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土保持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水土保持工作经验总结精选(九篇)

水土保持工作经验总结

第1篇:水土保持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机构能力建设

县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站),要进一步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职能,充实配备与执法任务相适应的专职监督管理人员,定期参加监督执法培训和考核;改善现有办公场所条件,在2013年前配齐与管理工作相适应的电脑、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照相机、摄像机、全站仪、录音设备、GPS等办公设备,在监督执法时由县水务部门保障用车;建立健全稳定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经费渠道,保证监督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确保监督检查、案件查处公正、公平;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数据库和标准规范的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监督检查、验收及案件查处等相关档案资料,达到查阅方便,统计准确,操作规范的要求。

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

1、方案审批规范。建立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流程图,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履行水土保持方案的受理、审查、批复、送达等工作,坚决杜绝逾期审批、越权审批、“人情”审批和“吃拿卡要”等现象。2、监督检查规范。县水务部门每年至少对本级及上级审批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进行2次以上监督检查。对违法违规的生产建设项目单位要给予批评、通报和曝光,并依法进行处理。3、设施验收规范。实行水土保持验收许可制度,严格按照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程序、标准进行验收,做到档案齐全、程序规范,杜绝逾期验收、越权验收和故意刁难建设单位等现象。4、规费征收使用规范。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征收程序、标准、方式和使用管理规范,公开透明,坚决杜绝擅自降低标准或超标准征收现象;征收的费用主要用于水土保持勘测、规划、宣传、培训、差旅补助、奖励和监测仪器设备及交通工具的购置、维修。除生产建设单位无力治理的,不得违规征收水土流失防治费。5、案件查处规范。立案查处水土保持违法违规案件,做到依据充分,执法身份、取证方式和程序合法,法律适用正确,文书规范。

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制度建设

1、督查制度。对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随时发现、随时检查、随时处理;深入监督检查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情况及工程质量情况;建立并落实好水土保持违法违规案件的督办制度;全县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随时接受县人大及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2、报告制度。对于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求的上报事项,做到及时准确上报;对于重大水土流失事件(一次水土流失1000立方米以上),县水务部门要在事件发生1周内正式向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特殊事件(一次水土流失10000立方米以上)随时报告。3、管理制度。县水务部门设立水土保持专业技术评审小组,对从事水土保持方案评审、设施验收、技术咨询等技术支撑服务的工作人员制定规范化工作制度和廉政制度。实行严格的“进出”考核制度,依法约束执法人员行为,保证执法队伍纯洁。4、社会监督制度。建立完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公示、公告制度,公告水土保持方案审批、验收等行政许可的依据、程序、条件、时限、内容和结果,公告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成果和其它重要事项,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设立举报电话、邮箱,规范举报的记录、接收、处理、协调、反馈等各环节工作。

进度安排

从2012年到2015年5月,分四个阶段,实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一是启动阶段(2012年12月底前)1、结合全县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细化监督管理能力建设的目标、任务、要求;2、全面启动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各项工作。二是培训阶段(2013年1月—6月)1、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国家、省、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培训班,进行全面业务培训;2、对照本次能力建设标准,完善配套规章体系,提高监督管理能力,明确监督管理规范化要求,健全监督管理工作制度。三是全面推进阶段(2013年7月—2014年8月)1、依据能力建设要求和标准,对照《河北省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综合评价指标》查漏补缺,不断推进各项能力建设工作;2、定期召开监督管理能力建设情况汇报会,落实能力建设各项目标要求。各部门密切配合,上下联动,共同搞好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工作。四是总结阶段(2014年9月—2015年5月)1、2014年9月—12月,完成能力建设县的总结和自验工作,迎接省水利厅的初验;2、2015年1月—5月,按照省水利厅的验收要求,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各项工作,迎接上级抽查复验。同时,向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总结报告,对事迹突出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报省、市表彰。

第2篇:水土保持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 规划 审批 监管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威胁着国家的生态安全,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水土保持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目前,全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大,生产活动频繁(如公路、隧道、水利工程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商品房、工业园区等城镇化设施),工程期内极易破坏原有地形、地貌和植被,这种人为的扰动是本市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下面,仅从三个方面,浅谈针对建设项目如何更好的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长远规划

对于一个建设工程,在完成它的使命之后我们可以拆除重建,但对于建设周期内流失的水土资源,却一去不复还。因此,制定长远的规划,在宏观层面合理布局各类建设工程,势在必行。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组织编制了《部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复核划分技术导则(试行)》,提出了水土保持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的定义及部级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的划分条件、指标和标准。本市也可以借鉴相关的划分标准,划定本市的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市的地理地貌情况、水文土壤资源情况及经济社会情况;结合现有的《上海市主体功能区划》、《上海市基本生态网络规划》、《上海市土地整治规划》、《上海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等相关专业规划,制定相应的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规划,通过规划的实施,科学的指导各类建设项目的开发和建设。

二、严格执行行政许可审批制度

上海市水务局水土保持处具体负责开展全市水土保持工作,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保持设施验收的审批是其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对于报批的事项,根据水利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及《关于严格开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审批工作的通知》中的相关要求,首先应对申请对象申报的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的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报告书(表)进行严格审查,审查过程中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有关法律法规为指导,结合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重点审查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分析预测、水土流失的防治责任范围,水土保持分区和防治措施的总体布局、水土保持的监测计划以及对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规划,年度实施计划等。水土保持方案必须切实可行,使水土保持措施落到实处,从而达到控制水土流失,保障工程安全运行与周边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目的。

在建设项目的施工周期内,应强化水土保持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具体可以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

1、跟踪监督施工期间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建设项目施工阶段水土保持监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加强水土保持设计和施工管理,优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协调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的进度,这一项技术性工作,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监测咨询机构对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状况进行监测,行业管理单位可以通过监测成果,及时、准确的掌握项目区水土流失发生的时段、强度和空间分布等情况,了解水土保持措施的防护效果,及时发现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确保各项水土保持措施正常发挥作用,同时又可以为同类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和制定防治措施体系提供依据。

