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范文

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精选(九篇)

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

第1篇: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范文

农村经济的落后,使得许多农村家长觉得,只有让孩子好好学习,考入高等院校才能够真正摆脱贫困。在这种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农村的教育更加应试化,素质教育没有机会开展,即使进行素质教育也会受到这部分家长的阻碍和影响。所以在一些农村里,应试教育依旧占据统治地位。4.宣传、投入力度不够。长期以来,农村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大部分农村居民并没有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而且由于农村生活水平和条件比较差,教学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以及办校质量等更是无法与城里小学相比,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开展。

二、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当前,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对人才数量以及质量方面的需要越来越高,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教育工作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升学、成绩等,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学生呈现一种高分低能的状态,无法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小学是学生各方面成长的初级阶段,对于学生今后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必须在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更好地适应农村文明建设的发展需要。此外,实施素质教育也是开展义务教育的需要。义务教育是我国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保证的教育,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少年儿童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实现全面发展,提高国民素质。但是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人们往往忽视教育质量的提高,导致学生的素质存在较大偏差,与义务教育的目的相背离,因此必须加强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的民主性和全面性能够更好地保证农村儿童的学习权利,解决农村小学教育中只重视知识理论传授的缺陷,促进教育的公平、均衡发展。素质教育的终身性和个性化也有助于农村小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和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潜能,根据学生的心理以及生理发展特点,采用多元化的方法进行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三、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法

1.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要想使素质教育在农村小学得到开展与实行,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使农村家庭以及教育管理者认识到素质教育对于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影响。加强对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素质教育,改变以考试、学习为中心的应试教育的观念,强化对农村素质教育的管理和检查力度,为农村小学推行素质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2.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的能力素质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在农村小学开展素质教育,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教师的各方面能力素质。首先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科学研究素质和能力,从以教课为主的教学人员转变成研究性的专业教师。有关部门应明确农村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专业培训工作,并与各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加强教师能力素质培养。此外,还应定期组织教师到城市小学进行素质教育的观摩学习,明确素质教育的内涵与方法。强化农村教师的引入,为农村的素质教育注入新鲜的教育力量。在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基础上,还应注重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发挥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农村孩子的学习与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3.推进农村教育教学改革。农村小学在我国的教育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小学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推进农村基础教育改革是实现农村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新课程改革有助于转变教师以及学生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长期以来,农村教学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为此,因积极推进农村课程和教学改革,实行新课程改革,在课程改革中推进素质教育,转变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新课程改革中不断推进素质教育,使农村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地发展自己。4.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合作。家庭教育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加强学生的家庭教育,能够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提供帮助。农村小学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育目标,找到合适的方法开展素质教育。学校教师对家长进行教育,使家长明确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转变教育观念,更好地配合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素质教育的开展也需要全社会力量支持和辅助,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应在学校的统一指导下,家庭、社会通力配合,为素质教学的开展提供保障。5.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要使农村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真正达到教学的效果,要解决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以及地理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比较艰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开展。因此,教育部门应给予农村小学一定的政策扶持,吸引优秀教师或大学生到农村支教,多给予农村教师关心,为农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设备,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农村办学条件、教学设备和设施的改善是以当地的经济基础作为先决条件的,因此,要努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只有城乡实现协调发展,差距缩小到一定程度,农村学校才能够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的制约,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四、结语

第2篇: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范文

基础教育改革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更好指导基础教育教学各项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促进这些目标顺利实现,必须采取有效对策,提高基础教育改革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全面落实基础教育改革各项工作,为整个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下面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并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相应的方案,希望能够为实际工作提供指导。

1 基础教育改革方案的方向与目标

1.1 全面落实和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有效推进能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为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而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不足之处,一些学校过分强调升学率,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影响素质教育全面落实和推进。而采取有效的改革方案,能促进这种方式的转变,全面落实和推进素质教育。

1.2 培养实用型和创新型人才

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基础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实用型和创新型人才是整个时代的呼唤。为此,教学中应该结合时展和整个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综合采取有效对策,提高基础教育改革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1.3 推动教学效果和质量提升

基础教育改革方案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是十分直接的,如果方案不完善,未能适应教学工作需要,势必影响教学效果提升,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也带来不利影响。而综合采取有效的基础教育改革方案,能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推动教学效果提升,对基础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积极作用。

2 基础教育改革方案面临的挑战

2.1 教学方法落后

一些任课老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方法,未能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教学中常常采用以老师讲解为主的方式,学生学习局限于做笔记、听课的方式,忽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2.2 教学方案不完善

对教育教学缺乏完善的规划方案,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影响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对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产生不利影响。

2.3 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增强

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忽视教师队伍建设,影响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因此,为促进基础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今后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2.4 课程开发不到位

教学中对课程开发不重视,或者课程开发工作不到位,未能建立完善的、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影响基础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对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也带来不利影响。

3 基础教育改革方案的对策

3.1 转变传统教育教学方法

结合时展、素质教育的基本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第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要注重综合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例如,重视多媒体技术应用,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更好投入学习当中,注重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参与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方式方法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为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奠定基础。第二、调整学生学习心态。转变学生思想观念,让他们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调整好自己的学习心态,克服烦躁、失落等不良心理因素。更好投入学习当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以后发展和进步创造良好条件。第三、转变学生学习方法。注重劳逸结合,改变学习方式方法,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促进自身综合素质提高。

3.2 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任课老师、家长要转变自身的观念,推进素质教育体制改革,为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奠定基础。第一,改变评价方式方法。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不能片面的只看学生学习成绩,而应该综合全面考查学生综合素质、品德等内容。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第二,注重素质和能力培养。基础教育教学中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要注重组织各类课堂和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活动,促进自身综合素质提升,这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3.3 完善教学改革方案

