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丑小鸭教学反思范文

丑小鸭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丑小鸭教学反思

第1篇:丑小鸭教学反思范文

一、问题导学层层深入

导入“安徒生知多少?”从安徒生简单介绍到《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命运、美好愿望,再到《丑小鸭》成为美丽的小天鹅。新课问题1:快读前部分找出关于丑小鸭遭遇的词。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表述,教师一边根据学生表述归纳,一边板书关键词,惜字如’“金”;问题2:变成小天鹅的原因?梦想、坚持、追求等,偏偏忘了根本问题本身就是天鹅,教师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给予点题“这些是后天努力,还有更重要的是先天资质,即天资”;问题3:《丑小鸭》中的“丑”与“美”?引导学生从领会《丑小鸭》中的“丑”与“美”反面的真美、真丑,延伸到明晰社会人生之丑、美。当课文问题深入后及时将认知引向课外,这是课堂的艺术之处。

二、娓娓道来、恰到好处的的语言。富有变化、提示性、选择性

三、自然和谐的绿色课堂

自然地发问,自然地让学生发言,自然地予以评价,自然地讲课内外

融合统一,这是教师课堂的艺术境界。简析童话《丑小鸭》中的“丑”:骄傲、嘲笑、歧视、排挤等,适时引入课外社会百相―2013年春晚“保安”之骄傲,“说人者不到人,到人者不说人”等等。“美”:善良、梦想、追求、坚持、逆境等,并且适时教导“对那帮家伙说‘人之初性本善’,有颗善心,善待他人;‘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而改之’”。名言也好,俗语也好,人生百相也好,故事节目也好,凡是有利于满足课堂教与学需要的,自然地融合到课程资源,辅助教师自然地引着学生的思维向课外纵深“运动”。

四、惜字如金的板书

张世伟执教《丑小鸭》板书欣赏:

丑小鸭

安徒生

丑小鸭遭到哪些其实和打击?变成美丽白天鹅的原因?

1、鸡鸭群“啄”、讪笑、排挤;1、天资;2、不懈追求;3、梦想

2、野鸭群,歧视丑与美

……骄傲、歧视、啄、排挤等善良、坚持、走自己的路、“保安“骄傲等

6、……

看看其大庞然的“丑”“美”二字醒目直观,并且“丑”字写得随意、丑陋,“美”字写得潇洒、是舒展,给人以视觉享受。

五、彰显“两主”,气氛活跃

《丑小鸭》教学的整个课堂当中,体现着对学生参与、认知的尊重,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放、点、导,换句话说便是体现了生本教育思想。《丑小鸭》的教学,基本用了一节课,当然可能有良好的预习在前面,对于丑小鸭各种遭遇的情节很简单,易掌握,教师只是在了解带问题阅读的情况时按次序板书了序号而已,而在简析人物“丑”“美”拓展延伸文本主题时认真、灵活讲解,如写散文似的。使学生在课堂有事干,且步步水到渠成。

对整个课堂教学艺术魅力,反思其成就之源在于“熟到自然成”。

1.对教材研究的深入、熟透 只有对教材研究的深入、熟透,才能使教材使用者站得高,看得远,指导到位。童话浅显易懂,了解情节是学生的事,放手但不能不问,问问是对学生理解的梳理,所蕴含的人生哲理需要教师的引导、帮助来和学生认知及社会实际等“连线”。进而真正明了“丑小鸭”是“美丽的天鹅”,世上“丑”的不一定丑,“美”的不一定美……真正明了该如何对待弱者?如何对待需要帮助的?真正明了该以怎样态度来面对自己所向往的?

2.课堂教学技能的熟练 课堂教学技能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施教者课堂表现的灵活自然。张世伟的“丑小鸭”教学使人感到其灵活自如,成竹在胸。板书文字惜字如金;经纬(教材为经,生活为纬的话)交织,问题层层深入,涉及大小、难易适当;课堂语言娓娓道来、富有变化、提示性……

