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职信息化教学范文

中职信息化教学精选(九篇)

中职信息化教学

第1篇:中职信息化教学范文

    1 我国中职教育计算机教学现状

    随着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然而距离职业教育目标还比较远,目前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数量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中职教育人才培养实效,成本,就业者就业等方面还有待于提高。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1 中职教育信息化建设效果不明显

    相对于其他教育,职业教育信息化无论建设规划,经费投入还是在队伍建设方面,都缺乏有效的推进,即使在目前实施基础能力建设,骨干专业建设等工程中,对于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要求也不明确。中职教育信息化教学中对于包括多媒体教室,网络等硬件建设非常重视,而对于网络课程,媒体课件等软件重视不够,从而不能形成有效的保障机制,不能满足中职教育现代化的需求。

    1.2 中职教育人员专业素质有待于提高

    中职教育信息化教学需要专业人才开发资源,对成果进行评价,对政策进行研究。而目前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中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推广力度不够。计算机教学信息化建设人才素质不高,不能满足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的课程规划,管理,指导的需要,也不能满足中职教育专业课程与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需要。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1.3 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的保障机制不完善

    当前,我国中职学校信息化项目的建设普遍存在着盲目,随意的问题。建设层次不高,标准不明确,无疑造成了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极大的浪费。包括中职教育在内的职业教育需要大量的资金,仅仅依靠政府不能满足职业学校发展的资金需要,因此,需要通过相应政策的制定,扩大职业学校建设资金的来源。

    2 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的思考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从而不但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并且也为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经过不断发展实践,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还和市场信息化的要求相差较大,因此,基于信息化的背景,结合中职教育规律,不断创新,改革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

    2.1 构建以现代信息化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就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因此,职业教育直接服务于就业。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应该构建基于专业为主的教学方式,适应市场发展,为社会服务。基于市场的实际需求,对人才培养层次进行准确定位,确定为市场培养初级的专业技术实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需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通过网络授课的形式,充分发挥远程教学,虚拟教室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利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等,教师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呈现,为学生学习营造互动交流的平台,从而能够满足学生对知识的获得。

    2.2 构建科学的中职教学课程体系

    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实施的核心。职业教育的发展依赖于企业。实际上对职业教育起指导作用的是生产活动规律。基于此,职业教育充分体现了企业的需求,中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教育。中职教育为了适应信息化的发展,必须加大对计算机信息化课程的改革力度,使得专业课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从而使得学生应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不断提高。

    2.3 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加强对中职教师素质的培养

    当前,中职教育师资在教师的数量和素质方面都不能满足社会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的需求,尤其是对于实践能力,操作技术等方面已经使得人才培养的质量受到了影响。中职教育的特殊性要求中职教师不但专业课理论基础扎实,同时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技术应用能力。基于此,中职学校需要构建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利用政策引导教师通过自学,进修等形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中职学校要为教师进修提供条件,通过培训工作,强化教师对新技术掌握应用的能力。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中职计算机教师需要定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从而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2.4 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信息化技术加快了教育领域的变革,打破了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职教育中计算机信息化教学应该对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使用,构建校园网,通过校园网对学生进行辅导,从而使得学生自学能力以及网络应用能力得到提高。按照教学实际,开发相关的教学软件和网络课程,使得教学效率提高。

    2.5 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我国中职教育中存在着重视理论而对实际应用重视不够的问题,造成了学生不能适应市场实际工作的要求。中职学校必须及时变革计算机专业设备,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强化对实验和实训的教学,同时,通过教产学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的课堂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学习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第2篇:中职信息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中职数学;教学;应用

一、引言

长期以来,无论是在什么阶段的数学教学都是采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方式进行的,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联系,对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法有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它本身的局限性已经越来越突出,甚至开始无法满足当今社会教育的需求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手段过于单一,而且枯燥,只注重知识的灌输,不利于最大限度的挖掘出学生的乐趣以及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引入,教学课堂开始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老师和学生的活动,同时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信息化教学在中职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影响

1.增加教学信息量

在中职数学的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信息化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信息量会增加。教学的内容就是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传递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可以进行技能的培养、能力的发展以及知识的获取等。若进行中职数学课程教学的教师可以数量的掌握课件方面的制作技术,将对学生来说略显枯燥的中职数学课程内容通过计算机以及多媒体技术,将数学公式以及演化的过程进行直观地展现,就可以让中职数学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2.教学方法被改进

将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到中职数学的课堂教学之中,可以使得原本的教学方法得到改进。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是对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在实现过程中的有效保障。在中职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加入信息化教学手段,传统形式的课堂教学就会被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学形式,主要是讲解和接收的形式,而加入该教学技术之后,学生在面对知识内容时的被动接受会变成主动接受。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把中职数学课程的教学方式朝着综合性的方向发展,教师通过利用准备好的教学课件,以形象化、直观化以及多重感官上的刺激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利用自己的听觉和视觉,对知识内容的规律以及相关概念进行思维上的理解。

三、多媒体技术在中职数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优势

1.减少教师教学负担

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需要提前做好课堂上需要使用的教学课件,大大的节省了教师准备教案时所需要的时间,并且,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随时对其进行补充、删除和修改,操作方便,教师只需要对其进行电子文档的保存,不需要对教案进行重写,降低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劳动负担。