在基础教育工作中,要重视德育工作,加强对学生的才艺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要重视对学生的启蒙教育和基础教育,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综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时,教学中要注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缓解学生心理上的压力,为学生更好学习提供动力。从而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3.4 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推动基础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学校要注重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引进技术先进、基础知识扎实的工作人员,为素质教育顺利推进准备师资力量。要做好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改革的宣传工作,为各项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另外,任课老师也要加强自身学习,转变教学观念,采用新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指导基础教育各项工作,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各项工作的要求,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学校也要注重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建立骨干教师团队,设立名师工作室,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推动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注重组织任课老师交流教学和学习经验,开展集体听课和评课活动,促进任课老师相互提高和进步。教学中还要重视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利用,提高任课老师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确保他们能结合教学需要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从而促进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各项要求。

3.5 重视课程开发与建设

根据素质教育基本要求,结合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开发具有特色的教学课程体系,从而有效指导教学活动顺利推进。要提高课程设置的特色,重视课程教学规划工作,并做好课程的实施和评价工作,对存在的不足要采取有效的改进和完善对策。进而提高学校的办学能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

第3篇: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民办高校 体育教学 创新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33-01

1.引言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学宗旨即不断的为国家建设输送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人才保障。民办高校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过程中,要注重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全面发展,当然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这就要求学校对于体育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增强改革力度,使其适应时代的需求。

2.民办高校体育教学创新与发展的必然性

2.1国家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素质教育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的,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不仅仅是学习成绩优异,其他各个方面的素质都要得到提高,当然,体育素质也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因为只有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今后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前提。因此,民办高校体育教学必须依照《决定》的要求,创新体育教育、发展体育教育,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更新体育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最终达到终身体育的教育目的。

2.2学生的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不断提高的需要

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是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就业压力的前提。但是,学生的这两方面素质往往达不到适应社会的要求。面对就业压力、学业压力、竞争压力、经济压力、情感压力等等,多数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往往表现出抗挫折能力差,缺乏与人沟通的意识,缺乏自信心等等。这只是学生心理素质偏低的表现,学生的身体素质也不容乐观。教育部关于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学生的各项能力都偏低,如力量、速度、爆发力、视力水平等等。面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有待提高的这一现状,体育教学作为能够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的一门学科,其针对这一要求的创新与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2.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需要

创新意识是教学的宗旨,只有学生崇尚创新,追求创新,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不断对学习感兴趣,在创新的思想指导下,学以致用。体育教学作为所有学科组成之一,其创新教育体现在创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体育动作、运动项目有兴趣,并对于体育课的上课形式有自己的意见,使教学方式不拘于“一言堂”的形式,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教师也应该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质。

3.制约民办高校体育教学创新与发展的因素

3.1教学指导思想落后制约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目前,民办高校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仍受到陈旧思想的影响,其教学目的往往停留在发展学生的身体机能,增强学生体质的水平上,并没有达到“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的层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体育教学作为完善学生素质的一方面,应该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以此来促进其他各个方面的深入发展。高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为体育教学的发展指明方向,“终身体育”、“快乐体育”作为先进的指导思想应该被民办高校所运用,不断的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实践,使学生受益终身。

3.2教学方法陈旧阻碍体育教学创新与发展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能力,也影响着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必然受制于教学方法的好坏。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主要有讲解法、问答法、练习法、完整法与分解法、示范法、实验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满足体育教师教学的需要,学生也能够从中获取知识,这满足了多年来“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目的需要,但是,随着教育改革,能够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法越来越成为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从而,对于陈旧教学方法的完善与创新是体育教育创新与发展的基础。

3.3师资力量薄弱影响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育的驾驭者,要具备全面的体育素质,完善的知识体系,做到为人师表,不断教书育人,虽然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但是,这句话包含着教师的整体水平要达到一定的层次,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指明方向,因此,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就是体育教育的关键了。优秀的体育教师懂得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浓厚的体育氛围,这种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将体育融入到今后的生活中。当然,这不是每一个体育教师都能做到的,要想达到创新体育教育的目的,应适当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

4.民办高校体育教学创新与发展的有效措施

4.1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教师要积极的研究新的观念和思想,使其适应时代的需求,使自己的教育思想不受传统思想的禁锢,勇于开拓创新,敢于大胆实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开发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体育虽然以运动为主要教学内容,其学科的科学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学生与教师都要树立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特别是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能违背体育运动的本身规律,遵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此基础上不断在教学理念上做出创新与发展。

4.2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激发和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影响很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与长远需要的角度来选择教学方法,使教学不再死板,激发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习与生活想融合,针对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思想和锻炼方法相结合,对体育在学生生活中的应用给与指导,达到“终身体育”的教育目的,为体育教育的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4.3建设优良的师资队伍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育的实施者,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对于满足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需求和体育学科创新的需要都是必要的前提,首先,注重体育教师的定期进修学习,不断地将体育教育的先进思想引进到教学中。其次,对于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众的教师给予嘉奖,通过合理的奖惩制度促进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再次,重视体育教师在科研方面的进展,从根本上发展体育教育,这也是体育教育创新与发展的核心。

参考文献:

第4篇: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范文

论文摘 要: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职业技术教育,要重视素质教育的实施,确立职业素质培养的科学理念,创新素质教育形式,加强毕业生跟踪调查,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对技能人才综合素质的较高要求。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职业技术教育,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和技能,更应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以适应时代面临的各种挑战和机遇。因此,职业教育在培养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适应时展需要的综合素质,这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1 确立职业素质培养的科学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在理念上,必须准确把握以人为本的宗旨和职业教育的本质,树立科学的职业素质培养理念。

