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服装设计教学范文

服装设计教学范文

服装设计教学篇1

摘要:服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设计的多样性产生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服装设计专业也需要进行科学优化过程来满足新时期社会对服装设计人才的需求。本文在广泛地查阅资料和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教学经验,探讨了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现状,并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优化课程教学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有效提高服装设计的教学质量,同时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性意义。

关键词:高校服装设计;优化策略;实践与创新

服装能够彰显个人品味和审美风格,展现自身经济和社会地位,并能折射出每个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精神风貌和心理状态,体现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伦理观念和价值取向,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体现。服装设计同时面向设计、生产、服务与管理,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发展息息相关。介于此,各大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力求进行课程模式创新和课程改革实践,希望能够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服装设计领域和企业培养理论和实践能力兼备、具备创新能力和创造思维的高素质人才。

1高校服装设计教学现状

服装设计背后具有强烈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融合了服饰与艺术,通过服装的材料、构造、剪裁、个性等因子,展现服装设计师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意识,需要综合把握销售、审美、顾客心理等不同因素。可以说,设计的不仅仅只是产品,更是人品与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于服装的审美更趋于多元化,越来越追求服装的样式与个性,促使服装设计行业急需更加专业、全面的技术性人才,各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成为了服装设计人才成长的摇篮,需要不断加强服装教育工作。但是由于现阶段客户群体的急骤转变和国内服装设计教学发展还不够完善,服装设计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滞后、重基础轻技能、缺乏实践与创新等诸多问题。

2高校服装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2.1高校服装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1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滞后

目前服装设计专业虽然结合了数字媒体等高科技手段,但教学还是沿用着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只不过由教师照本宣科变成了结合数字媒体来讲授课程内容,湮灭了老师的专业水平,学生也几乎听不到老师自身的独到见解与观点。理论知识笼统而枯燥,教学内容滞后而陈旧,有些知识确实是不变的,但是更多知识是处于动态变化过程当中的,而教师墨守成规,无视社会审美的变化,缺乏对市场行情的把握,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无法构建先进的知识体系而与社会企业工作脱节。

2.1.2基础课程过多,缺乏技能培训

我国高校课程重视构建学科的系统性和顺序性,想要打造系统而全面的知识体系,但是往往过于空泛。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开设了素描、水粉等诸多基础绘画课程,提高学生的手绘能力和画图水平,还有服装材料学、服装心理学、服饰美学、服装陈列、民族服饰设计概论等诸多理论课程,重视理论知识的教授。当然,高校服装设计专业也设置了立裁和制版等实践课程,但也仅仅只学会了成衣如何制作,没有进行深入和延伸。实践课程比重低,缺乏实践环节,学生们只能进入到企业才能学会如何真正进行服装设计,而这一步骤原本应该在学校阶段就已完成。

2.1.3缺乏实践环节,创新能力不足

服装设计最为重要的是创意和构思。有的服装设计师不会画不会做或者既不画又不做也得以成名,就是因为他们满足了设计师富於创造性的本质属性。当然,无论是身处哪个社会阶段,成为大艺术家和设计师都没有捷径,没有大量设计作品铺垫很难实现创新,需要拥有海量的知识信息储备、丰富的社会活动实践经验和大量的服装设计活动积累。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不足是现在高校学生存在的两大难题,设计作品囿于学生作业水平,缺乏实用性、艺术性和创意,亟待解决。

2.1.4知识结构单一,设计思路狭窄

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单一,设计思路狭窄,也是高校设计艺术教育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无源之水不能汹涌澎湃。服装设计是一种实用美学艺术,需要学生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宽阔的艺术视野,对人文、历史等其他学科都有所涉猎。我们希望学生能够胸有深厚的艺术素养和文化底蕴,深怀宏观战略眼光,统筹驾驭全局,并能从其他艺术门类中汲取设计营养,丰富服装设计内涵。所以说,综合素质决定艺术成就,单一的“校园生产线”培养不出实用复合型人才。

2.2高校服装设计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

2.2.1师资力量不符合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

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素质不佳必然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难以激发课程活力,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一部分教师是几十年的老教师,离开企业已久,一部分教师离开大学校园不久,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实践经验,本身与市场脱节,与服装设计潮流脱轨。不同学生是不同的独立个体,具有极大的个性差异,教师因循守旧,不能因材施教,就会缺乏教学个性,引发学生厌学情绪。学校也缺乏竞争励机制,不利于教师团队的优化。

