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供应链实训总结范文

供应链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供应链实训总结

第1篇:供应链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字】供应链管理;产品电子代码;实训;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8)13―0050―02

一 产品电子代码的特征

产品电子代码,即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EPC编码体系是新一代的编码标准,它是全球统一标识系统的延伸和拓展,是全球统一标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EPC系统的核心与关键。

EPC代码由标头、厂商识别代码、对象分类代码、序列号等数据字段组成,一般为128位,可标记世界上全部的单个货物。具有以下特性:

科学性:结构明确,易于使用、维护。

国际性:不以具体国家、企业为核心,编码标准全球协商一致。

EPC系统是一个全球的大系统,可在生产、流通、存储、结算、跟踪、召回等供应链的各环节全面应用。EPC系统的附加价格较高,目前主要适用于高价值的识别对象,如运输包装单元、高档消费品等。EPC系统正在考虑通过本身技术的进步,进一步降低成本,同时通过系统的整体改进使供应链管理得到更好的应用,提高效益,以便抵消和降低附加价格。

二 基于产品电子代码的供应链管理方案模型

很多不同的公司围绕某种产品通过供应链进行合作,该链包括零部件供应商、物流服务提供商、产品制造商、销售商和售后服务提供商。对供应链的效率来说,供应链上每一点关于存货的确切信息都是需要的。

如图1所示,零部件供应商提供用于产品装配的原材料,零件和组件。物流服务提供商提供贯通整个供应链的运输及仓库等多种服务。产品制造商专注于制造消费者将会购买的产品上。经销商负责销售产品,售后服务提供商提供维护和修理等售后服务,所有这些参与者组成了产品价值链。

EPC系统在以协同的方式工作时,基于EPC标准的供应链中的数据被共享,能充分地体现出它的效率。在这个方案中零部件供应商为每一个生产出来的零部件添加一个RFID标签,并写入带有零部件标识的EPC编码。产品制造商也会为每一个产品添加一个带有产品EPC编码的RFID标签。每一个供应链下游的收货方只需简单的用自动识别解读器解读EPC,然后和发货通知单中的EPC对照检查。EPC系统在全球互联网的基础上,通过对象名称解析服务(ONS)和EPC信息服务(EPC IS)来实现全球“实物互联”。对象名称解析服务(ONS)是一个自动的网络服务系统,类似于域名解析服务(DNS),ONS给EPC中间件指明了存储产品相关信息的服务器。EPC IS提供了一个模块化、可扩展的数据和服务的接口,使得EPC的相关数据可以在企业内部或者企业之间共享。供应链各方通过EPC系统将在存货管理,偷窃事件的控制,商标鉴定,生产和再循环的提速等方面产生益处。

三 基于产品电子代码的供应链管理软件方案设计

图3所示是一个细化的用例图,它展示了供应链各方的相关活动,其中涉及到使用EPC应用的用例用深颜色显示。

四 基于产品电子代码的供应链管理实训方案

1 实训室布局设计

整个供应链管理实训室主要由四个区域构成,每个区域的出入口处都需要安装支持EPC读写的射频天线和射频电子标签读写器。

(1) 零部件供应商、制造商区域

在该区域给零部件装贴支持EPC的射频电子标签。同时也可在此区域模拟制造商,进行产品组装以及电子标签的装贴。区域的出厂处配有支持EPC读写的计算机终端,用于接受订货,完成电子标签中EPC码的填写以及扫描出厂信息,与物流服务区域之间通过平板货车运输产品。

(2) 物流服务区域

含立体仓库货架,配有平板货车,用于货物的出入库;出入库终端计算机,用于在出入库的时候读取相关标签数据,并用于数据处理。

(3) 经销商区域

配有卖场终端计算机,用于在货物进出卖场时读取相关标签数据,也可在实训中模拟买家通过网络进行购买的行为。

(4) 物联网、服务器区域

主要是后台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文件服务器以及一些网络服务器设备等,用于支持整个实训过程中软件功能的实现。

2 实训过程安排

实训开始前,由教师进行角色分配,5-8人一组,轮流担当客户、供货商(供应商、制造商)、物流服务商、经销商等角色。每个角色拥有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以及相关权限。实训的内容有:销售订单处理,采购订单处理,产品贴标签,写EPC,读标签(接货、入库、出库),物流线路运力装车安排等。由于供应商、物流服务商都可设置多个,因此供应链下游厂商可对上游厂商和物流服务进行比较选择,可组合出几十种运行方案。每个学生轮流担当不同的角色,最后给出实训报告,并根据实训中产生的数据给出数据分析和相关报表。

五 结语

本供应链管理实训方案可以让学生亲身体会EPC/RFID的技术先进性和供应链管理的整体过程。实训安排的综合性、设计性比较强。还可鼓励学生根据具体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可进行方案的对比和评价。依据此方案进行的实训中,学生普遍表现出较大的参与兴趣。

参考文献

[1] 胡险峰.RFID在协同供应链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4,(10):67-69.

[2] 王晓华,易久,纪玉超.EPC技术及其在物流仓储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商场现代化,2006,(19):140-141.

[3] 余雷.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物联网物流管理系统[J].微计算机信息,2006,(2):240-243.

[4] 苏艳,董琳媛.EPC技术及其在零售业中的应用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19):16-17.

[5] 谢勇,王红卫.基于物联网的自动入库管理系统及其应用研究[J].物流技术,2007,(4):95-98.

第2篇:供应链实训总结范文

一、“区块链+AI”行业概述:

1、“区块链+AI”行业简介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主要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更多过去只有人类才能完成的智能工作。AI一词最早是在1956年Dartmouth学会上提出,2015年美国伊利诺伊小组研究中表明,现阶段AI智力已可达4岁孩童智力水平。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成熟应用,围绕着“AI+”的技术理念创新也在不断提出,其中“区块链+AI”的技术理念尤为突出。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其本身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拥有去中心化、开放性、自治性、信息难篡改、匿名性等特征,可有效弥补人工智能应用中存在的数据共享、数据安全等问题。区块链可以为人工智能提供“链”的功能,让人工智能的“自主”运行中需要的数据信息都得到可信记录并具备可溯源的特点,使得AI更可信、更安全。可以说“区块链+AI”是新型技术之间的通力合作,若两者可有机结合,将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从金融、消费、医疗服务到政府服务,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的结合正在逐步渗透各个行业和领域。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的协作将会解决诸多的问题,在人工智能提供数据分析和匹配的同时,区块链将提供一个更加安全和可信任的网络。

2、人工智能和区块链行业现状概述

人工智能被誉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也将成为经济发展中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在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受到高度重视,2017年7月8日国务院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战略部署,明确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三大战略目标:至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成为重要经济增长点,全面支持建设小康社会;至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成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向智能社会建设迈进;至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和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为经济强国奠基。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7年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年申请数量达30115项,产业规模突破百亿,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152.1亿元,该行业每年以40%~50%增长率进行增长,预估2019年将突破300亿元,截止2017年6月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总数已达592家,仅次于美国。2017年9月,华为公司推出的芯片麒麟970及苹果公司推出的芯片A11SOC均具备机器学习处理单元,为人工智能硬件打下坚实的基础。人工智能行业目前已走过技术蛮荒期,处于通用技术与行业结合形成商业化场景应用阶段。根据目前沪深两市板块分类统计,涉及人工智能概念的上市公司共104家,基本涵盖了人工智能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各相关领域。

相比于人工智能技术已经经历了60多年的长足发展而言,区块链技术目前起步不到10年,且刚刚经历了三个初级的阶段,分别为:

起步期:2009年-2012年,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数字货币使得区块链技术开始走进部分极客和新兴技术爱好者的视野当中,并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定程度的关注和研究。

雏形期:2013年-2017年,以太坊在比特币的基础技术架构之上引入了智能合约,使得区块链的可拓展性得到极大的提升,区块链技术开始延展到更多行业和领域。

发展期:2018年-,区块链技术开始迭展,行业发展聚焦于更为安全的技术架构的搭建与更加良好基础性能的提升,区块链安全、区块链与人工智能等方向开始受到行业重视,一些应用逐步在全球各个行业领域开始试点。

目前区块链技术发展总体阶段处于类似于互联网发展的初期阶段,距离大规模的应用落地仍然需要时间积累。“区块链+AI”是新兴技术相互赋能的良好应用结合,区块链技术在人工智能这一垂直领域的探索,有助于加速新兴技术的落地,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目前大部分“区块链+AI”项目仍处于概念验证阶段或早期应用阶段。

二、“区块链+AI”具有的优势与挑战

在人工智能为区块链提供更强大拓展场景与数据分析能力的同时,区块链技术可为人工智能提供高度可信的原始数据以支持其持续的“深度学习”。在未来人工智能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可通过区块链的分布式、透明、可溯源的特点,来保障人工智能始终处于人类可控的范围之内。这对两者的技术发展进程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体而言,区块链技术本身处于早期阶段,与人工智能相结合需要持续迭代以满足人工智能对性能和稳定性的要求。

1、“区块链+AI”两项尖端科技的相互赋能

区块链与人工智能两项技术的结合,有以下七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区块链可以提高人工智能的数据安全性;二是区块链可以加速数据的累积,给人工智能提供更强大的数据支持,解决AI的数据供应问题;三是区块链可以解决数据收集时的数据隐私问题;四是人工智能可以减少区块链的电力消耗;五是区块链使得人工智能更加的可信任;六是区块链帮助人工智能缩短训练时间;七是区块链有助于打造一个更加开放与公平化的人工智能市场。双方结合的优势具体说明如下:

(1)提高数据安全性

区块链可以帮助人工智能避免因数据存储问题导致的故障。区块链中每个节点都按照链式结构存储完整的数据,每个存储节点都是独立的、地位等同的。区块链的高冗余特性,分布式数据存储,可避免系统级别风险的发生。理论上看除非所有节点全部出现风险,否则数据就是安全的。

此外,考虑到人工智能诊断的“黑箱”问题,清晰谁建立了人工智能,使用什么数据进行训练,以及谁部署了最终的,是我们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最佳防控手段。目前使用的大多数人工智能程序都是“深度学习”算法的变体。不良的数据内容将给人工智能带来相应的安全隐患,区块链则通过记录哪些核心算法是使用哪组训练数据开发的,避免了这一问题。更宽泛地说,区块链可以记录谁编写了原始的人工智能算法以及用什么数据来训练算法。

