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视剧艺术赏析范文

电视剧艺术赏析精选(九篇)

电视剧艺术赏析

第1篇:电视剧艺术赏析范文

【关键词】戏曲艺术;艺术情境;流行文化;戏曲元素

徽剧传统戏曲是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能够在舞台上再现作为艺术人物的客体与经典艺术情境。为促进现代戏曲艺术的发展,编导人员必须根据观众的艺术鉴赏需求,调整戏曲的场面构成,控制各类主要的舞台表演要素,革新表演套路,降低观众理解戏剧主题的难度。

一、现代戏曲文化的发展状况分析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戏曲文化受到西方戏剧、电视媒体、网络流行文化的冲击,传统戏曲的知名度下降,戏曲信息传播速度较慢,无法满足多数观众的艺术鉴赏需求,戏曲演出市场开始出现萎缩现象,全新的文化娱乐手段与信息化工具开始普及应用,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逐步走向多元化、丰富化的发展道路,传统戏曲的受众群体逐步缩减,观众减少,门票销售难度提升,观众市场的资源被电视媒体、网络新媒体平台分割,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民众的娱乐方式趋向于多元化,传统艺术的戏曲与现代观众的欣赏之间出现了障碍。现代戏曲必须融入信息化传媒体系之中,通过多个社会宣传渠道,投放高质量的戏剧节目,突出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不断进行探索和革新[1]。进一步促进戏曲与影视的深度结合,不仅能使戏曲艺术以影视的方式传播,同时还能把戏曲艺术更好地传承与保存下来,采取措施重点强化戏曲表演的影响力与社会知名度,创造更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二、戏曲电影化的主要路径与基本形态

(一)包含传统戏曲元素的影视作品

为弘扬、宣传我国徽剧戏曲文化,提升传统戏曲艺术的知名度,部分国内艺术家开始在流行的电影或电视剧中添加富有民族艺术气息、带有古典风格的戏曲元素,如唱腔、戏曲旋律,并在配乐中使用传统戏曲如昆曲、山东大鼓的音调,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欢迎与喜爱。个别国内电影、电视剧开始在传统戏曲故事中取材,在拓展创作思路的同时,让影视作品具备更为突出的艺术性与民族文化风格,让更多观众通过鉴赏影视作品中包含的各类戏曲元素,领会古典艺术文化的特殊魅力,以现代社会普通人的审美标准作为价值取向,满足了多数观众的艺术鉴赏需求,促进了戏曲的影视化发展进程。古典戏曲可借助更为现代化的信息传播媒介即影视作品发展自身,传播具备思想深度、富有内涵的戏曲表演要素与艺术元素,适应时代变化。戏曲影视化更能够让百姓从生活中去接受。在传统的大型剧场以及临时搭建的表演场所演出是单向性的、缺乏互动渠道的表演,仅能面向观众讲述完整的故事情节,无法给观众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2]。通过将戏剧元素融入现代社会的影视作品之中,可丰富影视作品的艺术主题与观众的审美渠道,此类影视作品可在不同场所、不同平台上播放,极大地提升了现代戏曲文化的曝光率与知名度,使其深入到每家每户,面向作为个体的观众灌输古典戏曲文化思想与创作理念,让更多的人去熟悉了解和喜爱戏曲,同时也传播了我国古典戏剧文化。

(二)包含完整戏曲节目的影片

通过制作涵盖多个戏曲节目的综合纪录片或摄像节目,可起到促进影视文化与戏剧文化深入结合的作用,推出全新的戏曲文化载体,迎合新时代戏剧媒体快速发展、数字化技术普及的时代潮流,能够让更多年轻的观众接触到祖国优秀文化。编导人员可使用摄像机摄录完整的戏曲节目表演过程,并做好后期的配音、剪辑工作,为舞台上戏曲演员的个人动作与造型添加特效,以更为逼真、现实的画面修饰整个戏剧节目,描绘出多头并进的故事情节,展现人物内心变化轨迹,提升戏曲文化对观众的吸引力。高质量的戏剧电影可极大地推动现代戏曲文化的发展,拓展戏曲文化的传播路径,丰富了现代电影艺术的类型,更好地传承、宣扬了古典戏曲文化。戏曲制作者将戏曲节目进行影视化处理的活动,渗透着导演与演员们对戏曲文化思想的深刻分析与理解,与传统的封闭式戏曲表演模式相比,经过影视化改造的戏曲节目能够面向观众展现更为详实的剧目文本、丰富的舞台表情与独特的表演动作。通过正确添加特效或配乐,可全面、立体地体现演员们多元化的情感和对艺术思想的领悟,将精彩的舞美装置、表演技巧、区域戏曲文化和剧作的思想蕴含呈现在观众眼前,满足了观众的审美期待,拓展其艺术鉴赏视野,促进了现代戏曲文化的发展与演化。

(三)电视戏曲节目

戏曲表演者可顺应时代潮流,在电视媒体上投放戏曲节目,与电视台进行合作,定期直播具备一定文化特色的戏曲表演活动,面向观众与戏曲爱好者推出包含不同类型戏曲表演艺术的高质量节目。电视媒体的受众规模较大,资讯投放量较多,戏曲编导人员可根据节目表演需求与观众的要求,对戏曲主题、艺术表现方式进行调整,播放包含广泛题材、类型多样的特色戏剧节目,降低观众的艺术鉴赏难度,例如针对鉴赏难度较高的京剧可使用纯正的普通话配音,用普通的电视剧电影的音乐去代替唱腔,扩展现代戏曲文化的受众规模。

三、现代戏曲电影化创作的缺陷与不足分析

(一)缺乏具备竞争力的精品戏曲节目

进入新时代以来,带有戏曲元素、包含丰富古典戏曲文化的影视节目获得了我国人民群众的喜爱,艺术界认可了这一复合型的艺术形式,在电视媒体上投放的戏剧节目质量较高,制作精良,吸引了大量青少年观众。然而部分戏剧节目的持续时间较长,例如《牡丹亭》《桃花扇》等戏剧节目完整演完需要消耗六到八个小时时间,只能由电视台的剪辑师进行分段切割处理,分成不同阶段播放,此类播放方式导致艺术感染力下降、无法形成突出的艺术氛围[3]。相对狭小的受众群体对于戏曲产量的需求,不能在短时间内促进整个戏曲行业走向影视产业化,戏曲进入影视作品、转化为电视节目只是扭转了信息的传播方式与演化路径,难以从根本上改变戏曲艺术热度下降、社会关注度不足的实际状况。

(二)表现手段单调,缺乏层次感

戏曲艺术在新时代演变过程中暴露出的结构性矛盾与缺陷,主要表现为门票销售量的快速下降和受众群体的缩减,体现了新一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与陈旧的戏曲表现形式之间的矛盾。为促进我国现代戏曲艺术的发展,戏剧编导人员应当从传统戏曲、现代戏曲、影视戏曲等入手,寻找贴近现代观众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力求创作出适应时代与人民需要的戏曲。现代徽剧戏曲文化存在表现形式单一,艺术渲染方式陈旧僵化,缺乏现代化修饰元素,仅能在舞台上再现经典艺术形象与情境,无法基于现实进行富有新颖性的艺术创造等问题。部分现代戏曲节目主动迎合庸俗的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思想潮流,缺乏独特的价值理念内涵,艺术鉴赏价值下降,导致观众大量流失。

四、戏曲电影化创作的路径研究

(一)把握戏曲特性,制作高质量戏曲节目

为推动我国现代戏曲艺术的影视化发展进程,必须调整节目制作方式,使用现代化的影视剪辑与制作技巧,将具备一定思想深度、风格突出的新剧目转化为影视节目,让电视传媒成为现代戏曲文化的载体,对戏曲进行影视化处理。编导人员可使用影视剧的创作手法,重构戏剧节目的制作流程,把握戏曲的民族特性与古典艺术属性,调整戏曲中不同段落的时空结构,让虚拟化的艺术表演转变为富有真实感与立体感的动作,缩减戏曲节目中唱腔的长度,压低表演成本,发挥影视化戏剧节目的特殊优势,遵守影视作品的创作规律,采用画面渲染、特效修饰、灯光照射等技巧,完成影视化戏剧节目的制作。戏曲文化工作者可以对传统优秀戏曲进行现代化改编,将一些现代元素融入戏曲中,从而最大程度上吸引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凸显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含蓄美、婉转美,保证影视化戏剧节目的主题、表现手法、内涵能够深入契合古典戏曲文化精神。

