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策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策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策研究

1.石河子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存在的问题

1.1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大、增速高,但投资效率低下

2004年,石河子地区GDP为250.9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38.8472亿元;2013年,石河子地区GDP为427.0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57.236亿元。从2004~2013年,石河子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不断的增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大。几年来,石河子地区GDP增长了3.75倍,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加了3.29倍。这反映出石河子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还是依靠高投入支撑。2004年,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为5.33亿元,占石河子总固定资产投资的6.8%;2013年,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为11.57,占石河子地区总固定资产投资的5.5%。可以看出,在这个十年间石河子地区的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在高速增长。但是石河子地区投入的增加并没有带来相应的高回报,十年间,石河子地区农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先升后降再升,最高时为37%,最低时为28%,经过缓慢回升,2013年也只有23%,属于低水平的投资效率。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石河子地区在投资方面是高投入和低产出,表明石河子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依然具有显著的粗放性和低效的特征。

1.2农业高科技人才缺乏,劳动者素质偏低

从整体上看新疆建设兵团总人口在逐渐增加,而兵团人口的增加并没有是从事农业的人员增加,而是在不断的减少,近十几年来,兵团从业人员减少了近一半。截至2013年底,石河子地区总人口达到25万以上人,其中从业人口才六万余人。研究表明从业人员的减少了并没使从事农业人员的质量得到提高,主要原因有:一是高层次人才流失严重,高级农业技术人才比较短缺。其次,外来人员素质低,以及当地高素质的人才的大量外流造成兵团下降趋势。人力资本的素质偏低,已成为石河子地区农业经济集约的重要因素发展之一。第三,由于受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还有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石河子地区的农业科技人才很少掌握最前沿的农业技术,但在农业、林业、畜牧等专业的专业技术人才相对较多,但高素质人才的拥有研发和创新能力并不是很多,从而显现出人力资本在开发农业经济中的贡献率偏低,形成了不合理的农业人才队伍。

1.3农业资金投入不足

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式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近些年来,石河子政府一直在加大对农业发展的财政扶持力度,但与发达地区相比,用于三农问题的经费还是比较低的。财政支农资金在农村基础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中在逐年增加,但相较其他的财政支出与支农资金的相对量是下降的,在二、三产业的投入还是多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投入。同时在金融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金融需求与供给严重不平衡。农村的金融机构只有农村信用社,但农民自身的限制和农村信用社信贷实力的限制,贷款只能是以小额短期贷款为主,但另一方面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的农户要发展规模生产,需要长期大量资金的支持,这与农村不完善的金融体制形成强烈的反差。信贷担保体系的不完善也加大了农民和农业企业的筹资难度。总的来说,农村的金融体制改革还没有完成,农村民间资本积累缓慢,除农业银行外的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已经退出了农村市场,仅仅依靠农村民间金融和农村信用社是不能满足农村市场需要的,资金约束了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1.4农业经济发展导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石河子地区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而增加的土地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垦荒,过度的垦荒已经导致大面积荒漠植被被破坏。众所周知,荒漠生态是非常脆弱的,如果造成破坏就难以得到修护,这直接威胁到生态绿洲的生存。近些年来,石河子地区的农业生产平均每年使用化肥的总量超过64万吨,化肥的大量使用致使土壤酸化和结块现象严重,并使土壤肥力再不断的下降。同时,近些年来兵团大规模推广地膜生产技术,农用地膜已经在兵团各个地方广泛使用,但由于地膜的不宜腐化性,土壤中残留的许多没有处理干净的地膜,这些没有处理干净遗留在地中的地膜已影响到土壤的耕作,并且影响到弄作物的生长。并且石河子地区还存在严重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养分流失严重。土壤盐碱化、土地的过度垦荒、荒漠林的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都成为制约石河子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中的环境因素,也说明本地区因为农业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1.5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靠行政手段推动,市场调配资源能力弱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一个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的行政存在机制,自成立承担着屯垦戍边的历史任务。这种特殊的组织形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统一的组织管理模式,但同时受限于国家、自治区和兵团三重的指令性计划约束。在这种传统的集权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机关的管理模式形成六个统一:统一制定计划、统一安排生产、统一安排投资、统一调拨物资、统一收购产品、统一财政收支,在对企业、团场的生产经营方面在一段很多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在兵团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实践也已经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才是最有效率的,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往往不能是资源得到有效合理配置,容易引起浪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绝不能强行施加行政手段,应该让顺应市场规律,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另外,从资源配置角度看,非市场化的行政直接配置资源的方式和不对称信息的行政决策决定了兵团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性。通过深化改革,并正确处理兵团特殊管理体制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可以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了克服按照行政区划来组织经济建设的一些弊端,兵团应该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

