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护理干预模式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护理干预模式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该院儿科工作的临床一线专职护理人员21名,按照实施干预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2016年1月以后)接受该研究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培训,对照组(2016年1月之前)实施常规护理培训,主要以告知如何适应临床工作为标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相关能力,如临床应用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及科研能力等,统计两组整体业务能力及护理满意度得分。结果观察组临床应用能力得分为(68.9±1.9)分、健康教育能力得分为(75.6±2.5)分、知识更新能力得分为(81.5±3.1)分及科研能力得分为(80.5±2.6)分,以上评定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5±2.9)分、(81.6±3.6)分、(86.5±4.6)分及(86.9±5.0)分(t=12.689,6.273,4.131,5.204,P=0.000<0.05),观察组整体业务能力得分为(89.6±2.1)分,高于对照组的(74.5±1.6)分(t=26.210,P<0.05),护理满意度得分为(93.2±1.8)分,高于对照组的(80.2±1.4)分(t=26.125,P=0.000<0.05)。结论在儿科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的提高儿科护理人员综合业务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儿科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该院儿科工作的临床一线专职护理人员21名,年龄21~35岁,平均(26.1±2.1)岁,工作时间2~10年,平均工作年限(6.1±1.0)年,学历:大专及以下者11名,本科及以上者10名,其中中级职称者1名,初级职称者20名。按照实施干预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2016年1月以后)接受该研究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培训,对照组(2016年1月之前)。

1.2方法

观察组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首先应考虑患儿及所在家庭的知识文化情况、世界观与价值观、是否存在特殊宗教信仰等,从而更好的为患儿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在指定护理计划前与患儿监护人实施深入沟通,鼓励并支持患儿及家属积极参与患儿所患疾病的救治与护理,同时应充分尊重患儿及其家属的观点与自主选择,并指定护理方案时进行充分沟通与合作。建议患儿家属积极参与患儿的疾病康复过程,专科疾病护理上,在确保医疗护理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促使患儿监护人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对患儿身体健康重要性的维护。以医疗护理为整体,临床护理专科护士为首要完成人进行干预,并在实践过程中允许患儿家属进行计划调整。提高患儿家属的使命感与治疗后对结果的成就感,降低操作风险,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患者家属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对于口服给药治疗,应以符合患儿居家特性为特征的服药模式,并依据家庭习惯进行适当调整,在不影响治疗效果前提下,制定个体化服药方案,服药过程中需家长配合参与共同完成患儿的口服给药护理。对于慢性病患者,病程长,在治疗过程中患儿的生存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更新与提高,故通过“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干预模式,以护士教学为主,家长积极参与为辅的功能促进模式,对提高患儿生活技能的获得效率有重要意义。更好地满足患儿监护人积极参与照顾患儿的需求,促使患儿早期有效的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培训,主要以告知如何适应临床工作为标准。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相关能力,如临床应用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及科研能力等,统计两组整体业务能力及护理满意度得分。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使用方差分析,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人员相关能力评定

观察组临床应用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及科研能力评定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整体业务能力及护理满意度得分比较

观察组整体业务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自2010年来各地响应卫生管理部门关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号召,其针对临床护理工作指出,应加强护理管理、改善护理服务质量,以国家医疗改革趋势大局为前提,尽量改善临床护理工作效率,提高服务满意度[5]。中华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则提出在儿科专科医院或科室积极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患儿治疗有效性、提高护患满意度,确保医疗护理安全性。此倡议因其合理性与可行性均较强,故其迅速在各大医院得到认真贯彻与落实。随着“以家庭为中心”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护理人员更为充分的认识到患儿家庭因素在患儿疾病治疗与康复过程中的重要性[6-7]。儿科护理人员应提高患儿家属的陪伴率,为患儿提供完整的医疗护理及康复体系,促使患儿家属更好的参与儿童疾病的救治与康复医疗过程,为患儿疾病康复及健康成长提供正性作用,并为患儿出院后的持续照顾创造有利条件。故儿科护理人员应于患儿及其家庭均建立充分信任、尊重与相互支持的社会关系,建立一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更好的为儿童健康事业提供更为合理、积极的干预计划,从而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实施临床护理。目前儿科医学界对于慢性病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据调查结果显示,国内儿童患有慢性病,如哮喘、I型糖尿病、癫痛、脑瘫等的发病时间存在前移趋势,尤其对于0~5岁儿童,需要积极做好慢性病的早期防治工作,从而减少和必满慢性病的高危因素,加强体育锻炼、调整饮食结构、控制肥胖,提高心理健康状况等。该研究针对干预后两组护理人员相关能力评定得分比较发现,观察组临床应用能力得分为(68.9±1.9)分、健康教育能力得分为(75.6±2.5)分、知识更新能力得分为(81.5±3.1)分及科研能力得分为(80.5±2.6)分,其均接近70分及以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刘鑫鑫等[6]研究提示通过以家庭为中心进行护理干预,受试者其临床基础以操作能力,相关知识获得能力及科研能力等均显著提高,得分均达到70分以上。儿童期作为慢性疾病控制与预防的重要阶段,其少量的投入即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所以“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干预模式,提出应改变儿童期不良生活习惯,针对可疑疾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积极控制并预防可能影响儿童未来健康的因素。另外针对已经患有慢性病的儿童,在慢性病治疗与康复过程中,应做好慢性病的家庭照顾延伸护理,提高患儿治疗信心与社会关注度。实践表明,有效的居家自我照顾、积极入学接受教育,融入社会,对于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针对两组整体业务能力及护理满意度得分比较发现,观察组整体业务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另外针对两组整体业务能力及护理满意度得分比较发现,观察组整体业务能力得分为(89.6±2.1)分,护理满意度得分为(93.2±1.8)分,均接近90分,该结果与蔺萃等[7]研究称,通过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后,显著将整体护理业务能力提高到满意程度,得分接近90分,护理满意度得分达到90分的结果相一致。护理人员还建议与社区护士进行沟通与协商,了解患儿出院后疾病的居家管理情况[8],更好的为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提供帮助[9]。并制定相关计划与策略,积极开展延伸性护理服务,将慢性病的治疗尤其是康复过程由医院延伸至社区与家庭,为患儿打造居家慢性病治疗环境[10]。家庭在儿童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儿童疾病发生后将影响整个家庭的生活体系。有效的家庭支持,对儿童疾病的康复至关重要。“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童疾病护理干预模式,对于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患,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均有重要意义。结合当今开展的社区卫生服务,如果将“以家庭为中心”儿童疾病护理干预模式更好的应用于临床,从而为儿童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帮助,是有效提高全社会健康知识与疾病护理知识基础,对促进中国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指明道路。综上所述,在儿科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的提高儿科护理人员综合业务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风 单位:山东省泰安市中医二院综合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