2.2.2课程设置不能适应现代设计发展需求

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合理,不适应现代设计发展潮流,限制了学生水平的发挥和能力的发展。一方面,专业知识陈旧,知识体系落后,学科交叉重复,简单罗列,纵向不够延伸和深入,横向不够开阔和发展,缺乏关联性和延续性;另一方面理论知识占据过高比重,实践课程过少,学生学过的知识在校没有发挥空间,难以消化和巩固。

2.2.3培养目标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的现实依据应该是社会需求与学生发展需求的统一,而高校教育难以明确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关系,学生深处洁白的“象牙塔”,缺乏市场竞争意识。许多高校一味地开拓生源,增加招生数量,却没有考虑过如何解决学生的就业需求和市场人才需求之间的问题,导致学生就业问题严峻,而服装行业人才仍然稀缺。

3优化高校服装设计教学的具体策略研究

3.1加强文化熏陶,增强素质教育

积累文化知识,加强文化熏陶,增强素质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增强信心和底气,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在设置教学培养目标方面应该体现出文化教育理念,围绕大学美育等核心课程展开进行,落实文化素质教育,开阔学生艺术事业,陶冶学生美术情操。例如,学生可以学习经济学、政治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了解着装与客户心理状态、精神风貌和社会地位之间的联系,研究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域人们的着装变化,分析人们穿着服饰与地域、气候、风俗的联系,来发散思维和活跃思维能力。

3.2改进教学模式,丰富课程内容

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改革方面,需要构建科学全面专业的教学模式,打造系统性和科学性并重的服装教学体系。要尝试运用媒介、实践等多重因素,加强学生和教师互动,重视交叉学科学习,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和综合审美水平。伦敦时装学院是世界六大时装学院之一,专注于服装设计和饰品设计,走在世界服装设计的前沿。伦敦时装学院结合现代服装设计理念和服装工程技术,开发时装工艺、视觉行销、饰品设计、品牌确立等课程内容,使学生不但在艺术和技术层面掌握服饰设计,而且具备专业的服装管理和产业研发能力。

3.3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创新思维

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创造思维,首先就要增设实践课程,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了解行业环境、工作内容和设计环境,促进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转化。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开放了服装设计创意实践工作室,让学生作品与市场接轨,为学生开辟创新平台,并依托学科竞赛开启学生思维,推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

3.4重视市场调查,践行品牌塑造

社会需求和市场发展走向对于服装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有着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因此需要开展市场调研,预测市场发展趋势和前景,依据市场需求来确定教学目标,调整教学计划。此外,要想打破校园作品与市场成衣的壁垒,就必须真正走进企业,走近市场。比如说,吉林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设立了奖学金,学生研发成立自主服装品牌,开展服装设计调研,在市场竞争中明晰客户变动的服装需求,践行个性化设计,打造独立服装品牌,备受推崇。

4结语

服装设计行业拥有广泛的客户群体和宽阔的市场前景,持续引发社会各界普遍关注。高校设计艺术教育的发展为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提供着有力的文化支撑。高校服装设计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发展成为有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有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独立个体,为服装设计领域培养高素质专业艺术人才,以适应社会信息化、多元化、专业化的发展需求,还要与时俱进,持续创新,深层次促进中国服装行业的成长,以彰显中国文化艺术魅力和时代精神。

作者:王泽行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服装设计教学篇2

当前是一个创新的时代,高校服装设计教学要与时俱进,跟上时展的步伐。高校服装设计专业以往一味向学生灌输服装设计理论知识和技巧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思维定式,难以实现服装设计的创新突破,展现个人的风格。基于此,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优化服装设计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点,合理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注重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目标,将其培养成具有良好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服装设计人才。

一、高校服装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意义

当前,市场要求服装设计专业人才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够在工作岗位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思维,赋予服装设计更多的艺术活力。然而,现在一些学生的服装设计作品雷同,不具备鲜明的设计风格,难以满足服装设计企业的用人需求,难以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对此,高校需要在服装设计专业推动教学改革,加强对服装设计专业教师的科学指导,引导教师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服装设计领域的创新思维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艺术性与科学性,高校教师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形成鲜明的个人设计风格,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使其快速适应服装企业的相关工作岗位。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只有不断创新实践教学,科学组织学生参与多元化的服装设计项目活动,才能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想象力,将其培养成符合服装市场需求的创新型设计人才,推动我国服装行业稳定、持续发展。

