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自我管理范文

大学生自我管理精选(九篇)

大学生自我管理

第1篇:大学生自我管理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 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1自我管理才是解决之道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走过大三,解决大三生活中的问题和困境,找到如意的工作。自我管理就是最合适的道路。

掌握和运用自我管理不仅能解决一系列问题,而且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也是一种帮助。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我们所处的特殊阶段,经济上不能独立,社会关系不成熟。这一切都决定了我们无法改变环境,只能通过管理自我解决大三生活中的问题。所以,自我管理才是解决大三生活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帮助我们走出大三困境最有效的策略。

2自我管理的定义和类型

自我管理最早源于彼得德鲁克目标管理中所要求的自我控制。他认为个体具有超强的目标理解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是目标管理成功实现的前提。所以,也可以说自我控制是自我管理的最早概念。而自我管理也包括了管理学和心理学上的两种定义,二者又是相互结合的。在心理学上,自我管理是指个体主动调整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控制不良情绪和克制冲动,积极寻求发展,取得良好心理适应的心理品质。在管理学上,自我管理的定义是个体为了实现一定的发展目标或解决某种问题和困境,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卓有成效地利用和整合自我资源(信息,时间,心里,社会资源等)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而开展的自我认知,自我计划与组织,自我监管,自我开发和自我教育的活动过程。

按照不同的标准,自我管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管理对象分,可以分为时间的自我管理,信息的自我管理,自我情感的自我管理,自我目标的自我管理,社会资源的自我管理等。根据管理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员工的自我管理,学生的自我管理等。另外,由自我管理在大三生活不同过程中的运用,也可分为就业过程的自我管理和考研过程的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一直以来都是名家所倡导的。老子的“自知之明”,孔子的“其身正,不令而行”;荀子的“故君子之度己则以绳,接人则用曳。度己以绳,故足以天下法则矣;接人用曳,故能宽容,因求以成天下之大事矣”,都说明了自我管理在很早就引起人们的重视了。同样,在管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自我管理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具有丰富的理论体系。

3自我管理的内容和过程

在管理学上,管理从本质上讲就是通过对现有的各种资源加以整合,优化配置,以达到实现目标的过程。所以,管理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资源整合。自我管理也是如此,自我管理是相对于个体而言的,通过对自身资源的整合以达到实现目标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如此,自我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自我资源的整合,也就是自己的信息、时间、知识、能力、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

自我管理的内容包括时间管理、信息管理、知识和能力的管理,社会资源的管理,心理健康的管理。如何使这些方面得到优化整合,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才是自我管理的关键和中心,这就需要一个科学的自我管理过程。

自我管理过程是基于管理学基本理论的,其本质都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处理现实中的各种问题,以保证目标得以实现。和其它一切管理活动一样,自我管理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确定自我管理目标,②提供科学的管理计划和方案,③评估和选择方案,④做出决策,⑤执行决策中的计划和方案,⑥评估整个管理过程。

在现实实际运用中,自我管理就是把这些内容和过程用于个人,应用于自我。自我管理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征。从管理主体看, 自己是自我管理的主体; 从管理客体看, 是以自我为管理对象; 从管理过程看, 自我管理以自我认知( 感知、想象、思维等) 、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去进行管理。因此, 大学生毕业生大的自我管理是管理主体、管理过程和管理对象三者的统一体。对我们来说,自我管理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是吸引我们的主要原因。

4自我管理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特殊意义

一个自我管理能力强的人不一定能成为成功人士, 但一个成功人士绝对是一个自我管理能力强的人。“学会如何治理世界, 必须首先学会如何管理我们自己。”大学生自我管理是当今及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应然选择。对于即将跨出校门进入社会的我们来说,自我管理更是意义非凡。

大三是一个转折期和过渡期,在这一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和困境。面对这些问题和困境,最有效最实用的方法就是自我管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发现自己长处和不足,认清形势,准确自我定位,科学决策,合理行动,走出困境,走向成功。这不仅有利于毕业生树立对工作和未来生活的信心,更能使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形成一种管理思维和用管理方法解决生活中问题习惯。

另一方面,自我管理能够提高毕业生的活动绩效。不同的自我管理水平造成不同的人在同样的活动中绩效是不同的。通过提高自我管理水平来提高的行动绩效是完全可能的。向管理要效益,也可以向自我管理要效益。大三面临就业和考研的重大事件,自我管理的科学运用能提高活动绩效。就业和考研过程中采用自我管理有利于毕业生解决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避免自身各种资源的浪费,顺利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2篇:大学生自我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图书馆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引言

查阅中外文献,图书馆对大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作用研究很多,结论是国外的大学生创新能力较强,国内学生应试能力较强。中国学生大多性格内向,善于思考,能独立完成作业;而国外的学生善于交流、团结协作、团队意识较强,教学模式多以四人小组共同完成。

1. 研究现状

通过发放500份调查表分别对985工程、211工程、普通本科等师范类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调查,回收有效调查表435份,汇总出了大学生在学业方面、生活方面、情绪方面、动机归因方面、意志力方面、行动力方面、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方面,显露出诸多特点,总的来讲,大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现状不甚理想,具体有如下几个研究现状及趋势和特点:

⑴学业方面的能力和行动不足,具体表现在: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不够;学习态度不积极,个别有逃课现象。从紧张的高中生活到松散的大学生活有些无所适从,从在家里的“保姆式生活模式”到“自我管理模式”有一个发展适应的过程。

⑵生活方面略显混乱。如作息时间,绝大多数习惯晚睡不能早起;在对生活的规划方面,每个学期结束不会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做总结,若被老师给予学习和职业准备计划的建议指导,大部分学生会选择接受。

⑶在价值观方面,大学生普遍认为价值体现在个人价值上,小部分认为大学生的价值体现在社会价值上。价值观对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行为有直接的影响。

⑷自我认知方面,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理想我”和“现实我”之间有差距,大部分的大学生认为产生差距的原因是主观的努力不够。

⑸在自我评价方面,用来评价自己的词语多是消极的负性评价,而评价别人多是积极的正向评价,两者并不一致,未能达到自我的真正融合。

⑹在情绪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在情绪的控制程度上,有的学生能够完全控制自己的情绪。当情绪不佳时,部分的大学生则无法像往常一样学习和工作。在情绪调节的方式上,大学生多会寻求家长和老师、同学的帮助。

⑺大学生在动机归因方面表现较好。在学业归因方面,学生将学业成绩不理想归于内部原因,并认为当事者本人应该为此负责。在成就归因方面,绝大多数的被试将成功归于内部和外部原因的综合条件。

⑻大学生在意志品质方面表现喜忧参半。意志品质的坚定性方面稍好;面对意志行动中的挫折时表现较差;意志品质的独立性方面稍差,大学生在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行动力方面表现较好。

