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在高校创业教育开展如火如荼的今天,我国创业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在艰难探索的过程中也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不可否认的是,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体系尚未完善,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本文在梳理和介绍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历史和内容的基础上,着眼于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的问题,浅析创业教育的课程观、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教材开发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我国高校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提出了创业课程模块渐进式教学、“全面普及———个性化发展”两个课程体系建设原则。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一、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创业教育最早诞生于美国,以百森商学院、贝勒大学和哈佛商学院为典型代表。发展至今,美国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相对完善,据统计,截止到2010年,开设创业教育的美国高校已超过1700余所。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模式主要分为聚焦模式和普及性的创业教育课程模式两大类,聚焦模式与普及性创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区别在于课程面向的对象,课程仅面向管理学院或者商学院学生的即为聚焦模式,以培养专业化的创业人才及培养创业教育师资和研究者为目标,如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等。课程面向全校师生则为普及性创业教育课程模式,普及性的创业教育课程模式又可分为磁石模式、辐射模式和混合式3种。磁石模式,课程面向全校学生由管理学院、商学院、工程学院开设,特点是跨学科、高度化的中心聚焦,如麻省理工学院。辐射模式,课程同样面向全校学生,但由多个学院分别开设,特点是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科系的特点和需求自行培养,其中较为代表性的是康奈尔大学。而将上述两种模式融合进行的就是混合式,特点是可以在不同阶段采取与之相应的合适的课程模式,更有利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同美国相比,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起步较晚。2002年4月,教育部在九所高校进行创业教育试点工作,此举为当下的高校普及创业教育的进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和研究,为创业教育的全面开展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清华大学的“创新环”模式,最早在经济与管理学院开设了创新与创业研究方向,开发了相关的专业课程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创业者”量身定制了一套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模块化的设计的优点是可以根据“创业者”不同的素质、知识以及能力等的需求来选择不同的学习模块自由组合。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其他七所试点高校则采用的是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大学生挑战杯大赛等课外创业活动)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实施创业教育,并建立学分制或相关创业资格认证体系。作为创业人才培养的“摇篮”———高校,肩负重任。如何建立并完善一整套科学有效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目前培养创业型人才的重中之重。

二、我国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创业教育虽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绩,为高校整体课程体系注入了活力,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业素质的人才,但是我们应该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高校创业教育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一)课程观定位不明确

虽然当下我国高校对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方兴未艾,热情高涨,但是绝大多数高校没有将其课程纳入到学校统一的教学计划之中,这意味着创业教育课程在高校的整个大的课程体系中处在边缘甚至于。这样的课程观阻碍了高校创业教育的成效和深入。目前,我国高校创业类课程还停留在国家规定的公共基础课,处于通识教育阶段,针对的学生主体为大一、大二的学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程数量很少,可以用“内容杂、结构乱、质量差、地位低”来总结。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在整个高校的课程体系中定位模糊,且只占据了一个狭小的空间,这是创业教育在高校尚未受到足够重视的体现。总之,创业教育课程观在高校还没有很好树立起来,致使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课程内容和结构不当

课程的内容决定了培养出来的人才的层次,从这个角度来看课程内容建设在整个体系的构建中起到了核心的作用。创业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课程内容应该避免出现功利化、形式化、简单化倾向。但事实上,很多“创业”课程名不符实,创业精品课程数量少,课程资源共享程度低,是当前创业课程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许多创业课程教学内容多以理论讲授加案例,忽视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一课堂教学内容和第二课堂不能很好接洽,导致创业课程整体品质、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这些问题都是因课程内容和结构不当引起的,导致创业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难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三)教材开发力度不足

有资料显示,我国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创业基础》教程仍在高校的创业教材中占主导地位,导致大部分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内容高度相似。约1/3的高校的创业教材以KAB(了解企业)教材为主,不足5%的高校是自编教材,由此看来我国创业课程教材亟待丰富。同时,目前的创业教育教材以通适教材为主,而在专业教材中渗透了创业内容的即专业创业教育教材不足2%,创业教育教材严重缺乏多样性和专业性,直接影响了创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针对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问题的对策

(一)确立正确的课程观

目前我国创业教育课程的定位还不是十分明确,仍停留在指导学生毕业就业或创办企业的思维模式上,并且游离在整个大学课程体系的最。因此,在高校教师生中树立起创业教育课程观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提升创业类课程数量在学习课程数量中的占比;其次突出创业教育课程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之中的地位,并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到学分制课程中来;第三,提高创业教育的覆盖面,相对于我国的创业教育,美国的创业类的启蒙教育最早是从小学就开始实施的,创业教育应该贯穿学生学习生活的始终,而不应是“一刀切”,到某个年级段就停止了创业课程的教学。

