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基金经理范文

基金经理精选(九篇)

基金经理

第1篇:基金经理范文

在其中三个维度上,嘉实基金均排名第一,这也是公司总规模一直稳坐业内第一梯队前列的重要原因。华夏和博时两家大公司在基金经理总量等榜单中紧随其后,它们的投资业绩同样可圈可点

广发、华宝兴业注重自身培养,文化独特,特点也鲜明,老中青三代能够薪火相传

投资经历是投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建信等共有9家公司“老兵”占比超过四成以上。建信总数24名经理中,有12名符合这一条件,也是“老兵”超过半数的唯一一家公司

作为智力密集型行业,公募基金的竞争首当其冲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冲杀在最前线的将帅――基金经理之间的竞争,基金经理数量多寡和素质高低,直接体现着基金公司的软实力。

时值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之际,《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依据Wind资讯提供的国内101家公募在任基金经理情况,从经理总数量、公司内部培养数量、任职经理从业时间占比和分布四个维度,对各公募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储备也来一次“大阅兵”。

将向你走来的“基金经理方阵”,组成人员是截至今年8月21日各公司现职的基金经理。通过对他们的检阅,你将对各投资军团(基金公司)的实力有更多的了解。

经理总量:嘉实居首华夏博时随后

通观“基金经理方阵”,拥有基金经理最多的前10公司中,以“老十家”、银行系公司最为集中(表1:基金经理总数量前10)。

“老十家”中有8家公司位列前10,如嘉实、博时、鹏华等,这是这些公司多年经营积淀使然。银行系公司诞生较晚,股东多是资金充裕的银行,有钱任性,也在人才储备方面做了十足的内功,如工银瑞信、建信、招商、交银施罗德等。

“基金经理方阵”中,嘉实以39位基金经理的数量位列第一,超越第二名7人之多,在“老十家”公司中,嘉实总经理赵学军是一直坚守、最为坚定的老帅,目前任职时间最长,其人格魅力留住了许多老兵。以人为本的公司总能获得各方青睐,当股市面临流动性危机时,管理层借道公募入市缓解流动性危机,嘉实是被选中的五家公司之一。

嘉实旗下有众多明星基金经理。邹唯曾在《投资者报》推出的“基金经理赚钱榜”中,以220.86亿元的总收益成为“中国最赚钱的基金经理”。邵健历经股市牛熊转换,总能给投资人赚钱,是《投资者报》“冲破历史高点的大牛基金榜单”中“嘉实四杰”之一。

除了这些已经成名的嘉实牛人,我们看看现在还有哪些人值得投资人关注。

现任经理中,杨宇是嘉实旗下任职时间最长的人,达9.96年。从2005年8月底开始管理嘉实沪深300指基(现名“嘉实沪深300ETF联接基金”)开始,杨宇就扛起嘉实指基大旗,到现在,他除了管理宽基指基如嘉实沪深300、中证500、基本面120外,窄基指数也在其治下,如嘉实黄金、嘉实恒生中国企业等,一人独自管理9只。按照今年中期规模计算,总规模是568亿元。

固然,指数基金管理费每3份和1份股基相同,照此推算,他管理规模与190亿元的主动股票基金相近。目前国内市场上有37家新成立的公募,其总规模尚不及190亿元。可以说,杨宇一人管理资产规模,消化投资人的投资需求量,顶得上37家新公司总和。

邵秋涛是目前嘉实旗下管理主动股基资历最老的人员之一。2010年11月,邵秋涛开始管理嘉实策略增长,这是和前辈邵健共同管理的时段,也是传帮带的时间。半年多以后,嘉实领先成长成立,邵秋涛从诞生伊始一直管理至今,这只基金是他自己看大的孩子,累计收益1.2倍,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75个百分点,跑赢业绩基准100个百分点。

共有8只偏股型基金和嘉实领先成长同年同月诞生,历经了4年多的长途比拼之后,净值翻倍的品种共有4只,嘉实领先成长是其中之一,另外三只中的诺德优选30和浙商巨潮产业成长,净值增长率只有嘉实领先成长的1/3左右。4年长跑,最差选手和最好选手成绩如此悬殊,足见基金公司及基金经理实力的差距。

从成立之初到现在,嘉实领先成长年年跑赢同期同类,2014年成立满3年时,该基金被纳入三方评级机构评价体系,被给予四星基金评价。年初至8月24日(以下简称年初以来),历经股市波动仍有44.69%的盈利,在同期同类排名近前10%,仍是四星基金。

除了以上两位专攻股票型经理,嘉实更有管理债基、货基的魏莉,任职6.58年,嘉实旗下货币基金几乎都有魏莉的身影。也有管理债基的王茜,任职6.5年,她管理着嘉实旗下唯一分级债基,本次成立5只基金规模超400亿元基金中,王茜是其中嘉实新机遇的操刀人。

华夏和博时两家大公司以32名基金经理的数量紧随其后,它们的投资业绩同样可圈可点。在大中型基金公司中,鹏华、富国比较引人关注,其中,鹏华旗下基金经理达31名,在全部公司中位列第三名,助力公司股基规模冲进行业亚军。半年前,鹏华管理公募总规模只有688亿元,在同行中位列第十九位。半年之后,鹏华管理公募总规模就冲进前10,到了第七位,并顺利跨入两千亿元超大规模基金公司行列,最得力的功臣是旗下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总规模排名提升,冲到了行业前列排名亚军。

培养人才:博时广发引人关注

作为将帅之才,基金经理并不能孤立地发挥作用,在投资过程中,涉及与整个投研体系配合,如宏观策略指导大类资产配置、行业研究员给出各行业景气度及推荐股票池,市场部把最适合的基金销售给适合的投资人等等。

从这个意义上看,如果从管理第一只基金开始,基金经理一直在一家公司,在这样的有机整体中,内部成长的经理对于公司经营理念和文化理解更深,团队同事之间配合默契,对于公司的忠诚度也较高。因此,比较内部培养经理数量极有必要(表2:公司内部培养基金经理数量前10)。

公司内部培养基金经理排行榜中,嘉实以28人的数量继续位居第一,这也和其“基金经理总数最多公司”的地位相匹配。博时总数32个经理中,其中27人是从博时才开始坐上基金经理位置的,属于自己培养。而广发全部27人,华宝兴业22人,都是公司自己培养,无一空降。