二、当前高校服装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践教学创新力度不足

受到以往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师的创新意识不足,在教学上缺乏对相关内容的优化、改进,未能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特点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科学地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此外,由于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专业学生数量持续增加,部分高校存在一名教师承担多个班级授课任务的情况,这无疑会增加他们的工作量,导致他们难以集中精力和时间实现实践教学创新,进而导致高校服装设计教学创新力度不足。一些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一味借鉴西方的教学方法,未结合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科学地遵循现代服装设计的个性化原则,在服装设计上融入我国鲜明的传统元素,导致实践教学缺乏科学性和创新性,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难以实现学生设计个性化发展的目标。

2.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

一些高校的服装设计专业未针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有效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实践内容和教学形式,从而导致部分学生产生抵触、厌倦等负面心理和情绪。我国的服装设计实践教学发展时间较短。一些高校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健全,教师缺乏一定的实践创新意识,未将实践教学与艺术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仍然以模拟操作为主。一些高校针对服装设计专业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通过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展实践教学,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服装设计实践需求。而个别高校由于受到教育理念的影响、办学条件的限制,缺乏运用真实设计项目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多元化服装设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足,学生缺少实操学习机会,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服装设计实操能力和创新思维。

3.实践教学与市场脱节

高校服装设计教学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在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而且要关注学生对于实践技能的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实践能力。然而,一些高校的服装设计教学对于人才的培养停留在校内,未将实践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与市场需求相结合,课堂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出现脱节现象,这会造成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只停留在理论表达层面,学生设计的服装产品与市场需求不符。此外,一些高校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师缺乏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未定期深入市场调研分析,未全面、准确掌握当前市场上不同类型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从而导致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错位,教学活动单一,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高校服装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相关措施

1.加大服装设计教学实践创新力度

基于教育改革的新形势,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提高实践创新意识,不断加大服装设计教学的实践创新力度,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情况,合理设置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如,教师可以将我国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元素融入服装设计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设计不同民族的服装产品,从生活中搜集不同的民族元素,以此培养学生的服装设计创新思维。教师在指导学生设计少数民族服装产品时,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以小组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发挥指导者的作用,引导各小组针对民族服装设计项目自主搜集资料,大胆发散创新思维,将各种民族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相结合,利用设计知识和技巧实际制作服装产品。这样的实践学习过程不仅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服装设计综合能力和素质,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服装设计水平的全面提升。此外,教师还需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通过合理运用多媒体等信息设备,在课堂上实际演示服装设计项目案例,指导学生深入分析实际案例,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和看法,并给予他们丰富的实践训练空间,以够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

2.健全实践教学体系

教师除了要注重对服装设计教学过程的专业理论知识讲解,还必须重视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强化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实操锻炼,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对此,高校要结合自身的教学情况和办学条件,联合当地的优秀企业共同打造实训基地,利用双方的优势资源,引进先进的服装设计软硬件设备和技术,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实践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如,教师在讲解有关不同时期的服装设计作品内容时,可以在实训基地利用多媒体信息设备呈现相关案例,让学生观摩不同时期服装设计作品的特点,相互交流和探讨各个时期服装设计的风格,并深入领悟其中蕴含的创新精神和创作热情。然后,教师应用CAD专业制图软件现场设计,重点讲解各种操作技巧,引导学生利用软件开展服装设计实践。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服装设计能力。

3.服装设计教学与市场发展相结合

在服装设计教学创新改革工作中,高校要主动加强服装设计教育与服装市场的联系,安排专业教师深入市场调研分析,结合服装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消费者需求,合理设置课程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设计出符合市场动向与消费者需求的服装设计作品,从而推动服装行业稳定、持续发展。首先,高校在服装设计实践教学中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采用企业岗位实践实训、走访调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升学生的服装设计理论应用水平,让学生走出校园,熟悉服装设计市场岗位的工作内容,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服装设计技巧与方法。其次,高校需要加强与国际市场的交流,让师生了解国外服装发展史,邀请市场上具有丰富国外服装设计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到学校开展座谈交流,普及国外服装市场的最新知识,教授相关的实践技能。这有利于学生尽早接受先进的服装设计理念,提升学生对服装行业的整体认知水平,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后,高校要加强与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利用不同的平台让教师带领学生交流学习经验,让学生切身感受不同院校的服装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从而更加系统、全面地掌握服装设计专业知识,成为具有高能力、高素质的创新型实践人才。

结语

高校要想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有效提高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素质,就必须高度重视该专业的教学改革工作。服装设计专业教师要明确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完善课堂教学体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结合,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设计实践项目活动。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企业一线岗位学习,接触并了解最新的服装产品设计理念,熟练掌握并运用各项设计技巧和方法。

