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究3篇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究3篇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篇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教育信息化的普及,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发生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在与时俱进,教师充分认识到视听结合的重要性,并在地理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高中地理是一门既具有人文性又具有理科思维性的学科,需要学生对地图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能够准确进行图文转换,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元素相互结合。因此,高中地理学习难度较高,对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视听资源,从多方面帮助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知识,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但是,目前视听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视听资源质量参差不齐、视频模糊不清、观感性较差,教学过程中视频数量与教学内容不平衡、极少和极多现象普遍存在,对于视听资源盲目使用,将视听资源未经加工和筛选直接搬上课堂、但利用率较低、无法发挥视听资源的最大作用等问题,教师要基于这些问题,合理运用试听资源。

一、高中地理视听资源的获取来源与慎重选择

想要视听资源进一步融入教学,教师首先要对视听资源的获取方式和选择有一定的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师进行教学资源的查询与搜集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可供高中地理教师查找与选择的视听资源,其中最主要的是地理新闻。例如,在教学《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这一单元时,教师就可将地理新闻中常见的各地区每天的天气预报与教材中常见的“天气现象及成因”相互联系,学生就能结合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看懂新闻中提供给观众的图例,将图例转换成文字,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中。学生可以分析某地的气候变化,所处气压带、风带以及气候与邻近的国家之间有什么区别,在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将侧重点更多地放在自己的城市与国家。此外,看电影是现在学生休闲放松的方式之一,地理素材的电影能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向学生普及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增加学生的兴趣。除了电影之外地理素材的纪录片,如《航拍中国》《人与自然》等,画面与构图非常的精美,向观众传播科学正确的地理知识,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等思想和理念。除了官方的视听资源外,教师也可录制高中地理相关的微课视频,这样的视听资源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便于教师更好地运用于课堂之中,也能够解决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地理线上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实现多个学校、多个地区地理教学资源的共享,科学合理地运用视听资源。这些微课视听资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用来预习新的地理知识,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巩固旧知识,有助于学生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同时,视听资源与教学内容相互融合,也有助于教师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例如,在教学《地球的运动》一课时。本课的知识点比较抽象,细小的知识点很多,第一次接触这些知识点的学生很难很快消化教师所讲解的内容。此时,教师就可以在课下针对相关的专题寻找微课,利用视听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及时解决学生在知识点上存在的问题。

二、借助视听资源进行课堂导入,丰富课堂内容

课堂导入对于一节课而言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开头,一定要具有吸引力,符合学生的喜好,如此才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传统的课堂导入有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借助故事引出新课等表现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课堂导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和条件,课堂导入的形式也变得越来越丰富。结合高中地理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内容的多变性,采用视听资源进行导入是教师目前常用的方法之一。例如,在教学《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视听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常见的地震、洪水、龙卷风、台风等自然灾害来临时的真实视频作为课堂导入的主要内容。视听资源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自然灾害的可怕,以及人在自然灾害中的弱小。同时,通过视听资源,学生也能了解到,当人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总能发现人性的善良,消防员、武警、特种兵在自然灾害的第一线挽救生命,还有的人通过捐献物资等方式支援一线。通过视听资源,可以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家国情怀以及集体荣誉感,将德育与智育紧密结合。

三、教学过程中合理融入视听资源,发挥其最佳作用

视听资源具有较强的感观冲击力,能够活跃班级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如何将视听资源合理地运用于教学过程之中,也是教师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按需选择的原则,合理地选择并使用视听资源,选择具有较强时效性和针对性的视听资源为主。在播放过程中,不仅仅是简单用多媒体播放,让学生自己看,更应该将知识点与视频资源相互融合,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选择在知识点讲解过后,通过视频的方式巩固知识。例如,在教学《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问一问学生南北方在自然环境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哪些差异。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让学生知道在长江的上中下游都有一定的区域差异,应对区域差异需要因地制宜;接着,教师可采用视频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差异,以便巩固学生对“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的理解。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先放一个相关的视频作为过渡再讲解知识,便于引发学生的兴趣,深化理解。如,在教学《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一课时,有的学生对上海可能有一些了解,也有的学生可能不太了解,知道上海被称为“魔都”,但不知道这个称号的原因。此时,教师就可在《航拍中国》介绍“上海”的视频中截取与教材内容最适合的一小部分作为课堂内容,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解决教学问题,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上海对于周边地区的影响与辐射功能。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一个视频,通过暂停回放等方式,将视频贯穿整节地理课堂,在暂停时对知识进行补充和讲解,及时解决学生对课堂知识难以理解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把控视听资源的数量以及时长,不要出现视频过多占用有限课堂时间,限制教师讲解以及学生思考的问题。视频的时长最多不要超过三分钟,过长的视频并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还会削弱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难以掌握视频的重点,也会占据过多的课堂教学时间,不利于教师对课堂节奏的把握。综上所述,地理视听资源总体可以分为可直接利用的视听资源以及需要经过加工使用的视听资源。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这一载体,与高中地理教学相结合,视听资源的运用能够将科学、人文、艺术等多元素相融合,集声音、颜色、动静于一体,弥补静态教材的缺陷,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内容。同时,视听资源的运用也解决了目前高中地理教学难以实现让学生亲自去观察和体验自然环境变化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和想象。此外,视听资源的运用也培养了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为今后的地理知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时郑华 单位:山东省实验中学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篇2

