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微生物实训总结范文

微生物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微生物实训总结

第1篇:微生物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生物制药技术 课程模块 职业能力培养

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必需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能从事生物制品的生产、生物制品检验、生物制品经营等工作岗位,能解决生物制品生产实践、经营中遇到的一般专业问题,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根据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我院高职生物制药专业的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综合实践、拓展课等五个模块。每模块的课程门数、学分、学时比例见表1。

一、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安排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共9门课程,占课程学时比22.1%,占总学分比27.5%,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标准,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思想、文化和身心素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不断获取新知识、新技术信息的能力、使用外语的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以满足学生适应社会、独立生存、自我发展、创新超越的需要,同时为专门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知识基础。

二、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包括基础化学、微生物学基础、药事管理与法规、人体结构生理学、实用药理基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现酵技术、天然药物学知识、药物制剂技术共9门课程,占课程学时比29.3%,占总学分比29.0%。专业基础课为后续课程学习所必需,各门课程学习以理论和实训穿插进行,构建专业所需的化学、医学、药学、生物学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论部分强调以“必需、够用”为度,重视相关技能的培养,技能方面特别要强调规范化操作。

1.基础化学包括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考虑到高中学生的无机、有机化学基础较扎实,授教时侧重应用性较强的分析化学,理论方面总体以“够用”为度,重在培养学生基本的实训操作技能,它是专业技能的基础。实训内容选择从传统的经典的训证为主转向应用性广的综合性实训,在这些实训中使学生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操作,熟悉基本原理与方法,能正确地记录、收集和处理数据,规范书写实训报告,并对实训结果进行客观分析,重点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和科学、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作风。

2.微生物学基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现酵技术是既是专业课学习的基础,又是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学基础中的微生物的形态观察方法、培养基的制备及消毒灭菌方法、微生物的接种分离培养技术、微生物大小、环境中的分布测定技术、药物微生物检验技术、血清学检验技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中的电泳技术、核酸提取技术、酶活测定技术、现酵技术的菌种选育、菌种保藏、培养基的制备、灭菌、发酵过程的控制、发酵液分离、提取和精制等技术等是均为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人体解剖生理学、天然药物学知识、实用药理基础、药物制剂技术、药事管理与法规是涉及医药方面的基础课程,学生通过天然药物的功效、活性成分结构修饰、提取制备、各种制剂制备等实训,完成从原料药到成品药规范生产、规范管理的全过程学习。并采用现代检测分析手段与方法,对原料药与制剂药的质量、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作用机制、以及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科学评价,从而学习如何获得安全有效的药物,使学生对医药有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并为以后从事药学相关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专业课

专业课包括生物药物检验技术、生物制药设备、生物制药工艺、GMP实务4门课程,占课程学时比8.4%,占总学分比7.2%,是构建专业核心能力最为重要和必要的课程。生物药物检验技术测定各类生化药物的含量、检测其安全性的技术、评价生化药物的质量的方法,生物制药设备中对通用设备和生物制药工艺使用设备的结构、性能、操作方法,生化药物的生产工艺流程的操作技术、生产规范化管理技术都是日后从事专业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是形成综合职业能力的关键。

四、综合实践

包括微生物学技能训练、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能训练、生物药品制剂技术实操训练及GMP技能训练、生物药物检验技术技能训练、生物制药工艺技能训练、毕业实习与设计共6门课程,占课程学时比32.1%,占总学分比38.5%。此模块突出特点是综合性。通过较复杂的、融合多个知识点或多学科知识的校内综合实训,各种基本操作技能在不同实训项目中多次操作,反复整合,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各门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最后通过在生物制药技术相关的岗位上进行一年的顶岗实习及论文设计,突出对学生科研意识和创新工作能力的综合训练,要求学生从查阅文献、设计和实施方案、写出论文,两年来学习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在此阶段相互碰撞、相互揉合,上升为综合的职业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五、拓展课

包括药学文献检索、生物药品新药开发基础知识、基因工程原理3门课程,占课程学时比3.0%,占总学分比2.9%。培养学生具有不断获取本专业新知识、新技术信息的能力,为学生将来在专业范围的自我发展,提升自身位置及从事高层次研发工作打下基础。

此外学生还可选修药品市场营销、药用植物识别技术、生命的奥秘等课程,以拓展视野,拓宽就业范围。

课程设置体现了“厚基础、重专业技能”的原则,课程结构比较合理。课程设置及结构安排完全是为了达到本专业的培养要求及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开展的,体现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2篇:微生物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微课;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一、引言

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极易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成了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但是,微课的出现却有利于破解这个桎梏.由于微n的视频特性和可下载保存,能较好的激发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学习兴趣,更好的突破初中物理教学的重难点,有助于形成高效课堂.

二、初中物理微课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1.内容选择

一般可选择单元、章节的重难点内容或总复习中的某个专题.如《物体浮与沉》,《液体的压强》,《串并电路》等和总复习中《测密度的特殊方法》,《电路故障分析》等专题可制作成微课进行突破,提高课堂效率.

2.教学设计

在用手机、摄像机或录屏软件制作微课前,要先做好微课的教学设计.下面以总复习的《用特殊法测密度》专题举例.

