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服装设计意识范文

服装设计意识全文(5篇)

服装设计意识

第1篇:服装设计意识范文

【关键词】服装设计;创意思维;跨界意识

“衣食住行”这几个字不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衣”的部分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对于好的创意和跨界的灵感更加追捧。服装设计师是潮流的带领者,也是美的创造者,创造出符合时代脉搏的服装产品,是每一个设计师的不懈追求。服装设计要设计师在脑海中有一个大体的构思,这个过程也是设计师思维与灵感的碰撞,构思有时会即兴发挥,有时也需要反复琢磨酝酿,这些构思与设计师平时生活中的积累不无关系,而这些积累不能单纯在自身行业寻找,要拓宽眼界和思维,所以说服装设计中的创意思维和跨界意识与服装设计历史的形成有着莫大关系,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1]。

1服装设计发展的现状

1.1服装设计的演变过程。服装的演变过程与创意思维、跨界意识紧密联系,设计者通过自然界的花草虫鱼、高山流水、历史古迹等可以产生灵感;也有不少设计前辈在同样是艺术形式的绘画、雕塑、音乐及舞蹈中找到过设计灵感,并且将跨界元素运用得恰如其分,引领服装设计的一段潮流。社会活动和生活细节元素也能带来无限创意。从古代的服饰到现代服装演变中可以看出,服装首先是服务于当代社会的,古时主要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需要,而在现代社会不仅要有穿着的舒适度,还要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因此服装设计的演变过程就是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过程,也是人类思维和审美不断变化的过程。1.2服装设计的发展前景。在服装设计范围内不同性质、不同内容的设计也分门别类,服装设计师的工作主要是根据灵感和创意,将扁平化的服装设计立体化,并要引领和发掘大众审美,设计不仅要具备基本的服装功能,还要满足大众对于美的追求。服装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服装整体风格、主题、造型、色彩、面料、服饰品的配套设计等。在现阶段,很多服装企业都感叹设计人才高薪也难求,服装设计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创新也是服装设计的基本要求,故而企业寻求的设计人才也就是在寻求具有创新、创造能力的人才,创造力是灵光一现,但更是长年的经验积累,服装设计需要设计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意思维和跨界意识[2]。1.3创意思维和跨界意识对服装设计的重要性。我国目前服装行业发展很快,与服装产业相关的企业也不在少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师是一个服装企业的灵魂,设计师的创造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命力。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者,需要拥有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了解市场,把握和引领潮流方向,而要做到这些就要不断提升设计者自身的艺术品位,融合多方文化的优点,设计元素更要不拘一格,所以培养创意思维和跨界意识对于服装设计者而言是成功的关键。

2服装设计的创意思维培养探析

2.1服装设计创意思维培养的意义。我国近几十年经济高速发展,逐渐走进世界强国之列,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也步入了创新型社会,其中服装设计也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丰富着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创意的服装设计体现着人们新生活的态度,让人们穿着起来更加自信。另外随着外来文化的融入,人们对于多元文化更加认可,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我国的服装设计树立自己特色的品牌,培养服装创意思维对我国服装设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3]。2.2创意思维在面料中的应用。服装设计中面料的选择决定着服装的造型肌理和穿着舒适度,作为当代设计师如果先设计款式再去寻找适合的面料就会有局限性,可能找不到适合面料对应设计的款式和风格。如果先选择面料再去设计,就会面临设计难以实现的风险,又要浪费时间二次寻找面料。创意思维强调的是边寻找面料边设计,打破思维局限、大胆尝试,强调跳跃性思维和灵感的闪现,加上合理的设计,创造出优秀的作品。2.3创意思维在颜色款式中的应用。服装设计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色彩的搭配。消费者在选择服装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色彩和款式,新颖的款式和创意的色彩会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当今服装款式和颜色丰富多彩,培养创意思维局限,有助于在服装设计中吸引顾客的目光,在掌握目标人群的色彩喜好后结合色彩心理学,才能有效、精准和科学地搭配色彩。服装设计行业本身是时尚行业之一,需要根据多元化时尚元素,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广受好评[4]。2.4注重细节的表达和展示。服装设计的细节之处就是服装设计创意的点睛之笔,创意思维能为设计细节提供灵感,它与服装的整体感觉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服装的分割线直接暴露出来会给人生硬感,但是加上刺绣或装饰物可以部分遮掩,还能给人一种时尚感。细节还表现在图案的选择上,在图案上加以创新,可以增加服装设计的额外趣味性和时尚感。面料肌理、拼接方式、层次发配等多处都可以体现设计创意,让服装增加美感,在细节中发掘创意,也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之一。

3服装设计的跨界意识培养探析

3.1培养跨界意识的理念。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不断对身边事物进行创造和改进,服装就是人类创造的一个重要用品。在现代社会的需求之下,服装设计呈现多角度发展,设计构思也不局限于实用性,不同的文化元素和潮流因素都对服装设计产生着影响。随着社会的变革,服装也呈现出了多元化审美的趋势,长期以来服装设计一直都由西方文化引领主导,但是近十年来亚洲文化的兴起,也为服装界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比如曾经惊艳国际秀场的“龙袍”“青花瓷”“百福图”等服装作品,都是跨界设计产生的优秀作品,跨界意识是服装突破自我局限的切入点,培养跨界意识有助于服装设计的审美提升[5]。3.2培养跨界意识的意义。服装设计的任务不再只是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服装的功能性还要兼顾人们情感和审美的需求,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让服装不再局限在传统观念中。跨专业和跨领域的设计比比皆是,层出不穷的服装面料也为服装设计与建筑艺术、音乐艺术、民俗文化、动漫文化等相结合提供了更好的便利条件。服装设计中,跨界意识已经逐步成为设计师、设计教育者、设计专业学生所关注的热门话题,培养跨界意识理念能为服装设计提供更多的灵感。3.3培养跨界意识的路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服装的需求呈现出了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和审美化的诸多要求,这给设计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施展才华的空间。要在服装设计中体现跨界结合,在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融入不同的元素,首先是培养跨界意识,这对设计者提出了高要求。设计者要注意观察生活,对于不同的领域保持着好奇心,充分了解其他行业的代表元素,并能用消费者接受的表达形式体现在服装上。鼓励设计师融合不同领域的思想,大胆地进行元素转移,尝试不同材料剪裁,重组文化符号。跨界设计就是在不同领域探索,寻找路径,创造属于服装界的独特精神[6]。

