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服装专业论文范文

服装专业论文精选(九篇)

服装专业论文

第1篇:服装专业论文范文

侗族民族服饰色彩常用黑、青(蓝)、深紫和白等四色。黑青色多用于春、秋、冬三季,白色多用于夏季,紫色多用于节日。女裙分季节,多用黑色。讲究色彩配合,通常以一种颜色为主,类比色为副,再用对比性颜色装饰。主次分明,色调明快而恬静,柔和而娴雅。侗族的服饰普遍没有苗族华丽,银饰的使用无论从式样和数量上都比苗族少许多。侗族服饰朴素,色调以青、蓝、白、紫为主。男子多穿对襟短衣,或右衽无领短衣,包大头巾。女子上穿大襟无领无扣上衣,下穿百褶裙或长裤,束腰带、裹腿,包头帕或戴银冠及各种银饰等。

2服装专业毕业设计开发

根据院校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设计综合实训》一致认为是服装专业课程中重中之重[2],做好毕业规划设计需遵循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设计、考核评价标准三大原则。

2.1制定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态度目标),核心内容包括课程内容和要求,设计了教学方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综合教学评价,全面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对加强学校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素质全面、富有创造性的人才起到了推动、储备作用。

2.2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服装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需要,《毕业设计综合实训》对服装设计的重要性、毕业设计的前期组织和选题、实用装、创意装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毕业设计作品汇展以及毕业生求职技能指导等进行辅导[3]。

2.3考核评价标准

课程教学评价遵循整体性、全面性原则,注重教学的“多元化、多方式”评价,改变以考试成绩一锤定音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设计制作全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的整体评价。改革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注重T台展示和静态展示相结合方式进行评价。让低年级的学生、学校其他科室的教师和学校的领导作为评价主体,以投票的方式作为毕业设计作品评分的标准,一改以前师傅带徒弟,一切师傅说了算的应试教育的评价模式,改由更加公平、更加公正和更加合理的民主投票评选方式,更激发学生对毕业设计的积极性,以及对行业的热爱。

3《毕业设计综合实训》课程实践

3.1实施新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内容包括课程性质、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态度目标),核心内容包括课程内容和要求,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

3.2校本教材《服装专业款式设计》中民族服装进行推广应用

深入了解广西民族特色服装,记住壮族、瑶族、苗族和侗族各族服装每个细节,找出各族服装精髓进行分析、提炼。结合系列服装要求,设计出属于自己的毕业设计服装,为自己的学业又增一彩。

3.3运用多媒体对毕业设计展开教学

多媒体技术使知识内容可以通过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影像等各种单一形式或者是几种形式的组合来表现,例《毕业设计综合实训》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就非常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如系列设计的形式、面料的效果、模特表演、T台展示及流行趋势的掌握、各时装会等,没有直观地观看效果是无法想象出来的。只有通过多媒体展示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4]。

3.4教学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是根据了解学生学习已达到的水平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明确目标,采用及时、有效的方法让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总结,达到目标进步。3.4.1问题归纳收集、归纳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可能出现的个别问题和普遍问题,为以后教学提供有价值的的信息。3.4.2教学评价对学生两年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并让学生自主地经历一次服装从设计到制作完成,再到T台展示的服装设计制作的完整流程,为学生今后在各个工作岗位上清晰自己的工作任务打下良好基础。3.4.3教学反思对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最佳,还能否采用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做更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4结语

第2篇:服装专业论文范文

市场调研是目前服装专业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实践课程,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服装市场环境中,对消费者心理或需求、竞争对手以及销售环境的了解是服装企业开拓品牌、提高效益的必经之路,而当前把握服装市场的有效手段便是市场调研。由于每年每季的流行趋势不同,所以服装市场首先具有更新快的特点。另外,由于每个地区、每个商圈的不同,导致不同的消费习惯等,因此服装市场还具有很强的地区性特点。再者,服装种类日益增多,划分越来越细,市场调研涉及的具体内容也有很多,因此服装市场调研又具有很强的目的性。

2调研的组织

2.1带着目的去调研组织市场调研之前,一般需要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服装市场调研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服装在服装市场上占有大幅的销售额,所以市场调研的内容包括与服装市场营销活动相关的一切信息和因素,主要包括:消费者需求调研、竞争调研及合作环境调研。调研之前一定要明确调研目标,根据具体调研时间的长短,确定一个可行的目标,不要盲目确定过大的目标。一般为了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较为全面的资料,要求学生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对于服装市场的调研,一般建议人数在2-4人左右。因为在行业当中会有“同行相斥”的现象存在,适当的人数是为了“隐蔽”调研活动,人数太多容易被销售人员怀疑目的;另外,适当的人数也可以进行较为细致的分工,这样才能使调研过程更加有序、效果更佳,如有同学主要调研服装款式细节,有同学主要调研店面,还有同学专门针对服务等。对于学生来说,市场调研的最终目的除了掌握基础的调研方法之外,最主要的还是为将来的就业培养能力。目前,有一种获得大家普遍认可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该方法认为纯粹的知识不是职业能力,纯粹的工作任务也不是职业能力,只有当知识与工作任务相结合,个体能富有智慧地完成工作任务时,才能说他具备了职业能。因此要想把市场调研作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一个平台,就必须要培养他们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此建议是,可以把市场调研作为一个切入点,给出一个任务,让学生在此任务下,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市场调研完成任务。最简单、实用的方法是让学生通过市场调研参加一个服装设计大赛,目前,国内有很多不同级别的设计赛事,参加赛事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可以通过赛事为将来的就业提供机会。为学生选择一个合适的赛事,特别是一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赛事,学生在调研过程中目的就会更加明确,积极性也会有所提高,在调研并完成参赛的整个过程中既可以熟悉市场调研的主要方法,又可以了解常见赛事的主要流程和要求,可谓一举两得,而那些脱颖而出获奖的同学还可以为今后的就业做一个铺垫。