2、加强施工期间泥浆排放的监管

目前工程建设中常见的泥浆处理方式是用槽罐车把泥浆运送至特定场所

让其自然干化,或是运送至附近的泥浆处理系统,通过泥水分离后运出。近年来,随着灌桩技术的推广应用,泥浆的排放问题变得更为突出,也给行业管理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监管过程中,必须重视对相应泥浆处置设施及其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例如沉淀池的建设和使用情况、相关泥浆固液分离设备投入和使用效率等。

3、积极推进低影响开发技术的使用

低影响开发技术(low impact development)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开发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在城市开发建设活动中采用生态工艺(例如下凹式绿地、透水路面、雨水花园等),取代高能耗、水泥管道铺设的水基础设施,最大程度减少工程建设对自然生态系统尤其是对于水土流失造成的冲击和破坏。本市的建设项目也可以借鉴推广,并因地制宜的开展技术创新。

三、重视批后验收监管工作

1、积极做好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的指导工作

通过监督检查,督促已完工的建设单位开展水土保持设施评估工作,为水土保持设施的验收提供技术依据。对水土保持方案实施不到位,存在较大水土流失隐患的项目,应要求完善水土保持设施后再申请验收。验收阶段,应严格按照水利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在水土保持设施已按批准的方案建成,其治理程度、拦渣率、植被恢复率、水土流失控制量等指标均达到相关技术标准后,方能验收合格。

2、建设项目运行期的跟踪监测工作

要做好建设项目进入运行期的跟踪监测工作(这个过程一般要持续到建设项目投入运行后的2-3年),首先要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监测的能力建设,包括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监测咨询机构,加强水土保持统计、信息技术装备能力建设,建立反映全市、重点区域、重点工程、监测点等的地理信息和个方面水土保持要素的数据库,提升水土保持监测信息化能力水平。其次,应根据不同的防治区,不同的建设工程规模,不同的季节差异,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例如针对同一处于运行阶段的建设工程,旱季可以每季度监测一次,雨季则每月监测一次,暴雨期更需要增加监测频率。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土壤侵蚀面积、强度、侵蚀量、土壤养分和污染物质的流失及转移等内容;二是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林草覆盖率、拦渣率、土壤流失控制比等与水土保持效果相关的内容。

第3篇:水土保持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根据全省水利局长会议精神和全市水利局长会议精神,以及《2020年全省水土保持工作要点》,制定了XX县水利局2020年水土保持工作要点如下:

一、关于人为水土流失监管

1.开展人为水土流失卫星遥感常态化监管。根据2020年水利部下发和省水利厅加密开展下发的卫星遥感监管发现的疑似违法违规图斑,开展现场复核、违规项目认定和查处工作;按照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要求,完成2019年遥感成果、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资料和日常监管等数据资料的录入,及时录入2020年遥感监管资料,建立和健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数据库。

2.严肃查处生产建设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要切实履行查处违法违规案件的法定职责,健全监管与执法的联动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依法惩治水土流失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卫星遥感监管、日常检查、督查、群众举报等方式,及时准确发现、严格认定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对发现的存在“未批先建”“未验先投”“未批先弃”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建立台账、严肃查处、逐一销号,进一步巩固提升2019年XX省长江经济带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成果。

3.开展水土保持信用监管。要按照《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办法》(水建设〔2019〕306号)要求,落实专人,针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市场主体违法违规情形提出“重点关注名单”及“黑名单”;实行“重点关注名单”及“黑名单”每季定期报送制度,信用监管履职情况作为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日常评估的重要内容。

4.优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按照省水利厅有关要求,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在县本级已开展水土保持方案审查一稿制,强化水土保持方案刚性约束,对不符合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要求的, 坚决不予审批。做好审批信息公开,提高审批效能,为管理相对人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5.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责任落实跟踪检查。通过长江经济带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河湖卫士监督执法行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以及日常监督检查等形式,采用书面检查、现场检查等多种方式,争取实现在建生产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基本全覆盖。建立水土保持监督检查与行政综合执法的联动机制,明确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的职责分工,加强协作、密切配合,确保违法行为得到及时有效查处。

6.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监管。按照省水利厅有关要求,对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报备项目,认真组织核查,对核查中发现存在弄虚作假,以及不满足验收标准而通过验收的,严肃追究生产建设单位和相关技术服务机构及人员责任。

二、关于水土保持考核评估

7.抓好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考核迎检。按照全省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考核评估要求,做好2019年度自评和资料报送等工作。在2019年度考核评估工作基础上,认真分析问题、总结经验,部署开展2020年度全县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自评工作。

8.强化水土保持目标考核制度落实。按照《XX省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试行)》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完善考核方案与内容,做好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推动政府主体责任和相关部门职责的落实。

三、关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9.全面完成年度新增水土流失治理任务。根据规划任务指标,明确2020年度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县水利部门要加强统筹,将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政府各相关部门,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协调推动政府有关部门认真履行水土流失防治义务,加大投入,广泛凝聚各部门和全社会力量, 确保圆满完成本地区水土流失治理任务。

10.持续推进改革创新。继续开展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试点工作,创新水土保持投融资机制,引导政府、社会力量和水土流失地区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以奖代补有关政策和措施。

11.抓好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创建。积极推进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创建,提升示范工程质量,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有条件的地方,结合乡村振兴、秀美乡村建设,充分发挥各方力量,推进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四、关于水土保持监测和信息化

12.做好年度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配合完成2019年度省级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复核、汇总分析和技术审查。按照省水利厅的统一部署,完善技术方案,开展2020年度全县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

13.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点优化布局。配合省水利厅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点专题调研,摸清我县监测站点现状与问题,研究提出我县监测站点优化布局建议;组织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可行性研究工作。加强现有监测点日常管理,确保监测点正常运行。

14.强化水土保持监测成果和水土保持信息化管理。规范监测成果的审核、报送、使用与。及时完成水土保持信息系统资料录入,加强数据质量审核。加大无人机、移动终端和水土保持信息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在水土保持监督、治理和监测等工作中的应用,提高全县水土保持信息化水平。加强上下沟通和信息共享,及时将水土保持监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反馈乡镇,加强问题督查、整改。

五、水土保持宣传

第4篇:水土保持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水土保持;管理

一、水土保持方案管理重要性

为遏制生态环境恶化,防止人为生产活动造成水土流失,必须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管理,全面开展提高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水平和审查能力,规范其工作势在必行。