4创意思维和跨界意识在设计中的应用

4.1注重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创意思维和跨界意识在服装设计中的地位不言而喻,而且不是短时间就能见到成效的,这就对培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要改变相对落后的教育观念、教育形式、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大刀阔斧地进行一系列改革。在人才培养方面,要从多元文化角度出发,让年轻设计师多接触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领域的元素,为将来创新和跨界创作提供灵感[7]。在传承我国文化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和接纳外来文化,提升审美水平和扩展发散思维。4.2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国是有五千年文化传承的文明古国,也是一个多文化、多民风交汇的多民族国家,有大量本土文化需要传承和发扬。在创意思维方面,例如体现传统禅意、缥缈境界、各地风俗文化等,很多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的元素和细节。在跨界意识方面,我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比如民间音乐、古建筑、神话传说等,都可以借鉴融入。我国丰富的文化底蕴给设计者提供广阔的创作灵感,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是对我国服装设计的自我认识和创新。4.3加强多文化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服装设计在近些年有相互融合的趋势,无论是跨越时间、时代的融合,还是跨越中西文化的融合,都在催生新的文化符号。服装设计师也要注重这方面的意识,在传承本土文化的同时也要不断接纳新的外来文化,但是不能搞“拿来主义”,要努力提高创意水平和跨界能力。例如可以借鉴西方服饰的“形”,结合东方文化中的“意”,融入跨界元素,形成具有独特视角的设计[8]。4.4创意思维和跨界意识的结合。新的材质不断涌现,不断丰富着设计师的表现风格,为创意思维和跨界意识的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服装材料的整合设计是利用不同服装的材料或不同的花色面料拼凑。在设计构思过程中,不断转换思维方式,寻求自身的突破,并尝试大胆探索服装的剪裁结构,将跨界设计理念融合在新材料、新科技之中,在创作中加强创新理念,并结合现代审美观念,演绎新的服装设计风格和内涵。

5结语

时尚产业是经济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服装设计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下,也同样具有展现个人魅力、体现生活态度的责任。培养和发展创意思维和跨界意识是提高服装设计理念的重要方法,创意思维让服装设计走在时尚的前列,跨界意识是对多种艺术文化的花样结合,两者相辅相成。充分认识到这两点的重要性,对于设计者提高服装设计水平有重要作用,也为我国服装设计事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梁明玉.服装设计的创意思维和跨界意识[J].美术观察,2013(5):78-81.

[2]陈园园.浅谈服装设计中的多元素———设计界线模糊对服装设计的影响[J].艺术科技,2016,29(5):140.

[3]鲍伟.现代服装设计中跨界风潮的创意思维解读[J].美术教育研究,2017(11):52-53.

[4]跨界共议多元空间视野沉浸式实景秀现创意之美[J].中国对外贸易,2017(11):78.

[5]胡霜叶.创意服装中的当代艺术观念研究———创意服装与观念艺术的跨界与融合[D].重庆:四川美术学院,2016.

第2篇:服装设计意识范文

〔关键词〕产业升级;高职教育;服装设计;创新意识;培养路径

根据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服装产业的销售额高达1455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2%。巨大的消费量,旺盛的服装需求,使我国服装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1]。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在增加,对于服装的需求已不再满足保暖、遮体的需求,消费者对于服装功能的需求日益多元化,服装产业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在此消费趋势下,原有的服装设计理念及模式难以满足人们的消费诉求。因此,服装设计人才需要具备必要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素养,能够更好地推动服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高职服装设计人才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第一,培养高职服装设计人才的创新意识非常关键,有助于引导教师走出教学认知和教学实施方法的误区,从服装产业发展、学生职业规划等角度出发,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必要的调整,实现教学与实践的相互协调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服装设计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2]。第二,针对服装设计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能够有效改善高职院校在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实现素质教育的总目标,使得学生在掌握服装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够开拓视野,站在消费者的视角,根据服装流行趋势,合理地进行服装款式、色彩、材料的选择及应用,满足不同消费群体个性化的审美需求,并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职业潜力的发掘有着深远影响。另外,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有利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改善教学质量,整合教学资源,使高职院校培养的服装设计人才更有就业竞争力,为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使其社会影响力能够得到稳步提升。第三,高素质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对我国服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进入纺织服装行业后,使纺织服装产业能够持续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不仅满足了国内服装市场需求,同时也有利于跨境服装贸易的发展。但是,从现阶段我国服装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服装的品牌价值优势并未形成,高、中端服装品牌与国外的差距较大,加强具有创新意识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局面,最终实现我国服装品牌的国际化。

2高职服装设计人才创新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

2.1对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高

高职院校在服装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过度关注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的训练。如专业课程与创新意识培养类课程的课时设置不协调,学生缺少创新意识培养实践场地等。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服装产业对设计类人才的需求,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我们服装品牌走向国际化,以及满足消费者对服装个性化和时尚性的需求具有重要的作用[3]。

