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心血管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心血管门诊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血管门诊工作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心血管门诊工作计划

第1篇:心血管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 社区;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症",常伴有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或临床疾患。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卒中的年发病率250/10万,冠心病事件年发病率50/10万[1]。这些疾病的发生,不仅严重影响病例的生活质量,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有效地控制高血压,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的总体危险。国内外经验表明,社区防治是控制高血压最有效地方法。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3)明确指出,必须采取全人群,高危人群和患者相结合的防治策略,从控制危险因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患者规范管理三环节入手,构筑高血压防治的全面战略。笔者近几年开始从事社区高血压病管理工作,通过对本辖区所管理的高血压患者现状进行分析,明确认识到,要真正做好高血压病的防治工作,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和完善。

1本辖区高血压病管理现状

1.1高血压人群基本情况

1.1.1高血压患者年龄与性别分布特点,见表1.由表中可见,60~80岁的高血压患者所占比例最高。

1.1.2血压水平 以建立健康档案时所测血压而定,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时,以较高的分级为准。见表2.由表中可见,社区高血压患者以轻度所占比例最高。

1.1.3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见表3(其中的血压水平是指经过用药后3个月所测的血压。血脂及血糖是在本社区体检时所得结果)。

1.2管理方法 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建立完善健康档案,并将高血压管理手册发放给患者,嘱咐患者每3个月到社区免费复诊,对其所测血压、服药情况及生活习惯记录在册,医生视具体情况给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医疗指导。对不能到社区复诊的患者进行电话回访。每两年为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一次免费体检,内容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空腹血糖、血脂四项、常规心电图。并指定一个全科医生负责高血压病管理工作。

2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2.1形式化管理 本社区管理的1260例高血压患者,配备一名全科医生,工作中难免存在机械性和数字化,无法将规范管理内容落实到实处。

2.2管理服务水平滞后 医学知识在不断更新,目前高血压的基础规范管理要求依据的是2011年版卫生部《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2]。而本社区仍沿用的是2009年版本。新版中高血压危险因素中男性年龄下调为>55岁,另外对高血压患者要进行心血管风险的评估及危险因素分层管理,以把握好患者的治疗时机,降压目标及治疗力度,使高血压患者得到规范的管理和治疗,本社区未进行分级管理。

2.3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慢病管理不仅要求全科医生具备处理常见疾病的能力,还要做好健康管理的全程服务。在服务过程中承担着咨询者,教育者,管理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其服务内容宽泛,涉及临床多学科。本社区工作人员知识更新不够,给予患者的指导随意性大,加上患者之间同病相怜,相互间传达不正确的信息因素及干预方法,使得有些患者对医生的依从性不够理想。

2.4公益性和经济利益矛盾 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由医院分部门诊在2009年创办,政府资金投入不足,领导沿用的是医院管理模式和理念。而社区健康管理的目标是:②让健康的人维持健康,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发生;②让亚健康的人促进健康,及时阻止疾病发生;③让患者得到便利,有效地治疗和管理[3]。

3提高本社区高血压病管理质量与效益

3.1提高全社会的认识和树立正确的观念 慢病管理不是某部门和某个人的事,高血压是一个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对其治疗已由大病晚治到注重预防为主,要从根本是提高它的早期预警,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社区防治工作必须落到实处吗,政府资金的投入要保障服务的可及性,从而才能保障服务的质量。

3.2提高管理者的专业水平和管理技能 通过定期培训和自我学习,慢病管理者要不断提高自己专业水平和管理技能,不要墨守成规,要善于学习和借鉴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如慢病管理的金字塔模式[2]。

3.3设定工作计划 全科医生的水平能力和慢病的防治工作息息相关,以新版的高血压病防治指南为基础开展实际工作,设计好慢性病管理计划,对所管理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层,如对低风险患者提供自我管理支持,对高风险患者纳入规范管理;对复杂难治或需要住院治疗患者及时转诊到专科医院。这样在工作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实现连续性和可及性的服务,不断提高管理的依从性和患者的满意度。

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程度的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的总体危险。慢病管理是预防严重的慢性病并发症发生,遏制慢性病流行的关键,通过预防治疗和管理的有效衔接,能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减少早死和伤残,最大程度地提高慢病的防控效果。使命所然,在高血压慢病管理的工作中,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做好我们的本质工作。

参考文献:

[1]施仲伟.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的主要新视点[J].中华内科杂志,2010, 13-15.

第2篇:心血管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一、各项公共卫生任务目标都得到认真落实。

按照年初制定的xx年公共卫生计划,采取社区宣传、义诊、健康大讲堂、入户访视、电话随访、免费体检、康复训练指导等措施和院领导、全科医生分包社区等方式,深入到社区、商场、机关,促进居民健康建档;慢病建档及管理;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控;预防接种;妇、儿保健;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各项工作都取得较好的成绩。

(一)公共卫生服务取得较好成绩。

1、新增居民健康档案3500人份,建档人数达74002人,建档率达96%;规范电子档案建档率达54%;65岁以上老年人5531人,已建档5438人,建档率达98%,管理率达100%。

2、六种慢病非传染性疾病建立专项健康档案4127人,并全部纳入管理。其中,高血压2253人,管理率达100%;糖尿病:657人,管理率100%;冠心病802人,管理率100%;脑卒中315人,管理率100%;慢阻肺73人,管理率100%;肿瘤29人,管理率100%。

3、重性精神病已建档39人,管理率100%。

4、开展社区健康大讲堂8次;社区义诊健康咨询24次;宣传材料,健康教育处方,宣传手册等新增印6个品种10000余份;制作社区宣传宣传栏15块,并每季度更换宣传内容,投入资金五万余元。社区受益居民2400余人。

5、门诊大厅设置测血压点和片医深入到社区、居户免费检测血压3200人次;免费测血糖100余人;康复训练250人次,社区出诊263人次;增强了社区居民对中心的了解,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满意度。

