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角度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当代社会发展的思想指引。其体现出深刻的哲学价值意蕴,是我国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成果的重要表现,以公平促正义,以和谐促文明,以创新促改革,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改革创新发展的大背景之中,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标准和理论要求。本文在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意蕴的基础上阐述如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达到凝聚共识、团结共进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意蕴;培育践行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一)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的重要体现。这是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凝炼出来的最高的目标,统领着其他的价值理念,富强即国家的繁荣昌盛,这是人民富裕幸福的最根本物质基础。民主即人民当家做主,是广大群众的根本诉求,体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文明是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进步的重要标志,浓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精华,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和谐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理念,体现了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是社会建设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价值诉求,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稳定有序发展的必然选择。这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的准确提炼,是我党长期坚持、贯彻始终、有效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中的生产解放、社会解放以及思想解放的观念。是人的意志、存在和人的发展层面的自由,是人类普世的价值追求,是高层次的社会价值取向。平等表明了我国全体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人人享有平等参与和发展的权利,只有平等才能充分的尊重和保障人权,正如所倡导的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要得到充分保障,这是人类终极理想的体现。公正是公平与正义的融合,体现了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我党用先进的发展理论应用于实践,通过公正实现社会良好运行,来有效保障人民根本利益。法治体现了我党治国的最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体现了全体人民的意志,通过法制来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实现我国长治久安的必要保证。

(三)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价值充分实现的关键保证。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体现在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当中,它覆盖面广、影响力大,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我国每个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价值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的重要标尺。爱国是每一个公民所应具备的最根本的道德情操。它要求公民要有较高的集体荣誉感和民族自信心,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责任感来鞭策自身,忠于国家,做到自觉报效祖国。敬业体现的是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要求,它要求我们要恪尽职守、甘于奉献、服务人民,是我国衡量职业道德的重要标准,是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的重要体现。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根本原则,诚实与守信传承了我国几千年来重要的道德传统,“人无信不立”,诚信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的是处事真诚、实事求是、言行相符、信守承诺等。友善要求公民之间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尊重理解、体谅关心等,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发展,我国改革进入到了攻坚克难阶段,当下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存在几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道德失范

改革开发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忽视了道德领域的建设和发展,导致了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的蔓延和膨胀,信仰金钱至上,以结果论成败,传统道德失去了规范调节人们行为的意义和作用,道德的调节和指导作用弱化导致道德失范现象屡见不鲜。

(二)教育失衡

当下社会层面大都关注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增长,尤其体现在企业当中重技能轻人品,长期强调就业的增长与收入的增加,却忽视了对人格的良好教育与正确引导,过于重视物质财富的积累,忽略精神境界的提高。在学校中教育失衡的体现也较为明显,部分学校过于追求升学率,只重视成绩,忽视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处于缺失与错位的状态。

(三)宣传失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手段比较单一,往往是通过政策文件从上至下来进行宣传,使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普及率不高,不能更好的实现生活化宣传,形成普及传播的效应。在文化市场中,人们缺乏积极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眼光和战略措施,只是被动接受,不能做到主动宣传。

三、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

(一)建立规范化体系

一是树立道德典范,建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社会认同的评价体系,完善法律体系、优化道德规范、建立行为准则、形成长效机制。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改革发展中,涉及与群众生产生活和现实利益密切相关具体的政策措施,要注重经济行为和价值导向有机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实现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良性互动。建立完善的政策评估和纠偏机制,防微杜渐,防止出现具体相应政策措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现象。二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法治建设有效结合,使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形成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联动互通的良好局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法律约束与道德规范达到高度统一。三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尊重群众的选择和主体性地位,关注群众的利益诉求的价值愿望,有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筑牢群众的精神支柱,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找准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

(二)推进大众化教育

加强各领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培训工作,并将其纳入到年底考核体系当中,成为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推进大众化教育进程。一是在学校教育方面,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学校教育要强化学生的德育教育,重视学生的品格教育,把素质教育的理念充分融合到课上课下的有效时间当中,高校要对大学生进行不定时的考核和抽查,真正保证学生能从思想认识层面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履行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二是在企业教育方面,企业要建立自己独有的企业文化,形成积极昂扬向上的工作氛围,要把24字的核心价值观理念有效融合到员工培训和教育当中,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坚持知行统一,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自身。三是在家庭教育方面,家庭教育指的是个人从出生到自己组成家庭之前所受到的来自家庭各方面的影响,其中包括有意识的知识传授、道德教育和有意识的家庭生活氛围陶冶三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做到从小抓起,父母要形成良好的典范,以身作则,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早期性、权威性、感染性、连续性、及时性的作用。

(三)施行多元化宣传

一是要坚持科技与人文相结合。要增强宣传工作的主动性,来发挥宣传的引导和带动的重要作用。要发挥媒介的“喉舌”功能,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设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宣传平台,提供全面在线的良好服务,充分发挥网络受众面广、便捷度高、影响力大、受益者多的作用,以平台为抓手体现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人文情怀。要定期举行相应新闻,增强核心价值观的权威性和有效性。要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以少带多,以部分带动整体、以地域带动全国,多方联动,使人们见贤思齐,达到全民认可并有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目的。二是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创新宣传模式和传播方式,充分运用主流媒体,与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合作,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和相应信息。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生产更多的文化产品,形成广泛的覆盖面和强大的影响力,应用到各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传播体系当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普及全民。

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党为人民群众树立起的一面精神旗帜,这面旗帜为我们指明方向,告诉我们共同的理想追求、信仰理念,这是我们国家长盛不衰的前提基础和思想保证。我们要努力学习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高健,秦龙,杨乃坤.论中国特色社会治理思想的核心内容[J].学术探索,2017,(8).

[3].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甄学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相异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作者:刘本叶 单位:萝北县委党校