2.2常用的调研方法市场调研方法有很多,如询问法、现场观察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等,由于服装市场本身的特点和学生在实际调研过程中的局限性,比较适合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可以用于人流量等的调研,一般建议学生选择一些比较具有典型性的店面进行观察,可以分不同的时间段进行,如上午、下午、晚间、周末、节假日等,进而综合了解品牌的销售情况。当然观察法比较费时费力,非常磨练学生的耐心。在观察过程中,学生难免会虎头蛇尾,开始热情度高,等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后就完全失去兴趣,对此建议是可以根据时间长短变换组内成员的分工,如观察客流量的学生可以在一个小时后和观察店面情况的学生互换,当然前提是这些都要在调研之前进行合理的计划安排,否则就容易出现脱节现象。因此,根据实际调研情况每天甚至每半天调整调研计划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有必要。面谈询问法也是服装行业比较实用的方法,如询问消费者、销售人员等,一般建议学生在购买、试衣过程中和这些人员进行沟通,可以是很随意的形式,太过正式的形式一般会被拒绝。这就需要不断增强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怎样在看似随意的交谈中获得重要的信息,这是需要不断磨练的一个过程。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市场调研其实不应该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去开设,因为作为一门课程,时间上必定会有所限制,而要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则需要长期的不断加强,因此可以考虑将市场调研课程拆分为不同的阶段,穿插至其它课程中进行,如在上设计课程中可以主要调研服装的外观设计(款式、色彩等);在结构、工艺课程阶段,可以重点调研服装的结构线条、工艺特点等等。问卷调查也是较为适合的方式,一般问卷要尽量简短,一页纸最好,让参与者能快速做完。问卷调查的难点就在于被调查者的配合度,现代人出于对隐私的保护一般不太愿意配合。另外,还有一部分人可能只是“懒”得配合,但从问卷中一般可以获得很大的信息量。因此,如何说服别人参与问卷的填写,这是难点,因为学生做调研不像企业,企业一般会有“奖品”或“小礼品”赠送,学生在这方面普遍难以达到。如何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让别人放下戒备,主动参与调研,这是在调研中必须要培养的学生能力。另外,不同类型的服装市场应该从不同的侧重方向进行调研,如调研大商场、大型批发市场、专卖店或夜市等,由于每一种市场针对的顾客类型不同,销售的侧重点也不同,因此调研一定要抓住该类销售类型的特色进行。大型批发市场一般货品较多,摆放多较为杂乱,一般以大量批发为主,偶尔做零售,货品质量不会太高,一般不会有特殊的促销活动,因此调研的重点可以是产品的款式、色彩方面或销售情况等。另外,对于那些档次价位较高的批发市场,还可以对其产品的质量、工艺方面进行调研,这类批发市场基本都会做零售,甚至和大商场的陈列、服务等类似,只是兼做批发,对于这类市场可以进行全方位的调研。大的商场产品质量一般较高,服务也比较全面,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商场的促销活动也是丰富多彩,各种节假日,商场的周年庆、传统节日,甚至是国外的一些节日都会有各种名目的促销活动,因此对于这类市场,除了可以对产品本身的质量、面料、色彩、款式、服务等进行调研,还可以做不同品牌之间的对比,尤其可以着重调研其促销模式以及服务方面。专卖店和商场类似,但一般主要以单一品牌为主,因此要对某一品牌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可以着重调研专卖店,因为专卖店一般货品比较全面,从男装、女装、童装,甚至配饰方面都可以进行调研,特别是一些大型的专卖店。普通零售市场,可以位于城市的任意位置,有集中的,如常见的地下商场,也有分散在各条街道或小巷中的,这部分服装一般档次普通,销售环境差别较大,可以着重调研起销售模式,或者服装的款式、色彩等方面。夜市也是服装市场较为特殊的一个分支,虽然夜市的服装一般品质较差,但其种类丰富,款式一般较为新颖,价格便宜,这些都可以作为调研的内容,另外,夜市特有的环境氛围和吸引顾客的模式也是值得研究。

2.3调研技巧在调研之前,除了基本方法的掌握,一般还需介绍一些调研的技巧,出于保护自身产品的目的,一般服装店铺都不允许拍照,调研过程中主要是进行偷拍,因为实地照片可以体现很多产品的信息,这是在网络等渠道绝对获取不到。目前随着智能数码产品的普及,偷拍相对比较容易,此外现在智能产品的像素也较高,照片效果好。第二个技巧就是性别搭配,一般建议男女搭配,这样各类服装都可以调研,都可以试穿。第三点是穿着要正式,不要太过随意,目前,国内大商场和专卖店的服务比其他销售模式全面,销售服务到位,不管是什么档次的购买者只要进入店面就会被热情的招待,可以随意试衣,因此调研人员可以在试衣间进行拍照等,有的品牌甚至可以随意在店铺内部拍照,但大部分的拍照还是要隐蔽进行,一旦被发现都会劝阻,其中也不乏一些素质不太高的销售人员,可能会因此起一些正面的冲突,或者觉得调研人员不太像该品牌的消费人群,就不会热情接待,甚至被赶出店面,为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一般建议根据商场的品牌档次,尽量穿着适合的服装。批发市场的销售服务一般较少,因此调研要进行的更隐蔽,尤其是拍照一定要注意方式,有学生在调研过程中因为拍照被管理人员发现而被尾随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时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本身的基本素质要提高,不轻易和销售或相关人员起冲突。

2.4调研实地的组织由于服装市场调研的特殊性,一般指导老师不能进行现场实地指导,所以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了解更多的内容。每一个调研任务结束后都要进行总结,看调研方法是否得当,在教学中一般是建议“一天一总结”,因为学生的经验一般较少,事先的调研计划可能会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经过每一天的调研都会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人员的安排不合适;或者调研的目的不明确;甚至由于各种原因,事先的调研计划完全无法进行的情况都会发生。因此,每次调研后的总结是必须要进行,如何快速有效地发现并解决学生在调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需要指导老师本身能力的不断提高。

3资料汇总

3.1数据处理调研结束后必须要进行资料汇总和分析,资料分析的方法有很多,比较常用的是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如SPSS等,但对于非专业人士,特别是偏艺术类的学生来说,SPSS略微显难,所以建议可以先用EXCEL进行处理,但该软件只能进行一些相对简单的处理,作为初学者是可以使用的。如果要进行非常专业的数据处理分析,专业软件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对于那些将来致力于从事相关行业的学生一定要严格要求,学会使用专业处理软件。