博时也是“老十家”公司,目前旗下基金经理总数32人,在全行业中居于亚军,和公司行业地位相匹配。现在,博时旗下既有在公司任职接近10年的老将过钧,其管理的博时信用债2014年冲进同类前10,管理的博时稳健回报历经波动今年以来仍有盈利;也有已在成熟期的韩茂华,他管理的博时创业成长,年初以来收益位列同类前1/5。还有新生代的经理如苏永超,任职时间不足两年,管理的博时医疗保健品行业基金,自成立以来,年年给投资人赚钱。

广发成立时间比博时稍晚,但公司立足于自己培养基金经理,现任在职的27人,全部是成长于广发、成名于广发。

公司内任职时间最长的是易阳方,这是一位“老红军”式的人物,他参与了广发基金的筹建,后来管理广发聚丰,升任公司投资总监、公司副总经理,现在仍然在一线管理着广发聚丰和广发聚祥灵活配置,年初以来,广发聚祥灵活配置净值增长48.88%,在同类基金中处于前1/7。

比“老红军”年轻的是“红小鬼”,温秀娟从广发证券到广发基金,在广发基金任职5年以上,现在管理货币基金总规模超过600亿元。新生代如张芊,在广发任职刚超过两年半,2012年到广发后担任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当年年底开始管理广发纯债基金,2014年在同类中排名前1/8,今年以来排在前1/10,同时管理的广发聚鑫,在总数709只基金中,位列前10。

看看人才储备相对落后的公司,更能知道人才的重要性。

2003年8月份广发成立,比其晚一个月的是兴业全球基金,现在基金经理数量和基金规模都只有广发的一半。比其早成立一个季度的是天治基金,现在基金经理只有7人,规模只有广发1/20。无论从人才吸引力还是规模上,兴业全球和天治都被广发远远地甩在后面。

另一个“自力更生”专业户是华宝兴业,现任经理22名,全部是公司自己培养。

现任经理中,刘自强任职时间最长,达7.44年。在券商有了5年的研究积累后,刘自强于2006年加入华宝兴业,两年后开始独立管理华宝兴业动力组合,从接任后到现在,收益排名位于同类前1/3,年初以来位列同类前1/4。除了自己管理基金,刘自强还担任公司投资总监,肩负的是整个公司投资方向的把握和人才培养。

年初以来,公司新生代经理业绩领先,楼继强是典型之一,他2011年加入华宝兴业,从2014年10月开始管理华宝兴业服务优选,到现在独自管理产品时间尚不足1年,年初以来,在同类759只基金中,位列第十。新生代中,华宝兴业先进成长、生态中国两只基金排名也在前1/10,操刀的经理和楼继强一样,都是在华宝兴业刚刚开启自己管理基金的历程。

老马识途:9家公司“老兵”超四成

投资效果源于投资能力,投资经历则是投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经济周期基本在4年上下,而股市牛熊周期则在3年左右,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牛熊周期,管理基金经历超过4年,基金经理投资历练才能称得上完整。

全部基金公司中,平均每家11位基金经理。以超过行业平均值经理数的基金公司作为统计样本,我们来看看哪家公司4年以上“老兵”占比最多(表3:基金经理任职年限占总数之比)。从榜单数据可见,包括建信等共有9家公司“老兵”占比超过四成以上。建信总数24名经理中,有12名符合这一条件,也是“老兵”过半数的唯一公司。

如果按照任职超过4年基金经理总数对比(表4:基金经理任职年限分布统计),则是嘉实继续排第一。嘉实共有13人管理基金的时间超过了4年,其中有前文提到过的王茜11.55年、杨宇11.28年、邹唯7.39年、魏莉6.58年,更有未提及的陈少平8.25年,其在泰达宏利任职多年后,今年年初加盟嘉实,开始管理嘉实新收益,年初至今,累计收益排名同类前1/10,本报年初推荐的《20只最具潜力基金》,嘉实新收益就是其中之一。另外,陈少平今年4月上旬开始管理嘉实研究精选,任职回报在同行排名前1/5。

第2篇:基金经理范文

总经理大多是基金公司事实上的掌门人,指挥着公司前进的方向。任期内,公司收取的管理费多少,以及在市场上占据份额的大小,比用货基充胖子的规模数据更有价值。基金公司开董事会,用管理费数据向股东汇报公司业绩,也比规模更有说服力。

管理费收入增减趋势,标志着公司发展态势是否步入良性循环。管理费收入逐年增加,公司有能力聘请更高水平的基金经理、研究员,以给投资人赚取更多财富投资人认可,增量资金涌入公司,会有更多的管理费,是为良性循环。否则,管理费越来越少,总经理只好减员节流,高水平人才流失,业绩下滑,投资人、管理费再度减少,陷入恶性循环。

那么,基金公司在总经理带领下,收取的管理费到底在市场上处于什么位置?增减趋势又如何呢?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大有必要。

基金公司总经理任期有长有短,怎么比较他们呢?如果只比较赚得的管理费总额,刚上任不久的不服气。可是,如果只比较一年的,又无法“路遥知马力”,发现长久以来谁表现更出色。那我们就多选取几个维度,来深入进行对比吧。《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依次从总经理任期内收取管理费的总量、年化量、增量,分三个层次来比较他们的实力。

在总量榜中,嘉实总经理赵学军位居榜首,到2013年底,其任职13.2年,带领团队获得122亿元管理费。亚军和季军分别是广发林传辉和银华王立新,管理费收入分别为93亿元和60亿元。

并不是年头越久,管理费收入一定高于年头短的。这要看干得怎么样。比如,广发总经理林传辉和兴全总经理杨东同期“服役”,但管理费收入对比,前者(93亿元)明显超越后者(35亿元)。

在年化榜中,华夏滕天鸣、易方达刘晓艳、嘉实赵学军分列前三位。其中,滕天鸣的任期是一年半,刘晓艳是两年,而赵学军是13年。这说明,赵学军能在总量上出众,并非一日之功。而滕天鸣和刘晓艳,也在接手优良公司后,依然掌舵得风生水起。

