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环境科学全英语教学研究

环境科学全英语教学研究

一、前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与环境安全问题逐步从局部性走向区域化和全球化。从日本地震核安全事件到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使得世界各国皆面临着主动或被迫要求联手合作防治环境污染的问题。环境领域不仅涉及基础理论知识,而且涉及很多国际公约、两国或多国的协议,以及很多地区性公约或条约。因此,中国亟须培养具有专业+英语复合型高端人才,这些人才必须熟悉国际活动的规则,在国际上尽其可能争取保护我国在国际上的利益,为国家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此外,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高校招收的外国留学生数量逐渐增多,并从以语言为主的专业延伸到多种领域,涵盖了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等多种学历层次。据统计,2009年共有190个国家和地区的23.8万名来华留学人员在我国610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学习,仅用中文进行授课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教育部2001年4号文件第8条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在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此项政策推动了中国高校使用英语进行本科教学的课程建设。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并把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作为其中一项重要措施。从2009年起,上海市开展了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建设。中国高校的教学模式正从单一的中文授课向中英双语教学过渡,并向全英语教学形式发展。在此背景下,环境学科全英语教学课程建设与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主要介绍同济大学环境学科进行全英语教学的试点工作经验和面临的问题,并对拓展这一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二、全英语教学平台建设

2002年5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同济大学达成协议,决定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以下简称IESD学院)。该学院位于同济大学内,是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有机组成部分。IESD学院由理事会管理,成员来自UNEP和同济,还包括中国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一些杰出专家学者。IESD学院得到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协调的亚太地区大学联盟(APRUC)的支持。该联盟向IESD学院提供学术资源和专家。现在这个大学联盟的成员包括同济大学(中国);格里菲斯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和卧龙岗大学(澳大利亚);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亚洲理工学院(泰国);耶鲁大学森林和环境学院(美国),以及位于日本的联合国大学。IESD学院是大学联盟的秘书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利用这一国际办学和国际合作的大型平台,率先开始专业+英语教学的试点工作。环境学院2000年就已经向学校提出申请,在学院环境科学学科实行双语教学改革。2001年开始已经在环境规划、环境化学、生态学等课程的教学中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迄今,环境学院采用英文进行教学的历史已有十一年,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逐步解决了在学生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学平台建设的主要战略是先通过国际培训项目,培养大量具备全英语教学能力的优秀教师,再开设全英语授课的研究生培养项目,最终过渡到本科生的全英语教学。

三、学生培养模式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全英语人才培养主要分两个层次,即以研究生教育为主带动本科生教学。鼓励和推动擅长全英语教学的教师同时面对本科生和IESD研究生授课。IESD的学位教育工作语言为英语,教员包括来自同济大学、大学联盟的成员大学,联合国机构及中国国家环保部等有经验的学者。学习课程涵盖了环境伦理学、环境经济学、环境管理和政策等涉及经济、社会和管理等多个交叉学科的课程,以满足可持续发展实践的需要,具有创新性。本科生教育首先采用中英文双语教学,积累了几年的教学经验后,过渡到全英语教学。目前,全英语课程覆盖了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市政工程三个专业。

1.研究生培养

(1)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硕士生培养项目

根据UNEP的建议和同济大学的批准,IESD从2006年9月开始正式招收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硕士学位班学生,至2010年底IESD共招收来自28个国家的115名学生。学员国家分布广泛,有中国、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肯尼亚、利比亚、中非、科特迪瓦、苏丹、加纳、赞比亚、埃及、坦桑尼亚、摩洛哥、厄瓜多尔、土库曼斯坦、蒙古、泰国、赛莫亚群岛、尼泊尔、巴布新几内亚、东帝汶、阿塞拜疆、斐济、也门、马尔代夫。硕士学位学生学习时间是2年,期间包括了1年的课程学习阶段和1年的研究和论文阶段。此外,国际学生必须修学汉语,中国学生必须修学英语。修学完成后,学生将有同济大学授予环境科学硕士学位,并获得UNEP相关证书。

(2)中意“城市环境综合评价与管理”

双硕士学位培养项目2010年,由IESD与意大利帕维亚高等研究院(IstitutoUni-versitariodiStudiSuperioridiPavia,简称“IUSS”)合办的“城市环境综合评价与管理”双硕士学位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为期2.5年,成绩合格,并完成论文答辩的学生,将同时获得同济大学硕士学位和意大利帕维亚高等研究院的硕士学位。9名意大利学生和5名中国学生组成中意双硕士项目第一届。