2.1 教学设计内容:沪科版新课标八年级物理《用特殊法测密度》

2.1.1 适用对象:八、九年级学生物理学习

2.1.2 选题意图 :密度测定是中考的重点之一,同时又是中考的热点.密度的考查主要以操作性的实验题型出现,在考查知识的同时兼顾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利用天平和量筒,只要分别测出被测物的质量m和体积V,就可算出被测物的密度,这是最基本的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近年来的中考试题,则往往是天平、量筒不会同时具备,此时只要借助适当辅助器材,同样可以测定物质的密度.

2.1.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利用天平和量筒或辅助器材,只要分别直接或间接测出物体的质量m和体积V,就可以算出物体的密度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

人文目标: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学措施:课前预习,课中讲解或活动,课后复习反思

(1)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前将录制好的微课视频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形成质疑.

(2)课中讲解或活动:学生带着自主学习产生的疑问,在教师引导下再看视频,并通过合作探究解决疑问,最后完成一定的训练题,巩固、提升学习效果.

(3)课后复习反思:要求学生课后反思课堂所学内容并通过反复看微课解疑.

2.1.4 教学过程

预习自学(课前8分钟)观看视频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观看过程中可以暂停、重播典型例题视频产生对测质量和体积困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合作探究(课中前8分钟)在教师指导下,分组合作、讨论解疑测质量和体积的各种方法(5分钟)展示点评、拓展提升测质量和体积的方法,如等量法测密度和利用浮力知识测密度(3分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与人交流协作的能力,体会成功的快乐.

总结提升(课中2分钟+课后10分钟)在教师引导下,总结反刍、当堂检测(课中2分钟)自我完善、训练提升(课后10分钟).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所学知识得到升华.

2.2 设计亮点:

(1)采用PPT录制方式,合理的利用了PPT的动画功能,更加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视频中不出现教师的身影,使学生少了敬畏,能更加自如地学习.

(2)选择思维方法-典型例题分析-思维总结的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过程,还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2.3 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利用天平和量筒等计算物体的密度

学习资源:微课视频《用特殊法测密度》

学习方法与任务:

(1)观看视频自主学习.可以采用暂停、重播典型例题视频等方法.

(2)观看后自主完成《强化训练》,并尝试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

强化学习:网络专题训练的下载、网络在线学习.

三、结束语

微课的使用只是构建高效物理课堂的“推手”.一方面,教师在制作微课时,要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的实际,精心设计好微课.另外,并非每节课每个知识点都要使用微课,不能搞形式主义或花架子.此外,录制的微课要注意语言的科学、精炼和概括,所设计的练习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促进高效物理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第3篇:微生物实训总结范文

(广东省南方技师学院 广东 韶关 512023)

摘要:通过对食品检验工职业技能鉴定场所要求的鉴定标准项目进行分析,提出以现有化学实验室条件为基础建设食品分析实验室及食品微生物检验室的方案,旨在满足新设食品检验专业实验实训需要并符合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机构的设置条件。

关键词 :食品检验工;实验室建设;无菌室;职业技能鉴定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5-0116-03

目前,我国的化工产业正以较快的速度向前发展,行业的发展水平高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平均水平,已逐步建立起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的化学工业体系。化工产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食品专业概况

食品行业是化工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生命工业,是一个最古老而又永恒不衰的常青产业。尽管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但食品工业仍然是世界制造业中的第一大产业。食品工业的现代化水平已成为反映人民生活质量高低及国家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但近年来我国屡次发生食品安全事件,人民群众也更重视食品安全,这给了食品行业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食品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对食品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需要能将食品专业的理论和技能应用于食品生产、食品检验与质量管理中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因此,近年来食品行业人才缺口较大,需求充分。所以,技工学校开设食品检验专业对紧跟就业发展趋势,拓宽就业思路有着重要意义。

专业建设背景

我院的化工类专业创建于1986年,是我院的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和建设,教学积淀深厚,是广东省技工院校中少数几所设有“化学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的院校之一。近年来,为满足食品行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旺盛需求,我院进一步加大了对化工专业实习实训设备的投入,并以“化学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为依托,开办食品检测专业,利用现有的良好的教学设施与成熟的教学管理,为企业培养食品类高技能人才。

食品检测专业是我院新设立的专业,专业以“食品检验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来培养技能人才,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素质教育贯穿始终,突出职业技能的办学特色,构建了以一体化教学为支撑的课程体系。

食品检验工鉴定场所设置标准

为了促进职业技能鉴定所认定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统一设置标准,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所的管理,确保鉴定质量,根据原劳动部颁布的《职业技能鉴定规定》和相关职业(工种)标准,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对食品检验工(初、中、高级)鉴定场所有着明确规定。摘录如下:

(一)场地要求

理论鉴定场地 标准教室2间以上(每间不少于50平方米),考场内配置至少40套课桌椅,讲台、黑板等设施齐备,并有良好的照明和通风条件。

实操鉴定场地 有满足操作技能鉴定需要的场地,符合环境保护、劳保安全和消防等各项要求。技能实训场地须满足容纳人数40人、面积不少于250平方米的条件。

(二)设备要求

满足样品制备、常用玻璃器皿使用、无菌操作技术、食品检验检测项目设备要求(具体设备略)。

(三)鉴定项目

分为食品微生物检验及食品理化分析检验两大模块。

食品实验室改造方案

本专业现已建设完成有分析测试中心,下设七个功能实验室:基本操作实训室、天平室、721分光光度室、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室、原子吸收光谱室、气相色谱室、大型仪器仿真实验室。总建筑面积超过500平方米,基本满足样品制备、常用玻璃器皿使用及部分食品检测项目实验实训和技能鉴定需要。但食品微生物无菌操作及部分食品理化检测项目还不能进行,需对一间普通教室进行改造,建成食品分析实验室。