职业教育的本质首先是教育,是一种以知识为载体,塑造人格,培养人才的过程。职业教育既指向职业性就业,又指向教育性发展;既要实现社会需求的功利性目标,又要实现个性需求的人本性目标。反思我国职业教育,我们必须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全面认识职业学生所需要的职业素质内涵和构成要素,加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和职业身心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专业教学不仅要围绕培养目标,也需要有素质拓展,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洞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能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摒弃实用主义价值观,转变单纯的“技术教育”的片面认识和做法,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防止和纠正培养“工具人”的目标取向,使学生成为一个有全面发展后劲的人。适应国际竞争条件下人才素质新要求。

2 成立专门的素质教育机构

为了有效实施素质教育,应设立专门的职业素质教育部门,下设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管理中心,负责全校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管理工作。其职责包括,统筹安排学校的素质教育教学工作,收集职业院校的素质教育信息,为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提供各方面信息参考;开展调研工作,了解校内各专业课程的设置情况及学生对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的需求情况,为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的开设提供依据;组织召开职业素质教育工作会议,制订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管理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探讨各门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特色,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职业素质课程体系,开发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的课程;负责组织召开职业素质教育课程教学研讨会,交流职业素质教育课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探讨推进职业素质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张鹏程.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研究[J].职教新观察,2009,3.

3 探索和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机制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长效机制,包括丰富系统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实现素质教育与课程的整合。

3.1 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教学方式的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举措。一方面,应在遵从直观的传统教学和课堂讲授方法的基础上,积极推行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法、项目导向法,特别要注重对本土案例的开发。同时结合不同课程特点,创新不同的教学模式。比如“礼仪与口才”课程的情境教学,因学生的直接参与面广、针对性强、基本素质训练效果好、课堂气氛活跃适合情景教学模式而获得省级重点课程。从素质要素着手,成立素质训练中心,从品格、心理、技能、礼仪等方面分项目对学生进行专门的素质训练,包括学生品格拓展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职业礼仪训练中心等。构建素质拓展方案,让学生根据个人爱好和能力,有选择地参加各种素质拓展活动,进行相关的拓展训练。在具体教法上要以案例、情境模仿和讨论为主,以确保学生的主体作用,确保教学效果。在考评方面,也要突破传统的笔试模式,以能力考核为主。主要方式有任务式、案例式、项目式等。

3.2 创新评价体系,突出教学实效

在素质教育考评中,把课程分为考试课程和考查课程,把学生出勤情况,课堂活动表现及社会活动情况等因素纳入成绩评定范围,对学生的组织纪律、学习成绩、平时活动参与和表现、与人的交往合作、品德修养等进行综合评价,学生素质教育课成绩计入学籍档案,以备用人单位参考。把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评价作为重点,是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特色,使考核内容更加充实,考核方式更加规范。素质教育重在养成,素质的提高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而且从日常的生活学习中也有所体现。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提高认识,积极行动,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

第5篇: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科学方法;体育教学;高职体育

目前,社会正处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也得以快速发展。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全面提高人才的素质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题之一,高等教育正朝向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方向改革和发展为目标。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其根本目的是“育人”,也是人的生理、心理基本属性,在此基础上通过人的社会实践逐渐积累形成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经过素质教育的人应具有适应社会、改造社会所需要的全面素质,即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体育教育不仅通过身体语言对学生施加影响,使学生增强体质,掌握体育技能技巧,促进身心协调发展,而且在德智、心理、美学等方面都对学生有着深远影响。体育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针对高职特点和培养目标确定体育教学方法,是高职体育教育发展的必经阶段和方向。实践证明,要想达到体育教学目标,必须进行学校体育科学研究,从而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达到预期体育教学的质量。

1.高职体育教学包括素质教育和体育教育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体育教育是把健康体育的理念传播给学生,注重体育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以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要适应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需要,突出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原则,同时要高度重视高职学生所学专业与体育基本能力的结合,突出素质教育的特点对高职体育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改革高职体育教学应适应社会的需要,必须结合素质教育有针对性地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应以树立大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努力增强大学生的体质为中心,以培养大学生的健身能力和从事职业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身体素质为重点,以学生的专业学习与今后的发展为基准,确立整体改革思路。智能的发展主要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思考、综合和批评性评论等方法来实现,这些都需要大脑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而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使大脑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它还可以提高脑细胞的反应速度,对开发右脑起着重要作用。右脑是视知觉、空间感觉、求异思维等能力活动的中枢,因此体育活动可提高大脑的功能,使其表现出敏捷的思维、良好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力。体育教学方法是启发学生思维,拓宽知识面的有效手段。例如运用两种思维方法,即用已有的知识寻找解决自身疑问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创新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在体育课中运用观察比较法进行教学的优势是其他课程所无法比拟的,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比较、学生与学生的比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分辨力,从而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2.体育教学与传统课程在课程内容上存在本质性的区别

体育教学与传统课程在课程内容上存在本质性的区别,构建开放式的教学形态,是优化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好举措。开放式的教学形态是对于素质教育的有效延续,是形成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基础。在构建开放式的教学形态中,要基于课程内容、社会需求,审视好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点,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以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例如:在教学的前期,可以把教学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以形成学生教学期的体育热情。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创设多元化的体育项目,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和锻炼,教师以指导的角色,“游离”于学生的体育活动之中,以指导学生有序的自主学习。在这种多元化的教学结构下,探究性和自主性的教学模式,被充斥于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不再是被动的、无趣的,而是自发的、有趣的体育学习。这样,在开放式的教学形态下,师生的主体关系被准确确认,学生的体育热情被有效的调动。良好的教学情形离不开强大的师资力量,而这方面正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所急需的。强化师资建设,主要落脚点在于教师的培养、师资的延拓,以及人才的引进,就此主要如下:构建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工作态度,以形成健康而积极的教师队伍;注重核心师资力量的建设的同时,强化青年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以形成稳定而均衡的师资力量;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尤其是对于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形态,要以创新的教学。