(二)建立数字化戏曲节目资源库

为促进我国现代戏曲文化的发展,给戏曲编导人员创造优良的艺术创作条件,可着手建立包含各方面戏曲表演资源与多种形式的创作素材的数据库,保证此类戏曲资源库中包含不同形式的数据与资料,如文字、访谈视频、节目表演录像、动画等[4]。戏曲编导人员可在线登录网站并搜集自身需要的戏曲资源,查询研究现代戏曲艺术的学术著作并加以分析、研究,拓展自身的创作路径,采用最新的艺术表现手法。戏曲数字化资源库可通过常用通信软件或本地局域网连通其他用户所使用的数据终端,传输海量的行业信息与数据。

(三)革新戏曲表达方式

为面向新一代观众展现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特殊魅力,戏曲节目编导人员必须在戏曲中融入西方戏剧艺术表现技法,采用全新的艺术理念表达手段,在西方式的音乐剧舞台上呈现我国传统戏曲创作理念与思想,突出戏剧表演的艺术性。编导人员可用时下的眼光去分析、研究、编辑历史剧或其他类型的古典戏曲剧目,而针对新创作的现代戏剧节目,可在其中融入现代人普遍持有的人本主义观念与艺术思想,使之带有较为鲜明的时代气息。拍摄场所也应将演播室的人工舞台与外景地实景拍摄相结合,在弘扬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将戏曲知识潜移默化地灌输给新一代观众。通过革新戏曲表达方式,可推动现代戏曲艺术的发展,为编导人员提供宽广的艺术创作空间。

五、结束语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戏曲创作与表演的具体环境,为促进戏曲电影化创作的发展,编导人员应当不断进行探索,革新艺术表现形式,借助电视媒体或互联网等传媒平台,传播先进的戏剧表演理念与创作思路,使古老的徽剧传统戏曲艺术紧跟时代步伐,为保护和传承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作出贡献,为开发更新的戏曲传播样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付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影视剧艺术创作中的作用[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9,(9):298.

[2]黄健君.影视配乐中戏曲音乐元素的运用与传播[J].当代电视,2019,(9):49-51.

[3]章新强.影像戏曲元素化传播的现实需求与对策[J].戏剧之家,2019,(14):204-206.

第2篇:电视剧艺术赏析范文

针对大学生的美育教育近年来已经为国内多数高校所重视,各种普及型艺术教育形式的选修课在高等院校中纷纷展开。人们认识到,这些普及型艺术教育课是高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明显作用。据了解,目前国内各高校所开展的美育课程设置基本是基于自身软硬条件来设置,其中包括:音乐、舞蹈、绘画、书法、欣赏等主要内容。笔者在专业教学之外,也参与了针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课程――影视欣赏教学。我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属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视欣赏教学,具有不同的意义。发现相对于绘画、舞蹈和音乐教学,它作为一门以视觉为主。声、乐、画和思想性、人文性合一的综合性艺术的欣赏教学,其视觉和心理时空的蒙太奇特性及综合感染力更能触动人的心灵,使它能够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比“静态”的常规教学所传达的认知能更自然地为青年学生所接受。并且能够在潜移默化和情感交融中引导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追求和文化品质,是素质教育环节中非常有效的形式之一。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大学生影视欣赏课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影视艺术欣赏最能适应大学生认知特点。影视艺术欣赏,是指人们在观看影视艺术作品时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和认识活动。它是以镜头为媒介,通过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丰富的社会生活场景,作用于观众的感官,引起人们的爱憎、悲喜、同情或反感,从而使观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启发和教育。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思想水平和艺术修养,对影视艺术作品作出或褒或贬的评价。影视艺术的欣赏,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银屏上成功的艺术形象,感人的生活画面,会把观众带进一个生动的、具体的艺术境界中去,使观众产生联想,并受到感染。因而影视艺术的欣赏实际上是艺术家与观众之间思想感情的交流,也是影片的精神内涵与观众的实际生活体验之间碰撞和润化的过程。欣赏者常常在艺术家创作的基础上,进行情趣的体验,对艺术作品再一次进行充实和补充。它的认知规律是观众的生活经验越丰富,文化修养越高,知识功底越厚实,欣赏的水平就越高。实际上,影视欣赏过程是能够激发每个人独立的思考和感悟的过程,多数大学生在影视欣赏中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影片主题相关的现实意义的理解上。以及影片中人物与社会的复杂关系的理解上。通过影视欣赏能够使平凡生活中的人感受到来自影片中典型生活所带来的触动和思考,也能使平凡生活中的人接触到影片中风格化和动态的艺术语境的熏染。而这些又都是大学生所关注和认识所及的。可见,影视艺术欣赏对于大学生审美修养及深度思维的养成是有巨大帮助的。

其次。对于大学生影视欣赏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可忽视。在大学生美育中,影视欣赏课以其特有的内容形式受到大学生的欢迎。我们要注意到,在通常的影视欣赏过程中,观众往往不知不觉地被银幕和荧屏上的剧情所吸引,使自己置身于影视剧描绘的天地之中,产生感情和思想上的共鸣的现象。这种共鸣对于一些涉世不深的青年大学生来说有时是不辨是非的。组织影视艺术欣赏之前,教师除了对影片艺术特点、导演及演员的艺术风格,后期技术等加以分析外,还要有意识的对影片中社会、文化和思想上的因素加以分析和引导,避免影片中的消极面对学生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而使这种共鸣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使影视欣赏课达到应有的效果。还有就是在影视欣赏中,部分学生容易对那些剧情以外的表层的东西所吸引,如:服装啦。演员的外表啦,男女关系情节等。而不对影片的艺术表现和深层意义加以注意,这也达不到影视欣赏的目的。所以,把对大学生的影视欣赏教育纳入美育教育是必要的和明智的,这里面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是很重要的。

另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影视产业空前的繁荣,利用业余时间观看影视剧已经发展为百姓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上各种影视作品非常多,人们对影视的选择面拓宽了,老百姓的业余精神生活也丰富了。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最典型的就是目前在国内影视剧市场,其实主要是电视剧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水平不高的无厘头的影视产品,可这些缺少深度的电视产品却非常卖座,以致于一些颇有振兴中国影视剧事业抱负的影视人成了无源之水,对我国民族影视发展所产生的后果可想而知。查找根源,老百姓文化水平偏低,欣赏水平不高是根本原因。要扭转这种局面,我们的教育和引导应从认识水平较高的大学生开始,然后再由他们去影响社会。这正是我们在大学生美育教育中开设影视欣赏课的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影视欣赏的课程定位与内容选择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而我们伟大的领袖和导师同志更主张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怎样在大学生美育中将影视欣赏教学与大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特点有机结合起来。是我们进行课程定位的主要依据,也是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的前提条件。

首先,这堂课要清楚我们不是面对具有专业水准学生的电影专业教学,我们只是面对普普通通的文理科为主的大学生,他们平常所学的专业大多与影视艺术无关。我们的教学是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我们不需要给学生去讲更多高深的专业和理论知识,而只需要让他们懂得对于自己喜欢的影视作品怎样欣赏和为什么欣赏就够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其次,根据青年大学生的特点。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择特定题材的优秀影视作品也是课程取得好的效果的重要因素。歌德曾说过:“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养成的。”我在对普通大学生的影视欣赏授课中,更倾向给他们推介一些由中外文学名著改编的优秀影视作品。我觉得这些影片对大学生是比较恰当的,如:雨果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夏洛蒂・勃朗特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简爱》:司汤达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红与黑》:伏尼契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牛虻》艾米莉・勃朗特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呼啸山庄》,还有大家熟悉的国内名著所改编的《青春之歌》、《林家铺子》、《茶馆》、《城南旧事》等优秀电影作品。这些影视艺术作品所依据的原著都是大学生平常十分珍爱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现在以影视艺术特有的形式。将特定历史时期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内涵和不灭的人文情怀生动的展现在喜爱它的学生面前,用其声、画结合的蒙太奇效果 感动和融入我们青年学生的精神世界,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净化心灵,提升审美境界的作用,也起到了激发大学生深入了解和重温文学名著的兴趣和作用。

除了有计划的介绍由名著改编的影片的同时,还可以适当的向大学生推荐一些反映我们民族精神文化的优秀影片,例如:欣赏体现中国文化反思题材的优秀影视作品,《红高粱》、《黄土地》、《霸王别姬》、《活着》等。反映典型人物题材的优秀影片《》、《焦裕禄》、《张思德》等。还有近期推出的一些优秀的影视连续剧。例如《雍正王朝》、《康熙王朝》等。这些优秀的影视艺术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影视艺术家高超的艺术表现和艺术风格,也具备了较深刻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含义,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这些都可以成为大学生影视欣赏课的的选择对象。

