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纺织业经济发展趋势

纺织业经济发展趋势

12009年全省纺织行业工作回顾

2009年,面对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全行业大力实施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精心组织行业运行,克服了出口大幅下降、资金紧缺、各种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总体形势好于预期,主要经济指标累计增速持续回升,纺织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预计全年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600亿元,比上年增长17%;实现销售收入6300亿元,增长13%;实现利税570亿元,增长10%,其中利润350亿元,增长7%。2009年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1精心组织行业运行引导企业保稳定渡难关谋发展

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出口大幅下降、原材料及能源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资金紧张等困难影响,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变化,分析形势,研究对策,引导企业正视困难,坚定信心,知难而进,保现金流、保市场、促消费、调结构、保稳定,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保持了行业平稳较快发展。

1.2认真实施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推进产业升级

一是编制了《山东省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山东省服装产业结构调整振兴意见》、《山东省纺织机械行业调整振兴意见》,各市也编制了配套规划,形成了向上对接国家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向下延伸连接各市产业发展规划意见的产业结构调整总体框架;二是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遴选重点调整振兴规划项目470项,总投资910亿元。截至2009年10月已竣工重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40项,总投资24•59亿元;三是继续抓好服装家纺产业链建设。围绕抓好落实服装振兴规划,在搞好服装与人才、服装与新型面料、服装与辅料三个全面对接,建设信息化、产学研、服装人才、两个市场、新型面料、辅料六个平台方面,积极开展了一些工作,取得了初步效果。

1.3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

一是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新进展。2009年有9家企业晋升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目前,全行业共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61家,其中部级8家。二是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全行业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1项、三等奖14项。由如意集团等单位联合完成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及其产业化”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由青岛凤凰集团完成的“纺织印染废水处理回用技术”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烟台氨纶纽士达牌间位芳纶、鲁泰1•9tex纯棉超高支高密面料获国家科技部颁发的“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三是企业质量创优和管理创新工作积极推进。积极开展了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评选表彰活动,共评出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10个,其中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4个;开展了群众性质量管理创优活动,共评出优秀质量管理小组39个、优秀质量信得过班组13个、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先进个人21名;开展了山东纺织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评选,评出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开展了企业家创业奖评选活动,有52名企业家获奖。四是战略调整和市场开拓取得积极进展。2009年有67个产品被确认为“山东名牌”产品,目前全行业共有“山东名牌”产品147个、“中国名牌”产品57个(居全国第二位);新认定山东省著名商标18个,目前全行业共有山东省著名商标140个;中国驰名商标23个。

1.4狠抓人才培养职工素质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一是经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申请,为纺织职业技能鉴定所增加鉴定职业工种87个;二是组织了行业标准的编写工作;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和岗位练兵。组织实施了“金蓝领”工程,培训一线职工128人。开展了首席技师评选活动,评选出行业首席技师16名,经推荐,4人被评为2009年度“山东省首席技师”、3人被评为第三届“山东省有突出贡献技师”。开展了第二次技师和高级技师的评审,共申报184人,其中99人获得技师职业资格,58人获得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四是大力开展了企业文化建设创优活动,有5家企业荣获山东省纺织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称号、21家企业荣获“优秀企业”称号,两个团队荣获山东省纺织行业团队文化建设“示范团队”称号、12个团队荣获“优秀团队”称号,15名个人荣获山东省纺织行业企业文化建设“杰出人物”称号、15名个人荣获“优秀工作者”称号。

1.5产业集群健康发展对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

发展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2009年省纺织工业协会授予平邑县仲村镇“山东省针织劳保手套名镇”、曹县王集镇“山东省毛条加工名镇”、淄博市淄川区“山东省纺织服装名城”称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禹城市“中国半精纺毛纱名城”、广饶县“中国棉纺织名城”、枣庄市市中区“中国纺织文化衫产业基地”称号。目前,全行业共有省级以上纺织产业集群28个,其中部级产业集群17个(占全国10%左右)。

1.6狠抓节能减排工作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行业节能减排进一步深化,涌现出一批优秀企业,取得了一批先进技术成果。经申报,全行业有4个项目列入第三批“中国印染行业节能减排先进技术推荐目录”,目前,全行业共有12个项目列入该目录(全国共91项)。

22010年纺织经济形势分析

2.1从不利因素分析

一是世界市场需求增长缓慢,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和贸易壁垒明显增多;二是国内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不稳固,结构性、体制性矛盾进一步凸显,民间投资尚未有效启动,城乡居民消费短期内难以大幅提升,市场需求不足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并存,纺织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依然不足,保持纺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仍面临不少矛盾和困难;三是纺织产业发展方式粗放等长期积累的低水平产能过大、集约化程度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影响行业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四是企业增支减收等影响效益和发展的因素增多。原材料、劳动力、煤电油运水等生产要素价格不断走高,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局面不会有大的改观。招工难问题仍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