3.2考核方式实践课程的考核难度大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常见的方法是以平时表现加最终作业的模式。平时成绩一般较难把握,因为实地的调研往往指导老师不能在现场,就只能通过同学的评价以及当天工作量的检查来综合评定,难免有失偏颇,但目前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是尽量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评价。另外,在考核当中可以让学生参与,如在调研结束后,可以让每个小组针对调研做一个全方位的汇报总结,全班同学都要参与,可以就汇报情况同学之间相互打分,既吸取好的经验,也可以指出需要改进的方面,这部分成绩可以纳入学生的最终成绩,这样做还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学生之间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攀比心理,因为要相互打分,自然会在调研中更加努力。

4总结

第3篇:服装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 服装专业 教学实践 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80-01

服装专业一体化教程的实践尤其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服装教学与服装产业紧密结合、相辅相成、共同成长、共同发展。中职学校服装教学是重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内容,所以一直以来都是为服装产业所服务,推动服装产业的进步与发展。作为实质性产业发展的理论奠基,服装专业教学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和重要性,努力实现一体化教学也成了服装专业教学的首要任务。

一、中职服装专业教学的现状与案例

因为,有着发展的形势,所以中职服装专业的现状和前景需要分析和调整,以找到最好最适合的教学方法,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体制。首当其冲,研究对象就从服装产业发展最为迅猛的地区进行研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长三角地区的各方面发展迅猛,服装产业也位列其中。该地区各中职学校主动与服装企业进行连接,发展成一种学校与企业结合的新型关系。转变教学思路,改革教学方法,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实现互赢,从而实现国家对服装产业发展的宏观理论。以下是我们研究长三角地区服装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数据。

(一)长三角地区服装产业的数据

2009年长三角地区大规模以上的纺织业增加值率仅为19.4%,比全省制造业平均水平低2.9个百分点。2009年,长三角地区大规模以上纺织业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只占产品销售收入的9%,比制造业低17.6个百分点,省级以上的新产品产值率仅为5.5%,制造业平均水平低了6.1个百分点。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纺织产业人才欠缺,管理水平不高。虽然这一地区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才并不欠缺,但接受过专业培训知识、系统纺织服装生产理论和实践训练的专业人才比较短缺。所以服装产业教学急需改革,从而改变产业现状。

(二)服装产业现状透析出的服装教学现状

通过以上服装企业的数据分析,可以从侧面看出现阶段服装专业教学的缺陷。现阶段中职服装专业教学质量并不高,很多时候理论与实践脱节,很难培养出专业的理论丰富与动手能力强的服装技术人员。分开来讲,其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教学方法落后,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实践性

现阶段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教师成为了课堂的主力军。教学内容过多,时间太长,教学方法呆板,倾向于先理论后实践的方式。即使是实践,也是老师走一步,学生跟着走一步。因为学生缺乏自主实践的能力,不能自己在实践中得出理论,从而影响教学质量。教学重点盲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践的比例安排不妥当,使得学生出现眼高手低等动手能力不足的现象。

2.教学内容缺乏对服装企业生产的了解

服装工业化生产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而服装产业链流通的顺畅,也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对专业知识的透彻和对实际操作内容的理解。企业的生产化工序繁多,而学校服装的教学训练大多以单件的服装制作为主,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停留在单件的服装制作上,由于学生缺乏对服装工业化的认识,进入企业以后不能适应企业生产的流水过程,难以实现企业的工作要求,仅仅对服装制作专业了如指掌,却对服装企业文化一无所知。

二、中职服装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理论知识教学是教学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培养人才的首要基础。但是通实际调查发现,中职服装专业的技术教学体系并不完善。多数情况下都使用的是普通院校的教材,教学内容脱离了社会需求,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主观感受和现实产业的实际需求。倚重于理论,导致人才培养的方向出现了偏离,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效结合,从而不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程。主要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点:

(一)完善中职服装教育体系

服装专业的理论课程是教师进行教程工作的首要前提,是学生进行服装学习的基础。对此,我们应该积极完善中职服装教育体系。首先,要积极组织中职服装教育方面的专家和教师对于服装方面相关的工作进行研究,组织设计出全新的教材体系,以保证课堂的质量。其次,要根据中职教学的实际,采取创新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材体系为模板来进行教材设计,以保证服装教学各方面能融合的恰到好处。

(二)合理安排实践理论课时间

由于传统教学的桎梏,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单方面的注重学生的理论教学,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此时,就需要合理安排学生的实践理论课,从而避免学生出现理论与实践不相符的现象。中职院校应该不断完善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操作之间的有效结合,建立一体化教学体系。

(三)实现教学内容深入对服装企业生产的了解

开展服装教学的中职学校,需要积极的深入企业,与企业进行互联,让服装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深入市场、体验生产,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对当下的服装生产和市场需求有充分了解,使学校能够实现与企业完美结合,使企业能够更加准确地认识当下服装行业的教育现状和需求。这是一个实现共赢的选择和教育方式、合作方式,突破行业发展的现状,提升优化中职学校服装教学,努力构建新型校企结合的互赢互助关系,从而推动双方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企业是学生学习服装专业的必经之路,中职学校是企业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基地,两者携手共进,共谋发展。针对长三角地区中小城市的服装企业和中职学校的服装教学而言,选择校企合作的方式是必然的。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合作,让学生深入到企业中进行实践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对服装行业有一个具体的客观认识。教师也会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重点教学,从而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全面提升。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法,培养全方面的专业人才,为我国的服装行业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雯.中职服装专业立体造型课程的探究 [J].轻纺工业与技术 ,2014,03(26):102-103.

第4篇:服装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服装专业;企业发展;教育改革

引言 中国的服装教育正在向更高层次迈进,逐步与国际接轨。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中国的服装教育虽在教学体系上不断改进并逐步完善,但美中仍有不足出现了与市场脱节的现象,针对此现象该文阐述了服装专业教育改革的措施。

1.我国服装专业教学发展的现状

自高等院校开始扩招以来,自主分配、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出台后,各个院校认识到了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性,毕竟服装专业的毕业生终究是要为服装企业服务的。从企业的角度讲,随着竞争程度的增加和自身的发展,做品牌的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理论上服装企业应该非常欢迎高校的毕业生来工作,学生也应非常乐意学以致用、去服装企业就业,然而在现实之中两者的磨合却很艰难,学生怀着满腔热情去实习,但回来以后往往觉得收获并不大;有的学生毕业后频繁跳槽,企业根本留不住人;也有企业将实习基地的牌子一挂了事,不欢迎学生去实习......

