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移动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

移动试用期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移动试用期工作总结

第1篇:移动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 免赔额;试车;风险;工程一切险

[中图分类号] D922.2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6639(2012)04-0016-05

一、背景资料与争议问题

(一)事故背景与项目保险情况

某公司在越南以EPCC交钥匙总承包合同模式承建某化肥厂项目。公司负责从图纸设计、设备材料采购、土建安装施工,到设备调试运行的固定资产全过程建造活动,为业主建造移交后即可正常运行投产的工业工厂。合同文本基本采用国际咨询工程师协会编写的银皮书{1}。至事故发生当月,整个工厂基本处于施工安装的收尾阶段,个别装置区已经开始试车活动。

某日23时许,在事先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空分/空压装置区一台空气压缩机发生燃烧。事后经查验,该台空气压缩机变形严重、铁质被烧焦,完全损毁,已无修复可能。

该项目投保安装工程一切险及第三者责任险(以下简称“工程一切险”),采用联合承保方式,国内两家保险公司是再保险的分保人,越南当地保险公司作为出单公司,三家保险公司的内部份额分别为67.5%,25%和7.5%。

保险条款基本采用95版人民保险公司颁布的一切险主险条款,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若干附加条款。保单中对免赔额的约定是:“意外事故:30万元人民币或损失金额的5%,以高者为准;试车期试车风险:100万元人民币或损失金额的5%,以高者为准。”

保险期间:从某年某月某日起至全部工程竣工验收结束并签发验收合格证书之日某年某月某日止,具体至实际工程全部竣工验收合格,包括单体工程和整体工程试车和调试期,不含保证期。

(二)免赔额的适用争议:意外事故还是试车风险

保险公司对空气压缩机起火燃烧属于火灾事故并无异议。争议的焦点集中在免赔额适用问题上,保险公司认为应当适用试车期试车风险规定的免赔额,总包商则认为应当适用意外事故规定的免赔额。以实际损失120万元计算,如果适用意外事故30万元免赔额,则保险赔偿金是90万元;如果适用试车风险100万元免赔额,则保险赔偿金仅为20万元。也就是说,风险类别的界定,对最终赔偿数额的确定意义重大。

保险公司在报告初期认为,发生事故的该台空气压缩机已经通电运行,即标志着施工安装已经完成,此后,空压机即进入试车阶段,应适用试车期免赔额。

总包商认为,调试与单机试车属于施工活动,受损空压机尚未进行联动试车,也未办理移交手续,应适用意外事故免赔额。另外,即使事故发生在试车期,因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按照保单规定{1},仍然适用意外事故免赔额。

二、国内实践和国际经验

要理解本案中的争议,需要先明确一个基础性的问题:从制度设计来看,对于工程一切险主险而言,保险期间的终点在哪里。国外和国内保单在保险期间的规定上存在差异。

国外普遍采用“风险属性标准”。自电气设备受电开始,除非另有约定保险期间即告终止{2}。也就是说,试车风险(Testing and Commissioning)并不是工程一切险的承保范围。采用“风险属性原则”的理论依据源于电气损失本身的性质。从本体受电开始,电气设备所面临的风险性质已经于施工期间发生了质的改变。受电后,无论对调试或试车工作性质如何理解,即认为是对施工质量的检查也好,抑或是为设备的正常运转创造条件也罢,都不可否认电气设备已经失去了施工期间与其他设备材料的同质性,而开始存在具有自身特征的特有风险。或者说,受电前电气设备的风险是外来的,这种风险与其他任何施工对象都没有差别,而受电后,电气设备面临的风险则是内在的,其与任何其他非电气设备都有不同。然而,工程一切险主险承保的仅应是施工风险,并不包括电气设备受电后所要完成的调试工作,但如前所述,考虑到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按照惯例合同中都会约定电气设备的单机试车工作仍然由施工承包商负责,并作为移交的前提条件。鉴于此,如果施工承包商要将单机试车风险也纳入保险范围,则需要购买电气设备附加条款。

我国工程一切险采用了“移交/接收标准”。工程一切险覆盖了施工承包商的所有工作期间,也包括了单机试车阶段的电气损失在内。承保期间至工程移交时截止,在移交前可能发生的电气损失,除非另行购买附加条款,否则不能得到赔偿。保单的结构化处理方式是:主险先概括承保移交之前的所有物质损失,然后在“除外责任”条款中列示电气损失不予赔偿{3}。

比较而言,“移交/接收标准”的保险期间原则上要长于“风险属性标准”。受电后移交前这段期间,按照“风险属性标准”保险已终止,按照“移交/接收标准”保险仍然存续。

三、我国工程一切险的制度背景:从施工承包商到EPCC总包商

国内和国外在保险期间的确定这一问题上,采用了两种不同标准。“风险属性标准”是以风险的性质为标准确定保险期间;而“移交/接收标准”是以法律义务的持续期间为标准来确定保险期间。

我国工程一切险条款颁布时,国内几乎没有EPCC工程模式,工程一切险的投保/承保范围事实上仅适用于施工活动,工程一切险也主要是施工单位购买。工程承包模式在政府主导的背景下相对单一,各类规范和示范合同中对移交的时点也作出了统一、明确的规定,尽管这些规定并不具有强制约束力,但事实上在业界得到了公认并遵照执行。单机试车完成构成了施工单位与业主办理临时移交/接收手续的充分必要条件,单机试车通常是由施工单位完成,并对试车结果承担责任,如果单机试车合格,即具备了移交的前提条件,移交后,施工单位在法律意义上的保管责任即告终结,与质量保证责任有关的质保期则开始起算。风险的划分以工程中间交接为标志,交接前,由施工单位承担风险,交接后,由业主承担责任{1}。单机试车是移交前的活动,因此按照“移交/接收标准”,保险期间也包含了单机试车阶段。

随着工程模式尤其是EPCC承包模式的发展,工程一切险的保障对象从施工承包商变为总包商,承保范围也由施工活动扩展至试车活动。施工单位不再与业主存在合同关系,而是由总承包商作为纽带构成了一个具有传递性的“背对背”法律关系。保险不再由施工单位单独购买,而由总承包商统一购买,保险的范围也不只局限于施工单位与总包商工程中间交接前的施工风险,而是扩展至总包商与业主交接前的所有施工和试车期间。

保险公司意识到,试车期其所承担的风险远远大于施工期间的风险。因此,保险公司对试车风险进行了定价,并通过提高试车期免赔额的方式,来应对试车期风险增加而提高的保险成本。但是,保险公司仅将眼光局限于风险变化引起的成本增加,并采取提高免赔额的方法抵消增加的成本,却对新情况下保险条款是否需要调整缺乏应有的关注。如本案中,工程一切险采用的是我国的保单条款,意外事故免赔额30万,试车风险免赔额100万,按照“移交/接收标准”,施工承包商把工程移交给总包商后,才表明进入试车期,在此之前应当适用意外事故的免赔额。但保险公司认为,EPCC工程保险中施工承包商与总包商之间的移交/接收已经不再重要,因为投保人已经不是施工承包商,对试车风险的定义应当适用“风险属性标准”。

保险公司之所以在保险条款上如此“简单粗暴”地回应试车风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的保险管理制度。保监会要求所有保险公司的保险条款和费率都要向其审批或备案,在审批/备案通过后,保险公司才能出售相关的保险产品,但免赔额的适用不在此列{2}。目前,市场上具有备案性质的只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颁布的95版建筑工程一切险和安装工程一切险条款,适用至今,显然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工程市场的需要。但保险公司不能自主推出新产品,只能在原有工程一切险条款的基础上进行有限的文字修补。具体在本案中,保险公司不能改变主险条款,只能通过规定试车期试车风险适用较高免赔额的方法予以补救。

那么,在我国工程一切险适用于海外工程项目时,能否按照“移交/接收标准”对试车风险做出恰当定义?如果可以,说明对试车风险规定单独免赔额的一个必要条件得到满足;如果不可以,则保单需要改革。

四、试车风险与“移交/接收标准”

EPCC工程模式下的保险期间分为两个阶段:试车前和试车后。试车前,适用意外事故免赔额,试车后,适用试车风险免赔额。下面笔者试图按照“移交/接收标准”从四个方面界定试车风险的定义从而清晰地划分两个阶段。第一,我国工程实践中试车的含义;第二,国际工程实践中试车的定义;第三,在比较我国和国外试车概念的基础上,试图找出在“移交/接收标准”下应当采用的试车概念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保险期间;第四,试车风险免赔额的影响因素及其存在是否有必要性。