(3)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博士生培养项目

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博士生培养项目于2008年2月启动,目前共计来自8个国家11名博士生。博士生学制3年,包括1年的课程学习和2年的研究和论文阶段。修学完成后,学生将有同济大学授予环境科学博士学位,并获得UNEP相关证书。

2.本科生培养

(1)利用原有教学资源,采用渐进的方式,即先通过双语授课的方式,让学生逐步熟悉英文教学形式,之后,逐步过渡到一些主要课程的全英语授课。环境学院2000年就已经向学校提出申请,在学院环境科学学科实行双语教学改革。2001年开始已经在环境规划、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生态学等课程的教学中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并逐步转换成为全英语授课。从2006年起,IESD的所有全英语课程对本科生开放。

(2)在开设双语课程及全英语课程的同时,环境学院向本科学生提供许多与国外大学交流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自2006年起,与德国Juelich研究中心联合举行中德非Summerschool项目。此外,还与日、韩、朝等国联合举办了一系列青年论坛夏令营和培训项目。(3)与国外知名大学开展本科生联合培养项目,包括与美国波特兰大学合作的“本科生2+2双学位”项目,美国UIUC大学的“3+2双学位”项目,即3年在同济学习获学士学位,2年在UIUC大学学习并获硕士学位。

四、师资队伍建设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全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包括聘任教席,聘请国际著名大学教授和专家长期授课及开展系列讲座,培养青年教师队伍。

1.聘任教席

依托IESD教学平台,聘任8位教席。考虑到长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聘任的教席以同济大学教授为主,分别来自与环境相关的交叉学科领域。教席们除了授课以外还承担不同方向的研究工作。研究领域包括以下方面。(1)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委托的“中国低碳经济白皮书”撰写工作;(2)国际贸易中的碳税问题和二氧化碳减少排放政策;(3)非洲水资源状况调查与水资源保护利用,中非之间水工业技术转移;(4)城镇化、生态城镇和城镇一体化研究;(5)水资源管理和应急处理技术;(6)巢湖水体污染控制与修复工程;(7)长沙市绿色交通规划及长沙两型社会试点工作;(8)环境与能源纳米材料,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2.国际著名大学教授和专家整合

IESD、APRUC和同济大学的外事资源,2006年5月起聘请KlausTpfer(克劳斯•托普弗)教授,前联合国副秘书长,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担任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首席教授,每年在同济大学工作一段时间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课程。此外,还聘请了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泰国、新加坡、日本等国著名大学的多名教授,讲授环境课程。具体授课内容包括:沿海地区气候变化、噪音污染、大气污染控制、环境经济学、水资源管理、固废和土壤污染、公共运输与环境安全、能源技术与政策、企业综合风险管理、城市和农业———食物供应与安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评估、环境社会学、城市生态、战略环境评估、环境影响评价、残余物及资源回收等。鉴于环境学科的国际化特征,学院还邀请了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官员和国际知名企业的技术和环境事务负责人来授课和做讲座。针对中国环境问题的特殊性,聘请国内知名学者和教授长期授课。他们分别来自环境署驻中国代表处、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济大学等部门和高校。

3.青年教师队伍

青年教师队伍培养对全英语课程的长期建设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济大学环境学院近十年来已经逐步培养起一批年富力强的青年教师站在教学和研究的第一线上,带着青年人特有的蓬勃朝气,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青年教师主讲或者参与讲授的课程包括:环境监测、环境化学、环境评价、环境生态学、环境工程学、环境毒理学、环境管理与政策、现代生态学及应用、全球环境变化、环境项目管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环境社会学、环境伦理学、环境经济学基础等。研究方向包括:环境化学与过程污染控制、环境生物学与生态修复、环境系统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生活垃圾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工业及危险废弃物处置与利用、环境经济学等。

五、结语

环境科学类课程全英语教学是新时期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体现,是培养优秀环境科学类人才的必然趋势。通过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十多年的双语课程及全英语课程的设置,以及近年来IESD陆续招收的中外硕士研究生和外国博士研究生的培养,都呈现出了全英语课程的设置对教学活动有着巨大的积极的作用。通过积极的多方面准备和不断探索,不仅学生获益良多,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供了他们的英语能力,教师也在教学和研究能力、知识拓展、授课等各个方面得到了极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