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观潮课文四年级范文

观潮课文四年级精选(九篇)

观潮课文四年级

第1篇:观潮课文四年级范文

【关键词】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高效课堂式;策略研究

在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大环境背景下,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是当前广大小学教师都在讨论的问题。所谓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就是指教师从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出发,在先进教学理念和科学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进而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并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作为一名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应确保课堂教学模式满足新时期的教育标准,然后进行课堂模式的优化,构建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高效课堂,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其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中提升自身语文素养,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和今后的选择奠定基础

一、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依旧在盲目地以提高学生升学率为教学的根本目的,以致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首先,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尚未更新,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以应试教学的教育方式为主要教学方式,让学生失去对语文课堂的兴趣,无心学习,从而没有一定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支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文理论能力知识。其次,教师并没有充分利用学校所配备的教学设备,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课前准备工作,学生面对沉闷的教学工作,无法提起兴趣。另外,教师无法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其实思维是十分活跃,但由于教师的问题,无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不愿意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都不一样,教师所营造的学习氛围不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长期下去,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扼杀,语文学习能力急剧下降。

二、新时期小学四年级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促进我国教育发展的道理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应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宗旨,不断通过课堂教学手段和模式的创新,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进而全面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促进学生的稳定发展。

(一)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对小学四年级语文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首要做的就是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进而构建高效课堂。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脱离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禁锢,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教师本身则扮演好学习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一方面,教师应该对课堂进行灵活性变通,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对教学方式进行转变,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地位,强化学生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特点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以适应学生能力的发展。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所谓情景创设教学法,是指教师有效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环境、教材内容和学生心境等,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堂情景,使学生得到共鸣,进而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我要学、我想学”的情感感染下接受老师所教授的知识。在小学四年级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有效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学生只有对语文课程产生兴趣,才能激发潜在的求知欲望,进而有效集中学注意力,带动自身学习积极性,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例如:在学习《观潮》一课时,由于《观潮》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的是钱塘江大潮壮丽的一面,旨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故此,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创设法,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播放视频录像,让学生通过视频录像观看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场面。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赋予的雄伟壮观的景象。

(三)营造气氛,共同参与

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课堂氛围的营造,努力打造一个民主平等、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进而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使课堂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交流与情感交流的。第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智力水平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设计教学任务,建立全方位的教学互动平台。第二,学会换位思考,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多种高质高效的课堂互动教学活动,给学生提高更全面、有效的知识渠道。第三,营造友爱的学习氛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影响作用,老师一个善意而理解的笑容,一句生动、充满激情的语言都能给学生带来希望,成为他们爱上语文,学习语文的催化剂,进而带动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活动中来。

(四)分层教学,整体发展

素质教育提出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强调 “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主体地位的同时又要看到学生之间各方面所存在的差异,认清差异,尊重差异,以因材施教为原则,做到知人善教,进行分层教学,进而最大程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因此,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具体的体现出本节课所所要实现的学习目标。其中重点目标是知识和技能目标,应在分层教学中明确、具体的体现出来。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对不同知识基础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有效的学习手段与方法去实现并掌握。

(五)以趣结尾,余音缭绕

一堂高效的课堂除了要具备好的开始,精彩的过程,还必须要有一个令人回味的结尾。它不仅是一堂课的凝聚,更是对课堂的高度总结。教师只有在课堂的结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引导学生对课文、对教学内容进行回味,进而加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可以说,一堂成功课堂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还具备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将课堂向外延伸,使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故此,教师应该根据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在语文课堂结束时,选取一些趣味性的案例作为结尾,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领悟。

三、结语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广大教学工作者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追求的永恒主题。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必须要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出发点,创新教学方式,用心教学,不断优化教学模式,进行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而达到提高语文课程教学质量目的,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尹玲娜.让语文课堂重现生命的色彩――创设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的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2010年30期

[2]郝志红.如何组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1年15期

第2篇:观潮课文四年级范文

一、在阅读中学习观察

观:看,察看,视觉;察,观察,仔细看。观察,是指细察看事物的现象、动向,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它是以视觉为主,融其他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观察中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观察:人观察主要用到人的感官,包括眼、耳、心、口、手、脚、鼻等;会分辨各种感官作用,如眼睛是视觉器官,看到的外貌样子、行动、神态、景物、数目形态等是人的反应,而手、口、鼻等其他器官作用各不相同。

1.在阅读中学习用眼睛看

用眼睛看,是人观察周围世界最重要的方法。所有的文章基本离不开这一种感官感知的描述,哪怕是知名盲聋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也离不开。指导学生阅读,要学习作者是怎样用眼睛看事物的。

(1)看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等

人教版四下课文《全神贯注》一课中的描写: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这段话重点描述罗丹工作时的情景,指导学生读文章,要明白作者用眼睛先后看到了罗丹的脚步、嘴巴、眼睛、手等变化。为什么只写看到了罗丹的这么变化呀?原来,作者并没有把看到的全写出来,只写看到罗丹修改作品时的情绪变化,突出表现了罗丹如痴如醉的工作状态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切合课文重点表达的“全神贯注”这个主题。

再如人教版四下课文《普罗米修斯》一课中的描写:

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

这一段话写的是用眼睛看到的“戴、锁”的动作,和“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神态,这个让人夺目的动作神态,传神地描述了普罗米修斯这位不畏强权、勇于牺牲的英雄所遭受的痛苦折磨,把人物写活了。

(2)看景物的动作、变化等

人教版四上课文《爬山虎的脚》一课中的描写: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这段话写爬山虎脚是怎样爬上墙的。要指导学生明白,文字中可看出作者用眼睛仔细观察了爬山虎脚的变化,看到“触、变、巴、拉、贴”等变化。用了这些动作细致描写了爬山虎怎样用脚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情形。通过这些动作描写,读者就好像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让人印象深刻。

2.在阅读中学习用耳朵听

声音是文章描写离不开的内容,包括人物的语言、发出的各种声音以及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人物语言是人物在活动中说的话。语言既指别人的话,也指自己说的话。要把人物写活,离不开记叙的语言。如人教版四上课文《去年的树》一课中的描写: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这片段是树和鸟说的话,指导学生阅读这段对话描写,让他们明白这对话体现了朋友之间的这份不舍的依恋和深情。

再如这篇课文中多次出现鸟儿的语言: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问树根。

她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这些是鸟儿一次一次地不厌其烦地去寻找朋友的语言描写。指导学生阅读这些语言,要明白鸟儿三次说话,都是鸟在寻找树,询问不同的对象,当它一次又一次地找不着时,心里是越来越焦急,深情地体现了对朋友的关心和自己信守诺言的诚心。语言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往往能体现人物的精神品质,习作时要思考人物是怎么说的,说了什么,在记叙时要把人物的语言认真地记下来。

当然,在记叙的过程中,还可以把各种对文章表达的中心有关的声音描写出来。如四下课文《麦哨》一课中的声音描写:

文章的开头:

“呜卟,呜卟,呜……”

田野里,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文章的结尾:

“呜卟,呜卟,呜……”

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

课文开头和结尾部分对麦哨声音进行了反复描写,指导学生阅读,要引导发现声音首尾呼应、意蕴悠长的妙处,暗示着孩子们的童年生活也如同那麦哨的声响,欢快、柔美,悠远、绵长,细细读来既有画的意境美,又有音乐的韵律美。

3.在阅读中学习用心去想

“想到的”是指人物的心里想法――思维和心理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联想想像等。人的思想活动是无声的语言,在阅读中,要学会感受人物的内心想法。

(1)看景物时的心里想法

四上课文《观潮》一课中的描写: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

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段话是潮来时的写景描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和“那声音如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两句有声有色的比喻联想描写,是作者亲眼目睹钱塘江大潮后产生的想法,使人如临其境地感受到钱江大潮的壮观。景物描写中夹杂着人的心理活动描写,使景物的特征更加突出。

(2)揣摩人物内心的思考

四下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的描写: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这一大段话主要描写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所说话的质疑时的心里想法。由两句话组成,前一句是分析推理的过程,后一句是分析推理的结论。通过“如果……那么……就……”“但是,如果……就……”“这样……”一连串关联词语的运用,使得整段话思维清晰,逻辑严密。指导学生阅读这段话,引导学生理解通过写人物内心想法,体会伽利略科学严谨的品质。描写人物时,写人物有关的内心想法,有助于突出人物的品质。尤其是刻画重点人物时,把人物的思想活动着力描述,文章会更生动具体形象,能有效避免干巴巴的嚼蜡味道。

二、在阅读中学习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目标中提出:“观察周围的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的有趣的或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要把“新奇的有趣或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写清楚”,需要教师在阅读中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1.写人、写物要抓住主要的特点

身边的人,是常见的习作对象。但学生往往却写不好。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写人的课文,领悟抓住主要特点来描写的写法。

如人教版四下课文《尊严》一课的描写:

