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师职称工作经验范文

经济师职称工作经验精选(九篇)

经济师职称工作经验

第1篇:经济师职称工作经验范文

2、要建立科学的评聘、解聘制度。一是要制定明确的经济师评聘或解聘条件,使经济师职称评聘资格、条件、标准在文凭、著作、成果、成绩、专业工龄、政治表现等方面得到全面体现,避免职称评聘上的随意性、盲目性、局限性;二是要对现有的经济师人才进行一次“过滤”,凡在条件、资格、年度工作任务完成、实绩考核、品行、业务知识技术、成绩贡献等方面较差或不合格的经济师人员,对其职称及相应待遇予以解除,杜绝聘任长期制或终身制,消除聘任中的不正之风,把聘任工作纳入规范、合法的管理系列;三是要对已具备经济师资格、条件的人员,特别是对在政府部门已考取经济师资格的人员,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评价,及时对其聘任,聘任期限一般应为3—5年,对任期内合格的,要续聘;对任期内不合格的或有重大工作失误的要及时解聘;四是要积极实行破格聘任制,对有特殊贡献的人才,即使其资格、条件不够,也要予以及时聘任,鼓励其继续努力,为单位做出更多大贡献,避免埋没人才;五是要建立经济师定期考核制度,监督经济师正确履行职责。

3、要建立经济师任期目标责任制。经济师任期目标责任制就是明确经济师在任期内必须承担相应的科研任务、工作目标或其他目标、任务、责任并与其政治、经济待遇和是否续聘挂钩。如果具有经济师职称的人员完不成或达不到任期目标责任,不仅相应降低或取消其有关待遇,而且予以解聘;反之,对贡献巨大或突出的人员应兑现相应待遇,并给予续聘或职务提升。实行经济师任期目标责任制,以《责任书》的形式确定经济师的责任及有关内容,有利于激发经济师人员干好本职工作和力争多出科研成果、多做突出贡献的积极性,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推动金融行业经营发展,彻底改变目前金融行业经济师人才缺乏以及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制度陈旧落后、不适应未来金融竞争需要的现状。

4、要建立经济师人才科研学术带头人制度。金融单位要真正打破经济师人员“一劳永逸”的弊端,就必须建立以经济师人才为主的科研或学术团体组织,如各类学会或课题小组等,把人才集中起来重点研究攻克实用的学术或理论课题,促进一些重大科研、学术项目的论证、引进、推广、利用,使经济师的意见、建设、成果成为金融行业战略决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避免在决策、引进项目等方面出现盲目、浪费现象。同时,也要采用“一带一”或“一带多”的方法,让现职经济师人才负责培养1个或1个以上经济管理人才,带动整个金融行业管理人才的培养、成长、壮大。

5、要提高经济师人才的待遇。经济师的待遇包括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在政治方面,应多给他们订阅些专业报刊、杂志,多让他们参加单位的重大业务会议,多给他们分配些重要工作任务或调查研究项目,多让他们外出参加一些相关的学术交流(研讨)会议等;在经济方面,应让他们享受与行长(经理)或副行长(副经理)相等甚至更高的工资、福利、奖金、补助等待遇,大力营造尊重人才的氛围,使人才真正成为受人羡慕的人员。

6、要健全经济师人才再教育、再培训制度。健全经济师人才继续教育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给他们进行“充电”,让经济师人才学习、接受更加全面、新颖的学科或专业知识,使他们及时更新知识,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行业发展的需求,避免产生被淘汰的局面。目前,金融行业有部分经济师没有文凭,或者连经济文章就不会写,有的经济师还担任了相应的领导职务,可是连简短的讲话稿都不会写,事事依赖秘书参谋,这类人员有损于经济师这个极其神圣的“称呼”,可以想象他们的素质并不怎么高。这里不追究这些人是如何“攫取”经济师职称的,也不管他们是先有领导职务、后有职称或是先有职称后当上领导,只关心不管什么人,只要有了经济师这个职称,就要参加继续教育的问题。一般情况下,经济师人才应平均两年接受一次较新颖、全面、系统、深刻的继续教育,每次学习教育累计时间应不少于60天(或脱产或半脱产参加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内容应包括相关专业知识、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等,继续教育应采用与科研单位、学术团体或大专、本科院校相结合的方式。继续教育结束后要在《经济师人员继续教育情况登记本(卡)》上记载相关内容,对教育期间成绩不合格的人员责令其再学。对拒不接受再教育的人员,或再教育成绩不合格的人员不再对其进行续聘,降低或解除其相应的各项待遇。

7、要把经济师职称评聘工作纳入政府人事部门的统一管理序列。将经济师职称评聘工作纳入政府统一管理序列,是为了规范金融行业的职称管理工作。目前,金融行业特别是某些地方的金融单位,总以“钱老大”自居,蔑视政府部门的管理,在职称评聘上想怎么就怎么,甚至欺骗主管的上级部门,致使职称评聘工作出现“暗箱操作”,极不科学、规范,在评聘中出现了假文凭、假证书等“怪现象”或关系风、说情风等不正之风,广大干部职工对此意见纷纷,严重影响了金融单位的工作。政府部门统一管理,就是要对金融单位职称评聘实施再监督,对金融单位职称评聘中的不正之风、不当做法予以整改、纠正,使评聘工作沿着正确的、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和合理利用的方向发展。

8、要建立经济师人才合理的流动机制。长期以来,我国只重视行政领导的交流或异地任职,忽视了对经济师等中级以上技术人才的交流使用,事实上,经济师以上技术人才的合理流动也同样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金融行业更是如此。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建立适应人才流动和发挥作用的市场机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内地各方面的发展滞后于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由于东部、南部沿海地区制定了好办法、好措施,大批“过剩”的人才适时流向东部、南部沿海地区,其中有不少是经济师人才。有的经济师人才由于种种原因在原来的行业、单位,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但在交流后却能发挥巨大的作用,这说明有的行业、单位管理工作比较落后,不适应人才生存。金融行业的经济师人才应在金融单位之间相互交流、流动,相互取长补短、为我所用。有的金融单位规定基层单位不能聘任经济师或高级经济师的做法是不恰当的,而上级金融单位有的经济师或高级经济师不懂基层单位的经营管理工作也是不正常的。我们及时借鉴东西部人才流动的经验、做法,尽最大能力挽留并利用好人才优势,不能让一些中高级人才云集在上级金融单位闲之不用,也不能容忍一些金融单位过剩的中高级人才被白白浪费掉,要尽快建立并采取合理的人才流动办法、制度,促进中高级人才在金融行业形成上下、左右、条块之间的流动。

第2篇:经济师职称工作经验范文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G630.28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4-0157-02

一、双师型教师的概念界定

何谓“双师型”教师,目前有的学者将其概括为两种:一是“双职称型”,

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需要取得另一职称;二是“双素质型”,即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而有的学者则将“双师型”教师的理解概括为三种:一是“双证书论”,认为具有工程师、工艺师等技术职务的人员,取得教师资格并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即为“双师型”教师;二是“双能力论”,认为只要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就可看做是“双师型”教师;三是“双融合论”,即既强调教师持有“双证”,又强调教师“双能力”。但不管是哪种概括,目前教育界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一是停留在字面解释上,二是表现为较有理性的综合解释。本人认为“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对专业课教师的一种特殊要求,即要求专业课教师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和系统的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及教学能力和素质;二要类似工程技术人员那样,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质。

二、“双师型教师”不同专业的专业素质要求

高职院校的专业可按大类分为社科类(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会、法律、物流、商务等)与技术应用类(机械制造、应用化工、电子信息技术、精密加工、自动控制等)。社科类“双师型”教师应该突现以下方面的素质: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应用;良好的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信息社会、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适应和引导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应用能力;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技术应用类的“双师型”教师则应突现以下方面的素质:了解并掌握所授专业相对应行业的应用技术的动态,能够通过专业授课、实训、实习,使学生掌握就业岗位所需的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具备肯动手、勤动手、会动手的操作习惯和实践修养,引领学生走“从书本到实践,再从实践到书本”的技能提升之路;能够教育学生形成相关行业的职业素养,如维修技术人员“不怕苦、不怕脏”的品质等;能够通过应用项目的研究和应用技术的创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技术革新意识和能力。

