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专升本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专升本学习经验总结精选(九篇)

专升本学习经验总结

第1篇:专升本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0220)

摘要:在组织管理视域下培育学习型组织,是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现实选择。所谓“学”,即组建专业教师团队,进行团队学习;所谓“习”,即进行问题导向学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所谓“型”,即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推动有效学习和持久学习。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完善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组织管理,可以达到提升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组织管理视域;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0-0064-05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生产第一线所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学校,专业教师是否具备实践能力尤为重要。实践能力包括专业技术技能、实践教学能力和对设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质量及合作单位人际关系的管理能力,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核心职业能力。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途径有很多,比如对教师进行职业能力培训、加强校企合作等。而在完善组织结构、进行有效管理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培育学习型组织是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现实选择。

学习型组织的概念是1965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教授弗瑞斯特创立的,层次扁平化、组织信息化、结构开放化是学习型组织的理想形态。1990年,他的学生彼得·圣吉出版了《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把学习型组织创新为一种组织管理理论。圣吉把学习型组织定义为:“一个人们能持续地扩展他们的能力以创造他们真正渴望有成果的场所,一个培育创新思维和开拓思维的场所,一个集体的渴望得到释放以及人们能不断学会合作共事的场所。”圣吉认为,建立学习型组织要经过“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五项修炼。

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现状

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目前正处在由规模到质量转型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社会对工学结合人才不断增长的需要与高职院校的发展不能满足这一需要之间的矛盾。

从教师来源看,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有三大来源:一是普通高校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这部分教师约占高职院校教师人数的70%以上。普通高校实行学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素质,实训也主要以课程设计为主。这些教师在入职前并没有真正投入工作实践,因而缺乏实践经验。二是中职学校升级成高职院校,原中职学校的教师转型为高职院校的教师。这部分教师主要来自普通高校,普遍存在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三是从企业一线调入高职院校的教师。他们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由于未经过教师职业的专门训练,往往实践教学能力不强。

从高职院校的教师管理来看,专业教师提升实践能力的内在动力不足。当前国家没有明确规定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应达到的技能标准,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专业教师的职称评定条件并无区别,主要依据是教师的论著,而没有考核与评价实践能力的机制,导致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缺乏原动力。在职称评定的指挥棒下,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如果想获得更高的地位、更多的收益,唯一的办法就是埋头写论著。同时,多数高职院校沿用普通高校的教学体系,在课程设计上片面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缺少根据市场不断更新的灵活性,很难造就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在教室是教师,理论说得透;在车间是师傅,动手实践能力一流。

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情况来看,虽然校企合作成为专业教师提升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但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实训基地开拓力度不足、校企难以长期稳定合作的问题。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由于制度缺位,往往是高职院校有需求、“一头热”,企业则十分冷淡,甚至避之唯恐不及。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形成校企合作的良好机制,仅仅依靠专业教师个人的关系去联系企业和开拓实训基地,校企合作沦为“镀金工程”。一旦企业联系人或者专业教师个人发生工作变动,所谓的“校企合作”也就无疾而终了。同时,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合作的层次较低,通常只是在企业挂块“××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牌子,并没有与企业进行产品的联合开发,也没能真正发挥实训基地的实践作用。

阻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外部环境短期内很难改变,现实的选择是从高职院校内部环境入手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型组织。所谓“学”,即组建专业教师团队,进行团队学习;所谓“习”,即进行问题导向的学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所谓“型”,即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推动有效学习和持久学习。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完善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组织管理,达到提升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目的。

学——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是指专业教师为实现提升实践能力的共同愿景而形成具有较强学习力、知识技能互补的平等和谐的团队,以团队为单位开展学习。团队学习并不排斥个人学习。个人学习是专业教师提升理论水平的有效途径,而团队学习是专业教师提升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团队学习的关键是深度汇谈。希腊文中“深度汇谈”(Dialogs)是指在群体中让想法自由交流,以发现远较个人深入的见解。团队学习中的“深度汇谈”是指专业教师在一起交流自己的实践经历,既有对问题情境的描述,也有解决问题的尝试,还有遇到的困难与产生的困惑,然后教师在自由平等的氛围中讨论解决方案。它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专业教师对个人的实践经历进行汇总、筛选和陈述;第二步,每个教师挖掘自身的知识与经验,尝试解决共同面对的难题;第三步,将沟通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提炼成自己的实践经验,并与今后的实践活动联系起来。

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奠基人圣吉说:“我还听到人们说起团队合作的困难,人与人之间抱有戒备,或是不信任。他们不敢确定如果对别人完全诚实自己是否安全,他们害怕失去优势。我一次又一次地在中国遇到这样的事情:人们不会告诉别人太多自己平时在做的事情。”他道出了在中国建立学习型组织的一大难题——缺乏团队学习的意愿。这一点在高职院校专业教师队伍中尤其明显。首先,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有在教学科研上“单打独斗”的习惯,他们的日常工作主要是个人教学、个人论著,很少有团队合作的机会;其次,作为专业教师容易受知识垄断心理的影响,担心与他人共享自己的知识后,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会受到威胁,因此封锁自己的知识,以确保自己的专业地位;再次,一些专业教师不愿意向同行学习,认为向同行学习就是以同行为师,把自己放在了徒弟的位置上,从而抵触互相学习。于是,一些专业教师形成了封闭的行为态度——不愿进行团队学习,过度竞争的行为倾向——不能进行团队学习,个人主义的行为方式——不会进行团队学习。据调查,有57.8%的教师表示喜欢自己钻研教学问题,仅有18.9%的教师乐于与他人进行交流。这种状况不利于专业教师进行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能够增加专业教师实践经验的“量”。实践经验属于思想领域的东西。一个思想与一个思想交换,每个人都有了两个思想。专业教师受高职院校实际条件的限制,实践经历十分有限,如果各专业教师都能毫无保留地与同行分享实践经历,通过细致的描述和共同的分析、探讨,每名教师都身临其境地感悟别人的实践经历,将会大大地补充自身实践经历的不足,快速地积累实践经验,从而有效地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

团队学习能够提高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质”。进行团队学习可以让专业教师深入地思考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借鉴和吸收他人的观点和方法,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专业领域,促进自身对实践经历的反思。这一过程是知识的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互相倾听、理解、悦纳的过程,也是专业教师的态度、经验、能力不断解构与重构的过程。实践经验如果不经过反思和重构就很难成为真正的实践能力,团队学习正是促进实践经验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团队学习能够提升专业教师的创新能力。“深度汇谈”理论的倡导者马丁布伯认为,思维是集体的,“集体思维是一个过程,像一个源源不断的水流,而被冲上两岸的叶子是那个思维过程中所产生的结果”。集体思维是源,个人思维是流,在集体思维的冲击、碰撞下,个人可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团队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实践经验交流的过程,而是在实践经验交流的时候伴随着反思与追问,在反思与追问的时候伴随着思维的创新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实践经验的交流甚至比实践经验本身更加重要,因为它使实践经验不断地扩容和增值。

团队学习还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氛围。高职院校传统的组织文化是一种孤立、封闭的文化,团队学习是对合作、分享文化的唤醒。它重视团体智商、集体思维,强调整体比部分更重要,可以消除专业教师之间年龄、地位的界限,让信息在教师中间畅通无阻,从而达到信息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专业教师既从各自的角度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又注意倾听其他教师的观点和意见,互相启发,逐步形成团队意识,并且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可为今后更多的合作交流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础。

习——行动学习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不但要从“学”中来,更要从“习”中来。我国商朝的甲骨文就有了“学”、“习”两个字,“学”即认识、模仿,“习”即操练、实践。演变到现代,“学习”成为一个动词,指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传统意义上的“学习”侧重于静态知识和技能的吸收,本质上是“学”的概念;学习型组织的学习强调的是在吸取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付诸行动,本质上是“习”的概念。圣吉认为:“光是吸收知识、资讯并不是学习,真正的学习必定修正行为,也就是修行、修炼。”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也指出:“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根本目的是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英国管理学思想家雷吉·雷文斯提出了“行动学习法”的概念,主要是指在一个专门以学习为目标的背景环境中,以组织面临的重要问题作载体,学习者通过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任务、项目等进行研讨和处理,从而达到开发人力资源和发展组织的目的。行动学习法不仅是为了促进某一具体项目或个人的学习发展,更致力于推动组织变革,将组织全面转化成一个“学习系统”。把“行动学习法”运用到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其内涵主要是:专业教师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自己进行调查研究,与教师团队一起分析原因,共同制定对策,自己组织实施,自己检查效果,自己评定总结,形成一个“发现问题——学习——改进问题——提升实践能力”的良性循环。

