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范文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精选(九篇)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

第1篇: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范文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物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征之一,是能现学现用,学以致用。教师轻松、有趣地把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就能激发学生兴趣,放松心情,积极调动思维和教师配合,并且踊跃加入到课堂活动中。

二、重视学法设计

教师在进行教法设计时要进行学法设计,在教学的过程中适时进行学法指导。学法设计以章、学段为单位整体设计为宜,因为这样可以在一个更大范围内对学习过程有一个整体规划。学习方法有很多,结合生物教材可以进行如下几种学习方法的指导:

1.整体学习的方法

运用整体―局部―整体的思路进行教学。这样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2.实验―探究的方法

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讨论交流法

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按学习小组分组讨论,学习思辨方法、表达方法,讨论则可以发展学生的交流能力。

4.整理归纳的方法

提炼要点,如列表、画结构简图归纳知识体系等。

三、使主体作用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依据学生对生物学的认识规律,在每一个环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如在实验探究法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首先,以学生实验为核心组织课堂教学,学生始终置身于亲自动手实验和积极思考的学习情境中,既要动手操作,又要动眼观察,还要动脑思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其次,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立性,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并通过实验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参与了实验的探究过程,而且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精神和合作精神,提高了生物科学素养。

第2篇: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范文

关键词:情境教学;高中生物;问题;应用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对当前新型教学模式的革新存在一定的影响,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式教学的应用存在策略问题。为提升情景化教学在高中学生生物学习中的辅助作用,本文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3册必修本为例,对情景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有效应用策略进行探究。

一、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及教学策略应用不当等因素,目前,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教学过程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忽视了生物学科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第二,高中生物教师以完成课堂教学进度为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锻炼[1]。第三,实践课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缺乏足够重视,实验课时较少、实验内容较为空洞,不利于学生的设备操作和实际生物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为提升高中生物的教学效果,下文对情境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

二、高中生物课堂问题应对的“情境教学化”策略

(一)创设自然生活情境,深化学生课程理解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包括生物个体在生存、演化过程中的活动规律和生命现象,与自然界的发展演变有着密切联系,因此生物学科的课程内容与人类的生活高度相关[2]。高中生物老师在课程进行传授时,可以创设自然生活情境,对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生命现象、自然规律进行取材,以生活视野捕捉情境创设的材料,并与课程的具体内容相结合,挖掘生物学科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以生物知识解答生活中生命现象的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科探究兴趣,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

例如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三章“基因的本质”,主要介绍人体内的主要遗传物质DNA,并讲解其分子结构以及在遗传活动中的作用。由于大部分学生对DNA概念的认知处于初级阶段,但对遗传学的兴趣较为浓厚,生物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偏好进行自然生活的情境创设。具体措施包括,教师可以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好自己与父母等直系亲属的合照,在课堂中对各家庭的遗传效应进行简单分析,还可选择部分遗传特征较为典型的学生进行重点探究。例如脸部肌肉的酒窝形成、眼睑的层次、有无耳垂、卷舌能力等。通过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融合,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深化课程内容理解,提升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生物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课堂主体,在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授量,忽视了学生的接收效率以及对课程内容的自主思考与探讨。在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对生物的各类生命活动以及生存现象进行了专业的分析与讲解,专业术语使用率较高,理解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同时由于学生被动接收知识,对学习效果的提升具有一定影响[3]。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物问题情景,围绕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切入问题,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直接性灌输方式,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解答。

例如在人教版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的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介绍神经调节活动中的条件反射现象。反射过程可归纳为:人体的感受器受到一定刺激后,细胞由相对静止转变为显性活跃,带动神经中枢对刺激信息进行分析,再通过传出神经将信息传输至效应器,由效应器做出应答反应。该过程涉及人体的多种神经系统,学生在理解方面存在一定困难。生物教师可通过创设生物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进行直观思考:用橡皮锤对膝盖下方的韧带区域进行叩击,小腿会反射性抬起;在三国时期,曹操手下的士兵只是看见梅子,嘴里便开始分泌唾液,能否用该章节知识对此类现象进行解释?学生围绕生活中的各类条件反射现象进行探讨,通过实际现象加深对反射过程的理解。

