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阶段性施工总结范文

阶段性施工总结精选(九篇)

阶段性施工总结

第1篇:阶段性施工总结范文

引言

我国工程建设项目中,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较为普遍,导致建设成本不断增加,投资难以控制。如何将投入的资金在项目中合理的分配,使其能以最经济的方式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就是工程造价控制要解决的问题,工程设计阶段是工程项目建设进入实施阶段的开始,它对项目的质量、工期和成本控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设计阶段在整个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和目前我国设计管理的现状表明,加强对设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上的价值,而且更具有现实意义。限额设计按照批准的设计务书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使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

1 设计阶段造价控制重要性

工程设计是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实施意图的过程,是处理技术与经济的关键性环节,是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阶段。由于设计阶段是项目要实施而未实施阶段,调整、改动都比较容易,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修改,减少设计变更造成的工程造价的增加,应该把在没用开工之前,把好设计关。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建设项目的设计阶段分三个阶段:即“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通过设计使项目的规模、标准、功能、结构、组成、构造等各方面都确定下来,从而也确定了它的基本工程价值。随着阶段性设计工作的进展,工程项目构成姿态一步步地明确,可以优化的空间越来越小,优化的限制条件却越来越多,各阶段性工作对工程造价的影响逐步下降。设计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工艺是否先进、经济是否合理、设备是否配套、结构是否安全可靠等,都将决定着工程项目建成后的安全、造价、使用价值和功能。设计管理是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项目的造价控制、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起着关键性作用,是将建设项目各要素置于事前控制的必要途径,因此,加强设计阶段造价控制方法的研究就变得非常迫切和重要。

2 限额设计在设计阶段的实施步骤

限额设计的控制对象是影响工程设计的投资的项目。在设计阶段对项目进行投资分解和工程量控制是实行限额设计的最有效途径和主要方法,通过层层限额设计来实现对项目投资限额的动态控制与管理。实施限额设计的第一步是合理确定限额设计总值。由于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总投资额的重要依据,所以,应以经过批准的投资估算作为限额设计总值。在实施限额设计过程中,则依据纵向和横向两方面的手段加以控制。在设计过程中工程造价控制理论及方法纵向控制即从可行性研究、初步勘察、初步设计、详细勘察、技术设计直到施工图和设计变更整个过程中,将限额设计贯穿到整个设计阶段,而在每一阶段又贯穿于各专业的每一道工序,步步为营,层层控制,改变和克服各个环节相互脱节的现象,最终保证限额设计目标的实现。

设计阶段限额设计方法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进行:

2.1 合理确定设计限额总值

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报告的投资估算,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依据和前提因此,设计阶段投资控制中应严把设计限额总值这一关。具体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2.1.1 在投资估算中实事求是的反映设计内容。随着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企业越来越多地成为投资主体,为争上项目而人为压低投资估算或故意漏项少算的现象有所增加。设计单位是可行性研究或设计任务书的重要决策者和参与者,因此,设计单位应充分认识到估算工的重要性,尊重科学、尊重实际、维护投资估算的严肃性。

2.1.2 提高投资估算的质量,保证投资估算的准确度

由于工程条件和资料的不同,投资估算的准确度可能波动较大,但无论如应该满足其准确度的要求。各主管部门应结合各专业特点,对建设项目设计任书的深度从技术、经济两方面科学论证设计方案,合理考虑影响工程造价的动因素,切实编好投资估算,认真审查投资估算。

2.2 运用价值工程进行设计限额的分配

通过价值工程的功能分析,对建设项目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加以量化,确定出其功能评价系数,以此作为设计限额分配时供参考的技术参数,从而最终求出分配到各专业、各单位工程的设计限额值。该方法的目的是使分配到各组成部分的成本比例与其功能的重要程度所比例相近,即V=F/C=I,从而更大程度地达到项目各组成部分投资比例的合性。由于直接按功能评价系数确定的成本比例是建立在全寿命周期费用基础上的,即该成本中包含了建造成本和后期运营成本,因此还不能直接按功能目标成本比例来分配设计限额。这样,就需要分析类似工程的经验数据将功能目标成本中的运营成本因素扣除,最后得到项目各组成部分占总造价的比例,设计限额总值就按照该比例进行分配。

2.3 绘制施工图和编制、审查施工图预算工程建设项目中,依照合同要求,在绘制施工图和编制、审查施工图预算过程,各专业施工图设计说明书,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总平面设计,竖向设计,交通组织,各专业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系统图、详图,计算书,施工图预算。在进行限额设计方案时,首先应审核投资估算技术经济分析是否超过投资限额,对不合理之处进行方案设计修改,同时,对投资估算与投资目标逐项比较修正投资估算,以检查有无偏差,并分析投资偏差原因。在次基础上提出改进意见改进设计方案。当改进设计方案认可后,再次审核改进后的设计,进行方案和投资估算,重新作投资估算,以确定投资目标调整方案,提出投资目标。直到按调整方案,分解投资目标,最终确定资金支出计划编制资金支出计划控制总进度计划。

第2篇:阶段性施工总结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建设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控制可以分为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施工阶段和竣工阶段,在每一个施工环节中的造价控制都必须要根据项目阶段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全面保证项目投资目标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实现。在项目决策阶段也就是在项目立项阶段必须要进行投资估算,然后分析估算目标的可行性,从而可以根据投资的目标来确定设计的方案,然后进行施工图的设计,在施工图设计完成之后进入到施工阶段,施工阶段同时也是造价控制最关键也是最为实际的阶段,可以根据估算的目标和设计阶段的概算目标、预算目标进行层层落实,在保证投资目标能够实现的情况下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实现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相关概述

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的要求严格,需要结合每个工程建设阶段具有的不同特征,以及不同因素对造价造成的影响,以此为基础确定管理重点,以便于做到管理工作上的有的放矢。想要提升全过程造价控制的有效性,需要将参与建筑建设的所有单位结合在一起,包括政府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计单位以及中介机构。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占据总体造价最多的环节就是立项到设计完成阶段,一般会占到总体造价的80%左右,在此阶段可以制定多种造价管理方案,并对其进行经济性比较,随着工作量的增加造价管理工作难度会有提升。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受传统计划经济影响,依然存在一定问题。随着全过程造价管理方式的提出,从设计完成到施工阶段以及交付使用阶段,可以节约20%投资,在顺利完成工程施工基础上不断提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原则

2.1、阶段性原则

建设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周期较长,而且涉及到的相关单位也较多,在进行造价控制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分阶段的原则,在确定总的投资目标之后,可以根据既定的投资目标编制各个阶段的投资控制的目标,将投资的目标层层深化,并落实到位,从决策阶段的估算到设计阶段的概算和预算,及其在施工完成之后的阶段,每一个阶段的造价模式也不相同,在各个阶段所使用的控制的策略也不相同,控制的目标也不相同,实施控制的单位也不相同,因此在建设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中首先要严格遵守阶段性的原则,将总的投资目标分解细化到每一个阶段的参与单位,明确造价控制责任主体,确保投资目标顺利实现。