⑼案件分析:2014年2月18日“上海复旦大学投毒案”的审理也为我们的大学教育提出警示,追溯几年前的“药家鑫案”再次引起了社会对大学教育的广泛关注。此案的判决虽然引起争议,但给我们留下的反思才刚刚开始,究其案件发生的原因,杀人动机,我们惊醒:在本案中家庭教育有缺失,社会教育有缺失,学校教育也有严重的不足。从该案可以看出,我们的学校教育是不平衡的,都偏重于智力教育和能力培养,而忽视了道德教育和心理疏导。大学时期是学生世界观形成的阶段,高校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林森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把室友黄洋送上了不归路,本该治病救人的准医生却杀人于无形,从本科生到硕士研究生,随着学历层次的提升,人的素质却没有提高,这就证明素质教育在家庭、社会和大中小学教育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严重缺失,高水平研究生教育也没有能起到很好的矫正和引导作用。我们的大学将怎样培养学生才能对社会有用?怎样做才是一个有道德“底线”的人?重点高校985工程、211工程、复旦大学培养的两个将近而立之年的硕士研究生,由于一些生活琐事、不善于沟通和交流就导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导致两个家庭的不幸、更是教育的失败、父母双亲的无奈……也成为我们反思的关键问题:学校、社会、家庭应该如何教育一个人,才能使大学生们茁壮成长,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作为高校图书馆如何引导学生阅读以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如何引导学生增加挫折教育,抗压能力,吃亏精神,如何提高大学生们情商的有效手段,将高校图书馆与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方法,也就是大学生通过阅读达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终极目的,完善自我成长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家庭责任感、有担当的社会青年。

2.图书馆员的服务工作

在大学受教育阶段是人生经历中非常重要的时期,是走向社会的最后驿站,高校图书馆为学生提供了人才成长的丰富资源,高校图书馆通过提供良好的服务、系统的文献资源,充分发挥着第二课堂的积极作用,由图书馆员提供优质服务,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好书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使他们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把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挫折教育融入到学生的课堂教育和日常生活中,在阅读中感受由高校图书馆员提供的心理暗示作用,图书馆员给大学生推荐自己曾经阅读过的,有过心理共鸣的优秀作品,如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既是一本心理健康辅导书,又是一本成功励志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阅读才能使自己心理的包袱卸下来,自己安慰自己,自己从不愉快中走出来,忘记过去,展望未来,真正使自己的内心强大起来,成长起来,发展起来。

刚离开父母到外地求学的莘莘学子,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愉快事情,当他们遇到问题时会询问父母如何解决,有时也会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如果问题解决的彻底他们就很顺利;如果没有解决好,比如求学过程中的专业问题、与室友如何交往的问题、恋爱择偶问题、毕业前等多种问题出现时,可能会有一些心理问题不能及时疏导和很好的解决。台湾女教授陈书梅的书目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的辅助方法,高校图书馆员可以推荐读者利用阅读书籍作为心理治疗的媒介,其原理是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书中的内容及相关的角色与自身经验类似,产生同情共感之认同作用;而后读者释放个人的情感,产生同情共感之后的解脱,并达到一种情绪上的净化作用;最后读者更可产生顿悟作用,将书中相关角色行为内化,进而能成熟理性地调整个人的态度与行为,并解决个人的心理问题。[1]

针对不同阶段的读者图书馆员将采取不同的阅读指导,其主要指导方法主要有:

⑴配合学校搞好“两课”(思想品德课、马列主义理论课)的教育资源的辅导与参考资料,建设好人文选修课的教育信息资源;

⑵联合教务处规定大学生对中外文化与文学优秀作品“以课带读”的方式加强指导,以人为书,聘请专家学者开办专题讲座活动,准备充足的中外文学名著以备大学生到馆借阅;

⑶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生动、丰富、健康的校园文化,增加同学们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以激发他们相互团结协作、团结友爱的良好人际关系;

⑷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了解国情、社会、服务集体、服务社会、献身祖国的实践活动,教育学生拥有危机意识可能是我们避免危机的一个最佳良方;

⑸日常业务学习服务渠道,善于引导学生把做学问与做人结合起来,掌握读者群的特点,做好导读服务工作,导读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使命工作之一;

⑹做好阅读指导工作。作为高校图书馆员阅读指导是职责所在,当好图书馆员首先就要多读书,读好书,向同志学习、向同志学习,他们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工作经历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教育学生要做复合型人才,我们就要全面武装自己,多阅读多思考,怎样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更好,如何创新服务手段,把导读工作做得更人性化,更受学生喜爱才是根本。换句话讲就是学生为了做综合素质高的全面发展人才,更愿意接受润物细无声的服务方式,更愿意寻求师长的鼓励和帮助。

3.大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

大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问题研究是对人的全面教育:应根据学生的现状、特点和需求来进行研究,内容包括学业方面、生活方面、与人交往方面、自我意识方面、情绪管理方面等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方面等。重点也将放在这些问题上,教育工作要贯穿大学的整个阶段。

⑴针对学业方面的能力和行动不足的特点,学校和教师应积极开展对大学生学业方面的指导工作。可以采用传统的思想教育和现代的网络教育相结合的途径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明确的学业目标,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正确对待就业。具体内容包括,如何做好学业规划、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能力、探索学习方法等。方法如:讲座报告、校内媒体宣传、榜样示范等。

⑵针对大学生在生活方面的混乱现状。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学生自律组织引导和模范作用,学生自律组织的每一个触角都可以触及到每个学生,同时保证学生个体在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活动中的独立性,不受消极个体的影响。学生辅导员可以教育学生克服自己生活中的惰性,列出修正计划,一个月内改掉生活中的一个小毛病,一个学期下来,就能改掉4到5个不良嗜好,一年下来就能改掉将近10个毛病,放假回到家中父母发现孩子突然长大成熟了。

⑶针对大学生自我意识方面体现的现状,可采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控制行为。方法如,开设心理学相关课程、系列讲座,切实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自我认知、科学的自我评价,减少自我妨碍,拥有高自我效能感,以推动大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行动中的积极作用。学生辅导员可以和学生交友谈心,及时提醒学生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保全学生面子,用QQ聊天、短音形式,或是单独谈心方式,学生较容易接受。

⑷针对大学生情绪的现状,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行为训练、个体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都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情绪的控制力,获得情绪调节的有效方法,从而减少大学生消极情绪的阻碍。学生辅导员可以定期到宿舍和教室与学生见面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尤其是开学和放假时,是学生容易出现问题的高发期,如学生家庭变故,学费筹集等问题。

⑸针对大学生在意志品质的独立性方面稍差的特点,对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特别是意志品质独立性的培养尤为重要。可使用的方法如:心理行为训练、心理健康教育班会、心理沙龙等。最佳途径为心理训练,如冲突解决训练、耐挫折训练等,同时要注意最关键的是引导学生将训练中习得的能力迁移到现实生活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图书馆优质服务是基于现实问题展开的反思与研究,指导大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具有应用价值和长期实践的教育意义。图书馆员的工作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关于素质教育向前推进了一步,扩大了大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问题研究的范围,使其更加全面,在普通高校更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⑺大学教育只是生命旅程的一个阶段。有的家长认为送孩子到大学就算完成了任务,其实这只是孩子离开家接受高等教育的一个特殊时期,学业完成进入社会,开始工作才能算一个独立的人。一个学生高考考得好只是这个时期是努力的,是幸运的,到大学期间的学习更多的是靠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结果。这时候学生接触最多的可能就是图书馆员,因为他们会不定期到图书馆查阅资料,解决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在日常工作中善于观察学生的细微表现,及时捕捉学生的信息要求和心理需求,适时给予阅读指导和帮助。