(三)创设生物实验情境,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在高中生物的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目标中,每一章节都需增加实验探究教学的课时,辅助学生进行本章节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开设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补充与完善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知识讲授,通过生物实验操作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吸收、深化对生物科学的认知,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研究对照实验的记录总结规则、锻炼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以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4]。为实现学生的生物学科综合素质的提升,生物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创设实验情境,辅助生物课程教学。

例如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的第二章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介绍了细胞中含有的糖类与脂质的类型、作用。教师根据章节内容,创设实验情境,对生物组织细胞内部的还原糖和脂肪进行简单检测:实验器具包括蛋清、苹果、马铃薯、花生等生物组织,蛋白质、葡萄糖、淀粉、脂肪、氯离子等化学试剂,以及双面刀片、小型试管四支、显微镜等器具。实验过程中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负责检测一种生物组织的还原糖或脂肪含有情况。学生在检测前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学科知识,对该生物体内部的物质种类进行预测,接着将各类试剂与对应的物质进行接触,通过物质组织表面的实验反应,检测其内所包含的物质种类。生物教师创设实验情境,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素质。

三、结语

“情境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多方面的学习辅助,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树立独立思考意识,同时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素质教学背景下的高中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情境教学的应用,可推动素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成洁珊.关于情境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13(11):119,15.

[2]陈宝定.高中生物“情境-问题-探究-应用”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学生物学,2013,29(04):6-8.

第3篇: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范文

关键词:生物化学 多媒体 教学 高职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153-01

生物化学是医学基础理论课中一门难度较大又非常重要的基础课,它具有理论性强,内容抽象,代谢途径相互联系,错综复杂,教学知识表达困难,容易令学生感到枯燥,难以理解记忆的特点。加之高职高专学生理论基础参差不齐,对学习比较情绪化,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于枯燥的内容则学习效率较低、学习积极性下降,自控能力不强,更有一些学生沉迷网络,或看小说、休闲杂志打发时间,或本末倒置以社团活动为首位,不愿学习。[1]基于以上两方面都增加了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进行《生物化学》教学的难度。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有许多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可以动态、形象、直观地展现各种复杂结构及其代谢变化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可以扩大课堂信息容量,随时补充学科新进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2]本文笔者将就PPT在高职生物化学教学中的部分具体应用进行探究。

1 使用“动作按钮”优化概念图

概念图是知识表达所采用的一种方式,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它的内容和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很丰富的,把每两个概念之间用连线或词语联结起来所形成的知识图可以准确简洁表现出人们心中的概念、知识和理论。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使用概念图在新课教学及复习中应用均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繁杂的科学理论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图表的认知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对信息的分析能力。是传统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常用的辅助教学手段[3]。

传统教学中通常会以板书或挂图的形式展示概念图,板书的优势在于可以一步一步的展示各节点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但高职教学课堂要求信息量较大,使用板书会浪费大量时间;若使用挂图虽然节省时间但是会导致一次性释放的信息量过大,不易被学生理解;使用PPT展示概念图就可以扬长避短,可以设置每个节点的播放顺序,清晰的展示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另外,如果有某些节点是需要深入讲解的就可以将此节点设置为动作按钮,有利于知识的扩展,扩大了课堂信息量,又不破坏概念图的完整性。

2 使用“动作路径、Flash”优化动态过程示意图

生物化学教学内容中会涉及很多动态的连续的过程或是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通常使用了挂图、模型等一些辅助手段进行动态过程的讲解,但是由于实体教学的局限性,学生无法深刻体会到过程的连续性和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在PPT课件制作中可以采用图形、动画的方法使学生生动直观的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例如,在胆色素的代谢教学时,可以原有示意图为基础将各种胆色素绘制其中,并利用自定义动画中的动作路径使各种胆色素组分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动态的展现出来;再如复制、转录、翻译过程均可以此种制作方法用动画形式表现和描述。

通过插入一些已有的Flash也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例如,生物氧化过程中的电子传递链是教学内容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若利用Flash课件形象地展示电子传递链组分在细胞膜上的定位、电子传递过程及与ADP磷酸化的偶联机制,就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既生动又易懂,又使学生记忆深刻。这些内容又多是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这些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 使用“插入视频、音频、图片”优化文字教学

