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3篇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3篇

(一)

一、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培养模式的现状

现行工商管理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主要表现在:

1共性趋同。我国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在培养大学生上教学内容很类似,甚至一些高校教学内容大纲都一样,这样就不能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能给当代大学生更好的自我发挥空间,束缚了大学生更好的发展,导致的结果就是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基本都是一种类型的人才。

2培养目标定位偏高。当今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掌握现代工商管理理论的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工商管理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素质的高级工商管理专门人才。高级人才培养的本质目标始终未变,但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本科教育由高级人才教育转型为大众化教育,培养目标就凸显出了目标制定过高和当今本科教育不匹配的问题。社会部门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已经呈现出阶梯性,高端人才需要已经开始向硕士研究生转变,所以本科教育的目标就应当做出调整以应对社会市场的需求。

3针对性不强。现行的工商管理专人才培养模式针对性不强,和一些专科、非全日制学校的教育水平没有差别,在社会中定位不准,不能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

4适应能力差。由于我国经济体制转型,但教育体制依然没有转型,教育方式依然陈旧,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导致毕业生走入社会,适应不了社会,就业形势严峻,无法在社会中体现自我价值,甚至很多大学生说出了“毕业就等于失业”的话。各种调查显示,社会对高校毕业生以及在校大学生的满意度都非常低。从2001年加入WTO十二年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适应国际形式,高等教育同样面临国际化、市场化、普及化的局面,如何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变化,如何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改进教育方式方法,培养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同时培养出的人才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这都是当前高校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二、新形势下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1.突出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性

自21世纪以来,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我国社会经济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另一方面,我国经济不断和世界接轨,全球化的发展让我国市场经济得到加速发展,导致对工商管理类教育的迫切需求,来支撑人才输出和人才储备。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会大大改变我国的所有制结构与产业结构,同时,各种企业、组织的数量不断增加。随着社会的变化,要求人才培养模式与时俱进,要在人才数量、知识和能力结构得到升级。

2.积极借鉴国外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进经验

国外大学特别重视对个人的培养,他们不是填鸭式教育,而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理论和实践中获得技能的过程,美国的大学教会每个学生的是独立完成的能力,此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他们的毕业生进入社会将会如鱼得水,因为很多困难在大学期间都已经经历并且得以解决。再看看中国大学,学生每天抱着书本,缺乏了很多能力上的锻炼,所以国外人才培养模式我们需要认真总结并且找出最适合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的模式3.体现工商管理类专业自身的特殊性工商管理类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企事业单位的决策咨询、计划、生产、技术、人力资源、财务和营销等管理与分析工作,实践性较强,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将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注重其职业操守、社会公益心和团体合作与创新质疑精神的养成,同时要在大学期间就能熟练掌握沟通、协调、组织、领导等多方面的实际管理能力,为社会提供德才兼备的管理人才。

4.界定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当前,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占有很大比例,越来越多人走进了大学校园,连续几年的本科生扩招,导致大学的门槛越来越低,本科教育也越来越普遍化,所以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就应该有层次的区分,把曾经培养高端人才的目标降低,来适应教育整体的改变。通过改变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等来从细节入手来更好的因材施教,培养出具备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有适应社会需求能力的人才。只有更切合社会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把教育对社会的贡献体现出来。

5.正确处理基本模式与模式多样化的关系

当前我国各地区师资力量不同、地区经济水平发展不同和社会人文不同导致教育水平和教育方式不同决定了个学校之间培养的模式不同,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有自己办学特点的培养模式。我国重点大学教育经费充足,师资力量雄厚,就应当培养通用高端的人才;而省属或者市属的高等院校就应该因地制宜,发挥处地方特色。综合性大学可从工商管理专业的三年级在校大学生中挑选一部分优秀学生组成3+2模式,学生在5年时间里修完两个专业,获得两个学士学位。这样的培养模式主要作用在既是工商管理专业又可以配套学一些如计算机、网络、外语等专业,更好的培养复合多元化人才,这样就满足了全球化背景下对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结构的需求,而且又发挥出了综合类大学培养人才的全面性。体现个性化和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向在基本要求下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发展的培养模式,使不同大学、不同地区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得到各有所长的发展。