历史会时常披着华丽的外衣重演过去的故事。多读传记文学作品,了解别人在痛苦时是如何经历人生低谷的,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经常形容人生变化无常,一个人不可能终生一帆风顺,那只是父母对自己孩子的美好祝愿,真正的人生是充满变数的。读懂历史,了解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把握历史发展的轨迹,端正为人处事的态度,站稳立场,适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观,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处事哲学和实践才干以及生存法则。孩子们成功成才为社会多做贡献,也是母亲最大的安慰和成功所在。在调查表回收过程中发现女生参与的人数多于男生,师范类大学生各专业也是女生较多,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社会家庭教育也是母亲担负教育孩子的任务可能会更重些,纵观中国家庭教育也是母亲付出的较多,再观察一下高校图书馆八成以上的女性图书馆员战斗在一线服务窗口,女图书馆员更具有亲和性和母亲慈爱的表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什么事情愿意到图书馆与馆员进行交流,寻求帮助。由此看来图书馆员的工作充满了爱的传播,充满知识和信息的传播。

4. 结论

通过四年的大学教育,大学生们不仅学习到了科学文化知识,通过到图书馆由馆员指导阅读,大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具有现实意义。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将有所为,有所不为,能适应未来社会的优胜劣汰,能坚守作为人的道德底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珍惜今天的学习环境,能肩负起和平时期的重担和任务。图书馆员将大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跟踪加强对大学生阅读行为的指导,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图书馆员的服务创新将有助于大学生从“保姆式教育模式”转化为“自我式教育模式”,促使大学生完成学业,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1]陈书梅. 从台湾阅读推广活动之现况谈公共图书馆之阅读指导服务[J]. 图书馆建设,2006(5):78-81

[2]岳修志.当代大学生阅读问卷调查分析[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4):81-85

[3]刘学平.功利性读书的文化报复[J]. 图书馆建设,2004(5):117-119

[4]邹婉芬.构建阅读社会:图书馆的使命与对策[J].图书情报工作,2007(3):113-116,86

[5]杨叔子.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成为他自己[J]中国高教研究,2013(4)1-4,20

[6]管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图书馆工作[J]中国成人教育,2006(8)

第3篇:大学生自我管理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高校;自我管理;模式

所谓自我管理,就是指个体对自己本身,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等表现进行的管理,自己把自己组织起来,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激励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最终实现自我奋斗目标的一个过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和完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要能够独立完成相关任务,还需要具备独立处理生活、学习和工作以及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能力。当代大学生普遍都具有独立意识,喜欢表现自我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等特点,这些特点都决定了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管理时不能按照传统的“死抓硬管”模式,而应该建立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模式,高校只需对其进行一些积极和正确地引导即可。如今对大学生的教育已不能仅限于获取知识,而是应该全方位的发展,这也为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构建创造了条件。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1.构建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是传统模式改革的需要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仍然沿用的大学生管理模式是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和行政倾向。不可否认它在计划经济时代确实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现在,它的弊端显得尤为突出。这一管理模式不能充分发挥和调动大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主动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管理意识,不符合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只有积极对传统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使其顺应时展的方向,才能发挥其在人才培养管理中的作用。

2.构建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是当代大学生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已经能够做到在实践中管理自我,在学习工作中教育自我。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管理时,要构建符合他们自身发展特点的模式方法,对他们进行积极、正确地引导,提升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使他们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3.构建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是提高管理效率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需要

构建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还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全方位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和提高综合素质。此外,自我管理模式的构建还能减少高校学生工作者的工作量,提高其工作成效和效率。最后还能使每位大学生都以主体的身份参与管理,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还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的能力及意识。

二、构建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可行性

1.外部条件

高校负责学生工作的工作人员主要职责是组织大学生德育培养活动以及实施政治思想教育,此外还需要对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管理进行指引。这告诉我们高校学生工作人员的工作已经包含了对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进行指导,他们在进行学生工作中已经积累的很多实用的经验,这都为构建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提供了外部条件。

2.内部条件

当代大学生具有个性鲜明,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等特点,这就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符合时展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这意味着高校构建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时机已成熟,为构建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提供了内在条件。

三、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运行机制

1.树立先进的人才培养管理理念

这是构建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先决条件。当前,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仅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还应该是教育提供者与教育消费者的关系。这就要求高校在实际工作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先进培养管理理念。高校管理者应该积极向训导者身份向引导者身份转变,尊重大学生的个人作用和主体地位,让学生踊跃地参与到管理中来。

2.加强建设学生管理队伍

首先必须加强建设学生辅导员队伍。高校建立一支“作风正、业务精、纪律严、政治强”的学生辅导员队伍是构建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重要保障。

其次要加强建设后勤及行政管理队伍。这些人员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大学生管理相关工作,但是却是构建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必不可少的环节。最后要加强建设学生干部队伍,学生干部是构建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直接参与者与组织者,他们的整体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管理模式的成败。

3.完善大学社团建设制度,充分发挥社团的作用

大学社团是构建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主要载体之一。社团是大学生们自觉或自发的根据自身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聚齐在一起组成的一个业余爱好团体,团队成员相同的兴趣爱好是社团成立以及组织活动的纽带。高校在应该积极鼓动学生组建社团的同时,还应加快完善社团的管理制度,让社团拥有更多的自主性,为尽可能发挥社团的功能创造便利条件,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在社团中得到充分培养。

四、结论

为了顺应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在大学生培养上时应该摒弃老旧的管理模式,构建新型的以学生为本的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这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意识,以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最后构建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能有效促进大学生自身全面健康发展,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三有”人才。

参考文献:

[1] 蒋洪甫,石灵娟,彭艳. 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构建思考[J]. 继续教育研究,2008,06:56-57

[2] 邵彩玲,黎鸿雁,张洪杰. 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构建[J]. 煤炭高等教育,2008,03:93-95

[3] 李儒峰. 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初探[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2:53-55

[4] 贺小格. 大学生自我管理量表编制[D]. 湖南师范大学,2004

[5] 李文博. 大学生自我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广西大学,2011

[6] 王世佰. 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探析[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3:1-2+10

第4篇:大学生自我管理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管理;培养方法

自我管理,最早由管理学大师皮特・德鲁克提出,他认为“所谓的自我管理,就是指个体对自己本身,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等等表现进行的管理,自己把自己组织起来,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激励自己”。自我管理对个人的成长成才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自我管理与学业成就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当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的时候,学业成就也会显著提升。因此,当代大学生的教育,应不仅仅局限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应当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2004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也指出,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而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就成为了摆在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课题。

1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心理学依据

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是管理学、心理学的跨学科命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与以往大学生管理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管理的方式,以往的管理方式以外界干预为主,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比如学校、老师等,而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更强调大学生自身因素,强调自我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其心理学依据之一,是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认为,人都具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个人能够努力克服自身条件的限制,主动而又积极的实现自身潜能。而实现自我潜能,满足成长需求,不断提升自我恰恰是自我管理的重要目标。