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需要我做吗?”杰克逊大叔心想,给逃难的人一顿饭吃,每个善良的人都会这么做。于是他回答:“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您做。”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杰克逊大叔想了想,说:“我想起来了,我家确实有一些活儿需要您帮忙。不过,等您吃过饭,我再给您派活儿。”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杰克逊大叔十分赞赏地望着这位年轻人,他知道如果不让他干活儿,他是不会吃东西的。思量片刻后,杰克逊大叔说:“小伙子,你愿意为我捶捶背吗?”说着就蹲在这个年轻人跟前。年轻人也蹲下来,轻轻地给杰克逊大叔捶背。

这几段话是课文的重心所在,描写了哈默要求杰克逊大叔给他活干,如果不让他干活,就不吃不劳而获的食物。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全文紧紧抓住哈默有“尊严”的这一特点,通过对他的外貌、动作和语言的细致的描写,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自尊自爱的与众不同的人物。“石油大王哈默”这个人物肯定有很多特点,但课文没有胡子眉毛一把抓,只是紧扣“富有人格尊严”的这个最与众不同的特点来进行描绘,突出重点,画龙点睛。

写景物也是这样,如人教版四上课文《火烧云》一课中的描写: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这一段话描述的是作者亲眼目睹的火烧云颜色的奇异变化,反映出大自然的瑰丽,表达了作者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指导学生阅读这段话,要明白作者紧紧抓住火烧云颜色变化奇异的这一特征,用富有特色的简练明快的词句进行表达:用“红彤彤、金灿灿”重叠式的词语,写出色彩的浓、深;用并列式的词语“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写出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形容火烧云变化的一刹那间美景;用比喻式的词语“葡萄灰”、“梨黄”、“茄子紫”,写出火烧云的颜色像某些实物的颜色一样。这是最具学习意义的。

2.写印象最深的要有重点

印象最深的,必定是这个情景非常突出,让人难以忘怀。四年级上册课文《白鹅》,作者重点描写了白鹅“高傲”的性格特点。为了表现出白鹅的高傲,又从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三个方面的来描写。在这三个方面中又重点突出了第三方面――白鹅得吃相: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地吃饭来表现。这样的描写,入木三分,读来让人对白鹅高傲的特点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组织学习这篇课文时,突出重点的表达方法是必须要让学生领悟的。

再如课文《观潮》,重点突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的特点。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描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潮水声音从“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潮水景象从“一条白线”到“千匹战马齐头并进”……语言形象优美,富有感染力,表达有声有色,使人感受到大潮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读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受震撼。

像这样的课文在四年级的教科书中还有很多。

3.写清内容要抓顺序

习作有材料,如何把内容介绍清楚、有条理呢?这需要指导学生从阅读课文中掌握写作的顺序。顺序,顺理而有序,和谐而不紊乱。对习作来说,就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常见的顺序有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远近顺序等等。

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文《七月的天山》,作者用移步换景(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相结合)的方法,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课文从三个不同的方面进行描写:先是描绘了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接着描绘了天山的原始森林;最后描写五彩缤纷的野花。课文的三个重点段的第一句分别是: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第3篇:观潮课文四年级范文

有需要才有动力。信息化学习的需要来自学生阅读与观察中的问题。比如说,笔者在尝试项目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观潮》时,学生提出了“钱塘江大潮是怎么形成的呢”“别人是怎么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呢”“我想看一看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它到底是不是如作者所写的那样壮观呢”等问题。这些问题,《观潮》一文是解Q不了的,需要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去查找相关资料才能解决。所以,学生提出问题很关键,首先说明学生在阅读时思考了,其次说明学生想了解更丰富多彩的学习资讯,再次说明学生具有信息化学习的动机需求。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多给操作锻炼的机会

当学生有了教材文本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不是笔者动手去给学生查找资料,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机会多了,慢慢就会积累丰富的经验,形成可靠的信息化学习能力。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学生速度慢些,锻炼次数多了,熟悉了,能力提高了,速度自然会快起来的。另外,为了方便学生操作实践,在进行项目学习时,时间可以灵活安排。有时学生在课前预习时需要动手上网查找资料并整理资料,方便展示;有时是在讨论交流中需要上网查找资料解决问题;有时是在课后深化学习中需要上网查找资料,整理作品等。

三、适时指导与示范

在项目学习中,学习成果比较丰富,有的也比较复杂。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应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摸索,不是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而是要陪同指导,甚至示范操作。有时候,在教师看来不是新东西,但学生没有接触过,究竟怎么操作,还是需要教师的指导、示范。再说,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师生共同面临的新东西也多,教师需要学习在先,体验在前,这样学生需要帮助时,才能给予有效的指导和示范。

四、多展示,多交流

在项目学习中,学生多是分组学习的。在一个班里,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是参差不齐的。教师在进行分组时,要注意把信息化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分到各个小组,成为小组里的“信息化学习专家”,带动其他小组成员掌握信息技术。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地进行信息化学习展示与交流,让各层次的学生分享信息化学习的经验,让每个学生在展示交流中体验成功,体验快乐,会更积极地开展信息化学习。

五、及时评价

项目学习非常重视过程评价,信息化学习作为一项学习技能,自然是项目学习的目标之一,也应是评价对象之一。对于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表现,教师要及时评价反馈。有的学生需要教师提醒才会进行学习,而有的学生却能主动地开展学习,所以,教师要及时、公正地进行评价,要充分利用评价的力量,促使学生持续提高信息化学习能力,最终让学生都真正成为信息化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要分出优劣。

六、学科整合

项目学习的特点之一就是跨学科。在笔者的语文课里,有时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教学生信息技术,而在笔者的信息技术课里,有时却是在指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完成语文学习任务,将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进行整合。这样一来,信息技术课,学生学得有趣有意义;语文课,学生学得更丰富,更有实践性和探究性。语文课也好,信息技术课也好,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完成项目主题。通过项目主题,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第4篇:观潮课文四年级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媒体;新观念;教学结构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只要能够唤起他们对学习对象的兴趣,他们自然会被吸入学习的境界中,进行自觉自主地学习,比教师的主观灌输更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观潮》一课,作者在课文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描写潮的样子及潮的响声尤为精彩,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震得颤动起来。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录音让学生感受潮来时浪涌岸滩,汹涌澎湃的声音,借助投影和录象,让学生感受潮来时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壮丽之美。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教材为载体,通过多媒体教学诱感功能

《新课程标准》理论下的语文教材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这些因素,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配置。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利用教科书提供的一些素材,为学生创设具体的学习情景,设计富于情趣的语文活动,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过程。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等形式,丰富学生的情感积累,发展学生的情感。如一年级语文第四课中《影子》教学中利用课件制作动画、演示和讲述影子的故事,给学生以新鲜感和亲切感,使他们在交流、暗示、移情等心理作用下,注入自己的热情,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还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一下影子的各种情形。

语文来源于生活,最终为生活服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所处的人文环境、家庭背景和学生自身的思维方式,开展一系列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学习语文,理解语文,再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如版小学语文一年级册《王二小》的教学时,当学生理解王二小壮烈牺牲时,我抓住这一契机,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展示台,用低缓而深沉的语调进行描述:“王二小被敌人用刺刀挑起来摔死在大石头上,他的血染红了这块石头,染红了周围的草地,染红了周围篮蓝的天空。小鸟为他哀鸣,秋风为他哭泣,我们的王二小却躺在这块冰冷的大石头上。学生听到我声情并茂的诵读,同时看到课件上的画面,学生们早已泣不成声了。

三、利用多媒体,让语文教学的难点“易”起来

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但有难易之分。多媒体电脑教学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以直观、形象、具体等特点弥补言传之不足,成为突破难点的“爆破筒”,增强学生的兴趣。

(一)利用笔画变形突破字型教学中的难点

如《美丽的公鸡》一课有个生字“啄”,是本课字形教学上的难点,学生受先前所学“家”的影响,在书写时往往会漏掉一点。于是我在教这个字时,先联系课文提问:“啄木鸟为什么不跟大公鸡比美?”学生回答:“啄木鸟要给老树治病,啄去老树身上的虫子。”我接着说:“请同学们看清楚这个虫子在哪里?”这时将屏幕中出现的“啄”字中间那点变成小虫子,与点轮流闪烁出现。这样既形象又直观,学生书写时再也不会忘了写这一点了。

(二)借助动画演示突破理解课文中的难点

如《狼和小羊》一课中,狼说小羊弄脏它喝的水,小羊反驳时说的话,是理解中的一个难点。这时,我设计插入了动画演示,直观、形象地展示了小羊和狼的位置、水的流向,轻易地突破了这个难点。

四、利用多媒体,激发美感渗透美育

第5篇:观潮课文四年级范文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对学校体育的影响十分重大。其不仅让体育事业的发展体系得到了相的优化,还让学生的体育思维模式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本文主要针对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对学校体育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 近代社会 思潮 学校体育 影响