作为基础学科,生物化学在整体医学教学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它需要以医用化学、医用生物学、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等已学过的学科为基础,所以不可避免的会复习使用到已学过的以上学科的知识,而大部分高职学生基础知识并不牢固,如不进行有效复习将不利于新课的讲授,另外生物化学中的化学符号众多,其中包括大量的化学结构式,在生物化学实验中也会用到的各种仪器,比如烧杯、分析天平、高效液相色谱、分光光度计等。教师在传统方式教学中,根本无法将这些学习内容很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使用PPT插入视频、图片即可解决这一难题。生物化学的学习内容中各种营养物质的代谢最终都会涉及一些代谢异常的疾病,此时需进行病例教学,例如:讲到中老年人常患的疾病如高血脂症、肥胖、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痛风等时,可适时插入相关疾病病人的病状及变化的视频、音频、图片资料,让学生具体感觉到这些疾病离我们的生活并不远,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事例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的课堂教学效果。以事实说话,不仅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除此之外,还可以增加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4 使用“控制工具箱中滚动条”优化病例教学

当一张图文并茂的幻灯片说明文字过多不能全部展示时,若分成几页显示,上翻下翻很不方便,即可使用滚动条,例如,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需进行病例教学,仅仅通过图片、视频并不能完整描述疾病症状及发展过程,辅以文本病历将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最好的表现方式是文本病历和疾病图片、视频同时显示,这时就可以使用滚动条。

使用PowerPoint中的多项功能,可以优化高职生物化学课堂教学,它图文并茂,将单一的文字转化成生动的语言和多彩的画面,逼真的图像和动画效果可以最大限度的展示生物分子的立体结构和化学变化过程,给予学生多感官刺激,变抽象为直观、复杂为简明、枯燥为生动活泼。可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掌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参考文献

[1] 陈秀兰.高职新生学习状况调查和对策[J].科协论坛,2007(5):85-86.

第4篇: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生物化学;教学效果;医学专科

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因其基本概念多,理论性强,内容抽象,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为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专科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的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以生物氧化单元为试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我们的实践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本校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大一4个班12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2个班63名学生,实验组2个班62名学生。2个班级学生均经2015年高考统一招生录取,随机分班,学生年龄、性别、高考成绩均具有可比性。教材都选用由何旭辉主编、2014年第7版《生物化学》[1],使用该教材配套的教学大纲。本研究选取生物氧化章节内容,教学时数为3学时,同一名教师授课。

1.2研究方法

1.2.1教学安排根据大纲要求,对照组和实验组课堂教学时数均为3个学时。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讲课,学生听课,课后完成作业,完成教学大纲规定内容。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具体教学流程如下:教师在课前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相关资料:2份微课视频(包括NADH电子传递链和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生物化学精品课程网站学习内容(.zjmc.net.cn:6678/TEST/)、教学课件、课前练习、课前学习指导等。课前学习指导的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程序及任务、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在课前完成课前练习的批阅,总结课堂需要解决的重难点问题,安排课堂活动。课堂教学的前1/3时间用于对课程内容的重难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解答课前练习中集中出现的问题。课堂教学的2/3时间设计基于游戏的学习和基于问题的学习两个课堂活动。电子传递链的知识点非常抽象,难以理解,通过游戏环节让学生扮演电子传递链的不同组分,模拟电子传达的过程,加深理解和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基于问题的学习主要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课前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讨论案例:(1)患者误服苦杏仁数粒,出现头晕、头痛、呼吸加快,之后出现发绀和昏迷现象。检查:血中查出氰基,尿中硫氰酸盐浓度增加,动静脉血氧分压差缩小。初步判断患者为哪种中毒?该中毒的生化机制是什么?还有哪些抑制剂引起机体中毒的机制与此类似?(2)2001年9月23日傍晚,4例患者先后承接10吨2,4-二硝基苯酚的装车业务,由于需要倾倒物料,操作时面临飞扬的化学粉尘气流,接触了大量2,4-二硝基苯酚,于9月24日凌晨3时起,以几乎同样的中毒症状相继由120急救车送入浙江省东方医院就诊。2,4-二硝基苯酚曾用作减肥药,其机理是什么?现在已不使用了,因为大剂量摄入会引起生命危险,如上述患者,这是什么道理?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案例分组(5人/组)进行分析讨论,派代表进行汇报,并负责回答其他组的提问。教师适当点拨和鼓励,引导讨论方向,最后教师补充总结。教师根据小组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给学生打分,记入平时成绩。1.2.2教学效果评价教学结束后,通过2种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1)通过网络问卷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diaochapai.com/in-dex),从学生反馈的层面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评价;(2)生物氧化章节理论课结束1周后对学生进行课后测验,2组学生均采用同一套试卷闭卷考试,考试内容为生物氧化章节的知识点,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和案例分析。测验成绩≥85分为优秀,60~85为合格,<60分为不合格。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问卷调查结果

