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一历史教学论文范文

高一历史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一历史教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一历史教学论文

第1篇:高一历史教学论文范文

企业是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一个企业作为社会组织,在其内部人员之间、企业与外部群体或个体之间都有着大量的人际交往。礼仪就成为构建企业关系、体现企业素质和传播企业文化的重要形式。员工作为企业的一份子也必须具备企业需要的礼仪素质。1.员工礼仪素质是企业形象树立的基本保障。企业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包括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整体的印象和评价。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无价之宝。它不仅靠企业各种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条件开发,更要靠每一位员工从自身做起。[1]作为企业应用型人才的储备力量,高职学生的礼仪素养通常以行为表达的方式表现在日常工作之中,企业形象也会通过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展示于企业的内部与外部环境。例如,员工在进行营销工作时,通过得体的礼仪可以将企业严谨的工作程序和严格的工作标准传递给客户,与客户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树立企业良好的外部形象。在企业内部也可以通过员工间的有礼有节,建立稳固的组织结构和高效的组织关系,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团结协作的企业形象。2.员工礼仪素质是企业文化提升的内在基础。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企业特有的文化形象。员工礼仪行为是企业文化在企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是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行为认知和认同,是企业管理制度落地的内在保障。员工礼仪素质提高与企业文化提升可以相互促进,企业文化内涵越丰富,对员工礼仪素质要求越高;员工礼仪素质越高,企业文化提升越顺利。企业文化对员工礼仪素质具有熏陶浸染的作用,一个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会促进员工礼仪素养的自觉提高,会伴随企业化的发展“水涨船高”。

二、高职礼仪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1.高职学生个人礼仪的缺失。现在,高职学生的主体是“90后”,其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在逐年增加,这一代家庭教育的特点是家长过度的保护和溺爱,随之而来的是学生个人意识的膨胀,个人主义盛行,这就带来了礼仪意识生长根基的缺失。以个人意识为转移,以个人感受为标准,忽视他人的意志和感受,瓦解了礼仪规范中尊重他人,礼让他人的根本。于是,校园中不合时宜的穿戴,实习岗位上不符合规范的言行举止屡见不鲜。虽然因为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的不同,每个学生有不同的礼仪素质的呈现,但是“90后”高职学生整体个人礼仪的缺失已是不可忽视问题。2.高职学生团体礼仪的缺失。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们对社交需要也是一种本能,高职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对团体社交有一种天然的需求。但是由于个人礼仪意识的缺失,在团体交往中很难自然理解团体礼仪的要求和自觉遵循团体礼仪规范。例如,由于以自我为中心,造成的不懂得尊重他人、缺乏诚信、侵犯隐私等,而在宿舍、班级中人际关系的紧张,造成团体礼仪的缺失。进而呈现,对集体的漠不关心,集体观念淡漠,缺乏集体荣誉感,班集体组织松散等群体性团体礼仪缺失。3.高职学生社会礼仪的缺失。人是社会的人不会是真空的人,任何人都不能摆脱社会环境而独立存在,然而社会环境的生存更需要基本的礼仪素质——公共道德素质。遵守社会公德是一个人基本素质的表现,但高职学生公共道德的缺失也颇为让人担忧。例如在校园乱扔垃圾、破坏公物,在教室大声喧哗、影响他人,上课时随意走动、进出教室等现象,在高职院校中随处可见,究其原因还是把社会公德放在了个人利益之下,造成了公共道德礼仪的严重缺失。[2]当这些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就难以避免的出现不遵守职场礼仪,不尊重领导同事,甚至违反工作纪律,破坏企业形象的现象了。

三、提升高职礼仪教育适应性的途径

第2篇:高一历史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孝文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意义;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126-03

新儒学代表梁漱溟指出“说中国文化是‘孝’的文化,自是没错”,“孝悌实在是孔教唯一的提倡”。[1]谢幼伟同样认为“中国文化是以孝为主,以孝为根本的文化”。[2]可见,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狭义的孝是赡养父母,广义的孝指奉献社会,它既是一种敬本心理,又是一种管理手段,它将礼法的外在约束与仁义的内在自觉相统一,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服务[3]。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劳动观和职业观,都离不开对中国传统孝文化精髓的弘扬与运用。