6、完成一类疫苗接种3500人次,二类疫苗接种1500人次,无一例不良反应发生,接种率达到98%以上。

7、0-6岁儿童建卡1128人,服务率85%以上。

8、妇保工作经人员调整后,服务人数达到40人,较去年有一定增加。

9、传染病上报及时,无漏报;手足口病防控完成了上级布置的防控任务。

10、完成市卫生局下达的妇科“两癌”筛查xx人,六一儿童免费康检2400人工作任务。

各项公共卫生工作的落实,极大地提高了社区居民健康、保健意识,彰显了党和政府亲民爱民政策,为构建和谐社区做出了我们应有贡献。

(二)医改在北下街社区取得了实际成效。

1、基本药物制度在中心已实施2年多,今年上半年又取得一定进展;在基药价格大幅下调的情况下,居民确实感到来中心就药品价降下来了,门诊就医居民不断增加,门诊平均药品费24元/人次。上半年中心基药销售采购100余万元,较去年同期持平。

2、中医中药进社区工作取得实际进展。

按照市、区卫生局的要求,中心将二楼约700㎡医疗用房作为中医综合服务区来进行建设,届时将中医10个职能科室集中设置,重新装饰改造,使其充满中医文化气息。充实调整中医药人员,引进中医适宜推广技术,使中医科在北下街中心成为亮点工程,在中医进社区中发挥更大作用。

3、中心人员编制已经确定;岗位设置,竞争上岗已落实完成;绩效考核已全面施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基本建立。

中心医改目标的到位,促进了中心公共卫生的发展和人员的稳定,确保各项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目的落实。

二、医疗服务进一步发展

xx年医院围绕着进一步推进“三好一满意”活动,注重提高服务能力,服务质量为目的,转变管理方式推行绩效考核,促进医疗卫生再上新台阶。

(一)针对医院医疗用房不足,某些科室缺无,院领导年初规划对七楼顶层进行改造,规划设计已经完成,届时不仅建立一个符合规范要求的消毒供应室,还可以调整增加20-30张床位,此计划的落实将给医院缺无科室建设,医疗效益的提高提供了前提,对医疗服务的发展产生有力的推进。其次ct室的建设已列入医院发展计划,预计年内可付诸实施。服务范围的扩展,能力的提高将给医院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引进专业人才,大力发展专科医疗。

医院确定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康复科等为医疗重点学科,内科以心脑血管病为主,拟引进电子胃镜拉动消化内科,设置心理咨询门诊拉动心理病诊疗;引进臭氧、药氧治疗技术,推进脑心血管病治疗;努力把内科打造成医院医疗中坚科室。妇科、外科进行整合,增加服务项目,拓展床位,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中医康复治疗是医院发展的重点学科,已对二楼中医综合服务区重新规划设计,届时整个二楼近700㎡的面积建立10个中医类别的诊疗科室,开展针灸、牵引、杵针、刮痧、熏蒸、手法复位等中医治疗技术和皮肤,肛肠、肾病、肿瘤等疾病特色疗法。按照专科建设的需要,着力引进人才,上半年引进副高医务人员1名,中级医务人员3名,大中院校毕业生10名,充实在临床、医技等科室。促进了医院医疗服务快速提高。

(三)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暨“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

为认真落实市卫生局“三好一满意”活动实施方案,医院制定了xx年度“三好一满意”活动实施方案;优化医院门急诊和整体服务流程;制定一系列优质优惠措施;推广护理优质服务;改善服务态度,加强医患沟通;实行医务公开;打造平安医院。落实医务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严格规范诊疗服务行为;强化“三基三严”训练。加大医德医风教育力度,进一步完善医德医风考核规范;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严肃行业纪律坚决杜绝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违规违纪现象。力求本院行风建设取得实效。

(四)上半年医疗服务取得的成效

门诊就诊25930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8%,门急诊1500人次;医技检查6345人次;收治住院病人741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7%;开展各类手术43台次;未发生医疗重大纠纷及医疗事故。

医院医疗环境的改善,医疗服务能力的提高,服务态度的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及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增强了患者的信任度。促进了门诊、住院病人的增加,取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中心达标建设由于受条件的制约,迟迟不能达标;预防接种门诊建设还不规范;预检门诊、肠道门诊设置不到位,功能作用未发挥;片医的稳定性较差,办公条件需要改善;传染病防控负责人还需进一步培训;妇保服务人数较少等。

(二)医院搬迁迟迟未确定,严重影响到医院的远期发展;科室设置还需进一步完善;大型专业设备缺无;人员结构,特别是学科带头人缺少高素质人才;缺乏特色优势科室,市场竞争能力低下;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特别是顶层改造项目还未落实。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全面落实完成xx年各项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目标。医院已经在人员,管理方式,考核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按照年初制订的工作计划,分月、周推进,确保今年工作计划的落实。

(二)积极创造条件:改善片医护办公条件;规范预防接种门诊建设;10月份前落实中医科建设的各项任务;加强传染病防控人员专业培训,提高传染病报告和管理水平;努力增加围保服务人员;积极开展争创示范社区活动,争取年内中心七个社区达标;计划明年中心参与国家级示范中心争创活动,完成国家级示范中心建设任务。

(三)争取九月份前完成顶层改造工作,届时可增加600㎡的房屋用于临床科室的建设和床位的拓展。完成消毒供应室,预防接种门诊,片医护办公室等科室建设,使医院工作环境、工作条件,服务功能有很大改善。

(四)ct室建设已经作为今年卫生发展项目报区委、区政府,积极争取项目的落实,争取今年能够把ct室的建设列入区项目规范。

(五)大力发展以康复医疗为主的康复学科建设,积极引进培养专业人才,培育优势学科;强化内部管理,加大市场开发力度。

全体医务人员,在区委、区政府,卫生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更加努力工作,xx年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管城回族区人民医院

