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生诚信教育挑战及应对探析

大学生诚信教育挑战及应对探析

[摘要]大学生的诚信对大学生自身与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高校加强诚信教育有利于构建诚信的校园氛围,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有利于塑造大学生良好的人格。为此,高校需建立诚信教育新媒体平台,占领诚信教育的新媒体基地,提高教育者的媒介素养,营造诚信的校园文化来推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新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诚信教育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习惯。大学生的诚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互联网高速发展催生了多样化的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给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诚信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应对挑战,是当前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诚信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

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微博、博客为代表的平民化的新媒体蓬勃发展,被大学生广泛应用。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诚信的价值内涵极为丰富。面对社会日益凸显的失信问题,高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十分重大。

(一)高校加强诚信教育有利于构建诚信的社会氛围

诚是诚实诚恳,信是讲求信用,诚信即诚实守信。一直以来,中华民族始终将诚信视为行为主体基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这样的诚信观在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道德规范作用。党的十八大将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的价值准则,大学生群体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坚力量,更要做到诚实守信、真诚恳切,一方面扎扎实实学习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真正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当前,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诚信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能够进一步扩大诚信教育的影响力,促进大学生形成言而有信、内诚于心、外信于人的诚信观,深化与改进新媒体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最终推进讲诚实、讲信用的良好社会环境的形成,从而构建诚信的社会氛围。[1]

(二)高校加强诚信教育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诚信,作为中华传统美德,千百年来一直被广泛推崇,有关诚信的故事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不计其数。当前社会快速变革和发展,面对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传承诚信美德、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时展新形势下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应有之义。高校加强诚信教育,不仅要充分吸收中华传统诚信美德的宝贵营养,更要与时俱进,彰显时代特色,最终实现中华传统诚信美德的现代性转换,形成适应新媒体时代需要的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诚信教育越是接地气、做到紧密联系实际,才越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诉求,也就越容易使大学生将诚信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涵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从而有力地推进中华传统美德的现代性继承和发扬。[2]

(三)高校加强诚信教育有利于塑造大学生良好的人格

人格在道德层面被称为道德人格,是行为主体相对稳定的道德品质。《论语·颜渊》有云:“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良好的人格对于个体社会化发展十分重要,而诚信教育能让大学生认识到诚信是最基本的道德准则。高校开展诚信教育对于塑造大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人格,养成以诚待人、以信为本的良好品质,都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新媒体时代,高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坚持实事求是,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更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塑造,最终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3]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机遇

(一)新媒体的高速发展扩大了诚信教育范围

以往,传统媒介只是扩大了人们视听的范围,而新媒体时代则让人们实现了情感、态度的自由表达,每个人都能同时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递者,极大地拓展了人们视听的边界,也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20年4月28日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手机上网比例达99.3%。从当前大学生中最为普遍的信息传播模式来看,微信传播主要靠朋友圈、公众号的发文与转发,微博则靠网民的“关注”与“被关注”来传播信息。作为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的主要用户,当代大学生同样既是信息生产者,又是信息传递者,当前高校充分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开展诚信教育,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新媒体快速传播信息的优势,突破传统教育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的限制,有效地扩大高校诚信教育的范围。

(二)新媒体信息的即时性提高了诚信教育的时效性

新媒体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元化,接收信息的效率和速度越来越高。而且,人们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在手机和电脑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接收到信息,实现信息的即时掌握。加上互联网技术的高度发达,使得信息能够通过传播信道迅速从一个节点传播到无数节点。随着手机在大学生中越来越普及,高校一方面可以利用手机移动端的优势,建立有关诚信教育的微信公众号,让广大师生在第一时间接收到诚信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师也要建立自己的微博与微信公众号,及时鼓励和表扬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行为,果断通报批评学生的失信行为。同时,思想政治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微信、微博,及时掌握关于学生诚信行为的动态。高校运用新媒体开展诚信教育越充分,越能提高诚信教育的时效性。

