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护理实践教学中抛锚式教学锚点设计

护理实践教学中抛锚式教学锚点设计

摘要:在职业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知识传递型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教学需要,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外科护理实践教学中应用抛锚式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贯穿全课程的锚,从锚的确立、锚的设计与抛出等方面,阐述锚点设计相关问题,旨在有效利用锚点解决问题,完成知识建构。

关键词:抛锚式教学;外科护理;实践教学

1问题情景的创设———锚的确立

建构主义认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景相联系,在实际情景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景下进行学习,能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来学习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抛锚式教学是美国范德堡大学的约翰•布兰斯福教授所领导的认知和技术项目组(Cognition&TechnologyGroupatVanderbilt,CTGV)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研发的一种学习和教学策略,又叫实例式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情景性教学,它要求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一旦问题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也就随之而定(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1]。抛锚式教学重在抛锚,而抛锚的成功与否在于问题情景的创设。抛锚式教学环节中个人认为锚的创设最重要,其也是第一步,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发展需求,创设具体的问题情景。所谓“锚”,是在真实的情景中探究某一具体事件,并对这起事件引发的问题进行探讨,这些真实案例或者模拟的情景等被称为“锚”。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情景,确立锚。乔纳森在《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一书对“情景”做过这样的描述“情景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考物,帮助学习者将一个要探究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来解释、说明、形成自己的科学知识”。该情景能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开展学习活动,为学生搭建由书本通向实际生活的桥梁,为课后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基础,实现解决“whatif”问题的迁移[2]。抛锚式教学主张教师将教学重点置于一个真实情景中,引导学生借助情景中各种资料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种教学的用意在于让学生在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学习,使教学处于某种情景中[3]。教师要善于设计锚,为学生提供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建构知识,并把学习延伸到学校之外,这样的学习能帮助学生克服惰性,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成为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学习者[4]。选择适合教学的锚是成功进行抛锚式教学的前提。那么什么样的锚才是合适的呢?(1)教师要善于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景,使课堂教学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进而以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新知识的探索和学习。(2)抛锚式教学与常规教学不同,CTGV小组注重创设有趣且与真实生活相联系的学习情景,以激发学习者兴趣,从而使其对知识进行有意义建构[5]。抛锚式教学不同于讲座,在教学中使用的锚是有情节的故事,而且这些故事能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因此,选择的教学案例必须是有趣的,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新鲜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案例要生活化、通俗易懂,与学生认知水平相符,能帮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另外,选择的案例必须是典型的真实事件,不能杜撰。真实事件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密切,能使学生在面对较为抽象的学习资料时,不会因为资料内容与自身认知存在较大差异而感到困惑。情景的创设也有助于学生将已学知识进行迁移,从而更快地进行新课学习。只有真实的事例才能让学生信服,让其真正接受,从而提高教学质量。(3)案例尽量引用学生最近发生的事情,而不是遥不可及、毫无关系的,这样更易切中学生关注点、兴奋点,学生更容易理解,也更感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4)若没有现成的真实情景,可以让学生现场模拟真实情景,或在模拟人身上操作,但不能过分依赖模拟人。

2锚点的设计与抛出

锚点是指将具体事件锚分成一系列连续的小步子,层层递进,这些小步子便可称之为锚点。抛锚式教学中的锚点就是指以真实情景为依托所提出的问题[6],而提出问题的过程就称为“抛锚”。提出恰当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思考,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在设计锚点这一阶段,学生就基于情景问题或者教师提出的任务驱动性问题进行思考,想出一系列与这些问题相关的子问题,主动参与学习。问题如果被确定了,那么教学的指向性就明确了。抛锚式教学中锚点是指相关事件或问题,它具有导入功能[7]。因此在抛锚式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锚点的设计和抛出。

2.1锚点的选择

不同的锚点是基于不同情景设置的,因此,可根据不同情景将锚点划分为3类:语言类锚点、实物类或真实类锚点、模像类锚点。

2.1.1语言类锚点

包括生命科学发展史、生物发展前沿、故事、谚语、古诗词等,还包括以此形成的小游戏和小比赛。

2.1.2实物类或真实类锚点

一般以实验或者真实的事物为呈现对象。实验就是对真实情景的模拟再现,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设置相关问题,使学生回忆自己的操作流程以及相应理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实践教学中锚点的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护理能力。