1.严格“三审一文”技术审查制度

“三审一文”,即审申报文件、审现场、审内业材料和印发批准文件,这一技术审查制度是加强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工作的关键。生产建设单位报送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保方案报告书或报告表,必须经过“三审”,审查合格后才能印发批准文件。

①审申报文件。生产建设单位在报送水保方案报告书或报告表时,收件人对报告书或报告表文本及附件要进行认真审查,达到相关的技术规程规范要求才予以收件,否则退件。

②审现场。现场选线选址三看:看永久和临时性占地的面积及类型是否合理,看施工附属区占地是否已列入占地范围,看取土场、弃土场是否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布设取弃土(石、渣)场三禁止:禁止在对重要基础设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行洪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区域布设弃土(石、渣)场;禁止在影响公共设施、工业企业、居民点安全的周边设置弃渣场;禁止在山丘区、平原区、风沙区,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和河道、湖泊排洪道范围内,水利枢纽、水电站大坝下游或水库回水区以内,及流量较大的沟道布设弃渣场。

③审内业材料。内业材料评审三原则: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方案评审中应注重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落实“三同时”制度,方案评审应注重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和典型设计;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原则,方案评审应注重防治措施的可实施性和有效性。

④印发批准文件。由专家组、水行政主管部门参会负责人对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文初稿审改后行文。水保方案报来时要由收件人对技术文件版本进行认真审查,对不合格的则直接作退件处理。审查合格的水保方案,印发批准文件;审查不合格的,印发修改后重报和重审的批准文件。

2.建立健全“三核一会”施工前的审查制度,严格按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水土保持措施。

开展对审查批准合格的水土保持方案的“三核一会”工作,是业主和监理单位施工前要完成的首要任务,是保证水土保持方案措施实施的重要举措。

①核价格。业主单位接到审查批准合格的水土保持方案后,应立即组织或送达权威机构,对水土保持方案布设的各类措施单价进行核准。并深入调查,确定其符合当地实际的施工单价。

②核投资。业主单位在送达权威机构核实水土保持方案施工单价时,应同时提出核实各类措施单价是否与市场有差距,各类措施单价是否符合定额要求,总投资与实地需要有无差距,是否与实际相一致并符合物价管理规定等,为需实行水土保持措施施工招标投标工作打下基础。

③核现场。监理单位接到任务后,组织监理人员到实地核实水土保持方案布设的各类措施是否与现场相一致,各类产业是否与项目区规划相一致或相近。

④开交底会议。监理单位依据水土保持技术规程规范和工程建设标准及相关规定,深入项目区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主持水土保持方案交底会议。交底会议上,对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图纸等技术文件予以确认,对水土保持方案不切合实际的内容提出变更建议,认真研究施工建设的时间、进度、投资控制、质量控制并提出要求。

二、完善“三控制、三管理、一协调”的监理模式

监理单位按照合同、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和变更文件,扎实履行“三控制、三管理、一协调”的监理工作职责,突出重点,严把监理关,切实加强对水土保持设施建设进度、质量、资金管理和检查督促各环节资料建设工作。特别要加强对重点部位和隐蔽工程的监督检查工作。要高度重视其资料建设和重点部位的现场照片摄制留存工作。

①三控制,包括进行质量、进度、投资控制。质量控制――有旁站监理、随机抽查、实行质量报验和许可制、督促承包商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等;进度控制――认真审查承包商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协助项目法人选择施工队伍,开展进度控制反馈工作,督促施工单位及时进行质量检测等;投资控制――控制工程的设计变更,实行计量支付,认真审查施工单位修改的施工技术方案等。

②三管理,即加强合同、信息、报告管理。坚持每月20日前向项目业主、项目主管部门书面汇报工程进度、建设质量和工程投资报告。

③一协调,即做好建设、施工、监测、监督、管理等单位关系的协调工作。监理工作完成10日内,完成水土保持工程监理报告,并附有所在地水行政主管部门、相关部门、监督部门及其相关人员签章的材料。

三、推行“三段工作法、三个关键、一套工作程序”的监测模式

监测单位按照合同、技术文件和批准的监测变更文件,按照三段工作法、三个关键、一套工作程序的监测模式,布设监测站点位,设计监测内容,严把监测关。

①三段工作法。审图建议阶段:监测单位在熟悉水保方案设置的监测站点位、监测内容后再深入实际调研,提出建议和意见;

实施修正阶段:监测单位在实施监测工作过程中,除按水保方案和获批准的审图建议实施外,还要对布设有异议的监测点、监测内容与建设单位共同研究,进行修正;

总结评价阶段:监测单位完成任务后,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规程》相关中的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大纲编制监测报告。对监测工作进行总结,对水保方案布设的措施进行分析评价和量化评分。

②三个关键。掌握本辖区内人为水土流失动态,督促开发建设单位在开工建设之前就把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纳入生产建设计划和议事日程;指导、帮助和监督实施防治措施和防止新的人为水土流失;检查和监督开发建设单位按时足额上缴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

③一套工作程序。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按已定程序贯穿于项目的整个施工过程。

四、按“三套材料、三通过、一个会议”模式强化验收工作

水土保持方案实施结束后,项目业主应报请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土保持设施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①三套材料。包括批复文件,建设与管理过程的全套材料和评估全套材料。

②三通过。项目业主与主管单位集体议定,报请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土保持设施进行验收。要经过水行政主管部门验收现场通过,工程建设全过程通过,验收会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员通过。

③一个会议。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召开项目验收会议,对工程作出验收是否合格的结论,对建设单位工程质量作出等级结论,对监理、监测评估单位工作作出量化评分结论,对水土保持方案作出量化结论。

参考文献:

[1]钟厚彬.开发建设项目补报水土保持方案中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中国水利,2009.