三、以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为例构建制度,培养教师的“双师”能力

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是一所民办高职院校,学校非常重视教师的“双师”能力的培养,制定了《青年教师实践能力锻炼》的暂行规学校规定,每个青年教师一年累计要安排不得少于2个月(每个月以20个工作日计)的时间参加实践锻炼。青年教师参加实践锻炼的具体时间,由各学院(部)根据当学期教学工作安排情况、结合专业实践内容和实践方式的要求,分阶段完成。

青年教师可以采取挂职锻炼、生产实习、科研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实践锻炼,特别是要充分利用“云南经济管理职教集团”的资源优势。

挂职锻炼――人文和社会学科的青年教师可以到企、事业单位和各级党政机关以及金融机构、司法部门等相关单位以挂职形式开展实践锻炼。

生产实习――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生产、施工(管理)实习。深入企业,了解企业产品种类、技术现状、企业产能、企业存在的问题等;深入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的,了解所在实践单位的工作性质、内容,从而了解国计民生及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

科研合作――与企业进行科研项目合作,开展科学研究、新产品开发、技术攻关等。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到与企业合作的科技创新团队中去,边工作,边锻炼。

四、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各个二级学院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情况

我院财会金融系提出以人才需求为导向,让每个学生成长与发展,以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培养社会经济与企业第一线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教学上积极探索高职教育的规律,拥有一支特色鲜明、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团队,50%以上的教师是“双师型”教师(已取得注册会计师、会计师、理财规划师、经济师等资格证书)。已办有两个会计特色班,在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上作了改革与探索。我院经济系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占24%,研究生学历教师占70%以上,“双师型”教师30人,很多教师已取得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初步建立了一支教学经验和行业经验都较丰富的教师团队。我院管理系的师资队伍汇集以研究生学历为主,来自全国各名校的毕业生。他们充满激情和朝气,敬职敬业,敢于超越,积极探索和实践符合云南特点的高等职业教育,主动与社会各界、广大企业开展形式丰富多样、卓有成效的合作,在专业建设实践中形成鲜明的教学特色,形成了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外语系现有专职教师46人,均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聘请了来自英、美、韩、日等国的10多位外籍教师任教。与此同时,聘请了一批正副教授任教,形成了一支稳定高效的教师队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现有专任教师54人,其中教授职称有6人,副高级职称以上6人、讲师职称1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教师占总数的80%。目前建设有各类计算机实训室14间,电脑1200余台。并通过校企合作,与四川华迪、锐捷网络、联想集团、长城科技、南天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筑工程系汇集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优秀教师,专兼职近60名,充满朝气、尽职敬业,敢于超越,积极探索和实践符合我省特点的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系以开放和积极的态度与社会各界、广大建筑企业、水利水电公司、房地产企业开展合作。建筑工程系现有建筑材料实验室、建筑力学实验室、工程造价实训室、工程测量实训室、房地产综合实训室,在完成理论教学计划的基础上,与企业共同探索将相关岗前知识和技能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组织巩固强化培训,充分发挥实训教学环节的优势,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力。

五、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院教师队伍中年轻教师所占的比例较大,缺乏一定的工作实践能力,他们是从学校到学校,理论知识扎实,缺乏一线工作经验;从企业请来的一批双师型教师有实践工作经验,但对教学教法缺乏一定的技巧,并且工作较忙,无法静下心来从事教改工作。

六、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方向培养的举措

1、从入口上把好关,招聘教师时优先考虑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专职教师,没有一批稳定的双师型专职教师队伍无法保证职业院校的专业特色和学生培养的质量。

2、校内培养

年轻教师学习力强,接受能力快,可塑性强。通过学院的各类活动培养年轻教师的双师素质。学校首先从制度上规范,学校的中青年教师每年必须有2个月的企业锻炼的经历。各个二级学院通过各种活动,培养老师的实践能力,如商学院通过创业大赛活动把教学和企业管理能力紧密的结合起来通过创业项目的立项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通过学生和老师与企业的紧密合作,能力不断得到提升。还引进昆明插花花艺协会,把学生的创业教育和协会的工作协调起来,培养一批花艺师从事技能教学工作。

3、校企合作

2009年由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牵头成立了云南经济管理职业教育集团,职业教育集团的成立在新形势下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促进职业院校与企业优势互补的职业教育发展新途径和新模式,是在民办职业教育体制下探索如何发挥民办机制优势的难得机遇,新组建的云南经济管理职业教育集团,拥有包括职业院校、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在内的183个理事成员单位,是一个跨地区、综合性、多功能、多层次的产、教、研联合体,是目前我省唯一一家由民办职业学院牵头成立的职业教育集团,集团的成立是我省民办教育蓬勃发展的客观需要、也为我省民办教育做大做强构建了优势平台。学院可以充分利用集团的优势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深层次合作。从而把青年教师尽快培养为“双师型教师”提供了保证。

七、总结

“双师型”教师绝非仅指“双证书”教师。放眼未来,“双师型”教师还不是理想的高职教育教师,未来理想的高职教育教师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上应呈现整合的“一”,而不是目前所强调的“双”,“双师型”教师也只是我国现阶段高职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性的必然产物。

【参考文献】

1、王俞,职业院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j]经济师 2004.07

第3篇:经济师职称工作经验范文

关键词: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

会计一般情况下有三种:一是普通会计人员,即从事记账、算账的会计人员;二是监督会计的人员,包括CPA(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注册会计师,简称CPA)和政府审计部门的审计人员;三是会计的管理人员,也就是总会计师,具有高级会计师(简称高会)职称的会计人员。

可见,高会主要是对单位内部的监督和决策,而CPA主要是对单位外部的监督。如果从条件、途径、职能等方面比较两者,可以说高会是CPA的进一步提升,因为高会不仅仅是CPA这样一种职业资格,更重要的是一种综合性的职业能力。

一、高级会计师

高级会计师(Senior Accountant),是我国会计专业技术职称中的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名称的中文简称或具有该任职资格的企业、机关中会计专业人士的职务名称。它起源于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70年代末期,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属副教授级职称。其取得不但须参加全国开卷统考《高级会计实务》科目,还需进行答辩和评审环节。知识要求全面,重视实际工作能力和理论水平,侧重于计划、控制、管理,很有一定难度。

高级会计师除应具备一般会计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外,还需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丰富的经济工作实践经验,能掌握国内外现代的经济管理科学方法并了解发展趋势;能解决重要经济活动中的实际问题,提出有价值的政策性意见,达到社会效益显著;培养中级以上会计人才任务。

二、注册会计师

注册会计师(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of China,英文简称为CPA),是指依法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且能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委托中介审计、独立审计执业和提供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的资格名称或具有该资格的专业人士。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从西方引进,属舶来品。主要考试划分为专业阶段闭卷考试《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和综合阶段考试(职业能力综合测试),在专业知识方面属专家级别,具有很高的社会认可度。

三、条件

1 高级会计师

我国高级会计师评审制度缘于国务院于1978年9月12日颁布了《会计人员职权条例》,已有30余年的悠久历史。

参加高级会计师考试具备的条件,首先较系统地掌握经济、财务会计理论和专业知识。

其次,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丰富的财务会计工作经验,能担负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一个系统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

再次,取得博士学位,并担任会计师职务二至三年;取得硕士学位、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结业证书,或大学本科毕业并担任会计师职务五年以上。