2.2、目标责任制原则

实施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另一个原则就是目标责任原则,在阶段性的原则基础之上,确定每一个阶段和每一个参加施工单位的造价控制的目标和责任,这不仅仅可以有效的提高相关单位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总投资目标的可操作性,避免相关单位只顾自身利益而忽略项目的整体利益,甚至是谋求个人利益,确保造价控制措施以及管理措施能够有章可循,责任层层落实。不仅如此,明确的造价控制目标还能够对各阶段的具体质量、进度以及安全等管理工作进行有效指导,保证工程项目能够顺利进行。

2.3、动态性原则

建设工程项目实施周期较长,受自然以及市场环境的影响较大,不可预见的因素很多,对造价的影响也很难充分估计,因此在造价控制的过程中各阶段的造价控制责任主体要实时收集整理外部信息,与既定的目标进行比对,根据实际情况预计目标的可行性,分析潜在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动态措施在项目施工阶段尤为重要,不论是施工单位还是投资单位的现场管理人员都要分时段的收集项目实际成本信息,与预算成本信息加以比对,实施动态管理。

2.4、管理原则

管理原则在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决策阶段与合同阶段,因为项目决策是工程建设的前提,其正确与否在根本上决定着工程建设的方向与最终成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以及投资效益经济效果的好坏等。通过对工程决策阶段的管理,保证决策以及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可以又掉缩短工程建设工期,在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提高工程投资效益。项目合同是工程承发包双方必须要遵守的文件,是明确双方义务与权力的基础。为保证建筑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造价管理的有效进行,必须要严格按照合同要求来进行管理。这样就要求合同的编制与制定必须要满足国家要求,并要注明工程造价相关的各项内容,确定各方经济关系,满足项目造价管理的要求。

3.全过程造价控制的措施

3.1、决策阶段

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是整个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的基础性阶段,投资或者建设单位对于造价的控制工作是整个项目造价控制的核心,在此阶段投资或建设单位要根据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市场信息以及所采用的技术等情况合理的确定项目的具体投资目标,既不能盲目的追求高投入与高产出,也不能一味的缩减成本,要针对具体的情况以及各参与单位的实际技术能力来确定投资数额的多少。在此阶段要重点进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在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基础之上加强与设计、施工以及材料设备供应单位的沟通,进行有目的的造价组成分析,保证每一阶段的参与单位能够根据总投资目标来制定各自的造价控制目标,继而保证工程能够顺利的实施,投资目标能够得以顺利实现。

3.2、设计阶段

实施设计监理与设计招标制度。在项目招标过程中要注意竞争机制的引进,确保中标者能够严格按照建筑工程中关于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选用、技术先进、用地合理、造型恰当等规定开展组织设计;在设计监理中应当积极做好单相设计方案、总图方案等的评估与审定,根据相关经济技术指标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尽可能选择最优方案,并做好施工图预算与设计概算等过程的审查;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时应当加强监理审查,确保施工图设计能够在初步设计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以减少图纸修正变更次数。采用价值工程原理进行设计优化。价值工程是指以成本与产品功能之间的关系作为基本依据,在确保产品功能实现的基础上尽可能减低产品成本,进而改善产品整体价值的一种技术经济分析技术。在方案设计中应当优先选择使用价值工程,使项目在可行性、功能与成本之间做到有效平衡,在加强功能分析与延长项目寿命的基础上降低工程造价。实施限额设计。限额设计是指根据投资估算状况与可行性指标研究状况开展逐阶段设计,在审批后的初步设计总概算基础上加强施工图设计与技术设计。

3.3、招投标和施工阶段

在招投标阶段,投资方和造价工程师要进行招标文件的编制,并工程量的清单。对投标单位的报价仅需对比和分析,从而制定出工程造价的合同条款。合同编制要充分考虑到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可能影响造价的因素,尽量做到全面、清晰、准确,最大限度的减少造价条款的正义,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发生。另外,要注意不要对中标价留有大的缺口,这样会给工程造价控制带来困难。采用清单的模式,对承包商的报价仅需分析,发现不平衡的报价和有问题的单价。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工程量已经具体化,在此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相对于前面的阶段要低很多,但是这并不代表就可以对此项工作放松。施工阶段是项目实体的逐渐形成的阶段,存在太多不可预见的突发因素,此阶段历时长、涉及面广、工作难度高,工程变更、工程索赔等工作时有发生。在此阶段,投资方和造价工程师必须对施工工作进行动态的管理,对造价进行必要的控制。对于工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和设备,应该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设备和材料要列出品牌和型号,生产厂家及单价。在施工进行的过程中,应有专门的造价控制人员对工程动态进行管理,管理合同、处理索赔。

3.4、竣工验收阶段

该阶段的造价控制分为竣工阶段和竣工后费用控制两个部分,前者主要是审计阶段工程价款,紧扣业主和施工单位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遵循工程有关的规定和相关的政策规定,客观公正地编制工程造价基础性依据。后者是在施工单位编制工程竣工结算书之后,由业主委托的相关机构进行审查和确认,并根据审查后的工程结算差额大小,判断竣工验收后造价控制的影响程度,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工程的投入。除此之外,在施工合同当中,还要清楚罗列出工程竣工验收的相关标准,合理安排竣工验收后的各种费用,譬如工程保修费用和质量保证金等。在工程交付之前,业主通常会综合性评价整个工程项目,并总结这个项目的工程造价经验,针对工程造价管理的不足之处,予以原因的分析和经验的总结,从而形成一套基于实际工程管理经验的造价控制技术方法,这对于后期其他工程的造价控制管理,具有良好的参考借鉴意义。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的过程中,作为投资单位或者建设单位首先必须要遵循阶段性的原则,将合理的投资目标层层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的环节中,使得每一个阶段的每一个参与施工单位都能够明确自身的造价控制的目标,从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证投资目标的顺利实现。其次,还必须要遵循动态性的原则,实时收集工程项目的成本信息和预算信息进行对比,找出造成成本偏差的原因,并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纠正,确保工程造价的可控性。最后要落实造价控制责任制,将投资目标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主体,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确保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够得以顺利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成,关小林,顾鲜莉.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及实例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5:370.

[2]凌旭.试论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的控制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4,17:281.