(一)从施工分包合同看“试车”的定义

在现行规范性文件中,《山东省化工装置安全试车工作规范(试行)》对流程工业的试车作出了最为详细的说明。在工业领域,可以将生产方式分为两大类,分别是不间断连续生产方式的,如石化、化工行业统称为流程工业;另一种是非连续性生产的方式,如汽车制造业,称为离散工业[1]。上述工作规范对单机试车的定义是,现场安装的驱动装置空负荷运转,或单台机器、机组以水、空气等为介质进行的负荷试车,以检验其除受工艺介质影响外的机械性能和制造、安装质量。联动试车是指,对规定范围内的机器、设备、管道、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等,在各自达到试车标准后,以水、空气为介质或与生产物料相类似的其它介质代替生产物料所进行的模拟试运行,以检验其除受工艺介质影响外的全部性能和制造、安装质量,验证系统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对试车指挥和操作人员进行练兵等。可见,单机试车与联动试车的区别主要在于测试目的,单机试车测试设备本身的施工质量,是施工的后续活动,而联动试车测试的是本台设备与其他相关设备能否协同工作,并达到系统安全性和完整性的要求。上述“工作规范”同时明确,在单机试车合格后,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办理工程中间交接手续。这与前述施工分包商的合同义务期间是一致的。

(二)从EPC总承包合同看“试车”的定义

(三)依照“移交/接收标准”能否合理一致定义“试车风险”

上面分别分析了我国施工分包合同和FIDIC总包合同对试车的定义,并说明了它们之间的差异:前者对试车的定义是单机试车完成后,而后者对试车的定义是投料试车开始后。那么,遵循“移交/接收标准”,保险期间的涵盖范围应当以前者为准还是以后者为准?具体来说,在联动试车阶段,如果发生了保险事故,应当适用意外事故30万的免赔额,还是试车风险100万的免赔额?

如果以施工分包合同确定的移交/接收时点,定义试车风险的分界点,与其矛盾地方是:此时设备已经移交给总承包商,法律风险已经从施工承包商转移至总包商,已经进入试车阶段,那么原则上意外风险的免赔额不再适用。如果以FIDIC合同确定的移交/接收时点,定义试车风险的分界点,与其矛盾的地方是:项目是海外工程,总承包合同系采用FIDIC条款,尽管在总承包商与分包商之间,联动试车属于总承包商或业主的义务,但在总承包商与业主之间,仍然遵循FIDIC的规定,投料试车尚未开始,因此,目前所进行的预试车活动,理应适用意外事故的免赔额。另外,业主也是保单的共同被保险人,保险公司不能因为总包商与分包商在分包合同中的约定没有严格遵循FIDIC规则,而惩罚无辜的业主。因为,第一,在确定保险费率时,是以总承包合同为基础资料,而没有考虑分包合同的内容;第二,业主也享有保险利益,分包合同的权利义务无论怎样安排,都不能成为剥夺业主保险利益的正当理由。

在此情形下,无论是按照国内规范把试车风险定义为联动试车及以后的试车活动,还是按照FIDIC把试车风险定义为投料试车及以后的试车活动,都在逻辑上存在无法恰当解释的问题,产生争议不可避免。用“移交/接收标准”划分风险期间的做法,在国内工程中业主单独委托施工承包商时并没有太大问题,因为国内规范对移交/接收作出了明确定义并得到了统一执行。但当总包商承揽海外EPCC工程,并由其负责购买工程一切险时,“移交/接收标准”是以施工分包合同和国内规范对试车的定义为基础,还是以FIDIC对试车的定义为基础,均无法得到合理解释。正如本案中所出现的情况,双方对免赔额的适用产生巨大分歧。

(四)试车风险是否应适用单独的免赔额

保险学对免赔额的数学计算通常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损失发生的概率;损失造成后果的严重性;保险期间;承包商风险自留能力;保险公司设定的免赔额下限[4]。如果对试车风险单独投保,考虑到以上几个相关因素,套用免赔额计算公式得出的试车风险免赔额,原则上要高于施工风险期的免赔额,除非与施工期间相比,试车期间持续的时间相当短暂。尽管如此,风险发生概率和损失后果的严重性并不必然要求增加免赔额,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寻求其他方式予以化解{1}。

综合考虑,在现行工程一切险保险条款实质性改革前,保险公司最佳的做法是,对意外事故和试车风险适用统一的免赔额,从而回避试车风险的定义这个问题,进而避免在试车期间电气损失免赔额适用发生争议的可能性。

五、结论和建议

按照“移交/接收标准”,工程一切险保单中的“试车”,在国内应被理解为从单机试车合格后开始,而在FIDIC项下应被理解为从工艺介质投料试车开始。

我国工程一切险采用“移交/接收标准”来定义保险期间。工程一切险扩展至EPCC合同模式后,保险公司沿用原工程一切险条款,同时提高“试车期间试车风险”免赔额,意图化解概括承保方式下索赔风险的做法,造成的结果是:试车风险的定义对确定免赔额的适用变得极其重要,但无论用国内的试车概念定义试车风险,还是用FIDIC的试车概念定义试车风险,在现行保单框架内都无法作出合理解释。

笔者建议,对试车风险与意外事故适用统一的免赔额,这样可以回避对试车风险的概念之争。因降低免赔额所导致的风险成本,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定价机制如提高保费或其他方式进行化解。

从制度上进行改革的做法是,给予保险公司更为灵活自主的保单条款制定权,使其能够随着保险市场的发展和客户需求的变化拟定更加富有弹性的保险条款。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在改革工程一切险承保范围理论的基础上,采用“风险属性原则”,以受电为节点,定义试车风险,对试车风险采用单独的免赔额。

[参考文献]

[1]褚健,荣冈.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p23.

[1]David Horsley. Process Plant Commissioning, Second Edition[M].UK.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 IChemE. 1998. p5, p20~21, p30~33.

第2篇:移动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汉诺塔,执行功能,工作记忆,短时记忆。

分类号B842.5

1前言

汉诺塔问题是心理学实验研究常用的任务之一。该问题的主要材料包括三根高度相同的柱子和一些大小及颜色不同的圆盘,三根柱子分别为起始柱、辅助柱及目标柱。在起始柱上,圆盘以从大到小的顺序叠放成金字塔形,要求被试尽可能快且以最少步数将这些圆盘移动到目标柱上,而且圆盘的叠放顺序与起始状态相同。在移动过程中,被试必须遵守三条规则:(1)一次只能移动一个圆盘;(2)任何非当前移动的圆盘必须放置于柱子上。(3)较大的圆盘不能放在较小的圆盘上。解决这项任务的最少移动步数为2n-1(其中n为圆盘的数目)。

目前关于汉诺塔问题解决的一个最主要的观点认为,完成汉诺塔任务时要对圆盘的移动顺序进行预先计划和回顾性(retrospective)计划活动[1,2]。当问题呈现后,在开始第一步的移动之前,大多数被试都会根据设定好的目标状态,对圆盘的移动顺序进行预先计划,以决定圆盘的移动顺序。但是这种计划能力的作用可能会受到问题难度的影响[2]。也有研究者[3,4]认为不是计划能力,而是抑制能力参与汉诺塔问题的解决过程。为了把更大的圆盘先放置于指定位置,必须让较小的圆盘暂时偏离其最终应该放置的位置,但被试的自然反应总是“尽快”将圆盘移动到最终的目的地,如此反而导致错误,使移动步数更多,完成时间更长。

上述关于汉诺塔问题解决过程的争论涉及汉诺塔任务的性质。目前,临床上常将汉诺塔任务用于脑损伤者执行功能的测查。由于执行功能存在多种表现形式[5],有必要对汉诺塔任务所属的性质进行明确的归类。另外,不同性质的记忆(空间记忆、词语记忆等)对于汉诺塔问题解决的重要性程度有多大?在解决汉诺塔问题的过程中,对圆盘位置的记忆应该是存在的,那么这种记忆涉及的是工作记忆还是短时记忆?有研究发现汉诺塔任务与工作记忆没有关系[6],但另有研究发现汉诺塔任务与空间工作记忆明显相关,只是与词语工作记忆关系不大[7]。临床上对脑损伤者或智力落后者的研究表明,空间工作记忆缺陷导致他们的汉诺塔问题成绩明显不如正常控制组[8]。另外,汉诺塔任务与空间短时记忆的关系究竟怎样,目前并没有报道。