三、大学生对影视作品鉴赏的基本途径

影视艺术是一门充满魅力的艺术形式。严格说来,它是融合了文学、绘画、摄影、戏剧、建筑、音乐。以及声、光、电、色彩等一系列艺术因素和科学技术成果,是综合性、表现力和审美价值很高的艺术形式,也是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艺术形式。所以,影视欣赏有充分理由成为提高民众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实,在大学生美育中影视欣赏也是最受学生们欢迎的学习形式。在影视欣赏教学中明确影视的鉴赏方法,系统分析影视的各种表现手段、意蕴和风格,是连接影视艺术与大学生审美理解的桥梁。因此,通过什么途径让学生对影视作品进行有效鉴赏是值得我们认真探索的。

首先,要使学生对所欣赏的电影情节有一定的理解。这一部分要求鉴赏者成为影片审美主体。这就要求鉴赏者既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还要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对影视作品中生动的艺术语言和较深层次的社会关系能够辨别,可以评价。从这一角度看我们的大学生是有较好条件的,他们大多都对社会、人生有一些看法和感悟。也都读过不少书,理解能力是他们的优势。在影视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影片审美模式、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命运,以及影片中主要关注点等环节向学生做以介绍,供学生在鉴赏过程中参考。

其次,要使学生对影视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段有一定的认识。“‘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不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影视艺术的鉴赏同样是这样的道理”。要欣赏和理解影视艺术,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蒙太奇。蒙太奇一词是法语译音,原为建筑学上的一个常用术语,意思是装配、构成。在电影艺术中,它是构成方法与构成手段的总称。它不仅指镜头的衔接,更重要的是对电影的各种组成要素:时间、空间、运动、画面、音响、表演、光效、色彩、节奏等的组织和综合,这个过程能充分考验电影人的艺术智慧,在电影中至关重要。韩国的电视连续剧《大长今》中就是运用镜头的快速闪接,再加上欢快富有节奏的音乐,演员的表演和光效及色彩,使非常普通做饭的场面变得精彩悦目,使人印象深刻。蒙太奇手法在影视艺术中的重要性还包括,它可以完整地叙事,可以抒情与写意。可以表现同时的动作…等等。这些是需要大学生在影视欣赏中认真感悟的,也是大学生影视欣赏教学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影片欣赏及时向学生介绍片中的声音、细节、色彩、服装、长镜头,开头、过渡和结尾等相关手法和用意,以帮助学生理解,起到引导的作用。

还有,是要使学生对影视艺术的风格有一些了解。风格是艺术作品的独特风貌,是作品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所呈现出来的艺术特征,它又是艺术家气质、修养、个性的产物。对影视作品风格的鉴别和认识,可以使大学生更好的把握电影的脉络。对于导演和演员的艺术表现和用意拿捏的更准确,有利于艺术审美观的养成。我们在大学生美育的影视鉴赏中要向学生介绍的风格类型有两种:

一是导演风格,主要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分析怎么区分导演的风格。区分导演风格主要有两个方法:1、从影视题材的选择上分。2、从影视表现的手段上分。如果从影视题材的选择上分。徐克拍的大多是影视作品都是中国武侠片,如:《黄飞鸿》《新龙门客栈》《七剑下天山》等。因此,可以将他理解为中国武侠片导演。如果从影视表现的手段上分。王家卫是一个风格独具且勇于创新的大导演,在王家卫电影剧作中的人物情感,仿佛都在沟通上发生故障。感情都消失了,只剩下纯“耗尽”的状态。在他的影片《东邪西毒》之中,盲侠静看着血从他自己的喉咙喷出,毫无半丝情感。而且他的影视剧中所表现的人物大都体现为无根性,给人以纯粹和升华的时空感受。第一种方法对普通大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掌握,第二种方法掌握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我们的学生平时要多看。多比较,养成善于总结的习惯。

第3篇:电视剧艺术赏析范文

[关键词] 影视艺术;特性;审美;策略

影视艺术作品是由各种艺术要素组成的多维层面的综合体,从某种意义上讲,影视艺术鉴赏体现的只是观众对影视作品某些层面某些因素的选择。高水平的影视艺术鉴赏者可以鉴赏多个层面、关注到诸多方面和诸多因素,但不可能选择和鉴赏所有层面和所有因素。作为影视鉴赏的影视片,其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可以说是编、导、演、摄、录、美的各个部分,再以各部分为切入点进行细致分析和研究,具体体现在文学观念、美学观念、整体结构、艺术特征、技术处理及民族风格上。

一、影视艺术的综合性

影视是一门年轻而又现代的艺术。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仅综合了各种艺术的元素,同时还形成了有别于其他艺术样式的独特的艺术特性。了解和把握这些特性,无疑将有利于提升我们感悟影视艺术魅力的审美能力。

(一)影视是艺术和科技的综合

纵观影视艺术的发展史,不难发现实际上就是一部影视科技的发展史。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传统摄影到电脑动画,每一步发展和飞越都与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拟音、数字式录音、变焦组合镜头、高科技仿真技术等新成果的诞生都是影视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科技的进步,为影视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并不断开拓出影视艺术新的表现领域,丰富了其表现能力。据介绍,美国的皮克斯、梦工场、蓝天工作室等动画界的领头羊,无一不是依靠自主研发的动画渲染系统软件而获得稳固的领先地位。由于三维技术研发的长期积累,这些公司将3D动画迅速转换为立体电影可谓驾轻就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肖永亮在电影科技论坛上介绍说,世界电影史上票房前几名的影片,《阿凡达》《泰坦尼克号》《指环王》等都成功运用了大量数字科技。

(二)影视是多种艺术元素的综合

影视从文学艺术中学到了表现复杂社会生活的叙事手段,在绘画、建筑和雕塑中学会造型结构和技巧。在音乐艺术中学会在时间流程中展示各种音效的节奏感,从戏剧中吸取它通过调动系列影视手段展现的戏剧冲突,同时还吸取了戏剧演员的表演艺术特长等。影视艺术是集造型、表演和语言等艺术诸因素于一身,并包容摄影、剪辑、录音等的新艺术。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这部动画片进一步开拓多种综合艺术元素的才能,有意识地尝试将公众对动画的认识引领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二、影视艺术的视觉性

影视是一种视听结合的艺术,它所调动的一切手段,无论是文学的、绘画的、建筑的,还是音乐的、戏剧的或者是蒙太奇手段,目的都必须是创造出鲜明而生动的视觉符号。影视视觉造型性的核心因素是画面构成的造型,画面是构成影视的基本单位,是影视的基本语汇。

(一)影视艺术的视觉性特点

影视可以通过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影视的视觉性中的一大特点。在戏剧中,也可通过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但由于观众与舞台的距离和视角相对固定,因此有很多限制。为了让后排观众看得更清楚,演员的肢体动作往往有些夸张,而有些细小却又极其重要的动作,观众稍不留神就忽略了。

如在朝鲜影片《卖花姑娘》中,双目失明的妹妹在得知母亲死去时,从外面回来连跌几跤,跌散了药包,最后跌倒在地,双手还在向前抓的一个动作,就把其对母亲的爱、失去母亲的悲痛表现得很有感染力和威慑力。

(二)影视艺术的视觉性情感

影视还可以通过镜头,将脸部表情、眼神和细节等放大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就是影视的视觉性中的又一大特点。影视中人物的表情、眼神、细节,比其他艺术都更细致入微,更接近生活原貌,其表现力也更强,影视可以用特写、大特写等镜头来表现,而其他艺术无法做到。

如国产影片《归心似箭》中玉贞送给魏得胜那管小烟袋,就是以物托情。因此,影视艺术善于借助物件作为细节,展现人物形象的思想感情。这种以物托情的艺术手法,最能引起观众浓厚的兴趣。

三、影视艺术的逼真性

影视的逼真性是影视艺术的突出魅力之一。文学反映生活,虽然可以使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但毕竟不是实闻、实见、实临。音乐虽然也有形象,但它的形象很难捕捉,主要是情绪传达的逼真。绘画、雕塑虽然可以很逼真地表现形态,但它不能表现动态的生活。而影视的逼真性是极为突出的,它能逼真地呈现出所拍摄对象的性质。

(一)影视的逼真性来自于照相式的纪录性

影视是一门从摄影发展而来的艺术,能够直接记录现实世界的人和事物的状貌。德国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在他的《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中说:“电影按其本质来说是摄影的一次外延,因而也跟摄影手段一样,跟我们的周围世界有一种显而易见的近亲性。”又说,“电影的基本特性是跟照相的特性相同的。”如1988年上映的动画片《龙猫》带有其一贯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利用一些自然景物切入主角的意识流之中,让观者的心得到最真切的共鸣。