第5篇:水土保持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 川气东送管道水土保持工程在参建各方的配合下工程进展迅速,水土流失治理情况良好。本文对参建各方在参与川气东送管道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管理要点和经验进行了深入总结,对做好川气东送水土保持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也为长输管道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 川气东送天然气管道工程概况

川气东送管道工程西起川东北普光首站,东至上海末站,是继西气东输管线之后又一条贯穿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管道大动脉。管道途经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浙江、上海等四省二市,设计输量120×108m3/a,,设计输气压力为10.0MPa,管径为1016mm,钢管材质为X70,全长2206Km,其中普光~宜昌山区段约800km,宜昌~上海平原段约1206km。沿线设输气站场19座,阀室74座。工程于2007年3月25日开工,目前工程进展情况良好,预计2009年6月30日全线通气投产。

2 川气东送天然气管道工程水土流失特点

(1)、管道敷设距离较长,水土流失总量大。川气东送管线总长2206km,距离较长,导致因工程建设新增水土流失总量较大。

(2)、跨区域多,地形地貌复杂。川气东送管线跨越4省2市53个县区,穿越地貌类型包括山区、丘陵、平原、沼泽和水网等。由于管道开挖扰动及回填,破坏沿线基本农田耕层土壤结构,并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丘陵段开挖面及弃土弃渣极易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管道经过山地、沟谷和河道时,由于开挖,破坏了坡体支撑,极易引起崩塌、滑坡等重力侵蚀,堆积在沿线的弃土弃渣,易受暴雨洪水冲刷,淤积下游河道。管线多次穿越大、中型河流、公路和铁路,易于留下水土流失隐患。

(3)、水土流失成线状、带状分布。项目实施的建设区(作业带、站场、阀室、临时道路和阴极保护站等)一般只有10m-28m,加上直接影响区(建设区以外由于建设活动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直接危害的范围)为水土保持防治的责任范围,其总体呈线装布置。

(4)、施工临时道路和伴行道路的修建带来水土流失。由于管道路由多为偏远地区,交通十分不便,必须修建临时便道以满足施工装备和材料进场需要。此外,为长输管道运行期的巡查、维护、和抢修而修建的伴行道路也产生水土流失。

(5)、建设周期长。川气东送管线建设工期可能长达28个月,其长时间的建设过程对水土流失的治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3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要点与经验

3.1 建设方管理要点与经验

3.1.1优化管线路由,减少管线长度

项目部、各项目分部和设计单位在初步设计和整个施工工期,对管道路由进行反复比较和论证,尽量避免穿越林地、大型河流等对当地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地段,选择最合理的路由尽量减少对地面的扰动。据不完全统计,优化后的管线长度缩短了68Km,减少地表扰动面积136hm2。

3.1.2控制施工作业带宽度,减少扰动面积

在管道建设过程中,项目部为了调动参建单位积极参与到水土保持工作的积极性,制定了“少用临时占地,奖励占地补偿”的管理办法,由此发动施工单位积极采取措施,减少作业带宽度,将节省的临时租地费用全部奖励施工单位。通过采取此项措施,作业带平均减少3m~5m带宽,其中林地作业带减少5m~6m带宽.据不完全统计,全线共计减少地表扰动面积325.6hm2。

3.1.3 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实行非开挖施工

定向钻为较成熟的非开挖施工技术,对于穿越区的地表几乎没有扰动。在川气东送管道建设过程中为进一步减少扰动面积,加快施工进度,大量增加了定向钻施工距离。据不完全统计,增加定向钻施工13630米,减少了城市周边、林地和河流的扰动。如浙沪分部嘉兴、湖州等地7条河流由开挖穿越改为定向钻施工穿越,避免了对河流和沿岸林地和农田的扰动。

3.2 设计方管理要点与经验

3.2.1结合管道工程特点,强化水土保持专项设计

水土保持应坚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恢复利用与生态优先相结合、水土保持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设计原则。

⑴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以外的植物措施是长期实现水土保持的最佳手段,应该尽量多的合理运用。

⑵恢复利用与生态优先相结合。长输管道穿越平原区、山地丘陵区和水网区,这些地区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在设计中,始终坚持水保措施主要以恢复原土地利用类型为主。渣场、临时用地除满足堆渣容量、堆渣安全和防治水土流失等要求以外,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进行林草种植或形成耕地。

⑶水土保持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在水保设计中,应最大可能地考虑当地百姓利益,千方百计做到保护耕地、保护水质、修复道路、完善截排水系统、保护当地的文物景观,力争做到施工建设与当地经济和谐发展。

3.2.2强化后续设计,进行“点对点”出图

对于长输管道工程而言,施工前和施工后地形地貌大不相同,只有根据实际情况,现场勘查设计,才能更切合实际,指导施工。还有一些地质灾害,不良地质现象,只有开挖时才能发现。为确保设计图纸紧密贴合现场实际情况,设计人员在施工期间要深入施工一线,与监理、施工单位进行对接,对原水保施工图纸进行了认真的检查核实,根据现场实际进行补充修改后,提供“点对点”设计图纸,再由施工单位组织施工。

3.3 施工方管理要点与经验

3.3.1生土熟土分别开挖堆防,确保耕地复耕质量

管沟开挖时,土方按照熟土(30cm以上的表面土)、生土(含有碎石或卵石)分开堆放,将生土、熟土分别堆放于管沟两侧,或将生土、熟土堆放于一侧但必须采取隔离措施分开堆放,回填时依次回填。这样可以避免生土中石块等杂质掺入熟土,确保耕地恢复质量。

3.3.2加强水土保持临时措施,减少施工期水土流失量

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覆盖、临时排水沟等临时防护措施,防止管道土建工程施工对地表产生的破坏在施工期间永久性水保措施未能及时跟进的空档产生的水土流失。

3.3.3妥善处理开挖弃渣,变废为宝产生效益

在黄石长江盾构和山区段隧道穿越等穿越施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弃渣。施工单位与当地政府和群众紧密联系,结合当地特点,将开挖弃渣作为建筑材料得到极大利用。既减少了弃渣占地,又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减少了水土流失,同时为地方群众创造了经济效益。

3.3.4植物措施应加强后期养护,及时补载补种,确保绿化效果

实施植物措施应加强后期养护,确保成活率。但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和施工时段的制约,一次播种或植草的成活率和保存率相对较低,因此在实施植物措施时发现成活率较低时应及时进行补植补种和长时间的抚育管理,确保绿化效果。

3.4 监理方管理要点与经验

监理机构应具有水土保持工程监理资质,聘请注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监理工程师从事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工作。在监理过程中,要做好水土保持工程的全过程监理,监督施工单位做好质量控制、进度控制。积极协助现场设计人员做好后续设计工作。