最后,不但要求有一定学术成果,还对英语、计算机等诸多方面都有严格要求,甚至基本排除了专科学历的申请。

其实,这些条件早在1986年国务院就制定了,可想而知,定位之高,完全体现了国家对高级会计师人才的重视。

2 注册会计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3年第13号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其执业资格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在事务所有法定审计签字权。

注册会计师的考试科目较多,知识面广,合格率低(约10%左右),而且是闭卷考试,对知识的掌握要求高,注重理论,考题超级难,属典型的魔鬼型考试,国际权威不言而预。

四、从业方向

高级会计师一是担任单位的总会计师或CFO(Chief Financal Officer首席财务官,简称CFO),作为单位财务和会计领域的领导核心,参与拟定单位经营的重大计划和方案,成为领导班子或董事会的重要成员;二是财务总监,代表企业所有者对经营者和重大经营活动、决策方案实施监督、制约。

注册会计师有两种去向:一是进入会计师事务所,有两年审计工作经验后可申报转为注册会计师;二是不进入事务所,可先加入会计师协会,成为非执业会员,非执业会员入会后要参加继续教育,才能使资格永久保留。

五、展望

高级会计师,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高会的职责不能仅局限于进行财务运算和计算净资产收益率,还应参与股东价值管理、投资风险以及信息获取等领域,将理论知识成果转化为实际运用,还能将实践经验提升到理论高度,用于指导社会实践,产生社会效益。同时,高会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丰富的实务经验,具备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协调能力,而且要具备组织领导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及与国际接轨的能力。

注册会计师,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特别是我国经济与国际市场的日益融合,市场对注册会计师的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注册会计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链条的重要一环,确立‘以诚信建设为主线’,要不断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推进新准则与国际准则的动态趋同战略,这是我国注册会计师未来发展的关键,也是帮助我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

第4篇:经济师职称工作经验范文

一对经济数学师资队伍现状的调查

本文所研究的地方性本科院校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多是近年由地方性师范专科学校升级而成的综合性院校,笔者本次抽样对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文理学院、湖南科技学院、邵阳学院等四校(以下简称“四校”)进行了调研。文中时段数据为2009年9月1日至2010年12月1日,时点数据截取2010年12月1日。

(一)年龄结构

经汇总基本数据,四校均设有经济管理类专业,担任经济数学教学的教师总计31人,但年龄结构不尽合理。31人中以青年教师为主,40岁以下青年教师26人,占83.8%,其中30岁以下教师14人,占45.1%,30~40岁教师12人,占38.7%,40~55岁4人,占12.9%,40~55岁成熟教师不足,55岁以上1人,占3.2%。

(二)学历情况

四校担任经济数学教学的教师学历结构以硕士研究生为主,具有本科学历教师仍占一定比例。硕士研究生共19人,占61.2%;具有博士学历教师2人,占6.4%;本科学历教师9人,占29.0%;另外还有在职就读研究生4人。

(三)职称情况

四校职称结构不尽合理,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明显不足。31人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5人,占16.1%,其中具有正高职称的教师1人,仅占3.2%,数量明显不足。近年,担任经济数学教学的教师主要来源是高校应届毕业生,教师职称结构以中级和初级为主,43.4%的任课教师具有中级职称,具有初级职称的教师占34.7%。

(四)双师素质情况

本文所指的双师素质指具备高校教师资格,且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实际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四校担任经济数学教学的教师双师素质有待加强,具有双师素质教师8人,占25.8%。目前,主要来源有二:一是来自数学系理论数学专任教师,22人,其中具备双师资格的仅3人,占13.6%;二是来自经济管理系专业课任课教师,9人,其中具备双师资格的为5人,占55.5%(表1)。

(五)参加培训情况

教师实践能力培训不足。从四校担任经济数学教学的教师参加培训情况看,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教育教学理论、学历培训、其他各类短期培训及业务培训,分别占全部培训人次的31.1%、23.3%、20.5%、25.1%。

二经济数学师资队伍形成的原因分析

经济数学师资队伍形成既有历史原因又有其现实原因。

(一)历史原因

经管类专业办学历史不长,地方性本科院校由师范专科学校升级而成,经济管理类专业均为近年新设,四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在同类型学校中较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具体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担任经济数学教学的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成熟业务骨干教师不足。年龄结构不尽合理,未形成合理梯队(40岁以下任课教师占83.8%);职称结构不合理(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占16.1%,其中正高级职称仅3.2%,中级职称教师占43.4%,初级职称占34.7%);双师素质不强,且培训不足(具有双师素质的占25.8%);教师实践能力培训不足。二是骨干教师队伍薄弱。职称结构偏低,正高级职称人员太少;教研、科研成果不足,对经济数学的教学教改问题研究少,用数学工具研究经济与管理问题的科研甚少;社会行业实践、教学实践经历不足,很多教师将经济与数学完全脱离,将经济数学课上成了数学理论课,学生兴趣不大,效果不佳;教学工作量偏高。三是教师来源渠道单一,双师素质不强,初级职称教师过多。担任经济数学教学的教师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教师比例仅为25.8%;学术氛围较闭塞,经济数学的学术交流活动尤其少,近乎为零。

(二)现实原因

现实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师生对于经济数学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尚未到位,没有形成共识。笔者口头采访了12位经济管理系的教师,有7位认为经济数学就是数学课,在校学习时就觉得枯燥乏味令人头痛,甚至有人不愿谈起;笔者随机采访了21位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有16位学生认为,老师教什么他们就学什么,没有思考过,学习目的主要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有3位学生认为学好经济数学是为了考研,因为经济数学是国家统考课程,有2位学生认为,学好经济数学是自身兴趣。二是师资队伍分类管理不够。院系领导文山会海式的行政事务性工作较多,对经济数学的教学思考缺乏深入,大多认为学生没意见、能够维持就行,反正经济数学跟专业办学的关系不大,思想上将经济数学等同于数学,管理上表现为粗放管理,谁愿意上此类课就上。三是骨干教师队伍培养、管理不足。

三经济数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与措施

地方性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加强学科、专业带头人的培养,改善师资队伍职称结构,重视“双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注重动态管理。

(一)提高认识,尽快达成对经济数学教学重要性的共识经济数学课程是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通过对经济数学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获得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其后续的进一步学习、掌握更深层次的经济数学计算方法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并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经济、管理等学科领域内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在培养经济管理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社会正在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拓展了数学的应用范围,与此同时,人才需求市场也相当明显地表现出了对富有数学素质的专门人才的渴望,尤其是在经济领域,企业越来越关注从业人员的数学素质,以便能有效地、定量化地解决开放性的、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1]。经济应用数学的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而意义深远的任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众多有志有识之士共同努力[2]。对于经济数学重要性的认识,关键在院系领导和任课教师,而学生站的角度没有教师高,多数是被动学习,当然,能否变被动为主动、变漠视为重视,有赖于师生的共同努力。

(二)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培训工作

近年来,学校专任教师的主要来源集中于高校应届毕业生,他们只经过基本的岗前培训,缺乏相应专业实践、及对行业领域的了解,这就形成了在一段时间内,教学内容结合相关行业具体实际较少,尤其针对技术更新较快的行业领域,这些问题尤其突出。在经济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还要学会“数学地思维”,学会应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3]。作为经济类专业的基础课和应用数学的一部分,应用尤其是在经济领域的应用,应是“经济数学”课教学目标的核心。如果它不能体现时代特征和要求,不能更多更好地反映数学在经济领域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不能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无疑偏离了教学目标[4]。因此,应注意结合专业建设与发展实际,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培训工作。多渠道培养年轻教师,各校应增加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并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可以考虑聘请综合性大学商学院客座教授和企业高管进行学术交流,使学术空气处于开放状态,开阔师生视野,使经济数学真正具有经济“味道”,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三)建立一支动态管理、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

第5篇:经济师职称工作经验范文

摘要:论述了“双师型”教师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队伍的建设对策。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 双师型 师资队伍 建设

近些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各项政策的正确指引下,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民办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职业技术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了迅速发展和提高。