第2篇:丑小鸭教学反思范文

一、教学中,可通过故事情节的角度延伸

讲解课文时,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延伸,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丑小鸭》一课后,让学生想象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天鹅后会做些什么?或者会遇到什么事?这时学生纷纷展开了想象,有的学生说:“丑小鸭可能回到他刚出生的地方,大伙都感到十分惊讶,丑小鸭宽宏大量,原谅了他们,他们也很惭愧,并向丑小鸭保证以后要善待任何人。从此,丑小鸭和鸭妈妈、伙伴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也有的学生说:“丑小鸭遇见了与他小时候有同样遭遇的丑小鸡。这时的丑小鸡十分沮丧,丑小鸭把自己的故事告诉了丑小鸡,鼓励丑小鸡鼓起勇气顽强的生活下去,就一定能获得幸福的,并陪伴着丑小鸡。最后,丑小鸡也长成了美丽的大公鸡……这种续编活动,实际是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有机延伸,可以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作合情合理的推想发展,从而,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在教学中,可通过主题的角度延伸

类似的情节,在不同作者、读者的心中,会有不同的看法;同样的一个主题,一样的题材,在不同作家的笔下,往往会演绎出不同的风貌。此时,教师可由一点出发,指导学生搜集相同的或者相似题材的作品,比较分析、讨论思考,学生会更容易地领会每一部作品的特色。讲《孔乙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而成为一个可笑可悲、可有可无的多余的人,可联系《范进中举》加深学生对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人心灵的理解;讲黄昏与中国人的日暮情思时,,我从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到鲁迅《藤野先生》中对日暮里的感叹,再到陶渊明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让学生们感受到在中国诗人笔下,夕阳黄昏的意象传递是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意识,多了一层家园落日的温馨和人生迁世的感情。

三、在教学中,可从作家的角度延伸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不妨借此机会,趁热打铁,向学生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其风格……例如,学清照的《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可向学生介绍她前期的作品《如梦令》;;学习辛弃疾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可机会他的《西江月》这样对作者和他所处的背景都会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把握。此外,我们还可以介绍学生看一些人物传记、评论文章,这会让学生对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了解得更深刻、更全面。鲁迅代表了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灵魂,他是超越时代的,他也是痛苦和孤独的。教学中我把近几年学术界研究鲁迅的文章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走进鲁迅,了解鲁迅。阅读这样的评论文章,可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观点,从而跳出自己狭隘的思维空间,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评价人物的气度。

四、在教学中,从文体角度延伸

第3篇:丑小鸭教学反思范文

[内容]

小语第四册第二单元由古诗《春晓》、童话《丑小鸭》和儿童诗《春雨》组成。每篇课文都有插图,前两篇是讲读课文,《春晓》是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五言绝句,诗句描写了春天早晨雨后初晴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思想感情;《丑小鸭》这篇童话讲的是一只丑小鸭,自从出世以后就被人看不起,谁都欺负它,被迫出走,最后才发现自己已不是丑小鸭,而是漂亮的天鹅;《春雨》是自读课文,这首儿童诗描述了春雨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赞扬了小朋友顶着春雨种树,绿化祖国的行为。阅读本单元课文,使人感到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春意,述说着动人的故事。通过学习,使学生接受从小要和善待人、正确认识自己的教育;了解春天大自然的变化和春雨对植物生长的益处,教育学生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如何教好本单元课文,提出如下建议。

1.突出重点,学好生字、新词。本单元两篇讲读课文共有14个生字,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将音、形、义结合起来教学,又要各有侧重,突出重点。如《春晓》中“晓、眠、闻、啼”等字词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识字基础和能力,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让学生掌握字形和字义:“日”出为“晓”,闭目而“眠”,故“晓”为“日”旁,“眠”为“目”旁,“闻”是听,与耳朵有关,所以是门字里边一个“耳”,“啼”为鸟叫,所以是“口”旁。在《丑小鸭》一文的生字中,重点要读准“剩、瘦、除”这几个字的卷舌音,字形分析中要突出“瘦”、“越”两字的难点:“申”和“戊”的笔画笔顺。

2.加强朗读,帮助理解内容。本单元课文的文体是诗歌和童话,因此在教学时应以朗读为主线,朗读训练的重点应放在重音与停顿上。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认识语言规律,加强学生对课文词、句、段的记忆,使学生不但理解内容,而且能化作者的语言为自己的语言,特别是在古诗教学中,朗读有助于理解古诗的内容,领悟只能意会无法言喻的意境和韵味。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是综合感受语言美、意境美的重要手段,教学时,要在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通过反复诵读达到背诵和默写的目的,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3.借助插图,品味诗文意境。本单元三篇课文都配有相应的插图,教学时要借助插图的作用,诱导学生品味诗文的意境。如《丑小鸭》一文有四幅插图,要引导学生注意图与图、图与课文内容之间的联系,弄清故事发展变化的过程。《春晓》与《春雨》两课描绘的一幅是雨后,一幅是雨中春天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这正是诗的意境。教学时可从图入手,图文结合,将学生带入画中,品味诗文意境。