总体上看,目前关于汉诺塔问题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对汉诺塔问题的反应指标的选取有待进一步优化。例如,以被试用最少步数完成汉诺塔任务(如四个盘汉诺塔任务的最少移动步数为15步)所需要的尝试次数来界定其成绩。这种计分方法过于粗糙,忽视了其它许多重要的信息。其次,只是单一地考察执行功能或工作记忆能力与汉诺塔活动的关系,没有同时考虑执行功能、不同类型的工作记忆、不同类型的短时记忆与汉诺塔问题解决的关系。鉴于此,本研究以大样本的正常群体为对象,首先从多指标的角度分析从三个盘到七个盘等不同难度下汉诺塔问题解决的认知过程,然后考察汉诺塔活动与执行功能(以数字随机生成和选择性注意任务测量)、工作记忆以及短时记忆任务的关系,以进一步分析汉诺塔问题解决的性质。

2研究方法

2.1被试

从南京几所大学选取267名在校学生,其中男生为200人,女生67人,年龄为18~23岁。所有被试的裸视或矫正视力均正常。

2.2任务设计

2.2.1汉诺塔问题

包括从三个盘至七个盘5种难度的任务。以两个盘的移动任务作为练习。被试最少必须完成四个盘的移动任务,对五个、六个和七个盘的任务鼓励被试尽量完成,完成任务的时间不限。实验前鼓励被试以全局眼光考虑在移动过程中尽可能有效地使起始柱上的圆盘移动到目标柱上,而不是凭感觉移动。以每一步移动的潜伏期以及完成某一数目圆盘的移动步数和总的完成时间作为统计指标。对37名被试八个月后重测,信度较高,为0.72,可以作为比较理想的实验任务。

2.2.3数字随机生成任务

包括较易和较难两种条件的随机生成任务。在较易条件下,计算机每1秒发出一个提示音,要求被试每听到一个提示音后马上随机生成1到9中的任何一个数字,并大声报告出来。数字生成的速度必须与提示音合拍。较难任务程序与较易任务相同,只是提示音的速度为每0.75秒一个。两种情况下被试均正式生成100个数字,由主试记录。获取数字随机生成任务指标的具体过程可参见我们已发表的研究报告[9]。分析结果得到两种条件下有关数字随机程度的三个指标:随机生成指数(RNG指数)、冗余度指数(R指数)、邻近指数(A指数)。本研究观察到RNG指数对两种条件的差异最敏感(t=-3.99,p<0.001),其次是A指数(t=-2.12,p<0.05),而R指数则没有表现出两种条件的差异。基于此,我们选用RNG指数作为随机生成指标。由于两种条件下的RNG指数相关系数相当高(r=0.63,p<0.001),我们将取两种条件下RNG指数的平均标准分数(z分数)用于后面的数据分析。

2.2.4选择性注意任务

包括两项难度不同的任务。在较难的任务中,先在屏幕中央呈现一个3×3的栅格(1秒),然后在9个栅格中随机地呈现9种几何图形(圆形、正三角形、正方形、菱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梯形、斜三角形)。目标刺激是圆形,其它几何图形作为干扰刺激同时出现在其余8个格内,要求被试尽快按键判断圆形所在的位置,一共20次,记录被试20次内从目标刺激到按键所需的平均正确反应时间。为了保证被试反应结果的有效性,被试完成该任务的正确率不能低于75%。简单任务的呈现方式与复杂任务相同,要求被试只要一看到图形出现就按键,但不能提前反应,一共20次,记录被试20次内从目标刺激到按键所需的平均正确反应时间。选择性注意成绩为较难任务和简单任务的反应时间之差。

2.2.5记忆任务

本研究设计了三项短时记忆任务和两项工作记忆任务。三项短时记忆任务包括一项数字短时记忆和两项空间短时记忆(方块变换和点记忆),两项工作记忆任务包括数字工作记忆和空间工作记忆。所有被试均完成全部记忆任务,并得到相应的记忆广度成绩。全部五项记忆任务的具体测量过程可参见我们已发表的研究报告[9]。

2.3实验程序和数据整理

被试在计算机上一次完成所有的实验任务。全部8项任务的顺序安排是:(1)数字短时记忆;(2)数字工作记忆;(3)方块变换;(4)空间工作记忆;(5)点记忆;(6)选择性注意;(7)汉诺塔;(8)数字随机生成。整个测试过程中,每名被试由一名受过训练的主试指导。每项任务都由主试先讲解,被试熟悉后再开始,正式测试之前保证充分的练习。每项任务之间都有2分钟的休息时间,整个测试持续时间大约为60分钟。

3结果与讨论

3.1汉诺塔任务解决的认知过程分析

在汉诺塔任务完成过程中,被试第一步移动潜伏期是从问题呈现后至被试的第一步操作完成之间的时间。因此,第一步移动潜伏期可能包括了被试对整个任务的计划时间,但也包含了被试移动圆盘的运动操作时间。在每种难度的任务中,最后一步的移动都是将最小的圆盘放置于目标位置,这一操作步骤无须考虑,因而可把这一步的移动潜伏期视为纯粹的运动操作时间。将每一步移动的潜伏期减去最后一步的移动潜伏期,其差值可看作是计划时间。本研究以完成目标的移动步数来界定被试的成绩,凡以最少步数解决问题者归为最佳成绩组,多于最少步数解决问题者归为一般成绩组。首先对最佳成绩组与一般成绩组在不同难度汉诺塔任务中的第一步计划时间进行分析,结果见表1。在三个盘的问题中,最佳成绩组的第一步计划时间(平均值2.855s)大于一般成绩组(平均值2.175s),且差异显著,t(265)=-2.191,p0.05。对于五个盘和七个盘的任务,总体上也存在最佳成绩组的第一步计划时间大于一般成绩组的趋势,但差异显著,而六个盘任务中,最佳成绩组的第一步计划时间反而低于一般成绩组。这表明,被试移动前对任务解决的整体计划只限于相对于较容易的任务,而在较难的任务中,被试无法对全部的圆盘移动进行计划,因而第一步的计划时间对总体成绩的影响不大。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分析整个移动过程的平均计划时间。需要注意的是,从五个盘到七个盘任务最佳成绩组绝对人数太少,分别仅为12、8、2人,均占各自一般成绩组的6%,为了避免出现统计误差,后面的分析着重讨论三个盘和四个盘的统计结果。

平均计划时间的计算方法是:平均计划时间=总的完成时间÷总移动步数-最后一步的移动时间。该指标的计算与前面用第一步移动潜伏期来计算的原理是相同的,但它把移动过程中所有的计划时间都计算在内了。不同难度任务下,最佳成绩组与一般成绩组的平均计划时间见表1。可看到,不论是哪种难度的任务,最佳成绩组的平均计划时间都比一般成绩组少。分析发现,从三个盘到五个盘任务,最佳成绩组与一般成绩组的平均计划时间差异都非常显著:三个盘t(265)=5.627,p

3.2汉诺塔问题与其他任务的关系

上述分析表明,汉诺塔问题解决过程中存在一些独特的认知过程,如汉诺塔任务的计划时间是个体间差异的敏感指标。汉诺塔问题的这种解决过程反映了什么样的认知特点呢?为此,我们进一步考察汉诺塔问题解决与数字随机生成、选择性注意、以及不同记忆活动的关系。相关分析表明,汉诺塔任务完成时间(以三个盘和四个盘的总时间之和为指标)与随机生成、选择性注意任务成绩、方块变换、点记忆、空间工作记忆相关均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27、0.13、-0.23、-0.21、-0.16,p

随机生成任务主要体现的是对干扰信息的抑制能力[10],它对汉诺塔任务完成时间的预测作用最大表明汉诺塔问题解决过程也体现了一种抑制性加工。总体上,汉诺塔问题解决过程应包含计划能力和抑制能力的共同参与。此外,空间短时记忆能力也是完成汉诺塔任务的一项基本能力。理论上讲,似乎空间工作记忆应比空间短时记忆对汉诺塔完成时间的预测作用更大,但实际结果不是这样,这种结果可能与实验中汉诺塔问题的呈现方式有关。有研究发现[11],以木板实物形式呈现汉诺塔问题的成绩要比以计算机屏幕呈现的汉诺塔问题成绩差,这可能是因为计算机呈现汉诺塔问题减少了被试的工作记忆负荷,由于工作记忆负荷降低,对信息遗忘的可能性更小,从而减少了问题解决者犯错误的概率,这可能是本研究中汉诺塔任务成绩与空间工作记忆相关不高的原因。