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师资队伍的作用。同样,民办高职院校要想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要想把学校办出特色,在激烈的社会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建立起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是关键。作为一名在高职教育岗位上从事多年高职教学及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者,并在民办高职院校工作过多年,就如何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搞好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这一课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民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要求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各级各类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任何一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规模、数量、素质水平的高低是高职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是衡量一所院校的重要标志。在民办高职院校,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学院发展建设的重要工作。

在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活动中,由于培养人才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师资队伍有别于普通高等院校师资队伍,更注重教师的技术应用素质。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搞好理论教学,另一方面要强化实用性、技能性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体现出了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必须是“双师型”,即走上讲台是讲师,走进工厂、车间或实验室,就是工程师。显然它比一般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更实际。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要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变化的要求不断更新,充实新知识、新技术,从而要求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要解放思想、不断研究新问题,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要有创新精神,跟上本专业时展的步伐。

在民办高职院校中,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既要将本专业技术理论应用到生产实践当中去,又要培养造就出高水平的职业技术型人才。显然,民办高职院校唯有抓紧加快内涵建设,着力提高办学质量,以鲜明的办学特色,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才能尽快树立高职教育这个大品牌,其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则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因而,必须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双师型”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对专业课教师的一种特殊要求。近些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民办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各地区都有许多高等职业院校,规模扩张太快,致使“双师型”师资队伍缺乏,这也成了民办高职院校面临的突出问题,表现有如下几点:

1、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数量少,质量低,达不到规定标准。

从本人了解的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组成情况来看,担任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大部分是来自于高等院校近几年毕业的研究生,这些教师比较年轻,工作热情高,学历比较高,他们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具有新观点,理论功底比较好。但是由于他们走上教师岗位时间短,教学经验不足。年轻人志向远大,对未来充满期待,由于民办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限,薪酬和各项福利待遇不高,一时达不到个人的期望值,这些年轻教师心态不稳定,处于观望状态,当理想的岗位来临时,他们就跳槽走人,所以造成民办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不稳定,人员的流动是一种常态化。

对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教师,主要由两部分人员组成:

一是刚刚毕业于高等院校的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到校任教,他们刚走出高等学校,理论知识掌握的比较好,这是他们的优势。但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与生产实际联系比较紧密,培养的学生要求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有专业操作技能,然而,这些年轻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的能力和经验,所以在专业教学实践环节方面存在许多困难,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目的,离“双师型”教师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二是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一部分来自于高等院校退休教师;有的来自于企业和科研部门退休的工程技术人员;还有的来自于部队退下来的,从事教学和科研技术工作的教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这部分老同志,来自于教学单位的老教师教学经验比较丰富,在教学工作中起着骨干作用,但他们缺乏生产实践经验;来自于科研和工程技术岗位的老同志,他们的工程实践、专业知识丰富,积累了一生的宝贵经验,对于专业教学方面十分难得,在培养学生成为懂理论、会操作、有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难能可贵。但这部分教师的弱点是缺乏教学经验,他们是合格的工程师,但不一定是合格的教师,同样达不到“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2、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按要求,不够合理。

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年龄分布处于“哑铃型”,一是年轻教师多,这部分教师刚毕业于高等学校就走进高职院校任教,他们的特点是充满活力,富有激情,但缺乏经验。年轻教师进校的时间比较短,职称普遍比较低,在年轻教师中,高学历低职称是一种普遍现象。

在民办高职院校中,另一部分教师来自于退休人员。这些人来自于高等学校、科研、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等,他们的年龄偏大,大部分职称比较高。所以在民办职业学院年轻教师多,年老的高职称的教师多,而中年教师比较少,年龄分布中间有断档现象。

分析职称结构:民办高职院校中,高级职称比较多,如高级工程师、副教授级教师比较多。助理级的教师比较多,而讲师级的教师比较少,所以职称结构也是两头大、中间小,处于“哑铃型”。由于民办高职学院的体制原因,机制比较灵活,在教师队伍建设上,重招聘、重使用、轻培养,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拿来主义”现象。在教师队伍中,年纪大的老教师相对比较稳定,而年轻教师,由于在职称评定、劳动保险、薪酬福利、住房婚姻等许多方面,与其心里的预期目标差距较大,而不稳定。进出频繁流动性较大,所以在年轻教师中培养“双师型”人才,困难较大。即便学校将其培养好了,也容易跳槽走人,奔向他处,给学校带来损失。

3、教师缺乏主人翁责任感,临聘思想是一个普遍现象。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多年以来,教育公有制国有化占主导,这种观念已经深深植根于人们的头脑之中。改革开放以后,打破了国有化单一体制,各种所有制应运而生,民办高职教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了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多年来形成的公办教育的观念对人们影响极深,对年纪大的教师,尤为突出。当他们走进民办高职学院从事教学工作,总有着一种临时受聘的感觉,很难让其树立起“主人翁责任感”,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完成任务,应付局面的现象时有存在。主动而深入地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大胆而热情地提出改革意见,增强创新意识略显不足。

再加之开办高职教育的投资人,大部分都是创办民营企业,富有成就的企业家,他们常常把成功的企业经验和做法引入到办学之中,有些做法与办学有一定差异,容易引起教师产生不同的想法。

4、国家近些年来,虽然重视民办高职教育,出台许多优惠政策,但对民办院校的建设投入还很少,学校的发展建设主要靠企业家自身的投入和办学的有限收入,使得民办院校的办学条件与同类型的公办院校差距较大,由于此类原因,也给民办院校教师队伍的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

三、加强民办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针对民办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和提高,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做好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人力资源规划,立足长远、实现合理配置。

在学校组织职业教育的过程中突出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的思想,将教师个人的价值实现给予尊重,使学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通过对师资人力资源的规划,明确学校在未来发展中的总体人员需求情况,促进人员的合理流动,使学校能够获得需要的人才,做到人与事的有效结合,实现教师个人价值的满足。在规划的过程中要做到以教学为重点。制定出所需高级、中级、初级以及教辅人员的总体方案,确定所需教师的数量和各层教师的任职条件。建立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职业技术教学首先要冲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才管理制度,加大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使职业技术学校人才的管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建立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民办高职院校特别要注重突出办学特色,建设好特色专业,建立起一支以“名师”为主导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以满足社会需求的特色型人才提升学校人才培养水平,增强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以此促进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提高。

首先要广招人才,使教师队伍在人员数量上得到保证。在人才引进方面,不但要在高校毕业生中吸收优秀学生来校任教。更要面向社会广招人才,特别注意引进在企业、科研等单位专业对口的专业技术人才来校任教,他们实践经验多,实践能力强。对他们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培训,使之胜任教学工作,实现由“工程师”向“讲师”的过渡,真正实现“双师型”。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不但要挖掘社会上的潜力,而且也要挖掘教师个人的潜力。要提高教师个人的潜能,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要求教师一专多能,送教师到企业、科研部门、高等学校进修培训,还可以定期安排不同层次的教师到国外学习提高。

引进高校优秀毕业生到校任教也是有必要的。因为他们年轻,思想解放,思维新颖、没有旧框框的束缚;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新、技术新。来校任教可使师资队伍增添活力,改革的意识强。但他们的弱点是理论强而实践操作弱,需要派他们到与专业相关的企业或科研部门进修提高,增强实践操作能力,实现从“讲师”向“工程师”的过渡,也实现“双师型”。

2、树立人才市场观,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结合、以专家型为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要打破本校本部门教师大而全、小而全的人才观念。树立面向社会招聘教师的大人才观,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需求相适应。各个高职院校对老专业进行改造,并开设了许多新专业。然而一所学校不可能具有各专业、各学科需要的所有教师,为此,学校可以到社会上广招教师,对本校有关专业所需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可以到企业、科研部门、各专业团体聘任。这些具备多年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专家,到学校做兼职教师,可以弥补学校教师数量的不足,也可以填补校内教师实践经验少,动手能力差的缺欠。并且也可带动和指导校内教师,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这些专家根据他们多年实践经验对学校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许多意见,有利于教学改革。这样教师队伍可以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培养的学生专业技能比较强,受到社会欢迎。