3.在体育教学中应使学生以自主选择体育项目的学习,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寓教于乐,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健身体育教学方法,达到高职体育教学的最佳效果。体育教学应与学生所学的的专业有良好相近性。为满足高职学生今后从事职业工作对体育技能的需求,要尽可能地使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例如地质专业、测量专业和建筑专业的学生根据专业的特点开设野外定点训练、长跑、足球等课程,计算机和经贸专业的学生开设羽毛球、乒乓球、毽球等课程。使学生在增加体育锻炼的同时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强壮的体魄。开设课程应具有显著的健身性,离开健身功能的教学方法达不到体育教学的目的,充分体现健身的娱乐性。离开娱乐功能的教学方法会使课堂缺少生气和吸引力,竞技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因缺乏娱乐性而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故不可能获得良好的健身教学效果。必须具有形式上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单调乏味的一体化教学将体育课变成纪律课与军训课,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失去应有的健身效果。必须具有较强的激励性。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所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鼓舞。唤起终身体育的锻炼兴趣。

根据上述原则,体育教学广泛采用科学锻炼、健身效果较好的循环练习法和健身方法,娱乐性较强的游戏法、竞赛法、情境教学法和具有激励作用的对比法、表演评比法、分级达标法等方法,一定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另外,体育课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高职学生的基础和特长、爱好及需求来安排,可将选项课分为两大系列二项循环的形式进行教学。一大系列为:篮球、排球、足球、武术、羽毛球、乒乓球、毽球等,另一系列为气功与武术、健美、体操、体育舞蹈等。学生可以从两大系列中任选一项进行为期一学期的教学任务。再经过两学期循环的学习,可使学生身心得到锻炼的提高。这样安排既能避免高中体育教学内容的重复,突出高职体育的特点,又能相对拓宽学生今后从事职业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4.结论

通过体育课的素质教育和体育教育在培养高职学生健康身体,培养学生善于接收意外事物,加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并具有团队合作精神。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史宁中.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与实施路径[J].教育研究,2007(8).

第6篇: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范文

1信息素质教育广度不高、未被普遍重视调查结果显示,本科院校都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信息素质教育,而专科学校中有37%的学校未开展三种基本形式的任何一种。在我国,文献检索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但我区高校开设文检课主要局限于本科院校,共有17所,占本科院校的94%,专科院校只有2所,占专科学校的7%;在开设文献检索课的19所高校中,有8所学校将其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占开课学校的42%;开课主要面向在校本科生的有17所,面向专科生有5所,面向研究生的有2所;有14所高校课时数在28课时以下,有的只有8课时,占开课学校的73%;开课学校的90%采用选修课形式;开课学校的64%学分在1-2分之间,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学分。整体上看,信息素质教育在本科院校开展得比较好,而专科学校仍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很多学校的文检课主要面向在校本科生,处于低层次专科生和高层次研究生被忽视,很多学校的文检课未列入教学计划、课程性质为选修课、课时和学分比较低、教学评价未实行,可见,信息素质教育广度不高、未被普遍关注和重视,对高校人才培养极为不利。

2信息素质教育形式多样但很不平衡调查结果显示,信息素质教育形式主要有文献检索课、新生利用图书馆教育、讲座培训、为新生编制《读者手册》或《读者指南》、橱窗宣传、提供参考咨询服务等。上述教育形式都采用的高校占被调查高校的31%,采用三种教育形式以上的占73%;开设了文献检索课的占40%,开展了培训讲座的占67%,进行了新生利用图书馆教育的占77%,编制了《读者手册》或《读者指南》的占58%,利用宣传栏张贴了信息教育相关资料的占52%,提供了信息咨询服务的占96%。可见,目前高校采用信息素质教育的形式还是多种多样的,这带来比较好的教育效果,但是分布不平衡,缺乏系统性;从形式讲,教育内容比较系统全面的文献信息检索课教学采用的不多,而日常的、简单的信息咨询服务比较普及;从高校层次上看,本科院校,大多都采用了三种以上的教育形式,专科层次院校教育形式较为单一甚至尚未开展,这说明了因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要求,各学校都在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开展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是不一样的。

3信息素质教育内容结构不完整、深度广度不够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应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方面教育。调查结果显示:文献检索课方面,侧重于信息检索基本知识和检索方法的介绍,该内容讲授的学校分别占开课学校的100%,对“信息道德”、“信息法规”和“信息评价、交流”内容讲授的学校分别占21%和32%,反映出对信息知识、信息能力教育的重视而对信息道德教育的忽视,教育内容是不完整的,反映当前的教育目标仍然局限于信息技能的培养;对博客、RSS等新型信息资源介绍仅有10%,反映教学内容缺少创新,跟不上信息资源的更新和发展;讲座培训方面,介绍馆藏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检索利用的占开展学校的95%,而有关专业学科前沿问题和发展动向的讲座很少,仅20%的学校涉及到此内容,反映出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可见,信息素质教育内容并不完整,有待进一步调整、更新、扩展。