第4篇:丑小鸭教学反思范文

一、巧用课文插图,激发阅读兴趣

教材中一幅幅精彩的插图,往往有着鲜艳亮丽的色彩。心理学的大量实验证明:色彩能通过视觉感知而影响人们的心理,鲜艳的色彩会令人兴奋、令人愉快。因而,有些插图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利用课文插图,理解疑难词句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课文插图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大有作为。如,《北京亮起来了》这篇课文中,第一自然段讲到北京夜晚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我用到了课文插图,让学生通过插图感受北京夜晚的美景。在后面几个自然段的学习中为了更形象地理解“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灯光闪烁、金碧辉煌”等词语,我也运用了课文插图。例如,在学习“华灯高照”这个词语的时候,我引导学生从图上找到整齐排列在路边的灯,引导学生懂得像图上那样高大而放着光芒的灯就叫华灯,它们居高临下地照射着路面就叫高照,让学生图文结合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巧用课文插图,拓展丰富想象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鼓励学生根据图意进行联想或想象。如《丑小鸭》这课有三幅插图,分别画的是丑小鸭出生时的情景、丑小鸭受到打击与歧视离开同伴的情景、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样子。当看到丑小鸭离开时,引导学生看图,看丑小鸭一个人离开时的孤独,让学生想象这个时候,你想对丑小鸭和它的同伴说什么。后来当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它看见自己的样子又会想些什么呢?让学生通过插图的比较,展开想象。

四、运用插图,帮助学生复述背诵

“记忆是智慧之母。”的确,记忆是运用知识、发展能力的前提。在语文教学中,背诵对于巩固词句、加深理解课文、积累知识、提高读写能力、促进记忆力的发展都有积极的、独特的作用。教材中有不少课文要求背诵,对于一些学生会有一些难度。课文中的插图,既反映课文内容,又突出课文中心,是帮助学生记忆的好材料。

第5篇:丑小鸭教学反思范文

研讨会上的2节语文课,课文的切入点老师们抓得准确,如李明芳老师讲《丑小鸭》一课直接从丑小鸭不幸的一句话入手,层层展开,它为什么不幸,表现在哪里……激发阅读兴趣。这样选择一个具有辐射力的切入点,一个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学习点,由这个点展开,学生去了解丑小鸭的不幸,把重点与全篇内容联系在一起。整堂课结构就很清晰重点也得到突出。好的切入点能提纲挈领,具有引发学生思考的价值。

二、教学中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

在这次的讲课评课别谈到了语文课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强调我们既不能只重视工具性而撇开文本的人文内涵,也不能偏重人文内涵而忽视了对文章词句的推敲、语言的品味、表达方法的揣摩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感受文本人文内涵应该同语言文字的训练自然地相互渗透,二者应该是融为一体的,如此才算真正的“和谐统一”。在李英哲老师讲的《生命生命》这节课中,老师一边引导学生体会能表现生命价值的句子,一边训练学生的表达:让学生说说你所知道的有关生命价值的例子?给学生讲解霍金,杏林子的事迹等。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扎实的语文训练,也通过联系实际体悟了文本的人文内涵。可以说,老师把语言训练和对文本人文内涵的感悟处理得水融。

我们知道,每篇文章作者的情感表达常常隐藏于文字深处,语文要让学生真情流淌,就必须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关键词,读读、议议,让学生在品中感悟,积蓄情感才能情动而辞发。在《生命生命》一课中老师让学生能够做动作理解挣,扎跃动等词语,老师在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语的揣摩去体会文章的感情。

三、读的训练重点突出,体现出训练的过程和方法

以前我们听课,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对学生说,请带着痛苦的感情读,请带着内疚的感情读,请用悲伤的语气读,请用高兴的语气读……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读,可是读得还是平平淡淡、波澜不惊。这是为什么呢?是学生没有从心灵感受文本内涵、感受作者思想。这二节课每位老师都是在带领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的基础上,再来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如《丑小鸭》这节课,老师是在让学生找到丑小鸭不幸遭遇的句子,充分体会丑小鸭的不幸遭遇,反复朗读重点语句、段落,从而自然流露出悲伤的语气。《生命生命》这节课,老师引领学生理解挣扎,跃动,从而感悟对生命的渴求,静听自己的心跳,感受自己生命的宝贵。读课文时有了自身体会,才与作者思想产生了共鸣;这一读,学生自己的情感又得到了升华,语气得到了突出。