(二)影视的逼真来自于它的连续的运动性

所谓“逼真性”是指其逼真地记录、传真并复制显现与存储活动对象的性质,是现代科学技术给它提供的便利。影视具有通过不断变换的画面表现人和事物的运动特性。运动使影视具有连续吸引观众的特殊魅力。影视画面的运动在延续时间中获得叙事,得以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表现复杂多变的社会关系,表现多种矛盾纠葛的发展,从而多方面展示人物命运和个性。

(三)影视的逼真性来自于它的声光色

科技的发展又使影视能再现事物的声音和色彩。解决了录音还音等问题,电影就从无声过渡到有声。解决了色彩,影视就从黑白过渡到彩色。影视剧的导演们立足于真实,利用一切造型手段,力求缩短银幕和生活的距离。声音这个维度的增加,使得影视给观众的感受更加真实可信、生动自然。因此,影视的逼真性具有很大的认识价值,尤其是优秀的影视艺术能以非常真实感人的形象帮助我们深入认识社会、了解世人。

四、影视艺术的审美鉴赏分析

(一)影视艺术鉴赏的策略

区别于一般的观摩影片,影视艺术的鉴赏要求观众从感知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甚至到审美意义的层面。其体现在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心理和作品相关信息的准备。现在看电影还是存在一种隐性的“礼仪感”,观众总是按照个人的喜好或情感平衡及释放进入影院的。但从市场调查来看,目前绝大多数观众观赏影视作品最主要还是停留在强调影视的娱乐功能上,于是消遣、调节成了观影目的的代言。而影视鉴赏者明显区别于一般的观众。他们有更为强烈鲜明的目标感,并且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心理上表现得更为紧张,积极获取各种视听信息,在思维上也显得更为活跃,往往会出现至少两种观影思维:一种是将自己同化、融入作品;另一种则是呈现一种游离状态,会打破原先剧本的叙述模式,不断思考、联想、分析、判断、推理,从而挖掘影视片中的艺术蕴涵。

二是对影视作品相关信息的准备。信息面很广,可以包括故事梗概、人物简介、时代背景、主创人员的特点和风格等。这一切资料来源可以通过媒体的各种渠道,鉴赏者可以借助它来准确把握,多方位、多角度地了解、理解作品。所以艺术价值较高的作品,在缺乏准备的观众那里,会黯然失色,大打折扣。

三是要合理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分解对于鉴赏影视片来说是必需的,但分解又因为它对部分、阶段或因素的提取而往往忽略对影视片的整体观照和把握。这样就需要鉴赏者在分解基础上进行必要的综合。这个过程要求鉴赏者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观片经验以及储备的影视知识等,对分解过程和分解结果进行整合。

最后,为深入鉴赏影视艺术而要努力做的是,在泛读的基础上,至少要对同部作品精读两遍以上。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影视艺术鉴赏的审美素养。

(二)影视艺术鉴赏的方法

1. 内容鉴赏

从内容上鉴赏可细分为宏观、微观和影视风格三个角度。宏观角度一般是和文学内容密切相关,如社会的、民族的、时代的意蕴。以内容的方式进入影视片鉴赏方法之所以成为最一般、最普遍的方法,这与影视艺术和文学的根本联系有关,与电影的观念有关,也与鉴赏者的知识储备有关。对主要以故事情节为叙事框架和表情达意的影视作品,以文学的方式进入影视作品,一定要抓住人物活动的有关事件,仔细领会该事件中表现了人物何种性格特点或思想境界。如我国影片《长恨歌》是一部很有影响的作品,对于主人公王琦瑶这一形象,观众由于文化修养、审美趣味等积淀的不同,肯定通过事件对她的看法会各不相同,人物评价也存在差异,但观赏者都是通过事件去评价人物的,其进入作品的鉴赏方法是一致的。

其次,通过情节和人物的安排寻求导演的创作思想及作品主题。但是有的影视片,由于艺术家们创作心态的多元化、审美视角的多侧面化、创作手法的多样化,导致影片的思想内涵的复杂化和主题指向的多元化。如谢晋导演的《清凉寺的钟声》是一部多蕴涵的影片,其主题相当丰富。它既表现了人道主义的精神,又宣传对生命的热爱,呼唤和平;还有深层民族情感和民族文化的交流等。对于类似这样的影视片的鉴赏,虽然也可以通过情节、人物活动、细节等安排来分析,不过要仔细地琢磨体会导演的创作意图,特别注意其主题思想寓意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2. 形式鉴赏

形式鉴赏主要从视觉元素、听觉元素及综合元素鉴赏入手。视觉元素的鉴赏主要指和美术密切相关的一些艺术元素,即画面上呈现的一切。包括镜头、蒙太奇、服装、化妆、道具、场景、特技等。听觉元素鉴赏主要指声音的鉴赏。影视作品中的声音包括音乐、音效和语言三部分。倘若合理、巧妙地设计音效,将对影视的造型表意有重要的作用。综合元素鉴赏是指综合运用各种元素来造型表意。包括形式与内容的融合、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各职能部门之间智慧的融合。

总之,对于那些强化影像的造型表现力和注重画面处理效果的影视片,鉴赏者只有及时调整自己的鉴赏习惯,有意识地激发视听的感受力和想象力,调动造型思维和蒙太奇思维,运用影像美学知识来鉴赏影片,获得与影视作品艺术层面更为贴切的认识和见解。在影视形式上,导演总是根据影视剧的内容,调用各种技术手段,精心设计与组织实施每个镜头的光线、颜色、画面构图处理以及摄影机的运动,同时在后期剪辑,音效设计中也充分体现了各自的艺术风格。影视艺术的内涵是丰富的,影视鉴赏者只有具备相应较高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深刻领悟影视作品的真正意蕴,从而获得多方面的艺术感受。

[参考文献]

[1] 顾建华.艺术设计审美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刘丽.影视艺术鉴赏的路径及美学价值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3] 史可扬.数字技术对电影美学的冲击及辨析[J].艺术百家,2012(01).

[4] 李霞.影视广告作品赏析[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5] 崔晋.计算机三维技术在影视广告设计中应用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第4篇:电视剧艺术赏析范文

关键词 《影视音乐欣赏》;教学目的;教学优势

艺术欣赏类课程是整个素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发展、鉴赏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影视音乐欣赏》课程作为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已成为不少高校针对非艺术类大学生开设的一门艺术课程。如何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这门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特殊功能,有必要对这门学科进行认真、深入地探索和研究。

一、什么是影视音乐

影视艺术是一门视听艺术,人们同时运用着视觉和听觉这两个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进行电影、电视欣赏。画面与声音是影视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影视艺术的声音又包括:人物语言和音乐、音响。

音乐在人类文明史上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其艺术形式已趋完善。而音乐对于影视艺术来说,则是一门年轻的艺术。影视音乐是影视综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主题歌、插曲、片头音乐和情景音乐等,与其他形式音乐相比,它一般要从视听统一的角度考虑与剧情、画面结合的关系。影视音乐是指为影视而作的音乐,影视歌曲是通过画面的视觉形象使歌曲内容更具体明确,更具有感染力。它借助影视艺术的魅力得以传播,并长期流传,而主题歌直接阐述主题。如:《敢问路在何方》是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主题歌。音乐昂扬向上,主要表现了唐僧师徒四人赴西天取经,不畏艰险,踏平坎坷,战胜妖魔,最终修成正果。《滚滚长江东逝水》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三国演义》是一部浩瀚的历史长剧,音乐表达的是一种厚实凝重的风格。再加上独唱演员浑厚的嗓音,给听众一种荡气回肠、回味无穷的感觉。《好汉歌》是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歌,音乐是作者创作曲调与民间曲调《锔大缸》有机地融会创造,可谓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同时运用了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生动地塑造了梁山108将的形象。

《影视音乐欣赏》是一门年轻的艺术类课程,正因为“新”,所以这门课程在全国还没有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和统一的教材,出现了随意、松散、杂乱、“各自为政”的不规范局面,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如何合理、科学地构建《影视音乐欣赏》课程,是我们当前急需认真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

二、音乐在影视中的重要作用

影视音乐是为影视作品创作的音乐,它是依据剧情的发展创作出来的,它的特殊本质体现在影片音乐与画面之间的关系中,体现在这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性中。我们更可以用音乐去感受电影、电视,体验到纯音乐所不能够达到的想象领域,了解音乐在影视中的诸多特性,充分发挥音乐作为一种时间艺术和听觉艺术的魅力。