个体管理的另一心理学基础则是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该理论提出了一个由个体因素、行为和环境刺激三者构成的复杂互动系统。这三者中每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另一个元素,并且这种影响是相互的。人的行为会受到思想、观念、个体经历以及环境中事件刺激的影响;人所做的会对环境产生作用,人的态度观念也会根据环境的反馈发生变化。这一理论为我们指明了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途径,通过改变环境,给予积极、正确的反馈,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2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2.1 家庭、学校环境影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形成

在进入大学之前,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强制性的学习,在学校有老师教导,在家里有父母约束。所有的学生学习都是在为高考而准备,为了升入一所理想的大学,学生所能做的就是尽量在高考中取得好的分数,而其他方面的能力训练并未得到重视。学习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差,在生活方面,因为父母的过度关心爱护,很多学生不具备基本的独立生活能力,来到大学后无法适应大学生活,更无法管理自己的生活,以致出现适应困难,焦虑等情况。

2.2 大学的传统管理模式不利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发展

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要突出发挥学生自我的作用。然而,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为了管理的效果和效率,管理者往往会对学生的活动干预过多,忽视了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这直接导致即使来到了大学,学生依然是一种服从式、听从式的心态,欠缺自主意识,欠缺对问题的思考,无法形成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在没有人指导的情况下解决问题将会成为他们面临的一大挑战。而这种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应该是从大学入学之初就逐步形成发展的。

2.3 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发展不平衡

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是指大学生对自我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活动的认识与理解,良好的自我认知是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前提与基础。一个人只有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才能有针对性的提升自己。而当代大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发展并不平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明确自己的目标,在面对选择时,容易出现跟风、随大流的情况,仅有小部分同学有明确的目标和目的。因此,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需要帮助他们建立对自我清醒的认知。

3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方法策略

3.1 转变学生管理理念

大学要转变管理理念,从领导至普通教师贯彻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理念。管理者要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人才的标准已经发生变化,真正的人才掌握的不仅仅是学校传授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他能够在有限的条件下,通过对自身拥有资源的管理,获得掌握知识技能的方法。大学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合格人才的重任,因此其管理理念也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通过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3.2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

正如管理学家德鲁克所说,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基础在于对自我有良好的认知。 因此,对于经历了十几年应试教育的大学生而言,首先要让学生对自我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形成有三种途径:第一,即通过对自我的观察,认识自己;第二,通过别人的反馈,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获得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第三,内省,通过自省获得对自己在情绪、情感、意志等方面的信息。在初入大学阶段,辅导员和班主任可以通过班会等形式,通过比较自己眼中的我与他人眼中的我,让学生更加全面、客观的了解自己。同时,通过对专业、就业前景的介绍,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树立目标。在认识自我与明确的目标之间,则是学生需要实现目标的过程。当学生开始思考如何去实现目标时,自我管理的意识也正在形成。当然,自我管理的意识并不仅仅存在于对个体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还应存在于集体目标中。这也要求学校的管理者要充分发挥班委会、学生会此类学生自治组织的作用,真正让学生干部发挥自己的协调、沟通才能,带领自己的团队实现目标。

3.3 转变管理者身份定位

教师要要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将自己的定位从管理者转为引导者,更要分析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实际状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要打破以往求稳、求快的工作理念,在实际工作中,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去尝试自己的想法。当然,在鼓励学生实现自己想法的过程中,教师并不是对学生完全放任不管。相反,教师要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引导导学生,包括帮学生分析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在失败的时候,帮学生分析失败的具体原因以及今后如何避免等。对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过程,更是对教师耐心和能力的一种挑战。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它离不开学校、老师、家长的鼓励和引导,更离不开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学校和教师要不断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分析当前学生个体的特点,探讨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和策略,努力为学生创造适宜的环境,为其提供更多的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实现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乐.大学生自我管理对学业成就影响的调查研究[J].山东高等教育,2016(2).

[2]王椿阳.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心理学探析[J].鲁东大学学报,2016(2).

第5篇:大学生自我管理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能力

引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大学生需要掌握先进的技术知识,还要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这是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的新的要求。但目前普遍存在的几点矛盾:

1、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迅速发展,时代更需要大量的具备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大部分普通高校毕业生对理论性很强的书本知识掌握的很好,而缺乏进入社会所需要的综合能力。

解决上述矛盾需要大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和发展平台,从而有效地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好准备。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方式就是这样一个很好的锻炼平台[1]。

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与教育的本质是一致的。大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参与组织校园文化建设,需要自身智力、体力的参与,在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运用,并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独立的批判精神;通过管理经历,体验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与他人协作和沟通,培养高尚的道德修养情操;自我管理还为大学生提供了释放能量、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参与管理,学生可以审视和检验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和人格魅力,从而达到对自身、对他人、对社会的清醒认识和适度把握。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能够极大提升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能力:培养与人沟通及团队合作的能力,促进知识结构的完善和健全人格的形成[2]。

二、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分析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中专职教师的定位

在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系统教师在贯彻自我管理思想的时候,首先必须做好自身的定位,才能使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发挥出它本身的思想工作,引导学生开展有益活动,协调党的组织、班团组织、学生会、团总支、科协等学生团体的工作,监督校系(院)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上来。

(二)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中应培养学生三种意识

大学生自我管理的主体是学生、最终受益者也是学生,要使学生自觉地培养和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激发学生本人的潜能,使他们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引导下,树立起强烈的集体意识、竞争意识和未来意识。学生的集体意识是否浓厚,直接影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约束能力,如果大学生自我管理失去了约束机制,学生本人就会逐渐放松自己。激发学生的集体意识可能使他们在学生、生活、工作中通过相互监督来增强约束的功能,通过相互促进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竞争意识是今后学生立足于社会并在社会中实现理想,开创事业的首要观念,每个人都有向上的本能,但若竞争观念淡薄,势必导致学生产生得过且过,不求上进的懒惰思想作风[3]。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可以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压力、能力需要的压力,从而不由自主地在日常生活中争去创优,努力舍弃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完善和发展自己。

三、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实施

(一)外部保障。著名心理学家阿尔波特认为,人的主动作用,就表现在人能自治,自己管理自己[4]。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要想得到真正的实施,首先是外部保障,要有一个宽松的自我管理环境空间。一是从高等教育法律法规上应有所体现,从而做到有法可依。二是学校管理人员应转变观念。三是应对大学生加强自我管理指导。

(二)内部落实。任何管理模式的实施和效果的实现最终都落实到个体的行为上,体现在个体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当中。因此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内部落实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群体内部的自我管理实施。二是大学生个体自我管理的实现。二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大学生个体自我管理技能的增强有助于群体自我管理水平的提高,反之亦然。

首先,大学生应增强自我管理意识。大学生应积极从传统的被管理者的角色中转变过来,由消极、被动、依赖、服从的角色地位转变为积极、主动、独立,自主的新形象。其次,增强自我管理知识。自我管理是随着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对传统管理模式扬弃的基础上产生的,其主旨就是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使个体的效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实现群体和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大学生应努力学习自我管理的知识,才能应用到社会实践当中。再次,提高自我管理技能。大学生还有一定的心理依赖性,因此在日常生活学习的实践中,大学生应有意识地进行探索,提高自我管理技能,增强自我管理能力,促进自身健康全面的发展,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马秋丽.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们.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第26卷第6期:233—235.

