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一研究性学习成果范文

高一研究性学习成果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一研究性学习成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一研究性学习成果

第1篇:高一研究性学习成果范文

各位领导,专家,大家好!很感谢省教研室给我提供这个机会,向大家汇报我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一点心得体会。我是教历史的,可能体会也就主要局限在人文类课题的经验获得上。其中有不当之处,还请指正!

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为课程开展,我是XX年开始知道的,当时带高三,没有参与学习指导活动。但每周看到高一学生在学校统筹安排下,由指导老师率队走出校门开展课题研究,心里一是疑问,研究性学习活动具体到底是怎么开展的,到底研究点什么,研究到什么程度等等;二是很欣喜,让我看到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出现,为学生学习成长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环境,这对推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素质教育是肯定有利的。这一点一直是我内心深处渴望而且肯定的,从来不曾怀疑过。原因有三:一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些思想让我刻骨铭心:“生活即教育”、“行是知之始”,“即行即知”。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一直赞成并在自己职能范围内创设和借助各类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落实自己“活动即教育” ,“体验远胜说教”等的教育教学理念。二是我觉得课堂教学功能越来越单一。尽管我们在教案中都写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目标等三维教学要求。但更多的老师和更多的课堂教学往往由于考试压力和评价机制影响而仅局限于知识的落实。学生是能动可塑的,思想活跃、能力突出、激情四射,是需要舞台展示自身特长,证明自己价值的,但这对一直只能处于狭小、枯燥课堂的他们来说,很多只能是奢望。现在,研究性学习活动这种开放的体验式的学习环境必将改变这种状况。三是当前教育界不争的事实:德智体美劳缺乏整体发展。智育成为灵魂,成为某些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办学的主宰,对教育急功近利,缺乏长期规划。德育水平降低,校园里看到存在很多与学生身份不符的言行,如对地上的垃圾熟视无睹,不能及时关灯,随意将喝不完的桶装水当废水倒掉,而不是喝多少倒多少,对老师善意的批评指正不是虚心接受,而是针锋相对等等。尽管学生处(政教处)、班主任每天呼吁德育重要,但是举措单薄,功效不大。这不得不让我反思我们的学校教育到底怎么了。尽管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给我们学校教育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冲击,但它不应成为学校教育推卸责任的借口。因为我一直认为,当承担教书育人职责的学校教育都对教育失去信心时,这个国家和民族也就离自己的末日不远了。“在其位,谋其职”,学校教育到底应该为社会培养怎样的人才,在“教书育人”特别“育人”上应担当起怎样的角色,到底还有没有比我们“说教”更有效的途径去改变一些学校德育的困境等等。我认为让学生走出课堂、学校,通过自己的耳闻目睹,亲身体验,当面交流所取得的效果会更好。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不失为一个好的尝试途径。

XX年,我担任我校首届文科实验班班主任。新一轮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我校正常开展。我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理解:知识是可以传授的,能力是需要训练的,情感只有通过体验才会真实、持久和富有生命力!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学习方式和强调学生亲身体验、感悟等很吻合这种需求。因此,我认真学习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有关教材和辅助资料,并积极在班级落实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得当时我班共上报八个课题,通过分类、商讨、调整,有关嘉善西塘的四个研究性课题即“嘉善田歌文化研究”、“对西塘古镇建筑的研究”、“西塘古镇的桥文化研究”、“西塘古镇的饮食文化研究”组成了一个大的课题组。因为第一次开展,我们按照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一般步骤有序进行。四组成员好奇、兴奋,放弃了一些双休日和假期休息时间开展活动,整个活动中都表现出主动性和协作性,四组间也彼此暗暗较劲,谁都不愿落后。师生互动,相互协商,群策群力。由于开展得正常,在当年嘉兴市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并被嘉兴市历史教研员戴加平老师推荐参加省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展评。在省历史教研员周百鸣老师和戴加平老师等专家直接指导下,我们其中一个课题《嘉善田歌文化研究》(田歌大多在田间劳动时即兴演唱而得名)获得省一等奖,并参加了XX年全国历史教育学会年会现场展示,得到与会专家的普遍好评。在周百鸣老师和戴加平老师的联系下,我又很荣幸得到了华东师大聂幼犁教授的直接指导,并对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了反思和总结。正是由于这次经历,使我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和成果展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也为我今后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下面就以今年我指导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永恒的橘黄——嘉善环卫工人生活和工作状况的研究》为例,谈谈指导过程中对一些环节的自我反思,以求教于大家。