一、孝文化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贯彻与落实

中国传统孝文化中,有很多是2008高考方案大学生理论课教材内容的来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贯彻与落实孝文化,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标得以体现,并达到预期效果。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践行孝文化,树立高职大学生学以致用的理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要讲授孝文化知识,如引用儒家经典来增强课堂的文化厚度;同时,也要突破理论层面践行孝文化,抓住各类教育的契机。例如:在天气突然变冷的情况下,教师对同学们说:“请掏出手机,给父母们发条短信,也许就短短的四个字‘天冷加衣’,就足以让父母温暖一个寒冬”。这样,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在特定的情境下,让学生感受到学做人的重要性,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意义。学生树立这一正确的理念后,会运用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学以致用、用以致学的循环,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培育道德素养。此外,还可以通过课后的活动与作业来促使学生践行孝文化。如让学生结合团、班会,举办公益活动,在活动体验中使思想政治理论内化为学生的素质。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引入孝文化,培养高职大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引入中国传统孝文化,这些历经历史沉淀的魁宝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爱国专题时,讲爱国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爱祖国的灿烂文化,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教师可以通过制作一个五分钟的小视频,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孝文化在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首先,了解了中国传统孝文化,受“生则养”的思想熏陶,高职大学生敬养父母的意识会进一步增强,形成对父母的责任感,从而为家庭的美好生活而努力学习。其次,责任感是道德行为的基础和本质规定,高职大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会得以进一步的培养,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高职大学生在对责任的恪守中,履行自己的道德职责,会做到乐业、勤业与精业。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贯彻孝文化,培育高职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素养。近几年的招聘会有个普遍现象:“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最受企业青睐,高职生吃苦耐劳“香”过本科生。可见,在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贯彻孝文化,以培育学生吃苦耐劳的素养,才能提高职业竞争力。孝是中国传统美德的根本,“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自是它的应有之意,是人们处理各种困难的总原则,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最集中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推行孝文化中的“立德、立功、立言”,树立不过分挑剔的就业观;注入“立身、承志”等孝文化思想,鼓舞高职大学生披荆斩棘,勇于开拓,促使他们缩短就业岗位的适应期;主张“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熏陶和鼓励高职大学生奋发向上、爱岗敬业、自强不息地建立辉煌的职业功绩。

4.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传承孝文化,激励高职大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传承孝文化,使高职大学生践行对家、对社会的孝道之后,自然地升华为对民族、国家行大孝,即爱国精神。首先,孝是爱国心的根源。唐代著名学者孔颖达疏《诗经·大雅·生民》序时说:“祖者,始也,己所以始也。自父之父以上皆得称焉。”[4]爱国思想是亲亲感情的连锁效应,爱国主义是孝意识的演延结果。[5]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传承孝文化,就是激励高职大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如在讲《形势与政策》专题“从抗震、奥运看中华民族精神和价值追求”时,就可以从文化的角度,例举“七夕”在中国静寂,在韩国热闹;韩国欲将“端午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韩国被西方学者称为“儒教国家的活化石”,每年2月和8月,韩国人按照传统到文庙祭祀孔子;韩国人的共同道德,仍是儒家文化所信奉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推动他们创造“汉江奇迹”,促使韩国民众1997年发起献金运动,使韩国最早度过金融危机等等,提出:谁来拯救我们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感。其次,孝的扩展,将亲亲之爱延伸到非亲亲的领域,转化为为社会尽责,是“大公”的原始动力。高职大学生的爱国精神,就是要落实到实际学习、工作中去,练就一技之长,拓展综合素质,在未来职业生涯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而贡献。使学生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并非空洞说理,而是实在的课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孝文化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发挥作用应沿用情感教学法

发挥中国传统孝文化的精髓,增强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要采用多形式的教学法,要深刻而生动地展示孝文化的吸引力,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课程理论内化为学生素质,情感教学法的运用非常关键。列宁曾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情感的体验,会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孝文化,增强他们内在的动力,转化为相应的道德行为。