本研究共对实验组发放调查问卷62份,回收有效问卷6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认可度较高,认为翻转课堂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难点,培养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参与度,培养学习自主性,并且表示愿意采用翻转课堂进行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

2.2课后测验成绩

实验组学生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学生平均成绩和优秀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不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3.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改善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知识的传授提到了课前,并且通过课前学习指导和课前练习来保证课前的学习落到实处。课前练习和反馈也使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该模式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保证学生课堂上的高参与度,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我们的研究结果也印证了翻转课堂的这些优势。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翻转课堂有很高的认可度,有超过70.0%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更有助于他们掌握知识的重难点,培养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参与度,培养学习自主性,并且表示愿意继续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课后测验包括对基本知识点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平均成绩与优秀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翻转课堂有助于促进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不合格人数较少,但是统计学分析显示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该研究仅对生物化学的生物氧化章节内容进行了翻转课堂的实践,翻转课堂在整个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还需进一步实践探讨。目前,翻转课堂在医学高等教育中已有一定范围的应用和实践,如医学统计学[2]、生理学[3]、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4]等,也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不过,翻转课堂将增加学生课外的学习量,对于理解和记忆难度大的内容比较适合,有些简单的内容并不需要此模式,用传统的讲授法已可解决。

3.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关键

第5篇: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范文

【关键词】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探讨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以及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规律及其与复杂的生命现象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一直被学生认为是很抽象的、难懂的、难记忆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好生物化学,达到教学目标,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至关重要。我认为要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作为生物化学教师关键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培养和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是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的最好方法。当学生对某学科知识产生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由此可见,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前提。上好生物化学的第一次课,重视学生的首因效应。一般说,第一次课是学生最具有好奇心的一次课。怎样抓住他们好奇心,是我们生物化学老师应认真考虑的问题。我们必须用学生能理解的事物来引入我们的教学内容。一方面调动学生思考生命现象的本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便于学生以后的进一步学习。通过对知识结构的讲解,给他们以学习方法的指导。开篇有益,对后面的具体内容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以后的每次课我尽可能将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他们了解到生物化学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和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学习的兴趣。

二、以探索式教学为主导,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多边互动教学机制

传统的教学,强调其知识性,着力于把最成熟、最正确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自然是必要的。然而,对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要求,这又是不够的。科技方法和科学思维是最具生命力、最具创新性的因素,必须在传授科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掌握先进科技方法,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应具备的特点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多边互动教学机制。教师应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焕发出课堂的生命力。做到师生互动,融为一体。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灵活应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新课的引入以启发式为主,以简单常见的生活现象入手。如以我们每天的饮食入手,以学生关心的形体美为导言,如何能享受美食,又能健美,引入各个物质代谢的讲解。通过多样互动的授课形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生物化学课程与许多学科相互渗透,内容复杂。应该如何恰当地选择、处理和传递教学信息,进行高效率、最优化地教学呢?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出发,活用教材,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1、注重难点、抓住重点,强化重点内容和知识点的教学

生物化学由于其分子结构和代谢的复杂性,被许多人认为是天书。学生学习时普遍感到难度较大。因此,针对生物化学的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教学大纲,明确区分哪些是重点内容,哪些是了解和参考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着重讲解重点和知识点,浅显的或扩展的内容可以留给学生自学或浏览,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重点内容的强化学习、知识点的系统学习、难点与疑点的分析与讨论,将繁杂的内容形成若干个知识内核,使学生易于消化理解、学习针对性强。糖、脂和蛋白质代谢,是生物化学物质代谢的中心,对于生物化学这门课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对物质代谢篇的介绍讲解中,我将生物氧化一章调到代谢篇之前先行介绍,让学生首先对生物体中能量产生的主要形式——生物氧化有一个了解,然后再在各种物质的代谢过程中,穿插介绍能量产生的步骤及其计算。这样将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结合起来讲授。使学生明白了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轻松地掌握了代谢的真谛和知识。同时将三大代谢的相互关系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到各种物质、各种生化反应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起生物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的概念。