四、注重写字的指导

注重写字的指导,在这四节课中,每一位教师都特别强调写字的姿势,强调三个“一”,“眼睛离书本一尺远,胸离课桌一拳远,手离笔尖 ,”而且每节课都在时时提醒学生,这一点对我触动很大,我认为我们每一位教师也应该重视学生的写字姿势。对于每一节课的新的字型都要进行书写指导。

五、作业具有多层性和开放性,并注重积累

第6篇:丑小鸭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文本;切入点;阅读教学;情境

在阅读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应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创设多种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语文学习是学生、读者、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会使他们在探究的乐趣中打开知识的大门。教师应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文本中来解决问题,同时便于学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文本的核心内容。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呢?以下是笔者对营造课堂有效情境,引领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的几点尝试。

一、角色体验,融入文本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融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从而意义地建构起文本的内涵。教师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充分挖掘文本的内涵,诱发学生的真切体验,引领他们进入所创设的境界,能更好地吸引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吸收。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丑小鸭》一文中写道:“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它,猎狗追赶它。它没有朋友,只好继续流浪。”与这段文字相配的是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画面小鸟讥笑、猎狗追赶丑小鸭的样子,并饱含深情地说:“孩子们,丑小鸭在家里受尽了欺负,在外面同样也受到了不公平待遇。你们有很多朋友,可丑小鸭一个朋友也没有。想一想,当小鸟讥笑丑小鸭时,会说些说什么呢?”这时,学生们思维活跃,把自己想象成那只可怜的丑小鸭,带着对丑小鸭的无限同情,模仿小鸟讥笑鸭子的语气说话。“小鸟”说:“你这只丑陋的鸭子,到处乱跑什么!”“小鸟”说:“哈哈!我还从没见过你这么丑的鸭子!”“小鸟”说:“你这只丑鸭子,我不会和你做朋友的,快滚开!”“小鸟”说:“看了你,我都吃不下饭了,天下还有你这么丑的鸭子!”……我创设了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扮演小鸟,让“讥笑”说话,不仅理解了这个词语,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了话匣子,还让学生们在入情入境中体会到课文的内涵,感受到丑小鸭的孤独。

整节课上,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非常高。因此,针对某些课文,很有必要让学生自主参与角色扮演,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文本,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对理解文本很有帮助。

二、对话插图,再现文本

现在很多的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插图,这些插图往往都是文章重点要讲的内容的情景再现,其中蕴含着编者的教学意图――或是借用插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或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在教学时,教师要引领学生对话插图,从而把文本的教学价值发挥到一定高度。如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一课,在学生学习了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的幸福盗取了火种之后,而自己受到了宙斯残酷的惩罚这部分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说说插图上画的是什么内容,学生很快就说出插图上表现的是普罗米修斯正在接受惩罚。这时,大多数教师会把教学的关注点放在课文的内容上。其实,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边对照这幅插图,边看文中哪些词句深深地刺痛了读者的心?最后,教师换个角度看问题,引领学生想象:普罗米修斯在被绑到高加索上的最高峰时,他心里在想些什么?从他的表情中,你看出了什么?看着图,你能想象一下,普罗米修斯还会遭受哪些苦难?经过与插图的对话,我们就会发现,这幅图有助于学生图文结合,降低阅读理解的难度,让学生更深入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感受普罗米修斯顽强不屈的精神。

插图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了解编者的意图,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插图作为文本对话的切入点,不要轻易放弃这一有利的教学资源,充分凸显插图的教学价值,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三、填补空白,拓展文本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地方都是留有空白,而这些空白正好可以给学生留下一个想象的空间,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一个重要平台,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想象。但是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由于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多数教师在教学时都忽略了这些留白,对这些留白视而不见,让本来可以拓展学生进行想象的内容被白白地浪费掉了。

如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做一个最好的你》一课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做一颗星星……”此处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这里是一个很好地让学生补白的地方,蕴含一定的道理。当我们不能取得像人们所期待的成就时,那我们该如何呢?难道就放弃自己吗?不,重要的是做好自己。所以在教学时,笔者抓住这一留白,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有的学生这样表达:如果不能成为大海,那就当一条清澈的小溪。还有的学生说:如果不能成为一艘巨轮,那就当一叶小舟。还有的学生这样说:如果不能成为一棵参天大树,那就当一片枝头报春的绿叶,等等。这样,教师找准文本教学拓展的切入点――借助补白,就能让学生发散思维,同时也为学生理解文本增加了新的元素。