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对学校体育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其主要的实施得益于近代两项新章程的颁布和实施,分别为《钦定学堂章程》和《奏定学堂章程》。中国历史上正式颁布在全国实际推出的第一个学制就是《奏定学堂章程》,各级各类学校所设体操科就是里面所规定的内容。由此可见,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对学校体育的影响十分重大。

一、“洋务运动”与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兴起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腐败无能,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割地赔款。这个时候,很多掌握大权的官僚和军阀,一边为了镇压国内的起义,一边为了抵抗国外列强的入侵,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理念,这个运动被称为“洋务运动”。他们主张从教育方面学习西方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兴办西学,培养科技人才,派学生到欧美地区的先进国家进行学习,同时兴办学堂,开设体育课程等等。兴办各式各样的学堂标志着我国创办近代新式学校的开始。举个例子,开设的北洋水师学堂,学生学习英国语言,学习测量和翻译文法等等。让学生全面了解和学习西方文化。

二、“维新运动”与我国学校体育体制的确立

19世纪末,维新运动爆发,代表人物主要有康有为、梁启超和谭嗣同等。他们主张维新变法运动,教育上废除私塾,兴办新式学校,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培养人才,突出体育的重要性。但是这个运动仅仅100多天就宣告失败了。但也成为了“清末新政”的思想基础。

(一)初等小学堂的体操课

初等小学堂总共设置八门课,其中第八门为“体操”。设立体操的意义就在于促进儿童身体和精神的全面发育,养成正确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习惯,并且在课程中还增设了游戏环节,愉悦儿童的身心,增加他们的兴趣。每个年级的体操课都是一样的,为每周三个小时,但是体操课的内容是不一样的,针对不同的年级开设不同的活动。

(二)高等小学堂的体操课

高等小学堂的学制是四年,总共设置九门课,体操为第九门。高等小学堂开设体操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身体各个方面均衡发育,锻炼四肢动作的敏捷性,培养好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各年级的体操课时间也是为每周三小时,开设的课程内容每个年级都是一样的,普通体操、兵式体操和有益的运动。

(三)中学堂的体操课

中学堂的共有课程十二门,学制为五年,最后一门为体操。中学堂的体操课和以往的不同,它所追求的是实用性,先学普通体操里面的准备法、矫正法和徒手哑铃等等,然后再进行学习球杆棍棒等体操。教学者要做到精神抖擞、意气奋发、运动性灵活。中学堂体操课的时间为每周两个小时。

(四)师范学堂的体操课

其实初级师范体操课的内容大致上和中学是一样的,只不过它多了一项“体操之次序、法则”的规定。而简易师范的体操课除了在时间和初级师范不同以外,别的都是一样的。

三、“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学校体育

“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的民主与科学,它对中国有着很深的影响,对当时的学校体育也产生了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当时学校体育中所盛行的机械、呆板的乒乓式体操和当时所提出的民主与科学是相违背的,它不利于个性的发展。“”以后,受到思想解放的影响,很多学校废除了兵操。1922年,颁布“壬戌学制”标志着兵操正式退出学校,而田径和球类各式各样的运动项目正式进入学校。

第二,“新文化运动”倡导自由和平等。为了实现男女平等,很多城市的女子学校也开始有了体育课和体育活动,女子体育人才也不断的增加。

第三,“”以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迅速传播,影响着我国今后体育事业的发展。

四、“实用主义教育思潮”与学校体育中“自然体育”思想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期间开始影响我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主张教育要从儿童本身和所需要的兴趣出发,主张个性发展和儿童中心主义,反对教师在教育中充当主导地位。美国自然主义体育学说也在此传入中国,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这其中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首先从积极的影响来说,自然体育主张采用田径和球类等运动项目,为他们进入学校提供了条件,从而使得学校的体育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促进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培养了兴趣。其次,加深了体育教育的意义,使得他们更加的深入人心,并且从体育教学规律和方法的学习上,促进了我国体育教育的理论化和体系化。还有,“自然体育”有效促进了运动生理、心理、解剖和人体测量等理论科学的发展。我们要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然后根据检查的结果对学生进行不同的体育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科学全面的发展。

五、结语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对学校体育的影响,其有效地促进了当今体育事业的全面进步。在整体的分析过程中,需要结合历史的因素,对“洋务运动”时期到时期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变化进行全面的探讨。最后确立“实用主义教育思潮”与学校体育中“自然体育”思想的影响因素,从而让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得到全面性的深化。

参考文献:

第6篇:观潮课文四年级范文

[关键词]乡镇中学;高素质;化学教师;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4-0014-04

长期以来,我们针对地方师范院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的教育素养不高、眼高手低、创新意识薄弱、不愿到乡镇中学工作,以及师范教育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等突出问题进行教学改革,积极探索高素质乡镇中学化学教师的培养模式。教学改革是从三个维度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并具体落实到教学工作中的。教改成绩:按每百名学生计,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科教论文19篇、获省级以上师范技能及科技创新竞赛各类奖励29项;连续8年学生初次就业率达93%,在乡镇中学任教人数比例达76%;韩山师范学院(以下简称“韩师”)化学专业已成为广东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特别是粤东欠发达地区化学教育发展的支撑力量。

一、人才培养定位[1-2]

我国有2600多所高校,在校生2980万,每年毕业生600万。“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每年需要安排劳动力2500万,实际安排1200万。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多数毕业生的理想就业地区在县级以上城市,很少有人愿意到乡镇,这就形成英雄无用武之地与“用武之地无英雄”的怪圈。为此,我们坚持“面向乡镇基础教育、服务乡镇基础教育、研究乡镇基础教育”的理念,逆势而上,将人才培养目标锁定在为基层中学尤其是为乡镇中学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实践型、创新型师资。

图1“1+2+1+X”人才培养模式

二、人才培养模式

“1+2+1+X”人才培养模式即“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模式(见图1),它瞄准高素质乡镇中学化学教师这一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育人为目标、以学科为依托,重点从知识、情怀、能力三个维度规划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并落实到日常教学工作中,核心是文化育人。[1-3]知识是学生将来从事乡镇教育工作的前提,主要由通识知识、化学知识及教师教育知识组成;情怀是学生献身于乡镇教育的动力,主要由情感、态度、价值观组成;能力是学生从事乡镇教育的核心要素,主要由化学技能、师范技能、创新意识组成。

“1+2+1+X”中的“1+2+1”是指人才培养方案的“1+2+1”,前面的“1”是指用累计1学年的时间学习包括“两课”“大学英语”“大学语文”“生命教育”等通识课程,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中间的“2”是指用累计2学年的时间学习化学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后面的“1”是指用累计1学年的时间学习教师教育课程,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理论及教育能力。

“1+2+1+X”中的“X”是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包括专题网站学习、区域文化与化学文化对接学习、实习支教,还有学生协管实验室、“轮流蹲组”及“全程教育实践+竞赛”等活动。

三、人才培养做法

(一)统一认识,落实思路[3-4]

首先,组织学习,统一认识,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其次,邀请中学教师、教育专家与我们一起研讨改革方案的可行性;最后,针对教师在改革运行过程中的模糊认识及困惑,利用我系承担“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化学”“广东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重大项目的契机,设置28个子项目进行专题研究。

(二)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

纵观各地方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多是模仿重点师范大学,课程设置又与综合性大学雷同: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识课、化学课的比例均超过2/5,教师教育课主要为老三门(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所占比例不足1/5。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我们按照三个维度构建课程体系,增开教师教育课程,并将通识、化学、教师教育课的比例调整为1∶2∶1(见图2)。通过“1+2+1”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来实现强化学生教育理论,提升学生教育素养的目的。[4]

图2课程结构比例控制示意图

(三)培养高尚的乡土情怀

1.建设专题学习网站

首先,利用乡土资源,将7次受到邓小平接见的当地教师丁有宽一生从事农村教育事业的事迹做成网站内容;其次,面向乡镇中学建设化学实验演示视频网及化学教学资源网;最后,建设化学论坛、粤东中小学校本课程网及邮票上的化学史专题网,方便学生与乡镇教师互动,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2.区域文化与化学文化对接[1-2,5]

潮州文化由工艺、陶瓷、凉果、功夫茶等组成,与化学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一方面组织教师开设陶瓷材料、茶叶生物化学、烹饪化学、食品化学、果脯加工等特色课程,开展服务地方经济的科研,如低温陶瓷的烧制、减水剂技术、污水的催化湿式氧化等,做到化学教学蕴含区域文化,区域文化融入化学教育;另一方面组织学生用化学方法对潮州工艺、陶瓷、凉果、功夫茶等文化进行整理,并开展以区域文化为背景的第二课堂活动,如掺稀土蓄能发光陶瓷釉料的研究、黄皮五指毛桃的研究与开发、潮州凤凰茶硒含量的测定等,使学生认同乡土、热爱乡土。[6-11]