因此,根据我院现有教学场地及教学设备,充分发挥化工专业优势,并紧密结合食品检验工技能鉴定要求,克服新场地面积不足和资金紧缺的困难,制定了以下实验室建设方案。

(一)方案概况

此方案分为食品微生物无菌实验室及化工食品综合实验室两大功能实验室,总建筑面积150平方米。(1)提供食品(化工)理化分析检验操作台40个工位;进一步满足职业鉴定及实习需求,提高实习运作能力。(2)建立洁净工作区(含微生物培养室、微生物检测室及无菌室),为食品微生物检验提供场地。(3)购入各种食品分析检验设备,满足职业鉴定设备要求,使学生掌握先进的食品分析检验手段,并可在技术上对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进行监督。

(二)化工食品综合实验室

化工食品综合实验室建筑面积为120平方米,主要作为化工、食品分析检验实验实训及鉴定场所,并配备理化分析检验及基础微生物检验所需要的实验设备和器材。如图1所示。

显微镜柜 由于场所设置及场地大小限制,不能专门设计显微镜室,所以显微镜采用即取即用的方式。显微镜柜设计为全木结构,玻璃门,上下两层可容纳30台显微镜,符合实训教学需要及鉴定站的要求(16台)。

中央实验台 C-Frame结构,13mm厚千思板台面,带线槽插座,中央带铝玻试剂架。可提供实验操作工位40个,进一步满足实训教学并符合鉴定站的要求(40个)。

边台实验台 C-Frame结构,13mm厚千思板台面,带线槽插座。作为公用操作台,可放置公用试剂及轻便的公用仪器(如:电炉、托盘天平、水浴锅、均质器等)。

通风柜 全钢结构,环氧树脂防腐蚀柜面,带水龙头及水槽。改善实验环境,可防止实验中的污染物质向实验室内扩散。

药品柜 全木结构,上下两层。放置实验常用药品试剂。

大理石实验台 C-Frame结构,大理石台面。用于放置较重的仪器设备(如:干燥箱、马弗炉等)。

水槽(附拖把池) 大理石台面,PP塑料水槽,实验室专用三联水龙头。设计时因为给排水管道都位于教室墙边,原本教室中央没用配备给排水管道;考虑到美观及施工难度,所以水槽没有与中央实验台搭配而是统一安装在教室一面。

(三)洁净工作区(无菌室)

洁净工作区(无菌室)是微生物检测的重要场所与最基本的设施。它是微生物检测质量保证的重要物质基础。

食品工厂GMP通则为:(1)为了防止微生物之污染,装潢材料表面必须光滑。(2)污染、旋尘不易附着之材料。(3) 耐久性高、易消毒、易洗涤者。(4)天花板、壁面极力避免凹凸。(5)内装材料表面不能采用有吸湿性者。(6)万一被污染也容易洗涤者。

整个洁净工作区采用一体化设计,面积30平方米,高度2.4米,如图2所示。墙面隔断及吊顶均使用聚苯乙烯彩钢板,地面铺以PVC地板胶,墙角边缘用圆弧状铝合金材料包裹,以确保空间六面平整、光滑,不易藏污纳垢,便于清洗。安装恒温恒湿净化中央空调,并在各区安装高效过滤送风口,可防止外部带菌空气进入;并装有紫外线消毒灯,确保洁净工作区达到洁净标准且处于合适的工作温度及湿度。

缓冲间 缓冲间由三部分组成:(1)更衣室。配制更衣柜,为进入无菌室的工作人员提供灭菌服装、帽子、拖鞋、口罩等。(2)风淋间。是人员进入洁净工作区由风机通过风淋喷嘴喷出经过高效过滤的洁净强风吹除人或衣物表面吸附尘埃的一种局部净化设备。(3)缓冲室。是为不同洁净度级别洁净室之间所设。

培养室 配制生化培养箱及冰箱,为培养微生物提供合适的条件。是细菌、霉菌、微生物保存、育种实验的专用恒温设备。

微生物检测室(操作间) 操作间和缓冲间之间配备带紫外灭菌功能的样品传递窗,传递窗是洁净室内外之间输送动物及物品时,防止污染的通道式传递装置。设置传递窗是控制污染、节省能源的一种方法,一般采用双层互锁式,使净化区与室外空气不直接接触。操作间内配置超净工作台和生物安全柜,满足局部工作区域高洁净度的需求,并保护操作人员和环境,防止操作的病原微生物扩散造成人员伤害和环境污染。

可实施性项目

通过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室建设,完成后可满足以下实训及技能鉴定项目。

第一,食品理化检验基础技能实训。可进行食品一般成分检验(水分、灰分、酸碱度、脂肪、糖类、蛋白质、膳食纤维、感官等)项目实训,并满足职业技能鉴定中样品制备、常用玻璃器皿使用、部分食品检测项目等的设备要求。

第二,食品微生物检验技能实训。可进行无菌操作技术、食品菌落总数测定、食品中大肠菌群测定、食品病原菌测定等微生物的实训教学,并可完全匹配职业技能鉴定中微生物检测模块。

第三,各类型食品检验。将此食品分析实验室结合现有的化学分析测试中心,可完全满足职业技能鉴定站(所)的场地及设备设置标准。可对粮油、糕点糖果、乳及乳制品、酒类、饮料、罐头、肉蛋及其制品、调味品等食品项目进行分析检测。食品实验室建设完成后,可同时容纳40人开展食品检测专业各项操作技能的实验实训、技能鉴定培训及考核,以培养学生全面掌握食品检验工(初、中、高级)技术人员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检验技术及检验操作技能。

结语

综上所述,本实验室改造方案在场地条件有限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并结合现有条件及空间,为新开设的食品检验专业能顺利开展技能实训完善了实验场所,也为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考核的进行提供了场地和设备。现我院已顺利通过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审批程序,获得食品检验工(初、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资格。

参考文献:

[1]孙强,孙洁心,牛红云.高职食品安全与检测课程一体化设计探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3(6).