2.2教师能力发展与教育教学开展相冲突

尽管部分高职院校已认识到服装设计人才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也在尝试转变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式,以及建立创新意识培养实践场地和开展相关活动,但是在专业教师能力的发展方面未能同步进行,教师的思想意识还未转变,在服装课程教学过程中没有真正将设计创新意识的重要性传达给学生,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3高职服装设计人才创新意识培养的策略

3.1丰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在制定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计划时,应充实和优化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根据服装产业的发展趋势与校企合作的需要设置各学期的课程,以丰富教学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使自身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学校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可以调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配比,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更好地融合起来,同时结合服装产业升级的背景,有针对性地开展服装创意设计、品牌策划等课程,并举办服装创意设计大赛,激发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兴趣。

3.2教学理念与专业实践相结合

为做好高职服装设计人才创新意识的教学工作,教师应当立足于产业升级的宏观背景,着眼于自身在教学理念中存在的认识误区,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并采取有效教学方式,将教学理念与服装设计创新意识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这种方式,打造出现代化的人才创新意识培养体系,促进高职服装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4]。具体来看,教师需要认真分析产业升级的相关特点,明确服装产业的发展趋势,以此为切入点,对自身的教学理念作出合理的调整,以此为基础,对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作出相应的优化,使学生在掌握基础服装设计及实践技能的同时,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根据服装产业升级的趋势,制定学习计划,持续进行自我提升,能够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服装流行趋势,有针对性地加强服装创意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等技能的训练,以适应现阶段服装产业的发展和就业市场的能力需要[5]。

3.3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平台

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须建立现代化的实践教学平台。第一,在学校建立服装工程技术中心、服装工艺实践中心、服装创意中心、服装模拟工厂等,完善实践教学场地建设。第二,在学校开设创意服饰体验店,将学生设计的优秀服装在店铺里销售,所得盈利直接奖励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三,在服装企业建立服装实践教学基地,分两学期安排大三、大四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并获得实习课程的学分,形成有针对性的训练机制,通过以上三种方式,学生能够得到有效的服装设计创新意识的培养。

4结语

针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更好地适应服装企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为进一步做好高职服装设计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工作,教师需要立足于实际,明确认识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服装产业升级的趋势,努力完善服装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孙琰.具有商品意识的创新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探究[J].时尚设计与工程,2018(10).

[2]谭美娥,黄非飞.创新人才培养下需提高教师服务意识[J].中国校外教育,2019(02).

[3]于景超,孟家光.基于问题意识诉求下的创新人才培养探[J].中国成人教育,2015(05).

[4]罗琼.高职院校财经类人才创新意识培养研究[J].知识经济,2016(12).

第3篇:服装设计意识范文

关键词:舞台服装设计;时装设计;要素;差异

服装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属于工艺美术范畴,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服装发展到今天,源于人们对美的不断追求,也代表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服装设计的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及工作性质可以分为几类,其中包括时装设计和舞台服装设计。舞台服装和时装在设计上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很大的差异。从设计的目的来看,舞台服装是为特定的角色或表演者而设计,而时装则是为大众或追逐时尚的人群而设计。这两种设计的目的不同,因而导致了设计过程以及方法的不同。本文从服装设计过程中的五个基本要素———款式、色彩、质感、工艺以及装饰为出发点,具体探究两者的区别[1]。

1款式设计

1.1时装的款式设计

款式是指服装的外形。服装作为直观形象,首要呈现的就是外形轮廓。在时装设计中,首先要把握住外轮廓形态,它除了表现造型风格,也是表现人体美的重要手段,同时,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轮廓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服装的销售[2]。因此,设计师在进行款式设计时,往往会着重考虑以下两点:首先是注意外形的比例关系:比例的运用是随着时代的流行与审美而变化的,还须充分考虑到穿衣人(消费者)的身材、高矮胖瘦,而决定外形线变化的主要部分是肩、腰、底边线、围度等。其次,还要掌握结构线的设计:服饰的结构在于使得各个环节能相互依存,支撑起整体效果,结构线和人体线条合理搭配,才能够让人穿上身感觉易动舒适。

1.2舞台服装的款式设计

对于舞台服装设计来说,款式是塑造人物角色形象的重要方面。服装的长短,松紧,宽窄,对称与否,这些不同的式样都会对应不一样的角色形象,展现出不一样的角色风格。舞台服装在款式上不同于时装,它主要服务于舞台艺术及舞台形式,夸张的表现形式是舞台服装款式设计时的常用手法,它可以一定程度上去帮助演员塑造和演绎角色,进一步增强角色的感染力。另外,设计师需要在进行款式设计前,对相应的舞台作品进行一个深入的探析与研究,去了解这部作品中的历史背景、情景构造、音乐旋律、角色性格以及每个角色相对应演员的体型外貌等等,从这些条件出发再进行创作。只有充分掌握好这几点设计前提,才有可能创造出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舞台服装。

2色彩设计

2.1时装的色彩设计

在时装设计上,服装色彩表达的视觉感受,与人们的情绪和对色彩的认识相关。同时还和当下的社会环境、社会心理有关。设计师一般会从大部分人的共识中来分析、探讨服装色彩的情感效应以及发展规律,从而运用到时装设计中。例如了解一些色彩的固有感情:如色彩的冷暖所表达的兴奋与沉静、活泼与庄重等。还应了解一些常见色所表达的性格特征:比如无彩色中的黑、白、灰所表达的性格特征,有彩色中赤、橙、黄、绿、青、蓝、紫代表的性格特征,还有它们与其他色彩的搭配效果等。另外,设计师在进行时装设计创作时,也应该充分考虑色彩的心理作用。色彩的心理作用是服装与消费者之间的重要联系,是消费者内心的重要表现。服装设计师需要适当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考虑服装色彩,设计与消费者心理相符的服装。首先,要清楚社会因素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比如:当下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审美理想与标准,以及民间传统习惯。其次,是考虑到个性因素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职业、文化、生活方式、经济能力、文化程度、审美意向等等。另外还应考虑到环境因素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不同季节、不同地域、不同场合。此外,时装界每年的流行色,也是设计师在设计色彩过程中着重考虑的因素。