3.顶岗实习支教

顶岗实习支教是新的教学实践活动,学生反响很大。2011年,我们安排71名学生到归湖中学、文祠中学、凤凰华侨中学、凤凰中学、饶平东山中学、饶平新墟中学顶岗实习支教,2012年又安排68名学生参加。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对乡镇教育事业的感情更深了。

(四)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1.多措并举,互利共赢

教改前,我们仅强调为学生解决问题,忽视为教师创造价值,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难以做到位;教改后,我们采取多措并举,互利共赢的方法将该项工作落到实处。具体做法:(1)实验室开放管理,采取教师主管、学生协管的方式,这既保证了教师的正常作息,又锻炼了学生管理能力,还降低了管理成本;[3,12](2)开展“轮流蹲组”活动,设立暑假小学期、创新基地和测试基金项目,为教师配备科研助理等,这既增加了学生课外科研时间,又为教师找到了科研助手,还可为部分教师解决科研资金不足的问题;[1,12-13](3)将各级创新性实验(实践)项目统一纳入“综合提高实验”的正常教学计划管理,不再让学生反复地做同一性质的实验,对学生而言实现了兴趣及时间的自主,对教师而言实现了将自己科研项目转化为实验教学成果,不仅解决了以往大型精密仪器安排不过来的问题,而且对教师业余时间的付出也给予了肯定。[2,14-16]多措并举,互利共赢的做法非常有效,广东省高校化学化工实验技能大赛共举办四届,韩师化学专业学生取得2项特等奖、7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的好成绩,学生不仅在中文核心期刊而且也有教研作品发表,如《微型化学实验仪器与手持技术设备结合的可行性及其初步实践》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2.“全程教育实践+竞赛”活动

图3“全程教育实践+竞赛”活动

“全程教育实践+竞赛”活动(见图3)是专门训练学生师范技能的平台。[4]通过它,学生学习有一个课内课外相结合、理论实践相融合的过程。“全程教育实践+竞赛”活动将教育实践贯通整个大学过程,大学四年实行不同的教育实践内容并通过竞赛来调动学生教育实践的积极性和持久性。自2005年以来,化学专业共举办了47场形式多样的技能比赛。丰富多彩的比赛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奖的机会,达到了激励学生的目的。例如,全国高等院校化学专业师范生教学素质大赛共举办三届,我们参加了第二、三届比赛,获得特等奖3项、一等奖25项,二等奖77项、三等奖30项的好成绩,为各高校所瞩目。

四、人才培养成绩

(一)学生创新意识、专业技能显著提高

自2005年教改以来,化学专业学生获创新性实验(实践)项目共191项(部级项目9项);以第一作者共168篇(中文核心期刊24篇);参加省级以上专业技能比赛共获奖257项(师范技能奖137项)。2011年化学系获学校考研先进单位;2012年学生党支部获全省教育系统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从图4可看出教改前后学生创新意识、专业技能的显著变化。

图4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立项、发表

论文及获省级以上技能奖情况

(二)学生愿意在乡镇中学工作,素质高、社会评价好

自2005年以来,化学专业毕业878名学生,其中670名在乡镇中学任教,占毕业生总数的76%。在粤东教育信息网上,韩师化学专业毕业生的上岗率总是名列前茅。据初步调查,在韩师化学专业毕业生中现已涌现一批初露锋芒的乡镇教师,他们或被评为优秀班主任或被评为优秀教师,例如:汕头市潮阳区金堡中学陈炜彬老师毕业7年获奖19次,在承担广东省新课程化学优质教学联合课题的研究中被评为科研优秀教师;普宁华侨中学张庆彬老师毕业5年获奖11次,被评为普宁市优秀教师;潮阳林百欣中学郑童霞老师毕业5年获奖24次,被评为学校先进教师;深圳市留仙小学谢臻园老师毕业3年获奖30余次,被评为中国少年科学院“优秀科技辅导员”;洪仰纯、郭溜聪、杨晓婉等老师毕业当年就获潮州市、潮安县青年教师教学观摩赛一等奖及所在学校“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潮州华侨中学评价韩师化学专业“近年培养出

来的毕业生多数到乡镇中学担任化学教师,他们能做到爱岗敬业、勤奋工作、虚心好学,既有实干精神又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既能胜任教学工作又能结合实际开展教研活动”;澄海区东里镇第三中学评价韩师化学专业毕业生“都具备化学教师的五大基本功,会备课、会说课、会上课、会评课”;潮安县凤凰中学评价韩师化学专业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的欢迎,特别是为乡镇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揭阳县蓝田中学评价韩师化学专业毕业生“能用、好用、耐用,肯干、敢干、能干”。

参考文献:

[1]衷明华.韩山师范学院化学特色专业建设及初步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1).

[2]衷明华,等.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建设化学特色专业[J].广东化工,2012(6).

[3]衷明华.加强专业建设,凸显潮州地方特色[J].广东化工,2009(1).

[4]衷明华,等.地方高校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实践[J].广东化工,2011(2).

[5]严赞开,等.发挥区域文化在人才培养中作用[J].广东化工,2012(9).

[6]衷明华.大学化学研究性学习[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7]陈壮强,等.掺稀土铝酸锶基质的制备及XRD表征[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9(4).

[8]郑苏珠,等.低糖黄皮果脯的开发与研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9(3).

[9]黄易娜,等.五指毛桃保健果冻的研制[J].食品科技,2009(1).

[10]张明辉,等.五指毛桃软糖的生产工艺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9(1).

[11]黄晓捷,等.潮州凤凰茶硒含量的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1(31).

[12]黄俊生,等.师范特色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发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8).

[13]周燕芳.“轮流蹲组”实践对化学师范生就业的影响[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4).

[14]陈春明.综合化学实验设计――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的制备及絮凝性能测试[J].大学化学,2009(5).

第7篇:观潮课文四年级范文

关键词:社会思潮;多民族地区;大学生;影响;路径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6―004―04

由于边疆多民族地区的社会状况的复杂化、思想多样化、发展不均衡化等,极易为当代社会思潮所利用,通过多渠道、多方式进行广泛传播,对该地区大学生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积极探讨化解其负面作用的路径和方法对边疆多民族地区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具有积极意义。

一、当前对多民族地区大学生影响较大的几种社会思潮

关于社会思潮,有的学者认为,指以一定时代的思想精神状况和有广泛影响的学说为主导和依据的,反映一定阶级或阶层群众利益的思想倾向。有的学者认为,社会思潮是经过思想家倡导而在大众中持久流行、与时代和社会重大问题相关的较系统、较集中的那些思想观点的运动。当前对多民族地区大学生影响较大的社会思潮如下:

(一)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是发达资本主义向外输出的意识形态,其形成标志就是“华盛顿共识”。主张推行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即全球资本主义化。在经济上,主张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反对国家和政府干预社会经济活动,认为国家干预只能造成经济效率的低下。在政治上,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认为公有制会使经济变得更糟糕;极力推行全球资本主义化。在国际关系上,鼓吹以美国等超级大国主导世界的话语权,极力地阻挠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在意识形态上,主张多元化的指导思想,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思想。在国家与个人关系上,主张个人主义,追求个人利益至上,反对集体主义。

(二)民主社会主义

在当前,民主社会主义在指导思想上,主张多元论的世界观和多元化的指导思想,反对把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地位;在政治上,强调民主,认为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民主模式”,比科学社会主义更先进、更优越,主张把共产党改名和改造为社会,反对共产党,主张多党制,实行轮流执政;在经济上,反对公有制,认为公有制不是社会主义的基础,二者没有必然联系。

(三)

它是一种抹杀、消除客观存在的历史,按照自己的主观臆想解读历史、虚构历史的思想潮流,主要表现为否定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不承认历史及文化传统的继承性与连续性。在20世纪70年代,再次泛起,一些人在“重新评价”、“重写历史”的名义下,歪曲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历史,随意丑化革命领袖和先贤英烈,美化反动统治者、侵略者;一些人通过刻意渲染中国人的落后性,否定五千年中华文明;追求所谓的“价值中立”和“纯客观”,而不去挖掘事实的性质;等等。

(四)极端民族主义

冷战后,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西方国家不愿意放弃建立一极世界的格局或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政治新格局的企图,于是就抛出了“文明冲突论”、“中国”等极端民族主义言论,提出“一族一国、民族自决”。针对中国,利用并为、、等分裂分子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达到遏制中国、分裂中国的目的。在文化上则试图将西方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强加给发展中国家,建立西方资本主义在文化上的一统天下。在对外关系上,伺机进行军事扩张,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五)普世价值观

西方国家鼓吹它所宣扬的“普世价值观”,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价值观。强调自由、公正、民主与和谐是任何时代、任何民族都应该奉行的“普世价值”;提出无论是思想解放还是理论创新,都必须以普世价值为尺度,要跟西方的民主、等主流观念接轨。实质上是西方价值观包括其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和文化等向全球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输入。