“行动学习法”实施起来有三个环节。

一是以问题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包括发现问题、归纳问题、提炼问题。专业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可能是按照书本理论进行实践操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可能是条件所限无法顺利实践,也可能是在实践操作中发现了新问题。无论这些问题能否得到解决,教师都应该对典型问题进行分门别类的汇总和提炼,作为工作交流的要点,定期与所在团队进行交流,以总结经验,解决问题。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学习者感到需要时,在学习与工作相关度较高或者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情况下,学习更为有效。坚持进行问题导向式的学习,教师的学习积极性会不断提高,学习的效果会大大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也会迅速提升。

二是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即把实践过程看成是学习过程,在工作中通过不断反思、交流和总结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学习工作化即把学习当作工作来安排,有计划、有落实、有评价,在学习中增强工作的竞争力。这一理念倡导将专业教师的个人愿景与组织愿景统一起来,强调学习与工作、生活的融合,通过工作学习化使专业教师提升实践能力,活出生命的意义,通过学习工作化使高职院校的人才素质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加强。英国学者沙尼等人认为:“学习型组织不仅‘用人干工作’,要求员工为组织做奉献,而且更强调‘用工作培养人才’,更关注组织中人的发展与幸福。”

三是以实践能力提升为本位。“行动学习法”本质上是一种生成性学习,即以提升实践能力为目标,把学习与工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确保专业教师拥有持久的学习能力、学习毅力和学习动力,并不断把学习力转化为实践能力。教师的学习观由“工具性”——仅仅把学习当作一种生存的手段转变为“创造性”——把学习视为发挥个人才能、创造美好人生的事业,从而完美地印证了波斯纳的“实践+反思=成长”的教师成长公式。

型——长效机制

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要用制度来巩固。这套制度应当建立在高职院校共同愿景的基础上,是被认可、被结构化和被共同执行的相对稳定的行为规范和取向。它不一定是成文制度,可能只是一种约定俗成,但它在专业教师心目中的认可度较高,能起到制约专业教师行为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层面的制度。

网络化的组织制度。传统的高职院校从行政机关衍生而来,有科层制的组织结构,特点是组织设计以物为本,线性思维占主导,信息单向流动,追求效率和控制,强调分工。这种组织结构有利于政令的贯彻执行,但不利于各层之间、同层之间信息的交换,也不利于成员工作主动性的发挥。学习型组织倡导网络化的组织制度。网络的特点是“无边界”,网络化的特点是“无边界行为”,即每一名专业教师都是高职院校网络组织的一个节点,具有平等的地位,专业教师之间的信息传递没有管理者的截流,每个节点在畅快的沟通中实现自我调整和更新。这种网络化的组织使得高职院校就像生物有机体一样。生物有机体存在着各种隔膜因而具有一定的层次,但是并不妨碍食物、血液、氧气等物质畅通无阻地穿过隔膜。同样,高职院校网络化的组织虽然也存在着不同的部门和分工,但是并不影响专业教师之间资源、信息的流动,各专业教师能够不断地从别的教师身上汲取新思想,提升实践能力。根据当前的管理实际,高职院校可以建立“行政组织+教师团队”的“双型组织”,行政组织和教师团队在各自的领域具有绝对的权威。专业教师一方面在规范化的行政组织中成为必须服从政令的一员;另一方面又是教师团队的一员,可以在教学实践中自由交流,共同进取。

扁平化的管理制度。传统的高职院校实行与科层制组织相适应的等级权力控制型管理,管理的重心在“管”字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呈现单向服从的“权威——下属”关系。在这种管理制度下,被管理的专业教师机械地按照上级指令开展教学工作,他们往往“前半生学习,后半生工作”,或“学习仅仅是为了不丢掉工作”。这种管理可以凭借行政命令强制专业教师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但无法获得教师内心的认同,无法调动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扁平化管理的重心在“理”字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呈现出平等的关系,实行分权决策,管理者的责任主要是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为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服务。这种管理给予专业教师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通过团队规范的形式实现教师的自主管理,促进教师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关注自身的进步和学校的发展,使高职院校充满了自由和民主的学术氛围。

常态化的学习制度。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是一项长期工程,在制度创设上,要组织合适的教师团队,保证充足的学习时间,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采用高效的学习方式,安排必要的学习实践。为了保证学习效果,一方面,学习制度要长期有效,高职院校必须尽力清除阻碍学习的各种因素,把“学”与“教”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另一方面,学习制度要有一定的弹性,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适当调整,灵活应对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

动态化的评价制度。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教学评价、津贴分配方面只强调静态的职称、行政级别等因素,而没有关注专业教师教学的动态过程。各高职院校正在进行的“绩效工资”改革,主要目标就是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表现核定教师的收入。这一制度设计应纳入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评价,建立起一套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实践能力考评制度,与教师的工资收入挂钩。具体而言,就是以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为主导,重点是实践评估。过程评估可以定量进行,考察专业教师参与的学习次数、学习时间、实践时间、实践成果数量等一系列量化指标;结果评估可以定性与定量、主观与客观相结合,考察专业教师的学习感受、实践总结、课题质量、成果价值,结合学生评教和同行评教。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要务求完整、细致、真实、公正。

提升实践能力的等边三角形模型

如果分别以“团队学习”、“行动学习”和“长效机制”作为三个边,可以构造出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等边三角形模型(如下页图1所示)。

这个等边三角形模型的中心目标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其中团队学习是实践能力提升的基础,行动学习是实践能力提升的关键,长效机制是实践能力提升的保证。三者之间形成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关系。当团队学习已稳定开展时,就要注重行动学习与长效机制的配合;当行动学习有了进展时,就要注重团队学习和长效机制内涵的提升;当团队学习和行动学习发生了变化时,就要注重长效机制的及时修正。团队学习、行动学习和长效机制三边同步增长,三角形的面积不断扩大,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绩效才会不断扩大。

学习型组织是一个逻辑严密的体系,要通过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有机结合加以建构。高职院校应该在宏观上建构提升实践能力的共同愿景,以明确目标,凝聚力量;在中观上建构组织和管理制度,以把握主要环节,搭建基本框架,达到纲举目张的目的;在微观上建构专业教师团队,以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在教师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从而发挥学习型组织提升实践能力的最大效果。

参考文献:

[1]Peter M Senge.The Fifth Discipline:The Art&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M].New York:Currency Doubleday,1990:3.

[2]王中,陈卓,黄享苟.论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教师团队建设——以土建类专业教师团队建设为例[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27-30.

[3]宋宏.关于“学习型组织”的探讨——上海明德学习型组织研究所所长张声雄教授访谈录[J].经济师,2003(5):6-7.

[4]曹锦丽.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策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9(4):12-13.

[5]陈宁.学习型社会挑战我国传统学习文化[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6):58-61.

[6]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13-14.

[7]沈崴,孙景宏.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2(9):54-56.