2.2舞台服装的色彩设计

舞台的整体画面形成和场地的布景、灯光的设置以及演员的服饰有很大的关系,其中舞台角色的服装更是最重要的部分。对于舞台服装来说,丰富的色彩起到营造舞台气氛的作用。舞台服装设计和时装设计不同,时装设计中一般通过色彩来体现着装者的性格、喜好、审美等,而舞台服装设计则是通过色彩来讲述特定角色的性格、情感、背景,舞台风格等。因此,在舞台服装色彩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剧中角色的需求,以及舞台和舞美的需求。不同的主题,不同的音乐,每个段落的旋律以及不同角色的形象,这些都会对舞台服装的色彩带来影响[3]。因为主题的不同,导演对不同的舞台服装色彩也有不同的要求,必须根据作品的主题来确定舞台服装色彩的基调(冷或暖)。普遍情况下,为了突出视觉效果,舞台服装往往会使用一些亮眼的、高明度的颜色。此外,舞台服装还可以通过不同色彩的搭配来衬托出角色的性格:开朗热情的人物多用鲜亮的色彩,世故的小民可以用对比性较强的颜色来显示其庸俗,像是高纯度的绿色和粉色相搭配;正面角色用明度和纯度较高的暖色,反面角色则用反差色进行搭配来突出其丑陋。舞台服装色彩设计还要考虑到剧中人物服装的写实,例如在话剧《白鹿原》中,服装主要采用了写实的黑、灰、深蓝色等暗色,将陕西农村的乡土气息展现出来。

3质感设计

3.1时装的质感设计

服装设计中,质感的把控是事关重要的。好的服装款式、色彩,若是没有用恰当的材质来表现它,则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对于时装设计来说,设计师在选用设计面料材质时主要考虑以下几点:首先是季节性,不同的季度所使用的面料存在很大的差异,春夏款一般采用轻薄透气的布料,秋冬款则是厚实保暖的材质。其次是不同类别的时装对材质有不同的基本要求,比如礼服要符合礼节,显示品格,体现端庄、华贵、高雅,因此面料需要有高档的品质,较多采用有光泽感的材质;而居家服,则需要舒适、方便、实用,故多采用天然、亲肤的面料;还有运动装,要求面料有良好的拉伸力和弹力,并且吸汗透气。另外服装材质的发展趋势越来越趋于创新,向着化学纤维天然化的方向改进,向高科技化发展,最重要的是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有关环保的材质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设计师在面料的选用上也会更有意识趋于环保创新。

3.2舞台服装的质感设计

对舞台服装来说,面料是体现舞台美感的重要方面。因为舞台灯光的原因,舞台服装的面料多用丝、麻、缎等吸光的材料为主,且根据不同的舞台艺术形式来选择不同的面料,以达到丰富的视觉效果。此外,舞台服装面料要辅助角色的表演,因此要考虑面料的厚重或轻薄、密实或轻透、挺阔或垂顺、软滑或硬挺等,还有面料弹性对人物角色的动作,技巧表现所带来的影响。例如舞蹈作品中的动作,通常都需要跳跃、旋转、翻腾等高难度的动作,用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塑造人物性格特征,所以设计师在面料设计时,要充分了解面料的性能和特质,选用合适角色动作的面料进行设计[4]。例如古典舞表演《飞天》中,舞台人物的服装多用色泽雅致的渐变色,搭配上飘逸轻柔的纱质材料来制作,廓形宽松,既方便角色动作,又能达到水墨画般美妙的视觉效果。

4工艺设计

4.1时装的工艺设计

服装设计是一门对技术性要求相对较高的艺术,优秀的服装设计作品往往都具有卓越的工艺制作。包豪斯建校宣言中曾提出“艺术与技术统一”的口号,侧面体现了工艺技术在服装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时装设计中的工艺设计反映在形式上,主要是指裁剪工艺、制作工艺与装饰工艺。时装设计制作工艺直接影响了服装的整体外观和造型,决定了服装制作成成衣后的效果,以及设计师想传达的设计意图是否能呈现出来。为了达到服装工艺技术的基本标准,设计师既要掌握坚实的技术工艺理论基础,还需要考虑到以下两点重要方面[5]。首先,设计师在将服装设计效果图制作成为立体成衣的过程中,需要精细考虑到人体的结构,有从平面到立体、再从立体到人体的转化思维。简而言之就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如果不能充分了解人体的结构造型,也就没有科学地依据来进行设计,因此设计的服装不能传达出设计师的思想及主题,不能凸显出人体本身自然的美感,穿着有可能不会合身。由于人体各个部位的轮廓和形态都各有差别,有平面、曲面、锥体等等,所以设计师要根据服装的整体造型及风格,依据人体日常活动需求,针对性地考虑到人身体各个部位的不同特征,来进行一些制作技艺的优化,做到这些,才能设计出优良的服饰作品。另外,时装的结构工艺线,可以在缝制过程中通过推、拉、熨等工艺技术,来充分实现服装符合人体基本特征和功能。