[2] 李儒峰.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初探[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第12卷第2期:53—55.

第6篇:大学生自我管理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调控;自我管理;关系

一. 前言

大学阶段是人生中较为特殊的阶段。由于大学生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情绪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复杂的自身和社会问题,往往可能导致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进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刚刚摆脱高考压力的高中生或者面临找工作的毕业生,其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差,很难管理好自己相关的各种问题。这两者可以相铺相成,共同提高。因此 , 研究大学生情绪调节及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 帮助大学生进行负性情绪的自我调节 , 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 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 在当前这个社会节点上,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 情绪调控与自我管理

情绪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每个人每一天都一定会经历和体验各种情绪变化带给我们的冲击,而情绪是冲动的,也是可控的。因此,了解情绪、合理调节情绪成为每一个体应该具备的能力,而理解情绪调节的内涵和特点,对我们学会调节自身情绪而言更具有重要意义。俗话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一个人若没有七情六欲,那样的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调控情绪对个人成长的影响非常深远。情绪调控的内涵包括了解自己的情绪,驾驭自己的情绪和识别、接纳他人的情绪。把握了情绪调控的内涵,我们就能够更好的调控自己的情绪。

自我管理是自身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所谓自我管理,就是指个体对自己本身,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等等表现进行的管理,自己把自己组织起来,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激励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最终实现自我奋斗目标的一个过程。自我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时间自我管理技能、团队自我管理技能、潜能开发自我管理技能、健康自我管理技能、学习力自我管理技能、情商管理自我管理技能等。这些方面都是现代社会高素质人才能力的重要体现,很难想象一个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人如何能够在现代社会中做出较大的成就。

三. 大学生的情绪特点与管理能力的缺少

前文已经提到,大学生有其独特的情绪特点,尤其是现在的大学生很多都是“九零后”,这群大部分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孩子在成为大学生之后,其群体的情绪特征非常明显,具体而言,大学生情绪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情绪的丰富性。从自我意识的发展看 ,大学生出现较多的是自我体验 , 具有强烈的自我尊重感,易产生自卑、自负等情绪; 从社交看 , 大学生的交往范围扩大 , 同学、朋友及师长之间交往频繁,大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社会 , 学习社会的道德规范 , 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志向、价值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如何定位影响着他们的发展。理智感、美感、集体荣誉感等高级情感也有所发展。

2、情绪的不稳定性。由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定型 , 认知能力亟待提高 , 大学生的情绪活动往往强烈且不能持久 , 情绪活动随着自己的认知标准的改变而改变,从不同的时间看同一问题都会产生不同结论。

3、情绪的掩饰性。大学生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 , 思想内涵的丰富 , 在情绪反映上较隐晦。他们已具备在一定的情景下压抑控制自己愤怒、悲伤等情绪 , 而将真实的情绪掩饰起来的能力 ,形成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不一致的特点。

4、情绪的冲动性。有的心理学家把青年期形容为 “疾风怒涛 ”时期。大学生的情绪往往表现得快而强烈 , 常因一点小事振奋不已 , 豪情万丈。大学生情绪的冲动性一般表现为对外部环境或他人的不满 , 情绪失控 , 语言、行动极富攻击性 , 如果不予以引导 , 会给大学生本人以及社会带来危害。

与之相当的是其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很多九零后入学后往往容易放纵自己,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者爱情世界等,荒废学业,浪费时间,学习力减弱,团队管理能力基本消失,基本不会注意自己潜能的开发,身体素质也由于各种“夜生活”大大削弱,更重要的是很多大学生情绪波动直接影响到了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其敏感的神经容易受到各种事情的影响,从而让自己的工作学习陷入管理缺失的状态。

四. 调控情绪与自我管理能力的关系与分析

第7篇:大学生自我管理范文

心理学研究表明,信心是人成功的基础,而表扬是人获得信心的最有效途径。因此,在教育学生时应尽量少批评,多表扬、多鼓励、多启发、多引导,做到既要关心爱护学生,又要严格要求,有错误决不迁就他们。认识自我是人对自身的反省和认识。如果学生不能全面认识自己,班主任要做的工作就是要指导学生,让每个人都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因此,教师要根据班级的情况创设情境,让学生能主动认识自己,改变自己。比如,每批新生的第一节课,要布置学生一份作业,让他们谈谈自己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是引以为豪的,还有哪些地方感到苦恼,以及自己本学期的打算。然后,再经常利用班会时间,让学生写写阶段总结,或者以小组或全班为单位互相交流,让学生对班上的每位同学轮流进行优点点评,让每位学生都体会到自身的优点,树立信心。同时,这样的做法也让每位学生明白,再差的学生身上也是有闪光点的,也有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

二 创造机会,让大学生查找不足,实现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就是行为的自我约束,在“规矩”中成就“方圆”。这一阶段,班主任要根据实现目标的需要,努力创设民主的管理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乐于参与,敢于参与,善于参与管理。在自我管理工作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学生既是主体又是执行者,学生管理工作改革的成败取决于自我管理意识的强弱。由于民族地区的学生大多存在自我管理意识相对薄弱的情况,而且在学习和生活上都存在较大依赖性,因此更要着重在校园建立自我管理的氛围。为了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们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但仍需要时刻督促他们,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为了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本人将班中的大小事情都由班干去管,由学生自己处理。还可采取每周自我小结、期中期末自我总结等形式对自我管理工作加以归纳总结,有针对性地让一些同学在会上总结交流。通过这些方法,学生有效地自我督促、自我控制,逐渐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有效地提高了班级教育和管理水平。引导他们由“被管”向“自管”,由“他律”向“自律”过渡,班主任工作轻松多了,教育管理效果也明显好转。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些方法的确是教育好学生的“法宝”。它改变了教师总是跟在学生后面转,而效果却是事倍功半的状况,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管理学生就不再头痛了。

三 开展活动,在活动中促使大学生塑造自我、激励自我

自我激励是行为的内化过程,它把学生的自我目标变成持久的约束力,从被动实现目标转变到主动实现目标。这一阶段教师要积极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进行各种途径的自我激励。自我激励是自我教育能力形成的一个重要过程。受到藏族民族文化的影响,许多同学都能歌善舞,颇具文艺功底,基于这个特点,教师可以采取开展文艺活动的形式,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个人素养。每个学期,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几次大的班级的活动。如读书演讲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养成爱学习、爱读书的习惯。通过一些优秀生的上台演讲,让学生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又如,为一位平时一声不响、不为大家注意的同学过集体生日。在生日派对上,每个同学都对过生日的同学说出真诚的祝福语。通过这样的活动拉近学生们心与心的距离,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同时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同学们懂得关爱同伴,同时让每一位同学都感受到他是受人关注的,大家非常在乎他。