2.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内容

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将中职数学课程中枯噪乏味、抽象难懂的内容,通过动画、图形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让知识内容变得更加易懂和直观。提高中职数学教学的课堂水平,首先需要掌握的就是教学材料中涉及到的基础性知识内容,遵循教学内容的原则,对信息化技术进行充分的运用,外加使用生动鲜明且直观的图像,与语言之间进行相互结合,让教学的内容可以得到更加明确的表达。

3.提高教学课堂中的效率

将多媒体技术加入到中职数学课程的教学当中,教师只需要在正式讲课之前,将上课所需要的课件提前准备好,并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演示即可,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教师写板书需要浪费的时间,这方面在图表方面内容上表现的十分明显,节约了课堂中的时间,提高教学方面的质量,加大教学的信息量。中职数学课程中的内容很多,课时的时间经常不够,若教师只是拿着书本给学生进行口述,里面的知识内容学生都没有办法充分的了解。而信息化技术将相关方面的问题都进行了解决,有效的提高了教学的课堂效率。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化教学手段中有诸多表现的形式,这些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激发起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人们在对知识内容出现求知欲,以及对某一种食物和肯定的情绪相互连接的一种个性心理倾向。兴趣对最终的教学质量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在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声音、文字、动画、视频以及音像等诸多特点都被聚集起来,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做到充分的集中,同时也创造出一个更加生动且活跃的教学课堂氛围。

四、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技术在中职数学实际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大大的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有效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创设出丰富多彩的课件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系统的学习中职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孙惠琴.中职数学的信息化教学浅探.考试周刊[J].2010(9)

[2]李国平.浅谈中职数学教学的信息化.发展[J].2011(3)

第3篇:中职信息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信息化管理;问题;策略;分析;研究

一、引言

在中国的《教育计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各级各类院校要制定教育信息化目标和任务,构建与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一致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在其情况下,中国中职学校必须加强信息化管理研究。因为近些年来,中职学校发展势头迅猛,学校数量大幅度增加,规模变大,其教学管理工作相对也越来越复杂,所以实施教学信息化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就是对中职学校教学化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并相应地提出解决对策。

二、中职学校教学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中职学校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缺乏足够认识。虽然目前中国大部分中职学校已经开始进行教学信息化管理,但是中国中职学校对于信息化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基本情况就是中职学校比较重视硬件设施的完善,而缺乏对软件设施的建设。例如很多中职学校都是采用统一管理的方式去对计算机教室进行管理,计算机教室的开展主要是为了完成教育部门的指标,这就导致中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流于表面,学生只能在计算机课堂中接受一些信息化的学习,根本没有将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除此之外,中职学校相比于高中而言,其重视程度比较低,这就导致中职学校缺乏一定的教育资金,甚至在教育决策上得到的“照顾”也比较少,并且中职学校的教师队伍中严重缺乏信息化专业人才,现有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不足,影响了中职学校教学信息的管理工作。[1]第二,缺乏相适应的计算机软件以及信息资源。随着中国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教育信息资源的需求更高。但是部分中职学校并没有意识到良好的教学信息资源对于学校的发展的重要性。虽然在中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吸纳和获取了很多的教育信息资源,然而随着教材内容的变化发展,旧的教育资源必须要进行更新。目前,网络上充斥着各种教育信息资源,看起来貌似很丰富,但是优秀的具有价值的教育信息资源却如凤毛麟角,非常的少。教师为了吸纳和获取最新的教育资源,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网络上寻找适合教育的教育资源,并以此制作教学课件,这也是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师不愿意进行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管理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在中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乏与之相匹配的软件,软件不到位,中职学校难以高校开展信息化管理建设。[2]

三、中职学校教学信息化管理策略

第一,充分认识教学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完善教学信息化管理体系。无论是中职学校的领导者还是中职学校的教师对于教学信息化建设都应该具备完整的认识,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对于学校发展和教师个人成长的益处,积极投身于中职学校信息化管理建设当中来。尤其是学校的领导者而言,要具备魄力和创新改革的精神,站在全局角度,立足于整个学校,从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入手,完善教学信息化管理体系。具体操作如下,首先中职学校必须要切实地了解自身的实际运营情况以及学校的整体发展目标,然后对此就如何进行教学信息管理体系建设进行整体设计,既要考虑到本校实施信息化建设的环境以及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等,还要考虑到学校未来的发展,在制定教学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具体实施内容时必须要多方参与,除了中职学校的领导者、骨干教师之外,还必须邀请相关部门以及这方面的专家对教学信息化管理体系内容加以参谋和指导,并要对所指定的具体内容进行综合性评估,确定所指定的教学信息化管理体系内容是否具有可行性。其次,在教学信息化管理体系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要全程监控,一旦出现变化,要及时对所指定的教学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内容进行调整,以此来保证教学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最后还要注重信息化的安全问题,为此可以建立信息化安全的保证机制,主要从两方面来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安全,一方面是安全保护技术,另一方面是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此机制是为了能够让校园网在一个相对比较安全的环境内进行运行,防止病毒的入侵导致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出现故障,阻碍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进行。第二,建设信息化管理教学平台,引进相匹配的计算机软件。随着时代的日益发展,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层次逐渐提高,原有的教育信息资源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而教师通过网络去寻找教育信息资源又比较耗时耗力,既为教师增加了工作压力,同时所获得的教育信息资源又不一定符合教学需求。在此情况下,学校可以建设信息化管理教学平台,对教学信息资源加以整合,主要是对数据库加以建立和完善。学校可以将目前本校所拥有的教学信息资源进行录入,存储到数据库当中,同时对数据库实施动态化管理,随时录入数据信息资源。另外中职学校也可以与其他学校联合,实现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将优秀的有价值的教学信息资源及时获取过来,共同学习和发展。除此之外,中职学校还必须引进满足当今教学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计算机软件,为教学信息化管理建设提供必备的保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21世纪的今天,中职学校要想获得良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将教学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重视起来,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信息化管理建设。

参考文献:

[1]陈柳,王迎.中职学校教学的信息化管理的研究[J].中华少年,2016(31):228.