4.2舞台服装的工艺设计

在舞台服装设计中,合体的剪裁是充分展现人体美感,保证动作舒展的重要方面。舞台上需要通过动作、语言、歌唱不断地塑造出角色的形象,因此舞台服装除了要注意符合人物性格和凸显人体自然美感外,还要具有包容性,可以满足着装者各类动作的伸展性,因此,合理的工艺和剪裁十分重要。现代舞台服装的裁剪技术有平面裁剪和立体裁剪两类,在裁剪中要注意人形体结构上胸、腰、臀、颈这几个重要部位的形态尺寸,做到精确处理、符合人体、舒展自如的完美结合。和时装设计不同,由于时装工艺技术在塑造结构和缝制技艺上都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模式与标准,较为程式化,而这一特点运用到舞台服装的设计上则会限制其个性化,因此,舞台服装得要有意识的去打破一些时装制作过程中的标准模式。舞台服装上身效果往往和角色演员的身形、气质紧密相关,因此,在裁剪方法、结构设置、缝制手段上要因人而异,让裁剪工艺跟随角色或演员的需要而变化,让缝制技巧随着装效果的需要去设定。另外,还要将平面裁剪和立体裁剪有效结合,尤其要敢于运用立体裁剪,裁剪出具有三维空间和独特造型的服装式样。

4.3装饰设计

4.3.1时装的装饰设计。时装设计的过程中,十分注重服饰细节的处理,由此体现出设计师的审美趣味和鉴赏水平,服装的装饰是时装配套设计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常用的外部装饰手段有刺绣、印花、拼贴、绲边等,此外还有呈现服装内部结构的装饰,比如省道、褶皱、拉链、口袋、嵌线等等[6],这些在时装的设计中都起到了重要的装饰作用。时装的装饰大体可分为两类:加法设计和减法设计。加法设计是说用来制作成衣的原面料进行加工处理,产生一种新的面料。这种三设计手法通常会运用到贴合、压印、缝制等工艺手段进行面料的加法改造,由此大大提升时装的外观装饰效果。例如,可以在衣身上贴一朵小红花、做一条吊坠或缝制一块刺绣,或者是添加一些图案装饰,使其具有象征性。这种装饰上的加法设计,都是在原有服装上进行了增加修饰,添加了一些当下的流行文化,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另外还有减法设计。顾名思义,时装制作中的减法就是在原有材质基础上,辅以镂空、雕刻、绘画、磨砂等工艺技术,这些工艺让服装呈现出一种“残缺”“非完整”的视觉效果,进一步彰显出时装实际中的个性化。4.3.2舞台服装的装饰设计。对于舞台服装设计来说,精美的装饰在视觉美感的塑造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舞台服装与时装设计不同,舞台服装的装饰要考虑到舞台的艺术形式以及舞台的表演形式。不同的形式要采用不一样的装饰手法,同时也具有不一样的标志性。目前的舞台服装作品,有一些会采用较为写实的表现手法,还有一些具有表现主义。对于具有表现主义的作品,它的服装就要求展现出更加丰富的设计。尤其是舞服、歌剧服,还有一些晚会的服装,往往要更加强调它们的装饰功能,使之在舞台上更具有表现力。舞台服装的装饰元素有多种,来自日常生活、丰富的历史文化。有一些用来展示传统风格,比如不同历史时期的纹样或图腾;有一些用来呈现民族风格,比如不同民族的纹样或图案;还有一些用来描绘自然景观,比如花草、鱼虫、果木、鸟兽等。此外,舞台服装的装饰设计在手法上也有不同,分写实与写意,大部分都会用生活中或是历史文化中提取的元素为主,再将它们进行图案化的处理。舞台服装装饰的工艺方面,常见有晕染、钉珠、扎染、刺绣、拼贴、饰钉、花饰等,不一样的工艺会采用不一样的表现技艺,以此增加舞台服装的艺术张力。另外,舞台服装的装饰还有一些特定要求,因为舞台上展示的服装和台下观众有一定的距离,为了让观众产生更好的视觉美感,在进行装饰设计时要做到图案清晰,过于精细的图案是不适合的。还有要考虑服饰的底色和贴附图案间色彩的对比,尽量有明显的差别区分开来,否则会和面布混于一谈,则起不到装饰效果。另外有一点需要格外注意:任何装饰物都要明确其准确性,不同时期的历史以及民族都有其不同的代表性纹样装饰,不能混淆导致张冠李戴。

5小结

舞台服装设计和时装设计都隶属服装设计之下,却存在异同。当下,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探讨不同行业中“显性的专业特点”也尤为重要,舞台服装与时装设计的互通与差异也应该引起人们的思考。虽然设计的目标不同导致了两种设计运用的方式和思考的方面不同,但是两者之间也可以产生良好的借鉴意义,可以给设计师们带来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刘冲.从服装设计师到舞台服装设计师[J].西部皮革,2017,39(16):57.

[2]赵雪玉.浅析服装设计的基本要素与原则[J].中国科技信息,2005,(15):268.

[3]周朝晖.现代舞台服装设计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4]平添.论歌剧服装的设计应用[D].西安:西安工程大学,2020.

[5]郑翠云.服装制作工艺艺术性与技术性的探讨[J].化纤与纺织技术,2021,50(08):27-28.