2、趣味引导式教学

生物化学中有许多原理比较深奥、难以理解,如果采用传统的直接讲授方法,学生必定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若在教学中讲述一些有趣的见闻、运用一些形象的比喻及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使深奥的理论浅显化、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必然也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我们在讲到氧化磷酸化时,如果我们只用非常专业的语言讲解呼吸链的一长串的酶促反应,然后再讲解ATP生成和利用,其结果学生往往是一头雾水。为了帮助学生能够理解生物体内能量转换过程,我们用水轮机发电的原理和过程来比喻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的过程。水轮机发电的原理是所有学生都能理解的能量转换方式,把水的势能转化为电能。水的势能只有转化为电能才可能被各种电器所利用。同样,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只能是ATP的化学能,而不能利用糖、脂肪、蛋白质的化学能。细胞内把营养物质的化学能转化为可利用的ATP的化学能,这个过程就是氧化磷酸化。通过教师的形象比喻,学生才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觉,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了记忆,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如,为何重金属中毒,喝牛奶可以自救;为何动物冬眠不会冻死;为何人不吃肉也会长胖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就可以使学生轻松地掌握这些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加强实验教学,将板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

1、加强实验教学

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生命现象的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生物化学实验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生化基本原理的必须环节,在生化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我们按照"少单一、多综合,少验证、多设计,少演示、多操作"的原则,合理优化组合实验项目。如实验内容不仅涵盖了糖类、蛋白质、核酸、酶、代谢等相关实验,而且包含生物化学的核心实验技术如电泳、层析、离心、滴定技术等。特别注重综合性的实验。例如将多糖、蛋白质、酶、核酸、脂类等生物活性分子的初级制备、分离纯化和系统的分析鉴定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充分体现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特点,力求满足学生实验技能全面培养的需要,适合学生能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2、将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

针对生物化学课程内容抽象、繁琐的特点,传统的黑板式教学法已难以适应现代生物化学教学的需要。而多媒体教学能使难于理解的生化机理通过图象、图表、文字、数据与动画演示结合融为一体,直观地表现出来,能显著提高生物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如关于蛋白质空间构象的内容,十分抽象,教师难以讲授清楚,而学生通过观看二维、三维的彩色图片,就可以轻易地理解有关的复杂问题,自然地掌握了蛋白质一、二、三、四级结构等有关概念。又如关于DNA复制,教材和黑板式教学均无法良好地表现这一连续的多步骤动态过程。如应用多媒体教学,将DNA复制的详细过程做成多个图片来展现,将全过程制作成动画加以播放,教师再借助这些媒体素材,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辅以讲解答疑,学生就可以清晰明了地掌握DNA复制的整个过程。

总之,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通过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探索式教学为主导,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多边互动教学机制,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加强实验教学,将板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等,努力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使生物化学教学日臻完美,实现教书育人,培养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艾育芳: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2]杨涛:浅谈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5(2):127。

第6篇: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设计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异常紧密,很多的生物知识都在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同时生活中的很多常识也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题材,曾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做过一个非常恰当的比喻:如果将一勺盐放在你的面前让你吃下去,你肯定会选择拒绝,但是如果用这一勺盐烹调出一碗汤,你肯定会美美地喝下去。这个比喻中的盐就相当于我们的生物课堂教学,将盐溶解的水就相当于我们的实际生活,只有将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我们的生物教学才能够焕发出无限的精彩,学生对于“盐”的吸收才会更加彻底。

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融入生活元素不仅能够拉近学生在心理上与生物知识的距离,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将会随着兴趣的提高而提高,其主观能动性和潜在的实力也能够被发掘出来。由此可见,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融入生活化元素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笔者从事初中生物教学多年,对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融入生活化元素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寻找实际生活与生物课堂的结合点,引发学生对生活的关注