1.以情动情,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话里分辨出真正的热情或者是故意做作的、虚假的、慷慨激昂的情调。”我们曾做过调查,学生最讨厌的是看上去不相信理论却在讲台上夸夸其谈的人。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首先自己对传统孝文化有较深刻的理解,并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激励方法表露真情实感,以感染学生;同时,激发学生(尤其对孝文化比较了解与感兴趣的学生)间积极情感的相互感染,扩大情感的受益面。如孟郊的《游子吟》与李密的《陈情表》都可以用来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通过师生情感的相互交叉,渲染出感人的情绪氛围,又反作用于学生的心理,产生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感。

2.以境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具有综合的情境性,这种情境性就是在各种情感因素的作用下而形成的某种综合情势氛围。所以,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为了唤起、培养和强化某种情感,就应尽力创设适合于教育教学内容需要的情境氛围。我们可运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传统孝文化构建成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画面,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被遣临行前的交待和《窦娥冤》中窦娥对婆婆的深情等变成小品或flas,给学生视觉、听觉以全新的刺激。这一切连同教师的神态、语言、情感及教学内容、课堂气氛形成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

3.以行促情,激发学生的行为自觉。行为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丰富情感的途径和推动情感发展的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要知道,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为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6]学生只有经过具体实践,才能把理论认识转化为个人的行为需要。我们可以结合学院的社团活动,开展弘扬中国传统孝文化的集体活动,如推广一耽学堂晨读四书,使学生在活动中互相感染,形成情感的共鸣,激发思想政治理论指引下的自觉行为。

总之,孝文化要发挥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作用,必须对学生有步骤地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教育过程。孝文化的落实与教育的开展,要多注重内容、传承孝精神,而不能流于形式。如某大学布置的寒假作业就是回家给父母下跪,媒体就此评论说,要求学生用一定的行动来体现对父母的孝,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诸如磕头之类的礼节,难免有“形式主义”之嫌。长辈最缺少什么,就给他们什么,这才叫孝道。或许是家庭的保障,或许是情感的交流,或许是一声问候,或许是一封家书。要引导大学生推行正确的孝行为,树立他们正确的孝观念,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人才,无论对父母、学校、社会来说,都是真正的、最好的孝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307-308.

[2]罗义俊.理性与生命——代新儒学文萃[M].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509.

[3]肖群忠.孝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诗经·大雅·生民,十三经注疏[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528.

[5]史康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国主义精神[J].广西社会科学,2002,(4).

[6][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第3篇:高一历史教学论文范文

本学期计划活动九次,实际活动九次。在教研活动中,得到了学校教务处、教科处及校行政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在全组教师的团结协作和不断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各项教学工作要求,保证了我校史地教学的顺利进行。在教研活动及集体备课中,本组教师都能按学校教科处及教务处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按时参加组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及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并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完成学校及教研组交给的各项教学任务,不断摸索教学经验,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一、加强教师责任意识,开展“三生教育”活动

根据校行政的相关要求,认真进行加强师德师风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要求教师强化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特别是通过学习《云南省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增强青少年体质的规定》的通知及《切实减轻中小学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办法》等文件精神,树立减负不减质的理念,抓好课堂教学基本环节,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提高认识,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乐于奉献,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关心、爱护、尊重学生,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其次,认真组织学习《生命、生存、生活》“三生教育”的重要内容,让教师领会和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掌握生存能力和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学习后,本组于2009年3月26日开展了一次野外生存能力的实践活动,使全组教师的生活能力、生存能力都得到了一次体验和锻炼,加强了对“三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二、认真进行质量分析,积累教学经验

根据学校教科处的要求,认真对上学期期末考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教师们从历史、地理试题的题型、题量、难度、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从学生学情方面、教师教学方面找出了存在的问题,从主观、客观方面寻找各自在教学及复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虚心向成绩好的教师请教和学习,为自己今后的教学,特别是今后的各类考试及备考提供借鉴,并制定出今后改进的措施。

三、认真抓好各项教学常规的检查督促工作

按学校教科处的要求,组织本组教师于每星期的星期一早上八点半到十一点进行集体备课活动(本学期共备课17次),每次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都实行签到制,每次备课都有活动主题,由本组教师集体参与和交流说课等等。