此外,才艺展示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活动方式,值得开展。同学们发自肺腑的称赞、热烈的掌声和鲜花,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自己是最棒的,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们的个性在活动中展示,在别人的赞叹声中散发出自信的美。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为学生创造了自我锻炼、自我管理的机会,也为他们提供了展示个人魅力的舞台。这是学生认识社会、踏入社会的形式之一,也是实践自我管理的基本途径。

四 学会管理财物

物质基础是开展事业不可缺少的,没有财物的支撑就难以顺利开展各项活动,事业很难获得成功。大学生在校的花销主要靠父母供给,基本上没有理财观念。除此之外,地区大学生中贫困生所占比例相当大,如何解决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的来源是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因此,学会合理理财消费对于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五 结束语

大学生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民族的希望,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还要学会自我管理。大学生只有充分认识自我,具备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才能独立处理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更好地融入集体和社会之中。

参考文献

[1]龚世星、江立成.把握大学生心理新特点,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第8篇:大学生自我管理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睡眠障碍;管理心理学;自我管理

管理心理学的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规律,使个人或组织提高效率的一门科学。在管理心理学的授课与心理咨询工作中,发现大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或者困扰,可以通过管理心理学具体的方法技巧得以解决,特别有效的是发展性的问题和适应性问题。

1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面临的问题有适应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问题、学习问题和就业问题等。有一些问题,没有具体的偏差行为和外部表现,最多表现为“晚上不好好睡,白天又睡不醒”的状态,很多人习以为常,就是引起重视也觉得无能为力。这种状态它严重影响学习的效率,影响学生的心情,会诱发人际之间的冲突摩擦,甚至影响学生的将来。这些问题覆盖面广影响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有时大家都觉得这个年代的学生似乎就这样,把问题归之于惰性或网络,以为是思想问题,并赋予了时代特征。其实这部分问题可以通过认知方式得以解决,可以通过知识的获得得以改善。当学生掌握了相关的管理知识,具有管理技巧和管理方法,大部分问题会迎刃而解。

在校学生面对的具体问题中,适应用认知疗法或者知识的获得解决的,主要是失眠问题。很多学生上课提不起兴致,昏昏欲睡,也有很多同学想睡睡不着,在空间里或微信吐槽:“失眠了!有人聊天么?”应者众多。其中,因为生理的或者心理的失眠的学生占极少数。譬如抑郁症、神经衰弱,甚至身体上的不适或疼痛造成的失眠。就是说真正的失眠的学生占极小数,大部分是自己主动剥夺自己的睡眠时间,“主动失眠”,大都是在玩手机、玩游戏、也有人无所事事,部分学生如是说:“因为手机还有电,电脑的电还没有用完,所以还不睡。”而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良好习惯的养成,时间管理的策略。

中国医师协会等近日的《2015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指出与往年相比,国人失眠问题的人数明显上升,2014年22%的中国人存在严重的睡眠问题,而2015年这一比例上升为31.2%,有过失眠经历的人占比也从2014年的6.4%上升为2015年的16.8%。而就年龄段而言,90后的熬夜能力是最长的,达到了人数的31.5%。熬夜的前5大原因为:上网聊天、玩游戏、看影视剧、工作加班、应酬/朋友聚会,如图1所示。

在不睡觉的人群中,总有那么几个是失眠症作祟。从中医理论看来晚上9点上床,睡到第二天早上6点起床是一个很好的睡眠状态。而失眠群体和拖延症用户们通常要磨蹭1到2个小时后才能睡着。导致人们失眠的头号原因就是生活中的负面情绪,但48.2%没睡好的人第二天会发脾气,而发泄对象身边的人,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36.4%的大学生曾因作息问题与室友发生矛盾,如图2所示。

可见良好的睡眠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保持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和学习的动力。在当今网络时代,或者说自媒体时代,外界的信息很庞杂,对学生的诱惑也很大,波及到绝大多数的学生,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生存状态,要给与关注。笔者日常工作中发现,当学生信息管理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时,或者说具有相关的认知时,一些学生就会利用相关知识来管理自己。

该入睡时不如睡,推迟入睡时间导致主动失眠,会引起很多连锁问题。睡眠不足会造成人的焦虑,人际关系紧张,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状态不佳更不愿意投入,不投入何谈成功?没有成功更没有所谓的成就感,慢慢地进入恶性循环。感到空虚无聊,感到没有自我,无意义感,无价值感,无力感。故大学生常会喊,“我空虚,我无聊,我失去自我了”。要打破这个怪圈就要有合理的目标,转换环境,包括外在环境和心理环境,合理安排时间,懂信息管理和情绪管理等等。

2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管理能力

所有的学习,不管是感兴趣或者不感兴趣,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具体的理解、记忆、思考,甚至需要反复的练习,都是相对枯燥的,甚至使人感到痛苦的。因为学习是需要能量的,需要全心身的投入,需要时间保障,需要有意注意投入,需要意志力支持,更需要自我监控的加入。这些知识都不是生而有之,需要后天学习和获得的,具有相关能力的学生就更爱学习,更容易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学习后的成就感也是在先期不随意注意的学习后,经过熟练,在有意后注意阶段才得到的。

2.1完成大学生的角色意识,树立合理目标

大多高中生学习的目标就是考上大学经过高中紧张的学习和激烈的高考竞争,到了大学就懈怠了下来。没有新的目标,没有新的追求。以社会或者其他人的目标为标准,没有自己的追求,也没有自己的底线,“60分万岁!”。以为谈谈恋爱,拿拿学分,能毕业可以了。大学的评价体系基本上是平时分加上卷面分的综合成绩考评,让部分同学觉得要及格很容易。高中的学习终极目标就是上大学,导致学生的目标过于单一,只有家长和社会的目标,没有自己的目标。学生自身没有长远目标,外在评价标准又很宽松,自己没有需求,没有动机就没有动力。孔子曰:“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由此可见,大一新生入学后,确立一个恰当的合理的目标很重要。

学生本身要对目标感兴趣,要适当的高,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跳起来够得着”,教育中的最近发展区。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上,但是经过短时间的努力可以达到,这样的目标最能激发学生的动机。

这样的目标如何确立,一般高校都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学生也可以通过《霍兰德职业兴趣倾向性测验》,分析自己的兴趣点、特长、擅长的事。总之要有良好的自我认知,结合当下自己的实际水平,树立适当的目标,将自己的潜能最大化。

2.2短时目标要有弹性,可操作

在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利用自身资源和根据现有水平,综合评定后设定新的目标。目标的设立要有长远目光,适合自己的人生规划,目标又要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短期目标或者说计划,要合乎自己当下的水平,把目标的实现放在长的时间跨度上。目标只是个可能达成的理想状态,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有了目标只要努力必然会有结果。设定目标与结果的达成之间,需要合适的路径,目标的达成要不断努力,并对目标不断调适的结果。