电影、电视在进入千家万户的同时也带来了音乐,影视歌曲就是大众比较喜闻乐见的一种以传媒为载体的音乐艺术形式。从早些年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主题曲)、《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电影《黑三角》主题曲)、《牧羊曲》(电影《少林寺》主题曲)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霍元甲》《上海滩》等电视剧的热播,致使万人空巷,其主题曲也唱遍大江南北。再后来的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的插曲等,直到现在影视音乐几乎已经占据了普通百姓的整个视听领域。这些优秀的影视歌曲早已深入人心,也使影视剧本身大放异彩,但反过来,优秀的影视作品成就了影视音乐的传播。近年来,有几部电视连续剧深受观众喜爱,其中有一部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认为此剧获得成功的原因除了剧本好、演员优秀以外,电视配乐真是为其添色不少。此剧曲作者关峡大胆创新,一改以往片头、片尾主题歌的形式,取而代之的是以交响乐为电视配乐,以“主导动机”的专业创作手法,把影视音乐提升到更高的艺术层次。这非但没有引起“曲高和寡”的现象,还得到观众的喜爱,好评如潮。恰恰是这种直指人心的音乐,让观众在观看剧情时燃烧激情,亦在欣赏音乐时得到审美享受。试想如果《红十字方队》没有《相逢是首歌》、《便衣警察》没有《少年壮志不言愁》,这些作品不会那么流光溢彩,我们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感动。没有音乐的影视是不可想象的。感谢那些优美的旋律让珍贵的影像在我们的记忆中永远闪亮。

贝多芬说过:“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作为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人们忙乱的生活多一份和谐,颠簸的旅途多一份安逸,烦躁的心情多一份宁静。所以说:“哪里有人类的足迹,哪里就有音乐。”所以音乐在影视中的运用,不仅能达到影片所需要营造的氛围,还能消除人们长时间的视觉紧张所带来的疲劳。总之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影视音乐是影视艺术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鉴赏影视艺术有着重要的作用。影视艺术音乐语言在叙事过程中,一般根据剧情和画面语言长度采取分节、分段的叙事法则。影视艺术音乐语言在影视艺术叙事过程中为表达感情服务,其美感层次有立意美、渲染美、过渡美、真实美、冲突美、情感美、故事美、幽默美、浪漫美。音乐是记忆之门,它凝结着影片中最深刻的思想和最深沉的情感。丰子恺说:“作为时间艺术的音乐比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更为神秘。”这种神秘使它包容了丰富的内涵,具有直指人心的力量。面对人类复杂的情感,再出色的台词也显得苍白无力,惟有沉默是明智的选择。若辅之以婉转低回的音乐,这个片段定会成为影片中最撩动心弦的篇章。

三、《影视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影视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对影视音乐的历史、发展状况及音乐的制作过程、制作技术等的介绍,让学生了解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特性、与音画的关系以及音乐与影视不可分割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更喜欢音乐及影视艺术;学会鉴赏影视音乐,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中欣赏美、评价美的素质。因此,《影视音乐欣赏》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

优秀的电影、电视主题歌和插曲,往往是画面的补充或深化,能更深地揭示影片的主题思想,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因而要结合影视的情节、人物性格来欣赏影视音乐。影视音乐大多具有地方色彩与时代特点,这也是欣赏时应当细细品味的。

在《影视音乐欣赏》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选择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影视作品,通过听、看、唱、创影片中的主题歌曲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多彩的荧屏世界以及影视音乐的多种存在方式,感受主题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 力、创作能力及对音乐风格的把握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和视觉影像相结合所产生的美感和魅力,进一步培养和激发学生理解和热爱祖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自豪感。

例如,在《影视音乐欣赏》的教学中,为了突出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老师在新课开始时,首先选一段学生很熟悉的、只有演员表演而无对白的电影片段,如卓别林的喜剧或动画片《猫和老鼠》,先去掉背景音乐给学生欣赏,再欣赏带背景音乐的影片,让学生进行对比、探究音乐在其中的作用,使他们自己发现音乐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

四、《影视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优势

1、影视音乐审美的普遍性、通俗性与教育性

作为“声画合一”的艺术,影视艺术比起其他的艺术样式对受众有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听觉冲击,带给观众无法拒绝的视觉奇观和听觉享受。一方面,通过高科技的拍摄手法,使观众能更加容易地从影视艺术作品的画面和表现手法上获得愉悦享受。另一方面,影视艺术在听觉上也能给观众愉悦的审美享受。悠扬的音乐旋律,精彩的人物语言都能给人以娱乐享受。20世纪80年代末,从影视作品传播媒介逐渐普及开始,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生活、弘扬时代精神的“主旋律”的影视作品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些作品在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同时,以深刻的内涵唤起观众对社会现实问题和自身处境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并予以启发,深受观众的好评。它们的主题音乐或优美抒情、婉转缠绵、意境悠远,或粗犷浑厚、铿锵有力、朗朗上口,歌词委婉含蓄或通俗明了,被观众广为传唱。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些作品与生俱来地具备了丰富深刻极具教育启发性的内涵,其主题音乐更是剧情内容的高度概括与升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人的心灵被感动、情感被调动、情绪被感染,使影视作品更加光彩夺目、熠熠生辉。大多数的影视主题音乐都是展现本剧主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生动形象地塑造出剧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和个性,同时它也能让观众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联想到剧情的内容。一曲《我的祖国》把人们带入战火纷飞的上甘岭;一曲《英雄赞歌》让人们永远记住英雄王成;《让我们荡起双桨》使人们想起祖国的花朵;《人说山西好风光》使人们记起了咱们村里的年轻人。因此,影视艺术中的教育性完全不依靠理性的说教,而是凭借媒介的强烈感染、观众情感的自觉介入在强烈的心灵震撼中达到审美的理解和领悟,从而与艺术作品的深刻宗旨和高尚内涵在精神上达到统一。许多优秀的影视音乐作品具有普遍性、通俗性大众传媒的基础,更能引导学生在了解作品的基础上激发兴趣、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由此看来,不管是影视艺术的创作者还是作为欣赏者的观众,都不约而同地形成了一个共同的审美心理,无形之中把教育性看做影视美的重要因素。

2、为学生营造探索与创造的空间,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个性

在新世纪,知识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创新与创造成为日常工作的主要基调,把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索、反思与创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网络是一个优秀的教育递送媒介和教育信息贮存媒介,在提供创新环境与创造性学习条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第5篇:电视剧艺术赏析范文

[关键词]《影视音乐欣赏》教学目的 教学优势

艺术欣赏类课程是整个素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发展,鉴赏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影视音乐欣赏》课程作为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已成为不少高校针对文理科大学生开设的一门艺术课程。如何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这门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特殊功能,有必要对这门学科进行认真、深入地探索和研究。

一、何为影视音乐

影视艺术是一门视听艺术,人们同时运用着视觉和听觉这两个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进行欣赏电影、电视。画面与声音是影视艺术中不可划缺的部分。影视艺术的声音又包括:人物语言和音乐、音响。

音乐是人类文明史上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其艺术形式已趋完善。而音乐对于影视艺术来说,则是一门年轻的艺术。

影视音乐是影视综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主题歌、插曲、片头音乐和情景音乐等,与其他形式音乐相比,它一般要从视听统一的角度,考虑与剧情、画面结合的关系。影视音乐是指为影视而作的音乐,影视歌曲是通过画面的视觉形象使歌曲内容更具体明确,更具有感染力。它借助影视艺术的魅力得以传播,并长期流传,而主题歌直接阐述主题。如:《敢问路在何方》是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主题歌曲,音乐昂扬向上,主要表现了唐僧师徒四人赴西天取经,不畏艰险,踏平坎坷,战胜妖魔最终修成正果。《滚滚长江东逝水》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三国演义》是一部浩瀚的历史长剧,音乐表达的是一种厚实凝重的风格。再加上独唱演员浑厚的嗓音,给听众一种荡气回肠、回味无穷的感觉《好汉歌》是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歌,音乐是作者创作音调与民间曲调《锯大缸》动机的融会创造。可谓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同时运用了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生动地塑造了梁山108将的形象。

《影视音乐欣赏》是一门年轻的艺术类课程,正因为“新”,所以,《影视音乐欣赏》课程在全国还没有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和统一的教材,出现了随意、松散、杂乱、“各自为政”的不规范局面,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如何合理、科学地构建《影视音乐欣赏》课程,是我们当前急需认真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