我国已加入了WTO,与国外的交流日趋频繁,很多国外的专家学者也愿意来我国学习和工作,职业技术学校也需要培养大批外向型的人才走出国门,到国外去留学和工作。为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我们可以大胆地聘请外籍专家学者或工程技术人员来职业技术学校任教。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学到国外的新技术、新观念、先进的管理方法,还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一所高职院校来说,有的专业和学科教师缺乏,但有的专业和学科教师也可能出现过剩现象。各个学校的人才储备情况都不一样,可以将各院校的教师和专业技术人才建立起一个网络,各校达成协议,在各自的教学需要时可以互相联系,互相帮助,互通有无。这样一来,既能保障教学需要,又可以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做到人尽其才。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大人才观、并增强校际之间的协作。有利于人才培养,教师个人也受益。

3、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当前,在市场经济情况下,民办高职院校有许多优势,机制灵活,自较大,可以制定适合办学育人的政策。高职院校也应该引入竞争机制,不拘一格选用人才,做到能者上,庸者下。评出名教师、名专业。为本校教师创造出更多条件,树典型,对教师要做到在生活上关心,在工作上支持。热心为教师服务,使优秀教师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

在教师的待遇上实行多劳多得、优劳多得,重奖有突出成绩的学术教学骨干,敢于让教师队伍中的庸者下,使教师队伍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破格提拔优秀的人才。在教师职称评聘工作中冲破论资排辈现象、让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使职教的师资队伍水平高、充满活力。通过对这一人力资源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实现以下几方面的目的:

求才。学校通过各种渠道扩展人才来源,保证广招来的优秀人才,量才使用,委以重任。

用才。学校对选用的人才,通过一定的管理措施充分合理地使用,做到人尽其才、发挥其潜能,用好人才,为他们提供发展的空间和动力。

育才。在使用人才的同时,还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培养,使人才适应社会进步、市场发展的需要。

第6篇:经济师职称工作经验范文

的关键因素。本文解析了高职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在职称结构、教师专业背景、兼职教师以及双师培养等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与措施。

关键词:复合型商务英语师资 双师型教师 专业背景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职院校纷纷开设商务英语专业,商务英语师资建设成为研究关注的重点,然而此类研究大多仅限于理论探讨,缺乏详实的佐证资料。由此,本论文在解析商务英语专业和教师素养的基础上,采用文献搜集法,依据自2003年以来提交申报的各级别高职商务英语类精品课程资料,剖析商务英语师资队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同类课题的后续研究,提供可供借鉴的数据资料。

1 高职商务英语及复合型商务英语教师

1.1 商务英语

商务英语是现代商务和应用语言的相互融合的产物,是以适应职场生活的语言要求为目的的行业英语,其内容涉及到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国内一些学者将其归类为复合型学科。近年来,高职商英专业一直承担着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的任务,培养在各种涉外商务活动的复合型英语人才。由此,其专业通常定位为“培养英语+商务的复合型人才”。

1.2 商务英语教师的专业背景分类

高职商英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复合型必然要求商英教师的知识和素质能力结构具备复合性特征[1],这

样才能满足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按目前国内学者的理解,我国商务英语教师的专业背景分为以下几大类:

一类:传统的纯英语语言文学或英语教育的教师。此类教师的专业背景与商务知识并无任何关联,而且大多缺乏相应的商务实践活动。二类:接受过正规学科教育背景的商务英语教师,如英语本科+经济学或商科类硕士(英+经、商);本科是英语专业但为商务方向。三类“双师型”商务英语教师。这一类教师的构成比较复杂。英语本科+经济、管理类职业或执业中级以上证书;其中部分教师通过参与商务实践或自学考证等方式成为复合型商英教师。四类:分为:本科或硕士阶段均为商务相关专业。五类:其他。

1.3 “双师型”商务英语教师

2 现状调查与结果分析

教育部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合格学校评价体系中规定,“双师型”教师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教师:①有两年以上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指导本专业实践教学,具有中级(或以上)教师职称;②既有讲师(或以上)的教师职称,又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的专业职称;③主持(或主要参加)两项(或以上)应用性项目研究,研究成果已被社会企事业单位实际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里的职业资格证应该是指参加并通过了由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以及国家劳动部统一组织的相关专业的中级以上考试,从而获得的(执)职业资格证、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与商务英语专业有关的此类资格证为:经济师、国际商务师、中级以上翻译资格证以及律师等。

本文是基于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和高职院校对外公布的院校级别和省级精品课程申报资料,分析并获取高职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的一手资料。

2.1 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在职称结构、兼职教师情况、专任教师相关专业背景以及双师型教师现状等。

2.2 调查对象

为客观了解近年来高职院校复合型商务英语师资建设整体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本文依据全国22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59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精品课程的课题负责人、主讲教师410人,及95名兼职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广东、浙江、湖南、山东、辽宁等省被抽样的商务英语精品课程多达5个以上。

2.3 调查结果与分析

高职商务英语精品课程课题负责人、主讲教师队伍情况如下:

2.3.1 职称情况

调查表明:156名商务英语教师具有高级职称(教授、副教授等),占38%;中级职称为153名,占37.3%;初级职称教师只占24.6%。表面看商务英语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分配较合理,然而在高级职称教师中,专业背景涉及商科、经管、经贸类专业、企业实践经历以及拥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仅有76人。

2.3.2 专兼教师情况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指出:兼职教师与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数之比达20%以上为优秀,10%为合格。调查中发现,33个学院的商务英语精品课程拥有兼职教师,无兼职教师的为26个;专兼教师比例符合教育部提出的优秀标准的仅有23所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

2.3.3 专任教师的专业知识背景

调查结果表明:第一类(本、硕专业)纯英语背景的教师为321,高达78.3%;第二类有商务英语背景的教师为47人,12.2%;第三类“双师型”商务英语教师为9人,占2.2%;第四类商科或经济管理类专业等背景教师是28人,占6.8%;其他为5人,仅占1.2%。

2.3.4 双师型教师

196人拥有“双师型”资格的教师,占总人数的47.8%。其中,104人持有各类职业资格证书;37人具有企业实践经历;有55人达到双师素质。但是仅有24人拥有符合教育部的双师型职业资格证,占持有证书教师的比例仅为2.4%,其余97.6%为行业协会、认证机构或国外认证机构颁发的资格证书以及教育部专门开展的短期培训资格证,而具有双师资格证书又有企业实践经历的只有37人,占19%。

3 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职称评审与师资建设相背离

高级职称的商务英语教师往往是该专业的负责人、带头人或者骨干教师,但是,其自身专业背景知识的不足、企业实践履历的缺乏,造成目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师资结构矛盾,结果商务英语课程建设、专业改革、教师团队建设等很难开展[2],制约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其主要原因是各类高职院的教师职称评定,基本与普通本科高校扭在一起,没有突显高职教育的特色,如不区别对待,势必造成高职教师职称评聘的导向与高职教育对教师素质能力的要求相背离。

3.2 专业知识短板的制约作用

目前除了少数从事商务英语教学工作的专任教师比较符合复合型商务英语教学条件外,大多数商务英语教师并无相关专业背景,尽管其深厚的外语教学功底和扎实的英语能力在英语教学方面具有优势,然而其先天商务知识的欠缺势必将商务英语课变成机械的英汉翻译课,背离了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型的特点。