3.5 监测方管理要点与经验

长输管道建设必须进行水土保持监测。适时的监测有利于正确分析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效果,并依据监测结果和标准,及时补充和完善相应的水土保持设施,达到方案要求的防治目标,有效防治水土流失。

3.5.1全面调查监测与重点观测相结合,合理布设监测点

全面调查是对整个管道工程的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而言,主要针对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及防治措施的动态变化。重点观测即对特殊地段较长期的连续监测,主要针对侵蚀强度监测,特殊地段及突发事件监测。因此,在布设监测点时,山区、丘陵区、岗地区、开挖穿越区、大中型河流穿越区以及输气站场等重点监测部位要布设监测点或对监测点进行加密。

3.5.2 对建设过程进行全程监测,定期提交监测报告,

第6篇:水土保持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水土保持;监测内容;监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1 水土保持监测的主要目的

全面、系统、动态的监测工程实施进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基本情况;收集、整理、分析各种信息资料,明确影响各项工程建设各个过程的重要原因,找出有利于项目进展和效益提高的关键途径。

针对工程设计技术要求,提出相应的调整改进措施,为政府有效发挥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提供科学依据,全面实现工程建设目标。

积累基础资料提供技术支撑,客观系统地反映实施区工程建设业绩和效益,为该项目验收和监督管理提供技术依据,为总结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经验、延长梯田产业链条以及对今后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监测数据。

系统、动态监测实施区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设施的动态变化,社会与生态效益变化情况,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及时总结经验、解决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并较好地服务于后续治理工作。

2 监测内容与方法

2.1 基本情况监测

监测内容:流域长度、宽度与面积,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地貌类型,土地及耕地的地面坡度组成等;年降水量及其年内分布、雨强,平均气温、积温和无霜期;土地利用类型及结构;人口、劳动力、经济结构和经济收入;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分布情况;项目措施种类及治理面积、治理程度、林草覆盖率等。

监测方法及监测频次:采用调查监测法,以小流域为单位进行资料的调查和收集。调查分3次进行,治理工程实施前后各1次,竣工验收前1次。

2.2 水土保持措施监测

监测内容:水土保持措施监测内容主要包括监测各类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梯田、水土保持林、小型水土保持工程、封禁治理)的规模、规格和措施质量、治理进度等内容。

梯田主要监测修筑地点、梯田断面尺寸、纵横坡比、田埂高度,田坎密实度、田面平整度、梯田实施年度、面积及工程运行稳定状况,竣工后的管护情况。

水土保持林主要监测荒坡造林地点、鱼鳞坑整地规格、造林选用的树种、苗木规格、造林其密度,造林时间、完成数量、成活率、保存率及竣工后的管护情况。

监测方法及监测次。采用调查监测法,收集监理资料和年度自查验收资料,根据实际情况对部分数据复核。治理措施每年治理完成后监测1次。林草成活率监测每年春季和秋季各监测1次。

2.3 经济效益监测

监测内容:主要调查项目实施后小流域群众经济变化情况等。主要包括农业、林业、牧草业、副业等,只计算直接经济效益。农业主要监测农作物种植面积、品种、主副产品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主副产品单价,农作物种植业总产值等。林业主要监测乔木林面积、单位面积出材量、总出材量、单价、总价,灌木林面积、单位面积产薪量、总产薪量、单价、总价,经果林面积、品种、单位面积产果量、总价,林业总产值等。牧草业主要监测牲畜存栏数、出栏数、出栏率、出售价格、出售总价,家禽存栏数、出栏数、出栏率、出售价格、出售总价,草地面积、单位面积产草量、总产草量、单价、总价,牧业总产值等。副业主要监测工副业产值、加工业产值、个体小商业户产值、外业务工人数及劳务收入,副业总产值等。

监测方法及监测频次:采用典型地块调查法,监测措施地块和非措施对比地块的投入、产出,由典型农户完成,年底收集资料,典型地块布设应与典型农户布设相结合。选择2~3个村,每个村选择10~14农户,按好、中、差3个等级进行布设农户数量及其比例。重点对农户基本情况与上一年及项目实施前后的变化进行监测,并按照项目实施前后经济条件好、中、差农户粮食及其他农产品产量与产值的增加量,总增加量与总产值、人均增产量与人均增产值进行分析。监测评价项目实施后实施区农民生活水平、土地利用结构、农村生产结构等,跟踪监测实施区经济效益发挥情况。在项目治理期间和竣工后实施典型调查(每年1次)。

2.4 生态效益监测

监测内容:生态效益监测主要监测土壤理化性质,田间小气候和野生动物变化、实施区植被状况监测等。

土壤理化性质,主要监测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田间小气候和野生动物变化,调查了解实施区田间小气候和野生动物变化;实施区植被状况监测主要监测水保林郁闭度,人工种草及自然草地(草场)的覆盖率。

监测方法及监测频次:土壤理化性质监测。采用固定样方法,测定0~100cm深度的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0~60cm每10cm为一层,每层取样3个,60~100cm每20cm为一层,每层取样3个;土壤养分取样深度0~60cm每10cm为一层,每层取样3个。治理前后各进行一次。

田间小气候和野生动物变化监测主要为定性描述,采取实地调查、向当地农民了解情况和当地林业部门调查成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理前后各进行1次,竣工验收前1次;实施区植被状况监测采用植物样地调查方法,每年1次。

林地郁闭度采用样方树冠投影法。即在各流域选有代表性的人工乔木林和经果林实测样方内立木投影并勾绘到图上求算面积,用实测立木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计算林地郁闭度。乔木林样方面积为20m×20m。灌木盖度监测采用样方面积为10m×10m测算。

草地盖度监测采用样方针刺法测定。即在监测样方内选取1m×1m的小样方,在钢卷尺或样方测绳上每隔10cm作一标记,用粗约2mm的细针,顺序在小样方内上下左右间隔10cm的点上(共100点),从草的上方垂直插下,针与草相接触即算一次“有”,如不接触则算“无”,在表上登记,最后计算记得次数算出盖度。样方面积为2m×2m,样方重复数应为3块以上。流域林草覆盖度监测采用统计计算法计算。即根据县乡统计资料统计各流域的林草地面积和每年人工林草新增面积,由其总面积除以流域面积即得出各流域林草覆盖度。