第2篇:专升本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一、园长“保驾护航”

园长作为园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在园本教研中应着力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园本教研长效机制,为教师专业成长“保驾护航”。

1.完善教师梯队化培养制度。园长应立足幼儿园实际,完善各项规划、计划,为园本教研促进教师梯队成长打好制度基础。如,在《幼儿园五年发展规划》中构建科学的队伍培养框架;在《幼儿园教师教育三年培养方案》中对教师专业化培养按三个层次(入格型、成长型、经验型)提出具体的培养目标、培养步骤及策略;在《教师学期培训计划》中,应有所侧重地对教师的读书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组织技能技巧等进行合理的规划,落实到学期、学月。

2.落实学习培训保障机制。加强读书推荐和指导。定期给教师推荐新书,并对每位教师读专业类书籍及刊物、写读书笔记的数量等给予一定的指导,强化教师的学习意识。建立经费保障。保证教师学习培训有足够的经费,确保每学期给教研组拨一定的专项经费,由业务园长自主支配,保证园本教研工作顺利开展。

3.建立园本教研质量监控制度。幼儿园建立《幼儿园教研活动质量评价体系》,对各组教研开展情况进行定期考核评价,各教研组也可以随时检核教研活动质量,灵活调整园本教研的内容、组织策略。

二、业务园长“跟进领航”

业务园长作为园本教研的直接责任人,应具体参与研究,走进园本教研现场,这有助于业务园长更准确地把握园本教研的目标和方向。

1.共同寻找、聚焦、解决问题。业务园长应和教师们共同经历“设计――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一方面,可以了解教师的真实想法与需要,关注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的点滴所得,挖掘和尊重教师的鲜活经验,诊断教师的问题根源;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教研组探索更加贴近教师需要并能引发教师认知冲突的教研方式,以支持教师自主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做出新的尝试,使教研成为促进教师主动学习与自主发展的过程。

2.承上启下,沟通交流。业务园长是教师与园长之间的一道桥梁,在园本教研活动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园本教研进入到什么程度,教师们的状态如何,活动中还有那些困惑或者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业务园长要与园长及时沟通交流,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后期工作打算,并认真听取园长建议,合理安排园长的介入时机。

3.在实践研究中跟进培训。业务园长要帮助教师在原有认识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倡导的理念之间建立联系,在不断的认知冲突中发现自身问题,在基于问题解决的实践研究中理解《指南》的核心价值,并逐渐将其迁移到各领域课程中去解析其具体含义,开展互动式、双向式培训,帮助教师深入研究幼儿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确定体现领域特点的组织策略和指导策略。

4.在实践研究中总结经验。园本教研根本是解决每个教师专业发展上的问题。每次教研活动,不只是简单的看看,讨论讨论问题就结束,重要的是将经验进行整理,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让教师们走一条课程实施活动的捷径。一个专题结束后,业务园长应组织全园教师将这一阶段的问题进行梳理,把好的经验进行整理提升。有时还需结合专题研讨内容进行专题培训。比如诗歌仿编活动,可与教师们共同整理出诗歌仿编活动的策略,同时结合《指南》“语言”领域的目标要求和建议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5.组织资料整理和收集。加强过程管理,注重资料的整理和收集,比如开展“三爱”园本课程,大量研发和借鉴各类课程资源,包括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料,由教研组长汇总各个板块,最后形成资源包,汇总到业务园长的资料库里,丰富拓展幼儿园的课程资源。

三、教研组长“推波助航”

1.发现问题、细化问题。在园本教研中,教研组长要及时发现老师没有发现的亮点,帮助他们梳理不够清晰的理念,敏锐地捕捉他们没有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

2.做好充分准备。

上传。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地反馈给业务园长,为其统筹分析、整体安排提供依据,以便业务园长梳理出适合本园教研实际的研究重点。

共享。发动所有教师通过各种渠道与方式,收集大量的有关文献资料,让教师随时随地研讨与学习,如:召开小组分享会,共同整理大家收集的资料或读书笔记;建立QQ群,利用网络聊天方式实现教研组长和教师之间快捷的交流与探讨,也可让大家在网络上发现的咨讯发送到公用邮箱里,供大家分享、阅读。

合并。带着问题,教研组长与执教教师一对一的及时交流与改进,为二研活动的进行做好准备。

定位。在业务园长总体引领下,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设计好活动记录表,梳理出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让教师能带着问题走进活动,做到有的放矢。

互助。在业务园长的安排下,经验教师引领青年教师进行现场观摩、视频回顾、共同研讨,让青年教师能够直观地看到经验教师是如何解析问题的。随着多次实践与研讨,不断比较、思考、跟进、取长补短,促使青年教师逐步学会反思的方法,使反思具有指向性。

3.引发冲突。实践总是会遇到问题、发生冲突的。在“一课多研”中,经历了一、二研的教学实践与探讨后,教师就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迁移成功经验,并再次实践运用,不断注入新的元素,从而发现新的问题,引发新一轮的冲突。教研组长可带着教师在“发现问题――设计方案――行动――反思和总结――发现问题”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将问题不断地深入、细化、解决。

4.整理提升。有效的教研是“发现问题――直面问题――平等对话――产生冲突――获得提升――行动跟进”的过程。每次活动之后,教研组长都应结合上次活动的核心问题,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教师进行理论培养,提升教师感性经验的认识,强化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帮助教师进一步反思与行动。

第3篇:专升本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1

PBL教学方式的应用优势明显,是一种以问题作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在该种教学方式指导下,需要以问题作为基础,采用小组讨论病理的方式进行。康复治疗是整个医疗体系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实践课内容较多,康复治疗对象多以老年患者为主,体质比较差,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做好康复护理工作,提升患者身体素质。为了分析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临床带教中PBL教学法的应用效果,选择78名康复专业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给予常规教学方式和PBL教学方式,教学结束后,总结教学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78名康复专业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详细资料如下:

两组分别都是39例患者。对照组中男和女分别是4名和35名,年龄在18-24岁,平均年龄(21.6±1.9)岁。试验组中男30例,女36例,年龄在20-25岁,平均年龄(22.5±1.9)岁。根据上述数据可知,两组学生的常规性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组间数据可以进行研究和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式,按照教学安排进行。试验组采用PBL教学方式,如下:强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4-6人左右,在一周前指定案例,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大致了解,对问题进行分析。小组成员需要各自收集相关病例资料,发现问题后及时查找问题,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进行互动和交流。课程结束后,各个小组进行知识总结,主讲教师对案例教学的成果进行最后的总结。课程教学中教师首先起到引导性作用,讲解实践操作的流程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自行操作。学生操作结束后,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和主讲教师进行互动和交流,结合量化操作评分进行实施[1]。

1.3 评价方式 本次研究中对两组的实践成绩和理论成绩进行分析,分数越高,说明成绩越佳,满分100分,60分以下说明不合格。

1.4 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当P

2.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对对照组和试验组的理论分数和实践分数进行分析,实践证明,试验组的理论分数和实践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PBL教学方式以问题作为基础,在实践中以学生作为主体,开展小组讨论的方式。辅导教师需要积极参与到其中,提前制定案例,让学生对案例熟悉后,进行实验指导。PBL教学方式的落实,能最大程度提升学生自身想象力,提高创新能力。本次研究中将PBL教学方式落实到实践中,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学习,进而提升教学效果[2]。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PBL教学方式能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能力考核分数也随之提升[3]。

PBL教学方式涉及到内容比较多,以阶段性教育和指导作为基础,首先是提出问题,在课前教师需要对个案进行了解,对案例分析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其次是收集资料,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起到指导和引导的作用,在指导过程中要让学生对案例分析后,查询资料,只有掌握资料后,才能做好更好的学习。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和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指导和教育,小?M成员需要对具体内容进行掌握,分工合作,积极学习[4]。而后是解答问题,问题提出后,对收集到的资料分析,能得到相答案,但是由于涉及到内容比较多,学生的总结能力较差,经验不足,可能会存在解答不完整或者解答错误的现象,教师要立即给予纠正,让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分析问题。最后是知识的总结,由于教学内容比较丰富,做好知识总结工作是关键,结合小组讨论的成果,适当对成果进行评价,让学生了解案例教学的主旨,进而提升综合能力。PBL教学方式对教师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了解,抛出合理的问题,以问题为核心查询资料后总结和分析。此类教学活动的落实,效果明显,学生综合能力随之提升[5]。

第4篇:专升本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业务部管理通道,客户经理、副经理、经理、部门副总、部门总,公司业务总监、公司业务副行长、甚至行长。或者上级行公司业务部门副总、部门总等。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部门职员职业规划材料资料,提供参考。

部门职员职业规划材料一

一、岗位职责价值

主要职责是客户营销维护、授信尽职调查、贷后管理三大项。

学历和专业要求。所有金融类,会计、统计、工商管理、企业管理等经济管理类,市场营销类等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岗位价值。按所需能力、工作自由度和承担责任评估三维度标准,该岗位价值属于较高水平。是直接创造价值的前台岗位,价值贡献大,待遇也相对较高。

因为是直接创造价值的岗位,所以我经常宣贯一个极端观点:客户经理要达到全员的40%以上才是极佳的经营性商业银行。

二、职业发展通道

1、公司业务部管理通道,客户经理、副经理、经理、部门副总、部门总,公司业务总监、公司业务副行长、甚至行长。或者上级行公司业务部门副总、部门总等。

2、专业技术通道。为了调动客户经理人员积极性,有银行按照业务能力、工作年限和贡献大小,专门设置了客户经理岗位专业通道。如初级客户经理,客户经理、中级客户经理、高级客户经理、资深客户经理等。