二、当代社会思潮对多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影响

(一)当代社会思潮对多民族地区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1.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关注度,增强其社会责任意识。当代社会思潮主要是对社会重大问题,如民生问题、社会问题、道德问题、生态问题等的反映。它能够把大学生的关注点从书本知识转移到活生生的现实社会,了解社会,培养他们对各种社会问题的研究兴趣,并积极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路径。

2.拓宽了大学生视野,有利于发散思维。社会思潮的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其理论观点往往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与合理性,能够拓宽大学生视野,发散思维,能使其积极进行理论研究和思考。

(二)当代社会思潮对多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1.弱化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削弱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作为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党和政府一直把高校作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阵地,但实事求是地讲,马克思主义在多民族地区高校的传播及其效果与党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在调研中发现,大学生对学校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认识不一:有的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最好改为选修课,可以视自己的情况或需要自选;有的大学生认为这些相关课程知识在中学时期都已学过,没必要再学一遍,浪费时间;有的大学生认为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获得一些知识,对今后的深造有用;有的大学生认为可帮助提高自身修养。在课堂上学生各行其是,也就谈不上入耳、入脑、入心了。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无兴趣可言,认为在现实生活中用处不大,不少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些常识性知识缺乏应有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缺乏应有的认知,更不要说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去认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但同时他们极具现实“批判性”,不明真相,忙下结论、妄下定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无用论等论调在他们中间很流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是重要的原因之一。由于对社会思潮缺乏应有的分析与批判,使不少大学生在认识上出现偏差,比如民主社会主义,有的学生单从字面上判断,误以为是社会主义和民主的完美结合,而没有深入思考看到其主义的真面目,更不会意识到它是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的一种手段。在走访调查中,发现约10%的学生认为支持当前中国改走资本主义,约26%的大学生认为只要发展得好,什么社会制度不重要。这些现象表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的认同都大幅降低了。

2.国家意识淡薄,极端狭隘的民族主义抬头。我国一贯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正确的价值导向,经过多年的教育,在校大学生基本确立了正确的国家观、政治观,较准确地把握中国国情,比较认同社会主义制度以及改革开放对中国的意义与价值,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但近年来在中国边疆多民族地区种族主义抬头、膨胀,如、等,他们过分强调本民族的利益,破坏民族团结,危及社会稳定。他们借用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或暂时遇到的困难大做文章,通过对贫富差距、发展差距等现实问题的热切关注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引起某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共鸣。这在一定程度上能煽动大学生情绪,并能引起大学生非理性的群体行为。同时“”文武并用,利用某些大学生朴素的宗教感情进行教化、思想渗透,使得一些大学生的国家意识淡化、族群意识增强;一些大学生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和意义,崇尚西式政治民主制度和抽象的普世价值观等。受极端民族主义的影响,边疆多民族地区少数大学生极端狭隘的民族主义抬头,被敌对分子利用,企图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如2009年有大学生参与的乌鲁木齐“7・5”事件等,这些都充分说明,极端民族主义导致人的非理,最终酿成祸端,严重干扰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行,尤其使一些青年学生的国家意识淡薄,极端狭隘的民族主义意识凸显。

3.动摇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政治认同弱化。尽管社会思潮中的某些观点对我国目前政治体制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总体看,多数社会流派是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从不同侧面反对或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和马克思主义、攻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很大程度上冲击和消解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如民主社会主义否定科学社会主义,否认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普世价值观”鼓吹抽象的、超阶级的价值观,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主张人类社会存在普遍适用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共同价值。显然,这是把某些国家、民族的价值或某些国家、某些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的价值当作人类普遍永恒的价值追求,是一种以抽象人性论为依据、以绝对的普遍性为方法的历史唯心主义命题。否定我党九十多年的奋斗史和新中国六十多年的建国史,利用我国在改革开放中遇到的问题和出现的失误,否定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史。由于对社会思潮缺乏必要的认知,使成长于改革开放时期的大学生对政治淡化,部分大学生在中学时期所形成的政治信念和政治自觉受到冲击,部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怀疑,更有甚者,认为共产主义是子虚乌有。

4.动摇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有的社会思潮冠上“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名称来迷惑人们,如民主社会主义。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没有达到完全的理性与成熟,对西方社会思潮所宣扬的思想理念缺乏辨别力,不能辩证地看待我国在改革开放中遇到的问题和出现的失误,更认识不到在生产力发展低下和利益对抗的状态下,根本不可能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民主、人权等普世价值。列宁也曾指出,只要有不同的阶级存在,就不能说“纯粹民主”,而只能说阶级的民主。许多大学生由于缺乏及时的引导,对我国实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质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诸多不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忧心忡忡甚至怀疑,对社会主义信念产生动摇,甚至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资本主义更有利于当代中国的发展。这必然会扭曲和侵蚀大学生原有的主流价值观,解构原有的政治观,社会责任感降低。在调查中发现,约26%的学生认为“只要发展得好,什么社会制度不重要”,甚至约10%的大学生支持当今中国改走资本主义,认为资本主义能给当代中国带来更好的发展。显然,这些观点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基本原则,动摇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是我们必须要警惕的。

5.影响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我国历史和人民的共同选择,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西方的社会思潮绝大多数是出于维护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阶级利益的需要,或明或暗地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质疑,以所谓“人权、民主”为借口,向中国施压。特别是民主社会主义提出的指导思想多元化,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提出民主社会主义是比科学社会主义更先进、更优越的社会主义“民主模式”,并主张要把共产党改名和改造为社会;反对共产党,主张多党制,实行轮流执政。这些主张对正处于“三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影响尤为恶劣,使他们对中国共产党丧失信心,进而威胁党的执政地位。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多民族地区约40%的大学生都不同程度地赞成多党制。

综上所述,各种社会思潮,一是干扰了多民族地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和认同。由于大学生对各种思潮缺乏一定的辨别力,大多采取“拿来主义”和“实用主义”,并形成了一种西式思维,认为马克思主义不能使人类走向“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但他们对这些词汇的认知通常停留在西方人所解说的混沌状态。这种盲目信奉追随态度使部分大学生不再执着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而是倾向于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对西方国家倡导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十分认可,对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的发展产生怀疑,甚至认为资本主义能给中国带来更好的发展;极少数大学生用“人权”代替“”,用“狭隘民族主义”代替“爱国主义”,重视“本民族利益”无视“国家利益”。二是弱化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政治观,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受到腐蚀。由于大学生的社会化程度较低,政治思维和政治智慧不足,政治判断能力低,一些人开始用“普世价值”观代替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和基本观点;用西方流行的观点和言论来谈论中国;他们在观察和看待问题时不是以中国的国情为依据,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社会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而是用当今西方社会的运作模式作为衡量中国社会制度、政策路线等成败得失的标准。部分大学生模糊了“人权与”、“民主与集中”、“改革、发展与和谐”、“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等之间的辩证关系,而盲目追捧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政治民主制度和政党制度;相信“普世价值”所宣扬的抽象的、超阶级的价值观;甚至有的大学生讲“经济”不讲“政治”,讲“本民族利益”不讲“国家利益”,对党和政府产生了抵触情绪,分辨不清国家利益真正之所在。

三、抵制和化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一)准确把握社会思潮的传播条件、路径和影响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是资本主义社会问题在政治层面的折射,其中的确有一些反映了现代科学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内容,包含一些合理因素,但“庞杂的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十分复杂的,其中的相当一部分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起了消极作用……当然,西方社会思潮对我国的影响,会受到我国政治经济状况的过滤作用。任何一种外来思想在我国的影响,都可以从我们自身找到原因。不能反映我国某历史阶段政治经济要求的外来思潮是不会在我国产生重大影响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方社会思潮对我国产生社会影响的性质不单方面取决于理论学说本身;同一种学说往往会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产生不同性质的社会影响。因此,有必要把思潮本身与其社会影响加以区分,准确地把握思潮的社会影响”。对此,一方面,必须加强我国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情况的研究,梳理各种关系、摸清各种问题,找出各种社会思潮借以生长的土壤,并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同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方针,随时掌握动态和倾向,对于错误的、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及时引导,防患未然。另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活跃,对当代社会思潮的某些观点比较认可,如果教师对社会思潮不甚了解,知其一不知其二,不加辨析,一律否定,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产生对立情绪。教师对待社会思潮,一是要有正确的态度,二是要有深入研究各种社会思潮的兴趣,对当代西方思潮产生的思想渊源、现实基础、精神实质、合理成分、消极影响、发展趋势、传播规律等进行研究。对其精华给予积极的肯定,对其糟粕给予深刻的批驳,通过批判和借鉴促使学生有科学的认识、适当的取舍。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的路径研究