作者:向璇

服装设计教学篇3

1我国高校服装专业的发展

服装是生活必需品,在历史演变中,从最初的蔽体物,逐步演变成身份的象征。古代的服装,从质地上分,可分为植物型和动物型。植物型主要是利用棉麻葛的纤维来制作,消费者主要是平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布衣”。而动物型材质主要是蚕丝、各种动物的皮毛,[1]这些材质服装通常是贵族消费品。除了材质外,服装款式、颜色、花纹也有等级之分,像袍子就是贵族专享,而上下衣分开的服装款式大多为劳动者所有。在颜色和花纹上,色彩鲜艳配有刺绣花纹的大多为贵族所拥有。一直到清朝灭亡,我国的服装等级制才消失,但新的环境也形成了新的服装风格。我国的服装制造历来都是师徒相授的方式,由服装制作师傅将制作技巧传授给徒弟,这样一代代将服装制作技艺传承下来。我国高校的服装教学专业设置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开放政策的深入,服装设计成为美化生活的重要手段,我国高校开始创建服装专业[2]。我国的服装专业多分布在纺织学院、工艺美术学院中。教学内容主要是服装工程、服装营销、服装设计和服装染织,将服装材料到成品的所有流程都纳入到教学中。

2我国服装专业教学的现状

我国服装教学的院校较多,但培养出来的人才,很少能适应市场变化和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服装教学缺少文化性和艺术性

我国的服装教学课程设置偏向于实用性,从材质、染织到设计和营销,看似内容丰富,但都是以实用为主,忽略了服装的审美性和文化性。我国古代的服装演变,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不同朝代的服饰图案,都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古代帝王的服装以龙的形象为主,因为龙在我国文化中特有的图腾,用它的权威性来代替帝王的至高无上。我国古代服装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在变化中吸取了周边民族的服装特征。在当前的服装教学中,忽视文化教育,学生缺乏审美观,就不具备创新能力。

2.2服装教学重视理论,忽视实践

服装教学关键的是服装制作,包括面料、款式设计。当前的服装教学中,比较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播,但对于学生的实践却不重视。实践不仅需要专门的实验室,还需要真材实料,各种材质的布料都要准备齐全,才能让学生根据不同材质进行印染、设计。但很多学校为节省开支,并没有准备印染、裁剪等实际操作的实验室和材料,学生只能通过书本学习来掌握理论知识,在裁剪方面只能用纸版代替布料,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3]。

2.3服装设计与生活脱节

在服装设计教学中,重视所谓的艺术性,设计出来的服装大多是为了时装表演,没有和生活中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在教学中,师生希望培养成为时装大师,但时装大师的很多作品并不适合在生活中穿着,像那些美轮美奂的晚礼服,只能在舞台上,由时装模特展现,或者盛大活动中明星的穿着,缺少大众化和生活化。在教学中,服装专业的教材也和生活脱节,一套教材用好多年不更新,学生掌握的服装专业知识,严重落后于现实生活,以至于很多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只能被迫改行。

3高校服装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

3.1提高人文素质教育

服装教学不是简单地培养裁缝师傅,而是为服装制造企业培养人才。因此,服装专业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在教学中,要将中国文化、中国传统哲学和审美观念,以及世界流行趋势的美学向学生传授,让学生具备深厚的文化知识,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只有建立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审美观,才能得到普通大众的认同[4]。所谓的培养人文素质是要坚持以人为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地区的人们,对自己的服装要求也不相同。作为服装设计者,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利用不同材质,来设计不同的服装款式,这样才能适应市场需要。人文素质的培养,需要在服装专业教学中,增加美学、文学、历史、美术欣赏等内容,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3.2重视教学实践

服装专业教学和餐饮一样,关乎着每一个人的需求,因此在教学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作为院校,要准备服装材料供学生使用和分析,提供印染用的实验室供学生创作,确保提供各种材质的真材实料,让学生学习裁剪制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对于学习服装营销的学生,也要让他们学会用专业知识进行营销,从实践中积累经验。

3.3教学要随市场变化进行调节

服装是生活中变化飞快的用品,无论什么材质、款式,其寿命常常不会超过五年,就会被新产品替代。根据这个市场规律,在教学中一定要随着市场变化而不断调节教材内容。在教学的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入到服装企业进行实习,以此来掌握市场需求。服装专业教学还需要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应该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能够从市场需求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作者:宋晓燕 单位:湖南省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