二、我对指导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几点认识

1.前期动员:这工作很重要。我们这组成员一开始就积极性比较高。这还要感谢曾参加田歌研究性成员。开学初,我邀请他们到学校和我现在所带的新班级学生交流高中生活,他们讲到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乐趣和成功,讲到了师生活动期间难忘的经历。这对新班级的学生触动很大。其中有的学生还迫不及待地来问我学校什么时候开始。趁热打铁,我就将田歌展示的网页、我校以前的研究成果展示录像利用班会课在班级播放。效果很好。班级很多同学都处于临阵磨枪的状态,有的心中非常自信,相信自己也可以做的好,排除了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陌生和困难的心理。这为我们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创设了良好的氛围。目前,研究性学习活动动员有领导强调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也有专家、老师专题讲座,讲座中穿插一些案例,增强感性认识等,也有的组织播放以前成果展示录象, 提升学生活动兴趣。但就我接触,这些方面对高一学生的动员效果可以说比较少,一是本身对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什么,怎么搞缺乏必要的认识,二是传统观念影响,更多学生没有知道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必修课,认识上不足,态度上随便。如我给我校高一学生专题培训,好多学生带着数学、英语等书本,还有的带着《读者》等杂志来参加。通过几年实践,这里我更强调让本校已有的研究性成果对高一新生进行现场展示,效果最为突出。学生间的沟通和影响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感召力和说服力的。今年我校教务处除组织领导动员和安排我专题讲座外,还安排高一学生代表观摩我校四个研究性课题成果展示,活动过后,高一学生反响强烈,觉得很有趣,很羡慕,也很佩服。我任教的学生有找到我说:杨老师,下次我们也搞一个展示,我们肯定做的更好。今年我指导的有三个,三个都很不错,这跟前期的良好动员和学生后来积极投入是直接有关的。

2、小组分工:研究性活动不久在学校铺开。我班级学生也很快将课题报上来。我结合学生知识结构特点和活动资源的实际,经过和学生协商、论证,最后确定了三个课题并建立活动小组。《永恒的橘黄——嘉善环卫工人生活和工作状况的研究》被我确定为重中之重。原因;一是环卫工人起早贪黑做着脏活、累活,但关注他们生活和工作的人实在太少。每每清晨特别是冬天,上班路上看到他们辛劳的身影,心里总免不了一种辛酸。二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市民的个人素质太差,随意乱丢垃圾,无形增加他们的工作量,更有甚者,对环卫工人任意辱骂,而且铮铮有词:“我不仍垃圾,你就得失业!”对他们缺乏必要的人格尊重。三是和谐社会的创设成为时代趋势,我们学生能够提出这个课题,说明学生还是关注身边弱势群体的,通过活动,让我们更多学生或者市民融入到尊重环卫工人,养成环保意识,增进和谐社会营造等洪流中是有积极作用的。为了搞出较好的成果,准备以后参加成果展。为此,我又将小组成员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可以讲是当时班级的最佳阵容。拍照、摄像(有一定基础)、网页制作技术、文字整理、编写,演讲等,各方面的人员尽可能考虑周全。这有利于人尽其才,又避免更多的人才资源重叠,影响其他小组工作的开展。

3、计划制定:根据学校统一时间安排(具体活动时间11月—6月,11月前我校是动员培训时间),我们对课题进行分解,然后具体安排课题研究的完成时间。具体情况画成表格如下:

阶段

时间

主要任务

阶段目标

所需条件

解决办法

1

XX.9~11月

成员分工、制定计划、

明确主题、任务、作好活动前各项准备

老师指导

师生商讨,学生为主体

2

XX.11

设计问卷并上街调查、上网查找资料

初步了解国内外环卫工人生活和工作状况

交通费、摄像机、照相机、电脑

师生自行解决;学校、社会支持

3

XX .12

~XX.3

(寒假)

实地采访环卫工人(家、街)、环卫所领导、亲身实践、专访劳模

第2篇:高一研究性学习成果范文

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教育实践中开展的状况如何?本研究选取北京市某示范性高中作为案例,以案例观察、记录、反思的方法,对中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情况进行研究。在进行案例研究时,并不在抽象层次上评论研究性学习应该如何开展,而是根据已有的文件和已经形成共识的研究性学习有别于其他课程学习的视角、功能、方式,作为衡量研究性学习教育实践的“尺”,来评判案例学校的实践。

一、研究性学习应有的独特功能

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学界开始讨论研究性学习问题时,不断强调的一点是:研究性学习需要防范陷入科学主义、精英主义,研究性学习必须从儿童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贴近儿童的情趣与现实生活[2],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让学生了解研究这种特殊的社会实践形式[3],并通过回归真实的生活,发展学生的完满个性[4]。

基于这些观点,本文认为研究性学习是儿童对周围现象和世界的研究;作为儿童观察周边世界的重要手段,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应当是让学生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思维方式,学会探究自己周边的世界。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征

受到研究者广泛关注的另一点是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学者石中英根据《纲要》对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组织形式进行了论述,他认为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组织形式应当具有多样性、参与性与自主性三个特征[5]。学者张华、仲建维也同样认为研究性学习应当是学生自主进行的探究式学习,并且并不局限于某个课程领域内,而是一种突破单科限制,强调知识多样性、综合运用的学习[6]。

基于这些研究,本研究认同研究性学习应当是由学生自主进行的、多学科综合的一种探究性学习,其特征也集中表现为自主性与综合性。

三、某中学研究性学习研究者观察记录

2013年10月中下旬,笔者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评论专家参与北京市某中学初二、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文科班级开题报告会,对学生的开题报告予以具体的指导与评价,同时观察并记录如下内容。