还有银行按照业务能力、管数多少和业绩大小等,设置了一级客户经理、二级客户经理、三级客户经理、四级客户经理等6到9个级别,以满足客户经理人员的晋升需求。

3、行内跨条线发展通道。客户经理的职业发展通道相对较多。除了本部门管理职级通道之外,还有风险管理通道、产品经理通道、授信审批通道、特殊资产管理通道、甚至资产负债管理通道等,都有机会相互转换岗位通道,实现发展。

跨职业通道发展是管理型职业锚客户经理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途径。如果你的职业偏好是管理型,你积累3至5年客户经理经验之后,无论是否有晋升机会,都要考虑跨职业通道转岗发展。遇有行内上述相关条线部门有高一职级岗位招聘时,可以考虑转岗应聘,实现提前晋级。

银行是偏业务类型的经营单位。客户经理是银行经营者业务能力锻炼提升的基础岗位。60%以上的各级行长或者重权在握的业务副行长都有客户经理工作经历。

4、跳槽行外发展通道。

有能力、有资源的客户经理是银行的核心稀缺人力资源。在当前职级有3年至5年经验、行内本条线近期晋升希望不大时,若遇到当地新设同类银行或者低一梯队、但规模和影响力较大的银行招聘客户经理、公司部经理或分支行营销业务副行长等高一职级岗位时,可以考虑跳槽应聘、跨行实现提前晋级。

总之,银行客户经理岗位是行内横跨职业通道较多,职级较长,直接创造价值的重要岗位。也是当行长机会相对较多的岗位。

三、职业目标

职业发展目标可分为岗位职级目标和专业技术职称目标。

岗位职级目标。一般人一生可晋升三、四个职级;比较幸运的能晋升五、六个职级;超过6个职级的是火箭式晋升,属非常稀少的天之骄子。

专业技能职级。客户经理岗位需要考取金融类经济系列职称。分别为初级职称的经济员、中级职称的经济师和高级职称的高级经济师。一般要求有经济师证书。

专业资格证书。银行业协会组织的相关从业资格证书,如金融公共基础、公司信贷、风险管理、个人理财等证书。

你可根据自己能力、通道情况和职业特性,确定一个岗位职级和技能水平的目标,并进行人生职业的阶段或者年度分解。

坚持职业目标的年度复盘。现实变化之后,根据岗位晋级情况、当前技术现状、能力匹配度、对目标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修正、完善。如果职业通道变化,要随之进行调整。

四、能力积累和提升

1、专业知识。

一是专业知识。要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无论你是否科班出身,都要系统学习会计、财务、市场营销、客户关系、尽职调查、经济活动分析、产品方案设计、报告撰写等相关的专业知识。

二是基础知识。要学习一些与银行信贷有关的金融学、管理学、货币银行学、银行信贷管理、银行风险管理、宏观调控、认知思维、沟通和协调等通用基础知识。

2、专业技能。至少要有三种技能:一是解读宏观调控政策、国家和本行信贷政策的能力,明确工作方向;二是从报表、从现场、从第三方,识别、解析和验证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盈利能力、发展趋势、风险状况和信誉的能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三是综合分析报告的能力,得出正确结论、以理服人。

要考取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公共基础》、《公司信贷》、《风险管理》、和《个人理财》等专业证书。

有兴趣的也可考取信贷分析管理师,金融理财师:AFP、CFP等证书。

3、关系建立。

一是建立行内关系。找一个行领导作靠山,增加晋升的机会;找二三个有经验的客户经理精英学习技能,加速你成长的进程;找二三个至交作利益同盟,有助于你获取职场信息、获得支持、解决矛盾,优化你在大一统环境下的生存空间。

二是利用社会关系。本岗位是一个资源型人才显示优势的岗位。如果你有过硬的社会关系,可大有用武之地。可利用关系获得客户、争揽存款、竞争优质项目,实现业绩快速增长。

三是发展客户关系。在资金支持之外,发挥银行信息灵通、联系面广等优势,通过优质服务、亲情服务、增殖服务等软服务措施,为客户提供财务管理、成本节约、产品销售、资金回笼、战略发展咨询等服务,感动客户、稳定客户,最终把客户关系,变成亲朋关系。不仅稳定现有业务,还能获得客户转介绍的新业务。

这些关系是客户经理职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有助于你业绩的增长和职级的晋升。

五、积累相关经验

客户经理是银行的基础大众岗位。不需要相关专业经验就能做。如果有一年柜员工作经验,能加深对账户及资金流动的理解,能快速入门。

客户经理也是一个能通过刻意练习提升技能的岗位。要在经验积累中提升工作技能。

一是要有高人带领。一般都要求先有人带着做。想方设法师从一名业内高手。从高人的助手做起。要观察、研究、学习高手的工作方法和思路。对照自己的想法,出现不一致时,询问其原因,纠正偏差,让自己快速成长为能独立工作的高手。

二是要多参与项目。不仅接受上门项目,还要主动营销项目;不仅参与领导分配项目,还要主动参与非领导分配的项目,通过项目实践积累经验。

三是重视学习和思考。在向自己老师学习之外,向其他技术水平高的同志学习、向成功和失败案例学习。学习中,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掌握方法论,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擅于总结宣传自己成功的案例。从不同的角度、创新的思维,找出规律性认识,总结出经验材料、上报有关媒体。争取行内信息通报转发,或者上级行内部转发,或者外部媒体公开发表推广。成功案例的经验材料,能扩大你的影响力、提高你的知名度,成为你晋升的资本。

客户经理岗位晋升,需要有本职级3至5年工作经验,需要有优良的工作业绩目标,也需要有代表你能力的成功案例和方法论的经验贡献!

六、机会把握

实现职级晋升需要一定的业务能力和业绩表现。也需要当前职级3至5年的工作经验。更要重视机会的准备和把握。

一是要引起关注。积极参与本部门、本单位组织的各类团建活动,让大家认识你。积极参与部门组织的晨晚会和项目评审总结讨论活动,认真思考,主动发表有见解的意见,让领导和同事们注意到你的观点和意见,引起关注。

二是要得到认可。要创造条件参加行内外有关客户营销、信贷政策解读等方面的论坛沙龙,提前做足功课,主动发表新颖观点,用实事和数据说话,引起关注和重视,并得到认可。也可通过媒体发表自己有关政策解读、银企合作等,接地气的独到见解,让人耳目一新,提高自己在银行公司信贷领域的知名度。

三是主动争取。在能力和知名度得到提升、有了经验积累之后,扩大影响圈和信息面,利用关系优势,抓住行内外所有招聘、选调机会,主动争取职业晋升,实现职业发展目标。

七、职业性格培养

客户经理岗位需要外向型、交际性的职业特性,需要理性思维和谨慎性的行为风格。

你可进行职业兴趣测试和MBTI测试,进一步明确你的职业性格与客户经理职业的匹配程度。根据测试结果,加强相关职业性格的强化和培养。

八、重视第二职业曲线

客户经理,特别是有业绩、有资源的客户经理是各家银行竞争的焦点。是银行的重要人力资源,受到广泛重视。

但是,客户经理的精准营销职能、报告撰写职能、贷后管理职能等都是程序化、格式化,可编码的工作,被AI替代的可能性也很大。

你要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和能力潜质,结合新技术发展趋势、选择一项适合行内外发展的第二职业。在银行客户经理职业发展出现瓶颈时,从事第二职业。

你可以把自己总结的客户营销经验、识别分析客户经验、贷后管理经验、报告写作经验,或者企业如何包装材料、提高贷款通过率的经验,整理输出成课程在网上出售。

甚至可以自己或合伙创办贷款中介公司、资产评估公司、助贷公司等,实现人生价值。

综上,本文明确了银行客户经理岗位的行内外职业通道、职业发展目标、所需能力和经验要求,如何抓住机会、匹配性格等职业发展的内容。也提示了第二职业的选项。为你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指南。

总之,银行客户经理岗位属于前台大众岗位,是直接创造价值的岗位,是受重视的重要岗位之一。可选择的职业通道较多、较长,天花板很高。是培养行长的基础岗位。只要重视能力的提升和经验的积累,抓住行内外的所有机会,就一定能实现职业发展的最终目标。