在增量榜中,中小基金公司表现不错,大摩华鑫于华、华商王锋、浦银安盛郁蓓华获得前三,其年化管理费收入分别比前任增加2.7倍、2.1倍和1.8倍。

管理费总量榜:

嘉实赵学军封王 年头并非绝对因素

管理费累计创收排行榜,考察总经理任期内累计创收情况,是劳苦功高者的排行榜。夺得榜首的是基金常青树――嘉实赵学军,带领团队创收122亿元,是唯一创收过百亿的总经理。

嘉实赵学军创收122亿元,已经创造了公募基金的一个神话。嘉实在他手上,经历了从小舢板到航母的飞越。

管理嘉实之前,赵学军曾在大成基金公司工作,之前还有商品期货、进出口公司任职经历。2000年10月,赵学军履新。刚开始的一年左右,赵学军显然还在适应和熟悉阶段,至2002年底,嘉实年收管理费只有6298万元。十多年后的2013年,嘉实年收管理费16.3亿元,增加了25.9倍。和赵学军同时期的总经理,有的离任,有的转行,唯独赵学军还在坚守。除了公募业务,还有子公司、定制账户等,嘉实已经发展成全资管业务公司,现在公司发展势头依旧强劲,和最高层稳定密不可分。(见表格1:基金公司管理费创收总额前20名总经理)

从理论上说,任职时间越久,管理费收入排名应越靠前。但是,实际情况远非如此简单。比如,任职7年的银华王立新(60亿元)超过任职近9年的汇添富林利军(49亿元)和任职8年半的工银瑞信郭特华(43亿元),更超过任职近10年的海富通田仁灿(37亿元)和任职超过10年的兴业全球杨东(35亿元)。

为了看看差距是怎么形成的,不妨选取广发林传辉和兴全杨东进行仔细对比,因为两人任职时间恰好一样,都为10年出头,但管理费总收入,林传辉比杨东多出两倍有余。

2003年8月,林传辉开始管理广发;同年9月,杨东开始管理兴业全球。

2004年时,广发规模28亿元,兴全25亿元,两家规模相差10%,收取管理费没有明显区别。

五年后的2009年,管理费10%的差距拉大到100%,广发年收12.5亿元、兴全5.1亿元,管理费差距背后是规模不同,广发已经越过千亿,达1017亿元,兴全规模434亿元。

再过4年到2013年,兴全没有将这些差距追回。广发有增长,兴全无前进。广发年收管理费12.6亿元,在同业中排名第5,总规模1236亿元。兴全年收管理费4.86亿元,排名第22,总规模337亿元。

林传辉、杨东两人任职时间相差一个月,经历了相同的牛熊市场,现在两公司收入、体量都相差悬殊,客观条件之外,是两位领军者创收能力的差异。

年化管理费:

新老同台比武 与规模排序大异

纵观年化管理费创收排名前十的公司,都是行业内大公司,说明表现较好的总经理,既可以将公司从小做大,也可以在接任管理大公司后,做到立竿见影、旗开得胜。(见表格2:基金公司管理费年化创收总经理排名榜)

年化管理费创收最多的三人分别是华夏滕天鸣、易方达刘晓艳、嘉实赵学军,年化管理费收入分别是22.9亿元、14.7亿元和9.2亿元。惟有此三人,年化管理费收入达到或超过10亿元,颇为不易。但其点又有所区别,滕天鸣、刘晓艳二帅接手的是大公司,摘的是皇冠上的明珠,但能保持优势,也颇有学问;赵学军则带领公司从小到大,一步步走到今天,可谓“老马识途”,更有讲究。

以年化观察管理费收入,也让投资人对公司的排名有了新认识。排名第4到第10的公司领军者分别是广发林传辉、银华王立新、华安李、上投摩根章硕麟、鹏华邓召明、景顺长城许义明、诺安奥成文,这和最新的基金公司规模排名有明显出入,甚至前后顺序会发生颠倒。按规模排名,华安、鹏华、景顺长城、诺安都不在前十。

按总经理年化排名,华安李以年化创收8.28亿元排在第6名,按照最新规模排名,华安只能排在第14名。这说明,许多所谓规模居于前十的公司,其实是靠货基充数的,其真实的管理费收入并不靠前,比如中银、工银瑞信等。

华安虽然规模排第14,但旗下基金赚取管理费的含金量高,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这两类管理费最高的品种,规模达533亿元,按照股基与货基年收管理费的差别计算,华安这两类基金规模顶得上2665亿元的货基,按照工银瑞信、中银现在货基的规模算,工银瑞信需增加1倍货基、中银需增加5倍,每年收取的管理费才能和华安持平。

管理费增量榜:

有人名声在外 细查其实难副

与前任相比,现任总经理是更强,还是躺在前任功劳簿上吃老本?计算年化管理费相对前任增减值,就能一目了然。增量靠前的5人,分别是大摩华鑫于华、华商王锋、浦银安盛郁蓓华、民生加银俞岱曦、天弘郭树强。

另有19人不如前任,表现最差的是金元惠理张嘉宾、方正富邦邹牧、益民雷学军,此三人接手之后的年化管理费收入,分别比前任当时一年的管理费收入下滑了51%、39%和34%。

相对来说,小公司基数低,快速将公司做大,容易在增量榜中位置靠前。的确有做得不错的中小公司在此榜名列前茅,比如大摩华鑫于华、民生加银俞岱曦等;通过管理费收入观察总经理,最大的特点是把听上去名声在外,其实是靠货基、债基冲规模的那些情况过滤掉。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比如天弘基金,听上去去年底公司规模已经达到5500亿元左右,看看管理费收入,其依然只能排在中等基金公司之列。在管理费收入总额榜中,前20名难觅天弘郭树强身影;在管理费年化收入榜中,前30名依然找不到郭树强的名字,即使在增量榜中,也只排名第5。同样,名噪一时的中银李道滨,也仅在增量榜中名列第10,与规模剧增时给人们的感觉相去甚远。(见表格3:年化管理费对比前任增量前10名总经理)