第4篇:中职信息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背景;化工原理;教学方法

中职化工原理课程的基础性和专业性高,学习难度大,因此不能够一味沿用传统教学方法,而是要加强对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提升学生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教师必须具备教学创新意识,适应信息化背景,探索化工原理,教学信息化改革的有效策略,从而满足优秀人才的培育要求。

1化工原理课程特点与教学现状

化工原理是把化工单元操作作为主线,与工程实践密切联系的课程,通过这一课程的有效开设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对化工单元操作基本原理与典型设备基本结构的掌握水平,使得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剖析化工单元操作特性、影响要素、复杂工程问题解决等方面的问题,可以结合实际的工艺要求设计以及合理选取相应的化工设备,建立良好的工程概念,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便在化学工程发展当中发挥专业作用。这门课程包含了诸多极为复杂的化学工程问题,需要在复杂专业的问题当中提炼原理性与内在规律性,然后把这些原理与工程经验应用到工程实践当中。学生通过化工原理课程学习的工程观点方法原理等内容会给学生的后期专业课程学习以及未来的工作生涯带来良好的促进作用。化工原理课程当中,每个单元操作过程是比较独立的,工程概念数量多,零碎化特征明显;课程涉及知识面广,整个工程背景知识体系复杂;半理论半经验的研究方法在化工原理课的全过程贯穿;课程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因此明显增加了学习难度。过去按部就班的灌输性和填鸭式教学方法,在面对抽象复杂的知识以及晦涩难懂的公式时显得非常苍白无力。在这样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处在绝对主导的地位,学生则是知识技能的被动接受者,教师的专业储备以及个人眼界直接决定与限制了学生的眼界与发展。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单单绑架了教师,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且没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化学习需求,导致学生不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影响到学生创造力与钻研精神的培育,更让不少学生出现了排斥和抵触学习的心理,最终造成学习越来越吃力,甚至有很多学生直接放弃。这样的教学现状呼吁教师改变教学策略,也提醒学生要不断纠正不良学习状态和习惯,以便提高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学生专业学习能力的发展。

2信息化背景下中职化工原理教学的特点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催生了大量新型教学模式,也促使教师不断研究创新型的教育方法,其中依托先进信息技术优化化工原理教学是中职院校高度重视的内容。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化工原理教学显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学决策科学化。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之下,教师能够及时为学生提供动态化的学习数据与有关图表,也便于掌控学生的学习进度情况,剖析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便在此基础之上制定出针对性强的教学决策,确保教学内容、难度、进度调整的效果。二是指导方法个性化。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于中职学生化工原理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并给学生推送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与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学习需要自主选择,提高教学指导的针对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自身个性化学习与发展的道路。三是交流沟通立体化。信息化背景下的智慧课堂有效拓展了学生学习空间,也让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互动沟通更加灵活方便,除了可以满足课内沟通之外,还可以进行无障碍的课外交流互动,借助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法,确保互动立体化与全面性。四是资源供给智能化。网络平台上资源众多,这些资源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存在,可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精准推送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资源,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资源管理,为学生的智能化学习提供支持。五是教学反馈实时化。以技术为支撑的教学课堂,能够实现对学生综合学习数据的收集与管理,实时动态掌控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并对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跟踪,从而得到更加及时有效的反馈信息,为接下来的教学安排与教育科研带来重要依据。

3信息化背景下中职化工原理教学的改革思路与内容

化工原理课程是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程,重点指导学生从过去的纯理论学习,朝着工程学习方向转变。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当中的运用表明,把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结合起来,体现二者各自的优势,并在优势整合当中高水平完成教学任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结合所强调的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把信息技术、信息化方法与具体的教学内容、过程整合起来,统一在一个平台上,高水平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这样的新型教育模式,要求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学生放在中心地位,让信息技术真正应用于教学,并给教学和学生提供服务,在提高学生知识掌握效果的同时激活学生的创造力,培育学生创新精神。把信息技术融入化工原理教学,并借此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思路是借助信息化教育技术、网络教学手段、多媒体工具等完成既定教学目标,其根本目的是要对信息技术的功能价值进行有效挖掘,积极落实素质教育,把教师塑造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引导者,把学生培养成学习主人,让学生能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化学习,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品质,也让学生在这样的实践平台上掌握化工原理的实践应用方法,用以解决化工工程当中的现实问题。当下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涉及利用线上平台构建化工原理教学资源库,满足学生的综合学习需要;组织线上答疑讨论等活动,促进师生互动立体化;开发教学辅助系统,优化教学效果,比如建设作业管理与在线测试系统,巩固学生的实践能力。

4信息化背景下中职化工原理教学的实践策略

4.1制作优质微课,优化教学导入

微课在化工原理教学当中的应用,可以助力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也有助于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核心要点与技巧的学习,确保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学习质量。在化工原理的课程导入阶段,教师就可以把微课设计和应用作为重要着力点,充分发挥微课导入作用,让学生在学习初期就可以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化学工业当中包括多个不同类别的单元操作,每种操作中都有其对应的基本推动力,如传热过程推动力是有温度差的,精馏分离原理是各组分的挥发度不同。这样的概念是非常抽象的,如果以实验方法呈现出来,则能够提高生动性,于是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制作实验操作微课,其内容是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当中的碘,让学生通过直观观察的方式加强对液液萃取概念的认识,顺利导入新课内容。

