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环境规制类型及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环境规制类型及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摘要]通过对283个城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程度的提升能够显著缩小地区生产率差距,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程度的增强,则有扩大地区生产率差距的倾向;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程度的增强对东中部区域城市生产率差距影响更加明显。

[关键词]环境规制;经济发展不平衡;生产率差距

一、引言

收入差距不仅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甚至会影响社会安定和国家发展的大局,因此协调地区经济发展、缩小收入差距是各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可以归因于地区生产率差距[1-2]。对于地区生产率差距问题,学术界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一些学者从经济集聚角度考察了其与地区生产率差距之间的关系[3],还有学者考察了资源禀赋和配置对地区生产率差距的影响[4]。此外,窦丽琛等[5]考察了技术创新扩散对地区生产率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地区间的技术溢出效应对生产率提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仅限于少数较发达地区,对广大落后地区而言这种作用并不明显。上述文献为理解地区生产率差距的成因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但在研究地区生产率差距的决定因素时,鲜有文献从环境规制类型角度分析其对地区生产率差距的影响。本文基于283个城市数据计算地区生产率,并以当年各地区生产率最大值与每个地区生产率的比值来衡量地区生产率差距,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不同环境规制类型与地区生产率差距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文章第二部分是不同环境规制类型对地区生产率差距的影响分析;第三部分为实证分析框架;第四部分报告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地区生产率差距的实证检验结果;最后是结论与政策启示。

二、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地区生产率差距的影响

(一)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地区生产率差距的影响

由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的强制性特征以及严格的部门监管,导致任何污染企业都必须遵守环保规定。在企业资源稀缺性条件下,花费在遵循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上的成本,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开支,进而影响企业生产效率。这种影响对低效率企业来说更为明显,因为低效率企业和高效率企业相比会面临更严重的融资约束,这样低效率企业就会被迫退出市场。现阶段,我国各地区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有差别,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企业面临融资约束较大,在低效率企业退出欠发达地区市场、高效率企业被保留的情况下,欠发达地区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改善,生产率水平提高,从而缩小地区间生产率差距。

(二)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对地区生产率差距的影响

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影响地区生产率差距的途径是: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能够引导企业投资于有利的环境技术,提高企业生产率。在此,有利的环境技术是指尽量消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而不是处理已经产生的污染物,即对污染物的处置由“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控制”。现阶段我国各地区由于财政状况不同,执行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力度有差别。发达地区由于具备完善的环境规制制度和充足资金,能够引导和支持当地企业进行环境技术投资,率先提高企业生产率,建立竞争优势,进而提升地区生产率。因此,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会扩大地区生产率差距.

三、计量模型设定、指标构建和数据说明

(一)计量模型设定

为了考察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地区生产率差距的影响,本文的基本计量模型设定如下:TFPCJit=α0+α1MERIit+α2JERIit+βXit+μk+εit(1)其中,i表示地区(地级市),t表示年份。被解释变量TFPCJ表示地区生产率差距;MERI表示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JERI表示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Xit为控制变量;μk为地区效应;εit为随机扰动项。控制变量Xit具体表示为:Xit=β1RLit+β2ZFit+β3KFit+β4YFit(2)在参考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选取人力资本(RL)、政府规模(ZF)、对外开放度(KF)、研发投入(YF)四个指标为控制变量。其中人力资本(RL)用人均受教育年限衡量;政府规模(ZF)用财政支出占GDP比重衡量;对外开放度(KF)用进出口总额与当年GDP比值衡量;研发投入(YF)用地区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表示。

(二)指标构建

1.地区生产率差距指标构建地区生产率差距指标的构建主要分为两个步骤:首先,借鉴孙晓华和郭玉娇[6]的研究,采用近似全要素生产率方法计算地区生产率,公式为:TFP=lnYL-slnKL(3)其中,Y为产出;K为资本存量;L为劳动投入;s为资本的产出弹性。借鉴Hall和Jones[7]的研究,s的取值为1/3,对于资本存量的计算,参考大多数文献的做法,采用永续盘存法来计算。其次,在计算各地区生产率的基础上,用每年各地区生产率的最大值与每个地区生产率的比值来度量地区生产率差距。2.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指标构建对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指标的构建,本文选取“三同时”投资和环境评价数量两个单项指标,运用熵值法确权构建综合指标来衡量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3.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指标选取现有文献对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指标的选取可以分为单一指标和综合指标两种。本文参考现有文献的指标选取,以各地区排污费总额作为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的变量。