加强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的路径研究,总结、概括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的基本规律,积极探索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现实解释力和说服力的方式方法,这对当前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尤为重要。在思想政治理论的传统教育中,我们对大学生的教育只关注课堂教学,忽略了马克思主义多维度、多渠道的教育传播途径,所以今后我们应该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把校园各种社团组织、校报、学术讲座、社会实践等渠道充分利用起来,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此外,要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一元思想的指导地位与多元的社会思潮之间的辩证关系。对各种社会思潮我们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不失时机地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坚持“一元主导、包容多样”和“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方针,不断地探索马克思主义与各种社会思潮的价值整合机制,不断提高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度。增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自觉与自信。

(三)组织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对当前社会思潮进行正确解读和客观评价

在调查中了解到,教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多数教师虽然能够根据课程内容、学生接受能力及喜好,结合社会现实找到介绍社会思潮的切入点。但由于授课内容和授课时间限制,在课堂上介绍当前社会思潮时,有的教师无法系统地讲解,只能涉及某个思潮的某位代表人物、某一方面的观点内容,缺乏辩证的分析;有的教师只能把社会思潮的内容“精简”,导致学生学习之后依然似懂非懂,对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基本主张和价值理念等很难被准确地把握和全面地了解;有的教师在介绍社会思潮时,没有掌握其基本立场和观点,而只是针对其中的个别结论来剪裁社会现实,不能引导学生客观地看待社会问题,反倒使学生思想困惑甚至无所适从;有的教师讲解的重点是对学派林立的社会思潮中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的罗列,弄得学生一头雾水,顿时感觉索然无味。总之,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对西方社会思潮的讲解所表现出来随意性、简化性和乏味性的特点,反倒使多数学生对其知之不多、看之不清、悟之不透,往往只看到其现实性和合理性,引起思想共鸣,转而追捧,甚至盲从。要消除这种不良影响,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专家学者举办学术讲座,对大学生有影响力的社会思潮进行逐一讲解,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当前社会思潮的理论体系、思想主张、合理因素、精神实质,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辩证地、客观地评价各种社会思潮,吸取精华,弃去糟粕。使学生对影响他们的主要社会思潮有清醒的认识:“精华”部分有哪些,对于“精华”,我们是全盘吸收还是借鉴,如何根据国情适时地做出调整;“糟粕”部分有哪些,其不合理性体现在哪里等,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对西方社会思潮的作用,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批判与借鉴是化解社会思潮负面影响的良策。

参考文献:

[1][3][4][5][7][8]张雷声,李玉峰.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75,76,78,78,78,83.

[2]陈立思.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3.

[6]徐大同.当代西方政治思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177.

第8篇:观潮课文四年级范文

近年来,湘桥区委、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攻坚克难、创新发展,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升办学水平。全区教育工作取得新成就,呈现出各类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教育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教育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等良好态势,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

创建教育强区,是湘桥区社会经济发展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2012年3月20日召开的全区教育工作会议上,湘桥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2013年全面完成教育强镇创建工作,2014年创建成广东省教育强区”的工作目标。2012年6月13日,湘桥区委、区政府召开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动员会,区委书记张剑峰作重要讲话,湘桥区正式吹响创强号角。

第一部分 湘桥区教育创强总体情况

1.湘桥区教育创强政策措施

一是制定出台了《中共潮州市湘桥区委 潮州市湘桥区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的决定》,明确了创建教育强区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工作重点、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二是制定《潮州市湘桥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通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使全区教育地位、教育投入、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教育普及程度、教育管理、教育发展水平等各方面,均达到省教育强区评估验收标准,力争2014年底创建成为广东省教育强区。

三是制订《湘桥区创建教育强区建设方案》,明确各学校创强的建设项目和建设要求。

四是制订《湘桥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 工作奖励方案》,拟对通过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的镇,以及在创建教育强区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由区政府予以表彰。

2.湘桥区教育创强目标

2014年底创建成为广东省教育强区,2013年意溪镇创建成为广东省教育强镇。全区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8%以上,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毛入学率达到100%以上,初中三年保留率超98%,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超9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3%以上。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建成规范化学校。

3.湘桥区教育创强工作重点

加快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进度。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富余的校舍和教师资源举办学前教育。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2013年前建成区公办示范幼儿园,2014年前创建市一级幼儿园3所、区一级幼儿园5所。继续全力办好湘桥区集德启智学校。

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2年全区90%以上的学校建成规范化学校,2014年上半年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建成规范化学校。

提升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水平。加快南春中学争创部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工作和意溪中学内部设备设施完善工作。力争2012年意溪中学评为潮州市一级学校,2013年底南春中学创建成为部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确保2014年全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3%以上。

推进中职教育和技工教育扩办进程。大力办好虹桥职业技术学校。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至2014年,全区创建市级“德育工作示范学校”20所、市级“安全文明校园”20所、市级“书香校园”20所,推选20名学生参加三年一届的市好少年评选活动。

此外,加快教师队伍优化升级;深化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湘桥区教育创强工作进度

发动阶段:2012年6月31日前完成。主要任务是开展教育强区创建动员工作,出台相关文件与政策。在此阶段,成立湘桥区创强工作领导小组与办公室、意溪镇创强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召开湘桥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工作动员大会;印发创强相关政策文件与工作方案。

推进阶段: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创强工作,意溪镇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的督导验收。此阶段要求,2012年底前,新创建12所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全区规范化学校达90%以上;2013年底前,意溪镇完成教育强镇创建工作,并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的督导验收;2014年6月底前,全区规范化学校达100%。定期召开创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交流研究部署创强工作。

迎评阶段: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主要任务是做好迎接教育督导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

5.湘桥区教育创强资金投入

据测算,湘桥区教育创强工作所需资金约2.2亿元。这对于财政相对薄弱的湘桥区而言,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该区各级各部门把解决资金投入问题作为创强重要工作来研究,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大力拓宽教育投入渠道。降低准入门槛,打破地域界限,积极探索“合作制”“承办制”“委托管理”以及行业、企业联合办学等模式,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并充分发挥潮州侨力充沛的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和个人捐资助学,为创建教育强区贡献力量。

第二部分 湘桥区教育创强特别关注点

关注点一:教育创强,乡镇是主体。湘桥区意溪镇作为创强先行镇深入扎实推动创强工作,在短短一年时间内顺利完成了创强的主要工作任务,初步形成了全民教育大格局。而铁铺镇、磷溪镇两镇则分别在规范化学校建设及探索创强领导工作机制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意溪镇:通过创强初步形成全民教育格局

意溪镇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力量支持的方式多方筹措经费,先后共安排了1800多万元用于改善各中小学、幼儿园、成人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在义务教育方面,先后投入1600多万元,建设了意溪中学惠文楼、体育训练馆,对校容校貌进行全面美化;实施“穿衣戴帽”工程,翻新各校旧教学楼,改造各校室外运动场地,美化、绿化校园环境;完善和充实学校的功能室设备、藏书及各种教学仪器,全镇学校常规教学仪器设备基本按标准配备。在发展学前教育方面,先后投入约100多万元,合理利用撤并的春洲小学创办意溪中心幼儿园,并按照规范幼儿园的标准配置设备设施,为社会提供500多个优质幼儿学位;投入40多万元,对意溪中津幼儿园进行翻新修缮;发挥社会力量的办学积极性,鼓励民间资本创办幼儿园,全镇共创办了4所规范民办幼儿园。在成人教育和社区文化教育方面,投入约10万元资金,改造镇化技术学校,配置多媒体电教设备和其它配套设施。经过努力,全镇中小学目前已全部达到规范化学校标准,幼儿园均为达标幼儿园,意溪镇中心幼儿园顺利晋级区一级幼儿园。

意溪镇对全镇中小学布局进行全面科学规划、整合调整,将一些规模小、条件差、效益低的学校进行撤并或改设分教点,形成更为科学合理的教育布局。目前,全镇拥有完全中学1所,完全小学2所,非完全小学6所。

意溪镇已初步形成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全民教育格局。教育创强工作于2014年1月初通过省督前检查,专家组提出的整改意见也于2月底前全部整改完毕,5月份顺利通过省的验收。

铁铺镇:突破创强资金难题加快规范化学校建设

铁铺镇是湘桥区的东大门,毗邻饶平和澄海,总人口约为3.8万人。全镇现有完全中学1所,完全小学8所,非完全小学4所,民办幼儿园8所,镇化技术学校1所。2013年11月,该镇启动教育强镇创建动员工作,印发《中共铁铺镇委、铁铺镇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决定》,全镇上下围绕创强目标,真抓实干,积极推进,形成了创建教育强镇的共识和合力。

在镇、乡村经济底子比较薄弱,创强所需资金筹措难度大的情况下,铁铺镇各级各部门努力筹集资金,完成了慈云小学、笔山小学、溪头小学3个电脑室和13个电教平台的建设以及溪头小学礼堂、大门、校道硬底化建设。在此基础上,该镇继续增加投入,拨款40万元扩建铁铺中学师生食堂,拨款20万元完善慈云小学学生午休宿舍。目前,该镇正加快规范化学校建设,力争早日完成笔山、育英、溪头、石板、坎下、西陇、仙岩、坑门、嫌水坑等9所学校的规范化建设。