2.加快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建议

2.1拓宽融资渠道,提高农业资金使用效率

农业经济向集约型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目前,中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向也有一定的转变,由原来的粗放型慢慢向集约型靠拢,所以相对应在农业经济投资的比列也相对增长,尤其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加快工业的发展,在农业和工业之间产生的一种剪刀差,并长期存在着,但由于这种原因,却降低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并抑制了农业的发展。要实现石河子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顺利转变,一方面对农业的投资需要更加深入,并且需要扩张资金的来源取向;另一方面需要将资金的使用率实现最大化。主要的方法是政府深入投资农业产业,利用外资,加快发展农业合作社,提高农业资金使用效率。

2.2完善产业体系,加速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加速实现农业产业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解决如今农业耕地不足的问题,同时这一问题也制约着石河子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如果用合理的方式方法解决此问题,不仅提升了经济发展效益从而将农业的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农业转变别集约型农业。形成集约型农业需要达到以下条件,首先排除传统的粗放型农业模式,把农民的产出与市场的需求相结合,其次提高劳动力的使用效率,从而促使农业经济的转型由以往的自我满足型到后期的经济商品型。满足以上条件才有希望完善产业体系,并加速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从而以适度规模,综合管理办法的实施,发展核心特色产业,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产业化经营升级。规范经营模式,扩张产业链条选取并培养核心产业依靠科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3提升创新科技并加强推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提升农业生产以及利用效率就必须转型为集约化农业,才可得到增产。创新型科技对产业的架构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科技主要体现在种子、施肥、以及具体实施种植的技术等方面。有211国家重点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石河子地区,其技术创新和推广可与大学相结合。

(1)以大学为主体的,大学自身组织,石河子地区政府参与。重点放在高效的培训上,充分利用高效的优势。除了每个领域的专业学者还有创新研发机构的深层次文化,提供必要的培训名额。特别是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等,由大学主办,区宣传相关单位,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也参与高效的培训,这样的方式扩大了培训的对象,而相对小的数目的情况下,例如其他行业专业技术的培训。

(2)企业(单位)为主体,参与到大学。此种模式同类与之前的大学模式,只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主体,组织培训,提供场地,使大学有关专家给企业或企业人员的专业训练场馆。在这种模式下,企业的组织者可能是一个员工的培训投入的大型企业,也可以是一些公司在同行业中具有相同联合主办的培训需求,参与培训学院同一个人员可以是一个专家,也可以是由大学的专家、专家组开展培训。

(3)石河子举办由政府出资,以这种模式让企业和大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当地政府给予大力支持与鼓励,但对于一个强大的公共服务培训,要求政府资助,聘请大学专家加强人员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为农业专业知识、农民意识的转变并且提升其综合素质,政府应给予经济支持。具体可以是:有关单位成立专门的培训小组负责邀请每个高等大学的讲师、专家,进行现场讲座和指导。其他领域,如医药,教育和同类型的培训,都可以采取以上方法。

2.4提升农民综合素质

生产要素的提升和人力资源综合素质的提示是农业经济上涨两个重要前提,而农业因此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主要方法是对于已经从事农业的工作人员进行高强度培训,对没有从事但准备从事的人员进行前期培训。加强对农业工作者的全面教育,提高综合素质,只有高品质的农业劳动力才可以推动集约化农业的发展。在石河子地区,农业技术上虽然领先于其他地区,但在理想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中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教育的程度目前与前期相比有下跌的趋势,将来劳动力的素质的有所堪忧。只有加强文化科学知识的培训,才有可能让农民在科学技术中体现促进的作用。石河子地区农业经济可持续性的发展是经济的主要驱动力也是农业动力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是必修的课程,届时举行农民的培训班,根据当地的地理优势选出比较优秀的人前往外地进行学习和深造。只有层出不穷的人才回到农村,才是从根本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政府应给予大力的推广和支持,方可提升农村的教育。

作者:曹旭 单位:石河子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