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产业发展论文:北京新航城进展规划探讨

产业发展论文:北京新航城进展规划探讨

本文作者:郭璟珅、胡赵征 单位: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规划咨询研究院产业所、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临空新城规划研究中心

随着我国航空运输业的飞速发展,以及首都机场航空运输能力的日渐饱和,北京新机场的建设迫在眉睫。2011年11月北京市政府、民航总局和军方签订三方协议,解决了制约新机场建设的重大问题,新机场的选址及建设方案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国家相关部委、民航部门及北京市政府等纷纷组织开展了新航城建设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北京市政府还专门成立了新机场建设前期工作领导小组,对新机场建设前期的主要工作进行部署,统筹协调各部门,确保新机场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按照规划,未来北京新机场将承担1亿人次以上的客流量,机场占地面积超过40km2。如何围绕新机场更好地发展临空经济,进而建设北京新航城将是规划工作者面临的重大挑战。综观荷兰史基辅、韩国仁川、迪拜国际中心等全球知名航空城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一个具有国家战略高度的、统一完整的综合性发展规划是推动航空城发展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北京新航城发展规划依据我国临空经济区(航空城)的规划体系要求,结合新机场及区域的特点,以综合性发展战略规划为指引,对战略定位、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生态建设和交通体系等专项规划展开研究。

战略定位是北京新航城本质特点的体现,也是其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引,在发展规划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北京新航城的定位研究中,详细分析了世界航空城的典型案例,剖析了新航城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背景下担当的角色,总结出新航城在未来发展中应承担的角色:不仅是世界交通枢纽,更是以拥有科学有序的产业体系、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优美舒适的生态环境及中西结合的时尚氛围为特色的,世界科技、信息、资本、人才、物流的枢纽,以及中国对外交流的门户和区域发展的增长极。为此,从国家战略层面考虑,新航城的定位为“世界枢纽、中国门户、区域引擎、生态新城”。这种宏大的战略定位承载着国家的战略意图。新航城的建设发展将对“首都经济圈”乃至整个京津冀地区产生重大影响,在促进区域经济、城镇化、社会事业及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新航城产业发展的重点是解决临空经济区产业“发展什么、怎么发展”的问题。“发展什么”重点解决产业体系、产业定位、产业发展类型和发展方向等方面的问题,其中,产业体系的构建是重中之重。新航城产业发展规划须充分依托枢纽机场,重点发展临空产业,并结合国家战略及区域自身特点,发展国家和区域战略导入的特色产业,从而构建既能体现国际化、高端化特点,又有鲜明的临空指向性和区域特色的科学合理的产业体系。新航城产业发展主要在四个产业领域展开,分别是枢纽机场自生产业、典型临空经济产业、世界城市战略产业和都市生态配套服务产业(表1)。“怎么发展”重点解决新航城产业提升和产业发展时序的问题。通过实施高端化的国际产业发展、产业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综合服务平台构建、产业与文化驱动发展等措施来提升新航城产业的竞争力。新航城产业发展时序结合新机场的建设进程及北京世界城市整体战略部署,从初期的临空典型产业、衍生临空产业到形成成熟的产业链集群,进而发展壮大新航城,从而使得新航城临空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在新航城产业发展规划中,特别注重从全局出发,整体把握新航城在京津冀经济圈中的功能定位,协调与区域特别是北京与河北环首都经济圈的产业分工,形成良好互动。积极发挥新航城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新航城产业、人才及经济向区域实现“正外溢”,在更广泛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上与其他区域实现产业联系与协作,营造新航城与区域双赢的发展环境。