导致此结果的原因之一是学校教学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程度欠佳,工厂与学校的技术术语不同,教育与实践脱钩,在校所学无所用,大部分毕业生到企业后重新学起,耽误时间,上手较慢;对于教师来说,有实践作战经验的专业人员往往学历和职称不高,不能进入担任专职教师,而高校教师往往又缺乏实践经验,不能满足服装产业化的新需要。原因之二是新技术(CAD、CAM) 在企业中应用多是摆设,尤其在内地新型生产技术没有被广泛接受,主要体现在

高技术高水平的理论与企业的低要求相矛盾。

2.我国服装专业教学体系概况

针对比较有影响的东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天津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中原工学院、武汉科技学院等六所院校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专业培养目标进行了网上调研分析。

东华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从事服装设计、服装工艺理论、服用性能研究、服装生产经营管理和服装科技开发的高级人才。北京服装学院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服装专业基础理论、技能训练、掌握现代服装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的服装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天津工业大学培养掌握服装学科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在服装企业、科研、教学、贸易等部门从事服装产品设计与开发、服装生产、服装企业管理、针织产品工艺设计与生产、服装贸易以及服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浙江理工大学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文化修养的现代成衣生产管理、服装制作技术和服装商品品质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中原工学院培养具备设计艺术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向的知识和能力,能在服装设计教育、研究、设计和管理单位从事艺术设计、研究、教学、营销、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武汉科技学院培养既懂服装设计、又懂服装工业流程设计,服装企业与行业管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由此可见国内的服装教育由于本地的经济、地域等客观条件的影响与市场有一定的脱节,所以国内的教学应当可能多的做一些与市场结合的课题。

3. 我国服装企业的人才需求

目前国内服装企业需要的是可以给他们带来高利润的服装专业人才。随着中国加入WTO,服装业已成为很多省市和地区的重点产业,服装企业从产品竞争逐步走向技术、设计、服务、市场、品牌方向发展;另外服装产业正向个性化消费,时尚化消费转化,注重对市场的调研和流行趋势预测,生产符合特定消费群、并能进一步研究其爱好和变化,以达到稳定消费群体。所以服装企业需要的人才除了具备艺术才华和独特个性外,还应具有基础技术素质,掌握影响服装质量、成本和加工效率的技术,有强烈的经济意识、时尚意识、技术意识等。

4.我国高等院校服装教育改进的措施

4.1产学研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能力

产学研结合是对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改革与补充,是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有效形式。与服装企业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践基地,鼓励并组织学生去工厂参加实践,体验不同的生产流程、产品风格、管理模式以及公司文化等,为学生日后的职业领域提供借鉴。

4.2提高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做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大量的实践性内容,培养学生养成“艺术创造和工艺结构并重”的良好专业习惯,这样可以提高了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以后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快速发挥创造力和准确表达设计意图培养了扎实的基本功,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才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

4.3增加学生知识面,拓宽专业方向

随着服装产业的结构和经营模式的变化,对高等人才知识结构的需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原来服装专业高等教育的模式必须针对这样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拓宽专业方向,培养复合性人才就是满足人才知识结构需求的对策之一。

4.4培养学生集体意识

在现代服装企业中,设计、生产、贸易等工作都是以系统的形式运作的,要能够在这样的系统中进行工作,不仅需要个人的专业能力,还必须协调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关系,使自己的技术能力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组织能力这是培养高等专业人才的重要方面,不仅能够完成自己的工作,还要具备领导能力,能够组织起各种相关的活动。

4.5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教师要深入到企业中去锻炼,要有实践意识和能力,提高教师的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结论:服装设专业教学模式一直延续以往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发生冲击,针对时下社会形势及现有专业状况,服装专业教学体系应随时代的变化和特征而做相应的调整,课程设置应随着服装行业的发展动态做相应的调整,教学方法应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而相应改进,教学内容上尽可能多的增加一些实践的环节,让学生提前接受市场的熏陶,树立他们的市场观念和市场意识。学校应以注重提高人文素养、科学素质、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培养目标,注重与市场的结合,造就具有适应现代服装产业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具有创新与科学素养综合能力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第5篇:服装专业论文范文

嘉兴学院(院校代码:10354)是2000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组建的,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的普通本科高校,校址所在地嘉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南文化发源地,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学校现有越秀、梁林和平湖3个校区,校园面积1800亩,校舍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世界物理学家、香港科技大学原校长朱经武教授受聘为学校名誉院长。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5000余人(不含独立学院),成教在册学生10000万多人。教职工18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近560余人,正高职称教师13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10余人。学校建有经济管理实验中心、机电工程实验中心等9个校级实验中心,现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嘉兴市重点实验室5个。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9亿元,图书馆藏书178万册,电子图书170余万册。嘉兴学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学校是教育部思政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也是浙江省高校党员干部教师革命传统教育培训基地。

学校秉承“方正为人勤慎治学”校训,营造“求是求真求正”校风,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提升应用研究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努力建设成为一所“有特色、善创新、高水平”的地方应用型大学。

二、嘉兴学院设计学院简介

嘉兴学院设计学院是学校重点建设的学院之一,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备。学院有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和工业设计等5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100余人;拥有独立的艺术大楼,艺术与设计实验中心为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学院按学科专业要求进行标准化建设,教学、科研、管理设施都达到了国内同类院校的一流水平。

设计学院致力于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目前拥有正副教授15人,有多名中国美术家协会和设计师协会会员。近年来,师生作品获得了国家教育部科研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在“国际艺术设计展”、“全国美展”、“全国艺术设计展览”、“全国首届水彩艺术展”、“全国青年美展”、“全国第水彩、粉画展”等参展并获奖。多位教师的作品在美国、法国、日本、英国、香港展出或获奖,教师作品分别被中国教育基金会、中国文化部艺术交流中心、河南省美术馆、青岛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及韩国江陵市美术馆等机构收藏。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外籍教师,国内同类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前来执教讲学及合作研究。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中国科教评价网、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联合并公开出版了《2017-2018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报告数据显示:我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被评为5星专业(全国排名前5%),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2个专业被评为4星专业。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成果,荣获2016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三、招生专业介绍:

(一)视觉传达设计(本科,梁林校区就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集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于一体,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大企业市场部门、中高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达方面的设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中外设计史、消费心理学、设计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基础、装饰图案、版式设计、书籍设计、广告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等。