第3篇:心血管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专科护士临床工作角色定位及促进岗位稳定性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通过设立护理门诊和专科学组、定期组织工作汇报会等方式建立学术和服务平台,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在医院政策规范上对专科护士发展予以积极扶持,如深造机会、科研基金、绩效待遇等优先考虑,多措并举使专科护士作为“临床护理专家”的身份得以肯定,避免转岗致人才流失或在岗而无作为。结果:由发放的调查表结果显示,专科护士对自身工作状态满意,对专业热忱,充分发挥护理学科带头人的作用,专科护理水平明显提高,并得到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广泛认可。结论:医院对专科护士充分重视、搭建广阔平台及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在增强专科护士的岗位稳定性、充分发挥专业职能及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效果显著。

关键词 :专科护士;角色定位;护理门诊;岗位稳定性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1.060

作者单位:225001扬州市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护理部

叶小芳:女,研究生结业,主管护师

通讯作者:王艳,女,硕士,主任护师

专科护士是指有高等护理教育背景,在某一特殊或专门的护理领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较高的水平和专长的专型临床护士[1]。卫生部在 2012 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明确要求,要大力促进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建设,实施对专科护理岗位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工作。《江苏省专科护理建设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指出,因专科护士临床角色和岗位定位不明确致专科护士在临床使用中均有转岗现象,平均转岗率10%,并提出在未来五年要建立适合江苏省的专科护士培训、使用与管理制度,明确专科护士的临床角色与岗位定位,不断丰富和拓展护理服务内涵和外延。由于我国缺乏专科护士工作角色方面的研究基础,目前并没有确定专科护士的实践参照标准[2],专科护士转岗及其他因素造成的岗位不稳定,一直是专科护士管理的难题,也是制约专科护士发展的因素。对专科护士的研究以培训为多,而对培训后的临床实践报道较少[3]。我院作为江苏省较早启动专科护士培养的医院之一,通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促进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增强专科护士岗位稳定性的措施。现将经验和体会报道如下。

1我院专科护士发展概况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开放床位2000张,护理人员1146名,是江苏苏中地区医、教、研中心。自江苏省开展专科护士培训工作以来,我院积极响应政策要求,从高处定位医院护理发展,走专科护理的道路。医院护理工作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制定了详细的专科护士发展计划和实施要求,严格按计划分步骤落实,着眼于“高、精、尖”领域,精心挑选各专业护理骨干和人才,在手术室护理、伤口造口护理、血液净化护理、糖尿病护理、重症监护、急诊急救护理、肿瘤护理、PICC护理、母婴护理、骨科护理、心血管护理、营养护理和静脉治疗等13个专科,先后选派了33名专科护士参加专科护理培训并获得专科护士证书,现专科护士活跃在各专科岗位,充分发挥影响力和示范作用。

2方法

2.1搭台铺路,有位才能有为

2.1.1护理门诊护理门诊的产生是护理专业发展的趋势,也是社会的需求[4]。2007年起,我院克服门诊诊室紧张等硬件困难,千方百计创新支持保障手段,先后开办了糖尿病门诊、PICC门诊、伤口造口门诊、孕妇学校,由专科护士定时坐诊。糖尿病门诊为病人指导糖尿病饮食、运动、药物、胰岛素治疗知识;PICC门诊提供穿刺置管、管道维护服务及知识咨询;伤口造口为慢性伤口的换药、造口病人的术后护理、造口并发症的治疗、造口用具的选择、健康指导等。专科护士除在专科门诊提供服务外,在医院开设的医护联合门诊和专家联合会诊等工作中亦起到重要作用,为疑难危重病人制定科学护理方案。护理门诊为大量的病人提供了专业、科学、个性化的服务,工作量逐年上升,在病人中口口相传,获得良好的口碑。

2.1.2专科学组护理专科学组在临床护理、护理教育、健康咨询和护理科研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服务内涵[5]。我院在专科护士体系逐步完善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临床实际需求,拓展专科护士服务领域而建立了专科学组。目前分别设立“伤口造口学组”“静脉治疗学组”“糖尿病学组”“手术室护理学组”等6个护理学组。以专科护士为组长,以接受过培训教育的专科化护士为核心成员,吸收各病区护理骨干为小组成员。各专科小组制定严格的岗位职责、工作范围、会诊流程、工作计划、活动要求等,使专科小组的各项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对小组成员的活动起到督查作用。专科小组定期开展活动,以讲座、演示、讨论等形式就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新知识、新方法等,结合临床实例,进行讲解和学习。小组成员作为知识中转站,以各种形式在本科室传达和学习,使专业水平不断提升,专科护士的作用和影响渗透到每个病区,使每位护士从中受益,使非专科的病人享受到专科的指导,使得专科护士的专业成果得以普及和推广。

2.1.3学科身份在各学科领域内,专科护士被院部委任为护理学科带头人,对该专业的发展和研究工作负责。医院每年组织由院领导参加的专科护士工作汇报会,由专科护士制作PPT详细汇报在学科重点、中长期规划、技术项目、人才队伍建设、科研学术和公益性等方面的做法和成果,汇报会学术气氛浓厚,形成良性竞争,受到院领导的高度认可,也成为医院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举措。加高压、委重任,对专科护士专业价值的充分肯定的同时为专科护士学以致用发挥才干铺平道路。这对专科护士价值体现和地位形成起较大的推动作用。

2.2政策倾斜,机会优先

2.2.1职业生涯规划专科护士的角色定位为“临床护理专家”,与国际专科护士发展接轨,医院为每位专科护士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从专科发展规划为基础,确定近远期工作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这使专科护士的成长成熟路线更为清晰,使得专科护士能够更有的放矢地安排工作学习,对自身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2.2.2学习深造机会对于代表学科发展前沿的学术会议,专科护士优先安排。优先参加医院英语培训活动,我院专科护士分赴美国、德国、台湾和香港等进行境外学习参观或到全国大型医院交流学习。在各级学术会议中,专科护士得到更多的授课和学术交流的机会。