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非常强,对于未知的事物有着极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对于熟悉事物的另一种认识也会产生十分深刻的印象,在生物学习中,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发现所学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如此广泛的应用,这种不经意间的发现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于生物的浓厚兴趣,教师应该牢牢地抓住这些不经意的瞬间,以此作为我们开展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将学生带进神奇的生物学世界。因此,在进行课堂设计的时候我们要注重寻找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我们的生物课堂之间的结合点,并对这些结合点加以充分的利用,以陌生的知识唤起学生既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加深对于陌生的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以此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力,让学生由被动的体会到主动的发现,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会大幅度地提高,这个转变也将会对学生的生物成绩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以学生既有生活经验和知识体系为出发点,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每一个学生在进入学校接受教育之前并非是一张白纸,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成长经历和较为初级的知识体系,虽然不够完整和严密,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存在,所以在进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对学生的既有知识体系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重视,任何知识都不可能强加于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理解方式去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生物学知识,让学生以最适应的方式来将生物知识消化和吸收。除此以外,我们还要深刻了解学生的既有生活经验,用生物学的知识来唤起学生生活经验的共鸣,引发学生思想内在的化学反应,加速学生对于陌生的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初中生物中所讲述的植物和动物,这些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平常,几乎每个学生都有着驯养宠物和种养植物的生活经验,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学生的这些生活经验,以此为教学的出发点来将学生逐步地引入动物和植物的世界中,用学生既有的生活经验来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功效。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以生活的角度感悟生物学

情境教学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在开展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要对这种教学方法加以充分的利用,为我们生活化课堂的构建提供一个完美的推动。例如,我们在学习生物的组成的时候,很多学生对于水在动植物体内所占的比重没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只是从课本上了解到几个百分比的数字,

这种理解和记忆是比较薄弱的,但是如果我们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情境,在我们炒青菜的时候,在炒锅中即使不加水也会在菜出锅的时候出现很多水,这就是因为植物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在烹饪的过程中溢出的原因。通过这个简单的生活情境的创设,学生会深刻地认识到水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会对课本上的精确的含水百分比分数产生一个深刻的印象。

四、合理运用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实验是生物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实验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实验教学不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对于学生的生活化意识也是一个极为有效的激励,初中阶段接触的生活实验较为简单,但也非常的实用,很多的实验过程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就是我们利用实验教学开展生活化课堂教学的良好出发点。例如,在生物试验中有一个章节是验证植物细胞壁和细胞膜的渗透作用,当外界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内的溶液浓度的时候细胞就会因失水而萎缩,这个实验的简单过程是取植物的一小部分,放入高浓度的溶液之中,然后用显微镜观察一段时间之后细胞的状态,这个实验与我们日常生活中腌制咸菜的过程有着惊人的相似,在我们的学生感叹这个相似的时候,不禁会发现其实二者运用的是同一个生物学原理。反之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也会指导其进行生物学的课堂实验,两个相反的过程并不冲突,反而相互促进,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第7篇: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范文

增强学生对生化课的信心学生厌生化的主要原因是基础知识薄弱,要培养学生学习生化的兴趣,首先要弥补基础知识的不足。在学习生化时,学生必需准备两本书,即以前学过的化学书和生物书,在开讲蛋白质和核酸化学之前,要指导学生把相关的化学知识和生物知识复习好。在讲物质代谢时,要求学生把酶、维生素等前面学的知识巩固好,使学生能够把相关知识衔接起来,防止出现知识断层,从而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生化的学习信心。

2研读教材和教学大纲

合理取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针对生化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现状,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把握教学大纲,吃透内容,找准重点、难点,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本专业必需够用的生化知识,如:脂类代谢一章,重点、详细讲解三脂酰甘油的分解代谢和血脂及血浆脂蛋白,对于检验专业,还要把脂类的生理功能,甘油磷脂的合成,胆固醇的转变与排泄也重点讲解,其它内容画龙点睛就可以了。再如维生素一章,学时数由4学时减为2学时,但内容不能删减,尤其是水溶性维生素大多数是酶的辅酶或者是辅基,讲代谢部分就要用,我对这一章的处理是讲完维生素的概念后,用一个图表把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的主要来源,主要生理功能,典型的缺乏病列出来进行讲解,这样即节约了时间,又把该掌握的和后期要用的都讲清了。

3做好课前预习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生化课内容多,课时少,要想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好教学任务,必需做好课前预习。具体措施是学生利用第二次上课前的时间完成第二次课程的自学任务,包括:①预习第二次课内容;②列出主要内容问题;③对问题和主题做全面的解答;④记录自学过程中不懂的问题。通过这样的预习,一方面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能使学生带着问题针对性听课,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好教学任务。

4用运多种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生物化学课程体现出较强的理论性与抽象性,课堂上如果不注意课堂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厌学。在讲授生化时,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1启发式教学法即提出一系列问题