4.2补充生活案例,促进融会贯通

为了在现代化学习活动当中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鼓励学生在生活当中融会贯通,防止出现机械性理解记忆的情况。把课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用到生活中,既能够促进实际问题的解决,又能够让学生在应用当中认清理论价值,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要注意依托网络平台收集以及补充资源,把大量的生活案例引入课堂,强化学生应用意识。例如,在教学空气导热系数小常用于保温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引入生活中常见的保温杯这个案例,并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自主收集完整的案例资料,让学生了解到双层杯壁中填充空气能减少热量流失速度起到保温效果。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查找到双层玻璃能够减少热量流失确保保温效果等类似素材,进一步指导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

4.3创设教学情境,探究内在规律

先进的信息技术在创设情境方面有着非常显著的优势,特别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当中产生主动探索研究的热情,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建立信心和收获成就感,在课程学习当中形成良性循环。教师应该精心选取情境创设的素材,鼓励学生在情境分析与研究当中自主总结内部规律,提高学生对化工原理知识的吸收掌握水平。例如,在教学伯努利方程时,教师就可以借助网络教育平台给学生推送1912年重大海难事故的相关资料,让学生顺利融入相应的情境当中,并积极了解海难事件始末,分析海难原因,从而借此掌握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把握伯努利方程的内在规律。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表达自身对伯努利方程的看法与认识,活跃课堂氛围,优化学生的学习进度,确保学生的综合学习质量。

4.4改进教学方法,引领专业学习

为了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起到引领和支持作用,教师除了要对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利用之外,还必须注重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进,优化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提高学生对理论和实践方法的掌握效果。一是基于网络平台开展小组合作讨论。网络团队协作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的交流互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可以让不同的学生在团队合作当中各展所长。比如在教学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不少学生并不能够掌握这个方程,不过也有一些学生善于物料衡算可自主推导出这一方程。于是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利用线上沟通和线下互动相结合的方式互帮互助,共同解决实际难题,让学生在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当中提高竞争力。二是重视化工类学科竞赛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以赛促学的作用。全国化工设计竞赛、化工实验竞赛、互联网+化学反应工程课模设计比赛等都和化工原理课学习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能够让学生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加强对课程内容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以及实践意识,让学生通过参与竞赛引领专业学习。三是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测试测验,尤其是运用在线测试平台考量学生的知识掌握效果;布置线上作业,鼓励学生线上完成和反思归纳。

5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推动了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也为中职教育的综合发展带来了支持,更有助于培养适应新时代与新社会的创新型人才。在进一步的化工原理教学研究当中,教师需要加强教育分析,提高专业素质以及信息素养,发现信息技术应用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客观分析化工原理课程的特点与教育要求,从而运用新型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境,促进线上与线下教育结合,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余海溶,张嫦,冉茂飞.化工原理教学现状与教学方法改革初探讨[J].广州化工,2019,47(2):129–131.

第5篇:中职信息化教学范文

当今时展的大趋势是信息化、网络化。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1]。信息化的主要特征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利用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创造和开发知识,如今各行各业都在进行信息化工作。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开展的教学活动。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也就是说,信息化教学是采用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结合信息资源开展的教学活动。目前,各类学校在衡量教师综合水平时都把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作为一个新的评价指标。

2中职信息化教学现状

使用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进行信息化教学可以提高教学内容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较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更为直观生动,知识点的表达方式更为丰富,从而提高课堂的活跃度。但是从中职信息化教学现状来看,中职信息化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

2.1信息化教学理解上的误区

一些一线教师把信息化教学简单地等同于计算机与网络化教学,认为信息化教学就是用计算机将原本在黑板上的内容投影到屏幕上,认为在教室内安装了计算机与投影仪就完成了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

2.2过多地使用PPT充塞课堂

多数中职教师将信息化等同于简单运用PPT展示教学内容。很多课件与教材不配套,课件里的重点、难点知识与教师所教课程的重点、难点不一致,同一个课件要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不同的学生的学习习惯、接受能力也不同,很多教师制作PPT仅仅是图文叠加,甚至照搬课本,有时一节课就是不停地播放幻灯片,导致学生产生眼花缭乱和麻木之感,不能真正进入学习状态。

2.3课堂成“炫技”舞台

课件使用声音、图像、动画、文字等多种媒体进行声色修饰,使教学课件过于华丽,课堂成为教师炫耀自己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舞台,需要课件重点演示的内容则处于次要位置。在各种花哨的课件中,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受到教学任务之外的各种因素影响,学生在课堂中一直在欣赏精致的课件,教学氛围活跃,但课后教学内容常被学生忽视,教学效果不佳。

2.4把多媒体教学当作不可或缺的因素

一些教师不管什么课都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际上有些课程采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更容易接受,比如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高数的公式推导。

2.5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偶尔使用视频、动画进行教学游戏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学习效果,但信息技术只是作为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兴趣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常规教学。如果过多地依赖多媒体而失去师生间的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就难以发挥。