(2)大量且丰富的数据支持

一些企业为了自身发展会进行海量数据收集,同时因为市场竞争而拒绝进行数据共享。由此造成这些公司接触到的数据有限,缺少完整的数据集做支撑,使得人工智能产品质量较差。采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利用数据分类帐进行部分数据的购买销售。可靠性强、可用性高的数据将会使得企业生产出高质量的计算机识别,语音识别和其他数据密集型应用。

当收集了大量同类型数据用于训练AI模型时,数据会受到偏差或“过度拟合”的影响。数据样本将不具备典型的随机性来代表总体的特性。使用此类型数据训练的模型比使用更多不同样本进行训练的模型表现能力要差很多。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让不同的人和公司来提供可信的不同数据,可以获得更多样化的数据样本,帮助AI完成“自主性”决策。

(3)隐私保护

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需建立在大量的数据基础上,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个人隐私数据合理使用的问题,例如从公共数据库中推导出私人隐私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又推导到其他相关人员的信息,这已经超出大部分人同意披露的信息范围。区块链采用非对称加密和授权技术,交易信息公开透明,但对于账户身份信息是高度加密的,只有经过数据拥有者授权才可访问该数据,即使遭到入侵,也仅是一小部分信息内容,无法获取用户完整的个人身份信息,此技术在AI大数据运行环境下,个人的隐私免于被侵犯,不法企业难以利用用户数据来牟取不正当利益。同时,区块链与加密算法相结合可以在数据分享过程中分离数据所有权和使用权,让数据使用方可以利用密文进行模型训练和使用,彻底杜绝原始数据泄露的风险,从而打通企业和政府中的数据孤岛。

(4)能源消耗减少

采用POW共识机制的区块链项目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资源,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学习算法,提升数据中心的负载,操控计算机服务器和相关的散热系统,优化冷却,有效地进行设备管理,从而减少电力的消耗。对于AI可以优化能源消耗已被谷歌和百度等公司证实,2017年6月百度的智能楼宇项目一个月内为百度省下了25万度用电量,谷歌旗下AI实验室DeepMind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谷歌削减了15%的用电量。

(5)可信任度的提升

一个人工智能管理的区块链可以为独立于人工智能运行的底层平台的人工智能提供一个分散的标识。每一个主要的人工智能都可以注册成为被普遍认同的节点,这将为AI识别提供一个解决方案,类似于今天的网站证书,以验证网站所有权。

一个人工智能管理的区块链还可以允许每个人工智能将其活动的常规哈希函数写入区块链分类,以便具有加密密钥的可以对其进行不可篡改的检查。区块链搭载的人工智能分布式账本记录了人工智能做了什么,确保人工智能的错误行为被及时的发现、分析和纠正。而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使得人工智能几乎不可能“掩盖它的踪迹”和删除犯罪活动数据。

最后,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可以确保人工智能处于控制之下。通过人工智能执行任务的公共记录(必须由多个区块链节点进行验证),我们可以确保人工智能的运行不会超出界限。

(6)更短的AI训练时间

在使用区块链技术保障训练数据的真实可靠性的前提之下,可以通过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存储的方式将一台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训练时间大幅度的减少。例如一个人工智能的训练可以采用模型并行或者数据并行的方式,将单个的模型或者数据分布在不同的机器之上,从而减少训练时间。人工智能也可以在同步数据并行中删除同步约束限制,而采用异步并行模式——人工智能在每一步的信息处理中不必等待数据的相互确认,可以直接进行下一步的操作,从而进一步减少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训练时间。

(7)开放公平性

区块链提供的核心价值是“去信任中介化”。如果想要创建一个自组织和自我调节的人工智能网络——那么分布式记账技术是最好的途径。谷歌、腾讯、IBM、Facebook和其他大型科技公司已经彻底改变了分布式计算——将计算任务分散在多台虚拟机之间,以实现高效的可伸缩任务处理。但是他们的布式处理工具仍然是非常集中的,并且专注于由中心化的控制器统一调度特定任务,以实现非常特定的目标。

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将使“去信任中介”的网络得以实现,在这种可信网络中,两个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安全可靠地进行交互,而无需任何中心化的中介。区块链还可为人工智能提供声誉系统,这样每个人工智能都可以在选择与其他人工智能进行交易之前检查其声誉。另外,区块链的无中介、高透明度将鼓励这些人工智能开发人员共享他们的数据和他们的产品,而不必担心出现某些偏袒竞争对手或窃取其知识产权的情况,并确保所有相关方为他们的工作获得适当的报酬。

2、“区块链+AI”面临的挑战

“区块链+AI”的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AI和区块链自身的缺点,在结合后仍无法有效解决;另一方面是AI和区块链结合过程中可能造成原有优势被破坏。例如:

(1)政策性风险

区块链目前部分的衍生应用在世界各地存在着一定的政策风险——例如未来是否采用区块链技术伴生的通证来激励人工智能开发或节点管理,但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政策上如何定义通证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2)技术融合的不确定性

作为两个前沿的新兴技术,且都处于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无论是从当前区块链的技术指标,还是从人工智能的实际落地性来讲,距离两者真正的结合并实现落地,需要面对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存在。目前区块链的主要问题为扩容、隐私、和计算能力,主流的公有链难以支撑人工智能的链上实现。

(3)大规模的社会应用面临挑战

数据共享威胁大型企业利益。通过弱化数据的中心化,降低了大型企业相对小公司的竞争优势。如果任何人都可以访问这些数据集和计算,那么任何人都有机会与世界上最大的公司竞争。从技术领域中去除这些障碍将会改善社会,但共享市场的尝试可能会让大公司感到不安。如果任何人都有能力在世界上制造出最好的人工智能,那么市场将与许多正在争夺一部分市场的初创企业和小企业共同分享。之前使用用户数据来制定广告或业务策略的公司和政府组织将再次被迫以较不直接的方式获取其数据。因此,大公司可能会反对数据去中心化,并可能游说维持AI模型开发方面集中式数据集的现状。

(4)不可控性

当使用了“一旦运行不可停止”的智能合约时,如果合约代码存在漏洞被黑客利用,黑客将通过智能合约漏洞牟利,因在区块链上运行的事务和交易不可撤销,可能会给企业和个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AI与区块链结合的应用场景

结合两者技术优势,通过AI让区块链更智能,区块链让AI更“自主”,更可信。目前对于AI和区块链的结合应用,市场上已经涌现出很多相关项目和理论创新,描述了不同场景下结合,比如:

(1)区块链+AI在医疗方面进行结合

相关的结合领域有医疗数据加密和医疗计算分析。关于医疗数据方面,据统计,大部分的医生会直接将病人的病情、个人信息等信息发给同事,这涉及侵犯病人隐私的问题。应用区块链的非对称加密和授权等技术,对关键信息进行加密,只有经过数据拥有者授权才可访问该数据,将大大的提高医疗数据的隐私性。关于医疗计算分析方面,AI在医疗机构提供数据错误率小于2%,利用区块链的技术,可以对于医疗数据进行信息交换,相比传统AI,数据可更好地进行共享。谷歌旗下DeepMindHealth正在开发区块链医疗数据审计系统,利用“区块链+AI”技术让医院、NHS、病人自身都能实时跟踪其个人健康数据。

(2)区块链+AI在数据市场进行结合

利用区块链集合群体的力量,进行数据上的共享、AI模型的训练等。AI的发展离不开庞大的数据集,区块链可以利用数据分类帐进行高质量数据的购买销售,当收集了大量的、多样化的数据样本后,可用于训练AI模型,这些数据及AI模型将会解决信任的数据孤岛问题,使得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进行共享学习,自我成长,产出高质量的计算机识别,语音识别和其他数据密集型应用。目前SingularityNet、DeepBrainChain、Bottos、OceanProtocol、Indorse、ARPAChain等项目涉及该领域。

(3)区块链+AI在金融领域进行结合

相关的结合领域有市场情绪分析、去中介交易商经纪人(IDB)和检测金融欺诈行为等。关于市场情绪分析及去IDB方面,利用AI进行深度学习和时序分析,再结合区块链技术保护下的个人数据相整合,为个人提供更精准的交易服务。具体来说,就是从用户面板上进行大数据采集及处理,通过人工智能分析用户情绪数据,对市场波动进行预算,最后自动化下单。利用机器人取代人工,提升效率,降低了IDB佣金。在检测金融欺诈行为方面,使用交易机器人,高频加密交易,弱中心化减少人为操控的可能性,降低金融欺诈风险,此外,AI监控加密市场,让恶意攻击变得更难。目前有Autonio、Aigang、Numeraire、Endor等项目涉及该领域。

(4)区块链+AI在云计算方面进行结合

当前AI云计算方面面临计算资源昂贵、训练时间长、训练数据多、开发去中心应用困难等问题,结合区块链技术后能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把区块链中挖矿及电力消耗过程中过剩的资源转换为AI云算力,资源上进行整合,降低计算成本。目前有NebulaAI项目涉及该领域。

(5)区块链+AI在物联网方面进行延展

首先,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助解决“如何证明自己是自己”的问题,用户可通过区块链+AI技术完成生物身份识别和身份认证,将个人身份与物联网联系在一起。其次,解决了更新的问题,所有物联网设备在区块链+AI的加持下,数据共享,设备可智能化更新。具体的垂直应用包括:应用在工业制造上,制造生产的设备在区块链中传递信息,更智能化地成长,提高效率、增加产能;应用在交通上,更好地铺开无人驾驶应用,解放人们的时间,智能化管理交通,有利于减少交通堵塞、交通事故的发生;应用在监控等公共基础设备上,身份认证能快速的识别出罪犯,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目前有智行者、美图等项目涉及该领域。

四、“区块链+AI”行业展望

第3篇:供应链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嵌入式训练 数据链 架构 教练机

一、引言

为满足战斗机飞行员对抗能力训练要求,现代教练机及训练系统得到了长足发展,训练系统采购成本也随之大幅增加。如何充分发挥教练机价值,提高飞行员训练效率,降低训练成本,是提升教练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1]。教练机嵌入式训练系统作为飞行员战术训练支援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和高速数据通信技术的组合应用,有效扩展了高级教练机的使用功能和训练效能,并支持将教练机与新型战机的操作特性更好地衔接起来,在较小的代价下,使得高级教练机能够应用于更多的训练任务,相当于提升了教练机的功能和档次。嵌人式训练系统通过模拟的目标战斗机特性以及计算机合成作战环境进行飞行训练,减少了动用各种真实装备的训练保障需求,降低了训练装备的采购和保障的成本,从而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2][3]。嵌入式训练系统的逼真度是系统的核心设计指标。这一指标主要依赖机上完成该部分功能的机载计算机系统性能。近年来,计算机性能大幅提升,通过向任务管理计算机,以及/或者显示控制管理计算机加装单独的计算机模块用于嵌入式训练系统,则可有效实现嵌入式训练功能的扩展[4][5]。目前,国际主流教练机(T-50、M-346等)基本完成了嵌入式训练能力的设计和开发工作,并以嵌入式训练系统多数以集成独立的嵌入式训练计算机(ETC:Embedded Training Computer)的方式实现嵌入式训练能力[6]。在不挂装雷达和武器系统的情况下,ETC在地面支持系统(GSS:Ground Support Station)规划的训练任务加载数据支持下,通过仿真技术计算,生成训练想定下的传感器数据、武器外挂信息,并通过采集飞行员飞行控制及军械开关操控信息,完成武器模拟解算,生成对抗仿真结果,从而支持空地、空空对抗模拟训练。

