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教育学科建设的意义

大学教育学科建设的意义

摘要:1896—1904年在杜威主导下,芝加哥大学附属学校被称为杜威学校。该校的办学实践检验了杜威在儿童教育问题上的理论构思,展示了杜威的大学教育学科建设规划,证实了杜威以儿童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实践价值。本文系统探究杜威学校办学实践的基础及其主要办学活动,从大学教育学科建设的视角分析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为学界客观评价杜威学校对美国大学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作用提供参考,为人们深入理解杜威学校对中国大学教育学科创建和教育实验开展的积极影响奠定基础。

关键词:杜威学校;大学教育学科;教育实验

1896年,杜威(J.Dewey)在芝加哥大学设立了大学附属学校——杜威学校,是第一所由大学设立、由大学学者直接参与的教育实验机构。它的开设目的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展示、检验、证实和评价教育思想上的观点和原则;二是以特定标准对实施过程和原则进行总结。作为教育理论实验室,杜威的教育理论就是在这所学校根据当时新兴的心理学原理,与全系师生、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家长共同创造的。杜威学校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实践验证条件,增强了教育理论的科学性,为教育学科在大学确立坚实的学科地位奠定了基础。

一、杜威学校办学实践的基础

(一)杜威学校办学实践的理论基础

杜威的教育理论和实用主义哲学是学校办学实践的理论根基。杜威芝加哥大学的同事对杜威学校的建立和杜威教育理论的验证提供了强大助力,如提出机能心理学思想的詹姆士•安吉尔、在广泛生物学知识基础上发展行为心理学的乔治•米德等。他们与其他院系的学者组成一个既统一又热情的研究团队,共同促进教育学科理论的建构和实践检验。此外,杜威还参加伊利诺斯儿童研究学会,与学会的教育家们相互交流,关注心理学著名学者对学会研究成果的评论,致力于心理学与社会学理论的结合。这些理论及其相关含义一起构成杜威的教育理论,并在杜威学校的办学实践中加以验证和发展。杜威的学校德育理论是学校办学实践的理论指导。杜威认为,学校德育就是让学生参与实际的社会生活,一切能发展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教育,就是道德的教育。德育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并促进学生经验不断改造的过程。在他看来,学校应是一个雏形的社会,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创造种种条件,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改造已有经验。杜威学校办学模式的确立和社会性课程的开设都受益于该理论的指导,学校办学实践也检验了该理论的合理性。

(二)杜威学校的组织建设与调整

杜威与其同事对教育实验方法的正确性充满信心,于1896年1月在一所私人住宅建校招生,10月迁至金巴克路5718号上课,1897年1月又迁至旧南方公园俱乐部,1898年10月则迁至埃利斯路5412号的一所老宅开课。虽然期间注册学生数和教师数上升,但学校经常面临严重的财政困难,且设备始终不足。令人欣慰的是,有些家长和友人认可学校对其子女教育的价值,坚定地支持办学,解决了学校办学经费投入不足的难题。1902年,芝加哥学院、芝加哥工艺训练学校和南方中学并入芝加哥大学教育学院,弗朗西斯•W•帕克上校任学院院长。但是,杜威学校的全体家长、教师和行政人员认为,这种合并会毁掉学校的特色。1903年,帕克上校逝世,杜威接任芝加哥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杜威学校的教学人员和行政人员也并入教育学院,自此芝加哥学院、芝加哥工艺训练学校、杜威学校和南方中学成为一个统一体。然而,1904年春,由于杜威在学校人员安排上与芝加哥大学管理部门产生冲突,导致他从芝加哥大学辞职,在其影响下杜威学校的教职员除三四人留下外全部辞职,办学实践就此告终。

二、杜威学校的主要办学实践

(一)以儿童为中心设置社会性课程

杜威学校的课程设置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896—1898)主要是试验性的,依据对课程假设的理论前提、对儿童本性的固有见解、对一定教学领域的实际了解及运用科学方法的亲身经验等,开展教学实践;第二个时期(1898—1903)是对第一时期证明有成效的课程和方法的发展,或者在其基础上进行修正。由此可见,杜威学校既要确保调查研究的自由,又要确保其开设的课程能够适应成长中的儿童经验及其变化。为实现这一目标,杜威注重探究儿童需要和兴趣的内涵,并依据儿童的不同年龄设置社会性课程。杜威将纺织、烹饪和木工等基本社会职业作为课程内容组织的中心,认为它们比其他学科更能激发并引导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学校将儿童分为11个年龄组,开展与历史中或当代特定职业相关的各种活动。例如4、5岁的儿童主要从事与烹饪、纺织和木工有关的活动;6岁的儿童参观农场,并在教室前的空地上种植棉花和小麦,收获后进行加工;7岁的儿童搭建洞穴研究原始人的生活;8岁的儿童关注航海事业;9岁的儿童将目光投向本土的历史与地理;10岁的儿童研究殖民地时期的历史;11岁以后的儿童开始学习抽象知识,参与物理、化学和生物方面的实验。通过设置社会性课程,杜威学校为人们全面理解儿童发展的连续性提供了线索和依据。