作者:青小琛 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二)

一、国外值得借鉴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国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推行对我国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德国“双元制”模式。双元制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它被看作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的一个典范。“双元制”中的“一元”是企业,另“一元”是职业教育高校,其主要内容是:培养一名合格的实用人才,必须通过工厂、企业和职业学校两大系统的密切合作来进行。德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引进‘双元制’的做法有三种模式:一是叠加式,即理论与实践培训相继进行;二是一体式模式,即理论和实践培训平等进行;三是交叉模式,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交叉进行。德国“双元制”模式的突出特点,一是将学习同生产紧密结合;二是有企业的广泛参与;三是各类教育形式互通;四是培训与考核相分离,使岗位证书更具权威性。

(二)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英国为培养企业适用的工程技术人才,许多学校实行了“工读交替制”的合作教育。这种人才培养方法分为三个阶段:学生中学毕业后,先在企业工作实践一年,接着在学校里学习完二年或三年的课程,然后再到企业工作实践一年,即所谓的“1+2+1”和“1+3+1”教育计划。此外,英国还实行第一、二、四学年在学校学习三年理论,第三学年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践培养方式。

(三)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是学习借鉴和消化吸收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的结果。教学工厂将实际的工厂环境纳入教学环境之中,并将两者融合在一起,以便促进学生对理论教学的了解;工业与科研项目是教学工厂里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多元化、多层次的实际环境里;“教学工厂”是学院制的,而不是企业培训制的,它是在现有的教育系统(包括理论课、辅导课、实验课及项目等)的基础上建立的。教学工厂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更完善及更有效的学习过程,鼓励及开发学生之群体精神及实际应用能力,确保有关的培训课程与工业界的需求挂钩,促进学校与工业界的联系。

(四)澳大利业的TAFE模式。TAFE是英文“TechnicalAndFur-therEducation”的简称,意思是“技术和继续教育”。该模式是一个面向职业资格准入,融合职业资格和职业教育,强调终身教育培训,充分体现以职业技能能力本位特点的职业培训模式,建立了“学校-工作-再学校-再工作”的多循环终身教育体系。

二、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途径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带有全面指导性的文件,是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依据。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应针对该专业应用型、职业性人才的突出特征,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根据社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在该目标下确立课程组,整合课程,确定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

(二)建立适合独立学院特点的课程体系。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设计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能力为中心,按照专业岗位的实际需要来选择教学内容,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在加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建设的同时,要注重设置一些旨在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新型课程,并增加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可选择性。在工商管理专业平台下,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如汽车营销、房地产营销、国际营销等,每个模块分设几门不同的专业方向课程,以真正达到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前期强化通识教育,后期突出能力和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两年主要开设基础课,第三年主要开设专业课,第四年主要进行专业实训和毕业实习。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一方面,企业十分渴求具有工商管理知识的毕业生;另一方面,企业留给毕业生的适应性时间越来越短。这就要求营销人才的培养必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生存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科发展的要求,建立符合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在总学时和总学分保持稳定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各部分教学任务的学时,即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课时,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学时,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积极联系建立实习基地,扎实开展学生毕业实习工作,即要求独立学院应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和社会资源,积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加强校企合作,使学生的毕业实习真正落到实处。

(四)开展实验室模拟教学。实验室模拟教学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模拟营销环境,由学生扮演角色进行企业模拟运营管理的教学方式。实验室模拟教学必须在学生学完营销基础知识和相应专项营销知识后进行。实验室模拟教学主要运用工商管理模拟软件,通过软件模拟一个产业环境中多个企业的生产,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扮演各个虚拟企业的营销小组,学生通过模拟软件,分析市场环境,制定营销策略,进行模拟对抗,充分体验从市场调查、竞争企业分析、营销战略制定到具体营销战术的决策过程,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决策能力。