此外,上述教练机嵌入式训练系统可通过数据链路模块(DLM)和数据传输端机实现嵌入式训练数据链功能,为飞行员提供有效的嵌入式训练支持能力[7]。

二、教练机嵌入式训练系统研究

2.1系统组成和结构

上述的主流教练机嵌入式训练系统功能模块组成及连接关系如图1所示,均包括了机载嵌入式训练计算机(ETC)模块、地面支持站(GSS)和数据链(包括机载数据链端机和地面数据链端机)三个部分。

其中,嵌入式训练计算机(ETC)模块包括总线接口模块、嵌入式训练处理模块、图形处理模块等,并通过1553B总线实现与总线控制管理计算机(BCMP:Bus Control Management Processor)和任务管理计算机(MMC:Mission Management Computer)之间的嵌入式训练信息交换;通过模块间总线接口实现与机载数据链端机接口。

GSS 作为嵌入式训练地面支持系统,通过训练数据链实现ETC 模块的训练前任务规划数据加载,训练过程中的实时对抗评估、导调控制和辅助飞行安全监控等,以及训练后的记录数据下载和任务过程汇报讲评等功能。

机载嵌入式训练数据链端机和地面端机共同构成了训练数据链系统,为教练机嵌入式训练系统提供空空/空地的多平台组网通信,实现辅助飞行安全监控,训练过程实时监视、对抗评估和实时导调控制等训练信息的传输和分发处理。

2.2基本工作原理

①任务前,通过GSS 进行训练场景设定、任务规划、目标参数设定、目标运动轨迹设计、突发事件列表编辑等相关情景设定;并通过数据链发送至参训飞机的ETC模块,完成训练任务的初始化。②在进入训练空域后,飞行教官选择进入嵌入式训练画面,对训练场景和科目进行选择并启动训练系统。③在模拟训练过程中,ETC模块按训练任务想定文件和飞行员操作控制进程,完成与BCMP和MMC之间的嵌入式训练数据交换,并通过数据链完成与其它参训平台之间的训练信息交换。ETC模块还需要根据规划的目标信息、本机姿态位置信息、及飞行员的操作信息实时仿真解算,完成目标搜索、跟踪和识别,并通过BCMP 送出显控画面进行显示,飞行员根据显控画面进行武器控制。④武器控制解算阶段,ETC武器外挂仿真模块结合当前武器控制信息进行火控攻击解算,在驾驶员平显上实时生成虚拟目标的跟踪、锁定、攻击等提示信息,受训驾驶员一边操纵飞机,一边完成虚拟武器攻击任务;同时通过数据链发送武器外挂及火控仿真信息、飞行员操控信息等,供其它参训平台实现实时监视和仿真解算。⑤武器发射之后,ETC导弹弹道解算模块根据发射点飞机姿态、位置数据等进行仿真计算,并给出实时攻击仿真结果,通过数据链向其它参训节点通报本地武器仿真结果。⑥训练结束后,GSS 通过数据卡或数据链下载机载ETC 记录的训练数据,并结合本地记录数据,按时序生成训练区域内的三维态势回放演示,同时结合DVR 记录的MFD 和HUD 视频数据,对训练过程评估,至此整个训练过程结束。

三、集成式嵌入式训练系统设计

3.1系统架构

当今世界上的主流高级教练机(T-50、M-346及L-15等)有一个很鲜明的设计理念就是既有战斗机的机动性,又有教练机的低速安全操纵性,实际上就是要低成本地再现了三代战机的性能和系统功能[5]。由于针对上述飞机的不同任务能力及高性能方面的额外需求,其航空电子系统的复杂度不断提升。从而导致需要集成更多的基于模块的嵌入式处理器以便实现更多的航电功能 [7][8]。本文展示了一种高效的嵌入式训练系统架构,与传统嵌入式训练系统架构相比,这种架构采用集成式设计思路,可有效实现具备数据链能力的低成本嵌入式训练系统。图2显示了一种可能的集成式嵌入式训练系统架构。在这一架构中,一体化机载嵌入式训练数据链端机将不再需要。其中的1553B接口模块、图形处理模块、数据链路模块以及数据链端机均被淘汰,嵌入式训练处理模块将被集成到BCMP或MMC中。这就意味着嵌入式训练视频信号将在BCMP或MMC中统一生成并送显。传统的数据链系统将被重构设计,以复用于实现嵌入式训练数据链功能。

3.2机载嵌入式训练系统集成设计

与传统方法相比,这一拟定方法去除了独立的一体化机载嵌入式训练数据链端机,简化了系统组成及互联关系。仅在BCMP或MMC中增加了嵌入式训练处理模块;并对BCMP或MMC主处理器模块、视频处理模块,以及CNI系统中数据链终端模块、数据链信息处理模块软件进行必要升级改进即可。本机模拟结果及其它嵌入式训练数据信息通过数据链信息处理模块和数据链终端模块进行处理,并通过现有数据链机载端机传送。也就是说,通过复用现有数据链设备实现了嵌入式训练数据链功能。拟定方法需要对嵌入式训练数据格式进行必要的封装处理,使现有数据链系统设备可识别并提供传输服务。通过这种必要的信息封装处理,用户定义的各种类型的信息都可通过一个通用的途径进行交换。

3.3地面支持系统集成设计

通过对GSS系统中的网络管理及信息处理机软件进行改进设计,并增加接口匹配及数据格式处理软件,即可为GSS提供接入现有数据链网络的能力。通过拟定的地面支持系统集成设计,支持通过现有数据链网络实现训练前任务规划数据加载及训练后的记录数据下载;并可扩展包括训练过程的实时辅助飞行安全监控、训练态势监视、实时评估和导调控制,以及实装飞机与地面模拟器之间的联网对抗训练等在内的嵌入式训练能力。

四、结束语

作者在本文中拟定了一个高效的集成式嵌入式训练系统实现架构。为实现集成式低成本嵌入式训练系统,拟定架构中,机载嵌入式训练计算机模块的嵌入式训练处理模块仅集成在BCMP或MMC中;嵌入式训练视频信号通过BCMP或MMC中的视频处理模块进行集成式处理并统一送显,无需单独的嵌入式训练图形处理模块。对于嵌入式训练数据链来说,本机模拟的结果及其它嵌入式训练相关数据信息通过CNI主机中的数据通信处理模块进行统一处理,并通过现有数据链进行分发。这就意味着现有数据链功能模块将在嵌入式训练系统中得到全面复用。因此,通过这种方式可实现低成本嵌入式训练系统且方便维护,符合军事应用的要求。

参 考 文 献

[1]徐汶. 军用教练机嵌入式训练系统[J]. 空中力量, 2006(5):54-56.

[2]孙柏林. 在转型中大显神通的嵌入式仿真训练系统[J]. 计算机仿真, 2005(1):2-5.

[3]常天庆, 张波, 赵鹏, 郝娜. 嵌入式训练技术研究综述[J].系统仿真学报, 2010(11):2694-2697.

[4]Brady, B. J., Meyer, R. P., Lambert, R. E., and Scolatti, C. A., “The Basics of On-Board Simulation and Embedded Training,” AIAA 24th Aerospace Science Meeting, Jan. 6-9, 1986, AIAA-86-0493

[5]周煜, 严俊. 某型教练机嵌入式训练系统顶层设计技术研究[J]. 航空电子技术, 2011(6):1-5.

[6]Wedzinga Gosse. E-CATS: First time demonstration of embedded training in a combat aircraft [J].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1270-9638), 2006, 10 (10): 73-84.

第4篇:供应链实训总结范文

【论文关键词】中职院校;物流实训室;物流人才培养

1引言

随着物流在我国被逐渐重视,物流业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物流企业数量激增,物流基础设施投人力度逐年加大。伴随着“物流热”的持续升温,物流人才的需求也随之被提到议事日程,物流教育呈现迅速发展之势,从中专、大专、本科到研究生教育的招生报名人数剧增,各院校纷纷开设物流专业。

中职学院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中职院校的物流教育更应加大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实训室的建设就是为了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技术型、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关键。

就目前而言,物流管理专业职业教育类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包括:各种物流设备的实际操作能力、关键物流技术的应用以及学生人职企业的基本能力等等。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掌握这些技能呢?这就需要学生在校期间加强实训,当然前提是要有配套的物流实训室。下而简单介绍一下我校物流实训室建设的情况。

2物流实训室总体技术及功能目标

参考国内外现代物流技术发展及物流运作实践,结合学校区域及师资优势,我们设计的物流实训室的总体技术及功能目标为:“以现代物流运作为基础,体现物流实训室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以物流信息系统及与上下游系统的集成为基础,体现实训室的信息化和供应链一体化;以rfid及rf手持终端、电子拣选设备的使用,体现实训室的智能化和高效化。总体技术目标:数字化物流实训室”。

3物流实训室总体建设思路

以供应链及物流业务流程为基础,以供应链及物流系统为模拟平台,以先进的物流设备如条码、射频、电子标签、分拣设备等为实现手段,形成一个整体、先进、实用、经济的现代物流综合模拟实训中心,实现教学、实训、科研的目的。

在整个供应链中,销售环节是末端环节,通过销售拉动库房的主动补货,并将库存情况传输给管理系统,根据销售情况制定计划,原材料供应商根据生产计划提供原材料供应,整个生产过程中,物流系统实现原材料及产成品的仓储、运输与配送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一体化。

而这种模拟,既区别于传统的电脑系统模拟,又区别于物流硬件设备的简单观摩和演示,而是包括了三个层面:物流流程模拟与实践、系统之问的集成与衔接、二次开发与应用。通过物流流程将现代物流的核心活动:订单、仓储配送、运输、库存控制、客户服务与先进、实用的物流设备串连起来,达到一体化物流的模拟效果。