3中职信息化建设实施建议

当今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教学模式。这种信息化教学模式对教育教学方式产生巨大影响。信息化教学就像一把“双刃剑”,适当地使用信息化辅助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使用不当则会适得其反。如何进行信息化教学、如何提高教学效果等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3.1提高信息化建设认识,加大对信息化建设领导

改变落后观念,认清信息化建设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积极推动作用。学校信息化建设是要在校内外实现互联互通,在计算机实验室、普通教室、图书馆和宿舍办公区等所有教学场所要实现随时随地都能够利用信息的环境。校领导要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分步实施,稳步推进。政府职能部门要对中职信息化建设给予资金和政策上支持。根据不同学校的现状开展因地制宜的规划和考核,促进中职信息化建设工作发展。

3.2从实际出发,加强数字校园建设

数字校园建设主要是围绕中职学校的发展而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创造网络教学氛围,增强教育的开放性,促进互联互通和师生的个性化教学。

3.2.1数字校园建设可以促使教育理念和内容的变革

借助数字校园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从互联网及教学资源库里获取教学内容,用多种技术手段分析和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与老师及其他对该课程感兴趣的同学交流讨论,在培养学生以自己为主体进行探索性、合作性和创新性学习方面有重要意义[5]。

3.2.2数字校园的建设可以实现办公自动化

借助数字校园在校网内部可以实现各部门的高度资源共享,在家也可以通过VPN指导教学,实现校园内部工作布置处理无纸化。实现校园内部以及上级行政管理部门联网,完成公文传输、信息报表报送和查询工作。实现中职学校间及中职学校与学生家庭间的远程教学、远程会议和信息传递等工作。通过数字校园的OA平台进行办公管理,便于老师间及师生间的沟通协作,提高中职学校教学及管理效率。开发构建教务管理系统,可以使教师的排课调课、成绩管理分析更为简单智能,使各种统计数据传递更为及时。

3.3加强信息安全教育,完善相关制度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等设备从专业的计算机实验室扩大到校园各个角落。计算机及智能设备的台数一直在增加及更新换代,对软硬件的维护、管理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对师生应加强信息安全方面的教育,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等安全软件,不下载安装来路不明的应用软件,注意保护账号和密码,系统程序要及时打补丁。采取利用路由器、防火墙进行内容过滤,内外网进行物理隔离等安全措施。学校要按上级的要求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师生的教育信息化行为,明确相关工作责任,有序推进学校信息化发展。

3.4开发形式多样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建立多种信息化教学环境,比如有些中职学校开发“我的易班”等,可以在平台里架设学校、班级、手机易班等页面,可以在网上开展自己的游园会和社团招新等活动;有些学校建立了微信公众平台、微课平台、MOOC平台等,在课堂上可以使用人手一个的抢答器进行抢答,活跃课堂气氛。学生课后对一些不了解或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可以扫描课本里相应的二维码进行针对性复习,同时提供课后师生互动的环境。借助多屏互动等软件可以实现教室投影仪、平板电脑、手机的屏幕同步,提高教学环节的互动比重。通过多种信息化手段使教学达到预期目标及效果[8]。

3.5加强多媒体课件制作,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要充分结合多媒体技术的直观形象效果,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交互性,而不是将原来黑板上的内容照搬到PPT里,也不是仅将书本上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制作就完成幻灯片。信息化教学是要求教师提高信息素养,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和不同的教学环境,合理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培养有合作精神、会自主学习、个性鲜明的学生[9-10]。

4结束语

第6篇:中职信息化教学范文

课前,教师将所有“看不到、摸不着、进不去”的难点做成能互动的动画、视频,并上传到学校的课程教学平台。同时,将整个项目分成多个子任务,制定适合学生根据平台自主完成任务的“任务工作页”。课中,学生根据“任务工作页”的流程,操作课程平台上的动画、视频、文字资料、图片等,分组讨论,合作完成项目任务。教师进行引导、巡视、提示、指导。整堂课,学生居然能顺利地完成整个项目,并且学生没有做与课程无关的事。课后,仔细总结本节课的优点。由于采用了信息化手段使课堂变得生动,使难点变得可视可控,主要优点如下:

1.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准备详细的“任务工作页”,将任务分解,让学生根据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查找教材、网络等资源,填写答案,将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学生在完成“任务工作页”的同时建构了知识和操作技能。

2.教师由主讲变主导。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主讲。教师“填鸭式”的讲授使教学效果受到一定影响。信息化课堂中教师由主讲变为主导,用信息化的方式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完成任务。在学生遇到难于解决的问题时,教师用信息化技术展示正确的方法,从而使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提升教学效果。

3.团体合作解决问题。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建情境,设置好引导性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教学教的是做题的能力,新的教学方式教的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信息化课堂中也是非常关键的一项。

4.学生展示体验成功。课程结束前的学生成果展示,展示优秀作品并让希望表现的学生上台展示和讲解,给了学生充分表现自己、体验成功的机会,也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提升,让学生感到自己学有所成。

二、信息化课堂存在的问题

1.课前,教师的准备量非常大,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量。教师采用信息化技术需要准备大量的交互式课件、游戏、动画、视频等,这使有的教师只是一味地追求生动、美观,而忽略了信息化技术的实际应用。

2.课中,课堂沦为“信息化技术的奴隶”。大量的图片、声音、动画等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弱化了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一节看似流畅连贯、画面精美、声音悦耳的多媒体课在无形中演变成了一场现代媒体的“满堂灌”了。

3.课后,学生主动思考少了。教师布置的作业若还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的方式,学生将会“自觉”地拷贝,甚至都不用自己整理转化。