倒是那些听上去没那么有名的人,在增量榜上名列前茅,因为他们旗下的产品,能更多地带来管理费收入。比如, 2008年底时,大摩华鑫旗下3只基金管理费合计3378万元,2009年3月于华开始任总经理,正是大牛市过后的大熊市。2009年,4只基金收取3088万元,同比下降一成,这只是布局阶段。2010年,共6只基金收取1.07亿元,增长两倍有余,其中,老基金持续营销规模扩大,管理费增加了14倍。2013年,于华带领大摩华鑫,将管理费再度提高50%,累计增长2.71倍。

民生加银俞岱曦,在鹏华、嘉实、中银三家公司分别是研究员、基金经理、副总经理,2012年2月接手管理民生加银,当年基金数量增加了4只,管理费增加80%,2013年新发基金10只,管理费再度增加80%,任职1.8年,每年都有80%的增幅,管理费近三年年度排名上升了8个名次。

接手总经理后,公司管理费明显减少的总经理,警钟必须敲响(见表格4:年化管理费对比前任减量前10名总经理)。

第3篇:基金经理范文

但值得庆幸的是,通过《投资者报》数据分析,截至目前基金仓位布局已基本到位,业绩开始与市场变化保持一致。

从基金仓位看,近一个月基金经理主要操作方向是减仓,如金鹰、国投瑞银、农银汇理、兴业全球和银河等公司,截至目前的平均基金仓位均已低于70%。

仅10%基金战胜指数

今年以来,偏股型基金经理集体溃败,大部分业绩未跑赢上证指数。截至5月25日,上证指数仅下跌了2.36%,而偏股型基金平均下跌了8.53%。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统计,491只偏股型基金,收益率超过上证指数的仅有49只,占基金总数的1/10,取得正收益的仅有11只。

混合型基金是基金中跌幅最大的类别,今年以来平均跌幅高达8.78%,仅王亚伟管理的华夏大盘精选和华夏策略精选的收益率超过了1%,除此之外,获得正收益的还有上投摩根中国优势、东方龙混合、银河收益和富国天瑞强势基金。

业绩最差的混合型基金跌幅高达17%,与同期上证指数相差15个百分点。其中跌幅超过10%的混合型基金共有72只,几乎占混合型基金总数的一半。

排在倒数的10只混合型基金依次是南方优选成长、华富竞争力优选、金元比联成长动力、华商动态阿尔法、嘉实回报灵活配置、华宝兴业收益增长、泰达宏利效率优选、金元比联宝石动力、天弘精选和华泰柏瑞积极成长。

股票型基金在今年以来稍微比混合型基金强些,平均收益率为-8.4%。

股票型收益率位居前10名的基金依次是鹏华价值优势、长城品牌优选、南方隆元产业主题、嘉实基本面50、富国天鼎中证红利、华宝兴业上证180价值ETF及联接基金、申万菱信沪深300价值、博时主题行业和国投瑞银沪深300金融。

鹏华价值优势和长城品牌优选分别获得了4.21%和3.17%的收益率,位居偏股型基金的冠军和亚军,王亚伟管理的两只基金屈居第三和第四。

股票型基金业绩分化明显,倒数10名平均收益率为17.72%,其中跌幅超过10%的基金共有121只,约占股票型基金总数的50%。

跌幅最大的10只股票型基金依次是银华内需精选、光大保德信中小盘、金元比联价值增长、民生加银精选、华宝兴业大盘精选、泰信优质生活、汇丰晋信中小盘、海富通中小盘、华商产业升级和华富成长趋势。

基金经理大幅减仓

从近一个月偏股型基金的业绩变化不难看出,基金已经调仓了,不少基金经理为了控制风险已经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减仓操作。

《投资者报》仓位监测数据显示,5月25日,偏股型基金平均仓位为77%,相对于一个月前降低了1.5个百分点,相对于年初,降低了5个百分点。

其中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为82%,超过90%的基金大幅减少,依然保持高仓位的有招商优质成长、东吴新经济、国联安红利、天治核心成长、天弘周期策略、南方盛元红利、华安宏利、嘉实量化阿尔法等基金。

混合型基金的平均仓位将为68%,超过90%的基金仅有11只,比较典型的有华商领先企业、嘉实服务增值行业、广发大盘成长、大成蓝筹稳健、易方达策略成长和博时精选等基金。

与年初相比较,混合型基金也减仓5个百分点,减仓幅度最大的基金有中银价值精选、国投瑞银稳健增长、国联安安心成长、华富价值增长、国投瑞银融华债券和华商动态阿尔法,减仓幅度均超过10%。

第4篇:基金经理范文

随着国内基金业的蓬勃发展,基金经理的频繁更换已不是新鲜事。据统计,2008年,30%的开放式基金有更换基金经理的记录,与2007年相比有所降低。从细分类别看,股票型基金有70只变更经理,占股票型基金数量约32%,位居各类型基金更换之首。

寻找变动原因

导致基金经理变动的原因是多样的。

一是,基金业在国内人才短缺导致基金公司间展开人才争夺战。尤其对历史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来说更是“抢手货”。

二是,由于公司的安排或个人意愿进行内部岗位调整。例如专户理财业务的开启也分流了一部分投资人才。

三是,部分基金经理转投私募基金。一般来说,私募基金运作受限较小,基金经理容易发挥。另外,私募基金高比例的业绩提成也是吸引基金经理跳槽的重要因素。

四是,基金经理迫于考核因素被动离去。

五是,公司管理层的变动也有可能会动摇个别基金经理的信心,离开也为正常。

无论什么原因令基金经理离去,都会给基金持有人带来不确定性。此时,投资者该如何应对呢?