四、巧妙设疑,探究文本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教师要善于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巧妙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究文本的情境。同时,课堂提问设计得合理、恰当和有意义,还须注重提问的质量、把握提问的时机、讲究提问的策略,特别是难易要适度。

例如,在教学季羡林曾在德国留学时写的《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这篇文章时,其中文中最后有一句话“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时我插入了一些德国人残害犹太人的图片和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在波兰向死难的犹太人纪念碑前双膝下跪的图片。前后对比,反差巨大,学生还在诧异我播放图片的用意时,我马上话锋一转,说:“同学们,为什么国学大师季羡林在这篇文章最后不用‘高尚’这个词汇去夸赞德国?而用‘奇特’。”此刻,有的学生表情凝重,陷入沉思中。从他们的表情中,我看到了他们理解了这个词语“奇特”,理解了季老用这个词的良苦用心!真不愧为国学大师。更对二战时期德国给世界人民造成的灾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可见,对文本的解读要让学生意识到句子不是一句一句理解的,而要体会句子背后的含义。这背后蕴含着我备课时的细致,体现了要把文本读厚、读透的理念,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自然对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这种深入浅出的引入也让学生对二战那段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谓事半功倍。

五、个性解读,反思文本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根植于文本的个性化阅读要鼓励。笔者认为,教师要创设个性化阅读的平台,支持阅读的多元理解,要培养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判别、去表达,引导学生养成这样的思考习惯:我不必因大多数人的想法一样而随大流,重要的是我该怎么想,该怎么看。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时,哈尔威船长随船沉入大海的行为是既惨烈又悲壮,他的船在人在、船毁人亡的职业操守下不禁让人敬仰。但在随后的阅读感想中,我班的汪尚尚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我觉得他不是一个好父亲。”学生的这种理解我确实感到意外,但细思又何尝没有道理?每个人都不是独立的存在,面对灾难,面对可以逃生的可能,哈尔威船长选择了死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可是他年幼的孩子可能还需要父爱,他的老母可能还倚在门前盼儿归……而这一切都因他“成为英雄”而成为生者的永伤。既然船长知道挽救别人的生命,为什么单单要舍弃自己的生命?“永垂青史的名”和“一己世界的暖”孰轻孰重?生命是可贵的,生命高于一切。在不失大“义”的情况下,船长为何不考虑一下生命一旦放弃便不可复得之理?从这个角度来说,他的确“不是一个好父亲”。所以,对于学生这样的理解,我没有否定,而是给予尊重和理解。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更要提升学生。只有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反思文本,才能鼓励学生大胆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和多元化解读;学生才会有深入的理解,创新的发现,才敢于说出有悖常理,却颇有情理的真知灼见。

第7篇:丑小鸭教学反思范文

世界就是那么真实,丑小鸭落入鸭窝的几率小之又小。而更多的情况是,天鹅雏鸟在天鹅妈妈的呵护下,快乐健康地成长。

有一只丑小鸭,如你我一样,在妈妈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它不会知道这个世界的残酷和竞争,它看不到两个鸡家族为争夺一条鳝鱼而吵吵闹闹,因为在妈妈的喂养下,食物总是很充足的。

它长得和其他天鹅雏鸟一样,没有人嘲笑它,也没有人会觉得它的奇怪。没人会不安地说:“他长得太大、太特别了,因此他必须挨打!”除了为数不多的掠食者,别的动物不会啄它、咬它、欺负它。

它不会自卑,不会被兄弟姐妹瞧不起――大家都是一个样啊!它不会伤感,没有小鸡来打它,没有喂鸡鸭的女人踢它――爱护它还来不及呢,都知道它将成为美丽的天鹅!