第3篇:阶段性施工总结范文

关键词:工程造价

一.建设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

1. 项目决策阶段存在的问题

在建设工程项目的决策阶段,最主要的工作是明确项目的投资数额、质量标准、进度要求等总体目标。但在我国的许多大型工程项目中,多次出现因盲目决策而造成大量的投资浪费,导致资金损失。目前在项目决策阶段,建设单位大多是委托设计单位来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投资估算,但设计单位通常只精于工程设计,对投资估算和造价控制并不在行,再加上本阶段工程量不明确,所以投资估算的准确性也较差;还有的建设单位为了所报项目能被批准,事先与设计单位串通,要求其在投资估算时有意低估,严重影响了估算的准确性。可见,项目决策的深度不够和估算的方法不够科学合理是建设工程造价在项目决策阶段存在的最主要问题。

2. 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

通常工程设计阶段所能控制的投资量占总投资量的比例非常高,约占 70%左右,所以工程设计的质量对工程造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一阶段存在的过程造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体制弊端。(2)招投标中的片面性。(3)设计深度不够。

3. 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

(1)违反工程项目建设基本程序。(2)对施工监理的认识不够。(3)现场签证管理混乱。(4)施工单位高估冒算,虚报工程造价。(5)现行计价方式存在的问题。

4. 建设项目竣工结算阶段存在的问题

有有的建设单位在工程竣工后,没有把设计变更内容 和工程量反映到竣工图中,而只是对施工图上盖竣工章作为竣工图,易导致在结算时将竣工图工程量和变更签证工程量重复计取;另外,在工程结算计价中存在高套取费标准和高取材料市场价调整差价的问题,如果造价咨询单位的工程造价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存在问题,就可能在结算审核中忽略上述问题,从而导致建设单位经济利益受损。

二.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对策

1. 建设项目决策阶段造价控制的对策

(1)做好项目决策前的准备工作。造价人员首先要获取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情况、主要材料设备的价格资料以及现有已建类似工程资料等众多相关资料,并对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进行仔细认真分析,确保项目投资预测的准确性。

(2)认真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可采取可行性研报告估算投资包干办法,让项目建设单位承担超支投资的风险。还可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简易初测,以便计算工程数量,能有效地提高投资估算的准确性。

(3 )全面细致编制投资估算。在整个投资决策过程中应准确、全面地估算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考虑每个细节,避免产生过大误差。

(4 )建立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有关的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评价指标,并根据它来考察项目的各项财务状况,如其盈利能力、清偿能力等,以判别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5 )科学选优。立项后应对各个方案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论证和评价,并选取综合效果最佳的方案。具体可采用专家论证和招投标方式来进行优选,根据项目执行有关的基本数据资料,让专家来评价判断,提出意见,选出最佳决策方案。

2. 建设项目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对策

(1)加强设计过程的协调与监督。工程建设是一个周期长、影响因素多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采用设计――建造工程总承包方式,能使总承包商从设计、施工全过程出发,协调好设计与采购、施工等方面的关系,实现对工程项目从整体上进行有效地调控。同时,对项目指定一名项目经理,让其负责保证项目的质量、进度、费用等得到较好地控制,从而也能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2)完善设计招标,加强设计监理。应克服方案招标中的片面性,按照各种设计方案构思的巧妙性、新颖性,投资估算的经济性和合理性等方面综合考虑,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定标。并且不仅仅在方案设计阶段投标,还应在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也进行投标,让各竞标单位有竞争压力而努力控制造价。还应将监理工作引入到设计阶段,以保证设计的质量、进度、成本控制等科学合理。

(3)加强限额设计,控制工程造价。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和投资估算,制作初步设计总概算,与工程有关的各专业也应按分配的投资额控制设计,保证工程竣工结算不突破总投资限额。如果发现某项费用指标超出任务书的投资限额,应立即纠正,以免后期盲目削减造价从而影响工程质量。施工图阶段要严格控制工程量,确保其准确性,还应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实行限额动态控制。还应让设计单位承担一定的责任,实现奖惩制度,来促使他们控制限额指标。

3. 建设项目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对策

(1)项目的成本控制与管理。项目建设单位首先要做好施工项目的经济核算工作,通过对比分析来计算人工、材料、机械台班耗用量等费用,以挖掘内部潜力,以最少资金占用取得较佳的经济效益。然后根据经济核算结果、机械设备及利用情况、以往类似工程情况和有关经济指标等资料来编制施工成本计划,以指导各项工作按计划的展开。最后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做好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具体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加强材料的使用管理,降低材料损耗量;加强对人工、机械的成本控制与管理,提高其工作效率;优化施工工艺和方法,降低施工管理费及其它成本。此外,还应在施工过程中搜集索赔资料证据,以防特殊情况下提出索赔,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2)把好施工管理关。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实施阶段在于施工阶段。因此,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过程的全面管理。首先要抓好工程质量,避免因质量问题造成的返修而加大工程费用,做好各项监督和检查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其次,还要控制工程的进度,避免拖延工期造成的各种费用支出,应做好各项组织工作,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还要加强工程变更管理,严格控制工程变更,避免工程变更带来的投资失控。

(3)把好材料价格关。工程材料费通常会占到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的50%以上。因此,把好材料关对控制工程造价意义重大。应疏通信息渠道,及时了解各种材料的最新价格情况,逐步推广材料报价制度,加强对流通环节的监督,还应控制好材料差价,妥善处理原计划材料价格和实际材料价格的差值,按市场变化规律,对材料价格实行动态管理。

4. 建设项目竣工结算阶段的控制

在竣工结算阶段应把设计变更内容和工程量反映到竣工图中,严格审查签字盖章是否齐全,核算相关材料价格和工程费用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出现偏差应及时纠正,并对弄虚作假者追究责任。

第4篇:阶段性施工总结范文

关键词: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方法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6.086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设工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建筑工程是一项极其耗费资金的项目工程,当前我国建设工程存在明显浪费现象,一些人利用建设工程的中存在的漏洞谋取个人利益的情况屡见不鲜。为促进我国建设工程与国际相接轨,必须控制建设工程的造价,由于建筑工程的全过程都存在费用消耗,因此对其造价的控制也是全过程的。本文就全过程造价控制进行探讨。

1 工程造价中全过程控制及管理的价值

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与管理就是限定工程造价额度以内对工程建设中的费用进行控制、监督、管理与确定,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及时对建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有效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在工程建设完成以后确保决算控制符合审定的范围。根据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与管理的工作内容,可以将其具体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决策阶段、 初步设计阶段、 技术设计阶段、 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招标阶段、承包分发阶段、实际施工阶段与验收阶段。

2 建筑工程造价现状

2.1 招投标方法不完善

伴随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市场经济中的各种经济主体数量也在日益增加,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复杂,建筑工程企业对承包商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行招投标工作中常见问题主要反映在“评标办法”上。目前建设工程中最常使用的方法包括综合评估法、最低低价法等,但综合评估法评标和最低价法评估极易出现人为因素干扰,对评审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2.2 工程建设中成本管理不合理

在我国建设工程项目中,许多工程项目都存在管理问题。存在管理成本较差,甚至疏与管理在成本投入期间没有具体分析和合理规划。都是工程主管人员根据经验算出大概费用。如果根据没有经验的人员概算出投资就会出现投资的随意性,工程造价没有全面的系统分析,会使工程造价呈现出动态与缺乏过程的成本管理状况,对于成本管理不善会造成工程造价难以控制,并且,导致经办人员对工程资金的随意性。

2.3 工程造价对竣工结算阶段控制不当

许多企业的造价控制工作依赖于竣工结算,而这一部分的工作也确实在房建工程造价控制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它也是判断工程是否获得经济效益和效益大小的主要标准。在我国目前阶段进行的竣工结算工作中存在许多漏洞,一些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在结算资金时拖延时间,建设双方互相扯皮。一些结算工作人员对施工现场的情况不甚了解,工作中参考的依据只是自己的推理和经验,以至于质量鉴定和工程款结算工作与实际工程脱节。

