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体会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体会

关键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教学模式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是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医学教育的重要课程,具有实践性和探索性的特点。实验课程不仅可以加深和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和高尚的思想品德[1-3]。笔者就实验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与思考总结如下。

1科学评价,以评促学

考核评价是课程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对课程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之一[4]。然而,目前我们以实验报告书写作为考核评价标准的传统方式过于单一,忽略了对教学过程的考核,无法反映学生对实验的真实掌握情况,也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甚至导致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做得好不如写得好”,出现编造数据、抄袭实验报告的不良现象。显然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难以达到考核评价的目的。基于此,笔者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以及教学条件等制定了专门的课堂评价单,以改变实验报告作为实验成绩的单一考核评价模式,尽可能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课堂评价单中的考核内容分为学习态度、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三部分。其中学习态度占考核内容的44%,包括课前准备、课中倾听与参与及课后实验用品清洁等内容;实验过程占考核内容的26%,包括仪器使用和实验完成情况两大部分;实验报告占考核内容的30%,主要从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原始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三方面进行评价;具体的考核评价标准因实验而异。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评价分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其中学生互评由同组内学生互相打分。最终以自评、互评和师评三者的平均分作为学生该实验的最终成绩。在实验教学考核评价中充分利用课堂评价单,改变了实验报告作为学生实验成绩的单一考核评价模式的弊端。通过课堂反馈、实验操作以及实验报告等项可以对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实验结束后试管清洗、实验用品归位和实验台清洁等项,提醒学生要养成随时整理的好习惯,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另外,评价单中的自评栏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实现自我监控与调节的作用。教学实践对比发现,应用了课堂评价单的班次,课中回答问题、教学交流与反馈、实验完成情况以及实验结束后的清洁等明显优于对照班次;另外,也减少了实验报告的抄袭现象。可见有效的课堂评价对课堂教学具有促进作用,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预先优化实验条件,依次讲解实验原理与方法、操作步骤、仪器使用及注意事项等,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单纯使用传统教学方法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科学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学效果不佳[5,6]。为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根据我校学生特点与知识水平,笔者在实验教学中尝试引入基于问题的教学策略,以问题为基础,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碱性磷酸酶比活性测定一节的导入中,在复习碱性磷酸酶分离纯化的方法与原理的基础上,以问题:“用什么指标评价碱性磷酸酶的分离纯化效果”引发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难,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酶学理论知识,但很少有同学思考过为什么不用酶活性。于是接着追问:“为什么不用酶活性衡量酶制剂的纯度而是要用比活性?”,让学生小组讨论。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对酶活性、比活性、酶活性单位的概念理解不透,搞不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酶活性、比活性以及酶活性单位基本概念的理解,还增加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外,在讲解操作步骤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每一步的原理,而是通过问题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从而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需要查阅资料的问题,在实验课前一周以小组为单位布置下去,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查找文献,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学实践证明,基于问题教学策略的引入,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了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校的立身之本,是高校工作的中心环节[7]。党的报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价值观塑造融为一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验教学不仅承担传授知识与技能的任务,同样也承担着育人的重要使命,但在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育人的现象。就学生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表现来看,同样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将水带入实验室、大声喧哗、抄袭他人实验报告、修改实验数据、不爱护实验仪器等。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既有必要,也很重要。作为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医学教育的重要课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中蕴含很多德育因素。比如,在实验中会用到很多仪器,而不正确的操作很容易损换仪器,使测量结果不精确,因此在讲解仪器使用时,要明确告诉学生必须规范操作,爱护仪器设备,并注重操作细节,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实验中,有些实验时间较长,故将其分成两个实验,如碱性磷酸酶分离纯化和比活性测定,我们就分成了碱性磷酸酶分离纯化和碱性磷酸酶比活性测定两个实验。这样前一次实验的结果往往影响后一次实验,在教学中可以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道理穿插其中,让学生明白积累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以身作则。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要比单纯的课堂教育更有影响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用高尚的品德影响学生,用敬业奉献的精神感染学生,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启发学生[2]。道德观念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漫长的积累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德育功能,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高度重视道德的培养,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新人。总之,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提升学生知识与技能及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为指导思想。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科学考核评价,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通过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抓住实验教学中的德育因素,进行德育渗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实验技术和方法日新月异,这就需要我们的实验教学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许志臻,陈敏,陈岺曦,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5):402-403.

[2]宋辉,燕颖军,戎文慧.点滴渗透细雨润物[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21):56.

[3]阎博,赵晶.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方式的改进[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7):696-697.

[4]马艺铭.高校思政课考核评价模式创新刍议[J].教育教学论坛,2020,(23):355-356.

[5]夏春丽,张健,王燕,等.“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8,(32):277-278.

[6]高媛,韩梅,李芳芳.医学院校中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学的改革实践[J].生物学杂志,2013,31(1):103-105.

[7]李力.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协同策略研究[D].东北示范大学,2019.

作者:马振霞 孙铭娟 陈涵 杨佳平 王梁华 单位:海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