1.研究性学习的选题

在这两次开题报告会中,每个年级各呈现6个研究性学习的开题报告,这些开题报告的研究问题如表1所示。

2.开题中学生的表现

案例中,研究性学习通常以学生组成6~12人的研究团队形式进行,并由研究小组的部分成员上台以PPT形式予以开题报告展现。在展现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明显的“教师选题”倾向

笔者观察到学生在陈述开题报告的过程中,大部分都带有较为明显的“被选题”倾向——即学生在陈述研究的目的、选题意义时,讲述通常是照着念一遍开题报告,并且其讲述内容明显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会出现诸如“帮助学生拓宽视野”这样明显的教师口吻。还有些学生在评审委员对某个选题的意义提出询问时,根本无法回答,旁边的教师赶紧予以解释说,“这个题目是老师定的,学生不太了解”。

(2)学习内容影响兴趣

以不同开题报告学生组的陈述表现来看,学生的陈述热情并非很高。仅有几组与学生兴趣密切相关的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的陈述中,学生十分富有激情。按照热情程度排序,大致是:高一年级英语学科《英文电影配音》、高一年级英语学科《英语校园剧、课本剧创作及表演》以及初二年级语文与英语学科合作的《戏剧表演的生活化》。这些学生更为感兴趣的研究性学习题目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都需要学生观看他们喜爱的电影节目;都需要学生通过表演形式进行成果展现;都需要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之中去,如观察不同群体的行为等。

四、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者观察反思

根据笔者对某中学初二、高一年级文科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会的观察记录,笔者对本案例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反思意见。

1.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主体缺失

从笔者对该中学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会的观察记录来看,这些研究性学习明显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表现形式不一,但都集中反映了一个事实,即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由学生自主探究进行研究性学习。

(1)选题弱化了与生活的联系

从两个年级不同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题目选择中能够看出,这些问题的选择都存在一个十分明显的倾向是与学科内容紧密联系,而与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兴趣脱离很大。初二年级语文组的三个题目都是与课本课文紧密相关,是课本中学生非常难以理解的“鲁迅式散文”的再研究,希望通过研究性学习这个途径,深化学生对鲁迅文章和精神的理解;高一年级对《诗经》的相关研究也是基于课文内容的进一步拓展。英语学科中,英文电影配音、英文电影欣赏或话剧表演等贴近学生兴趣爱好的研究性学习,在开题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更多的参与热情。政治、历史中的主题是大众阅读的首选,但奇怪的是研究性学习并没有对这类选题更加地热衷,初二年级提出的《社会热点问题分析》更像一个系列,而不是研究性学习这种主题学习应该具有的题目。

(2)教师指导缺乏学生视角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主题学习方式,学生难免不适应,需要教师的指导。但是,作为指导者的教师是一个什么角色?这是一个教师学职前教育的基本问题,不管是柏拉图的“助产士”,还是“爱弥儿”式的自然教育理念,或者现代的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都在说明教师的角色在于去“帮助”学生去思考,而不是“告诉”他应该是什么。

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仍然是传统课堂的延伸,这是特别值得关注的一点。从开题报告会的情况来看,教师仍然在“告诉”而不是“帮助”。这种指导方式的不足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选题都显得“一本正经”,没有试图理解学生认知世界的方式;二是开题报告的撰写与陈述过程中,教师干脆,学生表现出的被动状态令人吃惊,学生可能直接陈述“本研究希望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等话语。

此外,在教师对学生开题的评论上,教师毫不隐讳自己希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够与实际的本学科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想法,希望利用这些时间对学习成绩或学生德育带来积极影响。例如高一年级语文学科的《中的情感与表达》研究,教师在评价时建议学生更多体会“忠、孝、礼、义”等感情,而不是学生最初所提出的亲情、友情、爱情。

事实上,上述这些教师对选题、开题报告撰写及选题方向的指导,都集中体现了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仍然与传统课程一样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与研究性学习所强调的学生自主探究相违背。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些教师指导都削弱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自主性。

2.反思:研究性学习,应以儿童视角为主

设立研究性学习的主旨,应当体现主题学习的方式,认同研究性学习应当由学生从自己的兴趣与视角出发,自主地探索自己身边的、感兴趣的世界。然而,大部分研究性学习在选题上还是课堂教学或学校教育的延伸,而在组织形式上教师由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变成了计划制订者,削弱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自主性。

事实上,北京市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这种情况并非独此一家。笔者在山东省与云南省进行调研的过程中,也同样对两个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开展情况进行了了解。从研究性学习题目的选择以及开展的具体情况来看,这些地区的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具体情况虽然有所不同,但从题目选择来看也同样存在着儿童视角缺失问题。尽管研究性学习并不是脱离学科教学,但它的主题学习性质更应该体现跨学科和问题意识。如何在研究性学习中更多地减少教师干预,还原研究性学习是以儿童视角展开的、儿童自主对身边世界探索的本质,应该是未来一段时间教育工作者应当思考的话题。当然,首先应该做的是对这种大家都不熟悉的学习方式进行更加细致的研究和分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S].2001.