3 建设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原则

(1)将决策阶段以及设计阶段作为建设造价全过程管理的重点工程项目展开后,其造价的全过程控制贯穿到整个建设工程,但其中较为突出的重点是决策阶段以及设计阶段。抓住建设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的关键就等于从大方面上控制了造价。设计阶段的费用不会超过总体建设工程费用的百分之一,但其对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的影响却是决定性的,有超过七成以上的建造费用都与初期的设计阶段相关;(2)主动控制,通过主动控制能够获得理想的效果造价工程师的主要任务是对建设项目的整个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实际控制过程中,造价工程师必须主动了解建设工程的各个部分,判断方案是否符合预期标准。

4 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方法

(1)设计阶段。在施工设计阶段施工企业要参与到设计方案的选择中区,通过价值工程方法对比技术经济分析,选出技术优秀、经济效益突出的施工方案。施工单位还要对设计投资计划进行审核,针对其中符合科学质量目标但超出经济性要求的问题提出意见。另外,施工单位还要承担起对施工材料功能、质量、用途、价格的审核工作,并由施工企业经过市场调查后选择价廉质高的设备和材料。施工企业在进行施工工艺选择时要考虑实际施工情况,选用先进的科技技术来提高经济效益。

(2)招标阶段。房建工程的招标阶段是工程造价管理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相关管理人员在制定标底价格时,要考虑业主的要求会带来的成本需求,并遵照相关的程序进行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并综合考虑其他文件,最终确认合同中的承包价。合理的工程量清单是投标者制定正确定标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尽可能使招标工作有序、合理、公正地进行。

(3) 施工阶段。施工造价是项目施工收尾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针对这方面的问题因素,在进行相应改善与提高的过程中,通过加强施工造价控制管理的方式,可以极大地改善传统工程造价全过程中的控制与管理情况,为工程施工造价提供安全性保障。项目工程在施工阶段,业主需要编制好招标文件,同时做好合同的相关准备内容,对于合同中所标注的内容需要进行详尽的规定与设置,以此为甲乙双方提供安全、有效的合同保障,避免因合同纠纷而引起的索赔事件及工程延期事件。

(4)竣工阶段。竣工阶段是整个建设工程的最后一个环节,能够准确反映造价管理水平,竣工阶段需要对建设中的所有费用、方案设计、管理方法等进行总结。需要注意的是竣工阶段的总结一定要在工程后期展开,不能拖太久,保证后期审计的准确性。建设工程竣工阶段,需要对前期的造价进行汇总,编制实际工资决算,通过最终的总结体现出建设工程的总体造价。

5 结束语

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与管理是工程建设中的重点内容,通过这一环节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为工程施工提供必要的安全性与经济性的保障。在我国今后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与管理应贯彻始终,实际参与到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中,实现建筑工程的全程控制与管理,切实有效的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第5篇:阶段性施工总结范文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 PDCA循环 质量管理

一、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好坏关系到建设工程项目的成败。一种好的质量管理方法能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项目目标的如期实现打下良好基础。尤其对化工项目,建设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化工生产的本质安全与稳定生产。质量问题解决不好,可能带来安全风险、工程进度滞后、投资增加等一系列的问题,可能为今后的生产埋下隐患或造成直接危害。所以,在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质量管理则显得尤为重要。在“米东区化工项目”项目工程管理中,“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应用于工程管理中,可以有效地进行工程项目安全、质量、进度、投资的四大控制。

二、PDCA的基本概念

“PDCA”循环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的科学程序。一次循环完,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放在下一次循环中,这样阶梯式上升。“PD-CA”循环的关键是处理阶段,因为处理阶段就是解决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的过程,将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并予以标准化,便于以后工作时遵循;对于失败的教训进行总结,以免重现。

三、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的运用

“米东新区化工技改项目”该内容包括土建、电气、工艺、给排水等专业。建设项目项目部为实施主体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

1.计划阶段(P阶段)

P阶段,项目部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内容要求,明确了该化工项目的安全、质量、进度、投资四大控制的管理目标。施工单位根据四大控制的管理目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等;明确分部程、分项工程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施工网络总体及日进度计划;按照施工图纸编制工程预算,将投资控制在预算之内。

第一步:资料收集及工程难点

(1)施工单位收到施工图纸并认真分析,对工程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认真踏勘。 (2)本工程对原有厂房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工程须考虑对已有建筑物的保护措施。(2)厂房中新施工的墙、梁、柱与原有建筑的框架的梁、柱连接成一体,而连接点的强度则是改造施工的重点和难点。(3)不能改变原有厂房钢筋和混凝土的强度。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而本工程施工的难点正是工程施工中要抓好重点工作。

第二步:施工准备

项目部组织设计交底和对施工图纸进行三方面审查(1)符合性审查;(2)工艺会审。(3)施工条件会审。

2.实施阶段(D阶段)

实施阶段设计文件由图纸变为实物阶段。在D阶段,施工单位以设计文件的内容及前期计划、准备工作为基础,

开展工程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是:施工过程的每一个工序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尤其是重点部位的施工。实施过程中应随时将各项计划和目标进行对比,如果出现偏差则在下一个循环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施工过程中是一个计划严密、工序繁多的过程,每个工序的分部、分项工程不但要符合设计文件、设计规范要求,同时要满足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

3.检查阶段(C阶段)

将实施效果与计划、预期目标进行对比是C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在本阶段,要认真检查施工执行情况,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并把问题移交到下一阶段进行处理,使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得到有序推进。

C阶段是工程监理的工作重点,通过本阶段来达到该工程质量管理目标,实现对工程四大控制目的。项目部充分调动监理人员的工作热情,用好旁站监理,不放过工程检查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隐蔽工程的验收。所有工序经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由监理复检,并填写检查记录,留下管理痕迹。质量监督站和项目部不定时检查,通过检查发现代表性问题有:

3.1根据施工特点,施工单位编写了脚手架施工方案。该方案明确了脚手架的搭设、材料选用等要求,并对脚手架进行了设计和计算。而一层施工检查中发现脚手架的搭设与施工方案存在一定差距。不合格率高达40%。

3.2工程进入施工中、后期阶段,由于多重原因施工进度与网络进度计划对比出现了严重偏差,进度滞后近一个月。

4.处理阶段(A阶段)

A阶段是“PDCA”循环的关键阶段。A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检查结果进行处理和总结,把存在问题及时改动。总结好的经验,不断提高工程的管理水平。对于上述具有代表性的两个问题,项目部按照PDCA循环管理房中的A阶段要求进行处理和总结:

4.1脚手架的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墙体砌筑、抹灰质量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所有施工安全是工程质量的保证,工程质量管理与施工安全不可分割。严格按照施工单位编制的脚手架方案重新修复,并监理公司复检合格,方可进行高处作业。旁站监理人员发现高处作业不系挂安全带,严格进行处罚。