2.2.3护理科研创新设立专科护士科研专项基金,用于专科护理研究。在课题评定中,优先考虑立项,在保障经费及时到位外,由院科教处会同科研专家对科研过程进行全程指导和阶段总结,提供全方位的智力支持。积极鼓励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除常规报销版面费外,对于优秀论文加大奖励力度,凡在中华系列期刊上发表论著奖励3000元,其他期刊奖励标准均在临床医技人员同等级别上增加50%。经费投入促使专科护士调动科研积极性,更利于科研经验的积累。

2.2.4绩效待遇由院部会同各级职能部门研究专科护士的绩效问题,制订专科护士绩效分配方案,以工作量、护理技术难度系数、风险系数、服务水平等作为考核测算的标准,使得专科护士学有所用,劳有所得。

2.2.5其他在年度评优评先、职称评聘、工作排班等其他方面,专科护士比普通护士具有更大的优先权,专科护士的利益得以保障。

2.3调查方法向全院专科护士发放自制的问卷调查表33份,回收有效问卷33份,有效率100%。

2.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0.0 统计学软件,专科护士岗位满意度调查结果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

3结果

3.1专科护理质量不断提高作为临床护理专家,专科护士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帮助解决临床护理中危急重症及患者亟待处理的问题,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作为护理学科带头人,对普通护士的多种形式和途径的科学培训和正确引导,更多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为非专科护士所熟知,运用于临床护理,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时,药物护理科学,安全护理全面,心理护理到位。护士的执业行为更规范,更有依据。

3.2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认可专科护士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评估,制定全面的护理计划,实施科学细致的措施,解决了疑难护理问题,增进了护患交流沟通, 能及时满足患者需求,构建了护患和谐关系。专科护士的工作更具全局性、前瞻性、主动性,在临床上遇到棘手的护理问题,医师会首先考虑请专科护士来处理解决,这是对专科护士能力水平的充分认可和肯定,专科护士的影响深入人心。

3.3专科护士迅速成长专科护士的成长需要时间和发展的空间,通过医院多形式的综合利用,专科护士理论联系实际,迅速积累临床经验,其教学能力、指导能力、专科管理能力日益提高。专科护士对疾病的整体评估能力、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与患者的沟通能力等在多次的会诊、查房、培训、授课、沟通中逐步锻炼,敢于担当和充分胜任护理专家的角色,在各种场合和工作中,都能从容沉着地运用专业知识进行指导和解决问题。

3.4专科护士岗位满意度调查结果(表1)

结果显示,专科护士对目前在院工作情况普遍比较满意,体现我院的专业护士对医院的各项措施较为认可,自身价值得以体现,岗位较稳定。

4讨论

4.1领导重视是专科护士发展的基础江苏省专科护理建设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指出部分医院管理者对专科护士培训重视不够。这是专科护士学成后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作为医院管理人员, 一定要高度重视专科护士的培养和使用[6]。在专科护士发展道路上,我院领导的充分重视,将稳步推进专科护士发展作为护理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谋划大局、思路清晰、统筹兼顾,成立专科护士发展工作领导机构,制订切实可行的专科护士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设定专科护士准入制度,把好人员关,这是关系专科护士作用能否充分发挥的关键因素。

4.2正确的角色定位是保持专科护士岗位稳定性的关键造成专科护士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医院领导对于专科护士的临床角色和岗位定位不明确,二是专科护士岗位定位与职责界定缺乏政策依据。护理管理者要为专科护士提供一个专业的平台, 避免本来就屈指可数的专科护士人才的浪费[7]。在培养资格护士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和认定临床护理专家是发展的基本思路[8],使其避免往其他岗位转移,如在专科护士接受长时间的培训学习后,转当护士长,从事管理工作,使其过多地陷于行政事或教学工作而失去了护理研究的功能。这是专科人才的损失和浪费。在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下,使专科护士能够沉下来,落下去,扎根专科,集中精力,心无旁骛地埋头从事专科护理,真正推动专科护理长久发展。

4.3平台广阔、政策优厚是不断壮大专科护士队伍的动力有位才能有为,为专科护士搭台铺路;有为才能有位,激励专科护士成才[9]。建议给专科护士特别是专职专科护士相应的待遇[10]。专科护士准入制度意味着高门槛,脱产培训意味着必须暂时放弃家庭,严谨的科学研究工作意味着枯燥乏味。一个专科护士的成长和成熟必然伴随着个人奉献和牺牲。只有在各种在工作岗位、经费支持、个人需求方面都有政策上的倾斜和支持,才能使护士无后顾之忧,全心投入学习。这也是更多护士不断舍弃小我,投身到专科护理工作中来的动力所在。

专科护士的发展工作不仅是培训、学习和使用,更需做大量的工作保障使专科护士热爱岗位,在岗位上热忱工作,不断进取和提升。我院在政策层面上的前瞻性为专科护士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使专科护理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参考文献

[1]曹轶.我国专科护士的培养与发展[J]. 护理研究,2007,21(2B):385-387.

[2]凌健,夏海鸥,贾守梅.我国专科护士角色表现的质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1A):38-40.

[3]张琦,夏海鸥.重症监护高级专科护士临床角色发展的行动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3,28(8):1-4.

[4]魏琳,张广清,蒋革新.香港糖尿病专科护士门诊工作介绍[J].护理学杂志,2009,24(5):25.

[5]那薇,张丽芬,杨小平.护理专科小组的建立与实施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8):577-578.

[6]许樟荣. 应该高度重视专科护士的培养和使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5):390.

[7]刘艳荣,郑守华,郝雅梅.我院开设专科护士护理门诊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9):668-669.

[8]李冰,王曼,杨杰.我国专科护士发展状况及建设策略[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0,12(9):84-85.

[9]张莉,彭刚艺,李杏崧.专科护士的使用及管理[J].护理学报,2009,16(3A):26-28.

[10]李华,黄惠根,黄蝶卿.专科护士专职工作岗位的设立及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 ,2011,46(4):364-366.