4结论

本研究以大样本的正常群体为对象对汉诺塔问题解决的认知过程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相对于汉诺塔问题解决较差者(有多余移动步骤的被试)而言,以最少步数解决汉诺塔问题的被试其第一步计划时间较长,但平均计划时间却明显要短。不同难度汉诺塔任务中均存在某些关键性步骤,汉诺塔问题解决较差者多在关键步骤上出错,从而导致多余的移动步数以及总体完成时间的延长。进一步分析表明,汉诺塔问题解决的这种认知活动主要反映的是与计划和抑制有关的总体计划协调能力以及空间短时记忆能力。

参考文献

1 Vinod G, Jordan G. Are the frontal lobes implicated in "planning" functions? Interpreting data from the Tower of Hanoi. Neuropsychologia, 1995, 33(5): 623~642

2 Simon P D. Memory and planning processes in solutions to well-structured problems.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2000, 53(3): 896~927

3 Marilyn C W, Trey S, Michelle S. Tower of Hanoi and London: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memory and inhibition to performance. Brain and Cognition, 1999, 41: 231~242

4 Marilyn W, Antoinette C, Kathieen C, et al. Error and temporal patterns in tower of Hanoi performance: Cognitive mechanisms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The Journal of General Psychology, 1995, 122(1): 69~81

5 Katrina Keil, Alfred W K. Examining executive function in individuals with brain injury: A review. Aphasiology, 2002, 16(3): 305~335

6 Lehto J. Are executive function tests dependent on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1996, 49A(1): 29~50

7 Simon J H, Capon A, Copp C,et al. Conditional reasoning and the Tower of Hanoi: The role of spatial and verbal working memory.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02, 93: 501~518

8 Numminen H, Lehto J E, Ruoppila I. Tower of Hanoi and working memory inperson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2001, 22: 373~387

9 刘昌. 数学学习困难儿童的认知加工机制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 81~88

第3篇:移动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

此次提供的AirWatch在线试用服务具备全球领先的企业级移动管理能力以及依托中国电信强大网络而获得的更快访问速度。服务部署在中国电信的电信级企业云中,由中国本地技术团队运维,提供从服务器到移动设备端的全中文使用环境。同时还为本土客户提供品牌化自主定制服务,全面支持国产品牌移动设备。

依托天翼混合云平台的架构优势,在试用期结束后,客户可以选择将在线试用系统平滑的迁移至内网的本地部署中,或继续租用天翼混合云的数据中心托管服务,将AirWatch系统托管运行在中国电信云公司的数据中心。

对于此次推出在线试用服务,AirWatch大中华区总监徐谦表示:“作为全球领先的企业移动化管理厂商,AirWatch拥有业界最完整且备受推崇的企业级移动管理和安全产品组合,帮助客户管理iOS、Android、Windows、BlackBerry以及Mac OS、Windows PC等多种设备,同时提供主流操作系统版本更新的Same Day支持,帮助企业适应移动世界的快速变化。AirWatch的完整解决方案涵盖移动设备管理、移动应用管理、安全电子邮件和浏览以及安全内容和协作,支持客户加快实施新一代移动业务战略,满足企业员工自带设备办公的强烈需求。”

对于此次合作,中国电信云计算公司市场部总经理杨居正表示:“自今年2月中国电信天翼混合云服务正式商用以来,我们和VMware一直致力于推进混合云服务在中国的普及发展,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电信级、高度可靠的云基础架构、云平台应用及云解决方案。此次与VMware旗下全球领先的企业级移动管理厂商AirWatch合作面向中国客户推出企业级移动管理在线试用服务,正是对上述承诺的有力印证。我们将AirWatch领先的企业级移动管理技术与中国电信灵活的混合云服务相结合,借助中国电信网络访问速度快这一大优势,满足企业用户弹性和快速访问的移动办公需求,同时简化后台IT管理,支持中国企业充分拥抱移动互联网大潮。”

第4篇:移动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

油菜是我省主要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也是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小麦的主要农作物,随着优质“双低”油菜品种的推广和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油菜的种植面积也正呈逐年扩大的趋势。20__年我省油菜种植面积为1447.1万亩,20__年已达到了1504.1万亩,增长了4%,亩均单产已由20__年的108.4KG提高到20__年的119.67KG,增长了10.4%;总产180.0万吨,比20__年增长了14.80%。我省属全国油菜优势农产品区域,已经形成了沿江和江淮两大集中优势产区,是全国油菜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常年油菜产量居全国第二位,20__年油菜总产量156.8万吨,占全国的13.8。

由于油菜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水稻主产区,前茬作物为水稻,种植模式为稻--油。油菜的栽培方式有育苗移栽、直播(包括撒播、穴播)等,育苗移栽技术作为农业部门的主推技术是我省目前的主要栽植方式。

多少年来我省油菜生产一直采用以人工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除耕整地、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可以与水稻生产机械化实现机具共享外,其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几乎为零。以育苗移栽为例:在前茬收获后,用拖拉机或耕牛对田块进行耕翻,从起垄打穴、育苗、起苗、移栽洇水、施肥除草、收获直至干燥全靠人工作业。整个生产过程直接投入用工量12-13个工日,仅育苗移栽、收获、干燥等关键环节就需8-9个工日,已超过水稻全过程的用工量。使油菜生产成本高,种植效益低。据__省价格成本调查队20__年调查统计每亩油菜纯收益仅为22.67元。每年油菜收获集中在5月中下旬,正遇江淮多雨季节,收割后的油菜籽常常因得不到及时的凉晒干燥造成大量油菜籽发热、霉变,全省每年造成的霉变损失在10左右。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收获季节的霉变损失,直接影响了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制约了油菜种植规模的扩大和产出效益的提高。广大农民在水稻生产机械化基本解决的感召下迫切要求解决油菜生产机械化的问题,重点解决油菜栽植、收获、烘干等关键环节的机械化技术,跳出传统的种植模式,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因此,探索适宜的油菜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减少用工量,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优质油菜的单产和效益,不仅是我省农机推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对我省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改善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

二、认真开展油菜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

我站在省局的支持下,从“九五”末开始在油菜种植、收获和烘干等几个关键生产环节开展了试验示范工作,主要示范内容如下:

1、油菜机械化收获试验示范

为进行油菜机收试验,指导全省的试验示范工作,我站制定了《__省油菜机械化收获试验大纲》,并率先于20__-20__年在巢湖市居巢区两次进行油菜机械化收获试验,宣城、马鞍山、黄山、滁州、合肥、巢湖等市的有关县市按照该《试验大纲》也相继进行了油菜机械化收获试验。试验内容是对油菜机收的联合收获、分段收获两种工艺模式进行探索。油菜联合收获机械化工艺模式:该工艺采用改进的适宜油菜机收特点的稻、麦、油兼用型或专用型联合收割机,在油菜适收期一次性完成油菜的收割、输送、脱粒、清选等工序;油菜分段收获机械化工艺模式:该工艺采用人工或割晒机等将油菜收割铺放,利用作物后熟作用、晾晒2-3天后再由人工或机械拣拾将油菜喂合收割机进行脱粒、清选。

通过试验得到以下结论:

(1)、机械收获省工省时节本增效,促进秸秆还田,培肥地力。

传统的人工收获方式,是一项使用工时多,劳动强度大的强体力活,收割1亩油菜需要1.5-2工日。采用机械联合收获每小时可作业3亩以上,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效,同时由于节约用工量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油菜联合收获的同时,将秸秆直接粉碎还田,对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都具有积极作用,同时避免了农民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

(2)机械分段收获工艺模式难以实施,联合收获为当前主要工艺模式。

机械分段收获工艺虽然有利于提高油菜成熟度,降低损失率。但相对联合收获多一道环节,且无相应机具:保有量较大的稻麦割晒机不适宜收割油菜,装有捡拾装置的油菜联合收获机在我省还是空白,因此目前还不具备实施油菜机械分段收获的条件。

目前的油菜联合收割机属于兼用机型,即在原有稻麦联合收割机基础上加装和更换部分装置和部件,实现稻、麦、油三用,有利于提高机械利用率和经济性,因而具有较强适应性。

(3)准确把握适收期是降低损失率的关键。

油菜机收损失率不仅是机收的重要指标,也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影响损失率大小的因素除收割机性能、农艺配套措施外,重要的是操作技术。由于同一株油菜上下层角果的成熟期不一致,当上层角果已黄熟时,下部角果还处于青熟期,因此联合收割机对油菜的适收期要求较严格,若机收过早,则由于作物潮湿,含水率高,不仅机器作业负荷增大,而且籽粒与茎杆粘连,难以清选、分离,造成脱粒损失和含杂率上升;若推迟收获期,则由于油菜过于成熟容易炸荚,造成割台部分损失增加。从试验得知油菜最佳适收期为黄熟末期至完熟前期,俗称九成熟左右。另外,在同一天中避开中午高温期作业也有利于降低损失率。目前理想的机收损失率在8左右,该值低于人工收获方式的损失率,农民对此基本满意。