从依赖程度看业绩影响

毫无疑问,基金经理是基金业绩的核心组成部分,基金经理离去无疑会令人怀疑基金将来业绩的持续性。对此,投资者需要评估基金经理离职对基金业绩可能的影响程度,以便必要时调整投资策略。对这一影响的评估可以从基金业绩对基金经理的依赖程度的高低入手。

基金类型的不同对业绩的影响存在差异。主动型基金对基金经理在个股、行业配置上的能力和主动性要求较高,也因此增加了对基金经理的依赖程度。但对于以复制指数为主要投资策略的指数基金来说,基金经理变动带来的影响相对较低。它们在行业和个股比例的配置上受跟踪指数比例限制,对于主动投资管理的要求并不多。虽然这类基金中有些也增加了主动投资部分,即可参与投资新股IPO和增发、投资指数成份股以外的股票等,但比例偏低,对指数基金业绩影响最大的还是其跟踪指数的表现。

同时由两位或更多的基金经理共同管理的基金,业绩受个别基金经理离职的影响可能不大。自去年以来,部分基金公司开始为旗下基金增聘基金经理。这样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稳定业绩和投资策略的作用。同时,可以分担现任基金经理的职责,通过沟通和个性互补降低单一基金经理在投资时发生失误的概率。

目前,大部分基金公司都有对某只或部分基金采用双基金经理制,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上投摩根、招商基金、南方基金、交银施罗德等公司。但如果在任的所有基金经理在较短的时间间隔内相继离去,即使公司及时补充相等数量的基金经理也与单一基金经理制的基金经理变更没有太大差别。特别是投研实力不强或者规模偏小的公司,其影响可能较大。

部分类别(如配置型)的基金由于投资组合中由股票和债券两大资产类别组成而有分工的需求,基金经理的变更对其业绩会有一定影响。例如泰达荷银风险预算基金就聘请了两位经理分别负责债券和股票的投资。对于这类资产投资分工比较明确的基金,无论是负责哪一类资产管理的基金经理离任,都有可能对基金的业绩产生影响。除此以外,投资者也需要注意基金经理流动速度较快,或者在短时间内基金经理离职数量增多的基金公司。当然这并不代表基金公司正在流失人才,但对于基金持有人来说,人员的流动代表不稳定性,而这种不稳定性某种程度上为旗下基金带来不稳定性。

与公司其他基金相比较,评估更换基金经理的影响。如果某一基金表现远超同一公司的其他基金业绩,尤其在规模较小的公司中,反映基金公司的投研能力可能不强,该基金经理的能力与这只基金有极为紧密的关系,一旦基金经理出现离任,基金表现可能会受较大的影响。

持续跟踪基金状况

基金业绩对基金经理的依赖性高,并不代表更换基金经理后对基金会有负面的影响。投资者也无需即时出售手中基金,应该对基金经理变动后的策略和业绩进行持续跟踪。

一方面,要持续观察基金策略是否发生变化,可以从大类资产配置、行业和个股比例的配置、投资个股的风格等策略入手。基金经理变动前后的换手率变化差异也是新任基金经理对原来组合调整的反映。

历史数据显示,现任博时主题行业基金经理之一邓晓峰先生自2007年3月上任后便对基金行业配置作出了一定的调整。比较明显的是对金融保险业的比例大幅上调和对食品饮料比例的不断下调。当然,在没有对基金策略做大动作改动和令其后业绩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对于基金持有人固然是好事。但如果投资者遇到基金的风格发生根本性改变,例如由投资大盘股票转变为小盘股票投资会影响基金在投资组合中的角色,这样这只基金在投资者的组合中可能不再发挥原有的角色。

另一方面,投资者可以查看新上任的基金经理所管理的其他和过往的基金业绩表现情况。虽然这不能保证基金经理管理能力的持续性,但一定程度上也能为投资者提供参考和增加确定性。同时,投资者也要查看新基金经理以往所管理基金与现在的是否存在太大区别,例如在仓位的限制、股票投资方向、基金规模差异等方面。基金经理所管理基金的类型一般来说不会有大变化,如果用一位管理股票型基金的经理从事的是债券基金管理,其能否胜任债券管理是非常值得怀疑的。另外,若新上任经理并没有太多过往业绩记录,投资者也可以参考基金公司旗下其他基金的业绩,尤其是同类基金的表现。

第5篇:基金经理范文

今年以来,基金经理公转私风声再起,且同样吸引眼球。

2月,华夏基金的前资深基金经理孙建冬辞职,创立北京鸿道投资公司。5月,工银瑞信的前副总经理戴勇毅辞职,开始筹备自己的私募基金公司。关于博时总裁肖风可能离职办私募的传闻,更被业内视为基金大佬们公奔私的升级版。

对于上述奔私现象,一些基金公司的高管们总是津津乐道,并经常面色凝重地警告说,公募基金业存在激励机制缺陷,基金业已出现人才荒,于是,关于应该把基金公司的股权卖给他们自己人的呼声此起彼伏。

中国公募基金业真的已经因为一些明星基金经理们的出走而陷入危机了吗?在经过12年的发展和积累之后,基金公司真的需要拿出一部分股权卖给这些基金经理和高管们吗?在拨开重重迷雾之后可以发现,基金经理公奔私其实是一种公募与私募必须平衡发展的正常现象,亟须规范的是基金经理在不同基金公司的非正常流动。

部分明墨奔私

自2004年赵丹阳首创采用信托模式发行私募以来,阳光私募基金获得了较快发展。据统计,截至2010年2月底,有业绩记录的阳光私募基金产品已经超过400只,规模达到500亿元。相对于公募基金近2.5万亿元的规模而言,阳光私募仍相对较小,巨大的发展空间吸引了部分公募基金的明星经理加入。

在公奔私的前明星基金经理中,上海重阳投资的合伙人、首席投资官李旭利是迄今为止最顺风顺水、春风得意者。他于2009年5月离开交银施罗德投资总监的职位,与福布斯富豪裘国根联手,成立上海重阳投资公司(又称“新重阳”)。2009年9月,新重阳的首只产品成立,募资额11.5亿元,超过了同期发行的很多公募基金。

除李旭利外,江晖的星石投资、吕俊的从容投资、田荣华的武当资产等,都已在私募界积累了一定的声誉。业内人士估计,新重阳和星石的管理资产规模现在都已达50亿元左右。

但也有一些人未能完成华丽转身。2009年12月31日,华润信托突然宣布,由三羊资产管理公司担任投资顾问的四只证券投资集合资金计划清盘,震惊私募界。三羊资产的董事长林少立曾任华夏基金研究员、泰信基金投资总监。

而嘉实基金前明星基金经理王贵文于2007年7月创办隆圣投资后,因对2008年的市场判断错误,旗下产品最大跌幅一度达50%,截至2010年5月10日,它们的亏损介于23%至30%之间。

私募基金鱼龙混杂,差距巨大。他们既有李旭利、江晖这样的成功者,也有像林少立这样的失败者。在阳光私募的发展相对滞后、且国内高端客户理财需求强劲的形势下,部分公募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转投私募实属正常现象,是公募和私募同时陕速发展所必经的一个阶段。

谁在要股权激励?