4.2施工进度按网络计划进行,施工质量易于保证,如果施工进度出现偏差而不及时纠偏,后期在追赶施工进度时,将无法保证施工质量。该问题在项目部的严格督促下,施工单位迅速增加人力,及时纠正了进度偏差,避免了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由此可见,工程监督管理是工程质量管理的保证。

通过施工问题的处理,施工单位总结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前期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在后期施工中得到有效的控制。

四、结论

化工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管理过程,质量管理离不开工程的安全、进度和投资控制管理,只有有机结合、互相制约才能达到工程质量管理的目的,实现工程四大控制目标。

该项目按照“PDCA”管理方法进行工程管理。项目部采取周例会的形式,安排、落实、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处理解决各种问题,使得工程的每一个工序、分部和分项工程都在实施之前编制计划,实施过程中执行计划,检查阶段若发现与计划发生偏离,下一阶段整改、处理和总结。通过管理实践,项目部总结出该项目之所以实现工程一次中交成功、各项指标达优、工程管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实现了工程施工合同双方约定的四大控制的目标,最根本的原因是采用“PDCA”的严格、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

第6篇:阶段性施工总结范文

关键词:三阶段;风险分析;预防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world safe production situation analysis, narrative production safety accidents rule, and authors have cooperated-builing project realit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three stages of risk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practices and the author to project 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 prove three phase risk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i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of an effective system and method.

Keywords: three stage; Risk analysis; prevention

中图分类号:X82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前言

目前全世界每年因安全生产死亡人数多大200余万人,平均每7秒死1人,每分钟死8人,每小时死500多人,每天死6000多人,相当于每天都发生一次像美国“9•11”恐怖事件那样的灾难(不包括安全生产以外的各类事故死亡人数)。

1安全事故发展的规律性

安全生产事故是意外事故,是一种随机现象。对于个别案例的考察具有不确定性,但是对于大多数事故则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1936年,美国学者海因希里曾经调查研究了75000件工伤事故,发现其中的98%是可以预防的。在这些可以预防的事故中,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主要的事故占89.8%,而以设备和物质不安全状态为主要原因的事故只占10.2%。

2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是预防

生产安全事故属于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高度不确定性、破坏性、社会性等特征。对于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置,从时间段上可以分为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等四个阶段。事前阶段,要做好预防工作,重点是预案、预控、预警;事发和事中两个阶段,由于事故的不同,可能有明显的节点,也可能是两个阶段难以划分。这个阶段重点是信息报告、抢险救援。事后阶段,重点是调查评估、恢复生产。 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核心内容,这既是多年来安全生产工作的宝贵经验,也是生产安全事故血的教训。强化事前预防,完善事故防范机制,把预防事故发生的各项工作做到前面,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3三阶段风险分析与预防

安徽省近来年推行的“三阶段风险分析与预防”,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效应,很好的为施工安全提供了管理指南,真正起到了预防作用,真正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国家安全生产方针。作者目前亲身经历的施工项目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就是个例子,在三阶段风险分析与预防的指导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处于可持续可控状态,未发生一起伤亡事故,甚至是轻伤事故。

“三阶段风险分析与预防”,即第一阶段预案阶段,是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生产管理,其重点是对即将实施的工程进行总体的安全分析和专项分析,编写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每个项目开工前,各参建单位必须根据项目自身特点,对照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可行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并对其进行风险分析。对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制定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安全生产组织方案和事故应急预案,规范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预案即预备方案,是指根据预测,对潜在的或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的类别和影响程度而事先制定的应急处置方案。从某种性质来讲,它属于工作计划的一类,但具有“方案”的专一性、专业性、周密性、时限性、集中性等要求。一般预案的编写通常结构与写法由标题、前言、主题、结尾、附件五部分组成,结合马鞍山项目工程实际,项目部按照预案编写程序编制了总体预案及防洪、防汛、防雷击、防坍塌、防食物中毒、防血吸、防交通事故、防火等八个专项预案,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了演练,应急效果非常显著,尤其是项目部组织进行防洪演练,演练后针对演练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吸取大量的演练经验,在2010年6月份长江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来临,项目部及时启动了预案,顺利安全的渡过洪水期,杜绝了人员伤亡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了财产损失。对于危险性较大的水上施工、桩基施工、墩柱施工、临时用电等工程,项目部一一制定了安全专项方案,为施工生产提供了安全技术支持,奠定了安全目标实现的基础。

第二阶段预控阶段,是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每个月,由建设单位安全负责人主持,监理、施工单位安全负责人参加,召开月施工危险源辨识防控会,对下个月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对防控措施进行分析、补充与完善,突出了下一个月内的防控重点。这就要求项目安全管理人员需要较强的专业性和施工经验,针对项目月度施工生产计划,进行风险分析与辨识,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也同时让安全管理人员对下月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有进一步的认识。危险源辨识会是交通部在马鞍山大桥的试点,实践证明效果显著,施工单位通过每月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由驻地监理、总监办安全专监进行审批进一步完善补充,形成了较为全面的风险分析结果与预防措施,通过每月安全例会对操作队伍负责人、专兼职安全员及带班长进行交底,便于他们在下阶段施工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

第三阶段预警阶段,就是在施工现场对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交底。每天,施工单位根据当天施工内容、作业环境及当日天气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单元预警牌及时现场预警信息,采取相应的现场防控措施,利用一线工人业余学校、班前会指导一线作业人员合理、有效的防范安全事故。项目部针对施工内容进行了施工单元预警区域划分,划分了主桥4#边塔、3#中塔、2#边塔、拌合站、钢筋加工厂、钢结构加工厂等预警单元,在作业人员必经点设置了单元预警牌,由专职安全员结合施工内容、天气、施工环境及预控阶段分析成果进行危险因素及预控措施,组织作业人员每日在预警牌前进行班前讲话,让作业人员掌握当日施工风险及预防措施,强化安全作业思想,进而达到提高安全意识的目的,有效的减少甚至避免作业人员进行“三违”作业现象。项目部还成立了一线工人业余学校,对工人进行岗前教育、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专题教育,通过安全专家或安全员授课、安全专题片放映等形式,对工人进行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操作规程、季节性安全施工要点等教育宣传,进一步强化工人安全意识,推动项目安全工作得到有效的提升作用。

4结语

第7篇:阶段性施工总结范文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投资控制; 全过程

中图分类号: F426.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1-0078-01

所谓控制,就是指采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以确保某项活动或经济业务能全面落实及实现预算的过程。在整个经济控制系统中,财务控制系统是最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的子系统,而资金控制是财务控制的主要内容。水利工程投资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政策性的活动,涉及面广,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水利工程建设周期长、投资数量大,投资流向复杂,如不采取有效控制,投资目标将难以实现,为实现最大的投资效益,笔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工程建设前期的造价控制