首先要充分利用目标的激励功能,可以做成座右铭,可以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努力,可以找人监督。目标一旦设立,对于自我监控能力差的人来说,可以广而告之,通过他人监督和自我监督来实现。其次要有好的评价机制,建立合理化的评估标准,譬如标准化的试卷,通过具体分值来对自己进行肯定或者发现不足,查漏补缺。可以使用“小步子教学法”,“嗑瓜子学习法”,及时给与反馈,增加自己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再次,计划要及时修正,最初的计划偏重理论,后期要根据实践微调。计划要具有相对弹性,否则常常实现不了,连续的挫败感会影响实施效果。凡事具有例外原则,可适当例外,但不能事事例外。最重要的一点儿是,“立马开始!”,不要停留在理论层面,完美的计划不如真实的开始。

2.3建立高效的信息获取能力

在当今网络社会,各种信息资讯铺天盖地。学生通过互联网、手机、报纸随时获得相关资讯。微博、MSN、QQ、微信等信息传播速度也非常惊人,很容易造成信息过剩,网络迷失。在此情况下,大学生们要学会对各种资讯加以分类,接受有些信息屏蔽多余信息。初步调查发现,很多学生上课带手机,包括通过交友软件跟网友互动、看小说、玩游戏、看电影的、简单游戏,也有没做什么就是要不时翻翻看才踏实。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上课又不能全程全心投入,所得知识是凌乱的碎片化的,最后会觉得没有学到什么。

学生要学会关注有效信息,把精力时间放在影响圈,而不是关心圈。关心的感兴趣的事情很多,一打开腾讯咨询,重头看到尾,它还实时更新,自己的学业却没时间好好完成,自己的健康却不去关注。要学会把时间用在自己关心也有能力改变的地方。慢慢去甄别,把精力放在影响自己发展,自己也有所作为的领域,是自己的影响圈不断扩大,使自己变得积极能动,成就感慢慢就产生,会越来越多。

学会学习,在高校的很多学科中,教师会用―本主要的教材,也会选用几本辅助教材。有的新生会觉得束手无策,面对庞杂的信息,要学会学习。《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指出,要会做标记,其实也是快速阅读的能力。当时间允许的时候,可以慢慢的读,但快速的阅读可以短时间内获得书籍的大部分资讯,对于需要精读的章节再返回去阅读,这样可以大大提高阅读的效率。读书的过程中勾画―下重点,对于特别赞同、有异议、有疑惑等的地方做出标记,旁白写出想到的例子等。甚至可以列出提纲,比对与其他书的或者其他作者的观点的不同。这样的读书是框架似的、高效的、事半功倍的。

2.4要学会时间管理

其实大学生的时间,特别是闲暇时间远远高于其他人,在人的一生中学习的最好阶段。要充分运用这些时间学习、锻炼、获得其他的知识技能。现实是很多学生课余睡觉,上课时间也睡觉,处于一种晚上睡不着白天睡不醒的状态。也有学生想好好学习,利用上学的闲暇或者假期来锻炼身体、考研、学驾照、考证、跨专业学习等等。但最后变成纸上谈兵,被无限期的拖延,毕业后又追悔莫及。因此有效的时间管理对这些需要学习又不学习的年轻人很有必要。

现代管理心理学认为确定一个活动的因素是紧急性和重要性,紧急性意味着需要立即去注意它,它是“现在”“看得见的”,催迫我们立即采取行动。重要性与结果有关,有助于使命、价值和高度优先的目标的达成。日常生活中人们会优先关注紧急的事,紧急的不重要的事也都紧急的办了;但重要不紧急的事却滞后了,而这更影响一个人的长远发展,诸如建立关系、写个人使命表、做长期计划、锻炼、预防性保养、做好准备、增进能力等。重要不紧急的事关乎一个人的未来,但由于指向将来紧急性不明显,容易被拖延滞后,它需要更多地主动性和积极能动性,更需要加以管理。

第二方框法就是有效自身管理的心脏,要求优先处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针对自我改变的想法,树立具体的目标,安排好日程开始自我改变的征途。自学过程中当重要的事和自己的计划冲突时要学会委托不重要的事,譬如班集体的事情关乎集体荣誉,陪同学逛街关乎友谊人际关系;选择忽略那些不重要的事,譬如网上与陌生人聊天、网络迷失、煲电话粥、无目的的浏览网页等。

2.5要学会环境管理

优化周边学习环境,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首先将计划目标或者座右铭贴在自己看得见的地方,可以在日记上、记事本上、门上、墙上等,通过仪式化的行为督促自己。如果觉得太过于暴露,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书籍的扉页,手机的屏保,QQ个性签名等,自己觉得能达到提醒自己的效果,自我感觉和谐就好。

其次找到合适自己学习的场合,或宿舍或图书馆,良好的外在环境可以减少干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时,如果不能排除外界的干扰,就不要在宿舍学习,可以到图书馆;不能忍住不停地刷屏,那就不要登陆QQ,微信等聊天工具;在网上查找资料时,提前预定时间,或者预设范围,避免以学习的名义网上漫游,最后网络迷失。

第三找到盟友,志同道合者或愿意督促支持你的人。在你懒惰时、受到挫折时、遇到高原期时能够给予帮助支持。

第9篇:大学生自我管理范文

关键词:9O后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控能力

前言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被教育对象能够自我教育,教师的终极职责就是教给学生自我成长的能力,包括自我认知、认识环境、自我调控的能力。大学阶段是人生学习增智的第一黄金时期,现在的大学生自理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有较大的缺陷,而90后的学生,更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当中的平庸学生为比别人更受瞩目,往往会用叛逆来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在大学生的管理教育中,推行自我管理很有必要。

一、推行自我管理是提高大学生自我成长能力的有效途径

现在大学生的最大困惑是不容易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彷徨和徘徊中白费时间。他们大多数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独生子女,在家是宝贝,在父母亲朋的众多宠爱与呵护下长大。考上大学后,离开了父母亲朋,没有了父母亲朋的照顾、管束和督促,于是,他们有的得过且过,有的整天忙忙碌碌,有的逆反心理严重。大学管得松了,他们就像断了线的风筝,迷途的羔羊;管得稍微细一点、严一点,他们就戏称又上了回高中。即使侥幸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时往往抱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同事和新的生活方式,他们与公司存在着分歧。一些人很快便成为“祥林嫂”,上怨老板下怨同事,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开了一个灰色开端。这是比较普遍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在学校推行自我管理,帮助学生提高自控能力。自我管理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自身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表现进行的管理,在管理自己的过程中提高的方法。通过自我管理,由学生自己发现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自己选择伙伴组成团队,自己选定进取的目标,自己进行现状调查,自己分析原因,自己制定对策,自己组织实施,自己检查效果,自己评定总结。通过自我管理,大学生可以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去,发挥其聪明才智和创造性,进而使自己得到全面的发展。这种管理及其管理中的角色转换,是以往管理中不被重视的。