第4篇:服装设计意识范文

关键词:装饰绘画;服装设计;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西方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服装设计师尝试把现代主义装饰绘画元素运用设计当中,两者在相互影响和融合中进一步发展和创新,获得了崭新的艺术生命力和视觉表现力。

1装饰绘画艺术概述

1.1装饰绘画的概念

所谓装饰绘画就是以绘画的形式出现,运用某种工艺技术或者工艺材料表现出来的具有装饰美的绘画作品。装饰绘画在构图上讲究比例与均衡的关系,在造型上更注重节奏与韵律的表现,色彩上则更加侧重对比和象征性意义[1]。表现形式上,最显著的特征是艺术家在主观审美意识驱动下对客观世界的再创造,能够为画家及观赏者提供更加丰富和自由的想象和审美空间。

1.2装饰绘画的功能性与装饰性

装饰绘画跟普通绘画相比,首先它在实用性和功能性上有着突出的特点,它必定会依附于某种实用物品,且为了装饰这种实用物品而存在。比如说服装,装饰绘画一定是依附于服装面材料之上。服装的风格和样式决定了装饰绘画图案的内容和主题。它的表现风格一定要与它所装饰的载体相呼应和一致。其次装饰绘画在表现形式上具有装饰性,在装饰绘画的过程中更多的依据创作者的主观情感对他所要表现的自然物象进行一定的改变,这种改变是为了更多的突出这个表现对象的特征,甚至是赋予其没有的特征。装饰绘画并不是完全照搬自然物象,而是在自然物象的基础上加入创作者自己的情感表达,在似像又似不像之间,是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比如后现代主义服装设计中波普艺术的运用,利用相同或相似的形象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高低起伏,韵律性的美感,在服装上体现了独特的个人气质和个人审美趣味。

2装饰绘画的形式美法则

2.1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

变化与统一体现了一种辩证统一的哲学原理。在自然界众多变化的事物中寻找能够和谐统一的规律。自然界中复杂多样的物象都具有各自的性格和表征,如何将它们在一幅画面或者载体上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形式,这是在装饰绘画创作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对称与均衡主要体现在构图的方面,不管是在建筑,服装,或者装饰图案无不注重构图的对称与均衡。在我国的传统艺术中,有很多对称式的形式出现,在视觉上可以让感觉到安定和稳固。即便不是完全的对称结构,如果能够在构图和视觉上达到一种均衡,都可以表现出装饰绘画的形式美感。

2.2条理与反复,对比与调和

装饰绘画中,画面有时会出现相同或相近的图案反复出现,这样的条理与反复能够形成规律性的时候,就可以呈现出美的效果。不仅仅限于绘画艺术,诗歌中也常常带有条理和反复的元素,例如叠字和叠句的运用,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十四个叠字。产生了迂回婉转,起伏错落的效果。在装饰绘画中也是同理,运用装饰绘画语言营造画面的形式美。对比与调和更侧重于色彩,大千世界万事万物都有其各自的色彩,总结归纳这些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色相又有对比色,邻近色。在装饰绘画中,在处理对比色时,要注意寻求一种协调。而色彩运用比较相近时,会尝试打破这种视觉上过于相似的色彩,达到一种色彩对比的效果。对比与调和在色彩处理上的好坏,直接影响画面的装饰性和形式美。

2.3节奏与韵律,加强与减弱

节奏与韵律原属于音乐的范畴,音乐包括节拍,节奏。它们的高低起伏如果呈现出悦耳的和流畅的一种听觉效果时,就产生了乐律感。节奏的快慢,产生不同的韵律。再回来装饰绘画中来,这种韵律感运用的绘画中,他的造像语言,色彩语言及构图的分布和大小,疏密,线的曲直,如同音乐的音符,在创作者进行完美的组合之后也会产生节奏和韵律美,也是一种形式美感。例如,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彩陶上的图案,充满了韵律与节奏,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特有的形式美感。装饰绘画中,不注重对自然物象的模仿,而是要对自然物象进行修正。加强和减弱就是对这一过程的两个组成部分。依据创作者的主观感受,加强美的部分,减弱不美的,繁琐的部分,从而达到一种形式美感。

2.4比例与权衡

画面中,造型的大小比例,包括色彩的分布都要注意彼此之间的比例关系,防止某些造型过于的大或者过于的小,也应注意某些色彩过于刺眼或者过于跳跃。在处理画面时要注意个部分的尺度比例,得到视觉上舒适的效果,在创作的过程中创作者要时时比较和权衡。权衡是指中国古代的称,秤杆叫权,秤砣为衡,也就是说,在绘画创作中也要尽力尝试达到这种平衡舒适的视觉效果。上述这些关于形式美感的法则,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灵活地运用这些装饰形式美法则,更好的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更好的检验这些规律,实现这些规律。装饰绘画是集实用性、装饰性与工艺性为一体的绘画艺术。

3装饰绘画与现代服装设计的结合

3.1服装设计与装饰绘画相结合的现实诉求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文化,服装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称为华服。古语中“华”同“花”,根据民族的不同和地域的不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样式,留下了丰富且优秀的服饰文化。但在古代服饰中,富有装饰性,有象征意味的服饰主要服务于权贵阶层,而百姓普遍穿着的服装是朴实无华的,功能性的。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也加大了精神生活上的需求。进入到20世纪,科技革命的到来,全新的服装材料以及加工方式、独特的款式结构不断涌现,使得服装设计突破了传统的局限。