(五)建设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有应用经验的师资。独立学院由于成立时间不长,办学经费相对短缺,为了节约办学成本,许多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以刚毕业不久的硕士研究生为主体,这部分教师理论知识比较完备,但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要想培养出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就必须要建设一支适应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特点的多元化的师资队伍。这支师资队伍不仅包括本校的专职教师,还包括校外的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兼职教师以及实习单位的实践导师。

(六)创新教材体系,鼓励教师自编教材。要将人才培养目标具体落实到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教材的选用。教材建设应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体现因材施教,建设具有应用特色的、以应用分析与案例教学为主的工商管理应用型教材体系。另外,还要加强特色教材的编写,以体现办学特色,尤其是实战型系列教材的建设方面,应该通过企业现场调研或对企业课题的研究,结合我国国情与企事业单位的工商管理现状,组织有经验的专业教师编写工商管理实务教材、教学案例集等,以改变现有教材脱离实际、缺乏特色的弊病。独立学院应该创造条件,鼓励教师编写针对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际情况的,强调实践和理论的应用的,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专门教材。

三、结语

独立学院以其灵活的办学机制能使人才培养更好地贴近社会与市场需求。独立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为了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使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用人部门相结合、与生产管理实际相结合、与企业经营实践相结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就业为导向,按照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实践,从而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作者:马晓芸 单位: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

(三)

一、国内地方性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误区

目前,地方高校也逐步开始开展了创业创新性教育,有的学校专门开设相关课程,以体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有的学校则专门开设创业创新班,试图以点带面开拓创业教育新局面。但是,无论是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还是教学方式上都存在不少不足之处。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

按照创业教育的一般规律,创业创新型人才主要应在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把握等几个方面进行培养:一是意识培养。即启蒙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使学生了解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了解创业的概念、要素与特征等,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二是能力提升。解析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洞察力、决策力、组织协调能力与领导力等各项创新创业素质,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三是环境认知。引导学生认知当今企业及行业环境,了解创业机会,把握创业风险,掌握商业模式开发的过程,设计策略及技巧等。但是国内地方高校现有商学在创业创教育人才的培养方面还是相对注重学习成绩,在人才选拔上依然是依靠学生的理论成绩,在具体培养过程也依然以常规人才培养计划为主,教学大纲基本上还是沿用普通的大纲,只是加了少量的社会实践课程。而这些社会实践课程很多都是流于形式。还有的地方院校主要以考研率来判断创业创新班的人才培养成果,与创业教育的初衷相悖。

(二)创业课程设置和内容体系并不一致

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理念要转化为教育实践,需要依托有效的课程载体。创业创新教育课程体系主要由以下三个层次构成:一是面向全体学生,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动力的普及课程;二是面向有较强创新、创业意愿和潜质的学生,旨在提高其基本知识、技巧、技能的专门的系列专业课程;三是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际运用能力的各类实践活动课程,要以项目、活动为引导,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创业过程的指导。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体系和课程互为支撑,内容体系为课程提供课程内容的支撑,课程体系为内容体系提供内容实现形式的支撑,两者共同作用才能有效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但是,目前地方院校中,一方面很多创业课程设置很好,但是受限于现有大部分教师自己对创业都没什么感觉,因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体现出创业教育的特点,如《管理学》、《企业战略管理》等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无法充分体现出创业教育的特点;实践教学没有充足的实践基地,具体的实践过程也无法体现出像创业市场评估、创业融资、创办企业流程与风险管理等特点。大部分的创业实践过程只是在教育厅组织的各类创新实践活动,如挑战杯竞赛、创业大赛等浅层次;课程与外界联系不够紧密,有的学校四年下来没请一次公司总裁或企业家去做讲座。

(三)教学方式上没有体现出创业教育的特点

创业创新教育的特点要求其在教学方式上有所创新,但是现在国内大部分院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在创业创新教育的教学方式上依然主要停留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像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方式还运用得较少,有些运用则完全走样,例如在实践教学方面,有的学校没有自己的实践教育基地,对创业的全过程的计划、组织、决策、风险控制等无法进行实践,有的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企业高层到学校讲座的机会非常少,学生无法接触最新的创业管理信息。在成绩考核等方面则主要采取小论文的形式,没有真正体现出创新教育的特点。