[2]李文锦.无菌室之规划与管理[J].中外科技信息,1999(10).

第4篇:微生物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学、做一体;应用示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127-02

在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现以“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这次课的教学过程为例,作一介绍。

一、课的引入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技术在各行各业应用很广泛。可用于药品分析、食品分析、石油油品分析、环境监测、饲料成分的检测、农药及其残留物分析等。药品分析可测定的药物有:维生素、抗生素、解热药、去痛药、降血压药、安定药、镇咳药、滴眼药、磺胺类药、利尿药、某些妇科药、痢疾药、腹泻药、抗肿瘤药、抗结核药等。食品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技术用于海水、淡水鱼类、贝类、虾类、海蜇类等水产品。如苯、多氯联苯、氟、汞等的测定;婴幼儿乳品中烟酸,烟酸胺的检测;对灭菌乳中乳果糖含量的测定;测定乳品中酪蛋白;目前乳发酵制品的滋味与香味的双乙酰含量的测定等。石油油品分析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石油工业中非常重要的质量控制仪器。石油的两个特征吸收峰(225nm和254nm)是测定炼油厂污水中的含油量时要选用的吸收波长。还有,在炼油过程中,石油在320nm附近有一个芳烃杂质,也是必须要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来检测的。环境监测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可检测环境中有害物质,如检测自来水中的单宁、表面活性剂、酚类、苯胺类、硝基酚类化合物等对人体有毒害的物质。还可以测定自来水中,所含的氨氮、亚硝酸盐、总酚、总苯胺、硝基酚类等对人体有毒害的物质。饲料工业中,饲料的原料、添加剂、混合饲料等中的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K、山梨酸、苯甲酸、胡萝卜素、总氨基酸等,微量元素钾、铁、硒、碘、铜、磷、锰等。还有,饲料添加剂中的磺胺类药物以及普鲁卡因等的测定。农药及其残留物分析:如吸收性农药六六六等,农药残留代谢物、降解物滴滴依、1601,这些代谢物的毒性都比原体更强。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由此可见分光光度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分析方法。

二、告知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邻二氮菲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两个学时。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含量的基本原理。熟悉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及工作流程。②能力目标:会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会吸收曲线的测绘方法;能利用标准曲线进行微量成分光度测定的基本方法和有关计算。③素质目标:在小组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爱护仪器设备、吃苦耐劳、团结协助、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创新意识。

三、教师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课前教师设计教学思路,制定工作任务内容,以课页工作单的形式发放给学生,内容包括: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的原理。②完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的方法和注意事项。③如何做光的吸收曲线?④如何做工作曲线?学生借助于手头现有资料、网络查寻、图书馆中阅读有关资料,制定计划,填写课页工作单,而后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对组内成员的材料进行整合处理,制订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得出较完整的任务完成的思路。这样学生完成了自主学习的过程,获得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激励同学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避免滥竽充数的现象发生,课堂上教师必须检查学生课前准备的情况。采用普遍检查与重点检查的方式,首先对所有同学课前查找的资料进行检查,给出评价成绩。而后组内代表发言,介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的工作步骤,老师补充,最后得出合理的任务完成的思路。

四、进行操练,掌握初步能力

模拟工厂工作流程,按下列工序完成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的任务。化学试剂的准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预热测量Fe2+―邻二氮菲吸收曲线绘制标准曲线样品中微量铁的测定数据及处理。学生领取所需配制溶液的仪器及化学试剂,小组内成员团结协助,配制系列溶液,教师巡回指导;预热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教师和实验员根据配制完溶液的先后顺序,在各组内分别讲授示范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包括:分光光度计的结构组成及工作流程,比色皿的洗涤装液,仪器的调试,测定光的吸收曲线所需数据,绘制标准曲线所需数据,样品中微量铁的测定过程,同时说明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学生按照教师和实验员的指导,小组边讨论,边一起合作进行操练,以学会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掌握初步能力。

五、进一步深化,加深体会基本能力

小组成员轮回单独操作分光光度计,并记录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光的吸收曲线数据、绘制标准曲线数据、样品中微量铁测定数据。通过学生单独操作,可进一步深化,提高分光光度计的操作能力。

六、数据处理,归纳和总结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的能力与知识

以学生为主体,小组合作,进行数据处理,做出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光的吸收曲线、标准曲线,并在标准曲线上查出微量铁的含量。小组推荐成员总结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所用的知识,学到的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技术、数据处理过程中获得的能力。教师随时补充总结内容。在此过程中同时进行小组评价、组间评价、教师评价。

