肢体语言,并以富于抒情的手段予以表达,采用人体动作的线条、力度、幅度,以及独特、夸张的特征来塑造形象。具体而言,舞蹈中的大量舞姿、舞步、技巧都离不开肩的积极配合,如柔肩、拱肩、碎抖肩等,在蒙古族舞蹈中,肩部动作的形态、动律、风格成为了一种强有力的、表现活跃情绪和激动情感的手段。同时,舞蹈艺术中的一切优美舞姿、舞步、全身性的造型以及跳跃、旋转等,都离不开下肢的参与配合。而舞蹈中的手臂动作更是丰富多姿,比如在《蛇舞》中,舞蹈演员通过手臂和手腕的弯曲和颤动,形象而生动的塑造了蛇的外形特征。再比如在舞蹈《踏歌》中,作者大量运用一群少女的顺拐动作,产生了非常纯朴、新颖的视觉效果。

(二)通过面部表情体现细节

舞蹈作品中的喜、怒、哀、乐,无一不通过面部表露出来。面部表情是在舞蹈形象情感下通过面部肌肉和面部器官的运用来表现舞蹈形象所产生的情绪变化。比如愤怒的情感可以通过双目紧锁、眼睛怒视的面部表情表达出来;抑郁可以通过嘴角前及下垂,眉毛紧锁,面孔拉长得以表现;而高兴则能通过眉毛上抛,嘴角向上,口微张的表情体现出来。在舞蹈表演中,面部表情可以体现舞蹈形象内心的情感和烘托舞蹈作品所要展现的主题,是不可缺少的细节之一。只有面部表情与肢体表情统一协调,互相促进,舞蹈表演才能更加精彩、更加完美。舞蹈演员一扬眉、鼻一抽、嘴一撇等等面部的表情都可以反映出舞蹈形象的情感。比如在《秦佣魂》的表演过程中,演员眼睛微微圆睁,眼神坚定而刚毅,嘴角微微颤动,再配合阳刚有力的舞蹈动作,从而将古代威武战士的形象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三)通过情感表达体现细节

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应该能够通过情感上的细节,从而恰如其分的表现出某种思想或者情感,才能对观众产生一定的震撼或感染力量,才能唤起人们在情感上的共鸣。一个舞蹈作品,不光看到的是舞蹈演员优美的肢体,灵动的舞姿,更重要看到的是它透露出的某种情感。舞蹈中的情感抒发关键在于演员善于观察生活,研究人的心理及其表现方式,从中捕捉人们心中情感的悸动,把握情感宣泄的奥秘,才能获得真实的表演。在舞蹈节目表演中,表演者不能一味的重“形”,而忽略了“神”,要对舞蹈作品思想和主题产生深刻的了解,表达出或欢乐,或喜悦,或振奋,或激越,或憎恨,或愤怒的情感,将这种情感和力量融人肢体每一个律动,并且情感的表达要与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甚至呼吸等紧密联系,才能收到更好的演出效果。

三、细节对舞蹈表演的重要影响

(一)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

细节是构成舞蹈形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与刻画舞蹈人物形象的有力手段。人物的行为是体现个性的,对同样的事物,不同性格的人物有着不同的态度和表现。没有细节的舞蹈,人物形象必然会显得苍白无力,难以表现突出的形象。舞蹈中的细节可以通过简练而典型的细节塑造出鲜明的、动人的艺术形象。对于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确实有着其它手段所代替不了的艺术作用。因此,在舞蹈表演中,不同的富有个性特征的细节才能更深入的展现不同人物的不同的性格。

在著名的舞蹈《吉赛尔》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吉赛尔回家时发现阿尔贝特站在门口,她立刻想转身跑开,却被对方拦住。她伸手拉门,第一次是出于对这个男人的害怕,很快就把手缩回来,第二次拉门时表情十分犹豫,而第三次则是心里不想走却必须要走。在这三次伸手拉门的细节中,把这个纯朴的农村少女的性格和初次接触爱情的复杂心境描绘的恰如其分。由于创作者从生活中吸取细节,从人物的内心情感出发,自然赋予了细节以生命,使它有血有肉地反映了生活的本质, 从生活、内容和人物出发,选择、提炼细节,注重细节的真实性和独特性。因而这些细节是真实的,正是由于细节的真实,使得舞蹈表演中的环境和人物更加真实可信。可见,舞蹈中的这些优秀细节能从一个个侧面反映着人物的思想、性格,使其成为作品有机的组成部分,更加生动深入的体现出人物的形象。