三、对信息化课堂问题的处理对策

第7篇:中职信息化教学范文

摘 要 微课作为目前教改内容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课改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就微课在中职教育中的作用进行探讨,目的是加强教职人员对微课的认识,增加微课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 微课;中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1-0020-02

1 前言

微课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中职教育中,教学目的是要培养学生们的职业技能,而传统的授课方式在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不能满足教学实践的需求,所以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微课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教学实践,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充满了多变性和灵活性。总之,微课的实践,对于教改的深化推进有积极的作用。

2 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目前一种非常可行的教学方式,主要指的是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围绕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是技能展开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突出特点就是针对性强和时间短。在以往的授课中,课堂授课时间一般都是45分钟,但是微课的时间一般要求控制在5~10分钟,教师就某一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析。传统的授课方式,老师讲解的时间比较长,但是就知识深度的讲解来说远远不够,也就是说在传统课堂中,老师授课注重的是知识的全面性,而非知识的深入性。微课的突出特征就是从某一知识点出发,进行层层剥离和层层深入,使得知识解析达到传统课堂所不能达到的深度。

3 微课的优越性

针对性 针对性是微课这种授课方式的显著优势。传统课堂在教育中追求教学内容的横向性,而非纵向深度,也就是说在传统教育中,知识分析具有大众性,但是在微课授课时,知识分析不在具有大众性,而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知识点而展开,换句话说就是微课教学是有针对性的教学,其目的性要比传统教学更加明显。也正是因为微课教学的针对性,所以微课在解决知识难点方面有着更大的作用。在中职教育中,注重的是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双重培养,针对性教学对于解决技术教学中的难题非常有帮助,而且效果特别明显。

深入性 微课的另一个突出优势就是具有深入性。在中职教学中,知识的深入性教学非常重要,主要是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在中职教育的技术训练中,需要理论的深入,所以在知识教育的时候,需要知识点的深入;另一方面是因为某些难点知识,只有深入剖析才能联系相关知识进行知识体系的链接或者是技术环节的对接,所以在教学上,要求深入分析。微课这种授课方式,将中职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进行立体式解剖,使得知识点在深度上相较于传统教学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这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帮助更大。

4 微课的意义

对学生 微课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有着积极的意义,主要是微课教学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微课是一种结合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的一种混合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需要老师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对教学课堂中的关于某一知识点或者是某一教学环节的的精彩教学内容展开分析。目前学生们的计算机水平相对较高,这样的条件为老师开展线上教学提供了方便,学生们不仅可以在学校接受教学,在家同样也可以进行学习。也就是说,微课教学结合线上线下的内容,学生可以打破传统授课模式对于教学地点的限制,实时进行课业学习,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有帮助。

对教师 对教师而言,利用微课教学一方面可以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教师业务水平。推进教育改革,改革教学方法是一项必要的内容,微课利用的不仅是传统教材的内容,还结合了信息化技术,这对于综合提升老师的教学研究水平非常有帮助。再者,老师的业务水平也是教学质量的关键,微课的制作本身就是一种对自我教学水平的再审视,通过微课教学方式,老师可以不断地熟练教学内容,不断地深入了解教学中的难点,这对于老师综合业务水平的提高有着非常明显的帮助。

对学校 微课教学对于学校而言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因为微课教学是一种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所以需要有充分的信息资源。为了推进微课教学的深化,扩大其影响,学校需加强信息化建设,以方便微课教学。在微课教学中,老师需要信息资源制作微课内容,而学生需要共享资源来进行学习,在这样的要求下,可促进学校加强校园公共平台的建设,促进学校信息化发展与网络化发展和学校公共信息资源的建设,有利于提升学校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整体水平。

5 微课在教改中的应用

使用微课解决教学难点 微课在中职教育中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难题的解决。在中职教育中,理论体系的架构非常重要,但是对于知识的深入分析和了解也同样重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知识教学的全面性和完整性,而在课堂之外,老师通过对课堂内容的重点知识的微课制作,可以突出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另外,微课教学具有明显的针对性、深入性和细微性,所以在重点问题的分析上,更加的具体和详细。由于微课是信息技术和传统课堂的一种结合,在微课教学中,传统课堂不能解决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微课的技术性来完成,无论是利用视频还是利用信息技术的拟构型技术,都可以将课堂内容进行延伸,当然,为了更好的教学效果,视频的分辨率、模型拟构的合理性都应该注意。

使用微课提升技能训练 中职教育的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相辅相成,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基于这种教学特点,技术的训练教学必须要跟上理论教学。但是在实际技术训练中,由于技术训练具有连贯性特征,有时往往因为环节问题而致使整个技术训练无法完成。因为技术训练是灵动的,所以通过微课制作,可以将技术训练中的要点以及技术训练的连贯性进行深入的解析。微课是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利用Moodle平台的优势,可以顺利地将技术教学的场所进行转移,换句话说就是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制作出微课教学视频,然后利用Moodle平台推广,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技术训练教学可以随时随地开展。

使用微课促进教师的培训和学习 教师是教改中的重要环节,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老师对教学重点的把握不到位或者是对教学难点的分析不透彻,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升,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积极利用微课是非常好的方法。首先,通过微课的教学,教师可以从其他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汲取经验,有益于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而言非常有帮助。其次,通过让老师自主进行微课的设计和制作,一方面促进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另一方面又使教师对自身水平和缺陷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在综合把握自身状况的前提下,教师培训和自我学习也就有了针对性,有利于教师综合水平的提高。

6 结束语

中职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的深化不但对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非常明显。推进微课应用,扩大微课的影响力,对教师、对学生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都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明俊.中职学校利用微课促进教学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5(5):154-155.