就业或继续深造去向:在视觉传达设计行业及企划设计部门、数字媒体及印刷出版行业、电子商务企业、文化机关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艺术设计专业工作;报考视觉传达设计及设计理论方向硕士研究生。

(二)环境设计(本科,梁林校区就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相关学科领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备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能力,体现厚基础、知工艺、重技能、上手快等特点,能在环境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景观设计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也可在教育机构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设计素描、色彩、计算机辅助设计、画法几何与透视、AUTOCAD、3DS MAX、环艺表现技法、装饰材料与构造、景观材料与工艺、景观生态学、公共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模型设计与制作等。

专业特色:以美丽乡村为抓手进行项目化、真题实做、以赛带练等形式促进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从室内、景观、公共艺术等方面介入、深化、设计、直到项目完成。

就业或继续深造去向:在环境设计行业及企划设计部门、装饰企业及装饰设计部门、文化机关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等专业工作;报考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及艺术设计理论方向硕士研究生。

(三)服装与服饰设计(本科,梁林校区就读)

培养目标: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使之掌握服装与服饰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理解服装与服饰设计的概念,掌握设计方法,通晓从灵感到表现、从绘画到造型的全过程,具有各类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饰配件设计、成衣制作、商品展示设计等能力。适合创新时代需求,培养具有较强的设计创造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市场开拓意识和市场竞争能力的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服装结构设计、服装营销学、服饰色彩设计应用、服饰图案设计应用、服装设计、服装品牌策划、面料塑性、服装工艺与制作、立体裁剪、服装创意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服装技法综合表现、中外设计史、中西服装史、高级成衣整体设计。等。

就业或继续深造去向:能在服装行业及企划设计部门、文化机关等企事业单位与应用研究型领域、艺术设计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服装设计、服饰配件设计、服装品牌策划、服装品牌管理、终端市场形象推广和专业教育培训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报考服装与服饰设计及艺术设计理论方向硕士研究生。

(四)服装与服饰设计(专科,平湖校区就读)

培养目标:通过本专业学习,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较高政治素养、道德涵养和职业修养,具有较强的学习、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具有服装设计、服装结构工艺及服装经营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能在服装设计、生产和终端销售等企业从事服装产品设计与开发、服装品牌管理、时尚买手、电子商务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业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时装画技法、服装设计基础、服装材料学、中外服装简史、服装立体裁剪、女装结构设计、女装成衣工艺、女装设计、服装产品开发、服装买手实务、服装市场调研、服装店铺运营与管理实务、服装陈列设计、服装视觉营销等。

就业或继续深造去向: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毕业生能在服装品牌公司、服装设计工作室、线上服装设计公司等时尚企业从事服装设计、服装品牌策划、服装营销、货品管理、时尚买手、服装陈列、服装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工作;专升本。

(五)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科,平湖校区就读)

培养目标: 通过本专业学习,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数字媒体领域中的短片制作、编导艺术、摄影艺术、UI设计、交互设计、视频编辑与特效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在网络媒体公司、传媒机构、广告公司、电子商务企业和各企业设计部门,培养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导演、编剧、摄影师、视频剪辑师、平面设计师、网页设计师、UI设计师等工作,并具备相关岗位实际工作的专业基本能力和职业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学习、创新和实践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短片制作、编导艺术、摄影艺术与技术、视听语言、影视经典批评与方法、数字影像合成、数字视频剪辑、数字绘画、数字图像处理、二维动画制作、交互设计、界面设计、网页制作等。

就业或继续深造去向: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能在能在网络媒体公司、传媒机构、广告公司、电子商务企业和各企业设计部门,从事短片制作、编导艺术、摄影艺术、视频后期与特效、平面设计、网页设计、UI设计、广告设计等方面的工作;专升本。

四、招生计划

专业名称

层次

学制

计划

人数

招生范围

学费

(元/学年)

设计学类(含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专业)

本科

4年

93

(1)浙江省内(101人);

(2)浙江省外:湖南、安徽、河南、吉林等(52人)。

10000

服装与服饰设计

本科

4年

60

服装与服饰设计

专科

3年

90

浙江省

9000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专科

3年

90

注: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及说明以生源地招生主管部门公布为准。

五、录取原则

(一)外语要求:设计学类(本科)、服装与服饰设计(本科)设定英语单科合格线,按满分150分制计算,要求60分(含)以上。

(二)身体健康要求: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

(三)录取具体方式

1.我校所有艺术类专业均采用各省艺术类专业统考成绩,不另行组织校考,报考对象和条件参照各省艺术类统考安排和要求执行。对文化、专业省统考成绩均合格的进档考生,根据招生计划按综合分从高分到低分,按照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依次择优录取。考试综合分由艺术类专业和文化课两部分组成,考生均须参加各省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文化考试。综合分折算方法如下:

(1)浙江省:综合分=专业课成绩(浙江省统考成绩)×7.5×50%+文化课成绩×50%;

(2)河南省、湖南省、吉林省:综合分=专业课成绩(省统考成绩)×100%+文化课成绩×100%;

(3)安徽省:综合分= (专业课成绩/专业满分)×700+(文化成绩/文化满分)×300。

2.学校优先录取第一学校志愿(含平行第一志愿)报考嘉兴学院的考生,执行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关于志愿投档顺序的有关规定。在第一学校志愿(含平行第一志愿)不满的条件下,则录取非第一学校志愿考生,非第一学校志愿的考生只能录取到本校前一志愿录取后未满额的专业。

3.本年度招生的专业不作加试要求,享受加分和降分的考生与其他考生一视同仁。对于文艺、体育有特长的考生,进档后将优先录取。若综合分相同,则按专业课成绩高低择优录取;若专业课成绩仍相同则参照当地省份相关的文化课成绩单科顺序择优录取。

以上录取原则若与生源所在省相关要求冲突的,以生源所在省统考投档录取原则为准。

(四)录取结果将按照教育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关要求及规定的形式进行公布。考生可登陆学校招生网站查询。