部门职员职业规划材料二

2021年度工作会上,董事长的讲话和总经理的工作报告对公司“十四五”高质量发展作了总体“画像”,对2021年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远景鼓舞人心,目标催人奋进。2021年,我部要围绕重点工作,奋发有为,创新工作,为公司持续高质发展助力。

一是全力推动“十四五”规划的完善和落实。要围绕总体目标进一步科学编制好职能规划,指导二级单位完善细化本单位规划。同时抓好战略目标的分解落实,压实各单位、部门的指标目标,确保压力传递、责任上肩,并通过季度对标管理等形式,做好战略过程管控。

二是全力推动企业改革创新与管理提升。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在公司统一部署下,具体落实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做好调查研究,不断优化适应公司发展的机构设置和经营机制,创新考核机制。牵头组织好对标一流管理提升行动,推动各系统与行业领军对表对标,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升竞争优势。认真抓好制度再修订再优化再完善,确保各项制度和工作流程简单、清晰、明了。

三是全力推动企业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应用。不断迭代更新完善企业管控平台和智慧工地平台功能,推动在两级公司和项目部的广泛应用,嫁接植入前沿技术,实现项目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积极推进综合项目管理P+系统升级工作,持续优化财务共享、人力资源等业务系统功能,确保信息化走在行业前列。

四是全力抓好资质升级换证。资质事关企业竞争力,必须全力以赴抓紧抓好。要力争突破公路特级资质,使集团公司资质优势更加凸显;要指导上海有限取得冶金特级资质。同时,按照资质改革要求做好换证工作,确保资质利用最优、过渡平稳。

五是全力抓好信用信息管理。发挥好牵头作用,全力以赴抓好信用信息管理工作,确保成都信用评价“双第一”,努力实现其他地区排名前列,抓实负面事件的识别和协调处置,有力维护企业品牌形象。

部门职员职业规划材料三

工作会上,回顾十三五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人自豪,展望十四五“xx”的战略规划催人奋进。为落实工作会精神,计划财务部2021年将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加强财务管理,防范经营风险,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强化投融建项目管理,提升问题解决效率,确保及时足额回款。以目标管控为主线,风险防控为前提,建立从项目立项到项目清算全流程的管理标准和考核办法,提升管控能力和管控效果。

二、从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高度抓实铁腕清欠,确保完成集团下达的管控指标。充分利用政策机制,强化创新清欠手段,强化协同管理、多措并举、形成清欠合力,做实铁腕清欠,着力解决贵州、河南等重难点片区清欠。

三、强化资金预算管理,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进一步提高资金预算准确性,刚性执行资金计划,以“满足公司经营需求、使用高效”为原则,编制公司年度资金预算和月度资金计划,并严控民工专户资金使用。

四、持续强化民工实名制管理,对民工工资实名制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责任落实到系统部门,加大督办检查,严格制度执行,强化责任考核,确保制度执行到位,防范经营风险和负面信息。

五、提升高质量发展财务人才竞争力,培养更多的实战型、复合型、高素质型人才,打造铁一般的财务纪律。同时积极推进业务系统的集成建设,高质量构建财务共享体系。

按对标一流实施计划,财务系统将继续“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持续提升财务管理能力,把每一项工作做到极致!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努力奋斗!

部门职员职业规划材料四

2021年,我们应始终牢记“主体责任死亡、重大突发环境污染、火灾等事故及员工急性职业病发病率为0”与“成都诚信评价安全得分排名第一、施工项目安全生产工地标准化率达到100%”的主要工作目标,始终以问题为导向,坚守底线红线,坚持强基固本除隐患,对标一流勇争先,不断强化管理创新提升。

一、坚持严防、严控、严管、严惩、高压监管。保持现场疫情常态化防控,加强作业人员、消防、机具,强化重大危险源、危大工程管控,并充分运用信息化监管手段加强现场监管,加强信用评价管理,对违规行为严肃追责。

二、加强培训、强基固本,提高安全实施能力。加强全员安全教育培训。抓好各级单位主要领导和项目经理等安全第一责任人培训,强化职能部门和项目团队管理标准培训,特别要做实分包班组的安全教育。

三、落实项目标准化管理,大力创建标化工地、绿色工地、观摩工地。对标行业一流,规范现场标准化实施,场容场貌做到规范化、有序化、常态化保持。做好创标创绿创观摩,确保所有总包工程都必须百分百做到当地市级以上(含市级)标化工地。积极打造样板观摩施工现场,树精品工程示范工程。

四、继续强化分包安全环保管控。要严把分包队伍准入关,将分包安全管理人员纳入总包统一管理,一体化培训、一体化检查,严格考核评比,切实解决“穿不透、管不到、有死角”的问题。同时持续强化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强化预案和应急措施的培训、交底和正确宣传,确保各级开展安全环保检查中必须检查现场应急准备工作,以查促改。

第5篇:专升本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 辅导员 科研能力 路径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With the strengthening of national capacity building for counselors' comprehensive attention, enhance research capacity of counselors is also very important. However, at this stage the status quo is not optimistic counselor research capacity, how to enhance research capacity of counselors, so a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heir work and educational and scientific level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s important issues put in front of us.

Key words counselor; research capacity; path

1 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1.1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的基本要求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这从政策上明确了辅导员的身份定位和工作要求,辅导员既是教师,是干部,也是研究者。辅导员不仅是学生思想问题的解惑者、专业学习的指导者、生活心理的关怀者,人生发展的导航者,同时也是教育科研的承担者。辅导员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职业,需要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运用相关理论与方法,同时结合学生工作规律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开展工作。辅导员工作又不仅是一项职业,更是一项事业,要求辅导员不仅要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型人才,而且要向专家型方向发展。一系列文件、通知如中央16号文件、教育部24号令等都对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出明确要求,在刚颁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根据等级对辅导员科研能力也做出具体规定。

1.2 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当今社会风云突变,社会思潮纷繁复杂,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也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加之高等教育的新要求,使得辅导员工作的范围扩大,内容增加,难度加大,专业化要求也日渐提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方法已很难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而这就要求辅导员加强科学研究,重新梳理教育理念,把握新的工作规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辅导员要结合自身工作中积累的第一手资料和实践经验,归纳总结,理论分析,形成成果。要在已有成果基础上,联系当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创新,形成一定的理论研究。也就是要把出现的问题变成研究的课题,把已有的经验上升为总结的理论。而形成的理论研究反过来指导实践可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1.3 辅导员自身发展的内在诉求

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而所谓的“人生导师”是指辅导员要有“领先一步”、“高人一筹”的能力,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的专业学习中去,改变辅导员的职业形象,扩大在学生心目中作为有学问的教师的影响力。辅导员科研能力可以说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它的提升也会伴随着管理、研究以及教学的长足进步,能增强辅导员的职业兴趣和认同感,激发出不竭的工作动力,并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前面也提到了在辅导员所应具备的众多能力中,其科研能力处于核心地位,辅导员要想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其科研能力的提升最为重要。2002年杨世传首次使用了“研究型高校政治辅导员”一词,把“研究”作为辅导员职业素质的内在要求正式提出。现阶段辅导员科研素质研究也成了比较热门和新兴的研究方向,辅导员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科研能力势在必行。

2 辅导员科研能力的现状

2.1 科研时间不足

教育部24号令规定了辅导员包括心理咨询、安全教育、资困助学、就业指导、班级管理、党团建设等八项主要工作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只要与学生相关的一切工作都和辅导员有关。辅导员受各部处、各机构、各系室的多头领导,扮演着上传下达的办事员角色,是学生的“马大姐”,实行一肩挑。坊间流行一句: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辅导员工作是白加黑、五加二,这是辅导员工作的真实写照。辅导员工作可以说是事情多、时间长、强度大、责任重。辅导员整天忙于应付日常繁杂琐碎的学生事务性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本应作为工作重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然也不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进行深入研究。

2.2 科研意识淡薄

辅导员的科研意识是指辅导员要具有及时发现学生工作中的各种情况和问题并积极主动进行思考探索研究的意识。许多专家学者的调查表明,辅导员的科研意识淡薄,很多科研论文、成果是为了评职称的“功利”需要。很多辅导员认为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带好学生,而科研的事情应交于专业课教师,也就是经常提到的“重管理、轻学术”思想。部分辅导员习惯于简单套用现成的经验、方法和理论,恰恰没有意识到提高科研能力能为他们的工作带来更高的效率,也缺乏用科学的方法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2.3 科研能力不强