3.2装饰绘画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材料工艺的更新,运用现代工业生产标准的服装设计师大量涌现,各种创新风格几乎都出现在时装设计中。艺术与时尚的结合最成功的就是法国时装设计师伊夫·圣罗兰于1965年推出的蒙德里安女装系列(图1),荷兰画家蒙德里安,作为抽象主义的奠基人之一,是20世纪最重要的画家,蒙德里安自己说他的画很容易理解,看他的画观者可以感受到一种精神上的平静和宇宙间的平衡[2]。蒙德里安的这种横竖线条,原色组成的画面,可能无法直接唤起某种精神性的回应。但在20世纪初的时代背景中,蒙德里安抛弃了写实绘画,厌弃自然,试图超越时代通往永恒的行为是非常前卫和勇敢的。蒙德里安的艺术对其他行业,如建筑、设计、电影、时装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法国时装设计师伊夫·圣罗兰,感受到了蒙德里安作品中那种精神上的平和与宇宙的平衡,从蒙德里安的画作中获得灵感,在1965年推出了蒙德里安女装系列,共六件,将艺术穿到了身上。这六件女装均是无袖,圆领,从胸部直筒垂直到膝盖,完美地体现出女性的肢体线条。蒙德里安女装一经推出,立刻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轰动。让伊夫·圣罗兰一举成名的同时,也让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艺术成为一种流行。伊夫·圣罗兰作为艺术收藏家,也从别的艺术家的作品上获得灵感。1966年,他相继推出了受汤姆·韦塞尔曼(图2)、萨尔瓦多·达利、安迪·沃霍尔等波普艺术家的启发而设计的套装,以及受到毕加索作品启发的服装。伊夫·圣罗兰也从马蒂斯、梵高的作品中寻找到了很多的创作灵感。到今天我们可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看到艺术所产生的影响。艺术跨界,早已经成为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可在当时那个时代,可谓是空间前的。为了纪念伊夫·圣罗兰先生于1962年推出时装首秀的60周年,在巴黎蓬皮杜举办的YSL特展,这次展览是对现代主义的致敬。展馆将艺术作品和服装一同呈现,便于参观者了解YSL的设计灵感来源。伊夫·圣罗兰说过,“时尚瞬息万变,但风格永存”,时装风格不仅是品牌文化的呈现形式,更是对品牌理念的深度解读。装饰绘画与服装设计的深度融合,激发了设计师们的无穷创造力,也呈现出风格迥异的视觉盛宴,同样,也引领了时代潮流。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大师波洛克于1943年开始转向抽象艺术,并于1947年开始使用著名的“滴画法”。将巨大的画布平放在地上,用一个带小孔的盒子、一根木棍或一把画笔将油漆直接泼洒在画布上。他的绘画方向没有固定的位置,被称为“行动派绘画”。他的作品内容抽象,画面极为复杂,但充满自由和力量。1969年,美国品牌DressHalston以波洛克的画作为印花图案,设计了一条著名的“波洛克裙”(图3),现已被明尼苏达州戈尔茨坦的设计博物馆收藏。1953年,迪奥受日本浮世绘影响,设计了一条名为“日本花园”的裙子,里面盛开着樱花,鸟儿在树枝上嬉戏;1954年,迪奥又以日本和服为灵感,为在歌剧《蝴蝶夫人》中的英国舞蹈家玛戈·方丹设计了一套带有日本元素的表演服装,在芭蕾舞蓬蓬裙中巧妙地融入和服元素。同年,迪奥使用日本国宝面料西阵织,先后设计了三套带有日本元素的连衣裙,分别是“罗生门”“东京”和“北川空川”。再如,日本国宝级画作《神奈川冲浪里》,同样被迪奥运用到服装设计中,现如今《神奈川冲浪里》非但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文化符号,更是众多时尚大牌设计师的灵感源泉。中华服饰从古至今走过了漫长的路程,彰显着各朝各代的印记。服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的宝贵财富。华服的形式多样,汉服、唐装、旗袍等的款式各样,琳琅满目,都强调对称、平衡的服装造型手法,以规矩、平稳为美,体现出一种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审美情趣。而现代服装侧重款式造型以突出人体造型美,装饰图案用点缀的形式起到装点美化服装的作用。中国传统服饰图案装饰作用在民族服装中尤为普遍。20世纪20年代,中国服饰最大的亮点莫过于旗袍的形制得以确立,旗袍大胆采用西方“装饰绘画艺术”图案,双圆髻、珠花发饰、长耳坠、羽毛扇、流苏手袋等[3],让那时的女子既有中国风格又富有摩登气质。

4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服装个性的要求也日益增高,在满足穿着实用性及功能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服装的装饰性,因此,对服装的诉求性也逐渐提高,设计师们迫切地从其他门类中获得灵感、寻找新思路。服装设计是兼具艺术、设计、商业、市场的综合性设计活动。将装饰绘画艺术融入到服装设计中,通过对装饰绘画艺术的概述、审美价值和形式法则等的分析,借鉴装饰绘画的形式美感,启发设计师们的设计思维。艺术家在未来的实践中不仅仅会局限在作为一个美学价值的创造者,而是通过艺术与科技的实践,推动科技产业价值的产生。当今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混合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即将迎来由数字技术构成的虚拟现实,以及和物理现实混合的混合现实。这个新兴的产业必然会带来艺术语言和创作方式的新变化。

参考文献:

[1]吴敏.装饰绘画的表现形式探究[J].艺术教育,2010(04):121-122.

[2]李当歧.西洋服装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198,243.

第5篇:服装设计意识范文

关键词:创意;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优化

目前,创意服装设计的教学概念在很多高职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中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教学影响,服装设计专业对于创意教学的重视不足,导致学生创新意识不强,需要高职院校进一步对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促进创意服装设计课程的有序高效开展。

一、创意服装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

1.创意教学重视度不足

现阶段,在高职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对于创意教学的重视度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虽然对于设计专业而言,创意就是灵魂,创意是决定设计作品成败的关键,但是,创意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是一种较高的学习要求,有做到有创意并不是努力一点就可以实现的,还需要一定的创新意识和灵感。在服装设计的创意教学中,高职院校没有有效做到将创意教学作为学生学习成效提升的关键要素进行重点培养。

2.课程教学创新不足,学生创新思维和意识得不到有效提升

目前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大多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启发的教学实践。服装设计教学中实践与应用部分不多,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服装设计创意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创新实践思维和能力也很难得到锻炼。