4信息素质教育方式比较单调陈旧调查结果显示,在文献检索课方面,开课学校中,84%由图书馆独立承担,仅有3所学校是图书馆和院系合作承担,有1所学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图书馆和系部学科教师协作教学的方式;在教学中采用常见的教授、演示、上机操作等形式占100%,采用多媒体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占90%,尝试案例教学、分组讨论教学占26%,课堂教学与检索实习比例为2:1及大于2:1的学校占63%,而比例为1:1以上的占37%,违背了该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性质和特点;新生入学教育方面,8所学校采用专场讲座和现场参观、发放读者手册自学等方式,而设置新生入馆教育宣传专栏橱窗、组织观看视频课件的形式仅有1所学校;培训讲座方面,主要采用定期不定期、报名的方式进行,而采用预约上门和个别辅导的仅有4所学校,85%的培训由图书馆馆员主讲或数据库供应商提供的培训,而邀请校内外专家和与本校院系以及与其他高校图书馆的合作培训的仅有8所。可见,信息素质教育虽然多数采用了现代教育手段,但形式还比较呆板、单一,大多仍然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演讲式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不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5教育评价的缺失调查结果显示,在开设文献检索课教学的学校中,100%都实施了教学评价,但侧重于对学生学业的评价,采用的形式有笔试、机试、检索报告等,而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仅占53%,包含有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的评价;在进行新生入学教育的学校中,有22%的学校考虑到对教育结果的评价,主要采用对新生进行测验的形式;而对教育者的教育效果评价被忽略;开展过大学生信息素质状况调查的学校有13所,占被调查学校的27%。可见,在教育水平评价方面,侧重对学的评价,忽视对教的评价;对于学生信息素质能力的评价没有统一标准,采用简单的考试或调查的方法。总之,对教育教学的评价,并未得到全面普遍开展,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6信息素质教育资源不足调查结果显示,在师资方面,文献检索课的教师大多学校采用兼职教师,有4所学校采用专职或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办法;教师的学历95%在本科以上,有些学校出现了博士学历;教师的职称大多在中级职称以上,其中高级职称占了50%以上;教师的继续教育的机会比较少,50%的学校表示没有参加过外出继续教育,而外出的机会一般是一年一次,一年两次以上仅有1所学校,继续教育的方式,80%采用自学方式,50%采用参加学术研讨会方式,40%参加外出进修学习。在教材方面,采用自编与协编教材的学校占开课学校的56%,采用规划教材的占32%。在教学场所方面,84%的高校采用多媒体教室,42%采用计算机房。可见,教师的学历和职称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参加后续教育的机会比较少,知识的更新比较慢,影响了教师素质水平,兼职教师比例大,他们变动频繁而不够专注,影响了教育的稳定性;采用的教材有些学校未考虑到权威性、针对性、新颖性,也会影响教学效果。

广西区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体系的建设

1关注和重视信息素质教育各级相关领导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关注和重视信息素质教育。区教育厅可进行统筹规划,授权区高校图工委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宏观研究,制订发展规划,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和监督机制,规范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学内容,定期开展评估活动等。各高校要视信息素质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信息素质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并在教学课时、部门协调合作及信息素质教育资源建设等方面提供切实保障。高校图书馆应切实担当起信息素质教育第一责任人的角色,全力做好师资培训、教材选择、检索实习室建设、网络环境建设及与相关部门沟通合作等工作,为信息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2优化和重构信息素质教育体系

1建立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机制(1)建立监督激励机制。对于监督机制,区教育厅及区高校图工委,应制定相应评估标准,定期或不定期对各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状况进行检查评估,对检查结果进行书面通报,好的表扬,差的批评,以此建立起一种监督机制。激励机制是通过建立理性化的制度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奖励和惩罚。对于激励机制,应建立区级和校级两级激励机制,前者由区教育厅及区高校图工委执行,后者由各学校执行。(2)建立合作机制。一是学校范围内的合作。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主体是高校图书馆,但单靠图书馆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与学校多部门进行合作和协调。如,与教务管理部门的合作,以保证信息素质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使教育具有正规性和持续性;与信息中心的合作,以不断提升信息素质教育的手段,使教育具有现代化和多样性;与专业院系的合作,以加强信息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内容的融合,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全区范围内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如教学讲座的合作、教材的协编、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网络共享平台的建设等。建立合作机制,就是要保证合作活动的正常开展。三是图书馆与数据库供应商的合作。数据库供应商的专业人员往往对数据库的功能和使用技巧更为熟悉,图书馆可以与数据库商合作开展数据库资源利用方面的培训。(3)建立评估机制。建立信息素质教育评估机制,不仅能保证信息素质教育在各高校的正常开展,而且能促进全省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平衡和深入发展。信息素质教育评估有两种形式:信息素质教育水平评估和信息素质能力评价。信息素质教育水平评估,有利于推动和指导全区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信息素质能力评价,有利于信息素质教育目的的实现。建立评估机制,关键是要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和定期开展评估活动。对于评估体系的建立,可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和我国已构建的《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系》、《高校学生信息素质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高校大学生信息素质指标体系》的内容及众多学者对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标准的研究,组织专家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指标。对于评估活动的开展,鉴于目前广西的现状,可先推行信息素质教育水平评估,在建立“广西高校信息素质教育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由区教育厅牵头,采用高校自评和专家学者实地评估两种方式进行。在信息素质教育水平评估的推动下,当全区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全面进入正轨以后,信息素质教育水平评估可以转为对大学生的信息素质能力评价,通过建立信息素质能力评价标准和对大学生信息素质能力的测试,达到检查和评估各高校信息素质教育质量和水平的目的。

2确立信息素质教育目标只有明确目标才能更合理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信息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应是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价值观念,增强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形成对信息的敏锐的感知能力,培养大学生的信息能力,掌握查找信息的方法与技巧,善于综合与利用信息,达到独立学习、终身学习、创新学习的目的,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信息社会的需要。