第4篇:心血管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为保证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健康发展,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作与管理,根据省卫生厅《全省2008年新农合相关问题实施办法》和《2008年全市新农合工作计划要点》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适用范围

1、本意见适用于通河县辖区内八个乡镇中具有农业户口的农村居民。

二、参加对象

2、凡属本县户籍的所有农业人口,只要遵守本实施意见的有关规定及合作医疗的相关管理办法,履行个人缴费义务,均可参加合作医疗。参加合作医疗必须以当地派出所的户籍为准,以户为单位(包括本县在校学生)自愿参加。

三、参合者的基本权利

3、可接受辖区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提供的免费或优惠健康咨询、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等卫生服务;

4、在补偿周期内享受规定范围内的医药费补

5、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享有知情权、建议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等权利。

四、参合者的义务6、按时、足额缴纳参合费用。

7、服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经办机构及主管部门的管理,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8、配合合作医疗服务机构做好医疗、预防、保健工作。

9、保管好自己的《合作医疗证》,不准转借他人。若将《合作医疗证》转借他人就诊的取消其参合资格。

五、基金的筹集

10、基金筹集推行“三级筹资、统一管理”的办法,即中央财政人均补助20元、地方财政人均补助20元(省财政17元县财政3元)、农民个人交纳10元。

11、个人缴费时间为2008年1月25日前,以乡镇为单位将参加对象的名单和金额逐级核实、汇总上报县合管办和县财政局专户存储。

12、农村的低保户、五保户由民政部门严格按有关标准确定并公示后,其个人缴费部分由县民政局从贫困医疗救助基金中划拨财政合作医疗基金专户。

13、有条件的村集体经济对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给予适当扶持,鼓励社会各界对弱势群体给予捐资补助。

14、农民参合基金筹集的具体工作由各乡镇、村负责。六、基金管理

5、参合基金由县财政局和县合管办管理,县财政在国有商业银行设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户,专款专用,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做到银行管钱不管帐,经办机构管帐不管钱,管用分开,封闭运行,严禁侵占挪用。

16、乡镇收缴的参合基金经乡、村核对、汇总后存入财政所指定帐户,由乡镇财政所汇缴到县财政局合作医疗基金专户。

17、合作医疗基金的支出要经县、乡合管办及财政审核后再由银行统一划拨到定点医疗机构,到县以外医疗机构就诊补偿的资金经县合管办及财政审核后由银行划拨垫付单位,确保基金封闭运行。

18、县、乡组织实施合作医疗的一切费用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合管办开展工作所需的设备费、业务费、工作经费、办公经费由财政预算解决。不得挤占挪用合作医疗基金(包括利息收入),节余的合作医疗基金滚存使用。

19、各乡镇合管办、村委会及定点医疗机构设立合作医疗公示栏,对辖区内合作医疗基金的补偿情况每季度公示一次,接受参合者、社会和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等的监督、审计。

七、基金分配与使用

2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分三个部分,即风险基金、住院统筹基金和门诊家庭账户基金(以下简称家庭账户)。从每年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总额中按3%提取作为风险储备基金,风险金缴省财政专户存储。住院统筹基金用于对参合农民住院可报费用达到起付线标准的补偿;农民参合自缴资金为参合农民本人的家庭账户,家庭账户由家庭成员共同使用。家庭账户内的金额可一次性用完。当年结余部分可转入下一年度使用。门诊费用的补偿不得超过家庭账户资金总额。家庭账户积存资金不得充抵下一年度农民参合的自缴经费。

21、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由政府公共卫生支出解决,不能占用合作医疗基金。

八、补偿

22、补偿周期:补偿周期为一年,启动之前发生的医疗费用不予补偿,规定时间过后当年不再办理中途参合手续。

23、补偿模式:实行“住院统筹+门诊家庭账户+特殊慢性病门诊补偿模式。

24、门诊补偿:参合农民患者门诊医药费累计报销上限为家庭账户所存金额,支付完为止,不计算支付比例。

25、住院补偿:

⑴住院补偿起付线:设立三级起付线,乡(镇)级定点医疗机构为100元,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为300元,县外定点医疗机构为1000元,年内患同一种疾病多次住院只计算一次起付线,患同一种疾病连续转院治疗,只计算其中最高级别医院的一次起付线。

⑵住院补偿比例:乡镇级定点医疗机构为60%;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为45%;县外定点医疗机构为25%;在计算参合农民的实际补偿金额时,应用可报费用减去起付线金额后,再按规定的补偿比补偿。

⑶住院补偿封顶线:住院补偿封顶线为1.5万元,以年内实际获得补偿金额累计计算。

26、慢性病及大病门诊医药费补偿:

⑴慢性病包括:脑血管病后遗症、重,转载请注明)症冠心病、肺源性心脏病、肺结核病、重症糖尿病、肝硬化失代偿期、慢性肾功能衰竭、肿瘤晚期、血液病。

⑵大病包括:恶性肿瘤放和化疗、尿毒症肾透析、脏器移植后服抗排异药。

⑶补偿标准:门诊慢病及大病补偿必需是参合患者将家庭账户全部用完后购药才能给予补偿,医药费支付标准:起付线为1.000元,报销比例30%。年个人累计支付封顶线为5.000元。肺结核病补偿标准:起付线为500元,报销比例40%,年个人支付封顶线为5.000元。期间如住院治疗,医药费按住院的补偿方式给予补偿,补偿医药费总金额不得超过封顶线15.000元。

27、单病种定额补偿:对诊断清晰的单纯性阑尾炎手术、疝气手术、卵巢囊肿手术、宫外孕手术等四种外、妇科疾病列为单病种。补偿标准为:400元。

28、其他:

⑴参合农民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分娩定额补偿100元,剖宫产补偿200元,产科并发症和合并症按住院补偿标准执行。

⑵对参加了商业保险的参合农民,出院后既要商业保险赔付又要新农合补偿时,参合农民可将住院发票原件交商业保险公司履行赔付手续,合管办使用商业保险公司注明“与原件核对一致”并加盖公章和财务章的发票复印件和赔付清单原件对参合农民进行补偿。