大家看见它跟在天鹅妈妈身后,都知道它是天鹅,所以猫不会教它讨好主人,鸡不会让它学生蛋;也正因为如此,它不会经历猎狗给它带来的生死一刻,也不会在寒冷的水里不停地游动。它见识的人和事少了许多,于是它不会伤感、自卑,没有经历过伤心,没有挣扎在生死边缘,没有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就像照片上的天鹅雏鸟一样,连游过湖面时,也可以安心地站在妈妈平稳的背上,栖身于妈妈温暖的羽翼下。

我不禁想,无微不至的母爱就真的很好吗?我们时常赞美母爱,包括这张照片拍摄的初衷,也是在宣扬伟大的母爱。但天鹅本来就会游泳,幼仔待羽毛稍微丰满时就可以下水;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也是天生的游泳健将。所以照片里的母爱可能是一种过度的母爱,更可能是一种放纵和娇惯。

第8篇:丑小鸭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态度资源;童话;评价理论;安徒生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2-0165-03

近几年来对于儿童的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随着“爸爸去哪儿”的热播以及留守儿童这一社会问题的存在,又一次把人们的注意力聚焦在少年儿童的培育问题上。童话是童年阶段一道绚丽的风景线,在给孩子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向他们灌输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富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安徒生是我们熟知的丹麦19世纪著名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他在近40年间共写了168篇童话,其中早期童话的代表作充满绮丽的幻想和乐观精神,《丑小鸭》便是其早期代表作之一,作者通过丰富的心理描写展现出一幅在逆境中保持自我,直面人生的“丑小鸭”进化史。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运用Martin评价理论3个子系统中的态度系统对《丑小鸭》中出现的态度资源进行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得出此语料的态度资源分布特点以及作者与读者间的交际策略。

一、理论基础

(一)评价理论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人际意义的发展,系统功能语言学是基于英语语法的研究,着眼点是语篇运用的分析,是对语言的表层意义上的研究,很少涉及到语言运用的阐释;评价理论则是通过表层现象看到深层的意义,同时也把语篇看作一种动态的交流过程,“讨论的是语篇或说话人表达、协商、自然化特定主体间的关系以及意识形态的语篇资源”。即说话者或作者的人际意义的实现手段,建立于听话者或读者之间团结的人际关系。评价理论的3个子系统分别为:态度(attitude)、介入(engagement)、级差(graduation)。三大系统又分别次系统化,态度系统是评价理论的研究重点,其下3个次子系统分别是:情感(affect)、判断(judgement)与鉴赏(appreciation)。

(二)态度系统

态度系统中情感指的是人情感的表达,属于心理领域;判断是对人的性格以及行为的评价,属于伦理学范畴;鉴赏则是对事物的价值的美学范畴的评价。同时,态度系统中的3个方面可以依据褒贬(positive/negative)分为两类,也可分为显性评价与隐性评价(inscribed/invoked)两种,例如:He is a very bad guy (inscribed)。He always fights with others and cheats in games(invoked)。从以上的例子看出,隐性评价就是没有明显的评价词汇表达,而是通过表面中性的表意手段来表示,引起读者反应的评价资源。本文将从态度系统中的这3个次子系统对童话语篇进行评价分析,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识形态和童话语篇中一定的词汇特点。

二、对《丑小鸭》态度资源分析

语料The Ugly Duckling选自于Fairy Tales of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1872年出版,由Mrs. H. B. Paull所翻译的版本,该版本是安徒生童话的权威译本之一。本研究采用由下而上(bottom-up approach)的语篇分析方法,即首先把各个资源从语料文本中挑选出来分类整理,绘制表格而后依据数据使隐藏在文本表面下的意识形态浮出水面。

(一)统计结果

依据评价理论所论述的评价资源3个系统的定义在语料中统计情感、判断以及鉴赏资源,分类整理,最终形成下表:

(二)讨论分析

表1清晰地展示出态度系统3个次系统资源的所占比例情况:鉴赏资源所占比例最大,占总资源的50%,而情感资源与判断资源分别占29%与21%。表2所示为隐性资源的使用情况,在隐性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情感的隐性资源使用最频繁,为30%,其次为判断15%,总数最多的鉴赏资源在隐性资源中的使用率则是最低的。

情感资源在语料中共出现82处,占总资源的29%,所占比例不大,这与我们所预期的有较大出入,一般认为在童话世界里情感资源会占据很大一部分是情理之中的事,但在《丑小鸭》语篇中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般,而是有作者自己的交际策略。

对语篇的情感资源进行总结后,可以很清晰地了解到文中各人物的情感历程,并发现很容易就能掌握在此童话语篇中各个人物的情感。如下列出部分情感资源:

liked much better; I am quite tired of ; were afraid of ; wonder; I will take you into; anxious; don’t want him here; I wish his mother; bit him in the neck; I think he will grow up pretty, and... ; she stroked his neck and smoothed the feathers; I think he will grow up strong and...; was bitten and pushed and made fun of...; fancied himself really an emperor; quite miserable; laughed at by the whole farmyard; I wish the cat...; she wished he had never....; the ducks pecks him, the chickens beat him; frightening; are afraid of ; tired and sorrowful ; no thought of ; like you very well ; he turned away his head to hide it under his wing; terrified; terrible; jaw were open ; thankful; ......