[2]钟启泉.研究性学习:“课程文化”的革命[J].教育研究,2003(5).

[3][5]石中英.试论研究性学习的性质[J].课程·教材·教法,2002(8).

第3篇:高一研究性学习成果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课程,强调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基于问题解决模式,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信息技术学习有关的实际问题。

一、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内容更新速度之快是有目共睹的,信息技术的学习内容是实现目标的载体,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内容设计和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不能停留在为内容而教的低级层面,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立足于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实现“教”与“学”的优化。在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几乎每一章都设置了一个综合活动对学生进行知识掌握的考查,例如:设计一个旅行计划、我的家乡、世界文化遗产之旅等。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研究性学习在这些综合活动中能得到更好的应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研究,在质疑问难中研究,在观察比较中研究,在矛盾冲突中研究,在问题解决中研究,在实践活动中研究。

二、信息技术课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具体实践

下面笔者将以高一教学内容中的《信息的获取》为基础,开展主题为《我的电脑我装配》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究。

1.问题的提出

《信息的获取》作为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的第二章,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成为每位学生在信息社会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并为学生学会有效组织和处理信息奠定基础,是学生继续学习和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计算机已应用于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越来越多的家庭对计算机的需求日趋增大。对于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简单的信息搜索、处理、交流的能力,对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已有一些感性的了解,所以确定《我的电脑我装配》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通过该研究性学习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2.研究目的

(1)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2)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

(3)能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广泛地开展合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4)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5)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

3.研究任务

(1)识别基本电脑硬件(主板、CPU、硬盘、内存、显示器、键盘、鼠标、光驱、机箱、打印机……)。

(2)识别基本的软件(操作系统、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以及其他应用软件)。

(3)了解“为什么要选择”――由于资源的缺乏,使得在个人和社会水平两个方面的选择成为必要。

(4)了解竞争不都是仅仅基于产品的价格,竞争还包含了款式、品质差异、广告、售后服务和信誉等方面的非价格竞争。

(5)有条理地说出自己所要配置电脑的主要用途。

(6)运用合理的购买原则来选择商品和服务;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和现有的条件设计一个解决方案。

4.研究过程

(1)情境设计

根据市场价格,每个小组配置组装4000元左右的计算机一部。

(2)活动安排

以高一某班学生为对象,本班学生共48人。本活动为时2周,其中集中活动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提出问题、学生分组、第一次网络信息搜索,进行调查。

第二课时――交流信息、设计方案、第二次网络信息搜索。

周末课外活动――收集有关数据和证据。

第三课时――交流各组的电脑配置方案,接受同学的质询,展示成果。

第四课时――灵活使用(需要通过实践进一步探明)。

(3)具体过程

①学生分组、进行调查。学生分为六组,每组八人;分组之后,相互讨论,制定研究计划。网上搜集信息,制作调查表,对一些问题进行调查,如:新的电脑派什么用处?你需要什么型号的配件?如果你不认真考虑,会有什么结果?当你决定买什么的时候,你需要思考什么?

②搜索资料并确定方案。针对研究的任务,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下面的网站里面有和你问题相关的信息,访问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站点,运用关键词或者短语搜索你需要的信息,收集相关的可靠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你回答有关问题。

站点1:太平洋电脑网 .cn

站点2:中关村在线 .cn

站点3:天极网

站点4:泡泡网

③课外研究。调查电脑销售地点,各种品牌价格等。

④成果展示与评价。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对本小组的学习成果(配置清单)进行展示,交流分享并评价学习成果。

三、总结与反思

《我的电脑我装配》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不是局限在相对静态的知识层面上,而是让学生围绕在添置必备学习工具的这个真实任务中,探索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如何满足生活的需求。通过实际问题达到掌握信息获取的教学目标上,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中将教育回归生活,让学生学会了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的精神。

研究性学习,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探究,这正是现代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倍敏,谢斌.中学信息技术研究性教学模式浅析[J].科技广场,2011,(5).

第4篇:高一研究性学习成果范文

1、概念的界定

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看,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看,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主要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当然也包括学科内的专题研究活动。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无论是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还是研究性学习的课程都是为了改变学习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特点来看,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课程两者基本是一致的。因此本课题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涵盖了以上的两项内容。

2、课题研究背景及解决问题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对学生来说是个很有趣、很实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由于传统的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实践探索的机会很少,被动地学习使学生对地理失去兴趣和信心,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3、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价值:地理学科跨文理两科,涉及的知识范围广,实践性强,尤其人文地理涉及经济发展的诸多领域,如工业、农业、交通、商业、旅游、文化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将来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和探索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人文精神。同时,增强老师的全面素质提高。

4、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成果

研究性学习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它作为一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新型学习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的全面推进,以主动探究、建构自己的知识为特色的探究性学习也逐步为大家所认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地理教材以新课程和教材改革的精神为指导,设计了大量的研究性活动。目前的研究性学习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学习模式,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探讨、不断创新。