二、音乐在影视中的重要作用

影视音乐是为影视作品创作的音乐,它是依剧情的发展创作出来的,它的特殊本质体现在影片中音乐与画面之间的关系中,体现在这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性中。我们更可以用音乐去感受电影、电视,体验到纯音乐所不能够达到的想象领域,了解音乐在影视中的诸多特性,充分发挥音乐作为一种时间艺术和听觉艺术的魅力。

电影、电视在进入千家万户的同时也带来音乐,影视歌曲就是大众比较喜闻乐见的一种以传媒为载体的音乐艺术形式。从早些年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主题曲)、《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电影《黑三角》主题曲)、《牧羊曲》(电影《少林寺》主题曲)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霍元甲》、《上海滩》等电视剧地热播,致使万人空巷,其主题曲也唱遍大江南北,再后来的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的插等等,直到现在影视音乐几乎已经侵占了普通百姓的整个视听领域了。这些优秀的影视歌曲早已深入人心,可以说这些优秀的影视音乐也使影视剧本身大放异彩,但反过来,优秀的影视作品成就了影视音乐的传播。近年来,有几部电视连续剧深受观众喜爱,其中有一部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认为此剧获得成功的原因除了剧本好,演员优秀以外,电视配乐真是为其添色不少。此剧曲作者作曲家关峡大胆创新,一改以往片头、片尾主题歌的形式,取而代之的是以交响乐为电视配乐,以“主导动机”的专业创作手法,把影视音乐提升到更高的艺术层次。这非但没有引起“曲高和寡”的现象,还得到观众的喜爱,好评如潮,恰恰是这种直指人心美好音乐让观众在观看剧情时燃烧激情,亦在欣赏音乐时得到审美享受。

三、《影视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影视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对影视音乐的历史、发展状况与音乐的制作过程、制作技术等等介绍,让学生了解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特性与音画关系以及音乐与影视不可分割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更喜欢音乐及影视艺术:学会鉴赏影视音乐,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中欣赏美,评价美的素质:因此,《影视音乐欣赏》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

优秀的电影、电视主题歌和插曲,往往是画面的补充或深化,能更深地揭示影片的主题思想,刻划人物的内心情感,因而要结合影视的情节、人物性格来欣赏影视音乐。影视音乐大多具有地方色彩与时代特点,这也是欣赏时应当细细品味的。

在《影视音乐欣赏》的过程中,首先要选择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影视作品,通过听、看、唱、创影片中的主题歌曲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多彩的荧屏世界以及影视音乐的多种存在方式,感受主题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创作力,及对音乐风格的把握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和视觉影像相结合所产生的美感和魅力,进一步培养和激发学生理解和热爱祖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自豪感。

例如在《影视音乐欣赏》的教学中,为了突出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老师在新课开始时,首先选一段学生很熟悉的,只有演员表演而无对白的电影片段,如卓别林的喜剧或《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先去掉背景音乐给学生欣赏,再欣赏带背景音乐的影片,让学生进行对比、探究音乐在其中的作用,使他们自己发现音乐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

四、《影视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优势

(一)影视音乐审美的普遍性、通俗性与教育性

作为“声画合一”的艺术,影视艺术比起其他的艺术样式对受众有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听觉冲击,带给观众无法拒绝的视觉奇观和听觉享受。一方面,通过高科技的拍摄手法,使观众能更加容易的从影视艺术作品的画面和表现手法上获得愉悦享受。另一方面,影视艺术在听觉上也能给观众愉悦的审美享受。悠扬的音乐旋律,精彩的人物语言都能给人以娱乐享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从影视作品传播媒介逐渐普及开始,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生活,宏扬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影视作品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些作品在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同时,以深刻的 内涵唤起观众深入地进行对社会现实问题和自身处境问题的思考,并予以启发,深受观众的好评。它们的主题音乐或优美抒情、婉转缠绵、意境悠远或粗犷浑厚、铿锵有力、朗朗上口:歌词委婉含蓄、或通俗明了而被观众广为传唱。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些作品与生俱来地具备了丰富深刻极具教育启发性的内涵,其主题音乐更是剧情内容的高度概括与升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人们心灵被感动,情感被调动,情绪被感染,使影视作品更加光彩夺目、熠熠生辉。大多数的影视主题音乐都是展现本剧主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生动形象地塑造出剧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和个性,同时它也能让观众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联想到剧情的内容。一曲《我的祖国》把人们带入战火纷飞的上甘岭:一曲《英雄赞歌》让人们永远记住英雄的王成《让我们荡起双浆》使人们想起祖国的花朵,《人说山西好风光》使人们记起了咱们村里的年轻人。因此,影视艺术中的教育性完全不依靠理性的说教,凭借媒介的强烈感染,观众的情感自觉的介入,在强烈的心灵震撼中达到审美的理解和领悟,从而与艺术作品的深刻宗旨和高尚内涵在精神上得到统一。许多优秀的影视音乐作品具有普遍性、通俗性大众传媒的基础,更能引导学生在了解作品的基础上激发兴趣,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由此看来,不管是影视艺术的创作者,还是作为欣赏者的观众,都不约而同地形成了一个共同的审美心理,无形之中把教育性看作为影视美的重要因素。

(二)为学生营造探索与创造的空间,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个性

在新世纪中,知识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创新与创造成为日常工作的主要基调,把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索、反思与创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网络是一个优秀的教育递送媒介,教育信息贮存媒介,在提供创新环境与创造性学习条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第6篇:电视剧艺术赏析范文

中国从1958年有了电视以后就出现了电视文艺,电视戏曲也随之诞生。早期的电视戏曲形式很简单,以戏曲为主,将原来只在舞台上表演的戏曲,简单地照搬和再现到电视屏幕上。其表现方式主要是现场直播戏曲舞台剧。

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直播场地只能是剧场舞台。导演一般采用三台摄像机联机,面向舞台,放置在左、中、右三个位置,运用不同机位的镜头角度、景致变化进行现场切换,使观众欣赏全剧。那一时期转播过不少戏曲艺术家的剧目,如梅兰芳的《穆桂英挂帅》,荀慧生的《红娘》,周信芳的《四进士》等。早期的电视戏曲培养了中国第一批电视戏曲工作者,练就了他们严肃的工作作风和深厚的艺术功底。同时,戏曲节目的剧场实况转播也为后来的电视文艺的实况转播和专场录像,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二、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

随着电视技术的更新,电视手段不断丰富,电视戏曲导演为了增强电视表现力,不再满足照搬舞台,他们积极参与节目创作,将戏曲演员请到演播室,运用电视的独有视角,从舞美、灯光、现场调度,到剧本的修改、演员表演、化装,都重新设计和安排,这便是专场录像。这一时期中央电视台播出了评剧《双玉婵》、川剧《燕燕》,地方台播出了昆曲《十五贯》等,它比原有的舞台剧节奏更加紧凑,画面更加符合观众的审美要求。

电视录像设备的使用,尤其是彩色电视录像设备和彩色转播车的引进,使电视节目不再是转瞬即逝,而能制成磁带得以保留、交换和重播。由此产生的后期编辑,又为电视戏曲的再加工和再创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专场录像为戏曲节目的电视化,探索出一条路。至今,它依旧是电视戏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

三、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以后,电视戏曲也在人们怀旧和期盼复苏中迅猛发展,占据了电视节目相当的一部分。这个时期的电视戏曲节目,既保留了实况转播和专场录像的形式,又呈现了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的发展趋势。这一时期的节目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两类:欣赏类和专题类。

1.欣赏类戏曲节目,是指以观众欣赏为宗旨,以展示戏曲剧目的故事和演员的表演艺术为主的电视戏曲节目。这一类的节目主要有实况转播、专场录像、综艺晚会中戏曲节目、电视戏曲晚会、电视戏曲艺术片等等,而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电视戏曲晚会的出现和电视戏曲艺术片的兴起。

电视戏曲晚会:编导不但在演播室搭上舞美、灯光,请来主持人和各剧种优秀演员,表演和串联,而且运用电视手法,对戏曲音乐创作,节目现场编排,进行了整体构思,使晚会节奏明快,观赏性大大增加。从“元宵戏曲晚会”“南腔北调大汇唱”等,到90年代每年的“春节戏曲晚会”,电视戏曲晚会虽不像综合文艺晚会那样大红大紫,但它一直具有固定的观众群,赢得了一批观众。

电视戏曲艺术片:电视戏曲艺术片的兴起和发展,不仅为戏曲这一传统的艺术摆脱危机,探索了一条可行的路,而且拓展和丰富了电视艺术领域。电视戏曲编导们,先是在演播室将专场录像继续深化扩展,进行电视化处理,然后又将演员搬出了演播室的人工舞台,放在实景里拍摄,一种电视艺术的新样式——电视戏曲艺术片由此形成。从浙江电视台《桃子风波》和上海电视台的《孟丽君》,到《秦淮梦》、《膏药章》、《四川好人》、《曹雪芹》、《遥指杏花村》、《璇子》等一大批电视戏曲艺术片的相继产生,标志着编导队伍的壮大,电视戏曲片的制作水平的提高和成熟。