七、布置作业,巩固所学内容,完成下次课的课页工作单

教师布置作业:完成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的实验报告;借助开放的实验室,课下完成平行任务“微量磷含量的测定”;完成“分光光度法测定混合液中Co2+和Cr3+的含量”的课页工作单,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出工作计划。通过微量铁含量的测定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教学过程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将理论知识与实训项目结合,在实践过程中教会学生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训技能,并在实训过程中深入指导学习,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做中教”、“教中学”、“学中做”的良性循环,从而使课堂教学现场化,真正实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思路,将理论融于实践,动脑融于动手,做人融于做事,在“所学”与“所用”之间建立了一个近乎“零距离”的通道。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秀敏.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应用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刘斌.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系列教材:无机及分析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第5篇:微生物实训总结范文

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笔者很重视学生对生物学的看法,并在所教的班级进行了一次无记名调查,调查的题目就是:你是否喜欢生物课?你喜欢生物课的理由是什么?结果出乎我的意料,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回答自己喜欢生物,而喜欢生物的理由基本都集中在:生物课简单好学和生物课可以做好玩的实验。由此可见,在初中生的眼里,生物学实验是很有意思的,它对学生充具有很大吸引力,这是好事,教师可以在实验课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对学习试验技能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最大程度地配合老师的要求,主动学习生物学实验技能。通过多次的实验教学,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阶段来训练学生的生物学实验技能:

1激发学生兴趣、训练学生正确使用仪器

调动学生好奇心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曾有人说: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一个教师如果能够成功的激发起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那么他距离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就只有一步之遥了。教学生学习生物也是这样,初中生正处于人生求知欲最旺盛的时期之一,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对未知领域充满了好奇心,充满了去探索物质世界的欲望。而生命科学在普通大众的心目中是神秘的,甚至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生命科学是最深奥的学问之一。初中生作为未成年人,也会受到这样的影响,认为能够研究生命科学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以至于他们第一次进入生物实验室的时候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有些学生非常想去接触实验仪器,以至于教师要分出大部分精力维持纪律和保证实验室安全。这在很多教师看来时间麻烦的事情,容易造成安全隐患,但是在我看来,这恰好是学生对生物学实验感兴趣的体现,否则学生是不会表现的如此活跃。

例如,我在第一次带学生去实验室做实验之前,也十分担心会出现安全问题,经过反复思考之后,我决定采取自己的做法———单独设计一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液泡的实验课,在征得实验室老师同意之后,我们撤掉不安全的药品,换上显微镜指导学生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液泡。该实验几乎没什么危险,而且对初中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多数学生都是第一次见到显微镜实物;其次,学生也是第一次制作临时装片。

在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后,我把事先准备好的临时装片分给每一组的学生,由于学生此时比较兴奋,很有些迫不及待地想去观察植物细胞的液泡的临时装片,但是又担心被老师批评。我就简单地交代了一些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作了一下示范。学生很快就开始按自己的想法去观察手中的临时装片。大部分学生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而只是简单地进行模仿,并不能很清楚地观察到植物细胞显微结构,甚至有部分学生根本就找不到细胞。经过开始的挫折,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开始冷静下来,于是再次详细讲授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这次学生学习的很认真,并且仔细观察我是怎么使用显微镜的。经过讲授,基本所有的学生都很清楚的观察到了洋葱细胞液泡,在此基础上,我开始训练学生正确使用解剖刀和镊子,自己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由于有了第一次不接受老师指导导致实验失败的教训,这次学生们虽然很急迫想去自己动手做临时装片,但是绝大多数学生还是耐下心来认真学习如何从获取洋葱表皮细胞和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在这节课的前一阶段,我主要是通过各种手段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去开始自己的实验,并让绝大多数学生不能完成实验;在后半阶段则是安慰学生,让他们知道自己实验失败的原因,然后仔细讲解仪器操作方法,鼓励他们按照老师的知道,进行规范化操作,最后取得实验的成功。在这节课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生物学实验虽然是很有趣的一门课,但是也要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规范化操作才能取得实验的成功,如果只按照自己的兴趣,一味的蛮干,只会把实验弄得一团糟。因此,在这次实验课,我就把激发学生兴趣和训练学生规范化操作作为本次课的目标。

2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是学习生物学的必备能力,只有能够独立地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才能对学生今后学习生物甚至是其他学科有所帮助。但是,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需要教师长期进行言传身教,并且要按照从简单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作为该项能力培养的第一步,以实例为基础,让学生按照正规模式进行模仿,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总结能力。例如,在进行鱼类解剖试验时之前,学生就已经学习过鱼类的相关理论知识,并且能够熟记鱼类的特征。那么在进行鱼类解剖实验课时,我就要求学生按照要求逐步进行解剖,目标是验证鱼类身体结构是否和书上描述一致上,并且仔细观察鱼类呼吸器官的结构特点,并且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观察到的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3结语

第6篇:微生物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 中药学微生物教学 建议

1、对教材的思考和建议

药学微生物课的教学内容应主要以实践教学为主, 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理论教学以满足生产第一线工人够用为度,因此, 教材的实践课课时应多于理论课课时, 内容要紧密结合微生物技术岗位的需要, 必须具有实用性, 强调生产技术与技能知识的应用, 强调现场技术与新工艺的学习, 理论知识则不求深但求浅、新、易懂、与实际要求同步, 使学生产生兴趣, 能满足生产第一线工作人员需要就行。