以上情感资源是依照各自出现在语料中的顺序列出的,介于篇幅有限并没有全部列出。所有的感情资源依照事件发展情节可以分为:小鸭妈妈对最后这一枚尚未孵出的蛋的无奈与疲乏,然后是妈妈内心的焦虑与期许的表达和到最后的抱怨,丑小鸭也逐渐意识到自己因丑陋而被厌弃的恐慌与悲伤,直到历经严寒后春天来临,丑小鸭焕然一新后所遇之人对它表达的喜爱之情,它的心情也最终转变为喜悦之情。值得注意的是,评价资源是作者用来操纵读者的,但作者无法来决定是否能赢得读者的赞成,用庄子的名言“道可道,非常道”,能讲明的道则不是真正的道。评价在小句中的位置越不明显,就越能成功地操纵读者。情感评价是作者最主观的评价,最主观的东西则往往不那么让人信服,在《丑小鸭》中,作者没有过多的使用情感资源(仅占29%),在这29%中隐性资源又使用了30%,间接地激发了读者的情感。如:

The poor duckling, who had crept out of his shell last of all, and looked so ugly, was bitten and pushed and made fun of, not only by the ducks, but by all the poultry.

斜体部分即为隐性的情感资源,描写丑小鸭被其它家禽欺负嘲笑的情节,作者很巧妙地借此让读者深刻体会到丑小鸭必定难过的心情,试想正在读这篇童话的小朋友触景生情地想象自己就是文中的主人公被同类叨啄、推搡、嘲笑定会心痛不已的;同时也表达了其它家禽对丑小鸭的厌恶之情。这要比直接明确地告诉读者故事人物的情感体验更有说服力。语料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

He turned away his head to hide it under his wing.

这是丑小鸭在丛林里遇到猎狗时被惊吓到的情景,用形象的动作过程来展现主人公当时惊恐无助的心理状态。

判断与鉴赏评价可以说是制度化的情感评价,是对行为与事物的评价。

判断可以分为社会许可(social sanction)和社会尊严(social esteem)两大类。社会许可的判定与合法性和道德性相关;社会尊严与社会约定俗成、能力以及韧性相关。在此语篇中绝大部分的判断资源为能力的鉴赏,如:That is not a turkey; how well he uses his legs, and how upright he holds himself!

句中斜体部分是鸭妈妈对初次下水的丑小鸭游泳能力的鉴赏,充分肯定了丑小鸭水中的游泳能力和不输于他人的姿态。除了对能力的鉴赏还有对品行的判断,有unkind; saucy; chatter; not at all proud; he is not doing any harm这5处,显然作者并没有过多地刻意给读者灌输对人之有别、好坏之分的概念,而是让读者自己体会辨别。判断资源的比例最小,不能否定其教育意义,判断资源如同情感资源相似是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也会因文化的异同、社会规约的相异而引起读者不同的反应,尽可能少的使用可以更好地与读者拉近距离。其中隐性的判断资源为15%也占有不少的比例,用隐晦的方式唤起读者自己对正、误、对、错的判断。

鉴赏评价则是在美学领域内对事物是否可以吸引注意力的评价,事物平衡及复杂的评价,以及对本身价值的判断,即反应、结构和价值。文中以反应和结构资源为主,童话世界里的场景、环境、天气、小鸭和天鹅外表是鉴赏资源的主要评价对象如lovely; golden; green; beautiful; long red legs; large; little ugly; large green leaves; delightful; grand; not so very ugly; so big and ugly; not pretty; graceful等等。价值资源为数不多,be nothing;it doesn’t matter仅有这两处。第一处是讲小鸭妈妈坚持孵蛋,都已经孵了许久,继续下去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诉说;第二处是路中偶遇的野鸭对丑小鸭讲,只要不娶他们群族的小鸭,丑小鸭的外表他们就不会介意了。鉴赏资源是相对客观的存在,作者借助丰富的鉴赏资源为读者描绘出大自然所独具的美,让读者身临其境,在本文中对小鸭及其它动物美丑的描述不仅制造了画面感,更是以让读者难以察觉的方式跟着作者的步伐前进。鉴赏资源是制度化的情感资源,也是激发读者情感的评价,且它本身的客观性可以更好地说服读者依从作者的观点。隐性资源只有两例,作者倾向于直接对事物进行描绘,将画面清晰地展现给小读者。