3.3 真正的“双师型”素质教师缺乏

首先,双师型教师不到所调查人数的一半。其中,真正拥有符合教育部规定的持证双师的数量极少。

其次,许多院校商务英语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存在标准低、认证混乱,以及缺乏对“双师型”教师的评价和奖励制度等问题。另外,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然而由于各类高职院校缺乏长远的眼光,既不重视在职教师企业顶岗锻炼,又不愿意对在职教师的专业培训进行投入,结果在职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包括教师定期到企业交流实践等,基本上还只是在学院范围内各自实施,没有在面上形成制度。

3.4 兼职师资建设困难重重

在专职“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或在多数专任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现状下,具有扎实技能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是弥补这一缺口的有效师资力量。然而,目前高职商务英语兼职教师严重数量不足,势必导致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发展与社会实际相脱节。

4 高职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4.1 职业教育特色的职称制度亟待建立

从高等职业教育长远发展来看,其职称评审和晋升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教育部门应出台适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教师职称评聘标准,将专业、行业影响力和技能考核等级等列为重要指标。建立一套有别于高校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人员系列,又有别于技工学校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系列的实训教师职称系列。其中,商务英语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应当纳入重要的评审体系之一,这将有利于复合型高职商务英语教师队伍的建设。

4.2 复合型商务英语教师培养趋势

4.2.1 顶岗实践培养“双师型”教师

近年来,一些院校出台政策选派商务英语专任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经验的做法,同时采取配套措施,激励和鼓励有能力、有潜力的教师通过与外经贸一线岗位的交流,成长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这一做法,值得在全国范围内借鉴、推广。

4.2.2 校企合作培养复合型教师

校企合作培养师资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增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类专业与行业、企业的密切程度,有利于实现校企合作共赢的和谐发展局面,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复合型商务英语师资培养问题。

4.2.3 “三能”教师替代“双师型”教师

当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必须从“双师素质”的教师过渡到体现高职特点的“三能”教师,即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训,还能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3]。

4.3 多方协作,建立稳定持久的兼职队伍

商务英语兼职教师的实践技能和经验是校内专任教师不可比拟的,同时也是不可替代的。因此,要从政府、社会、院校多个层面系统解决。教育部门应制定有利于高职院校引进兼职教师的机制,切实加强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环节。同时,各类院校应将商务英语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纳入学校建设,提高兼职教师队伍的管理高度。包括提高兼职教师的待遇,提升其在校的地位,为教学工作建立灵活的管理制度。

5 结语

商务英语的学科交叉性以及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对从事该专业教学的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不光要具备扎实的英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掌握必备的教学理论、教学技能,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坚实的商务背景知识[4]。因此,复合型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成为了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梅.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8(5).

[2]何建菊.对高职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河南科技学院报,2011(2).

[3]丁金昌.高职院校“三能”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2(7).

[4]万连增,李海川.双证书模式下高职商务英语教师的发展[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10).

第7篇:经济师职称工作经验范文

关键词:双师型 职业教育 教师队伍

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国家建设的全局。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技术工人短缺的调研报告》中的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国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技术工人的比例不到4%(西方发达国家达到40%),而企业需求的比例是14%以上,供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经直接影响到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刻不容缓的历史使命。要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能力的学生,就需要有高水平的教师,只能讲不能练、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是不可能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的。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对此必须有一个十分清醒的认识。教育部周济部长今年三月二日在全国职教经验交流会上讲话指出:“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促进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和多样化。重点是要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继续大力推进双证书制度,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前在高职院校内部仍有部分同志对此认识不足,在实践中仍习惯于沿用普通高校的管理模式。近几年,各高职院校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量的扩张和新校区的基本建设上,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注重不够、研究不多、投入不足,其生存和发展充满着内忧外患。唯有抓紧加快内涵建设、着力提高办学质量,以鲜明的办学特色、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才能尽快树立“高等职业教育”这个大品牌,其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则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

1.

当前对“双师型”教师理解上的误区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提出,反映了高职高专教育自身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双师型”教师在专任教师中的比例,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结构性指标,“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专业示范技能和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条例,各院校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制定“双师型”素质的标准。当前对“双师型”内涵的认识主要有二个误区:

“双证”即双师。职教界对“双师型”教师有一种理解,认为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和职业资格证)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从形式上表明了“双师型”教师要重实践的特点,忽视了在职业资历格认证不健全的今天,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水平是否等价,以此为依据作为是否是“双师型”教师认证的标准值得商榷。在现实生活中,为拿证而考证甚至于以钱买证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个别培训机构,利用办学水平评估对“双师型”教师有要求之机,搞所谓的速成培训,这大大地削弱了职业资格考证的严肃性,也影响了“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的导向。

“双师”即教师+工程师。认为“双师型”教师就是教师与工程师的简单叠加,或简单地理解为既具备教师的能力,又具备工程师的能力。从工作对象看,工程师面对的是物,而“双师型”教师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从知识和能力方面来看,工程师要熟悉生产、技术、工艺和管理,并能解决生产现场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而“双师型”教师必须将生产、管理的知识和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吸收内化,并能有效地再现、传授给学生。因此,“双师型”教师是两者在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等方面的有机融合。

2.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和影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因素

据中国职教师资状况调查资料表明,高职院校66.6%的教师是所谓的“三门”教师,即从家门-大学门-高职院校门。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是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大问题,切不可掉以轻心。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专业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较差;师生比过高,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师生比超过1:20,有的甚至高达1:30以上;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理论课教师、文化课教师比例偏高,实验、实习指导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比例偏低;高职称、高学历和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高素质教师偏少;年龄结构不合理,45岁以下教师比例过大;师资培训培养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国家人事部门的人事政策和学校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相对滞后。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因素:

传统观念作祟。我国自古把技术、技能看成是雕虫小技,掌握一定技艺的人只能被称为工匠,地位卑贱,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得不到社会应有的尊重。我国当代职业技术教育起步较晚,高等职业教育起步更晚,职业技术教育的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高职院校的主要领导大多是从普通高校选调,学科教育的背景较深。

师资来源的渠道单一。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都是普通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有的高职院校还规定本科生只要211高校的毕业生。应该看到的是,越是办学水平高的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学科教育的痕迹和背景越重,对职业教育的理解深度往往不够,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较为突出。

专业课教师从事实践培养和训练的机会较少。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的扩招太快,教师普遍授课任务较重,一般周课时都接近20节课,而且各高校编制太紧,编制审批部门不是按高校相应师生比来批编制,仅是逐年略有增加,编制增长速度严重滞后于学生数的增加,学校很难抽出教师参加专门的实践培训或到企业顶岗实训。

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待遇偏低。许多高职院校非教师系列职称教师的津贴比同级教师系列职称教师的津贴要低一个档次,使得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觉得地位低人一等,容易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双师型”教师培养投入大。“双师型”教师既要提高基本素质,又要提高专业实践技能,更要不断接受专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培训的费用较高,目前高校普遍在建新校区,资金缺口本来较大,难以承受高昂的培训费用。

职称评审的导向作用不突出。现行的职称评审对高职院校的教师与普通高校教师没有区别对待,对高职院校的教师职称评审仍然偏重学术要求,而对技能考核则没有要求,这与高职教育的本质不相适应。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还脱离不了普通高等教育的阴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说起来并重,但实际上实践教学还是比较薄弱。这既有是囿于普通高等教育模式的束缚和认识的问题,缺乏足够数量的“双师型”教师也是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因素。高等职业教育要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技术、技能型教育,就必须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笔者所在的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就如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谈几点看法:

转变观念是培养“双师型”教师取得成效的保证。高职院校大多数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由于他们都来自普通高校,学科教育的烙印较深,他们中的许多人对参加专业技能培训不感兴趣,甚至有人认为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是因为不能胜任理论课教学而为之。因此,要对教师加强职业思想的教育和引导,使他们从思想上重视职业技能的培训并积极主动投身于职业技能培训之中。

要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使“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在德国,政府要求职业教育师资报考人员要有一年以上工作经历或在地方院校毕业后取得教育部高级技术员证书,修完大学四年学业后通过国家第一次考试,然后到职业学校实习一年半至二年,再参加国家第二次考试,通过者方可取得职业教师资格证书。我国目前可参照高教司在高职高专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对“双师素质”教师的认定办法执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尽快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这是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所在。