2.专题类戏曲节目,指以介绍戏曲专题为主,以知识性、信息性、趣味性、观众参与性为节目形式的电视戏曲节目。这一时期,此类节目有综合戏曲栏目、竞赛类戏曲节目等。

综合戏曲栏目:中央电视台的《九州戏苑》,上海电视台的《大舞台》,陕西电视台的《秦之声》,福建电视台的《闽海观剧》等节目,内容从剧目剧种介绍,戏曲人物专题,到演员表演赏析,专家评论访谈,主持人介绍评论,穿插着台前幕后的轶事典故,应有尽有。节目的形式也日趋活泼新颖,在有限的时间内,聚合了最大的信息量。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竞赛类戏曲节目:1987年中央电视台的“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选赛”,1988年上海电视台的“沪剧中青年声屏大奖赛”、四川电视台的“泸州老窖‘金鹰杯’川剧大奖赛”等节目既满足了观众的欣赏需求,又普及了戏曲知识,吸引了观众的参与,同时推动了戏曲自身的发展,证明了这一类节目在知识性、欣赏性、趣味性和观众参与性上取得了成功。

四、90年代中期至今

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各级电视台戏曲频道或栏目的开设,电视戏曲节目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节目时间大量增加,节目更加多姿多彩。

这一时期电视戏曲节目表现出如下几个特点:第一,更加注重对老艺术家遗产的保护和继承,如增加了“音配像”栏目;第二,更加注重观众的参与性,如中央电视台的“过把瘾”。栏目,集竞赛性与趣味性于一身,将普通观众推向舞台,给了戏曲爱好者一席之地;第三,更加注重节目的艺术性,如福建电视台的“闽海观剧”,思路活跃,大胆创新,将内外景结合,制作了很多精美的戏曲MTV。

一代一代的电视戏曲工作者在寂寞中默默努力,创作了一个又一个作品,在电视艺术发展史上留下了探索不息的脚印。

第7篇:电视剧艺术赏析范文

关键词: 音乐 现代广播剧 作用

广播剧是以声乐的艺术为特色,隶属广播领域,但也因声音的传播而局限。广播剧的三要素:语言、音乐、音响,在没有受到电视竞争的年代是以语言为主,音乐、音响为辅,当电视的兴起,这种语言模式的广播剧逐渐的淡出人们的生活,开始衰落,知道1996年,广播剧被纳为“五个一工程”的评选范围,广播剧才开始逐渐的复苏。经过衰落的广播剧,开始吸取电视剧、电影和舞台剧的特点、手法,音乐、音响的地位得到大幅度的改善,特别是音乐,由开始只是用于配乐增强可听性,发展到能够将创作音乐和配选音乐二者相结合,留给听众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提升剧作欣赏性,在广播剧的不断创新和超越发展,音乐在广播剧越来越关键,越来越重要,已经能够撑起半个天空,是广播剧强大发展的坚实后盾。

1.音乐强化了广播剧的可听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广播的收听习惯也随着发展而改变,在早期具有完整故事性的长篇连播,因其既具有戏剧冲突又故事性强,受到人们的欢迎。人们物质生活不断的提高,注意力转移到对精神生活的要求,随着对精神层面要求的提高,人们希望过去的媒体能够随着发展而改变能够符合人们的新要求,所以,广播也在随之改变,出现了特定类型的广播形成广播的特色,抓住特定的目标听众的广播播出频率。广播剧不能够在像往常一样没有改变,固然,人们对音乐的热爱,使广播剧的立剧之本—饱满的故事性,在对其制作的同时,融入音乐和音响元素,获得观众的关注和喜爱,增强了广播剧的可听性。

相对于独立成篇章的电影、电视剧音乐,广播剧的音乐创作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不断地超越和创新,不断地汲取和借鉴,使得广播剧重新焕发生机,在广播市场上占据了一定的份额。

2.音乐延伸了广播剧的想象空间

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没有多余的时间收听现代广播,听觉疲劳使受众的忠实度下降,单纯以语言为主的节目会被淘汰出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广播剧若想保住目前在广播市场的地位,就必须扬长避短,有足够的兼容性,找到能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作为广播文艺范畴的一分子,广播剧的特征定位是听觉的艺术,同时它又具有戏剧的特性,所以有人称广播剧是“听觉戏剧”。而人们的听觉产生的想象空间是巨大的,因此广播剧在创作和制作上,都应该为听者留下精神再创作的空间。

同样是音乐比例的加大,人们沿着音乐旋律铺就的不同轨迹,伸延着纯属个人的思想空间,在广播艺术构造的意境中畅游,这是广播剧中的音乐魅力之所在。

3.音乐提升了广播剧的欣赏性

现代广播受众有相当大一部分希望广播文艺节目具有欣赏性,音乐的特质恰恰符合了听众的这部分需求。音乐本身所具有的欣赏性,对广播节目品位的提高贡献颇大。在广播剧中占据日益重要地位的音乐,同样为广播剧在欣赏性上赢得了高分。

通常人们会说,电影的观赏性是票房的保障。视觉是人们能够最直接接受的形式,在具备影像手段的艺术门类中,五光十色的世界、光怪陆离的刺激,是视觉感官的盛宴。这种分辨色彩产生的欣赏性是广播剧所不具备的,我们所说的广播剧的欣赏性,是音乐所带来的空间式想象产生的美感。

根据剧情,广播剧中的音乐也有了铺垫至高潮的宏大,诙谐风趣的个性,表现环境的散板,顺从剧情的节奏。虽然不具备电影音乐的完整性和配合影像画面造成的强烈视觉冲击,但于单一的听觉来说,已经能够构成完整的画面,形成对听觉的冲击,激发受众在剧情勾画出的独特空间中的欣赏欲望。

广播剧的音乐,从单纯的配乐到如今的创作音乐和选配音乐相结合的发展过程,印证着广播剧超越和创新的历程,音乐不但在广播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还将有更加充足的发展空间。音乐已经成为一双有力的翅膀,带动着广播剧在声音的天空里翱翔。

参考文献:

[1]王芝芙.简谈立体声广播剧《减去十岁》的改编和导演[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87(02)

[2]王诗畅.浅谈广播剧导演如何慎重解析剧本[J].新闻传播.2009(09)