随着辅导员准入门槛的提高,现阶段辅导员大多是硕士研究生,甚至还有一部分是博士。可是说辅导员队伍的整体学历较高,其科研能力不可小视。然而众多辅导员并非专业出身,理论基础不扎实,其研究多数是对某一现象的描述,理论性、学术性不强。由于缺乏系统的学科知识,所以在处理问题、分析资料时不能用专业知识加以指导,未能把个人工作和科学研究进行很好的结合。同时“辅导员出口多元,发展自主”的流动性也让众多辅导员在考虑年龄大后的分流问题,为自己从事教学、研究、管理等岗位作准备,更多关注自身未来发展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4 科研氛围不浓

由于辅导员专业背景分散,加之工作任务繁重,辅导员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在一起讨论的更多是实际问题。在辅导员的各类培训中,更多关注的也是学生工作技能的培养,对辅导员科研上的培训、指导和规划明显不足。从学校层面说学校未把辅导员作为学校科研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题立项申报、成果评定等方面给予的政策倾向性不够,辅导员科研队伍建设缺乏相应的保障制度。目前,辅导员的科研工作多处于自发、散养的状态,这样的氛围直接导致辅导员科研意识的缺乏,科研成效不高。

3 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的路径

3.1 在工作中学习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多样化和复杂化的发展趋势要求辅导员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要不断夯实自身的理论基础,不仅要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也要涉猎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同时还要对所带学生的专业有一定了解,也就是要跨领域学习,进行多领域知识融汇整合。辅导员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才能应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入情入理地分析解决问题,才能做好学生的领路人。要根据辅导员工作的实际,多形式多途径地开展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骨干培训等,通过培训完善知识结构、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同时为辅导员相互沟通交流搭建平台,使他们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和科研兴趣,分工合作,在合作中凝练科研方向,提升科研实力。现阶段从国家到学校为辅导员进一步深造提供了很多政策支持,也搭建了很好的平台,辅导员应结合自身实际,依托教育部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有选择性地攻读相关学位,不断提升自身学历层次,完善自身知识结构。

3.2 在学习中总结

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辅导员要弯下腰多深入学生中去,要及时、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及遇到的各种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掌握第一手的资料,从而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深入细致的指导。辅导员要注重积累,及时做出工作总结,通过撰写工作日志、生活日记、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等积累丰富的材料,同时要把积累的材料分类归纳总结,也就是要总结经验、积累知识。对于日常工作要多思考,对于突发事件、典型案例要多观察,要总结出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性规律,从而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辅导员每学期要注重总结,分析得失,要制定好自身职业发展规划,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自我,实现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发展。

3.3 在总结中提升

辅导员工作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这就需要辅导员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首先,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第一手的资料和大量的实践经验,如何将这些资料归纳总结后运用学科意识和专业理论思维,将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是每位辅导员应考虑的。辅导员要将所掌握的资料分类归纳,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掌握其共性规律,并以此为点进行深入研究,也就是要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提升理论。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理论反过来指导新情况新问题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就现阶段辅导员从事科研现状来说,大多以应用性研究和实践性研究居多,理论性研究和文献性研究相对较少,实际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很多文件是理论研究的成果。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勤于观察思考,要学会研读文件,在多读多看多学习中总结提升。再次,辅导员可以拓展自己的研究范围,不仅可以研究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研究热点问题,更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所带学生专业相结合,实现交叉学科的研究。只要是与学生相关的,辅导员都可以在归纳总结基础上,提升高度,深入探讨,理论研究。

当今社会瞬息万变,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过去单纯的“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要,这就需要辅导员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实现由事务型向学习型、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长军,牟茁.浅析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高[J].科学教育,2009(2).

[2] 柏路.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现状透析及对策思考[J].高校辅导员,2010(2).

[3] 胡培培.试论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培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2).

第6篇:专升本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深入贯彻落实二次创业指导纲要

必须不断提升学习力增强执行力发展创新力在油田发展进入二次创业的关键历史时期,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潮流,石油企业承担着重大责任和使命,中油集团公司把打造工程技术业务整体实力作为重大战略部署,市场竞争带来了严峻挑战和难得机遇。大庆石油管理局勇敢地站在时代潮头,主动适应形势任务变化要求,以《二次创业指导纲要》统领全局发展,以提升集团化、专业化运作水平为重点,加速推进“三转一调整”中期战略部署,积极谋求企业更大发展。在最近召开的管理局集团化、专业化管理交流研讨会上,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管理局局长曾玉康强调指出:要继续深入学习领会《二次创业指导纲要》,认真理解和把握全局总体发展战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纲要》精神上来。这一要求的提出,对推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局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作为指导全局二次创业伟大实践的纲领性文件,《二次创业指导纲要》是局党委、管理局忠诚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理论成果,是油田重组分立4年来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全局广大干部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历经风雨洗礼磨练的认识升华与飞跃,更是立足现实、前瞻未来、谋划长远的重大战略决策。今年以来,全局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领会《二次创业指导纲要》的精神实质,深入开展“学《纲要》,转观念,提素质,为拓展市场做贡献”主题教育活动,积极投身到“市场拓展年”的各项活动中来,全面学习贯彻《二次创业指导纲要》的氛围已经形成。但是,对于这样一个涵盖了管理局未来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要素,指导我们实现全面协调发展的行动指南,对于这样一个思想深邃、认识超越、内容丰富、体系科学的战略总纲,我们不应仅仅满足于一般性的和一段时期的学习贯彻,尤其是经过了近一年时间,我们再回头看对《纲要》的学习贯彻工作,确实还存在着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不够深入、缺乏针对性、不够均衡等问题,特别是在全局的集团化、专业化发展上,对《纲要》的重大方向性、宏观性、前瞻性、规律性、战略性的深刻理解与把握还很不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紧密结合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在深入学习贯彻《纲要》上花大力气,在锐意创新实践上下大功夫。深入贯彻落实《二次创业指导纲要》,必须不断提升学习力。这是对《纲要》进行深刻解读、透彻思辨、精熟把握和纵深推进的前提与基础。提升学习力,就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三个标准”、“三个解放”和“三个目标”的要求,认真搞好思想查摆,不断强化“六种新的发展观”、“八种市场意识”和“四个共识”,破除旧的思想障碍,树立新的科学发展观;提升学习力,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教育,通过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广泛宣传和积极引导,特别是要通过推进主题教育活动的不断深入,加强《纲要》的宣贯和辅导,使广大干部职工深刻领会每一部分的精要和重大意义,真正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强大的理论武器;提升学习力,就要立足现实、搞好结合,密切联系企业发展实际,带着问题去思考,对《纲要》进行系统性、研究性学习,寻找切合点,提高针对性,为彻底解决制约自身长远发展的重大矛盾和“瓶颈”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提升学习力,就要学会学习、提高效力,在用《纲要》引领企业发展的实践中,善于做事悟理,不断总结经验,认真吸取教训,用实践来检验和提高学习成效,用提高学习成效推动二次创业实践,达到相得益彰,良性互动,打造持久的学习转化能力。深入贯彻落实《二次创业指导纲要》,必须不断增强执行力。这是将《纲要》所确定的指导思想、战略方针、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等真正落到实处的关键。增强执行力,就要把《纲要》贯彻落实与形势任务结合起来,熟知国内国际形势,把握市场趋势,明确企业方位,不断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发展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凝聚到对《纲要》的忠实实践上来;增强执行力,就要把《纲要》贯彻落实与推进企业发展结合起来,深入调研,摸清现状,理清思路,在《纲要》总体框架下,构建发展规划,依托并坚持不懈地强化比较优势,提升战略管理水平,保持战略领先地位;增强执行力,就要把《纲要》贯彻落实与提高干部职工的执行能力结合起来,要以“四个敢于”和“六种素质”的标准,以及世界眼光、战略思考、勤于学习、善于驾驭、勇于负责、创造性工作的能力等要求锤炼领导干部,提升其宏观统揽、从容驾驭、顺时应变、推进落实的能力,同时强化制度建设,不断规范管理,注重培养干部职工“按程序办事、按制度办事、按规律办事”的良好习惯,打造良好的执行文化;增强执行力,就要把《纲要》贯彻落实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以战略的思维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矛盾,正确处理当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做到抓当前立足长远,抓长远面对当前,从大局出发,树立全局观念,从容应对各种利益格局调整,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好形势。深入贯彻落实《二次创业指导纲要》,必须不断发展创新力 。这是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贯彻落实《纲要》,使企业发展充满生机活力的根本保障。发展创新力,就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运用理论与发展理论的关系,当前,要紧密结合贯彻落实管理局推进集团化、专业化管理交流研讨会精神,进一步把握《纲要》本质,把创新的着力点放在提升全局集团化、专业化运作水平上,放在打造企业市场竞争优势上,加速推进“三转一调整”中期战略部署,在发展中坚持《纲要》,在坚持中发展《纲要》,实现真正意义上创新与发展;发展创新力,就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于《纲要》的贯彻落实,我们绝不能照本宣科、照搬照抄、用本本去框实践,要坚持以《纲要》为指导,紧密结合形势任务变化要求,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特别是在推进全局集团化、专业化运作中,我们要坚持历史的观点、连续的观点,杜绝片面理解创新的虚无态度,善于总结推广过去已有的成熟经验,善于学习借鉴国内外企业的先进成果,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与升华,积极探索出具有油田特色、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现代企业运行体系;发展创新力,就要坚持奋发进取的开拓精神,积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启迪智慧,激发灵感,创造性地理解和把握《纲要》精神实质,紧密结合推进全局集团化、专业化运作实际,在思维理念、发展思路、管理方式、制度规范、激励机制、工作水平等方面积极寻求创新、突破,努力把《纲要》的贯彻落实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波澜壮阔的二次创业,为企业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提供了大有作为的舞台。当前,推进管理局集团化、专业化运作,打造竞争优势,谋求企业更大发展的艰巨任务,已经现实地摆在全局广大干部职工面前,新形势意味着新机遇,新使命蕴含着新挑战。让我们牢牢把握《二次创业指导纲要》这个兴企之本、发展之基、动力之源,不断提升学习力,增强执行力,发展创新力,坚持不懈地打造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为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再创大庆石油管理局新的辉煌而努力奋斗!