(二)有利于突出舞蹈作品的主题

舞蹈中的细节不仅可以深化作品的内涵,还可以舞蹈作品想要表达的主题。舞蹈是动作的艺术,它的主要表现手段是通过身体的动作、姿态来表达内容,塑造人物形象。在一些舞蹈表演的过程中,恰当的选择运用细节,可以使使舞蹈主题更加鲜明。在一些优秀的舞蹈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成功的细节描绘。这些细节具有动作性、形象性、真实性和典型性,可以生动的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从而很好的突出了舞蹈的主题。

在舞剧《卓瓦桑姆》中,国王在莲花湖畔亲密的给花仙卓瓦桑姆戴上手镯,而在其他人诬陷卓瓦桑姆为鬼怪之后,国王在惊恐和悲痛中从卓瓦桑姆的手上取下了订情的手镯,而最后真相大白时,国王跪在地上,追悔莫及,请求花仙的原谅,将手镯再次戴在花仙的手上。舞蹈中通过手镯的戴、取这几个细节的重复渲染,充分的刻画出国王的个性特征,深化了舞蹈的主题。在舞剧《狼牙山五壮士》中,结尾时前四个战士都跳下了悬崖,台上只剩下一个战士,敌人疯狂的涌上来,此时,这个战士突然回头,逼视渐渐靠近的敌人,然后举起大石,屹立在山峰上。这个细节的处理可以说是出人意料的,把“悲”成功的转化为“壮”,使舞蹈主题得到升华,让人难忘。

四、结语

细节在舞蹈表演中是非常重要的,精准把握和运用舞蹈动作、表情和情感中细节,是舞蹈艺术价值的体现。具体而言,舞蹈的基础是动作,离开了人体的动作,舞蹈中的细节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而舞蹈演员所表现出的面部表情,能够唤起人们在情感上的共鸣,引起一种或欢乐,或喜悦,或振奋,或激越,或憎恨,或愤怒的情感;舞蹈作品所表现出的思想情感可以帮助人们激起并且在自己心里感觉到的动作的真实和动作的信念。因此,在舞蹈表演的细节体现中,以上几个因素缺一不可,它们在舞蹈的细节中起到各自的作用,同时又融会贯通,交织在一起,共同决定了舞蹈表演的成败。

参考文献:

[1]张琨琨.论舞蹈音乐结构与舞蹈表演的关系[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79-82.

[2]李楠.论舞蹈表演中“体验”的作用[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01):38-40.

[3]王盛峰.论舞蹈表演中的控制能力[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01):41-44.

[4]刘环.浅谈舞蹈表演中舞蹈动作与表演的关系[J].东方企业文化,2011,(06):249.

[5]赵小萌.浅谈舞蹈表演中情感表现的重要性[J].黄河之声,2012,(03):74-75.

[6]张苏苏.舞蹈音乐结构和舞蹈表演之间的关系[J].大众文艺,2013,(13):176.

[7]肖澄宇.论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中的形象塑造[J].大众文艺,2013,(14):153.

[8]陈煜芳.舞蹈在音乐剧中的魅力呈现[J].大舞台,2012,(01):42-43.

[9]公兰英,洛毛措. 影响中国舞蹈演员表现力的自身因素研究[J]. 大舞台,2010,(09):41.

[10]平心.舞蹈感觉与本体感觉――舞蹈艺术的内涵、舞蹈心理学的外延[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1,(02):37.

第9篇:舞蹈演出论文范文

我国的民间舞蹈创作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民间舞蹈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它直接反映人民的生活习俗、思想感情与审美理想,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样式。正因为如此,我国的民间舞蹈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社会的发展而流传下来。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我国各民族间团结友好、相互交流的形式下,民族民间舞蹈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若停歇不前就会被时间淘汰。如今,我国的民间舞蹈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关注舞蹈的人大多是舞蹈圈内的。热爱艺术的人很多,笔者相信爱好舞蹈的人也不在少数,可为什么我们拥有这么多民间舞种的大国却没有形成自己的舞蹈市场?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由于舞蹈市场化本身出现的问题和它在各个方面的不完善造成的。我国的民间舞蹈市场化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1.没有形成国内市场;2.没有走向国际市场。这两个问题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一、我国民间舞蹈市场化在国内缺乏导向