5、课题研究目标

使学生由传统教育的知识点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发展为具有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热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将来关注社会、服务于社会打下基础。

提高教师的改革创新意识,适应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

使地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为实践服务。使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家建设,关注家乡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实验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上网查询法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04年11月)

学习理论:广泛搜集并学习了研究性学习方面的有关资料,提高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设计方案;每月召开一至两次会议共同研究探讨课题的实施情况,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互相交流学习体会,明确分工,各负其职,考虑到高中教学的实际情况,鉴于目前处于研究性学习的探索阶段,先在高一、高二年级试行。高三教师积极参与。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04年12月—05年5月)该文章由diyifanWEN.COM(第一§范┆文网)整理;

具体任务:

1、挖掘、编写出地理学科教材中的有关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和信息;

2、组织相关教师上好研究性学习研讨课并撰写出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案;

3、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体会,学生做研究性学习作业。

4、撰写地理课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05年6月)

以会议的形式对课题进行全面总结,形成成果,申报验收

四、研究成果

1、整理形成了高中地理教材研究性学习素材和信息

由曲秀丽、杨桂玲、车颖、王崴、于晓坤、冷天崖、杨蕊老师等分别负责搜集了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第七单元、第八单元的研究性学习素材和信息。

2、整理形成了学生研究性学习作业。

由王崴老师搜集和整理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作业。

3、整理各种研究报告、论文

本课题组负责人曲秀丽老师撰写了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于晓坤和冷天崖老师分别撰写了浅议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的作用等研究论文。

4、整理形成了研究性学习课教案

王崴老师上了地理研究性学习汇报课— “丹东七日游”,组织学生进行了“全球变暖是否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地理研究性学习辩论会,并撰写了研究性学习教案。探讨和摸索了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

5、整理形成了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论文。

6、由杨桂玲老师整理和形成了课题组例会的纪录。

五、课题研究的结论

高中地理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改革创新意识,发展了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热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将来关注社会、服务于社会打下基础。

第5篇:高一研究性学习成果范文

1、概念的界定

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看,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看,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主要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当然也包括学科内的专题研究活动。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无论是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还是研究性学习的课程都是为了改变学习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特点来看,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课程两者基本是一致的。因此本课题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涵盖了以上的两项内容。

2、课题研究背景及解决问题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对学生来说是个很有趣、很实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由于传统的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实践探索的机会很少,被动地学习使学生对地理失去兴趣和信心,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3、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价值:地理学科跨文理两科,涉及的知识范围广,实践性强,尤其人文地理涉及经济发展的诸多领域,如工业、农业、交通、商业、旅游、文化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将来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和探索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人文精神。同时,增强老师的全面素质提高。

4、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成果

研究性学习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它作为一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新型学习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的全面推进,以主动探究、建构自己的知识为特色的探究性学习也逐步为大家所认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地理教材以新课程和教材改革的精神为指导,设计了大量的研究性活动。目前的研究性学习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学习模式,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探讨、不断创新。

5、课题研究目标

使学生由传统教育的知识点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发展为具有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热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将来关注社会、服务于社会打下基础。

提高教师的改革创新意识,适应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

使地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为实践服务。使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家建设,关注家乡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实验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上网查询法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04年11月)

学习理论:广泛搜集并学习了研究性学习方面的有关资料,提高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设计方案;每月召开一至两次会议共同研究探讨课题的实施情况,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互相交流学习体会,明确分工,各负其职,考虑到高中教学的实际情况,鉴于目前处于研究性学习的探索阶段,先在高一、高二年级试行。高三教师积极参与。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04年12月—05年5月)

具体任务:

1、挖掘、编写出地理学科教材中的有关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和信息;

2、组织相关教师上好研究性学习研讨课并撰写出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案;

3、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体会,学生做研究性学习作业。

4、撰写地理课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05年6月)

以会议的形式对课题进行全面总结,形成成果,申报验收

四、研究成果

1、整理形成了高中地理教材研究性学习素材和信息

由曲秀丽、杨桂玲、车颖、王崴、于晓坤、冷天崖、杨蕊老师等分别负责搜集了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第七单元、第八单元的研究性学习素材和信息。

2、整理形成了学生研究性学习作业。

由王崴老师搜集和整理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作业。

3、整理各种研究报告、论文

第6篇:高一研究性学习成果范文

语文信息素养,它从属于信息素养,是一种特殊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这一科目相整合带来的产物。同时,它也是一种语文素养,是学生学习语文不可缺少的一种内在素质。正如《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第十条所讲:“应使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语文信息素养应该指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利用各种信息工具收集、获取、评价、整理和语文信息的能力。

如何提高高中学生语文信息素养,可以立足于语文研究性学习,在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获取、分析、利用、整合信息的指导。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一种课程形态。语文研究性学习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自己主动地获取并利用有用信息,完成语文学习任务,解决实际问题。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获取和利用信息的方法,具备信息能力。信息素养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需要,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是信息素养的展示过程,也是信息素养的锻炼实践过程。获取、分析和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实践贯穿在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