第7篇:专升本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交通工程专业是随着汽车工业和道路交通的发展,随着人们对出行需求的提高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培养掌握交通工程基础、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运输工程等基本理论知识,适应现代交通产业应用与发展实际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在我国交通工程专业刚刚兴起,具有明显的专业特色,具体归纳如下:(1)理论体系复杂.教育部将原来的“总图设计与运输工程”、“交通工程”、“道路交通防治工程”3个专业合并为新的“交通工程”专业[5],涵盖领域进一步扩大,研究内容也日益广泛.本专业主要依托于道路工程、汽车工程、交通运输工程3个方向,其构成体系复杂而广泛,涉及到了道路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统计学、运筹学、环境学、动力学、信息与计算机技术及自动化与控制技术等,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目前,学科已形成一整套理论体系,包括交通规划理论、交通安全技术、交通管理技术和智能交通技术等;(2)研究成果不足.现阶段,我国的交通工程研究主要侧重于交通流参数、交通管理及交通安全方面,对区域交通控制以及先进的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投入的资金和人员配备也是较为薄弱,高科技应用较少.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拥有较完善的科研设备和长期不断探索积累的经验,交通工程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这些国家在社会经济结构、出行方式特征及道路交通状况等方面与我国存在较大差异,不宜直接套用其理论研究成果,而是要结合我国实际加以消化吸收,逐步引用过来;如美国交通研究委员会先后刊发了四版《道路通行能力手册》(HighwayCapacityManual),是我国学习借鉴外国交通工程知识的最好材料;(3)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能力.交通工程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能力,包括设计能力、组织能力和施工管理能力.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对本专业涉及的道路交通进行设计,设计成果科学实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交通工程有很多交通组织和控制的工程案例,要求学生能够通过交通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运用交通模拟技术仿真交通现象,开展简单的交通工程案例分析.交通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如交通渠化、交通管理、交通信号控制及视频设备安装时,施工现场要配备懂得专业知识的工程技术人员,因此,具备施工管理能力的人占有较大的就业优势.多数用人单位需要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的毕业生,而有实践经验的本科生则凸显了其竞争优势.因此,顺应就业市场的需要,建立道路设计与交通设计相结合、道路工程与交通管制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4)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交通工程是为国民经济发展,为生产、生活及文化、旅游、科技、教育服务的[3],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先导,“交通先行”已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一些旧城区中心区域高峰期间交通拥堵近乎瘫痪,严重制约城市的发展,因此交通工程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将交通问题提前考虑并规划.

专业能力提升策略

根据交通工程专业的鲜明特点,我们逐渐认识到有必要提升学生工程能力,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对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院、长春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队,以及吉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等学生实习基地和用人单位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学生、单位及相关教师的反馈信息,将采取以下策略提升学生工程能力.加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高超的教师业务水平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教师不仅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实践教学水平,还应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在教学中富有开拓创新精神,不断钻研业务知识.定期选派教师到校内外实习基地进行学习锻炼,通过与工程技术人员交流或为中青年教师提供实践机会,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增强指导实践的能力.交通工程是一门交叉学科,表现为与其他学科紧密的联系性.交通问题日益严峻,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未来较长时期内道路供给和交通需求矛盾仍将突出,培养一批能够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专业技术人员,已是摆在培养单位面前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要注重学习专业知识和积累实践经验,不断进行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提升自身素质.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和保障[3].校内外的实习基地是学生提升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通过校内实验室、计算机房、科研基地,以及校外实习工厂、培训中心,实现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通过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将实习基地与学科建设、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建设结合起来.开展与企业单位的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互利合作,这样既解决了企业用人需求,又解决了学生能力的提升问题.完善实践教学手段交通工程是理论与实验并重的学科,实验是交通工程学科理论知识获得检验的最好方法.结合单位需求与学校自身特点,应合理设置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设计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选择与实际联系紧密、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增加选题的吸引力和实用性,拓宽知识面,增强学生对本专业设计的兴趣;实习包括交通工程实习和公路勘测实习.在交通工程实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实地交通调查,分析交通现象;通过图表总结交通运行规律,然后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解决交通问题;通过公路勘测实习,能够培养学生选线、测量、理论计算,以及动手操作测量仪器的能力.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专业实践知识的积极性,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在课程设置方面,将现代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交通规划、交通系统分析和智能交通系统课程中,与统计学、经济学、控制信息学等学科交叉,形成一定的内在联系.各高校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技术,实现网络教学和课程资源共享,也可交换教学计划,实行教师交叉教学,共享阅览室、图书馆,联合举办学术讲座等,提升学生实践能力[6].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通过科研项目,教师在本专业有了更全面的思考、更深入的研究,将研究方法、研究步骤教授给学生,使学生洞悉学科前沿研究动态,激发学生对专业领域的创造性思考[3].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老师的科研项目中,支持学生参与科技竞赛活动,允许学生走弯路、走错路,不断在摸索中前进.广泛开展科技竞赛活动,组织各类专业竞赛倡导学生广泛参与,在国家、省市等组织的各类竞赛中,各高校之间相互交流技术问题来共同提高工程能力.现在,国家和地方推出了很多针对于交通工程的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项目,如教育部高教司主办的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吉林省的高校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学校应该大力支持学生参与.