另外,长期坚持每个月月底对全组教师的各项教学常规检查。主要包括按期检查老师的的教案完成情况,听课记录情况,作业布置及批改情况,以及其他各项教研要求,并及时上交学校教科处验收,本组教师都能按时、规范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四、积极进行高考及会考研讨

搞好高考史地复习备考和高一年级史地会考工作是本学期本组教研工作的重点。首先根据本届高三学生的实际,特别是根据两次云南省统测及云南师大附中的模拟题测试的成绩,进行认真分析,依据考纲及各级研讨会的相关信息,调整高考复习备考的战略,并由组内有经验的史地老师进行交流指导,制定出比较实际的备考复习计划,注重抓好高考后期专题复习及模拟测试的各项工作,为提高史地高考的成绩献计献策。

其次,认真进行高一会考复习研讨,学进度,尽早完成教学内容,以云南省高中会考考试说明为依托,认真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并让学生熟悉会考题型,进行测试和训练,而且向学生印发了高中会考复习材料,经过详细复习后对学生进行会考模拟训练,把近几年的会考题进行测试并认真分析和讲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会考备考工作。

五、认真组织高一年级史地知识竞赛

为了增强高一学生的会考知识,搞好会考复习工作,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地理的积极性和兴趣,本组与高一年级组团结协作,相互配合,于2009年6月3日进行了高一史地知识竞赛活动。本次竞赛共有6支代表队参赛,经过广大师生和参赛选手的共同努力,以级校教务处、教科处的大力支持,评出了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同学们在活动中积极踊跃参与,气氛热烈,达到了竞赛的目的。

六、搞好教学科研活动

第4篇:高一历史教学论文范文

1、继续实施学案教学。每个备课组都按要求进行集体备课并有记录,每位老师都能做到认真备课、听课、上课;作业批改和听课数都达到并超过了学校要求的次数。在学校组织的优秀教案和作业评比中,张全杰、陈、张春蕾、王伟、高妙丽、王娟等老师荣获优秀。

2、在备课和授课中注意知识体系的建立及问题的设计和处理,注重习题的选编并保证质量,注重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学习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经常开展备课组内的听评课,高一和高三年级备课组间周一次,高二年级备课组每周一次,听课后全组老师畅所欲言,评出课的特色风格并提出建设性意见,这使每位老师都受益匪浅,今后要长期坚持这一做法,让历史组的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4、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并根据教学实际制作课件,其中张春蕾和王伟老师 的课件被评为市级一等奖。

三、三个年级的教学均取得较好效果。

高一年级组在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方面成效突出;高二年级组狠抓会考,注重落实;高三年级组在三轮复习的推进及应考能力的培养方面有所突破。 四、积极进行教学科研活动,提高理论水平。

本学期历史组继续推进目标教学模式的探讨,在听评课及教学实验基础上撰写出水平较高的教学论文、教学反思。针对年级组学情,选择了不同的小课题研究,高一年级组重点进行了“作业课堂化”研究,高二年级组重点研究“如何应对会考”,高三年级组研究了三轮复习的模式。 五、教研组博客的建设 在我校博客群组开通的基础上,历史组积极参加校园博客的建设,其中张全杰老师的博客文章多达117篇,徐春华的文章60篇,其余老师也写出了水平较高的博客反思。今后历史组全体成员会继续努力,为充实自己的教学素养而不断学习和探索。

六、初步形成了符合我校特点的历史教学策略和方法。

如课堂操作的基本流程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呈现目标;精讲点拨;合作探究;达标测试;反馈补救。在此基础上实施分层次教学。

七、教辅资料的编写

应教研室要求,我们历史组八位教师在教学之余完成了下学年高三一轮教辅资料选修三的编写、校对任务,得到教研员的认可和表扬。 本学期大家都感觉过得忙碌而充实,回顾总结已走过的路,取得的成绩是全教研组老师辛勤劳动的结果。反思一个学期的工作,大家一致认为还有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1、集体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细节问题还有待完善和提高。

2、新课程理念落实不到位,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较多。

3、课题研究积极性不高,实质性工作做得远远不够。

4、课外活动的开展有些差强人意。

为把教研组的工作做得更好,我们将会在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加强集体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