[2]陈洁.浅谈微课在中职机床电气一体化教学的优势[J].赤子,2015(22):325.

[3]朱冬建.微课在中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9):52.

[4]施丽娟.微课教学技术支持下的中职数学教学反思[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5):130-131.

[5]戴云飞.微课在中职教学中的实际应用[J].中国教师,

第8篇:中职信息化教学范文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使得信息技术得以快速发展,逐步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中职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目前,关于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基于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探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内涵,提出信息化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课程中的运用策略,并指出信息化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职计算机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信息技术为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工具以及交流与合作平台。所谓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一种数字化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模式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它的运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特殊性,教师应将信息化教学模式灵活应用于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之中,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和信息资源,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化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课程中的运用策略

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法,在中职计算机课堂中有效应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首先,注重完善信息化教学的配套设施。要有效应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就需要有相关的配套设施,这一点毋庸置疑。因此,中职学校应重视建立专业的多媒体教室,并及时更新。要鼓励教师灵活利用多媒体教室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积极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互联网营造出更利于学生进行互动学习与交流的网络平台。其次,积极构建科学的中职计算机课程体系。当前,很多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材仍是传统教材,与信息化教学不太适应。基于此种情况,中职学校必须积极构建科学的计算机课程体系,让计算机课程体系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教学发展。要让计算机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通过有效的课程体系构建,不断提升中职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再次,积极运用信息化教学方法。教学配套设施和课程体系得以建立和完善之后,教师便可以在课堂中有的放矢地运用信息化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Word”软件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先对Word进行简单介绍,然后要求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与Word相关的知识内容,并积极开展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在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若学生有疑问,教师应及时予以指导,帮助其尽快解决学习难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应积极构建计算机网络课程,将微课视频上传到某一网络平台,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这样的做法,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计算机知识学习,有效地突破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多种动态生成,对于这种动态生成,计算机教师也应积极予以应对。例如,有学生问道:“老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计算机知识呢?”对于这样的提问,教师应积极解答,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

三、信息化教?W模式应用于中职计算机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它的有效运用可以帮助中职计算机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在中职计算机课程中应用信息化教学模式,还应科学把握好如下几个问题。首先,注重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化教学模式虽然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但具体应用成效如何却与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密切相关。为了更好地发挥信息化教学成效,中职计算机教师要注重改变教学观念,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积极寻求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此基础上,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对信息化教学理论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并将有益的信息化教学理念积极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其次,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有效结合起来。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有的放矢地提高信息化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中职计算机教师不仅要对中职生的信息化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更要对中职生的信息化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例如,有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并不理想,但能在具体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学习。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仍应予以高度评价,对其实施赏识性评价,鼓励这部分学生继续积极参与信息化学习。而对于学习结果较好、但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不好的学生,教师也应及时予以批评,帮助其尽快改正自身的不足。

第9篇:中职信息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10-0105-02

在教育部提出有关于高职高专教育工作发展问题的解决中,曾经指出,想要发展高职高专教育,就应该从基础理论教育内容和信息化技术的结合出发,针对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培养出更多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突出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在近些年的教育改革中,高职高效教育发展已经得到初步的成果,极大程度缓解了社对人才的需求。但是就目前而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还不够成熟,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发展,以及和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性的结合。本文从信息化技术在高职高专教学中的应用分析,旨在促进高职高专院校人才的培养。

1.信息技术与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联系

技术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国家要求促进教育变革。用417字作出了重要指示,概括总结为: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人才保障。总理接见与会代表并作重要讲话:“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十八)提高信息化水平,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逐步实现所有专业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

所谓信息化技术,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获得、传递、采集多种信息和数据的技术手段。高职高专教学发展的本质就是在于教学手段的改良,信息化技术在高职高专教育中的应用,使得更多的教学手段逐渐形成,带动了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高职高专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增强专业素质,主要从实践活动的发展人手,为社会提供更多具有专业性的人才。信息技术极大程度的改变了以往高职高专教育活动的单一性,在教育手段的改革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重点在于以学生的实践活动发展为基础,促进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手段。信息技术在高职高专教育中的每个步骤都得到了大范围的利用,以下结合几个角度进行重点分析:

1)成为教学实施的重要辅助手段

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于方便、快捷,在高职高专教育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极大程度地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升,在教学方式的改善中起到了很大帮助。加速数字化、信息化进程。信息技术在学校局域网的应用中起到很好的效果,成为教学实施的重要辅助手段。主要体现在课堂多媒体的利用中,通过生动形象的信息化教学来向同学们展现出更加接近生活的教学形象,学生在计算机网络的利用和教学资料的搜集和学生之间、学生老师之间形成交流互动,提高了交流学习的效率。教师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在课件的使用中起到很好的效果,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向学生们展现出更多具有鲜明形象的教学内容。并且电子教案的融入,让学生们都能够拥有教案的内容,更方便进行学习交流。教师可以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授课。例如:“雨课堂”、“蓝墨云班班课堂”在任何移动设备或Pc上,可以轻松管理自己的班课,管理学生、发送通知、分享资源、布置批改作业、组织讨论答疑、开展教学互动。在任何普通教室的课堂现场或课外,您都可以随即开展投票问卷、头脑风暴、作品分享、计时答题等互动教学活动。即刻反馈,即刻点评。