磷溪镇: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强领导工作新机制

磷溪镇2013年9月启动创建教育强镇工作。为加强对创强工作的领导,确保创强工作顺利推进,该镇党委、政府根据工作实际,实施党政班子成员挂点制度和驻片包干制度。每个党政班子成员负责挂点包干1至2所学校的创强相关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督导,及时解决碰到的困难和问题。驻片包干制度要求各驻片将创强工作作为中心任务,通盘考虑,科学统筹,切实做好片内各村(居)、办学单位和学校的指导协调工作,确保创强工作有序开展。同时,通过镇领导班子会议、领导现场办公会等多种形式经常性研究创强工作。镇党委书记、镇长、主要领导均下校协调解决学校在推进创强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为学校创强建设提供方便。

关注点二:教育创强,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与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是核心。湘桥区自2012年年中启动教育创强以来,两年时间内,无论是偏远乡村小学还是乡镇初中或城区品牌名校均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机,各校教育硬实力与软实力均有了显著提升。

乡村小学――奕东小学以儒家文化强校

2013年12月17日,官塘镇奕东小学举办创建儒家校园文化现场交流会,全镇中小学校长参加会议。

近几年,奕东小学以“弘扬儒家文化,创建特色校园”为主旨,绿化、净化、亮化、美化校园环境。在校道两侧设置宣传栏,在教室走廊张挂儒家经典宣传画册20余幅,在教室悬挂《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宣传条幅。各班以“宣扬儒家文化,创建班级特色”为主题,制定班名、班规、班约,开展各类班级活动,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学校充分发掘家庭教育资源,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倡导亲子共读,使儒家文化走进家庭。学校还以学生的文化基础为前提,充分体现分层要求的原则,组织精干力量编制校本教材,将儒家文化融入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教育。读本中包含儒家文化的精粹,如儒家经典中的名言、故事;唐诗宋词中的名作等。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熟读或背诵《三字经》,积累唐诗20首;第二学段:三、四年级熟读《弟子规》,积累唐诗20首;第三学段:五、六年级熟读《论语》,并能背记古诗词80首。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做到具体、周到、有效。利用早读、语文课前读、家中诵读等方式,确保诵读时间。让儒家思想的精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与人合作、谦虚礼让、孝亲尊长、诚实守信、勤劳俭朴的健康人格,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现场会上,奕东小学校长陈继天说:“我们崇尚具有人文特色的校园文化,而她应该是立体的图画,和谐的旋律,动人的华章,和风细雨般的浸润。撷儒家之韵,凝书香之魂。经过几年来的思考和实践,初步形成了儒文化特色的办学模式。下一步还需要我们全方位、深层次思考和实践,逐步形成更加美好的校园文化和教育氛围。”

奕东小学创建儒家校园文化活动取得成功,为官塘镇各中、小学创建特色校园文化提供了榜样和经验,对推动该镇教育创强工作,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乡镇中学――官塘初级中学争当创强先锋

在2013年的粤东侨博会上,官塘镇官塘初级中学的校园文化面向海内外人士展示,并在潮汕地区地方台播出,奏响了官塘初级中学争当创建教育强镇先锋的第一个强音。

借创教育强镇春风,官塘初级中学走强校道路。2013年10月,该校向湘桥区教育局提出了申报广东省标准化学校的申请,同时派出学校的部分领导,到已达标的学校学习取经。11月,在李伟雄镇长的带领下,该校陈华校长到庵埠镇学习先进理念和经验。12月,李伟雄镇长带领专家组到该校进行整体处室和硬件配套的评估,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科学的整改意见和配套方案,有效地促进了官塘初级中学规范化进程。

学校完成了校园文化配套设施的布局。教学区的文化走廊体现四个主题:心理健康、律己守法、理想志向、廉洁自律;围墙的体育文字和体育图标展现终身体育意识;德育墙的图文传承爱国教育和中华文化;板报长廊的设立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校园情愫;LED屏滚动播放各种安全标语、德育格言,使人人格净化、品味提升。

在完善硬件的同时,学校还积极提升软实力,成立了多个社团,有校园广播、棋协谜社等。成功组织了校运动会和学生知识竞赛,并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区教学观摩比赛、学生知识竞赛。学校教学活动蓬勃开展,呈现出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良好形势。

2014年3月,官塘镇创强工作全面铺开。官塘初级中学召开了全校师生动员大会,完善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创强工作具体方案。学校努力完善资料建设、人文环境建设,进行标准硬件配套,成为官塘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先锋,为创强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城区弱校――城基中学快速崛起之路

湘桥区城基中学身处空间逼仄的老城区,没有百年名校的历史积淀,没有群英汇萃的名师,办学几十年来一直名不见经传。就是这样一所初级中学,却在十多年间迅速崛起,成为湘桥区乃至潮州市公办教育的一面旗帜。连年来,学校一直以“教师最勤、校风最好、质量最优”而著称。每年“小升初”招生摇号,都有超过2/3的学生第一志愿填报城基中学,其录取比例接近5:1。学校成为学生和家长追捧的名副其实的名校。

城基中学既没有历史悠久的优势,也没有硬件优势,为何能在众多公办学校中迅速崛起,成为一所后来居上的优质名校呢?其奥秘在于成功的管理之道。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的办学理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办学水平。上任伊始,该校方卫玲校长便提出了要把城基中学办成一所平民化优质学校的奋斗目标,并提出了“精细与创新并举”的管理理念。“精细”的含义,一是要建立严谨细致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使之覆盖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二是要形成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和工作习惯,使师生将“追求完美”作为行为目标。为此,学校各部门对规章制度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补充、完善,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细致的管理制度体系,同时形成了针对每一项制度的工作机制,做到以制度管人,每一项工作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如教研活动管理制度就对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出勤签名、缺席登记、讨论要点记录等都进行了明确规定,并要求每次活动之后上交活动登记表,由分管学科行政随时检查。又如教师行为规范,对教师的思想行为、教育教学行为、人际行为、仪表生活行为都进行了明确具体的规范,其内容细致至不能在学校穿什么服装,不能在学生面前吸烟、吃零食等,从而通过具体的规范将师德师风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为使精细化管理深入渗透到每一位行政干部和教师的工作理念和工作行为中,学科还形成了工作反思制度。每周的行政工作会议和教职工工作会议上,各部门、各年级、各科组都要对近期工作进行“回头看”,找出不足之处,逐一提出改进措施。一个个小问题的不断解决,自然而然地促进了整体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年来,学校的行政干部和教师一直以工作严谨细致而著称。这种精细化工作的背后,是职业精神的支撑,是难以计数的经历、心血的付出。同时,它换来的是工作质量的胜人一筹。

创新,也是城基中学迅速崛起并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在方卫玲校长带动下,学校行政班子和教师们的新“点子”源源不断地涌现。如设立“品德进步奖”,让不是优秀学生但品德有明显进步的后进生上光荣榜,上台领奖。这令所有的后进生无比羡慕,从而激发了他们争取进步的内动力。在全市率先设立“首席教师”制,让各学科的名师发挥有别于教研组长的引领作用。开展“道德早餐”活动,让道德教育潜移默化于短小生动的活动中。开展学生心目中“最美老师”评选活动,“最美老师”的标准是什么、哪位老师“最美”,都由学生做主,让学生为他们心目中“最美的老师”颁奖。这样的活动无疑对每一位老师都是巨大的触动。

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精细与创新,使城基中学在管理上具有鲜明“个性”,也是学校得以迅速崛起的原动力。

城区名校――城南小学唱响阳光德育品牌

湘桥区城南小学是一所千年书声、百代书香、大师辈出的历史名校。一个世纪以来,学校培育了国学大师饶宗颐,原、中顾委党组书记、《百科全书》主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译著者梅益先生,原广东省省长卢瑞华先生等一大批杰出校友。百年积淀,圣贤摇篮,为该校扬帆“阳光德育”,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元素。

如何建构适合学生生命发展和素质教育发展需要的现代德育新模式,是该校长期以来一直矢志探寻的科学命题。学校从幸福生命的高度和素质教育的角度,对现代德育元素进行整体规划,以建构“阳光德育”新模式,积极探索现代德育的新内涵和新思路,为学生美丽人格播种,为学生的幸福生活奠基。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阳光德育已播撒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学校将阳光德育具体演绎为促进品德“内生外化”的校园文化和课堂模式;将阳光德育实践演化为关爱行动和低碳行为。阳光德育走进师生的美丽心灵,滋润师生幸福成长。目前,阳光德育已内化为学校的文化和办学的特色符号,催生学校的跨越发展。