⑶参合农民急诊在门诊检查后随即住院,当日门诊检查和治疗费用可纳入统筹基金补偿范围,在住院期间因病情需要,到上级医院进行检查,其发生的检查费用按在检查医院级别对应的补偿比例计,并列入补偿范围。

⑷在县外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患者,对其费用进行补偿时,对超出《目录》外用药所产生的费用,可报销其产生费用的10%,但报销的总费用不能超过封顶线。

九、补偿程序、范围29、补偿程序:

⑴门诊患者在规定的支付时间内,凭《合作医疗证》复写处方、合法医药费票据,到本乡镇卫生院办理门诊医药费补偿。

⑵参合农民在县、乡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实行医疗费用直补,即参合农民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由定点医疗机构对其发生的医疗费用按《实施意见》进行初审并直接向参合农民垫付应补偿的金额之后,上报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审核审批。

⑶参合农民在县外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或因急诊就就医及在外地打工住院所产生的医药费用,出院后携相关补偿资料到县合管办办理补偿。

⑷门诊慢病患者的确定,需有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诊断和在县级定点医疗机构建立的《新农合慢性病患者门诊病志》。需到县外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和用药的,要经县合管办进行审批。

⑸患慢性疾病及大病的参合农民,办理医药费补偿时,需持县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的诊断和在县级定点医疗机构建立的《新农合慢性病、大病患者门诊病志》。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医药费收据、复写处方或清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身份证或户口复印件、周期年末到县合管办办理医药费补偿。

⑹参合农民在县内定点医疗机构就医不须办理转诊手续,实行一证通;到县外就医需由县级医院出具转诊单;县外就医及因急诊就近就医和在外地务工参合农民患病在当地住院治疗,需在7个工作日内通知县合管办备案,否则不给予补偿。

⑺参合农民住院医疗费用补偿需审核的材料为:合作医疗证(原件审核后复印存底)、身份证(原件审核后复印存底)、或户口本(原件审核后复印存底)、转院证明、有效住院发票、费用清单、病历(包括:首页“注明初步诊断、确定诊断、病案号、联系地址、电话”,医嘱单,护理记录,出院小结)。外伤患者需由所在村村委会出具证明,注明外伤是如何引起的,证明人签字,村委会主任签字,加盖村委会公章。

⑻在县外因急诊住院治疗的,在度过危险期(原则上不超过一周)后,应及时转入县内公立医院诊治。

30、就医范围:

⑴县内各定点医疗机构。即: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肛肠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结核病防治所、各乡镇卫生院、定点村级卫生所(仅限门诊就医)。

⑵县外省、市三级公立医院。即:黑龙江省医院、黑龙江省第二医院、黑龙江省第三医院、黑龙江省第四医院、黑龙江省眼科医院、黑龙江省中医院(省中医研究所)、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人民第二一一医院、牡丹江市心血管病医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省农垦红兴隆分局中心医院、省农垦宝泉岭分局中心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哈尔滨市传染病院、哈尔滨市胸科医院、哈尔滨市精神病医院、哈尔滨市中医院、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哈尔滨市第三医院、哈尔滨市第五医院。

⑶因急诊就近就医的医疗机构。

31、下列情形不予补偿:

⑴超出《黑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基本药物目录》范围的药品费用。

⑵未经批准,到非指定医疗机构住院发生的费用。住院患者挂床所发生的医疗费用。

⑶不能提供统一、规范的医疗机构医药费报销票据,不能按规定取得相关报销资料的医药费用。

⑷因交通肇事或其他责任事故造成伤害的医药费用;因吸毒、打架斗殴或其他违法行为造成伤害的医药费用;因自杀、自残、酗酒、工伤、服毒、集体食物中毒、职业病等原因发生的医药费用。

⑸就诊或转诊的交通费、急救车费;住院期间病房内除床位费以外的其他服务设施费用,以及损坏公物的赔偿费;住院期间的膳食费、陪护费、护工费、洗理费、保险费等人工服务费用;文娱活动费以及其他生活服务费用。

⑹、近视眼矫正。

⑺各种美容、健美项目以及功能性整容、矫形手术等费用。

⑻各种减肥、增高、增胖、保健、按摩、检查和治疗器械的费用。

⑼假肢、义齿、眼镜、助听器等康复性器具费用。

⑽因医疗事故所发生的医药费用。

⑾婚前未做健康检查,导致新生儿患先天性疾病治疗所需费用;非住院分娩的患者产生疾病及新生儿疾病所发生的医药费;不孕症诊治所发生的医药费。⑿临床用血(输血费除外)所发生的费用。

十、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

32、定点医疗机构的评审、认定程序是:先由疗机构向县合管办提出申请,县合管办按照省卫生厅颁布的设置标准,根据中西医结合、专科和综合医疗机构兼顾以及方便农民就医的原则进行评审。对评审合格者由县合管办颁发定点医疗机构资格证书和牌匾。

33、定点医疗机构必须有专人负责合作医疗工作,定期张榜公布合作医疗资金兑付情况,接受群众监督。严格执行合作医疗的有关规定,制订本单位有关合作医疗管理的相关制度,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

34、县合管办制定《通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细则》,并对其工作进行考核、奖惩。定点医疗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县合管办视其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扣除10%以内的补偿基金、直至取消其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资格。对违规经办人员、医务人员按人事管理权限由主管部门视其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或解聘或低聘专业技术职务或取消乡村医生资格。