(二)在教育中应用科学方法

杜威认为,科学方法是科学实验室中经常运用的工具,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凡是能进行积极调查、检验理论的,可能产生各种自然或社会关系结果的各种活动都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这种科学方法并不是指学校教学中某一科目的具体教学方法,而是对所有科目都适用的方法,即实验的方法。在杜威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涉及大量系统化的、科学的知识,如指导幼儿期儿童进行低水平的概括、儿童抽象概念的发展、对发明和发现进行检验、依据社会基础选择教材、对科学概念进行实验发展、例证观念的发展、专门的科学课题研究等。在这些活动中,教师通过循序渐进的语言培养方案,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数字和计量工具,让儿童懂得数学是一种工具,只能适合人类的某一领域;通过艺术、文学、音乐的学习,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

(三)组织教育活动并进行评价

杜威学校的教师参与选择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讨论。杜威领导学校教师进行每周聚会,聚会主要讨论把有关目的和教材的一般概念变为明确的方式,并按照计划回顾上周的工作。教师在会上报告在计划进行过程遇到的困难,接着修改计划;教师在午餐或放学后交流各自小组活动的情况,以一种非正式的状态参与学校教育实验;学校按照儿童的年龄水平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将课堂理论和方法付诸实践,实现心理学和教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紧密结合。随着学校实验的逐步深入,杜威学校的学生、教师和家长都参与到学校实验活动的评价中。例如,学校每周都举行一次午餐会,学生承担聚会的各项准备工作,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教师和学生积极配合并提出行动的建议,使整个学校成为一个良好运转的社会机构。学校家长联合会每月组织一次教育主题的评价和讨论。议题或由校外的专家和教师提出,或由校内教师研讨后提出,或由家长提出。通过对学校办学活动的评价和探讨,增加家长对初等教育的了解,进而促进实验学校工作商议和合作。

三、杜威学校办学实践对大学教育学科建设的意义

(一)推进美国大学教育学科的理论建构和组织建设

1896—1904年间的杜威学校是芝加哥大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目的是展示、试验、检验和批判教育理论上的陈述和原理,在教育事实和原理的总和中增加新内容,并以此验证大学教育学科理论的实践价值。在杜威看来,学校是大学教育系的最基本构成要件,目的是关注理论研究与实践需要的紧密联系,使之成为一所检验和开发教育方法的实验学校。杜威学校的教育实验既是他所倡导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又为大学教育学科理论基础的建构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在办学实践中,杜威致力于把教育研究放在学校这一小型化的社会环境中,以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为指导,设置与社会发展情境相符的社会性课程,进行相关的教育实验和评价,探究科学的教育方法,以期建立不同于传统教育学的教育研究范式,使得杜威学校在美国教育界成为最引人注目的教育实验园地[1](P152)。而且,在芝加哥大学教育系设立实验学校,也完善了大学教育学科的组织建设,为美国大学教育学科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二)促进中国大学教育学科的理论建设及教育实验的开展

对杜威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引进推动了中国大学教育学科理论建构的进程。杜威学校作为杜威教育理论的实践模式,其教育实验的理论、方法和步骤是中国引入和学习的重点。蔡元培在1918年的一次演讲中较系统地介绍了杜威学校的教育实验内容,引导人们了解杜威学校。1919年杜威来中国访问并讲学,倡导中国教育界应本着实验的精神,寻找适应于时势、适应于国家、适用于地方之需要的新教育,还积极倡导建立实验学校,认为实验学校愈多,则成绩自佳[2]。在其影响下,胡适在《实验主义》演讲中,从哲学高度把“pragmatism”的方法视为实验的方法,并从杜威的教育实验经历演绎出“实验主义”的名称,从方法论角度强调了教育实验的功用,支持了教育科学研究的开展[3](P665)。这不仅推进了杜威教育研究理论在中国的传播,而且促进了中国大学教育学科理论的建构。1918—1926年,俞子夷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进行各种新教学法的实验研究,杜威教育理论和杜威学校的实验模式成为其教育实验研究的主要依据[4]。以俞子夷、陶行知等为代表的一批近代教育学者,在北京、南京、苏州和上海等地创办实验学校,以期通过借鉴杜威学校的教育研究范式,构建适合中国教育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框架。

参考文献

[1]劳伦斯•A克雷明.学校的变革[M].单中恵,马晓斌,译.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

[2]第五次全国教育会.第五次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开会志要[J].教育杂志,1919,(12):17-24.

[3]田正平,肖朗.中外教育交流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4]黄公觉.最近教育思潮的趋势[J].教育杂志,1922,(9):1-8.

作者:孙岩 单位:齐鲁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