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路子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关键。要逐步实现教师能够从知识型向技术、技能型转变,努力做到高职院校既出人才又出成果、也出产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和新实验、实训项目的开发,主动到科研设计单位兼职和与企业联合申报科研课题,参加项目设计,从生产实践中为学生寻找综合毕业实践课题。要办好教学工厂,形成定型的产品,让更多的教师有机会承担产品的设计和工艺管理等专业技术工作。我院数控加工中心承接了徐州驻军炮架生产任务,结合学生实习,既锻炼了教师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技能,还为学校创收40余万元。

“访问工程师”模式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突破口。学校每年可以利用暑假等时间,安排教师到专业对口的企业,通过挂职顶岗、合作研发等多种形式强化实践技能,提高双师素质。几年来,我院与苏州工业园区旭电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已连续四年安排教师到旭电公司手机生产线顶岗锻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教师在公司实地接触到先进的专业生产设备、技术和工艺,及时了解专业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丰富了实践经验,增强了专业技能。教师回来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教师工作室”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一个好方法。让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教师负责一个实验或实训室,可以将这样的实验或实训室直接命名为某教师工作室,既改善了教师的教科研条件,也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例如,我院计算机系将网页制作实训室命名为“万辉网页制作工作室”,刘万辉老师利用指导学生兴趣小组活动和实训的机会,指导学生先后为院招生就业处、宣传部、市委组织部和部分系部精心设计制作了网站,并负责一些网站的日常管理,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加强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于2001年底在天津成立,该基地在进行硕士等学历教育的同时,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培训的重点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和现代教育手段、方法。该类基地是高职高专院校培训“双师型”教师的重要阵地,也应当成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的来源地。

拓宽师资引进渠道,扩大兼职教师比例。要加大对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力度,工程硕士要求具有2年以上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才能报考,应作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一个重要来源。兼职教师是高职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社区学院兼职教师占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二,加拿大社区学院兼职教师达到80%以上。企业里也不乏博学善辩之才,要有计划地聘请本地区、本行业的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我院通讯工程系聘请了市电信、移动和联通公司的多位技术部门负责人担任客座教授,并将这些企业建成院外实践基地,安排师生到生产一线现场实践。

要充分发挥职称评审的导向作用。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的特殊性,尽快出台高职院校独立的教师职称评审标准,要把技能考核作为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的主要指标,适当降低学术要求,真正体现高等职业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素质要求。

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待遇。“双师型”教师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有较高水平或造诣的教师群体,承担着较一般教师更为繁重的工作任务,因此,应制定“双师型”教师的奖励政策,使“双师型”教师在晋升职称、出国培训、工资津贴等方面享有相对优厚的待遇,以保证“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稳定。我院近几年申报的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3人、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5人,市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都是“双师型”教师,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当然,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比较复杂,因时间、因专业和因人情况千差万别,有的还涉及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不能套用一种模式,更不能搞一刀切,要从本校实际出发、结合地方及区域经济发展情况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熊熙.加快实施高职两年学制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4(27)

[2]覃丽.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途径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4(11)

[3]张社字.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障碍与实现路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4(7-8)

第8篇:经济师职称工作经验范文

【关键词】知识产权 专利工程师

一、前言

随着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大幅上升,企业对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全国各地关于专利工程师需求缺口大的新闻比比皆是。如: “知识产权工程师年薪10万缺人干”、“武汉专利人才缺口逾千名”、“深圳知识产权人才缺口达7000人”、“湖南需培养专利管理人员5000名”等等。关于专利工程师(或知识产权工程师、专利管理师)的招聘信息也常常充斥在各大招聘网站。为了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的真实信息,课题组通过对知名招聘网站――智联招聘网站的招聘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

二、分析方法

2013年8月10日,课题组在智联招聘网站分别对北京、上海、江苏、湖北、湖南、广东等地区两周天内关于“专利工程师”的招聘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当日共有招聘信息1082条,剔除掉重复的信息,实质有692条,其中企业254条,所和中介机构共438条。考虑到所主要招聘专利人或者专利人助理,所以课题组仅对企业的254条信息进行分析整理。

三、分析结果

(一)招聘职位称谓多达10余种

调查发现,招聘职位分别有专利工程师、知识产权工程师、专利管理师、知识产权管理师、专利专员、知识产权专员、知识产权法务、专利管理工程师、知识产权主管、专利主管等11个称谓。众多职位名称中,“专利工程师”使用最多。可以看出,“专利工程师”这个称呼相对来说被业界接受。其职责内容不仅仅限于专利,还涉及到企业整个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及制度的建立等等各项工作。招聘“专利专员”这个职位的单位的岗位职责内容则主要是跟专利有关的事项,所以相对于“专利工程师”来说,是个更小的群体。在分析招聘职位的单位时,我们发现一个现象,招聘“知识产权顾问”和“知识产权法务人员”的单位大多是管理咨询机构、评估机构或者销售机构。而招聘“专利工程师”、“知识产权工程师”等职位的则主要是生产型企业、科技型企业。另外企业招聘职位的称谓也反应出企业知识产权水平的高低,知识产权水平较高的企业才会细分知识产权岗位,如知识产权工程师、专利工程师等,一般企业笼统招聘知识产权专员、专利专员、专利主管、知识产权主管等,说明这些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处于起步阶段。

(二)招聘数量地区差异很大。

当日收集的信息中,不同地区招聘信息的数量差异很大,692条招聘信息中,广东最多,312条,北京其次,共204条,上海、江苏随后,分别为85条和81条,湖北、湖南、陕西数量较少。 见图2。招聘信息数量的多少,其实与当地经济活跃程度正相关,与当地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更是正相关。2012年我国专利授权量排名前十的省市如下表。

2012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排名前十位的省区市中,排名前六的均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区市),这六个省(区市)占据了全国31个省(区市)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64.8%。发明专利数量多、质量优,科技研发能力就越强,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也会更大,区域竞争优势也就越显著。发明专利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正相关的对应关系,这是得到经济学理论充分论证的规律。区域经济活跃与招聘信息活跃度也是正相关的。

(三)岗位职责内容繁多

课题组仔细对比了各招聘单位的岗位职责,然后逐条进行归类,把对同一事务性工作的不同描述进行归纳总结,大体包含如下事项:1.建立并推动公司知识产权战略的落实和相关制度、流程的建立及执行;2.日常信息检索、专利检索、情报搜集,帮助专利挖掘;3.完成或协助完成专利申请文献的撰写及OA答复、技术交底材料的撰写;4.参与公司相关项目的立项,撰写项目专利查新报告、侵权分析报告,并提供设计规避和后期风险预防策略;5.承担公司内部知识产权培训与知识产权咨询工作;6.负责公司知识产权数据库的维护;7.负责公司相关档案、文档的建立、维护;8.负责企业知识产权的申请及流程事务;9.协作处理侵权及诉讼事务;10.完成或协助完成公司知识产权的许可、转让、或合作事项;11.公共关系。

当然,不是每个招聘单位的专利工程师的工作职责都完全相同,这跟该企业的规模、企业知识产权理念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有关。比如,企业知识产权水平处于起步阶段的,那么专利工程师的主要职责就是申请与维护等基础性工作,如果企业知识产权水平较高,那么专利工程师的职责内容就会涉及信息检索、专利挖掘、侵权分析、分先规避等内容。

(四)薪资水平

在招聘信息中,在薪资那一栏,绝大多数企业都写的是“面议”,但是还是有部分企业有明确公示。少数企业开出的工资在4000元/月以下,多数企业为月薪6000元左右,月薪超过10000元/月的企业不多。