3明确和充实信息素质教育内容信息素质的内容必须包括对学生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培养。针对目前存在问题,素质教育内容首先是充实信息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要加强知识产权教育、信息伦理学教育、尊重个人隐私权教育和正确处理信息创造、信息服务、信息使用三者关系的教育。其次,增加信息评价教育内容,让学生学会对信息进行评价、分析、鉴别、选择与组织工作,教会大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不断反思所检索信息的客观性、权威性、有效性和可靠性,鉴别信息的质量和价值。此外,教学内容要时时更新,要适应学术资源的增长和变化,也要迎合学科知识的发展和创新;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4完善教育模式(1)规范信息素质教育形式。根据广西不同层次高校在教育形式上的差距,原则上应要求本科院校都开展新生利用图书馆教育、讲座培训、文献检索课教学三种基本教育方式,文献检索课教育应使其成为学校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一门主干课程,并作为必修课或在原来选修课的基础上扩大培训圈和受训人数,让更多的大学生有机会接受教育;对于专科层次的院校则必须具有第一、第二两种形式,并根据实际情况发展第三种形式。对于读者手册的发放、宣传栏的制作、参考咨询等形式,可视为辅助教育形式,它能对主要教育形式起良好的补充作用。(2)建立多层次、分阶段的课程体系。针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信息意识、信息基础知识和信息利用基本技能的教育,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最基本的信息获取能力与信息接受意识,可通过新生入学教育或专题讲座进行;针对二、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专业类检索工具和信息资源利用、信息法律和知识产权的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及学习的主动性,可通过文献信息检索课或专题讲座进行;针对四年级和研究生阶段的学生,进行信息理论教育,着重结合专业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专业信息收集、利用和评价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承担研究课题,为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提供信息依据,可通过专题讲座或研究小组学习方式进行。(3)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采用相适合的教学手段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应与时俱进的多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同时还应该根据课程的特点,因地制宜地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嵌入式教学、研究性教学、讨论式教学、合作教学等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应增加学生的实践时间,以1:1比例为宜。(4)创新考试方式,完善实习环节。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创造能力,可对学生实行卷面、实习和检索调研报告三结合考试方式,重点放在实习和检索调研上。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专业情况设计试题,可用科研课题或毕业论文直接作为实习内容。教学实习在信息素质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应完善各种教学设施,构建专门的实习基地,开发充实实习题库。

第7篇: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素质教育;实施策略;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36-02

长久以来,应试教育观念一直在我国教育教学当中占据着主导性的地位,使得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愈发片面和畸形,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与发展需求下,应试教育的弊端日渐暴露。此种情况下,我国提出并推行了素质教育,因其较为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侧重于学生综合素质与个性的提升与发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认可,逐渐贯穿和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当中。下面就中学阶段数学教学当中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与实践展开进一步探讨。

一、素质教育解析

与传统应试教育存在很大不同的素质教育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内在素质,二是外在素质,能够体现一个人对人生、环境和世界看法与意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等都属于内在素质范畴。总的来说可概括为一个人对人、物、事的看法,即心态;外在素质则包含一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取得的成就以及行为表现等。其中的素质又可称为素养,是建立在先天基础上,并受后天环境影响,可以通过教育训练获得的内在以及相对稳定,且能够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与基本结构品质,除包含智力素质之外,还包含有道德素质、身体素质与劳动技能素质、审美素质以及科学素质等。

二、在中学数学教学当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提升教师素质与教学能力,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基础保障

所谓为人师表,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作用不言而喻。为此,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进程中,首先就要把教师的素质与教学能力提升上来。其中教学水平除了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气氛调节与掌控能力和灵活运用教学模式之外,还包括职业道德素质。

(二)教会学生利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中学数学当中变量的存在使得很多实际问题有了多种不同思考途径与解决方式。从数学思维的培养来看,中学阶段可以算作是启蒙阶段,很多中学数学中的结论和方法在日后的学习当中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与延伸。同时,在日常实际生活当中,通过利用数学的思维方式也能够找出更多简便的解决办法。以融入了逆向思维的反正法为例,从这种思维角度出发可以让问题的解决思路更加明确,通过结果分析出问题的来源,进而找出直接解决问题的途径。另外,在归纳法、类比法等数学方法、思维的教学当中,教师既要分析应用的题型,又要引证生活实例,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解决问题,以此使学生逐渐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三)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教授学生多少理论知识,而是使学生真正掌握利用数学知识、思维、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乃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不断学习新知,形成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所以,中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比如,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知识在隔着河测量距离中的应用;三角函数在底部不可到达建筑物高度测量中的应用;几何体体积在渠道开挖土方计算中的应用等。此外,还有数学原理、知识在贷款利息计算、商品折扣计算以及纳税、保险等方面的应用。

(四)注重学生审美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审美教育也属于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学数学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审美意识与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能够起到端正学生对数学学习态度的作用,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学科,进而在学习中发挥出主观能动性。为此,应一改以往应试教育观念下的题海战术,避免学生觉得数学既枯燥乏味,又有一定难度,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多在课堂上向学生渗透数学之美,如简单而统一的数学理论;协调、对称的系统结构;多样化的解题方法等。

三、结束语

综上,素质教育从学生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发展的全面性。为此,在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当中不应仅局限于数学知识、技巧、思想、方法、思维的教授与培养,还要立足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与发展,把素质教育渗透、落实到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一方面借助数学教学开展素质教育;一方面通过素质教育的渗透推进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保证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参考文献:

[1]张丽格.试论中学数学教学与素质教育[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1).