项目建设前期,是指项目立项、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投资决策阶段。这一阶段对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控制,在总体上起到决定性作用。建设厂址的选择、投资方案的选择以及项目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是否可行,都对工程造价产生重大影响,决定着项目未来的命运,特别是厂址的选择、选定厂址的地质情况、厂区地形和地面高程、土地价格、外部建设条件都直接影响到建设工程造价的高低、建设工期的长短以及项目建成投产后的营运成本和经济效益。

二、设计阶段以设计质量为重点的投资控制

水电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项目实施前的投资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许多业主认为水电项目投资控制的重点在工程实施阶段,把投资控制的主要精力放在工程实施阶段上忽视了工程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据有关资料显示,设计质量对项目建设的投资控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要抓住了设计阶段这个重点,就把握了投资控制的方向。

设计方案的优化程度,设计图纸是否完整清楚,都会影响工程造价。在投资确定的基础上,应该采取限额设计,在设计的每一个阶段,应将限额设计与价值工程中的功能分析相结合,遵循PDCA循环模式,既要做到以最少的投资换取最大效益,又要保证设计质量,从而达到合理降低工程造价控制的目的。在结构设计当中,应对不同方案分别作出经济分析,根据使用功能选择最合理的结构方案,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

三、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工程招投标是按竞争方式以合理的造价来择优选择施工企业的一种有效机制。通过投标竞争来择优选择承包商,不仅有利于确保工程质量和缩短工期,更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是造价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造价咨询单位应做好如下工作:①协助业主制定招标计划,充分了解业主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招标方式,是业主认识到合理的工程造价;②协助业主综合考虑施工单位的信誉、人员素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质量保证措施等条件。由于投标企业施工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工程的建设安装造价,应特别注意不能忽视施工方案对造价的影响;③协助业主签订合同,合同作为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的结算过程的合约是确定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对工程造价的控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初步明确工程项目的结算方式,分包合同价变更的规定,材料、设备的供应方式,分包工程的管理等方面的内容,避免“低报价、高索赔”的发生;④提醒业主注意建设工期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业主要求的建设工期往往比正常工期大大压缩,应让业主认识到加快施工进度来缩短工期,会增加人力或机械设备的费用。从而增加工程造价。所以,与合理工期相比,延长和缩短工期都会增加造价。

四、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为控制工程造价,每一建设工程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对各种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上、经济上的对比分析,从中选出最能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方案,从而降低工程造价。施工现场的良好管理,施工中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都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程造价。基础设施工程更应引起高度重视,施工方式的采用、施工机械的选用、地下水位情况、挖、运、回填的土、石方的运距。确定土源及余土外运的地点,这些内容影响工程造价的比重很大,应统筹兼顾,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的方案论证。

(一)加强工程变更价款的控制

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引起设计变更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勘察设计工作不细,以致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招标文件中没有考虑或估算不准确的工程量,因而不得不改变施工项目或增减工程量;另一方面是由于发生不可预见的事件,如自然或社会原因引起的停工或工期拖延等。工程量变更更有可能会使项目投资超出原来的预算投资,所以必须严格予以控制。

(二)索赔的控制

索赔是工程承包中经常发生并随处可见的正常现象。由于施工现场条件、气候条件的变化,施工进度的变化,以及合同条款、规范、标准文件和施工图纸的变更、差异、延误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工程承包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索赔,进而导致工程的投资发生变化。

(三)加强工程结算的控制

工程结算的控制,一般从以下六个方面考虑:①应对工程内容是否符合合同条款要求,工程是否经验收合格,只有按合同要求完成工程并验收合格才能进行工程结算。②应按规定的结算方法、计价定额、取费标准、主材价格和优惠条款等,对工程结算进行审核。③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所有隐蔽工程均需验收、签证。④按图核实工程量,并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⑤落实设计变更签证,设计变更应由原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通知单和修改的设计图纸、校核人员签字并加盖公章,经建设和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签证;重大设计变更应原审批部门审批,否则不应列入结算。⑥结算单价应按合同约定或招标规定的计价原则执行。

因此,建设方在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的管理除了加强合同管理、工程结算管理外,重点应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以杜绝投资浪费。

五、竣工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

竣工决算是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的全面反映,是项目法人办理工程交付使用的依据。通过竣工决算,一方面能够正确反映建设工程的实际造价和投资结果;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竣工决算与概算、预算的对比分析,考核投资控制的工作成效,总结经验教训,积累技术经济方面的基础资料,提高未来建设工程的投资效益。

六、后评估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

第8篇:阶段性施工总结范文

1水利工程前期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

1.1投资决策阶段

投资决策阶段关系着后期阶段能否有效地进行控制,所以,造价人员必须要对技术、经济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制定出最优方案,以便为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因此,造价人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认真调查清楚工程项目实质所需的资源及环境要素的基础之上,并对所调查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

第二,在水利工程项目投资预测前,必须收集好有关工程材料采购地、主要材料与设备及其价格、施工用水与用电设备等基础资料。

第三,根据相关的行业资料及国家、政府的规定,进行有效的市场预测与投资估算,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提供一些必要依据。同时,在完成相关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后,例如,对工程的风险性进行分析时,要确定项目的主要风险源及抗风险能力,水利工程造价人员要根据市场预测和投资估算进行项目决策。

最后,为了防止盲目投资,在进行决策时,通常采用“集体决策制”,或投资方、决策人与专家组三者相结合的决策方式。

1.2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要注意技术、经济、实际与设计的关系。而如今已是市场经济,所以为了实现设计的合理性与经济性,建设单位要与设计单位积极配合,避免出现设计和施工脱节,或施工时出现大量设计变更等问题。因此,为了控制好设计阶段,一般有这三个方向需要注意。

首先,利用设计招标形式选择采用先进技术、工程造价低的较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

其次,根据技术经济指标对初步设计的总图方案及单项设计方案进行计算、分析、比较、评价,选取相对合理的方案。

最后,在整个设计阶段,把技术与经济统一起来,贯彻“先做预算,再计划”的方针,实行限额设计,并杜绝一些设计过程中“不算账、不计划”的不良现象。

2水利工程中期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

2.1招投标阶段

招投标阶段是整个工程造价管理的关键。所以在招标阶段,施工合同中必须明确可操作性强、清晰明了、有制约性的,且与价款、责任、义务等有关的法规条款。

其中,施工价款合同包括了固定总价合同、固定单价合同、可调单价合同。为了招标的公正与严肃性,一般工期短、规模小的施工项目,宜采用固定总价合同;工期长、规模大的施工项目,宜采用可调价格合同。而工程造价计价方式条款包含了本工程造价的计价方式,一经签订,一般不允许随意更改。但由于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突况多样而不确定,想要完全不出现变更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些条款就约定了在发生这类情况后的工程价款处理与结算的方式。

在施工期间,工程造价控制的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对工程款拨付的控制。所以,为了维护双方利益,保证资金在工程上的及时供应,确保工程顺利进行施工,工程款拨付方式条款应该是在总合同价款控制前提下的多节点进度款控制,明确规定进度款的提交、核定、拨付时间。