2.5 水土保持措施增产效益监测

监测内容:梯田增产效益监测:监测坡耕地(对照)、新修梯田种植作物品种、产量(籽粒及秸秆等)、

水保林增产效益监测,监测新增水保林的整地形式、造林树种、造林时间、造林方式、成活率、保存率,平均树高(m)、胸(地)径(cm)、材积生长量(m3)、枝条生物量(kg)。

封禁治理增产效益监测,监测荒坡荒沟(对照)与封禁后林草植被覆盖率、林草平均高(cm)、冠(丛)幅(cm),林木生产效益(同水保林生产效益监测)、植被生物量监测植被覆盖率、草丛平均丛高(cm)、丛幅(cm),植被生物量。

水土保持措施增产效益监测主要包括各种措施的种植种类和产量,对坡改梯还要进行改造前的产量调查。

监测方法及监测频次:监测方法采用典型地块调查法。监测措施地块和非措施对比地块的产量,通过对比分析,推求措施增产量。各项措施的典型地块布设应选择在3~4个村,每个村选择6~8块,重点对项目实施前后粮食、林业生产及其他农产品产量进行调查。分析项目各项措施实施后实施区治理措施的增产情况,跟踪监测实施区各项措施的增产情况。在项目治理期间和竣工后实施典型调查(每年1次)。

3 监测后的管理

第7篇:水土保持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1.1监理资料的收集

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工作有其一定的技术性、专业性。监理档案的收集应以监理工程师为核心,以项目合同为依据,在进行现场监理工作的同时,也要重视监理资料存储工作。一般来说从监理工程师人驻项目区到工程竣工验收整个过程的监理资料,都应当及时收集存储。如监理合同、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等指导性文件必须认真存档,以备查阅。在监理工程师实施监理工作过程中,会形成许多中间过程监理资料。如现场记录、现场检测资料、单元及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资料、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资料、季报、年报、总结报告、施工设计方案和进度计划等。对这些资料实行事中控制、事后核查的方式,使监理资料的积累渗透到监理项目的每个阶段、每道程序、每个工作环节之中,将监理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贯穿于监理工作的全过程,确保监理过程中的资料都保存完好,为业主提供翔实、完整的档案资料。

1.2监理档案的归档和立卷

每当一项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工作结束后,档案管理人员在开始立卷之前,对监理工程师提交的监理资料都要按照监理档案接收细则的要求进行认真、细致的核查。主要审查监理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规范性、系统性,找出文件资料的形成时间,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保持卷内文件的有机联系,然后对这些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最后进行立卷,监理档案的立卷可分为4个部分,即分成4卷进行装订。

(1)综合材料。监理工作开始之初都会形成很多综合材料。如监理合同、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监理指令等文件。

(2)监理工作过程中的文件。现场记录、现场检测资料、单元及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资料、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资料、季报、年报、总结报告、施工合同、施工设计方案和进度计划等监理过程中的全部详细资料。

(3)图片资料和影像资料。图片和影像资料配有文字说明。图片要求统一进行编码,数码大小在600k以内,普通照片要扫描成JPG格式影像文件,为VCD格式。

(4)监理项目验收资料。本卷内容主要是监理项目验收时的相关资料,包括工程特性表、单项工程验收单、年度验收资料、工程竣工验收资料和竣工图及相关验收资料。

2监理档案的作用

2.1提高了监理工作的效率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开展的时间较短,通过监理档案的不断积累,监理工程师可以随时调阅存档的监理过程中不同监理项目的档案资料。若有成型的水土保持工程监理档案作为参考,可以很快地出具验收时需要的相关资料。

2.2促进水土保持监理事业的发展通过建立监理档案,监理工程师完成监理报告的质量不断提高,同时也为探索水土保持监理的内容、标准、程序积累了一些经验。

3结语

第8篇:水土保持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水土保持;建设现状;思路;对策

中图分类号:S1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2-0024-021 基本情况

渭源县位于甘肃省定西市西南部,距兰州174 km,距定西市98 km,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03°44′~104°22′,北纬34°53′~35°25′之间,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在1 920~3 941 m。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雨量530.50 mm,降雨多以暴雨或雷阵雨形式出现,主要集中在7~9月。年平均蒸发量900 mm,平均气温4~7 ℃,无霜期142 d,平均沟壑密度2.63 km/km2。境内有洮河、渭河两大水系,分布着大小13条河流,13条主要河流全流程328.15 km,年径流总量2.14亿m3,其中自产径流量2.08亿m3(地表水1.86亿m3,地下水2 222万m3),入境水量520万m3。全县辖20个乡镇,总人口43万人,总土地面积3 638 km2,其中耕地面积11.80万 hm2,降雨集中、土壤侵蚀十分严重,20世纪80年代以来,渭源县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以蓄水保土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治穷致富为目标,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 水土保持取得的成效

2.1 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大规模的水土保持工作使渭源县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截止2011年,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 996 km2,治理程度达到60.4 %,造林保存面积6.91万hm2,多年生牧草保存面积3.53万hm2,林草覆盖度达到28.7 %,建成骨干工程49座,拦泥塘坝34座,全县每年可拦泥沙1 200万t,土壤侵蚀模数由原来的5 640 t/km2减少到3 115 t/km2,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综合治理开发,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治理区生态环境已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2.2 建成了一批示范工程

1999年3月,水利部、财政部将渭源县列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十、百、千”示范工程示范区,同年10月由水利部组成验收组对渭源县示范区进行了验收,先后有123条流域通过了国家验收。其中官兴岔、花岔、石家岔、九华沟等一批小流域已成为全区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稳定解决了温饱,实现脱贫致富,一些重点流域内呈现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喜人景象,为渭源县水土保持工作向纵深发展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2.3 水保经济已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

渭源县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坚持治理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在梯田建设和小流域治理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先进的实用农业科学技术,实施“121”雨水集流工程,开发畜禽、洋芋、果菜等支柱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开启了“大兴水利、广修梯田、挖窖蓄水、滴灌节水、种树固土、地膜保墒、良种增产、科技兴农”的新局面。

2.4 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已步入规范化轨道

首先是健全了全区水保监督的执法体系,渭源县成立了水保执法机构,配备了水保执法人员30多人,统一着装上岗;其次是在行政执法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实行了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制度,加大了执法力度,提高了执法水平,加大水保预防监督力度,保护了治理成果。严厉查处人为水土流失案件,监督开发了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与实施,共查处毁林开荒案件57起,收缴16万元,编制水土保持方案20个,审批水土保持方案15个,规范了开发建设项目的审批程序。同时,与各乡镇水保预防监督所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落实了林草管护责任。