2.2从有利因素分析

一是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二是我省实施重点带动战略,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加快省会建设发展,为纺织产业调整振兴提供了重大机遇;三是世界经济逐步趋稳,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四是境外投资成本下降,投资或并购优质资产、先进技术、著名品牌机会增多,为鼓励企业“走出去”发展带来更多的合作机会;五是经过一年多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锻炼,行业部门指导服务行业发展的能力明显提高,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显著增强,行业上下求发展、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

32010年行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及重点工作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一年。全省纺织工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打好调整振兴攻坚战。在继续抓好服装、家纺两条产业链建设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探索产业用纺织品发展的新路子。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培育名牌产品、特色产业集群和大企业集团。引导企业苦练内功,加强管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向节能减排和节约资源要效益,向自主创新和管理创新要效益,提高纺织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保持纺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主要增长目标是: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分别增长13%以上,利润增长6%以上,出口创汇增长8%以上。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3.1着力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推进纺织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3.1.1着力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以优化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顺应世界经济格局大调整的趋势,跟上国际金融危机催生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潮流,在保持纺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上取得新成效。产品结构调整突出三大领域:巩固发展衣着类,优化扩大家纺类,开发提高产业用品类;产业结构调整突出四个重点:调整优化棉纺织,做大做强毛纺织,大力开发化纤新原料,发展提高印染后整理。区域结构调整打造三大板块:胶东半岛服装家纺产品生产基地,中西部地区纺织优势产品产业带,着力培育一批特色产业基地、特色产业集群。要更加注重以内需和科技创新推动结构调整,大力调整内外需结构,不断增强内需对纺织经济的拉动力;大力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淘汰落后产能,防止重复建设;鼓励企业跨区重组、产业整合,推进企业结构调整。结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积极利用中日韩区域合作平台,努力构建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新的发展优势。

3.1.2全面实施调整振兴规划,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要以现有企业为依托,以技术改造为主要手段,以重点项目为载体,以配套政策为保证,把行业结构调整落实到具体项目上,一手抓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一手抓新兴产业的培植和壮大。要重点抓好国家和省里有投资的“国家200亿元贴息技改项目”、“省30亿元扩大内需技改项目”、“省双百工程技改项目”、“节能项目”、“信息化项目”、“中小企业集群项目”等的调度实施,培植一批经济增长点。

3.1.3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培育品牌,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一是要加强质量和标准化建设,提升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二是大力实施自主品牌建设工程。加快企业品牌向集群品牌和区域品牌转变,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品牌企业、产业集群集聚,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大品牌经营力度,提高企业信誉和品牌知名度,扩大自主品牌国内外市场份额。

3.1.4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突出抓好信息技术与产品设计、制造过程、经营管理、流通体系、人才培训等方面的融合。要深化电子商务应用,与信息技术企业开展多层次的合作,要大力实施行业信息化改造。工信部对棉纺织、服装、化纤、印染四个行业分别提出了实现“两化”的目标,我们要认真落实。

3.1.5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抑制过剩产能。一是强化机制建设,抓好基础管理。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的体制机制,不断创新节能减排管理模式。二是加大技术节能力度。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重点工程建设。三是加快淘汰“双高”产品、落后工艺和设备。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和环境、劳动保护工作。

3.1.6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争取涌现出更多的管理创新成果。

3.2继续抓好服装家纺产业链建设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3.2.1服装产业链:继续按照“强化特色、壮大优势、培育名牌、提高档次、突破辅料、开拓市场”的思路,突出抓好服装设计,壮大男装品牌,培育女装和时装,做强针织服装,做精高档色织衬衫,做大牛仔服装。加快发展西服、高档色织衬衫、系列牛仔服装、男女时装、职业装和高档针织内衣、休闲运动装、针织时装八大类产品,以此带动面料、辅料、设计、技术、工艺、品牌、广告、营销、服务等产业链诸环节的整合与配套发展,进一步拉长产业链。不断满足消费者对衣着类多层次、个性化、休闲化、舒适化、功能化的需求。