六、其 它

(一)新生入校后,学校进行全面复查,凡不符合条件或有舞弊行为的,由学校根据有关规定作出处理。

(二)办学地点:1.梁林校区:浙江省嘉兴市嘉杭路118号,邮编:314001;2.平湖校区:浙江省平湖市钟埭街道宏建路888号,邮编:314200。

(三)本简章解释权归嘉兴学院招生办公室。

上述内容如与教育部或相关省份招生政策不符的,以教育部或省级招生政策为准。

嘉兴学院网址:zjxu.edu.cn

嘉兴学院招生信息网址:admission.zjxu.edu.cn

招生咨询电话:0573-8364 0000 传真:0573-8364 2036 或 8364 2017

第6篇:服装专业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中国服装产业的持续发展,模特行业规模空前壮大,目前,国内拥有该专业的高校多至百所。尽管高校的培养方式极具多样性,但均是以适应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经济产业与文化产业为培养目标,采取多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模特表演、管理的实用性人才,其专业方向的定位、市场价值及未来发展方向是否准确合理?这些都成为高校服装表演专业教育发展中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服装表演专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时装表演作为一种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纺织工业发达的上海。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们对时装表演的不断认识,中国的时装表演获得了飞速发展。进入90年代,中国的时装表演经过长期的摸索终于走上了国际化发展道路。与此同时,一些大专院校也审时度势,纷纷开设了服装表演专业或服装设计专业,培养具有正规学历的高层次的时装模特。如今,一些纺织类、艺术类等专业类高校,甚至综合类大学都将服装表演纳入高等艺术教育范畴。这种高等教育模式经过十几载的探索研究和努力,培养内容不断完善发展,各院校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区域资源不同,纷纷开设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并以经济产业、文化产业为依托的新型的、多样的模特表演艺术专业,为国内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模特专业人才,同时也为国内的模特行业奠定了文化基石。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高校开始进行大胆的教育创新,这使得服装表演专业的内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知识涉及面越来越广,知识深度也日益加强,基本上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层次。各高校在服装表演专业培养中竞相提高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奠定自身特色。例如以舞蹈学院为依托建设的服装表演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采用跨专业有机融合的教学方式,多方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适应能力,以戏剧表演课、舞蹈课、钢琴课、服饰表演、服装设计为重点课程,创建出有舞蹈学院特色的服装表演体系。以体育及人体运动表现为依托建立的模特表演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就以模特学、模特概论、模特生物学基础、音乐基础、公共关系学、美学基础等为专业基础课,模特表演、模特编导、模特经纪与管理、音频与图像设计、礼仪、策划学、演讲与口才等为主。以艺术设计学为依托建立的服装设计与表演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服装表演、服装设计及营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在服装表演、服装设计等教育、研究、艺术、管理和商业领域等相关部门从事表演、教学、艺术设计、营销管理等方面的高级通用人才。所设的主要课程以服装表演、舞蹈基础、形体训练、服装表演编导、商务礼仪文化、广告表演策划、服装效果图、服装设计基础、中外服装史论等为主要课程。这些表明,每所高等院校都是以适应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经济产业与文化产业为培养目标,开设多样性的教育课程,采取多样性的教学手段。

目前,虽然大部分学校服装表演专业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深层次分析,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首先,学生的入学门槛低,大多数学生凭着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在专业成绩达到要求的情况下,以较低的文化课成绩考入大学,这就导致某些具有深度的课程内容,部分学生难以消化吸收;二是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趁年轻的优势参与一定的社会实践并取得成绩,这本身无可厚非,但实际情况则是有些院校的课程时段安排往往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时段发生冲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实践与课程学习;三是受教育产业化及扩招指标的影响,学校对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的条件要求不够严格,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学生的理想与学校的培养愿望不对等,这些都是高校服装表演专业发展中存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解决途径与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高校招生时要看清生源潜力,了解社会需求。学校应在招生时多考虑市场发展规律,根据高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文化地位确定自己学校的培养目标及课程的延伸设置,并要关注表演专业学生未来的走向。其次,要在教学基础上扩展实践。由于服装表演专业的专业特性,决定了仅依靠理论教学不足以使学生顺利、有效地扩展专业技巧、能力及他们今后的专业发展,因此,学校应根据现有情况多提供给学生演出实践的机会,这对学生专业的技巧训练、专业的发展及专业课程的知识积累都大有好处,这样,学生毕业后走入社会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再次,授课教师也要因材施教,灵活设置课程。近几年,国内各类模特大赛越来越多,很多学生想参加比赛,但又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不知道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因此,高校教师应从表演专业学生自身条件素质出发,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培训。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设置一些大赛指导课程,并邀请有影响力的专家,根据大赛特点分析并给予学生一定指导。此外,针对服装营销人才缺乏的现状,相关院校应该给服装表演专业开设相关的营销课程,以满足市场需求。其实模特的基本素质之一就应该是经营能力。不管时装表演职业有多重的文化色彩,它总是与塑造服装企业形象相联系,与服饰产品的推销工作相联系,所以,经营意识的建立和经营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尤为关键,良好的实践训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与社会接轨。最后,各高校间还应加强学术交流,以达到拾遗补缺的办学效果,任何教学都不能闭门造车,取百家之长、补自家之短,是学校教学应坚持的一个原则。

总之,服装表演专业的发展刚刚经历了一个不平常的发展时期,21世纪又踏入百花争艳的年代,这些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不是几个学校就能完全解决的,但充分认识到服装表演专业的现实处境,积极寻求其解决的方法,这对高校和学生甚至教育本身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参考文献:

[1]包铭新.时装表演艺术[m].东华大学出版社,2005.