面对部分明星基金经理公奔私的现象,一些基金公司的高管经常大声疾呼,要求管理层允许实施股权激励,以留住关键人才。而早在2006年,南方、博时、易方达、招商等基金公司就已在着手推进员工持股。

然而,实证数据显示,不同基金公司间基金经理的稳定性大相径庭,所谓股权激励缺位导致基金经理频繁流动之说站不住脚。

以招商基金公司为例,该公司自2002年12月27日成立以来,基金经理流动频繁。在国内历任基金经理人数达十人之多的四只基金中,招商基金就占有三只。至今为止,该公司基金经理任职经历在五年以上的只有张冰一人(招商优质成长与招商核心价值的基金经理)。

与招商基金公司相比。海富通基金公司要稳定得多。在海富通旗下基金中,收益增长的历任基金经理人数最多,为五人,远少于招商。至今为止,海富通基金经理任职经历在五年以上的有陈洪、邵佳民、蒋征、康赛波四人,又远多于招商。

再以兴业全球和申万巴黎为例,这两家公司成立的时间也比较接近。近六年多来,兴业全球已拥有王晓明、董承非、杨云、李友超、张惠萍等一批投资经验比较丰富的基金经理,但申万巴黎只有徐爽一人的基金经理任职时间超过两年。

为什么海富通与兴业全球更能留住比较资深的基金经理,而招商和申万巴黎却要难得多?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文化有较大差异。股权激励只是激励机制中丰富的内涵之一,并非基金经理首要看重的因素。通常情况下,基金经理更看重公司是否尊重专业人才,公司的各项考核机制是否合理等。

那么,南方的高良玉、博时的肖风等老总们为什么热衷于基金公司股权呢?与其说这是为了基金经理呼吁,不如说是为了他们自己。由于不少基金公司的老总都是由股东委派或政府任命,并非市场化竞聘的职业经理人,万一大股东变化,他们的地位和利益可能会受到影响。而实施管理层持股,无疑能让这些老总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因此,在长期心安理得地领取“天价年薪”后,基金公司股权已成为他们的新追求。

考核机制扭曲

目前,国内的公募基金业仍处于相对垄断状态,属于典型的特许行业,大量机构和个人都在引颈盼望能够获得公募或私募的牌照。在现阶段,与基金老总们的对股权激励的诉求不同,对于基金经理来说,最重要的并非实施股权激励,而是应该加大行业自律和公司自律的力度,规范基金业的经营环境。

必须引起重视的是,在频繁的基金经理离职潮中,流向私募基金的只占一小部分,大部分是在基金公司间的相互流动。而促使基金经理流动过于频繁的原因,与基金公司在经营上的急功近利和过分短视有关。

据了解,很多基金公司在对基金经理的考核与激励制度中,都把基金当年的业绩表现在同类基金中的排名作为主要依据,与他们公开宣扬的倡导中长期投资风马牛不相及,从而直接导致基金投资中只重排名、轻视业绩比较基准的现象,这是基金羊群效应愈发严重的根源,也是基金经理感到压力巨大、缺乏归属感的主要原因。

第6篇:基金经理范文

看到这样的公告,我,还有千千万万的基民们会做何感想呢?会否很平静的漠视不见呢?不会,也不应该这样。在社会的大众意识和基金公司的官方宣传中,我们总能听到对基金经理的夸奖和信任,什么尽心尽力,利用资产配置和行业精选为投资者谋取最大的利益云云。知道唐建的行径后,是否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还会继续完全相信基金公司吗?

偷偷摸摸“老鼠仓”

回放一下唐建的违法过程,让基民们自己评说。据中国证监会网站公告:2006年3月,唐建任职上投摩根研究员兼阿尔法基金经理助理,在执行职务活动,向有关基金二级股票池和阿尔法基金推荐买入“新疆众和”股票的过程中,使用自己控制的中信建投证券上海福山路营业部(以下简称福山路营业部)“唐金龙”证券账户先于阿尔法基金买入“新疆众和”股票,并在其后连续买卖该股。期间,唐建还利用职务权限,多次查询上投摩根阿尔法基金投资“新疆众和”股票的信息,充分掌握了该基金的投资情况。截至2006年4月6日全部卖出前,“唐金龙”证券账户累计买入“新疆众和”股票60,903股,累计买入金额76.49万元;全部卖出所得金额105.45万元,获利28.96万元。此外,2006年4月至5月,唐建还利用福山路营业部“唐金龙”资金账户下挂的“李成军”证券账户、东方证券上海浦东南路营业部“李成军”证券账户连续买卖“新疆众和”股票的机会,为自己及他人非法获利123.76万元。

唐建的行为,不但突破了自己的道德底线,损害了该基金的投资人,更触犯了法律法规。,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基金从业人员“不得从事损害基金财产和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的证券交易及其他活动”。基金从业人员利用其所处的职务或地位,从事任何与基金财产和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相冲突的证券交易,都将导致或可能导致损害基金财产和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都是为法律所禁止的。

近水楼台更危险

违法行为自有法院等执法部门去查处并追究违法人的法律责任,我们芸芸大众很难参与。在此,我只想从职业道德角度追问,基金经理的道德是什么样的状况?比普通职业境界会更高吗?基金经理这个职业群体怎样构建自己的道德框架?

基金经理们虽然手握重金,并掌握专业的投资知识,但学历和知识并不是判断一个人职业道德水准的可检验的标准。我们并不能据此认为他们水准高,道德约束一定强。正因为他们手握重金,行业知识精通并近水楼台,因此有更多犯错的机会,在巨大的诱惑面前,贪婪占据了心灵,职业道德几个不值钱的几个字,早被抛之脑后了。

中国的基金业很年轻,左右不过30年,相对国外基金业上百年的历史,我国基金行业发展时间短,因此这个行业不成熟,对应的是,基金经理这个行业也没有成熟。既然不成熟,难免就有一些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不怎么样的人混入了这个队伍。虽然数量不会很多,但因为手握重金,这些“败类”却具有巨大的杀伤力,对此,我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否则,损失的是投资人白花花的银子。

第7篇:基金经理范文

美国的房子换台湾的浴室

台湾的理财专家萧碧华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我在1990年出国读书那时台币兑美元大概是45:1,而在1994年时,台币已经升值到24。不妨设想一下,假如我在国外念书时在美国买了一栋房子,而美国的房子没有增值,当我1994年时把房子卖掉,换成台币,回到台湾后,大概只能买台湾的一间浴室。

为什么美国的房子只能换到台湾的浴室呢?