在国内,无论是专业团体还是各大院校,有很多从事和学习民间舞蹈的演员与学生。作为年轻的舞者,每个人都有对舞蹈的美好憧憬,也都希望自己是最好的诠释舞蹈作品的人。但是以我们现在的舞蹈状况来看,其处境不容乐观。随着传媒技术的飞速发展,舞蹈通过电视传媒手段的艺术处理,在荧屏上进行再现,为了迎合人们对演员的表情与美丽面容的过多关注,许多舞蹈常常被制作人肢解成游离于主题之外的节目。民间舞蹈大部分都是以集体伴舞的歌舞节目或群舞出现,不但画面拥挤,主体不突出,而且还把它用来填补其他节目中的空隙。这种装饰,使得有些观众认为,舞蹈就是花花绿绿,给歌星伴舞,走来走去,没看头。这种状况更消解了舞蹈的真正内涵,损害了舞蹈艺术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以致舞蹈节目一出现,就引起观众情绪的下降。近年来,各个剧场的舞蹈演出也是源源不断,可大部分节目都较少有观众去欣赏,这也与电视的普及有很大关系。电视几乎是家家都有,人人都看,舞蹈一直处于附属地位的情况已经成为人们心中的具体印象,这就导致了舞蹈演出市场萧条的连锁反应。

二、我国民间舞蹈市场化在国外缺乏竞争力

歌舞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的一种艺术形式。这种用肢体姿态来抒发、表达情感、传达生产技能与信息的行为,没有地域、国界之分,是人类共通的形体语言与心灵感悟。21世纪的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向国际化的趋势发展,各国的舞蹈事业也随着这种国际交流频繁起来。近年来,有很多的外国舞团来我国访问、演出,他们的舞蹈也大都是各个国家的特色节目,却很受我国观众的欢迎,剧场演出每每爆满,这样就使我国的民间舞蹈有了显著的国际市场化的比较。我国民间舞蹈是独具特色、风格化的文化形式,却出现了在国内不受喜爱、在国外也不受关注的尴尬局面。这使我国民间舞蹈就国际市场化的程度来说,有很大的差距。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舞蹈市场化不完善所造成的。

要想使我国民间舞蹈的市场化顺利发展,就需要我们从事舞蹈、热爱舞蹈事业的人们共同努力。笔者认为,我国民间舞蹈走向市场化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建设。

第一,健全完善民间舞蹈的理论知识

理论的完善是舞蹈发展的基础。我国是民族众多的国家,舞蹈之丰富如同大海。在不同民族、地区有不同的风俗,而各民族的不同信仰、风格又形成了舞蹈的不同形态、动律和节奏,从而使民间舞蹈成为了一门相当复杂的学科。这些特点就要求民间舞蹈理论的研究者具有对历史学、民族学、文学、美学、自然科学以及其他方面知识的积累。我们需要研究者在艺术学的基础理论上广泛地吸收文化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的研究方法,把传统的单项研究变为整体的全面研究、跨学科的研究。用中国经验的学术话语来阐发中国的舞蹈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对民间舞蹈的挖掘更加深入,使民间舞蹈的理论更加完善,从而把民间舞蹈方面的空缺填补起来,让它走向世界,在国际大格局中增添中华民间舞蹈文化的份额。

第二,培养全面优秀的舞蹈人才

我国的各大专业院校过去对舞蹈人才的培养较为单一,学生只会按照要求跳舞,缺乏独自编舞的能力,因此,表演的作品没有让观众振奋的生命力。这样的学生就欠缺创造性,美学、文学、音乐、舞美等方面的知识较为薄弱。只会机械地跳,不能用科学的头脑去把握信息、提高技能,就必然会落后于别人。若想使我国民间舞蹈向市场化发展,就要让舞蹈教育从旧模式中跳

[1] [2] 

出来,集中智力资源、信息和精湛技术,培养表演与编创的人才,创作和表演高水平的作品。应以现代社会的新观念为传统的舞蹈制定多样化的发展目标,从而使舞者的文化素质和肢体语言共同提高,舞蹈的艺术质量也会得到提升。培养高素质的舞蹈人才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我国民间舞蹈走向市场化的迫切需要。

第三,改革民间舞蹈的“低俗风气”

随着舞蹈艺术的发展,民间舞蹈具有了自身的社会价值。在一些低俗的夜总会和歌舞厅里也出现了民间舞蹈的表演。一些演员服装暴露,表演低俗,严重降低了民间舞蹈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也使得许多观众对剧场表演产生了误解。笔者认为,社会各界应共同抵制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学校在培养优秀的舞蹈人才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树立良好的民间舞蹈形象。

第四,加强对我国民间舞蹈的支持和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