二、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的典型模式

(一)境外高校创业教育的典型模式

1.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美国创业教育贯穿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以及就业之后的继续教育的全过程。其中,创业意识的培养在初等和中等教育阶段已经完成,高校教育阶段创业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创业能力、学习创业知识和孵化企业家,是典型的企业家培养模式。典型创业教育典型模式包括百森商学院模式、哈佛大学模式和斯坦福大学模式。百森商学院模式以进一步培养创业意识为主,哈佛大学模式以学习实际管理经验为主,斯坦福大学模式则重点学习培养系统的创业知识为主,在强调实际管理经验的同时,也强调对经济、金融、市场运转等理论的长期研究。上述三模式的共同特点是都有非常详细的课程大纲,并且有稳定的师资队伍,创业导师大部分都有过创业经历,曾经担任过或现在仍然担任一些企业的外部董事。其中,美国高校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具有层次性,本科生教育侧重于开办企业的流程和基本事务管理,研究生教育则侧重于创业企业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

2.新加坡高校文凭式创业教育模式。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为例,创业教育定位在专业教育的范畴,学校开办专业的文凭课程———科技创业和创新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学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南大接受为期10周的密集式的创业知识和能力培训,包括《创业和商业计划》、《新企业市场营销》、《新企业金融》、《知识产权和技术管理》等10门课程和团队拓展训练。教学师资聘任创业教育学的专家、企业家、咨询顾问、知识产权律师、风险投资商、商业领袖、新加坡政府经贸部门的高官等,教学方式以开放式研讨体验学习为主。第二阶段赴美留学6周,学员要到斯坦福大学参加系列研讨会,走访硅谷著名企业和刚刚起步的创业公司学习实战经验,随后在华盛顿大学学习5周,合格学员将获得南大和华盛顿大学联合颁发的研究生文凭。

3.印度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印度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家族企业特点,因此大学创业教育也有迎合家族企业的鲜明特点。如NarseeMonjee管理学院开设了为期两年的家族企业管理项目,旨在帮助学生做好技能、知识和精神上的准备,以便经营其家族企业。同时,不少大学都成立了创业中心,负责组织和协调全国性甚至是国际性的创新大赛、创业大赛。例如,印度管理学院创业中心每年举办国际商业计划书大赛,该项赛事为亚洲最大的商业计划书大赛之一。

4.澳大利亚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澳大利亚高校创业教育采取分层次模块化课程结构。20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高校开始对研究生进行创业教育,其创业教育主要是以开办小企业为目标,建立“小企业创业机构”,主要由技术和继续教育(TAFE)学院来完成。模块化教育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对创业教育的几个通用模块进行学习,主要在创业目标、创业心理等基本内容进行学习。其次,根据自身特点,针对性的选学相关内容,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选学不同学时要求的模块。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案例研究,引导学生分析个人情况和创业条件,分析市场、设计出创业方案。最后,引入企业参与环节,与企业积极互动,成为其最大特色。企业委托高校进行创业教育模块教学,高校则将企业开展学生实践实习作为创业教育的又一大教学模块,这些举措使企业可以参与到学校的创业教育质量评估中来,使创业教育更具实践性。

5.香港高校的创业教育模式。香港高校的创业教育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学校主要通过与企业合作,让学生参与实际的企业操作掌握创业技能,很多学生都会到学校创业中心里面的公司或当地产业园区去实习。二是注重案例教育。由于香港本身国际都会的身份和商业历史决定香港高校拥有强大的商业案例库资源,另一方面,高校国际交流十分活跃,使得其能够与世界一流的商学院共享商业案例。三是注重生活中的创意。由于香港社会创意工业概念十分流行,高校学生往往会紧密联系实际生活,把一些简单的想法与先进的IT技术和详尽严谨的商业计划结合起来,最终打造成商业亮点。