(4)通过试验示范,选择了比较适宜我省示范推广的机型:湖州—200Y、上海向明200、浙江三联180、南通五山20__型稻、麦、油兼用型全喂入履带自走式联合收割机。

2、栽植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

进行油菜栽植机械化技术试验的目的主要有:

(1)、探索油菜栽植新技术,与油菜育苗移栽相比在不降低产量的前提下减少用工量,降低生产成本;

(2)、为有利于油菜机收探索适宜的栽植技术和选择新品种。

根据我省油菜育苗移栽面积较大,该项技术已被广大农民所接受的实际情况,我站也曾打算进行油菜机械移栽试验,但由于国内农机科研部门研制的移栽机械工作可靠性不理想、性能还不能满足移栽技术要求,进口移栽机械价格昂贵而放弃了这个打算。因此确定直播机械化技术作为油菜栽植的发展方向。

20__年我站制定了《油菜机直播技术实施方案》,该方案在总结各地已经取得机械直播油菜经验的基础上,详细拟定了油菜整地机直播、免耕机直播、机开沟免耕覆盖直播等三种直播技术的对比试验方法,并由省局立项在宣城、滁州、马鞍山、合肥、巢湖、六安、安庆设点试验。经过试验以宣城为代表的油菜机开沟免耕覆盖直播技术和以滁州为代表的油菜浅旋耕机直播技术取得明显成效,并显示出较强的适应性。

油菜机开沟覆盖免耕直播技术,是宣城市、广德县两级农机部门经过连续多年的试验示范,而总结形成的一项油菜机械化栽植新技术。该技术最大优点是省工、省时 、节约成本。据测算:按传统的人工移栽方式种植油菜,仅育苗移栽环节每亩约需4.5个工日以上,用机开沟免耕直播技术播种,每亩只需0.5个工日,两相比较亩均节约4个工日,减少了油菜栽植的用工投入,实现节本增效的目的。该技术与传统的人工移栽方式相比还具有:通过发挥机械优势在最佳的时间内完成大面积种植计划,充分利用10-11月份的有效光温条件促进油菜生长,获得健壮的冬前苗;油菜适时机械播种,能够获得理想的亩基本苗数(10000株以上/亩),群体优势明显,个体也能充分生长,个体与群体协调而合理;抗倒伏能力强、病害轻。同时根据油菜的生长规律,采取一系列的农艺辅助措施,以适应油菜生长对水肥等营养的需要,所以产量明显提高。应用该技术后经多点测产,主要油菜品种的产量达到175KG以上,略高于育苗移栽产量。

宣城市示范该项技术后油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冬闲田面积逐年减少。该市每年应用这项技术的面积近80万亩,占全市油菜面积120万亩的70以上。20__年6月该项技术通过__省科技成果鉴定。目前该技术不仅在我省油菜主产区试验示范,还辐射推广到外省油菜主产区,20__年9月份河南省固始县农机部门来我省考察后,引进开沟机100多台,当年实施面积就达1万多亩。

滁州、马鞍山等地试验的油菜浅旋耕机直播技术,其主要机具为2BG-6B型油菜直播机,能在稻茬田一次性完成浅旋耕、播种、施肥、镇压等工序,并具有一播全苗、提高工效、减轻劳动强度等作用。与育苗移栽相比亩均节省用工3个工日。经试验点测产主要油菜品种产量为174KG/亩,比育苗移栽同品种的产量增产24KG,增幅达16。

以上试验结果还表明:直播油菜由于亩基本苗数高于育苗移栽的亩基本苗数(育苗移栽不足7000株/亩),油菜的株型相对较小,枝杆分叉和结荚部位较高,枝杆交错程度明显低于育苗移栽,因而有利于油菜机收。

3、烘干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

我省曾多次组织烘干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但由于未能把握烘干机械生产能力与当前农户经营规模的关系、解决用户对烘干机械的认识问题(认为烘干机械只有在阴雨天气才能发挥作用,在晴好天气使用烘干机械是多此一举,未能认识其在提高粮油品质、增效等方面的作用)、未能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等问题而使烘干机械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示范效果不明显甚至产生负面影响。20__年我省承担了农业部“粮食产地烘干试点”项目,在该项目实施中除选用先进适用烘干机械外,重点在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下工夫,选择粮油收购加工企业作为示范对象,帮助引导其开展粮油收购加工、代烘等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示范表明:

1.粮油机械化烘干的优点

第一、油菜籽收获后可以得到及时烘干,摆脱对自然条件的依赖,减少油菜籽产后的霉变损失,保证增产增收;

第二、可以减少晒场占地,降低凉晒成本,避免晒场凉晒造成的污染和浪费,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率;

第三、采用低温干燥处理,可以确保油料品质,增强油料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以粮油收购加工企业为依托,开展机械化烘干作业,实现企业、农民真正双赢。

由于收获后的油菜籽含水率高,而收获期大都是多雨季节,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晾晒,将发生发热、霉变等现象,直接后果是出油率和成品油品质下降,油菜籽如不能及时地出售,就面临着霉变的风险,意味着农户将要增大损失,减少收入,全国每年因霉变造成7-8的损失,我省高于全国水平。而拥有烘干机械的粮油收购加工企业因具有相应的烘干能力而可以大量收购储存原料。由于粮油收购加工企业的敞开收购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农户的风险,也就是使农户增加了收益。农民以节约下来的凉晒成本让利给企业,使企业降低了经营成本。烘干机械化技术不仅成为农民与企业、农民与市场连接的纽带,而且使粮油收购加工企业更加确保了产品的品质,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含量和油产品的科技附加值,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后劲。这已逐渐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技术手段。

第5篇:移动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

我镇位于佛子岭水库下游,横排头水利枢纽工程上游淹没区,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__]17号,以下简称《意见》)和国家发改委、水利部下发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编制要求》的精神,结合镇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意见》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优先解决移民的生产、生活出路问题,把解决由于生产资料缺乏、生存条件恶劣的问题放在后期扶持工作的突出位置。按照开发性移民方针,完善扶持方式,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调整经济结构为突破口、实施科教兴库为支撑,不断增强移民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库区经济发展、水库移民增收、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社会稳定,实现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近期目标是,从20__年至20__年,用4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移民的温饱问题以及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薄弱的突出问题。具体目标:至20__年移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00元;基本解决农田水利薄弱问题,提高抗旱排涝保障率;基本解决移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使大多数移民能用上卫生放心水;基本解决移民交通难问题,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和组组通机耕路;基本解决移民就医难问题,确保一般病不出镇,小病不出村;基本解决移民生产生活用电困难问题,既能保证生活用电,又能保证基本生产用电。中期目标:至2015年,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人均资源拥有量明显增加,经济增长方式明显转变,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基本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具体目标是移民收入接近当地农村平均水平。长期目标:到扶持期末,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生态环境建设优美,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根本改善,经济发展迅速,移民收入大幅增加,移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稳步达到当地农村平均水平。具体目标是基本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达到全面小康目标。

(三)原则。

1、坚持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原则。科学制定后期扶持方式及具体项目,注重处理好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近期与长远的关系。

2、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后期扶持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轻重缓急,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注重实效。

3、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库区后期扶持项目要同全镇整体规划及各行业发展规划项目相衔接,体现区域发展的协调性与全局性。同时注重生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4、坚持国家扶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后期扶持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国家后期扶持资金撬动的同时,主要依靠自身力量改变现实生活。

二、扶持范围、期限和方式

扶持范围、期限。自1958年横排头水利枢纽工程始建至20__年6月30日前搬迁的纳入扶持范围的具有本县户籍的农业人口移民,自20__年7月1日起扶持20年。

扶持方式。采取“一直补、五评补、八扶持、三兼顾”的扶持方式,公开、公平、公正地实施打卡发放与项目扶持相结合。

“一直补”:对原迁移民按每人每年600元标准,实行一次性核定、生不加死要减、年审年发、打卡发放。

“五评补”:对移民危房改造、移民规划区建房、特困学生救助、移民大病救助、移民特困户救助实行户申请、村审核(经村民代表会评议)、镇复核、县审批,一年一定,打卡发放。