(三)新媒体的高互动性增强了诚信教育的针对性

师生之间的互动可增加教师对大学生诚信状况的掌握程度。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可以极大地提高高校诚信教育的成效。以往,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大多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向教师表达心声的机会很少。如今,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自由互动的平台,让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平等、轻松、自然。高校充分运用微信等新媒体开展诚信教育,能够促进大学生自由表达心声,助力思想政治教师既从宏观上了解大学生诚信状况,也从微观上掌握每一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而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最终增强诚信教育的针对性。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诚信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新媒体的匿名性增加了大学生失信的风险

大学生是使用新媒体的主要群体,他们平时在微博、QQ、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进行网络社会交往。与现实中的行为主体不同,微博、QQ、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行为主体被冠以各式各样的昵称,大学生可以不同的昵称登录各类新媒体进行社会交往。在昵称外衣的掩饰下,交往主体在新媒体平台上互相无从知晓对方的真实身份,使得网络人际交往带有明显的匿名性。而网络交往的这种匿名性使部分大学生产生了侥幸心理,有人不断触碰最基本的诚信底线,甚至当其实施网络诈骗等严重背离诚信美德的失信行为时,匿名的新媒体平台还助长了其失信的嚣张气焰,极大地增加了大学生失信的风险。

(二)教育者尚未完全具备开展新媒体诚信教育的理念与能力

教育要做到与时俱进,就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诚信教育,要求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具备与新媒体时展相适应的媒介素养,即能够结合新媒体优势变革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做到从容应对鱼龙混杂的新媒体信息环境。但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运用新媒体开展诚信教育的理念与能力都有待改革与完善。一是部分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固有影响,导致既没有紧跟新媒体时代的步伐,也未能深入了解当代学生内心的真正需求。二是当前思想政治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微信、微博平台,导致教师未能及时察觉学生的诚信意识或失信行为等诚信状况,最终丧失了诚信教育的良机。三是部分思想政治教师自身的微信、微博的主要内容,以体现个人生活体验为主,鲜有反映诚信教育的内容,几乎没有运用新媒体传播诚信美德的媒介意识。[4]

(三)新媒体信息碎片化冲击了大学生诚信意识

碎片化信息是指互联网时代的学习者为了满足自身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在各类新媒体平台上,充分利用零碎时间获取的零散化、片段化信息。受人本身惰性和当前快餐文化的影响,不少大学生更愿意选择不受时空限制的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以获取片段化的信息。然而长期过度地接收零碎的信息,直接导致学生获得的信息不够全面。而不少大学生由于欠缺生活阅历,心智和思维还不够成熟,长期被动地接受零碎的信息,给大学生理性思维的建构带来了巨大挑战。这就导致大学生容易将海量的新媒体信息不加思索地转发与传播,致使一些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在传播中走样,反而助长了虚假信息的传播势头。这不仅冲击了大学生的理性判断,更对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形成造成了严重冲击。

(四)新媒体的平民化冲击了校园诚信文化建设

传统媒体传播信息需要专业编辑开展最基本的核实真伪与认真审核,权威性很强。相比而言,每一个人都能借助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平台自由发表个人观点,并且不需要对其进行层层把关与严格审核,新媒体在这个意义上实现了去专业性的平民化。如此自由宽松的新媒体环境使得一部分自控能力差的大学生不断触碰诚信底线,甚至一些学生出现不顾诚信的道德约束,直接在新媒体平台上肆意发表虚假言论、制造谣言等失信行为,最终导致这部分大学生在现实中给整个大学生群体都带来了极为恶劣的不良影响,给校园诚信文化建设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加大了校园诚信文化建设的难度。

四、新媒体时代高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策略

新媒体时代,高校开展诚信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为此,高校只有积极探索适应新媒体时代特征的诚信教育改革策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高校可以采取以下四方面策略:

(一)扩大教育范围,建构诚信教育新媒体平台

新媒体时代,高校加强诚信教育就必须顺应时展趋势,积极建构有关诚信教育的新媒体平台,最大程度地扩大诚信教育的范围,从而提升诚信教育的影响力。首先,高校要狠下功夫、认真分析各类新媒体的优势所在,充分利用广大学生最常用的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及其在大学生中的吸引力,将传统的线下诚信教育延伸到线上,从而扩大诚信教育的范围。高校相关部门一方面要做到在全校范围内积极推动诚信教育的协同式全覆盖。例如,高校可以鼓励思想政治教师积极开通微信公众号,开辟诚信教育专栏,每日定期推送生动鲜活的诚信小故事,并主动发起诚信话题的讨论,引领诚信的价值导向,让大学生在无形中受到诚信道德的滋养。[5]其次,高校要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为依托,努力营造诚信的校园文化。例如,高校可以利用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大力宣传诚实守信的榜样模范事迹,并制作成最受当代大学生欢迎的微电影、微视频等,让大学生在生活化的、平凡无奇的故事讲述中感受诚信美德的伟大。最后,高校还可以邀请诚信道德模范,在新媒体的云端平台上,与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一起进行视频座谈,围绕诚信教育主题,就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与学生展开多方访谈与互动,让大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身边诚信道德模范的感染,激发大学生内心深处的诚信意识,将诚信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创新教育方式,占领诚信教育的新媒体阵地

新媒体高度发展的时代,高校加强诚信教育就要着力于创新教育方式,转变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以占领诚信教育的新媒体阵地。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运用新媒体,开展灵活多样的失信警示教育活动,可以在自己的新媒体平台上经常发起一些失信行为的话题讨论,将其作为反面教材,让学生对照自身言行,深化反思,从而提升诚信教育的实效。例如,思想政治教师可以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平台上定时一些当代大学生中时有发生的考试作弊、学术不端等事件,以此为话题,在全校范围内掀起大学生的讨论与反思,引导大学生以反面教材为鉴,对照并反思自身是否存在失信行为,进而指引大学生诚信做事。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还要在新媒体平台上及时回应学生关于诚信教育的疑惑与问题。例如,教师要随时关注自己的公众号平台的留言情况,密切关注大学生有关诚信教育的所思、所想、所感,及时解答大学生心中的疑惑,积极开展正面引导,让大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真、善、美,让学生愿意从灵魂深处认同诚实守信的深刻内涵。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在新媒体平台上积极转发有关诚实守信、恪守承诺的新闻热点故事,传播诚信的正能量,积极营造诚信的氛围,倡导全校大学生强化诚信意识,践行诚信精神。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微博、微信公众号平台上,定期开展诚实守信、恪守承诺的专题诚信教育活动,进一步加深大学生对诚信为本、承诺是金的深刻认识。[6]

(三)完善新媒体监管,营造诚信的校园文化

高校加强诚信教育,在灵活运用新媒体的同时还要完善学生端的新媒体监管,努力营造诚信的校园文化。首先,高校要成立专门的互联网信息监控部门,负责全校学生新媒体信息的监控。该部门要积极引进最新的互联网监控技术,随时掌握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大数据,及时关注大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上和传播的信息内容,生成大学生新媒体诚信档案,为下一步思想政治教师开展大学生新媒体的一对一监管提供便利条件,也为营造诚信的校园文化奠定坚实基础。其次,思想政治教师要结合大数据技术生成的大学生新媒体诚信档案,准确地掌握每一位大学生诚信意识及其行为,有针对性地深入大学生中,就平时新媒体的使用与大学生展开亲切交流,了解大学生对于当前新媒体信息环境的看法,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当前良莠不齐的信息环境,倡导大学生从我做起,理性冷静地表达情绪,积极净化新媒体信息环境。最后,对于大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上有代表性的诚信和失信行为,高校要做到奖罚分明。对大学生诚实守信的行为,高校要及时褒扬,而对违背诚信美德的行为,高校要及时惩戒。让所有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诚信精神难能可贵,鼓励全体学生继承和发扬社会主义的诚信价值观。当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背景下,各类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极大地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然而,面对新媒体环境中鱼龙混杂的海量信息,各高校应果断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依托最受大学生欢迎的新媒体全面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深化大学生对诚信观念的认同,最终内化为大学生自觉的道德追求。

作者:黄俊鹏 汪一丁 单位:浙江水利水电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