通过上面的数据我们大概可以推算出,企业专利工程师的收入一般都在年薪10万左右,不同地域不同企业会有差异。不过需要特别说明一下的是,在招聘信息中明确薪资水平的企业主要是北京、上海和江苏的,而这三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中国居前,所以可以推测出在国内其他省市(除广东外),专利工程师的年薪可能不到10万。

课题组对月薪超过10000元的企业做了仔细分析,发现这样的企业的招聘要求中有更高要求,如,要求海外工作经验或海外留学经历、要求特殊工作经历(年限)、要求更高学历学位等。另外就是招聘的职位更高一些,比如招聘的主管、经理级别。

(五)任职资格

不同公司岗位职责稍有不同,所以任职资格要求也有不同,我们归纳总结为以下几条:

1.学历要求。招聘单位对应聘对象的学历要求,64%的单位要求本科及以上,12%的单位要求硕士及以上,少数岗位要求博士学位。当然也有些单位要求大专及以上。还有19%的单位没明确标明学历要求,不过从其岗位职责和其他要求来看,基本属于本科及以上。企业对知识产权人才的学历要求主要以本科为主,要求硕士以上学历只有12%,与其他职业相比对学历的要求并不高。面对每年几百万大学毕业生,企业尽情享受人才高消费,但是对知识产权人才却只要求基本的本科学历,说明知识产权人才的缺乏。

2.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要求。关于招聘对象的专业背景要求,涉及如下几项:(1)知识产权专业(2)法律专业(3)理工科专业(4)经济管理专业,其中绝大多数要求理工科专业背景,占比71%。要求所学专业为法学或知识产权的超过20%,其他专业只占到5%。不过,要求理工科专业背景的,后面一般都有一条,就是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或者相关工作经验。要求是法律专业的,有的还特别标明是本科工科法律硕士。这从侧面反应了知识产权工作的复杂性,涉及多学科,企业需求的是复合型人才。

3.外语水平要求。所有公司都要求必须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和沟通能力,尤其要求对技术文献/专利文献的阅读及书写能力优秀,部分公司要求口语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外资企业对语言能力要求更高。少数企业要求海外工作经验或海外留学经历。

4.相关证书要求。在所调查的招聘信息中,没有一家企业要求必须拥有某种职业证书,但是有68%的企业把具有专利人证书或律师从业资格证书作为优选条件。上海的企业有把“专利工作者证书”“专利管理师证书”作为优选条件的。江苏的企业有把具有“知识产权工程师证书”作为优选条件。有企业把同时具有专利人证书或律师从业资格证书作为优选条件。

5.工作经验要求。统计的招聘信息中,所有的企业都要求具有相关工作经验,只是对工作经验的描述稍有不同:有要求“有专利工作经验”的,有要求“有行业研发工作经验”的,有要求“有事务所工作经验”的,有笼统说“要求有行业经验”,还有要求“有专利管理工作经验的”。

6.基本素质要求。基本素质包括三方面,一是要求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二是要求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三是要求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所有公司都有这样的要求。

7.工作态度要求。所有公司都要求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细心。 有接近20%的企业要求能接受弹性工作时间,能承受经常出差或海外出差的压力。

8.优选条件。优选条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证书,前面已经介绍过,具有专利人资格证书和律师从业资格证书的优选考虑,上海的企业对“专利工作者证书”“专利管理工程师证书”也有优选考虑,江苏的企业对“知识产权工程师”证书优选考虑。同时具有专利人资格证书和律师从业资格证书的更优选。

二是工作经验的可以优选考虑。工作经验包括专利事务所工作经验、行业研发工作经验、专利工作经验等。

三是外语能力或者说是海外工作经验。

作者简介:

第9篇:经济师职称工作经验范文

一、商业经营师是根据商业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在以经营为主的岗位上达到五级的营业人员中设置的业务技术职务,不是业务技术称号。其主要职责是:参与部组的经营管理,并为其决策提供依据;解决业务技术难题;培养中高级营业人员;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经营师职务名称可按商业工种(行业或岗位)确定,在经营师前冠以工种(行业或岗位)名称。

二、商业经营师职务聘任制,先在商业营业员中试行。设立经营师职务的试点企业的条件是:工业品零售企业,一般年经营额为200万元以上,粮油食品、副食品、土特产品零售企业为75万元以上,洗染、照像企业为50万元以上,基层社为150万元以上。并且,劳动管理工作扎实,培训考核制度健全,技术工人结构合理。

三、申报商业经营师必须在本行业工作十五年以上;技工学校或其它职业学校毕业,或经过自学、职业培训,达到同等水平;经五级营业员培训合格;遵守国家的政策、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本职工作,工作业绩突出。

四、商业经营师必须在主管部门核定的比例限额内,采取考核、考试、评审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评定、聘任。考评的内容,分为职业道德、劳动态度、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工作业绩。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劳动、商业、粮食厅(局)和供销社或劳动部、商业部统一组织命题。对职业道德、劳动态度、操作技能、工作业绩的考核,由考评组织采取现场操作、工作记实、模拟工作、业绩答辩、自我评价、顾客评价、职工评价、领导评价等形式进行。

五、商业经营师的比例限额应以符合设立经营师职务条件的企业的营业员总数为基数,控制在2%以内。津贴标准等问题,均按照商业部、劳动部《关于商业行业实行技师聘任制的实施意见》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对商业经营师要建立业务技术档案。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地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续聘或解聘的依据。在聘任期间,如发生重大责任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或不能胜任本职务工作的,经有关部门批准,解除聘约。

七、商业行业经营师聘任试点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商业主管部门在当地劳动部门综合指导下,与商业行业技师聘任制工作统筹考虑,制定实施细则。各地先选择三至五个企业,填好商业经营师试点企业申报表(见附件3——略),报商业部审批后,进行试点。当地劳动部门和主管部门要对试点企业进行验收。对不符合规定和标准的企业,不能聘任经营师。验收合格的地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可逐步推开。

实行经营师职务聘任制,是一项新工作,政策性很强。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从严掌握,切实保证质量。要严格按照经营师任职条件、考核标准、比例限额等规定考评、聘任。对遇到的问题要及时报告商业部、劳动部。

附件:如文。

附件1:商业经营师考核标准

1.精通主营商品的性能、特点、用途、产地、生产季节和使(食)用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能熟练地为顾客提供咨询服务,并指导消费。

2.熟悉并能运用商业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艺,掌握顾客心理,融洽气氛,解决矛盾,激发顾客购买欲望,促进商品销售。

3.能熟练地运用美学原理、广告艺术、商业文化陈列商品,使陈列能突出商品特点,美通大方,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

4.能根据商品构造原理,熟练地组装、调试、演示及简易维修商品,使商品的使用价值保持最佳状态。

5.能运用科学方法,较好地保养商品,使其正常损耗减少到最低程度,并能维护与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

6.对一些需要在经营过程中加工的商品具有再加工、精加工的高超技艺。

7.能根据有关质量标准,鉴别商品真伪和质量,维护企业和消费者利益。

8.能了解各种票证的发放原则、使用方法、兑换程序,并能按规定熟练操作。

9.熟悉并能执行国家有关价格、专卖、合同、食品卫生、计量、质量、商标、供应等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做到依法经商。

10.了解主营商品购、销、调、存等环节的历史情况和市场供求动态;能及时搜集市场信息,分析市场变化趋势和柜组销售情况;能编制有关计划和报表;能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能取得较好的经营效益。

11.熟悉与经营有关的会计知识和财务制度,掌握经济核算方法和要求,能对主营商品购、销、调存的盈亏进行核算。

12.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能解决经营中的难题,并能总结和传授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中高级营业人员。

(各专业、工种的特殊要求可暂参照有关标准、规定执行。)

附件2:商业经营师试点企业验收标准

1.试点企业要符合设立经营师企业的条件;

2.评聘的经营师要符合申报条件、考核标准等要求;

3.考评经营师必须经过培训、考核、评审等必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