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数字影像技术应用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数字影像技术应用

摘要: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具有时代性特征。在新媒体和数字影像技术日益发达的当下,环境设计教育方式也应有相应的进步。文章通过对新媒体数字影像技术在环境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对艺术设计高等教育的“教”与“学”进行深度思考。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在艺术设计的行业大环境中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定位和自我提升。

关键词:新媒体;数字影像;环境艺术设计;高等教育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在教育中激发、培养和延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是十分必要的。采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在大学专业教育中,对学生“理解力”的培养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新媒体数字影像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研究实际上就是通过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达成培养学生理解力的教学目标研究。

一、研究背景分析

(一)课程的选定环境设计(ED,EnvironmentDesign)是一个新兴的艺术设计专业,主要关注人类生活、学习和工作等环境中的舒适度和空间感设计。它具有多学科的内涵,包含了人机工程学、建筑学、设计美学、环境行为学、环境心理学等。环境设计专业还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审美等都会直接影响它的发展趋势。“空间构成与设计”(SpatialCompositionandDesign)课程主要研究人在空间中行为活动和视觉审美方面的体验感。它是环境设计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是进行室内设计学习的首开设计类课程,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处于前端,在整个环境设计教学体系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表1)新媒体数字影像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以空间构成与设计为例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具有时代性特征。在新媒体和数字影像技术日益发达的当下,环境设计教育方式也应有相应的进步。文章通过对新媒体数字影像技术在环境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对艺术设计高等教育的“教”与“学”进行深度思考。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在艺术设计的行业大环境中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定位和自我提升。

(二)新媒体数字影像的概念新媒体数字影像技术民众接受度和普及度较高,在现代社会应用广泛。新媒体数字影像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新媒体”(NewMedium)是一种媒体传播环境,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形式,包括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等;“数字影像技术”(Digitalimagingtechnology)指的是数字化的影像和处理方式等。如何把“新媒体数字影像技术”合理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实现教学与科技的互融互通是研究的关键。

二、研究内容

环境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空间构成与设计”中对新媒体数字影像技术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应用研究要点、教学过程研究和应用成效。