笔者结合粤教版高一必修三课本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教学,设计了研究性学习方案《传奇女子,一代词宗―李清照》。此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包括“动员培训”、“课题准备”和“课题实施”、“评价总结”四个阶段,历时12课时。 (见下表)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诵读感知李清照不同时期创作的诗词作品为学习契机,通过网上搜索、查阅史料、品读典籍,探究其出身背景、家庭环境、个性特征、人生经历、词作风格等,学会知人论诗,领略婉约词风;并对收集和阅读到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品赏、整理,用网页、手抄报、汇报会、小论文、成果展示等形式加以展现。此次研究性学习师生共同努力,全方位探究李清照的一生对其诗词创作的影响,对其作品分门别类,学习其作品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语言质朴隽永的写作方法和艺术特色。领略中国作为诗歌国度的魅力,增强文化底蕴,提高语文素养。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制作评价量规,使学生对自己的参与能够有客观的指导和评价。此外,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实际,思考从李清照的身上,得到了哪些人生的启示;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检查自己质疑、发现、探究、创新、合作的能力是否得以体现或提升。

阶段 活动内容 用时

“动员培训”阶段 让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从课本的学习内容拓展,引起学生走进李清照其人其词的兴趣。组织学生对本课题作提问和谈想法。让学生了解本课题的目的、要求和步骤。了解相关技术的要求,商议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

1课时

“课题准备”阶段 提出和选择课题,成立课题组,形成小组实施方案。老师提出总课题并把之分成若干分课题,指导参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子课题并按子课题为单位组成课题小组,帮助各小组成员制定并审核小组的实施方案。

2课时

“课题实施”阶段 按实施方案进行具体的实践活动。教师指导各小组分工合作,搜索、查阅有关资料,及时跟踪了解各小组活动进行情况,为学生出谋划策,当好参谋指导,让学生随着活动的开展,不断修改活动方案,调整活动方式,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指导学生以小组确定的成果展示方式向全体师生展示小组的研究成果。

8课时

第7篇:高一研究性学习成果范文

    1、概念的界定

    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看,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主要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当然也包括学科内的专题研究活动。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的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无论是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还是研究性学习的课程都是为了改变学习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的特点来看,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课程两者基本是一致的。因此本课题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涵盖了以上的两项内容。

    2.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的主要成果、现状

    当前,我国在艺术教育理论研究方面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整理和研究普通学校艺术教育的历史,以作为进一步发展艺术教育的依据;收集和研究国外各个艺术教育学派的理论、方法和经验,以作为发展我国普通学校教育的借鉴。为此,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委托国家教委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进行题为“学校美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科学研究工作,并将此课题列为国家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项目。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以学校艺术教育研究丛书的形式出现。丛书分为“学校音乐教育系列”和“学校美术教育系列”及《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法规汇编》和《中国近现代美育论文选》。内容包括对我国古代、近代和当代学校音乐、美术教育的研究;着重介绍我国美育及艺术教育理论着作、学校艺术教育的政策法规、教育机构、主要教材等,以及外国学校艺术教育的政策法规、教学经验、主要学派等。

    3.课题研究的目的、价值和意义

    音乐美术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是人类通过特定的手法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式和载体,艺术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艺术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

    通过音乐、美术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确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艺术学科的真正内涵,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念,理解艺术美与生活美的联系,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理解艺术学科的广延性,关注艺术作品中的文化现象,激发人的潜在素质。通过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互相尊重的合作精神,逐步形成协调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尤其在当今科学技术和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艺术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更加显示出它所具有的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总结、吸取和借鉴国内外艺术教育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推动我国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我们中学音乐、美术教师作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具体实施者,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的情趣,发展艺术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丰富学生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从课题组成立至今,这期间我们经历了明确指导思想、开展交流、提高认识水平、组织指导学生实施、师生共同积累成果的渐进过程。

    第一阶段:教师准备阶段

    1.学习理论:广泛收集并学习有关研究性学习方面的有关资料,提高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2.设计方案:共同研究探讨制定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研究目标,课题实施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实践,明确各阶段的研究任务,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互相交流学习体会,明确分工,各负其职。音乐学科研究性学习在高一进行,美术研究性学习在高二进行。

    3.挖掘、编写出艺术学科教材中的有关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和信息,化分阶段任务,分阶段实施。

    4.组织相关教师上好研究性学习研讨课并撰写出音乐美术实施研

    究性学习的教案

    5.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体会。

    第二阶段:指导学生实施研究性学习筹备阶段

    首先,我们从我校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有关艺术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围绕教材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挖掘了艺术学科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和信息,同时将每个班级的同学分为四组,将研究素材和信息提供给每组学生,让学生自主选题,同时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求每组同学的选题应结合本组同学的实际做本题目的可行性调查,在筹备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全员性原则、综合性原则、自主性原则、探索性原则等研究的基本原则。