为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教师需要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使其能够有更多的课外时间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同时,教师也要积极探索“增效”策略,高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期间经常会遇到学生无法快速融入课堂活动、课堂氛围不佳以及学生无法感受到所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联等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很难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对此,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情境导入策略,从而保障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突破教学困境。

一、课堂教学中情境导入的作用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良好的课堂导入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情境导入教学法要求教师通过引入具体、生动的情境帮助学生在课堂活动之初就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这是当下广受关注的一种课堂导入方法。这种导入方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教学活动开始阶段,多数学生都无法快速脱离课间活动的放松状态,容易出现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而情境导入通过引入较强生活性、趣味性或新颖性的知识或信息,更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从而保障教学效果。第二,设置教学伏笔。情境导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师需要针对教学内容选择创设情境的素材和导入语言,从而在情境导入期间让学生产生探索欲。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探索欲,帮助其在逐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探索教材中的知识,保障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第三,优化课堂氛围。情境导入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平等、和谐的互动,加深师生对彼此的了解,并减少师生之间的距离感,为课堂教学期间师生的良好互动做铺垫。同时,在情境中发现问题的方式也有助于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重点,从而高效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情境导入策略

(一)巧用歌曲情境导入,活跃课堂氛围

对于高中生而言,借助歌曲创设情境的方式,可以使其在优美的旋律中快速集中注意力,并产生深入探究歌曲内涵的意愿[1]。鉴于此,教师可以巧用歌曲创设情境。为提升歌曲情境导入的效果,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查找其他教育工作者改编的与地理知识相关的歌曲,也可以自己改编歌词并寻求音乐教师的帮助,录制与新课知识紧密相关的音频。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歌曲的辅助下平复课间活动后的躁动情绪,沉浸在地理导入情景中,并在跟唱的过程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地球的宇宙环境”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请音乐教师或具备良好音乐素养的学生协助录制歌曲,对歌曲《我的歌声里》进行改编,在其中引入“美丽的银河,多么微小”“在那八大行星中”“一个月球”等歌词,巧妙地将“太阳系与地月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相关知识融入歌曲中。在创设导入情境期间,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或导学案展示改编后的歌词,指导学生跟唱,并理解歌曲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分析歌词内涵。在学生分析歌词期间,教师也要积极开展师生互动,对乐于分享自己对歌词见解的学生肯定和鼓励,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教师要向学生指出,想要更好地梳理歌词内涵,需要细致解读教材中的文字,从而将教材中的关键信息与歌词对应。以上通过科学改编歌曲并借助歌曲开展情境导入活动,可以更好地发挥课前导入的作用,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可以自然地融入地理课堂学习中,且教师可以借助歌词深入讲解教材中的内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二)巧用诗词情境导入,陶冶学生情操

诗词中蕴含着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美学元素,既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又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诗词简洁的语言中蕴含大量的信息,教师借助诗词创设课堂导入情境,可以使学生在鉴赏语言美的过程中融入情境,思考导入问题。以湘教版必修第一册“水循环”的教学为例,讲解本课知识前,教师可以引入李白的作品《将进酒》片段,请学生重点分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诗,学生可以通过讨论理解其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请学生回答“流到海里的黄河水真的不会再回来吗?”这一问题,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当学生得出不同答案时,教师要请持不同观点的学生简要阐述自己的想法。部分学生会回答“水往低处流,流到海里后就不能再返回黄河了”,也有学生可能会回答“水可以从别的路径回到黄河里”,教师要及时抓住时机,让其分析海里的水通过什么路径回到黄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需要借助地图进行分析。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新课知识的探究中,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以上在借助诗词创设导入情境期间,学生可以产生通过细致阅读教材阐述诗词中相关的地理知识和原理的意识,并内化新课重点知识,从而发挥课堂导入对教学质量提升的积极作用。