学生通过互联网的访问来了解来进行自主学习,提升基础知识理论,加强自主学习。

2)成为管理的重要辅助手段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重点在于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在高职高专教学方案管理中,采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对管理方式的调控,例如智能办公系统、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在信息数据的和传输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极大程度的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减轻教师负担,相比于以往课堂教学中简陋的黑板字有明显的提升。并且在关于智能自动化查询上也有很大程度提高。智能化的资料查询方式能够很好地对数据进行访问,尤其是关于学生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面,采用智能化查询的方式进行查找,查找结果更为精确有效。并且在计算机对学生信息的储存和统计方面,有很大程度的提升,能够更好的收集、整理、分类各种数据信息,有效减少了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在资源的利用方面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学校各种信息的通知和校园数据的收集中,促进了教学管理手段的提高,以及学校知名度的增强。

3)成为教学评测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评测中,高职高专院校从学校信息的管理出发,对学校网站数据进行评测,以及对特殊教学资料的收集。比如在教学质量改善、优良教学评测、教学团队改善等方面。信息技术的利用给教学评测带来了很好的改进,在工作效率和准确度上有大范围的提升。在对高职高专教师进行教学评估时,采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能够准确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反馈,及时查找其对学生作业的批改情况,以及教学问题的收集和整理。通过计算机网络的形式进行数据传输,就能更好的传递给教育部门,方便对教师教学方式进行及时改善。

2.信息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改革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对于高职高专学校教育活动中,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来更好地实现教学活动,以及互联网交流平台的利用,促进学习交流活动的开展,实现网络化教学等。信息技术能够极大的促进教学手段的改善,在教学方式的改进中有着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关于教学活动中的“练习”、“交流”、“授课”等方面。教师从学生的专业对口岗位需求为基本原则,促进学生基础知识技能的提升,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旨在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信息技术在高职高专教学中有很多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1)提高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效率

在高职高专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论的了解开始只是非常片面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才开始逐渐提升对知识的进一步认识。在高职高专教学活动开展中,以信息技术来展现出多媒体、视频、文件等多种信息传递方式,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手段的利用,将专业知识以更好的形式传递给学生,知识的框架都是在经过精心处理后,通过更加详细的手段来展现给学生,这些细腻的知识更能够深入学生的生活中,更加便捷的把握学生情感的变化,并进行实践活动,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例如:camtasia studio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屏幕动作录制工具,Lectora课件制作工具是一个强大的而灵活的e-learning课件和在线演示的制作工具软件。老师可以通过这些软件制作某一T课程的PPT。再通过教授PPT的方式传递知识。

2)提高了基本技能的训练效果

信息化技术在教育实践应用活动中,结合专业的知识技能要求,按照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辅助的形式,对专业知识内容进行实践模拟,教师通过对实践模拟活动的讲解,来促进专业知识能力运用的提升。例如在计算机网络知识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组建模拟软件来建立模拟实践培训,学生通过模拟训练的方式,来进行虚拟实践操作,在实践活动中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学生的实践活动技能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中得到训练,在传统的教学中,显然不能够让学生达到这种效果。

3)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高职高专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素养的提高,以及知识技能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对知识技能的培养,才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在高职高专教学中,信息技术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得到发展,在信息的获取、加工、收集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分配。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中获取了更多的知识,促进了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手段的运用,也方便了学生对信息的收集、整理能力,以及对不相关信息的排除。

3.信息技术在教学改革中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来讲,信息技术在高职高专教育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利用,在各个教学步骤都能够见到信息技术的身影。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和基础知识教学的结合并不是那么紧密,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缺乏领导机制和机制保障

在信息技术手段和传统专业知识的运用中,高职高专学校一直缺乏对应的管理方案。教师需要得到更多的领导监督。学校高层管理者在政策的决定方面,没有真正将信息技术和专业知识教学相互结合,在领导决策中出现了一定的失误。构建完善的信息技术领导监督体系,对信息技术在高职高专教学中的发展来讲有着很大的作用。高职高专学校在关于教学方式的改变中,从偏重基础知识理论到更加重视对实践技能的培养方面,而减少了对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在信息技术对教学监督工作的整理方面,教学监督工作仍然仅仅停留在对教师传统教学方式的认知中,不能够形成有效的信息技术利用监督体系,在整体教学制度的改善上还存在很大的不足。

2)信息技术平台的构建缺乏完善的体系

在信息技术下的教学环境构建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和学生之间的交流。然而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在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缺乏相应的管理体系,不能够形成良好的规划。在教学管理中,教学制度管理和教学方案之间没有形成一定的协调性,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教学管理制度存在严重的不足。

4.信息技术推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新思路

1)建立健全信息技术使用机制

在信息化技术的管理方面,各部门采取合适的扶持政策,对教育信息化体系投入一定的资金、技术支持。此外,在关于信息技术的利用中,通过有限的条件发挥出更多的优势,是当前信息技术在高职高专教育中的重要发展方向。

2)建立统一标准的信息技术平台

在信息技术平台的建立中,关系到各项资金技术条件的流动,需要整体化的标准进行构建。从多方面平台实现资金技术的引进,能够推动整体信息数据结构的发展,在系统共享平台中实现对信息技术的统一化管理。受到资金技术条件的限制,信息技术在高职高专学校中的发展失踪有一定的局限性,应该首先采用科学合理的规划促进信息技术的推动,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平台管理手段,实现资源的批量传输,以及同学之间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