目前大部分供高职院校使用的药学微生物教材是本科教材的缩写本, 主要还是侧重理论教学, 不符合要求, 有必要从实践教学为主这一角度出发, 重新编写适合高等职业教育中药学微生物教学的教材, 建议以技术为主线编写供高职药学微生物课教学使用的教材, 而将一些相应技术必需的理论知识, 依于技术要求,穿插到各章, 说清楚为度不必延伸, 重点强调知识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应用性。

2、 对教学模式的思考和建议

2.1理论教学

高职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熟练应用技术能力的目标决定其药学微生物课教学必须以实践为主, 理论为辅。因此, 理论课的课时约占微生物课总课时的 1/3比较合理。要保证在课时缩短的情况下能教授给学生够用的理论知识,采用多媒体授课, 以增加课容量, 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尽可能发挥多媒体的优越性, 注意理论为技术服务。

2.2实践教学

2.2.1实践项目的安排: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企业培养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人, 生产企业需要的是稍经培训就可以直接上岗的成熟人才, 要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胜任药学微生物技术岗位的工作, 就必须加强高职学生药学微生物基础操作技能的训练。从心理学角度看, 操作技能要靠有计划有步骤的反复练习来培养, 因此, 在实践课的实验项目安排上, 可按实验教学内容的相似性分成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染色制片技术、微生物的人工培养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提高实验技术三个模块, 集中安排实验, 每一模块反复训练一类技术, 培养一种能力。如:将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单染色技术、革兰染色技术、酵母观察技术、霉菌观察技术、放线菌观察技术、微生物数目直接测定技术、微生物大小测定技术等实验归在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染色制片技术模块中集中安排, 可不断重复训练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的染色制片技术,培训学生在显微镜下初步鉴别微生物种类的技能,做到重复训练技能却不重复实验内容, 每次既是旧技术的训练, 又有新内容, 保证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训练的质量, 又不因单一的重复而使学生产生厌倦。

2.2.2实践教学课堂实施:一个完整的微生物实验环节包括实验前准备、实施实验、实验结果观察和记录、实验后器具的清洗等, 实验环节拖得较长, 不能在 2 个课时的时间内完成,应重视让学生接触药学微生物实验的各个环节。若这些实验按传统的安排, 每个实验单独进行, 则一个学期做不了几个实验, 达不到强化训练微生物基本操作技能的目的, 但若将二至三个实验科学合理地穿插安排, 就能做到既能使实验课时间安排紧凑, 又能使学生接触完整的微生物实验环节, 培养出药学微生物基础操作技能全面的人才。如:做分离实验时, 在实验课的前 30 min 让学生在充分预习实验指导的基础上为下次的诱变技术实验准备须提前消毒的东西, 安排值日生负责, 利用中午及下午第三节课后的时间消毒; 在实施实验过程的空挡穿插观察纪录上一次接种实验的结果, 实验结束时让学生按照微生物实验安全规则的要求清洗实验后的器皿和做好实验室卫生, 教师则把握讲授、示范、指导的尺度等。

3、对课程考核的思考和建议

考核的形式和内容要根据高职教育中药学微生物课教学的目标而定。理论部分可采取授课教师命题和阅卷, 技能部分分为口试和实验实地操作两种方式考核, 考虑到学生将来的工作岗位是药品企业生产第一线技术工人,其任何操作的失误和不规范都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 将一些与实验操作相关的规则、注意点等, 如:接种环在使用前后都要消毒等问题, 连带标准答案预先出给学生, 让学生去背后采取抽签面试口答的形式考核; 对于一些基本实验技术, 如:无菌接种技术、显微镜操作技术等, 采取实验实地操作的形式考核, 具体做法是:将实验技术的每一细小操作环节的操作要领, 各环节的评分标准预先告诉学生,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复习后, 同样也采用抽签的方式由一个老师对应一个学生, 严格考查每一技术的细小操作环节,每个操作环节都记下, 以保证实验操作技术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第7篇:微生物实训总结范文

对于微课及研究,始于2011年,首先集中于中小学微课教育,到2013年有少数学者开始涉足于高职和高等教育微课研究。《中国高校微课报告》[1]指出:“未来,开放的微课也许会成为大学的另外一张名片,甚至为大学赢得更好的生源和社会评价,从而产生更为广泛、深远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有研究表明,微课在高职或高校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应用更适用于电子、机械、制造类等理工科专业[2]。在高校中,由“金工实习”转化而来的“工程训练”是机械、电气等工科专业必修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工程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工程训练中应用微课可以清楚地展示实训操作细节,实践性强,起到辅助教学作用。

一、微课简介

目前,在教育研究及实践中对于微课这一概念的界定尚不清晰,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微课的定义进行阐释,常把微课、微课程和微视频等概念混用。简单的说,微课就是一种采用微视频的形式利用5-10分钟的时间来讲述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内容,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3]。这种教学形式决定了它必然与传统的各种教学形式有着较大的差异。

微课的主要特点可以用“短、小、精、悍”四个字来形容[4]:

短:教学活动短、视频时间短(5-10分钟)。

小:微课资源的粒度小(基于知识点/教学环节)、容量小。

精:教学内容精选、主题突出、教学活动精彩。

悍:交互性强、功能强大、应用面广、便于在移动终端设备上观看学习。

二、工程训练实践教学的现状

工程训练以机械、电子、计算机、管理一体化为核心,以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为特点的工程素质培养课程[5],其中包含原有金工实习的内容――车、铣、刨、磨、钳、电焊、铸造、数控加工以及特种加工,主要通过理论课程与综合实训课程完成。