二、大学生具备了自我管理的基础

推行自我管理需要具有相应的素质和条件,大学生已经具备了必要的条件。一是大学生的生理发展已经基本成熟。他们年龄大都在二十岁左右,进入生长稳定期,中枢神经发育基本成熟,已经具备进行抽象、辩证思维的能力。二是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正走向成熟。他们的知觉能力成熟,观察具有目的性、敏感性、系统性、深刻性和稳定性;抽象思维形成,思维独立性、批判性增强;情绪情感日益丰富;自我意识增强,自我认识更主动自觉,自我评价能力增强,自我概念更丰富、完整、稳定,自我体验内容丰富仍有波动、敏感而带有情景、自尊与自卑交织,自我完善愿望强烈,独立意识强烈;爱情交往的愿望强烈。三是大学生的社会化程度提高,社会角色渐显。社会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形式,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问题,说到底就是解决个人与社会一体化的问题,这个过程是贯穿于人从出生到消亡的。在各种社会联系中,最基本内在的关系是责任关系。责任包括对自己、他人、社会负责,是一个人承担自身行为所造成的后果的能力。大学生是祖国建设者的后备力量,是人才的预备队,是民族未来的希望。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适应社会的问题,社会责任正在增强。这些都为在大学生的管理教育中推行自我管理提供了必要条件。四是教师在大学生自我管理中的责任在大学生自我管理中,教师的担子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担负着引导、教育、疏导的责任,切不可放任自流。

(一)引导学生掌握自我认识的方法

大学生渴望准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但往往方法不当,会产生偏差。教师要引导掌握自我认识的方法,准确认识自己。

1、要引导学生在自我解剖中认识自己。在自我解剖中认识自己,是科学的自我意识方法不可缺少的第一步。客观地解剖自己,走出自卑、自欺的误区,树立自尊与自信。自尊和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概括化的肯定态度和体验,是客观地进行自我解剖的重要心理前提,缺乏自尊自信,人就不敢正视真实的自我,则不可能获得彻底的自我解剖。同时,自负实际上是对自我的无知,会使自我陷入更大的被动和盲目性。心理学家给自卑者的忠告是地球不会因为你的自卑而停止转动,却会因为你的自信而转动得更好。

2、要引导学生走进他人,在对比中认识自我。“走进他人”才能更清晰地认识自我,才能更全面地完善个性。走进他人,要引导学生掌握欣赏与批判的武器。在走进他人的过程中,要学会欣赏别人,防范和克服妒嫉的不良心态。嫉妒心是一种不良的心理意识和情感,是一种对待他人的成就、名望、优点或优越地位等不友好的甚至是敌视的情感。它以虚荣为基础,表现为浮躁和扭曲的功名追求。要教育学生,别人并不会因为你的嫉妒而失去其光彩,而你却因为嫉妒会失去人格、尊严。同时,要引导学生,切忌简单模仿。明白哲人所云:山有山的缄默;海有海的胸怀;冰川从未有过太阳的赤诚;流水永远缺乏磐石的坚定――它们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灵魂。

3、要引导学生在走向社会中认识自我。要引导学生在认识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寻找自我的位置。社会处在不断发展过程,因而对社会的认识要在过程中去把握,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否则对自我的认识则可能产生错位――自恃清高,怀才不遇,而实际上却是没有在已经变化发展了的社会中找到自我的位置。其实,每个人无论其自觉与否,都必然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但是具有自觉意识的人,则掌握了自我调节的主动性,使自我与社会的联系总是处于积极的状态,从而获得自我发展的基本优势。反之,被动从众,随波逐流,则可能在迅速变化的社会中失去自我而陷入迷惘。要引导学生在认识社会发展的主流中调整充实自己。社会是丰富多彩的,个人要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正确地认识自我,则必须把握住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不断调整、充实和塑造自己,使自我意识处于良性循环之中。努力和奋斗,建立起自己生活和事业的基础。21世纪的青年人应该早立、快立志向,自谋职业,勤劳致富,建立起自己的事业。

4、竞争意识。竞争是市场经济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一个立足社会不可缺乏的一种精神。人生即竞争,竞争本身就是提高,竞争的目的只有一个――取胜。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竞争愈来愈激烈。从小规模的分散竞争,发展到大集团集中竞争;从国内竞争发展到国际竞争;从单纯产品竞争,发展到综合实力的竞争。因此,创业者如果缺乏竞争意识,实际上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的生存权利。创业者只有敢于竞争,善于竞争,才能取得成功。创业者创业之初面临的是一个充满压力的市场,如果创业者缺乏竞争的心理准备,甚至害怕竞争,就只能是一事无成。

5、全面的创业能力素质。创业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这种特殊能力往往影响创业活动的效率和创业的成功。创业能力包括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与交往协调能力组成。上述五个方面的基本素质中,每一项基本素质均有其独特的地位与功能,任何一个要素都会影响其他要素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其他要素的功能和作用的发挥,乃至影响创业的成功。因此一个未来的创业者,不仅要注意在环境和教育的双重影响下培养自己的创业素质,而且要重视其整体结构的优化,在创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的创业素质。当今社会是以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为特征的社会,社会发展尤其需要创业意识强的人才。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国家发展不竭的动力。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是社会发展之所需,民族振兴之重任。大学生应该勇立社会发展潮头,扬帆破浪,开拓进取,为中华振兴建功立业。

(二)引导学生树立人生目标

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是学生产生迷茫的重要原因之一。自我管理将以目标为向导,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开展自我认识自我计划、自我组织、自我控制等一系列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活动。具体的、困难的目标比笼统的目标效果更好。目标既不能过高,不切实际;也不能过低,没有挑战性。因此,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可操作性,制定目标和计划,并把行为目标分解成便于定期的检查的阶段目标。

(三)引导学生自我监督

当人们获得了在朝向目标过程中做得如何时,人们会做得更好。要引导学生定期自我反馈,及时调整自我行为。可以以天为反馈单位。每天晚上睡觉前,回想一下当天做的情况,有哪些做得比较好,有哪些做得不好。并及时把结果记在固定的本子上以便第二天查阅,按照改进。以一个星期为阶段进行自我评估,评估阶段目标完成情况。要引导学生肯定进步,激励自己,这是引导自我行为的重要一环。每天反思完以后,对当天取得的进步,表示肯定。对当天存在的不足,给以正视。阶段评估完以后,根据结果,如果做得好,就给自己奖励;若做得还不够,就给自己敲响警钟。与此同时,若有学生本人未发现的不足,老师应及时指出。

(四)引导同学适时提醒,互相帮助

单纯依靠教师是不够的,要引导同学互相帮助,互相监督,适时提醒。学生有同龄同住的优势,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可以共同进步。取得进步时相互鼓励,平时相互提醒,相互督促,出现问题相互帮助。

三、结语

一个人生活在现代的社会中,个人的各种行为是在内外环境共同作用,日积月累,长期形成的。要想改正仅靠个人是不能完成的,想在短期内改正也是不太现实的。因此,需要本人和外部环境共同去努力改变。其中,个人需要主动些。老师的定期检查是对学生本人自我管理的一种有效的督促。老师的定期检查学生自我评估的是否合理计划进度完成情况。并根据完成情况进行必要的适度调整计划。自我管理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要改正不良癖好更是一个持久的、反复的过程,对此要有足够的认识,要坚定信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