原因在于,美国的房地产没有涨,而台湾在1980年到1990年间房价上涨了三四倍加上台币从45变成25,等于是腰斩,所以这一来一往差别就大了。“可见资产配置上,万一货币摆错,资产蒸发得可多了”。萧如此总结。

为什么要关注1%;而不是60%

而大部分投资者容易犯的错误是,你可能会特别关注自己的一部分期货的涨跌,或者股票的输赢,但如果你肯拿笔计算下的话可能你心爱的期货只占所有资产的1%,即使翻番或者全部赔光也不会对你整个资产配置造成多大的影响。当然在你为占据资产1%的股票涨停欢呼雀跃的时候,也应该想想在银行户头上趴了五年的定期存款只帮你赚到了5.76%一年,是不是该提高你另外99%的投资效率呢?

像基金经理样思考

你就是自己的基金经理,在管理着整个家庭的财务收支与投资分配。但首先你要弄清楚这支基金的投资目的是什么?或者,资产配置是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比如,庞飒(汇添富优势精选基金的基金经理)的目标就是谋求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因此他要费尽心思去挖掘那些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以分享其在中国经济持续成长背景下的业绩,而一支退休基金的投资组合是以超越通货膨胀为目标,所以这种基金组合不但要兼顾经济的成长,获利要比银行利息高,还不能有太大的风险和震荡,因此,基金经理人必须组合出一个以当地股票和债券为主要核心的投资组合。

但如果你是一支私募基金的经理,你需要绞尽脑汁寻找获得超额回报的可能――打败市场是他的工作内容,那么他极有可能前天拿出50%去捕捉回归的红筹股,而马上又拿出30%的资金去买恒指期货。

那么,你的家庭基金目标是什么?

哪种钱做哪种事

很多人在理财时,都是顺手将一笔闲钱投入,听到哪支基金火爆抑或哪只股票有点消息。万一不凑巧买到的“最热门”暴跌,只能悔之晚矣,事实上,以这样的状况去投资受伤的几率非常高。原因在于这种听了就买的投资方式,不仅没有理财目标(比如短期的教育金,或者长期的退休金) 投资策略(获得长线回报还是短期投资),加之没有长期追踪投资资讯,因此遭受损失。

在投资之前,首先问问自己“家庭基金目标是什么”或者“这笔投资为什么干什么”。

理财目标可以分成短中长期,比如:我希望在50岁之前存够250万的养老金退休,这个理财目标需要20年的时间实现。那好,把你的本金投资一支可靠的股票型基金上,一年检查次看看它是否有持续表现的能力。

但如果你的目标:是年底时去欧洲玩一趟的4万块旅游费用,那么你可以把这支“专项基金”划拨在支债券型基金上。

建立你的资产组合

在订立你的投资组合时,不妨以下面几项思考方向为原则。

思考方向一:选择货币

虽然我国还没有实现货币自由兑换,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来会以“国际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要支付留学费用的美元,投资港股的港币,以美元作为计价货币的QDII基金等等,汇率并非一成不变――这一点可以从香港街头人民币港元兑换点不断更新的牌价上看到,如果配置你的全球货币篮子,防止发生上文中提到的“美国房子换台湾浴室”事件呢?人民币一直处于一个上升通道中,所以可以在没有美元需求的基础上,尽量多持有人民币,至于你的国际投资,那就让ODII去处理吧。

思考方向二:选择投资工具

股票?债券?还是玉米期货?或者神华的涡轮?你选择的投资工具必须首先与你的投资目标契合,如果你只是打算搏一份短期收益却误买了一支债券基金――即使它的打新股功能让你心仪不已,但这无法帮你在周之内实现翻番的期许,反之,刺激的涡轮投资也不适合那些退休金积累者。

还是先从最简单的入手吧――如果你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发展第二职业(投资),还是买一些基金更方便。因为国内基金行业的产品线已经比较完备了,几乎能满足无论短期,中期还是长期的投资需要,

思考方向三:找出投资的核心项目,并看一下比例

配置自己的投资组合要有核心项目,它将应付你最重要和最大的理财目标,比如退休,作为核心项目,要具有几个特征,风险适宜,可长期投资,不太容易变动,至少配置三成,

第8篇:基金经理范文

追涨杀跌的故事两百多年来在全球股市中无数次地上演着,也许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开头,但结局却大体相似。对于这种现象,早在20世纪30年代,一代经济学宗师凯恩斯就做了个极为贴切的比喻――选美竞赛。报纸上刊出100幅照片,由读者从中选出6名大家认为最漂亮的美女,选中有奖。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竞猜者要想得奖,都不选他自己认为最美的人,而是猜测多数人会选谁就投她一票,哪怕她是那种丑得令人晚上做噩梦的“老阿嬷”。

凯恩斯的这种比喻,被超女选举加上了现实的注脚,现场表现出色的选手在短信支持率上未必高居榜首,这也都是超女粉丝们不按自身喜好标准投票“惹的祸”。

选美也好,超女也罢。把他们的思维运用到股市上就是“搏傻”――你别管它有没价值,就算它一文不值,只要之后有一个更大的笨蛋,会出更高的价格,把它你从那儿买走就行了。在股市涉足未深的堂妹在跟风炒作低价垃圾股取得丰厚回报后教育我。在她看来,相对于我这个中规中矩的理财师而言,她就是个超女粉丝。“如今的世道变了,价值投资已不是股市声音的主流,热闹的行情是由我们这些超女粉丝说了算。”

然而,超女粉丝们的思路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行得通。按凯恩斯的话,就是要起跑在枪响之前,比别人更快更迅速地预期到公众心理预期的变化,从而及时把“坏的或磨损的钱币脱手给他人”。否则粉丝们追涨之时常常就是大户获利回吐之日,最后可能只好蚀本求售了。