(一)应用研究要点1.新媒体——重视现代社会信息的传播方式新媒体具有信息量大、传播便捷、更新快、易操作等优势。在教学领域,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如书本、课件、TV等)虽然仍旧是高等院校授课的主要方式,但也不可忽视新媒体(如手机、网页等)提供的信息来源。几乎绝大多数专业信息传播机构都会运用新媒体平台定期进行海量新信息推送。每天,人们都通过新媒体进行信息查阅、实时信息浏览和交流。不可否认,新媒体在日常生活和信息传播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数字影像——引入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在尊重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的同时,数字影像艺术表现形式日益被人们接受和喜爱。数字影像被认为是进行跨文化传播的手段之一。各类数字影像艺术表现形式(如照片、电脑创作、视频等)早已被人们熟知,与此同时,新的数字影像表现形式(如VR等)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中。在教学中如果采用与时俱进的数字影像设计表现方式,无疑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让设计作品具有时代性面孔。3.即时共享——代入年轻群体的交流方式即时共享信息是已经被时代接受的文化传播、思想交流和自我展示的方式。肯定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交流方式,并在课程中进行选择性代入,可拉近专业设计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教学中,通过新媒体渠道让学生把作品内容、进度、质量,甚至产生的问题等信息进行即时共享,不仅可以渲染学习氛围,还能对学生起到广泛借鉴、共同进步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的应用研究1.运用新媒体方式,建立师生沟通与交流的平台环境设计类课程在教学中多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多媒体(电脑和投影仪)是适合在集中展示和讲解时采用的新媒体教学设备。除此之外,环境设计专业具有较强的实效性。专业信息的及时了解、分析和吸收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建立快速、通畅、支持多格式信息推送的师生交流渠道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新媒体无疑能满足这样的教学要求。在本阶段,采用新媒体教学方式要达到的主要目的是:其一,教师可利用新媒体方式进行授课,如课程讲授、推送专业信息、下发课程文件和共享优秀设计案例等;其二,学生可利用新媒体方式提出学习疑问、展示阶段性成果和分享学习心得等。经实践探索,课程在这个阶段常用的新媒体设施设备有:网络、电脑、投影仪、手机、聊天软件客户端等。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注意调动和活跃学习气氛,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鼓励学生参与新媒体教学,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2.运用微距摄影技术,呈现“真实”空间尺度感和美感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空间尺度感,让学生能进行空间设计,并学会合理展示空间美感。在“空间构成与设计”课程中,学生虽然在设计草图阶段对最终的空间效果有了预设,但想要尽可能接近或者达到空间预设效果,则往往需要在实物空间模型中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所以,实物模型既是论证空间设计的手段,也是呈现空间设计效果的方式。尤其对设计类基础课程而言,学生将在这个阶段见证设计构思从图纸到模型空间的“神奇变身”。教师对这个阶段的关注和重视将有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设计成就感。这无疑让学生对之后高端设计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作为课程的规划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当客观地看待空间实物模型的局限性。实物模型毕竟不是真实空间。它有限的比例和尺寸让学生较难在模型中去把握空间的真实尺度和设计完善度,并且容易让学生养成“重外观而轻内涵”的设计习惯。为解决这个难题,在课程实践中主要运用的应对方式为:在实物模型中对空间真实站点的视野、视角进行近距或微距摄影呈现。课程在这个阶段采用新媒体微距摄影技术要达到的目的有三个。其一,教师就学生作品的优秀部分和在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实时数字影像采集,并通过新媒体渠道对此进行公开教学案例解析。其二,真实站点视角近距或微距摄影可以给学生提供接近真实的空间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以此为依据,对设计进行分析、检验和完善。其三,在设计作品中利用微距摄影对空间美感进行展示。让学生学会塑造空间的美、发现空间的美和感知空间的美。经实践,课程在这个阶段常用的新媒体设施设备有:手机摄像头、可连接数码设备的微型摄像头、多媒体投影设备等。现代社会的手机摄像配置完全能达到课程要求。利用手机摄像头可以方便地拍出实物模型的外观效果。而对于模型内部效果拍摄来讲,手机的限制度较高、局限性较大。模型内部空间可采用连接数码设备的微型摄像头进行拍摄。考虑到影像采集效果和后期影像处理要求,微型摄像头最好能满足一定的像素要求和彩色摄影要求。专业的高清微型摄像头拍摄效果更好,但价格不菲。市面上的家用高清微型迷你摄像头也基本能满足课程需求。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摄影设备在模型空间的主要站点和视点进行空间尺度、光照角度、光照强度和光照轨迹的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并以此作为空间设计的依据,借此加强学生在空间设计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工作态度。3.运用新媒体与数字影像技术,展示设计成果在课程阶段性成果展示阶段,除了采用常规的呈现方式之外(即空间实物模型、图纸和展板),教学中还加入了现场方案讲演和影像放送等方式,并鼓励学生运用新媒体与数字影像技术进行设计方案展示。多样化的课程设计成果展示各有侧重:空间实物模型主要用来直观地展示设计空间拟真效果;展板主要用来呈现设计思维;现场方案讲演主要用来讲述设计想法;影像放送主要用来动态演示设计空间的场景效果。课程在这个阶段采用新媒体与数字影像技术要达到的目的是:其一,视觉化直观呈现课程成果,提升学生设计成就感;其二,公开展示的方式可以增强学习氛围,让学生完成自我评价,帮助其确定学习目标;其三,从设计能力、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等方面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经实践,课程在这个阶段常用的新媒体设施设备有:网络、电脑、音响、投影仪等。在这个阶段,教师应鼓励学生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呈现设计效果。从实践经验来看,学生探索性地采用了PPT设计方案演示、视频放送、音频增效、动态摄影和静态照片等方式进行方案的综合展示。学生设计成果展示方式的多样化,手法的个性化,出乎课程设计预料之外。

三、应用成效

(一)学生综合技能得到增强在“空间构成与设计”课程中采用的新媒体数字影像教学方法,让学生切实体会设计方案从草图构思的“天马行空”到实物模型空间的“落地生根”之间的关联与距离,这无疑让学生的空间设计思维能力得到较大提升,设计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得到加强。从开课到结课的整个课程环节,学生一直保持了高度的教学参与度,自愿投入的学习时长超过了以往,专业综合能力得到增强。

(二)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新媒体数字影像教学相较传统教学来说,采用了更为人性化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这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了“亲近”的教学关系,增大了课程魅力,使学生的课程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有效提高。新媒体数字影像教学让学生学会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在大环境中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定位,继而主动地去制定学习目标、提升学习效率,这无疑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长远的促进作用。

(三)教学效果得到认可授课时,学生对于新媒体数字影像教学方法接受度高,反应热情,参与积极。课程总结时,学生对课程学习成果进行了自信的展示和深入总结。结课后,就学生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匿名问卷调查。从学生的反馈中了解到,学生对“新媒体数字影像技术”在“空间构成与设计”课程中的应用予以了肯定,并希望能在其他类似课程中进行采用。

四、启示与反思

社会的不断进步,专业的不断发展,促使教学不断探索。“教学”从来就不是教师单方面的事情,教师是其中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则是回应者和主体。教师需要加深“质量自觉”意识,发挥“教”与“学”互为支撑、互相促进的作用。正像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参考文献:

[1]〔美〕罗恩·理查德,马克·丘奇,卡琳·莫里森.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思维训练课[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

[2]高冬萌,张金霞.数字影像艺术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J].艺术与教育,2018(5):74-81.

[3]〔英〕阿德里安.戴维斯.拍摄神奇小世界[M].王真,王奥博,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14.

[4]谢武纪.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与大学质量自觉——基于对扩招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考察[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8(6):58-65.

作者:万彧吉 单位:重庆文理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