3.2.2家纺产业链:根据“发挥现有优势,突破瓶颈制约”的发展思路,瞄准国外先进水平,加快家纺行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以孚日、亚光、喜盈门、金号、豪盛、新光、鸣球、圣豪、东升、东方、山花、海马等巾被、毯类企业为骨干,加强技术创新、产品设计及系列产品的配套开发,进一步提高织造和染色水平,充分利用各种纤维、纱线,灵活采用提、绣、贴、割、剪、印、整等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产品档次,扩大市场份额,继续保持我省巾被和毯类产品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在稳步发展文登、滨州、高密家纺基地的同时,积极推动潍坊千榕家纺、烟台北方、齐荣纺织、莱芜泰丰、威海银洁、如意集团、天信家纺、大海、澳亚家纺、青纺联等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系列化室内用品,形成新的增长点。围绕高科技家纺产品的生产和阔幅特种整理深加工的要求,建立印染加工基地,支持现有印染企业淘汰落后生产线,扩大特宽幅印染生产,提高后整理水平,增强配套缝制加工能力,形成以中高档床品为龙头的家纺产业链。推广应用电子、节能、环保等新技术,实现家纺产品系列化、功能化、时尚化。

3.3大力发展产业用纺织品培育纺织工业增长的新亮点

一是加快对位芳纶、碳纤维、超强聚乙烯等高科技纤维原料的研发及产业化生产,以满足国家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方面的需求。二是开发生物医用纺织材料、手术衣、隔离服、抗菌保健防护服、家用产品等,拓展在医疗卫生、家庭保健等方面的应用。三是加快推进针刺、水刺、纺粘等先进工艺和高性能纤维在环保过滤用纺织材料生产上的应用。四是加强复合技术、功能性整理技术、整体成型等技术的开发应用,重点发展聚四氟乙烯膜复合面料、高模低缩型聚酯纤维帘子布、SMS复合无纺布、整体带芯、新型蓬盖材料、土工格栅、高强土工布、防水卷材、高性能增强复合材料、过滤用纺织品等产品,扩大产业用纺织品在交通基础设施、建筑工程、环保过滤、水利工程、汽车船舶、新能源、旅游、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3.4努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提高纺织装备自主化水平

重点培育青纺机集团、星火集团、东佳集团、天一集团、环球集团、同大集团、同济纺机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和青岛云龙、日发纺机、济宁圣泰纺机、金鼎印染机械、济南天齐、青岛纺器、日照裕华机械厂、滕州山鹰、烟台易斯特等骨干企业,整合资源,提升纺织机械制造业装备水平。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提高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建立较完备的纺织装备制造业体系。加快机电一体化研发,提升传统纺织机械整体技术水平,大力发展清梳联及新型梳理设备、自动络筒机、合金镍网、特种平带等基础好的产品,争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大力发展针织大圆机、金属针布、节能电机、摇架等主机和关键专件,提高市场占有率;大力发展紧密纺关键专件、高档喷气和剑杆织机等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提高质量水平。加快产业用纺织品设备研发和产业化,形成纺机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高效、连续、短流程等节能减排染整设备和能源、资源回收再利用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青岛纺织机械专用设备基地建设,支持中小纺机企业加快发展,为大企业搞好配套,提升纺织机械专用基础零部件、配套件技术水平,打造纺机制造产业链,形成优势互补和集聚效应。

3.5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引导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一是进一步推进产业集群在完善规划、整合资源、提升产业、创新机制、建立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创新发展。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型工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层次。三是壮大名牌龙头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整合优势资源,深化专业分工,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以延伸产业链为主线,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配套发展的一体化生产格局,四是培育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引导产业集群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推动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向区域品牌转移。五是积极培育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以市场带动产业集群的发展。突出抓好重点产业集群和重点特色产业名镇建设。更加自觉地把实施区域重点带动与培育产业新优势有机结合,形成区域发展新格局。引导和促进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健康发展,成为转方式、调结构的表率。

3.6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一是进一步拓展内销市场。二是围绕国家消费政策所涉及的领域,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三是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努力促进出口稳步提升。四是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发挥利用外资在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把招商引资的重点转向新能源、新材料、新信息、循环经济等新兴产业。

3.7加强人才培养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

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培养具有纺织专业知识、国际营销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和富有创新意识的高级设计人才作为人才工程的重点,进一步突出能力建设这个核心,紧紧围绕行业发展的目标任务,高度重视学习培训,努力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

3.8加强协会自身建设更好地为行业发展服务

全省纺织系统协会、行办要进一步强化政治、创新和服务意识,推进观念、职能和作风转变,更好地为行业发展服务。加强调查研究和信息搜集,加强和改进行业运行监测分析,密切关注行业运行态势,及时发现和反映行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协调性、前瞻性。主动对接全省经济发展战略,找准位置,理清思路,认真制订好“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积极作为,科学务实,注重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经验,用心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增强行业指导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上下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创新务实的作风抓落实,立足抓紧、抓早、抓实、抓好,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努力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增创产业发展新优势。加强纺织网站建设,更好地为行业服务。2010年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把保持纺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有机统一起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埋头苦干,扎实工作,为促进纺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纺织强省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