2.2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整个项目工程阶段所占时间最长的阶段,而工程投资也主要发生在施工阶段。所以,为了避免投资的浪费,除了要求建设单位方加强对工程造价合同管理,注意工程结算管理,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上的问题。

一是,工程造价材料费的价格的举足轻重,占总的工程预算费的70%左右,为此,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施工合同中的材料用量确定材料价格。

二是,由于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具有易变性,一旦设计时不注意,很容易出现设计变更。所以,施工之初,一定要严把设计关。如果实际情况需要设计变更;那么,在变更时,一定要有总监理工程师、设计单位代表共同签字后方可执行,且要尽量使设计赶在施工之前(有些设计变更不是要有批复才行吗?)。

三是,规范施工阶段的现场签证管理,做到随做随签。同时,为避免给今后竣工结算时带来不利影响,签证时一定要有总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代表、建设单位现场代表的共同签宁后才生效(因为有批复概算的制约,有一些签证是否也需要批复?)。

四是,招标方要与承包商、供货商签定相关合同,或预留足够的风险费用(现在水利工程计价中有一项叫暂列金额,是否等同于此费用?)等措施来实现最低化回避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或出现的风险。

3水利工程后期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

在水利工程竣工与验收阶段,施工单位往往会有投机倒把的侥幸心理,过于夸大工程量与工程难度,将一些莫须有的工程量加入最终的结算,或是对同一项目进行重复结算。这时,造价人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依照施工合同办事,认真审查图纸与核实实际工程量,根据先前收集的工程资料及竣工资料正确计算工程造价,进行工程结算;同时,必须要合理套用定额或选用单价,注意费用性质,完成对工程竣工验收阶段造价的管理与控制。

第9篇:阶段性施工总结范文

[摘要] 针对成都博物馆项目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为确保建筑物施工期间的安全性确定项目需采取安全监测。结构安全监测分为施工阶段的结构监控和使用阶段的结构监测,现主要针对施工阶段安全监测进行阐述。

[关键词]工程;安全监测;技术手段方法;监测系统;评估;实施方案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成都博物馆新馆建设工程建成后将成为成都市一项重要的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成为大量珍贵文物、贵重藏品展览建筑,同时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成为城市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博物馆新馆工程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耐久性设计为100年,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结构选型为外钢网格——内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形成组合空间结构体系。

主体结构立面设置通廊形成连体结构,地铁上方为33m、上托5层的大悬挑结构,主展厅为30m大跨度空间。成都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g,设计抗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特征周期0.45s。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基本风压值0.35KN/m2,地面粗糙度B;基本雪压值0.15KN/m2,临时展厅活荷载10KN/m2,其他展厅活荷载5KN/m2,

屋面活荷载0.5KN/m2。

2 项目安全监测的意义

2.1隔震支座变形监测

本工程采用基础隔震(共361个不同规格的橡胶隔震支座),隔震支座的变形对结构的安全性存在较大影响。因此,有必要针对结构在施工过程的各个阶段对隔震支座的水平和竖向变形进行长期监测。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和设计图纸要求在重要受力部位共设38个变形观测点。

2.2结构构件内力监测

结构的内力和位移是结构外部荷载作用效应的重要参数,其中内力是反映结构受力情况最直接的参数,跟踪结构在建造和使用阶段的内力变化,是了解结构形态和受力情况最直接的途径,也是判断结构效应是否符合设计计算预期值的有效方式。对结构关键部位构件的应力情况进行监测,把握结构的应力情况,可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

2.3结构关键点位移监测

结构位移的目的是通过建立理论分析模型和测试系统,在施工过程和使用关过程中监测已完成的工程状态,收集控制参数,比较理论计算和实测结果,分析并调整施工中产生的误差,预测后续施工过程的结构形状,提出后续施工过程应采取的技术措施,调整必要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方案,使建成后结构的位置、变形处于有效的控制之中,并最大限度地符合设计的理想状态,确保结构的质量,保证安全性。

3 项目安全监测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3.1支座变形监测

位移计用于测量轴向变形,可成批安装从而在任何长度内测量多点的变形。主要测量元件是一个振弦式位移传感器,传感器连接滑动杆。滑动杆传递仪器两端法兰的伸缩,引起弹簧的张力、以及振弦的张力变化。张力的变化量与拉伸量成正比。根据测量的仪器读数,即可计算出位移量,如图所示:

位移计的传感器固定在一个法兰端,通过一定长度的传递杆连至另一个法兰端。传感器和传递杆外套一根给定长度(仪器长度)的塑料管(当仪器较长时须在中间增加伸缩节)来固定两个法兰端,确保连杆固定不动.当两法兰相对移动时,位移信号被传递杆传至传感器,由读数系统测得.通过选择不同的仪器长度和传感器的量测范围,可选到最佳灵敏度。对于达到分辩率最高的情况,仪器长度长、量程小的传感器最佳。而变形最大的情况,选长度相对短、量程大的传感器。可根据预计的变化量灵活选择最佳的量程和灵敏度。

3.2结构构件内力监测

应变式传感器的机电转换过程是首先采用粘贴在弹性元件上的电阻应变计的电阻效应,即如(5.1)式表示:

R=ρL/F(5.1)

式中: R——金属丝栅的电阻值(Ω);

ρ——金属丝栅的电阻率(Ω/mm2/m);

L——金属丝栅的长度(m);

F——金属丝栅的横截面面积(mm2)。

利用电阻应变计灵敏度系数 K 值,来实现非电量的相对应变量(ε)转换成

为电阻量的相对变化量之比的关系式,如(5.2)式表示:

K=(ΔR/R)/(ΔL/L)(5.2)

式中:K——电阻应变计的灵敏度系数;

ΔR/R——电阻应变计电阻与相对变化的电阻之比;

ΔL/L——被测试件受力后的相对变化量即ε。

利用电阻应变电桥的桥臂加减特性,把非电量的应变量转换为电压信号输出,其电阻应变电桥工作原理参见图 5.2 所示。应变传感器采用采用 SJ-GBY 型工具式表面应变传感器。

传感器采用高性能的弹性材料,经过专门的线切割加工,特殊的定型及热处理等工艺技术措施,设计时在弹性体中间开了一个孔,充分利用应力集中原理,提高了输出灵敏度,传感器的灵敏系数为10000με/mm,量程为10000με,零漂小于等于±3με,测量精度大于1με,使用温度范围-35~+80℃,可取代大标距应变计。敏感元件选用及粘贴防护和组桥部分,敏感元件采用低蠕变,自补偿传感器用高精度电阻应变计,经过严格的粘贴工艺和防潮密封技术措施,再组成全电桥,线性好、稳定性好。引出导线部分:选用了特制的引出连接导线,并配以连接可靠性高的航空插头,与设备快速连接,无须焊接,节省时间、提高工效。 传感器安装紧固件,采用特殊材料加工,两端底部可用 502 胶水快速固定于试件表面或用点焊方式固定在钢结构构件表面,再用螺母将应变传感器二次固定,使传感器和钢结构构件同步变形。