结语

第8篇:专升本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时下,农村校本教研仍然是“涛声依旧”,茫然无措,不知该研些什么?笔者认为应从研究自己的行为,解决自己的问题入手:

一、研什么

1、抓理论学习。校本教研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研究”。不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校本教研。为此,我们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或要求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学习一些新理念、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新经验等。

2、抓集体备课。在教师个人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再组织同年级段同学科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每周开展一次研讨活动,与同组教师共同分析教材,明确各课时教材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寻找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依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选择教法与学法,提出每节课教学方案,设计教学环节,安排学生活动等。

3、抓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将教研与科研有机融合的教研活动形式,其操作程序大致为:⑴、选择课题。应以问题为中心,从学校或教师实际需要出发。把教学实践中的疑问、困惑进行归纳、筛选,确定一个讨论专题,组织交流讨论,求得问题的解决。⑵、围绕课题搜集材料,选择、整理材料。⑶、开展课题研究。在学习和研究中注意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教师研究与专家指导等相结合。⑷、课题研究结题。教师要完成课题的研究报告或论文,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并反思教学中的不足,今后进一步进行探讨。

4、抓课例研究。课例研究是以一两节课例展示的形式开展的一种教研活动。研讨内容包括:听课、执教教师谈教学设想与意图以及教后反思。听课教师对所听的课进行评议,肯定好的、可借鉴的地方,提出建设性意见等。

5、抓教学反思。反思是一种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好方法,是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养的过程。为此,我们强调教师勤写教后反思或随笔,及时记录教学过程成功、失败之处,记录课堂意外收获,做好课后“备课”。教后反思书写形式上灵活多样,篇幅上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一定要有实效性。

6、抓总结提炼。抓总结提炼对教师升华认识很有好处。要求教师要善于总结经验、提炼经验。把自己对新课程的认识、体验、感悟写出来与同伴交流;把教学过程成功的案例记录下来,并用新理论加以剖析与同事共享;把教学过程经验总结出来、教学成果撰写成论文形式呈现出来与同行们共同切磋交流,从而不断从实验过程中总结出经验,并用它去指导平时教学实践,以提升自己业务水平。

二、怎么研

开展各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应做好“三个结合”,即教研与教学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合、教研与师训相结合,以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

1、开展讨论与交流,提高教师对校本教研的认识。开展教育科研的大讨论,转变思想观念,澄清部分教师在校本教研上存在的模糊认识。其实,课堂教学就是在不断地探究、修改与完善的过程,已经伴随着研究的性质。关键问题在于教师是否以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是否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探讨、总结、创新。为此我们要立足于平时每一节课教学与研究,把“教学”当作“研究”,勤写教后随笔与反思,大胆进行教学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就是校本教研。

2、广泛学习与宣传,形成校本教研的良好氛围。良好的校本教研的氛围是进行校本教研的保证。校本教研的氛围主要指观念氛围,我们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有关教育科研的理论,邀请教育科研专家以及市进修校老师到校进行教育科研方面的讲座与指导。引导教师树立三个观念:⑴、明确教研与课改的关系,树立“教育要改革、教研须先行”的观念。⑵、明确教研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树立“向教研要质量”的观念。⑶、明确教研与教师的关系,树立“教师是教研的主力军”的观念。因此,每一位教师都能树立“教研先导”,“向教研要质量”的思想观念,积极投身于校本教研之中。3.加强领导与管理,构建校本教研的管理体系。

首先,加强校本教研工作组织领导,保证校本教研工作组织到位。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以教研组为单位的课题小组,制定各科课题实验方案。帮助教师总结教育科研成果,要求每位教师平时要注意教研资料的积累。学校每学期均收集每位教师的教科研经验总结或论文、最佳教案、教学随笔等材料,并将其分类整理装订成册。

第9篇:专升本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有力的教学评价在整个“跨越式”试验推进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项目评价的目标有以下四方面:1.评价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依据,研究者根据评价结果优化“跨越式”试验教学模式。2.评价为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提供建议,及时帮助教师指出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的问题。3.评价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提供反馈,教师根据评价结果改善课堂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4.评价为学校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学校根据评价结果对学校管理做出适时调整。“跨越式”试验的多维评价是实现学生综合素养和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有力保障。

“跨越式”试验目前主要分为非网环境和网络环境两种,无论是哪种环境都离不开对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面的总体评价,其评价方法有其一般性,也有其“跨越式”试验的特殊性。

1. 以生为本,提高综合素质

学生是教育的主角,“跨越式”试验也不例外。“跨越式”试验在语文教学中强调学生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提升,在英语教学中强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在数学等其他学科中强调学生探究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考核学生综合素质是否阶段性达成,“跨越式”试验对学生的评价要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来论证。

从量化评价的角度看,“跨越式”试验不仅通过学生的传统考试成绩来评价,更会阶段性地关注学生的特定能力的检测。如低年级针对学生识字能力的提升,项目组会阶段性做一次识字量测试(识字量测试卷基于小学阶段的3500个汉字),统计学生的识字量;又如学生的写作能力,项目组会定期发放试卷,过程性了解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同时将学生每节课的写话内容进行汇集,作为评价学生的学科学习历程档案;再如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通过课堂实录的形式将学生在课堂上真实交际能力记录在案。除了学科的知识能力外,我们也关注学生的情商表现。比如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多元智能的评价,由此,针对参加课题的学生,我们会每隔1年或2年针对学生做一次多元智能水平测试,来考查学生的能力综合发展情况。从定量角度分析,“跨越式”试验非常注重过程性材料的整理和评析。

从定性评价的角度分析,“跨越式”试验不仅会透过学生学习的过程性数据来分析,也会通过课堂观察、师生访谈来分析与归纳等描述的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实际、整体的表现,追踪综合素质的发展。比如通过学生课堂行为表现来评测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学生的课堂发言来了解学生口语发展所处的水平,通过学生阅读的连贯和写作的通顺来了解语文能力的发展,通过学生探究的灵活度来评测思维的敏捷性等。同时也会观察学生总体的发展情况,通过学生的座谈厘清学生在学科学习上的学习问题。定性评价是“跨越式”试验常用的评价方式,也是常规化项目指导必做的评价方法。

2. 以师主导,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导者,教师实际教学能力的提升直接关乎教学质量的总体提升。“跨越式”试验对试验教师的评价主要也是通过定性和定量两种方式完成,评价过程更侧重在长期追踪的定性评价。

“跨越式”试验项目组关注教师的参与课题状态,教师在刚加入项目时参与度通常比较高,但长期坚持试验的辛苦与疲乏也是我们非常理解的。基于此,我们会时刻遵循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经常通过实际面对面座谈、QQ网上实时与教师互动,对参与课题的教师的实际状态做出评定,并针对教师们的教学问题进行诊断与针对性解答。同时,我们也借助学习元平台(http:///)来评定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反思能力、课件制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并通过学习元工具来进行教师个性化评价,并记录教师参与“跨越式”项目的成长数据。

针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北京师范大学项目组开发了60个教师培训专题,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培训结束后通常需要教师提交培训的任务,培训任务就是考查教师培训效果的重要凭证。做出学习评价后,项目组会根据结果来优化、调整教师的后续培养方案。此外,教师的专业能力评价更多会通过TPACK(整合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量表来测量,对试验教师进行前测和后测,通过量化的方式完成教师评价。目前,针对教师评价方面,项目组也正逐渐整合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希望实现教师评价的全面性。

3. 以校引领,促进教育均衡

截至2013年秋季,“跨越式”试验在全国有近400所试验校,然而400余所试验校的总体发展各有不同。试验校的考核评价其实是反映“跨越式”试验效果的宏观因素,是汇集教师、学生、学校发展多要素的整体性评价。

从学校教师整体层面,“跨越式”试验要评估项目是否带动学校形成了稳定的教研队伍,发展了一批骨干教师,形成一种和谐的教研氛围,能够带动本校的课改研究。这里关注的是教师在学校群体中发挥的整体作用,关注教研共同体的形成。

从学校学生层面,“跨越式”试验会关注本校学生发展的总体精神面貌,关注“跨越式”试验班的学生是否带动全校学生的学习热情,参与“跨越式”试验的学生各项综合表现是否名列前茅。

从学校发展和管理讲,要考查学校规章制度的建立、奖励机制的形成、团队成员的协作等情况。“跨越式”试验学校评估不仅仅针对一所或两所学校,更是希望透过单所学校的评估,带动整个区域学校的总体水平提升。

通过上述对“跨越式”试验的评价探讨,无论对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均可从个性化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方式着手,提升评价的力度与客观性。

1. 个性化评价为导向,实现评价的针对性

个性化的评价可即时诊断个性问题,对个别学校、个别教师、个别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能根据不同地区的实情做出针对性指导,寻求解决问题的个性策略方法。对跨越教学来讲,个性化评价将成为有效评价的重要方式。

2. 形成性评价为主体,实现评价的全面性

“跨越式”试验实践十几年来,无论网络班还是非网班,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过程性评估是一直坚持做的。过程性评估通过访谈、调研、问卷、考试、师生学习历程档案袋等多种评价方式记录其成长过程,是全面反映项目进展的评价方式,也是日后继续坚持落实的评价方式。

3. 总结性评价为根本,实现评价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