第8篇: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就业导向;能力本位;高职;素质教育体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应当有不同的内容和重点,相互配合,全面推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高职教育作为具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双重属性的教育,在实施高职教育过程中,确定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和重点、构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体系,是稳步推进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紧迫任务。

一、基于“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高职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提到,我国教育要“坚持能力为重”,注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 。因此,高职教育是“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素质为主的教育,旨在于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用人单位满意的合格的职业人。作为高职的素质教育,还必须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当前用人单位普遍认为眼下的大学生最缺乏的素质是实干精神、专业水平、人际沟通等,反映了高职素质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欧盟委员会在《1999年就业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通过开设有关的创业理论和实践课程,培养创业意识和精神;美国劳工部提出了三种素质(技能、思维、品德)和五种能力(资源合理支配、人际关系处理、信息获取利用、系统分析综合、多种技术应用)的培养计划;德国、澳大利亚提出了培养“关键能力”的概念;英国提出了培养“核心能力”的概念等等。可见,高职的素质教育应该把学生的就业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把学生的职业发展素质作为根本。因此,高职院校实施基于“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素质教育内容和重点应该是:依据社会职业需要,提高学生的就业素质能力;依据学生持续发展的需要,拓展学生的基本素质能力,为学生的就业与发展奠定基础。

二、基于“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高职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

构建基于“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高职素质教育体系的设计,一是要调查研究职业工作岗位对毕业生素质的实际要求、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素质方面的评价标准,以此为依据,确定职业就业素质教育的子目标,开展就业素质教育。同时,要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把职业发展素质要素进行分解,转换成若干基本素质培养模块,组织实施教育活动。二是高职素质教育体系的设计应着手于从素质教育实施的途径、课程设置、培训方式、管理架构进行了全面的、整体的设计。

1. 职业素质教育途径全程化

职业素质教育途径全程化即是要突破传统的素质教育途径单一,缺乏教育的整体。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框架由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两部分组成,他们彼此相互联系、互动相融,共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第一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主渠道,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理应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如体现到教材、课堂、实训等方面。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与补充,充分利用大学生的校园文化和实践活动,以学生的自主性体验和实践为主要形式,通过第二课堂活动课教育训练、社会综合实践锻炼、工学结合实习实践以及校园文化熏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实践平台。因此。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各环节与全过程,就是通过专项素质课堂教学、素质拓展讲座培训、专业课程渗透教育、社会活动体验教育、工学结合实践教育,构成“五环相扣”的教育途径,使学生获得全程化的素质培养。

2. 职业素质课程设置体系化

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化,就是要改变传统的素质教育课程设置零散,缺乏教育的综合性。着眼于社会需要和专业需要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通过公共基础必修课的改革、素质教育选修课的建设、讲座培训拓展课的开发、学生活动实践课的探索等方面,以第一课堂为主渠道,第二课堂为延伸,进行课程的整合开发,建立公共基础必修课、素质教育选修课、讲座培训拓展课、各类活动实践课(体验课)的四类课程设置,满足学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要求。把单纯的就业技能训练变为就业力培养与职业发展力培养并举,把单纯的就业指导变为就业教育指导与创业教育指导并举,构建以精品课程为主体平台,以各种就业与创业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为补充的教育模式。使素质教育课程设置得以多样化,为满足学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要求提供丰富多样的“食粮”。

3. 职业素质教学方式实训化

职业素质教学方式实训化就是要克服传统的素质教育主要为课堂理论灌输方式,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以实训形式进行素质教育的培养,突显了实训体验对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改变传统的“说教”教育模式,积极探索实践素质教育的实训化,各门素质教育课程均开发出具有实训特点的教学项目,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亲身体验的积极性,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思维和习惯。引入以任务驱动、项目载体的行动教学法,通过科学地设计教学项目,以项目推进法、探究教学法、演练教学法等,对个人、小组、集体等进行行动学习,引导学生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演讲、辩论等,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方案计划、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对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教育、学生实践活动等课程,通过教学项目设计或现实生活实际,以诊断式、体验式等活动训导法,在学生的亲身体验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通过面上集中释疑、线上互相解疑、点上个别辅导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p#分页标题#e#

4. 学生文化素质活动课程化

为使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地成为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载体,针对以往学生活动由于缺乏课程观的设计与实施,导致教育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将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纳入素质教育。按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规律,制定培养目标。按系统化原则,对全院的学生活动进行整合、编排,使之呈现多样化、模块化、层级化,进而制定出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活动指导教材,开发成素质教育活动课程。研究开发的系列化学生活动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学风教育活动、励志教育活动、纪念日、专项主题教育活动、安全教育活动、法制教育活动、校园文明活动、学校道德建设活动、自愿者环境服务活动、诚信教育活动、感恩教育活动、社团“魅力”展示活动、寝室文化建设活动、个人形象设计与礼仪交往展示活动等。

三、基于“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高职素质教育体系的实施

“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高职素质教育体系的实施,就是从素质教育组织机构、师资队伍、教学设施、实训场所、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了实体化建设。

1. 建立素质教育实训基地

通过素质教育实训基地,从领导机构、教学组织、教学设施与资源建设等方面保障高职素质教育体系的实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一是通过建立各种素质教育训练中心(如基础素质与能力训练中心、心理健康教育训练中心、学生综合素质社会实践培训中心、就业与创业训练中心、创新教育训练中心、素质教育讲座管理中心等),有利于协调组织,推进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与建设。二是通过与社区、企业、部队等单位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素质教育。

2. 建设多元组合结构的师资队伍

建立包括校内专任教师、辅导员、党政及共青团领导以及校外兼职教师在内的多元结构师资队伍,将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工会、学生社团各种力量有机组合起来,整体联动发挥综合作用。一是建立侧重于第一课堂的专业教师团队。构建多个高素质的教师团队,确保了职业素质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他们作为学生思想的引导者、学习的指导者、生活的辅导者,素质的培育者的作用。三是聘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巾帼英雄、劳动模范、企业家、社会活动家等各种优秀人物作为兼职教师,优化素质教育教师队伍结构。

3. 建立党、团、学、工、社团齐抓共管的整体联动机制

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素质教育中的导向作用,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在素质教育中的纽带作用,学工行政组织在素质教育中的主干作用,学生社团组织在素质教育中的平台作用。学院党团和行政职能部门、教学系部、教学团队以及行政、教学、管理、后勤各级机构齐抓共管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建立诸如“第二课堂管理办法”、“综合素质教育质量监控管理办法”等素质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控。形成党、团、学、工、社团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使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得以实施落实。