    第三阶段:学生自主实施研究性学习探索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确定本组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采用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研究课题的可行性进行评估、最后确定实施的策略。然后通过上网查询法、亲自参与实践等方法,组织本组学生进行排练,将知识内容、对艺术类别的研究与学生的演唱、演奏、舞蹈、音乐剧、诗歌、绘画等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课型,以备在课堂上展示。完成学生研究性学习方面的作业。

    第四阶段:学生自主实施研究性学习小组成果展示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利用每班每周一节音乐、美术课的时间,将每班一个组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然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讨论,拓展内容,提出意见和建议,形成正确结论。这一过程主要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强烈的参与的意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

    三、研究的成果:

    研究报告、论文、研究性学习教案、艺术学科研究性学习素材和信息材料,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论文、学生研究性学习作业等成果资料作为本实验报告的附件的形式一并上交。

    四、研究的结论:

    高中音乐、美术实施研究性学习,为我们探索艺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于教师树立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意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顺应时展的需要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只有挖掘探讨艺术学科自身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才能使艺术教育落到实处,才能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之中建立起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最终实现艺术教育的目的。

    本课题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至此顺利结题。

    参考书目:《外国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研究》

    附件:美术研究报告

    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研究

    引言

    《美术课程标准》最值得肯定也最有意义的,就是确定了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是它的人文性,它将使我们改变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美术教育只是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从而帮助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更好地汲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所蕴涵的丰富人文精神。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通过美术的方法和媒材表达自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通过美术教育,我们可以有效地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文意识。

    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教师是课堂里绝对的权威,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教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听,对学情和生情的了解很有限,师生缺乏互动和沟通。形成的结果是老师讲老师的,学生学学生的,老师觉得上课很累、没有情绪,学生听的没意思,所得很少。随着对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理解和逐步实施,美术教学中对新课程理念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应用,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研究,换位思考,对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益的尝试。

第8篇:高一研究性学习成果范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 教学观念,数学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in mathematics research learning implementation, mathematics teachers' ideas change is the precondi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request mathematics teacher but als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role. First of all, mathematics teacher should be a learner. Because "mathematics curriculum standard" is the idea of "people oriented", mathematics research learning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humanism, so mathematics teacher to carry on the investigative study. The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how to carry on the investigative study? Paper the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research learning the misunderstanding and should adhere to the correct orientation of a careful look at and deep thinking.

Keywords: research learning, the teaching idea, mathematics research learning

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无疑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亮点和难点。应该说,目前中学对数学研究性学习进行了一些积极的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成绩,体现在推动了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促进了学校、社会、家庭间的相互配合,从整体上推进了数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加快了教学设备的更新,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充分尊重与满足师生及学校环境的独特性与差异性,有助于学校形成支持和激励的氛围,有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

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教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研究性学习课题应以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并且密切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新高中数学新教材按《新大纲》的要求编入了以下课题供选用,当然教学时也可以由师生自拟课题,提倡教师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新高中数学新教材研究性学习参与课题有六个: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杨辉三角、定积分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其教学目标是:①学会提出问题和明确探究方向;②体验教学活动的过程;③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④以研究报告或小论文等形式反映研究成果、学会交流。

二、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要因校制宜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强调要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选择研究专题,同时要充分利用本校本地的各种教育资源。学校内部资源包括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特长爱好的数学教师,包括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校园等设施设备和场地。也包括反映学校文化的各种有形无形的资源。有条件的地方应尽量利用高校、科研院所、学术团体等部门的数学人才和数学电子信息资源为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说,越是困难的地区和学校,对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需求越迫切。上海郊县一所中学的农村学生在数学和生物教师指导下,针对当地经常受到乳虫危害,造成麦子大量减产的情况,成立了“勤虫诱因与防治预报”课题组,他们的研究结果被镇植保站采纳,课题组也深受鼓舞。

除了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外,学校也要结合自身实际对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进行有效管理。在这方面,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做法有可取之处。他们有研究性学习的两级管理指导协调系统:一是学校和教师,包括研究性学习教研室,教务处、年级组、学生处、团委、总务处,大家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二是教研室与学生之间管理协调系统,例如,他们有高一年级组研究性学习协调委员会,由学生干部担任主要角色,对包括数学研究性学习在内的各类研究性学习进行学生间的协调和管理,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师观念的转变和角色的转换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操作者是学校和教师,除了学校以外,数学教师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数学研究性学习是为了让学生“会学数学”,数学研究性学习应视学校学习为起点,以“终身学习”为目标,为了更好的开展研究性学习,数学教师要进行如下观念的转变:以人为本,以问题和问题解决为中心,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研究性学习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在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中,要让全体同学参与其中,乐在其中;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因此,数学研究性学习应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第9篇:高一研究性学习成果范文