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教学情境内,引导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比如在学习糖代谢时,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①你们一日三餐都吃了些什么?(学生回答:馒头、大米、油条、面条、肉、蛋、奶等)②这些食物对机体有什么用?③在体内又是怎样变化的?让学生思考后,老师以糖类食物为例导入糖的生理功能,糖的消化吸收和糖的代谢概况,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学习,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其学习积极性,加深对生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

4.2形象比喻法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复杂

许多理论知识抽象难懂,中职学生第一次接触,往往很难理解,联系生活中的事物打比方,一方面可以使复杂的理论变得浅显易懂,便于学生的理解接受;另一方面,生动的比喻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师生有效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脂肪酸的β-氧化时,把β-氧化的次数和乙酰CoA的个数之间的关系比作切西瓜时,刀切的次数和切下西瓜的块数之间的关系。

4.3列表比较法

列表比较可以揭示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区别,还可以把繁多复杂的知识点通过列表的方法简明直观的展示出来。例如,在学完糖的无氧氧化和有氧氧化后,采用列表比较法将两条代谢途径的两个要点和概念进行对比,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4多媒体辅助教学

法多媒体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形式新颖,科学的内容设计,丰富的影像画面以及生动的视听效果,能使学生耳目一新。比如在讲解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时,可通过多媒体课件三维动态图像的演示,声像结合,使学生建立空间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5指导学生掌握记忆方法

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生物化学知识点繁多,代谢过程复杂,是大家公认的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一门课程。如何利用一些科学有效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也是学生消除厌学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如一个章节结束后,进行归纳整理,把繁多的内容条理化,如生物氧化一章就可整理成三个问题①水是怎么生成的?②CO2的生成;③ATP的生成和利用。也可以把类似的事物和概念进行比较记忆,防止混淆,如生物氧化和生物转化,竞争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等。还可以用韵语、缩略记忆,如二十种氨基酸记为“中性有十五,酸性天冬谷、碱性赖精组,八种必须氨基酸记忆为”“赖色苯丙蛋、苏亮异亮缬。”这样,学生很快就能记熟。用列表图示法帮助记忆,也是一个好方法,如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来源、功能、缺乏病,有氧氧化和无氧氧化的区别,DNA和RNA的组成等都可通过列表进行记忆。

6适当联系临床知识

第8篇: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范文

一、优化实验,引发学生注意,让学生自觉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物理规律是在实验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规律,物理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显示出来,才具有说服力,使学生信服,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产生现象的原因。所以实验的方法可以引发学生的注意。 “示之以物,晓之以理”,特别是一些惊奇性的实验,演示结果常常出乎学生的“心理准备”,更能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唤起,是展开物理思想的启动器,学生有了兴趣,上课便能全神贯注,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便可提高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便可积极主动地认识、实践和创造。同时,通过这些小实验,让学生的多种知觉系统参与辨别,提高辨别的准确性,活泼的演示形式,也加强了知觉印象的保持、强化。欢快的场面,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体现了“学生是主体,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时代要求。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乐于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我们知道,情感和兴趣都具有极大的原动力,所以教师创设的情景除与授课内容相关外,还应该惊心动魄,发人深省或生动有趣,激动人心。这样学生才能从中体会包蕴的思想,从而激起强烈的情感和兴趣。如讲“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时,向学生介绍:“1945年7月1日,当第一颗原子弹试爆后30秒,强烈的冲击波传到费米所在的掩蔽处时,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碎纸片向地面撒去,冲击波刮起的爆风把碎纸片吹出去好几米远,费米根据纸片吹落的距离,很快就说出原子弹爆炸的强度,他的测算结果与从复杂仪器记录数据很接近。他是根据什么原理测出来的呢?”将学生从原子弹爆炸的壮观场面引到课题上来,这样创设,既让学生了解科学家钻研的精神,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学习的先导,是掌握知识的起点,是开发智力的心里准备。浓烈而又稳定的兴趣,是学生学好物理的一杆航标。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能力培养过程的关键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特殊“服务员”,在学生学习过程对学生起引导、指导、辅导的作用,目的在于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情景,尽可能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内在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持久兴趣,使物理学习过程最优化。这是教育工作者努力追求的目标,也是教育工作的最高境界。科学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学生,同时也唤起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此时学生还不乐于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吗?