2.5 梯田建设成绩显著

渭源县按照“水保立区”的战略和实现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第一区县的奋斗目标,从80年代以来在梯田建设中一直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施工,集中劳力、集中时间、集中连片和规模治理的方针,每年以3 333.33 hm2的速度递增,特别是近年来,渭源地区抓住国家扶贫基础工程试验示范项目实施的有利时机,采取人机结合,常年兴修的办法,于1999年开始,4年投入推土机2 000多台,目前,渭源地区已实现了梯田化,人均梯田达到0.23 hm2。

3 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及对策

3.1 搞好坝系规划和淤地坝建设

渭源县委、区政府在坝系建设中一贯遵循“大小结合、因坝制坝、结合设防、沟坡兼治、综合治理、优化效能”的原则,抓住国家把黄土高原淤地坝工程作为“亮点工程”的机遇,科学规划,大规模建设,到2020年,新建坝系30条,新建骨干坝335座,中型淤地坝738座,小型淤地坝682座,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实现泥不出沟,水不下山的良好形势。

3.2 生态修复工程建设

渭源县在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的同时,抓住国家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要在水土流失程度比较轻、降雨条件适宜、人口密度小的部分乡镇,加快水土流失防治进程。从而真正做到“封得住、有效果、不反复”。

3.3 加大水保监督执法力度,依法防治水土流失

进一步加大水土保持执法的宣传力度,把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水土保持工作成就及意义、水土流失的危害等扎扎实实地宣传到各级领导、开发建设单位及基层干部群众当中,使他们认识水保、了解水保、关心水保,从而提高全社会的水保意识和法制意识,创造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大水保执法力度,坚决查处一些违犯水土保持法的案件,真正做到在执法中宣传,在执法中服务,在执法中预防,在执法中提案、编报和审批工作。

3.4 开拓创新,创建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先进县

依托退耕还林(草)工程、综合治理、示范区建设,建设科技含量高、示范作用强、整体效益好的要求,打破地域或区域界线,统筹各方面的力量,分阶段、分层次,将现有的治理区、科技示范点进行整合、完善和提高,实现山绿、人富、地肥的奋斗目标。通过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在创建过程中,要总结流域开发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大治理与开发的力度,因地制宜地培育支柱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坚持整乡整村推进的原则,大力实施集雨节灌,逐步能使户均达到4眼水窖,解决干旱山区的生产生活用水困难,发展旱作高效农业,提高旱作高效农业水平;进一步加大集雨节灌设施的配套和投资力度,大力推广滴灌、喷灌、管灌等旱作农业技术和各种节水技术,建立一批效果好、带动效能强的旱作节水农业示范点。

3.5 狠抓流域治理,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今后,水土保持工作围绕建设生态农业这一目标,继续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结合《渭源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以乡镇为基本实施单位,开展综合治理。以治理水土流失与群众致富相结合,治理开发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根据水土流失的规律,因地制宜,对位配置各项治理措施,全面提升治理质量和水平。要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到2010年累计治理面积达到280 415 hm2,治理程度达到77.10 %,林草覆盖率稳定在40 %左右,人均纯收入达到2 800元,基本达到小康水平。荒山荒坡基本绿化,生态环境大为改观。

第9篇:水土保持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省召开第十次小流域治理工作会议,总结*年来小流域实践的经验,提出新形势下小流域发展的思路,很有必要。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不仅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具体行动。我代表水利部和汪部长对这次会议的召开和受到会议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水土保持事业的各级党政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在*水利水保战线上辛勤工作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

*地处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水土流失的危害和治理难度都很大。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与水土流失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三晋面貌,改善了自身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促进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且对周边地区、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从全国来说,*水土保持工作最突出的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党政高度重视。*始终把水土保持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持之以恒,长抓不懈。从*年起,省政府每两年召开一次全省小流域治理工作会议,每次会议明确一个主题,树立一批样板,总结推广新经验,不断推动水土保持的新发展,今年已到了第十次,这在全国来说是独一无二的。早在上世纪*年代中期,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省里就每年拿出*万元资金用于汾河上游的水土保持治理,而且一直坚持到现在,这在全国也是为数不多的。同时,*从省到市、从市到县的许多党政领导对水保工作非常熟悉,有些甚至是搞水保出身的,能讲出许多水保方面的思路和经验,这既反映出他们对水保工作的重视,也说明水保工作在*有地位。

二是勇于开拓创新。纵观*多年水土保持发展的历程,*在各个时期都创造了极富时代气息的新鲜经验。*年代,阳高县大泉山治理模式和离山县水土保持规划得到了主席的充分肯定。*年代,河曲县曲峪大队成为治理黄土高原的榜样和明珠,影响较为广泛。*年代,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带动下,开户包治理小流域之先河,开拓出一条千家万户治理千沟万壑的新路子。*年代,在全国又率先出台了拍卖“四荒”的新举措,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加快了水土流失治理速度。进入新世纪,*又在组织形式上总结推广了专业队施工、大户治理的经验,在项目管理上推行了资金报账制管理的做法,有效提高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近几年,临汾市在淤地坝建设中推行了护坝田制度,这也是一条方向性的经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值得在整个黄土高原总结推广。

