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电视综艺与中国戏曲艺术结合研究

电视综艺与中国戏曲艺术结合研究

【摘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流传至今的优秀中国戏曲作品,彰显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创新的精神,堪称中华民族之宝藏。但是由于现代综艺节目与电视剧、电影的冲击,戏曲艺术仅为小众的人们所喜爱。本文通过对戏曲艺术与电视综艺初期结合的考察以及分析戏曲频道对戏曲的规划,从而阐述了两者结合时的理念以及需要注意的一些方面。希望能够为发扬中国戏曲艺术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电视综艺;中国戏曲艺术;结合;探寻;戏曲频道

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中国戏曲艺术占据着一席重要的地位。戏曲艺术十分博大精深,从发展初期就引得人们十分痴迷。戏曲艺术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位名家的诞生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来锻炼提高自己的技艺,在戏台子上露面的几分钟也许就是戏曲演员在后台十几年的功力。因此,很多投身戏曲艺术的演员都是自小就开始学习“唱、念、做、打”这些基本技艺,戏曲学习通常是一份终身的事业,戏曲演员们为戏曲事业投入了自己一辈子的精力。

一、中国戏曲艺术悠久的发展以及与电视综艺的初期结合

“戏”和“曲”是中国古代戏剧的两大部分,因为戏与曲的结合,故而也被称为“戏曲”。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以及明清传奇,之后近代才形成的京剧还有其他地方戏曲的传统剧目也含在里面。中国戏曲真正的萌芽期可以被追溯到先秦时代,《诗经》之中的“颂”这部分以及《楚辞》里面的“九歌”是古代用来祭奠神灵时歌舞的唱词,这就是戏曲的开端。在中唐之后,戏曲艺术被越来越多的人追捧,因此戏曲在这段时期得到了跨越性的发展,戏曲艺术渐渐形成了具体的样貌。元代是戏曲真正的成熟期,那时戏曲风靡大街小巷,“杂剧”更是被后人拿来与唐诗宋词相提并论。元代“杂剧”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宋代时对“杂剧”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以及金代时产生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直至明代,戏曲迎来了自己的传奇时代。明代中期,大量优质的戏曲作家和经典剧本纷纷涌现,其中汤显祖成就颇深,不仅编写的“临川四梦”这四篇戏曲剧本被誉为经典之作,《牡丹亭》更是广为人知,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而且还被翻译成各种外文,流传向世界。随着时代的变迁,艺术形式百花齐放,戏曲艺术的传播模式必须要进行创新,跟上时代。在这个新媒体不断涌现、搭载互联网传播时代,电视依旧是中国当下人们观看视频的主要载体。就电视剧栏目的观看频率而言,传统戏曲艺术与电视真正的结合是在半个多世纪前的1958年,历经了多年的发展与创新,传统戏曲在电视上的播出形式由最初期的节目化转换为栏目化,最后演变成频道化,这样一步步的拓展,也从侧面看出国家对于传统戏曲艺术的推行。尽管在最大程度上让传统戏曲回到现代人们视野,可小众的现状并不乐观,但是国家依然坚持对传统戏曲艺术的发扬,使得不论是中央上的还是省级的电视台都在尽自己所能来对传统戏曲节目进行各种各样的探寻。

二、CCTV11对戏曲题材的规划

CCTV11是在2001年才成立的,经过了为时17年之久的不断探索创新,该频道的栏目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其中包含了戏曲直播、转播、经典欣赏、知识普及以及专栏报道等,同时,戏曲频道也有将综艺节目与传统戏曲相结合的规划。《一鸣惊人》和《过把瘾》这两个栏目是戏曲频道主打的栏目,《一鸣惊人》旨在引导群众去关注地方戏曲,以及使得他们更加了解地方戏曲,所以该栏目主要是以团体比赛为主体的,立足于民间。而《过把瘾》则是将目光投入到戏曲迷们的生活,让他们也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又属于自己的舞台来展示自己,从而实现自己一直以来的戏曲梦想,同样为了迎合时代,这则栏目也是历经了多个层面的创新以及整改。要让一群对戏曲不感兴趣的群众来了解戏曲从而引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喜爱,这离不开综艺节目。因为人们对综艺节目是十分感兴趣而且有一定了解和认知的,就大众传播的理念来说,将人们由一个自己了解的方面进入,再在其中引入新的知识和信息这才是在群众中传播新事物的最好方法。因此对于电视综艺与传统戏曲结合创新的理念来说,一定要立足于戏曲本身的精华以及优质的传统文化,再去进行那些创新和贴合观众。在创新过程中,一定要切忌一味地迎合观众的审美观和体验,将传播传统戏曲艺术这个本源抛掷脑后,导致本末倒置。故而就这方面的节目创作而言,对于制作人员的要求是极高的,其必须要一方面顾及到观众的体验以及接受程度,另一方面又要制作出优质的节目,在口碑方面和收视率方面都要牢牢抓住。

三、戏曲与综艺相结合需要注意的方面

传统文化虽然有许多精华值得人们大力发扬,但是这其中也蕴藏着一些与时代不契合的东西,比如一些宣传敬畏帝王的奴性思想,还有一些迷信的老旧思想都与现代这个社会不相融,尤其是在《武家坡》这一剧目中宣传的男尊女卑思想,歧视女性并且还带有一些侮辱意味,这必然是会被当下的年轻群体所排斥,最糟糕的是,因为这些剧里宣传的与当代社会不是同一轨线的思想理念可能会引起群众对传统戏曲的误解甚至是反感,从而更不利于传统戏曲艺术的传承。同时,在一些地方戏曲上也要进行一定的删改和挑选,因为地方戏不同于一些正戏,里面更多地充斥着以丑为美的理念,甚至在剧目中还会添加一些不雅观的动作以及不文明的话语,为了传统戏曲艺术健康地发扬下去,在这方面,电视节目制作人应该做到尽可能地避免。同时我国当下的大量综艺节目都是从外国引进或者借鉴的,很少会自主创作出符合中国本土特色的综艺节目。若是想要将传统戏曲与综艺节目结合到一起,生搬国外的综艺节目进行套用是万万不可的。毕竟传统戏曲是中国独特的文化,外国的节目难以做到完全适配。

四、结束语

电视综艺与传统戏曲结合对发扬戏曲是有着极大帮助的,其中针对综艺化戏曲栏目的制作,一定要注意“名”与“质”,不要产生偏重现象。同时建立起民族的自信心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相信自己民族的力量,才能创造出完全属于中国国民自身的综艺栏目,从而使得综艺节目与传统戏曲达到最佳的融合。

【参考文献】

[1]陈颖.电视综艺与中国戏曲艺术结合之初探[J].新闻爱好者,2017(8):87-89;

[2]惠四凤.“圆”的艺术———中国戏曲审美特征初探[J].延安文学,2007(5):248-249;

[3]王军.浅析中国传统戏曲表演的艺术审美特征[J].戏剧之家,2016(16):34-34;

[4]宋凤丽.浅谈戏曲表演形式的审美特征[J].戏剧之家,2016(2):49-49.

作者:郭浩炎 单位:扬州广播电视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