3.3结构关键点位移监测

1)依据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2)监测设备

SOKKIA NET05 自动化 3D 全站仪,标称精度为:角度测量 0.5″,距离测量:棱镜(AP/CP)(0.6+0.8 ppm×D)㎜,反射片(正射)(0.5+1 ppm×D)㎜;

LEICA DNA03 数字水准仪及配套的数字条形码铟钢水准尺,标称精度为每公里测往返测中误差 0.3 ㎜;配备的该两种测量设备堪称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精度最高的全站仪和水准仪,完全能够满足该工程变形监测的精度要求。

4 监测控制系统

4.1系统总体构架

本项目结构性态监测,按照监测阶段划分为工程施工阶段与运营阶段,两阶段的监测工作需要有机结合。目前仅对施工阶段进行监测,在项目上选取全部结构中若干重要位置作为监测对象,设置多个监测子站对个重要位置的测点监测数据进行采集和汇总。另外设置一个总控基站对整个监测系统进行控制和分析。

结构性态监测内容及分项如下:

·结构支座变形

·结构构件应力应变

·结构空间变形

结构施工阶段,需随工程施工进度对各层参数进行及时测量与回馈,以给施工方提供及时参数进行施工的调整与改进。施工阶段,监测总站无法及时建立。因此,施工阶段的临时监测总站设置在工地现场的监测办公室内。随各区域建设的过程依次建立各测量子站,各子站各阶段采集到的数据以无线方式发送至临时监测总站进行汇总分析。同时,项目施工过程中及时铺设各子站至监测总站的线路并进行总站的建立,以备运营阶段监测工作的开展。进行各监测分项实时采集与汇总,并对结构性态作出评估。

4.2硬件设置

1)每监测位置:传感器;数据线;数据线汇集电箱。

2)每子站:各分项的采集仪。包括静态采集仪,通道数按照该子站构件应变、温度、变形等的传感器数量而定,进行构件应变、温度以及支座变形等数据的采集。采集频率 35 天/次。

3)监测总站:监测控制系统。包括:PC 机;电控箱;网络适配系统等。

4.3 数据采集方式

为保障全周期内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决定各分项监测传感器与对应子站采集设备之间均采用有线传输的方式。子站至总站之间数据的传输分阶段进行区别,施工阶段采用无线传输的方式将数据传输至临时总站,运营阶段采用有线(宽带,专用接口和通道等方式)形式进行数据传输至永久监测总站。详述如下:

1)施工阶段,对于结构构件应力应变;结构温度等采用静态测量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

即随结构施工将各测点位置处各分项传感器同时安装,数据线亦同时铺设。数据线汇总至数

据线汇集点,然后铺设至对应测量子站,测量子站设置各分项的数据采集仪以及数据无线发

射装置,可将数据发送至工地现场结构性态监测办公室进行存储、分析。同时预留该子站至

测量总站的管线通道以备后期使用。

2)工程竣工投入使用之前,预先将各子站与总站之间的数据连接系统建立完成。将工地现场的临时监测总站移入建筑物内的永久监测总站。工程投入运营后,所有的监测采集与控制工作均在总站进行。

4.4监测控制系统开发

1)基本流程

本工程按照现场监测数据采集—数据远程传输—数据管理—健康预警的基本流程进行操

作,基本流程如图 4.1 所示。

图4.1基本流程图

2)系统组成

由数据采集子站、数据采集中心组成。数据采集中心由中心路由器、数据服务器和WEB服务器构成。

4)系统界面

已经具备的监测控制系统软件具有强大的功能和灵活的可视化图形界面,已经成功地应

用到多个大型结构健康监测项目中。

5 结构安全评估系统

结构健康评估系统包括基于应力应变、变形、温度和位移监测数据的直接安全评定,以及基于模型修正有限元模型的安全评定、结构损伤识别等,主要内容有:

5.1基于监测数据的直接安全评定

如监测的温度达到设计温度,则进行应力应变检查预警;若应变达到设计应变的 80%,或者在荷载没有显著增加的时候,应变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则进行预警。

5.2结构安全评定

在修正有限元模型和结构荷载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最不利荷载工况,计算结构的极限状态,给出不利构件的信息、失效模式、荷载模式和荷载水平,并与监测和计算结果比较,进行安全评估。

6监测实施方案

6.1数据采集子站和总站布置方案

设置分为两种类型的数据采集子站:支座监测采集子站以及钢结构监测采集子站,另外设置一个监测总站,对所有采集子站的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分述如下:

1) 支座监测采集子站

依据隔震支座的平面布置,全平面划分6个区域,设置6个采集子站对相应区域内的支隔震支座的水平和竖向位移进行测量和采集。另外设置一个采集总站负责各采集子站各阶段数据的汇总分析。采集总站如前所述,施工阶段设置在施工现场的办公室内,施工阶段子站至总站的数据传输采用无线方式。

2)钢结构监测采集子站

依据钢结构立面布置,不同立面分别设置采集子站,对钢构件的内力,结构表面温度以及结构空间点位移进行测量和采集。子站设置位置数量以及对应区域见表8.1所示。另外设置一个采集总站负责各采集子站各阶段数据的汇总分析。采集总站如前所述,施工阶段设置在施工现场的办公室内,施工阶段子站至总站的数据传输采用无线方式。

钢结构监测子站设置表

6.2结构竖向、水平环境监测

依据支座平面布置,选择 50 处支座作为测量测点,其中每处测点选择一个支座进行监测,共计支座测点 50 点,每点设置一个竖向位移计,两个水平方向位移计,共计位移计数量 150台。

6.3结构构件内力监测

钢结构均匀选择约 80 个节点,每个节点选择两根构件,每根构件沿构件截面布置 4 个应变计,应变及数量 640 台。测点布置如图 8.4 所示

6.4结构位移和变形监测

1)测点布置

沿屋面结构均匀选择约 100 个点位作为全站仪定为观测的关键点。

2)测量方法

控制网基准点按照规范要求布设 3 个,精密导线控制点应布设约 10 个点,楼顶控制点 2个。平面控制按照一级导线的观测精度进行;平面控制按照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观测要求进行。一级导线测量技术要求如表所示。

水准测量闭合差限差按照4 L计算,L 为闭合路线或附合路线长度。每个变形监测点贴

一个专门的具有优良反射效果的反射片,仪器架设在该边/中柱最近的导线点上采用极坐标的方式测量该点的三维坐标。为提高平面坐标观测精度,消除一些仪器本身的误差以及观测误差,采用正倒镜观测取平均的方式。为提高监测点的高程测量精度,采用不量仪器高法测量监测点的高程。按照二级建筑变形测量的精度指标要求,位移观测观测点坐标中误差≤3.0 ㎜。

7结论

(1)通过对隔震支座的变形安全监测,可以随时掌握在外力及施工荷载随施工进度增加时和钢结构支撑胎架整体卸载时对支座变形影响是否在设计及施工规范允许范围,如若在监测时发现有异常情况能提出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和建议,确保隔震支座变形在设计和规范要求的受控状态下;保证隔震支座均匀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