三、微课在工程训练课程中的应用

微课作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催生的一种新型产物,由于其短小精悍的特点以及可在移动设备端随时观看学习等优点,深受学生喜爱,将微课应用在工程训练课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是对工程训练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

3.1工程训练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线教师,笔者认为目前工程训练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专业性强,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人机比不足,无法兼顾每一位学生。

实践操作复杂,有的工种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动手能力水平不一。

通过调查,学生认为在进行工程实训时,存在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专业的理论知识不容易理解,实际操作有危险性,不愿意去接触机床,还有个别学生存在一种得过且过混日子的心态。

3.2微课应用场景

微课在工程训练课程中的应用也可以根据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

课前:主要进行操作安全规章讲解与示范、理论知识点预习、机床讲解等。通过课前的微课讲解,学生消除对实训的抵触心理,同时进行安全教育。

课中:重点知识点讲解以及操作示范等。通过课中微课,可以快速的让学生理解实训要领,节约讲解时间,为实践环节提供充足的时间。

课后:实习报告讲解、创意小作品制作演示等。通过课后微课,学生可以对实习有系统的总结,还可以通过创意小作品的演示吸引学生对实训的兴趣,便于后期开展课外创新活动。

3.3微课的设计及制作

在工程实训课程中应用微课,应避免微课“为建而建”、“重复建设”、“建而不用”[6]。通过微课进行精心设计,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并实现微课的价值。

微课区别于传统课堂,它是以知识点为单位进行讲解,可以采用工程训练惯用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方法对知识点或实践环节进行设计,比如锉刀的使用是钳工的一个知识点,可以先采用PPT/挂图的方式对锉刀的分类及用途进行理论讲解,然后教师示范锉刀的握法和施力的变化,通过一个简短的微课视频学生对锉刀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在实践中掌握锉刀的使用技能。

制作时,理论型的微课没有必要出现教师,但是实践型的微课需要教师亲自示范,由于工程训练操作时机床的噪音较大,可以对原有视频降噪后采用配音的方式对微视频进行加工。

第8篇:微生物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临床微生物; 检验; 问题; 措施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超级细菌的出现,细菌工作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笔者结合本医院的实际情况, 对微生物实验室的一些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1加强院内感染知识培训和自我防护培训内容应为职业道德教育,医院感染管理的法律法规,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1]。医院内部患者聚集,因而是病原体高度集中的场所,某些医院感染病原菌在潮湿环境中存活较久,进入易感患者体内,导致医院感染,故定期对医院的科室和病房做微生物监测,可以及时发现传染源,并制定预防感染和控制感染的措施。如反馈实验室资料:微生物检验室应每天对临床各种标本进行耐药谱汇总,并定期报告医院感染控制部门,控制部门提供信息给临床,以便临床医师了解医院的主要流行病原菌及耐药谱,加强合理使用抗生素;定期总计细菌药敏试验。医院内的感染监测与控制工作与微生物检验室的水平密切相关故微生物检验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应得到训练与提高。应提高检验工作者的理论素养,并丰富感染性疾病诊断、治疗方面的相关知识。应调动检验工作者的积极主动性,在快速准确做好病原菌诊断的基础上,及时与临床进行有效沟通。检验工作者应把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当成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指导临床实施科学的消毒和隔离,真正发挥微生物检验工作者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操作时戴帽子、口罩, 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手套, 随时注意手的清洁、消毒。其人员应进行定期健康体检及必要的预防接种,增强自身抵抗力。

2做好消毒工作室内定时通风、紫外线照射, 物体表面用消毒液擦拭, 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增加设施投入, 房间布局合理, 防止危险因素扩散, 每月进行室内微生物学检测。紫外线消毒具有比较多的优势,张璐曾在研究中指出其优点:(1) 高效率杀菌性能: 紫外线一般在使用1~2 s 后对细菌、病毒的杀菌即可达到99%~99.9%的杀菌率; (2) 高效的广谱性, 紫外线杀菌具有最高的光谱性非选择性的, 在进行有效照射后, 它对几乎所有的细菌、病毒等均达到高效率杀灭; (3) 无二次污染可能,在进行紫外线消毒杀菌过程中, 不添加任何化学药剂, 纯物理消毒, 因此没有对周围环境产生二次污染的可能性; (4) 紫外线杀菌设备简单, 占用空间小, 运行维护费用低, 因此总投资较少, 成本低[2]。

3检验人员的态度问题临床微生物检验至今为止仍不能完全脱离手工,许多结果的判断仍有赖于工作人员的主观判断。因此,检验人员的工作态度直接影响检验结果。临床微生物检验涉及的环节较多,任何一个环节中细小的差错,就有可能导致检验结果改变,甚至可能会误导临床治疗。临床微生物检验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时刻将每一位患者的安危系于心,牢记自己的工作职责。