(二)课程内容和结构合理化

对于创业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部分高校还集中在创业案例和创业理论上。这是因为该类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是以参加竞赛、活动,获取奖励、荣誉为主要目的而导致的。短期而功利的目标导致课程内容简单化、课程的安排随意化、授课的形式单一化。创业课程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结构设置,因为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过程,课程的设置应符合学习认知的客观规律。创业教育课程有三大模块,分别为:创业意识和素质、创业知识和技能和创业实践,三者是层层递进的关系。目前实施的创业教育课程主要是网上选课,所以很难避免学生主观选课造成的学习课程顺序的不合理性。所以高校应该避免创业类课程的全开放式的自由选课体系,在选课之前应该给予学生指导,让创业课程的学习由浅及深,提高学习效果。

(三)丰富创业教育教材

如同武器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一场战争的结局,教材的优劣也会直接影响到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目前我国创业课程教材缺乏多样性,内容单一,大部分为通适教材,与学科教学、专业教育融合度不高。为使创业教育教材更加多样化,首先应增加创业教育教材的层次性。通适性的创业教育教材只能作为入门工具,为基础创业课程服务。要让创业教育更进一步发展,必须要打破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的壁垒,不同的专业应开发出不同的、具有专业特色的创业教育教材。这样才能为培养出更高层次、更加专业的创业人才服务。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创业教育是紧跟时展的潮流甚至要超越这种时代潮流的,因而,创业教育教材极其注重时效性,必须保证较快的更迭速度,以适应时代要求。

四、建设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原则

教育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就需要考虑教育的接受对象,即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顺序、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特长才能等。这是从事高校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的依据和要求,在此基础上,我们至少要从以下两个大的原则进行课程体系的建设工作。

(一)课程模块渐进式教学

所谓创业课程模块指的是“创业意识和素质”“创业知识和技能”和“创业实践”三部分。三个模块层层递进,形象的说来,这三个模块组成了创业教育课程的金字塔模型,形成课程内容的三个维度。1.创业意识和素质课程的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提升学生的创业品质和让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道德规范。主要通过两种形式开设:一种是通过正式的课堂式教学或者采用讲座报告的形式讲授的显性课程,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讲座”等;另一种是以创业沙龙、创业大赛等形式在“第二课堂”中进行的隐性课程。另外容易忽视的是,校园内具有“创业”元素的环境与氛围也是一种重要的隐性课程,如景观雕塑、宣传标语等。2.创业知识课程开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创业的基本认知,以传授有关创业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主。作为学生创业的“启蒙课程”,创业知识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通识课程。创业技能课程是以创业知识为主干,与学生专业知识背景相结合而形成的“交叉课程”,如“创业经济学”“创业管理学”等。3.创业实践课程主要有创业活动课程和创业实务课程两种形式。创业活动课程是侧重于校园创业活动,主要实现的载体为创业活动课堂的“第二课堂”,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创业实践中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创业实务课程则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创业实战技能。学生可以借助创业实验中心、科技孵化园等平台,开展各类创业实训项目。这些课程的设置有特定的逻辑顺序,学生只有在修满上一个课程模块的学分考核合格之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这样的课程顺序,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避免课程结构的不合理造成知识的混乱等。

(二)“全面普及———个性化发展”

单单具备基本的创业意识和素质是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创客”的,“创客”更需要具有创业热情、个性和首创精神。因此“创业者”的个体差异不仅是先天存在的,更是成功创业所必需的。而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问题是创业教育过程中绕不开的,必须正视的客观存在。这要求在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时候,一方面要进行普及性的创业教育,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性而实施具有个性化的课程。全面普及和个性化的课程是在高校应该遵循分段进行,如在大一、大二阶段实施全面普及的课程,主要以基础性的创业通识知识为主。到大三学生则根据自己的条件和意愿选择个性化的创业课程进行学习。在这一阶段实施的主要为创业专业知识和创业实践方面的课程。

结语

需要注意的是创业教育并不是和其他学科泾渭分明的,恰恰相反,创业教育需要大量跨学科知识技能的融合、支撑。我们在进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切不可闭门造车,应该虚心向别人学习,紧跟时代潮流,密切关注时代对创业性人才的新要求,除此之外做好课程评估和课程保障体系切实让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载体———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小刚,潘敏仪.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析———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的启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5):56-58.

[2]黄兆信,赵国靖.中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作者:胡礼文 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