(三)巧用视频情境导入,强化学生理解

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在课堂教学期间应用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积极影响。教师可以制作导入视频,借助视频创设导入情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感受不同地域风光的独特美感,强化其学习地理知识的动机,并在系统探究新课知识期间,结合视频加深对新课内容的理解[2]。以湘教版必修第一册“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的教学为例。为帮助学生掌握森林、草原和荒漠的类型和特征,教师可以制作视频,简要介绍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相关信息,重点介绍其地理、气候和野生植物资源的信息。视频放映期间,学生可以在观看林区内不同优美景色的同时,了解到主要植被类型及分布情况,进而了解森林、草原、苔原、草甸等不同类型自然植被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请学生结合视频内容自主进行总结,探究“什么是植被”“植被分为哪几种”等问题。师生互动期间,学生虽然可以结合视频内容简要概括植被的定义和主要类型,但却很难细致地描述不同类型植被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鼓励其细致解读教材,更加细致地对视频内容进行分析。以上通过引入视频开展情境导入,可以使学生在生动的视频情境中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植被类型的差异,并产生探究不同类型植被特点的动机,进而从视频观看过渡到教材解读环节。

(四)巧用漫画情境导入,突出重点话题

很多漫画都采取大胆、夸张、诙谐的创作手法,主题鲜明,寓意深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快速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激发其探究兴趣。鉴于此,教师可以借助漫画创设导入情境,让学生在分析漫画主题的过程中快速找出新课学习的重点。以湘教版必修第二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教学为例,为通过情境导入快速引入新课教学的重点,在开展课前导入活动期间,教师可以引入与环境问题相关的漫画,如生活中关于焚烧秸秆、水资源污染、乱砍滥伐的现象。为获取更好的效果,教师可以引入多组漫画,并鼓励学生在分析漫画的基础上归纳环境问题的类型,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在教师和漫画情境的辅助下,学生将环境问题划分为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破坏问题和自然资源衰竭问题等,并探索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这样,学生可以从漫画情境出发,不断发散思维,探索生活中可能会导致环境问题的行为。如在解读大气污染相关漫画时,学生可以联想到焚烧秸秆、汽车排放尾气、工业污染等现象。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简要梳理课前导入环节中探究的知识,这样学生可以明确本课学习的重点,并有所侧重地进行探究和思考。以上借助漫画开展课前情境导入活动,学生可以快速明确新课学习重点,并能够结合漫画细节探索问题的成因,从而降低新课知识的学习和理解难度。

(五)巧用案例情境导入,有效联系生活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每一位教师都应重视的工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导入环节,巧妙借助与新课知识相关的案例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课堂导入环节感受所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联,并在探索生活现象或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地理审美情趣、爱国情感、全球意识以及环保意识等多方面的提升。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的案例、新闻报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件等作为导入案例,从而创设导入情境[3]。以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的教学为例,讲解新课知识前,教师可以引入2000年8月19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成立的相关信息,借助这一案例创设导入情境,学生可以详细了解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特征,并意识到当时三江源地区湖泊萎缩、湿地退化等问题给当地人们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教师也要讲解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立的意义,丰富案例内涵,提升案例引入的效果。完成案例分享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思考,分析自然保护区的内涵、意义等,进而使学生在导入环节中感受本课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联,并结合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独立思考与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相关的知识。而教师可以学生的思考成果为切入点,开展本课的教学工作,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本课知识的探究环节中。以上通过借助生活案例创设导入情境,引入新课知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意义,体会生态安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结合导入案例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强化保护环境的意识,保障新课的教学效果。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学期间,教师要积极探索高效的课前导入方法,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设计情境导入活动,从而活跃课堂氛围,陶冶学生情操,强化学生对导入内容的理解,高效引入重点知识,并搭建新课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桥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信心,保障课堂教学的质量。

作者:王雪霞 单位:甘肃省永靖中学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篇3

素质教育理念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转变地理教学观念与教学手段,积极引入课堂提问策略,帮助学生深人思考、探究地理知识,实现地理课堂活动的动态化,让教师与学生在互动、沟通中营造融洽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在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策略的运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提问的开放性、有效性、趣味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真正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一、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的意义