4物流实训室总体介绍

由于物流涉及方方面面,其实训项目也有很多,而中职学生受学习时间及其他原因所限,也不可能面面俱到。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物流专业实训建设了一个物流软件实训室;一个物流操作实训室。

4.1物流软件实训室

(1)物流软件实训室布局图,如图1所示。

(2)物流软件实训室建设。为了便于实验教学,我们建议在物流综合实操区的隔壁布置软件实训区,主要布置投影设备、服务器、学生机、教师桌椅、学生桌椅、隔断及静电地板等。其中,实训区主要设置的56台学生机,可以分成11个区域,主要包括物流企业模拟(分为六个业务部门)、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批发商、国际物流模拟区等,各区间位置基本上是按照白下游到上游的需求拉动模式进行的布局,其他区域既可以单独完成实验,也可以按照供应链的上、下游分角色模拟和实验。比如,零售商、分销商、批发商、制造商4个区域可以通过物流实战推演软件完成啤酒游戏和风险分担仿真实验,国际物流区可以通过报关、货代、集装箱堆场软件完成相应实验(如不考虑国际物流内容,此区域可改为供应链软件实训区)。

4.2物流操作实训室

(1)物流实操实训室布局图,如图2所示。

(2)物流操作实训室总体建设。其总体建设的主要特点如下:

功能清晰:主要设置了供应商区、入库理货区、全自动仓储区、生产加工区、全自动分拣出库区、分拣作业区、超市模拟区、办公控制区、国际物流操作区和沙盘教学区,通过不同组合,可以将这些区域内的设备按照物流管理思想进行物流宏观和微观的实验实训,也可以借助其中部分设备进行业工程或其他专业的实验,甚至还可以通过沙盘推演实验,对学生的物流分析规划能力进行培养.。流程明确:按照物流核心流程进行布局,可以从供应商仓储区到物流中心(自动仓储、分拣和生产加工设备)、再到超市,通过一个“u”型完整体现宏观物流的过程,也可以单独就第三方物流中心或商业连锁物流等具体物流形态下的微观物流进行实验实训。

物流、信息流融合贯通:实验室可以通过无线网络环境,通过物流系统将所有硬件设备集成一体,可以对某一流程、某一类物流形态进行单独实训,也可以通过系统实现所有设备的综合实训。

扩充灵活:所有设备和系统均是插件式安装,可以在将来调整时轻松拆卸、转移和再次安装,同时,提供的系统备有与各类设备的标准接口,能够确保以后升级和新设备购进后的良好集成。

仿真度高:地面采用与物流企业、生产企业物流中心使用的环氧自流坪处理,墙面张贴物流挂图、宣传口号或是其他内容,体现企业管理的“5s”原则,可以让学生亲临其境,如同进入真实的物流企业。

第5篇:供应链实训总结范文

Abstract: Lean management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optimizing global manufacturing operations and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performance. Supply chain is an advanced form of logistic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the face shortage of talent, hard training, can not meet the actual needs of enterprises of the market environment, the paper proposes the introduction of lean management philosophy, a clear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goals, to in addition to training in the process of "no value added " aspect of the teaching models and curriculum system for recycling, improving talent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capacity.

关键词: 精益管理;供应链管理;职业能力;岗位职责

Key words: lean management;supply chain management;professional competence;responsibility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8-0178-02

0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普遍开始对内进行供应链优化,对外实施上下游供应链整合。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应用型的技能水平及国际化的专业视野、理念是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基本特征.职业能力强的供应链管理人才的缺乏日渐成为企业发展与创新的约束。由此也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严俊的挑战。传统僵化的教育模式在科技创新,经济转型的背景下,随着新技术的大量应用,同样面临转型升级的需求。

长期用于制造业运营优化的精益(lean)管理是一套系统的业务改进方法,理念来源于美国的IE(Industry Engineering工业工程),丰田精益的构建与实践者大野耐一根据日本的具体特点:资源匮乏与市场容量小,将一门纯粹的“边缘技术”演变成一个系统完整,逻辑清晰的制造系统模型-精益生产,其核心是“消除浪费和无效”。实现“更好的质量,更快的响应速度,更大的柔性,更高的客户价值”,达到扩大市场份额,最大化企业盈余的目标。职业教育中引入精益理念,对教育成本的优化,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1 精益理念的供应链管理人才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内涵

精益理念的起点是研究并定位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用科学的系统方法或工具如:Kano分析、鱼骨图、流程图分析、价值流分析等,识别并去除生产或服务过程中的无增值流程,精益求精,建立高效的流程体系,提供“达到并超越客户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对于企业需求的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同样首先定位供应链管理专业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指职业所需的专业能力如ERP应用、物料计划编制、供应商管理能力等;和非专业能力如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是人才当前就业和终身发展所需的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渐进性、可塑性、及非均衡性,其界定标准以需求市场的企业要求为依据。精益的供应链管理人才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是在确定目标职业能力的前提下,寻找最佳途径,对传统的培养方式进行“瘦身”,建立最优化的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企业要求的高端供应链管理人才。

2 精益理念的供应链管理人才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实证研究

2.1 精益课程体系建立 由于苏州区域经济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以苏州人才需求为例说明供应链管理职业能力的定位及相应的课程体系。

调查以“苏州人才网”“苏州工业园区人力资源网”检索关键词“贸易/物流/采购/运输/供应链”工作地点:苏州;搜索时间2010.1-2010.12;涉及供应链管理岗位有:计划员(主)生产计划员/物料计划员/物控)、采购员/采购工程师、进出口专员、关务、关务助理、仓管员、仓库助理、仓库主管、供应链整合专员,同时对比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0.8对苏州51家企业,2个大型人力资源公司及物流协会的实地走访,将供应链管理专业面向的基层岗位群归纳总结成四类,计划员、采购员、仓管员、关务,以其中2个岗位群:计划员、采购员为例,企业要求如表1。

以上的岗位描述表明目标市场对供应链管理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水平。运用精益理念的目标定位方法中的Kano分析、流程图分析等工具,对任职要求和岗位职责进行细分,得出职业能力。通常任职要求对应人才的非专业能力考核如:英文沟通、计算机信息处理、忍耐力等,由企业的人事部门进行审查;岗位职责对应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由企业用人部门如供应链部门或物流部门进行专业测试,决定人才的录用。以上述岗位群中的第一个职责为例分析如下表2。

根据职业能力细化找出对应的典型工作项目,运用教学规律把工作项目改造成教学项目。例如针对以上计划员的第一条岗位职责,开设ERP实训课程(MRP计划编制项目等),教学项目围绕职业能力细化后的三个要求而设定,由此ERP实训课程基本能涵盖计划员的第一个岗位职责。以此类推,可以得到每个岗位群对应的课程系列,四个岗位群的课程系列合在一起整合优化后就形成供应链管理专业的精益课程体系,实现对原来课程体系的“瘦身”及与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无缝对接。精益课程体系通过教学项目实施,完成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和素能提升,其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各自承担职业能力培养模块。

2.2 精益课程体系的创新价值

2.2.1 课程内容的即时性 目标市场的需求随着企业的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会有变化,以上的岗位职责亦会有相应的调整。依据精益理念的职业能力细化的具体项目,其特征是即时性。精益的课程体系须以实践性强、更新快为原则,分层次、递进式地安排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实训课程等。脱离实际,多年不变的课程体系只能造成资源浪费。

对于基础课程,通常偏重于综合素质的培养,按以上任职要求分析,供应链管理专业应加大英语应用型课程和计算机应用型课程的开设;沟通技巧,商务谈判,团队合作等这些目标市场要求的素能在基础选修课程中要得到充分的训练。对于专业课程,注重供应链管理的专业技能培养,如ERP实训、采购与库存管理、进出口实务等,加大实践型或研讨型的课程比例,形成学生在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职业能力。

2.2.2 课程体系的灵活性 供应链管理的不同岗位群其任职要求和岗位职责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其对应的专业课程特点明显,如计划岗位群,通常要求对数字敏感度高、信息处理能力强等素能;采购岗位群则要求谈判能力突出、沟通协调能力强等特质。建立精益“课程超市”体系,加大选修课程的开设,一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拓宽专业视野。另一方面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课程系列,能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找到适合自特质的供应链管理课程。

由于不同行业供应链管理的方法、技术有差异,精益“课程超市”体系还应加大前沿性专题讲座课程,使学生获得最新的信息,引领学生分析研究不同行业的要求,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

3 精益理念的供应链管理人才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精益人才培养方案要及时区别澄清企业的真实的职业能力需求,建立高效的人才培养体系,去除其中的“无增值”环节,与时俱进,实现与企业的四个对接。

3.1 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对接企业供应链管理岗位群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的经营方式、管理模式可能都会发生变化。企业供应链管理岗位群及其职责要求也会有相应的变化,根据岗位群的核心职业能力要求,及时将行业内用到的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要求如供应链Shingo风险防范与控制、高级排产(APS)等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调整过程中,突出对学生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着眼于开展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探究式学习(Inquiry-Based Learning)和体验式学习(Experiential-Based Learning)等3种实践性人才培养的教学方式。

3.2 师资队伍建设对接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基层技术管理人员供应链管理的职业能力将直接决定企业的采购成本、库存成本、进出口运输成本,计划排产职能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即所谓的人工成本,这些成本都对企业的盈亏(P&L)起到关键的作用。由此企业对供应链管理人才的提出较高要求,教师下企业顶岗实习的难度也变大。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对专业教师提出“一师一企”实践制度要求,即每个专业教师绑定一家专业相关企业,定期座谈汇报,从日常交流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同时高年级学生实行“双导师”制。引进企业基层技术管理人员,建立兼职师资库,对聘用的兼职教师,配备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一对一帮带,组织兼职教师参加学院教学业务培训班,提升其教学能力。通过帮带、培训,使之获得学院颁发的“兼职教师教学资格证书”,都是提升师资素质的途径。

3.3 实训基地的建设对接供应链管理的现场工作环境 实训基地建设围绕课程体系及对应的岗位能力进行。精益的实训室细化各种供应链管理的职业能力,一方面将完全按“企中校”即完全模拟“供应链企业”的运营及各个岗位职责的划分,对报关、仓储等方向学生分角色进行培养,另一方面,按“校中企”方式,模拟制造业的“物流/供应链部门”运营的各项工作任务,对采购、计划等岗位群的核心职业能力进行集中培训。实训教师为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专职或企业兼职教师作为实训指导教师,教学内容围绕上例职业能力细化后的具体工作任务来进行项目化课程设计。对接企业的现场工作环境,真正达到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工作的实践性教学目的,最大化实训基地的绩效,让学生在校内成为具有供应链管理“工作经验”的“准员工”。

3.4 专业文化的建设对接企业现场管理文化 能否尽快融入企业文化是供应链管理人才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企业的现场管理文化包括管理文化、现场文化、制度文化等。对接企业的管理文化,就是养成学生严格的守时、严谨、细致、认真、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对接企业的现场文化,就是广泛开展6S管理,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服务意识和工作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等;对接企业的制度文化,就是严格执行企业运营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要求按照企业的作业流程进行操作,如供应商评估流程、盘点流程等。此外,供应链管理的国际化特征明显,供应链管理人才要求能适应复杂,紧密及快速的全球运作形式,了解并融入其他文化,进行跨国跨民族的交流,有效地在多国团队多元文化的企业环境中工作。

参考文献:

[1]李中华,姚和芳.打造职教集团平台 力促院校内涵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1,(5).