学校以书香、自主、创新、健康为设计主题,在操场上设立中外名人塑雕,巨幅喷绘“唐宋诗词文化墙”,连廊区开辟“墨韵天地”“孔子文化”主题文化展,设计七条个性张扬的学科主题文化走廊,楼梯展出师生自己创作的阳光座右铭,连卫生间都别出心裁展示了学生设计的公益广告,设计制作精致典雅的读书橱窗和书画廊,传达着书香育人的气息,促进师生“以校为荣”的阳光情结,召唤学子争当阳光少年。

镜头一:每周名言警句“四个一”行动

学校组织开展“读名言警句,做美德少年――每周‘四个一’行动”活动,即:一语、一悟、一创、一行。一语:指每周撷取的一句格言,在学校电子屏幕和教室黑板的左上角写上“每周一妙语格言”,如“人贵有志,学贵有恒”“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供学生每周自读自省。学生每天踏入校门、走进教室必须读一读,背一背。一悟:学生结合自己理解悟一悟“每周一妙语格言”句子含义,并写到“四个一行动”笔记本上。一创:以“我的格言”形式让每个学生收集或自编一句与主题相关的新格言。一行:指用格言引导学生如何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行动,以行促德。最后再让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四个一行动”做一个点评,写上寄语,以提高教育效果。长期坚持下来,既积累经典文化,又陶冶情操,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镜头二:国学(潮州歌谣)进课堂

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精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国学”可以修身、明理、养性、启智;潮州童谣读来朗朗上口,趣味盎然且含义丰富,是对学生进行本土文化道德教育的生动素材。学校把国学与潮州歌谣融为一体引进语文综合活动课,形成一年诵读《弟子规》、二年诵读《三字经》、三年诵读《成语故事》、四年诵读《唐宋诗词》、五年诵读《千字文》、六年诵读《论语》等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借国学与潮州歌谣滋养学生传统文化因素,奠定做人的根基。

镜头三:舞起大课间

学校大课间开始了,同学们唱着《歌唱祖国》之歌,伴随激昂的节奏,踏着轻快的脚步,迈着整齐的步伐,昂首挺胸地进入操场,舞起大课间。少年拉丁体育舞、手语操、国语操都是该校自编的创意课间操。学校还将传统文化有效地融为一体,开展了具有浓郁潮州地方特色的太平鼓创意大课间。通过创意课间操,让欢乐的笑声从同学们心中迸出,展现城南学子的阳光活力和对健康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

镜头四:学科养成微型课

学校建构十五分钟的“学科养成微型课”,重点通过童谣、儿歌、口令等教育形式,强化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读书、倾听、发言、书写、坐姿及合作讨论等良好养成的渗透教育,立足在课堂教学中,育学、育行、育心、育志。

镜头五:校本德育教材

学校活用百年校史资源,自主研发编写了《优秀校友教我学》《小学生道德教育歌谣读本》《美在弦乐》《校园小军人》《唱唱 读读 创创》《阳光少年必唱十首歌》等校本德育教材,拓展学生德育生活视野,滋润学生健康的人格。结合潮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积淀,自主开发《潮州历史文化课外读本》,把潮州的起源、文化、艺术、建筑、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汇编为学生课外读本,走进课堂,使潮州文化在学生中得到传承和弘扬,以此培养学生爱乡爱国情怀。

镜头六:潮州工艺特色活动

独具潮州特色的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是宝贵的特色教材。在美术课、特长班学习中,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潮州特色工艺活动,让“潮绣”“潮剧”“潮州麦秆画”“ 潮州蜡石”等潮州传统文化与学生校园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从中了解、传承家乡传统文化,分享潮州工艺精雕细琢之美,以美育情,以美育心。

为深化推广“阳光教育”辐射作用,加快教育创强进程,湘桥区当前正在筹建阳光教育集团,旨在以城南小学为依托,发挥阳光教育的引领、辐射和示范作用,建设潮州市优质教育新高地,打造潮州市教育新名片。

第三部分 湘桥区教育创强工程个案写真

按照湘桥区委、区政府2012年的规划,教育创强的目标是2013年年底前完成意溪镇教育强镇创建工作,2013年9月份向省申报;2014年年底前,全区通过广东省教育强区督导验收。

到了2013年,该区创强工作却面临新的情况。这一年,原属于潮安县的磷溪、官塘、铁铺三镇划归湘桥区管辖。2013年8月14日,“磷官铁”三镇正式划归湘桥区。这三个镇均具备教育管理职能,也必须创建为广东省教育强镇。这样,湘桥区由原来一个镇意溪镇创强变为四个镇创强。

“磷官铁”三镇中小学规模普遍较小,布局分散,办学条件比较差,三个镇52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只有12所通过了规范化学校建设,全面完成创强任务困难重重。

为此,2013年10月24日,湘桥区政府专门召开了“磷官铁”三镇教育创强推进会,会上确定“磷官铁”三镇在2014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创强工作并通过省的督导验收。同时,对磷溪、官塘、铁铺三镇创强进展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与时间表:

1. 三镇要在2014年3月底前全面完成项目规划预算,细化本镇内各校、各项目建设方案,启动设备图书购置和功能室、体育场所、校园文化、校舍修缮等建设工作。

2. 4月份全面启动创强档案资料收集工作。

3. 5月底前,各镇完成完小以上学校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实现完小以上学校规范化建设达到100%的要求。非完全小学和教学点按要求配齐设备设施。

其中磷溪镇由于学校数量多、规模小、较为分散,要按照就近的原则进行合理规划和资源整合,规模小的学校尽可能设置为教学点或非完小。在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完全小学的规范化创建。

官塘镇完成官塘中学、秋溪小学、象山小学、时术小学、苏寨小学、育智学校等6所学校的规范化建设工作。

铁铺镇完成笔山小学、育英小学、溪头小学、石板小学、坎下小学、西陇小学、仙岩小学、坑门小学、嫌水坑小学等9所学校的规范化建设工作。

4. 6月底前完成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评估。

5. 7月底前完成创强档案资料整理及画册的制作工作,接受区创强办的检查。

6. 8月底前接受市级核查及查漏补缺,落实整改;向省申请督导验收。

7. 9月接受省督前检查并落实整改。

8. 10月接受省督导验收。

对照区要求,三镇之一的官塘镇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积极推进创强相关工作。

2013年11月,官塘镇主要领导跑遍每一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深入了解掌握实际情况,明确各校已有的资源及需要配套的设备设施。并邀请相关有资质的公司到中小学、幼儿园实地察看,依照创建教育强镇指标体系,做好项目预算,编制好项目预算书。经勘查发现,大部分学校还需要进行墙体、门窗、桌椅等方面的修缮,电路整改及校园文化布置,运动场地的建设也非常不足。

该镇各村领导重视创强工作,积极响应,拨出专款做好校园的美化绿化。该镇象山村投入约30万元装上安全护栏,购置新课桌椅。秋溪村投入资金约10万元粉刷墙壁、油漆门窗。石湖村主动联系华侨,对学校厕所、围墙进行改造维修。奕东村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投入资金约10万元建设以儒家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该镇各中小学校长参加了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学习借鉴,大力推广。

此外,官塘镇狠抓创强资金规划方案的落实。资金的落实是创强这项工作中重要的环节,考虑到镇经济比较薄弱,所以镇政府邀请内行人士多次进行预算。经初步预算,从最俭入手,全镇创强总投入约需950万元,上级补助约450万元,缺口500万元。而缺口部分则分别由镇村分摊负担。虽然镇、村都有很大压力,但都尽最大努力进行筹集,确保资金到位。

在这次创强活动中,该镇积极发动群众参与,积极发动乡贤捐资助学,形成人人参与、共同创强的良好氛围。

到2014年5月,磷溪、官塘、铁铺三镇完成完小以上学校义务教育规范化建设工作,实现完小以上学校规范化建设达到100%的要求。年底三镇将按时接受省教育强镇的督前检查和督导验收。

在2014年湘桥区教育创强推进会上,湘桥区人民政府区长陈鹏强调:“我们要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教育创强的战略决策为契机,大力开展教育创强工作,切实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进一步擦亮湘桥教育的品牌。”

第9篇:观潮课文四年级范文

经过这样一次“现场观察作文”的锻炼以后,三年级老师们都认识到了“观察作文”对提高学生作文质量的作用。因此,大家很热情地按照我提供的序列开始了观察作文的实验。

但是,麻烦也随之而来了——主任:就说观察你指定的那些事物,可是,我们怎么指导呀?告诉学生那些方法,但是,他们不会用呀?

当时,我很年轻气盛的。这没什么,明天,我们上一节课。我来讲一下,你们看一看。 一天下午,我又骑车来到了他们上课的学校。我只准备了一幅画——一幅四年级教材中看图作文的插图《公园的一角》。我想通过指导学生看图,让老师们了解一下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如何指导学生展开想象。 那天,四位三年级的教师全到场了。当时,我们借教室的学校校长听说我要讲作文指导课,把学校的课停了——学生上自习,全体老师都来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