第7篇:服装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服装材料 课程改革 专业应用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1-0134-02

材料是服装的根本,服装材料学是服装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也是服装专业学生进入专业学习以后所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如何在这专业第一课中,以专业和能力为导向,切实让学生不仅要掌握服装材料学理论知识,而且要认知服装材料、了解服装材料市场和服装材料的品质管理,同时在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更好地应用材料,是值得我们服装教育工作者去研究和探讨

一 前期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教学跟服装行业和专业需要脱节

我国服装材料学内容上较好地处理了掌握服装材料基础知识、服装材料应用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系。但是我们的授课教师由于受早年知识结构(纺织材料教育背景)、前期教学经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往往延续的是纺织材料课程的理论授课模式,即按照纤维DD纺纱DD织造DD染整的工艺流程逻辑顺序和工艺内容授课,不但没有将教材内容完全融入教学,更没有从教授学生面料(织物)认知和应用的角度出发,融合服装行业和专业的背景知识,使得理论教学跟行业和专业的需要脱节严重,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当今纺织服装科技日新月异,新的材料不断涌现,服装时尚不断变幻。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能够站在服装行业的视野下将材料学基本理论与最新科技成果、新产品流行及发展趋势等内容之间很好的衔接。

(二)实践教学跟学生应用型能力的培养脱节

由于受师资力量和办学客观条件等因素影响,当前仍有很多高校的服装材料实践教学主要还是停留在实验室教学的阶段。主要表现为:所开设的实验课程在授课形式上是教师示范,学生验证,在内容上更多还是停留在纺织材料实验上,主要包括纤维的微观形态和性能、纱线的技术规格和性能、织物的物性测试等,而不是强调和培养学生对服装材料构成要素对材料风格和性能的影响,服装材料(面辅料)类别、风格了解和认知,以及服装材料性能特征对服装版型和加工工艺的影响。可见,前期服装材料课程中的实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的应用型能力培养相脱节,这也使得服装材料学课程无法与后续的服装款式设计、服装构成以及服装工艺等课程之间更好地衔接。

(三)成绩评判方式较为单一,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真实水平

服装材料学课程作为考试课,其成绩评判长期以来却存在着把闭卷试题的回答作为评分的主要标准的现象。这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自信心、好奇心和进取心,也与真正意义上独立学院的应用型实践能力培养存在较大的差距,专业化水平低下,缺乏就业优势和专业竞争力。

二 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措施

近年来,服装材料学教学改革提出以“以专业和能力为导向,切实让学生不仅要掌握服装材料学理论知识,而且要认知服装材料、了解服装材料市场和服装材料的品质管理”为目标,制订并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具体有:

(一)理顺和更新服装材料学课程教学理念

服装材料学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专业需求和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表现为理论教学内容不仅需要有纺织材料基础知识,也需要包含服装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融合最新纺织科技知识和服装时尚信息。实践教学除了常规的实验教学,还需要有材料认知的实践教学、自主实验以及校外实践,以此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成绩评判应该包含多元化指标内容,降低理论成绩比例,提高实践成绩比重。

(二)注重“三结合”,多元化实践教学,突出学生应用型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结合”主要是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课内实验教学与开放式自主实验相结合;课程内容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课堂灌输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和部分课内时间,直接去面辅料市场认知和选购衣料,去专业实习基地参观和实习衣料的品质管理,让项目组的服装设计教师以讲座的形式告诉学生衣料与服装类别之间的适应性,以及让服装工程教师跟大家讲解衣料特性和成衣技术之间的关系。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并组织在课堂报告和讨论。

课内实验教学与开放式自主实验相结合主要是指除实验室常规验证性实验外,还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如探索服装材料技术规格与性能之间的规律关系,设计服装材料性能测试方法,实验服装材料与服装造型、服装版型以及服装工艺之间的模型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同时为后续的毕业设计服务。

课程内容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主要是指以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为契机,服装材料学课程内容为基础,引导服装工程学生参加新苗人才计划、挑战杯项目,以及学校的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三)改变传统的课程考核方法

将课程成绩的评定方法由原来的平时成绩(20%)+考试成绩(80%),变更为平时成绩(20%)+考试成绩(40%)+实践成绩(40%),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出勤率、答疑情况、学习主动性、期末考试,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并适当加大实践成绩考核比例。

第8篇:服装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专业技能 服装专业学生 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324―01

能力是一种综合心理特征,可分为一般能力和专业技能。一般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等等。这些能力是一般学生都应该具备的。但由于学生所学专业不同,毕业后的从业去向不同,因而,必须根据其专业性质、特点和培养目标,培养他们具有一些专业技能,即职业能力。

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发展学生的能力,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任务。因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是时展的需要,是现代教学论的要求,是教学过程自身规律的体现。

服装专业是一种职业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学习服装专业的学生,除了具有一般的能力以外,还应具备以下几种专业技能:

一、绘制能力。能以美术技艺为基础,绘制服装款式图,绘制服装效果图,进行服装结构制图。

二、审美能力。能掌握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原则,具备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对艺术、生活、自然的审美能力和一定的美学修养。

三、设计能力。能根据服装的流行趋势和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服装的款式设计和结构设计。

四、工艺能力。能熟练地制图、打板、推板和进行高质量的服装制作。

五、检测能力。能按标准从款式、面料、缝制等方面进行服装成品的质量检测。

六、营销能力。能把服装成品推向市场,并抓住消费者的心理,进行产品介绍,开展营销活动。

七、管理能力。能根据服装行业的特点,对服装企业进行劳动、质量、成本、安全、经营等方面的管理。

为什么要强调服装专业的学生具备上述专业技能呢?这是因为:

一是服装专业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服装教育是一门艺术创造与工业生产交叉的学科教育。这种性质就决定了作为实施服装教育的院校和任课教师,一方面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美学和艺术教育,另一方面,又要加强服装设计、生产、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并从上述方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相应的能力。从而,为服装行业、为社会造就适用的复合型人才。

二是实现服装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服装教育是为服装行业培养思想、作风过硬,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技能的设计、制作、检测、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实用型人才。而这些人才必须具有相应的各种能力。因此,要保证服装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加强对服装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三是服装行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服装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服装行业需要多方面的适用型人才,如设计、制作、检测、营销、管理人才等等,并且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即一专多能,适应面广。而加强对服装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就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更能适应服装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四是为学生就业打好基础。服装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宽,从事服装设计、制作、营销、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强,就能适应服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就可以在人才招聘中取胜,就能找到理想的就业岗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加强对服装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也就是为他们毕业后顺利创造条件。

加强对服装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要贯穿在学校工作,特别是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中。笔者经过实践认为,当前要认真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确定能力培养要求。有了明确的能力培养要求,就能规范能力培养工作。为了使服装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规范化、系列化、具体化,学校和任课教师要根据服装专业的要求,把各个层次、各个年级、各门学科、各个阶段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和培养方式,用大纲的形式规定下来,并组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在其他教学活动中,认真贯彻实施。

二、调整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必须设计和选定。一是要开设选修课,如美学课、市场营销课、企业管理课,等等。这些课程要选用相应的教材或编写相应的教学讲义。在教学形式上可以引导学生自学,教师辅以讲座。二是增设能力训练课,要根据能力培养的要求和学校实际,开设一定课时的现场训练课,学生讲解、示范,学生实际操作。三是增加专业技术课的份量,要合理确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的课时比例,达到6:4。