(二)国内高校典型创业教育模式

一般认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试点经验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模式:一是中国人民大学模式。该模式主要培养创业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体方式是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讲座,以及各种竞赛、活动等方式,形成的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会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二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模式。该模式侧重提高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其特点是商业化运作,建立大学创业园区,教授学生如何创业,并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以及咨询服务。三是上海交通大学模式。该模式主要采用综合式创业教育模式,即一方面将以创新教育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学校投入8000多万建立了若干个试验中心和创业基地,全天候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放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地方高校的商学教育中,要么是创业教育的理论培养不够,在创业意识和机会的把握等方面都不足;要么是没有充足的资金建立较好的创业实践基地,学生动手机会少,创业能力不高。

三、地方高校创业创新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一)培养的目标定位

当今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存在两类不同的目标:一是培育企业家;二是培育学生的创业态度、行为和技能。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大学创业教育模式主要以培育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为首要目标,但是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改革逐步深入和产业升级换代的过渡时期,市场变化十分迅速,对学生的创业教育应主要以培育人的创业态度、行为和技能为主。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高等院校创业教育还处于试点阶段,因此各地方院校应根据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背景,选择创业教育的侧重点。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例,学生主要来自珠三角地区,多年来长期耳濡目染父辈们创业的历程,大多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创业意识,有不少学生都有自己的家族企业(小规模企业居多),但是父辈创业时期主要处于我国商品供不应求,法律法规极不健全的时期,在创业管理方面的经验集中于初级工业产品的生产管理方面,在市场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渡时期,他们其实从父辈身上没有多少可以学习的实践经验,因此,工商管理专业创业教育应侧重于创业行为和技能教育,使学生能够在变化的市场中迅速捕捉商机,并快速组织资源投入实际运营。

(二)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

现阶段,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大多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课程指南设置,主要以管理学为基础,学习企业管理的几大职能,教育专业化程度较高,且以理论课程为主,学科之间壁垒重重,毕业生相似程度较高。因此,本文认为教育部应给予地方性高校课程设置的自主权,鼓励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设置。具体来讲,可以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采取分层次模块化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块:一是通识教育模块,主要学习经济、管理、法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礼仪,这一模块课程主要安排在大学一、二年级;二是专业教育模块,这一阶段课程以选修课为主,可以根据地方经济特色开设。例如,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可以开设物流企业管理、陶瓷企业管理、家电企业管理、金融企业管理、企业投融资管理、IT企业管理等等,让学生按照自身的特点和兴趣选择课程。三是创业技能模块,主要开设创业教育如何开办新企业、创业与商业计划、小企业的经营与成长、谈判技巧等等。

(三)创新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方式

1.所有课程贯穿案例教学。在课程教学当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典型商业案例讨论、模拟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际,这需要学校拥有大量的商业案例资源,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可以发挥紧邻香港的优势,加强与香港高校的交流合作,借鉴香港经验建立案例资源库,以供学生学习和借鉴。

2.成立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心,负责开展和协调各种创业实践活动。我国的国情与印度较为接近,均围绕就业,开展创业教育。可借鉴印度经验,建立专门机构负责推动开展各式各样的创业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开展社会调查、邀请知名企业家或成功创业的校友回学校讲座、组织创业论坛和组织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

3.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创业教育离不开实践。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是提升学生创业能力的关键举措。一方面,在校内建立各种实验中心,另一方面走出校门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以佛山市为例,民营经济发达、中小企业众多且发展迅速是其重要特征,其中南海、顺德多年来一直处于全国百强县的前列,近年来随着佛山城市发展,大量创业产业园落户佛山。这些中小企业急需思维活跃的年轻大学生加盟,以捕捉商机,因此学生的大量创意都有可能在创业园区寻求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4.改革传统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传统的课程评价以闭卷考试为主,要求学生给出整齐划一的标准答案,使得学生习惯于对知识的接受和模仿,没有自己的观点和创新意识。因此,必须改传统的结果评价方式为过程评价方式,教师要主动关注学生学习的心理历程,注重情感交流,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而不仅仅是考试结果。具体考察方法包括课堂讨论、情景模拟、课程论文、测试练习等多种方式。

作者:罗锋 黄丽 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