三是技术路线完善。多年来,*各地根据其不同的气候、地形、地貌、水土流失类型,因地制宜,总结和探索出一系列科学、完善的治理模式,在矿区复垦、坝系建设、沙棘开发等方面形成了许多成功的做法,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实践。这里我想特别强调指出的是,*是我国较早提出“以支毛沟为单元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地方,并不断予以推动和发展,为全国水土保持基本技术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可以说,这个思路的提出和不断实践,为后来形成“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路线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今天,小流域综合治理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成为我国开展生态环境建设的一条主要的技术路线,成为水保部门一个响亮的“品牌”或水保生态建设的代名词,对提高水土保持的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又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基础上,推进了大流域治理和大示范区建设。同时,在长期水土保持实践中,*大力推广了集雨节灌、径流水保、山地植物篱、梯田复式生物埂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水保实用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生态建设的成效。比如梯田复式生物埂技术的应用,田里种庄稼,地埂栽果树或种经济作物,既稳定了地埂,又减少了风沙危害,改善了田间气候,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四是防治成效显著。经过长期的努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全省水土流失治理保存面积达到*.*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修建了*多万亩的基本农田,栽植了近*万亩的经济林果,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得到初步遏制,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实现了良性循环。这确实来之不易,对地方经济发展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水土保持大规模的基本农田建设,*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扎实的农业生产能力;没有水土保持大规模的经济林果建设,就不可能有今天这么多的山区群众实现脱贫致富;没有大规模的水土保持建设,就不可能有今天生态建设的可喜局面。近年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又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也是有目共睹的,最典型的是在汾河上游、永定河上游、三川河流域、平鲁右玉片以及河保偏等地区,建成数百平方公里集中连片的大示范区,有力地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黄河流域坝系工程建设成效也非常显著,根本上改变了那里的农业生产条件,群众非常欢迎,对生态建设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同时,这些年从*流入黄河、海河的泥沙量也大大减少,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三川河流域、汾河水库上游的减沙率分别达到*%、*%以上,这相当不简单。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的水土流失的形势依然严峻,生态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完全遏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既要面对自然地理造成的困难,也要面对经济快速发展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在新形势下,*怎样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克服困难,实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事业新发展,这是摆在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面前的重大课题。

做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从根本上说,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当前,各级政府要把水土保持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下面,我就如何在水土保持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坚持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因为,没有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就不可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有效解决温饱和贫困问题,更不可能实现全面小康。进入新世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从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把其作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部根据中央的水利工作方针,确立了新的治水思路,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作为新时期水利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进一步加大了投入力度,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进入了一个全面、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山川秀美的目标,任重而道远。从*来看,目前仍有*%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亟待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任务相当艰巨。同时,*是革命老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许多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要求非常强烈。从全国来讲,*地处上风、上水地区,承担着减少入黄泥沙、防治京津周边风沙危害、保护首都水资源等生态任务,责任重大。这种情况下,我们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决不能有丝毫的松懈,要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当前,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水土保持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在加快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从自身生存发展着眼,以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从全国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出发,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切实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全力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生产生活问题,扎实有序地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说到底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只有让广大群众在水土保持建设过程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才能赢得群众的衷心拥护,生态安全也才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水土保持工作,必须坚决贯彻这一指导思想和要求,并以此为指导统领各项工作。从*来讲,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也非常突出,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必须统筹安排好生产、生活和生态三方面的问题,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要优先安排梯田、坝地、水源等事关生态建设全局的建设内容,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为群众增产增收创造条件,使群众能够从生态建设中得到实惠,避免长期依赖政府,甚至回过头来重新走破坏生态的老路。二是在工程建设中,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根据群众的意见不断修改和完善我们的规划设计和内容,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三是要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努力寻求一些好的方式、方法,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要重视示范的作用,多做一些示范和引导性的工作,通过示范、试点,引导群众逐渐接受我们的想法和要求。实际上,用“以人为本”的方法做工作,不仅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治理成果也容易巩固。

三、尊重自然规律,加大封禁保护的力度,充分发挥大自然的力量,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长期以来,我们主要依靠人工治理的手段来治山治水,而忽视了自然的力量,生态改善相对缓慢。近年来,在对自然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之后,各地开始尝试依靠大自然的力量恢复生态的做法,短短几年时间便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特别是内蒙、陕西、宁夏、河北等地,禁牧舍饲的力度非常大,成效也非常显著,大面积的严重退化草场得到恢复,过去许多光山秃岭重又披上了绿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畜牧业也得到了良性发展。客观地讲,这些地区治理的难度是比较大的,过去也走过不少弯路,现在通过采取少量得当的治理措施和大面积的禁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非常令人振奋。从*来看,尽管近年来在这方面也进行了一些积极的实践,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总感到,相对于其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目前采取的禁牧力度还很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

这里我想强调的是,人工治理和生态自我修复都是生态建设的重要手段,二者不是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共同促进的。当前在积极开展人工治理的同时,特别要注意发挥大自然的力量,依靠生态自我修复能力改善生态,解决生态问题。实际上,对于如此艰巨的治理任务,我们仅仅依靠有限的财力、物力是不可能全部进行人工治理的。这种情况下,就要尽可能利用大自然的力量,特别是像*北部这样人口密度相对较少,气候条件也允许的地区,应充分依靠大自然力量恢复生态。当然,就封论封、就生态修复论生态修复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发挥大自然的力量也必须依靠人们主动地为其创造条件。在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中,要积极辅助必要的人工促进措施,把人工治理同生态自我修复有机结合起来。人工治理重点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等实际问题,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高效利用水土资源,增加群众收入,为生态修复创造条件,而生态修复主要放在人口密度相对较小、自然条件又允许的地方。对一个地方来说,要科学合理地安排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对于必须生产出粮食、水果的生产用地,应尽可能地进行人工治理,提高产出水平;对于远山、陡坡等生态用地,应尽可能封禁起来,让生态自我修复。

四、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和生态保护意识,最大限度地遏止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开发建设对生态造成的压力很大,必须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作为国家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开发建设项目多,资源开发强度大,生态保护的任务尤其艰巨,一定要注意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努力在挖出地下资源的同时,建设好地上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大力宣传水土保持法,增强人们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从而根本上避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二是加大对开发建设项目,如铁路、公路、开矿等的执法力度,坚决落实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和“三同时”制度,把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三是加强与煤炭、电力、交通、冶金等有关部门的协调,争取他们的支持,联合开展执法检查,共同推动工作。

同时,目前在*实施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比较多,投资比较大,如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黄土高原淤地坝工程、国家片工程、黄河上中游水保工程等,国家每年给*的水土保持投资在全国占的比例很大。这些年来,*实施国家重点水土保持工程比较成功,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实惠和好处,增强了大家建设秀美山川的信心。但项目多、资金多、责任也大,今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须继续努力,坚持不懈,把项目抓紧抓好,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另外,希望大家继续发扬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不断创新和完善水土保持建设管理机制与体制,当好全国水土保持改革与发展的开拓者,为全国创造更多、更好的经验,水利部将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的水土保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