[2]王桂敏,王大超.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多维路径:基于课堂平台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11,(2).

[3]森尼尔・乔普瑞,彼得・梅因德尔.供应链管理-战略,规划与运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02.

[4]林进辉,鄂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在理念与机制[J].人民教育,2010,(21).

第6篇:供应链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仿真实验教学;价值链;管理学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7-0124-02

一、引言

管理科学属于一个交叉学科,要求培养具备扎实的管理科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用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技术,对现代企业的运营管理、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中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优化决策并组织实施的管理学人才。当前,各高等学校在开设新课程的同时,有关课程的实践环节也被提上日程,通过各类的教学实践与实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领会所学的基本理论。

然而,在实验教学实践当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实验课程体系不完善、不稳定,实验形式较为单一、实验内容比较简单等等。本文考虑到当前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的现状,结合管理学科的特点,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价值链理论的管理学科仿真实验教学的思路。

二、仿真实验教学创新

(一)实验教学体系

构建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要以本科教育自身性质、特点及其发展规律为依据,要满足现实的社会实际需求为目标,制定科学合理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上述大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本文认为管理类实验教学体系应包括课程专业级实训,多专业综合实训,就业创业实践三方面。该实验教学体系,注重理论结合实践,从企业工作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复合能力和就业能力。本文所探讨的基于价值链的仿真实验教学,主要是通过多专业综合实训环节来实现。

(二)实验教学环境

在多专业综合实训环节,借鉴价值链理论,建设实验教学环境的思路是:把握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带动经济管理结构变动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形成一个仿真的经济社会中企业运行环境,重点建设“四项内容”,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一个环境是指建立企业经营环境、政务服务环境、商务服务环境、公共服务中心等仿真的经济社会运行环境。四项内容是指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团队、实习基地与跨专业或跨学科实习建设。

为了实现上述仿真实验环境,各高校需要根据各自实验室硬件条件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建立基于价值链的实训基地。该实训基地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具有广泛受益面的经管类综合实习平台。平台揽括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供应链过程中的政务服务、外包服务、生产、公共服务几大类服务,可以虚拟多个制造企业、服务机构, 几百个角色, 上千的训练任务。

(三)实验教学流程

实验教学的流程对于确保实验教学顺利进行,以及达到预期目标有重要作用。本文认为基于价值链的仿真实验教学流程包括五个环节:实训准备、企业创立、互动经营、业务招投标、研讨总结。实训准备阶段,主要帮助学生熟悉实验教学的总体情况,并组建各自的团队;企业创立阶段,各实训团队根据自身所在实训平台的位置创建相应的企业,并确定最初的战略和组织结构等;互动经营阶段,需要各实训团队分析市场,制定自身的策略,与其他团队进行对抗,也是运用不同专业知识的关键阶段;业务招投标阶段,模拟现代企业的招投标活动,包括设计方案、唱标答辩、签订合同等环节;研讨总结阶段,既是对各团队经营业绩的总结,也是对个人体验与收获的总结。

(四)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往往与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相对应。结合上述实验教学的体系、环境和流程的内容,本文认为基于价值链的管理学科仿真实验教学内容包括:企业设立实习训练;企业经营实习训练;业务运营技能训练;业务专项技能训练;IT服务企业协同训练;软性能力提升训练等六部分。基于价值链的管理学科仿真实验教学内容的实现,除了要求专门的实验基地环境外,还需要专业的教学软件的支持。学生对于相应技能的学习既可以通过网络软件的操作完成,也可以通过线下的交互沟通实现,并且线下的交互沟通更符合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

三、仿真实验教学保障

上述实验教学创新思路的实现,需要一定的实验教学保障措施的支持,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一)组建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团队

以往的教学管理实践中,过分强调教师个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团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但是,跨专业仿真实验教学要涉及多个学科、多个专业、多门课程的知识,必须由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并通过共同协作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实验教学团队的建设可以采取专、兼职的形式,从各个学院选拔人员来组建。对于管理学科仿真实验教学团队的建设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改进实验教学的待遇,提高教师从事实验教学的积极性;(2)加强理论课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充实实验师资队伍;(3)制定教学团队绩效考核办法,完善教学团队激励机制;(4)实行“核心团队”+“流动团队”的组织形式,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组织协作能力。

(二)构建规范化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

很多高校现行的实验教学管理机制对跨专业实验教学的制约,使得现行实验教学管理工作非常薄弱,要巩固现有实验教学成果,开展跨专业仿真实验教学,必须强化教学管理机制的创新。结合基于价值链的跨专业仿真实验教学的特点,本文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1)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管理工作。明确学校层面、实验中心层面的管理制度,合理划分实验教学各组织成员的职能,明确工作程序和要求,实现实验教学管理各要素的有效配置,使得实验教学管理有章可循。(2)加强实验教学管理。涉及实验课程的规划,制定实验教学大纲,明晰成绩评定的标准,以及做好实验档案的管理工作等。(3)推进实验教学信息化管理。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管理过程中,跨专业学生管理、跨专业成绩管理等工作的进行耗时耗力,而手工操作的方式成为教学规模扩大和管理工作精细化的瓶颈。因此,实验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工作势在必行。基于价值链的仿真实验教学,是借助教学软件进行的,这也为实验教学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便利。

参考文献:

[1] 徐宏玲,李双海.价值链形态演变与模块化组织协调[J].中国工业经济,2005,(11).

[2] 高小强,王庆.创新实践教育与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7).

第7篇:供应链实训总结范文

1、供应链的定义

20__年我国实施的《物流术语》(gb/t18354-20__)对物流供应链的定义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简单来说,供应链包含了那些与转移货物从原材料阶段直到最终用户的相关联的所有活动,即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所有环节的企业所构成的上、下游产业一体化体系。它通过建成包含供应链成员之间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以供应链的思想来解决和思考卷烟供应及市场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成为现实的必需。广义上来说,烟草供应链包括了烟叶种植、烟草机械、烟草加工、烟草包装物及卷烟商品流通等所有涉及商品物流的所有企业和部门。通过前向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乃至横向一体化的运作,使供应链各方相互结合,系统运作,从而形成整个行业的烟草物流。实际意义上,卷烟商品供应作为卷烟商品供求的核心环节,包括了卷烟生产商、卷烟批发商和卷烟零售商三方组成,通俗地说也就是烟厂、烟草公司和烟草零售户。主要反映了烟草商品的供求平衡关系,是烟草生态是否平衡的最终反映。呈现出供应链管理的典型性,是烟草行业供应链管理的典型代表。

2、卷烟商品供应链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是强调核心企业与相关企业的协作关系,通过信息共享、技术扩散(交流与台作)、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的价值链激励机制等方法体现经营一体化。实际意义上又演化为核心品牌与核心企业与相关企业的协作关系,通过品牌的塑造、文化的传播影响并带动供应链的深度发展。

二是卷烟商品供应链是集成化管理。要按照纵向一体化物流的要求,从系统观点出发,通过对从烟厂调拨、烟草公司批发和卷烟零售户的零售到最终消费者的整个过程中,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协调,以此来满足顾客的需要。它关注的重点是商品的流动而不是传统观念的功能分割或局部效率。烟厂、烟草公司和卷烟零售户不应再是竞争的主体,而是合作的主体。

三是防止供应链出现“短板效应”。由于供应链管理需要一条市场消费者驱动的无缝信息流,即在从零售商向上游的传输过程中要求速度快,要求链中节点共享需求信息、存货情况、生产情况等。供应链伙伴必须协同工作,以便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大致同步,因此,供应链的可靠程度取决于链上的最弱的一个环节。这就好比我们经常提及的“木桶原理”,木桶装水的多少是由最短的那根桶片决定的,所以供应链上所包含的各个节点应该更加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同心协力,使供应链中的组织之间的职能协调发展,积极维持沟通渠道,否则供应链一体化是无法完成的。

四是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是利益共同体,是战略双赢、三赢乃至于多赢的关系。在传统的营销模式中,供应链节点之间是一种基于价格与利润挤压的博弈关系,从供应商到终端顾客实质上是一条“博弈链”,一方的获益往往是另一方的让利。但供应链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是以供应链成员企业相互间充分信任和相互合作为基础,供应链成员是信任与合作的双赢性战略联盟,其一方的成功是以自身的核心优势服务另一方的成功,整个供应链的成功是以供应链上的每一个成员企业的成功为基础的,一方的失败或受损会导致其他企业甚至整个供应链的受损,他们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共生共赢的关系。如果供应链中的某节点篡改供应链规则,压榨供应商或对顾客服务质量漠视,这时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及其他成员将会采用一致行动,将其清除出供应链,因为他的存在可能造成供应链的崩盘。所以良性的供应链一体化应是通过供应链上的无缝连接,让所有企业一齐为顾客服务,使供应链中的每个成员在服务好终端顾客中分享好处。

3、卷烟商品供应链的特点

(1)从卷烟商品供应链的不确定性架构上,卷烟商品供应链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卷烟商品属功能性产品,需求稳定,产品生命周期短,受客户和市场流行趋势的影响相对较低,具有较高的市场预测性。

二是稳定的供应流程。从烟厂到烟草公司再到零售户,供应流程已经得到固化,呈稳固的周期性供应特点。

(2)从关系属性架构上,其特点是:

一是关系既紧密又松散。紧密在于卷烟的供应流程不可变动,所有的卷烟必须由烟厂调拨给烟草公司,再由烟草公司批发给零售户,最后经过零售户供应给消费者,从而达到满足市场的目的。松散则在于目标市场不一致,现实意义上是工业企业可以说是面向全国和全省,烟草公司面向全市,而零售户则是面向自己生活的区域。