“八扶持”:在落实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帮助解决其温饱问题的同时,着重考虑移民安置区的发展问题,从农田水利、公路交通、电网改造、通信广电、人畜饮水、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生产扶持(含科技培训、社区资金、农业开发性项目、二三产业)等八个方面入手改善移民安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在落实扶持工作时,坚持以移民村为基本单元,按照优先解决突出问题的原则,编制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后期扶持规划及年度项目计划以及中长期基本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注重利用项目投资撬动民资、社会资金等多渠道投入,走项目扶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之路。把决策权、实施权、监督权交给移民群众。

“三兼顾”:一是兼顾对移民插花安置地进行公益性项目覆盖;二是兼顾对移民移民迁入地非移民特困群众纳入农村低保;三是兼顾对非农业移民中的困难人口纳入城镇低保,做到应保尽保。

三、试点工作步骤

试点工作从20__年6月20日开始,于7月31日基本完成,分如下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6月20日至6月30日)

(1)建立组织。成立领导组,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具体专抓。领导组成员抽调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领导组下设办公室,确立专人办公,具体负责各项工作落实。成立村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工作小组,工作组成员由镇包村干部、村干部组成,实行点长和村书记、主任负责制。(2)制定方案。认真领会吃透国发[20__]17号文件精神和《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结合镇情,明确试点工作任务、目标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3)开展培训。积极参加省、县组织的工作培训,同时对参于这项工作的镇、村干部集中进行业务培训,使全体工作人员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准确把握政策界限,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提高依法办事能力。(4)广泛宣传。通过广播、宣传栏、发明白纸等形式宣传国发[20__]17号文件,及省、县实施方案和试点工作方案、《人口核定登记办法》、扶持方式等政策,为后期扶持政策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5)移民座谈调研。镇指导、村组织分村民组开展座谈调研活动,在座谈调研时,要填写本村民组的原迁移民迁出情况摸底表、扶持项目摸底表和扶持政策落实征求意见表,广泛听取群众对后期移民扶持政策的意见和建议,为完善实施方案和制定扶持规划及年度计划提供依据。

(二)实施阶段(7月1日至7月20日)

(1)移民人口的登记、公示、核实。由村移民工作小组深入移民组户通过走访、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核定移民人数,确定移民身份,核查移民人口,并填写农村移民登记表;张榜公示(镇、村两级公示),限期纠错;报县审核后,作为落实扶持政策的人口依据。(2)建档立卡。依据核定移民人数,分类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实行微机管理。(3)编制项目规划。在坚持民主程序,尊重和维护移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基础上,编制切实可行的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草案。(4)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移民代表会)。通报移民登记情况;讨论通过项目规划及年度计划;推举产生移民理事会。(5)打卡发放。经公示无异议后,对发放到移民个人的设立个人账户,健全档案,一律打卡发放。(6)实施扶持项目。实行项目扶持的按照规划及年度计划编排的项目,区分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镇、村工作组将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

(三)总结验收阶段(7月20日至7月31日)

(1)建章立制。尊重事实、尊重科学、尊重民意,在工作中搞好实施方案和发展规划的修编与完善,建立严格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逐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2)健全档案。对工作中形成的各种原始材料(组织制度、移民身份界定表、扶持规划及年度计划、群众建议、会议记录、政策法规等),装订成册,分类归档,妥善保管。(3)总结工作。对试点工作中的经验做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进行认真系统的总结和分析,并形成文字材料。(4)申报验收。申报县、省按照有关要求进行验收,并对项目实施后的效益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进行评估。

四、主要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战略部署和重大决策,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促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对我们执政能力和行政能力的检验,要深刻认识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全面理解、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完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科学内涵,增强做好水库移民扶持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严明责任,密切配合。坚持移民工作属地管理的原则,镇政府是责任主体,要对本辖区内水库移民工作负总责,切实把水库移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责任,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稳步推进,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做到责任到位、工作到位。并将落实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建立和完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制度,重大情况及时向县委政府报告。

(三)理顺体制,健全机制。体制和机制是保障移民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关键,要切实把理顺体制、建全机制作为完善移民政策工作必须加以解决的首要任务来抓。镇要成立库区工作常设机构,移民村要建立相应组织,并成立移民理事会或专业协会,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形成"县指导、乡负责、村实施、民监督"的有机结合,协调落实体制和机制。

(四)讲究方法,注重引导。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与移民自我 教育相结合、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帮助移民树立大局意识、参与意识、民主意识、监督意识,激发移民群众艰苦创业、勤劳致富的积极性;要注意改进工作方法,关心移民疾苦,倾听移民呼声,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教育移民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以合法合理的方式表达意愿;要切实加强移民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引导并组织做好移民工作。

第6篇:移动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 分层 监测 动态 工艺

1 前言

由于沿海地区软土地基土质较差,深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往往支护位移过了规定值,甚至发生支护倒塌。在深基坑开挖中,设计规定支护位移和支撑轴力警戒值来控制支护安全。实践证明,挖土速率与支护检测数据的变量有着紧密的关系。但往往日出土量总是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计划工期来进行挖土,只要监测数据未超过警戒值,则按原计划进行,若超过警戒值,就要放慢进度或停止施工,待需要投入资金采取必要措施后才能施工,这样不仅导致费用升高,往往还使工期延误。而其中,数据监测侧重于被作为一项安全检查,没有与挖土动态管理的结合起来。

本基坑开挖工艺主要是运用分块分层法,在挖土的同时,监测基坑的水平位移、深层位移和轴力,利用监测数据来确定单机日最大挖土量,从而进行分块分层挖土。

2 工艺特点

本工艺特点是深基坑大面积开挖前先进行分层分块试挖,同时监测其支护结构轴力和位移,确定其最大日出土量,在小于轴力和位移警戒值的前提下,以此出土量进行安全的大面积铺开阶梯式开挖。

与传统工艺相比,由于挖土由监测控制,使日出土量过多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即使超挖,对基坑的影响也非常小,故本工艺安全性高,且节省工期和费用。本工艺特别适用于软土地区深基坑开挖施工。

3 工艺原理

深基坑大面积挖土开始前,先把基坑分层分块,然后对其中一块进行试挖,试挖时先设定一个日出土量,如初始值1000m³,同时监测当日基坑内支撑轴力和基坑位移,并将监测数据与日警戒值相比较,警戒值一般取允许值的70%,若数据小于日位移警戒值[]和日轴力警戒值[F],则第二天增加挖土量,如增大到1200m³,若仍小于日位移允许值和轴力警戒值,第三天继续增加日出土量,以此类推;若位移或轴力超过日警戒值,则缩小日出土量。即每次监测数值超过日警戒值,就减少日出土量,反之,则增加,直至位移和轴力略小于日警戒值为止,此时的日出土量为安全范围内最大日出土量,并根据基坑平面大小划分分块施工控制图,并延伸到下道工序(胎模、垫层、底板)的施工布置。

4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4.1 施工流程

4.2 埋设测点

围护体系监测点的布置应充分考虑基坑工程监测等级、围护体系的类型、形状、位置以及分段开挖的长度、宽度和基坑施工进度等因素。监测点布置应能反映各类围护结构体受力和变形的变化趋势。

根据本基坑的围护形式,基坑分块的情况,基坑开挖深度以及周边环境等,支护水平位移和深层位移监测点布置应符合:

4.2.1围护墙(边坡)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点和垂直位移监测点应为共用点,并布置在冠梁(压顶)上,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关键部位宜适当加密,且每侧边监测点不少于3个。

4.2.2宜布置在两根支撑的中间部位。

4.3 基坑分块

基坑分块之前先分层,分层一般按土层的土层种类分,但单层厚度不得大于表中各值,且不小于0.5m;

4.4 初始日出土量的确定

4.5 工程实例

从现场进度计划中了解到,某工程现场东南角试挖土在4月底,5月2号至5月15号大面积挖土,5月份下半月砌筑砖胎膜,挖土期间每天出土量1500m³,而从上面图中可以看出,轴力变化最快和位移变化最快分别是在5月份和4月底(试挖期间),5月份的位移控制在略小于20-30mm(挖土及砌砖胎膜期间),同时轴力也小于警戒值,总共20天就完成了整个施工段的挖土,挖好后位移仍继续变大,但未超过警戒值上限。

4.6 挖土操作要点

4.6.1土方开挖前,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将施工场地清理平整,铺好临时道路,建筑物位置的轴线、水平控制桩必须经过测量员核实无误后方能开挖。