4质量控制要到位质量控制(室内、室间)是实验室的支柱,从时间段来看,包括分析前、中、后,工作中注意细节,就可以回顾性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坚持室内质量控制是做好室间质量控制的前提, 室内质量控制项目应包括标本采集、培养基、试剂、判断血清、药敏纸片等。如:采集的标本不合格, 这方面问题较多的是痰液和尿液标本, 对于痰液标本, 正确的留取方法是先让患者用清水漱口3次, 然后嘱其用力从气管深部咳出痰液, 吐入无菌容器内送检。 而实际情况是很多医院在采用自然咳痰法留取痰液标本时, 临床医生和护士不做必要的指导, 直接让患者留痰, 这样得到的痰标本常常造成气管、 咽喉及口腔常居菌的严重污染, 有的可能根本没有痰液成分, 这样结果常导致致病菌和常居菌混淆, 造成误检误报。 对于尿液标本, 应根据检验目的选择不同的采集方法, 如疑为尿道炎或做衣原体培养检查, 应取前段尿3~4ml; 如怀疑为膀胱炎或肾炎, 多采用中段尿采集法; 为进一步确定菌尿是否来自肾脏, 可用导尿管采集肾盂尿。如做厌氧培养, 需采用膀胱穿刺采集法。 而结核分枝杆菌的集菌检查要留取24h尿液, 自然沉淀或加40%明矾形成沉淀后取沉淀送检。标本质量的另一问题是采集时间, 常规要求应在疾病的早期、 急性期、 症状典型时和用药之前采集标本, 对于已用药的患者应停药3天后采集标本; 不能停药的, 应在下次用药之前采集,而且需将标本接种在含有药物中和剂的培养基中培养。选择购买理想的成品培养基,知名大公司的生化反应管及进口药敏纸片;对于较难鉴定的菌种, 必要时对一些生化反应多做几次, 以达到正确鉴定的目的;参考资料非常重要,要求做到全新, 要经常不断地更新知识, 接受新信息, 从本质上提高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而参加细菌学室间质评活动, 则是对实验室的工作水平作出的综合判断, 也是对实验室内质量控制的检验, 对于提高细菌鉴定水平, 获取有关微生物学的新资料、新方法、新信息、发现和分析细菌检验工作中的错误原因, 进而可以提高细菌检验水平和工作质量。

转贴于

5检验方案的设计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 检验方案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它直接影响到检出率的高低。 如结核杆菌形态学检查中使用的染色法, 有人对比研究荧光染色法和萋-尼氏抗酸染色法, 结果荧光染色法检出阳性率56.9%,萋-尼氏抗酸染色法检出阳性率39.5%,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

6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细菌室人员在药敏试验时, 对病原菌耐药性变迁起到监控作用, 通过对病原菌耐药性的总结和分析, 可获得病原菌耐药性变化的资料, 并改变目前病原学诊断。细菌培养时间较长不能适应临床的现状,应尽快提高细菌快速诊断的水平。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 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给临床提供指导, 避免临床盲目用药, 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7做好菌种保存与管理[3]收集、保存与管理菌种, 是微生物实验室检验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计量认证实施后, 实验室的工作都要程序化、规范化, 对菌种的保存和管理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收集、保存与管理好菌种, 对提高微生物检验工作的质量至关重要。对一般细菌的保存, 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直接接种普通琼脂斜面, 35℃培养18~24h后, 放入4℃冰箱, 可保存1~2 个月。 对白色念珠菌的保存: 一般采用沙保罗氏琼脂斜面, 28℃培养48~72h后, 放入4℃冰箱, 可保存2~3个月。对烈性细菌的保存: 如霍乱弧菌等, 应该采取及时送上级单位, 若暂时未能上送的菌种应有专人保管。保存菌种的安全问题, 应专门制定一个菌种保管程序性文件, 明确职责,健全菌种档案, 认真作好登记, 统一编号, 按规定条件保存,以备用。实验完毕后, 要及时销毁菌株, 并做好记录,严防病原菌外泄、污染。

8做好废弃物管理一次性医疗用品、器具用后消毒、毁形、焚烧, 专人管理无害化处理, 并进行登记。

【参考文献】

1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 399-400.

第9篇:微生物实训总结范文

九年制义务教育生物教材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增加了大量的实验,其目的在于加强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所谓实验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操作能力:熟练使用显微镜、解剖器、安装实验装置、自行设计各种实验步骤、采集制作植物、动物标本;②获得知识的能力:即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聆听、观察、阅读、质疑、记录分析实验结果等途径获得知识的能力;③整理分析能力:通过表解、图释记录实验的结果,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找出实验成败原因,并能解释实验现象,写出实验报告;④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应用与实验有关的知识寻求解答问题的能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呢?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我首先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采取以下不同的组织形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1.模拟实验:刚进中学的初一学生好奇心强、好动,他们做实验时,注意力分散在实验仪器及用品上,不注意听讲、看老师的示范,在实验过程中不认真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不细致。此时,我一般采取模拟方式进行实验。如《显微镜的作用》一课,先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操作显微镜时边讲要点、边做示范,学生边模仿操作。这样模仿操作完显微镜后,再让学生独自操作一两遍,经过几次这样的训练后,学生就基本上学会使用显微镜了。模拟实验教学方法的好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

2.分段实验:在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再以分段实验的方式训练学生。如在《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细胞》一课,把实验分为制作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制作并观察蕃茄果肉细胞、观察叶表皮永久装片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实验过程是老师先讲实验操作的要领、做示范,然后学生再独立操作、观察。学生操作观察时老师巡回辅导,一个阶段完成后再进行下一个阶段。各个阶段完成后,老师以问答的方式让学生说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洋葱表皮细胞近似长方体,蕃茄果肉细胞近似球体,叶表皮细胞形态不规则,但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老师再补充说明,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但由于它太薄,而且紧贴细胞壁,用光学显微镜是不易观察到的,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不同的细胞形态不同,但它们都有相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分段实验不仅给学生提供独自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逐渐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资料,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从而主动获得知识。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