⑴诊治、补偿时不按合作医疗规定办理,将非医疗项目或费用记入合作医疗补偿帐内的。

⑵弄虚作假,造假病历、开假处方、假收据或将应由个人自付的医药费用记入合作医疗补偿帐内的。

⑶不严格执行基本医疗诊疗目录、药品目录,超标准收费、超范围特殊检查,违反合作医疗用药规定,乱开处方、乱开医嘱、开大处方、开人情方的。

⑷将不符合入院的病人入院治疗、增加病人住院时间,采用病人挂名住院、做假病历、分段计帐等方式增加合作医疗资金支出的。

35、全县各定点医疗机构用药应严格执行药品统一招标、配送的有关规定和价格。乡村必须实行一体化管理,药品同质同价。定点医疗机构用药(材料)必须遵守以下基本原则:有国产的就不用(购)进口的;能用低廉的就不用(购)昂贵的;能用传统制剂的就不用新药制剂;能单用的就不联用;能不用的就不用。

十一、监督、审计

36、完善合作医疗资金监督检查制度。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负责检查监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情况;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每半年检查一次,并将检查结果进行通报;检查监督农村五保户、特困户及贫困农民家庭参合情况;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审计监督;接受群众的举报和投诉,负责参合农民报销费用纠纷的仲裁工作;负责查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过程中的违规违纪行为。

37、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补偿、住院补偿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的监督。乡镇合管办每月向县合管办报送资金的收支、使用情况明细表,每季度张榜公布本辖区内参合农民住院补偿情况;村卫生所每月公布一次本村门诊补偿情况。

38、县、乡镇合管办、定点医疗机构必须设立举报箱及投诉电话,接受群众的监督,保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对举报情况查证核实的,给予适当奖励。

39、参合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除向其追回已补偿的医疗费用外,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⑴将本人医疗证转借给他人就诊的。

⑵开虚假医药费收据、处方,冒领新型农合作医疗补偿基金的。

⑶因本人原因,不遵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规定,造成医疗费用不能补偿而无理取闹的。

⑷私自涂改医药费收据、病历、处方、检查报告或自行开方取药、违规检查、授意医护人员作假的。

⑸利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定点医疗机构开出药品进行非法倒卖的。

⑹其他违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规定的行为。

40、县、乡镇合管办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视其情节轻重,对其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拒不整改或整改无效的,调离工作岗位,并给予相应的党政纪处分;导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损失的,除追回所损失的资金外,并予以相应的经济处罚;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⑴对患者或家属服务态度差、工作效率低的。

⑵故意刁难、克扣患者或其家属,接受患者或其家属吃请、礼金或礼物的。

⑶违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规定为参合人员报销医药费的。

⑷利用工作之便造假,造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损失的。

⑸对合作医疗工作监督管理不力,违规行为时常发生的

十二、其他事项

41、本实施意见试行期一年。

第5篇:心血管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1 医院基本情况

本院创建于1937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技术人才高度密集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001年正式挂牌成立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现有开放床位1 500张,有临床和医技科室54个,年门诊量100多万人次、住院患者近4万人次,年手术量近3万台。2005年医院成建制接收了福建炼化公司职工医院,并成立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闽南分院。

2 领导重视、目标明确

在省卫生厅、省人事厅和福建医科大学领导的关心、支持下,1997年本院就成立了继续医学教育领导小组,负责本院继续医学教育的整体规划,督促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贯彻落实。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由院长总负责和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具体抓,医学教育科落实,各职能科室互相配合,发挥各专业学科专家密集优势,以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为工作方针,积极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促进医院的各项事业建设和发展。

本院现有继续医学教育专职管理人员多名。目前福建省继续医学教育路线、方针、政策基本明确,管理人员的培养是下一步的首要工作。医院组织多次科主任培训,选送专职管理干部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学习班或学术研讨会,不断提高管理干部对继续医学教育目的、意义、内涵的认识水平,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强化建设学习型医疗机构的自觉性。

2005年7月在院内网上开辟了“第一临床医学院”教学专题网页,教学信息,并随时更新网页内容,加强了与各科室的沟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 经费保证

医院每年拨出医院总收入的0.5%用于继续医学教育的经费,并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做到专款专用。现经费每年都达200多万元,使本院有充足的经费,能保证各项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4 规章制度明确

根据福建省卫生厅继续医学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规范各项工作,本院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学术交流活动经费管理的补充通知”、“关于奖励科技成果及教学活动的有关暂行规定”、“关于加强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管理办法”、“关于举办学习班及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教学管理的补充规定”等文件,已形成一系列具体的可操作的规范性规定,使得本院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逐步科学和规范,成为医院日常规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5 主要工作

5.1 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建设 近年来,充分发挥重点学科、六个省级研究所和五个省级各类医学中心,以及十八个福建医科大学研究室的优势,利用各学科带头人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学术水平的特点,不断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的建设。2004年本院骨科、神经内科、耳鼻咽喉科、眼科、内分泌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ICU、麻醉科等9个科室经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为福建省第一批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今年又有8个科室报省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等待省继教委的审批。这些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基地教学资源的优势,带动全省本学科领域的发展,积极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5.2 各种类型学术活动

5.2.1 组织和实施国家及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是贯彻继续医学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继续医学教育中的高层次教育手段。近5年来本院共举办继续医学教育项目95期,其中国家级学习班24期(本院是福建省首家申请到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单位)。每次办班前医院和承办科室均召集有关人员开会,认真做好学习班的筹备工作,抓好学习班的管理。每次课程内容都突出“四新”、“三性”。通过举办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培养了大批中高级医学人才,更新了诊疗观念,提高了学员的医学诊疗水平,同时也推动了本院科技人员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医院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应用。学习班结束,给学员发放质量评价表,医学教育科统计后将结果反馈给各举办科室,有利于下一年度有针对性的改进,提高办班质量。

医院拨出专款,本院每年有300多人次参加全国各类学术会议,近100人次参加全国各类学习班,30左右人次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及时跟踪各医学专科前沿。

5.2.2 重视院内学术讲座 学术讲座是及时传播和获取最新科技信息、交流学术思想、了解学术动态、提高学术水平、活跃学术气氛与强化科技意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并有利于开阔全院医务人员的眼界。本院邀请国内外各著名院校及医院的有较高理论水平、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和学者来院讲学,而且现每周均组织各学科带头人综合医学新进展举行全院性学术讲座,到会人员均超过二百人。