第9篇: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范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各类高校要全力以赴,高度重视素质教育工作。高职院校普遍办学时间短,校园文化积淀不深,素质教育比较薄弱,如何有效开展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为例,谈一谈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方法与途径。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是2005年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面向全国招生,是教育部确立的国家骨干高职立项建设院校、重庆市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达1339亩,现有学生10227人、教职工700人,设有旅游与文化学院、财经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传媒艺术学院等七个二级学院。在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方面,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一直在努力探索,逐步提高,目前已基本总结出一套适合于本校学生的教育方法。

一、成立机构

素质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单靠学校内某个行政部门的力量是无法施行的,需要举全校上下之力,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于建校之初便成立了素质教育委员会,由校长任委员会主任,实行“一把手”工程,学生处、教务处、宣传部、团委、“两课”教研室、音体教研室及各二级学院主要负责人为素质教育委员会委员,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各学院学生科长、辅导员及素质教育课程任课教师均为素质教育工作队伍的成员。

二、制度保障 本文由收集整理

正所谓“有规矩才成方圆”,制度保障是开展好素质教育工作最强有力的保证。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等文件精神,制定了《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加强素质教育的意见》、《大学生素质教育学分实施细则》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办法》等制度,并于每年年初制定当年的《素质教育工作计划》,对素质教育工作进行具体的指导。

三、领导重视

只有领导重视,在能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给予素质教育工作最充分的物质保证。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党委、行政历来高度重视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每年都把素质教育工作写入党政工作要点,书记、校长每学期都亲自参加、指导素质教育工作会,明确素质教育工作的思路、方向和要求。学校每年划拨学生教育、活动、军训、社会实践等专项经费,生均年度素质教育工作专项经费达77.63元。同时,学校为素质教育工作队伍配备了充足的办公设备(电脑、传真机、打印机、扫描仪等)以及书刊、音像资料,建立了两个大学生活动中心、两个标准化的塑胶运动场、两个学生形体房,建立了毕业生一站式服务窗口。

四、提炼特色

各个学校在素质教育工作方面都有自己的一套办法,想要进一步取得更大的成绩就需要提炼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工作模式。经过多年的摸索,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已提炼出素质教育的“1133445”模式,即:

确定一个目标: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树立一个理念: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精神成人、职业成才。

强化三块教育:通过“两课”教育使学生共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律意识;通过班级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教育。

建构三级工作体系:以学校、二级学院和班级为主体建构立体的素质教育工作体系。

抓好四个媒体:以学校网站、校报、校刊、宣传橱窗等为载体,营造良好的素质教育工作氛围。

建好四支队伍:加强学生管理干部队伍、辅导员队伍、专任教师队伍、后勤服务队伍建设。

开展五大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开展阳春三月读书演讲会、红五月校园文化艺术展演、九月入学教育与军训、金秋十月才艺展示、十一月毕业生就业双选会等活动,促进素质教育的整体化和系统化。

五、拓宽渠道

想要开展好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就必须创新思路、开阔视野,把常规的教育活动同学生教育、服务、管理、实践等各个方面联系起来,拓宽教育渠道,创新工作方式,使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将学生素质教育融入理论课程之中、融入日常教育管理之中、融入先进典型的宣传之中、融入创新能力培养之中、融入社团活动之中、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之中、融入社会实践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融入理论课程之中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素质教育课程的设置情况如下:

2.融入日常教育管理之中

对学生加强日常的教育和管理,规范学生的言行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基础。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相继制定了《学生管理规定》等27个相关管理制度,认真落实了学生工作系统人员夜间值班和节假日值班制度,全面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并组织开展了“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和谐校园”、“勤奋学习,立志成才”等主题教育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校风、学风,为开展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

3.融入先进典型的宣传之中

树立优秀典型对开展素质教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每年都组织开展了“争优创先”活动、“五四”评优活动和优良毕业生的评选活动,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氛围,有力推动了校风学风建设和素质教育的开展。

4.融入创新能力培养之中

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性、操作性比赛,如全国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优秀毕业设计作品评选、“青春动力·星光杯”重庆市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等。在校内也组织了大学生技能大赛、职业生涯规划、模拟面试等活动,帮助学生强化专业技能,锻炼动手能力。

5.融入社团活动之中

学生社团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高度重视对学生社团的建设工作,制定了《学生团体管理暂行办法》、本文由收集整理《学生团体管理暂行办法补充规定》、《学生团体评优办法》三套管理制度。现有学生社团23个,分别制定有各学生社团章程、规定或管理办法。在团委的精心指导下,学生社团大力开展服务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每年举办学生社团活动周,使广大同学在社团活动中能够学知识、得锻炼、长才干。

6.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之中

校园文化活动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每年都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育讲座和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包括社交礼仪、心理健康、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各个方面。在第二课堂活动方面,每年都开展了读书活动、运动会、“红五月”歌咏比赛、“12.9”文艺汇演、新年晚会等活动,并成立了大学生艺术团、管乐队、礼仪队。同时,重庆工商职业学院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重庆市大学生“校园之春”系列活动等多项全国、市级的学生活动,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学生的文化底蕴。特别是在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原创舞蹈《三峡情》获教育部一等奖、优秀节目创作奖,学校也荣获了优秀组织奖。

7.融入社会实践之中

社会实践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是检验学校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方式。每年,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都组织学生认真开展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各专业的特色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参与人数众多,植树造林、带薪实习、三进三同、到企业学做工、社会调研等,帮助学生加强了对国情、市情、民情的了解,增强了学生同工农大众的感情,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

六、考核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