二是从体制架构上,工业企业、烟草公司和卷烟零售户管理又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工业企业和烟草公司同时隶属于中央企业管理,同时接受行业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管理,以上级主管部门管理为主,并按照《烟草专卖法》的规定实行计划管理。由于财政管理体制的不同,烟厂和烟草公司在接受地方管理上又存在差异,工业企业普遍承担着地方政府较重的税收任务,特别是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承担的任务十分重大。烟草公司则完全按照中央企业的管理体制运行,在税收上按流通企业的要求按章纳税,与工业企业相比,负担相对较轻。而卷烟零售户则完全是市场化管理,自己做主。

是信息既对称又相互封闭。工业企业的生产计划是公开的,上下游之间是对称的,但具体的品牌及营销计划则又是相对封闭的。烟草公司的区域销售总量上下游之间是对称的,但品牌的组织与投放则又是相对封闭的。零售户的实际销量是对称的,但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和零售户的营销手段又是相对封闭的。

二、地市级烟草公司是卷烟商品供应链的关键主体

一是烟草公司是连接生产与供应的核心环节。由于烟草制品实行的是许可证管理,烟厂不享有真正意义上的商品销售权,同时卷烟零售户是也不具有直接到烟厂的进货权。所有卷烟商品销售必须经过烟厂调拨给烟草公司,再由烟草公司批发给零售户,最后由零售户销售给消费者。烟草公司的法定职能决定了它是卷烟商品供应链的主体。

二是地市级公司的主体能力架构也初步搭建。20__年姜成康局长在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提出“使地市公司成为市场营销的主体”的工作思想。在经过取消区县烟草公司法人资格、按20__年(57)号文件要求建立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后,地市级烟草公司已经全面构建起了相对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在这一结构下,如何大力推进烟草商业企业母子公司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总公司、省公司和地市级公司尤其是省公司和地市级公司之间的责权利关系,构建规范、科学、高效的母子公司体制,把地市级公司培育成为专卖体制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营销主体的关键所在,已经成为行业战略格局下的一项中心工作和重要课题。

三是地市级公司主要承担了供应链建设的核心发展任务。当前,卷烟销售网络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卷烟商品供应链的架构已经成型。卷烟网络建设按照“电话订货,电子结算,网上配货,现代物流”的基本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实现了网络组织架构、业务运作模式、管理模式、信息平台的“四个统一”,基本满足“服务客户、培育品牌、控制市场、科学管理”的网络功能要求,网建工作的着力点由“以我为主、归我管理”为特征的网络控制力逐步转变为“突出服务、注重效率、优化流程、提高素质”为特征的网络服务力,为进一步发挥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奠定了基础。

现阶段,我们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家局改革和发展各项措施,进一步贯彻落实《地市级烟草公司卷烟销售网络业务规范(试行)》,统一业务流程、系统标准和操作规范;进一步优化流程、加强管理、服务客户、培育品牌,完善网络运行机制,提高网络服务客户、引导消费、培育品牌、控制市场的能力,发挥地市级公司市场营销主体功能,实现服务营销和品牌营销;进一步树立“服务第一”的思想,把“突出服务”作为网建工作的灵魂,正确处理服务与效率的关系,在优质服务的前提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标志着行业的网建工作已经进入到统一完善、全面提升的新阶段。

三、当前烟草商品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在认识上存在重大误区

一是把供应链的下游当作最终客户,这是与供应链的构成背道而驰的最严重的认识错误。导致以客户为中心就是以下游客户为中心,最终把真正的卷烟消费者排除在外,使下游客户的需求代替了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的真实需求被得以掩盖。

二是把新型工商关系当作供应链管理。片面认为只要加强工业企业和烟草公司协调发展、协同运行,就能打好市场基础,把卷烟零售户排除在供应链以外。

三是唯专卖化。现有的一切都是因为有了《烟草专卖法》的保障,没有《烟草专卖法》,一切都是空谈。因此不存在着什么供应链管理。

2、唯供应链管理。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物流化管理。片面地把商品的物理运动及其效率作为管理的核心,没有以资源的眼光去看待供应链涉及的市场内涵,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被动地、机械地开展客户服务,对客户资源仅停留在一般的客户关系管理上。

3、忽视供应链品牌建设。品牌是企业的生命,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卷烟就是品牌,而对于商业企业来说,供应链主体具有自身的服务特点,具有明显的品牌属性。供应炼服务品牌才是其根本的品牌。打造供应链,关键就是要塑造自己的服务品牌,赋予现有的供应链以品牌的内涵和力量。优秀的卷烟品牌与卓越的供应链品牌相结合,才是当前体制机制下的最佳联姻。

5、缺乏标准。没有按标准的要求去制定工作流程,存在着工作流程重复交叉、工作效率相互抵消、资源消耗过大的现象。

由于以上的特点和原因, 当前,卷烟商品供应链突出表现出一体化程度不够,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协同、不系统,这也是导致供求关系出现矛盾的主要原因。

四、建议与对策

21世纪企业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供应链管理的成功与否,供应链管理已经引起我国管理界的重视。因此完善现有卷烟商品供应链的运行机制,改进运行功能,需要我们将主要注意力集中在高效、准确的供应链信息传递和节约成本上,重点就是强调需求信息共享和计划同步,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合适的供应链设计来突出服务、优化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这正符合我们卷烟市场建设特别是网络建设的方向。为此,我们要积极探索,加强卷烟商品的供应链管理,关键就是加强现有的网络建设与管理。

(一)把“两个维护”作为供应链建设的出发点

“两个维护”是行业的共同价值观,本质上也涵盖了供应链管理的基本要求。供应链管理同样把客户满意度作为其衡量价值的标志,要求要时时了解客户的价值标准,最大限度把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统一起来。

一是要认真关注工业企业、零售客户和消费者的需求,把“三个满意”作为衡量网络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准。应站在消费者的立场来看待卷烟的生产经营,跟踪消费者需求,倾听市场的需求信息,通过供应链一体化运作有机整合,合理分配,有序运作,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需求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

二是要正确把握服务与效率的关系。在突出服务的同时,也要注重效率。既不能不计成本、不讲求客户需求和不研究服务流程乱上服务项目;也不能为了片面追求效率和降低成本,以牺牲服务为代价,减少送货、拜访次数和服务内容。进一步完善服务制度、优化服务内容、细化服务流程,加强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管理,努力提高服务响应速度和质量,千方百计优化流程和降低运行成本,努力提高网络运行的效率。

2、聚焦于市场化营销能力,建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责任型、服务型、能力型、文化型、成长型市场营销主体

烟草市场秩序和经营水平,最终取决于供应链成员的守法经营程度和营销能力水平。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明确“两个延伸、两个同步”,即:专卖内部监管向持证零售客户延伸、服务通过零售客户向消费者延伸。在提高烟草行业自身自律水平的同时,同步提升零售客户的自律水平,在提高烟草行业自身经营水平的同时,同步提升零售客户的经营水平。

做好“两个延伸、两个同步”实现了经营终端的下延和管理终端的外延,进一步贴近了市场,把握市场规律,克服非市场因素,保持发展的安全性;促进了城乡卷烟零售户的协调发展,保持发展的协调性;重视了消 费者真实需求,保持了发展的可靠性;在注重速度的同时更注重了质量,保持了发展的稳定性;在提升零售客户经营能力和依法经营的同时,也提高了队伍能力素质,保持了发展的可持续性。

3、要按一体化的标准来优化流程、提高效率,使之成为完善机制、改善功能的立足点

一是要积极探索按订单组织货源,让供应链成为顾客化定制的生产线。订单供货以客户需求为起点,以客户经理为预测主体,通过工商协商,自下而上完成的订单交易,这正符合了供应链一体化的营销思路要求。供应链一体化营销是从产品的构思开始,根据顾客数据库的信息构思,与顾客开展“头脑风暴”,让顾客参与设计、评价,围绕核心顾客进行生产和服务,而核心顾客的其它品种和生产业务通过业务外包形式分散到供应链上的其它有优势的企业去生产,从而使各企业都能通过供应链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保持库存最小化以节约成本并提高效率。因此按订单组织货源就是供应链管理一体化的具体体现。

二是促使信息化库存转化为供应链的库房。供应链一体化物流管理的精髓是以信息代替库存,以供应链作为库房,实现物流的敏捷配送。信息化库存是依靠供应链一体化优势使卷烟产品从原材料投放、成品出库、销售、运输、货款结算等在同一时间并行运作,从而使卷烟产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准时送到顾客手中。当前,行业信息化建设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只要工商充分共享生产及市场信息,完全可以使信息化库存转化为供应链的库房,大幅度减少社会库存,化解社会库存过大所引发的市场风险。同时,这也是控制商品流量与流速的根本手段,避免卷烟投放的盲目性,有利于控制商品的流速,为品牌培育和解决零售户盈利奠定工作基础。并从根本上节约营销成本,使顾客获得最大的收益。

三是运用现代预测手段和知识,积极开展对市场预测能力的探索。制定市场分析与预测制度,明确预测办法,规定预测流程,根据销售波动特点和波动指数,利用基础数据运用科学方法对区域市场的消费季节指数进行专题研究,提高基数预测的准确程度,逐步完善社会库存检测体系。在社会库存监控的基础上,推行价格指数和赢利指数的监控,定期社会库存、价格指数、盈利指数,力求通过一系列指数的构筑起严密科学的市场监控体系,有效建立监测坐标,使卷烟营销能够依据有效工具进行科学调控,实现经营的科学预警。

(二)把提高素质作为供应链管理与发展的根本点

供应链一体化下的从业人员不再局限于行业内员工,也包括卷烟零售户。当前,供应链涵盖了几十家卷烟生产企业、几百家卷烟批发企业、几百万卷烟零售商。如果仅把提高素质仅局限在行业内,供应链并没有得到整体素质的提高,最终会遭遇发展的瓶颈。在加强工商协同的同时,重点加强行业内员工和终端零售户的培训。

行业内员工的培训重点在于市场营销及管理。一是行业各企业领导层要把握行业面临形势和市场要求,深刻认识市场,主动研究市场,不断提升领导水平,更好地发挥市场经营主体的作用。二是要进一步提高管理层的业务素质,要能看到问题并能帮助下属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管理层的主要职责就是培训员工为顾客服务的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三是要进一步提高执行层的素质,特别是要抓好客户经理队伍建设。客户经理不仅仅是企业的员工,他们更是顾客的服务者,是卷烟零售户的营销顾问,承担着培训卷烟零售户和顾客的工作任务。因此,要切实提高客户经理的专业知识和实战技能,使他们熟知业务、熟练流程、熟悉标准,敏锐发现市场变化,并积极开展有效服务。同时要明确岗位要求,完善岗位工作制度和工作标准,培养积极向上、热爱本职的工作作风,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