1.调动学生积极性

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教师一般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主导学生的学习思想、学习行为,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较低。通过课堂提问,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讨论观点,与教师沟通交流,形成自我认知,在参与感强烈的学习活动中,不断开阔思维、调动积极性。同时,课堂氛围也变得轻松、愉快,更加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2.打破教学局限性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习惯于仅针对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学生学习到的也只是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缺少与现实生产生活的联系,学生的地理知识面狭窄,地理学习效果一般[1]。同时,教师缺乏对学生真实学习想法、观点的重视,在课堂活动中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与沟通,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目的性。通过课堂提问,教师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素材、课外知识融合起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在讨论中获得学生的学习反馈,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

3.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深人理解相关内容,在思考、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能力。同时,随着对课堂问题的思考与解答,学生的思维变得更为严谨、全面,思考方式、解题思路不断丰富,为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奠定了基础。

二、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提问策略

1.结合实际,展开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解理论知识、传授学科技能,更要锻炼学生的学科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师要认识课堂提问的必要性,把课堂提问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导向,引导学生在提问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课堂提问,巧妙抓住提问契机,借助提问让学生更为专注地投入课堂活动[2]。教师要先明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对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以此确定提问的难度与层次。教师首先针对基础知识展开提问,之后再深层次探究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例如,在讲解“城市与城市化”时,教师对相关概念解读后,抛出问题“分析近30年城市建设中出现的具体变化”,引导学生从教育、住房、就业、交通、城市污染等方面,结合已学知识和自己身边发生的变化进行思考,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有目的性地阅读、搜集相关资料,从而实现课内知识与课外拓展的结合,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对相关资料整理分析之后,学生各抒己见,最后对自己和他人的回答进行比较、分析,找出问题和不足,课后补充完善。

2.明确目的,巧妙提问

提问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借助提问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真正实现提问的作用与功能。要想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需要有目的地展开提问,以此突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3]。例如,在讲解“行星地球”时,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提出“生命体要想存活在地球上,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条件?”“宇宙非常大,地球在什么位置?”“太阳对地球产生了哪些影响?”“观看《流浪地球》之后,同学们对地球又产生了哪些新的认知呢?”等问题,这些循序渐进的课堂提问,能够让学生更为全面地掌握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教师在开展课堂提问前,要先设定一个完整、规范的教学计划,尤其对提问的内容、方式、目的和衍生出的新问题等,进行全面斟酌,保证师生之间的互动处于可控范围,更好地引领学生探究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技巧、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思考和学习习惯。

3.融入生活,真实提问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教师要结合生活素材开展课堂提问,让学生感知学习地理知识的实用性,通过融合生活中熟悉的素材,锻炼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提高学习质量。教师要尽可能地选择一些具有启发性、思维性的生活化地理素材,引领学生明确学习思路,从中真正有所启发与收获,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4]。例如,在讲解“绿色食品知多少”时,教师可结合生活中学生较为熟悉的绿色食品展开课堂提问,如“绿色食品是什么?”“成为绿色食品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绿色食品对于人们的健康能够产生哪些积极作用?”这些问题既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启发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又如,在讲解“热力环流”时,教师抛出问题“为注意所选素材是否具有典型性,即要所选案例中蕴含的地理现象或地理事实能够承载课程内容中的地理原理与地理规律。此外,教师在进行乡土地理资源开发时要尤其注重渗透德育教育,即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即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有效迁移,从乡土地理素材中的特殊地理现象或地理事实,延伸到一般的地理原理或地理规律中。让学生基于地理视角,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从而实现学以致用。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相对熟悉和具有常识性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增加生活常识和生活经验,助力学生的未来发展。

三、结语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课堂提问的重视,通过课堂提问实现课内知识、课外知识的融合,让学生在全面、深入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学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要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生活化,真正实现课堂提问的功能与价值,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思路,培养良好的思考与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璐璐,董玉芝,赵春子.基于S-T分析法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分析:以延边州公开课“流域的综合开发”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下半月),2019(3):26-28_

[2]王苗,史春云.核心素养下基于GIS的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设计:以“徐州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下半月),2019(4):34-36.

[3]王玉芹.影视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农业的区位选择”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下半月),2020(1):4649.

[4]夏宏华,张娟.浅议地理问题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教学策略及其方法[J].咸宁学院学报,2011,31(3)99-101.A

作者:黄静 单位:浙江省义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