第8篇:电视剧艺术赏析范文

《好奇害死猫》:阴谋与爱情 余丽霞

单纯与诡异——论电影《看上去很美》的艺术表现策略 谈凤霞

《神话》叙事分析 常勇

聆听《喜玛拉雅王子》的音效,感悟藏族的神秘文化 涂晓

电影《如果·爱》音乐分析 杨博

《夜宴》所思一二 蔡萍

简评《我的长征》影片的创新意识 韦兆钧

中国首部三维数字动画电影《魔比斯环》之析 程思

影视中的舞蹈及其欣赏 李先云

浅析网络"恶搞文化"的成因——由国产电影大片屡遭"恶搞"谈起 张延伟

接受美学理论和电影片名的翻译 李林菊,胡鸿志,张莉

中国和好莱坞电影票房背后的文化产业思考 余洁鸥

根植沃土的设计与创新——谈动画角色的风格设计与姐妹艺术的借鉴 袁晓黎

Premiere模板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运用 朱仙宝,许曌铨

多媒体技术对影视技术的影响 王涛

浅谈电影在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中的功能 胡广涛

DV剧,担负校园文化与时俱进使命的新贵族 吕志伟

实施影视教育的策略与原则 刘芳

影视法学课初探 薛丽

影视文学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甘露

英文影视片练就地道英语——影视片的妙用 傅艺

影视鉴赏:优化大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孙丽

论摄影艺术创作的构思 梁彤

略论商代青铜饕餮纹形式美——以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青铜器纹饰为例 尹春洁

高雅音乐教育的个体功能多维性实证研究 房海燕,米高峰

声乐教学中的形象思维训练探微 刘宁妹

略论普通高校的"合唱"教学 陈晓艳

唢呐吹奏中的呼吸运动 吕景利

海明威生活中的女人们 邱世凤

威廉·福克纳终极意识的表白 李霞

反弹琵琶——写作学视野下李商隐的"无题诗"论 刘伟民

也看方言类电视节目的勃兴 姜蕾

大众传媒与当代审美文化特征 陈龙

现代语境下的电影书写——评国产电影《疯狂的石头》 陈岩

解读动画电影《僵尸新娘》的主题表达 刘子建,李莉,米高峰

《阳光灿烂的日子》:男性成长的经典演绎 袁靖华

鸟的迁徙,美丽的"迁徙"——简评纪录片《迁徙的鸟》 彭锦

国际友人与陕北革命根据地新闻纪录片 黄琳,张珂

香港电影的后现代主义色彩——浅析90年代以来香港电影的后现代性 郑奕琳

认识电影 田甜

后现代电影艺术创作行为的失耻与救赎 韦妙才

赎罪的夏娃——运用基督教文化重释韩国电视居《夏娃的诱惑》 边黎

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谈长今的魅力 苏文兰

东北剧荧屏走红的反思 于志强

解读"春晚"小品中的女性形象 孔梅

历史的微笑与尴尬——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戏说" 杜希宙

电影语言和文学语言 韦星

"影"、"视"艺术审美特性探析 韩晓玲

电影《金刚》中艺术美学的魅力 刘丽丽,田晓冬

幸福的距离 彭静宜

浅析电视媒介与体育产业的互动发展 陈志丹

多媒体教学中的影片剪辑——以科学教育影片为例 赵琳

数字图书馆技术在V0D在线影视系统中应用 江永和,邓安远

影视艺术审美与鉴赏教学探析 付庆军

影片《李斯特狂想曲》的观后感 王献鹏,李静敏,冯艳

道家尚黑的色彩观对中国水墨绘画色彩审美心理趋向的影响 张咏梅

虚拟现实设计艺术探析 朱志超,王家民,

新媒体艺术课程设置 杨金花,任戬,李波

谈装饰画创作中的格物思维与致知思维 王侠丽

舞蹈作为人体的游戏——论舞蹈艺术及其审美生成 尚端武

在高校教育中发展民族音乐之必要性 周文林,景鹏

商榷地方普通高校非专业音乐教育的走向 石丽琳

音乐欣赏课教学刍议 王风刚

声乐教学中必须注重歌曲的艺术处理 马鑫明

论歌唱中应重视呼吸的训练 刘宁妹

从临川傩舞看民间舞蹈的创作 廖夏林,王春阳,曾群浪

情志合一——论汉代诗学的革命 李正学

浅论《大公报·文艺副刊》新诗的人本性品格 赵琳,赵井泉

戴着脚镣跳舞——论闻一多的新诗美学原则及实践 丰晓流

台湾新电影中的台北形象与中国身份 汪方华,Wang Fang-hua

生存还是毁灭——中国"第六代"导演现状与前景浅析 饶军,Rao jun

好莱坞影像中的"东方主义"思维 余佳丽,林国淑,Yu Jia-li,Lin Guo-shu

自由与禁忌——建国以来中国电影题材的嬗变 白彩茹,Bai Cai-ru

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影坛的尴尬之路 董梅,吕逸新,Dong Mei,Lü Yi-xin

金庸小说——影视剧改编中的难和易 王文参,Wang Wen-can

解读好莱坞科幻电影中人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桂天寅,Gui Tian-yin

浅谈中国青少年原创动画创作中的缺失和对策 王辉,周宗凯,Wang Hui,Zhou Zong-kai

以吉卜力工作室作品为例浅析动画主题 邵晶晶,Shao Jing-jing

浅析国产动画形象的不足与对策 熊育兰,Xiong Yu-lan

虚拟古代场景在影视动画中的应用分析 施锜,Shi Qi

角色的雕琢——关于电影服饰对人物形象塑造问题的探究 李川,Li Chuan

荧屏内外的"双动力"——影视道具 陈智明,Chen Zhi-ming

裸替与色情意识 周著,Zhou Zhu

浅谈电影音乐的特性 刘曦,Liu Xi

论影视剧音乐的审美与欣赏 肖继仁,彭爱珍,Xiao Ji-ren,Peng Ai-zhen

音效在动画影片中的诠释 宋军,李洁,Song Jun,Li Jie

从《盒子》看当代纪录片 吴希媛,Wu Xi-yuan

试论影视审美鉴赏心理特征 张玉霞

电影是怎样设置悬念的 赵嫣嫣

规范与越轨:论影视叙事内部聚焦的自由度 王晓通

论电影光效表意语言内涵的表达及运用 尹名军

影视艺术美的经典表现——画面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罗健

技术的礼赞——本雅明机械复制艺术理论探析 王慧青

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现状与对策——从河南大学生影视文化素质调查分析谈起 杨少伟

论影视传播模式对当代大学生阅读心理的影响 张莲芳

论英语听说教学中英文电影的应用 房娟

影视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陈军

现实语境中重构的符号语言——贵州青年油画家刘荣坤与他的作品 杨俊

浅析韩国办公小用品设计中的色彩表现 刘心雄,甘艳

图形艺术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 王巍

中国画中的二元辩证观及其实践教学体会 胡学军,王敏

七彩云南的文化魅力——浅谈《云南映像》中的原始文化底蕴 王艳

关于中国民族音乐的几点思考 陈伦旺

宋、元、明、清时期民歌的发展概况 黄明政

《乐论》中音乐美学问题的研究 孔晓飞

浅析当代大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 高赟

余华在先锋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戴惠

生命的追思——感受史铁生 吴海红

莫言与福克纳小说的女性形象比较 温伟

赞歌和挽歌:从茶馆到太平湖——《茶馆》语言的主体间性泛议 刘海燕

对赵树理问题小说与当代反腐小说中"清官情结"的思考 魏红梅

论武松的性格变异 刘永生

试论李白咏史诗的个体中心意识 吴积雷

女性自觉意识探幽 徐曼

威塞克斯小说中最优秀的女性——对苔丝人物形象的剖析 周志高,林程

第9篇:电视剧艺术赏析范文

 

关键词:戏曲艺术  艺术教育  中国文化史  高校  美术教育  音乐教育  世界文明  中华民族

近年来,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戏曲艺术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教育部已对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增加了有关京剧的教学内容。2008年教育部宣布将在上海、浙江、广东等 l0省市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此项工作现已实施。

一些高校开设了戏曲音乐欣赏课,有的还成立了大学生戏剧团。然而,由于市场经济、社会观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对戏曲不感兴趣,忽视戏曲知识的学习和戏曲音乐的渗透。戏曲课不仅开设的少,而且形式单调,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戏曲艺术的影响力,尚不能将戏曲融入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作为时代先锋,对戏曲艺术的接纳程度直接影响了未来戏曲的走向,也渗透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原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总书记曾多次号召振兴京剧事业,这是发挥戏曲艺术教育功能、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提高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对戏曲艺术的认识,不但可以增长学生这方面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振奋民族精神、提高艺术素质,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是高校艺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戏曲艺术教育对振奋民族精神起着重要作用 

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艺坛独树一帜,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且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艺术,是综合各种艺术成分浑然一体的。唱、念、做、打是戏曲的突出特点,行腔转调、发音吐字,都有一定规矩和要求,而做工的手、眼、身、法、步,都要经过专门的严格训练,念白的韵白和口白均要有音乐性,武打要干净利落、稳妥准确、轻捷灵便。其表现手段的程式要求更是严格,唱、念、做 、打和音乐伴奏以及服装、化妆、布景、道具等都有一定格式。它集中国各民族文化之大成,是经过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是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体现了中国民族艺术文化发展过程。所以,高校艺术教育开设戏曲艺术课,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艺术的认识,进一步 了解民族民间艺术事业的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祖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积极性。 

目前高校大多数学生喜欢流行歌曲、摇滚乐等,有些对西方音乐也颇有兴趣,然而对中国音乐却提不起兴趣特别是对我国戏曲艺术知之更少。不知道 “徽班进京”、“四大名旦”、“四大须生”是什么,对千百年传唱不衰的戏曲剧 目与代表人物、中国的戏剧创作大师缺乏了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也在提高,越来越认识到了发达国家所重视的通才教育的重要性。许多国家以立法或者国家计划的形式把戏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规范化,而我国这种现状与当前艺术教育的要求极不吻合,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下大力气来抓。

戏曲走进高校艺术教育的课堂是艺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通过戏曲艺术教育,使学生认识、掌握戏曲艺术的特点和规律,扬长避短,发扬光大,使更多学生知道我们的国家是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在这些遗产中,戏曲则是独具风貌的重要艺术形式。要让学生知道,这里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表演,有长久传唱不衰的唱段,还有传播范围极广的民间传说。这些必将激起学生对中国戏曲文化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因此,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对高校学生进行戏曲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 、戏曲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才能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