员工的培训要突出客户服务工作,培训内容上:一是要规范与零售户之间的平等地位关系、权利责任关系和利益关系。要采取具体措施,用制度和流程来加以规范;要建立健全包括服务项目、服务程序、服务标准、服务承诺、服务监督和服务评价为主要内容的服务管理体系。二是要探索客户体验和客户行为管理工作。作为服务企业,最难解决的是服务成本的投入和服务质量的提高这对矛盾。要研究客户体验管理,了解客户行为,加强对客户信息的收集,切实做好客户分类,提升服务客户的能力,努力提高客户满意度。三是要帮助客户提高经营能力。在“严格控制和限制大户、全面保证中、小客户的零售需求、充分满足消费市场需求”思想的指导下,认真积极地卷烟零售户的经营指导,将重心定位于通过指导来提升卷烟零售户的经营水平和经营能力,使我们自身在提高经营能力的同时同步提高卷烟零售户的经营水平。

对卷烟零售户的培训主要立足于两个方面。一是要提高卷烟零售户的经营能力。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卷烟零售户的素质参差不齐,一些零售户不会科学展示商品,一些零售户缺乏沟通技巧,一些零售户盲目销售,导致过度竞争和恶意竞争等等。因此,要积极引导卷烟零售户提高服务与经营技巧,提升他们的盈利能力。二是要加强《烟草专卖法》等法律法规的培训。当前市不规范经营的现象依然存在,零售户中害群之马也时而有之,市场秩序经常被打乱。因此,经常性地对零售户进行法律法规等培训,不仅是管理,更是提高素质,营造规范有序经营环境的必然所在。

零售户的培训要突出改善客户关系管理和经营能力指导,培训内容上:一是对如何通过科学分类,在实行标准化服务的基础上对客户实行差异化服务进行培训和引导。紧密依靠信息系统的有力支撑,专销一体,根据《规范》要求,共同开展对卷烟零售户的评价,结合实际认真进行市场细分,在此基础上如何实现在卷烟投放、品牌培育、经营指导、拜访服务等方面分类实施不同的服务标准,切实提高客户满意率。召开下游零售客户座谈会,向其介绍营销工作思路、步骤及意义,以期达到理解、支持和配合。

第8篇:供应链实训总结范文

耐克全世界运营与技术副总裁Roland Wolfram说,i二问题只是前进路上的1次颠簸而已经。1个软件故障让耐克损失了一亿美元的销售额,使它的股价下跌了二0%,触发了1系列共同官司,让董事长、总裁兼CEO Phil Knight悲痛地说出了“这就是你们花了四亿美元买的东西,嗯?”的名言。1次小小的颠簸?在运动鞋行业中,也只有耐克敢像这样谈论一亿美元的损失。

虽然耐克公司因其凶悍的营销以及与世界最著名运动员的瓜葛而闻名于世,但IT界却把耐克看作是1家把供应链弄患上1团糟糕的公司,这1切都是由于它部署了i二公司的需求计划引擎。二000年,该引擎发出了比市场需求多出不计其数双的Air Garnett运动鞋定单,而Air Jordans运动鞋的定单却比需要的数量少了几千双。

Wolfram说:“对于于关注这种事件的人来讲,咱们成了失败部署的广告式人物。”但是,对于于那些关注i二事件的人(尤其是CIO)来讲,这也是1次教训。耐克的失败和随后当即采用的恢复行为的教训在于:它有1个在公司各级水平上为人们广泛理解以及接受的业务规划,因为有了这项规划和它所赋与公司的弹性,i二失败终究的确只是1次小颠簸。

战术失败仍是战略失败?

耐克公司二000年六月在i二系统上遇到的问题表现为1种两重打击:首先,软件问题与核心业务流程(本案中为工厂定单)紧密关联;其次,故障波及到了整个产品交货,进而发展成为1股猛烈影响企业盈亏的巨浪。像计算机故障这样普通的事竟会影响1家巨型公司的事迹,这的确让人感到新奇。然而,人们通常没有分析这个问题是1个战术问题,仍是战略问题。其实,前者事小,后者事大。

耐克宣称,i二需求计划软件呈现的问题是战术上的,因而可以补救。它太慢了,没有很好地集成,存在1些程序过错,并且耐克的计划人员在该系统投入运行前没有接受过如何使用该系统的足够培训。耐克说,所有这些问题都在二000年秋解决了。并且这家公司断言,在那个季度以后,公司的业务没有遭到影响。的确,在本文发稿时,耐克刚刚宣告说公司二00三年第3季度利润创历史最高水平。

如果耐克供应链项目中存在1个战略失败,那就是耐克为了预测需求而购买了该软件。将大量的历史销售数字交给1个程序,然后等待经由1番计算后,神奇数字的呈现(这就是需求计划软件违后的理念),其实不是在甚么处所都行之有效,在本案中,它乃至没有支撑耐克的业务模型。耐克立身之本就是严格地节制运动鞋供应链以及提早很长期收取零售商的定单。

的确,耐克证实它在二00一年春天,休止将i二的需求计划程序用于短时间以及中期运动鞋计划(它仍用于耐克的范围不大但不断发展的制衣业),而是将这些功能交给SAP ERP系统。后者主要依据定单以及发票而不是预测算法制订规划。耐克公司CIO Gordon Steele说:“这使咱们可以简化咱们的1些集成需求。”

AMR Research副总裁Bill Swanton说:“如今,需求计划技术产生了变化。”企业要与处在供应链不同位置的客户、零售商、经销商以及制造商同享信息的方式。Swanton说:“如果你可以更快、更准确地在良多人中同享信息,你就会更早地发现趋势,这恰是供应链项目的真正价值所在。”

优良的战略支持耐克走了下去

1件让Wolfram愤怒的事情是:人们普遍认为耐克过去1直将宝押在算法上,而当这类作法没有获得预期的结果时,就扭转了航向。Wolfram说,相反,他们从未打算让i二的需求计划软件成为耐克供应链项目的主角。他宣称,它曾经是(而且现在还是)1项更广泛的战略的组成部份。这项战略就是将ERP、供应链计划以及CRM软件集成到1个平台上,耐克在北美和欧洲、中东以及非洲的机构将同享这个平台。他宣称:“坦白地说,咱们仍在沿着这个航向前进。”

耐克做出了1个斗胆抉择,将宝早早地押在1项充溢风险以及难题的战略上:即在其SAP ERP系统内树立1个供为北美以及中东以及非洲每一1位雇员使用的巨型集成数据库。(耐克的亚太部将使用独立运行的这类软件。)这象征着在软件投入使用前,让所有人在业务惯例以及公共数据定义上获得1致,这在ERP项目管理中很少见。

但是,耐克宣称它从未对于其单1实例(instance)战略出产涓滴犹豫,乃至在二00一年二月二六日该战略的第1个部份i二系统呈现的问题时。那些在呈现i二问题时在职的项目负责人(CIO Steele以及业务负责人耐克供应链副总裁Shelley Dewey)现在仍负责该项目。Steele以及Dewey毫发未损的缘由是由于当他们的系统产生故障时,他们有1根救生索:1个针对于总体供应链项目的明确的业务案例。他们宣称,如果实现该案例的话,将为公司节省远远超过Knight提到的四亿美元以及一亿美元运动鞋的费用。

耐克的供应链项目可以将1双运动鞋的出产周期从九个月缩短到半年。减少三个月时间将使耐克的出产周期与零售商的订购时间表相匹配:他们九0%的运动鞋是在交货时间以前六个月订购的。这象征着耐克可以开始按定单出产运动鞋,而不是提早三个月出产,然后巴望能够卖出它们。将供应链由“按产定销”转变成“按定单出产”是任何渴想通过供应链取得竞争优势的公司的梦想。Dell很好地在PC上做到了这点,耐克则但愿在运动鞋上一样好地做到它。

Steele笑着说:“当i二问题呈现时,咱们坐下来讨论产生了甚么问题,他说:‘OK,我懂了,接着干吧。’”

为什么这样的战略?

通常以不擅长自控而闻名的Knight对于Nike的供应链项目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耐心。而他需要这类耐心。Wolfram说:“咱们刚1动手,就很快意想到咱们最初认为将进行二到三年的工作,极可能需要五到七年的时间。”据Wolfram说,现在已经经六年了,项目的最后阶段预计于二00六年某个时候收场,总费用已经经过预测的四亿美元增添到五亿美元。

耐克运动鞋供应链的主题是集中管理。所有的产品 设计、工厂合同以及交货都在俄勒冈州Beaverton市计划以及调和。供应链的建设缭绕着1个叫做“Futures”的六个月定货周期规划进行。Futures规划是一九七五年为了回应该时凌乱的跑鞋市场而开发的。那时的情况是,远东运动供应链处于幼年期,交货的产品质量不1,通胀率很高,而运动员购买他们可以找到的跑鞋,无论是甚么品牌。耐克当时通过保证交货质量以及提供抵消通胀的折扣来换取提早六个月拿到定单,博得了市场。零售商10分满意,由于运动员不太关切运动鞋的式样或者外观,他们需要技术上先进、穿起来适合而且供货不乱的运动鞋。零售商知道无论他们提早多少时间定货,他们的耐克鞋均可以卖出去。

但是,跟着耐克变患上愈来愈全世界化,其供应链开始细分。到一九九八年,耐克在全世界具有二七个定单管理系统,所有这些系统都高度定制,没有较好地连接到Beaverton。为了取得对于其九个月制造周期的节制,耐克抉择它需要系统像其计划流程那样集中。ERP软件(具体地说,SAP的R/三软件)将成为耐克战略的基础,而i二供应、需求与协作计划软件利用程序以及Siebel的 CRM软件也被应用STC(现在叫SeeBeyond)提供的中间件集成到整体系统中。

i二呈现问题的缘由

不幸的是,Nike未将一样的耐心用在施行其供应链战略第1部份上:i二需求与供应计划软件利用。Nike没有等待作为其SAP ERP项目的1部份部署i二,而是抉择从一九九九年开始安装i二,同时该公司仍使用老系统。

据耐克以及i二股东在共同官司中提交给法院的文件显示,二000年六月前,运行情况1直不好。i二的需求预测利用以及其供应链计划程序(计划具体产品的出产)使用不同的业务规则并用不同的格式保留数据,因此集成这两个利用程序很难题。i二软件必需进行大量的定制工作才能与耐克的老软件1起使用,否则该软件记录1条输入条目需要长达一分钟的时间。在耐克所使用几千万个产品号的重压下,该系统时常崩溃。