三、创新教学方式。要打破传统的封闭型教学模式,建立现代的开放型教学格局,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坚持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理论实践的紧密结合。

(一)搞活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教师启动、学生自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机制。为此,要采用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比如:启发式教学法,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设计、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作答。学导式教学法,即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恰当指导,让学生独立去获取知识;发现法教学法,即在学生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独立思考,自行发现问题寻求答案;讨论式教学法,即教师、学生共同设计问题,开展讨论,相互研究,共同作出结论;操练式教学法,即在教师倡导下,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行操练,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

(二)丰富第二课堂。要从培养和发展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出发,广泛开展课外学习活动,如举办讲座、进行服装市场调查、考察服装企业、进行知识竞赛、技能比赛,等等;还要在学生中建立各种兴趣活动小组或社团组织,引导他们自行举办学术研讨、创作大赛、作品展示等活动。

(三)加强实习实践。要充分运用校内校外基地,抓好三个环节。一是课内初步实践,即教师先讲,学生后练,边讲边练;二是单元系统训练,即单元课结束后,让学生利用一定的时间,按照所学内容,系统地进行实践;三是集中实习,即学生毕业前的一个学期,组织他们到服装企业(实习基地),运用整个学习阶段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的实践。

(四)实行校企结合。要采取“走出去”的办法,有计划地安排学生(特别是学生毕业前的一个学期),到服装市场,面料生产基地,服装工厂进行考察、调研,在生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销售人员的指导下,参与服装市场预测、设计、研发、检测、销售的全过程,以有效地培养和形成实用型服装人才具备的各种能力。

第9篇:服装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培养模式服装专业教学观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在我国加入WTO后,我国服装工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对服装人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而目前,一些高校服装专业培养出的服装人才与服装行业所需人才的规格出现了一定的差距,一些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相对较差,专业理论知识结构老化,不能很快地找到就业岗位,即使找到就业岗位也在较长时间内难以进入角色。现有的服装专业培养模式及培养目标,已不能适应服装行业对服装人才的新需求。当前一些高校服装专业培养出的服装人才与服装行业所需求人才规格存在偏差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有些高校服装专业培养模式、教学观念相对落后,培养目标较单一、专业课程设置不太均衡、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如何进行高校服装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更新培养模式,改进教学观念

重设计轻工艺是目前较普遍的现象,导致误解服装专业这个概念,“美”只是服装要素之一,服装专业如果步入“唯美”的误区,就脱离了实用性、生产性和科学性。服装专业是工业化的应用专业,是一门跨艺术和科学的两大门类的综合学科。严格地说,服装专业包括款式设计、服装结构和服装工艺三大部分,不能将其分割开,教学中就设计讲设计,使得服装专业成为一种孤芳自赏的独立艺术形式。我们应重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服装设计、服装结构和服装工艺齐抓并管,更新培养模式,改进教学观念。对服装人才的培养目标做出相应的调整,主动适应服装行业对服装人才需求的变化,使高校服装专业培养出的毕业生,既掌握服装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服装设计理论和服装结构,也掌握服装工艺实践技能,并具备一定现代工业服装企业的管理能力、技术管理和创新能力、服装营销贸易能力。

二、设置新的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应考虑知识结构与能力结合的整合和统一,形成整体连贯的知识结构平台,改变设计课程数量庞大繁琐、总体课程不平衡、课程之间知识衔接不够,导致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平台。

1.以服装设计课程为先导。包括服装造型基础课程、服装设计基础课程、服装绘画,以及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设计配套的一些辅助类选修课程,改变以往传统的、单一的、一味传播知识型的教学方法,力求在设计理念、设计方式、服装文化及流行趋势各方面融会贯通,把设计理论与市场实际需求结合起来。

2.服装结构、服装工艺、服装材料为主线的实践技能课程。包括服装结构学、服装工艺学制作学、服装材料、工业制板、工业生产质量等课程,改变以往重设计轻结构轻工艺的倾向,加大实践技能课程时数,以求所学课程与服装行业的现代化生产趋于同步。

3.服装营销、贸易理论为辅线的课程。包括服装市场营销学、现代服装、企业管理学、国际贸易理论、服装专业英语、商贸英语等,加强了解现代化服装市场营销及其他先进的管理手段。

三、专业课程教材的选用和修订

专业课程教材纷乱且繁杂,多种版本推荐作为教材使用,其中一些教材内容老化,理论体系、思维方式陈旧,所用数据、结论不尽相同,个别教材之间相互矛盾,使教师无所适从。对原有教材进行修订,删除内容老化、结构不合理的专业知识,增加新的合理的专业理论知识,编写出新的教材,适用于高校服装专业需求。

四、师资队伍的建设

目前我国高校服装专业教师队伍状况,有一半以上的教师是直接从学校分配的毕业生、研究生,他们当中的一些人缺乏生产实践的锻炼,还有一些是由其他专业改行过来的。这样,他们就缺乏一定的现代化系统的理论基础,知识结构陈旧难以胜任教学。教师所具有的业务水平、知识面以及各方面的素质对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必要和必行的。

首先,抓好“双师型”队伍的培养,让教师到服装企业中进修,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抽出一定时间到生产一线接受锻炼,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与实践能力,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同时也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其次,坚持专兼相结合的方针,从企事业单位聘请一定比例的兼职教师,改善专业师资结构,适应专业变化要求。

在教学中引进必要的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增强教师的忧患意识、竞争意识,主动而不是被动地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知识面以及各方面的素质。

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服装专业的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另外,还要因材施教,发挥学生个性,培养其创新能力。从教学模式、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方法以及各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明确体现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高校服装专业应走向社会,校企结合,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从国内先进服装企业的运作中学到了先进的管理和生产技术来充实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使高校服装专业培养的学生经得起社会的挑选。

结语

高校服装专业是培养综合型、素质型、应用型服装人才的一种重要方式。以市场为导向,制定服装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服装专业的前提,更新培养模式,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我国高校服装专业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以及在新形势下所承担的重要任务和义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2]苏惠民.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影响[J].江苏高教.2005年第6期.

[3]戴教林等.高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