三、培养能力,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善于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和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掌握是同步进行的。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某种知识,更在于要教会学生学习这类知识的分析方法和思想方法,尤其是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学会带着问题去看书,去查找资料,去寻找答案,并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将这种方法和能力应用于分析同类和其它问题,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学生个性、能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自学能力加以培养,从而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会自学,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学生今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当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关键要靠教师长期、细心指导和帮助,要靠教师主动地去创设适于学生创造的学习环境,采取活泼多样的方式,借助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批判力,并对其标新立异的想法给予分析性指导和支持。

四、及时评价,调节学生情感,激励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评价是指为某种目的对观念、作品、答案、方法和资料等作出判断,评价是学生学习情绪的增强剂。

第9篇: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范文

一、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指提问要合乎科学。教师设计的问题既要无知识性错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又要做到难易适中,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问的科学性是学生对知识正确认识的前提条件。否则,会使学生对知识理解模糊,产生负迁移,甚至形成错误的认识。

2、目的性原则。该原则指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才能对学生的思维有明确的导向性。要有的放矢,就必须紧紧围绕重点、针对难点、扣住疑点,体现强烈的目标意识和明确的思维方向,避免随意性、盲目性和主观性。如果脱离这一点,往往会导致“问无实质,问多无趣”,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发展。

3、启发性原则。提问的启发性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问题诱发学生积极思维、联想而有所领悟的特性。启发性提问不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当然,并非所有的提问都具有启发性,只有经过老师的精心设计才能提出高质量的有启发性的问题。

4、兴趣性原则。兴趣性是指提问要使学生获得愉,觉得有意思,从而吸引其积极思考和探究的特性。当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兴趣时,学生学习就能集中注意力,就能对所学知识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像,从而获得较多、较牢固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教师提问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与知识点相联系的兴趣点,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在设问中的密切统一。

5、循序渐进原则。提问时应遵循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后,再叫学生回答的基本要求,贯彻循序性原则能为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语言组织能力提供必要的时间因子。提问时要坚持先亮出问题,稍后让学生回答,切忌先“点兵点将”,后出示问题。

6、因材性原则。将问题按难易程度设计成上、中、下三类,分别由好、中、差生回答,让所有学生都能“跳一跳,摘桃子”。

二、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

1、在“开始”处提问。一堂课,头开得好,开始就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便为这堂课的良好延伸奠定了基础,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如讲授“体内物质运输”一章开始时,问:“人是有生命的,人的细胞也是有生命的,表现在它每时每刻都从周围环境中提取氧气和养料,并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那么,细胞周围环境中的氧气和养料是从哪里来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又是如何排出去的?”这犹如在平静的水面上,一石激起了千层浪,一下子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探知过程中来。

2、在“结尾”处提问。以提问方式结尾,既可以巩固本课所学内容、加深印象,又可为下一堂课的教学埋下伏笔,起到前串后联、承上启下的作用。

3、在“重点、难点”处提问。诱导学生突破一个重点、难点,这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起到帮助和促进作用。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很多,采用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师生共同讨论的方法,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而且印象深刻,甚至富于情趣。

4、在“有疑”处提问。设疑、释疑是人生追求真理、获得知识、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教师若能在似懂非懂、似通非通处及时提出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初中生物学“脊髓与脊神经”中有个问题:人的手被刺一下,是先感到疼,还是先缩手?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先感到疼痛。在教师解答是先缩手时,有许多学生不相信,还很有理由的说:“不感到疼,缩手干什么?”于是教师提出下列问题:“疼痛是什么地方的神经活动?而缩手又是什么地方的神经活动?”终于有部分学生从神经冲动所走的路程和时间这两方面考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5、在“创新”处提问。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大胆探索和实践型的教学方法,做好“导”和“扶”。如在“贯彻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教学中,当学生分别做完了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后,问“我们如何测定出某洋葱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呢?”很多同学还沉浸在实验成功的喜悦中、思维非常活跃。此刻教师的适时引导、组织讨论,有可能帮助学生自行归纳出“配制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来测定”的方法和进行测定的原理。最后教师提供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要求每组重新实验并上报实验结果。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十几年来,在教学过程中,我认真遵循提问的原则,把握好提问的的时机,开拓思路, 诱导质疑,积极营造创新思维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对生物学的浓厚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和探索的欲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效果,所任教的学生具有良好的生物素养,并在各级考试均能取得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杨心德等编著. 中学课堂教学管理心理[M]. 杭州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