在童话的语料中,以鉴赏资源的运用为主,不仅仅是为小读者创造了充满奇幻色彩的童话世界,同时也隐晦地激发小读者的相应情感感受,使之跟随作者的步调。本认为会占大幅比例的情感资源与判断资源都基本只占鉴赏资源的一半,且在情感资源中隐性资源占30%,说明至少在此篇童话中作者倾向于引导读者的情感,让小读者学会运用自己的思维感受与评价。因此,运用评价理论对文本进行分析,文化语境与情景语境的分析将会使分析更加透彻,更能进一步探入文本作者的内心。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94.

〔2〕Jack Zipes.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The Misunderstood Storyteller [M]. New York: Routledge Taylor&Francis Group, 2005.

〔3〕Martin, J.R. & White, P.R.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 Appraisal in English [M]. London/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5.

〔4〕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18.

〔5〕王振华.评价系统及其运作[J].外国语,2001,(6):13-20.

〔6〕王振华.“硬新闻”的态度研究――“评价系统”应用研究之二[J].外语教学,2004,c(5):31-36.

第9篇:丑小鸭教学反思范文

一、备教案要张扬教师的个性,充分体现教师的创新思想。

踏上讲台之初,笔者对备写教案的深切体会有两点:一是为了不违反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和得到学校“教学态度端正,工作扎实”的评价,每天花很多时间去写教案,从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具使用到导入新课、如何提问,甚至哪个问题由哪个学生回答都要在教案中写好,大部分时间花在写上,而不是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二是上课时必须严格照此计划执行,不敢越雷池半步。随着教学能力的逐步提高,觉得自己的工作没了个性,失去了创新,几乎每天都是在重复昨天的故事。课堂上不受学生欢迎,课后写教案也成了很繁重的负担。无奈,只好一面抄别人的教案,然后束之高阁等待学校的检查;一面花精力挖掘教材,研究适合于学生特点和有助于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方法。现在,学校进行教案改革实验,给我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在备写教案时,不拘泥于传统教案的模式,无论详略,我都是在把握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充分将自己的智慧、情感、个性魅力更好地投入到教学情境的创设中,从而创造出了一个个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

二、备教案要吸纳他人智慧,取长补短,共享资源。

除了学习和吸纳外地先进经验外,我们在学校进行的教案改革试验中既注重同学科平行班教师提前集体备课,又注重集体协商教学思路,授课者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理念、教学对象对教案进行再加工。这样,既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使教学资源得到共享,又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取他山之玉以建自己的广厦,使教案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三、备课要充分挖掘生活知识,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凡是生活中常见的、与人们生活习习相关的事物,都可作为教学内容。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在生活中接收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对同一问题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在学习中会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例如学习《丑小鸭》一文,如果仅仅把课堂教学通过朗读定位在丑小鸭最后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那么情感、价值观等教学目标就无法得到落实。在实际学习中,学生联系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提出了诸如“丑小鸭在成长过程中遭遇了哪些痛苦的事情”、“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它的同伴们为什么改变了以往的态度”、“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丑小鸭》”、“丑小鸭与他有什么相似之处”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把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等教育落到了“润物细无声”处。同时,这也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备课时不能在宽广领域内充分了解和掌握与本节课教学相关的丰富知识,在课堂上要么会出现尴尬局面,要么会无端指责或批评学生,限制学生思路,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教师具有浓厚的“让语文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的意识,在备课时才能充分挖掘生活内容,让语文回到生活实践中去,让知识、情感、价值观真正达到三位一体。

四、备课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教师备课时常常关注每个知识点如何让学生掌握,以致设计一个个问题让学生钻,把自己的想法观点强加给学生。课堂上,学生只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教师的灌输。教师忽略了学生是教育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将一个个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和活力、富有想象力和情感,集生活、学习、审美为一体的完整的活生生的人当作木偶来对待。新课程很注重人本因素,特别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把自己当成学生,用一颗“童心”去感悟学习内容,去探知学生的情感和想法;在课堂上,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引导他们解决疑难,纠正自己的认识,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从而真正达到“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这一行为的转变。

五、要写好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