然而,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影响到工厂定货,仍只是些小故障。该系统疏忽了1些定单,重复了另外一些定单。需求计划程序还在定单数据输入六到八周后删除了它们,令计划人员不可能记起他们曾经请求每一家工厂出产甚么。不久,过量的Air Garnetts运动鞋定单传送给了亚洲工厂,而订购Air Jordans运动鞋的定货却被丢失或者删除了。

当这些问题被发现时,耐克必需找到临时解决问题的办法。来自i二需求预测器的数据必需被下载,然后在需要利用程序同享数据时(每一周需要1次),由程序员、质量保证人员以及业务人员手工从新加载到供应链计划器中。耐克请来了咨询人员来开发数据库,以绕过i二利用程序部份,耐克还开发了1些定制的桥接程序,以使i二需乞降供应计划器利用可以同享数据。

耐克宣称到了二000年一一月这些问题都被解决了,但损失已经经造成为了,而且这些问题酿成的损坏1直影响到耐克下个季度的销售以及库存。当公司的SAP系统投入使历时,中短时间计划功能同时从i二中转移到SAP中。耐克说,一千万美元的i二系统只占五亿美元项目总费用的很小1部份,尽管1些察看人士宣称i二的费用比这要高。

为何会呈现如斯严重的问题呢?Wolfram说,因为与SAP计划相比,i二是1个无比小的项目,因而在i二部署上,耐克过错地相信了1种虚假的安全感。(耐克有大约二00名计划人员使用需乞降供应计划系统。)他说:“因为它不扭转企业中的其他东西,它看上去好像咱们可以更易做到,然而结果却是它无比繁杂。”

耐克学习忍受

耐克从过错中学到了东西。它将不会急于安装SAP系统。虽然耐克经理们偶尔置疑项目的繁杂性以及费用,但Steele从没有斟酌抛却单1实例(single-instance)战略。Steele说:“咱们说单1实例是抉择下来的事情,没有讨论的余地。”

耐克但愿以分阶段的、按不同地舆位置的方式部署SAP系统,但它还但愿防止使每一个部署过于拥有某地区的特色,而需要尤其的支撑,这会使患上每一个部署变患上时间更长,更繁杂。

第9篇:供应链实训总结范文

内容摘要:供应链管理要获得高效率和效益,供应链必须要有高可靠性作保证。保障供应链可靠性,可以采取供应链可靠性分配、供应链业务流程重组和引入供应链危机管理机制等策略。

关键词:供应链 可靠性分配 业务流程重组 危机管理

近年来,供应链管理是在国内外逐渐受到重视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与模式。供应链管理要获得高效率和效益,供应链必须要有高可靠性作保证。FedEx Freight公司CEO和总裁Douglas G Duncan先生认为,供应链可靠性就是向客户交付货物的可靠性。

有人说, 2 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当前买方市场条件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消费者需求个性化增强,如何有效而又可靠地保证最终用户的需求,增强供应链的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供应链可靠性保障策略进行探讨。

供应链可靠性分配

可靠性分配是保障工程技术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措施之一。供应链可靠性分配就是要借鉴工程技术领域的可靠性分配的做法,将规定的供应链系统可靠性指标, 按一定的方法分解细化到供应链的每一个成员企业,从而可以确定供应链每一个成员企业各自要达到的可靠性目标。可见,供应链可靠性分配实际上是一种目标管理的方式。

供应链可靠性分配考虑的因素包括供应链的每一个成员企业在供应链中地位的重要程度、组织结构的复杂程度和参加该供应链时间的长短等。

若有某个成员企业不能达到对其要求的可靠性目标,则可以采取如下的办法:限期达到,否则将其淘汰出供应链,并选择能达到可靠性目标的同类型的其它企业代替它;不将其淘汰,而是对其同类型的其它企业进行考察后,择优录取其它企业进入供应链,在该环节与其组成并联分系统,从而达到可靠性目标。

传统的企业供应链往往是单一的供应商机制,整个供应链缺乏可靠性和柔性。为确保产品供应稳定,重要产品应该由两个以上的供应商提供, 不能单单依靠某一个供应商, 否则一旦该供应商出现问题, 势必影响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行, 使整条供应链变成一条危机链。设计柔性的多头供应链是解决供应链瓶颈的重要措施, 多头的供应商机制不仅使供应链具有足够的柔性,而且还能在供应商之间形成竞争态势,保证产品的稳定供应。

供应链业务流程重组与改进

在供应链环境下, 业务流程重组与改进的范围扩大到整条供应链。企业业务流程重组与改进是供应链成员企业间业务流程重组与改进的基础,应该先进行企业业务流程重组与改进,之后才能进行供应链成员企业间的业务流程重组与改进。因此,供应链业务流程重组与改进分三步完成:

第一步,企业职能内部的业务流程重组与改进。许多企业各职能管理机构重叠、中间层次多,而这些中间管理层一般只执行一些非创造性的统计、汇总、填表等工作,通过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完全可以将大多数中间层取消,使每项职能从头至尾只有一个职能机构管理,做到机构不重叠、业务不重复。例如,宝钢实行的纵向结构集中管理就是企业职能内部的业务流程重组与改进的一种体现。按纵向划分,宝钢有总厂、二级厂、分厂、车间、作业区五个层次。在1990年底的深化改革中,宝钢将专业管理集中到总厂,二级厂及以下层级取消全部职能机构,使职能机构扁平化,做到集中决策、统一经营,增强了企业运营的可靠性和应变能力。

第二步,企业职能之间的业务流程重组与改进。这是指在企业范围内,跨越多个职能部门边界的业务流程重组。例如,北京第一机床厂进行的新产品开发机构重组,以开发某一新产品为目标,组织集设计、工艺、生产、供应、检验人员为一体的承包组,打破部门的界限,实行团队管理,以及将设计、工艺、生产制造并行交叉的作业管理等。这种组织结构灵活机动,适应性强,将各部门人员组织在一起,使许多工作可平行处理,从而可大幅度地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提高了企业运营的可靠性。

第三步,供应链成员企业间业务流程重组与改进。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大大增加,企业之间必须保持业务过程的一致性,这就要求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必须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与改进,对各企业采购、制造、营销和物流等过程采取跨企业的平行管理,消除多余的交接工作等弊病,加强企业间业务流程的紧密性,将不可靠性和延误降到最低。目前,供应链合作企业间可以通过Internet 方便的获得需求方生产进度的实时信息,从而可以主动的做好供应或出货工作。通用汽车公司(GM)与SATURN轿车配件供应商之间的购销协作关系就是供应链成员企业间业务流程重组与改进的典型例子。通用公司采用共享数据库等信息技术,将公司的经营活动与配件供应商的经营活动连接起来。配件供应商通过通用公司的数据库了解其生产进度,拟定自己的生产计划、采购计划和发货计划,同时通过计算机将发货信息传给通用公司。通用公司的收货员在扫描条形码确认收到货物的同时,自动向供应商付款。这样,使通用公司与其零部件供应商的运转像一个公司,实现了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简化了业务流程,缩短了订货周期、生产周期和销售周期,减少了非生产性成本,提高了供应链的整体可靠性。

引入供应链危机管理机制

供应链危机管理是保障供应链正常运行,提高供应链可靠性的重要措施之一。供应链同时连接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用户,结构非常复杂,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潜在的危机,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给整条供应链造成严重的影响。

供应链危机管理是指供应链在陷入危机时, 为摆脱危机维持供应链正常运行而采取的一系列处理危机的行动与对策。供应链危机管理有如下的特点: 一是协作性。供应链作为一种“扩展”企业,它强调每一个成员企业都要去和其他成员企业进行合作。二是紧迫性。供应链的很大一部分危机都是突发的, 如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流动资金周转不灵、产品受到大规模的投诉等等, 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 可能导致供应链部分或整体停止运行、甚至解体。三是普遍性。过去,供应链一直是拥有强大资金实力的少数大型企业才能采用的运作模式。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日臻成熟,互联网规模日益扩大,众多的中小企业甚至也可利用网络参加跨国供应链,供应链愈来愈普遍。四是灵活性。由于供应链是多环节、多通道的一种复杂的系统,导致各种供应链危机的原因不同, 很难找到处理危机的统一方法与固定模式, 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应对供应链危机。五是预防性。设计供应链危机管理系统时, 必须认识到供应链危机管理的关键在于危机预防。

首先,要建立供应链危机管理组织机构。为应付或更好地进行危机管理,供应链应设置危机管理组织机构。供应链危机管理组织机构可以危机管理委员会的形式存在,由核心企业的最高领导者担当委员会主席,其它各个供应链成员企业的最高领导者担当委员会的委员,定期召开会议。供应链各个成员企业可视需要设立企业级的专门或兼职的危机管理机构。供应链危机管理组织机构要建立包括危机管理委员会管理体系、危机管理会议制度、危机管理信息管理制度、危机管理培训制度、危机管理应急方案与评审、危机管理的评价与改善制度、委员会委员的职责与权力、危机管理手册、危机公关宣传、危机公关调查、危机公关效应评审等规范的制度和程序。

其次,要建立供应链危机管理数据库和信息系统。供应链危机管理组织机构要从服从供应链战略出发,识别各个成员企业内部、外部潜在的危机,捕捉危机前的征兆性的信号,将归纳的潜在的导致危机产生的信息归类编号,建立供应链危机管理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并定期对以往国内外产生危机的现象进行多渠道、多方向、多性质的判别诊断,形成系统的危机信息,并以前者的经验建立相关的管理方案,加入并补充到危机管理数据库和信息系统中。目前国内的危机管理信息系统,大多数还停留在静态文本管理阶段。有少数建立起预案信息系统的,也多是基于规则推理的系统,系统建立和维护困难,并且不具有自动的学习能力。而基于案例推理与基于规则推理两种技术相结合,来建立智能高效的紧急预案信息系统,这不仅使系统的建立和维护较以往变得容易,更使得系统的运行效率得以较大提高,呈现出更强的智能化特征。根据供应链危机管理信息系统发出的预警信息,供应链成员企业就可以对危机事件的发生进行充分的准备,提早预测各种不可靠性的损失程度,制订应对危机事件的应变措施。可见,供应链危机管理数据库和信息系统的建立能够起到培训和预警的作用,对供应链危机管理的顺利实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最后,危机发生后要正确应对,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在危机难以避免和转嫁的情况下,正确应对危机,就能将损失有效地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在危机事件出现后,要运用各种工具,对损失的后果及时进行补偿,促使其尽快恢复,使供应链免遭解体。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