(三)数据说明

本文计算地区生产率、生产率差距及控制变量的数据来自2005-2015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环境规制指标的数据来源于2005-2015年《中国环境年鉴》和《中国环境统计年鉴》。由于以上年鉴的数据是基于省级地区,而计算得到的地区生产率、生产率差距指标是基于城市层面,因此建立计量模型时需要将省级环境规制指标与城市生产率差距指标进行匹配。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的估计系数为负,并且在1%的水平显著,表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显著降低了地区生产率差距。第(2)和(3)列回归结果显示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指标的系数估计值在1%显著水平为正,表明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强度的提升会扩大地区生产率差距。人力资本变量系数的估计结果在1%水平显著为负,表明人力资本提高可以显著降低地区生产率差距。政府规模对地区生产率差距的影响显著为负,表明政府财政支出规模越大越有利于缩小地区生产率差距。对外开放度变量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即表明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扩大了地区生产率差距。研发投入变量的估计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研发投入的增加有利于降低地区生产率差距.

(二)不同区域回归结果分析

本文将所有城市按地理位置区分为发达区域城市和欠发达区域城市两种。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发达区域和欠发达区域城市的生产率差距影响为负,在1%的水平显著。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对发达地区生产率差距影响为正,而对欠发达地区生产率差距的影响不显著。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西部地区经济水平落后,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对企业的补贴、押金返还力度较小,无法对企业的技术创新产生激励作用,因此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对西部地区生产率差距影响不显著。

(三)稳健性检验

本文采用改变资本产出弹性取值和工具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资本产出弹性取0.4重新计算地区生产率和生产率差距,另外,鉴于环境规制可能与地区生产率差距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本文采用工具变量法来解决内生性问题,结果见表3中第(2)~(3)所示。说明结论较为稳健,即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和隐性环境规制程度提高显著缩小地区生产率差距,而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程度提升有扩大地区生产率差距的倾向。限于篇幅,此处不再报告常数项和控制变量回归结果。

五、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在分析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影响地区生产率差距的基础上,以2004-2014年中国283个城市为样本,采用近似全要素生产率方法计算地区生产率,并使用各地区生产率最大值与地区生产率比值来衡量地区生产率差距,实证检验了不同环境规制类型对地区生产率差距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首先,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和隐性环境规制减小了地区生产率差距,而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扩大地区生产率差距。其次,相对于西部区域而言,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对东中部区域的生产率差距影响更加明显。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得到如下政策启示:一方面,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角度出发,应加大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和隐性环境规制的力度。另一方面,不同类型环境规制的使用应有区域差别。相对于东中部,西部地区应加大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力度,因为加大西部地区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力度,能够激发西部地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升地区生产率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静,孟令杰,吴福象.中国地区发展差异的再检验:要素积累抑或TFP[J].世界经济,2006(01).

[2]傅晓霞,吴利学.技术效率、资本深化与地区差异———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中国地区收敛分析[J].经济研究,2006(10).

[3]范剑勇.产业集聚与地区间劳动生产率差异[J].中国经济学前沿,2007(03).

[4]张倩肖,李丹丹.资源误配与我国跨地区生产率差异[J].软科学,2016(03).

[5]窦丽琛,李国平.技术创新扩散与区域生产率差异———对中国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4(05).

[6]孙晓华,郭玉娇.产业集聚提高了城市生产率吗?———城市规模视角下的门限回归分析[J].财经研究,2013(02).

[7]HallRandJonesC.WhydoSomeCountriesProducesoMachMoreOutputPerWorkerthanOthers?[J].QuartlyJournalofEonomicsc,1999,114(01):83-

作者:孔海涛 单位: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南开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