关键词:农村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实践;途径;策略

一、契合农村中学周边环境和时事热点提出选题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课题一般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世界”,课题的提出必须基于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历。农村中学周边环境是一个独特的微观环境系统,既有鲜明地域差异的农村环境,又有乡风淳朴的农民生活体验,还有丰富的农业生态环境资源,这都为农村中学生提供了多样的课题素材。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生活,还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兴趣,大胆提出有价值的选题。如笔者所在学校位于苏北沿海小镇,地处废黄河三角洲,黄河故道从这里入海,在指导实施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如“废黄河的前世今生”、“废黄河三角洲的自然环境调查”、“废黄河三角洲地区的资源禀赋”、“废黄河三角洲地区工农业生产情况调查”、“废黄河三角洲地区民俗民情调查”等,以兴趣分组为原则,组织学生围绕这些话题展开讨论:你感兴趣的话题有哪些现存的素材?你打算从哪些方面着手展开调查?你预期会得到哪些收获?教师针对这些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筛选重组,立足于现实性和可行性确定选题。

二、联系师生自身素质和实践能力确立课题

农村中学在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时,往往存在很多困难。首先,管理层面上存在问题。一方面因为部分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不到位,往往流于表面形式,不能真正理解研究性学习的内在精神,受学科教学思维定势的影响,习惯于用“填鸭式”开展研究性学习,不能采取有效手段将活动方案进行实践;另一方面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往往会走向自然,深入社会,涉及人员复杂,学生实施活动的风险比学校教学大得多,安全是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重要问题,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个人出于安全考虑,形成了“尽量少组织活动,只在校内活动”的局面。其次,在活动开展层面上也存在问题。部分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理解偏颇,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忽视对活动环节的指导,或完全包办代替,忽略学生的独立思考。这些困难的客观存在,限制了研究性学习的正常开展。因此,在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过程中,应注重适应经济、信息、科技和师生综合素质的地区差异,发挥农村中学拥有广阔农村空间、丰富农村资源等优势,适时适地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笔者所在学校在高一年级主要开展适应农村特点的研究活动为:熟悉农业生产过程、了解农业生产结构、调查新农村建设后农村生活现状等。笔者带领学生曾开展过“八滩镇农村耕地利用情况调查”、“八滩镇新街社区新农村建设前后生活对比研究”等课题。这些课题学生理解难度小,便于制定活动方案,易于开展实践,活动效果明显。而在高二年级开展活动时,则更侧重研究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增收缓慢、农村城镇化建设、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等研究性课题。这些课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对学生的要求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由关注农村环境提升到解剖农村问题层面。

三、结合心理引导和学法指导规范探索

地理研究性课题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选择科学的方式开展落实。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方法很多,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设计法、制作法、写作法等。根据研究目标和内容的差异,可将上述方法划分为两大类:课题研究类和活动设计类。前者以认识客观世界和人类自身的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通过借鉴、模仿或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选择一定课题,采取调查、测量、文献搜集等手段,运用实验方法,对课题展开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自己的观点。后者以解决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设计、艺术类项目设计和科技类项目设计三种类型,更加侧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鉴于农村中学的学情实际,教师应努力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创设相对宽松的环境,尽可能创造各种便利的活动条件。如与活动相关部门或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协调学生活动与所涉及单位、部门的关系,为活动开展打开方便之门。同时,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中,教师要不断肯定学生活动过程中的努力,看到学生认真的态度,适时鼓舞学生开展活动的信心,对于部分性格特异的学生还要注重心理引导,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如笔者在带领学生进行“滨海县乡村集市分布和服务范围调查研究”的课题研究时,学生要深入各乡镇的乡村进行走访调查,还要到各乡镇政府机关搜集资料,很多时候学校出具的介绍信不被理睬,学生心理上感觉很委屈,进而产生畏难情绪,笔者则带领学生深入调查,并利用同学、朋友等人际关系,必要时请学校相关领导出面帮忙协调解决。当学生心理受挫时,笔者通过列举成功人士励志成长的事迹,安慰学生,鼓励学生不畏困难,积极完成活动方案。

另外,在多渠道搜集资料的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和优劣,学会加工、整理和归纳资料,学会综合信息资料进行推理判断,还要学会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提高课题研究质量。如笔者带领学生开展“滨海县渠南渠北农业生产差异比较”课题研究时,学生利用节假日到各自的乡村田间农户采访调查,收集了很多资料,回校后,笔者带领学生一起整理有效资料,并鼓励学生归纳列表比较,最后围绕这些数据分析造成渠南渠北农业生产差异的原因。通过活动,学生不仅深化了对农业知识的理解,还学会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对其终身发展有着很大意义。

四、融合科学管理和总结评价表达成果

学生通过一定阶段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后,有了研究资料和研究结论,还需要对研究过程进行回顾,结合研究成果进行有关问题的分析与思考,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教师要指导学生总结和整理研究成果,帮助他们在总结和整理中进一步纠正或深化研究,指导学生了解成果表述的一般要求、表现形式和基本格式,并根据每一个课题的实际情况撰写出符合要求的研究报告或小论文。最后,学生的研究成果可以用文字、实物、图片、影像等形式展示出来。既与同学、老师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也分享自己的成长感悟和经验。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交流,并结合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等进行总结和反思,发现自己的进步与问题,分享他人的经验与教训,为后续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积累经验。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