5.2.3 各科室积极开展临床病例讨论会、案例讨论、主任大查房、技术操作的示教和示范、手术示范、组织诊疗规范的培训等,提高医务人员的病例分析能力、手术等技术的操作能力,特别是使青年医生能更快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和技能,跟踪医学进步的热点,不断完善医学思维,更新医学理念,提高诊疗水平。

5.2.4 经常聘请高校或从事外事工作的老师来院授课,举办英语学习班(业余时间)。每年还选送10名左右医务人员参加福建医科大学的英语提高班(半脱产)。使本院更多的临床医师能够胜任对外交流以及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任教等工作。

5.3 接收和外出进修工作 本院是三级甲等医院,也是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因此本院的功能除了履行救死扶伤的繁重医疗工作和开展科研工作外,还担负教书育人培养我省高级医学人才的特殊任务。并且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基层医院在带教师资、仪器设备等方面与三级甲等医院比相对差一些,这对培养基层医生不利。因此本院发挥老专家、老教授的传帮带作用,努力做好接收进修医生的工作,培养经过严格训练的进修医师,为基层医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医院有计划地每年选派10-20名优秀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到全国各地著名的医院和院校进修。医院规定主治医师没有经过外出系统专业进修半年以上者,不得晋升副主任医师。科室在选送进修人员时都结合科室的工作计划和预期目标,并签订“派出进修人员合同书”以明确进修的目的及拟进修后开展工作的计划。回院后,医院充分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将学到的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临床。医院每年组织评选新技术、新方法,并给予表彰和奖励。

创造条件选派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出国进修学习或学术交流,将国外先进的医疗方法和新的医学带回国内,提高医院医疗和科研水平。

5.4 加强学位教育

学位教育的开展,是医院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起点。医院严格把关,每年选送一批人员参加攻读硕博士学位。到目前为止,分别选送81人和119人参加攻读博士和硕士学位,其中不少人已成为硕导,部分已是博导。加强学位教育不但改变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还培养出一批具有较强医学基础与临床工作能力和拥有现代科学思维、国际视野的专业人员,增强了医院整体诊疗水平。

5.5 加强专科医师培训工作

医院在有限的经费中,每年拨出100多万元用于开展社会化专科医师培养,这对于减轻社会就业压力,为社会培养卫生人才,提高从业医师的整体水平均有积极作用。自2001年起,公开向社会招收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190名作为培训对象,目前在培人员47名。医院十分重视医师培训工作,不断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派出专人负责管理,要求各临床科室领导对培训人员严格要求,认真带教,创造一个良好的专科医师培训环境。

5.6 加强总住院医师培训 从91年开始率先在福建省恢复并实施“总住院医师负责制”,并一直做好总住院医师的遴选、培养和考核工作。总住院医师是年轻住院医师经“三基”训练,各科室强化培训后必需进行的锻炼。在这一年时间里,年轻总住院医师在相对独立的临床工作中,更加深入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的临床技能和理论知识,真正达到独立处理本专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的要求。

5.7 奖励科技成果和 组织医务人员积极申报科研成果,凡获科技成果奖者,医院按原奖金级别的金额重奖一次。鼓励医护人员多,并根据文章的级别给予相应的奖励,SCI源论文予以重奖。鼓励参与高等医学院校教科书的编写和出版医学专著,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5.8 远程教育开展 通过积极推进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发展,进一步丰富继续医学教育资源,提高继续医学教育的普及性和可及性。医院多方筹集资金于1998年建成“中国金卫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卫星远程医学中心”。2005年起本院根据省卫生厅“关于开展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通知”的文件精神,依托“好医生”网站,以及时、方便、快捷和相对经济的远程教育手段继续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

5.9 24 h医学频道 我们医院作为24h医学频道的福建省样板医院已安装完成。24h医学频道有丰富的专家资源和国内外医学资讯资源,已开通百科百案、院士讲坛、重点手术转播、国际国内会议等栏目。通过24h医学频道可扩大医务人员的教育机会,丰富继续教育的学习内容。

5.10 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医院拨出专款,购置相关教材,在院内网页上建设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平台,增添光盘刻录机等设备,选派人员外出学习,组织院内专家讲座,组织座谈会,制作宣传单(册)等形式落实培训工作。每年毕业生上岗前教育均有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内容,并将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纳入继续医学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6 采用数据库管理继续医学教育对象的个人档案

从1998年开始,陆续建立继续医学教育对象的个人档案,给每个继续医学教育对象一个编号,每人一个档案袋,并采用数据库管理。近年逐步完善这个管理数据库,能及时查阅个人学分获取情况,提高了工作效率。

7 效果

7.1 2004年12月,卫生部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督查小组莅临本院督导检查。最后专家组认为本院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认真、细致、到位,成效突出,被抽考人员答题快、准确率高,对本院的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2005年9月本院还代表福建省省属医疗单位接受了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督查小组对到本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检查评估。督查小组通过检查评估,对本院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获得了高分。

7.2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激发了本院卫生技术人员的学习热情,目前主动学习的意识有较大提高,本院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学分达标率逐年在增加,2006年达98.18%,2007年提高到98.67%。

7.3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医院科技人员快速成长起来,医院的医疗质量稳步上升,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现有博士95名,硕士183名,博导17名,硕导124名,60余人次担任国家级专科学会的委员或学组委员,14名专家担任省级专科学会主任委员职务,近三年来,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36项。

7.4 近五年来,医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6项,国家级自然基金、“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课题等各级科研课题立项269项,在各类刊物上公开1 432篇。一批青年学者崭露头角,如神经科吴志英博士和耳鼻咽喉科林昶博士相继在世界顶级杂志Science、Nature Medicine等发表文章。

7.5 医院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深受省卫生厅领导的肯定和同行的好评,管理经验多次在省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上交流,2006年9月还代表福建省医疗卫生单位在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研讨会上交流。本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若干体会》已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