4.6.2基坑开挖应自上而下进行,及时支护,严禁超挖。机械开挖后,应需预留300mm的土层,用人工修整坡面。为防止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将设计地下室底板以下标高的土体扰动,导致地基承载力下降,挖土机开挖至距基底设计标高300mm(或根据设计要求),改用人工挖至设计标高。

4.6.3挖土应采用阶梯式开挖,每次挖土面积不宜大于200。如下示意图:

4.6.4为方便施工人员及运输车辆上下,在出入口处均留置坡道,在基坑边角按进度留置施工人员上下通道。

5.结语

分块法与支护监测相结合基坑开挖工艺的关键在于挖土量与检测有效结合起来,实现过程动态分析,动态控制的信息化管理。对于东南沿海地区软土地基深基坑挖土,采用分块法与支护监测相结合基坑开挖工艺能有效地控制基坑支护位移,确保支护的稳定和支撑体系的安全,从而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第7篇:移动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为前提,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提高服务水平为要求,积极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效转移,全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

2009年,××乡夜校试点计划培训务工人员4900人次,力争每户农村家庭有1名劳动力参加培训。其中:职业技能培训15期1000人次,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发证人数达300人以上;务工引导性培训29期2900人次;经济能人、农特产业带头人培训8期500人次;妇女培训8期500人次;转移就业率达95%以上。通过务工人员夜校培训,使××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08年的基础上增加20%。

三、培训内容和方式

(一)培训内容。

围绕市场需求,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自愿选择的基础上,对试点乡镇年满16周岁以上45周岁以下的农村劳动力开展务工职业技能培训、引导性培训、经济能人、农特产业带头人培训和农村妇女培训。

(二)培训方式。

务工人员夜校试点培训由县职教中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实施,县职教中心不能实施的特殊工种培训,可聘请其他具备培训资质的培训机构实施,也可根据培训专业的要求由定向转移企业的专业人员实施培训。务工引导性培训由县职教中心,县农民工法律服务中心,县、乡人力资源办,乡镇司法所共同实施。农村经济能人、农特产业带头人培训聘请相关农业经济师、县农业局农艺师、县林业局工程师等担任培训任务;农村妇女培训、刺绣培训聘请专业教师担任,其它可由县妇联、县计生局等部门工作人员担任培训任务。

(三)教材编写。

职业技能培训教材按农民所需的技能要求组织相关专业人员编写。引导性培训教材由县农村人力资源办和县职教中心编写。其它培训教材由聘请的专业教师编写,并请相对应的专业教师授课和指导实践操作。教材编写后,送市、县人力资源办组织相关专家评审定稿后进行讲授,力争做到培训人员人手一册培训教材。

(四)课程设置。

1.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开设建筑类、缝纫专业、电焊工、电工、刺绣等专业培训。根据培训技能要求合理安排培训课时,以农民学懂学会为准。发放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每期不得少于180个学时,其中理论常识占1/3,实践占2/3。经济能人、种养业技能培训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课时,刺绣、缝纫等专业培训达到熟练操作为准。主要满足当地需求及输送到用工单位。培训对象为16周岁至45周岁、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有转移就业愿望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形式采取全脱产、半脱产学习,培训时间根据培训专业而定。以技能培训为主,引导性培训为辅,培养具有所属岗位国家职业标准的初级工要求,经过系统学习,培训适应劳务市场需要,通过理论和实践考核,经鉴定合格后发给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并按定单转移至企业就业,人均月收入达到1200元以上。

2.引导性培训。主要开展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择业常识等培训,增强农民遵纪守法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以增强就业和创业为目的,选择16周岁至45周岁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进行城市务工知识、基本权益保护和择业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培训课时每期24个学时,通过笔试或口头测试合格后发给由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制作的合格证书。

3.经济能人、农特产业带头人培训。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农特产品加工及流通能力,达到增收致富的目的,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农特产品流通及加工培训为主。选择16周岁至45周岁的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培训课时每期为56个课时。

4.农村妇女培训。以提高妇女就业和创业能力,构建和谐平等的劳动关系和和谐家庭为目的。选择16周岁至45周岁的农村妇女进行种养业、刺绣、缝纫、尊老爱幼、家庭理财、计划生育、防艾等知识的培训。培训课时属技能培训的以学员达熟练操作为准,其它为24个课时。

(五)培训专业及时间安排(见附件)。

四、资金来源、使用及管理

(一)资金来源。××乡夜校试点培训共投入资金66万元,其中:整合中央阳光工程、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等省级以上培训项目资金50万元;市政府补助资金10万元;县财政配套补助资金6万元。

(二)资金使用。夜校试点培训经费,属整合省级以上培训资金的部分要按照投资渠道不变、管理办法不变的原则使用。市级补助部分主要用于实训设备购置。县财政配套补助部分主要用于工作开展经费支出。

(二)资金管理。夜校试点培训资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按计划分期分批拨付资金。教师授课费以一期为单位,需有学员签字、乡村两级证明、县人力资源办检查验收证明书,方可到县财政局报账支付。实训设备采购以乡为单位,专业为单元,实行统一询价采购,由县财政局、人力资源办、××乡人民政府分别抽1人和相关专业教师组成询价采购小组,统一采购,建立夜校培训物资采购表,夜校培训工作结束后,提请县审计局进行审计。

五、组织管理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务工人员夜校试点培训的领导,使夜校试点培训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县政府成立××县务工人员夜校试点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乡人民政府乡长

成员:*县妇联主席

*县农业局副局长

*县供销社副主任

*县职教中心主任

*××乡人民政府副乡长

*××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主任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于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乡务工人员培训夜校校长由*担任,副校长由*、*担任。

(二)部门职责。

××县务工人员夜校试点培训由××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和××乡人民政府共同组织实施,县职业教育中心作为主要培训单位,要加强与县直各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抓好培训授课工作。县农村人力资源办负责夜校试点培训的项目、时间安排、组织教材编写和培训经费管理等工作。××乡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学员和学员档案管理。职业技能培训考核由市、县人力资源办按照职业资格鉴定的要求组织考核,颁发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

第8篇:移动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水稻、直播、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155.2+92 文献标识码:A

水稻直播是农业生产中的一项新技术,包括农机直播和人工撒播两种方式,其中,冬水田 人工直播稻不受茬口限制,具有增产、省工、省肥、缓解劳动力打挤矛盾等优越性,适宜于有水源保证的倒旱田及冬水田种植。与常规稻作相比具有明显的节本增效的效果。本文对水稻人工直播进行了探索性试验。

1、试验概况

1.1、试验地选择:试验落实在遂宁市安居区西眉镇雷桥村2社向信益承包的冬水田内,该田肥力中等、地力均匀,阳光充足,能排能灌。试验为同田大区对比设计,面积各0.5亩,四周设保护行。

1.2、品种选择:直播品种一般选用抗逆性强耐肥、矮杆、抗倒、分蘖中等成稻率高的特性。如II优602、抗优63等。

1.3:播种、及田间管理:

1.3.1直播技术:3月26日将田犁耙整平后施底肥,亩用台沃牌复合肥20kg。亩用种1kg,3月26—27日用40℃温热水浸泡种子,3月28—31日再用20℃冷水浸泡种子,每12小时换水一次,4月1日上午人工均匀撒播。播种前将田水放出,田面保持花花水,田四周理出 排水沟;播种时将已催芽种子与预先煮熟的1kg稻谷均匀混合按1—1.2丈的厢宽分厢播种。秧苗3叶期保持水深2—3cm,4月26日用稻田除草剂化学除草1次。5月12日秧苗5—6叶期施分蘖肥,亩用台沃牌复合肥10kg。6叶期对秧苗适当进行匀密补稀。6月22日排水晒田,促进根系下扎。7月5日施穗肥,亩用尿素6.5kg 。

1.3.2对照。对照田播期、品种、总施肥量及移栽大田后田间管理与直播试验一致。采用旱育秧育苗,4月26日移栽。9×5寸条栽。

2、田间调查

2.1、苗情动态。3叶期后,每7天调查1次2个1平方米内总的苗数,至最高苗期为止(见表1)。

苗情动态调查表1

2.2、试验结果:

2.2.1田间测产。成熟期除已调查2个1平方米外,另增加2个1平方米即将4个点内所有稻穗取回,在室内分别考查总有效穗数(穗/平方米)、着粒数(粒/穗)、实粒数(粒/穗)、结实率(%)、千粒重(克),直播4个点有效穗分别为296、328、311、286穗/平方米,平均为305.25穗/平方米,折合亩有效穗为20.35万穗,理论亩产690.3kg。对照4个点有效穗分别为233、255、228、261穗/平方米,平均为244穗/平方米,折合亩有效穗16.53万穗,理论亩产668.7kg(见表2)。