选股就好比选超女,但必须有星探的眼光。提前发觉一个少女的美丽潜质,并立即和她签订契约(约定承担一切投资,但独占她当选时的奖品),然后教她唱歌、仪态、谈吐和打扮。等大众“惊艳”而纷纷投票,那时将不但证实你的眼光独到,而且还让你独占丰厚奖品。这实际上和基金公司预测资产长期收益的价值投资理念是一致的:小心研究谨慎选择后吸纳某种盈利潜质佳的股票,等到大家发现该股的好处而争相抢购时再获利回吐。

第9篇:基金经理范文

金融类股照例一路狂跌。对BlackRock Global Financial Services共同基金来说,这意味着又是紧张的一天。

基金经理杰克?斯拉蒂(Jack Silady)周一上班的时候,发现美国国际集团(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 Inc.)、雷曼兄弟控股公司(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Inc.)和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Fannie Mae, 简称:房利美)等公司的股票又跌了一些。在交易厅里,一个名为“金融类股还会跌得更惨吗?”的片断在电视上不停闪烁。

Najlah Feanny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斯拉蒂郁闷地看着行情咕哝道,就因为这是金

融类股,人们才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抛售。

现年59岁、戴着眼镜的斯拉蒂说,现在可不是快活的时候,人人都想持有石油、大宗商品等其他股票,却不想沾金融类股的边,但我别无选择。他负责管理该基金中大约4亿美元的资产以及其他离岸资金已经快两年了。

这40多只专注于金融服务类股票、最近资产达到近80亿美元的积极管理型共同基金受到了投资者的质疑:在晨星公司(Morningstar Inc.)跟踪的5个时期中,这类基金投资的金融类股是国内股市表现最差的,其中包括最近一个月、1年和3年。在过去的3个月中,金融类股下跌了18%,跌幅较表现第二差的房地产类股高5个百分点。

令斯拉蒂稍感欣慰的是,今年截至目前,他的基金的表现好于同行中多一半的公司,到目前为止跌了24%,较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整体跌幅高10个百分点。

在这样一个惨淡时期仍有一些好消息:多亏了不断抄底的价值投资者,斯拉蒂的基金实际上获得了一股稳定的资金流入。至2007年底,他的基金和其他帐户中的资产为2.8亿美元,今年以来已大幅增长了45%。当然,去年的资产有所减少,不及2006年他接管之时。

目前最重要的是要避开那些跌得最惨的股票。斯拉蒂将约三分之一的基金投入美国金融类股,另约有10%是现金。他最近重仓持有的包括保险商法国安盛保险(Axa SA)和资产管理公司纽约银行(Bank of New York Mellon Corp.)的股票。与那些公布了大规模资产冲减的银行和证券公司相比,这类公司的损失较小。

他持有的银行类股限于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 Co.)和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 Corp.)等业务多元化、有着强大存款基础的公司。今年春天,他的基金在Visa Inc.的首次公开募股(IPO)中买进该股,打出了漂亮的一击──自那之后该股持续飙升。自去年以来,他已经把投资限制在花旗集团(Citigroup)和Wachovia Corp.这样的老牌银行上,剔除了瑞士银行(UBS AG)和巴克莱集团(Barclays PLC)。

最近的每一天都是一种挑战。今年第二季度最后一天是个周一,斯拉蒂早上七点半就到了自己乱糟糟的办公室。他和自己的分析师一起浏览了可能要买进的股票清单。

他对增持摩根大通的股票很有兴趣,不过他的分析师却力荐马来西亚的大众银行(Public Bank Bhd).。随着新兴市场受到冲击,这家亚洲银行的价格与帐面价值比在最近几个月大幅下滑。与此同时,虽然Travelers Cos.和大都会保险(MetLife Inc.)等保险商的的资产负债表良好,但其价格与帐面价值比却如此之低,他对此也感到不解。

他说,这太蠢了,有时我坐在这里百思不得其解。

他转向电脑,发现雷曼兄弟、Wachovia、房利美和美国国际集团的股票分别下挫了11%、6%、4%和3%。为什么会这样?他咕哝着说,就因为这是金融类股,人们才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抛售。

斯拉蒂的工作令人精疲力尽。他每天要收到投资销售人员、分析师和其他金融界人士发来的约300封电子邮件。他的办公室里散乱地堆放着纸张、电话号码簿、记事本、褪色的Rolodex文件夹、润肤露和空水瓶。最近几周中,他和好几位顶尖金融机构的高管谈了话,以便深入把握眼下动荡的金融业。

他还去纽约和美国国际集团的前董事长汉克?格林伯格(Hank Greenberg)共进了午餐。他参加了纽约银行的投资者日,在一次午餐的时候就坐在该公司总裁杰拉德?海赛尔(Gerald Hassell)的旁边。当天晚些时候,他计划给一位华尔街分析师打电话,聊一聊一个加拿大保险公司,他正有意买进该公司股票。

斯拉蒂做金融类股已经有近40年的经验了,他曾在标准普尔任职,还在美国货币监理署(U.S. Office of the 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担任过银行监察人员。在货币监理署,他的职责是把发放给陷入困境的房地产开发商的大堆坏帐进行整理,这种情况有些像眼下的次贷危机。

斯拉蒂还要面临一场新的风暴──与银行帐目上大量住房贷款相关的坏帐拨备的增加。与此同时,他也在权衡何时该买进区域银行的股票,密切关注是否出现了下滑幅度有所减缓的迹象。目前,他还没有涉足区域银行股票,他认为此类股票还会进一步下跌。

他说,当这些美国银行股票反弹的时候,你不希望自己落在别人后面。他一直用“杠铃方式”对待区域银行,买进那些能互相弥补的、大幅下跌了的金融类股。他已经在雷曼兄弟和更为强劲的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上采取了这种策略。

他是怎样应付压力的呢?毕竟,他要早出晚归,看分析师写的报告、检查自己的投资组合直到亚洲股市开盘。

他的办公室里有两尊小佛像。从泰国买的外形欢喜的佛像让他打起精神,从日本买的外表沉静的佛像让他保持冷静。周末,他喜欢打高尔夫球、跳跳舞,对哈娑、摇摆舞和恰恰都很在行,还经常喝健康饮料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