3.创意设计的考核方式单一,缺乏科学性

当前,高职院校检验学生服装设计的教学成效的唯一方法就是通过上交一两学生的创意服装设计作品,教师通过对于学生的这些服装设计作品进行审核和评价,对于学生的服装设计学习成效进行评价,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分数。这样的考核方式下,学生的服装设计效果可能直接从一两件设计作品中就能体现出来,但这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服装设计学习成效,这样的考核方法欠缺科学性。

二、创意服装课程教学中的重难点

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意服装设计教学中只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也是最难培养的能力。在进行服装设计的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想象思维、视觉空间、构建主义空间的设计思维能力培养,注重个人设计风格的提炼,让学生的创意服装设计更具有特色,更符合创意的设计需求。以往的服装设计教学中,因为受到思维和想象空间等的限制,学生更多的是局限于眼前的服装设计要素,在现有的服装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改造,体现服装设计的特色。而创新思维在创意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就是为了打破现有的服装设计在形式上、色彩上、空间结构等方面对于创意服装设计的限制,创造出一种独有的、大胆的、富有特色的服装设计作品。

2.设计方法的培养

在创意服装设计中,设计方法是教学的主要部分内容,也是关键内容。对学生的创意服装设计课程开展设计方法的教学,就是要系统的让学生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要素,设计理念的把握、设计形式的创新、设计中色彩的使用、服装材料的选择等等,这些都需要设计者具备一定的服装设计能力,在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创意服装的设计,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设计效果,从不同的方面寻找突破点,做到各个环节的创意设计,为达到整体设计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帮助。在设计理念上,学习者必须要面上服装设计的受众群体,即服装设计是给谁穿的?在哪些场合穿的?因此,针对受众的特点进行设计理念的确立,能够有效迎合消费市场的需求,设计出受欢迎的创意服装作品。在设计形式上,要注重形式的创意设计,无论是从剪裁、做工、服装的形状、对称或不对称、职业装还是休闲装、淑女装还是宅男装等,都需要做好精准的设计。在颜色选择上,要满足消费受众对于颜色的需求,既要保证颜色选择的美观,又要体现受众的个性,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在材质上,可以选用更优质廉价的服装材料,确保舒适度的前提下降低材料成本。以上要素都是在学生的创意服装设计课程教学中重点教育和把握的环节。

三、创意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优化方案

1.提升创新教学重视度,注重学生创新素养培养和提升

在高职院校的创意服装设计课程教学中,高职院校要不断提升对于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和素养的提升,积极采取有效途径不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可以通过㢟课外科技服装设计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课外活动的开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设计能力的有效途径,要大力倡导学生参加课外创新设计活动和设计技能训练。加强活动的组织领导,建立良好的协调保障机制,制定有关激励措施,调动广大师生参与课外创新设计活动的积极性,承认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并将课外长信设计活动纳入实践教学计划,对在活动中取得成绩的师生进行奖励,形成浓厚的活动氛围和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还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等课外创意服装设计作品竞赛活动,并通过设计竞赛活动,推动学生广泛参与各类服装设计和创新活动,通过活动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的实践能力。

2.结合民族传统文化,打造特色创意民族服装设计课程

高职院校在创意服装设计课程中,要实现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体现地方特色,可以结合民族传统文化,打造特色创意民族服装设计课程。高职院校要积极领会地区民族文化传承和服饰创意设计工作推进会精神,把握地区特色的民族文化特色,积极开展有创意的民族服饰设计课程教学活动。要明确民族服饰文化教学活动的要求,充分做好地区民族服饰挖掘,传承和保护工作,组织好地区民族服饰创意设计相关工作。要整合各方面资源进行研究,创意和利用,形成具有本区域民族特色的原生态服饰和时尚创意服饰,助推地区民族服饰文化的挖掘、传承、弘扬、发展;要运用好各种地区或者全国范围的服装设计参赛机会,充分展示地区民族服饰的多样性、珍贵性、艺术性、可收藏性及其可开发的市场价值,让“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助推脱贫攻坚和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提升民族文化自信,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通过这样的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不仅能够提升地区服装设计的教学成效,培养更多的创意服装设计人才,还能够有效促进创意服装设计课程教学资源和素材的不断扩大,丰富教学内容,推动课程的创新和发展。

3.开展校企合作,提升创意教学实践水平

校企合作是目前高职院校创意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优化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校企合作,不断提升创意教学的实践水平,让创意服装设计能够为学生提供更真实、更有效的实践学习平台和机会,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中,校企双方还能够通过优势互补,在共同推动地区时尚产业布局、合作开展时尚产业发展趋势研究、联合打造时尚文化创意园区以及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深度对接,打造校企合作的升级版。通过校企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可通过时尚文化交流与时尚产业发展平台、全方位人才培养平台、时尚品牌运营平台、时尚产业智库平台等平台建设,推动地区时尚产业融合发展、时尚产业发展趋势指数研究、打造时尚文化创意园区孵化平台、创新科技研发与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举办时尚产业发展高端论坛、研究企业组织变革及产业转型等众多项目上深度合作,深度对接,深挖资源,深发潜力,努力实现校企合作“1+1>2”的效果。服装设计专业可通过建立与大型服装设计公司、服装设计展会的合作关系,让学生走上真正的服装设计岗位,让他们的服装设计作品得以展现,为学生的创意服装设计展示提供更多的机会,这对促进创意服装设计的成效提升意义重大。

四、结论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创意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模式还需进一步优化改革,不断采取合理高效的教学实践措施,确保创意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进行,切实提升创意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提升创意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效率。

参考文献:

[1]段婷.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探讨——以“工作室项目实践教学模式”为基点[J].职教论坛,2013(23):35-36.

[2]冯越芳.高职院校服装设计竞赛教学实践与探索——以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