2.2.2.专家测产。8月29日,由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组织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市农业局、安居区农业局有关专家对该试验进行了现场拉方实收计产,水稻直播拉方面积27.3平方米,实收稻谷29.3kg,折合亩产717.1kg。移栽稻拉方面积30.2平方米,实收稻谷31.6kg,折合亩产698.5kg,直播稻比对照增产18.6kg,增长2.7%。

性状及田间测产情况表2

3、结果分析

根据苗情调查及田间直观观测分析,直播稻发苗快,且分蘖力强,实收产量比对照增18.6kg,增长2.7%,增产的主要因素是亩有效穗的增加,亩有效穗比对照平均增3.82万穗,但穗实粒数偏少,平均少24.2粒,直播稻虽增产效果不明显,但直播稻省了育秧环节,可错开4月底至5月初的用力高峰期,省工节本,增产效应较为明显,直播稻亩平比移栽省工3个,每个工按40元计,省工节本增收额达153.5元。

4 效益分析

4.1经济效益

直播稻种植采取小麦茬或油菜茬直接播种, 免去了传统的育秧和插秧环节。据连续3 年调查统计,平均每亩直播稻比移栽稻灌溉水利用率提高10%以上,亩

节约水费3 元;化肥利用率提高10%以上,节约购肥款15 元; 农药施用量减少30%以上, 节约购药款10元;节约用工3 个,节约工时费120 元,合计每亩节本、增效148 元,而两者单产并无差别。直播稻以主茎成穗为主,千粒重平均增加1.2 g,营养品质显著提高。

4.2 社会效益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生产资料的不断上涨,农业生产费用不断增加,水稻生产虽然连续多年丰收,但农民增效却不是那么明显,加之农村劳力外出务工较多,复杂、繁琐、劳动强度大的水稻育秧移栽便逐步被轻便、简捷水稻直播所取代。直播稻改变了水稻过去那种费工、费时、占地、生产成本高的育秧移栽种植方式,使农村劳动力解放出来转移到二、三产业,农村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4.3 生态环保效益

第9篇:移动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数据库;逻辑;迁移;数据泵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0-0007-02

通信企业为了支撑业务发展和企业日常管理的需要,建设了规模庞大的IT系统。为了保障IT系统的长期稳定高效的运转,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服务器硬件升级扩容、系统软件升级等需求。为了完成这些需求,通常会对数据进行迁移,需要迁移的数据规模从几百G到超过10T。在长期的运营实践中,作者总结了一套完善、成熟的数据迁移方法论,通过该方法论,成功完成了大量系统的数据迁移,累计实现数据迁移规模超过100T,有效的支瘟讼低澄榷ǜ咝У脑俗。

1 不同迁移方法的对比

数据迁移通常可以采用物理和逻辑两种不同的方法,两种方法的对比见表1。

随着x86硬件平台的性能提高和成熟、Linux系统的稳定、以及基于x86平台虚拟化技术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将数据从小型机平台迁移到x86平台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逻辑迁移是最常用的一种迁移方法。本文重点讨论逻辑迁移的方法。

2 数据迁移准备工作

迁移前期需要完成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目标主机数据库软件的安装、创建数据库、创建表空间以及下面的检查工作(注意目标数据库在迁移完成之前需要置为非归档模式)。

3 详细迁移步骤

为了减少逻辑迁移过程中的系统停机时间,需要对数据先进行分类,部分历史或者静态数据在正式迁移前先行导入到目标数据库中,尽量缩小正式迁移过程中的数据量。

10g以前的版本由于无数据泵技术,所以分两种情况讨论。

3.1 Oracle 9i(包括9i)之前版本数据迁移

Oracle 9i(包括9i)之前版本数据迁移采用Export/Import+DB Link方式,主要步骤为先利用Export/Import导出、导入用户元数据,再采用DB Link方式插入数据。不直接采用Import导入数据,主要原因是Import是串行执行,且如果中途报错,导入过程要整体回退,不容易掌控导入的进度;而采用数据库链接插入数据的方式则可以避免这些问题。

1) 在目标库上设置参数job_queue_processes为0,暂停目标数据库job的执行。

2) 比照源数据库,在目标数据库上创建用户、角色和profile,并将相关权限授予角色和用户。

3) 在源库上批量生成需要迁移的用户元数据导出脚本。

4) 在源库上批量生成目标库导入用户元数据的脚本。导入后,注意需要更新JOB$表来更正JOB导入的问题。

5) 检查对象总数、无效对象。首先在目标库上执行无效对象编译的脚本:@?/rdbms/admin/utlrp.sql然后对比目标库和源库的迁移用户的对象总数、无效对象数,是否有遗漏和不一致,在进行针对性的补充。

6) 通过数据库链接插入数据。关闭应用,在源库上设置job_processes=0停止所有JOB运行,在源库上创建一个端口号为1526的监听,停掉原来的端口号为1521的监听,避免有应用连接;插入数据前,再次确认表上是否有触发器,如果有,做好记录后将其删除。

7) 利用第三方工具,产生序列创建脚本,并传输到目标库上直接执行。

8) 利用第三方工具,产生索引创建脚本,并对脚本进行修改,增加nologging、parallel选项,加快索引创建速度,并传输到目标库上直接执行,执行完毕后,再取消并行,恢复logging模式。

9) 利用第三方工具,产生约束创建脚本,并传输到目标库上直接执行,注意主键和外键分开执行,先创建主键约束,再创建外键约束,两者不能同时执行。

10) 利用第三方工具,产生触发器创建脚本,并传输到目标库上直接执行。

11) 收集相关统计信息。

3.2 Oracle 10g之后版本数据迁移

在Oracle 10g以后的版本,由于数据泵技术的出现,可以直接在数据泵中使用并行,可以简化迁移的步骤。

1) 设置参数job_queue_processes为0,暂停新旧数据库job的执行。

2) 使用IMPDP直接按照用户迁移数据。

使用数据泵,采用DB Link的方式,开启并行迁移数据,如果一个用户数据量特别大,尤其是有特别大的表,可以将该表排除,或者将一个用户的表分割成多个IMPDP脚本执行:

impdp system/**** network_link=dl_old_db schemas=testuser directory=dir1 parallel=4 logfile=testuser.log

3) 按用户迁移数据完毕后检查用户的对象权限、角色权限是否有缺失,并进行补充。

4) 检查表和索引是否开启了并行,如果有进行关闭。

5) 编译失效对象。

6) 检查是否有失效的组件。

7) 恢复job参数。

8) 收集统计信息。

3.3 数据迁移的后续操作

应用启动后,标志着整个迁移工作已经完成绝大部分。但是仍然有以下几个重要步骤需要完成。

1) 调整JOB定时任务。

根据业务需要,某些定时任务只能在特定时间启动,可能需要调整定时任务的启动时间。

2) 复制脚本以及创建cron任务。

将源库上的以cron方式调用的定时任务以及相应的脚本复制到目标库主机上。

3) 对数据库进行备份。

将目标库设置为归档模式,在目标库安装备份软件,对数据库进行备份。

4) 如果数据库使用了GoldenGate等第三方复制软件,需要在目标库上重新配置。

4 迁移测试及回退

由于迁移操作步骤较多,操作较复杂,必须进行测试和演练,确保方案可行,保证能够在既定的停机时间内完成迁移。

由于迁移过程不影响源生产库。因此,可以按本方案,将所有的操作进行一次演练。 除了应用切换之外,其他步骤均可进行测试和演练。

如果在正式迁移时,发生不能修复的并且严重影响迁移的问题,需要切换回原生产库,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操作:

l 如果应用没有启动,因为没有对原生产库做任何改动,那么不需要做任何其他的步骤,直接启动应用,保持现状即可。

l 如果应用已经启动,则需要将应用切换回原生产库。并将在目标库上发生的新的业务数据改动应用到原生产库中。为了避免数据改动过大,建议应用启动和测试时分步进行,首先进行查询型的业务操作测试,避免事务型的业务操作。

5 迁移方法总结

对超大型数据库的数据迁移采用逻辑方式,不论是采用Export/Import、数据库链接还是采用数据泵,都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l 要迁移的数据量有多少?

l 是否能够按照历史/静态数据、动态数据对数据进行分类?是否能对部分垃圾或者历史数据进行清理?

l 迁移过程中使用的网络带宽是100M还是1000M?这个因素直接影响迁移的速度。

l 迁移的数据表上索引、约束、触发器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