根据临空经济不同单元与机场之间联系紧密程度的不同,不同产业在机场周边空间中表现为不同的区位选择,使得产业空间布局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圈层结构特点,通常包括四个圈层区域,即空港区、紧邻空港区、空港相邻地区与空港交通走廊沿线区、辐射区。但该结构图2北京新航城空间布局结构图3北京新航城功能分区会随着机场周边交通干道及自然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和变化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从而形成圆形模式、偏侧模式、线形模式和星形模式等不同的空间分布形式(图1)。新航城的空间布局规划遵循航空港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发展临空经济为基本要务,结合产城融合、建设生态宜居新航城的理念,合理地将临空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提出了“一核、一轴、环状组团”的“中”字形新航城空间发展战略空间结构,形成了“点轴布局、星状模式、圈层结构、组团发展”的空间布局模式(图2)。“一核”,指新航城中心城区,包括新机场以及新机场北侧的临空产业区、保税加工区、航空物流区、国门商务区、国际居住城、榆垡镇和礼贤镇。“一轴”,指北京南中轴,通过新航城的建设,加强北京南中轴的世界城市职能—国际交往职能、文化与传媒职能、国际性金融职能、国际性商贸职能和洲际交通枢纽职能。“环状组团”,指围绕新机场,按照职能分工合作建设的多个组团,包括庞各庄镇、安定镇、魏善庄镇、广阳区、固安县、永清县、霸州市和涿州市等。在具体空间布局上,北京新航城临空经济区既要立足产业理想布局,又要坚持区域统筹,强化北京与河北区域的联动与协调发展。根据各产业对机场的需求程度以及区域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分工,在整个区域内进行合理的功能布局(图3)。

当前,全球低碳生态发展渐成趋势,机场作为一个高碳排放的区域,应在保证“发展是第一要义”的前提下,提高区域的生态容量和碳汇能力,建立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从机场运营安全及新航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新航城发展的制约性因素不仅包括机场噪声、电磁环境保护和鸟害防治等诸多方面,还包括基本农田、河流水系、绿地走廊、林地和湿地所构成的生态环境。这就要求新航城的建设要坚持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重,遵循“低影响开发”的理念,维护区域生态基础设施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为此,本研究在新航城区域生态环境本底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新航城发展的资源环境禀赋,并依据生态适宜性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区域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图4)。首先,在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底线的基础上,提炼生态敏感要素,进行生态敏感区划分,对生态网络进行连接修复,尽量拉长生态网络长度,以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在保证现状廊道和斑块连通的基础上,将新航城划分为禁建区和功能区。其次,在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建立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新航城功能区的生态格局,建设生态新航城。通过类比目前国内较具示范意义的生态新航城,以及根据国家对于生态城市的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新航城建设用地与生态城市用地比例的关系,在满足生态资源承载力的要求的情况下,进行新航城建设用地的选择。最后,在新航城建设用地内,采用生态、低碳的规划设计策略和技术方法,创建以人为本的生态宜居城市,如基于TOD创建紧凑的城市形态,建设步行优先、多功能混合的邻里社区,优先发展自行车网络等慢行交通等。

新机场建成后,将与首都机场构成双核模式,成为“首都经济圈”区域与国际接轨的重要空港枢纽,满足北京地区未来航空运输业的发展要求,并为全国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提供航空客货运输服务。为此,新机场规划将统筹考虑其与北京城区及河北部分地区的交通联系,建设新机场与北京主城区、亦庄等周边市镇以及河北主要城市间的快速交通网络,并构建与京津冀主要区域连接的区域性快速通道。此外,新机场将打造航空运输与铁路、轨道、公路等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实现航空、铁路、公路等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便利换乘、无缝衔接,成为一体化交通枢纽建设的典范。通过新机场航空枢纽及一体化交通体系的建设,将极大地完善“首都经济圈”的航空网络体系,提升区域内部的协作度,增强北京、天津等核心城市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从而有效提升该区域的国际影响力,增强该区域对各类世界组织、企业及资本的吸引力。

目前,我国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在深度和广度上加强研究。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与其他规划不同,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其涉及面广、专业性强,需要各专业和相关部门从项目初始就参与到规划中,协同工作,并需要将机场、临空经济区甚至整个区域环境作为一个整体,通过综合性规划对临空经济中各个要素之间以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既体现高度、广度,又体现专业深度和可操作性。北京新航城临空经济区的发展规划研究,是突破传统规划路径的全新探索,更是对临空经济区整合规划体系的一次有效尝试,验证了“产业主线、交通先导、规划引领、空间探索、生态支撑、专业配合”整合规划路径的合理性,体现了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前瞻性、系统性、科学性和适应性,为今后我国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的编制及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