2.1.3模像类锚点

是模像类情景下创设的锚点,主要包括多媒体锚点和模型锚点。(1)多媒体锚点。多媒体锚点是以多媒体技术为支撑所设计的锚点,包括视频等。学生在观看视频后,针对其涉及的内容形成自己的看法,教师针对视频提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以及对视频的理解,解答问题。(2)模型锚点。可通过模型或者其他直观教具,从视觉方面提高学生关注度,使学生一目了然。在讲述胸腔闭式引流相关内容时,给学生展示相关模型,学生很快就能说出胸腔引流的特点,进而一步步解决引流时需注意的一些问题。模型或者其他直观教具的最大特点就是直观性,能使学生快速投入锚点问题的解决。

2.2锚点设计原则

抛锚式教学中,锚点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质量。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研读教材,用敏锐的观察力寻求锚,然后遵循以下原则对锚点进行设计。

2.2.1循序渐进原则

锚点的抛出不能杂乱无章,要注意与课本知识相联系,注意问题提出的顺序。教师应从创设的情景中提取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知识,然后提出与情景和知识点联系密切的问题,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教学目标隐含在具体的问题中。通过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进而解决问题并理解本节课知识。此外,问题的设置还要考虑学生认知规律,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重难点。

2.2.2适切性原则

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设计锚点,使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符,也就是提出的问题应该平衡教学内容与学生思维发展之间的关系。太简单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没有挑战性,不利于学生能力发展;问题太难,又会使学生受挫[4]。也就是说,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中,以学生通过必要的努力能够解决问题为宜,同时需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这样才能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教师在授课前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其学习能力进行了解。

2.2.3启发性原则

教师提出的问题对学生要有启发性,能使学生考虑到更多的子问题,从而有效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对子问题的解决,实现对某节课知识的内化[7]。同时,要让学生经过深入思考才能找到问题解决办法,而非对问题的答案一目了然,以激发学生探索欲望,调动他们分享、交流的积极性。提出的问题要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其求知欲和动机,使其自主分析该问题的子问题,最终主动解决问题。

2.2.4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提出的锚点应该与整节课内容相符,与创设的情景一致,同时兼顾本节课内容的逻辑关系,甚至是本节课内容与本单元其他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内容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使得锚点的设置更合理。

2.2.5科学性原则

在设计锚点时,要根据情景提出恰当的问题,使提出的问题符合学生思维方式,不超出学生认知能力水平。问题的提出也要注意表述方式和语言准确性。要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和阅历设置问题,使问题具有合适的难度,学生需要经过一番努力才能解决,以此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此外,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尝试理解、分析和阐述问题。

2.2.6差异性原则

设置问题时,既要关注课本内容的难易度,又要注重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合理编排。同时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时间,尽可能让他们把问题搞清楚、想明白,进而形成自己的见解。

2.3锚点的提出方式

有了合适的锚,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方式抛出锚呢?不同的锚特点不同,因此呈现方式也应有所区别。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习资源的提供方式和学习任务的呈现方式,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师生交流或生生阅读、学案呈现、图表展示、情景模拟、多媒体展示等多样化方式展示案例,以最适合案例内容、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展示案例,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求知欲。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如微课、慕课等,同时学生受到多种刺激,学习兴趣更容易被激发,参与热情高涨,同伴交流机会更多,更容易融入问题情景,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8]。另外,关于锚的呈现时间,教师可以根据案例特点,选取适当的呈现时间与方式。如新课导入时、疑点突现时、学生兴趣高涨时等。无论怎样的呈现方式都是为教学服务,不拘泥于形式,灵活呈现锚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总之,锚点的设计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三方不断对话的过程。锚点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抛锚式教学节奏与效果。因此,在设计锚点前,教师应当深入研究教材,针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状态,找准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锚点,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蕙.现代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高文,王海燕.抛锚式教学模式[J].全球教育展望,1998(3):132-145.

[3]张大巧,郭成.教育学原理[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2.

[4]乔连全,高文.基于问题的抛锚式教学[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56.

作者:王文文 楚翠兰 单位: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